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幼儿教师人具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幼儿教师人具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儿教师人具总结

篇1

一、教科研素养的组成

1.专业知识及教科研方法

教科研能力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幼师在培养教科研能力时,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但需要掌握专业的教育知识,还需要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才可以有效地开展教科研活动。同时,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教科研能力,才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教科研素养。

2.自我反思能力

教育反思能力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经验,是提升教科研素养的主要因素。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对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自身独特的教育方式,进而提高教科研素养。

二、提升幼儿教师教科研素养的对策

1.增强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幼儿教师进行教育活动中,需要不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来充实自身的知识体系。幼儿教师培养阅读习惯不仅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而且还可以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书籍中汲取到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总结和吸收,并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教育方式。只有幼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才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另外,培养写作能力可以加强教师对自身工作的总结。幼儿教师需要根据每天的工作内容进行总结性的记录,通过对自身工作历程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另外,可以总结课堂上的教育案例,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幼儿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增强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才可以有效提高教科研素养,进而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1]。

2.加强小课题研究

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时,要不断进行小课题研究。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可以融入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的教育反思能力,并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教科研能力。例如:教师在教过程中,发现幼儿总会模仿其他人的一系列的动作或者话语,在这时应该积极关注,并且将其作为小课题的研究对象,通过不断总结和调查,教师可以发现幼儿的模仿是一个学习过程,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通过以上实例可以发现,生活中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就是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只有幼儿教师不断地关注生活,才可以不断发现一系列的研究题目。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可以培养自身的反思能力,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训,进而在提升自身教科研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2]。

3.加强行动定位

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自身的教学行动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其他的教学研究相比,对自身的行动定位教师可以独立完成,并且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目前,幼儿教师对自身的行动定位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科研项目之一。在对自身行为定位中,幼儿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制作教学道具,制订教学方案,布置教学环境。由于工作量较为繁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状态,不要盲目跟风教育,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积极地投入教科研的活动中,而不是被动地参加调研。其次,幼儿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教育职责,充分理解自身需要进行什么样的科研活动,而不是盲目地进行科研调查。最后,教师需要不断地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反思,对于出现缺陷的教学计划要及时进行调整。教师只有加强对自身教学行动的定位,才能够有效提高教科研能力[3]。

三、结语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幼儿教师教科研素养的相关介绍,可以使幼儿教师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经常进行反思,同时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自身的教科研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静.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才智,2014,2(25):74—76.

篇2

1、 提问

“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这是提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从行为角度看,提问就必须要以问题作为行为的行动目的,要以问题作为提问的中介。学术界将提问的界定可以总结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相关内容设置问题,目的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对提问的理解是通过师生互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和知识的巩固的教学行为。本文对提问概念的界定是通过对幼儿的点答和理答促进幼儿的学习,将环境设定为围绕教学目标和结合相关内容的,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多数是以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提问行为。

2、 对话

“Dialogue”是“对话”的英文翻译,Dialogue源于希腊词“dialogos”,“两个或更多个人的谈话”这是《现代汉语字典》里的解释。狭义上对话的理解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以语言的对话。广义上的对话是指包含眼神、肢体以及文本之间的交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语言沟通,涵盖面非常广泛。平等、自由、民主以及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应该建立的最基本原则,是实现交流和分享信息,最终达成理解效果的行为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对话,是以语言为主的交流活动,是师生之间在共同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完成的问题的交流讨论,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对话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的对话,是相互尊重理念的传播,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够对提问的技巧就决定着对话完成的效果。

3、 对话与提问的

对话与提问而这是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从二者的涵义上我们不难发现,对话注重的是在问题的引导下,使对话中主体的心灵和思维得到更深一层的交流,是相互的关系;提问是针对某一种固定的模式,有目的性的进行一问一答,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流,就层次上对比,提问的思维层级要比对话浅。因此,提问的含义比较局限,没有对话那样广泛,对话包含提问,而提问只能算是对话中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二、 对话视域下的幼儿教师提问的新走向

1、 幼儿教师观念的转变

作为提问中扮演主导地位的幼儿教师来说,在对话视域下的今天,应该先转变教师自身的观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儿童的天性和自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开始被宣扬,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公开肯定了儿童与成人享受同样的权利与地位。因此,在针对幼儿教育的时候,幼儿教师不仅仅要转变其自身的传统观念,而且要将儿童的权利和自由的天性、幼儿的身心发展以及尊重儿童意愿等特点作为培养幼儿的教学目的。

再次,更新教学观念。幼儿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要将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观点向儿童为中心的观点转变。幼儿教师扮演的不在单纯的是教育者,而且还是各项儿童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挥者,要成为儿童的玩伴,幼儿与教师之间要成为朋友,创造良好的平等对话关系。在教学中,尊重儿童的生长规律原则,要遵循自然主义教育原则。给儿童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平等的对话关系,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对儿童附有情感,并且要坚持民主、尊重、平等、宽容、信任和友爱的情感思想。建立平等的对话模式,培养幼儿的正确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2、 提高对话艺术

提高对话的技巧和艺术,是对话视域下的幼儿教师提问的又一走向。教师与幼儿的提问和对话交流,是教育活动的内在模式、是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重要手段,是沟通的重要工具,是传递感情的有效途径。因此,提高对话的技巧和艺术,是幼儿教师在面临对话模式教育背景所面临的重要方式。

一方面,构建合理生动的对话环境,通过建立符合儿童生活、贴近儿童身边实际的情境,并且将此情境尽可能的生动化,使幼儿有切身的体验经历,能够让儿童能够更好、更快的融入到此情境中,融入之后,幼儿教师就可以根据预设情境进行提问,展开对话,让儿童在自己经历的生活基础上开拓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计划《小河马的大口罩》的行使课程中,“口罩”就是课堂上应该具备的道具,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口罩,在课堂上拿出口罩或者让小朋友们每人都准备一个口罩,然后课堂上就此进行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带过口罩么?”、“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口罩都有什么作用呢?”这样的问题开张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切身体验,能够使儿童们切身体验,展开自己丰富的思维空间。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合理地解答儿童们的问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传道的同时,要合理的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卡耐基曾说过,“一个后的桃花这首先是一个好的倾听者”,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幼儿教师,在开展教育的同时要富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问题,而不是将自己预先的主观答案强加于学生的意识当中,而是要有耐心地引导幼儿将其自己的想法表述明白,要善于倾听之后,合理地给幼儿作出解答。(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崔姗.对话视域下幼儿教师提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李博翔.《中的精英意识对培养现代大学生精英意识的启示》.黑河学刊. 2011(12)

篇3

Key words: preschool teachers;mental health;educational psychology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255-02

0 引言

教师,自古以来,都被赋予了很高的社会期望。教师被认为是道德的楷模行为的典范、对学生充满了爱心与耐心,但当前不断发生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如给孩子背上刺字,到浙江温岭的“揪耳朵”为“好玩”,再到广西撕裂孩子的耳朵等,却让我们触目惊心。幼儿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孩子们此时多数时间都是和教师在一起的。因此,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可以说是刻不容缓。本文总结近年来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并做出研究展望,希望引起研究者更多的研究。

