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院财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Abstract:Auditisabasicandveryimportantworkinthefinancialmanagementinthehospitals,Throughpre-auditandpre-supervision.theeconomicaccountingandfinancialmanagementarestrengthenedandtheeconomicefficiencyisimproved.AuthorsAddressSino-JapanFriendshipHospitalaffiliatedtoJilinUniversity,XiantaiStreet,Changchun,130031,P.R.C
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中,审核工作是单位会计事项中的基础工作之一,是单位财务管理中的第一首要关口。它不仅能加强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更能有效地发挥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职能。
1审核工作的重要意义
审核,就是审查单位所发生的经济事项是否合法;是否符合财经制度;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符合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经济事项当事人所填制的报销凭证是否符合会计核算的要求;会计核算中的制证人所填制的记账凭证是否准确无误。可以说,审核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关系到会计核算的质量,关系到会计核算工作能否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监督单位经济事项的来龙去脉,关系到财会部门能否严格、准确地履行财会部门的反映、监督职能,关系到单位的财务预算能否顺利执行,收入、支出指标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审核的目的,就是通过审核人员严格把关,使国家的财经制度、政策法规,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得到坚决的执行,就是通过审核工作,规范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及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使单位的财务预算得到严格执行,保证单位的各项经济指标能够顺利完成。
因此,审核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平,具备一定的政策水平,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必须运用正确的审核方法,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2审核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做为一名审核人员,必须坚持秉公办事,公正廉洁,一切经济事项的审核,均以事实为依据,以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准绳,做到办事公正、忠于职守、履行本职工作。审核人员还应具备较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对本部门、本单位所执行的财务规则、会计制度有全面的理解。同时,对本单位的财务业务应做到十分熟悉,全面掌握本单位的财务管理、账户设置、核算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审核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才能起到规范经济秩序的作用,才能使财会工作质量得到保证。
同时,审核人员还应具备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格谨慎的工作作风。在原始凭证、原始单据、记帐凭证的审核及往来款项和预算执行情况等方面时刻把关,确保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3审核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篇2
(2)工资管理系统的业务处理,主要包括工资变动数据录入,生产工资发放详细列表,按工资分摊设置生成工资分摊的凭证后进入财务处理模块进行凭证的流程处理,主要是对医院职工的工资、奖金发放情况进行最终核算,并根据税法规定,扣除相应的税费,核算应发放的工资薪酬,最终对医院人员的工资进行汇总分析。工资管理系统还可以详细的反映医院职工的工资薪金构成情况,并打印账单,供在职员工进行核算,保证医院员工的合法权益。
(3)固定资产是医院长期需要使用的资产,它体现医院的经营能力,固定资产作为财务软件核算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的部分,体现了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对增加医院经济成本、节约资金有着重要的意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日常使用操作主要涉及固定资产变动输入、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分配和转账、资产的评估、固定资产查询、盘亏盘盈等。
(4)UFO管理系统的常用功能主要有录入处理分析数据、文件管理、设计各类报表的格式、提供计算公式和审核公式和进行报表的编辑。总账系统、工资管理、固定资产、UFO报表是财务软件的四个基本功能处理模块,这四个模块具体功能比较丰富实用,即可以相互独立使用,满足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又可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需要,为管理者提供真实可靠而又及时的财务管理信息,方便医院管理者作出合理的决策,有效调整各个科室的成本分配,以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2财务软件在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应用中的基本原则
2.1一致原则一致原则,指医院会计核算与科室成本核算一致,财务软件核算与医院财务核算相一致的原则。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的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在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中,会计核算的对象是医院各科室的经济活动,因此决定了医院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各个科室的经济活动,对科室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财务软件的使用,不能违背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一致性原则还包括,一定会计期间,成本费用与支出一致。即在一个会计期间内,无论对各科室的成本核算进行怎样的归集、计算和分配,成本费用等于相同会计期间的支出费用。
2.2经济原则医院各科室的成本核算的目的是在保证医院服务质量的同时,减低成本费用,即在有限的资源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财务软件的使用,与传统手工记账模式相比,避免了冗杂的手工核算环节,降低了各科室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并且财务软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率,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以及时的生成财务报表,对财务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对各科室的成本分配进行合理的再分配和调整,实现医院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
2.3高效性财务软件使用的目的是降低手工操作,在会计软件对医院各科室进行成本核算时,会计人员只需要将原始凭证进行初步审核后,录入财务软件系统中,系统就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且生产和打印会计报表,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人员工作的难度,也提高了医院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财务软件在医院科室中的应用,采用手工录入数据和计算机自动生成和分析数据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效率。
篇3
1.2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会计监督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正确处理好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十分重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具体情况有深刻的了解,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使监督工作做得深入、细致,并达到较好的效果。
1.3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活动更加广泛,会计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应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对于监督中经常碰到问题的处理,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死抠硬卡,也不随心所欲,做到既不失掉原则性,又保证了问题处理中的灵活性,使会计监督工作真正起到促进事业发展的作用。
