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生实训周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大学生职业教育规律
由于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大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前,职业意识淡薄,职业目标模糊,职业素质较低,职业技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因此,要根据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特点,科学制定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内容计划,笔者认为,学校应在实施全程化实训教学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强的阶段实训教学计划,实行模块教学,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阶段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训,在新生的一、二年级开展。主要进行职业匹配认知与测评、职业世界认知、职业定位与职业目标确立、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实训;第二阶段进行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实训,在大学生的二、三年级开展。根据大学生的职业定位与职业目标,进行职业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实训;第三阶段进行职业获取实训,在大学生的毕业年级开展,主要进行职业信息的获取与选择、求职简历的撰写与使用、求职面试等实训。这样的实训内容规划,构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内容体系。
(三)理论研究成果和高校职业教育实训经验
长期以来,各高校高度关注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和宝贵的实践经验。它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训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实训比较系统、科学。据笔者调查①,部分学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在25—30个课时设置中,一般安排6—8个实训课时,主要开展职业匹配认知与测评、目标职业调研、生涯人物访谈等实训活动。而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实训中,各学校都安排了课时和指导教师,一般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毕业生进行求职面试实训;在大学生职业技能的研究与实训方面,调查显示,职业院校在这方面的成果比较显著,如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安排学生职业体验、进行顶岗实习等,形成了较为实用的内容体系。
二、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内容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分析
从笔者调查的情况看,高校在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内容体系的构建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
(一)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校实施的职业教育实训内容,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实用的内容体系,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训练和创业指导实训内容的研究相对滞后,内容链在板块之间出现断裂,而断裂部分恰恰又是大学生职业发展最关键的部分,使内容体系在应用过程中不系统、不科学和不实用。这种情况不仅制约着实训教学效果,也使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课时安排、师资配置、资金投入等方面,很难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
(二)存在孤立性
据笔者调查,不少学校就业指导课的实训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游离于专业教育的教学计划之外,缺乏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衔接,也很少顾及学生职业发展的个性化特点,仅把职业教育实训看作是一般课程的实践性环节教学,使内容体系在应用过程中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1]
(三)缺乏可操作性
实训教学内容体系是由不同阶段的各个具体活动组成的,每次活动的内容安排都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在教学组织和管理上,应由教务处进行课时安排和教学督查;由学生处或就业处安排指导教师和具体进行组织、实施及效果考评;而实训内容中的各种竞赛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应由团委参与组织,个性化职业咨询辅导应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承担等。而目前的实训内容设计,只靠就业指导教研室组织,较少联系学校其他职能部门,致使很多实训活动有名无实,难以开展,即是开展了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内容体系构建的思考
大学生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是在全程化的基础上,根据各阶段的目标和要求,所形成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其主要内容是:
(一)第一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训职业生涯规划实训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目标职业,根据从业要求明确自身差距,根据自身差距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实训时间一般安排在学生的第二或第三学期,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同时进行,由教学管理单位(就业指导教研室)组织实施。本阶段实训应安排三次活动。
职业匹配认知实训。目的是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及自我的优势与劣势,进而选择相适应的职业方向;本次活动使用360°评估和网上测评两种手段,采用问卷调查、个别面谈、网上测评、小组讨论的形式;实训效果为两点:一是学生总结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及自我的优劣势;二是选择出3—4个相匹配的目标职业。
职业认知实训。目的是指导学生对各个目标职业的从业要求进行了解,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找出自己与目标职业的差距,进行职业定位决策。本次活动采取企业调研、生涯人物访谈、小组讨论、职场情景模拟的形式。实训效果是学生写出职业定位意见书。
职业生涯规划展示。目的是让学生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把职业目标、实施措施建立在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之上。实训采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演讲赛、辩论赛、小组讨论的形式,其效果是学生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二)第二阶段:大学生职业技能实训
本阶段实训是学生获取职业经验的主要手段,是实训内容体系中最关键的部分。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根据目标职业的从业要求,积累职业的通用技能和特殊技能经验。实训时间为学生(本科)的第三至第六学期,由教学管理单位(就业指导教研室)实施,每学期安排一次活动为宜。实训以学生专业为单位组织,把目标职业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进行分组,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企业调查、职业体验、岗位见习、顶岗实习等形式进行,其具体安排为:
从业技能条件认知实训。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职业规划中的目标职业应具备的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了解用人单位的岗位聘任条件,明确自己与从业技能条件之间的差距,制定具体的职业技能训练计划。实训时间为第三学期的第4—6周,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企业调查、生涯人物访谈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如学生的职业方向是企业中的工作岗位,就应了解和掌握同类企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生存环境;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企业的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产品服务对象与质量标准;目标工作岗位在企业中的职能、地位和作用,从业必须具备的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企业外部的市场细分情况,市场用户群的特点及所处地域等。实训效果是学生写出从业计划书和岗位技能训练计划书(技能训练的目的、措施、步骤和要求)。
一般职业技能实训。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从业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实训内容为职业道德、团队精神、执行力、诚信、法律意识、沟通交往技能、心理调适技能等,实训时间为第四学期的第4—8周,实训安排应结合学校相关教育计划(如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心理调适训练计划等),重点安排沟通交往技能训练(学会说话、学会倾听、交往一般礼仪等),采取专题讲座、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实训效果是学生掌握沟通交往的基本技能,纠正交往中的不良习惯。
岗位特殊技能实训。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自己所从事工作岗位的特殊技能,熟悉工作环境,积累职业经验,建立与用人单位的互信关系。实训内容应根据不同职业的特殊技能要求来确定,选择核心技能作为实训对象。实训时间为第五和第六学期的第4—10周,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企业调查、生涯人物访谈、小组讨论、岗位见习、顶岗实习等形式进行。特别强调的是,实训应根据学生目标职业的岗位要求来安排,采取针对性的实训形式,如高校教师岗的实训,主要进行教师基本素质和教学技能训练,采取备课、说课、试讲等形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课堂掌控能力等。同时,要重视实训措施的策划和落实,如采取顶岗实习形式,学生和指导教师都应制定详细的实习实施计划,包括实习单位的选择与联系、实习过程的信息沟通、实习结果的评定、实习应注意事项等。实训效果是学生掌握工作岗位的特殊技能,通过不断地训练过程,具备岗位的从业技能条件。
创业教育实训。目的是让具备创业意识、具有创业潜能和拥有一定创业条件的学生掌握创业的条件、要求和程序,积累创业经验,有条件地开展创业活动。实训时间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的第4—8周为宜,与创业教育课程(选修课)同步进行,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企业调查、市场调查、生涯人物访谈、校内创业实训平台训练及创业实战的形式,实训效果是学生写出创业计划书和创业实操总结书。
(三)第三阶段:职业获取实训
篇2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1]。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我国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问题[2-3]。其原因如下:一是与创业技能相关的实践活动偏少;二是创业教育师资缺乏;三是创业技能的教育理论不够完善。探讨和把握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的途径与方法,有助于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训[4]。笔者仅对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形式培养宠物职业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进行研究。
1 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创业团队实训模式的特点
