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旅行社经营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旅行社经营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旅行社经营论文

篇1

一、当前我国旅行社业存在的问题

(一)大型旅行社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其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

大型旅行社在经营中具有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采购、旅游市场拓展、旅游接待以及资金、信息、人才和抵御风险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易于实现规模效益。而在我国旅行社行业中,大旅行社的规模效益并不明显,优势也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表现在:

1、一些大型旅行社的业务发展缓慢,虽在竞争中面对众多新的商业机会,自身却处于各种困境中,不能好好把握。

2、大旅行社未能在旅游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即未能平抑市场的过渡竞争,未能起到引导和稳定市场的作用。旅游市场的混乱无序成为困扰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和造成旅行社资源浪费的顽症。

3、在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方面,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一些大社内部普遍实行部门承包经营、变相部门承包经营、挂靠经营等,使得部分大型旅行社实际上成为一些业务相对独立的小旅行社的集合体。在这种格局下,大型旅行社当然发挥不了应有的优势,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二)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就目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的总体而言,其特点集中表现在:

1、有限的接待数量和低下的利润水平。在接待数量方面,近年来许多小旅行社处于发展无望而只能勉强支撑的境地。有限的接待量和低利润现象的并存,充分反映了当前中小旅行社经营的艰难局面。

2、网络化、集团化程度低,多数旅行社还没有形成经营网络。真正意义上的旅行社网络和集团较少,旅行社各自为战,业务简单协作,业务伙伴关系不稳定。即使对于己建起网络的联合体或集团,有些规模较小,有些成员单位之间联系不紧密、行政色彩较浓,真正以资产为纽带紧密联系的全国性、区域性旅行社网络和集团还很鲜见。

(三)旅行社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

由于国际社和国内社的比例失调,造成国内社业务量明显不足,致使许多国内社为谋求生存而违反国家规定超范围经营,直接在海外招揽客源。部分国际社贪图蝇头小利,为国内社代办签证,赚取不义之财。这样做无疑于推波助澜,最终致使许多国内社也开始从事外联和国际旅游接待业务。

旅行社行业市场混乱的另外一个突出表现是:以削价竞争为主的旅行社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由于旅行社的行业壁垒较低,进入行业较容易。近年来,大大小小的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为招揽顾客,旅行社之间展开低价竞争,有的将团费一降再降,以“零团费”、“负团费”来吸引游客。为了盈利,就只能通过购物回扣来弥补业务损失。长此以往,不但不会刺激旅游产品质量的改进,而且还会导致质量被忽视。上海春秋国旅董事长王正华认为,我国加入WTO的预热期是2001年至2003年,现在预热期己过,我国将全面开放旅游市场,外资旅行社将大量涌入,竞争将更加惨烈,将出现与“狼”共舞的局面。那时如再一味地以低价去面对竞争,受害的不仅是旅游者,更是旅行社本身。

(四)旅行社产品常遭“克隆”,经营品种重复雷同

旅行社经营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性的产品,它对旅游线路的开发很难形成专利,也正是由于缺乏诸如商标权、专利权这样的进入限制,又无太多技术障碍可供保留和垄断,就使得一些有开发能力的旅行社一旦开发出某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众多的中小旅行社便一哄而上,竟相模仿或参与经营。这一方面导致了旅行社经营品种的重复雷同;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有实力的旅行社深度开发产品的积极性。沈阳国际园林旅行社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开发出沈阳周边汽车旅游,如本溪关门山、鞍山千山、抚顺大伙房水库、营口跋鱼圈、海边浴自己驾车到这些风景区踩点、和有关人士座谈、搞规划、讲座和培训等,然后宣传打广告,市场投入非常之大。但每开发出一个新产品,过不了多久,各旅行社便一窝峰跟的旅游产品时没有专利保护,导致旅行社的前期投入很大,而其他旅行社不需要任何投入便纷纷模仿,带来的恶果是前期开发投入的旅行社,最后连成本都收不回,因此不愿再开发新的旅游产品。

(五)内部管理缺乏科学性

我国大多数旅行社内部管理缺乏科学性,有些甚至是小作坊式的管理方式,这主要表现在:组织机构呆板,主要以直线制与直线职能制为主;在产品开发、采购、销售、用人等方面缺乏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有的靠相互“卖团”或“转团”过日子,有的更是靠做“一锤子买卖”,“砸团”的事时有发生;电脑普及与应用率低,服务质量差,质量意识淡薄;在旅游中“宰客”现象时有发生,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由此可见,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考虑到行业当前的现状,以及加入WTO后,我国旅行社行业将要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故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通过对现有旅行社的整合来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网络化,进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产品品牌化、价格透明化、效益最大化。

二、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的改革方向

(一)大型旅行社集团化

应使目前占旅行社总量1%强的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通过合并、兼并或其他方式重新组合,形成一定数量人、财、物一体化的紧密型旅行社集团,旅行社集团的构架可以承袭现行一些大社采用的总社和各热点地区分支社的形式,但总社和各分支社在人、财、物等资源上应是一体的。组织管理采用集团企业的管理方式。从微观角度讲,这种旅行社集团有利于发挥在采购、预订、营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获得规模经济;从宏观角度讲,一定数量的大型集团企业的存在,可以引导和稳定市场,克服旅行社市场因过度分散和紊乱造成的问题。旅行社把全部资源集中于相互联系的旅游业务中,势必会提高自身和整个行业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力度,提高总体接待质量。同时还会因为避免了很多分散的重复劳动和相应的不规范竞争而减少资源耗费。

(二)中小旅行社的专业化、网络化

1、中型旅行社专业化

大型旅行社在整个市场内通过重新组合实现集团化之后,市场上一些中等规模的旅行社应相应调整其经营方向,避开其在经营标准化产品方面的劣势,实现专业化经营,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细分市场旅游者的需要。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所经营的产品上,应针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中等规模旅行社的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理性化选择。专业化经营集成本优势与产品专业化优势于一身,解决了这类旅行社因规模较小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而难以直接与旅行社集团竞争的问题。但对行业来说,专业化的特色经营可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开发会使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从而增强旅游产品的总体吸引力。

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专业旅行社可以采用连锁经营方式实现联合。连锁经营是把这些中等规模的旅行社力量集中起来,使其可以像旅行社集团那样拥有在产品开发采购和促销等方面的优势。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符合利用规模经营提高低利润行业经济效益的原则,而突出的是专业化和特色化的旅游产品。

