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德育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不易,理解我们的幸福是来自于父母,明白在岁月的长河里我们与父母终有一别。
2. 现在要学会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及时行孝,有意识地知道如何感恩父母。
三、活动对象 : 茶店小学五(3)班学生
四、活动准备:教师准备ppt(ppt里有学生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的照片,家长对孩子说的心里话的短视频)、便签纸、《感恩父母》诗歌每生一份、“时间之船”卡片,学生准备五斤重沙袋
五、活动课时:2课时
六、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家的温馨,引出感恩父母活动主题
1.才华横溢的学者莫尔说过一句话,为了寻找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走遍全世界,而回到家,找到了!同学们说说,莫尔回到家找到了什么?
2.家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它包含着满满的爱。我们一起来看一组照片,这是我们班的同学与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PPT展示)请学生分享照片里当时的情景,并说说当时的心情?
3.同学们说得很精彩,是父母给了我们幸福快乐的生活,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
相机板书:感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感恩父母?
(二)感受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不易。
1.师:同学们知道吗,我们的幸福从妈妈十月怀胎就已经开始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妈妈十月怀胎的情景。
(1)全班同学一起绑上沙袋,并说说带上沙袋的感受?
(2)让学生来回走几步,比较绑上沙袋和正常的时候走路的区别。
(3)让学生弯腰捡东西,感受弯腰的不易,并说感受?
2.是啊,同学们,妈妈十月怀胎含辛茹苦,有时还会伴随呕吐,吃不下饭,睡不安稳,那可是几百个日日夜夜啊!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吗?
相机板书感恩关键词:谢谢。对妈妈说一声谢谢,就是一种感恩。今天回家,让我们给妈妈说一声:“妈妈谢谢您,妈妈您辛苦了!”会说的请举手!(你们都是一群非常有爱的孩子。)
(三)同频谈话,迁出学生心底对父母无条件的爱
1.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上五年级了,有的当了哥哥、姐姐,咱们班里有兄弟姐妹的请举手。
2.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觉得,有时候爸爸妈妈爱弟弟妹妹会更多一点?有的举手
3. 你妈妈有没有责骂过你?或者你做错了什么事,被你爸爸给揍一顿?有的举手
4. 你有没有埋怨过你的父母?甚至有时候还有那么一点点恨他们?原来,做父母也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但,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父母吗?
在任何情况下,无条件的爱着父母,就是对父母的一种感恩。相机板书关键词:爱父母
(四)观看视频,感受无私父爱
父母也一样无私的疼爱着你们,为了儿女可以放弃一切,包括生命,让我们一起来看马丁老师关于父亲的一段演讲《父与子的战争》。
1. 学生先观看视频,看完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再请学生起来分享。
2. 先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一件自己和父母之间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再请学生面对全班分享。
3.初步谈谈可以怎么感恩父母?具体可以做些什么?板书关键词。
第二课时
(一)通过“时间之船”活动,感受时间的流逝,岁月的苍老是必不可免的,体会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越来越短,要珍惜
1. 同学们都深爱着自己的父母,我们有多爱父母,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时间之船”的活动。活动要求: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必须保持安静,完全投入,能做到的请举手。
2. 我们一起拿出“时间之船”,可以看到在上面分别有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没有兄弟姐妹的可以视为你的朋友)
3. 现在,我们要带着他们登上“时间之船”去远航,时间之船缓缓地前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苍老,我们最爱的家人们有的就会先下船。现在谁会先下船呢?请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把你认为最先下船的人撕掉,放在旁边。再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有同学们不愿意撕掉,也起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感受。
4. “时间之船”继续前行,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苍老,接着依然会有家人要下船,这时候谁会接着下船呢?让学生把相应的家人撕掉。再请学生接着说感受。
5. 时间流逝,岁月无情,接着谁会下船?同学们依次撕掉相应的亲人。看看最后下船的会是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探讨如何感恩父母
同学们感触良多,都很难过,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终有一天我们会和他们分开,现在,他们还在,同学们请把他们都捡起来,捧在手心,趁他们都还在的时候,我们怎么爱父母?怎么去感恩父母?启发同学们从生活中学习中点点滴滴来探讨如何感恩父母?
小组内交流后,再面向全班分享。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感恩关键词:陪伴、尽孝、微笑、好学、拥抱......
(三)观看父母对孩子说的心里话视频,进一步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
1. 父母一定会被你们满满的爱给打动,一定会为你们感到骄傲,他们也有许多心里话想对你们说,我们一起来听。ppt播放父母对孩子说的心里话视频。
2. 播放完一个视频,就请相关孩子起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说说你此刻相对父母说什么?
3. 听到这里,你们一定也有很多心里话相对父母说,同桌互相交换父母与子女的角色,交流你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并拿出爱心卡(提前发便签纸),把心里话的关键词记录下来。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提示学生可以互相拥抱来平复同学的情绪。
4. 学生面向全班分享自己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并把爱心便签纸贴到板书“感恩卡”上。每一个孩子都要起来分享,都要上黑板庄重的贴“爱心卡”。
希望同学们今天回家,把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亲子说给他们听,能做到的举手!我相信你们的父母一定会为你们感到骄傲!
(四)诗歌朗诵《感恩父母》
1.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朗诵一手感恩父母的诗歌,全班起立共同朗诵。配乐《跪羊图》。
感恩父母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一曲感人的乐章,那是树叶对大地的感恩;
白云在天上飘荡,绘画一幅动人的画面, 那是白云对蓝天的感恩;
我们沐浴着父爱的阳光长大;我们滋润着母亲的真情成长;
今天,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心声,感恩我们亲爱的父母;是他们让我们体验了生命;是他们让我们茁壮地成长;
父爱是天下最广阔、最博大、最真诚的爱;
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
父爱是灿烂的阳光,炽热而光明。 母爱是盎然的绿地,芳菲而宜人。
父爱是一条长长的道路,宽阔而深远。 母爱是一池明澈的山泉,洁净而碧澈。
父爱是一座高高的山。 母爱是一泓深深的潭。
父爱是永恒的, 母爱是质朴的,父爱是执着的, 母爱是坚强的,
父爱像一轮永远不落的太阳,驱走我们世界的一切黑暗和阴冷;
母爱如一盏长久不灭的明灯,消融我们旅途中所有的坎坷和障碍;
父爱崇高伟大,他刚中有柔。当你学习在深夜时,父爱是暖暖的热茶;当你离家远行时,父爱是无声的牵挂;
母爱深明大义、她柔中有刚。当你啼哭于襁褓时,母爱是温馨的怀抱,当你呀呀学语时,母爱是耐心的教导;
合:父母的爱是慷慨的,他们把爱洒给了春露,洒给了秋霜;留给了清晨,留给了黄昏。
愿天下父母,别忘了留一份爱给自己。
篇2
德育课程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德育课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原因是我们授课老师大多数都采用课堂灌输式教学,学生作为活生生的、有潜在创造能力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即使老师付出再多努力也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与要求。因此,德育课程教学必须改革,如果继续囿于旧一套的课堂教学方法,则势必事半功倍,达不到开设德育课程的预期目标和根本目的,影响中职教育改革的效果。这些年来尽管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对德育教学也进行了一些小打小闹的课堂教学改革,但收效不大。因此,为了使德育教学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自我,让德育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应在德育课教学中大力推行学案教学。