近年来,城市社区饲养宠物的人数不断攀升,社区家庭对于宠物美容、宠物饲养调教、宠物疫病防治等服务需求大量增加,宠物家政服务开始走俏家政市场,成为一种很常见的业务服务。宠物家政社区服务是培养宠物专业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随着宠物行业的快速发展,宠物相关工作岗位对于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宠物疾病诊疗、保健护理、美容、饲养管理、调教训练等方面需要更多地融入人性化的因素[5],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将成为宠物行业的一大亮点,是很好的创业机会。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创业团队实训模式的特点在于:一是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创业的成本;二是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三是加强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合作;四是可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尝试创业。
2 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创业的实施成效
通过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创业的实施,丰富了宠物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拓展了学生的眼界与思路,为今后的就业和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具体实施成效总结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
大学生刚刚入校,大部分都是本着学好专业技术、毕业后找份安稳工作的心态,针对这一情况,开展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创业的实习实训,可以有效地培养宠物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 [6]。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宠物医学等专业的几名学生结成了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创业团队,该团队进行每周2次的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实践活动,除了到社区宣传文明养宠外,还开展了宠物美容、宠物日常饲养、宠物常见病的防治等社区服务宣传和实践,经过1年多的发展,团队各项业务运行良好。通过团队创业实践项目的成功运作,培养了一批有着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员工。
2.2 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创业团队成员在专业兴趣、专业特长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互补性。各成员分工协作,职责分明,使学生学会处理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7]。
2.3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技能、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人格4个方面[8]。在开展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对传统的业务进行了部分改革创新,其中包括为客户提供专业、细致的技术服务。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团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新实训平台[9-10]。
2.4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工作规范和职业素养
围绕创业项目的运作,要求学生以企业员工的标准来定位自己,要求自己,培养了学生员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规范。宠物家政社区服务创业团队按照真实企业的标准来管理,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运作,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规范[11]。创业团队已经制定了员工考勤管理制度、设备工具管理制度、岗位工作职责,同时定期对学生员工进行业务考核,采取专业指导教师评价、客户反馈、员工互评、员工自评4个方面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评选出每期的优秀员工。
3 结语
以上是对宠物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训模式所做的一些探讨。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必会培养出大批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使高职院校宠物类专业人才得到更好发展,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宠物类专业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
4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2010-06-01)[2016-03-25].http:///zcxx_10008/20100601/t20100601_481165.shtml.
[2] 吉东风.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创业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7-29.
[3] 刘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建议[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7.
[4] 苏明.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高教研究,2011(1):41-43.
[5] 李国江.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20):76-77.
[6] 施庆辉.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10):80-82.
[7] 胡喜海.主体性教育理论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12(4):136-137.
[8] 董亮,罗明明,涂小东.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7(9):43-44.
篇3
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其研究内容与实践过程必然是其核心所在。目前,广东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定位为复合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接轨,开设服装营销、汽车营销、数码电子产品营销和房地产营销方向。开设方向与产业接轨,意义在于通过树立产品标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与人才培养。虽然如此,学生掌握的主要还是营销知识。在目前一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主要都是讲究团队合作,任何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时间都是有限的,即使再努力,也不可能具备各专业背景。所以,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鼓励学生跨专业成立团队,通过各专业特长进行内部分工。在团队中,每个参与的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独到的见解,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分析问题。并且,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充满激情,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成员之间通过交流沟通还会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启示的共振效应,然后将各种观点进行分析总结,就会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认识。
篇4
看完这个故事,我感受颇多:一件事情如果你用很大的“念力”去相信它,它就会如你所相信的去“实现”你所相信的。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大学生们。随着高校扩招,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学校人——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企业却在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忧心重重。那么,学校人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蜕变成社会人,在职场上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才能从学校人成功蜕变为社会人?我认为,我们应该仔细品读这个小故事,学习这位年轻人的妈妈,因为你的愿望有多大,实践的力量就有多大!借用“吸引力法则”的说法,就是“心想事成”。也就是说,我们大学生们今天的思路会决定未来你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出路!
1 学校创新教育——成功蜕变的摇篮
教育工作者应该尽其所能,培养大学生具备合格、够用的文化素养、一定的动手能力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顺利就业,成功蜕变,我们的教育才能彰显其功能,为社会人开启完美人生的第一步提供起步平台,从而帮助他们开辟就业的新天地。
1.1 夯实文化素质培养,创新课堂教学
社会在进步,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岗位的提升都要求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包括已掌握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基础文化知识体现在大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学习和探索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专业技术知识体现在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所需,能够成为社会认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一线教师应该利用课堂这个教育阵地,努力夯实课堂教学,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有能力的一代合格人才。每个人的手指头长得都不一样齐,更何况,我们一个个活生生的大学生们。他们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千万不能有抵触情绪,或者是反感,反之,应积极探索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早已经成为了“过去时”。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这一新媒介使学生能够以更大的学习兴趣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去,同时提高快速把握新知识的能力。多媒体的优化组合,还可以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发挥视听媒体深刻的表现力,良好的重现力,拓宽教学信息传输渠道,从而显示出课堂教学系统的整体效应。多媒体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它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合理地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活动中,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身临其境的环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课堂上一定要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使之作为一种催化剂来保障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教学效果。
1.2 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大技能培训的力度,重视实践教学
篇5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164-03
Explore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Bi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IU Yan, SHAO Yan, ZHOU Yulin, JIANG Dan, MENG Wei, TENG Lirong, MENG Qingfan
Abstract As the main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link of biology, so the 3, 4, 2, 1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biology is built. It improves the practice innovation ability, employment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students.
