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冰雪文化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冰雪文化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冰雪文化论文

篇1

大学生冰雪体育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和安全知识以及必须掌握的生理常识等,要求学生了解冰雪体育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产生的各种作用,大学生必须科学的安排自己的冰雪体育活动,并培养自己对冰雪体育活动的评价能力和欣赏能力,恰当的了解冰雪体育赛事和冰雪体育代表的人文文化和知识等。

1.2冰雪体育技能

大学生冰雪体育技能包括基本技能、锻炼技能、审美技能和娱乐技能和自我评价技能等,还需要掌握冰雪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处理办法,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冰雪体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大学生要在运动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冰雪体育素质,保证自己灵活的思维能力和均衡的大脑意识,促进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

1.3冰雪体育精神

冰雪体育运动中蕴含着有价值的作风、思想,能够启迪大学生的思维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有利影响,这就是冰雪体育精神。具体来说,大学生在参加冰雪体育活动时所展现的精神、面貌、心态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就是冰雪运动精神的组成部分。冰雪体育精神包括乐观向上的态度、良好的适应能力、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遵守规则的优秀品质、公平看待问题的能力等。

1.4冰雪体育行为

大学生的冰雪活动的表现形式和冰雪体育生活,就是冰雪体育行为,冰雪体育行为也反映出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冰雪体育行为包括冰雪体育时间、冰雪体育活动、冰雪体育消费等,在冰雪体育素质的组成因素中,冰雪体育行为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也是冰雪个性的体现形式,冰雪体育行为会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2.冰雪体育文化素养的影响要素

2.1兴趣因素

大学生进行冰雪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冰雪体育课,如果冰雪体育课的形式和内容能够符合大学生的兴趣、年龄特点,就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冰雪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性,树立正确的冰雪体育价值观。如果冰雪体育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一成不变,那么就很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再加上冰雪体育教学课时不多,很难激发学生兴趣。

2.2教育因素

高校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念、思想和意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生存发展技能,因此良好的体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优秀的身体条件。但是教师要注意素质培养和技术教学同等重要,教师不仅要看到冰雪体育教学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还要看到其休闲娱乐、素质教育的作用,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提高。

3.培养大学生冰雪文化素养的方法

3.1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很难培养学生的冰雪文化素养,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高校要通过冰雪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通过冰雪体育教学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逐渐贴近社会,从这个角度将,冰雪体育教学不仅是素质教学的内容,更是一种手段。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心理条件、生理条件和适应性等因素,努力由“育体”向“育人”转变。

3.2革新教学模式

冰雪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对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行为,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高校应注着手进行冰雪教学改革,革新教学计划、教学环节和教学课程,结合大学生知识水平、心理、生理特点恰当选择教学内容,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技能培养。

3.3改革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也是冰雪体育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冰雪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改革课外活动,要着力于培养学生冬季锻炼的意识,继而发展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教师应设置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组织冰雪冬令营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篇2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病例讨论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了解决问题,寻找正确答案,大多数学生改变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主动接受知识,查阅相关文献,认真预习复习,积极投入小组讨论。同时学生们争相发表自己的观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2.2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临床思维能力

病例讨论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涉及的病例与临床密切相关,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查找大量文献资料,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及治疗由原来的模模糊糊似是而非,转变为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从本质上去认识了解它。在查阅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病例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3增强了学生间的交流和协作

在病例讨论的课前准备阶段,小组成员各抒已见、分工合作、集思广益,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集体讨论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量有限及思维的局限性,对病例的分析有一定的偏差,各小组通过交流、讨论,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取长补短,完善对病例的认识。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集体凝聚力。

3病例讨论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3.1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

病例讨论的教学方法不仅涉及到生物化学的基本内容,还涉及到临床病例的基础知识、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等。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丰富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能驾驭和控制课堂气氛,掌握讨论情况,引导讨论的进程。同时教师还要了解本专业的行业动态,将最新的技术理念带到课堂教学中去。所以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都具有很高的要求。

3.2病例的选择要符合教学需要,问题的设计及讨论要恰当

病例讨论是围绕典型病例及相关问题而进行的,所以病例的选择及问题的设计是病例式教学法的关键。所选择的病例应与生物化学的内容关联性强,突出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同时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病例,不能选择太难或太简单的病例,太难的病例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太过简单的病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该学科产生轻视心理。

篇3

1.3统计学处理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2.1凝血指标比较对31例化疗后PLT均<50×109/L的白血病患者进行基本凝血指标检测,结果显示,16例出血组患者的PT全部位于本室的正常参考范围内(9~13s),未出血组有2例延长(13.4s和14.7s);出血组有1例aPTT高于本室的正常参考范围(20.0~40.0s)为42.8s,出血组无增高;出血组患者TT检测结果有2例高于正常参考范围(14.0~20.0s)为21.6s和22.1s,未出血组均正常;出血组患者Fbg检测结果有3例低于正常参考范围(2.0~4.0g/L),分别为1.7、1.6、1.9g/L,而未出血组有1例降低为1.8g/L。出血组16例患者的PT为11.7±1.1s,未出血组15例患者的PT为12.37±0.41s,两组aPTT分别为31.5±1.3s,30.8±2.1s,TT分别为11.1±1.2s和10.7±0.9s,Fbg分别为2.37±0.41g/L,2.64±0.27g/L。四项指标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2.2APCT检测结果与PLT的评价比较根据诊断试验界点值的确立方法,以APCT≥90s为界点值,出血组有16例,未出血组有1例。结果显示其对于是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性为93.3%。以PLT≤20×109/L为界点值,出血组有15例,未出血组有6例。预示的敏感度为93.8%,特异性为60.0%(表2)。

2.3血小板输注后疗效观察比较20例患者输注前的PLT为(2-16)×109/L,其中5例无出血症状的患者PLT为(14~16)×109/L,其余15例患者均有出血症状。在血小板输注1h、24h后,PLT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APCT均明显缩短。APCT由血小板输注前的(101.9±11.7)s分别缩短为输注后1h、24h的(58.1±8.9)s、(69.1±9.6)s,P<0.01,正常对照的APCT为(42.0±3.4)s。以输注24hAPCT<80s作为输注有效的判断标准,有2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按CCI判断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标准,有4例为血小板输注无效,按PRP判断标准,有3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按APCT判断输注无效的2例患者均符合CCI和PRP判断标准。

3讨论

对于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传统观点认为是PLT<20×109/L。若无其他危险因素血液病患者的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可降到PLT<10×109/L。若无发热、白细胞阻滞,凝血功能异常等出血高危因素,阈值可以下降到PLT<5×109/L[4]。血小板输注后疗效的衡量指标多以纠正增加指数(correctedcountincrement,CCI)或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racticalplateletrecovery,PPR)值表示,输注后1hCCI<7.5×109/L或24hCCI<4.5×109/L以及输注后1hPPR<60%或24hPPR<40%为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transfu-sionrefractoriness,PTR,[5]。目前实验室常规开展的有关凝血检测项目包括PLT、PT、aPTT、TT、Fbg、D二聚体等。PT代表了外源性凝血途径,aPTT为内源性凝血通路,TT检测主要与凝血酶活性有关,与血小板活性无关。Fbg是血液凝固的必要条件。这些项目都只能代表整个凝血过程的某一阶段而不能总体分析凝血状况,更不能反映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变化。