1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和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目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研究主要是采用scl-90进行调查。如山西地区研究[1]发现有阳性症状反应(或称为轻度症状,即有一项及以上项目≥2分的,下同)的比例是24.2%,有明显症状反应(或称中度症状,即有一项及以上项目≥3分的,下同)的11.2%;广西地区的[2]发现有明显心理问题的比例为22.17%;山东地区研究[3]发现总分≥160的比例为11.9%;广东地区的[4]发现阳性项目为61.9%,有明显心理问题的比例为14.4%;四川某地区研究[5]发现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占总人数的37.4%;此外陈小异[6]研究35岁以下的青年幼师发现阳性项目比例为47.18%,有明显心理问题比例8.7%,比中小学教师比例低;而且民办教师的心理健康严重程度显著低于比公办教师。还有研究[7]表明民办幼儿教师显著低于一般人群;沈阳地区研究[8]发现可能有明显心理问题的人数占23.6%,等等。尽管各地结果不尽相同但总体看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表现明显的是强迫、焦虑、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性等。横断比较研究[9]发现幼儿教师在scl-90工具上各因子均值有所变化但总体均值呈上升趋势,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逐年增多,其中尤以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的增多最为明显。但也有元分析[10]发现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好于普通人群,且2006年之后的好于2006年之前的。

与此相关的还有以下两类研究。

第一类是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该类研究有使用郭文斌[11]编制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量表也有使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直接施测的[6][12],但研究结果一致得出幼儿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第二类是幼儿教师的幸福感研究。心理幸福感研究方面,宫山的研究[13]发现心理幸福感不是很高。在职业幸福感研究[14]发现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不高。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方面:济南历下区[15]和郑州地区[16]幼儿教师主观幸福观处于中等水平。

2 造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原因研究

从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的研究[17][18]中看,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角色冲突。幼儿教师多为女性,女性在承担工作角色的同时社会还要求扮演好家庭角色。但毕竟一个人时间精力有限二者难以兼顾,时常造成左右为难,心理负荷加大进而影响身心健康。②经济收入低,工作任务重。幼儿教师工资低但工作时间却很长,经常在家还要做幼儿园的工作。找不到自我价值感的同时还会引发家庭矛盾、角色冲突等。③社会地位低、关系复杂。幼儿教师尤其小班教师似乎是保姆一职且个人发展前途有限,因此个人价值得不到认可和发展。而且现在孩子多娇惯但家长对教师期望较高,幼儿教师得“管”但“管”的度及如何“管”很是复杂,因此师生相处很有压力。这也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整体的一个困惑。④社会支持。收入低工作时间长,顾不了家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较低。这会给他们的自我概念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心理健康。⑤个性特点。一般而言,个体的A型人格(急性子)、内向、消极的应对方式及外控型等特点更可能会影响心理健康。

3 应对策略的研究

该方面研究多是理论性的经验式分析。总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①增加必要的社会支持,改善社会环境。如社会的尊重(尊师重教)、家长的认可、增大社会扶持力度提高待遇等;②幼儿园改善幼儿教师评价体系,从其他方面增加教师的职业价值感或自我成就感。评价体系不够人本化,不能得到尊重与体谅等,也会造成自我价值感降低,进而影响心理健康。③加强自我调适。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某些客观因素(如“保姆”似的角色、现在孩子的特点和家长的期望等)是很难改变的,因此懂得一些自我调适的策略对于降低职业因素对自我身心健康的影响会有很大的帮助。

4 不足与展望

2004年[19]已总结出的问题到目前仍处在解决当中:

①研究方法简单,测量工具单一;②缺乏各因素的内在作用机制的探讨;③取样范围小,缺乏跨地区比较研究;④部分研究结论不统一;⑤干预性策略多是宏观性调整策略,缺乏心理干预策略等。

今后应当:

①丰富研究方法。纵横向研究设计及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②对各影响因素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以便为制定提高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提供指导;③进行纵向研究和跨地区的比较研究;④扩大研究视角,加强心理干预性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福兰,邢少颖.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若干思考[J].基础教育究,2002,1(2):82-83.

[2]于欣欣,李萍.广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136-138.

[3]李艳,尹华,卜雪.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山东精神医学,2005,18(3):182-183.

[4]史滋福,陈小异,张庆林.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广东省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6(10):48-50.

[5]刘亭,陈朴,曾宾.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13):22-24.

[6]陈小异.青年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2):130-134.

[7]左瑞勇.民办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与其生存状态、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金芳,王永秋.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沈阳市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6):163-166.

[9]汪海斌,陈海燕,桑青松.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3(5):42-48.

[10]王娟,贾林祥.近十年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3(4):12-17.

[11]郭文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初步编制[J].西北十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3):115-118.

[12]张晶晶.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述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10):19-22.

[13]宫山.河北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幸福感及相关因素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15):13-16.

[14]邓丽仪.广州市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中山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0.

[15]张欣玲.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以济南市历下区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0.

[16]徐莎莎.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篇4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026-02

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成为人们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笔者对江门市一线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有效的对策。

1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门市省级、市级、区级及其他总共25所幼儿园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问卷192份,回收率为76.8%;其中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为94.2%。

数据分析

1)意识与态度。

①江门市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信息技术对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有重要作用”问题上,有95%的教师认为有一定作用;在“信息技术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问题上,有94.5%的教师能够认同。

②江门市幼儿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程整合、关注新技术的意识较差,而关注新技术的意识比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意识强。调查显示,仅有32%的教师经常有意识地使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20.4%的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35.4%的教师经常关注技术发展,尝试将其应用于教学;大部分教师都选择了“偶尔”,即只是偶尔才想到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比如要上公开课的时候。

2)知识与技能。

①江门市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基础技能一般。在对Office软件的掌握程度上,平均每位被调查的幼儿教师掌握了两种Office软件,但仍有3.3%的幼儿教师基本操作都不会;Word的掌握程度最好,PowerPoint最差。

②江门市幼儿教师检索与获取信息的技能水平一般。53.6%的教师信息检索水平达到实用程度,56.9%的教师网络资源下载水平达到实用程度,也表明几乎一半的被访者水平较差,但不会的很少。

③江门市大部分幼儿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活动进行记录,进行素材的积累,但对素材的处理技能很差,特别是对视频的处理,其次是声音的处理。调查显示,59.1%的教师掌握了对幼儿教育活动进行拍照、录像的技能,14.9%的教师还达到精通的水平;有82.3%的教师不懂得对声音素材进行加工;68.5%的教师不懂得对图片素材进行加工;91.1%的教师不懂得对视频素材进行加工。

④在课件制作方面,江门市幼儿教师课件制作能力很差,对课件的理解不足。调查教学课件的主要来源,有45.3%的教师能自己制作课件,28.7%的教师通过下载获取课件,14.4%的教师请其他教师帮忙,不使用课件的仅为11.6%,表面上说明江门市大部分幼儿教师都能够自行制作课件。但调查制作课件的技术结果发现,有49.2%的教师选择使用其他技术制作课件,而在其他技术上,大部分填写实物教具,部分填写图片、录像,没有一个能填写信息化资源整合的工具软件名称。可见,大部分幼儿教师认为自己制作的教具是课件,部分幼儿教师认为用了自己拍摄的图片或者录像就认为是自己制作的课件。这说明实际上江门市幼儿教师课件制作能力很差,对课件的理解不足,概念混淆,信息化资源的整合观念很差。