Key words biology; practice teaching; specialized experiment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深层次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成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有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中,构建了“3个衔接、4个结合、2个融合、1个融通”的生物学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提升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2014年获得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 生物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生物学类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和生态学四个本科专业。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虽然在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方面存在诸多交叉,但缺少交叉学科综合大实验项目的设计,缺乏与科研生产相衔接实验项目的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多以实验课堂教学为主,缺少实训实习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践教育特色不突出;专业实践教学队伍缺少高水平科研教师和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缺乏专兼职结合的专业化实践教学队伍;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缺乏按人才培养特色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特别是理科高校缺乏校内实训基地,加之校外科研生产实习基地少,学生实习难以进入生产的核心部位,无法得到科研生产实际操作训练[1-2]。
2 “3个衔接”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
专业特色和本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决定性因素。为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构建“3个衔接”专业实践教育体系。
专业实验内容与实训内容的衔接 为了培养学生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实际应用能力,根据生物学各专业的特点,整合优化原有分散的技术、方法,科学设计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细胞工程等实验技术路线,使专业实验内容与实训实验内容衔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3]。
专业实践与科研生产实践相衔接 培养学生具有进行科研、生产实战的能力,是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专业实践与科研生产实践内容的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岗位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此,在进行专业实践内容和技术路线设计时,加强专业实践与校外科研生产实习的衔接。
专业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相衔接 为促进专业实践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有机结合,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每门专业实验课均设计有课程综合设计实验,学生根据选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内容,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二是研究创新实验(2学分)列入教学计划。大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题、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项目、撰写研究论文或项目计划书等。三年级下学期到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外创新创业实习基地继续项目研究。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进入研究室、重点实验室等进行毕业论文工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和创业精神。
3 “4个结合”实践教育方法的建立
先进的实践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贯彻,经过多年探索,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建立了“4个结合”实践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课内课外相结合 在传承基础实验启发式、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实验内容的开放式教学。
一是强化大型仪器使用技术的开放训练。通过每学期开学前三周实验室全天候开放,专门训练专业实验涉及的仪器设备,经考核合格,发给仪器使用证,学生方可进行下一步实验。
二是加强专业实验项目的开放力度。部分专业综合大实验、实训实习实验、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采用开放式教学,学生根据自己时间安排来实验室完成实验。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思维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团队意识、攻坚毅力、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校内校外相结合 从校内实训基地认知实习,到校外科研生产实习;从校内研究创新实验,到校外科研院所的科研训练;从校内动植物认知实习,到野外动植物实习基地实习;从校内生产实训实验,到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实习基地实践;从校内大学生创业计划训练,到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实战锻炼,使学生专业实践教育校内外有机结合,逐步强化学生社会岗位适应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 恰当应用信息化、网络化的教育技术辅助实践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方法的主流。针对生物学专业实践教学自身动态、连贯、微观等特点,根据不同实验内容采取不同表现形式。通过“网络交互课堂”,将生物学专业实验多媒体课件12个、网络课程3部、视频录像14个、模拟仿真实验2个和拓展资源在网上运行,用于学生预习、模拟实验、网络答疑、问题讨论、自测和实验教学效果反馈等,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
交流与讨论相结合 搭建师生交流、讨论平台,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专业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每个实验后组织学生总结讨论,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成败原因,指导教师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实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
二是组织生物学技能竞赛、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和生物与医药创业设计大赛等3项赛事,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三是组织青年科学家论坛、校友报告会等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
4 “2个融合”专业化实践教育队伍的组建
生物学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有一支业务水平高、科研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专业化的实践教学团队作保障,为此,队伍组建中注重引进与培养相融合、固定与流动相融合。
引进与培养相融合 实践教师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学习来不断提高,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方面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实践教师,带动整个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培训,通过派出国内外进修交流、支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深入企业第一线实践等,提高专业实践教师整体教学科研能力与水平。目前,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引进学科带头人4人,派到国内外进修与交流136人次,深入企业第一线生产实践培训21人次,教师承接企业开发项目12项,提升了团队整体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育人水平[4-5]。
固定与流动相融合 生物学类专业实践教育,要求教师兼具专业知识和科研、生产实践经验。通过支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项目,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教学实验室与设备对科研教师免费开放等措施,吸引8名高水平的科研教师参加专业实践教学工作;通过选聘11名科研院所和企业高级专家做兼职教师,联合指导实训与实习教学工作。现已初步建立起一支教育与管理理念先进、科研与生产经验丰富、固定与流动相融合的专业化实践教学团队。
5 “1个融通”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
实践教学条件平台是实践育人方案实施的重要支撑。为此,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搭建了专业、实训、实习和创新创业融通的实践教学共享平台。专业实验教学条件平台:结合生物技术上游和下游技术应用特点,建立专业与校内实训融通的实践教学平台,承担本科生专业实验、认知实习、模拟生产实际训练、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教学条件平台:目前已建立野外实习基地3个,生产经营管理实习基地4个,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条件平台:充分利用校内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开放资源,校外2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3个科研院所实习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创造了优越的环境条件。三个平台相互融通、开放共享、集产学研功能于一体,使学生创新、创业和管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形成科学、系统的过程[6]。
6 结语
生物学专业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建立科学的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加强专业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对于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多学科交叉复合,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具有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通过构建“3个衔接、4个结合、2个融合、1个融通”的生物学类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本科生承担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05项(国家级64项),190篇(SCI、EI索引66篇),参与申请发明专利55项(获授权35项),获创新创业奖448项(省级以上152项)。实践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加强专业实践教育内涵建设,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优越条件,推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苏萌,陈利平.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轻工科技,2014(7):194-195.
[2]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3]蒲小燕.对高校生物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0(12):64-65.
[4]刘艳,孟威,邵妍,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181-183.
篇6
早上我们坐着大巴,不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朝着实训的地点出发,到达的时候才知道那里——灿坤,我们的实训地点,只知道在那里将要过上整整的一个月,却不知那里将是苦涩还是欣喜。待我们整理完以后,我们就开始参观厂里的一些工序,也许是第一次接触的原因,感觉很好奇,也很好玩。
第二天醒来,我们开始了我们的第一天实训。到了生产线,班长就给我们安排了工作,那就是重检。重检的整个过程则是拆箱子→摇筛→检测电压→全检→擦拭→包装→装箱,而给我安排的就是擦拭,悲剧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厂里有这样一条规定就是工作期间不能坐椅子,第一次从早上站到下班,八个小时啊。而这其中,却是不好过的,中饭吃的不习惯,现在连下班后都不知道要吃什么。真的可谓是吃不好,睡不好,连工作也是不好的。第一周就是在站着擦拭中过完的。
不过在后面的几周里,我们这组十个人却成了救难队的,可能是人少的原因,又或者是已经开始习惯的原因,哪条生产线来不及,我们这条救难队的就会伸出援手帮忙到底。其实我们更喜欢这样跑来跑去的,一则工作不发味,二则可以接触的更多。也因为这样,我们的一个月实训中,我们这组的班长就换了五个,相当的雷人。不过在厂里班长们都对我们相当的照顾,在对其他的员工就特别的凶,在厂里每周一都会开一次例会,也就是总结上周的工作情况,而我仅仅喜欢的是它的最后一道程序——爱的鼓励,短短的几个节拍却是能鼓励着大家一周的工作,然后接着就会开小会,开小会时班长第一句就会大声的对大家说“大家早”,我们就会很大声的说“早”。接着就会说,经营理念:团队、诚信正直、创新专业、感恩和经营方针:品质第一、不断创新、克勤克俭、永续经营。然后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了。
总而言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训过程中,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让我们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在这次实训中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班长和其他员工的教导,让我受益菲浅,这也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训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学习、工作中和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大学生对于实训的心得体会
实训,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是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时间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卡可以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学到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时间。而且中国的紧急飞速发展,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是,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号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好药不断充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从各方面武装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表现自己。
短短两个月的工作过程是我受益很大。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最主要的是懂得了如何更好的为人处事。
第一要真诚:你可以伪装自己的面孔,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记得第一天来这里时,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疑惑:不知道老板怎么样,应该去怎么做,要去感谢什么等等。踏进大门后,之间几个陌生的人用莫名而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微笑和他们打招呼,尴尬的局面理科得到了缓解,大家都很友善的微笑欢迎我的到来。从那天戚,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好。
第二是激情与耐心: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法。
第三是主动出击: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在实习旗舰,我会主动的协同同事工作,主动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会几级的寻找合适的时间跟他们交流,心得体会《实训心得体会》。谈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通过这些我就同事们走的很近,在实习中,他们会教我怎么做事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使我觉得花的了很多收获而且和他们相处的很愉快。
第四是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距离: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在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么做人,,移提高自己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学学搞笑,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个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得去面对从未面对过的一切。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只是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是的就能完成一线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的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是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总算是社会的一部分,这是不可佛人的事实。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四年大学念完后,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了。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多接触社会是很有必要的。
篇7
“流动性实习实训”是以学校为中心,根据全县的乡镇和社区各种需要,组织学生下到相应的乡镇和社区,让学生利用学过的专业知识为当地群众进行“服务”的一种实习实训模式。它能让学生用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于当地群众,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社会实践经验,并能提高中职学校在社会的声誉。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中职流动性实习实训呢?