2医院财务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都在强调,提倡高科技和先进管理方法,其实所谓的高科技和所谓的先进管理方法,概括起来就是把工作做精、做细,社会分工越细,专业性越好,当然技术就越先进。财务管理也是同样道路,把财务工作做精做细,相信对提高医院经营绩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1医院要成本核算
医院开展成本核算是为了进行成本控制,其最终目的是要控制成本,节约开支、减少浪费、降低费用,从而增加结余提高医院的经营绩效。开展成本核算最关键的、最大的难点就是要树立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和成本观念。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制定定额成本、实行成本费用包干制,对节约有奖超支罚款等措施,最终使医院整体增收节支,提高经营绩效。成本核算的另一种形式是制定项目成本。
2.2医院要集团化经营
医院集团化经营能使医院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上处于优势,因为集团化经营使医院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占领医疗市场,规模经营、规模效应能够使医疗经营成本降到最低、效益最大。医院并构或重组势必形成医院集团,医院集团化经营有两层含义:首先是仅指医院的集团化经营,形成集团的各医院按专科优势分类,这样可以使医院更加专业化,使医术更加先进,这样将吸引更多病人前来就医,医院整体效益将大大提高。
2.3医院项目投资财务可行性分析
医院项目投资大小不等,但无论大小都要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这样可以避免投资的盲目性,降低投资风险,防止投资失败,减少投资损失。要保证分析评价的数据信息来源可靠、真实准确,这样才能保证分析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最后把分析评价的结果提交给医院有权决策者作为最后决策的依据,当然医院最后是否决定投资还要从医院的整体来考虑,如果该投资方案本身财务可行性分析不可行,但该投资方案的实施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业务的增长,并使医院整体受益,这样一来,即使投资方案本身是亏损的,还是应该实施该投资方案,这样可以提高整个医院的经营绩效。
2.4医院财务预测与计划
财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据有关数据资料和最新信息对收支情况进行预测,以便计划下一阶段的收支安排,尤其是弹性较大的开支,医院虽然有完整的预算计划,但医院预算通常是以年度为基础编制的,并且是在预算年度开始之前进行编制,离预算年度时间长、主观性较强,有一定的缺点。如果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和财务预测与计划相结合,并且根据最新数据资料与信息,估计可能的业务收支结余情况及重大资产构建业务,对原先制定的预算计划进行修改、修订,以便合理计划下一阶段将要发生的费用支出,控制不合理的开支范围,这样就可以预防收支严重不平衡,防止出现巨额亏损,从而提高医院的经营绩效。
篇4
(一)风险意识。《医院财务制度》指出:医院只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优
胜劣汰,建立自我发展的新机制财务制度,才能得到高效的发展。计划经济下,医院的各项事业基本由国家包办,财政是主要的资金供应者,造成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二)全面成本核算。医院现行的成本核算只是分奖金、算物价的办法。未能采用全面成本管理法。
(三)投资决策分析。计划经济下,事业单位发展的规模、项目、资金的具体运用等基本行政手段,单位缺乏必要的自,也不承担多少责任,一人或几人说了算,强调社会效益,不讲经济效益。
二、现行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医院的财务指标很多,除了医院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收支结余及现金流量状况等基本财务指标外,能满足医院管理者宏观管理需要的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关注,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一)经济效益指标
1.职工平均业务收入=业务收入÷平均职工人数
其中,业务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下同。该指标是医院职工创造价值的体现,通过本指标的分析,对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非常重要。
2.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业务收入÷平均占用固定资产净值(百元)
该指标说明医院平均每百元固定资产所产生的价值,反映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3.资产收益率=业务收入÷平均总资产×100%
该指标反映医院资产的利用水平,引导医院加强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
(二)负债比率指标
负债比率指标主要指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指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率。通常医院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以负债取得的资产越少,但从经营的角度看,资产负债率过低,说明医院运用外部资金的能力差;而资产负债率过高,说明医院资金不足,依靠欠债维持,偿债风险太大。因此资产负债率应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为佳。一般来说该比率在60%-70%比较合理、稳健;达到85%及以上时,应为发出预警信号,医院应予以足够的注意。
(三)变现能力比率指标
变现能力比率指标是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两项:
1.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于评价医院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通常认为流动比率以2∶1为好。
2.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于衡量医院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通常情况下1∶1被认为是较为正常的速动比率。
(四)病人费用评价指标
它主要包括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每门诊人次药品费、每床日收费水平和每床日药品费四个指标。这些指标既属于社会效益指标,又属于经济效益指标的范畴,一般来说这些指标不宜过高,应相对合理。
(五)反映管理水平的指标
1.应收医疗款周转率=业务收入÷应收医疗款平均余额
它表明医院的病人欠费回收的速度,一般认为越高越好,因为它表明收款速度快、资金占用少、坏账损失可以减少、资金流动性高、企业偿债能力强。
2.药品周转率。这是药品成本与平均药品库存额的比率,测定医院药品的变现速度,反映了医院药品库存的管理水平,在不妨碍医院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应以最少限度的储量为最好。
3.床位使用率=实际占用床日数÷实际开放床日数
它反映了病床的一般负荷情况,说明医院病床的利用效益,对评定医院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病床周转次数=出院病人数÷平均开放床日数
它从每张病床的有效利用程度方面说明病床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5.管理费用占总支出比率=管理费用÷支出总额
该指标反映医院总体的管理水平,降低该指标的途径是降低管理费用或减少管理人员,引导医院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6.固定资产增值率=全年净增固定资产÷年初固定资产总值
它表明医院规模的发展及医院技术手段的更新程度。
三、改进医院财务分析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一)在不影响业务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应制定决策来提高存货管理效率。合理存货,存货的合理减少,可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减少对短期负债的依靠,因而提高变现能力并降低财务风险。
(二)卫生系统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都比其他行业高,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源头上制止欠费的发生,加速资金回笼。
篇5
1.2财务预算管理不到位
