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梅花魂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梅花魂教案

篇1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学法]

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一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梅花挂图,《红梅赞》歌曲VCD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自学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梅花挂图。

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

分为五层:(一层一件事)。

第一层(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层(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第三层(4-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第四层(12-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层(14-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重点:理解全文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图;

(5)送梅花巾;

2、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玷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

(5)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6)再次播放《红梅赞》,同时指出: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歌曲唱得是梅花,实在赞美江姐。声情并茂的导语使学生深深领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三、总结方法,帮助学习第一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扶”学,培养能力。

1、默读第一件事:吟诗落泪。

2、思考讨论:

(1)“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四、放手自学第三件、第五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放”学,发展能力。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五、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篇2

说课在展现形式上不同于上课,上课是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说课是教师个人的“独角戏”,它的听众群体是教师、专家及学者。它的目的是给大家清晰明白地展现教学活动的设想,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因为面对对象的不同,说课稿的撰写不同于教案。教案主要呈现的内容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说课稿不是教案的细化,不是教学过程的简单复述,也不是对某章某节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说课稿的撰写流程一般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内容。尤其重要的是,对重点环节不仅要写清楚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写出为什么要这样教,即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

说课稿也不同于教学实录,教学实录主要是通过师生对话真实地再现教学过程。说课则通常是站在预设的角度,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推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师生活动。在时间上,一个发生在课后,一个发生在课前。

一句话:说课就是说“教什么” “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

二、为什么要说课

1、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说课时,教师不但要说清“教”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即这样教合理性、可行性、高效性的理论支撑是什么。这必然要求老师具备课程意识,把握新课改精神和标准,以及拥有基本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这样势必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觉研究教育理论,深入探究课程标准教材或课程目标,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越;达到由理性认识向创造性认识升华的境界,从而提高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由经验型教师逐步变为理论型教师、科研型、创造性教师。

2、有利于对课堂进行微观的聚焦

以往的教研活动中,上课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他的构思和想法,由于千差万别的课堂走向,未必被听课的老师理解和接受。这种课堂操作者和课堂评论者之间的断层,直接导致了教研实效的低下。而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通过语言的媒介作用,明确自己的教学意图,阐释自己教材处理的方法和目的,将备课的全部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让听课教师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必将有助于老师对课堂的整体理解和全面评价。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实效更显著。

同时,对于授课老师而言,将日常教学中隐性思维变成了显性思维,于是隐藏的问题被放大,清晰地暴露。于是在听说课人的帮助下,说课人就能够更好地发现备课中的优点、缺点,将可能的失误消灭在授课之前,使备课借助这样的活动能够更深入、更细致、更科学。教师能够不断在相对微观的聚焦当中,进行自我修正,这与听课评课等的教研活动相比较更有利于教师个人的觉醒与顿悟。

3、有利于课堂多向度的研究

不论什么样的课堂,一旦完成,它就是死了的课堂,就算完美到极点,那也只是一种毫无悬念的完美。这就是课堂的局限性,所以有人说,课堂是遗憾的艺术。

但说课就不一样了,针对不可完全预知的学情,老师可能有好几个设想和猜想,老师斡旋于其中,像一个将军,排兵布阵,这就使得课堂的走向,有了可能,有了丰富,有了选择,有了悬念,有了生气。这就是个体说课中的多向度。

另外,说课活动,每人一般安排15分钟左右的时间,不需学生的配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再加上常常和评课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说,发挥了说课教师的作用。通过评,又使教师集体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说课者要努力寻求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得到同行和专家的指正,获得认同,收获信心。评课者也要努力寻求说课教师的特色与成功经验的理论依据,从说课中得到启迪和借鉴。说评双方围绕着共同的课题形成碰撞,撞出火花,达成共识,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说课者得到反馈,进而改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评课者从中得到比较、鉴别和借鉴,得到案例示范和理论滋养两方面的收益。从而营造了较好的教研氛围。

说课将教师的个体行为变成了群体行为,获得了多向度的认识。

三、如何说课

本次海淀区的说课比赛,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作为参赛选手,首要的是认真学习这个标准,并且按照标准的指示规范自己的说课。但正如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一样。以评价标准为纲,只能够保证完成说课任务。但僵化于教条之内,不仅让自己的说课毫无特色,更有悖于教学研讨的目标。那么怎样的说课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多掌声,为听说课人带来更大收获呢?