2、小型旅行社通过实现网络化

对众多小旅行社的调整,是通过内部改造或增设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网络化,成为旅行社业面向旅游者的窗口,便于消费者选择和购买。旅行社营业的场所必须广泛设立于消费者便于购买的所有地方,即所谓的网络化布局。我国旅行社的网络化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制来实现,即通过来实现网络化(这里的网络化还包括旅行社之间的业务联系这层含义)。制的实现要求将绝大多数的小旅行社改制为社。社不从事产品开发,也基本不拥有其他接待设施,其业务是专门从事旅游产品的销售。现有众多小旅行社如果能够实现向社的转变,就可以避免原先小而全的建制和业务上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位的矛盾,降低投入成本和经营风险,使其彻底摆脱举步维艰的局面。

(三)旅游产品价格透明化

为从根本上有效遏制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取得长远的生存之道,旅行社在推出旅游产品时,应使其价格透明化。应列出所游线路的收费明细,包括往返的交通工具标准及收费标准、住宿用餐标准、所游景点的门票价格等,对出境游,还需列出办理签证手续的费用。此外还包括旅行社提供的相关到位服务,如导游解说服务、景点解说服务等。因为买什么产品都可以挑、可以试、可以换,惟独买旅游产品例外,交了钱就换不了了,只能事后总结是好是坏。旅游产品买的是一个预期、期望值,买的是信任感,如果旅行社明码标价、价格透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游客的疑虑,增加自己的信誉度,可一举两得。

(四)树立品牌意识,实现品牌经营

像经营其他产品一样,旅行社经营的旅游产品也要有品牌意识。旅行社经营的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无形性和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决定了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除了价格以外,难以比较产品之间的优劣。为了降低购买风险,消费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往往依赖其对品牌的认识。产品的服务成分越高,产品的品牌越知名,就越易被消费者选中。品牌是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著名品牌在同类产品或服务领域中常常会成为领跑者。旅行社作为服务性行业,必须通过树立品牌形象来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依靠品牌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虽然,目前我国旅行社尚未形成知名品牌,但已有一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品牌脱颖而出,“广之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早在1994年5月,“广之旅”就在全行业中率先导入CI,建立整套企业商标识别系统,以琅琅上口而又含义丰富的“广之旅”为简称,采用了让人忏然心动的广告词“广之旅无限风光带给你”,并设计了寓意为“灿烂阳光,怒放红棉,无边绿野”的企业标徽,新鲜、活泼、亮丽,在当时旅游界引起很大的轰动。导入CI后,“广之旅”又通过实施质量保证金制度、推行服务承诺制、引进IS09001质量认证体系以及创新经营机制,实行科学的广告投入等举措,使“广之旅”品牌深入人心。2000年12月,“广之旅”商标被广东省工商局认定为著名商标,成为全省唯一的旅行社著名商标,为我国旅行社的品牌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

篇2

我国旅行社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在行业法规、行业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自身的特征:三类旅行社占压倒优势.,J、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在全国的分布基本合理;行业利润逐年下降.我国旅行社业正逐步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我国旅行社业现行经营体系是行业政策法规、传统经济体制和现行市场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这一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就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趋势而言.其最大弊端是造成下述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和不断恶化:

1.1大型旅行社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其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

大型旅行社在经营中具有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采购、旅游市场拓展、旅游接待以及资金、信息、人才和抵御风险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易于实现规模效应.而在我国旅行社行业中,大旅行社的规模效应并不明显.优势也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表现在:①我国旅游业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市场持续扩大,旅游收入尤其是国际旅游收入增长很快。而在此情况下。一些大型旅行社的业务发展缓慢,在竞争中面对众多新的商业机会,自身却处于保市场或无奈于市场份额下滑的困境之中;②大旅行社未能在旅游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即未能平抑市场的过度竞争,未能起到引导和稳定市场的作用.致使市场的混乱无序成为困扰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和造成旅行社资源浪费的顽症。大旅行社自身也未能避免这种市场混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③在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方面,一个突,自出现象是一些大社内部普遍实行部门承包或变相部门承包,强化部门权益,使得部分大型旅行社实际上成为一些业务上相对独立的小旅行社的集合体,在这种格局下,大旅行社当然发挥不了应有的优势,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1.2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可谓举步艰难

就目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的总体情况而言.其特点集中表现为有限的接待数量和低下的利润水平。在接待数量方面,近年来我国许多小旅行社处于发展无望而又能勉强支撑的境地。自国家旅游局在旅行社行业实施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以来.很多小型旅行社不堪重负.纷纷退出。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众多小型旅行社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业主对行业和自身未来发展的理性预期。在利润率方面,我国以经营国内旅游业务为主的众多中小旅行社多为二类社和三类社。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资料,这两种类型旅行社的平均利润率不足8%。且只是税前利润,如果再扣除所得税,则这些旅行社所剩净利润更是微乎其微了。

1.3旅行社业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

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对旅行社类别的划分和对旅行社业务范围的规定,其初衷或许在于通过这种形式的分工来起到规范市场和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而在我国旅行社业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二类社比例失调造成二类社业务量明显不足。致使许多二类社为谋求生存而违反国家规定超范围经营.直接在海外招揽客源。在此期间,国家主管部门在执法方面的乏力,使得这种现象迅速蔓延,而部分一类社贪图蝇头小利.通过为二类旅行社代办签证通知赚取不义之财的做法无疑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致使许多三类社也开始从事外联和国际旅游接待业务。除此之外,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普及无疑也包含着旅行社实业界对我国以水平分工为基础、以各种特许经营权为特征的旅行社人为市场分工模式的否定。

除以上几个问题与我国当前旅行社的经营体系直接相关之外,行业内许多其他问题的存在也与目前的经营体系有很大的联系。如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旅行社促销能力尤其是海外促销能力薄弱和旅行社总体接待能力低下等。其中,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是我国旅行社业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旅行社产品由于缺乏诸如商标权、专利权这样的进入限制.又无太多技术可供保留和垄断,使得一些有开发能力的旅行社一旦开发出某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众多中小旅行社便一哄而上,竞相模仿或参与经营,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有实力的旅行社向深度开发和促销产品的积极性.而一些既缺乏必要的硬件设备,又不具备藉以保证接待质量的“软件”基础的中小型旅行社的存在必然会降低旅行社的总体接待力量。

2加强我国旅行社竞争力的目标模式

我国现行的旅行社经营体系造成了众多难解的问题,而通过前面的分析得知,目前我国旅行社业的行业特点是以三类社为主体的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但并没有否定少数大规模旅行社的存在。事实上,正是为数有限的大规模旅行社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上升,但他们却不能改变行业利润率逐年下降和我国旅行社业正逐渐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的事实。此外,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其基本合理的地理分布特点。据此,笔者认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势在必行.考虑到行业当前的现实.同时考虑到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旅行社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方向是通过对现有旅行社的改造、分化、组合以及增设等方式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通过制形成网络化的目标模式。