医院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其经营活动,而医院的财务预算关系到整个医院的经营活动,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目前,医院普遍缺乏预算意识,资金预算侧重于主观判断,对预算管理更是缺乏相应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执行脱离实际经营活动,降低经费的使用科学性。同时,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不能将责任具体落实下去,预算使去其本应有的约束作用,加大医院财务管理压力,不利于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1.3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监管存在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财务自身监管薄弱、内部审计执行不力、社会中介机构未发挥有效监督作用等方面。目前,我国多数医院自身财务监管薄弱,没有相应的权威内部审计机构,加之政府多头监管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而法律法规以及制度体系又比较笼统,有关惩戒规定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且执行力不够,使得医院财务监督方面存在很多漏洞。
1.4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
现行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医院信息系统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医疗改革并不是很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并不是最先进的,各种会计软件和信息化软件也不能及时更新,且存在医院各部门的管理学经常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有效进行资源共享,必定会造成一些物资的浪费。
1.5医院固定资产方面存在的不足
现行会计制度在医院固定资产的确认、分类、核算及处置方面都做了大胆尝试,有了新的规定,不仅更贴近医院的发展要求,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这种改革创新大大规范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个别医院求大而全盲目购建、虚增固定资产资产总量以及固定资产减值等,对此各医院应医院之间不必要的重复购建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分析,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针对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案研究
2.1完善各项资本经营业务的明细划分
各医院为了规范会计处理、做到账目有所依据需要对各项资本经营业务进行明细划分。有关部门应改革过去不合理的会计制度,使业务状况的核算规范化,如可将对外投资项目细做到具体投资有具体的核算要求。另可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增高投资收益项目,年底结账时直接将其收入收支结余“其它科目”里。总之要对各种形式的资本经营事项进行明细划分,并制定相应的会计处理规范。
2.2积极完善医院的预算管理体系
现行制度下,医院应注重收入与支出的预算管理,积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做到预算管理内容、管理过程、管理主体的全面化。年度终了,医院应按照财政部门决算编制要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编制预算并经主管部门审批。编制预算前进行充分的调研认证,确定预算基础,核实基础数字,正确预测各种因素对医院收支的影响;一改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采取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等多种方法编制年度预算;编制过程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对预算执行进行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对预算支出必须给出详细理由,在经过科学严谨的论证后方可批准使用。还要对执行结果进行分析考核,将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3加强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监督机制
完美的监督需要来自单位内部、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共同配合。对此应:
(1)加强政府监督,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并举,医院的财务部门是医院内部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医院财务监管的主体,这是国家赋予财务部门的法定责任。政府应认清自己在医院监管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加强医疗价格改革,杜绝以药养医,定期对监管制度的实施效果展开调查统计,定期向公众揭示医院各种费用与收支是否平衡的机制等。
(2)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管,医院应树立以财务收支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为主,以风险管理审计为发展方向,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摆脱院领导的操控,实现审计结果的公正、客观、独立性。
(3)加强全院职工共同监督管理,全院上下应统一认识到医院经济活动是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科室、和职工都要担起监管重任,从而保证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
2.4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很好实现资源共享,还能有效节省人力、物力,对单位成本进行科学有效使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整合医院资源,将医院的物流、财务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系统相互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医院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并及时地将医院的库存商品、各科室的药品配备情况等反映出来,有利地节省了医院的资源。此外,现行的会计制度要求所有固定资产从增加的下月起开始计提折旧,在信息化网络体系下,可以利用会计核算软件实现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使得不同医用资产的计提折旧工作更加简单快捷。
2.5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
医院固定资产是由医院占用有或使用,能直接或间接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各类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更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与制度的完善。医院领导及医护人员要从思想上真正理解固定资产对其工作的不可取代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各种盲目和浪费行为,也才能真正利用好固定资产;同时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制度是保证业务操作规范化、秩序化、高效率及管理漏洞的重要手段,对于固定资产确认、购置、使用、保管、保值增值、处置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再配以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考核。
篇6
(二)对财务分析方法的影响
新制度对医院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四种,财务分析方法的要求有:预算执行和公立医院之间的横向对比分析需要以比较分析法来进行强化保障;在医院财务状况说明书需要注意多运用趋势分析法;在成本分析上多运用比率分析法进行强化保障。同时,新制度还提倡能够引入其他财务分析方法以探索更多更适合医院财务分析的方法。
(三)对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影响
新制度对公立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影响主要在于对原有财务分析不足的改善。相对于旧会计制度下,现金流量、反映软性资产、预算和财政拨款执行等指标的缺少,以及对非财务信息指标的忽视,都导致了一系列体系缺陷,新会计制度财务分析指标增加了预算管理、结余和风险管理、资产运营、盈利能力、成本和收支管理、发展能力等指标,细化了原财务分析指标的分类,很大程度上丰富并完善了原指标体系。
篇7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背景分析
1、宏观风险管理环境复杂多变
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包括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者其竞争策略的变化,造成医疗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自筹资金比例过高,只能借助于负债筹资,这些都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造成风险。
2、医院微观风险管理环境不容乐观