本研究对31例化疗后血液病患者进行了PT、aPTT、TT、Fbg的检测,检测结果显示16例出血组患者的PT全部位于本室的正常参考范围内(9~13s),未出血组有2例延长(13.4s和14.7s);出血组有1例aPTT高于本室的正常参考范围(20.0~40.0s)为42.8s,出血组无增高;出血组患者TT检测结果有2例高于正常参考范围(14.0~20.0s)为21.6s和22.1s,未出血组均正常;出血组患者Fbg检测结果有3例低于正常参考范围(2.0~4.0g/L),分别为1.7、1.6、1.9g/L,而未出血组有1例降低为1.8g/L。虽然研究患者的PLT明显降低,但大部分凝血指标仍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且两组患者的结果均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病人的凝血系统功能均正常,病人出血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所致。血小板功能检测可分为一般功能测定、血小板黏附、聚集及释放功能测定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等。这些功能虽然检测了血小板功能的许多方面,但不能反映血小板凝血活性,检测对于标本血小板数目也有一定要求[6]。

篇4

1.2方法

依据《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和《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企业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查体。血压测量统一采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坐位右上臂血压。高血压的诊断采用201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1.3统计学分析

各组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变量选择采用backwardconditional(后退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血压与年龄关系

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成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也随之升高,以46~50岁为高血压的高发期〔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2,P<0.05)。

2.2高血压与性别的关系

男性高血压患病率10.20%,女性3.28%。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47.45,P<0.05。详见表2。

2.3高血压与接害工龄的关系

接害工龄在5年以上者,高血压与接害工龄呈正相关关系,接害工龄越长高血压患病率越高,以接害工龄≥30年患病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0,P<0.05)。接害工龄≤4年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5年~和10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P<0.05)。

2.4高血压与有害因素的关系

从表4可见,在有害因素中,物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较明显。电焊烟尘影响最大(17.51%),噪声次之(12.06%),化学因素影响最小(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5)。

2.5高血压与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5.1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性别、有害因素、接害工龄均为高血压影响因素。2.5.2对各种有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有害因素变量进行标准化后可见,有害因素对高血压患病率影响程度依次为电焊烟尘>物理化学因素>粉尘>噪声。

篇5

(一)强化课堂讲学、内容少而精、突出艺术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通常会把所有知识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教育界一直争议颇多。实际上,让职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静听老师“满堂灌”,这本身就是一件难事。笔者认为,教学中应提倡讲授内容少而精当的方法,反对平板的、烦琐的、公式化的讲授。大力提倡讲授的艺术性,增强教学吸引力,使课堂具有说服力、感染力。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只有短短四十五分钟,如果老师大包大揽,就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教学课堂。

在实践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状况和接受水平,选取教材中历代名篇佳作作为精讲的主要内容,给予适当的课时和精力倾斜。优选时,不贪多而求代表性、经典性;精讲时,避免泛而求讲深、求讲透。以老师少而精当的讲解,使他们课课学有所得,篇篇学有所获。因此,哪怕一堂课学生只掌握一个知识点,也比泛泛而谈、毫无重点、毫无特色的全面分析有用。

讲课时老师要讲究艺术性,要能够适时地点拨、提示、点化、引导,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有魅力,更具有吸引力。要通过精心准备,使讲授成为一根“导火索”,引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一贴“催化剂”,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成为一把“金钥匙”,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要紧紧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去体验、去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被他们视为可上可不上的语文课堂上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人,一点点地让他们得到感染、受到熏陶,沉人到优秀的中国文化中来。

(二)强化诵读训练、积累语言、形成语感

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得多了,学生参与的就少了。要让学生参与,就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而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或交头接耳,或托腮沉思,要想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沉人书本,使得他们眼到、口到、心到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朗读训练。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繁琐地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来感受课文内容。”宋学家朱熹也说过:“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实践证明,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以眼获取信息,用心体味信息,以声传达信息。学生在朗读时,一字一字地看,一句一句地读,能有效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人到文中去。一次次地反复朗读,学生的音长音短、音高音低以及语调的变化,实际上是对文章的反复推敲、分析综合。每朗读一遍,理解也就深人一层。这也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

朗读不仅帮助学生感受课文内容,一定量的诵读,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语感。古人早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作家巴金能背诵200篇的《古文观止》,茅盾能背诵全本的《红楼梦》。这也正是他们具有超凡语言能力的重要原因。可见,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说写能力,是在一定量的吟诵、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而形成的。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每篇课文都会划出一部分内容作为课内或课外诵读的材料,且把检查背诵情况计人平时成绩。学生通过背诵,化别人的语言为自己的血肉。那文句、那意境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愈积累愈丰富,愈丰富愈自然贯通,逐渐就积淀成一种语感,对写作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强化语文应用、拓展视野、学以致用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老师还要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把学语文、用语文放到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

篇6

一、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区域特点表

1.我国历届冬奥会金牌获得数量及项目

与国外冰雪运动的发展对比,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起步较晚。自1980年我国首次参加冬季奥运会以来,1992年首次获得三枚银牌,2002年实现金牌零突破,此后每次冬奥会均有金牌入账,并且在2010年达到历届金牌最高峰――5枚金牌。从获得金牌的项目来看,我国女子短道速滑发展较快,成为目前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优势运动项目。

由于受到地理条件、自然气候的限制,冰雪运动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黑龙江东北三省地区[4]、新疆地区。目前,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发展战略的推进,冰雪运动的发展地域不断扩展。

二、实验室功能与冰雪运动人才发展的关系

1.高校实验室的功能

高校实验室,承担着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任务,实验室的建设关系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质量[5]。实验室提供的科技服务是运动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实验室在运动训练中可以提供康复治疗、机能监测、技术指导、运动营养、疲劳消除等科技服务保障。

2.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亟待高质量的科技服务

(1)运动损伤的发生需要高质量的康复服务

运动损伤是影响运动员竞技生涯的关键因素。在竞技冰雪运动的发展中,不同运动项目所表现的运动损伤是不同的。在所有的冰雪项目中,冰球、自由式滑雪、速度滑冰、花样滑冰是运动损伤发生较高的运动项目[6]。技巧性的自由式滑雪运动、冰球运动损伤主要发生的部位在腰部、膝关节[7];花样滑冰项目损伤主要是肌肉损伤,发生部位主要在肩、膝、腰、踝等部位[8]。

(2)我国冰雪运动优势项目的保持和弱项的提升需要全面的科技服务保障

迄今为止,我国冬奥会项目共获得了12枚金牌,这与夏季奥运会项目获得的金牌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回顾近年来我国在冬季项目投入的科研来看,表现出逐年上涨趋势,但数量仍然不足。1999-2008年10年间滑雪项目的科研论文共有384篇,其中损伤营养、心理方面的文章仅仅占到10%,50%以上的文章为冰雪运动产业研究[9]。2005-2007年速度滑冰科研论文108篇,其中运动机能监测、损伤、心理方面的文章占到了28.71%[10]。1998-2007年间对于花样滑冰项目研究的文献共137篇,其中生理生化、损伤、心理方面研究比例达到22.63%[11]。

三、高校实验室功能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我国冰雪项目匹配的科研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项目发展的需要。以科研项目为牵引,促进高校实验室参与竞技体育的科技服务,充分发挥科研实验室在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势在必行。建设冰雪人才培养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冬季奥运会项目的科学研究快速促进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也是一条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姚小林,朱佳滨.黑龙江省冬奥项目科技服务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4:35-38.

[2]姚小林,朱佳滨.黑龙江省冬奥项目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3:27-31.

[3]姚小林,朱佳I,刘泉等.黑龙江省冬季运动项目整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2:37-41.

[4]王春霞,葛菁,沈红.黑龙江省地域特点及冰雪文化对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影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6:102-103+106.

[5] 张曦元,宋雅伟.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构建满足教学需要的思考--以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5,19:201-202+205.