2.1大型旅行社集团化

在设想的目标模式中,大型旅行社所要解决的重心问题是规模经济问题。根据这一构思.应使目前约占旅行社总量1%强的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通过合并、兼并或其他方式重新组合,形成一定数量人、财、物一体化的紧密型旅行社集团。旅行社集团的构架可以承袭现行一些大社采用的总社和各热点地区分支社的形式,但总社和各分支社在人、财、物等资源上应是一体的,组织管理采用集团企业的管理方式。从微观角度讲,这种旅行社集团有利于真正发挥其在采购、预订、营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获得规模经济:从宏观角度讲,这些有限的大型集团企业的存在可以引导和稳定市场,克服旅行社市场因过度分散和紊乱造成的问题。

2.2中型旅行社专业化

大型旅行社在整个市场内通过重新组合实现集团化之后,市场上一些中等规模的旅行社(不排除小部分小型旅行社)应相应调整其经营方向.避开其在经营标准化产品方面的比较劣势,实现专业化经营,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细分市场旅游者的需求。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所经营的产品上。与旅行社集团凭借自己实力通过经营标准化产品达到规模经济的指导思想不同.中型旅行社应针对某些细分市场,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在我们的目标体系中.中等规模旅行社的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理性化选择:专业化经营集成本优势与产品专业化优势于一身,解决了这类旅行社因规模较小形不成规模经济、因而也难以亘按与旅行社集团竞争的问题。而对行业来说.专业化的特色经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开发会使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从而增强旅游产品的总体吸引力。

需要指出的是,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专业旅行社可以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实现联合。联合以前。各单体连锁旅行社可能规模不大.但连锁经营是把这些中小规模旅行社的力量集中起来.使其可以像旅行社集团那样拥有在产品开发、采购和促销等方面的优势.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符合利用规模经营提高低利润行业经济效益的原则。当然,由于受单体旅行社规模的限制,连锁社所经营的产品类型不可能太多,而只能是专业化和特色化的旅游产品。

2.3小型旅行社通过实现网络化

篇3

(1)大型旅行社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其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

大型旅行社在经营中具有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采购、旅游市场拓展、旅游接待以及资金、信息、人才和抵御风险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易于实现规模效益,而在我国旅行社行业中,大旅行社的规模效益并不明显,优势也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国旅游业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市场持续扩大,旅游收入尤其是国际旅游收入增长很快。而在此情况下,一些大型旅行社的业务发展缓慢,在竞争中面对众多新的商业机会,自身却处于保市场或无奈于市场份额下滑的困境之中。②大旅行社未能在旅游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即未能平抑市场的过度竞争,未能起到引导和稳定市场的作用,致使市场的混乱无序成为困扰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和造成旅行社资源浪费的顽症,大社自身也未能避免这种市场混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③在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方面,一个突出现象是一些大社内部普遍实行部门承包或变相部门承包,强化部门权益,使得部分大型旅行社实际上成为一些业务上相对独立的小旅行社的集合体,在这种格局下,大旅行社当然发挥不了应有的优势,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2)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可谓举步艰难。

就目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的总体情况而言,其特点集中表现为有限的接待数量和低下的利润水平。在接待数量方面,近年来我国许多小旅行社处于发展无望而又能勉强支撑的境地。自1995年1月国家旅游局在旅行社行业实施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以来,很多小型旅行社不堪重负,纷纷退出行业。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众多小型旅行社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业主对行业和自身未来发展的理性预期。在利润率方面,我国以经营国内旅游业务为主的众多中小旅行社多为二类社和三类社。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资料,1994年这两种类型旅行社的平均利润率不足8%,1995年约为5.4%,而为数众多的三类旅行社1995年的平均利润率更是下降到4.24%。这些资料反映的还只是税前利润,如果再扣除所得税,则这些旅行社所剩净利润更是微乎其微了。有限的接待量和低利润率现象的并存充分说明了当前中小旅行社经营的艰难局面。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从旅行社自身因素来看,绝大多数中小旅行社人、财、物力有限,而其经营活动却涉及从产品设计开发到旅游接待的各个环节。这种经营的多环节必然造成每一经营深度的不足。浅层次的产品开发直接影响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促销的乏力使得很多国内游客对旅行社的服务缺乏了解,对利用旅行社能获得的价格实惠及其它便利半信半疑,最终使得国内旅游者对旅行社的利用率偏低,市场范围狭小;接待的不周更是造成或强化了社会公众对旅行社的不良印象,减少了回头客和其它顾客来源。旅行社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求生存,必然举步艰难。

(3)旅行社业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

国家旅游主管部门1985年对旅行社类别的划分和对旅行社业务范围的规定,其初衷或许在于通过这种形式的分工来起到规范市场和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而在我国旅行社业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二类社比例失调造成二类社业务量明显不足,致使许多二类社为谋求生存而违反国家规定超范围经营,直接在海外招揽客源。在此期间,国家主管部门在执法方面的乏力,使得这种现象迅速蔓延,而部分一类社贪图蝇头小利,通过为二类旅行社代办签证通知赚取不义之财的做法无疑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致使许多三类社也开始从事外联和国际旅游接待业务。除此之外,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普及无疑也包含着旅行社实业界对我国以水平分工为基础、以各种特许经营权为特征的旅行社人为市场分工模式的否定。1996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对我国旅行社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调整,但单就对旅行社类别进行的调整而言,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可以说这只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即只是取消了曾经对我国旅行社市场秩序干扰最大的二类社,然后根据剩余两类旅行社的业务分工情况更名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水平分工的基础和特许经营权的特征并未改变,其未来的运转结果很可能会重蹈历史覆辙。如此看来,人为的市场分工模式未被也难被业者所接受,行业中某种有效的自然分工体系又难以形成,加之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组织极其有限的约束力及其在管理权威方面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出现当前这种市场混乱的现象自然也是难免的。

旅行社市场混乱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以削价竞争为主的旅行社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削价竞争是行业市场机制不成熟、同时行业内缺乏有效的规范准则的集中反映,它使参与者大伤元气,非参与者经营更加困难。竞争的结果不会刺激产品质量的改进,而是导致质量被忽视,无意保证质量或无力保证质量,使旅行社卷入另一种形式的恶性循环。

