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信用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般而言,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资信评价也很发达。企业征信大大降低了资本市场的运行风险,是资本运作的重要的参考工具。信息的不对称是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风险。企业征信结果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参考信息。有效地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中国企业对征信的重视程度不足,企业在信息积累和信用管理观念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二、征信的产生及其作用
征信的产生:世界上第一家征信公司于1830年在英国伦敦成立,其成立的初衷是向贸易双方提供对方背景和资信信息服务,防止交易双方相互不信任和诈骗行为,减少交易摩擦,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征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发展,各国对企业信用行业的管理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
1.征信的作用:
(1)能够增强企业间信用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
(2)有利于建立企业信用的记录、监督和约束机制;
(3)有助于为企业的交易和信用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和评估支持;
(4)为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合作提供资信信息方面的支持;
(5)为整个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础。
2.企业常见的营销方式-赊销
(1)赊销,成为买方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
(2)赊销,满足了企业经营的需求。
(3)企业不赊销等于“慢性自杀”,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4)从价值交换的成本和效率上讲,赊销赊购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价值交换形式。
坏帐的规律10∶1
很多欧美企业机会成本(利息损失)是坏账成本的10倍以上,因此称为10∶1规律。
中国企业的坏账成本普遍偏高,企业机会成本和坏账成本的比例通常为2∶1或3∶1。
无论欧美企业还是中国企业,机会成本都是最主要的信用交易成本。信用管理重中之重是减少机会成本损失。
3.从企业的基本信息中可以发现什么?
(1)有哪些危险信号我们要警惕
(2)客户突然搬迁但没有通知您
(3)客户自己产品的销售价格比以前大幅下降
(4)客户突然下了比以前大得多的定单
(5)客户的支票被银行以存款不足为由拒付
(6)客户最近经常更换银行帐户
(7)客户被其他供应商以拖期帐款为由进行
(8)客户的重要客户破产
(9)客户发展过快,且客户所在行业内竞争加剧
(10)买方所在地区发生天灾
企业哪些内控规则涉及信用管理
只要涉及外借和销售,都需要通过信用审核
如果是新客户,需建立客户资料,取得客户的营业执照副本和税务登记副本,再根据核决权限审批信用额度。如果是旧客户,需要判断是否在信用额度内,是否有逾期应收账款。有逾期应收账款再出货(外借/销售)的核准者为信管部负责人。通过审核的企业,可为该企业发放信用金。业务部门与合作企业进行洽谈时作为合同条款中的一部门。企业间小款拆借,涉及信用问题。
建立企业信用管理部
企业应从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信用管理
上述变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且已经在国际国内市场中普遍发生。信用经济的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企业整体信用状况堪忧,信用缺失相当严重
中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迫于买方市场竞争压力,过分关注客户关系
重销售,轻收账。孰不知,一笔销售在没有收回账款前是没有结束的。陷入销售难,收账更难的困境;
企业赊销比例低、竞争能力差、坏账水平高、应收账款回收时间较长,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能够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
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机制:
不论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大客户还是小客户,都必须定期调查和掌握他们的信用状况。企业应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调查方式,保证信用资料的完整、准确和时效性。必须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数据库,实行客户资料集中管理。
(4)债权保障机制:
客户信用条件较差或无法核实客户信用状况,但又有必要交易的赊销业务,必须熟练选择和运用担保、抵押、信用保险、保理等债权保障措施。
(5)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
货物发出后到应收账款到期前的一段时间,必须了解货物的走向和确认货物的品质、数量,同时,在账款到期前提醒客户。
企业信用管理部的基本内容
(1)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2)企业信用合同管理
篇2
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的授信活动和授信决策进行的科学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本文探讨的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狭义的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传统的企业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学的—垂耍分支。从企业管理职能的角度来说,企业信用管理就是通过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各种信用信息与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判断,对客户的信用质量做出评价,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权衡,进行恰当的信用决策,并对产生的应收帐款进行管理。
2我国信用管理现状
2.1企业信用制度不健全。国内外关于信用方面的相关法律文献有很多。如:国际上的~w’ro的基本原则》、《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服务贸易总协定》等;国内的《合同法》、饭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我国硎法也对诈骗犯罪行为处以刑罚和规定。
22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一方面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问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使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水平低下,欺骗贸易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目标发生偏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信用管理。
2.3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企业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在风险控制和信用管理问题上职责划分不清,相当多的企业是由销售人员或其他部门人员兼做信用管理工作,其根源在于这些企业没有设立—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缺少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没有专业人员从事信用管理工作。
2-4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信用管理包括资信调查、产品赊销、应收账款收付。在各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以上环节上还存在很大不足。资信调查的内容包括贸易对象的政治状况、资信情况、经营范围经营能力等。由于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不可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些信息,势必增加贸易的风险。信用管理的方法不当、技术落后,使企业产品赊销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赊销风险缺乏客的估计,造成我国多数企业面临严重的”债权’危,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3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迫切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使得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尚不范的问题表现的越来越突出,信用已成为当前品过剩时期最稀缺的资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交易总是伴着风险的发生,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随时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4我国企业IFII用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
4.1树立正确的企业信用管理瑰念,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是企业力口强信用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在企业上下树立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形成企业独特的信用文化,并将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员工。
姐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并测i和落实权责对等的业务流程。目前国内大型内资企业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设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个别企业虽然采取了一些简单的信用控制措施一如对长期拖欠货款的客户不予发货、对销售人员的考核不仅要看合同金额更要看收到的款项等。但是这些措施基本上都是由销售管理部门实施的。企业在信用销售上缺乏有效的控制环节~,而传统的信用交易之所以存在信用风险的隐患,就是因为缺乏控制环节。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的控制环节应该由事前预防、过程管理和事后处列组成。事前预防包括搜集客户的信用信息和实时关注,对客户进行信用的评级,然后根据客户的价值和市场竞争环境,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过程控制要求企业将信用销售的审批权利和对应收帐款追讨责任归人到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员工,有利于实现权责对等,风险到人;事后处理握岁寸应收账款进行动态的盛刹空,对逾期贝蜷歌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此外为了保证流程的落实,企>J立该设立完整的信用管理操作规范和业务说明,确保员工对了氰用制度的理解,把工作落到实处。信用管理部门是现代企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职能部门。