[6]魏亚茹,徐金庆,杨淑媛.我国冰雪项目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与致因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5,6:65-68+78.

[7]孙智博.我国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研究[C].哈尔滨体育学院,2014.

[8]魏亚茹,徐金庆,刘志良等.我国冰雪项目青年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特点及致因[J].冰雪运动,2015,2:23-28.

[9]关成雪.我国滑雪运动学术研究现状与特点[J].冰雪运动,2009,4:66-70.

[10]王家君,田秋玲,张亚武.2005~2007年我国速度滑冰科研状况统计分析[J].冰雪运动,2008,4:8-10.

篇7

“国画最早提出来的要求就是取象。国画就是‘形’、‘色’两个字,一开始我们就要学会运用形色,因此第一个方式叫取象”[1]。在古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中,以六朝梁张僧繇雪山红树图的留白法及粉染山头法为最早,度物取象,形色兼具;唐代王维的《雪溪图》破墨法改单线平涂的画法为墨色有深浅层次的画法;五代南唐赵干江行初雪图的弹雪法是将白粉弹作小雪;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是以绢色充当白雪;北宋宋徽宗赵佶《雪江归棹》的勾皴法边勾边皴;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图》的淡墨法等,都是大家熟知的常用雪景山水技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毫无疑问,北宋山水画的艺术水平及成就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顶峰,单雪景寒林类山水画的成就而言其他时期就不可比”。[2]元明清只是继承,并无新的发展。元黄公望《九峰雪霁图》为九峰留白法画之;明吴伟灞桥风雪图留白已有光感;清王《溪山霁雪》贯通诸家技法绘成。

直到现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绘画技法和语言。泼墨泼彩的张大千1965年创作了《瑞士雪山》,金色画纸做底,稍山皴,白粉染绘,有光感,半自动泼墨泼彩,以墨与彩泼出雪山,犹如海浪气势,山后侧似有万年冰河。具有强烈的视觉个性,令人叹为观止。站在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历史的角度,泼墨泼彩的雪景山水画技法前无古人开一代新画风。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于志学自1960年开始研究雪景画,在技法上创造出“雪皴法、泼白法、重叠法、滴白法、排笔法、光栅法“及”画山无石、画林无树、画树无枝”的三无画法。在冰雪山水画技法中,采用“泼白法”,笔酣墨饱画出雪原一道道美丽的弧线;“雪皴法”,侧锋湿笔皴擦出冰雪的雪痕、冰碴;“滴白法”,倒锋流淌的冰凌;“重叠法”表现的一摞摞厚厚的冰雪是后一次压住前一次墨痕二分之一,重重叠叠摞起来的样式;“排笔法”,干笔皴擦的冰川;“光栅法”笔尖倒悬下压左右滚动的雪松。都成为了冰雪山水画的特有的绘画语言。于志学不仅开创出了新的雪景山水画技法,而且以此具象写实性冰雪绘画语言符号开拓出了南北极、珠峰等极寒地域的冰雪山水景观,成为寒带艺术的拓展者和先驱者。中国雾凇冰雪画创始人陈侃大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经过多年研究,开创了独特的“泼雪法”、“点凇法”、“点式法”等雾凇冰雪画技法。如:陈侃大1983年创作的《吉林雾凇》[3]这幅画作,就是运用“泼雪法”、“点凇法”等新的绘画技法。典型地反映出了吉林雾凇的地域风情。在画面上,先采用“泼雪法”,用容器按照一定浓度配比调成的雪相泼在宣纸上。可以根据色度层层泼雪,丰富层次,用笔导向,变化色质,达到抽象中蕴涵具象的视觉形象。结合光色,营造出雪色朦胧样式,在色调上达至和谐效果。然后,应用“点凇法”,即点凇花,也就是点风中飞柳样式的雾凇凇花技法。即在泼雪打底色并用笔处理后,或干或湿间,以极快速的手法,笔尖瞬间点击纸面,撞击时溅出星形而成。在冬季雾凇出现的时候,松花江上沿江长堤,银枝玉柳,凇花似锦,而“以为丰年之兆”。在画面上,陈侃大“点凇法”极富力度,好似蜻蜓点水,上下跳跃,啵啵浅吻,充满张力,使得空中飞舞的雾凇花瓣水晶般镂空,化成星状的灵动,镶嵌花蕊闪钻般绽放,点点闪烁,风中飞柳,凇花纷纷,传达出了微风中的凇花晶莹璀璨的动感韵律,有似梦幻般绮丽,阳光照射着凇花美丽而绚烂。令人惊叹画家的神来之笔。观之心神荡漾,醉人心境。1985年被选入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的全国化工美摄书展并荣获金牌,引起极大轰动,得到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和认定,被誉雾凇冰雪画。“开拓了中国画新的表现空间和新的绘画语言”。同时,他创造的印象雾凇冰雪画技法“点式法”,即点冰花,也就是点玉树琼枝样式的雾凇冰花技法。即采用光学原理,点状笔触,达到雾凇冰花透明、半透明光彩夺目的效果。点点水墨在宣纸上渗化,“纸面略带网状的粗糙感,使得柔性的毛笔在其表面通过时可留下难以言说的妙迹”,[4]淡墨轻点,细微层染,色光混合,熠熠生辉。“光的照射使得固有色在不同的条件和角度下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5]如:1971年创作的《醒》[3]这幅印象雾凇冰雪画,展示了冬天吉林松花江雾气交融的景象。江上雾气缭绕的水汽迷蒙,景色隐隐约约,模模糊糊,江边簇簇草丛都结满了雾淞,在阳光的照射下炫丽盈盈呈现出玉树琼枝、剔透玲珑的景象。而且,在1976年创作的《云山浩气》[3]展示了半抽象雾凇冰雪画、1992年创作的《北疆风雪》[3]表现了现代抽象雾凇冰雪画等技法的样式,陈侃大完成了从具象、印象到抽象雾凇冰雪画技法的系统发展过程,不仅开创了雪景山水画技法的新意象,而且带给后世的影响和意义不可估量!

纵观古代和现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轨迹,上自六朝梁张僧繇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雪景山水画两宋时期达到了鼎盛。其后的元明清,仅着力摹绘程序化,没有新的突破。旅居海外的张大千游历瑞士雪山后,以现代绘画语言诠释中国画的魅力,成功地将西方抽象与中国传统艺术交融,走向了世界画坛。国内的于志学和陈侃大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就有称“黑龙江的于志学,吉林的陈侃大”;于志学的“冷文化”,陈侃大的“暖意境”;于志学的“冰”,陈侃大的“凇”,都创造出了新的雪景山水画技法,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中国画的雪景山水画技法的内涵和外延,填补了中国画历史的雪景山水画千年来的空白。研究古代和现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轨迹,不仅带给我们可供学习参考的范本,而且从中获得了新的艺术创造的启示,现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轨迹已经呈现出了国际化、多元化美学的趋势。循着这个开放式的繁荣发展的轨迹,年轻画家们必将开创出更多的中国水墨雪景山水画新的技法,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中国水墨雪景山水的新的绘画语言。

参考文献:

[1] 陈绶祥.国画本质――在中国画研究院的演讲[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6(1):44.

[2] 程习鹏.北宋雪景山水画发展盛行的成因[J].美术界,2009(11):67.

[3] 王孟友.中国雾凇冰雪画创始人陈侃大[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2,11,18,36,30.