除以上几个问题与我国当前旅行社的经营体系直接相关之外,行业内许多其它问题的存在也与目前的经营体系有很大的联系。如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旅行社促销能力尤其是海外促销能力薄弱和旅行社总体接待能力低下等。其中,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是我国旅行社业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旅行社产品由于缺乏诸如商标权、专利权这样的进入限制*,又无太多技术障碍可供保留和垄断,使得一些有开发能力的旅行社一旦开发出某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众多中小旅行社便一哄而上,竞相模仿或参与经营,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有实力的旅行社向深度开发和促销产品的积极性,而一些既缺乏必要的硬件设备,又不具备藉以保证接待质量的“软件”基础的中小型旅行社的存在必然会降低旅行社的总体接待力量。

二、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

如前所述,我国现行的旅行社经营体系造成了众多难解的问题,而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也已经得知,目前我国旅行社业的行业特点是以三类社为主体的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但我们并没有否定少数大规模旅行社的存在。事实上,正是为数有限的大规模旅行社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上升,但它们却不能改变行业利润率逐年下降和我国旅行社业正逐渐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的事实。此外,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其基本合理的地理分布特点。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势在必行,考虑到行业当前的现实,同时考虑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旅行社业将要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我们认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方向是通过对现有旅行社的改造、分化、组合以及增设等方式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通过制形成网络化的目标模式。

(1)大型旅行社集团化。

在我们设想的目标模式中,大型旅行社所要解决的重心问题是规模经济问题。根据这一构思,我们应使目前约占旅行社总量1%强的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通过合并、兼并或其它方式重新组合,形成一定数量人、财、物一体化的紧密型旅行社集团。旅行社集团的构架可以承袭现行一些大社采用的总社和各热点地区分支社的形式,但总社和各分支社在人、财、物等资源上应是一体的,组织管理采用集团企业的管理方式。从微观角度讲,这种旅行社集团有利于真正发挥其在采购、预订、营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获得规模经济;从宏观角度讲,这些有限的大型集团企业的存在可以引导和稳定市场,克服旅行

社市场因过度分散和紊乱造成的问题。在我们讨论建立的目标体系中,大型旅行社在实现集团化之后,其基本业务包括3方面,即产品(特别是适合大众旅游市场的标准化旅游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旅游接待,而销售业务(这里限指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则主要由数量众多的中小旅行社。这些举足轻重的旅行社集团把全部资源集中于三块相互联系的旅游业务中,势必会提高自身和整个行业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力度,提高总体接待质量,同时还会因为避免了很多分散的重复劳动和相应的不规模竞争而减少资源耗费。

(2)中型旅行社专业化。

大型旅行社在整个市场内通过重新组合实现集团化之后,市场上一些中等规模的旅行社(不排除一小部分小型旅行社)应相应调整其经营方向,避开其在经营标准化产品方面的比较劣势,实现专业化经营,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细分市场旅游者的需求。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所经营的产品上。与旅行社集团凭借自己实力通过经营标准化产品达到规模经济的指导思想不同,中型旅行社应针对某些细分市场,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在我们的目标体系中,中等规模旅行社的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理性化选择:专业化经营集成本优势与产品专业化优势于一身,解决了这类旅行社因规模较小形不成规模经济、因而也难以直接与旅行社集团竞争的问题。而对行业来说,专业化的特色经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开发会使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从而增强旅游产品的总体吸引力。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专业旅行社可以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实现联合。联合以前,各单体连锁社可能规模不大,但连锁经营是把这些中小规模旅行社的力量集中起来,使其可以像旅行社集团那样拥有在产品开发、采购和促销等方面的优势,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符合利用规模经营提高低利润行业经济效益的原则。当然,由于受单体旅行社规模的限制,连锁社所经营的产品类型不可能太多,而只能是专业化和特色化的旅游产品。

(3)小型旅行社通过实现网络化。

与大型旅行社实现集团化、中型旅行社实现专业化和连锁经营相适应,我们设想的目标模式对众多小旅行社的调整是通过内部改造或增设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网络化,成为旅行社业面向旅游者的窗口。旅行社的网络化实际上是由旅游需求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在我国也将日益普及,其结果是旅游需求可能在任何一个地方产生,为了便于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旅行社营业的场所必须广泛设立于消费者便于购买的所有地方,即所谓的网络化布局。我国旅行社的网络化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与制联合起来,即通过制来实现网络化(这里的网络化还包括旅行社之间的业务联系这层含义)。制的实现要求将绝大多数的小旅行社改制为社,社不从事产品开发,也基本不拥有其它接待设施,其业务是专门从事旅游产品的销售,因为网络化的意义实际上等同于旅行社把销售触角伸向产生旅游需求的每个角落。前述高度集中的集团化经营方式无疑会满足这一要求,因为旅行社集团如果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广泛布点无疑会大幅度提高其经营成本,而且会加大控制难度和经营风险。现有众多小旅行社如果能够实现向社的转变,就可以避免原先“小而全”的建制和业务上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位的矛盾,使其彻底摆脱举步艰难的局面。与此同时,社销售旅行社集团和专业社的产品还可以让那些被的旅行社集中资源,专心致力于产品的开发、促销和旅游接待业务,进而达到通过这种专业化分工和更深层次的合作实现旅行社业规模经营的目标。社可以只销售某一旅行社集团的产品,但更常规的做法是社根据自身和市场情况选择销售多个旅行社集团和专业旅行社的多种产品,这实际是一种超级市场式的销售方式,它便于旅游者的充分选择和购买。这样,除了在佣金和销售提成的制度下社本身具有较高的销售动力之外,还可以有效促进被社之间的竞争。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旅行社经营体系存在许多难解的问题,众多的旅行社在这种经营体系下呈经营维持状态,已挣扎了多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的加快,旅行社将面临更为成熟的竞争者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旅行社的经营体系向着更有利于竞争和发展的模式调整已成为必然。另一方面,我国现行旅行社业的基本特点,即大、中、小旅行社并存,大型旅行社数量少而规模和市场份额大,中小旅行社数量多、比重大而又有着合理的地理分布,为旅行社经营体系朝着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网络化的目标模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本文作者:

杜江南开大学旅游学系副系主任,副教授;天津,300071

刘永友南开大学旅游学系硕士研究生;天津,300071

*1996年10月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对我国旅行社分类办法进行了

调整。目前,国家旅游局正根据新的分类办法对现有旅行社进行类别调整,尚没有

公布相应的统计资料。因此,文中与旅行社类别有关的分析只能暂时基于类别调整

篇4

根据以上我国旅游行业的现状分析得出,我国中小旅行社规范化经营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1.我国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和条理化程度低。

我国的旅游市场可以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业顷刻间遍地花开,这直接导致我国的旅游市场嘈杂和混乱,我国还来不及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则规范和条理说明。比如国家的相关法律部门没有及时的制定和颁布有关法律文献,国家有关部门没有立即成立有关监督和执行部门,没有做到对旅游行业的有效监管。导致旅游行业很多问题不能及时沟通和解决,甚至许多违法乱纪的行为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干扰了我国的旅游市场,同时影响着我国广大的中小旅行社的运作和经营。