财务风险存在于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筹资环节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一定的负债有利于降低医院资金成本,与此同时,过度的负债筹资会加大医院的财务风险。在投资环节上,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后,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投资者自身的投资决策能力都会影响投资的最终成败。此外,医保部门监管措施严密、力度加大,医院为此垫付了大量资金,对营运资金产生重大影响。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花费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各类物资购进比例、采购计划、周转情况等,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
1、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2、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了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医院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而且要根据本医院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来保证医院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我们国家的医院大多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在实践中难以将医院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同时,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执行不力,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3、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
目前,医院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缺乏系统、整体地考虑医院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医院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另外,医院尚未建立一套严谨、规范、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现有的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较为欠缺。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客观上存在于医院之外,医院无法对其施加影响或加以控制,但并不意味着医院面对环境变化就无能为力。首先,医院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医院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医院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医院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营运资金的管理体现于医院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医院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药品材料、往来账款等,一般占医院总资产的30%左右,因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以此为重点。同时,要认识到财务危机通常都是经历了一个渐进积累转化的过程,各种危机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在资金运动的“晴雨表”——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值的不同变化上反映出来。这样,通过观察这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优劣变化,便可以对医院的财务危机发挥监测预警作用。为此,医院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风险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更好地监控医院负债状况,有效规避负债运营风险,可以根据各个医院自身特点和负债规模的大小,结合资金运营状况,采用综合评分的方式,建立全程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通过收集有关财务信息,设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医院获得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状况和发展潜力等敏感性预警指标进行动态跟踪,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经常性监控,在警情扩大或风险发生前及时发出信号,使其充分发挥“警报器”的作用;并通过对医院每一重要决策活动将带来的财务状况变化,进行预先分析测定,评价医院的偿债能力,考核医院运营业绩,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为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合理建议。
3、健全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在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同时,要辅以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具体说来,首先要成立财务处风险防范小组。风险防范小组成员一般由财务审核、账务处理、票据管理和门急诊、出入院处组长等各个岗位人员组成。其次,风险防范小组要引入流程再造的管理理念,对目前习以为常的财务流程进行梳理,找出重点风险环节和风险控制点,针对性地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并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对医院来说,主要的风险控制点包括财务退费、业务款收缴、病人欠款管理、住院医药费减免等环节,据此需要制定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如《业务收入解缴制度》、《财务收费退费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住院病人费用核改操作规范》等项目。与此同时,还需要设立了与之配套的日常审核和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实践中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4、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事业单位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有效防止财务风险的基础,因此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一点对医院来说也不例外。首先,医院应根据2006年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分别从预算、收入、支出、药品及库存物资和固定资产等方面结合本单位实际境况细化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具体实施程序。同时,加强对医院经营和决策的管理与分析,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审计再监督职能,在财务部门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稽核、原始记录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财务收支审批、成本核算、财务会计分析等制度,足额提取折旧基金、大修理基金、坏账准备金,及时清理应收账款,并切实贯彻执行,从而防范财务风险。
5、加强医院的流动资产管理
医院的流动资产占医院资产的绝大比重,因此是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医疗应收款、应收住院病人医药费、其他应收款则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周转速度快,说明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也强。为了降低这方面的财务风险,要加强住院病人的预交金管理和催交欠费工作,做好各病区、医技科室与收费处对住院病人的收费协调工作,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使病人的欠费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加强对医疗保险费的管理,把医疗保险费的超支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及时清理债权,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坏账准备”。
医院存货中药品、材料占据比重较大,其周转速度快,则说明药品材料所占用的资金就越少,即医院的速动比率越高、财务风险越低。药品材料管理要遵循“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周转不超过医院财务预警机制制定的天数。超过周转天数应查找原因,减少库存数量,保持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财产物资部门要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做到账账相符。对于贵重物资设备、药品实行专人管理,建立物资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参考文献】
[1]王晓琴:浅议医院财务风险与预防[J].当代医学,2007(12).
