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公共空间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首先,不管是从装饰艺术设计的角度,还是从公共空间的角度来讲,为人民服务都是其宗旨所在。人类聚集的基本形式即为一定的公共空间,此外,也是文明成果和已发展为基本起点的重要表现。人类生活的基本空间即为公共空间,密切联系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而为了能够有效地融合起公共空间和装饰艺术设计,在融合中,对何种艺术表达形式进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总的来讲,还是要看此种融合对人们户外活动和室外环境主客观需求的满意程度如何,公共空间的基本效能对其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其全部艺术效果展现时最为本质的需求。
2、实用性原则。
所谓实用性,就是在将二者融合的过程中,要细致地分析装饰艺术中的基本要素,对于构成装饰艺术的一些抽象的点、线、面、体等要进行细致了解和掌握。“形”是所有点产生的基本要素,将装饰艺术中的点结合起来,就能够创造出线,面是由线所展开的,进而将面结合起来就会发展为体。对于装饰艺术中的这些基本要素要灵活转换,利用不断变化的大小间隔,在一定排列次序的基础上,就会将一定的走向构建起来,在一连串点的基础上,向着线的方向去延伸,通过逐渐变化的线而构成空间中的面。将装饰艺术中抽象化的点、线、面进行充分的应用和表现,经过调整,使空间中的各种装饰能够互相联系,彼此和谐,进而将空间设计中的中心确定出来,对中央的变化进行调和,进而确保空间环境主题突出、风格统一、丰富多彩,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突出主体原则。
不管公共空间的类型如何,主题在其中都应该明显。在设计不同类型公共空间时,就会有不同的主题,在其功能的基础上就会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定位。在设计和规划空间的过程中,能否将具有地方风俗和风情的空间意象提炼和挖掘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在二者有效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将自身的特征彰显出来,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气候、地形和历史背景。因此,在将二者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应该将这种特性有效地表现出来,对于当地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要确保我们能够清晰地认知和了解。一旦没有充足的个性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中,也就很难吸引外来人员的观赏,很难将一个区域的自豪感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上来。因此,在将二者有效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突出主体的原则。
二、二者融合的要素分析
1、材质要素。
有两种类型的材质存在于装饰艺术设计中:首先,天然的材料,例如木材、天然纤维材料、石材等;其次,人工制作的材料,如玻璃、金属、水泥和塑料等。这些材料会将一定的便利带给公共空间装饰艺术设计。每种材料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征,每种特征的材料其纹理、色泽、质感和形状等都将装饰艺术的语言蕴含在了其中,艺术创作的想象力和理由都包涵在其中。色彩美感、质地美感和肌理美感为装饰材料的主要特征,也可以从多个方面表现出材料的功能和美感。
2、形态要素。
有互动的关系存在于形和态中,因为形成物质的外在形状即为形,这样就有可识别性存在于物质中,因为物质在形状中表现出来的神态即为态,进而心理上的认知和反应就会被激发出来,就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把握物质的意义和性质,并在这个前提下,将主观形态的非物质形态构建起来。以构成形态的角度入手,空间形态和装饰实体不但有一定的区别而且还有密切的联系。就公共空间主体而言,它具有空间形态的特征,尽管具备广延性,但是并没有形态可寻,只是因为具备装饰实体的限定和围合才能够度量,有了形态和体积。
3、色彩要素分析。
多种多样的色彩存在于公共空间中,必须具备附属的实体存在。固有的色彩会赋予到实体上,还包括灯光照明和光照的影响等。同一实体空间在晚上灯光和白天灯光的不同照耀下,会将不同的视觉感受呈现给人们。对不同材质所展现出来的色彩进行充分的应用,这样才会有一定的美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公共空间中。
4、公共性。
一定的社会共鸣存在于公共空间和装饰艺术的融合中,就应该遵循普遍性设计的规律。黄皮肤是我们中国人的主要肤色特征,并且在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过程中,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方式,他们喜欢寓意祥和美好的事物,一些吉祥的话语和吉祥的纹样就会在视觉文化形态上被反映出来。
5、装饰性。
装点、修饰为装饰的主要任务。装饰艺术中应该有美化的功能存在,它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要拥有一定的装饰性特点。要将人类对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的精神表现在装饰艺术题材中,将具有美的特性的内容彰显出来,尤其是那些对韵味进行追求的意境美,但是,自然的真实不能都约束它,与主观的视觉美感要相互统一,将形式美放在重要的位置来对待,彰显完整性,面貌要统一。
6、工艺性。
所谓工艺性,就是说选择的加工工艺和工艺材料要“制约”装饰艺术,因此,要将科学合理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创造出来,来影响作品创作。例如,在空间的设计中,对装饰艺术进行选择时,一定要围绕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群众的需求,对适合的装饰艺术形式进行选择,确保有一定的工艺性存在于其中。
三、案例分析
现选取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广场为例进行了阐述,该广场修建于2002年,极具特色的水文化在广场的设计中被展现了出来,并且在充分利用了水的基础上,又结合起了石文化,此外还涵盖着建筑文化和种植文化,而且在设计的时候,对大量的原生材料进行应用,进而来有效地诠释这种特色。天府之城是都江堰的美誉,同历史故事大禹治水紧密相联,杩槎为当地较为特殊的治水工具。有金色天幔的雕塑存在于都江堰广场的露天演艺舞台上,其中杩槎和油菜花就是其装饰艺术的主要灵感。这个雕塑主要是由金属片和青铜柱一同构成,它的具体形状就如同一条丝带在飘舞。投入玉波为广场上的主题雕塑,其中竹笼的原形为其主要来源,它的底部为一种波状的水景,高30厘米,投玉入波的主题就被其共同展现出来。沿着漏墙自南端北望,就会发现自天而降一注银水,落入井院中。与基座一波状的水景有效地结合起来,有效结合起来的还有卵石镂刻和网纹镂刻,这样高度艺术化就会存在于竹编的结构当中,因此,就能够很好地展现出水景的可戏性和丰富多样性。
篇2
(2)城市公共空间与人的生活
此外还有一个城市现象就是我们在一些公共场所,如车站,机场,商店,广场等场合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行为是没有规定性的,而对于一群人而言,一个共同的意愿或共同的行为,则会产生共同的规律:“公共空间设计的合理可以使人们的行为与活动变的顺畅和有序,反之,则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及活动范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代步工具由原来的自行车变成机动车,每天上班和下班,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我们都能够看到交通堵塞,大量的人流、车流与接送子女上学、放学的机动车形成一片拥挤混乱的场面。造成这种活动空间不便,就是由于在空间规划和设计时缺少对人和车行为的考虑和估算。这也是城市空间与人的生活现状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关键。“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人的心理及生理的需要。空间是服务于人的。建筑为人的活动提供了必要是生活环境和场所,那么反之没有这样的环境和场所,人的很多行为也不会发生。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活动直接影响着空间的设计。过去的“建筑决定论”已经越来越行不通。