2.旅游品种少,中小旅行社涉及的范围小。

我国虽然号称旅游资源大国,但是能有效开发和利用的旅游资源却非常有限。旅游产业及产品种类偏少,重复出现的频率高,所以我国的中小旅行社推出的旅游线路大同小异,消费者的需求不能有效满足。各个中小旅行社为了能生存下去,加入了恶性竞争或不良经营手段等。

3.我国中小旅行社实力弱小,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欠缺。

首先,目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现状是数量上可观,质量上可叹。一般来说旅游行业盈利大多是一些崭新的、布局合理的、景观丰富的旅游线路。往往这样的线路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需要大量的金钱去开发旅游资源,需要强大的人力去构思旅游路线等等,还需要花费巨资去宣传和造势,这样的旅游线路都是周期长、见效慢的大型项目。然而我国的中小旅行社投入的资金有限、能力有限,范围有限,对于这些赚钱的、大型的、流行的、热门的路线只能是望洋兴叹和望尘莫及。不能经营大型项目却又要继续生存,我国的中小旅行社只能选择一些投入资金少、线路小、知名度低的旅游项目,吸引顾客的能力就不容乐观。旅客的数量往往是寥寥无几,根本谈不上还有回头客一说。再者,我国的中小旅行社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欠缺。前面提到中小旅行社经济实力有限,那么就不能花费大量的资金在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上,更不能吸引众多优秀的相关人才加盟。相比较那些成型的大型旅行社,我国的中小旅行社更类似一种家庭小作坊。没有明确的管理规章和制度,缺乏相关旅游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不能定期的组织旅游培训和学习。所以综上所诉,我国的中小旅行社大体上管理混乱,经营模糊。

4.我国的中小旅行社抗击风险能力低和诚信程度差。

首先,旅游行业是一个高收益、高风险的行业,旅游行业受外在的影响因素多,例如疾病、洪水、地质灾害等。2008年我国四川的汶川地震就严重影响和干扰了我国的旅游行业,那时我国的旅游行业十分不景气,一些大型旅行社因为实力雄厚还能够支撑运作,但是对于广大的中小旅行社则是毁灭性打击。大型的旅行社充其量是亏损经营,而对于这些中小旅行社则是面临歇业甚至是倒闭的危险。风险无处不在,对于中小旅行社却没有抗击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风险面显得软弱无力。其次,旅游行业的竞争是激烈且残酷的,尤其是当今的旅行社竞争更是进入到白热化阶段,这样我国广大的中小旅行社的生存空间就更加狭小和有限。为了生存,我国广大的中小旅行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了更多地招揽到游客,不惜大幅度压低旅游价格,用低价吸引游客和招揽游客。中国古语云:“一分价钱一分货”。游客超低的旅游费用不能满足旅行社组团的要求,更不用谈还要盈利,广大的中小旅行社只能压低服务质量和降低服务品质,最后引起广大游客的强烈不满和抗议。有时甚至是发生纠纷和投诉,情节严重到对簿公堂的程度。如此的恶性循环下去,我国广大的中小旅行社就会面临空前严重的信任危机。这些行为后果严重影响我国旅游市场的形象,不利于我国旅游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广大中小旅行社的生存。

三、我国中小旅行社经营风险的规避事项

1.规范我国的旅游市场,使之条理化和明朗化。

任何问题都要从源头抓起,旅行社的经营情况直接取决于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首先,我国要规范和规划我国的旅游市场,不能再混乱无序,不时地发生违法乱纪的现象。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的制定出有关的规章制度,让旅游业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加大执法部门的监督力度。对于广大中小旅行社的违法和不法的旅游行为要坚决予以取缔或惩罚,绝对不能姑息。为长远发展我国的旅游行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丰富旅游产品的品种,提供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首先,建议国家旅游局规范、清查和开发旅游路线,并对旅游路线做出全面的评估。针对大、中小旅行社的经营实力进行分配和调整,让大型旅行社有创新的空间,为中小旅行社提供一个广阔的发挥空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如此,我国的大型和中小型旅行社才能够各有各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目标,不会形成盲目竞争和资源浪费。其次,严格评定旅行社的等级,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明确不同旅行社的评定等级,有助于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旅行社的有效掌握和管理,同时保证了旅行社的条理性和规范化。广大的中小旅行社可以对照评定等级,给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规划,有助于中小旅行社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

3.严格控制中小旅行社的数量和质量,强化能力。

首先,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无限。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盲目发展、盲目乐观,放松我国的中小旅行社的开办起点和资格,一定要做到严进严出,在符合质量的前提下保证数量的上升。保证让每一个中小旅行社都能茁壮成长和健康发展。其次,国家要加强对中小旅行社管理能力的检查和帮助。国家可以在中小旅行社开办前对其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国家可以对中小旅行社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实施评分制。国家还可以定期的向广大的中小旅行社宣传新型的管理理念。或者也可以选择个别中小旅行社进行试点工作,取得成果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4.提高我国中小旅行社的风险意识,加强中小旅行社的诚信经营。

首先,各行各业都有风险,旅游行业也不例外。对于广大的中小旅行社而言更应该具有忧患意识,中国俗语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国家在对中小旅行社进行经营培训时就要强调风险教育,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深刻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广大中小旅行社不仅看到利益,还要看到风险与之并存,在拥有风险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经营,才能小心谨慎的走好每一步。其次,俗话说“人无信不立”。是指诚信是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也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保障。对于企业更是如此,诚信是每个旅行社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旅行社都要树立诚信理念,以诚信为原则去经营和服务顾客。对于旅行社来说,诚信不只是口号,更是切实的行动力。

篇5

首先,案例教学法开展手段单一。这就导致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困难。其次,缺乏足够的、高品质教学案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旅行社经营管理》过程中,没有足够的且质量较高的教学案例供课堂教学使用,所使用的部分案例甚至都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不能很好的反映当前的实际情况,案例更新速度比较缓慢,甚至多年不变,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处理几年前的事情甚至只能获取几年前的知识。最后,开展案例教学在教师理论知识水平、实际操作经验以及课堂掌控能力要强较高。大多数旅游从业人员就像“大杂家”,需要了解和掌握天文地理和古今中外知识。旅途管理专业教师为了培养出这种旅游人才不仅自身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甚至对教学案例有深刻独到的体会。在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巧妙的把系统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更有说服力,才能更好的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是,目前我国的旅游教育正处于刚起步阶段,旅游教育专业教师大多是地理、历史、经济等文科类专业毕业,虽然去国外旅游院校进修过,但是大多数教师对我国旅行社的现状并不是很了解。此外,旅行社业设计知识非常广,变化发展也非常快,可以说,不仅是院校,甚至整个社会都可以使旅行社的课堂。因此,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可能会不够生动、形象。