43提高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素质。合格的信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信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位能力a招聘、吸收符合信用管理工作岗位要求的合格人员到信用管理岗位操作培训,使其能胜任本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b.制定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制度,组织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后续培jlllo
4.4企业内部各部门角色定位。企业内部与信用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各自正确的角色认同有助于统一认识,加强内部协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经营规模及企伦目标等来i}i1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结构。
对于信用管理部门,DSO(应收帐款变现天数)几乎是衡量其工作效果的最重要指标。DSO表示每_ o收帐款的平均收回时间。应收帐款变现天数袱当年年末应收帐款余韧当年总销售量)*365,即DSO=s AR/SALE)*365。对于销售部门而言销售量是衡量其业绩的主要指标,且销售量越高越好;对于财务部来说年末应收帐款越低表明其业绩越好;对于信用部门而言DSO是考核其业绩的指标,目越低越好,DSO要下降必须减少应收帐款、增加销售量。
篇3
企业;信用;管理;原因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属于非常关键的一项制度,是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建设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有助于企业信用规模的拓展,推动发展商业融资。与此同时,有助于企业风险的规避、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创建社会信用机制。
一、企业缺少信用的原因
1.企业缺少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道德规范以及信用观念。
对于企业来讲,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信用,信用也是市场经济得以发展的关键保障。然而,因为受到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的信用大都依赖于国家的信用,企业缺少树立良好形象的动力。尽管已经初步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可是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机制缺少,有关的失信惩罚以及法规体系不够完善,这导致不少企业缺少信用道德意识。鉴于此,会造成社会缺少信用道德约束体系与评价机制,从而使信用问题成为普遍的社会性问题。
2.企业缺少基础性的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几乎不设置管理内部信用的部门、人员、机构等。为此,时常地出现由于违约、不能履行合约的情况。长时间这样,不利于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构建,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稳定。
3.我国缺少信用奖惩体系和完善的信用管理机制。
在发达的西方国家,通常都具备完善的国家信用管理机制,涵盖政府监管信用服务领域、立法、执法等。我国具有一些信用法规,但只是在《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等法律当中具备有关诚实守信的规定,因此,这还不能完全对社会的一系列失信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除此之外,政府关于社会信用的监管较弱,这导致虚假信息存在一定的普遍性。
4.企业信用服务的市场化水平低。
当今的信用服务市场经营分散、规模小,市场竞争存在较混乱的局面,不能体现企业信用的奖惩功能。这一是因为企业缺少应用信用产品的观念,进而导致信用服务市场缺少需求。二是公开信用数据的企业相对较少,国家统一性的数据库依旧不够完善。
二、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策略
1.不断提高企业诚实守信的意识。
信用主体自身信用观念与信用管理能力的增强是企业信用管理机制创建的根本所在。为此,政府应当强化舆论的科学引导,特别是注重宣传信用文化,创设良好的社会风气与道德气氛。应当使企业明确诚信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既属于一种生产力,也是有效的竞争力以及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进而使企业积极主动地增强信用观念,树立诚实守信的优良作风,让所有的企业都自觉地践行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
2.确定企业信用管理的目标。
企业信用管理的根本宗旨是实现企业的信用管理目标。结合当今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之下缺少健全信用机制的实际情况,企业信用管理的基本目标要求是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规范,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推动建设市场信用机制,倡导诚实守信的行为,从而发展市场经济。对企业信用管理目标的确立,就是对信用管理活动的性质进行了明确,并且为企业信用管理架构确定了方向。根据这个核心,企业信用管理的一系列事项都应当服务与服从这个基本的需要,进而让失信者较难生存,推动守信者的进一步发展。
3.创建企业信用奖惩制度。
为了更好地保护守信者以及严厉制裁失信者,我们需要创建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公示信用”就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借助相应的方式和媒介,向公众传递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信用实际情况的信息,且借以对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形成影响的一种监管手段、形式。公示信用信息既要达到资源共享,又要考虑方便迅速、真实可靠等因素,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站、广播、电子档案等多种公共传播媒介,实时地将企业的信用记录情况进行公示,从而积极地引导社会与企业,满足社会信用信息的需求。
(1)建设企业信用奖惩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相应的范围之内,针对诚实守信和依法经营的企业在商务活动当中给予优惠待遇与优先待遇,像是优先进行评选一系列的荣誉称号、免审企业年检、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等;而针对严重缺少信用的企业,相关部门能够进行处罚,针对违反国家法律的企业或者是情节严重的企业,甚至可以按照规定吊销营业执照。
(2)建设企业信用评价制度。
为了动态性地监控企业的信用动态,需要建设权威的、公正的、客观的企业信用评价机构,且立足于我国的法规体系,以及参照各级行政执法管理部门的相关认定,对企业信用评价进行规范。通常来讲,企业信用评价系统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为:良好行为记录系统、不良行为记录系统、基本现状记录系统。相关部门需要将信用评价的结果定期地公布于众,针对存在良好信用的企业可以上“红榜”;而相反的,严重缺少信用的企业上“黑榜”,从而驱邪扶正,激发企业诚实守信的主动性。
4.创建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体系。
创建有力的工作体系与领导机制是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保障,需要创建政府相关领导负责以及有关部分责任人参与的领导机制。创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带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体系,清楚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在此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这种职能部门是结合我国的法规进行市场监管执法,其不但具备执行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规的根据,而且也具备开展企业信用管理的条件与实际基础。为此,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来讲,需要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企业信用管理的职责,密切联系有关部门,一起对企业的信用秩序进行有效地维护和整顿。
5.创建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企业信用管理的中枢是信用信息系统,其立足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资源,结合各个司法机关和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的信用信息进行完善,通过一系列部门间的互联网络,给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提供计算机信用管理系统,进而能够提供查询服务。通常而言,企业信用信息系统需要涵盖企业不良行为警示信息、企业良好行为信息、企业身份注册信息、企业不良行为预警信息等。为了使企业信用管理的目标更好地实现,我们需要根据“政府发起、部门联合、相对独立、逐步社会化”的方针,对规范、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信用信息记录制度进行制定。因此,需要创建和完善企业信用信息资料库(涵盖收集、记录、存储、查询等功能),对征集信用信息的方式进行梳理,保障信用信息在资料库中进行准确和迅速地收集,进而使社会化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交流、查询得到实现,便于应用信息的人员快速地得到企业有关的信用信息。
6.实现市场化的信用服务领域。
信用服务领域得以发展的关键保障是市场化的信用信息,而市场化的信用信息也是健全企业信用管理的根本所在。为了使企业信用管理能力增强,政府部门需要通过法律作为准绳,对取得以及应用信用数据的程序和公共信息进行规范。并且,需要创建部门或者该领域的数据库,在整合企业的信息之后向信息服务领域进行提供。除此之外,政府部门需要有效地监管信用服务领域,让它切实变成一种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品格与原则的信用服务机构。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诚实守信是企业得以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当今,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信用与知识,其关乎企业的发展命脉。为此,只有持续地发展与深化企业的信用管理,才能够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推动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马骏 单位:西电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篇4
二、企业信用管理的体系构成
1.企业信用管理的目标。企业的信用风险防范固然需要来自社会的力量,但是我们认为企业不能把信用风险的防范责任全部推向社会。应该看到,首先仅仅依靠社会的力量,不能完全解决企业信用风险防范的问题:其次当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不是很完善的时候,企业还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降低信用管理风险。以美国为例,上个世纪60至70年代,美国企业也面临着这种高坏账率、高逾期账款率的社会信用环境。但是很多美国企业都建立了科学的信用管理机制,降低了企业的平均坏账率和逾期账款率,同时赊销比例也节节上升。
因此,企业化信用管理的作用就是通过合理而有效的措施,减少客户失信行为的发生,以及失信行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具体应该体现在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信用管理的基础,第二个层次是企业通过信用管理实现自身发展的保证,第三层次则是企业提升信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从企业自身角度,消除客户信用风险发生的隐患。企业信用管理的首要作用就是实现对信用风险的全程控制,包括对客户准确的信用分析和合理的信用政策制定,对赊销的流程进行严格控制,能及时发现逾期账款并进行及时处理等等。同时完成信用管理机制的形成和贯彻落实,并且确保信用管理的灵活适应性。