二、学案教学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学案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以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机械的“我讲你听”,师生之间没有互动。学案式教学则完全改变了这种情况。因为教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需要讲解的,学生需要提前思考的内容编进了学案,这样就意味着学生在教师讲解新课之前就已经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预习,课堂上教师讲课时,学生既可以有针对性的听讲,也可以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质疑等。对学生模糊不清的东西教师给以明晰,对学生得出的错误结论给予纠正.课堂和谐积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当然更好。如:《经济政治与社会》中“货币”一节,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搜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货币图片,让同学们对货币有一表象认知,上课时,再问题导入,钱很重要,大家也都很熟悉,可是有谁了解钱的历史?我们用钱买东西时有没有想过为何它可以买东西?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回答,教师点拨、总结,再加上多媒体显示,这样学生能主动思考一些问题,主观能动性能充分调动起来,对货币的相关知识也能深刻理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案教学”能使学生始终处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学案”中将学习目标示意学生,能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课本中的学习及课后的检查中,都可以“学案”为导向进行学习和小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在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的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案教学”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与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它通过创建师生互动互助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意识,这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自学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理想”一节中的展示环节,各小组将自己完成的任务展示在本小组黑板上,并选出代表讲解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做补充或挑战讲解,到适当的程度老师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总结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一些社会现象,积极主动地关注有关社会公德、社会风气、焦点访谈、道德观察等方面的热点问题,这样通过一些社会现实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学会质疑。同时,课堂讨论、实地访谈、即兴演讲等形式扩展学生思维,多途径地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3.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受教育的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理想的个体,他们自身所处的环境、家庭教育、个人素质、能力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显着的差异,而学案教学是根据可接受性教育的原则去施教。注重学生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在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学案时,重点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抓好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的教育。给学生形成奋发向上的动力,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养成职业生涯发展所必需具有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同时对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还要作跟踪调查,重视信息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社会、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构建学案教学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坚实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学案教学”点燃了学生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为此需要建立学案教学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坚实平台。
1.实施教案改革,用学案代替教案
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用学案代替教案,改变对老师的评价办法,开发教师的创造活力,即教师站在学生学的角度,通过分工合作,集体编制学习栏目式的学案以代替过去的教案,实现资源共享。学生按学案去学,改掉过去学习时的被动与盲目,找到主动学习的支点。学案有利于落实学生预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构建学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学案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应该是促进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而不是为了管理意义上的需要。评价一节课堂教学,应该从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角度去观察,从引导教师关注活动的直接效果---学生是否能够实现有效学习,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会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也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评价自身的健康发展。
3.开办德育课教师业务论坛
要提高德育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解放思想,发展教师,针对德育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公开的评论、讨论,除了德育教研室教师外,还应邀请学生科、团委、班主任教师,甚至部分学生,凡是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思想态度,都可以成为谈论的话题。论坛的题目提前一周公布,让参会人员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经验,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改革的信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点拨、总结、调控,营造起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课前勤学,课上会学,最终达到乐学,把“倡导自主、体现合作、引导探究、重视过程”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
参考文献:
[1]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七版.
篇3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诗人对光明及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2.品味诗歌的节奏和语言,感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训练点
1.把握涛歌的感情基调和朗读节奏,并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涛歌
2.能运用联想和想像,深入诗歌,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诗中对黎明的深情呼唤珍惜,今天美好的时代,并奋发向上,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诗歌的“散文美”。
二、教法引导
1学生查阅,了解有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2朗读诗歌,想——想诗中所借的意象所指代的内容,深入诗歌,边读边说。
三、重点、难点、疑点
(一)重点
体会诗歌中第一人称的写法,激情昂扬地在召唤,在唤醒,感受诗歌,边读边说。
(二)难点
人称的写法,激情昂扬地在召唤,在唤醒。感受诗人的思想与情感体会诗中“黎明”等—系列意象的象征含义。
(三)疑点
文中一些诗句的含义
(四)解决办法
结合背景知识,反复朗渎,教师适当点拨,在整体把握诗歌思想与感情脉络的基础上,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即可。
四、课时日按排
1课时
五、教学用具准备
录音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出示背景材料,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诗人的创作背景,反复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课文
2.师生互相设疑一-质疑,在讨论中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诗歌是—种凝炼的语言艺术,诗人往往能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现丰富而深广的内涵,因此也留给了读者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学习本首诗,首先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把握诗人的思想与情感。
2.体会诗句的含义,弄清“黎明”的象征意义。
(二)整体感知
中华民族是个古老自的民族,也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急时刻,许多人对中国的前途和未来悲观失望,看不到黎明前的一线曙光,诗人于1941年来到延安,在延安的日日月月里诗人感受到另—种火热的战斗生活,心中无比激动与兴奋,于是在《黎明的通知》中借助“黎明”这个意象向人们发出召唤,诗中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手法。
(三)教学过程
1.由介绍背景及简介作者艾青导人课文
2.听课文录音,要求:
(1)体会诗人对光明的热情歌颂的感情。
(2)理解诗中人称代词“我”、“你”“他们”所指代的内涵。
3.指导学生自由朗渎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黎明将把通知发给谁,结合诗歌内容,具体说明发给的对象?
(2)黎明发出厂怎样的通知,结合济歌内容,具体说明通知的内容。
明确:(1)黎明把通知发给了诗人,借诗人的嘴向不幸的人、生活在苦难中的人,城市、村庄、女人、男人、老人、病者、母亲、孩子一切的不幸者以及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传递黎明即将来到的消息。
(2)黎明将告诉世界与人类:光明即将来到,日月即将来到,将唤醒“生机与活力”将带来清新的空气,将带来幸福、安宁、祥和,总之,将带来一切健康和美丽的东西。
4.进一步研读课文,体会诗句的含义,理解象征手法。
(1)诗中为什么称诗人为“正直的人”和“忠实于时间的人”。
(2)“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该句所指代的对象是谁?
(3)“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一句的含义。
(4)诗句“请年轻的情人也起来/和那些贪睡的少女”和“请叫醒困倦的母亲/和她身边的婴孩”两句包含着什么深厚的内涵。
(5)诗句“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说我马上要来叩打她们的窗门”中“健康而美丽的”指的是什么?