城市公共空间与人的行为: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我们决不能忽视人才是城市的主体,只有人的活动和行为才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例如:公共设施的布局和尺度要符合人的视觉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在城市公共空间布局设计中要根据各个年龄段人的行为心理特点,还要充分考虑特殊人群(残疾人、盲人)对公共空间环境的特殊需要,要落实在座椅尺度、人行道、坡道、盲道、盲文标识、专用卫生间等设施的规划设计中。了解和研究人与环境、空间、心理的关系。是一个设计师必须的工作。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才有依据创造出符合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和特征的空间环境。对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内涵的理解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心理层次的关怀和物理层次的关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在新世纪也显得更为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探析文/段晴英杨敏迫和重要,在提高量的要求同时也注重质的提高。从大规模试点和小范围实践中,预计着新世纪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将会在生态化和智能化等方面的探索更为明朗。设计如果仅仅追求一种功能至上的原则,想以此向人性化靠拢,是行不通的。一旦理性压倒人的个性,也就偏离了人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物理层次关怀的同时,也关心人的心理和生理。公共空间在考虑到日照、遮阳、通风等因素,使场所在保持人们心理、生理上的舒适的同时,还应配置各类设施以满足人们的复杂活动需求。例如那些日光充足的室内“街道”就为长期身居办公室的白领和生产工人创造的条件,同时也促进了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沟通。还有巴西的首府巴西利亚就是典型的功能分区明确的现代主义城市,是以汽车交通作为新首都规划的尺度却忽视了完整合适的步行系统,忽视了这种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简单化了的结果。从而使公共空间增强场所感和领域感而对人们具有吸引力使城市增加活力,完善人的需要。当空间规模过大时,可利用植物绿化、地面高差、色彩变化、公共设施等创造符合人体工程的空间环境,特别是不能忽视了心理与社会因素,对公共空间也要加大关注。
(2)社会层次的关怀,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怀
一切设计都是一人为本,人为主体。在我国的一些学者看来,开放空间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它包括自然风景、公共绿地、广场、道路和休憩空间等等,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把环境改造的更舒适合理。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以至整个环境的演变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研究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但是,仅限于功能和区域的研究是不够的,还有文化精神内涵,所以要更深的探讨如何改善人类的聚居环境。从城市整体结构方面作好战略性公共空间规划,使资源和能源得到合理有效最大化的利用,不消耗一切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并坚决杜绝对环境产生的所有不利影响,达到自然、社会、经济效益三者的统一,所以可以看出加强策划与规划是前期一切设计的关键。
(3)特殊人群的关怀
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去帮助那些由于身体不便带来障碍的人群,也就是我们设计常说的无障碍设计,尽量满足最有可能使用该场所的那部分群体的需要,并确保群体之间的活动安全性,同时也鼓励其他群体的使用,让儿童、老人、残疾人都可能享受户外公共生活带来的乐趣,特别是针对母婴、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需要,在公共空间设计、建设时也理应给予体贴关怀,使他们也能共享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文明成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人为本的设计完全是设计本质的要求,是设计本源的回归,是设计的终极目标.
3.现代城市建设的目标——生态城市
城市公共空间是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和市民实现理想居住环境的有力保障,但是有一些城市发展片面的追求GDP的增长,领导的政绩,破坏自然生态污染环境。为此必须将生态优先的原则放到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首位。
(1)生态城市的建设
要想达到此目标:第一是要建立共生关系,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满足各种生物生存繁衍的需要,保持和恢复生态环境。第二科学布局原则,在城市公共空间里各功能合理分布,完善生活,生产配套,处理好建筑单体和整体的关系,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兼容。第三坚持以人为主体,生态是为人类存在和服务的,人不应该成为生态的敌人,要想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完善配套,确保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
(2)街道及道路畅通
加强和完善城市的综合管理体系,规划好街道设计,街道是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部分,如上学、上班、购物、访友、旅行、娱乐等。它扮演着双重角色:它既是城市形态的组织者,也是公共场所与私密场所之间的连接着。简•雅各布斯曾说过“当想到一个城市时,心里有什么?它的街道。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上去挺有趣,那么这个城市看上去就有趣;如果这些街道看上去很枯燥,那么这个城市看上去就很枯燥”
(3)绿化创造的公共生态空间
种草、植树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绿色的植物可以净化空气,防风、改善空气、吸纳有害气体等作用;绿色植物的面积增加,既减少了地面又排出了热岛效应。绿色植物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要重视乔木、灌木及各种草本植物组成的生态链效应,创造宜人,达到人与自然和谐。此外还可以在植物绿化时,使用当地的市树、市花为主要绿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当地市民的自豪感。
4.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品位
城市公共艺术得与周边环境相适应、与城市历史文化相协调。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就得自然将现代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融入,而不是去侵蚀、去消解。据说,在国外的大城市繁华市区的公共空间,是看不到商业广告的。人家的地铁站要么事公益广告,要么是讲述故事的文化宣传。然而我国的很多城市,不论是建筑还是空间,只要是人多的地方都会被大面积的广告覆盖。城市的公共文化可以使静止的也可以是动态的的,一个匆匆赶路的行人是无法停下来欣赏公共空间所带来的艺术文化,所以就得用动态的艺术去设计。城市的公共文化艺术承载着熏陶公众,传承文化的作用。要发挥这中作用就得充分挖掘城市具有特定的主题与纪念意义的东西,就得用抽象、具象等多种艺术文化来表达。丰富城市雕塑绿化,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品位。
篇3
在建筑学领域中,公共空间的作用极其重要。在信息时代下,人类的温饱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便开始追求更进一步的生活,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物的存在,不仅仅只能成为单一的生活空间,更应当成为人类共同生活的多重公共空间。如同人类的肺可供呼吸,公共空间在一个整体建筑物中,也发挥着类似于肺的功能。因为公共空间的存在,从而让整体建筑物变得鲜活生动起来。而多重公共空间的出现,就可以让一个建筑物出现多个供人们交流沟通的场所。这样,在解决了传统建筑中公共空间作为交通的职能之后,也会为建筑物带来一种多维的效果,令人震撼。一般说来,多个公共空间设计其中,不仅能够使得空间呈现出无限可能,就只单纯得把它们串联在一起,从而形成的流动通畅的感觉,就会让身处其中的人们产生无限美感。在多重的公共空间中,电梯的存在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现代的复合空间中,以传统的机械工具来作为现代设计中作为节点存在的虚空的连接,让人们在体验层高的同时,也可以享受其带来的空间流动感。例如在西雅图,有一个公共图书馆新馆,被建筑师合计为折板状的外形。利用这个外形,建筑师将公共空间做复合设计,多重折叠产生的美感不仅能够容纳更多的读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人们对它探索停驻的兴趣。