从供应链角度,在信用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实现与客户共赢。如上文所述客户失信行为是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因此最有效的风险防范是实现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制定,从根本上使客户能够按照企业的意愿行动,自觉的诚实和守信。
从社会角度,实现社会信用资源的整合,有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企业信用管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双方是互相促进和互相影响的,企业充分利用社会信用资源可以提高自身的信用管理水平,降低信用管理的投入。企业信用管理的完善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有益补充,后者发展以后又反过头来促进前者的提升。
2.企业信用管理的体系和内容。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应该从以上的目标出发,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1)组织保证,关键是设计和落实权责对等的业务流程。企业在信用销售上缺乏有效的控制环节。如果企业的规模比较小、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可以不用建立该组织机构,但需要有专人负责信用管理的工作。因为传统的信用交易之所以存在信用风险的隐患,就是因为缺乏控制环节。笔者认为流程的控制环节应该由事前预防、过程管理和事后处理组成。事前预防包括搜集客户的信用信息和实时关注,对客户进行信用的评级,然后根据客户的价值和市场竞争环境,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过程控制要求企业将信用销售的审批权利和对应收款追讨责任归到同一部门或者同一员工,有利于实现权责对等,风险到人:事后处理是对应收账款进行动态的监控,对逾期账款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此外为了保证流程的落实,企业应该设立完整的信用管理操作规范和业务说明,确保员工对信用制度的理解,把工作落到实处。(2)人员保证,关键是业务和技能的培训。为顺利完成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企业还必须从意识和技能两方面对员工进行培训,必要时聘请管理咨询公司的顾问。笔者认为由于信用管理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企业往往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公司负担这些专业人员的工资、福利等费用也比较高,因此企业聘用“外脑”来协助企业进行设计和咨询是可行的。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外脑”的作用只是帮助企业建立信用管理系统,企业所存在的问题还是要靠企业自身来解决,因为毕竟最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是企业自身,而且系统的维护、运行等工作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己的力量。(3)技术保证,关键是掌握实用的分析和决策模型。首先企业需要掌握合理的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技术。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客户信用风险的可能性,是企业制定信用政策的基础。信用等级评定模型不仅要求能够全面、真实的反映客户的信用状况,而且要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学习功能。评级技术在银行业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还要充分考虑行业的特点和竞争环境以进行修正。其次企业需要掌握信用政策制定的决策支持模型。信用政策包括信用限额、信用期间和还款期折扣等。信用政策的制定目标是既要降低客户的信用风险,又要保证不能降低企业的销售,而且模型的效果不仅要在企业财务指标上有所反映,还要体现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链管理(SCM)的思想。笔者认为企业的信用政策模型首先需要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包括进行信用期间销售额弹性分析,然后根据委托理论,制定相应的政策激励其守信。此外企业还要根据客户的价值、产品生命周期以及市场竞争状况进行动态调整和修正。宽松的信用政策一般更加适合企业的主要客户,特别足企业存货过多或产品即将过期、产品利润相对较高等情况。
最后企业需要掌握应收账款的监控和分析技术。首先是对应收账款的分析和预警,包括每笔业务的监控和应收账款总量的监控。前者的监控标准相对简单,对于后者,企业可以根据应收账款总量判断信用管理的成效以及改进的方向,调整信用政策的宽松或者紧缩。确定应收账款总最多少为最佳是比较难的问题,笔者认为企业首先要明确应收账款的成本,应该综合考虑应收账款增加带来的管理成本、收账成本、机会成本、坏账龄的控制等级和标准。以上工作都需要大量的统计计算工作,在此基础上,对每笔应收账款及总量进行动态监控,对有信用风险的账目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将应收账款的信息反馈全有关部门,及时调整和持续改进信用政策。(4)信息保证,关键是信息的集成和业务流程固化。该信息系统的作用在于:提供事前防范的决策支持,建立和维护客户信用信息数据库,进行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并计算相应的信用政策;固化业务流程,强调对流程的事中控制:对应收账款进行动态的监控、分析以及财务指标评价,提供事后处理的依据,并反馈信息以进行信用风险防范体系的持续改进。该信息系统的建立,作者认为首先需要明确它是企业整个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是与企业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等数据共享和业务无缝衔接的,因此关键是做好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其次信息系统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滚动开发和分阶段实施,以及开展行业的合作是可行的渠道。
三、企业信用管理的难点问题及对策
1、现实的困难。我们认为社会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等因素制约着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推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企业角度来看,笔者认为缺乏资金进行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投入是最大的困难,尤其是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更多的企业宁愿采取保守的销售政策,而不尝试开拓信用交易以扩大销售和提高供应链的资金利用率。此外由于长期缺乏信用管理的意识,企业不仅缺乏客户信用信息的历史积累,也缺乏信用管理的专业人才,信用风险防范的技术更是无从掌握。从行业角度来看,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大于合作,在目前行业协会发展还比较落后、功能还小健全的条件下,抵御客户信用风险的行业合力还没有形成。从社会环境来看,一方面客户的信用数据不能公开是最大的障碍,这就为企业进行客户信用信息的搜集和信用评级带来了困难。目前我们社会信用资源的占有者分布比较分散,企业与他们的合作还没有展开,只能依靠自身,从而增大了信用管理的成本。另一方面,社会信用服务组织的发展还不成熟,企业得不到专业的管理咨询服务,尤其在信用管理技术方面。
2、困难的分析。虽然日前的社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约束不利于企业推进信用管理,但企业进行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仍然是可行的。首先社会外部环境对企业进行信用管理的阻碍是暂时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管理的外部条件将逐步趋向成熟;一些工商组织和咨询机构也能够为企业提供客户的信用信息,而且费用有逐步降低的趋势。其次,银行、中小企业等社会信用资源占有者为了生存和发展,也需要拓宽收入渠道,这就为企业与他们合作创造了条件。再次从行业来看,行业协会的建设也在一些地区大力开展。例如上海市强调政府的一些功能逐渐要放给行业协会,为行业协会出面整合行业、进行信用风险防范提供了可能,从而有助于降低信用管理的成本,并提高信用管理的效率。因此总的来说,企业利用社会资源,与同行携于将成为信用管理实施的发展趋势。
3、解决困难的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和提高全员风险意识,把信用管理作为重要的管理内容,并得到高层领导支持。信用管理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公司各个管理环节的配合,离不开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更离不开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支持。信用管理不等于清欠,也不等于销售部门承包、财务部门控制。而是应该以信用销售流程为主线,内外两方面的控制。即客户风险控制和内部风险控制。客户风险控制包括初选客户、资信调查、信用政策、早期催收和特殊处理。内部风险控制包括信息开发、信息更新、合同评审、指标控制、收账控制、收账程序和特殊程序。
篇5
征信(Credit Checking或Credit Investigation)源于左传:“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征信的意义
一般而言,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资信评价也很发达。企业征信大大降低了资本市场的运行风险,是资本运作的重要的参考工具。信息的不对称是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风险。企业征信结果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参考信息。有效地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中国企业对征信的重视程度不足,企业在信息积累和信用管理观念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二、征信的产生及其作用
征信的产生:世界上第一家征信公司于1830年在英国伦敦成立,其成立的初衷是向贸易双方提供对方背景和资信信息服务,防止交易双方相互不信任和诈骗行为,减少交易摩擦,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征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发展,各国对企业信用行业的管理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
1.征信的作用:
(1)能够增强企业间信用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
(2)有利于建立企业信用的记录、监督和约束机制;
(3)有助于为企业的交易和信用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和评估支持;
(4)为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合作提供资信信息方面的支持;
(5)为整个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础。
2.企业常见的营销方式-赊销
(1)赊销,成为买方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
(2)赊销,满足了企业经营的需求。
(3)企业不赊销等于“慢性自杀”,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4)从价值交换的成本和效率上讲,赊销赊购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价值交换形式。
坏帐的规律10∶1
很多欧美企业机会成本(利息损失)是坏账成本的10倍以上,因此称为10∶1规律。
中国企业的坏账成本普遍偏高,企业机会成本和坏账成本的比例通常为2∶1或3∶1。
无论欧美企业还是中国企业,机会成本都是最主要的信用交易成本。信用管理重中之重是减少机会成本损失。
3.从企业的基本信息中可以发现什么?