(6)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她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一句的含义。
明确
(1)诗中称“正直的人”和“忠实于时间的人”是希望诗人能够如实地、及时地传递黎明的消息。
(2)这里是指将黎明的通知送给那些处于沦陷区的广大人民。
(3)这里用“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揭示了“我”即“黎明”的象征含义。
(4))诗句中“年轻的情人”、“贪睡的少女”既是指一些具体的人,更具有一种抽象的内涵,
指“黎明”将要唤醒“爱”与“美”;“母亲”与“婴孩”同样也具有这样双层内涵,既指具体的—类人,也指人世间像母婴之间的那种亲情、温馨与爱。
(5)“健康而美丽的”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形象,它实质是对此文的—个小结,马克思曾经说过,中国是—只睡熟了的狮子,但是迟早她是要苏醒的。这里“健康而美丽的”指的应该
沉睡着的古老中华民族所具备的一切美德,神州大地山川风貌所具有的美……
也就是说光明的中国所应具备的一切,诗人在这里用“健康”和“美丽”作了概括。
(6)该名中“夜”指的是黑暗的旧社会,“他们”指的是“沦陷区的广大人民”,“他们所等待的是光明的中国。
(四)总结、扩展
《黎明的通知》这首诗,诗人运用象征和拟人的手法,借助“黎明”这个意象,抒发了对“光明”的赞歌。
夜幕终于要拉开了,黎明终于就要来到了,当黎明叫醒“一切的不幸者”和“—切爱生活的人”他们急切等待者,当黎明邀请歌唱者、舞蹈者来欢迎,他们热切地欢迎,诗人驰骋想
明即将到来,以及与黎明—起来到的清新与美丽,文明与进步。勃勃生机与欣欣向荣。为了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可指导学生作一个片断练习,开头以“当黎明来到,东边的天际上第一道朝霞,……”作为起始句,继续续写下去,描写黎明到来后的景象。
八、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
篇4
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中学体育课学科是体育和德育兼容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肩负起“文以载道”的责任,构筑德育教育的工程。在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以后,学生对体育知识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老师如能适时地、有机地结合思想道德教育,体育课的德育功能定会发挥更大作用。
高中阶段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教育应受到全体教师的重视,使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遵纪守法、社会好公民教育、劳动观念教育,爱护公物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开拓创新意识教育。这六个基本内容应该成为高中阶段体育思想品德教育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在体育教学中,使之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与学校整体教学形成合力,为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发挥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在明确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后,应将其与高中各年级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出学年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作为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指导思想,贯彻到各学年体育教学中。
高一学生生活为适应期,由于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对周围环境比较陌生,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比较淡漠。学生对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体育课的课堂常识也不是很了解,同时,上课时大部分学生表现得小心翼翼能克制自己,遵守纪律,但其中一部分学生由于受社会上重文轻体思想的影响,对体育课的认识不够,只是为了给老师留下好印象而应付上课,有的学生对体育有形式、方法、要求和教学特点更是认识不足,上课表现不积极,课堂气氛不活跃。即使那些上课注意力集中,认真完成练习,体育基础好的学生也不愿表现,班干部也不敢大胆协助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其实,体育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光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就会是乱,就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注重安全教育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制定这一阶段安全教育的方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我们经常看到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不重视安全教育的现象:对于教学器材检查不细致及使用不合理,练习技术方法不当,运动量过大身体疲劳,练习难度大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组织性、纪律性差及学生着装不合适等,从而造成自我伤害事故或被动伤害事故。为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体育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使学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防患于未然。
第一,教师应把预防伤害事故的措施纳入各课内容,在备课时,周密、细致地考虑田径运动教学各个环节可能产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因素,把预防措施写入教案,并在教学中严格贯彻执行。
第二,教师应在上课前提前到达运动场,检查场地是否平整,器材是否牢固及场地、器材布置是否合理等,同时课前还要检查学生的着装是否有利于跑、跳、投动作的练习,杜绝由于场地、器材和学生着装上存在隐患造成的伤害事故。
第三,上课时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集中学生练习的注意力,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训练。若有违反纪律,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可能时,要立即纠正,甚至暂时停止练习。
第四,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切合实际、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运动量等,在严格要求学生完成投掷练习的同时,还要观察学生练习的身体疲劳反映,及时调整体力较差学生的运动量。
第五,要遵循田径运动练习的安全常规进行练习。田径运动练习的安全常规如下:跑道地面要平整,没有石块及其他多余杂物,按逆时针或按备课规定的方向跑进,障碍或栏架要牢固、稳定;使用终点带时,高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并且不得把终点带缠在终点柱上。
对于跳跃项目,助跑道和起跳地点要平整、不滑,要经常挖平沙坑或铺平海绵包,保证落地安全。跳高时,跳高架安置要稳固;要把不同起跳腿学生的跳跃顺序及跳完后的返回路线交代清楚;跳远时,必须等待前一人跳完迈出沙坑后,下一个人才开始助跑。
对于投掷项目,一般情况下不要相对投掷,也不要对阳光投掷;投掷和投掷者之间前、后、左、右都留有足够的距离;分组投掷时,应在教师或班长统一口令下投掷;要明确器械掷出后,取走器材的方法,不允许任何人在投掷场地穿行。
篇5
二、宇宙诞生之争(蒂姆·雷德福)
当今世界上两位研究宇宙的大师在时间的开始与延续问题上相持不下。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正在阅读两篇论文,这两篇论文在为什么宇宙可能永远没有终点的问题上各执一词。
一方是坐在轮椅上的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他可能是仍然在世的最著名的科学家)及其剑桥大学的同事尼尔·图罗克,他们在将由《物理快报》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论点是最初万万万亿分之一秒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可能决定了宇宙永恒不灭的本质。
另一方是俄罗斯物理学家安德烈·林德(他是膨胀理论的泰斗之一,试图解释在最初的一刹那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他在已发表的论文中说,霍金和图罗克理解错了,因为类似于我们所处的这个砰然一声就诞生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在出现,因此试图找到时间的开始或终止是毫无意义的。
这一争论的实质是个重大问题。所有证据都表明我们的宇宙有一个开始,而且这种开始包括空间和时间这两方面。我们的宇宙150亿年来一直在膨胀。那么,存在着早于我们的宇宙诞生时刻“之前”的宇宙吗?宇宙膨胀会终止吗?
天文学家们一再提出的假设认为,我们的宇宙密度还不足以使其自身的扩张停下来。再过数十亿年之后,所有星系都将会衰颓,但是尚有余烬的星系残骸还将永恒飘荡,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霍金在其最新写就的论文中检验了爱因斯坦的某些思想,并利用纯理论得出同样的结论:我们宇宙的未来是由其诞生时的条件决定的。
天文学家马丁·里斯教授最近说:“他们声称以某种比其他关于这些问题的设想更自然的方式建立了低密度宇宙理论的模型。这是一个变异理论,利用了霍金早些时候提出的某些思想。”他还说,林德认为霍金和图罗克的理论模型没有给出正确的宇宙密度。“他们的理论已受到天文学泰斗林德的抨击”。
这两种论点都以名为宇宙膨胀的瞬间为论据。在宇宙膨胀的瞬间,宇宙砰地一声从无到有诞生了,并以比光速快得多的速度自我膨胀。这种膨胀是一种反引力。但是这种论点认为,由于引力是负能量,所以这种反引力肯定代表正能量。爱因斯坦的理论认为,物质只不过是冻结的能量,因此,所有恒星及星系在这种膨胀瞬间都因为其固有的能量而出现塌缩。
宇宙膨胀问题已经让天文学家们着迷了17年之久。它会形成一个在扩张和崩溃之间实现临界平衡的宇宙吗?或者会形成一个具有“负曲线”和无限未来的宇宙吗?马丁·里斯教授说:“这正是林德以及霍金和图罗克试图要弄明白的问题。他们都在想方设法得出不同的膨胀结果,使我们能够推导出最终统一的但是拥有负曲线的宇宙。霍金一图罗克论文中的新东西将证明,你也能够更自然地做到这一点。”
霍金提出的新论点,意味着哲学家现在不得不考虑时间有始无终的问题。这可能是更令人头痛的问题。
马丁·里斯教授说:“林德对他所称的永恒膨胀笃信不疑。一旦某个宇宙运转起来、它就会持续膨胀,并不断滋生新的大爆炸。林德提出的反对意见之一是,他认为霍金所说的起源大爆炸根本就不存在。如果发生一次大爆炸,那么就会引发无数次大爆炸。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霍金所关心的初始条件就会消失在比我们所能料想到的更深的宇宙史迷雾中。”
(选自《大家知识随笔》,李绍明译,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示范教案】
宇宙的边疆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三、德育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学生活动设计