⑤江门市幼儿教师日常教学中大多选择传统教学媒体。常见教学媒体选项中,对教学挂图、实物与模型的选择最多,分别有172和153个选择,选择此备选答案的被访者比例分别达95%和84.5%;其次是录音机和DVD机,选择投影机和计算机网络的最少。

⑥幼儿教师选择计算机媒体的频率与幼儿园等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对选择计算机媒体的频率与幼儿园等级的相关分析,p=0.000,在0.05的显著水平下,说明幼儿教师选择计算机媒体的频率与幼儿园等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同理,选择计算机网络的频率与幼儿园等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幼儿园的硬件环境对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3)应用与创新。江门市幼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的能力很差,运用信息技术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上有困难。22%的教师不会将多媒体演示与讲解有机结合,49%的教师了解,即71%的教师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演示与讲解有机结合。69.1%的教师偶尔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62.4%的教师偶尔会主动帮助学生从网络搜索教学材料,超过一半的教师从不要求学生用计算机或网络完成学习任务,不用QQ、E-mail等进行交流。

2 培养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对策

从上述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江门市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离期望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对此,笔者从职前的师范教育、职后培训、幼儿园三方面提出对策。

对师范教育的建议 江门幼儿师范学校主要培养对象是幼儿教师,笔者以此为例提出建议。

1)更新课程内容。各类师范院校应及时更新信息技术公共课的课程内容,让师范生在信息技术课中学到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如网上信息的搜索与下载、网络交流和应用。目前,江门幼儿师范学校使用周南岳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后,效果较好,学生普遍反映现在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内容平时能用上了,看书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处理,结合幼儿教育专业特点,把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操作技能的掌握上。在教学中要注重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能力的培养,必要时将知识点与课件整合进行案例教学。讲授网络知识的内容时,可以介绍专业幼儿教育网站给学生共享。

2)增加上机时间。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一种技能,不常用就会忘记。江门幼儿师范学校是全日制寄宿学校,学生基本都是女生,本身对计算机操作的接受能力就不强,学校仅在二年级开设每周两课时的信息技术课,学生到三年级实习要用时已忘得差不多。建议学校以选修课、练习课的形式在一年级和三年级增加上机时间,为无法回家使用电脑的学生创造上机的机会。

3)改革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改变原有单一的“示范—跟练”的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地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建议以任务教学为主,采用“自主探索—教师总结示范—修改交流”的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学—做”为“做—学—做”,让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上课即上机,在操作中学习,品尝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实践表明,让学生自主探索,能大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听的效果大大强于一开始就被动听的效果。

4)改革评价机制。以往江门幼儿师范学校信息技术考核方式注重考试结果和平时作业结果,评价方法单一。建议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一方面,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教师观察、访谈、问卷调查、作业法、评定量表等;另一方面,教师不是单一的评价者,学生从“被评价者”转变为“评价的参与者”,师生共同制定可操作性的评价表,教师评价的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能检查任务的完成进度和目标的达成程度,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学习。

对职后培训的建议

1)分层制定培训目标和内容。本调查显示,江门市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在性别、学历、幼儿园级别方面有显著差异,因此要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等级幼儿园的教师制定具体的培训目标和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对于培训的需求。如针对男性幼儿教师,培养目标可以定为培养成为本幼儿园的学科带头人。培训内容方面,理论知识的重点应在如何应用上,要注重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教会教师如何用理论指导教学,技能培养重点是教学设计能力和课件制作技能。由于目前江门幼儿教师基本技能的缺乏,在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讲解PowerPoint制作课件前,必须补充基本的PowerPoint知识。

2)加大信息化幼儿教育资源库,尤其是案例库的建设。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培训单位可以与幼儿园合作加大信息化幼儿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如建设软件资源库、素材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教学案例库等。软件资源库包括教师在教学或课件制作中所用到的各种软件及软件的电子教程与范例,如Office、Photoshop、audition、Flash、会声会影等。

素材资源库包括教学中用到的各种多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图形(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和动画素材。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师在备课和制作课件时所需要的一些资源,如教案、教辅材料。教学案例库可以通过视频、超媒体等手段,由专家对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指导,形成案例库,丰富的教学案例能大大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需要专家指导和幼儿园提供案例。

对幼儿园的建议 调查显示,不同等级的幼儿园硬件设施差距较大,设备数量普遍不足,尤其是市级以下的幼儿园的设备,很多连一间电脑室都没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幼儿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在幼教改革中,硬件环境的建设是很重要的,这是影响幼儿园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公办幼儿园的支持力度,颁布相应的政策和规定,监督幼儿园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保证经费的投入。

3 结束语

通过调查和分析总结,笔者从多方面提出提高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对策,对于职前师范教育的实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篇5

幼儿教师;教育评价;学科教学;知识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逐步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迈进。毋庸置疑,幼儿教师是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且,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如今,我们对教师的考察已经从单一因素,如考察教师品质、教师行为向多角度、多方面转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成为当今有关教师专业知识研究的前沿领域,其详细地阐释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该掌握的认知知识。本文试着从教育评价这一环节出发,探讨、分析提升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方法。

一、教育评价的内涵

评价,即价值判断,是指对某一事或人进行判断、分析。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方向,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依赖于科学、适宜的评价方案及评价方法。虽然不同的评价方案及评价方法关注点不同,实施程序不同,但其共同致力于解决同一个问题,即将评价与教学紧密联系,与幼儿的学习过程、成长紧密联系,实现评价为教师教育教学、学生成长直接服务的目标。

二、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

1985年,舒尔曼针对美国教师资格认证中所出现的过于注重教学法知识,而忽略了教师所应该掌握的学科内容知识的问题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这一概念。在舒尔曼看来,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独有的专业知识,它将教师与学科专家、教育专家相区别,是关于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的知识,具体表现为教师知道使用怎样的演示、举例、类比等来呈现学科内容,指导学生理解难点。学科教学知识应该包括学科内容知识、学生知识、教学法知识三个方面。舒尔曼指出,一名教师应该掌握完整的学科教学知识,缺一不可。涉及学前教育领域,研究者则认为幼儿教师应该掌握的学科教学知识应该包括领域教学知识、幼儿知识、教学法知识。

三、借助评价提升幼儿教师学科教学水平的可能性

舒尔曼认为,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提升需借助于教师的不断理解、反思。格罗斯曼指出,教师可以借助于对有经验教师的观察、课堂教学经历、继续教师教育等途径完善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据此,研究者认为借助评价有提升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可能性。