三、课堂案例教学法的改善措施

1.丰富案例教学实施手段。案例教学并不仅仅是老师讲案例,学生讨论分析案例这种单一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西安旅行社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到旅游投诉管理这章时,一方面可以安排部分学生去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现场协助并处理投诉,另一方面还可让学生在相关社区摆台,开展义务旅游咨询活动。与此同时,还能聘请部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旅行社经理人担任客座教授,让他们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给学生们讲课,进一步培养学生相关技能。

2.建立课程案例库。案例更新是保持课堂活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高质量的典型是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典型案例,轻松地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甚至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因此,所采用的教学案例需要具有目的性、真实性、客观性、代表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案例可以来源于实际生活,也可以引进现成的优秀的旅行社经营管理案例,还可由教师自身根据个人实践经验进行编写。所以,建设案例库在旅游院校教材建设、培养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篇6

1我国旅行社业经营体系剖析

我国旅行社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在行业法规、行业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自身的特征:三类旅行社占压倒优势.,J、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在全国的分布基本合理;行业利润逐年下降.我国旅行社业正逐步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我国旅行社业现行经营体系是行业政策法规、传统经济体制和现行市场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这一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就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趋势而言.其最大弊端是造成下述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和不断恶化:

1.1大型旅行社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其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

大型旅行社在经营中具有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采购、旅游市场拓展、旅游接待以及资金、信息、人才和抵御风险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易于实现规模效应.而在我国旅行社行业中,大旅行社的规模效应并不明显.优势也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表现在:①我国旅游业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市场持续扩大,旅游收入尤其是国际旅游收入增长很快。而在此情况下。一些大型旅行社的业务发展缓慢,在竞争中面对众多新的商业机会,自身却处于保市场或无奈于市场份额下滑的困境之中;②大旅行社未能在旅游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即未能平抑市场的过度竞争,未能起到引导和稳定市场的作用.致使市场的混乱无序成为困扰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和造成旅行社资源浪费的顽症。大旅行社自身也未能避免这种市场混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③在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方面,一个突,自出现象是一些大社内部普遍实行部门承包或变相部门承包,强化部门权益,使得部分大型旅行社实际上成为一些业务上相对独立的小旅行社的集合体,在这种格局下,大旅行社当然发挥不了应有的优势,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1.2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可谓举步艰难

就目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的总体情况而言.其特点集中表现为有限的接待数量和低下的利润水平。在接待数量方面,近年来我国许多小旅行社处于发展无望而又能勉强支撑的境地。自国家旅游局在旅行社行业实施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以来.很多小型旅行社不堪重负.纷纷退出。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众多小型旅行社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业主对行业和自身未来发展的理性预期。在利润率方面,我国以经营国内旅游业务为主的众多中小旅行社多为二类社和三类社。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资料,这两种类型旅行社的平均利润率不足8%。且只是税前利润,如果再扣除所得税,则这些旅行社所剩净利润更是微乎其微了。

1.3旅行社业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

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对旅行社类别的划分和对旅行社业务范围的规定,其初衷或许在于通过这种形式的分工来起到规范市场和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而在我国旅行社业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二类社比例失调造成二类社业务量明显不足。致使许多二类社为谋求生存而违反国家规定超范围经营.直接在海外招揽客源。在此期间,国家主管部门在执法方面的乏力,使得这种现象迅速蔓延,而部分一类社贪图蝇头小利.通过为二类旅行社代办签证通知赚取不义之财的做法无疑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致使许多三类社也开始从事外联和国际旅游接待业务。除此之外,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普及无疑也包含着旅行社实业界对我国以水平分工为基础、以各种特许经营权为特征的旅行社人为市场分工模式的否定。

除以上几个问题与我国当前旅行社的经营体系直接相关之外,行业内许多其他问题的存在也与目前的经营体系有很大的联系。如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旅行社促销能力尤其是海外促销能力薄弱和旅行社总体接待能力低下等。其中,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是我国旅行社业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旅行社产品由于缺乏诸如商标权、专利权这样的进入限制.又无太多技术可供保留和垄断,使得一些有开发能力的旅行社一旦开发出某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众多中小旅行社便一哄而上,竞相模仿或参与经营,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有实力的旅行社向深度开发和促销产品的积极性.而一些既缺乏必要的硬件设备,又不具备藉以保证接待质量的“软件”基础的中小型旅行社的存在必然会降低旅行社的总体接待力量。

2加强我国旅行社竞争力的目标模式

我国现行的旅行社经营体系造成了众多难解的问题,而通过前面的分析得知,目前我国旅行社业的行业特点是以三类社为主体的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但并没有否定少数大规模旅行社的存在。事实上,正是为数有限的大规模旅行社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上升,但他们却不能改变行业利润率逐年下降和我国旅行社业正逐渐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的事实。此外,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其基本合理的地理分布特点。据此,笔者认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势在必行.考虑到行业当前的现实.同时考虑到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旅行社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方向是通过对现有旅行社的改造、分化、组合以及增设等方式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通过制形成网络化的目标模式。

2.1大型旅行社集团化

在设想的目标模式中,大型旅行社所要解决的重心问题是规模经济问题。根据这一构思.应使目前约占旅行社总量1%强的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通过合并、兼并或其他方式重新组合,形成一定数量人、财、物一体化的紧密型旅行社集团。旅行社集团的构架可以承袭现行一些大社采用的总社和各热点地区分支社的形式,但总社和各分支社在人、财、物等资源上应是一体的,组织管理采用集团企业的管理方式。从微观角度讲,这种旅行社集团有利于真正发挥其在采购、预订、营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获得规模经济:从宏观角度讲,这些有限的大型集团企业的存在可以引导和稳定市场,克服旅行社市场因过度分散和紊乱造成的问题。

2.2中型旅行社专业化

大型旅行社在整个市场内通过重新组合实现集团化之后,市场上一些中等规模的旅行社(不排除小部分小型旅行社)应相应调整其经营方向.避开其在经营标准化产品方面的比较劣势,实现专业化经营,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细分市场旅游者的需求。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所经营的产品上。与旅行社集团凭借自己实力通过经营标准化产品达到规模经济的指导思想不同.中型旅行社应针对某些细分市场,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在我们的目标体系中.中等规模旅行社的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理性化选择:专业化经营集成本优势与产品专业化优势于一身,解决了这类旅行社因规模较小形不成规模经济、因而也难以亘按与旅行社集团竞争的问题。而对行业来说.专业化的特色经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开发会使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从而增强旅游产品的总体吸引力。