(一)教材定位要准确

教材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载体,对教材了解和把握的高度和深度是说好课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必须对文本进行深入准确的解读和把握,把握好学段目标、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前后联系、篇章结构特点等等。所以,说课的正式环节一般应该从对教材的介绍入手。具体要为大家讲清楚自己所说课的题目、文章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单元训练重点,然后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主要内容或语言特点。让听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接着还应该交待清楚本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学习的实际,在此基础上介绍自己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选择的教学方法等。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清楚,表述要准确,确定重点和难点时要注意前后联系、瞻前顾后,在教学过程中有具体的体现,重点是怎样解决的,难点是怎样突破的。在整体介绍教材的时候,除“教材简介”“学情分析”一般处于第一、二位置以外,其余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前准备”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位置或增减,表述时可以用“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目标”这样的理性语言严格区分清楚,也可以用适当的过渡语把这所有要说的融合为一个整体。但这仅仅是初步的要求。

我们对于教材的解读,除了依据教材教参,是否可以与时俱进,适当结合文本学、语言美学等文艺理论著作中的解读方法。不仅关注文章的主题思想,同时关注诸如体裁、结构、叙述视角、作者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等相关要素。比如对于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梅花魂》,盖老师关注到了本课的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前后联系,以及思想感情,表达方式上的变化等等,这都很好。

当然也可以进一步围绕题目进行解读。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高风亮节独特的意象。围绕这样的意象,作者所写的三件事彼此之间是怎样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为题目中的“魂”字服务的,这些如果能在解读教材的时候再好好加以推敲,相信不仅教材定位能够说得更准,而且说课中的教学设计也能站在更高的视角上进行。

除了对教材的进行准确定位之外,基于这个定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并不是作样子,在表述的时候同样应当陈述清楚。另外目标切忌过多,目标多了等于没有目标。一堂课不可能承载那么多的学习目标,要依据课型的不同,内容的不同而定。

当过老师的我们都知道:说话听音,锣鼓听经。讲课要思路清晰,说课同样需要将那些妙不可言的设计言出来。像《梅花魂》的目标,其中第一条,“领会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想必说课教师一定是明白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但作为听众呢,听了你的目标,我们依旧不知其所以然。表达方式是托物喻志、还是以物自况,是正面表现、还是侧面烘托,是借景抒情、还是直抒胸臆。

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几分钟的说教材,实际上作为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解读教材的能力,会听课的老师一下子就能从中分辨出高下。

(二)教学流程要简明

篇3

这里是充满活力的小小世界:有着和风细雨,有着凉风习习,有着浪花点点,有着激流澎湃,碰撞在一起就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擦出了更多的智慧火花!

在教学中我们总会听到一些别有韵味的“小插曲”,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预料不到的。家常课还好,关起门来上课,只有“你知我知”,但要是在公开课上杀出个“程咬金”,“囫囵吞枣”还行吗?往往弄得在修行之中的教师“手足无措”,使得一堂精彩的公开课黯然失色不少!

我想我们教师在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就要采取一系列有教学艺术的手段,使得学生对我们的回答心悦诚服、无懈可击,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历练出真本事――在悄无声息之中把自己的教学机智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反击”学生的一言一行,要善于保存这些美妙镜头,当然,也要善于反思这些“偶然生成”的棘手问题!

情景描述:

镜头回放一:

在执教五下年级《梅花魂》一课时,课堂上突然出现了令人气愤的“小插曲”:

出示:“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

师:同学们,请你读这一句,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从中体会当时外祖父的心理活动,升华学生对梅花魂这种民族魂,对祖国母亲的情感)

生:外祖父希望我有着梅花一样的民族精神

师:你的眼睛真是雪亮,从那么一句就感受到外祖父对我的希望。

(这一表扬,同们的小手纷纷举高,心里暗自高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如此之浓,心想及时评价的魅力可真大啊!)