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板书)宇宙的边疆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3.本文的说明顺序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2.【提问】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3.【提问】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提问】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篇6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档案保存着反映学校教育事业逐步发展的典籍和史料,这些积极向上的档案史料无疑会对学生的正确思想、道德、人格等形成和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对一个校园高尚精神文化的形成及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最系统和直观的一手材料。学校可对档案资料进行重新开发、组合、整理,如利用档案资料编写校史和建立校史陈列室,组织新生参观,向新生展示校风、校貌及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轨迹,让师生了解,激发其爱国爱校热情;不定期围绕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组合选题,开拓德育教育新途径,丰富校园文化内容;还可以将教工中的各类先进人物和事迹的材料,以橱窗、校史室、报刊以及不同形式的报告会、研讨会等进行宣传、表扬,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促进师生们奋发进取。
2 学校档案的助教功能
关于档案的定义,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有上百种,我国的档案法中认为,档案是指凡是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从这个定义上理解,档案是直接记录历史的最原始材料。而学校档案,则是对学校历史、学校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和师生活动的直接记录。在学校档案中占最大比重的,就是教学档案。教学档案是教育工作者们在从事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的原始记录。教学档案即包括本学校教师的各类教学记录,也包括本学校收集整理的其他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有保存价值的教学记录。由于这些历史记录,既是研究教育规律和各学科教学方法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对教学档案的学习、研究,可以吸收前人的有益经验,也可以吸取前人教学的失败教训,以便在自己当下的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策略和课堂实践,更有效地改善和促进教学效果。
教学档案对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档案的资料,在对其他优秀教师的教案等进行比较分析后,进行吸收、借鉴,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自己教学准备的质量,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经验。教学档案的历史记录属性,也能帮助教师掌握第一手教学沿革的原始资源,借助多媒体和现代信息分析技术,对教学记录进行深层分析综合,呈现出教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类数据资料,以帮助教师教学科研研究。教学档案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基础,只有在完成对前人各种教学尝试的充分了解和深入分析后,才可能真正对既有的固化的教学模式进行突破和改善。
教学档案也能最大程度上拓宽教师获得最新教学信息和前言科研成果的渠道。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在的互联网海量资源,对最新的教学信息和前言成果进行资料收集,利用信息分析技术进行深层开发,并生成有益于教学的档案资料信息,提供给教师参考,这种教育信息的自动生成转化,可以为教师节省筛选信息的时间,提高教师接收信息和吸收成果的效率,最终转化成教学成果的提高。
3 学校档案的文化传播功能
学校档案还有一个很重要但常常被忽视的作用,就是学校文化传播的功能。学校档案中有一类重要的档案——音像档案。对音像档案的开发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文化资源。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音像档案直观、生动、易于接受,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声音和视觉的同时作用,比传统的纸质档案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学校可以将每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校运会等刻录成光盘,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视频进行宣传教育,营造健康快乐的校园气氛;充分利用网络等途径,搜集名师大家留下的著作画稿、根据文学大师作品拍摄的影视作品、传统戏剧及现代话剧视频等,作为学校美学教育的资源,定期放映和展览,创设浓厚的美育氛围,点滴渗透。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师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最终通过学校档案的文化传播功能,提升学校教育的层次,增强师生的文化素养。
4 发挥学校档案教育功能的途径
档案具有凭证性、原始性、查考性等特点,它在学校管理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现实当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校,对于档案的重视程度都不高,更不用说发挥学校档案的教育功能了,我们常常看到的就是在学校的图书馆或档案馆里,成堆的档案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这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如何有效利用学校档案,笔者觉得提高档案利用率、搭建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学校档案特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4.1 提高对学校档案尤其是教学档案的利用率
学校要积极鼓励师生在教学、科研和学习的过程中,走进学校的图书馆、档案馆查找档案资料,可以通过学校文化节等活动,专门开辟学校档案查档等趣味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和发现档案的价值。
4.2 为师生搭建档案信息共享平台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档案信息的分享率越高,利用价值也就越高。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是最有效的途径。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校内网、博客、微博等平台,对现有档案信息进行共享,尤其挑选有利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相关学校信息、历史档案、教学档案进行整理开发,让师生既简单又直接地获得并利用相关的档案信息,以达到管理水平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增强学习成效的作用。
4.3 形成自己的学校档案整理特色
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发展轨迹、文化积淀、办学特色,常常可以从档案中反映出来。档案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校的档案部门在收集、形成档案之后,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理念,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外国语学校在外语教学档案方面,要有自己的建档特色,以更好地服务师生进行教和学;不同地区的学校,也应该有具有该地区文化特色的适于学生了解和学习的文化档案等,都能很好地帮助学校形成自身的文化内涵,培养特色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办学个性,提升学校社会形象的鲜明性和可识别性。
参考文献
[1]周宪文,林凤,王敏.浅谈学校档案的分类[J].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03(6):20.
[2]李淑芳.以人为本以档育人[J].兰台世界,2005(5):30-31.
[3]张金顺,夏春叶.试论学校档案的教育功能[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4,14(增刊):54.
篇7
案例教学方式即在教学中通过对生活或法律案例的引用,实现对学生思维活动和课程能力的培养。在案例教学课堂中,教师处于引导地位,通过案例导入,创设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案例的甄别与选择环节,教师围绕单元课程的具体内容,选择具有一定相关性、真实性、典型性以及多元化的案例,多视角、深层次地为课程内容进行辅助讲解。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属职业型教育,内容包括职业知识教育及技能培训,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实现社会劳动人才结构的多元化。《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程内容说教性质较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课堂知识接收率。为提升教学效果,部分教师采用案例教学。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现阶段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案例与课程缺乏典型联系性;第二,案例导入缺乏情境渲染;第三,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忽视师生双向交流活动。为提升案例教学效果,下文对其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提升策略
(一)关联案例导入,强化学生理解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程内容中,以法律基础单元为主的部分单元课程在内容设计方面具有理论性和政治性较强的特点,涉及到法律知识与国家政治机构的组成模式,中职学生在理解和吸收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基于此,教师在采取案例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可以围绕该课时的具体内容,选择关联性和典型性较强的案例,在进行课程知识讲解时将案例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通过生动直观地讲解与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含义,牢固掌握课程的知识点,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整体把握。
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二课第一节“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课程中,教学目标包括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劳动权益保障途径。教师可以选择劳动权益保障案例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劳动者享有的合法权益:目前,公司拒签合同的现象虽然有所改善,但同时出现了合同签订短期化的新问题,小李在广州某企业从事销售职业近六年,与企业的合同签订以一年一签的方式进行,该方式使得小李对公司的用人理念缺乏安全感,小李认为,在该工作环境下,自身工作能力技能无法的到培养,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再次求职的难度呈伴随性增加,如果被公司解聘,自身的劳动权益无法的到保障。案例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化,帮助学生认知到合同的短期式签订侵害了劳动者的权利。教师通过导入案例深化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知。