(1)有哪些危险信号我们要警惕
(2)客户突然搬迁但没有通知您
(3)客户自己产品的销售价格比以前大幅下降
(4)客户突然下了比以前大得多的定单
(5)客户的支票被银行以存款不足为由拒付
(6)客户最近经常更换银行帐户
(7)客户被其他供应商以拖期帐款为由进行起诉
(8)客户的重要客户破产
(9)客户发展过快,且客户所在行业内竞争加剧
(10)买方所在地区发生天灾
企业哪些内控规则涉及信用管理
只要涉及外借和销售,都需要通过信用审核
如果是新客户,需建立客户资料,取得客户的营业执照副本和税务登记副本,再根据核决权限审批信用额度。 如果是旧客户,需要判断是否在信用额度内,是否有逾期应收账款。有逾期应收账款再出货(外借/销售)的核准者为信管部负责人。通过审核的企业,可为该企业发放信用金。业务部门与合作企业进行洽谈时作为合同条款中的一部门。企业间小款拆借,涉及信用问题。
建立企业信用管理部
企业应从 生存 和 发展 的战略高度重视信用管理
上述变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且已经在国际国内市场中普遍发生。信用经济的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企业整体信用状况堪忧,信用缺失相当严重
中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迫于买方市场竞争压力,过分关注客户关系
重销售,轻收账。孰不知,一笔销售在没有收回账款前是没有结束的。陷入销售难,收账更难的困境;
企业赊销比例低、竞争能力差、坏账水平高、应收账款回收时间较长,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能够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
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机制:
不论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大客户还是小客户,都必须定期调查和掌握他们的信用状况。企业应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调查方式,保证信用资料的完整、准确和时效性。必须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数据库,实行客户资料集中管理。
(4)债权保障机制:
客户信用条件较差或无法核实客户信用状况,但又有必要交易的赊销业务,必须熟练选择和运用担保、抵押、信用保险、保理等债权保障措施。
(5)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
货物发出后到应收账款到期前的一段时间,必须了解货物的走向和确认货物的品质、数量,同时,在账款到期前提醒客户。
企业信用管理部的基本内容
(1)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2)企业信用合同管理
篇6
企业信用问题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有的企业不讲信用,赖账拖欠、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和逃废银行债务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最近,我市成立了企业合同信用管理协会,这意味着我市企业信用管理将进入一个新阶段。现将我市信用管理工作调研如下:
1982年以来,我市工商部门积极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对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从正面引导各类企业走重约守信之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失信违约、商业欺诈等违法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合同履约率低。我们曾对我市部分企业进行调查,合同履约率只有65%。二是市场交易行为倒退。我们调查了150家企业,签订合同2.8万份,交易总额有30%以上是现货交易,私营企业交易额中有69%采用现货交易。信用缺乏明显增加了交易成本,甚至造成交易失败。三是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严重。今年1至9月份,全市工商机关查处违法合同案件593件,涉案金额1283万元。四是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严重。全市工商部门今年1至9月查处制假售假案件4429件,案值达5000万元。假冒伪劣说到底是不讲信用、不讲道德。
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法制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治本措施,也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打击经济违法行为力度,继续深入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的同时,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此次成立的泰州市企业合同信用管理协会,其目的在于大力倡导和弘扬诚实信用原则,引导企业自律。
目前我市企业信用管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要真正形成完善的科学的企业信用制度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加快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完整地收集整理企业登记注册、企业年检、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重合同守信用、著(驰)名商标、诚信单位、合同争议调解、合同鉴证、合同日常检查,企业受处罚等12项记录。同时,主动与金融、税务、质检、海关、法院等部门和单位联系,取得支持和配合,将相关部门所掌握的涉及企业信用的信息,收集录入企业数据库内,以丰富征信服务的内容,为建立全社会统一规范的企业信用制度,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打下基础。通过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全面记录企业信用状况,使企业信用状况处于透明状态,让守信用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交易机会,不守信用的企业由于不良记录的存在,难以在市场中生存,并最终被淘汰出市场。
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信用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诚实守信日积月累就能形成良好信誉,而拥有良好信誉就会在社会交往和商品交换中处于有利地位。信誉不仅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无形财富,也是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无形财富,这种无形财富作为一种特殊资源,甚至比有形资产更为珍贵。为此,全市广大工商企业要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观念,坚持依法经营,健全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产品质量管理,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塑造良好的信用形象,以良好的信誉争取市场、开拓市场。
篇7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信用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信用是一种资格和能力,是财富的体现。企业是社会最基本最活跃的经济细胞,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社会大环境对企业的客观要求,企业信用建设是建立建全社会信用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生存、健康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经济运行主要是靠信用来支撑,没有信用的企业最终是要的。
一、信用缺失的影响
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信用缺失,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带来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信用不足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究其原因,信用不足是根本。信用缺失阻碍投资。现实生活中,不讲信用的做法和行为屡见不鲜,由于市场缺乏信用,货款拖欠严重,资源配置效率下降,交易周期拉长,这样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投资风险,使得企业和银行的投资信贷活动趋于谨慎和收缩。
(二)信用缺失影响正常的经济贸易活动
规范化的商业信用,如商业票据在发达国家使用相当广泛,但是在我国的使用却十分有限,信用危机已阻碍了正常的经济贸易活动,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企业资信不好或没有资信记录,降低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信用不足影响消费需求
对于国内的消费不足,有人认为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预期支出增加的原因,也有产品结构不合理的原因,而最根本的是信用不足,是由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未建立,公民缺乏信用记载,个人信用无从谈起,银行贷款办理手续繁琐,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
(四)信用缺失危及社会安全
失信行为的蔓延,将造成极大的道德风险,导致经济秩序混乱,加剧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特别是少数企业和个人采取违法、背信手段实现暴富,破坏了市场制度的信誉,影响了社会安定。
二、信用缺失的原因
综合考虑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可以分析出导致信用缺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分别是社会制度因素和企业自身因素。就社会制度因素来看,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第一点,企业内的管理体制存在问题,无法有效约束企业管理的不规范活动,导致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划分不明确,国有企业剩余控制权难以明确划分,这些问题直接造成企业战略行动的短期化。国有企业尚且如此,更何况产权保障极低、安全感极低的私营、民营企业,他们根本不回去考虑对信用进行建设和投资,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市场和企业改革尚未见成效的今天,失信行为在企业间更易发生。而且,政府职能转变仍未成功,在企业信用监督和建设上政府存在明显的职能缺失和错位,着加速了失信行为的蔓延;第二点,失信违约所获收益远远大于违约成本,有利可图是失信行为扩散蔓延的主要因素。较高水平和成熟的市场经济能够通过市场本身针对企业信用行为进行市场资源配置,对失信行为进行惩罚,但我国的市场经济仍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化水平较低,不具备这种市场对企业信用进行自主评估、惩罚以及资源配置的能力,再加上违约成本小于违约收益,这就造成了失信企业收益高,诚信企业却无法获得其本应获得的收益;第三点,缺乏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对企业市场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和执法力度不够。社会信用体系的尚未成型,企业和个人财产交易申报制度的不健全等等,都是导致企业信用缺失的重要原因。此外,在信用维护上缺乏强有力执法力度和惩罚力度,无法保障市场信用经济的运行,有时为了局部和暂时的稳定而放弃了对信用关系的维护和惩罚,助长了企业市场的失信之风;第四点,社会诚信大环境的不利。社会整体诚信大环境较差,对个人和企业影响较大,企业信用建设缺乏社会诚信环境的供给和支持。就企业自身因素来看,造成企业信用缺失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第一点,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过于重视企业生产经营,而忽视了企业的管理工作,只重视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企业行为存在较多的短期化行为,没有认识到信用对企业未来发展和收益的重要性;第二点,企业员工素质水平普遍不高。企业员工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这些员工队伍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决定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道德上水平即企业的信用水平,而当前我国缺乏职业道德、服务意识以及信用水平较高的职员;第三点,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水平不相称,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企业规模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部分企业根本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三、建立信用管理体系的措施