生: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热爱之情。

师:你的理解真深刻,你看到了这一句话的另一层含义。谁还有更多的感悟?

(这一点拨,整个班的注意力就更加集中了!心想学生的认真劲都被我给“掌控”了,真是喜上眉梢啊!)

此刻,一个“晴天大霹雳”

其他学生都在认真地跟读,可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人了耳内:“老师,他在语文书给爷爷画眼泪。”接踵而来的便是全班的哄堂大笑!乱七八糟!这么人情人昧的课堂基调居然就被这一声“乱喊”给打破了,心里真想自己是条喷火龙,把全部的火气都往那学生喷去!可是,想想自己如果真这样做了,那孩子的自尊心肯定会受到很大程度的伤害!灵机一动,坦然、镇定地面对这次“交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外祖父为什么会流泪呢?

生:他肯定是想到了祖国,他多么想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啊!

生:他想到了以前在祖国生活的美好情景,看着看着就哭了。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看到了一位海外游子对祖国那赤诚之心。老师真的为你们感到骄傲,但是我们也要爱护书本,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

这时,我偷偷地看了看那个“乱画”的学生,此时的他正使劲擦着课本,擦完后立马端端正正做好! 就这样,在预设的基础之上,我更大胆地放开手脚让更多的学生来参与,你出“怪招”,我来“接招”,师生间亲切的互动使得学生更走近了历史文本,更走进了“外祖父”的内心世界,就这样,驾驭起整堂课就显得更有张弛度了。

镜头回放二:

一个下午,我手捧语文书津津有味地讲着《钓鱼的启示》,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精心设计了教案、板书和课件,心想这堂课定能完美地演绎,可惜正在课堂和我预想一样儿进行时,“老师,我不想把这么大的鲈鱼放走”的声音跑出了我的轨道,我眼前一愣,不是讲的好好地了,怎么还会弄不懂呢?“因为这里一个人也没有。”这位学生紧接着说。

这不是歪理吗?可恨的是,讲台下开始出现不平静了。

“是啊,比较可惜啊。”

“不是没人看见吗?何必那么认真啊!”

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同学们,你们支持哪种看法,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要放或为什么又不要放呢?

(一石激起工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

“我花了那么长时间才把它钓上来,很辛苦,所以不要放。”

“有道理。”我故作沉思。

“但是禁渔期还没过,就是应该放。”立马站起一位学生反驳。

“距离开放捕捞的时间不到两小时,而且又没人看到,那么一条大鱼放掉,太可惜了。”

“但是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你不能昧着良心做事!”

(就这样小小的课堂变成了一场辩论会,感受这学生那跳跃的思维,智慧的火花,我高兴不已。)

此时,之前支持放掉的同学已经沉默下来,我适时地抛出结尾的话:“同学们,道德只是个简单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孟德鸠斯曾说过: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生活中,当你遇到一些需要抉择的时候,就想想这条大鱼吧!”

镜头回放三:

一节自修课,学生在下面安静看书,我则挥动红笔,一本本作业本被批改过去,一派和睦。“啊出出”一声尖叫吓的我红笔失控在纸上留下了歪歪的钩

“怎么回事?”我大吼一声。

“老师出出有个虫子。”一个女生怯怯地指着窗边说。

“有虫子?在哪里?”

“好像是臭屁虫,在那,窗框上。”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拨拨下去就可以了”

学生全然不顾站在讲台前已扳起脸的我!我傻楞在黑板前,死盯那在窗框上歪歪斜斜爬行的小虫子。

(接着又是一阵“哇”“啊”的尖叫声出出虫子在同学们注目礼下翅膀一张,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生5:别吵了,别吵了,老师要生气了!