(二)创设案例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情境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围绕案例内容在课堂上创设案例情境,通过提问、演示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案例导入的过程中自主思考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
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课的第一节“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行为”,教学目标包括帮助学生认知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对其判罚措施。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具有一定探讨价值的案例,重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某省发生一起八毛钱抢劫案,犯罪人员沈某、王某在对学生安某、陈某进行抢劫,结果只在陈某衣服内搜出八毛钱,事后两位犯罪人员被警方抓获,法院判定抢劫事实成立,判处刑期一年并缴纳八千元罚金。教师根据案例特点,提出问题:抢劫金额只有八毛,法院的判决是否过重?以此激发学生结合课程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抢劫行为的危害性在于侵害了公民的财产权和人身权,危害了社会安定,因此对该行为的判罚不以抢劫金额的量度为转移。教师通过创设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课程要点进行自主思考,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开展案例讨论,实现双向交流
教师在以课堂讨论为基础的案例导入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案例辅助效果中的说教性和指导性,注重联合学生进行案例的讨论与分析。学生在接触到案例后,通过捕捉和收集与案例相关的课程理论知识,同时进行缜密的思维活动,针对讨论主题提出思考与判断,教师将讨论观点进行整合与补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强化了对课程知识的理解,锻炼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同时深化了教师的思考,有助于教师完善教案内容。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在于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效果,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3、安全是天,安全是地,没有安全,就没有了天和地。
4、安全谨记心安全永伴你。
5、平安的防范是容易的,可往往有些人使它变困难了。
6、安全一点,幸福十分,要挣钱保平安,要想富灭事故。
7、安全两字很重要,不能忘记也不能丢。万一你把它忘了,灾难就降临在你身上。
8、开开心心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平安到家,家人放心。
9、俗话说得好“平安二字值千金”,的确如此,但是如果你仔细去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其实做到这二字很简单。包括你的身心健康,另外还要注意安全。
10、过马路,不要急。红灯停,绿灯行。做个平安小市民。
11、举安全之盾,防事故之患。
12、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都要珍惜生命,不能拿生命开玩笑,一定要随时随地都要安全意识。
13、在马路上玩耍——疯了。
14、事故警钟时时敲,安全之弦紧紧绷。
15、隐患处处有,安全时时记。
16、今年过节不收礼,要收就收《安全教育本》
17、平安比什么都重要。
18、校园校园我爱你,因为你给了我们一份安全感。
19、平安要靠每一个人的,而不是要靠一个人做到就行。
20、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掌握必要交通安全知识,确保安全。
21、管好自己的门,看好自己的人,家家平安,人人开心。
22、“平安”这二字是每个家庭都想拥有的。那么就你时时刻刻注意安全,让你永远平安。
23、平安校园我爱你。
24、记住安全就二字,就能平安走天下。
25、想要自己平安,并不难,只要把“安全”二字牢记心中。
26、人人安全,家家放心。
27、遵守交通规则,安全你我他。
28、二票三制要执行,严格遵守记在心,看目操作要闯祸,互相督促保太平。
29、平安,平安,平平安安,人人平安,家家欢喜。
30、动火预先开火票,防火指施可靠,119号要记牢,着火沉者扑灭掉。
31、遵守道路安全法,平安伴你一路行。
32、心中时刻有平安,平安永在我身边。
33、道路牵着你我他,安全系着千万家。
34、将安全牢牢的记在心中,平安将会伴随我们渡过美好的一生。
35、丽水是我家,平安靠大家。
36、害人,早晚要害自己。
37、啊不离口,规章不离我。安不可忘危,治不可忘乱。
38、预防校园侵害,创建平安校园。
39、安全,安全,安全是人们生存的基本。
40、危险时时刻刻在身边,你不只要不注意防范它。()它就会马上让你死。
41、注意安全时刻不能忘。
42、可爱的城市,平安的一天,两者的结合,就是幸福的。
43、穿马路时左右看,用家电时看插头,用火电时要小心,做工作时要认真,平平安安过一生。
44、家中煤气经常关,莫用生命买教训。
45、过马路要走在马的背上——斑马线。
46、安全不是空喊口号,要实际去注意起来。
47、平安校园在我心,安全行动手中行,时时注意危险在,要让安全护我行。
48、红灯停,绿灯行,安全处处伴我行。
49、校园是我家,平安靠大家。
50、安全是宝藏,安全是生命,安全是金钱。
51、火灾隐患,溺水丧生,安全第一,生活之本。
52、平安校园我爱它,人人平安靠大家。要想过着平安日,危险隐患处处防。
53、平安校园我爱它,人人安全靠大家。
54、安全是最大的效益,违章是犯罪,事故是最大的浪费。
55、生活中最珍贵的是什么,是平安。
56、过马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57、什么事都只有活着才能干,所以平安最重要。
58、在过马路时,别人并不会像我们一样小心,所以我们在过马路时一定要耳听八方,眼观六路。
59、违章不禁,危险难险,违章不止,事故难消。
60、交通安全要记住,莫用生命来赌博。
61、过马路要像孙悟空——东张西望。遇到红灯要像老虎——耐心。骑车要像海龟——慢点。
62、工作平安,休息平安,衣食住行都平安。
63、小朋友,要小心,玩火自焚从泣。小朋友,要注意,电线落地不能踢,小朋友,要牢记。安全时刻伴你行。
64、人的生命是很宝贵的,可是,要有生命,就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都想着安全,这样才能拥有生命。
65、在马路上踢足球——危险。
66、马路工地太危险,用火用电要小心,安全安全时时记,平安永远伴你行。
67、我爱我们的祖国,因为是祖国培养我,教育我,还让我们感到有安全感。
68、时间,金钱,一切,没有了安全就没有时间,没有金钱,没有了一切。
69、穿马路是左右看,用家电是看插头,用火是要小心,平平安安过生活。
70、危险无处不在,只有紧记安全,才能平平安安过每一天。
71、平安校园是我家,快乐是否看大家。
72、高高兴兴上班(学),平平安安回家。
73、校园是我们与老师的家,安全也要时刻铭记在我们心中,同学们我们共同携起手,让安全永远在校园内。
74、没有大人陪你去游泳——小心。
7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命之舟,覆于疏忽。
76、安全是革命本钱,健康是人生基础,但是,如果不注意,“本钱”将花尽,“基础”将毁掉。届时,即使你满腹经纶,只是昔日黄花。所以说,为了自己长寿,为了亲人,重视安全,使自己健康,快乐过每一天。由此可证:安全是生命之本,安全是头等财富。
77、安全在心中,保护自我时时刻刻不能忘。
78、用平安祝福校园的今天,用平安打造校园的未来。
79、“安全”二字,我们要永记心中。
80、安全是第一,如果不注意安全就会结束生命。
81、安全是生命之本,安全永在我身边。放学回家不要在外面逗留,直接回家。
82、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平安校园,生活在平安的蓝天下。
83、生命就像一只蜡烛,你不珍惜它,它就会消灭。
84、每个人心中第一的是安全,第二的是安全,第三还是安全。如果你想好好学习、生活,那你一定要记住平安是生命中的100%。
85、在环境差的地方玩——先把环境搞好点。
86、在利益和金钱之间。记住,安全才是第一位。
87、校园隐患处处有,时时刻刻要小心,只要安全心中记,平安一定伴你行。
88、人病不上车,车病不上路。
89、无论是谁,无论你多么优秀,只要一不注意安全,你就会失去活着的权力。
篇9
②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重视淡化教育痕迹,启发道德自觉,强调在主体认知中自主建构,致力于情感的浸润和培植,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育境界。
③现行的品德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反思等进行活动和相互交流、深化认识,在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中,习得道德素质。
2、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的问题
思想品德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人,冷冰冰的理性。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把道德、品德从人的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把他们作为一种孤立现象来对待,以知识的机械复制、行为的刻意规训为主。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她忠实地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①忽视学生主体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而当前品德教育以管代导,主客体颠倒现象还较严重,忽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特点,忽视学生品德形成的自主性和发展性,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唤发,学生习得过程简单,方式单一,自主建构道德的能力得不到培养,
②轻视学生生活 学生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最后回归学生生活。而当前品德教育中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强,轻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与学生生活脱离,学生知行脱节,机械唯本现象仍有存在。
③漠视资源利用 品德课标指出:“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目前,教师仅停留在使用教材上,缺少对学生生活资源的提炼和生成资源的捕捉,缺少对教材、学生、家庭等资源的开发、吸纳和整合。
④无视学生文化 品德课程标准倡导的是一种学生文化。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育往往忽略学生发展环境,把学生看作“小大人”,习惯用那墨守成规、刻板僵化、居高临下的化来组织教学,学生自由、自主的天性受到禁锢,生命的活力、张力无法施展。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品德课程实施的教育效果。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课题的研究,将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效果。