一、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计划
科学、规范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是提高实习实训效果的保证。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包括实习实训领导机构和职能分工、实习实训工作流程、实习实训成绩考核办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学生实习实训纪律及要求等制度文件。
(1)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生参与这种与专业对口的流动性实习实训活动,巩固加深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及发现实践环节中存在的专业问题,增强学生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还可是改变职业学校的现状,提升中职生的社会认可度。
流动性实习实训要求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同实习实训相结合,将思想品德的修养同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相结合,将个人刻苦钻研同虚心向他人求教相结合。
(2)所与人员安排
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依据农村乡镇和社区群众的调查报告从社区和乡镇中挑选合适地点进行“流动性实习实训”,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宣传工作。实训处安排参与实训的班级学生,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安排相应的指导教师。
(3)内容及进度安排
实习指导教师依据农村乡镇和社区群众的调查报告确定流动实习具体任务,实训处安排参与实训的班级的实习的时间表和实习课程表,可以实行单周进行一次流动性实习,双周进行小结。
(4)考核及成绩评定
学校制定出学生实习实训成绩的评定办法和标准,根据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表现及实习实训报告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对在实习实训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适当的奖励。
二、实习前的培训与分工
(1)思想教育
实习实训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中职学生非常关键的一门课程,实习实训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实习实训的目的及意义,充分认识到实习实训的重要性。
(2)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教育作为实习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只有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才能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才能够通过实习实训圆满地完成实践、学习的任务。
(3)技能培训
①专业理论知识
学生需要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实习实训的具体的任务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并让学生自己提前做些相关的准备工作。这样可以提高实习实训的效果,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②表达与交流能力
学生进入实习实训场所,一定会与当地的群众接触交流,沟通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学习与人沟通,我们必须要懂得“真诚待人”,“尊重他人”是人际交流中的基本原则。要做到对他人的尊重,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第一称呼得体,恰当得体的称呼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良好的心理氛围;第二注意说话礼貌,温和的说话语气,使对方会很愿意与你交流;第三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恰当的肢体语言,也可以使交流变得更容易。
只有学生在实习实训中能很好地与人沟通与交流,才能确保实习实训的顺利进行。实习实训前对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4)分组分工
实习实训是让学生去社区及乡镇去进行服务及传授相应的一些知识,挑选出来的班级学生必须具备一些相应的专业知识,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以按照“各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搭配、动手能力强与稍差一些的学生搭配”的方法,把几个班的学生合理地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组长和副组长,小组的实习事务由组长和副组长负责管理与协调。
三、流动性实习的实施与管理
实习实行指导教师、实习小组长、学生三级协同管理,各自职能要求如下:
(1)组长负责制
实习实训过程中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和副组长负责管理与协调本组相关事务。组长提前将指导老师分配实习实训任务进行细化分工,再分配给每一个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让每位同学提前预知自己的实习实训任务。
(2)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应严格遵守实习实训纪律和实习实训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按实习实训实施方案和实习实训计划要求认真完成实习实训中规定的各项任务,记好笔记。实习实训中要尊重指导教师、工作人员,服从安排,虚心请教,如遇紧急情况必须听从组长和指导老师的指挥。
(3)指导教师及时指导
专业老师一起参与到流动性实习实训中,专业老师可以对碰到的技术难题给出专业知识方面的指导,并对碰到的其它的一些问题进行组织与协调。
四、评价与奖励
1、学生自评
每次实习实训结束后,学生对自己在上次进行的实习实训中的表现做一个客观的评价并写好实习实训报告,内容包括对介绍自己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的表现、遇到的困难、存在的不足及调整对策。
2、教师评估
每次实习结束后,教师对实习实训情况的进行分析、总结,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拟出解决方案。
3、奖励
学校根据相关评定办法和标准,根据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表现及实习报告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在实习实训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适当的奖励。
总之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适当的培训、科学的实施与管理、以及完善的评价标准,才使“流动性实习实训”有效进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中职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更具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8
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普遍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与素质培养,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以教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性与创造性。针对这三大现实问题,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向作用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积极创新第二课堂活动,构建并完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含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通识课等学生自主选择的理论课程体系,完善以创业为导向的实验实践教育体系,搭建学生创业平台,实行“一年级创业意识培养、二年级创业实践导向、三年级创业知识渗透、四年级创业平台搭建”等“四位一体”的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一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为目的。学生一进校,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校学习公共基础课,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如参加创业论坛、企业家传记阅读、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企业或政府有关部门见习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创业意识。
2.二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精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进入二年级,实行由校内导师和外聘导师组成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校学习专业基础课(含相应的实验及实践课)与此同时,按照实践环节教学安排,定期到创业实习基地实训。每位学生由一位校内导师和外聘校外导师共同指导,而每位导师(包括校内和外聘)指导的学生限制在10人左右。外聘校外导师从企业不同管理层次、不同管理部门和岗位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导师侧重于加强实践与所需的理论知识的交融及结合。
3.三年级主要是充实学生创业知识。在创业实习基地实训之后,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校学习专业主干课。与此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训体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学习相应的专业选修课以及通识课,并辅以相应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和能力,充实学生的创业理论和实践知识。
4.四年级主要是为学生创业实践搭建平台。学校及学院筹资设立创业基金,资助创业设计大赛优胜者进行创业;开办校内创业园区,让有具体创业项目的学生免费入驻;建设校外创业基地,推荐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在企业的帮助下进行创业。与此同时,学生根据教学计划要求继续选修专业选修课及通识课。
(二)实施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实施“四位一体”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可概括为:以试点开始,积累经验,由点及面,循序渐进。首先,在一年级工商管理类专业中选拔成绩较好、创业意识较强的学生,组成一个标准班级,以之为试点,试点成功后,可在工商管理类某一专业所有班级再行试点,运行一段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可以在工商管理类所有专业全面实施。
(三)二年级校外创业实习基地实习实训的考核
1.考核方法:学校制定学生校外创业实习基地实习实训的计划、目标,并设置相应考核指标体系,实行由校内导师和外聘导师组成的“双导师”制考核方法。
2.考核内容:根据事先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外聘导师主要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营销能力、理财能力及时间管理能力,校内导师主要考核学生的创业兴趣、创业精神及其知识应用能力。
3.考核方式:采用学生书面总结、口头自述与校内导师提问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定期(以月为考核周期)对学生实训效果进行考核。学生根据每一阶段的实训计划、目标,提出自己实训中的心得体会及其困惑,校内导师据此提出相应的问题,并总结每一阶段的实训经验并解决学生相应的困惑,为三四年级的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及实践上的参考。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外聘导师的考核成绩,确定学生的每一阶段创业实训成绩,给予创业实习实训学分。
二、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一)实施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先决因素。“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校内实践实训导师的引进与培养。首先请师德佳、业务强、育人有方、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引导和帮助青年教师融入优秀教学团队。其次,定期以研讨会、交流会的形式组织教师就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最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力求提高青年教师在钻研教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实践演示和操作能力的专业实践技能。第三,加强对骨干专业教师的培养,鼓励现有专业教师到创业第一线兼职或者直接参与创办企业实践。第四,通过导入培训和开展对外科技服务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确保其适应课程改革及专业培养的要求。
二是,多渠道外聘实践实训导师。多渠道积极聘请各种类型企业的知名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担任学校学生实践实训导师,直接参与学生创业指导,甚至兼职从事创业方面的教学或研究工作。不过需注意:首先,外聘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企业家,他们具有理论和实践,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办自己的公司和工厂。其次,定期举行外聘导师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研讨会,以提高实践实训导师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第三,聘请各种类型企业的专业实践实训导师对学生进行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如何创业的针对性教育,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将创业与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挖掘本专业应有的创新性、创造性教育内容的同时,融入或渗透有关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丰富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创业意识和工商管理专业知识。