(一)教育评价有助于完善教师关于幼儿方面的知识

在幼儿教师所应该掌握的学科教学知识中,教师对于幼儿知识的掌握尤为关键,是选择领域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桥梁、纽带。具体表现为,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现有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水平,才能为其提取自身所具备的领域内容知识提供方向,同时为究竟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提供依据。从评价出发,教育评价的过程必然包括对儿童行为表现的观察、分析与解读。评价的目的就在于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成长。

(二)教育评价可以作为一种媒介促进教师反思

研究者相信每位幼儿教师都知道反思在自我成长中的重要性,但很多教师却做不到主动、积极反思,原因何在,这需要我们予以关注。在研究者看来,教师不反思主要是因为教师不知道反思什么,根据什么反思,反思后应该去向何方。然而,教育评价却可以作为一种媒介促进、帮助教师进行反思。其主要表现为:教师借助于评价环节搜集关于幼儿、教学的相关信息,判断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审视教育活动过程。之后,教师根据从评价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对其之前设计的教学活动及接下来准备要设计的教学活动进行诊断、分析、反思、总结。只有基于本班幼儿成长的反思才是真正、有效的反思。

四、保证教育评价可以提升教师学科教学水平的条件

评价能否有效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师所采用的评价工具及评价方法有很大关系,并不是任何一种评价都可以。

(一)保证教师与幼儿是评价过程的主体

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当其被动地接受评价时,总是无益于教学和幼儿成长的。只有教师作为评价过程的主体,其才能够真实地观察到儿童的真实表现和真实发展水平。另外,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做到不断反思,要不断提升自我的评价意识。幼儿作为评价过程的主体,首先要保证对幼儿的观察与评价是对幼儿真实活动情境、真实行为的观察与评价,而不是幼儿行为发生之后教师借助于回忆进行的观察及评价。其次,要关注儿童在评价过程中的自我评价。

(二)寻求评价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首先,寻求评价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能够保证教师有效使用评价工具。教师有效使用评价工具的潜在含义在于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将评价工具融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者认为,对幼儿教师来讲,教学是其最关注的问题。如果评价工具本身所评价的内容正好与教师教学内容相一致,那么评价环节的工作必然会引起教师的重视。其次,从幼儿需要掌握的“关键经验”出发设计评价工具,可以做到评价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关键经验最初源于高瞻课程,是幼儿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幼儿社会、认知、身体和情感发展的综合描述。关键经验不是庞杂琐碎的学习主题或目标,而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生活经验。关键经验是每个幼儿都必须掌握的,并且是幼儿在各个任务中可以迁移的。关键经验必然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点,如果也是评价的主要内容,这样便可以有效实现评价为幼儿教师教学直接服务的目的。

(三)评价工具本身可以提升教师领域教学知识

领域教学知识是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根基。我国当前很大的一部分幼儿园教师由于学历低、继续教育缺乏等因素确实忽略了学科知识的完善、提升。如果评价工具本身就幼儿所应该掌握的“关键经验”进行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系统设计,那么必然会在帮助教师在明晰学科知识的前提下更好地把握关于幼儿的知识并提取适宜的教学法知识。

作者:张冬霞 张金 辉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法政学院

篇6

首先,《纲要》将数学归入了科学领域,数学成为科学中的一部分。幼儿教师在教育目标的认识、内容的选取、方法的确定等方面,觉得数学应该与自然科学常识有共同之处。而在自然科学常识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不需要考虑知识系统性的,因而数学教育内容也不一定要注意系统性。其次,《纲要》特别提出,在整个幼儿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幼儿素质的培养,重视诸如兴趣、倾向、态度、情感、体验、习惯、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养成。幼儿教师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了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中,关注其中的素质培养因素,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忽视了教学内容与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第三,通过《纲要》的学习,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知识的传递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养成素质,培养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用的素质。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极其有限,接受系统的数学知识比接受零散的知识更加困难,所以,幼儿教师只传递给幼儿一些零散的数学知识,让他们从中得到一定的认识便可以了。

2.幼儿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

由于幼儿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等原因,她们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的掌握不够,在提炼、总结数学的系统性上比较吃力。可见,幼儿数学教育中不重视传递给幼儿系统的数学知识,既与幼儿教师对《纲要》精神的领会不深入有关,也与幼儿教师对数学系统知识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认识不足有关,还与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关。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改革教学内容

在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进程中,首先要依据幼儿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实际特点来对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适当增加数学教学的内容以及难度。例如,当前《大纲》中要求幼儿园阶段学习10以内的数字的认读、书写和计数等,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扩展思路,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对10以内的数字的进行重新导入与设计,进而进一步增加数学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幼儿园数学教学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2.丰富教学目标

在进行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数学教学的目标进一步加大认识。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将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应该在幼儿学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对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将单一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多元化。

3.增加教学道具

篇7

一、问题的提出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正确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有助于合理指导幼儿教师培训。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被看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改革,因为幼儿教师如何学习完全反映在他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被认为是由标准指导的根植于教师工作、聚焦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而且完全适合教师成长的终身化。由此看来,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幼儿教师通过持续的学习,为达到其专业发展目标,从专业思想、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新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学前教育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尤其是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及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方面。

1.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明显。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不但要负责幼儿一日教育教学活动,还要对幼儿日常起居、安全管理等方面展开全面细致的工作。目前幼儿园师幼比例失衡,幼教老师缺乏。家长从自身考虑出发,对园所提出各种超出实际的要求,幼儿园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源,直接将这些任务转嫁到老师身上。多数幼儿园实行责任管理制,老师竞聘上岗,工资奖金福利与各项考核制度挂钩,造成老师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对于园所安排的园本培训无暇顾及,产生了职业倦怠。

2.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偏低。

从社会角度来看,一提起幼儿园教师,大多数人从“学高为师”的传统思维出发,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同。一方面,对于幼儿教师的期望值甚高,希望在培育幼儿上全方位多角度地发展能力,但另一方面又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只是简单地照看孩子,任何人都可以胜任,因此,幼儿教师在社会上,并没有感受到相应的职业崇高感和自豪感。

3.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缺乏。

幼儿教师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的问题,关于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多数教师并未接受正规的培训,同时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多数幼儿园没有条件给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导致幼儿教师缺乏基本的幼教专业知识。

4.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偏低。

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广,因其教学对象心智未开,性情活泼好动,喜欢唱歌、跳舞、听故事,这要求幼儿教师能歌善舞、琴棋书画、广泛涉猎。但实际由于教师所获得的技能渠道有限,职后发展意识不佳,技能发展停滞不前,加上平时幼教工作繁重,教学任务繁琐,导致了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偏低。

5.幼儿教师教龄短,师资紧缺。

幼儿教师具有年轻化、教龄短、专业师资欠缺的特点。年轻化、教龄短为教师培训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导致教师缺乏工作经验,专业化程度不高。

6.幼儿教师专业意识淡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幼儿教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幼儿教师都不能在短时间完成身份角色的转换,很多幼儿教师已经习惯了过去的教育理念、教育教法,按部就班的教学,认为只要照看好幼儿即可,这样的意识严重阻碍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三)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社会因素。