篇4
一、公共空间景观的基本概述
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是指城市内的建筑物之间以及公众能够到达的任意外部环境的空间形式总和,从过去的街道、集市以及码头到后来的社区、公园以及各种购物中心步行街等,城市中较为开放的空间都属于城市的公共空间的范畴。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以及大众的满意度都跟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水准以及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以及建设使用者都会对其进行高度的重视,通常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分类时,可以按照以下几点入手:(1)根据空间的尺度进行分类,可以将城市公共空间分为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方面,在城市公共系统中不同的层面发挥的作用也不同。(2)根据在城市中的公共空间中的实际地位,则可以能够城市公共空间分为两个部分即主要公共空间以及次要公共空间。(3)城市公共空间还可以根据空间的自然特性以及文化特性进行分类,分为主要空间以及特色空间两类。
二、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要素
1.地形利用
(1)城市公共空间中复层种植跟其他的植物配置类型相比,复层种植结构的固碳以及释氧效果都要好很多,在城市绿地方面利用乔木以及灌木都能够有效使得二氧化碳的浓度得到改善,乔木跟灌木的面积比例越大,一旦绿量相同时,产生的固碳释氧效果也就变得更为明显。背景以乔木为主,中景则以灌木为主,而前景布置则一般使用花草,以便给人以视觉上的层次感,从而将植物的生态效益充分地发挥出来。植物属于营造自然环境的植物群落,可以增加植物的层次感来美化环境。把乔木当作背景,把灌木当作中景,把花草当作前景,形成一种有序的层次,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让人们能够更能享受美景。而复层种植模式不但能够对群落进行丰富,还能够对自然进行有效的模拟,常见的单一的植物群落的种植模式有草坪,该模式能够使得土地的面积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使得自然更加得自然,减少后期需要的养护和管理成本的投入,提高绿化率,增强绿化效果。(2)城市公共空间中立体绿化立体绿化能够充分地融合立面和平面,使得城市的绿化面积有所增大,实现放氧、吸收二氧化碳以及美化环境的功能。而立体绿化通常是指当空间有限时,能够提高绿化率的手段。目前,在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中运用低碳理念时,充分利用立体绿化不仅能够有效增加绿化的量,还能够对种植的形式有所丰富,并且十分的独特。而通常当作立体绿化植物的主要以攀援植物为主,即爬山虎,金银花和薜荔等,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立体绿化中也用到了地被以及草本类的植物。例如将攀援植物与墙壁进行有效的结合,体现出立体绿化的效果,便于绿色植物向墙上攀升,形成绿色的屏障。不但能够增加墙体的多样性,还具有独特的艺术感。(3)城市公共空间中地形的合理营造设计城市景观时,要本着尊重自然,尊重土地的原则,尽可能地使用原先的地形地貌,规划设计时要多方面进行考虑,跟城市绿地的功能进行有效地结合,尽可能不开挖不必要的土方,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不但能够有效节约资金,还能够有效促进人跟自然的和谐相处,跟低碳理念相符。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将地形所具有的排水效果进行合理的利用,那些未能够渗到地面以下的雨水或者没有完全的蒸发掉的雨水都会变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量跟径流的速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地面的坡度不够缓和,水土会流失,所以在设计城市景观时,要对地形的排水性进行充分地考虑。
2.水资源利用
(1)水资源的蓄集与合理利用①增加透水性铺装的比例及面积设计城市景观时,尽可能少地运用硬质铺装,确保雨水能够渗到地面之下,因而可以考虑使用透水砖以及各类嵌草砖等等,对园路两旁进行设计,可以考虑设计成小水沟,在水沟中覆盖一层金属网,并利用石头、陶瓷粒对金属网进行覆盖,不但能够保证地面具有足够好的透水性还能够确保路面足够的美观,对地下水进行有效地补充,使得水管道的排水压力得到缓解。②积极倡导使用下凹式的绿地形式在实际处理硬质地面以及绿地施工中,由于施工不够细致导致一些绿地都比硬质地面较高,这样不利于雨水的渗透。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后,务必要提倡更为细致的城市景观处理方式,积极采用下凹式的绿地形式,积极倡导硬质路面,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后期的养护费用的投入。(2)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处理在设计城市公共景观设计时,对对污水进行处理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现如今人口基数不断增长,城市中居民生产生活对于水的需求越来越高,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加,因而,要合理地回收利用水资源,提高雨水收集利用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循环的利用到水资源。而水资源中的中水即再生水,其主要是指对生产生活中的污水进行处理后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重复利用的非饮用型的水,城市景观中的用水以及生活用户都广泛地应用到了再生水,尽管废水循环利用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但并不是到处都适用此水资源。3.植物配置在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中植物不但具有观赏的作用,还能够有效地汇集碳,利用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减少太阳的辐射量,通过蒸腾的方式使得空气的湿度有所增加,减少城市的额热岛效应。此外,植物还能够有效减少缓解水土流失,对植物进行配置时,要对植物的形态特征以及习性充分地掌握,选择树木的种类要跟当地的气候、土壤以及水文条件进行合理选择,要对城市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差异性有所考虑,使得植物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固碳效益,而将根系深度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时,能够有效提高单位面积内植物的固碳量。
三、基于低碳理念的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生态可持续原则
人类社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为基本的一个条件就在于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利用,以及能够保持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人们要在可持续性条件中对自身的生活方式进行不断地调整,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向大自然索取资源时,要确保其在环境和资源的实际承载范围内,这也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建设城市公共景观时,则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跟地球的自然环境之间进行平衡。建设更为科学系统的生态景观,以便能够对资源进行保护,确保资源的再生,并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主要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1)要对设备进行改进和循环再利用,寻找到能够寻找到替代的新能源,例如矿石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会排放较多的温室气体,可以利用风能、太阳能以及地热能这些清洁能源进行能源替换,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尽可能地走低碳道路。