3、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以课程文化和学生文化的诸多影响因素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文化的特点,梳理、整合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内容,将之趣化、人本化,对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中文化缺失的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为丰厚思想品德课程文化、教师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提供有效途径,切实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实效。
二、课题界定
以思想品德教材为蓝本和载体,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实践,细化、活化、趣化课程内容及资源,着重突出思想品德学课的实用性,让思想品德课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的认识。对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学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三、课题研究目标
1、教师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理性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学生成长目标:细化、活化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和相关资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建构、体认、感悟、形成道德;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情趣,浓厚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家庭、社会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提升品德修养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和生活情趣。
3、课题成果目标:构建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理论框架与操作方式;开发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课程资源;撰写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四、研究的内容
1、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中的实际问题及环境的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初中生在日常生活和知识传授式德育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存在哪些干扰、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不利因素,教师德育工作方式上存在哪些不足,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撑,以便确定以生活为主题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
2、构建以学生生活实际为活动主题的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的策略研究
研究制定以生活实际为活动主题的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影响他们成长的兴趣、特长、个性特征、能力倾向、价值观取向、道德观导向等因素,来构建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每项活动都从生活实际中来,与学生的道德观导向等相吻合,同时确定明确的目标,通过生活实践把德育、心育结合起来,把道德、知识、行为结合起来,并通过教师的发现、唤醒、引导,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例如:在学生中开展以“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玩”、“怎样做人”、“怎样竞争”、“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对待父母”等为主题的活动进行自我设计,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和科学的道德观,促使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3、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的策略研究(即着重研究促使学校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① 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思想品德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思想品德课的主体。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应该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联系,增加道德人文关怀成分,善于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拨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根善良之弦,让正直之举、同情之心成为他们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生活行为。如:开展“一日家长”、“一日校长”、“一日班主任”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参与学校的常规管理,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等,使他们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对生活充满憧憬,对生命学会尊重、关怀和爱护。在宣扬生活真善美的同时,要敢于让学生面对和剖析生活中的矛盾和丑恶现象。如:开展“关于学校收费问题的调查”、“影响家乡经济发展的社会调查”、“单亲家庭生活状况调查”、“家庭体罚情况的调查”等活动,通过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形成过程,来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和内化。
②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班集体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班集体内一种生活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人生初期思想品德观形成的重要支柱和基石,教师可以用自己的遗憾警示学生,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可以以班级、年级、学校为单位,开展有关德育生活化的大讨论、沙龙等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探究、思考人生发展的道路,感悟生活中的欢乐和苦恼。
③ 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品德课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化情趣。由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只注重道德的说教和灌输,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校内广播、校刊、报告、参观、集会、访问、绘画、书法、工艺制作、戏剧等文化艺术方面的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生活情绪。进而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培养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五、研究的方法
①理论研究:邀请专家作理论讲座;读理论书籍,写读书笔记;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题研讨。
②调查研究:课题研究实施前的问卷调查;课题研究结题时的问卷调查。
③行动研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诊断,从而发现问题,制定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始行动(观察、记录),进而作出评价(分析、归纳)。
④经验总结:定期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定期举行课堂教学改革论文或比赛活动;定期编辑师生作品与研究成果。
⑤个案研究法:通过对问题学生的个案跟踪分析,不断总结与反思,以促使思想品德课真正回归生活。
⑥另外,再采用实证研究法、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研究法。通过理论分析,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科学性。
六、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能力
①为了加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学校制订了严格的课题管理制度(包括学习制度及成果奖励制度等)。
②课题组组长、副组长都参加过省级课题和市级课题,并都获奖,已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课题组成员匀已参加过二轮以上的课题研究工作,对课题研究的方法、手段、途径等匀有所了解,并能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2、时间保证
本课题确立后,课题组成员将花费更大的精力,利用每周三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业务辅导和研究课题实施进展情况,每月对课题研究情况一次调研,布置研究工作,每学期对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情况做一次总结考核,切实保证课题研究深入、有序的进行。
3、设备保障
学校先后组建多功能综合媒体教室,购置了实物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刻录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今年学校已投重资组建了校园网;学校图书室有教师用书二百余册,供实验教师借阅;课题组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每个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可随时上网查阅资料。
七、课题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XX年年10月至2010年6月
①课题研究网络组建;②课题研究方案设计;③学习相关课程理论;
2、实施阶段:2010年6月至2010年10月
①策略研究;②分专题开展行动研究;③收集研究案例。
3、总结阶段:2010年10月至2010年10月
①课题总结报告。②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材料。③完成与品德教材配套的课件等。
八、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总结报告
2、教师专题论文集(论文、教学随想、教学日记)
3、思想品德课教案集(初中各年级,word形式)
4、思想品德课教学课件集(初中各年级,ppt形式)
5、与思想品德教材匹配的教学视频(初中各年级,avi、wmv、rm等形式)
附:主要参考文献
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0
我们不会仅仅为生存而工作的,这是我对前面话题的总结。
如果人没了生存的压力,那么必然会呈现一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内心就会升腾出向往美好的教育梦想和欲望。
那么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内心按捺不住的欲望吧!