(1)幼儿教师社会职业地位认同度低。幼儿教师的社会职业地位随着国家的关注不断提升,但是职业认同度仍旧不高,人们把幼儿教师看做一个职业,并没有把幼儿教师看做一个“专门化的职业”,多数人认为幼儿教师有爱心有耐心即可,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和培训,也不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幼儿教师职业声望不高,社会职业地位认同低,这样负面的社会影响,会不同程度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

(2)幼儿教师教学负担重,经济待遇不高。幼儿教师不仅要承担幼儿一日教学活动的工作,而且还要对幼儿起居生活进行悉心的照料,不但如此,还要对园所环境进行创设。尤其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各个园所试行竞聘制,幼儿教师要定期进行职业考核,技能考察,教师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很大。然而,工资薪酬方面却不高,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积极性。

2.个体因素。

(1)幼儿教师主体意识不高。受到社会传统思维对幼儿教师的定位,幼儿教师就是所谓的“高级保姆”,无需什么专业知识和技能;加之园所为教师提供的专业培训有限,机会很少,同时平时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压力过大,都让幼儿教师无暇顾及专业成长培训,只是疲于应付,没有真正起到专业培训的应有效果。

3.幼儿园因素。

(1)幼儿园管理机制不完善,研究氛围不浓。幼儿园的管理机制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保证。只有幼儿园能全面彻底地贯彻执行,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这就需要幼儿园建立良好健全的管理机制。但是实际生活中,多数幼儿园研究氛围不浓厚,缺乏专业人员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动力。

(2)幼儿园环境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笔者认为,幼儿园环境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影响,这个环境主要包括同行教师相互之间的作用影响。身处同一个园所,接触到的环境大相径庭,但是教师专业发展千差万别,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里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环境同化作用,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就是这样的道理。

二、网络环境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分析

(一)资源共享多样化

网络环境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便捷多样的信息资源,从资源内容到资源形式无不体现着教育资源的多样性。涵盖了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及多需求的资源,同时满足不同水平教师专业发展及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二)教学手段丰富化

信息技术下,教学工具最大限度地丰富并且功能强大,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不同程度地引用网络技术来丰富教学过程,并实现远程同步、交流合作,最终完成教师知识建构、开阔视野、提高教学技能的目的。

(三)交流评价高效化

幼儿教师因其特殊的教学对象,经常会在教学实践中遇到多种突发状况,因其从书本中获得的教育机智速度缓慢且灵活性不高,而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佳。但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幼儿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育问题解决、教育方法经验等与同行、专家进行交流、咨询,快捷有效地获得指导和帮助,用最新的方法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及难题。

(四)协作学习便捷化

不同地域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实时地开展协作学习和教研活动,优势互补,提高学习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自身适应复杂、综合性的教学任务,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三、网络环境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网络环境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服务平台。在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必然离不开飞速发展的科技,只有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资源共享策略

新世纪,幼儿教师专业快速发展得益于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所以我们应该从基础着手,从网络资源建设开始把关,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质量。

1.完善网络资源建设机制。

也就是说,在网络中建立健全资源的存在标准,规范教育资源开发的程序,净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环境,网络资源的管理者是关键的环节。应不断完善网络资源的建设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大规模高质量地开发教育资源,满足多样化的资源需求。

2.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建立教育资源的评价机制,能有效地发现教育资源的不足和优缺点。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资源,应该建立对资源内容、资源形式等方面的有效评价标准,使得幼儿教师在使用资源的时候,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幼儿教师使用资源的积极性。

3.完善资源审核机制。

现有的网络教育资源分散、无序和混乱,幼儿教师在选择过程中存在多种困难和障碍,完善教育资源的审核机制,选出符合教学活动的优质资源,并能将这些资源有效地分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二)提高园所教学信息化

1.树立正确的应用理念。

幼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活动繁琐,对于新兴技术要树立正确积极的态度,顺应时代的要求,掌握必要的技术技能,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2.网络资源使用技术培训。

加强幼儿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得教师在掌握信息工具的功能和用途上更快捷,提高教师搜集、加工、运用和评价信息资源的能力。为信息教学活动、教学信息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的获得、网络资源的运用不是孤立的,而是应该充分地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教师要在分析课程内容、步骤和细节的基础上,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前提下,选择适当的信息资源和工具,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三)建立幼儿教师培训网络数据库

通过幼儿教师培训资源库的建立,为本省广大在职幼儿教师提供一个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快捷路径,通过大量教学实例指导幼儿教师们进行高效教学,从而帮助教师们更快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幼教改革。对于新手教师而言,帮助其缩短教学过程中的无效探索,提升专业业务能力,形成初步的教学结构,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对熟练教师而言,要能在从业者已有大量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丰富专业发展知识与能力结构,增长科研能力水平,帮助老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海波.网络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1(295).

[2]杨迪,刘爱书.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3]黄绍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2006(06).

篇8

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身心健康和专业化发展,还关系着幼儿的快乐和成长。因此,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问题一直受到学者和教育管理者的关注和研究。笔者在CNKI上以“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为主题共搜索出25篇相关期刊文献,以“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为题名搜索也有25篇文章,而且同主题搜索的文章相同。因此,本文就这25篇主题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期刊文章进行综述,目的是把握我国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为更多的研究者和幼儿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

一、研究概况

(一)研究视角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大多是从社会学视角和心理学视角展开的,例如,谢蓉,曾向阳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是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王艳芝,朱全友,李素英的“幼儿园教师心理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从心理学角度诠释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二)研究方法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和实证研究法。如谭友坤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增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胡芳芳等通过问卷调查归纳影响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因素;束从敏、姚国荣则通过深入的访谈调查追寻幼儿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原因。

(三)研究路径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路径较多,一是根据研究者的直觉,指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性,提出增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如刘宇的“试论学前教育与幼儿教师的幸福感”;二是通过理论思辨探讨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以及相关对策,如朱薇娜的“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几点思考”。还有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经验和问卷量表或者访谈的实证方式等,把握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以及分析其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增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内涵的研究

关于幸福感,目前心理学家倾向于合成词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指健康、快乐的状态,是一种生存状态,表示幸福的主观感受,也称主观幸福感。职业幸福感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因此,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就是幼儿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谢蓉、曾向阳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即是指幼儿教师个体或群体在幼儿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教育情境中,通过自身努力从工作本身获得的一种身心愉悦体验[1]67。蔡军认为,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指幼儿教师在其幼教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对自己生存状态意义的体味构成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它指向现实生活和对未来的期待,是衡量个体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指标[2]。

(二)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特征的研究

幼儿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的幸福感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有幸福的一般特征,又有幼儿教师幸福的个性特点,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外在幸福和内在幸福的统一,真诚奉献与自我实现的统一,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统一,过程幸福与结果幸福的统一,教师幸福与儿童幸福的统一。Diener认为职业幸福感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主观性特征;二是整体性特征;三是相对稳定性特征[3]。徐浩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除了有主观幸福感的整体性、主观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征外,还特别具有精神性特征和延续性特征[4]109。