(一语道破,刹时间爆炸了的课堂立马变得“鸦雀无声”,这时我所能看到的是一个个伸直了的脑袋!)

我不知从哪儿冒出了文绉绉的词儿:

孩子们个个都是有心人,在用心观察身边的一举一动,一草一木!老师觉得刚才几位同学说得都很好,如果你能把看到的,想到的、想说的写下来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那就更好了!

学生们被我这幽默的话语给征服了!急匆匆地拿出笔来记录这件事。

反思:

语文课堂是活的课堂,在师生互动、心灵碰撞的过程中,会有不断的生成出现。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进行预设,要对课堂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到胸中有数,但平静的课堂总会出现“波澜”,预设的思路不时会发生“意外”,老师要做到宽容、耐心和恒心。

篇4

记得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我要的是葫芦》一文的时候。向学生展示了精美的教学课件。为了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就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精选了与课文匹配的画面,其形态美和色彩美被展示得淋漓尽致,并且,对教师画面进行了动画效果的处理,景象不断变化。甚至,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的时候,教师还利用课件动画对学生进行表扬。整个课堂过程非常热闹。

思考:

辩证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未必就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课件的使用,应该能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为目的。否则就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或者束缚了学生对话文本活动效度。教学中,应该使课件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显然,这一教学案例中的课件使用,已经束缚了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语言文字的有效训练。整个课堂看上去非常热闹,学生情趣盎然,都在关注课件,但是,这是学生对精美的教学课件本身的兴趣,对融合进课件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件欣赏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错过了。在无形中,干扰并且削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与想象能力。对于这样的课件,我们应该给以热闹适当“降温”,因为,我们应该通过课件,引导学生以课件为媒介,有效地对话文本,让课件促进高效课堂的产生。

二、展示频繁,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案例:

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课文《詹天佑》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火车如何爬上青龙坡,用动画效果设计,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前进。并且,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在教师的演示过程中若有所悟。

思考:

曾听说,江苏常州在某次阅读教学竞赛中,提出了一个限制性的要求:不得使用教学课件辅助教学,为了展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笔者以为,如此做法虽然有极端的嫌疑,但是也给我们一个启发:当下,在多媒体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一个很时髦的话题的时候,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依赖于课件。我们应该思考:在我们的课堂上,课件是不是必须使用?阅读教学离开了课件,我们的教学效果会不会打折扣?笔者以为:教学中,可以不用课件的时候,完全可以放弃课件。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观看火车的行走路线,虽然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有帮助,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画出火车怎么样爬上坡的线路图,学生便会清楚地了解火车行进的过程。解决这样的教学难点只需要很短的两三分钟,而且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其他的时间,便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的效果得以最优化。因此,在教学中,对于是否使用教学课件,笔者以为:非必须,则不必,只要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三、课件看似丰富,却让学习主体被动接受

案例:

一位教师在教学《梅花魂》一文时,在教学课件运用上,笔者关注了这样的几个环节:

一是播放了“梅花怒放”的影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梅花品格清高,在此基础上,板书课题,导入新课的学习;二是听课文录音,对课文有整体印象;三是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生字,在点名读生字的时候,如果学生读准确了,教师就会点击汉字,出现一个卡通说话:“你真聪明!”之类的点评;四是讲外祖父的话设置成课件,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模仿;五是将每个生字的笔顺设置成课件演示;六是播放“送梅花图”的录像;七是在课堂教学结束环节,教师播放影音文件《我的中国心》,并且在音乐声中结束课堂教学。

思考:

篇5

二、突破重难点,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语文学科的难点一般是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学生感到陌生,教师难以用语言讲清楚。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变难为易。如:我在教学五年级第十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大屏幕展示拉萨布达拉宫,教师简介拉萨概况,让学生了解高原的情况。在理解课文时,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片,知道了当时的气候恶劣和高度缺氧的环境,工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夜以继日的工作,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了。这类课文如果没有图片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环境与列车通往拉萨的情景,学生很难理解课文,理解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教师难讲,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的重难点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陶冶学生情操,德育教育一起抓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和道德情操,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摆在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因而,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把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到语文教学内容中。教学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时,结合课文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此紧扣课文,挖掘教材内涵,恰当运用多媒体的丰富资源,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既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又使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效果。