(二)实施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强调以创业冒险精神为核心向管理职能活动的渗透,并结合新创企业特性与已有企业特征而形成基于创业导向的具体课程内容,在实现培育学生识别和把握机会、承担风险、迅速整合资源、创新交革等企业家能力的同时,教授学生应付不同实践需求的特定技能。其课程体系改革具体思路为:基于”四位一体”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一年级打基础、培养创业意识,二三年级定专业及专业方向、提高创业技能、充实创业知识,四年级开展创业实践”的培养模式,根据“一般技能、商业技能和创业技能”三大模块来构建并完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表1),旨在培养学生这三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三)实施创业导向的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实施创业导向的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创业实验环节的教学。在现有实验教学安排的基础上,强化创业实验(案例)教学。一方面注重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及主持形式的多样化。在案例教学中除由任课老师直接主持课堂讨论外,还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邀请学生主持案例课堂讨论,或以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主角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完成案例讨论。另一方面创立新型的案例讨论组织形式。如按照“个人完成案例书面作业——小组讨论——小组发言代表参加班集体讨论——讨论意见返回小组——讨论意见返回个人——案例讨论最终成果”的案例讨论组织形式。这样可大大增强学生创业的感性认识,极大地激发学生创业热情,进行自我创业设计。
其次,开办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在创业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按照班级、学院、学校等三个层次,举行创业设计大赛,并在学院、学校分别设立创业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三层次获奖的同学。基本思路为:学生们以团队(3-5名同学)形式进行创业方案设计,由创业导师进行辅导,由企业家和学者组成的评委团进行评审,最后由知名企业家对获评优秀的几个创业方案进行公开答辩与点评。具体做法是:首先以班为单位举行班级创业设计大赛,选出优胜团队参;其次,各个班级优胜获奖者代表各个班级参加学院创业设计大赛;最后,各个学院优胜获奖者代表各个学院参加学校创业设计大赛。
第三,举办具有特色的“创业论坛”。每年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在学院为在校大学生举办“创业论坛创业教育活动月”,与大学生们一起分享创业征途中的酸甜苦辣;向大学生们传授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验心得;为大学生们指点创业中的困惑迷津;评价大学生们创业方案的优劣得失;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理念,丰富大学生创业知识。
第四,加大力度建设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立足于本省市,面向全国,选择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建设具有代表性的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实习基地。
(四)实施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改革
篇9
转眼间,一周的市场营销实训结束了,给我留下的是无穷的回味和深刻的体会。这次的实训主题是“校园经济”。 校园经济是面向学生、依托校园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其主体是大学生,发展领域也主要来自于校园。这是个符合我们目前状况的实训,现在的我们面临着找工作或创业的选择。通过这次实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自身的关于创业的好点子,可以打开我们另一个通往成功的大门。
这次是一个团体作业,我们团体一共有五个人,当得知这次实训的主题,我们各抒己见,看我们的创业从哪方面入手,最后根据我们团体五个人的特点和意见,我们确定我们的卖点是早餐。可能早餐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作为一个在校居住的大学生,每天面对食堂一样的早餐或是外面我们认为不健康的早餐,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的大学生都有睡懒觉的习惯,那样就会忽略吃早餐。但是早餐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不能忽略。根据这些意见,我们的“早点来”早餐店就应运而生。我们的早餐店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亲自把早餐送到消费者的手里。
做策划书之前,我们计划好了实训每天的任务,根据计划,我们在努力,每天都认真完成任务。首先我们分析了这次营销的环境,只有先分析好营销环境,才能制定好营销战略与策略。分析营销环境时,我们五个人,一起考虑,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看法,不管正确与否,然后统一意见。环境分析完,我们也对这次确定的市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就是调研与预测,主要是问卷设计,接着根据问卷的填写意见,再进行问卷分析。问卷设计,主要是确定我们是否有市场,大家对于这样一个市场是否有兴趣。跟据被调查人的意见,可以改良我们的产品,可以看清楚市场。面对回收的问卷,我们看到了很多诚恳的意见。我们对我们的市场充满了信心,甚至有一些同学问我们是不是真的要开店。听到询问声,我们信心十足,觉得当初我们的想法是可行的,而且大家都很重视早餐,只是有时由于时间的关系而放弃吃早餐。从一份一份的问卷中,我们看到潜在的大市场,并且前景很乐观。然后我们制定了我们的目标市场并对其进行细分。这样才能更好的根据市场确定下一步。紧接着就是营销策略组合,这步是最关键的,需要从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这些方面分析,每一个分析都要从实际出发,才能更好地把我们的产品推向市场。在进行“4P’S”分析时,我们团体的五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努力,想尽办法努力开拓我们的市场。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发挥更好。当然,要做好一个策划,还需要对我们的创业进行预算,虽然我们没有真正接触过企业的创业,没有看过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分析等等,但是我们还是根据我们已有的市场,对我们的资金进行了一个预算。最后就是总结,通过总结,可以看到我们面对市场该从哪里入手,我们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这次的实训,把书面上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这样不仅加深我们对营销的理解,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增强了我们的营销能力。通过团体合作,我们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懂得了怎样去配合一个团体,这为我们以后面对社会打下了基础。这次的实践经历使我们终身受益,给我们积累了经验,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
篇10
学科竞赛;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必须充分结合市场需求,深入研究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等,从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一、学科竞赛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00年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实践课时要占有较大的比重,要将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以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当前正在进行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我们深刻意识到实践教学不仅巩固了理论教学成果,而且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增加实践教学的力度和课时,使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的专业基础较为薄弱,而原有的设计教学注重知识传授,这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对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设计教学课时缩减,无法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改革的切入点,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很有必要。
二、学科竞赛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价值
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社会需求大量优秀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在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设计类专业竞赛培养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因为学科竞赛可以锻炼学生并提高他们的设计素养,使其掌握综合艺术设计技能。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立了艺术设计实训中心,有数字艺术实训室、多媒体实训室、定格动画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了课外实训平台。近三年,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安徽赛区二等奖2个;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获全国二等奖1个,省级二等奖1个;参加“合财杯”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国家二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1个;参加“昆山花桥杯”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获“安徽省大学生创业之星”2个银奖与1个铜奖,以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之星”1个金奖、2个银奖、2个铜奖;参加安徽省大中小学生“吉羊如意”生肖邮票设计大赛,获得大学组三等奖;参加安徽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获艺术作品乙组三等奖。学科竞赛能够紧密联系专业课教学,通过参加专业竞赛,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为了在竞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学生会熟练掌握竞赛要求的专业技能。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保证课程教学的前提下,可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在课堂上分析往年竞赛获奖作品,用案例讲解课程知识要点,总结作品的创意点、制作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高的专业,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需要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也可以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本专业的发展。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立足本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从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出发,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一直以来,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为了鼓励师生参加比赛,学校制定了奖励制度,校教务处建立了比赛制度,系科建立了参赛制度,这些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还采取了以下实践教学措施:一是建立了校企合作,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外聘教师给学生上课,本校年轻的设计教师也可以到企业实践;二是本校的设计教师一起申报课题,共同研究,资源共享;三是建立了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四是建立了数字艺术实训室、陶艺实训室、多媒体实训室、定格动画实训室、艺术设计实训中心等;五是建立了学科竞赛体系,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成立竞赛指导小组,组织专业竞赛。
结语
从学校办学定位来说,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建立完善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最终为社会服务。现代社会要求艺术设计人才具备知识、能力、素质,所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适应社会的需求。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建立特色的专业培养模式,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这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学校还要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优化、整合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艺术设计专业需要长期坚持稳定发展,积极推动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竞赛活动。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推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其他各院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王衍芳 单位: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地方文化元素在Q版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SK2016A061);亳州师专教学研究项目“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构建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5JYXM02);亳州师专科研项目“亳州剪纸的艺术特征及开发策略”(项目编号:(BSKY201515);“亳州师专艺术设计示范实验实训中心”项目。
参考文献:
[1]周杨静,刘志峰.学科竞赛参与下的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4).