篇8
1.2财务管理的深度不同
非营利医院财务管理对于现代化手段和管理方式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结账和报账上还存在时候监管的实际,这显然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财务管理已经进入到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时代,ERP方式的财务管理已经在企业广泛应用,这就形成了在管理深度上的差异。
1.3成本核算不同
非营利医院财务管理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更注重非价值补偿性,特别在非营利医院财务的成本和费用计算上存在着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上的差异,优势是非营利医院成本核算对象与方法上有不同的定义,导致非营利医院和企业财务管理具有很大的差别。
2非营利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非营利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执行力
非营利医院财务管理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完整性较差,很多非营利医院财务管理措施没有执行力确保落实到位,这导致非营利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多多,不能为非营利医院的发展提供应有的基础。
2.2非营利医院的筹资渠道狭窄
非营利医院的资金来源过于狭窄,如果没有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投入,单单依靠非营利医院的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无疑将会给非营利医院带来资金上的缺口,会给非营利医院带来财务上的风险。
2.3非营利医院财务预算存在问题
当前非营利医院财务预算存在着编制方法不科学,执行财务预算过程不合理的问题,在财务预算没有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计算,导致非营利医院财务预算不够而出现医院财务管理失控的问题。
3新式非营利医院做好财务管理的措施
3.1明确非营利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
非营利性医院要明确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要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保证医院稳健生存的基础上,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提供最优的医疗服务。
3.2扩大非营利医院的筹资渠道
非营利医院应该出台措施吸引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到医院中来,在有效控制筹资所占的比例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非营利医院的资本结构,以使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相配合,避免陷入财务危机。
3.3制定科学的财务预算
要发挥财务预算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使非营利医院财务预算工作能在事中起到控制的作用。在期末要进行财务分析,通过财务分析,决策者能够了解医院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经营状况,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3.4提高非营利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新时期要将提高非营利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列为首要的目标,要将非营利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发展看作是医院现在和未来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各级医院的院长或负责人应该重视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升,要改变以往“重医疗,轻财务”的管理观念,赋予财务工作者一定的管权限,让他们冲破单纯的“记账、报账”工作的局限,参与到医院管理的领域中来,使其能真正发挥决策和管理的作用。这是确保非营利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基础。
篇9
非营利医院在制定财务战略时需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将战略从两个层面进行合理规划,即确定医院的财务战略目标并科学编制医院战略规划。这两个层面并不是独立的,两者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医院的财务战略目标是单位实现科学的财务战略规划、制定并有效实施财务战略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规划也是医院组织和实现财务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在非营利医院的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将财务战略目标跟财务战略规划有效结合,财务战略的目标和规划需要有效结合医院的实际发展需要和发展阶段,明确医院在运营过程中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以及市场需求等关键因素,做到战略规划的切实有效,保证医院的长期、中期及短期财务战略规划都能满足医院的实际管理要求。
三、非营利医院实施财务战略实施要点
(一)医院财务战略思维应当积极适应非营利医院管理体制
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不仅仅是对于战略规划者及战略实施者的要求,同时也是财务战略决策者的要求。基于此,医院的财务战略应当积极结合医院实际和管理要求,实现财务战略思维在管理模式及思维定位上与医院体制相协调,围绕医院发展目标、职能需要以及总的战略目标来实施和规划,避免医院的财务战略目标与实际情况相脱轨。
(二)医院的财务管理职能也应当积极适应财务战略管理的要求
对医院来讲,财务管理战略是医院日常管理和运营的指南及行动纲领,管理层在实施财务管理战略时应当积极运用理性思维科学规划及设计医院未来的财务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及发展策略等。当前情况下,大多数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及职能仍然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及理财等方面停留,因此医院财务所提供的信息在科学性、全面性及有效性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及不足。因此有必要解决财务信息在需求以及供给方面的不对称,避免财务管理职能过多关注日常会计核算的现象,实现财务管理职能与财务管理战略要求的统一,将财务管理职能逐步向战略管理方向迈进和发展。