(三)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意义的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与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紧密相连的,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谭友坤认为,幼儿教师从事的是育人工作,他们的幸福体验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幼儿的幸福和幼儿教育的质量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5]。朱薇娜则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不但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的积极性,还能促使其以更加良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幼教工作中去[6]47。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不仅有利于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符合教师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优化幼儿的心理生活,符合幼教工作发展的需要。

(四)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子的研究

学者们认为,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子既有人格、自我概念、自我价值感等主观因素,也有社会关系、教育环境、个人收入等客观因素。胡芳芳,桑青松,吕静通过量表得出:从解释效应大小上看,核心自我评价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最大的解释效应,择业动机次之;从解释方向上看,择业动机、核心自我评价对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具有正向解释力,对负性情感具有负向解释力;择业动机对幼儿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7]。王艳芝,王欣,李彦牛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分3个档次调查幼儿教师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幸福感研究得出:正式工对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的感受、掌握环境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临时工;临时工应该成为给予特别关注的群体。劳动合同关系和工作强度对家外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都表现出了交互作用[8]。

(五)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原因的研究

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职业倦怠、幼儿园的管理模式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体验的三个主要原因。有学者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根源是将“谋生手段”作为其教育职业观,在此教师职业观下,教师选择这一职业仅是作为谋生的工具,而对于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等因素的必要考虑则是残缺的。由此,核心自我实现可能性的意义、技能和乐趣三个来源便处于缺失状态,幼儿教师也就没有了幸福可言[9];也有学者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高度相关,二者均与幼儿教师的体验有着密切联系,由于工作量大、待遇低下等原因产生的职业倦怠心理必然会降低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1]67。

(六)提高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研究

针对以上原因,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解决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关键是坚持以人为本,要改善幼儿园内部管理模式,实行更加开放的民主管理;要改善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尽可能提高他们的待遇;还需要家长的信任、尊重以及社会的肯定。朱薇娜认为,对幼儿教师来说提高其教学成就感,创造性开展本职工作可以提升职业幸福感[6]47。徐浩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儿童获得幸福的关键是建立健康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建立教师与家长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换来彼此之间的支持,因此建立健康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和家园合作关系是幼儿教师获得幸福感的一个保障[4]111。谭友坤则认为,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课堂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的总结与反思,能让幼儿教师感受到成功带给她们的快乐与满足,激发幸福感的产生,从而实现在幸福中长久的专业成长[5]54。

三、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评价与展望

(一)进一步拓展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视角

从所收集的文献看,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为主,只有个别学者从管理学的角度或者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阐释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拓展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视角,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问题,提出更有效的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方法和策略。研究视角的不断创新,势必会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作更多的贡献。

(二)进一步扩大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范围

现有的研究文献基本上都是定位在公办幼儿教师,虽然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适用性,但还是不够的。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有公办的幼儿教师,同时还包括民办的幼儿教师和私人幼儿园教师,还要特殊教育的幼儿教师,他们都应该纳入研究的视域。同时,除了做一般性研究外,还应该做分层的深入研究,才能更全面地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学前教育的社会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前教育体系包含了多个社会主体。不仅仅有公办体制的幼儿园,更多的是利用社会资源的民办幼儿园和私人幼儿园;同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幼儿园占据着幼儿园市场中一个很大的份额,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城市公办幼儿园的教师,也应该把注意的目光放在农村的幼儿园教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园男教师日益增多,教师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针对公办幼儿园的教师与农村的幼儿园教师、城市的幼儿教师与农村的幼儿教师、女幼儿教师与男幼儿教师之间差异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更加丰富完善,更加适应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

(三)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理论研究

纵观我国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方面的研究文献,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实证研究,低层次的重复性研究较多,缺乏高层次的理论探讨。毋庸置疑,实证研究使研究更加精确,符合当前实际,但是理论研究的缺失容易导致该研究的先天不足,对未来不利。只有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进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问题。

加强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理论研究既是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学前教育理论教师的需要。要从理论上科学认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搞清楚职业幸福感影响幼儿教师发展的内在机制,要从理论高度分析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原因,才能提出有效的提升策略。重视理论层面的研究,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才能跃上新台阶。

总之,我国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还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在这个领域里耕耘探索,才能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谢蓉,曾向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2]蔡军.从缺失到回归:生命关怀下的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J].教育探索,2009,(5):92.

[3]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y Bulletin,1984, 95(3):545-575.

[4]徐浩.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科教导刊,2010,(3).

[5]谭友坤.以职业幸福感促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实现的视角[J].基础教育研究,2011,(9).

[6]朱薇娜.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2012,(9).

[7]胡芳芳,桑青松,吕静.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6):113.

篇9

二、加强对学前班教学活动的管理

随着幼教事业的发展,幼儿园、学前班的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保证教学活动的质量又是提高办园水准的重要手段。根据这种情况,我校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发展幼儿动脑、动口、动手能力为宗旨,认真贯彻执行幼儿教学大纲,严格杜绝小学化的教育方式,采取了以下措施:

1、按照大纲要求认真制定教学活动计划,认真备课,合理安排一日活动。

2、领导定期检查各班的教学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利用集体备课、业务培训及个别指导等手段,督促幼儿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自身的业务素质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给更多的幼儿创设发展能力的机会,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各班召开小小故事会,没有指标限制,每位小朋友都有机会到台上讲自己所喜爱的故事。通过这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也给幼儿创设了语言表达机会,提高了幼儿的动口表达能力,在这一学年里我们还开展了折纸比赛、小小运动会和看谁演的好的文艺演出活动,在各种能力培养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对幼儿特长的培养,做到即要全面发展,又要发展幼儿的特长。

篇10

一、幼儿教师的语言应体现人性化

幼儿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1.尊重幼儿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说话时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心灵或多或少地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所以,我们平时与幼儿说话时应尽量注意保护孩子的“面子”。小班的幼儿偶尔尿裤子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孩子尿了裤子不愿意告诉老师,怕老师说:“你怎么会尿裤子?”这样一说,班上的其他小朋友就会笑话自己尿了裤子,被大家笑话多没“面子”呀,只有自己忍着。如果我们能多为孩子考虑一下,照顾孩子的感受,不用带有责备的质问,而是蹲下来亲切地、轻声地说一句:“没关系,我们悄悄地去寝室换上干净地裤子。放心吧,我会替你保密的,小朋友们不会发现的。”我想这样孩子们就不会有顾虑了,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

2.平等交谈

在教学中,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应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支持幼儿的探索。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帮老师收玩具时,我们可以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此来得到幼儿的帮助,锻炼幼儿,而不能以命令的口气说:“快点,帮老师收玩具!”;否则会阻碍孩子主动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

3.因人用语

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力求“因人用语”,比较内向、较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更多的采用亲切地语调,关怀的语气对他们说话,以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要有耐心,在语速上适当地放慢一些;对脾气较急的孩子,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的急燥情绪得以缓和。总之,对不同的幼儿,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因人用语,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幼儿教师课堂语言的特点

1.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与成人不同,他们更喜欢听一些生动有趣带有一定故事性的语言。这样的语言更能激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例如,在一节语言课《羊宝宝的生日》的开头,教师以这样的言语导入:“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明天是羊宝宝过生日,请你先猜一猜,他请谁做客?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吧!”教师以这样的言语开头,一下子就抓住了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幼儿迫切地想知道羊宝宝到底请谁来参加,从而使整节课在幼儿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顺利地进行下去。