篇11
(三)科研机构角色功能科研机构受政府的委托对实训项目进行科研公关,评价实训项目并提交项目创新点报告来判断项目的可行性,科研机构技术人员登录也可以对学生实训情况进行评论与交流。
(四)企业角色功能实训的目的是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上所需要的人才,即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企业直接与市场挂钩,可以提供市场资料,根据市场需求实训项目。企业的功能:管理实训项目、评价学生实训成果以及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企业对实训项目的要准确提供项目标题、项目人员及所在单位、项目类型、实训总人数、小组人数、适合学生范围,实训周期和项目要求等,同时还需要提供详细的参考资源如相关网络学习资源、课件和课程视频等。企业人员(学生的指导教师)可以与实训学生进行实时跟踪交流,小组人员与指导教师的互动区别于小组内部之间的交流,师生交流多是指导和请教的成分。小组成员请教问题指定的是单个特定的教师,同时教师在解答学员的实训问题也针对特定学生。小组学员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类似于网络上某聊天工具,两者之间是一对一的交流。
(五)教师角色功能教师登录可以管理实训项目、评价实训项目、跟踪学生实训情况及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教师可以把大型实训项目进行分解,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任务阶段。由于任何实训项目都需要团队协作,所以教师可以对申请实训的学生根据其学习能力等情况进行分组,有效地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训项目。如果学生申请分组成功之后,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对小组成员进行分配任务、确定任务完事时间、小组定期进行交流等。教师不仅可以与实训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还可以对实训项目进行评价。首先,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共有的一个功能是追加资源,三方针对一个实训项目所掌握的信息学习资源有所不同,能够对对方的需求做补充。学校是人才培养圣地,而企业和科研所是人才需要之地,三方之间对于项目的理解和资源的信息掌握都会有不同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就能向协同创新方向迈进一步,完成学校企业科研所的三方融合,最终完善平台资源的建设,有效保证学生实训活动的顺利展开。其次,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还有一个共同的功能,那就是对学生实训情况进行综合或阶段性的评价。而对的实训项目做出阶段性的评价和最终评价则是作为育人主体的学校,最终评判给每位学生一个实训分数,保证对学生实训情况的实时跟踪。这样就可以根据点评结果高效地指导下一次实训的进行,使其快速步入正轨。
(六)学生角色功能学生是进行项目实训的人员,首先需要申请实训项目,如果得到教师批准,即申请分组成功后,则可以真正进入实训,实训期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任务阶段。学生模块的功能:查看项目信息、申请项目进行实训以及与教师或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前期是准备工作,学生需要进行项目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计算机所需环境的配置,可以通过查看实训项目,下载共享的资源进行学习,填写前期实训日志并总结前期实训成果;中期是最关键的环节,跟随专业指导老师进行实训,完成进度,最后填写中期实训日志;后期代表实训基本完成,需要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总结,按时提交后期实训日志。最终学生需要提交一个项目综述报告,即对整个实训项目的一个综合评价。学生在实训期间,可以与小组学员或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小组学员的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有力地促进实训项目完成的工作效率。交流内容一般为实训项目相关知识的探讨研究。小组内部人员交流类似于论坛,只要组内一人信息帖,小组内其他所有成员都可以回帖进行信息的反馈,保证信息资源的及时交流与共享;而师生之间的交流则是一对一的。
(七)管理员角色功能项目管理员是具有权限最大的项目使用者,不仅可以对的实训项目进行增删查改管理,还可以对前台页面的动态实训新闻、公告等进行管理。
篇12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虽然也已开始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但因还处于初级阶段,全面的生涯辅导体系尚未成熟,需要进一步总结研究。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内涵和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知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订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1]
职业生涯辅导是指一套有系统的辅导计划,在辅导人员的协助下,引导个人探究、统整并运用下列有关的知识、经验及价值评鉴结果:自我了解、工作世界及其他有关的影响因素、休闲时间与活动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与重要性、生计计划中必须考虑的各种因素、在工作与休闲中达成自我实现所必须具备的条件。[2]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在高校的现状
(一)职业生涯辅导的理念认识上偏差
从高校的角度看,我国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部分高校也已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然而实际中,就业率这个硬指标仍是高校追求的直接指标,职业生涯辅导反映在工作的实际中仍然是以往的就业指导。池忠军、张晓虹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分析》一文中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很好的总结:“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不断推动下进行的,是直线性思维、行政性实践,目前仅停留在毕业环节的择业指导上。具体表现为政策解说、信息、技巧指导三个方面。在时间的安排上也仅停留在双向选择时期的择业指导。这仅仅是解决学生双向选择时的一时问题而已,而没有把它看成是一个贯穿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这说明就业指导还处于安置就业阶段。对学生潜能开发、职业发展规划和决策能力的培养都无法涉及,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是停留在传统的就业指导阶段。”
从学生角度来看,许多大学生开始关注职业生涯规划,笔者在对广西工学院2007级全体学生问卷调查中发现,80%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重要,70%的学生表示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有少部分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和认同不乐观,对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一些误解,如认为专业决定了职业,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认为找个好工作就行了,职业生涯规划可有可无。
(二)专业职业生涯辅导人员缺乏
在职业生涯辅导中,辅导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决定辅导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然而由于目前职业生涯辅导引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时间不长,获得职业生涯辅导资质的人员并不多,高校中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大多是非专业的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多半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构成,本身就有许多其他的事务性的工作,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职业生涯辅导;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主要工作也是政策解说、信息等就业工作,因此,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还不能满足高校开展生涯辅导的需要。
(三)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目前,高校进行的生涯辅导大多是与就业有关的职业指导,采用的基本上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一做法,仅仅向学生传授与职业有关的知识,缺乏必要的可操作、可实践的体验性教学,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不大。而且很多高校尚未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多数是开设了学时量有限的就业指导课,学生很难体会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不能达到职业生涯辅导的目的。
高校中制约职业生涯辅导的因素很多,每个高校中职业生涯辅导的发展也不一样,但都需认识到职业生涯辅导的顺利开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就业的结果,高校需主动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才能开展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从而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中高校资源整合及运用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上看,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的发展存在许多不足,但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利用好有限的工作资源,应该是改善高校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的资源有不少,但是缺乏系统化,各部门独立服务,使得服务的范围有限,最终影响了职业生涯辅导的效果。我们希望对高校现有资源的合理整合进行探究,以期促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有效开展。
(一)整合教学资源
整合教学资源,其一要建构合理、完善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当前很多高校在办学条件并不太具备的情况下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在缺乏科学的需求预测和规划下盲目追逐热门专业,致使专业趋同现象严重,使在毕业生就业中出现地区、层次、专业等结构性不合理。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出现错位,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难以找到合适自已的工作。同时,教材陈旧,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现实脱节,不能满足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现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消极影响,使其对自己的专业失去信心,从而不能明确自己的职业选择。