(三)医院财务战略应当积极适应信息化管理要求,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系统在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中普及,医院的信息化水平正逐步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医院日常管理带来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对于提升企业财务战略实施及控制的效率及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医院通过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整合生产经营信息,实现信息数据的有效整合,并提升医院资金流、物流的周转速度,提升管理效率。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转换日常生产经营环境,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医院的财务战略需要跟信息化浪潮有机结合。
(四)医院财务战略的实施需要业绩评价来保障实施效益
篇10
实施军队医院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1坚持财务统管,实现财权集中。一是要培育集中通关的环境氛围。财务集中统管需要医院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所以首先要进行集中统管的氛围培养。医院财务部门要将党委管财制度、经费集中收付制度、财务监督制度、结算报销制度等进行公布和说明,并进一步度各方面的业务行为进行详细规范,并通关落实来强化要求,从而在医院内部形成懂法规、守制度,有明确的责任意识和统管意识的财务集中统管环境。二是要找准问题,突出重点,对症狠治。以财务部门主体,对各部门提供的账户、票据等为重点进行检查,发挥财务部门的主体地位,对医院财经秩序进行深入的整顿,并通关制度将财务部门定期检查落实到位。三是要规范财务集中统管的流程。要按照“权在党委、事在部门、钱在财务”的集中统管要求,逐步将医院党委、事业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理顺,财务部门通过集中开票、定期检查等方式,严格监控各部门、科室收入的经费,全部纳入集中统管;各部门在支出经费时,财务部门按照实际资金需求进行统一划拨,监控资金的流向流量,并通过与党委的审核配合,形成“一口对外多口对内”的集中统管机制。
2稳定:一是严把“收支”关,坚决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归口办理有偿服务的收缴、划拨、使用与管理。坚决执行《中国人民预算外经费管理规定》,做到先收后支、量入为出,确保“收支”始终处在严格的管理和监控中。二是加强监督检查。逐步形成多部门参与的有偿服务收入监督检查机制,发挥将医院纪检部门、相关事业部门、科室的专业优势,对有偿服务全面的、系统的、连续的进行监督,并定期对有偿服务收入的来源、规模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医院政策调整提供财经数据依据。三是规范成本核算。医院要在通用的全面成本管理法的基础上,注重个性核算方式选择,根据科室专业、收入情况的特征,在确保方便治病救人的前提下,进一步创新和规范核算方式,将远期收益与当期收益相结合,统筹考虑实际支出成本,使会计核算结果真正反映各科室的成本支出和实际收入情况;同时,医院要逐步设计一套适应本医院的有偿服务考评指标,对医院有偿服务收入规模、收入质量、与军队内部医疗的关系发展等情况进行详细考评,并细化科室责任,调动各部门的参与热情,进而提高有偿服务收入的规模和效益。
3强化财务监督,实现多元监控
(1)拓宽财务监督范围。要逐步从单一的经费管理监督扩大到资产物资管理监督,在资产和物资采购时,财务部门在集中支付的基础上,参与大项资产采购过程,并根据医疗资产和通用型资产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采购监督方式;在经费形成资产物资后,财务部门要利用卡、账、簿等方式对各种资产进行“实名登记”,并对物资进行严格的入账管理;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将资产物资领用登记与使用相分离,财务部门设定专门人员负责统一的资产变动登记,资产使用部门设置专门人员进行资产物资管理,财务部门定期组织对实际资产情况的检查核对,促进财务人员和部门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对于医院无形资产较多的情况,医院要逐步建立无形资产的登记、审核和运用机制,对无形资产的运用展开定期分析,促进无形资产的发展和优化,提高无形资产给医院带来的效益。
篇11
1.增强对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做好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节约成本、降低浪费的一项重要举措。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医院等社会公益性质单位的政策宣讲和教育,提高医院对成本核算工作的认识程度。医院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带头学习贯彻相关政策,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配合程度,协调医院各个处室的关系,形成齐心协力的合作氛围,保证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有序进行。
2.提高医院财务会计人员业务水平首先,医院要做好选人用人工作,本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制定详细的人才选用计划,从源头上提升医院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真正把业务能力强、道德水平高的人才招选到合适岗位。其次,要定期组织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授课,解读好相关政策规定,还要对成本核算业务工作进行现场指导,提高医院成本核算人员的实操水平,真正把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扎实开展好。最后,要完善竞争机制,制定严格规范的考核标准,提高核算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工作水准。