如同一个新生婴儿,首先会在刚刚吃饱的那一刻,贪婪地认识这个世界的五彩斑斓,这种憧憬会让我们的心里长出一双翅膀,禁不住去触摸这个陌生的世界,甚至有种挣扎出襁褓和摇篮的愿望,我们权且把这种即将实现的懵懂的想法叫做理想。
如果我不是一个例外,和大家一样的话,那么作为教师的你刚刚步入讲堂,心灵都会充满教育的神圣、美好的憧憬和甜蜜,都会在内心酝酿一个这样懵懂的教育世界——从清晨走来,站在春风里。你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爱如阳光般在你的全身散发,是一个配得上叫做老师的人。孩子们蜷身倚靠,伏在你的膝上,或靠着一棵大树聆听你的故事。那里柳荫如春,荡漾在你们周围,你的声音和掠过的鸟鸣一样清新自然,那些春天和春天的故事就成了你们要认识的全部。当然,你们也会结伴而行,去呼吸大自然的芬芳,接受大自然无上的熏陶,你和孩子们就是这样自然地无拘无束地成长,那个世界就是你最初梦想的教育的“理想国”。
如果这样,你没有名利的概念,甚至不会意识到你就是别人的老师,你会把所有的人和事看做是你幸福的源泉,会用最满意的笑容去感染每一个孩子,这时你就是爱的使者和化身,不,更确切地说,他们也是你的老师或者互为人师。因为没有地位的高低,所以你就像老朋友一样把你的感受告诉你身边的这些可爱的孩子,像说:“吃过这种奶酪吗?可以去尝一尝!”新鲜的东西总会让人好奇并能产生浓浓的兴趣,因为喜欢,自然就会尝试,何况你的爱告诉他们,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的真诚,都是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的。
你会这样来和你的孩子一起寻找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知识,或者悄悄地把你获得的经验像奶酪一样慢慢拿出来和他们分享,因为心里从没想过那些东西是你的,更没有强迫自己和孩子们咽下的东西,那些都是因兴趣的吸引而非你的言辞说教引发的尝试,也就没有了不必要的强加和厌烦。
你也会觉得,自己本身就是那个成长的学生,如同今天和昨天看到的蛐蛐绝对带给你不同的感受一样,你会不断寻找一些好的新的事物和你的小伙伴们说:“来,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吧!”那么,你们心里就会悄然产生新的期待和愉悦,你们甚至忘记了教与学的理由,而只是珍惜和享受你们在一起的分分秒秒的时光。
那么,你会有什么收获?哦,说我吗?在我走近孩子时也就走进了孩子的心里,所以我本来也就没有“我”的概念,我和我的学生是一个成长的整体,从来就不分你我的。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0
公安继续教育是对在职公安民警进行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向终生教育过度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是提高我国人民警察素质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公安继续教育中,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在整个过程中举足轻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国公安干警对外交流活动也越来越多。许多公安干警已经认识到英语在业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大量的干警开始积极接受公安继续教育英语教育学习,为自己的业务工作增加动力。但是由于公安民警职业的特殊性要求,英语也成了公安继续教育学员感到最困难的科目。做为公安继续教育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结合实际,考虑如何让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丰富自身英语知识,如何让学员将以掌握的英语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公安业务工作当中去。本人结合几年来在公安继续教育英语教育中的经验与实践,发现交际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对交际教学法在其中的运用进行以下分析。
(一)、交际教学法在公安继续教育英语教育中的基本应用
交际教学法源于人类语言学家Hymes海姆斯和弗斯派语言学家Halliday韩礼德,他们认为语言是一种交际体系,语言教学的目的是目标语的交际能力,语言课程的内容包括语言意念和社会功能,而不仅仅是语言结构。
理想的英语交际教学法应该是借助有效的交际教学手段,实施交际教材提供的任务,达到交际大纲所规定的目标。在公安继续教育英语教育中,交际教学法可以让学员有规律地在小组或者俩俩活动中进行信息传递、信息商讨活动。由于公安继续教育的学员均属在职干警,在经验交流方面很容易产生共鸣,学员能够结合自身业务工作扮演不同角色或者依据课本进行表演,以便使自己所掌握的英语知识运用于不同的公安业务工作语境。在这种课堂任务当中,学员的表现能够真实反映出学员的英语状况以及业务工作中对英语的需要。通过交际教学法在公安继续教育英语教育中的基本应用,学员的英语技能运用也得到了综合性的训练与提高,包括在读、说、听、写等方面。在整个交际教学法的应用过程当中,教师的任务首先是促进学员交际,其次才是改正错误。
(二)、交际教学法在公安继续教育英语教育中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交际为中心的原则
这是交际教学法的首要原则,即教师在课堂上所组织、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员交际目的为中心,为学员交际服务。由于公安继续教育学员的局限性,英语素质较低,枯燥乏味的语法知识学习以及简单的翻译课文不容易被学员所接受,全日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本满足不了学员的需要。而交际教学法与普通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倡导的是教师指导学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活动的内容围绕课堂教学目展开,从而使学员在交际环境中有效地学习语言。我们可以将教学活动分为两种:直接的交际活动和间接的交际活动。前者诸如学员独立完成的通知通告、小组学员进行的业务商讨等,也可以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发出的指令及学员的应答等。后者是指为交际活动而服务的活动,其本身并不是交际活动,而是对交际活动有用的、与完成交际任务有关的活动。
2、模拟真实交际过程,完善信息互补原则
交际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就是尽可能地在课堂上重现语言使用的交际过程。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形式多种多样,交际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更是丰富多彩,必然会流露出不同的信息,随然公安继续教育学员均从事同一职业,但所接触的公安业务领域必然不同,这也便产生了信息差。
一般而言,这种在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差均具有信息填补、自由交际和信息反馈三大特性。首先,交际双方可互相提供一些对方所不知晓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填补。交际教学法强调,在课堂上学员所从事的交际活动和练习都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交换特性,否则只能是简单的句型操练。因此在此特性当中,教师的作用是为学员提供有信息交换内容的主题活动和实践练习,并引导学员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有效交际。其次,交际双方交际的内容和方式可以自由选择。交际教学法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就某个话题进行自由交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最后,交际双方应根据对方的信息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在设计交际教学法的课堂练习时,应让学员在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中准确判断出对方的语言、语气和态度,提高自身的语言反应能力,以求达到自己的交际目标。
3、容忍学员错误的原则
交际教学法区别于其他教学法的又一个明显特征是要求教师对学员的语言错误,特别是语法错误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创造语言结构,不断判断语言使用正确是否的过程。交际教学法强调信息的相互传递,语言的自由选择和交际目的的实现。在交际教学法中,有错必纠的做法会使学员因为害怕犯错误而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会妨碍学员的自由交际,公安继续教育学员更是如此。然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交际教学法并不是对学员的语言错误不做纠正,而是对错误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期间,学生不断接触和使用语言直至最终掌握此种语言。总之,由学员自己发现错误,帮助其他学员发现错误,或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错误纠正,比教师直接告诉学员正确答案的做法对学员的学习更有效。
篇12
“教学案例”的指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师范生的知识水平,以文字、语言、影像等形式呈现的有典型意义并能促进其分析和讨论的实例描述[1]。
教师教育课程的安排顺序是理论学习、技能培训、教学实践。三个过程环环紧扣:师范生先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入手,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再结合理论进行教师技能的培训,加强每一项技能,逐渐形成综合教学能力;最后展开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所以,本文按照师范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教学案例分为:理论学习型、技能培训型和教学实践型。
2 教学案例在教师教育理论课程中的应用
在教师教育各理论课程中,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体系,以及在这些理论中论点不同的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联接主义理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等,认知主义学习理路中的发现学习论、意义学习论等。教学案例可以把理论课程中抽象的教育理论具体化,把学习者置于真实的特定教育现象或具体课堂教学实况中,为师范生提供接触课堂的平台,既能升华理论学习,又为教学实践做好铺垫,是教师教育理论课程中极具价值的财富。下面就以对“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意义学习理论的学习为例来说明教学案例的应用。
2.1 教学案例聚焦
案例1:以旧拓新,启发式导入
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一节的导入中,教师这样设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的形成过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多少个?该过程是怎样进行的?(学生回答)我们知道男性体内有很多的,而女性则一般是一个月才能产生并排出一个卵细胞。另外,小,卵细胞大。那么和卵细胞的这种数量和形态上的差异是怎样造成的呢?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哪些异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
案例1从表现形式上属于描述型案例,教师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首先请学生根据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再由两个演绎式的提问自然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复习,学生不仅对已有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而且根据老师的引导,学生能扎扎实实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2.2 分析教学案例,链接“最近发展区”理论