篇8

冰雪体育旅游成为我国北方冬季最为流行的旅游项目之一,不仅增进了国民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还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吉林省是中国冰雪运动的主要基地,吉林省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和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全省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特别是2007年长春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亚冬会,有力地推动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了相关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拉动了体育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吉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体育旅游及冰雪旅游

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健身方式。体育旅游从广义上可概括为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心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是指旅游者以参与或观赏体育活动为重要目的的旅游活动,是体育和旅游的结合。分为以探险、趣味、健身为主的参与性旅游和以观赏体育比赛、娱乐为主的观赏性旅游。冰雪旅游是指人们在冰雪环境中进行的综合旅游活动,是短期体验冰雪文化的一种休闲方式。主要是冰雪健身运动及欣赏、冰雪艺术欣赏、冰雪文化娱乐、冰雪民俗活动等。冰雪体育旅游已成为体育旅游的一个新亮点,是体育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开展现状及优势

吉林作为生态旅游名省、东北亚核心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积雪期长、雪质好、温度适宜,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其冰雪资源非常丰富,不仅适用于冰雪运动竞技,更适合冰雪体育旅游娱乐活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全国也是极少见的。更有着长白山、松花江、松花湖、雾凇等名胜及许多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是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每年各地举办的各种以冰雪娱乐为主题的冰雪节都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特别是2007年吉林省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这期间吉林省接待旅游者人数超过6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4%:旅游收入达45亿元,同比增长25%,约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16%,冰雪旅游给吉林省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对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发展、场馆设施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面提升了吉林省冰雪旅游形象和冰雪旅游产业水平,提升了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规模和档次。

目前,吉林省具有22个一定规模的滑雪场,集中分布在长春、吉林、延吉、通化这几个城市,其中有11个滑雪场集中在长春、吉林两地。这些滑雪场不仅供专业运动员训练使用。也对旅游观光的游人开放。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长春净月潭滑雪场、长春莲花山滑雪场、吉林省滑冰馆、吉林省速滑馆、长春市五环体育馆等一批场馆是我国目前综合条件设施最好的冰雪运动场馆。长白山高山冰雪训练基地也是我国唯一的高山冰雪运动训练基地。此外吉林省还有一些以娱乐或培训项目为主的滑雪场,距离城市较近。有的就在市内,交通便利,功能完备。非常适宜发展滑雪旅游。而群众性的冰雪娱乐场地则遍布全省各地,以娱乐为主的冰雪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茶、丰富多彩。吉林省现在正在对现有的几个大型雪场进行投资扩建,建设高标准的配套实施,增强接待能力,一定会有力地促进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发展。

三、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冰雪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全国开展冰雪旅游的已有20多个城市,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现状不容乐观,要深入研究,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缺乏名牌战略意识,知名度较低

虽然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在国内外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市场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缺乏塑造吉林冰雪旅游名牌的整体战略意识,没有树立吉林省冰雪旅游的整体形象,现有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冰雪旅游项目显得单调。从人力、财力的投入和宣传力度上还不够,尽管吉林省自然环境优于黑龙江省,但冰雪旅游的知名度明显低于黑龙江省。还没有像哈尔滨的冰灯、冰雕这样在国内外游客中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

(二)尚未形成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链。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吉林省除2-3个大型滑雪场软硬件条件优良外,其它的雪场相配套的交通、住宿、饮食等基础设施相差甚远。成规模的冰雪娱乐公园也仅限于长春、吉林两市。很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冰雪体育旅游专业知识、服务质量工作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游客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缺乏统一的科学管理

冰雪旅游近年已被吉林省列为重点发展支持的一个行业,并已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发展速度快。但还缺乏冰雪旅游从开发、建设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总体规划。特别是无序开发、私建小雪场,必要的基础配套设施也无法跟上,专业人才有相对较少,加上管理者在指导思想、经营意识和法制观念上还存在着不同和一些偏差,相互排挤、无序竞争,各自为政,仅仅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呈现出散乱的状态,损害了吉林冰雪旅游的整体形象。

四、促进吉林省发展冰雪体育旅游的对策

(一)政府要加强对冰雪体育旅游的科学规划和管理

冰雪体育旅游的开发必须要以政府为主导,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开发与建设冰雪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以防因重复性建设而造成的对资源浪费和破坏。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财政上给予扶持,积极鼓励社会投资,也可以引入企业、外资的投资,多渠道融资开发冰雪体育旅游市场,加大冰雪旅游的建设投入,并在相关配套设施、相关产业方面进行宏观调控,逐步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达到规模化、集团化,这样有利于形成冰雪体育旅游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竞争力,实现吉林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旅游企业应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针对广大游客对冰雪体育旅游的需求,做出可行性发展规划,促进企业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二)打造吉林冰雪体育旅游产业

吉林是我们国家生态试点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冰雪旅游促进了吉林省与国内、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可以有效带动交通、通信、餐饮、服务、旅游产品等相关行业的开发。随着人们收入提高、生活需求多样化,必然会改善消费结构,发展旅游拉动内需,是拉动当前和长远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最具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宣传,打造名牌,提高知名度

吉林省的冰雪体育旅游的自然条件及硬件设施并不比黑龙江省差,但从冬季旅游人数、收入来看却远远比不上黑龙江省。主要就是宣传力度差,没有精品、名牌产品。导致在国内外的游客中的知名度较低。

1要加强宣传力度。吉林省各地每年都要举行一些冰雪节活动,像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旅游节、中国长春冰雪旅游节暨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中国长白山国际冰雪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是国内著名的大型冰雪活动,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2007年长春又成功举办了亚冬会,形成以竞技滑雪与旅游滑雪相辅相成的和谐体系。这些都是宣传吉林冰雪体育旅游的好机会,以此树立吉林省作为我国滑雪旅游胜地的形象,提升吉林省在全国冰雪旅游行业的地位。

2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精品。要利用中国四大景观之一的“吉林雾凇”、长白山等省内人文和自然名胜的效应,开发独具魅力的冰雪旅游精品热线、打造特色鲜明的冰雪旅游品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滑雪旅游者的需要。才能做大、做强吉林冰雪旅游市场,增强吸引力,真正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推动相关冰雪产业链建设,把吉林冰雪体育旅游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3开发冰雪旅游纪念品。开发富有吉林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和新颖别致的纪念品不仅可以增加旅游收入,也是宣传吉林冰雪旅游的直接形象“广告”。

(四)加强冰雪体育旅游场馆的合理开发

篇9

一、传统雪景山水画技法分析

历代画家对雪景画法都有过精深研究,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论山水》中说:“雪景,山石皴法宜简不宜繁。凡亭屋、瓦面、桥梁、舟篷皆有雪意,关津着道路,当无行人矣。”在现代冰雪山水画法出现以前,雪景画法无出留白、烘染、敷粉、弹粉法之列。

(一)留白法:

“计白当黑”一直为中国画所推崇,画面的成败取决对“白”的处理。“白”在山水画中常表示“虚”、“无”的事物如空气、云雾、空间等,“留白法”理所当然成为雪景的表现手法之一。王维《雪溪图》用笔皆在山石之凹处,用淡墨略加皴染,在石面高平处则留白以成雪。这与他在《山水论》中“冬景则借地为雪”的思想相一致。“古人有画雪只用淡墨做影,不用先勾。后随以淡墨积出者,更觉韵而逸。”①赵佶《雪山归棹图》、王诜《渔村小雪图》、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均有留白法的运用。

(二)烘染法:

郭熙《林泉高致》记述烘染法:“以水墨再三淋之谓之渲,以水墨滚而泽之谓之刷。”雪天气候阴霾,大地白雪皑皑,平日泛着亮光的湖泊水面在雪的映衬下会变得黯淡深沉。因此,为衬托雪的洁白营造冬日的氛围,田地都被烘染得较暗。《芥舟学画编》中说:“冬景欲其黯澹,一切景物,惟松柏竹及树之老叶者可用老绿,余惟淡储和墨而已。凡写冬景,当先以墨写成,气韵已足,然后施以淡色。”“白地白花则不显,法在以微青烘其外,而以水笔晕之”的烘染法能更好地传达出冬日气象。范宽《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郭忠恕《雪霁江行图》都是用烘染法表现雪景的代表作品。