(一)建立政府信用管理制度
政府信用管理制度的建设不仅有利于社会信用的建设,而且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信用建设工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长期工作,只有帮助人们树立信用理念,在社会中建设遵守信用的社会氛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旦其存在失信行为就会受到社会各界的排斥,其所有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的开展都会受到制约和阻碍,这一信用建设目标的达成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除了社会氛围的建设外,还需要做好制度建设和执行等信用管理系统的基础性工作,利用制度的强制性来监督、约束以及惩罚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缺失行为;在全社会建立一种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加强宣传,让人们意识和认清信用对个人行为和企业市场行为的重要性,认清守信行为对社会发展、个人发展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完善信用管理法律体系,在法律上给予信用管理支持,制定合理的针对失信行为的法律法规,而且要严格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和执法力度,以此维护社会信用。
(二)强化企业信用意识
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以及企业的发展都迫切需要建立可靠的市场信用制度。这种信用制度的建成有利于保障企业的交易行为以及社会资源的有效调动。信用制度的建设只是一种强制性手段,要想真正实现市场信用的规范,必须在企业和市场中建立一种信用意识,只有在企业中建立这种信用意识,人们才会真正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才会主动、有意识的去遵守信用制度。利用宣传、教育等手段来建设企业的信用意识,让守信成为企业行为的潜意识,让信用观念深入人心。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题,要主动去建设和强化这种信用意识,这对企业自身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三)促进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市场化发展
信用中介机构是维持市场信用建设的重要机构,必须保证其独立性,要不偏不倚,公正客观,这是信用中介机构行事的基本原则。这样不仅有利于市场信用建设,也有利于维持信用中介机构的威信,保证中介机构所形成的信用评估报告具备公信力。所以,信用中介机构必须是市场的第三方,它不能参与市场交易行为,要与市场企业保持一定距离,政府在信用中介机构中也只是推动者,具体的信用中介评估行为要禁止政府的参与。
(四)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良好、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有利于对企业信用的评估,能够将企业依据信用程度的不用进行划分,将信用较好的信用较差的企业区分开来。信用评价的开展主要专业的评价人员利用所收集的专业信息并使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来对评估对象的信用程度以及偿债风险能力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是信用提供者重要参考数据。信用评估关系到企业交易成功与否,所以必须慎重,在进行评估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使用,客观判断企业的信用情况。信用是市场运行的基础,缺乏信用只会导致市场的崩溃和国家的退步,所以,企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是势在必行的,但是,我们要认清现状,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在建设工作开展时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不能投机取巧。
作者:茌林涛 单位:上海艾临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黎和贵,谢国金,杨辉.基于博弈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征信,2011(02).
[2]王玉敏.对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8(01).
篇8
1.信用管理不受重视
虽然我国一直倡导以诚信为本,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无论是企业,还是普通的个人,对信用的认知远远低于西方社会,相当于西方在日常生活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的征信体系建设而言,我国更多的把信用情况和信用道德观念看到是道德品质层面的要求,而并没有上升为企业运营的根本,更没有上升为个人立足于社会的立身之本。更由于西方市场经济的运营模式,以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兴起,使信用就愈发显得不再重要,这也就导致了在中小企业的管理建设中,信用管理不被重视。
2.信用管理的相关人才缺失
由于信用管理的不被重视,信用管理的相关人才也就没有在社会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信用建设的管理人才极其缺乏。更何况,信用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建设,更涉及了数据统计、电脑应用等多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同时,也要求信用建设的管理者要有一定的眼光和相关的经验。
3.相关信用建设法律不到位
相对于西方社会来说,虽然我国学习了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但并未把西方与市场经济相关的信用体系建设借鉴过来,尤其我国的信用建设方面的立法相对比较落后,在制度建设方面,也没有与信用建设相配套的方针方案和法律政策,相关的惩戒机制更不健全,这也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信用体系建设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对于信用管理的立法必须要做到严格详尽,因为征信、信用评估、信用担保等这些信用管理体制运行的全过程都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然而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这个运行过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所以失信违约的情况就比较常见。
4.信用信息开放性低
我国的征信数据都主要分布在银行、工商、税务等这些部门,这些数据能比较真切的反映一个企业的信用水平,具有很高的价值。然而这些部门之间无法做到完全的数据共享,互通有无。并且,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信用数据体系,也缺乏相关的信用信息检索系统和市场沟通互无体系,因此,想要得到企业的信用数据,也就变得困难。再者,各商业银行,各税务部分,对企业的信用评价都有一套自己的评价法则,这些评价法则的不一致甚至相去甚远,也就导致了对同一企业产生了不同的信用评价,究其原因,就在于信用信息不畅通。
5.信用建设无法公开管理
能够得到信用信息数据的是相关银行、税务等部分,但是,这些信息却无法彻底公开管理,一定程度上,信用信息,也会涉及管理者的个人隐私,甚至是企业的商业机密,在我国,虽然对信用体系并未形成相关的法律,但却对商业机密有着严格的法律保护。一定程度上,对信用信息及商业机密,无法作出确定的区分。如果不能对二者进行区分,也就对信用体系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信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相关的措施。
1.重视信用建设,提高员工的信用管理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企业要想真正走向国际市场,就必须重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因为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信誉是企业成功的首要保证。要想真正重视信用管理,首先,企业的管理层要改变自身的管理意识,不能够只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企业的信用效益,其次,各个部门应该积极响应管理者对于信用管理的重视。
2.加强对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
中小企业重视信用的管理,也就必须有相关的人才,在拥有了好的信用管理体系以后,信用管理人才的素质高低则决定了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管理人才的能力培养,如招聘符合信用管理工作要求的人才,根据自身的实际出状况,对引进的人才进行岗位培训,定期对信用人员进行培训和检测,以助其提高信用管理知识。
3.建立健全关于企业信用的法律法规
企业拥有了好的管理体系,也需要外部良好的法制环境,国家需要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的法律法规给予健全。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交易的公平守信,信用建设也就只是徒劳。因此,政府应加强立法进程,培育良好的信用法制化环境。
4.提高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银行登记的信贷记录、付款记录、财产抵押情况、工商登记注册信息、法院诉讼情况等是检测企业信用状况的最有利证据。我国应提高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整合大量信用信息,构建出方便他人查询的全国性的信用信息查询平台。
篇9
商业流通企业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不可少的部分,要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下努力建设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可以协调企业与当地社会发展的共同发展、确保企业长久的发展、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而且它还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特别是重视以诚信为基本准则的市场经营活动中。此外,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自我约束作用,督促并帮助企业积极主动的承担起责任,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打造良好的诚信文化,为企业的品牌建设、诚信建设创造基本保障,确保商业流通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3完善企业员工的信用管理体系
商业流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逐渐完善企业内部员工的诚信管理体系。因为,员工是企业的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并且还是维护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员工是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人员,企业员工的良好诚信形象是企业信用的基本保障。同时,员工的是否具备良好的信用品质直接决定着企业的长久发展。因此,商业流通企业的管理人员要重视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在企业内部不定期地开展员工诚信评比活动,激励全体员工提高自身的道德诚信,为企业的长久发展铺下坚实的基础。