篇6

床榻是人们形影相伴的器物,“人之待物其最厚者,当莫过于此”。古人往往花费很多心思,精心设计床榻,工艺不厌其精,工本不惜之巨,有时历时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制作出一张床。林泽绿当属这古床收藏迷中的“重度患者”。

拜访林泽绿当天恰逢春分,当车驶至重庆北碚区山野中的静观镇时,花开枝头,碧水幽幽。我们随意挑了一间铺面打听消息,镇上无人不知“林古董”,人人都习惯这么称呼他。他是镇民们口中神秘的古董床民间收藏家。

一处1000多平方米的仓库,放满了花式、形状各异的古董床。林泽绿自14岁起就爱上古董收藏,近30年里耗资上百万元,跑遍全国,淘得了150张明清时期的古董床。

拜访林泽绿当天也正好赶上“龙抬头”,44岁的他梳着长发马尾,没有心思修剪,太忙,近来电话特别多。前几日由于雨水漏进了仓库,林泽绿便请相关单位前去解决问题。当他“哗啦”一下掀起卷帘时,库内的雕工古床震惊了在场所有人。人们奔走相告,一夜之间,林家那个不起眼的仓库火了。

风雨往来人:一辆“簸簸车”走川东

“小时候家境不好,没读多少书,10来岁就外出打工了,后来在静观镇上摆摊卖杂货。”14岁时,林泽绿接触到了银元,渐渐迷上古董,“最开始淘到东西会变卖,后来有点积蓄了才开始收藏古董床。古董床里有文化,也有很多故事。”林泽绿如今做花卉与仿古家具生意,每当去外地谈生意,他都会到处打听古董床,“全国几乎走遍了。”

回首当年,林泽绿用了“苦尽甘来”四个字。“最初开始收古董得顶着很大的生活压力,出去一天就得考虑到家里一天的柴米油盐。”他感慨着,如今的日子过宽裕了些,能开着小面包车四处淘宝,但每每回想起自己年轻时骑着一辆“簸簸车”(重庆人对“手扶拖拉机”的戏称),寻遍了川东村镇上家家户户的老床时,依旧能嗅到那丝尘土味儿。

“曾经为了买下一张心爱的床,没太能照料到老婆孩子。有一次儿子交学费差钱,我只好翻箱倒柜地捡出一个收来的老花瓶,拿到朋友那儿去抵了15块钱救急。”林泽绿的寻床路有着一般藏家未曾体会过的辛酸,他出身清贫,背景草根,他每一次外出,除了怀揣着阅尽天下床的梦,还担负着养活一家人的责任。

“简直是个床痴。有好多次为了买床,搞得我们生意周转的资金都紧张。每次淘到与众不同的新床,甚至睡觉时也会突然在半夜‘嘿嘿’笑两声。”虽有怨言,妻子成福琴仍然支持丈夫的爱好,“总比赌博强。”

“这间仓库1年租金10万元,租了十来年了。”林泽绿说,如今他收集的150张古董床,收购成本约50万元左右,但加上多年来搬运费、为了搜集床的差旅费、托人打听的人际交往费、古董床维护费、仓库租金等费用,粗算就有20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没有身家起底的藏家而言已然是一笔巨款。“遇到好的古董床,你让我放手,我肯定晚上睡不好。”林泽绿称,他还曾背着家人借钱去买,“事后再给老婆说,她也没办法。”

逍遥自在事:喝一碗菜稀饭,睡几张古董床

随林泽绿从仓库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不时地收到乡亲们热情的招呼,妇人,老头儿,青壮年……“林老师,我家有张古床,您来看看可以收么……”他都亲和地点点头:“好,有空来店里坐坐,慢慢聊。”