2.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引导性,能够激发幼儿积极观察思考

幼儿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特别喜欢去观察新鲜有趣的事物,如,《小兔》社会课上,孩子们非常喜欢它,只是摸一摸,喂萝卜,没人观察其外形,体态,为什么跑得快跳得远,等等这一系列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3.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要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概括性,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认识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概括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每次活动结束时,都要对本次活动进行一个总结性和概括性的评价。例如,在每一节美术课后,教师都要评价每一位幼儿的作品,和其他幼儿一起评价,表扬其优点,同时指出其不足,以便其继续努力。

三、教师的言语要饱含教师对幼儿无私的关爱

篇11

作为我国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形式,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国教育开展的基础阶段。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幼儿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此,在新形势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成为幼儿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幼儿教育的主要特点

1.1具有基础性的特点

幼儿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丰富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品质和能力的初级阶段,是一项基础性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掌握简单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而且要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重视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前提和保障【1】。

1.2具有趣味性的特点

幼儿的年龄很小,心理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具有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理解能力差等特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3具有启发性的特点

由于年龄很小、心理发展不成熟,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幼儿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发散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以推动幼儿的发展与成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简单的生活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善于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为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幼儿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当学习《小马过河》时,幼儿教师可以下载有关的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了解相互帮助、相互谦让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幼儿的思想道德,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英语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英语教学环境,让幼儿边看、边听,然后不自觉地模仿英语语音,根据画面来理解英语单词的意义,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自觉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3】。

2.2直观展示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幼儿的知识水平较低、理解能力不强、接受能力较低,因此,幼儿教师需要采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教学重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重难点。例如,在开展“认识动物”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下载一些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的形状、名称以及生活习性等,确保幼儿能够正确的掌握这些动物的特点,以丰富幼儿的基础知识,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从而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4】。

2.3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幼旱淖酆纤刂

幼儿教育是幼儿学习的基础阶段,是幼儿以后发展的前提,因此,幼儿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以促进幼儿潜能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应该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以提升教学水平。例如,在讲授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让幼儿指出哪些行为习惯是良好的,哪些行为习惯的错误,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健康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教育的主要特点,结合幼儿的成长规律,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5】。

参考文献

[1]程秀兰,牟智佳.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47-51.

[2]骆秀曼.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5:154+259.

篇12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物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只有坚持“知”与“行”相统一,持之以恒,才能提升人生境界,提高教学成效。

在对中职幼教生讲解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后,学生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为了提高他们学习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实效,有必要引进模拟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模拟情景,导之以行,引导中职幼教生在未来职业中遵守职业道德。由于中职幼教生还是学生,还不是真正的幼儿教师,所以在校学习期间通过模拟教学,指导他们如何做到热爱幼儿和爱岗敬业,以期望他们毕业后能运用到幼师工作中。

一 情景模拟教学的概念

情景模拟教学,是指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受教育者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

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经济性、见效快等特点。采取这种方法实施教学,使模拟手段的使用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强调给受教育者尽量多的模拟机会,让他们在模拟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才干。

二 幼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到目前为止,国家并没有出台专门面向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参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2008年修订)》和2011年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及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各地幼儿园在实际工作中对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总结归纳出幼师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即:

礼仪篇:(1)仪表得体,举止端庄;(2)说话有礼,行动文明;(3)学会微笑,礼貌待人;(4)园内园外,注重修养。

师德篇:(1)热爱幼儿,尊重幼儿;(2)为人师表,甘为人师;(3)尊重家长,廉洁从教;(4)团结协作,豁达大度。

敬业篇:(1)爱岗敬业,依法执教;(2)严谨治学,积极创新;(3)因材施教,注重实践;(4)求善求真,终身学习。

三 情景模拟教学应用于幼教生职业道德教学的实施

1.教师事前给学生提供三个情景

(每一个情景用一课时)在中职幼教班的教室里,从班里选一个同学扮演幼儿园老师,其他同学扮演小朋友们,模仿这三个情景:(1)幼儿园老师如何接待幼儿入园和给小朋友们上课的情景;(2)幼儿园老师不接受幼儿家长的红包和婉拒吃请情景;(3)幼儿园老师备课到深夜的情景。

[模拟第一个情景]

早晨,幼儿老师早早在教室门口等着小朋友们来上学,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带领下陆陆续续来到教室。

幼儿老师(穿着职业装)站在教室门口(教师礼仪:站姿,两腿并拢,上身挺直,两手交叉,自然放在腹部)。

第一,小朋友们见到老师有的清脆地、有的嗲声嗲气地叫“老师,早上好”,“老师好”,老师微笑着温和地回礼:“你好”,“小朋友们早上好”,“真乖”,“真有礼貌”,老师摸摸孩子的头,亲亲、抱抱幼儿,以增强亲切感,然后小朋友们进教室玩玩具,等待上课。

第二,一位新来的小朋友在家长带领下,扭扭捏捏,拉着家长的手,不肯进教室,老师安慰:“李××小朋友,你刚来没多久,没关系,过几天就好了,小朋友们都很友好的,你会和大家成为好朋友的,来吧。”老师张开双手,拥抱孩子,然后孩子放心地进了教室。老师语调轻柔、音量适中、语气温柔,切忌用严厉、不耐烦的口吻,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小朋友们与老师关系融洽。

第三,玩玩具的过程中,有两个小朋友互相抢玩具,双方闹起来,这时老师加以引导:“小朋友们,好玩具大家一起玩,这才是好孩子”,孩子们和气地一起玩了起来。

第四,玩玩具的过程中,有一孩子发呆,突然哇哇地哭起来,老师过来询问:“黄××小朋友,怎么哭了呢?”“我想妈妈,我要回家。”老师:“哦,想妈妈啊,放心,放学以后妈妈就来接你了,在这里先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妈妈会很高兴地来接你的。”幼儿安静下来不再哭闹。

第五,上课过程。

铃……上课铃响了。

老师:上课,起立,小朋友们,早上好。

小朋友们:老师早上好。

老师:今天老师教大家唱一首儿歌《幼儿园像我家》。

老师:先一句一句地教歌词,然后再合起来唱:“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他,老师叫我好宝宝,我说老师像妈妈。”

教完后全体小朋友和着音乐一起唱,然后分组,每五个小朋友为一组面对观众,一起唱。

刚开始,小朋友有点害羞、不好意思面对观众,老师给予鼓励:“没关系,大胆一些,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得到了老师鼓励,小朋友们不再扭扭捏捏,大方地面对观众唱起来。唱完,老师给予表扬:“唱得真好。”

另一组小朋友也大胆地面对观众唱起来,唱完,老师适时进行表扬:“小朋友们唱得真好。”竖起大拇指“表现得真好”,“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总结:这个片段体现了幼儿教师仪表得体,举止端庄,说话有礼,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职业道德。幼儿教师要经常用礼貌用语,体现幼儿教师的良好修养。