(三)敷粉法:

敷粉法主要表现静态的雪。《辋川雪景》载有:“古松上用粉作积雪”、“其雪用银泥打底,上更用粉细细点雪”,《历代名画记》载有:“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敷粉法用层层积染的粉使静态的积雪显得厚重而不轻飘。敷粉法需要注意白粉的运用要恰到好处,要分浓淡轻重,要符合自然的基本结构、规律和山石的阴阳向背。王诜《渔村小雪图》、许道宁《关山密雪图》、赵佶《雪江归棹图》都有敷粉法的具体应用。

(四)弹粉法:

表现动态之雪多用弹粉法。弹粉法本身也具有动态特点,在较暗的背景处用白粉弹出疏密有致的白点以作雪花飘落状,即“吹云弹雪”。弹雪的工具也从毛笔、小竹弓发展到现代的喷壶、牙刷等不一而足,其目的只有一个――表现出凌空舞动的雪花。赵值摹督行初雪图》中飞舞的小雪花即以此法而成。

雪景在花鸟、人物画中也有运用,如宋代李迪《雪树寒禽图》、杨无咎《雪梅图》;元代张渥《雪夜访戴图》;明代陶成《Y鹆石兔图》、刘俊《雪夜访普图》清代高凤翰《雪竹图》等。

二、冰雪山水画技法分析

翻开中国绘画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除原始时代石器、陶器、岩画、地画等在东北地区偶有遗迹外,真正的中国画集中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及江浙一带。东北因属“蛮荒”“苦寒”之地,绘画史上几近无迹可循。

抛开绘画不谈,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发生巨大变化,“苦寒”之地变成人们净化心灵的净土。承载现代人类精神寄托的山水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冰雪山水画在东北地区应运而生并勃发出旺盛生命力,最具代表性的是于志学独创的冰雪山水画画法体系及依此而成的冰雪画派。冰雪山水画法体系正是根植在东北这片神奇瑰丽土地上,以独特的矾墨语言和技法,开辟了中国画表现技法的新境界,冰雪山水及冰雪文化同时也成为黑龙江流域文明的主干。

经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点一滴地总结、积累到自成完整体系经历漫长的四十年,我如同一个在黑暗中向前探索、一点点爬行的夜行者,不畏困难,不屈不挠,只为寻找到彼岸,迎接太阳。”②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技法可概括为泼白法、雪皴法、重叠法、滴白法、排笔法等笔墨艺术语言。

泼白法由传统泼墨法演变而来,“以矾水加淡墨代替传统用墨,通过铡锋纵横用笔,利用矾水水痕线与淡墨之间的变化来表现大面积雪原纵横和起伏的状貌的气势。”③用笔或点或刷,笔势磅礴,适合表现北国平坦无际的大雪原。

雪皴法变李唐侧锋干笔为湿笔法,揉合董源线皴笔触,结合物象特征,反复重叠又多次皴点,更好地表现出冰碴儿纹理和雪的变化。

重叠法多表现树挂、冰凌、冰块和雪团。“以中锋、倒锋和侧锋用笔,二次用笔压住一次用笔,笔笔相压,产生层层渐进的感觉,表现白色冰雪物象中丰富的黑白变化。”

滴白法生发于书法的屋漏痕,重于冰柱、冰凌流淌的表现。作画时笔锋饱蘸淡墨,通过倒锋用笔尖挤压宣纸,使多余淡墨蜿蜒下注,如半流半淌的冰雪消融效果。

排笔法“变董源中锋圆笔披麻皴的线状为片状体积结构”,用斜向、纵向排列表现出雪山、冰川的地理特征。当代冰雪绘画技法涵盖了雪原、雪山、冰碴儿、冰柱、冰凌、冰川甚至冰雪消融等所有景致,使冰雪山水成为名副其实的冰、雪、山、水。

三、冰雪山水与传统雪景山水之比较

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与中国传统雪景画同向而进,丰富扩大了传统绘画的内容和题材。于志学创造的“倒锋用笔”法介于侧锋和逆锋之间,运笔时笔尖倒悬向下,落笔按笔下压,再以手腕向上左右滚动笔尖,通过“按”、“滚”、“提”、“画”等四个连续动作,成为表现雪松的专用笔法。对传统绘画进行梳理不难发现,传承至今的留白法、烘染法、敷粉法、弹粉法在雪的表现上各有其长,其不足在于无法表现晶莹剔透的冰的世界。“计白当黑”一直为传统绘画所重视,“白”在山水画中常表示空气、云雾、空间等“虚”、“无”的事物。冰雪山水的突破在于用墨表现白,进而产生用墨画雪画冰的技法。于志学还根据传统的“墨分五彩”探索出冰雪山水中暗白、灰白、透白、飞白、亮白等五个白的微妙水墨变化。在于志学的冰雪画中,凛冽刺骨、冷若冰霜的冰与雪也充溢出生命的灵动喜悦与脉脉温情。

经过对传统雪景绘画作品的深入研究,于志学总结了一套用光的方法来表现冰雪和景物的光感,创造性地提出“轮廓光”、“透射光”、“结构光”、“映射光”,真正做到“墨有韵”而“白有光”。这样由“留白”到“用白”再到“画白”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美学观念的转变和艺术境界的提升,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审美领域,独创了前所未有的美感魅力”④。随着时光的流逝,冰雪山水必将显示更加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注释:

①陈洙龙.山水画语录类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42.

②卢平.于志学艺术思想与艺术风格演变[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48.

③卢平.于志学艺术思想与艺术风格演变[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96.

④徐恩存.心灵的神游[J].东方艺术,2003,(4):131.

参考文献:

[1]卢平.冰雪画教学(I)[M].北京:线装书局,2008.

[2]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张效廉.名家笔下的冰雪山水[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

[4]卢平.于志学艺术思想与艺术风格演变[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

篇10

一、地域文化内涵是塑造旅游文化的灵魂

在本地文化资源中,选择那些能吸引人的眼球的要素,开发出有说头、有听头、有看头、有玩头的旅游产品,提供有独特体验、有新鲜感受、有无尽回味的旅游服务,已经成为当今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齐齐哈尔的地形地貌、人文历史独特,构成了古朴、原始、神奇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

一是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我市拥有世界闻名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扎龙湿地是首批被国家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的,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数以百万的游客。河流漫溢,苇草丛生,湖泊星罗棋布,是鸟类栖息繁衍的天然乐园。据统计,扎龙自然保护区有各种禽鸟296种。其中尤以鹤类居多而文明于世,世界上现有鹤类15种,在扎龙就可见14种鹤。我国有野生鹤9种,扎龙就有野生鹤6种。世界最珍贵的丹顶鹤不足2000只,扎龙就有400多只。因此,齐齐哈尔成为驰名中外的“鹤乡”。鹤文化已经成为我市的特色品牌,写鹤、画鹤、吟鹤、摄鹤蔚成风气,观鹤成为著名旅游品牌。一曲感人至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歌颂为寻找走失的丹顶鹤而献身的我市姑娘徐秀娟。扎龙驯养的丹顶鹤曾在澳门、黄鹤楼放飞表演,独特、鲜明的鹤文化正在提升我市知名度和竞争力。此外,齐齐哈尔四季分明,沃野千里,空气清新,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达到326天。境内的“一江九河”未受污染,绿色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有14个中国特产之乡,获得绿色食品标识120个,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特色鲜明。首批国家级梅里斯绿色观光农业园等就是生态休闲旅游的代表。风光旖旎的明月岛、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东北最大的城市公园龙沙公园、穿城而过宛若晶莹剔透的城市项链劳动湖等构成了鹤城旅游文化的精彩华章。区位上,齐齐哈尔是我省西部与内蒙古东北部旅游的中心城市,有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观鹤节,鹤翔人舞,共同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齐齐哈尔的大湿地与大庆的大油田、五大连池的大火山、黑河的大界江、呼伦贝尔的大草原共同构成了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成为中国十大完美旅游线路之首。