案例1中,教师以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作为新课的支点,这种旧知识导入是教师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教师首先分析教学目标与学生现有水平之间的差距,根据教学内容的内部联系,大体上分为两个步骤,并创设了几个最近发展区。在导入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的作用,由提问层层递进,帮助学生通过这两个发展区,最终实现知识的同化和思维的发展。在分析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师范生对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3 “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的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导向作用。教师在新、旧知识衔接处通过设疑,可以把学生引入“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层次从一个“最近发展区”过渡到另一个更高层次的“最近发展区”。随着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发展,学生认知水平在不断变化,他们所在的最近发展区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分析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同时预测可能发展水平,将教学准确地指向最近发展区,在最佳时间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 教学案例在教师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2]。在教师技能训练中,教学案例几乎涵盖了每一项技能,利用微格教学,师范生通过教学案例的研究、教学案例的获得及讨论、教学案例的修改等环节,可以迅速有效提高教师技能。
3.1 理论学习,小组熟悉
在微格教学前,组织训练者学习教学技能、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理论知识。尤其是对教学技能进行全面的学习,分析教学技能的分类、每种技能的定义、作用、运用方法及要领等。一般小组成员在5~10人左右,分好组后每个成员之间要互相尽快了解,利于之后对问题的研讨。
3.2 展示教学案例,示范观摩
针对各项教学技能,提供相关的教学案例进行示范,这些教学案例以课堂教学片断的录像形式展现,使训练者对这项教学技能的应用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因为选择的教学案例具有典型性,所用的技能单一,所以非常适于师范生进行学习与研究,加深对这一项技能的理解。
3.3 认真备课,编写教案
训练者确定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后,正确分析教材,根据训练的教学技能需要来选择适当的实施方式,编写教案。
3.4 角色扮演,进行录像
微型课堂要由扮演的教师、学生和摄像人员组成,教师由参加训练的师范生轮流担任,学生由小组的其他成员扮演,整个实践过程用录像的方法准确记录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虽然这是一个模拟的课堂,但是它改变了传统高校课堂的教学模式,师范生有了“上课”的机会,由原来的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把教师技能训练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3.5 组织讨论,反馈评议
(1)录像材料作为教学案例
录像真实地记录了“教师”角色的实践表现,把“教师”备课时的设计以及对教学技能的理解直观地展示出来。若“教师”角色的教学技能水平很高,其录像可以作为示范观摩的教学案例,循环利用;若“教师”角色的教学技能水平还有待加强,那么其录像就是为他自身技能提高而量身定做的教学案例;若“教师”角色的教学技能水平较低,则其录像可以作为反面教学案例,为其他师范生的讨论提供材料,通过分析此教学案例的不足,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分析讨论教学案例,进行评议
小组成员通过反复观看、反复比较各个“教师”呈现的录像,以此为教学案例,进行讨论交流、交换意见。
在评议的过程中促进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改进自己的内隐决策,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各项技能。
3.6 修改教案,反复训练
训练者深入研究本人的教学案例,对照评议结果提出的问题,修改完善教案,重新实施教学,根据小组成员的不同实际情况决定反复训练的次数。在重复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案例的循环利用,快速提高教师的各项技能。
4 教学案例在师范生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案例在师范生见习和实习等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能促进实践者知识结构的变化——由理论性知识逐渐向实践性知识过渡。于2009年2月~2010年4月在温州市钱库高级中学见习、实习过程中,积累了教学实践的经验,通过撰写教学案例,有效发展了实践性知识。下面具体以在“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章节复习课”中的教学实践来具体说明。
4.1教学案例分析
通过教科书和网络途径,本人研究了大量的关于复习课的现成教学案例,发现在传统的复习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把章节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概括,列出知识框架,尽管有的教师在其中采用了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但都流于形式,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是浙科版教材《生物学(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第三章知识,这章内容与人体自身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之后具备了对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结合教材后,本节复习课的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即教师通过创设生活中的实际情境——美国“泡泡男孩”的生活,把复习的知识点连贯性地加以整合,经过学生对短片的观察和对问题的探究、讨论、总结,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结构。
转贴于 4.2.教学实践
从网络中下载“泡泡男孩”的视频,结合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将“泡泡男孩”的故事分割成若干片段,由这些片段分别引出知识内容。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作为“协助者”播放“泡泡男孩”的短片,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学生通过观看短片,并结合已有的经验,自主解决科学问题。
4.3 撰写教学案例
综合课堂上教师教学、学生表现以及课后指导老师的评价,本人草拟了教学案例的初稿。而且各教师通过讨论交流,指出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如个别短片内容和知识点联系不大;由于截取的操作问题,部分短片跳跃性过强,应该舍弃;部分短片时间过长,使本节课教学目标无法达成,建议每个短片时间把握在30秒~1分钟等等。本人虚心接受了其他教师的评价和建议,反思分析后进行多次修改,最终完成定稿。
4.4 教学案例指导教学实践
撰写的“免疫复习课”教学案例以书面的形式反映了本人教学实践经历,对复习课的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仅为本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为其他同学以及其他教师提供了参考,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
5 总结与反思
5.1结论
针对师范类毕业生,在高校的课堂、教师技能的训练、中学的实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教学案例应用的优势,教学案例对师范生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2)教学案例是教师提高教师技能的有效媒体。虽然教师的切身经验很重要,但是教学案例呈现的情境为师范生进行了其它教师的技能展示,提供了成为优秀教师的参考点和共享经验,使知识不断交融与延伸,教师技能共同提高。
(3)教学案例有助于教师在记忆中不断扩展解决具体问题的案例库,使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能根据他们从以往案例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来采取行动,从而提升教师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判断能力。
5.2 教学案例在教师教育中应用的不足
尽管教学案例的应用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首先,教学案例一般来源于教学实际,当每位教师在编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掺杂自身的一些偏见,造成教学案例的不客观性,阻碍学习者正确认识和把握问题。其次,教学案例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有文字、图标、录像等,它们在教师教育中应用时必定会使师范生在课堂上引起头脑风暴,通过课堂的互动,促进师范生的讨论交流,这就要利用课堂上大量的宝贵时间。同时,教学案例并不是适用所有的教师教育课堂。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5.
篇13
二、工作目标
(一)通过集中培训,促使教师基本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技术、课堂多媒体操作、课件制作等信息化教学基本技能。
(二)通过集中培训和日常研训,促进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课堂信息化教学基本技术应用技能等,并能熟练运用博客、QQ群、校园网站等网上教研方式与专家、教师之间进行研讨交流。
(三)建立全校信息技术教学在课堂日常教学应用管理评价机制,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进课堂信息化教学班班通。
(四)建立全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教师人才队伍。
三、培训对象:
我校全体在职在岗教师全部参加培训
四、培训及内容:
1.信息技术基础部分:教师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能较熟练地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能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
2.信息技术应用部分: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基本知识,熟练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管理系统,能够制作多媒体电子教案。
3.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使用:能规范操作液晶投影机、视频展台等多媒体设备,能规范操作卡座、功放等教学音响设备,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音响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并掌握一定的多媒体设备与教学音响系统的日常维护知识。
五、培训方式及时间
1、分散自学:教师要通过自学,基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
2、集中培训:根据课程内容及参训教师的实际,采取集中讲授、操作练习、小组研讨、互相交流等方式,保证培训的实效,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3、培训时间:
20xx年4月—5月,双周四下午三节课下。
4、学校考核时间:
20xx年6月上旬
六、培训成果
(一)在集中培训期间,每名教师高质量严要求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并写好一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基本技术技能培训测试达到合格以上水平。开学两个月内完成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汇报课。
(二)日常教学工作期间,学校把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在日常课堂教学应用的普及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周定期组织各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典型课例的研讨交流培训活动,教师运用博客、QQ群、校园网站等网上教研方式与专家、教师之间进行研讨交流形成习惯,研训成果能及时到网站上共享。
七、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芦蒲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等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我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工作。
组 长:阴子红
副组长:卢乃二
成 员:杨兆宝 王甫石 张其刚
八、培训具体要求
1、制定相应的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切实可行的各种应用培训管理与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