(2)注重对资源的保护,资源保护方面。进行必要的生态保护性建设,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使其朝着良性方向发展,提升现在的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3)对资源进行再利用。实际建设城市过程中,不但要对景观进行合理的改造,还要能够更好地利用建筑废弃物,从而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例如,在对工业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可以先对原先已有的历史文脉进行延续,从而能够更好地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2.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中设置公共空间主要是为了能够供人们休息娱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低碳理念下进行城市景观的设计时,要优先充分地考虑到周边的自然环境因素,明确周边自然环境因素的使用价值以及建筑物建设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更具现代化的低碳景观。现阶段,较多的城市公共广场在建设设计时,更多的是关注时尚,地面通常会使用面积较大的硬质铺装的方式,极大地减少了绿化的面积,而长此以往,对地面进行维护和修理的也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并且有些街道会使用较多的景观灯具,一味地追求奢华的排场,使得能源的消耗大大地增加,而实际的使用价值却很低,而这些做法一般都跟公共空间的功能性相背离。
3.因地制宜原则
进行景观造景选材时,要注重对那些低碳材料的选择,与此同时还要积极采用并研发更多的可持续再生的新能源,以便能够更好地解决碳排放的问题,积极地倡导变废为宝的理念,从而有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再生。选择植物种植时,要注重容易成活,并且易于维护的植物,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减少城市景观中的高成本建筑,走低成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设计低碳景观初期,应对地域地貌的自然属性进行充分的尊重,对城市的空间的自然资源充分地利用,对原有特色景观以及建筑物在使用时,尽可能地减少或者避免对原来地形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4.与自然、文化背景相协调原则
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背景,以便充分展现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审美观,因而在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时,要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景观效果,又要创造一种思想文化的意境。作为景观设计师须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兴趣、审美和文化内涵及民族特征,将文化背景注入到景观设计当中,并赋予景观以人为本等人文精神,从而使人们在观赏景观时产生亲切感、认同感和文化感等情感,以此得到精神的愉悦与放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时,要能够合理地运用低碳理念,在节约了资源的同时,有效减少碳排放,使得城市的景观美感有所提升,促进城市景观跟生态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大对低碳理念下城市景观设计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婷婷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城市的发展也直接带动了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虽然这种发展体现了我国公民的民利和公众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但同时在快速发展中也使公共艺术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城市公共艺术设施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质量并没有得到保证。就那北京来说,北京市有百分之八十的城市公共雕塑据检测是不合格的,这些雕塑不仅仅质量不行,而且艺术性也不够强。不仅没有美化环境,反而会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这种不合格城市艺术设施存在的现象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有。根据以上分析的各方面,我们可以总结出在现在我国城市的公共吸取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与城市整体规划、环境、设计相脱离。
公共艺术的存在主要是美化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它的存在和城市的整体设计、规划和环境设计都有莫大的关系。因为它一旦脱离了城市这个平台和载体,就没有其存在的意义了。不过我国因为在这一块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很多城市在做整体规划和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城市公共艺术设施的设置问题,所以在后期安放时,多是在城市改造中设置的。这样一来就使城市公共艺术设施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当然有些公共艺术的设置也很成功。
(2)整体设计水平不高。
我国的城市公共艺术设施在各个城市中大多相似,尤其是广场雕塑类,在形态上多是一些柱体、圆球、三角等几何体组合,每个城市都大同小异,所以体现不出来每个城市的个性,更体现不出雕塑的艺术价值。这一点就说明了我国目前对于公共艺术设施的整体设计水平很低。当然这不仅和设计者的自身修养、工作态度和能力相关,同时也和其他行业的协调配合有关。
(3)制作工艺整体较差。
这个问题在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设施中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仅显示的是制作者的技术和水平,同样也显示了其工作态度问题。例如,很多制作者为了节约成本和制作时间,使制作工艺的质量大打折扣。所以在我国很多城市都可以见到这种制作工艺和质量极差的公共艺术品。
3合理发展我国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
我国城市化进程非常快,所以怎样合理、有序地发展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现在我国需要加大对于城市公共艺术设施的研究,对于当前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国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机制来改变目前这种状态。
(1)加强相关行业的配合,减弱行政干预的意识。
在我国是以行政来决定很多行为,而我国很多的城市公共艺术品的创作和设置都受到各种程度的行政干涉。甚至在一些城市,领导的品位直接就决定了艺术品的形态。这种现状导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使绝大多数的城市公共艺术品价值丧失而变成艺术垃圾。所以作为一个城市的行政决策者,对于城市公共艺术设施最好是只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直接下达行政命令,因为行政权力一旦超越了相应的界限,那就一定会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另外作为一个城市的公共艺术设施,它的设计和安放需要很多部门的配合,假如各个行政部门的领导都对其设计和安放进行干涉,那么这个公共艺术设施一定会是不成功的。