二是工业文化旅游资源气势恢宏。齐齐哈尔是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为我国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象马恒昌小组那样的产业工人在创造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里有被总理誉为“国宝”的中国一重集团、“掌上明珠”的北满特钢集团。有亲自选址,为国防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华安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以及和平厂、建华厂等三大军工企业。有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车生产企业齐车集团,有全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的第一和第二机床厂,已有三家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三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凝重厚远。齐齐哈尔城始建于1125年,1954年前曾作为黑龙江省省城达255年之久,是我省历史文化名城。有曾被写入历史教科书的昂昂溪文化和被学者称之为“北方半坡”的滕家岗文化遗址、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辽金塔子城遗址、有中国最北的“金长城”遗址、金代蒲峪路遗址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有建于1695年的黑龙江将军府旧址,曾居住过萨布素和寿山等68位将军。有民国黑龙江省最早的行政机构黑龙江督军署旧址,有吕氏旧居等流人故居。有马占山将军打响全国武装抗日第一枪的江桥抗战遗址。可以说,完全可以打造成一条北疆历史文化游的精品线路。

四是民族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异彩纷呈。齐齐哈尔有达斡尔族、鄂温克族、蒙古族等35个少数民族,蕴藏着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多宗教构成了丰富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有我国大陆唯一的五教道德院,有建于1939年东北著名的佛教圣地大乘寺,有建于1684年的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我省最大规模的卜奎清真寺,有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圣弥勒尔教堂等。这些建筑流光溢彩,无论是在设计、彩绘、建筑、造型和布局等都极具体现其科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价值。

五是关东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我市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的中国齐齐哈尔关东文化旅游节,紧紧围绕冰雪文化、雪鹤文化、民俗文化等开展旅游文化活动,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旅游节庆活动之一。挖掘和弘扬生生不息、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闯关东”精神的内涵,为重振齐齐哈尔老工业基地雄风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我市至今尚有山东村、山东屯的文化遗存,全市有七成以上人口是关内移民的后裔,生活和生产方式仍有关内习俗。电视剧《闯关东》就多次提及齐齐哈尔。全国闻名的甘南兴十四村就是典型的山东移民村,它已经成为我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村。我市历史悠久的冰雪游园开全国的先河,自1963年首届开办,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二十八届。冰浇艺术在全国更是堪称一绝,冰雕玲珑、雪雕奇伟、冰灯璀璨已成为旅游亮点,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

地域文化的优势决定旅游文化的特色,旅游文化的灵魂存于地域文化的内涵。因此,齐齐哈尔要依托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资源,开掘其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建设具有传承性、独特性、创新性的旅游文化,全面打造文化鹤城,让文化发展与旅游发展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策动力。

二、依托地域文化生产力提升旅游文化竞争力

地域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优势决定旅游竞争力的强弱,我们要依托地域文化优势提升旅游文化的竞争力。

一是结合地域文化品位定位旅游文化特色。根据我市地域文化的特点和景观分布及自然资源现状,可以开发建设昂昂溪文化旅游、辽金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历史建筑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生态文化旅游、农业观光文化旅游、都市观光旅游九大系列旅游产品。鹤文化研究也要进一步挖掘内涵,以鹤文化与关东文化的表现形式,逐步形成齐齐哈尔的文化品牌。

二是提炼地域文化精髓包装旅游文化形象。要根据齐齐哈尔地域资源特点,挖掘、开发并创造出自己的个性化产品,力求与众不同。目前,我市已经形成夏秋有绿博会、观鹤节、小交会、和平节,冬春有关东文化旅游节、冰雪节等,构成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旅游文化格局。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齐齐哈尔文化艺术品广场等作为展示和推介艺术作品和旅游产品的平台。

三是突出地域文化特点塑造旅游文化精品。当前,齐齐哈尔市的旅游业对文化的继承、传播和交流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在认真研究、深入探讨的基础上,确立目标、塑造形象,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注意研究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旅游景区、旅游管理、旅游商品、旅游服务和旅游促销的文化性。

三、以地域文化优势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趋势明显。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特性,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适应现代经济需求的旅游文化产品,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要促进旅游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大力解决人文资源开发滞后于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旅游业是一项经济、文化兼承的产业,随着经济文化的互动和广泛交流得到快速的发展,加强我市地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和品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深入挖掘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按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的定位,突出生态特色,要大力实施地域文化发展战略,打造我市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和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相适应,开发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新兴旅游文化产业,以特色创名牌,以优势争市场,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于旅游产品、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营销之中。要依托我市多姿多彩的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和挖掘其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加快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同时要注重把发展文化产业和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篇11

一、哈尔滨的城市文化名片及其重要价值

(一)魅力之城哈尔滨

哈尔滨的遥远和寒冷使人畏惧,却又因此而更显神秘。在外地人的眼中,这个城市的定位显得极端,她洋气浪漫充满了异域风情、欧陆文化气息浓厚;她地处偏远塞外,闭塞而落后。长期的移民城市历史使其内敛而又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保守中而又流露着时尚新潮,正是多种移民文化的交融才使得今天的哈尔滨有了双重文化个性,矛盾而又统一,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风格。无论从建筑风格还是文化风格的视角来看,哈尔滨都注定是一个与众不同、充满感情和文化特性的魅力之城。

哈尔滨的城市文化是经过漫长的沉淀过程孕育而来的。这里至今所保留的街道、教堂、会馆、剧院等等都记录着这座城市不同的历史、动听的故事文化产业,彰显着城市的魅力。悠闲的走在中央大街上,踩着脚下沧桑历史价值不菲的光亮石头路,路旁林立的欧式店铺、铜质的雕塑、欧式的招牌和路灯、风格独特的西餐厅、国外艺术家的现场演奏会,这一切都那么的自然悠闲、却又充满着活力和生机。这个美丽又特别的城市需要我们更多的了解和赞美。

(二)城市文化名片的价值

如果我们愿意把哈尔滨的城市文化看成一个商品,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它贴上有知名度、有吸引力的品牌商标。打造哈尔滨城市文化名片的价值在于:

首先,对文化观光产业具有直接的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学术期刊网。文化观光产业是最富生机的产业之一,并将在今后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观光旅游是我们人类本能的心里愿望,是受内在驱使力而外显的实际行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说明文化的、精神的需求属于高级需求,人类为了心理和精神上满足、心灵自由且能提升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必然追求旅游观光,而人的价值在这一休闲情境中得以保存。哈尔滨的欧陆风情、冰雪文化、建筑文化等等都可以打被造成为鲜活的城市文化名片,通过运作即可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从而实现文化交流带动整个城市文化观光产业的发展。