4打造高质量产品与优质服务
众所周知,高质量的产品与优质的服务是每一个企业良性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塑造企业品牌的基础。通常用户对企业的评价是在体验企业的产品以后逐渐形成的,企业要向与用户保持长久的交易关系,则必须要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优质的服务,从而大大提高用户对企业的满意度,与企业建立长久的稳定关系。在营销学中,一个满意的用户,会给企业带来8笔生意,而在这8笔生意中至少会成交1笔;而一个不满意的用户,会打消25位欲购买的用户的念头。因此,一个好的产品形象,则会为企业带来无形的利益。
5建立企业信用管理机制
目前,企业信用管理体制的建设一直处于较落后的状态,商业流通企业要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则需加快企业的信用管理机制建设,在企业内部逐渐形成讲诚信、讲信用的浓厚氛围,并建立企业每个部门的信用评价、信用档案管理,督促与帮助企业全体人员形成有以诚为本的高大形象,为商业流通企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0
征信(Credit Checking或Credit Investigation)源于左传:“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征信的意义
一般而言,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资信评价也很发达。企业征信大大降低了资本市场的运行风险,是资本运作的重要的参考工具。信息的不对称是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风险。企业征信结果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参考信息。有效地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中国企业对征信的重视程度不足,企业在信息积累和信用管理观念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二、征信的产生及其作用
征信的产生:世界上第一家征信公司于1830年在英国伦敦成立,其成立的初衷是向贸易双方提供对方背景和资信信息服务,防止交易双方相互不信任和诈骗行为,减少交易摩擦,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征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发展,各国对企业信用行业的管理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
1.征信的作用:
(1)能够增强企业间信用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
(2)有利于建立企业信用的记录、监督和约束机制;
(3)有助于为企业的交易和信用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和评估支持;
(4)为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合作提供资信信息方面的支持;
(5)为整个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础。
2.企业常见的营销方式-赊销
(1)赊销,成为买方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
(2)赊销,满足了企业经营的需求。
(3)企业不赊销等于“慢性自杀”,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4)从价值交换的成本和效率上讲,赊销赊购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价值交换形式。
坏帐的规律10∶1
很多欧美企业机会成本(利息损失)是坏账成本的10倍以上,因此称为10∶1规律。
中国企业的坏账成本普遍偏高,企业机会成本和坏账成本的比例通常为2∶1或3∶1。
无论欧美企业还是中国企业,机会成本都是最主要的信用交易成本。信用管理重中之重是减少机会成本损失。
3.从企业的基本信息中可以发现什么?
(1)有哪些危险信号我们要警惕
(2)客户突然搬迁但没有通知您
(3)客户自己产品的销售价格比以前大幅下降
(4)客户突然下了比以前大得多的定单
(5)客户的支票被银行以存款不足为由拒付
(6)客户最近经常更换银行帐户
(7)客户被其他供应商以拖期帐款为由进行
(8)客户的重要客户破产
(9)客户发展过快,且客户所在行业内竞争加剧
(10)买方所在地区发生天灾
企业哪些内控规则涉及信用管理
只要涉及外借和销售,都需要通过信用审核
如果是新客户,需建立客户资料,取得客户的营业执照副本和税务登记副本,再根据核决权限审批信用额度。 如果是旧客户,需要判断是否在信用额度内,是否有逾期应收账款。有逾期应收账款再出货(外借/销售)的核准者为信管部负责人。通过审核的企业,可为该企业发放信用金。业务部门与合作企业进行洽谈时作为合同条款中的一部门。企业间小款拆借,涉及信用问题。
建立企业信用管理部
企业应从 生存 和 发展 的战略高度重视信用管理
上述变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且已经在国际国内市场中普遍发生。信用经济的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企业整体信用状况堪忧,信用缺失相当严重
中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迫于买方市场竞争压力,过分关注客户关系
重销售,轻收账。孰不知,一笔销售在没有收回账款前是没有结束的。陷入销售难,收账更难的困境;
企业赊销比例低、竞争能力差、坏账水平高、应收账款回收时间较长,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能够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
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机制:
不论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大客户还是小客户,都必须定期调查和掌握他们的信用状况。企业应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调查方式,保证信用资料的完整、准确和时效性。必须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数据库,实行客户资料集中管理。
(4)债权保障机制:
客户信用条件较差或无法核实客户信用状况,但又有必要交易的赊销业务,必须熟练选择和运用担保、抵押、信用保险、保理等债权保障措施。
(5)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
货物发出后到应收账款到期前的一段时间,必须了解货物的走向和确认货物的品质、数量,同时,在账款到期前提醒客户。
企业信用管理部的基本内容
(1)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2)企业信用合同管理
篇11
一、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行业已经进入买方市场时期,供大于求已成为各行业的常态,为了打开市场,为自己创造更有利的竞争环境,许多企业采取了赊销这种方式。根据市场调查,我国约有80%的企业采取了赊销的,这个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但效果却大相径庭。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
应收账款的账龄以及超过信用期的逾期天数将直接影响追账的成功率。表一是国内企业应收账款账龄及超过信用期对追账成功率的影响的统计:
表一:账龄与追账成功率关系
账龄 信用期内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1—30天 30—60天 60—90天 90—180天 180—360天 超360天
追账成功 93
73
69
63
60
56
50
率(%)
表中数据反映了这样一种趋势,即应收款账龄越长、逾期天数越长,追账的成功率越低。在我国许多企业中,实际已成坏账但未作坏账处理的情况普遍存在。据此判断,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和合资企业在我国成立,与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相比,这些外资和合资企业更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信用管理更为重视。从应收账款来看,外资企业(包括合资企业)的应收款平均天数为100天左右,而国有企业则为220天以上;从信用管理部门的设置情况看,只有大约2%的国有企业设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而在外资企业,这个比例在10%以上。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应收账款工作的好坏,据调查,信用管理较完善的企业其坏账占销售额的比率为3%左右,而信用管理不完善的企业这一比率实际达到8%以上。
应收账款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现状,表面上看是不良的市场环境和客户信用状况所致,然而其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却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缺陷。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信用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非常现实的问题和比较突出的矛盾,企业缺乏信用管理已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国内企业急需补上信用管理这一课,才能迎接人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原因非常复杂,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原因,但归纳起来,可从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方式的影响和企业信用管理自身出发进行分析,找到原因。
1、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方式的影响
企业经营环境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影响是造成目前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一个主要因素,虽然不同类型的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特点,对信用管理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管理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因素:
(1)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随着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往往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客户,而优惠的付款方式是一种普遍运用的策略。
(2)重市场、轻管理。一些企业领导只注重销售业绩,而缺乏全面管理的能力,尤其是缺乏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能力。
(3)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由于任期责任考核等原因,特别是有关考核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企业主要领导往往注重短期的“经营”业绩,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利益。
(4)企业内部市场、销售人员的利益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往往只和销售业绩挂钩,促使销售人员重“销售”而轻收账。
(5)客户的有意欺诈行为。客户伪造资信资料,企业分析和管理能力不够。
另外,还有企业产品的数量、质量、交货期不合要求,收账能力不足,收账成本受到限制等。
2、企业信用管理自身的问题
企业信用管理自身的问题也是重要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授予客户的信用在主观的决策控制下运作,缺乏有效的信用决策系统,没有统一的信用管理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2)客户的档案不完整,信用的决策和控制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的客户信息往往被销售人员据为己有,并作为与企业讨价还价的资本。另一种情况是企业缺乏的客户资料收集和整理的。