(2)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我国城市公共艺术想要得到合理、长远且有序的发展,就一定要制定出合理详细的指导性文件。这一点在国外早已就得到实施,像美国在八二年就颁布了百分比艺术法令,这项法律规定了所有的公共工程计划方案中一定要有百分之一的经费用于艺术品的设置。自从这个计划案实施之后,纽约公共艺术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可以说这个法令的实施对于纽约艺术设施有很重要的意义。当然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还比不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但尽管如此还是不能忽略这一块,因为经济的发展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样公共艺术设施的发展也是为了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所以制定一项城市公共艺术设施安置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
篇6
1.2立足于病人及陪护人员的人性化需求
人性化医院空间的设计要能够适应病人和陪护人员的需求,降低其在就医过程中因医院建筑而产生的不便性,体现医院不同区域之间差别性,方便病人快速就医。要按照服务对象的差别性,科学合理的设计医院建筑的空间,充分体现人性化。
2医院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1医院院部空间的私密性
医院院部虽然向外人开放,但也要求一定的私密性,尤其是对于某些病人而言,他们不希望在医院院部进行活动时被他人注意到,如在院部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时,病人需要安静的环境,保证私密性。在人性化医院院部空间设计时,要充分体现私密性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建立院部,设计出敞开和封闭两种不同形式的格局,让病人有充足的院部空间进行活动,有助于病人的康复;同时,也向其他人员提供了院部空间。另外,因为个人空间的需求,使得小部分的公共空间无法体现其作用性,这就要求设计出多样化的辅助空间,例如,楼梯扶手、就医休息区、花园等空间设计要科学合理,美观大方,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2.2医院室外活动人群的活动规律
2.2.1必须要求性活动。
必须要求性活动即在多种情况下都可能进行,基本不会受到空间的约束,具有一定的非自主性,是一种目的性极强的活动。例如,患者从医院正门步行到就医大厅、等候就医等过程中,最突出的即不受外部空间制约,都必须要求进行的活动。
2.2.2自主进行的活动。
自主进行的活动,建立在舒适空间的基础之上,需要人们产生自主进行的想法,才能进行的活动。例如,倘若医院室外空间布局非常合理,环境非常舒适,患者就会自发的去室外活动、舒展筋骨,或是与其他患者进行沟通对话;相反的,倘若医院室外环境很差,空气受到污染,患者很难产生自主活动的欲望;倘若医院室外空间一般,患者则会相对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活动,空间的舒适度越高,人们自主进行活动的欲望更大。
2.2.3社会要求性活动。
社会要求性活动即在公共空间中人们自由进行活动,如聊天交友、步行或是跑步等。人们在活动时,不仅能与大自然有亲密的接触,还能够有效地激发与他人聊天的兴趣,如下棋、沟通等,保持公共环境中病人的互相交流对其恢复身体十分有效。因此,这类医院的设计要从打造舒适、安静的公共空间入手,以及从病人会经常进行活动的空间入手,让病人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沟通、交流等活动,有助于他们早日康复。另外,医院公共空间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切实提高医院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推动人们进行人际交往,发挥医院公共空间的人性化作用。
2.3公共空间社会化与家庭化处理
事实上,部分医院不能有效地扩展公共空间。这类医院,需要借助现代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医院的绿化区、急诊室充分利用,在不扩展公共空间的条件下,创建出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让病人切实感受到医院的亲切服务。另外,医院公共空间的设计,如果能以平时看到的大型建筑物的特色元素为中心,来打造医院自身的独特主题,让病人在等候就医或是在病区休息时,都能充分感受到医院的人性化设计。
篇7
(二)形象的规律化处理。所谓形象的规律化处理,就是将自然形态的主要特征进行单独描述,用适更加符合人们审美的手法和形式,通过点、线、面、色彩和肌理视觉要素进行变化,进而采用归纳法使图案画面秩序条理、不散乱。采取任意一种线条表现形式如直线或曲线,亦或使用点或面的表现,来规范梳理自然形态,都应符合自然形态的规律,做到变化与统一相协调。
(三)对比的形式感处理。对比的手法主要指的是夸张与省略的对比或加强与减弱的对比。此时的夸张,指采用超常规的视觉表达方式对事物特征进行刻意放大和突出渲染,使得形象更加集中,更加典型生动,进而设计出具有装饰美的图案。省略,则是夸张的继续和延伸,基于其夸张的本质特征之上对表现对象进行提炼和升华,减去其冗余附属成分,留有具有典型而有夸张特征效果的部分。在此,需要区分一个概念,“简化”是留其精华,而非“简单化”。“加强与减弱”是公共空间地面设计中常与“夸张和省略”并用,也是“夸张省略”的互补。加强,是在夸张的基础上,对表现对象的特征增加表现点、线、面、色、肌理等视觉要素的力度,起到强调的作用,强化对象的特征、力量、性格和装饰效果等方面。
(四)添加手法与理想化处理。添加,是对自然真实形态采取的一种“变化”手段,在变化的图形上按主观设想添加其它要素,组成一个新的完整的图案形态。图案设计中采用添加法,为达到完善和丰富图案形象的目的。地面设计的理想化处理,是添加手法的再创造过程,添加要素主要是创意内涵,是设计者通过主观幻想,将不同的元素或描述对象进行加工再创造,表现出设计者的主观理想意象。
(五)形态的拟人化处理。现代公共空间的地面设计中的图案装饰的拟人化手法,是典型的视觉形象的创造手段,又称人性化、人格化,即将欲表现的对象寓于人格化,赋予人的思想、行为,力求表现人与物的情趣与感情的交流与沟通。拟人化手法是设计者主观意象的延伸,这一方法是在夸张与省略基础上的一种理想化再现。
二、错视图案拼贴的地面装饰
错视是一种令人们感兴趣的视觉现象,因为错视不仅能够引起人们心理上的不安,也能给人们带来惊喜和快乐。看上去能使人的眼睛产生错视效果的图形都可归纳为错视艺术图形。错视的种类有许多,能用到地面设计的大体分为归纳的错视、反转的错视、限于平面可能的错视、回转的错视、透明的错视、深度空间的错视、间隔的错视、其他的错视等。
篇8
19世纪80年代,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领导者威廉?莫里斯提出“设计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明确指出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设计的基础是服务于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渗透人机工程学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设计的根本目的。
1.认识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研究人体各部分结构尺寸、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机能等内容,将这些内容融入公共空间设计,能够提升空间的实用性,使空间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者。但是学生对于人机工程学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教师在课程初期通过课堂讲授法为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是有必要的。教师将人机工程学相关理论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渗透,使学生初步认识人机工程学与设计的关系,在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于设计是“针对造型和颜色进行”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设计的目的在于功能。教师在课堂中讲解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理论,让学生在公共空间设计中能够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理论,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本设计理念,使其设计不再盲目追求形式。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现阶段普通高等院校的设计专业学生大多在入学前只有一些美术功底,并不具备设计基础,面对设计因为知识匮乏而不知如何下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成为引导学生的主要力量。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观察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点已经不再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自学成为一个主要的教学目的。教师要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对所在城市的某些空间进行实地调研,走出教室、走进社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好调研的主要任务,让学生通过测量、拍照、记录数据,接触设计、感受设计,使其能够通过观察认识到设计应服务于人,优秀的设计应以功能为主要目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总结的学习习惯。