3.加快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标准化建设建立一套科学标准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是做好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础,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成本有效控制。在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中,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在经营活动开展之前、活动中和活动后,按照标准进行成本核算,能够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在制定成本核算标准前,要和具体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关键是要了解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存在哪些具体问题,并根据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法,使制定的成本核算标准更加具有实效性。要随着工作的开展不断完善成本核算标准,规范成本核算流程、操作项目、计算方法等各方面的具体标准,使成本核算活动前、中、后各个环节都做到准确规范,不断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4.做好新旧制度衔接工作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必然会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助推医疗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在成本核算中要注意新旧制度的衔接。比如在固定资产核算项目中,新制度取消了原有制度中的固定基金的项目,而增加了固定资产清理等项目,这就需要医院财务人员认真学习领会新制度中固定资产核算的具体方法,在执行前先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算盘点,对遗留的问题需请示上级领导部门用旧制度或是新制度进行解决,在今后的固定资产核算中严格按照新制度核算。
篇12
ROE之所以被视为衡量财务业绩的指标,是因为它能够衡量一个医院或企业对投资者提供的资金的使用效率,反映每1元钱权益资本所能产生的盈利水平。对于营利性医院来说,投资人可从中知晓他们的投资能得到的相应回报率。对于非营利性医院而言,尽管从宏观管理目标看,并不要求其承担国有资产的增值任务及以营利为经营目的,但并不表示其不能盈利及不承担国有资产的保值。
简而言之,ROE衡量每1元钱的盈利水平,它不仅适用于企业的财务分析,也适用于各类医院的财务业绩评价。从微观管理的目标看,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医院经营者都希望得到较高的ROE。
在医院经营管理中,除了可借鉴该指标来评价医院的财务业绩及医院管理者的业绩,更重要的是可以以该指标为核心展开综合的财务分析,将其层层分解至最基本的资产使用、成本构成及财务风险分析,从而使管理者能够更易于在经营目标异动时及时寻找原因并加以修正。由于其具备上述特性,在财务分析中,净资产收益率(ROE)又称为财务业绩杠杆。
为更多地了解ROE的内涵,我们将ROE进行分解:
净资产收益率=收支结余/净资产总额=收支结余/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收支结余/业务收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收支结余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这就是说医院管理者可以有3个杠杆来调控ROE。(1)每1元钱业务收入所能收获的利润,即收支结余率。医院管理者可加强经营规模、成本水平的管理,以提高其收支结余率;(2)所动用每1元钱的资产能够产生的业务收入,即资产周转率。医院可通过有效的资产管理,提高医院资产利用水平,从而提高资产周转次数;(3)医院全部资产相当于全部净资产的倍数,即权益乘数。因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所以,资产是净资产的倍数越高,即权益乘数越高,就意味着资产中净资产所占比例越少,负债所占比例越高。也就是说,权益乘数反映的是医院负债程度的指标。
由上述公式可知,无论医院管理者采用什么方式来提高上述4项指标,最终都会提高ROE。但在实际应用时,应对3者区别对待。特别是权益乘数,并非越高越有利。这些业绩调控杠杆与医院的财务报表是相互紧密对应的,收支结余率概括了医院收入、支出表的经营成果,而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则分别反映了资产负债表的左边和右边的财务状况。这3种简单的指标抓住了医院财务业绩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作为医院管理者应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并从其变化中去寻找医院管理中的关键点。
具体图示如下:
这种分析方法首先由美国杜邦公司创造,故称之为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这里我们借鉴用来对医院的财务业绩进行分析。
在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下,其中:收支结余=业务收入-业务支出;业务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业务支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其他支出;资产总额=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流动资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库存物资+药品+其他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及开办费等。
下面就1家医院为例说明如何应用ROE综合分析医院财务业绩。
表1某医院连续3年的ROE及其业绩杠杆
从表1可看出,整个卫生行业的平均回报水平较低,其净资产收益率仅为3.3%,即100元净资产可以获得3.5元的净收益。该医院连续3年的净资产率呈上升趋势,且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产生这些结果的收支结余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的组合却大相径庭。具体分析如下:
1.收支结余率收支结余率是衡量每1元业务收入随着收入支出表自上而下递减而最终成为结余的数额。医院管理者常常特别重视此比率,因为它反映了医院经营策略以及控制成本的能力,也是医院营销计划及成本核算工作的一个检验指标。但一家医院的收支结余率高并不等于其核心指标——净资产周转率或资产报酬率一定也高。从表1中可以看出,收支结余率与资产周转率呈反向变动。收支结余率较高,则资产周转率较低,反之亦然。这不是偶然现象。医院在追求高结余率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大量的资产投入,尤其是固定资产的投资。而固定资产投资并不能立竿见影产生效益,特别是基本建设的投入。如果医院资产总额的增长速度大于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就会导致资产周转率的降低。由此可见,收支结余率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好坏之分,只有收支结余率和资产周转率的共同作用才可提高医院的资产报酬率。资产报酬率(ROA)=收支结余率×资产周转率=收支结余/资产总额。ROA是一家医院对资源进行配置和管理的效益的基本指标。它与ROE的区别在于:ROA反映投资人与债权人共同提供的资金所产生的结余率,而ROE反映仅由投资人投入的资金所产生的结余率。