其次,有利于形成更加立体的城市风格。

哈尔滨的城市文化是矛盾的、复杂的。只有当我们漫步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细细的用心的品味这座城市,我们才会发现这座城市原来是如此立体而又形象的,因此我们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作用就是让从未来到这里的人能够闻名即如见面,能够感受到哈尔滨清晰跳动的文化脉搏并为之魅力所吸引打动。让他们期待在大雪纷飞的日子端坐在西餐厅和酒吧享用美食美酒,期待在华丽的舞厅伴着悠扬的演奏翩翩起舞,期待在炎热的夏季来到啤酒节和众人举杯畅饮,并深信这种种情绪、场景和故事都将使他们的人生填满了优雅和幸福。

打造哈尔滨的城市文化名片文化产业,我们即可将这城市的种种复杂提炼至简洁,却又不失其本色,让我们的城市风格更加形象立体。

另外,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和文化共同繁荣。

当一个城市有了知名度,受到了瞩目,那么城市的交通、教育、传媒、文化旅游、消费、城市经济等等都将受到带动,另外国际贸易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也将大幅度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繁荣。同时文化名片的打造有利于加强城市的吸引力,将本地的风光、文物、制度及风俗等介绍给国内外友人的同时,也将利于本地文化内涵的更加丰富和发扬。最重要的是也使多种文化得到了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契机,利于促进经济和文化共同繁荣。

二、哈尔滨城市文化名片打造的优势项目

(一)欧式建筑文化名片

哈尔滨街道众多,仅中央大街街区就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四大建筑流派,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十七世纪的巴洛克建筑,十八世纪的折衷主义建筑,十九世纪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全街区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共七十多栋,其中各类保护建筑就有三十几栋。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和最具魅力的建筑艺术文化,吸引着众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游览。

因此应保护和开发兼具,使历史街区及诸多欧式建筑完整保留的基础上,更好的整体规划综合改造,细节处如路灯、指示牌等都能从整体着眼文化产业,做到风格统一,打造欧陆风情名片。

(二)时尚购物名片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哈尔滨己经形成了国际商埠和时尚中心,欧洲的流行服装也很快传入哈尔滨,在哈尔滨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啤酒厂、第一家电影院、第一家音乐学院等等,无一不展示着时尚的魅力,散发着时尚的气息,这一切都为这座城市的时尚活力的形成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现如今哈尔滨随时都会见到穿着入时、新潮、洋气的漂亮女孩。欧风浓烈的中央大街则像是时装会,每个女孩都展现着与众不同的时尚品味。多家大型购物商场可供选择,麦凯乐、新世界、远大、松雷、百盛、哈一百数不尽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各领,这里的人生活充满着热情,也体现在服装业的蓬勃发展上面中国学术期刊网。

哈尔滨有很多外国人,有长期居住的也有旅游观光的,商场里常常会看到他们疯狂扫货,每年都有很多韩国人、日本人、俄罗斯人来到哈尔滨购买护肤品、服装、食品带回自己的国家,他们热爱哈尔滨,喜欢这里的时尚氛围。

(三)艺术文化名片

哈尔滨是中国最早举办交响音乐会的城市,且一直沿袭至今。尽管今天通俗音乐盛行,但是在这座城市,交响乐依旧大有市场。哈尔滨是一座热爱音乐的城市,很多话剧演出、演唱会都在这里举行。

每年定期举办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历经50年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一个音乐节和文化活动,而成为了一个强势品牌,名扬海内外。蔡国庆曾经评价说:哈尔滨最耀眼的东西,就是音乐和城市的气质。他认为一个城市能坚持不懈50年做一个音乐节,本身就证明这个城市的老百姓是在精神上是有追求的,在音乐上是有追求的。哈尔滨提出了“冰城夏都”的旅游新概念,卞留念对此颇为赞赏。他说哈尔滨应该成为一个充满音乐气息的大环境。“让冬天有冬天的感受,夏天有夏天的心情。”

(四)高校文化名片

哈尔滨拥有诸多高等学府且各具特色,众所周知一个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便是拥有高学历人才的加入,而哈尔滨则占据了这一有利条件。哈尔滨的大学游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高校的风景秀丽、文化厚重无疑是旅游市场上极具开发价值的项目之一,而哈尔滨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几十家各具特色的高校,这些学校的校园风景、研究所、运动场馆、实验基地等都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很多游客都对高校独特的景观资源和人文气息情有独钟,

三、哈尔滨城市文化名片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城市文化名片营销观念、舆论媒体宣传力度。哈尔滨美丽的太阳岛因为郑绪岚老师的一首《太阳岛上》而享誉国内外,给哈尔滨的各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极大的提高了哈尔滨和太阳岛的知名度,进而促进了哈尔滨市的旅游业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而后赵宝刚导演的2008年新版《夜幕下的哈尔滨》,拍出了哈尔滨的时代感,让画面中的哈尔滨充满了欧陆风情,让人们再次领略到哈尔滨的魅力。这部电视剧更是作为哈尔滨的城市文化名片在文化产业领域喜获殊荣。我们应通过各种演出、展览等活动来展示推广城市文化产业,把哈尔滨的多张经典城市文化名片做成纪录片、短片、进行宣传播放。

(二)冰雪文化名片需要维护、更新、升华,其他文化名片需要扩展。品牌的维护、升级有很多办法,有着很多的创意空间。有一些需要增加美誉度,有的则需要更广范围的传播。孙健君曾经举出这样一个例子:比如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经过数百年历史沿革,其水城名片如今已经享誉世界,但是这个名片的鲜亮度慢慢地也在减弱。后来威尼斯当局创建了威尼斯电影节,但电影节的影响力还不足以让所有层面的人都来关注,于是他们又推出了威尼斯作家计划,即每年请一个世界顶级的作家去威尼斯居住3个月,期间威尼斯给他提供食宿等一切条件,让他在城中自由行动,条件是这位作家必须留下一部作品,就是《威尼斯日记》中国学术期刊网。这些活动都是对老品牌的维护更新和升级换代。

(三)美食、建筑等名片结合在一起做大型体验展。城市的硬件建设统一融合性不足,欧陆风情整体风貌的展示和城市肌理的维护和开发是未来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哈尔滨是个多元化、综合性极强的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有着更大的开发潜力和优势,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效果,会更好的更全面的去展现这座城市。因此如果能把美食、冰雪、欧陆风情、时尚购物等结合在一起做大型体验展,效果一定会更好,城市形象也更加的立体化、生动化。

四、资本化运作实现城市名片产业链:

文化产业之所以称之“产业”就意味着针对市场满足市场、追求“名利”最大化。文化产业一定要资本化运作才能走的更长远。比如经典的案例迪士尼,电视、电影、主题公园、各种消费产品等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运用资本力量进行兼并扩张文化产业,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必走之路。同理,对于哈尔滨而言,现在这种资本化运作是缺失的。现代城市知名度的打造,在内容、传播、营销三项中,必要的内容竞争同时更多的是传播和营销模式的竞争,而对于一个城市文化名片的打造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模式,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依靠商业运作,将最优质的城市文化品牌流向市场,为社会认知和接受,进而影响民众。因此只有积极的去经营,将我们的城市文化名片品牌化、效益化才能最终实现一个城市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郭鉴.地方文化产业经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少峰.中国文化产业十年[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9.