三、交流使学生构建设计思维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习是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制订培养方案,教师通过教学环节让学生接触设计案例进行学习。公共空间设计教学中的实践调研环节,让学生通过调研活动对公共空间形成初步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合理的设计思维有利于设计方案的形成。教师在学生构建思维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学生在实践调研中统计的数据和收集的设计资料进行汇总,并运用演示法将其展示给学生,学生小组间通过讨论交流数据。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把握好学生发散思维的方向,将学生讨论的结果汇总后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构建公共空间设计思维。
篇9
对于地铁空间来说,其同建筑物的空间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地铁的空间形态更加单一,每一节车厢基本都是一样的或者是相似的,从实际情况来看,地铁空间大多低矮狭长,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往往觉得空间十分单一,再加上乘坐地铁的人群较多,使得很多乘客都感到非常枯燥乏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地铁处于地下空间,是一种无窗且封闭的状态,在乘车过程中,乘客无法获取自然光线,无法得到视觉上的体验,这会使乘客产生一种方向性的缺失以及排他性的疏离感,进而让一些乘客在乘车过程中感到沉闷或者压抑。不仅如此,由于地铁处于高速行驶状态下,这使得乘客的视觉焦点往往因为速度而变得游离和焦躁,在高速流动下降低了与空间中其他人和事物的互动性,从而提升了乘车的单调感。此外,地铁人流密度较大,往往在狭窄的空间中聚集大密度的人,使得乘客在这种空间中感到沉闷、压力、疲乏。对于南昌地铁来说,由于人流量较大,往往会让乘客感受不是非常良好,而利用科技人文特色来提升地铁空间的科技性和人文性,能够最大化提升地铁空间的美感以及舒适度,让这些元素可以有效降低乘客的不适感,提升其良好的体验性,进而提升乘客在地铁空间的舒适度,由此可见,南昌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中体现科技人文特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科技人文特色在南昌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突出地铁空间的结构科技人文性
在设计南昌地铁空间的过程中,应该在科技人文目标下,努力完善空间结构,提升结构设计的科技化水平,也提升其视觉效果的美感。在设计过程中,对于承重或者支撑构件,提升其流线性和平滑性,应用更加精细、有质感的材质,展示结构体系的生动性,也可以有效提升其承重力量。对于一些较为生硬的构件,要注意进行必要的拉伸和压缩,以此来有效提升构件的精巧感和重量感。通过这种科技人文化的结构设计,让乘客可以在视觉和感官上获取更加舒适的感觉。
(二)提升地铁空间的便捷性
目前,地铁的设施更加系统完善,特别是地铁空间内,积极设置了诸如环控通风系统、综合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的屏蔽门、保安装置等,如果不能合理规制这些设施,只是简单进行吊装的话,无疑会极大降低地铁空间的美感,且杂乱的管线和结构也会进一步压缩地铁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要更加科技化整合这些设施,本着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和舒服的乘车环境的理念,对各种管线和设备进行整合管理,对于可以有机统一的终端设备,将其进行合并,以此来释放更多的空间,对吊架的设计,要对内部的构件进行包装和集中,可以设置一些较为生动的表情或者颜色等,做到变乱为美,让这些设备不但可以充分发挥作用,而且通过科技理念提升设备的感性特点,为乘客留下更好的乘车体验。
(三)利用科技人文思想提升地铁空间的视觉感受
地铁狭长低矮的空间特点往往给人压抑之感,因此利用科技人文思想提升地铁空间的视觉感受是非常有必要的。地铁中最直观的装饰表皮不但要有效集束结构和管线,也需要提升其装饰的美感,通过科技设计来提升空间的美好感受。
(四)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空间的舒适感
为了有效提升地铁空间的舒适度,要对构件和设备管线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充分利用每一部分空间对这些设备进行合理排列,在全面管控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不同功能设备的空间安排,要注意提升视觉感受上的明亮宽敞性,提升设备的间接有序效果,从而提升乘客的满意度。为了进一步提升地铁空间的明亮宽敞度,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光源来提升感受效果,比如利用照明、广告、地铁运行中外部隧道墙壁的光影及图片等内容提升地铁乘客感受的多样性,发现更多、更丰富的信息,然后搭配更加柔和的光线,带给乘客温馨和安静感觉。与此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表皮装潢的明亮性,这样就能够让整个地铁空间更加明亮宽敞,为乘客提供更好的人文服务。
三、结语
在地铁空间设计过程中,通过体现科技人文特色,有效设置空间内部的各个环节,让整个地铁空间更加具有美观性,提升整体的宽敞明亮度,提升空间的简洁舒适性,能够让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值得进一步思考分析。
参考文献:
篇10
一、大学生公寓居住空间设计的现状
1.建筑形式及内部功能布局单一:着眼全国高校公寓建筑,基本都是一种模式复制下来,其内部各类使用空间功能不完善,进而大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储存、个人空间也不完善,嘈杂拥挤的居住空间环境很难满足当代各专业学生多方面的情感需求。
2.整体空间布局不适用:上下布局,即学生全部在上铺休息,生活设施等都放置在下铺,下面的书桌、书柜、衣柜等功能设置能够满足的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是上铺由于距离墙顶较近,学生在铺设被褥等极为不便,所以怎样人性化的考虑这种使用关系我么应当考虑的。空间纵向布局,动静皆宜,空间较为开敞,学生休息学习互不干扰;缺点是学生缺乏私密性的领域,集体共占整个公共休息空间。如果横向布局,优点是学习区域不仅光线好,剩余的空间还可作为研讨、相互交流和娱乐等集体性活动的地方;不足之处是两个床铺之间的空间较紧密,储藏空间严重缺乏,学生生活起居等行为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国内大学生对公寓居住空间设计的情感需求
1.大学生特殊的生活方式
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融入集体独立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决定了在进行大学生公寓空间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结合他们的情感,进而有方向、有指示的完善他们目前的居住环境。“如果没有另外一些兴奋点让他们从这些个人忧虑当中排解出来,仅靠心理辅导是作用不大的。这个公共生活的欠缺如果继续存在的话,会有不好的影响。”所以当代大学生的课下生活应该是丰富的、多彩的,充满一种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青春精神”。从客观上看,大学生活中,学生需要按照学校的相关条例去进行时间上的安排,上课学习与休息、娱乐的时间也具有一定的规律;从主观上看,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时间是由自己支配和把握的,从而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以及社会交流与人建立沟通的能力等。所以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按行为科学来分析,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1)规律性与多样性大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学生公寓是重要的课余生活区域。学习、休息、集体活动等均在生活区内进行。大学生的生活有其规律性,学习与起居的时间学校是有明确规定的。同时,大学生活也是丰富而多姿多彩的。所以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导致行为的多样化。然而这就要求提供多种设施与这些行为活动相适应,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可能。(2)集体性与私密性大学生不仅在指定的教室进行集体学习及研讨,在日常生活中,集体的生活对学生全方位兴趣的培养起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发现,今天的社会非常注重团队精神,不要说公司,就是在大学你搞研究,都是形成各种各样的团队。有些人很有天分,但是他不善于与别人交流,也就不善于与别人合作,这就无法担当大任。”因此,学生公寓的设计要创造多种层次的集体交往空间,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集体需求。虽然大学生活中应注重集体协作精神,但是大部分时间是靠个人支配的,需要有私密的空间进行独立思考及钻研。我们比较常见的在学生公寓中学生安装布帘的现象映衬了私密空间设置的必要性。