刚跨进他家门,就飘来冬寒菜稀饭的清香,成福琴正在厨房内准备午餐,食材很是新鲜,她切着从早集上买来的水芹菜,锅里翻煮着自家熏的土猪腊肉,蒜苗配炒。“日子过好了,但我仍不习惯在外用餐,还是在家吃得舒坦。今天咱们就将就着喝一碗我家的稀饭。”林泽绿吮了一口冬寒菜,微闭着眼回味着。“他经常在外,却常常嘴馋我的菜,所以我会很用心做。再怎么忙,回到家也要把饭吃好。”成福琴甜笑着附和,一家人在摆满古董及仿古家具的饭厅里乐悠悠地享用着朴实却丰盛的一餐。

坐在仿古檀木椅上喝一碗清淡的菜稀饭,抬头即见林泽绿从全国各地淘回的神龛、牌匾等老玩意儿,充盈着一种别样的喜悦与惬意。

用完餐,林泽绿带我们走进了他的主卧。一张镶嵌了7颗绿宝石、有12只鎏金凤凰的二檐六柱镂空雕楠木拔步床,长和高为2.6米,宽2.3米,有两个凳子。这是他20年前在北碚区柳荫镇淘得,卖家口传为著名实业家唐建章(1890-1951年)之物。饭后,他总会在床上休憩片刻,定定心神。

而林泽绿最心爱的一张床,放在次卧,给儿子公干回家后睡的。十多年前,林泽绿闯到广东潮州,一眼就相中了此宝贝。晚清官室架子床,榉木材质,通体朱红着色,配饰中镶嵌着天然贝壳。床檐如同古代建筑屋檐造型,整张床雕刻了150多位神态各异的刀马人。床内四周有大小各九幅绘画,床顶七幅绘画,全是彩色,有代表吉祥的牡丹和喜鹊,也有代表权势的麒麟与猛虎。这些画大概讲述了一个人的成长故事:从出生到习字,而后金榜题名,安享晚年。

中国古床素来形式多样,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富丽堂皇,在众多的古床中,几乎张张有雕刻,件件有画工,这些雕刻画工取材广泛,大多包含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祝福性含义,观看古床上的雕刻,就像在欣赏一幅幅历史人物故事画,亦是研究民情风俗的珍贵资料。林泽绿的家中“宝床”正是这其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一张床就是一个谜。

一席床梦:在老建筑里开个古床博物馆

“睡在古董床上,这些年我的身体很好。”林泽绿称,现在的人都爱买新床,既不环保,又很单调。他建议人们还是多挑老床为好,做工精致考究,选材富有质感,寓意丰富深刻。而如今的床则缺乏文化厚度,越来越没意思,“快餐文化生产太多垃圾,什么泡沫、合成夹板之类的用料,最好别碰。”而据他了解,在古时制作一张床需要至少五六年,“工匠们选好木床的原材料后,需要花至少两年的时间对它进行浸泡、蒸煮、裁剪等定型加工,以保证在日后的使用中不变形、变质,之后再开始精雕细琢地完善造型,这又需要约三年的时间。”曾有古董床发烧友惊叹林泽绿的藏品多是上乘精品,分别从榫、雕工、年代、包浆等几个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林泽绿坚信,明清古床该有川东匠人的绝活儿展艺。

林泽绿仓库内中藏有一张淘得最辛苦的川东精品床。清代喜鹊闹梅架子床,柏木材质,床檐贴有金箔,喜鹊站在梅花丛间飞舞歌唱。有寿桃、石榴、牡丹等植物,寓意富贵吉祥、多子多福。十余年前,他为买到这张床,花了七年时间,七次往返贵州桐梓,千方百计地说服一位老人把床转让给他,最终打动了买家。林泽绿说,这张床金箔保存完好,木质雕刻惟妙惟肖,值得他日思夜想七年,也算是为川东的做床匠人留个念想。