其二要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核心,不仅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高校正常的教学计划,还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去构建。通过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帮助学生了解个人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及重要性,促进他们建立职业生涯发展远景,加强自我认识,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前瞻性的职业发展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择业竞争力[3]。
(二)整合就业指导部门的资源
大部分高校负责就业指导的部门是就业指导中心,其服务的形式主要有开展职业测评、开通就业信息网就业信息和政策解说就业手续办理等,虽然有不少形式,但大部分都是通过网络或电话面向学生,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非常少,很难起到职业生涯辅导的作用。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首先就是要评估自我,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选择自己的择业目标,进行职业定向。而要自我认知,开展职业测评必不可少。高校应充分利用职业指导部门引进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职业咨询和规划指导,而不是仅仅放在网络上,由学生去发现去自行测评。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中,就业环境分析是个体对客观环境的分析。当前客观就业环境和形势、行业条件、就业市场的需求是就业指导部门可以提供的。只有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部门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整合其拥有的资源,做好职业生涯辅导。
(三)整合系部单位资源
整合系部专业教师的资源。大学生新生入学后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能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学生到二年级三年级阶段时,系部专业课教师的引导作用也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上结合课程的特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本专业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牢固专业思想,把学生学习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细分化。
整合系部实验实训基地资源。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力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需要整合实验实训基地的资源。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多数高校主要在学生大三大四时段安排学生专业实践、实习,这在教学方面安排是合适的,但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上看,在大学生刚入学时就可以带领新生参观实训基地,了解未来工作的基本条件,在大二的时段可以根据专业的情况进入实验实训基地进行锻炼。如果将各系部的实验实训基地资源很好的整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步骤就可以很好的进行,以便大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工作和各种行动措施沿着预定的方向前进。
(四)整合心理辅导中心资源
当前高校的心理辅导中心工作重心主要在大学生心理测评、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等工作上,对就业工作的辅导仅限在就业心态调整等方面,很少有针对职业生涯辅导的。事实上,心理辅导中心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周围等人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干预,发现干预明显增强了大学生对自己生涯规划和职业定向的关注和重视,也使学生认识到现在的学习、实践对未来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学生的生涯规划认识和规划能力也有所提高[4]。于文宏的研究表明职业生涯团体辅导能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进而提高他们规划生涯与管理自我的能力[5]。在实践教育教学中,整合心理辅导中心资源,将团体辅导与其他教学手段相互配合必将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工作输入新鲜的血液,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五)整合高校职业生涯指导教师资源
专业的职业生涯指导师的配备是学校职业生涯指导工作开展和获得推动的主要力量。当前各高校获取职业指导师资格的教师很少,接受过职业生涯指导专业教育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认证的教师更少。若想要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并结合专业情况、社会对不同岗位群的需求情况进行分层指导、全程指导、个性化指导是难以实现的。因此,高校一方面应用好现有师资资源,另一方面应积极开展培养可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教师的培养,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通过职业指导师们掌握的职业指导的工作程序和技巧,对学生的职业选择、职业定位、职业稳定和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1]丁翠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2):81-83.
[2]邱美华,董华欣.生涯发展与辅导[M].台北:心里出版社.1997,19-20,20.
[3]吕宁,莫丽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08(12):51.
篇13
作者简介: 陈 梅(1974-),女,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法、英美文学。
近些年,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进行了大的改革和发展。教师行业实行国家师标准“国标、省考、县聘、校用”,各省组织教师考试,通过考试者由各县市聘用,聘用者到各个学校任教。作为培养小学教师师资的学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必须正确面对社会对人才的新标准和新要求,积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培养合格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发展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职业院校应当开展职业技能竞赛[1]。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工学结合的主要阵地,已成为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职业技能竞赛在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英语教育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情况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成立于1978年,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办学经验丰富。毕业生主要在湖北省中小学担任英语教师,为湖北省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校的英语教育专业开设了学前方向,为双语幼儿园培养英语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校和外语系充分利用职业技能竞赛进行人才培养。
英语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英语与教育的深层次有机结合,即学生不仅要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良好的教育专业知识。那么英语教育专业的职业技能赛事构建范围就非常广泛,应该包括语言技能类、教师教育技能类和就业技能类。结合实际,英语教育专业技能竞赛具体内容为:(1)语言技能竞赛类。包括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配音比赛、英语听力比赛、英语短剧比赛、英语口语比赛、翻译比赛和普通话朗诵赛等。(2)教师技能竞赛类。包括三笔字比赛、英语辩论赛、课件制作比赛、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师职业技能比赛和说课比赛等。(3)就业技能竞赛类。包括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招聘模拟比赛、主持人大赛等。
教师教育专业职业技能比赛已经从系、校级比赛上升到省级和国家级层面。湖北省从2010开始每年12月开展“湖北省高等学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师技能比赛”,该比赛由教育厅主办,各相关高校承办,分本科组和专科组,但凡有教育专业的高校纷纷参加,影响力很大。2014年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办了第五届湖北省高等学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师技能比赛。从2013年起湖北省教师联盟举办“湖北省小学教育专业联盟师范生技能竞赛”。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是专门针对高校本专科师范生举行的比赛。国家级比赛有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教学研究协作组举办的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这些竞赛都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展示风采的平台。
二、英语教育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实施
教育部设计职业技能竞赛制度时,竞赛原则上坚持“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实现各级技能竞赛覆盖每一所职业学校、每一个专业、每一位专业教师、每一名学生,逐步形成“人人都参与、专业全覆盖、层层有选拔、全国全省有大赛”的局面。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英语教育专业的职业技能竞赛形成了“班级―系级―校级―省级―国家级”五级体系。在赛事组织时候,就遵循五级体系,环环相扣。成立由系领导、指导教师和学生团体组成的职业技能竞赛指导委员会,负责竞赛项目的组织实施。职业技能竞赛从大一贯穿到大三,第六学期教育实习期间除外。大一以基础语言技能类竞赛为主,大二和大三进行教师教育类和就业技能类竞赛。学生会、分团委和自律委员会等学生组织具体承办不同赛事,指导教师参与赛事的实施。