2.大学生在公寓空间中的心理特点分析
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要与心理发展的理论,“需要的层次越高就越涉及他人与社会。”大学生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自我意识逐步成熟:“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随着自身身心的发展,他们不愿因循守旧,勇于变革创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旺盛的精力和敏锐的洞察能力为他们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注重社会交往: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18-25岁是容易接受别人亲密关系的时期。所以这一阶段是大学生进行周边关系交往的最佳时期。
三、大学生公寓情感化设计体现
1.适宜大学生生活交流的空间布局以及功能分区
大学生在居住空间内进行的多样化的基本活动也就体现了着他们居住空间布局的灵活性以及多样化,需要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从大的方面来说要具有较开放的集体公共空间和较为私密的个人空间,创造出动静皆宜的空间。从使用的频率基本上来说包括休息空间、集体学习空间、娱乐空间、个人生活空间(储藏空间等)和生活辅助空间(包括阳台和通道等)。为了更有效地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它们当中可以有重叠和穿插。
2.情感化空间设计考虑婚姻情况
2004年教育部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在校大学生只要符合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即可结婚。因此,学校应考虑已婚在校大学生在使用学生公寓空间功能布局上和其他学生的不同,适当为已婚学生公寓进行人性化设计,例如增添一些必要的生活空间以及必要的生活设施,例如厨房等空间以方便已婚学生生活的需要。“已婚和未婚的学生分开居住,便于校方后勤管理,也是人性化制度的体现。”
3.情感化空间设计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情感化的居住空间设计,理工科专业和艺术专业的性格各异,这就要求我们挖掘他们各专业的兴趣点,在居住空间设计的色彩以及功能布局、家具配备上都体现他们之间的差异,能够满足他们对自己起居空间的基本需求。可以适当考虑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住宿分配上能够科学的分配一起,例如,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和视觉传达的学生如果能在一起生活学习、一起交流,便于这种多学科进行交叉性学习,更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总结通过对大学生公寓环境,生理和心理,行为不同方面的影响,考虑大学生的行为模式特性,讲究多样性和创新性,以及人性化进行方案的设计。
作者:秦方 郜四勤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11
1.2监控外场设备安装
监控外场设备安装是监控系统最大的工程量,是高速公路景观的一部分,是窗口工程,是监理工作的重点。此项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1)一般要求。设备安装基础要符合设计要求,尺寸准确无误,土建基础偏差尺寸小于10mm,固定螺栓和安装设备位置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安全稳固。(2)车辆监测器。1)车辆监测器的设备、数量、规格型号、技术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随机资料应齐全;2)车辆监测器的基础位置、尺寸、预埋件及预留孔位应符合设计要求;3)设备检测容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均能对每个车道车流量、车速和道路占有率进行测试;4)车辆检测器应具有预处理功能,能按设计要求进行车流量、车速和道路占有率的统计,能与中心计算机进行通信;5)在通信故障时,能存储前三天的检测数据且能转存到其它计算机,在电源故障时,设备应具有掉电存储功能。
1.3可变信息板
(1)设备门架或立柱的安装应牢固,并与地面垂直,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2)由超高亮度LED组成的集束象素管为基本显示单位,其前面要求不得采用可产生反射和眩光的任何防护面板。(3)显示方式采用超高亮度LED组成的集束象素管为基本显示单元,象素管的发光强度根据环境照度自动调节。
1.4监控闭路电视系统
(1)摄像杆在基础上的安装应牢固、可靠,与地面垂直,在最大额定风速下,从监视器上应看不出图像有抖动现象。(2)云台受监控中心的控制,动作应正常;防护罩应具有除霜、雨刷和自动加温等功能。
1.5监控系统功能测试
监控系统功能测试是最终检验监控系统是否满足设计和运营要求,是监理的重点工作,包括监控分中心及交通监控子系统、闭路电视监视子系统等测试。此项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对主要功能进行详细测试:(1)信息采集:监控分中心监控室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计算机网络从外场设备收集车辆检测器、外场摄象机画面、可变情报板显示内容的反馈信息等各种检测信息和工作状态反馈信息,对外场设备进行轮询检查;(2)实时控制:在正常情况下,监控分中心计算机系统综合分析交通及环境指标后,根据系统内已配备的控制方案,对交通进行实时自动控制;在交通异常或事故紧急等情况下,计算机系统根据数据处理结果,一方面向操作员报警,一方面迅速向操作员显示相应的控制方案,待操作员根据巡逻车、摄象机等确认或修正后,向外场控制设备(可变情报板及交通信号灯等)指令;(3)显示:在监控室计算机显示器、大屏幕投影系统的屏幕上,动态显示全线或某一路段交通运行状态、设备工作状态和报警位置及各种图表报告等;(4)事故、事件输入:对高速公路上发生的每一事件的详细情况均输入计算机记录在案,对每一类事件采取的措施、处理方法也同时输入计算机;(5)统计查询:在需要时可查询实时数据或调出历史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工作,可显示和打印交通报表、交通量报表、各类事件事故报表、命令报表、设备工作故障报表等各种报表,并能完成系统每日检测原始数据的备份及重要文件的存档;(6)自检与报警:对本监控系统的软硬件及外场设备进行自动检测和故障报警,并在发生故障时自动采取必要的措施;
2监控系统的难点工作分析及采取的措施
2.1外场设备基础地线制作
外场设备基础地线制作是隐蔽工程,又在高速公路边坡施工,与绿化和边沟施工单位的施工地点相同,对于保护兄弟施工单位的施工成果影响较大,此项目施工管理是监理工作的难点。此项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1)配备监理员,实施全过程旁站监理;(2)地线施工时再次对地线极的角钢、扁钢规格、材质、镀锌层进行检测,保证用于工程的材料与进场验收合格的材料是同一批材料;(3)施工结束检查场地是否清理干净。
2.2外场设备供电直埋电缆施工