[3]纬平.哈尔滨的灵魂――中央大街[J].城乡建设,2007(10)

[4]卢碧涵,曹磊.从城市空间角度看哈尔滨中央大街[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9)

[5]顾鉴明.对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的认识[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篇12

1.高校冰上体育课能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适应性

1.1增强调节体温的能力,提高心血管功能寒冷的冬季在室外参加冰雪运动能使人增加调节体温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气温变化。寒冷对皮肤的刺激,促使皮肤血管收缩,使血液向心脏回流,减少热量散发随之在神经系统的调解下,肝脾等内脏所贮存的血释放出来,向全身及体表充实,以抵抗寒冷,保持体温恒定。这样全身血管以及内脏的血管收缩调动了全身血液,以维持整个身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因此,冰雪运动对于学生心血管功能的增强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重要作用

1.2促进骨骼的发育,提高学生运动素质冰雪运动能够改善骨骼的营养供给,当从事户外运动时,由于太阳光谱中的紫外线能使人体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而钙和磷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这就为骨骼长长、长粗提供了物质原料。经研究表明,经常参加冬季体育锻炼的同学,骨皮质可增厚,身体长高,骨骼的生长发育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能力的增强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常参加冰雪运动可使肌纤维肥大,肌质增多,使肌肉变得坚实,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力量素质。力量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它影响并促进其他运动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耐力素质的发展,学校可根据学生年龄、性别特点,开设不同的冰雪运动项目,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运动素质。

2.高校冰上体育课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价值观,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坚持终身锻炼的行为

2.1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大学生处于身心逐渐成熟的青年时期,是个性形成和习惯培养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较为强烈,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这一时期主要的任务是增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熟练地掌握多种锻炼身体的方法,为他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终身体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当成一种自觉的活动。

2.2形成终身体育的新理念冬季冰雪运动以其多种运动价值,以及优美独特的冬季环境吸引着学生。冬季体育对于现代北方人“终身体育”来讲,更有其独特意义。北方冬季时间较长,要培养学生参加冰雪运动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转变参加冬季体育教学活动的态度,更新健康理念,促使学生不仅在学校阶段而且在步入社会后都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成为终身体育者。要充分发挥冰雪运动教学对冬季冰雪运动的正确导向作用,进一步促进大学生体育意识的提高。学生时代要重视体育运动,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工作、学习中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3.高校冰上体育课能使学生净化情感、陶冶情操,培养自我磨练的意志品质

3.1净化情感、陶冶情操人们通过在冬季大自然环境中进行冰上、雪上运动,用以缓解工作中的心理压力和渲泄情绪,以便使心境恢复平静。人们参加冰雪运动,掌握冰雪运动一定的技术动作和知识,并通过亲自运动实践来体验冬季大自然环境中的锻炼情趣,达到陶冶情操和感受运动后的兴奋与。进而提高自己冰雪文化层次和欣赏高水平冰雪竞技运动和艺术的品位。

3.2培养学生的自我磨练的意志品质冰上运动是在寒冷气候中进行的,更能有效地培养和锻炼意志品质。体育活动不仅具有紧张的对抗性,同时伴有一定的生理负荷。这就需要克服许多外部和内部困难,有时要作出艰巨的努力才会有所收获。例如掌握一项较难的技术动作,想取得比赛胜利,以及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等,都需要毅力。意志不仅调节人的外部行动,而且还调节人的内部心理状态,如调节注意力,调节并支配情感等。合理的、经常不断的体育活动不仅使运动者的体力得到锻炼,同时也磨炼了他们吃苦耐劳、坚韧、顽强、乐观的坚强意志。人们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出良好的意志力,作为个性心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在体育活动中,还会在其它场合表现出来。

4.高校冰上体育课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4.1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总是通过他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冰雪运动中的德育价值要在道德行为方式的形成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中体现。冰雪运动有利于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道德动机和行为效果是统一的。但有时由于不善于组织自己的行为,没有牢固地掌握一定的行为方式,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在冰雪运动中,应有目的地使学生掌握道德行为与方法。例如,运用冰雪运动实例进行道德行为的分析和总结;在冰上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遵守规则等道德行为教育,使他们了解冰雪运动中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培养独立地选择道德行为方式方法的能力,并能将这些迁移到自己生活的各个领域。

4.2促进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冰雪运动有利于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冰雪运动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两种形式:一是重复、模仿:二是有意识练习。通过有意识地练习,使学生理解良好的冰雪运动道德行为习惯的意义。在练习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给予肯定评价,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强化道德行为。这里教师的“导”是关键。

5.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学校体育只有充分发挥自己在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道德教育、个性教育等方面的功能,才能够跟上素质教育发展的步伐。以往的学校体育教模式和内容设置,不能够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体育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冰雪运动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教育项目,在北方寒冷气候的条件下应该大力推广和开展,从而使北方高校更好地实现通过冰雪运动对学生身心素质培养为目的,让冰雪运动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体育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纪烈维.体育理论教程.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11:47-48.

[2]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体育科技.2003.(3):39.

[3]王浩,陈建华.体育对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作用及其途径.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 9112912.

[4]刘勇,谢明正,熊姿.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特征与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8210.

[5]乔立刚.高校体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3): 113.

篇13

首先,夏日凉爽、舒适的气候使得哈尔滨发展夏季避暑旅游有了先天性优势。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舒适型气候已经变成夏季旅游产品开发的一种特殊战略性稀缺资源。其次,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的哈尔滨,拥有多类山地、草原、森林、水体、湿地等避暑消夏旅游资源,松花江在城市内曲折蜿蜒,水网密集,森林覆盖率超过44.6%,空气状况良好占总天数的95%以上;自然资源禀赋独特,水文和都市恰如其分地融为一体。“人善水和”的生态旅游背景下,水与城、自然和人文异彩纷呈,是哈尔滨夏季避暑旅游发展的魅力所在和特色之处,为哈尔滨在夏季旅游市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极大的优势。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是欧亚大陆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市风貌独特,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旅游服务体系较为完善,中高端消费相对集中,被誉为“东方小巴黎”。

二、哈尔滨夏季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2008年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共同建设“冰城夏都”特色旅游区,实施冬季冰雪、夏季避暑“双轮驱动、两季繁荣”的发展战略。“夏都”哈尔滨以其迷人的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直接带动旅游业的整体提升与发展,使得哈尔滨的夏季避暑旅游取得了傲人的成绩。2012年,哈尔滨市联合旅游产业相关各点,通过整合旅游、文化、经贸、体育和消夏等节庆类活动,首创“迷人哈夏”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包括湿地节、啤酒节、哈洽会、五花山赏秋节、哈夏音乐会等百余项活动,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娱乐游览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哈尔滨的夏季旅游产品种类。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连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松江湿地避暑旅游资源独特性缺乏深入认识和挖掘,利用程度还比较浅显,品牌竞争力有待提升。

三、哈尔滨市夏季旅游产品开发的几点建议

1.夏季的松花江本身就是避暑疗养天堂,哈尔滨段更是拥有众多滩涂、千岛湖等湿地,为避暑消夏的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的休闲娱乐空间。应推进夏季避暑旅游与湿地水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推出多样化、突出特色的湿地避暑旅游产品。2.哈尔滨森林资源优势明显,森林避暑旅游产品的开发必不可少。如在暑期开发针对学生和教师的森林科普旅游,包括科学考察、探险猎奇、专业实习和夏令营等产品形式。3.哈尔滨周边有独特的乡村景观和浓郁的东北风土人情以及多个少数民族区,可以将这三者有机结合到一起来组合旅游产品,推进一批特色少数民族风情乡村游、农家乐等。4.依托江河、湖泊、水库等湿地,开发一批亲水旅游产品。松花江两岸景致秀美与雅致并存,可充分利用水陆便利的交通条件,通过自驾、游船、骑行等多种游览方式感受哈尔滨夏季的独特魅力。5.充分利用周边山水组合资源,重点建设少数几个避暑山庄,另辟蹊径,打造山地高端避暑制高点,并开发相关旅游产品。6.依托特色城区街道,建设若干都市避暑文化区,推进哈尔滨市文化风情与夏季避暑旅游的有机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哈尔滨夏季避暑旅游产品的宽度与深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