需要指出的是,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专业旅行社可以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实现联合。联合以前。各单体连锁旅行社可能规模不大.但连锁经营是把这些中小规模旅行社的力量集中起来.使其可以像旅行社集团那样拥有在产品开发、采购和促销等方面的优势.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符合利用规模经营提高低利润行业经济效益的原则。当然,由于受单体旅行社规模的限制,连锁社所经营的产品类型不可能太多,而只能是专业化和特色化的旅游产品。

2.3小型旅行社通过实现网络化

篇7

1、调查研究、方案论证、分析比较、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 2、设计、计算、绘图与标准化正确选择的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撰写论文能力。 4、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包括:旅游经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地理、旅游规划、旅行社经营管理、饭店经营管理。具体范围包括:

1.休闲旅游2.旅游教育发展趋势研究 3.城市旅游4.旅游规划 5.旅游目的地形象6.旅游区域合作 7.旅游市场营销8.旅行社集团化研究 9.旅游企业管理10.饭店业发展趋势研究 11.旅行社发展趋势研究12.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13.旅游服务管理14.旅游产业集聚 15.生态旅游16. 旅游电子商务

毕业设计地点可以在学校内、科学研究单位、旅游公司、旅游企业等,只要有研究、开发环境即可。时间一般要求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毕业设计原则上一人一题。

三、毕业设计选题参考

1.城市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 3.旅游目的地空间规划布局研究 5.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研究 7.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与旅游创新 9.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态势分析 11.旅游开发与管理的时空耦合规律初探 13.对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思考 15.旅游地衰退与复苏的驱动力分析 17.旅游规划失灵与利益主体分析 19.旅游规划中的SWOT分析

21.论旅游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3.城市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与协调 25.论旅游规划的基本功能

2.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4.旅游城市空间竞争探析 6.旅游事件对城市旅游的影响 8.边缘型旅游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0.旅游中心地研究及其规划应用 12.中国旅游业的区域差异分析 14.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理论探讨 16.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18.旅游规划与旅游营销关系辨析 20.论旅游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22.谈我国旅游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4.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弱势旅游地的发展研究 26.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探讨

27.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经济分析与预测问题 29.旅游地品牌与形象规划

31.从旅游者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 33.旅游地形象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5.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研究 37.旅游目的地形象形成机理初探 39.论旅游地形象建设的内容与方法

41.区域旅游形象塑造如何避开形象遮蔽现象 43.我国实施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策略初探 45.旅游空间竞争研究

47.加强区域旅游协作的几点思考 49.生态旅游与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化研究 51.生态旅游规划的功能空间分析 53.旅游发展驱动机制分析

55.我国旅游产品结构现状及优化策略 57.关于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建议 59.旅游规划运作的项目管理探讨 61.旅游服务创新分析

63.旅游企业的运作模式演变及其对策 65.我国旅游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7.区域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发展趋势研究 69.我国散客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浅析 71.旅行社低价竞争的原因分析

73.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75.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进程问题研究 77.我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探讨 79.旅游企业的管理创新

81.论我国旅行社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途径 83.论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85.信息时代旅行社战略管理的思考

87.对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 89.我国旅行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营销对策 91.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分析与战略选择 93.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95.中国休闲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对策 97.主题饭店发展模式的创新

99.浅谈激励理论在现代旅游企业中的运用

28.论旅游规划的人本主义原则 30.“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研究 32.基于旅游者认知的旅游目的地印象管理 34.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 36.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过程与生命周期初探 38.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构建与运作机制研究 40.区域旅游形象的设计与构建 42.试论旅游目的地的定位

44.政府主导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研究 46.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研究进展 48.试论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 50.生态旅游规划的层次分析

5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要求 54.旅游需要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56.知识经济时代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58.我国旅游产业的投资需求与对策研究 60.论旅游地形象系统的层次性 62.旅游管理中挫折心理的运用 64.旅游市场营销管理创新探析

66.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68.论体验经济下的营销创新

70.我国旅游企业跨国经营障碍分析 72.旅行社对旅游者行为影响研究 74.中小旅行社未来发展策略浅析

76.我国旅行社集团化的动因与模式探讨 78.旅游企业信用缺失及其管理对策 80.论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的体系与方法 82.我国旅行社行业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 84.中国旅行社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86.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88.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策略探析 90.试论旅行社业的危机管理

92.旅游风景区产品生命周期与产品的创新 94.我国休闲旅游发展趋势及制度创新思考 96.中外饭店集团比较研究

98.论饭店资源激励机制的系统建构 100.现代饭店管理中激励方法的研究

四、毕业论文步骤

选择题目、收集资料、计划进度、前期准备、论文设计、资料整理、撰写论文、答辩。 1.选择题目

可在参考课题中选择毕业论文题目,也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把握选题内容的“质”与“量”,确定该内容是否符合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

2.收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可以在图书馆、资料室查资料,可以做实地调查,做实验等搜集资

料,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资料。

搜集资料越具体、越细致越好,应该把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主要内容记录下来。 3.计划进度

大致时间安排为:

(1)准备阶段(收集资料、文献阅读、必备知识、确定题目):一周到两周 (2)构思阶段(题目论证、详细构思、确定大纲):七周到十一周 (3)编写论文(资料整理、撰写论文):一周 (4)答辩阶段(答辩准备、答辩):一周 具体时间安排以教学计划为准。

4.前期准备:了解所选课题的必备知识、要求和设计步骤。在熟悉课题、调研、收集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对设计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形成相应的文档。

5.大纲设计:用较好的方法对论文大纲的总体结构进行设计并写出详细大纲。 6.撰写论文

7.答辩:一般在15分钟左右,简明扼要地说明论文的目的和意义,论文的基本内容,论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毕业论文自我评价。

五、毕业论文要求

论文一般应包含有摘要、关键字、目录、综述、论文主体及参考文献等,同时应附注相关图表等。 1.字数要求:不少于8000字。

2.中文摘要:汉字400字左右。摘要应具有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目的:研究论文的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等。

结果:论文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等。

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等。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不要在摘要中分项列出,只需涵盖这些内容即可)。 3.关键词3~5个。论文中引用的部分必须注明参考文献序号。 4.毕业论文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格式书写。

5.论文要求:内容符合要求,分量适度,书写规范,文字通顺,无错别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用词准确,图表清晰,数据完整,表面清洁。

六、毕业论文答辩提交的材料

1.毕业论文 2.答辩框图 3.电子文档

4.论文袋(写明作者、题目、袋内材料)