样本医院2000年、2001年、2002年的资产报酬率分别为3.15%、2.21%、2.55%,说明高收支结余率的年度其资产报酬率并不是最高,低收支结余率的年度其资产报酬率也不是最低,根本原因来自于资产周转率的影响。也就是说,医院可以通过较高的收支结余率和较低的资产周转率来制造较理想的资产报酬率,也可采用相反的策略。同时,具备高收支结余率和高资产周转率当然很理想,但随之而来的恐怕是更激烈的竞争。
2.资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是管理业绩的第二根杠杆。该指标衡量每1元资产所带来的业务收入,是衡量医院资本密集性的尺度。低资产周转率意味着高资本密集度。反之,高资产周转率意味着低资本密集度。一些管理者认为,资产是好东西,越多越好。事实正相反,医院的价值体现在它所产生的收益流量里,而资产仅仅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资产多并不意味着报酬一定大,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盲目超量投入,往往导致资产利用效率低下,随之导致资产周转率低。而ROE告诉我们,如果其他比率保持不变,财务业绩将随着资产周转率的上升而上升,随着资产周转率的下降而下降。
篇13
医院财务风险主要分为内在风险和外在风险两种。内在风险客观存在于医院实际运行过程中,一般表现在内部运作与管理工作中。医院管理工作相对较多,各部门要进行紧密结合,财务风险存在所有的内部控制工作。[3]在使用固定资产时,所用的融资手段以及价值评估是否达到可靠性要求,医院的债务偿还以及欠债能够相平衡,医院建设过程中制定的各项决策能否正常运行,经济效益的分配能否达到合理性的要求等。内在风险可以根据医院实际内部管理以及环境因素进行认识和分析。内在风险所具有的繁多种类很难体现出来。外在风险很难被察觉出来,隐蔽性较强,与各种外部条件联系较为密切。例如市场所具有的比稳定和多变性,很容易导致其政策出现各种变化。医院只有按照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及规章制度,才能够保证医院实现正常经营,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风险。医院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院的经济环境较为复杂。综合风险主要是指医院财务各种内在、外在以及特殊风险混合在一起,风险的变化与存在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导致其复杂性很难得到解决。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医院管理阶层要提升认识水平
医院管理和领导阶层要提升对财务风险的重视以及认识力度,这是医院做好风险防范以及管理工作的基础。医院管理工作人员要对国家有关法律以及政策进行了解和掌握,树立全面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并把这种防范思维贯穿到医院资产以及成本经营管理过程中,从而集中所有工作力量,处理好医院财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保证医院能够实现正常运行。
(二)做好筹资、投资管理工作
1.做好筹资管理工作筹资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首先要保证其达到相应的规模要求、医院在运行过程中,提出的资金需求会产生一定的波动,财务工作人员要能够对实际的财务状况进行科学分析,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实际需要的资金数量进行预测,保证筹资规模的确定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要求。[4]从而避免因为筹资不足导致医院各项医疗服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还能够杜绝出现筹措较多的资金出现闲置现象。在筹资管理工作过程中,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保证投资项目所产生的报酬率超过资金成本时,才能够对资金的筹集以及使用产生一定的利益。2.做好投资管理工作固定资产时保证医院各项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所以,将医院筹集到的资金或者自有资金运用到哪种投资工作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避免投资工作所引发的财务风险,这些问题都值得工作人员进行思考。医院管理阶层要能够在进行各项投资决策工作之前,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估计,并根据实际状况考虑到技术存在的适应性和先进性,对各项医疗质量的使用效益、保证程度、投资回收期以及使用期限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从而保证投资决策的社会效益、投资安全以及经济效益。
(三)建立并完善内控制度
要想从根本上规避财务风险,就要从根本上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以及规程,从而做好制度管理工作。结合会计工作人员的实际财务处理工作程序以及岗位责任、计量验收、稽核、成本核算、财产清查以及财务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制度,通过相关制度的执行与贯彻,杜绝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5]在进行预算控制工作时,要对其标准进行建立、对预算的审定、下达、编制以及执行程序进行规定,对控制预算工作存在的差异进行控制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保证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任何盲目性的投资工作。
(四)培养更多优秀的工作人员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国际化的发展下,医院财务工作面临着更多的风险,财务工作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我业务素质,利用各种科学的理论方法分析财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分析。还要能够对医院财务工作的具体方法、环境以及相关条件进行估计以及假设,从而对财务工作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识别。[6]通过上述相关措施,建立并完善较为全面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体系,保证医院的各项工作在稳定和谐的环境下顺利进行,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