[模拟第二个情景]

在老师的家里:

张老师在辅导她的女儿做作业,突然张老师的电话铃响了,“你好,请问你是哪一位?……我就是……哦,好的,一会儿咖啡店见。”

“女儿,有家长找妈妈,离家不远,妈妈一会儿就回来。”

“好的,妈妈再见。”

“女儿再见。”

在咖啡店里:

一家长拿着一份礼物,在咖啡店里等着老师到来。见老师来了。

家长:“张老师,你好。”

老师:“你好。”

家长:“张老师,我有份礼物想给你,希望你以后多关照我的孩子。”

老师:“谢谢,你有心了,但你的礼物我不能收。”

家长:“拿着吧,别客气。”

老师:“不,不,不,关照每个孩子,是我们老师的责任,老师对每个孩子都是一视同仁的。”

家长自言自语:不要礼物,那就送红包吧,然后递给一个红包给老师,说:“那……老师,你把这个收下吧,谢谢你对我孩子的辛苦教育。”

老师:“真的有心了,不用送红包的,教育孩子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责任,你的孩子也不例外,我们会尽力教好的,请你放心。”

又推拉了几次,老师还是不收。

家长又想到请老师吃饭,老师说:“不用了,教好每一个孩子,是老师的责任,请家长一百个放心。”

总结:本片段体现了幼儿教师不接收家长的钱物,体现了幼儿教师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模拟第三个情景]

在老师的家里:

(本场景通过母女对话,体现幼儿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

张老师辅导完女儿功课,夜已深了,女儿呵欠连天,要睡觉了。

女儿:“妈妈晚安,妈妈你也睡吧。”

妈妈:“你先睡,妈妈还不能睡,妈妈还有很多工作还没做完呢。”

女儿:“这么晚了,还有什么工作没做完啊?”

妈妈:“妈妈要备明天的课,还要准备明天的教具和学具,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妈妈还要编一个儿童舞蹈,还要上网查看论坛,看家长有什么意见和要求。”

女儿:“还要做这么多工作啊?唉,妈妈工作真辛苦。”

妈妈:“妈妈喜欢这工作,妈妈不觉得辛苦。”

女儿:“妈妈真伟大,那妈妈你要早点休息哦。”

妈妈:“好的,宝贝。”

总结:张老师备课到深夜还没休息,体现了幼儿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是教师对待本职工作的基本品质,是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使命,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且愿意为自己从事的职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作出贡献。

2.情景模拟教学结束后让学生们共同讨论、交流、评价

每次模拟课堂结束后,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评价,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见解和认识的机会,也要求每位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后,由教师总结学生们的各种观点,对刚刚实施的模拟教学进行评价,对表现好的给予表扬,表现不足的指出改正意见。

四 情景模拟教学模式下德育课教师的作用

第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中职德育教师的作用十分独特,不再单单是讲解者、示范者,而是角色的调动者、观察者。

第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以学生的记忆为辅,但“教”不一定导致“学”,更不一定产生“会”。模拟课堂应用于幼师职业道德教学,使原来作为学生的“听众”变成了“演员”,使“球员”变成了“裁判”,原来作为“演员”的教师升格成为“导演”,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第三,师德模拟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更倾向于顾问,教师不仅在师德模拟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模拟过程中还要提出必要的建议,教师具有组织者、促进者的作用。

五 情景模拟教学应用于幼教生职业道德教学初步成效

第一,师德模拟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实际仿真,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站在教师的位置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亲自体验幼教工作中的快乐与收获,通过此教学手段,使学生领悟作为幼儿教师所应有的职业道德素质。

第二,学生在模拟学习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大多数学生都会把模拟过程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这种参与性、创造性、开放性的动态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树立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牢固专业思想,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加强了学生对孩子的关心、关爱程度。

第三,我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堂教学的改革,加强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教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也明显提高,学习师德兴趣和积极性也更高了,而且也增强了从事幼教工作的信心。可以说,将情景模拟教学应用于中职幼教生职业道德教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篇13

一、思想品德素质

1.较高的思想素质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是非常重要的。人的思想会影响行为,幼儿教师的思想素质会直接表现在她的言行举止中,幼儿教师应以真善美为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以健康积极的思想指导教育工作和生活,使它融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

2.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幼儿教师应该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但实际上,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却不容乐观。纵观当今时事,虐童、辱童的事件频频发生。某幼儿园7名儿童因上课说话被该校女老师易某用电熨斗烫伤。家长发现孩子受伤时质问,易某谎称是因孩子们上厕所时相互拥挤不小心摔伤的。

二、健康的身心素质

曾经有人做过形象的比喻,如果将健康比作1,将其他的如学识、财富、地位、容貌等比作0,那么有了前面的1,后面的0越多,就拥有的越多。没有了健康这个1,后面的0再多也毫无意义。由此可见健康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健康的内涵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四个方面,其中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无疑是最重要的。

1.健康的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对于每个人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显得尤为重要。2003年6月,《早期教育》编辑部曾在某市对11所幼儿园的103名幼儿教师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教师都感到工作压力大,工作累,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时间长,每天基本超过8小时;二是班级人数多,班级人数最少的为25人,最多的46人;三是案头工作多,有教案、观察记录、教学笔记、准备教具、教科研活动记录、家园练习册、计划总结等;四是开课多、比赛多,尤其是示范园和实验园;五是业务学习多。

2.良好的心理素质

幼儿教师应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有爱心就要热爱幼儿,热爱幼儿纯真的笑脸,包容幼儿犯的每一个错误,在对幼儿付出爱心时,就会从繁重的工作中获得幼儿教育的意义和快乐,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工作,奉献青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幼儿教师不要吝惜赞美的语言,这些语言最能体现出教师对幼儿的爱。

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有耐心的人。每个幼儿都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其发展的速度、强度等都存在明显差异,同一种教育方法,有的幼儿接受快,有的幼儿接受慢,对那些发展缓慢或性格内向或经常犯错的幼儿,幼儿教师应循循善诱,耐心地倾听、教导,切不可性情急躁,更不可大发雷霆,以威怒震慑幼儿。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问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当你驾驶着飞机在太平洋上空飞行时,突然飞机上没油了,而机上还有十几名乘客你怎么办?”小孩不假思索地说:“我让旅客系好安全带,然后我就乘降落伞跳下去。”观众席上一片哗然,主持人也哈哈大笑。当大家都认为孩子会自己逃命时,小孩委屈地哭着说:“我要赶紧去找油啊,然后飞机就可以继续飞了。”小孩的想法是天真淳朴的,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耐心和他们交谈是无法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耐心地倾听,才能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

三、基本文化素质

幼儿教师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现代幼儿教育内容有五大领域:健康领域、社会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可以看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涉及面广。幼儿教师接触的幼儿多是3~6岁的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处于吸收性心智,好奇心强,会有很多个“为什么”,幼儿教师每天都会面对幼儿提出的千奇百怪问题,他们提出的问题涉及动物、植物、天文、地理、文化、艺术等众多领域,幼儿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很难轻松地承担教育工作和应对幼儿的提问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