“有三个外地老板来看过,要出高价全部收购我的床,我一口拒绝了。如果要靠这个赚钱,我早就干起这个生意了。张张都是我花了心血买回来的,要我卖掉,舍不得啊。这些床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聊起自己的收床心得,林泽绿透着剪不断的痴爱,“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非常注重床的文化,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却渐渐弱化了,这是很悲哀的退步。床作为家具的重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建筑文化,家具文化,民族文化,包括我们生活、经济、艺术文化都在里面都能够体现,所以它是每户人家里镇宅大器。”他虽是在朝天门批发市场摆摊时入的行,书本知识较少,无法用太多辞藻堆砌成理论,却懂得守住古床工艺真正的珍贵与精气神。

身行万里路只为求得好床,林泽绿在这浮浮沉沉的试炼中仿佛让自己跟古床有了心意相通的灵气,一眼便能辨真假,一触便能知晓其中乾坤。而他目前最大的心愿便是找到默契的合作方,将自己数十年的心血在一个有历史韵味的老建筑里展列。“这个仓库比较潮湿,不是最佳存放地点。我想开一家博物馆,让山城老百姓能看看这些古董床。”

世间少狂人,林泽绿自嘲虽不识几个字,却心怀成为“猎床怪才”的大志。书店里堆放着许多鉴宝参考书籍,却没有一本能够道尽一位民间藏家的悲欢,林泽绿多年的收床经历正是这最生动真实的写照。

随着人们对精美的手工古床包含的文化不断的深入了解,古典床的收藏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而林泽绿正是这门传统工艺的民间传承人、历史见证者,捧着,护着,爱惜着。

[对话林泽绿]

每张床都有自己的故事

记者:古床最让你着迷之处是什么?

林泽绿:它有魂儿,每一张床都好像会讲话,体现出了古床主人的形象气质。如一张灯笼小姐床,柏木材质,造型似灯笼,床体瘦高,雕刻为木质镂空工艺。床檐贴有瓷片与铜镜装饰,显得床体精巧别致。应该能判断出此床拥有者是一位未出阁小姐。而另一张类似造型的床,若以六只仙鹤及荷花为浮雕主题,配以蝙蝠、狐狸的辅饰,则应该是一张出自书香门第的陪嫁床。每张床都是独一无二的,紧扣时代,有着古人特有的情韵及最贴心的祈愿。

记者:作为一个民间收藏家,你最自豪的事是什么?

林泽绿:带着宝贝们回到清净的小村镇,躺在古董床上乘凉摆龙门阵(重庆方言,话家常的意思),坐在古董椅上吃着老婆亲手做的农家下饭菜,这是最朴素也是最奢侈的享乐。

记者:如何辨别一张古床的真伪?

林泽绿:古时候的整件家具没有一颗钉子,更不可能有胶水存在。因此,一张床的榫是否嵌接得天衣无缝很是关键;其次看雕工,过去工匠讲究精雕细刻,心态平稳,技艺娴熟,现代仿制家具形更多只是形似,而缺了“神”;再次,看风格辨年代。我主要收藏明清古床。明代家具素雅,简易但不简单。清代出现不同流派,主要有京、广、苏式风格。京派大气庄重,花式多以龙为主;广式结合西洋风格,且因好木料供应较足,结构上多呈现用料大的特征;苏式风格较细腻,又因好木料供应稀缺,用料上比较精打细算。最后就是看包浆,即使用痕迹,经常能够接触到的位置,一般会出现自然形成的包浆。仿古家具通常包浆做得不够自然,或在不常接触的地方也刻意做出包浆。

林泽绿 重庆北碚静观镇和睦村六组人,外号“林古董”,民间收藏家。近30年里,收集了1000多件明清时的床榻、神龛、牌匾、桌椅等古物。

这张清朝中期的六柱四檐古床,虽然没有鎏金,但从牡丹花雕刻工艺来看也尤为精湛。

这是一张清中期六柱五檐八步床的局部特写,通过镂空深浮雕满鎏金工艺制作,树木动物栩栩如生,是当时工艺最好的古床之一,也是典型的川东雕刻工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