(3)将财务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视作信用管理,信用管理的资源和要素配置不齐全。许多企业认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实际上财务部门的控制更多的是事后控制,并不能承担信用管理的全部职责。
(4)应收账款控制和销售管理分离,造成应收账款的控制责任不清。许多企业没有将收账的责任落实到销售人员,或销售人员没有得到收账技能培训。
三、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造成的结果所作的,应当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级领导,各个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系统实施。具体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的政策支持
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必须加强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的相关和制度,通过国家宏观制度的完善为企业信用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对那些恶意欺诈的行为严惩不贷。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应收账款中账龄超过1年的,其中65%属于有意欺诈,所以政府必须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以促进培育和维护良好的信用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责任,防止出现随意处理应收账款,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2、明确认识信用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必须将信用管理看成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并通过使员工认识到,增加有效销售、减少坏账损失、使公司利润最大化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因此,有效的信用管理模式必须由企业的主要领导倡导,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使各部门成员具有统一的认识并建立在全局的基础上。
3、正确地实施角色定位
企业内部与信用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各自正确的角色认同有助于统一认识,加强内部协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经营规模及企业目标等来设计适合自身的组织结构。然而,无论企业组织结构如何,信用管理都和企业的财会部门、销售部门和供应部门有关。由于各部门的职能不同、管理目标不同、人力资源的特长不同,使得在信用管理方面容易产生不同的认识。这种认识差异可能会阻碍企业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因此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必须使有关部门职能人员,具有正确的角色定位: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即使拥有世界上商业信誉最好的客户,如果销售部的销量不足以赢利,也是毫无价值的。因此,只允许银货两讫的交易方式并不能适应企业市场运行的需要,而只通过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并不能算是有效的信用管理。
销售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没有收到货款之前,销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销售,只有将全部货款安全收回,销售工作才算完成。因此,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销售,销售人员必须参与信用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供应和采购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供应部门不只是企业花钱的部门,为了增加企业对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提升企业自己的信誉,取得供应商更优惠的信用政策,供应部门除要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外,还必须具有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筛选的能力,参与信用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4、提高合同履行质量及加强内部管理
篇12
1.企业信用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人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的授信活动和援信决策进行的科学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本文所说的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狭义的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传统的企业信用管理。
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企业管理职能的角度,企业信用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对信用额度的授予、债权保障、应收账款回收等各交易环节进行全面监督,以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和及时回收的管理。企业信用管理的目的是对各种规模的企业,在力求达到企业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至最低。
2.企业信用管理的意义。信用管理问题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加强商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信用销售(赊销)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更多地采用信用结算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与现汇结算方式相比,信用结算方式的优势显而易见,购买方可以凭借自身良好的信用充当交易媒介先收货后付款,从而大大提高购买方的购买能力和销售商的营业额。在西方国家,所有商业贸易的90%都采用信用方式进行,只有不到10%的贸易采用现汇结算,信用结算方式已经成为商品交易中的绝对主流。而在我国,由于企业信用的缺失和不足,企业问信用交易方式仅占所有交易的20%左右,现汇交易达到80%,落后的结算方式严重地阻碍了贸易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也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减弱。很多国外厂商因为无法接受我国企业的现汇结算方式转而去购买其他国家的产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已处于和国外企业同台竞争的环境中,而据上述分析,同样规模的企业,西方企业的信用销售能力是我们的4倍。如此大的差距,我们根本无力与国外企业竞争。我国企业必须大大提高赊销比例,才能在销售上与国外企业竞争。提高赊销比例的前提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当前,在以买方市场为主的竞争格局中,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但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来看,我国企业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并没有随之进行根本的调整。具体反应在信用管理方面,我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
1.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离。我国许多企业近几年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在其发展上单纯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常常不乐观,甚至出现经营危机。具体在业务经营中,企业简单地采取以销售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例如“销售承包制”和“销售买断制”等,忽视了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等问题,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终目标。实际上,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要在业绩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和一致,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2.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在我国企业现在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承担。然而,这两个部门由于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市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的职能。在实践中,这两个部门常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等种种问题。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表明,增加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由信用部门或信用经理承担和协调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
3.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中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账款回收上缺少专业化的方法。例如,有的企业单纯用销售提成的方法激励业务人员拉到大量订单,而后寄希望于一些缺少专业技能的人员去收账,结果是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累积越来越多,呆坏账比例逐步增加。
4.信用管理重点严重滞后。目前许多企业解决拖欠问题多采取“事后”控制的方法,即只有在账款被拖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催收。结果出现了“前清后欠”的现象,使企业顾此失彼,包袱越背越重。
5.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信用管理人员。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信用管理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屈、管理相互交叉,缺一不可。这就要求信用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信用管理。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目前,我国教育系统还缺乏信用管理专业,专业研究人员很少,需求和供给缺口极大。企业在招聘信用管理的员工时,缺乏科学、严格的标准,大量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被配置到了信用管理工作岗位上,致使信用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
所以,从我国当前的信用管理现状来看,可以说还处于信用管理的基础建设时期,强化我国的企业信用管理必须从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入手。