以湖北省高等学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师技能比赛为例来看竞赛的具体实施。首先大二下学期开展外语系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师技能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初赛在每个班举行,人人参加,由班委会和担任教师职业技能课的教师共同实施。班级2-3名选手参加复赛,复赛胜出的前10名选手参加决赛。决赛胜出的前2-3名选手参加10月份的学校比赛。暑假期间和9月份指导教师对选手进行即兴演讲和授课环节针对性辅导,选手水平会有质的提高。选手参加学校比赛角逐代表学校参加省级比赛的名额,最终和兄弟院校优秀选手对决。优秀的指导教师团队对选手实施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心理辅导等的周密培训计划,充分挖掘出选手潜能,以最佳状态参加比赛,获得好成绩。
比赛结束后对赛事进行总结,反思比赛和培训过程。如果取得好成绩,总结培训和选手的出色表现,积累经验,戒骄戒躁,增强自信,继续努力。如果成绩不理想,找出失误的地方和影响因素,总结失败原因,正确对待,汲取教训,积极进取。重要的是对日常教学的思考。竞赛成绩看似是集中培训的结果,实则功在平时。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师技能比赛选手的优秀语音面貌、出色教学技能和一定的比赛经验都是在日常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反映出英语教育专业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比赛结果有助于专业建设,促进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序化和整合、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完善。开展获奖选手经验汇报会,上竞赛示范课和作报告,与大一大二学生和老师们分享竞赛过程,可以激发他们的参赛愿望。各级各类比赛的重点在于竞赛过程,一方面学生提高了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组织者锻炼了组织和交流能力。
三、职业技能竞赛促进英语教育专业建设
各级职业技能竞赛经过几年的积淀,最终会固定形成一个模式,从而有效促进专业建设。对赛事客观科学的总结有利于取得好成绩,有利于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一)优化课程体系
职业技能竞赛比赛项目和内容来自教学内容,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方法、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的综合考核。例如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比赛包括陈述环节、描述环节和情景交流三部分,涉及听、说、读语言技能训练相关课程内容,综合考察选手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师技能比赛内容包括教案撰写、即兴演讲和模拟授课三部分,考查内容是几门课程内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展示。学生必须将相关课程知识掌握牢,技能训练熟,才有可能获得佳绩。以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师技能比赛为中心构建课程群,有效处理好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层层递进,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循序渐进,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竞赛,将多门课程知识进行融合,通过实践检验什么是合适的课程体系。通过对学生的竞赛实践进行总结,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重要参考。结合实际来思考哪些课程是必需的?哪些课程是不需要的?哪些课程应该在哪些时候开合适?开多少课时,讲授和实训的比例是多少为宜?在对历届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的思考中,课程体系得以优化。
(二)改进教学方法
职业技能竞赛突出考核学生的技能,强调职业性。竞赛项目内容是对职业工作岗位核心能力的提炼,竞赛过程是实际工作过程的缩影,竞赛标准是职业资格标准。这些源于真实工作岗位的技能培养靠传统意义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是根本不行的。教师必须有效融合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大力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推进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为任务驱动下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为了能使学生顺利完成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任务,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提出课堂教学、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教育实习相结合的教学设计。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实践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模拟操作教学法等。职业技能竞赛可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强调实践技能训练,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进而形成“以赛促练、以赛促改”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增强师资队伍
外语系要求所有英语教育专业教师参与到职业技能竞赛工作中来,进行竞赛设计、竞赛组织、竞赛指导和竞赛研究等,尤其是担任竞赛评委和指导教师。在竞赛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情况,针对性地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出课程的实效性,从而提高教学技能。竞赛内容必须与时俱进,教师在参与竞赛工作时自然要紧跟最新资讯,更新理念。对于校级以上的职业技能比赛,成立专门的竞赛辅导团队,对选手的学习、生活、思想和心理上都进行无微不至的关心,争取比赛顺利表现获得最佳成绩。教师们制定竞赛计划,克难攻关,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尽快将自己铸造为该方面的专家,更重要的是将学生培养为优秀的种子选手。一般通过三届比赛的历练,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就能够诞生。不同的职业技能竞赛打造了不同的教学团队,定期调整人员结构,注重青年教师的吸纳,通过传帮带进行培养。如此,英语教育专业师资水平整体得以提高。
(四)完善实训体系
职业技能竞赛有助于英语教育专业完善实训体系。通过多年的职业技能比赛实践和总结,我们发现“为竞赛而竞赛”临时培养选手的做法非常冒险,如果有幸遇到有实力强的选手进行短期辅导能够出成绩,如果能力一般,短期内再怎么努力培训结果也有限。所以必须从长计议,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是稳扎稳打,这就要求构建完善的实训体系。英语教育专业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实训力度,例如,在课堂内通过课堂讨论、课内练习、情景模拟和课件演示等方式进行课内实践;开展“日周月年”工程(要求学生每天、每周、每月、每年完成一定的英语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目标)丰富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获得普通话、英语口语和翻译等专业相关资格证书等。实行实训开展三学年不间断,第一学期进行专业认知,第二至五学期每学期到小学进行专业见习,第六学期教育实习。通过一步一个脚印,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最终能够站在领奖台上。
另一方面,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了校校合作。为了准备赛事,邀请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来学校开展讲座、讲示范课,指导和培训学生。邀请小学英语教师担任本专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师和学生到英语课堂上听课,了解实际小学英语教学。大学教师和小学教师合作开展小学英语教研项目,共同提高教科研水平。
(五)提高培养质量
“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是职业技能竞赛的原则,旨在鼓励所有学生参与。
在英语教育专业构建的“班级―系级―校级―省级―国家级”五级竞赛体系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竞赛成绩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竞赛过程对学生的洗礼。有的人刚开始参加比赛举步维艰,但经过一次次锻炼最终“凤凰涅磐”。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同,只要在他们自己的基础上有了进步就好。实践证明,学生一学期一个变化,从最初的胆怯和青涩逐渐成长为自信和稳重。尤其是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或小学人民教师,他们必须具备《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或《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规定的“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基本理念,掌握专业标准所规定的基本内容。职业技能竞赛使得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得以提高。大三上学期十一月份,学生要参加国家组织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学期末也就是来年的一月份参加面试,职业技能竞赛的实施能有效帮助学生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在竞赛尤其是省级竞赛中获奖的选手,完全能够胜任幼儿园或者小学英语教学,毕业时被多所学校青睐。
学生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的实施锻炼了组织能力。系级竞赛一般由学生组织承办,历经初赛、复赛和决赛,几乎所有的班级和系级学生干部都会参与组织工作,对每次比赛的细节进行周密安排,从而保证比赛顺利进行,既要赛出选手水平又要赛出精彩和特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交流和沟通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在毕业求职中,学生干部会更加受到青睐。在毕业生跟踪调查中,我们发现担任过学生干部尤其是主要干部的学生能更快适应工作,能够较好地处理各方面的事情。
四、结语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和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2014年庆祝教师节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指出,广大人民教师应该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必须紧跟社会需求,为幼儿园和小学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的实施促进了英语教育专业建设,有助于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师资队伍、完善实训体系和提高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