外场设备供电直埋电缆施工需要的人力物力多,工程量大,是隐蔽工程,一般都是在路侧边沟旁进行,对于保护兄弟施工单位的施工成果影响较大,是监理工作的难点。此项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1)熟悉施工现场情况及电缆径路,核对施工图设计,按设计路线进行开挖,开挖深度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开挖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同意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2)监理在直埋电缆施工中进行全过程旁站;(3)在电缆附设前,电缆沟底应铺垫10cm厚的细纱或细土;(4)电缆敷设前应核对电缆配盘是否正确,电缆盘号、电缆规格是否正确。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设现场总指挥,施工人员要具备专业素质。电缆敷设后在电缆上面铺10cm厚的细纱或细土,然后加盖板防护;(5)电缆沟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如在已进行绿化的地方施工,应恢复绿化到施工前的状态,施工结束后对边沟进行清理;(6)电缆通过手井或成端施工时,电缆应有足够的预留长度。
篇12
2.微观环境存在风险。从微观上看,我国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形势更是严峻。在行政审批阶段,部分建设项目行政审批难,时间长,再加上部分行政领导的干预,造成了很多项目进度缓慢。在不发达地区,大量的重复低水平建设项目依然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虽然经常见诸报端和媒体,也有相关部门大力治理和监管,但似乎总是不绝,虽然通过国家对于此项工作十分重视,也投入了很大力度,但是建筑业中拖欠民工工资现象依然存在。另外,建设工程的安建设工程全形势不容乐观,存在很多影响施工安全的不确定因素。而建设工程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普遍淡漠,我国建筑工程的工程风险管理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建设工程风险类型
首先存在于建设工程投资阶段的风险。在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阶段和项目施工设计阶段中都存在风险,比如项目投资阶段,投资很可能超过计划投资允许范围内,需要不断追加;建设工程开始后,投资资金没有按时到位,工程延期,影响恶劣;最后就是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是否可以按照预期实现,这些都是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还有一些可能会导致风险的因素来自于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也受行业技术发展水平、设备更新速度等因素影响。目前在建设项目中,投资方和建设方普遍回避参与国家命令禁止或者严格管控的建设工程。在生产性项目建设经济评估中,应重点关注人工成本额持续上涨,人工成本是总成本的一部分,其上涨必然导致总成本的上涨,影响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建筑方一定要熟悉当前国家政策,国内外形势,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回避低水平重复建设工程,应充分评估融资建设工程资金渠道的保障性,确保合法融资及资金的安全性。建设工程的质量风险是指施工完成后,经过检验,最终没有达到相关国家质量规范标准,其影响因素非常复杂。这里面就涉及到各种建设材料、设备、安装、结构设计等复杂因素。那么如何规避质量风险,我们应该要求建筑方具备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自觉建立质量监管机制,定期检查项目质量完成,并全员进行质量管理,各方协作,共同承担其可控风险责任。只要这样,才能在综合性很强的建筑工程项目中达到高质量。
三、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策略建设工程
篇13
1.2设计的原因
设计图纸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由于公路的等级较低,设计经费较少,一些设计人员对于图纸设计不是很重视。在一些公路中,出现了图纸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因为设计人员没有对现场进行详细的踏勘,没有了解到现场的实际情况,造成了与实际的脱轨。我国的公路建设项目较多,设计人员的水平层次不齐,设计任务量大以及较差的设计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计的质量。
1.3施工的原因
施工的原因很多,材料的采购和质量,施工的技术水平,施工人员的管理,各项试验等等,都将影响着施工的质量。只有提早预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1.4检查监督的原因
监理和监督单位对质量不够重视,没有严格按照质量的要求进行检测和监督,很容易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甚至有个别的监理或者监督单位,,至工程质量与事故于不顾,这最容易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2全面的公路建设质量控制与管理
2.1建设单位方面
为了避免公路的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建设单位一般是地方的建设部门或者村委会,他们应该加强自身的管理,从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水平、风险预测等方面加强对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单位应该建立健全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科学的管理公路的施工质量,明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自的职责,加强整个项目的管理,只有加强了管理,才能有效提高施工的质量,保证整个公路的质量。
2)加强路面和桥梁的连接管理。各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路面和桥梁的连接管理。施工人员在桥梁台背填土过程中应该挑选压实性和排水性较好的施工材料,有效地减少台背填土的沉降,并且加强回填的管理,认真检测密实度,以达到施工的要求。
3)建立完善的风险预测机制。建设单位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预测机制,加强公路施工过程的管理,才能保证公路的质量,降低工程的风险。
2.2设计方面
设计是工程的灵魂,是工程质量的龙头,工程质量首选取决于设计的质量。公路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很复杂,周期较长,只有加强对设计单位的管理,严格把握图纸的质量,明确校核、审核制度,对方案进行多方论证,如现场的地物、地貌是否与结构的功能相匹配,确定最优的方案;对于公路沿途需要拆迁的房屋,占用的耕地、林地等都要多方讨论,降低对耕地的占用,减少房屋的拆迁,从而减少工程的造价。对于设计人员,要求有很强的责任心,并且对于校核、审核人员,要求具有更加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能,使整个设计过程符合实际,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
2.3施工方面
1)施工单位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对于原材料,特别是混凝土、砂、石子的管理,要确保材料符合相应的规范标准。施工单位在采购材料时,必须严格把握质量关,通过加强材料的管理,有效地防止混凝土的开裂,提高公路的质量。
2)施工单位加强对现场的施工管理。在施工现场,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严格要求带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特殊的技术人员应该带证上岗。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加强现场的安全防护,配备安全员;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对于设备,应该定期进行检修、维护,加强对设备的管理。
3)施工单位加强对资料的管理。对于各种验收的报告、材料的质量报告、进出材料的量等等各种资料,都应该加强管理,定期整理,不应该推到一定的时候再去补,这样既容易导致数据的不准确而且不科学。资料员应该坚守岗位,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资料的各方面的工作都很熟悉,才能加强对资料的管理和质量的控制。
4)监理和监督管理方面。公路虽然等级较低,但是也应该有监理单位对其进行监工,并且应该有地方政府或者村委会的监督,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各项隐蔽工程应该检查,确定没问题签字后方可让施工单位进行下一道工序。监理单位应该加强人员的管理,配备技术水平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社会和政府监督部门应该定期对工程的情况进行检查,加强检测设备、检测手段、技术力量,对工程的质量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