三、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思路
1.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无所不在,信用关系普遍存在于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足够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知识。由于信用管理工作涉及公司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因此单靠一个部门或几个人往往不能起有效的作用,需要公司领导给予全面的协调和支持,如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信用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各部门根据其业务范围承担不同的信用管理工作,按照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并把其列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2.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实施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信用风险管理,首先必须在原有的业务管理体系中,增加信用风险管理职能。其中,大型企业可设立专职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小企业则考虑设置信用监理。一套科学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信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业务流程和方法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对公司总经理或董事会负责。在公司总经理或董事会的直接领导和协调下,信用管理目标必须超越任何一个部门局部的管理目标,要从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和利益考虑问题,从而有效地协调公司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但信用管理部门给企业带来的利益,要远远大于其管理支出,这不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证实,而且也为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所证实。
3.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最大来源,强化信用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客户资信管理制度是指以客户的信息资源和资信调查为核心的一套规范化管理方法,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开发制度”、“客户信息管理制度”、“资信调查制度”、“客户信用分级管理制度”等。客户资信管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要求企业全面收集管理客户信息,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并随时修订、完善,实行资信调查制度,筛选信用良好的客户。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既可由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完成,也可委托专门的征信机构完成。调查的内容包括: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客户与企业往来的历史记录;客户的规模、财务状况、发展前景、客户自身的信誉、融资能力、偿债能力等。客户资信管理的核心是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和信用等级评价。通过对客户所有相关财务及非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客户的偿债能力评估。它需要运用专门的信用分析技术和模型,并结合专业人员的经验来完成。
4.建立内部授信制度。这项制度是指企业在交易决策过程中执行一套科学的信用审批方法和程序,包括“信用申请审查制度”、“信用额度审批制度”和“交易审批制度”。内部授信制度的核心是对客户赊销条件的审查及信用额度控制。授信管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在企业根据客户信用等级决定给予信用时,应根据与客户以往的交易记录,履行情况和企业的信用风险政策,由专门的客户审查部门来决定其信用额度。如同意赊销,就意味着要承担客户的信用风险,为此对于新客户或其他信誉不高、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必须要求提供其相应的担保,如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订金等,对特定的担保物,必须要求向有关部门办理登记后,合同才能生效。
5.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如前所述,我国许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如在应收账款管理的各个环节,缺乏系统性,只是注重事后的强行收账,缺少事前和事中控制。反映在时间和风险控制上,忽视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和实际成本的核算。针对这一问题,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缺损问题,即企业亟须建立一套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以及每一个关键的业务环节和部门进行综合性的风险控制,尤其应当重视正式签订合同之前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评估,即“事前控制”,对交易决策的审核,即“事中控制”,以及应收账款的专业化管理,即“事后控制”。据统计,实施事前控制可以防止70%拖欠风险;实施事中控制可以避免35%的拖欠;实施事后控制可以挽回41%的拖欠损失;实施全面控制可以减少80%的呆、坏账。
篇13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问题成因剖析。造成现阶段我国企业信用危机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外部信用环境的恶劣造成的,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我国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片面追求市场的占有率,忽略信用管理,没有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2)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及专业的信用管理人才及其匹配的信用管理制度。(3)缺乏资信评估资料,无法对客户及供应商的资信程度做出科学的评估。(4)没有适应的信用评价、信用分析、客户授信等决策程序及实施跟踪控制程序。(5)没有配套的企业信用管理信息处理系统。
二、规范现阶段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企业信用管理观念。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是企业加强信用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在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中树立起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1)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法制体系,制定《信用信息披露法》、《公平信用机会法》、《公平信用结账法》等法律及“巴塞尔协议”实施条例,强化我国公民对信用的正确认识。(2)在全社会内建立起对所有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及信用资料公开制度,引导境内企业对信用管理树立正确的态度。(3)增强企业家的自身信用素养,增强企业家“信用管理制胜”的观念。(4)在企业内部加强对员工的信用管理培训,强调企业信用管理对增加有效销售、减少企业的坏账、使公司利润达到最大化有重要作用。
(二)建立企业信用管理组织机构。信用管理工作需要特定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来完成,然而在建立企业信用管理部门时,要考虑企业以下实际情况:(1)根据企业的规模、业务量、操作人员的素质、部门预算、信用管理机构的技术水平及所处的行业确定信用管理组织机构的规模。(2)根据部门分工细密、集权与分权程度、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方式及部门内的监督控制需要设计信用管理部门的职位结构及岗位职责。(3)信用管理组织机构一般设二到三级职能岗位,存在岗位重叠设置时,必须符合内部控制的原则。部门经理为信用管理部门的最高领导,直属企业最高领导部门,下设客户资信调查人员、客户档案管理人员、信用分析人员、款项跟踪催收人员、信用申请受理人员。(图1)
(三)提高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素质。合格的信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信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位能力:(1)招聘、吸收符合信用管理工作各岗位要求的、合格的信用管理人员到信用管理部门任职。(2)针对本企业的实际业务情况,对新进的信用管理人员进行岗位操作培训,使其能胜任本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3)制定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制度,组织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后续培训。
(四)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完整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可以在内部控制的角度从根本上程序化信用管理的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科学的制约机制,主要包括:客户信用资料管理制度、信用决策管理制度、信用账款监控管理制度等。
(五)规范企业信用管理操作流程。企业信用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包括资信调查、信用决策、收款收账三个阶段。
1、规范资信调查阶段的操作。客户资信调查是整个信用管理流程的第一步,是以后各环节的基础,在此阶段应实现以下目标内容:(1)明确要调查目标及范围,并对其进行客户分类,对不同的客户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2)调查客户信用之前,应该制定一个高效的客户信用调查计划。(3)取得的客户信用资料包括:客户的历史背景、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经营状况、投资情况、财务状况、企业的发展计划、付款记录、外部环境及担保措施等。(4)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以供客户信用评级的需要。(5)定期或在出现异常现象时对客户信用档案资料进行更新处理。
2、规范信用决策阶段的操作。信用管理部门应根据已获得的信用信息做好客户的信用分析、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定及客户信用等级等信用决策工作,因此信用决策阶段是信用管理的主要阶段。(1)根据本企业的经营、财务情况,决定授给企业整个客户群的总信用额度。(2)根据客户档案的资信材料,核算其指标体系、分析其经营、财务状况,设定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运用与企业相适应的评价模型(比如:Z值模型等)及其他信用评价技术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并定期进行等级考核。(3)充分考虑本企业的总信用额度、客户的重要性及客户的信用等级。在此基础上,确定客户的信用期限、信用额度或销售额信用比率。(4)根据本企业财务状况及财务预算,在确定客户信用额的基础上,制定单笔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及现金折扣政策。(5)客户的信用等级、信用额及信用期限必须按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规定的授信程序进行批准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