重要说明:毕业设计答辩之前,必须提交电子文档(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全部文件),发送到远程教务部信箱,否则没有毕业论文成绩。

七、毕业论文参考格式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Abstract and Keywords 目录

第1章引言

1.1课题介绍及研究意义

1.2相近研究课题的特点及优缺点分析 1.3现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4本论文的目的及工作内容 第2章问题分析

2.1研究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 2.2可行性研究

2.2.1要解决的问题的可行性分析及复杂性分析2.2.2经济可行性分析 第3章解决问题

3.1问题设计的总体结构和框图 3.2设计中采用的策略 第4章研究案例

4.1详述理论各部分的实现方法 4.2分析案例 结论(结束语) 致谢

(致谢对象应该是那些文章作者以外的对文章内容或写作提供过帮助的人或机构。应事先征得被致谢人同意,然后方可致谢。致谢的内容必须属实,对被致谢人的贡献应有确切的表达。)

篇8

2013年10月1日,我国新的《旅游法》正式实施,这就意味着旅游行业中所存在的不正当竞争时代宣告结束。在此之前所执行的旅游立法,还是早在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的。40年来,原有的旅游立法对于规范旅游市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新《旅游法》中有明确规定,旅行社对于旅客不可以存在诱骗的行为,组织旅游活动要界定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不可以以不合理的低价展开活动。针对于中国的旅游市场运行态势,新《旅游法》的出台,无疑是给旅游市场带来了极大地挑战。

一、新《旅游法》正式实施之前旅行社经营状况

以沈阳市旅行社的运行状况为例。为了清理安排旅游者集中购物并收取回扣的现象,或者是避免旅游项目隐瞒付费方式而导致重复付费的现象发生,沈阳市有关部门在新《旅游法》出台之前就对于市内旅游性展开了严格大检查。对于出现不正当经济行为的购物店进行了清理,并将旅行社之间所存在的不正当利益输送严格管理,并给予了守法指导。同时还利用各方媒体提醒旅游者要对于旅行社要慎重选择。

从旅游经济状况来看,沈阳市旅行社在2012年就有所增加,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1%左右。下半年游客超过了4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了4.6%。此外,出境旅游的增长速度更快,同比增长已经超过了16%。根据调查显示,旅行社的处境业务明显提高,而国内的旅游业务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下滑。从旅行社的行业整体规模而言,呈现出增长的态势,但是并没有因此提高旅游经营利润,相反,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其中的一项因素是人力成本持续上涨,同比上涨约9%,而导致了旅行社的盈利水平同比下降近50%。旅游成本的上涨,导致了行业应力空间逐渐缩小,这也是几家旅行社与2013年上半年出现亏损的原因。从旅行社经营的角度审视,造成旅行社经营亏损除了成本不断上涨之外,其产品结构以及经营模式并没有应市场的需要而适时调整,更没有开发出具有旅游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业务,从而导致了利润率不尽如人意。

二、新《旅游法》正式实施,旅行社经营模式改变

(一)旅行社要发挥自身优势,强化成本管理

旅游行业具有地域性特点。这种本土化区域化特点使旅行社可以开展公平竞争的资本,也是旅游产业的优势。以当地文化作为背景开发旅游经济,使旅游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新《旅游法》的正式实施,在规范了旅游市场正当经营之外,还会将旅行社的竞争转向经营模式的竞争和激发其创新机制。与此同时,旅行社在经营模式上就要以自身优势为核心,对于旅游经营模式重新定位。比如在旅游产品上,可以聘请更为优秀的旅游人才加入到旅行社队伍当中,以打造高端产品经营模式。通过与有关院校以及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协同,实现旅游资源从人才培养到资金运转以及新的旅游路线开发等等各项资源整合,以各种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消费者。人才的引入就必然会提高人工成本,为了做到开源节流,企业需要精兵简政,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实施标准化人才培训,经过考试、考核合格之后方可上岗。通过加大成本控制力度,并将资金运用到旅游产品的开发等等方面,可以促进旅行社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形成技术优势

诸多的旅行社已经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不但可以及时而有效地获得各种信息,而且还能够强化沟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然而目前的一些旅行社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并没有建立起内部管理信息网络,从而导致了旅游经营格局混乱。虽然在电子订单的传递上节省了时间,并且相应地降低了人力成本,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沟通机制,导致行业经营并没有形成竞争优势。特别是在新《旅游法》实施之后,原有的经营模式已经不再具有市场竞争力,因此在经营模式的转变上,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使其形成技术优势,打破门店支撑的经营模式,实施网络分销经营。包括预订系统、在线服务系统以及管理系统等等,都可以建立起来,以摆脱信息服务的低端阶段。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将经营结构调整成为阶梯式的经营格局,以实现价格竞争。

三、旅游人才培养要确保实践与立法相一致

新《旅游法》实施之后,履行对于人才的定位标准自然就是将新《旅游法》作为基本规范。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根据旅游企业对于人才质量的需求,对于学生的培养要重新定位。在教学内容上,要将最新的旅游法条文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并根据学生职业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更新。

旅游专业具有实践性特点,长期以来该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需求。处于旅游发展转型阶段的旅游行业,更需要熟悉旅游法并能够按照旅游法的规范开展旅游工作的人才,并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的市场结构。

此外,旅行社对于人才的要求除了符和职业性和现实性条件之外,还着眼于未来。鉴于中国的旅游行业与国际旅游业接轨的未来趋势,旅行社会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优先考虑对于国际立法有所熟悉的求职者,以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旅行社多年以来形成的经营模式,面对各种新的条文和新的规定,都不得不从利益的角度考虑如何调整经营模式以在合法的范围内适应市场发展态势。中国新《旅游法》正式实施,使旅行社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参考文献:

篇9

我国旅行社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在行业法规、行业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自身的特征:三类旅行社占压倒优势.,J、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在全国的分布基本合理;行业利润逐年下降.我国旅行社业正逐步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我国旅行社业现行经营体系是行业政策法规、传统经济体制和现行市场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这一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就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趋势而言.其最大弊端是造成下述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和不断恶化:

1.1大型旅行社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其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

大型旅行社在经营中具有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采购、旅游市场拓展、旅游接待以及资金、信息、人才和抵御风险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易于实现规模效应.而在我国旅行社行业中,大旅行社的规模效应并不明显.优势也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表现在:①我国旅游业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市场持续扩大,旅游收入尤其是国际旅游收入增长很快。而在此情况下。一些大型旅行社的业务发展缓慢,在竞争中面对众多新的商业机会,自身却处于保市场或无奈于市场份额下滑的困境之中;②大旅行社未能在旅游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即未能平抑市场的过度竞争,未能起到引导和稳定市场的作用.致使市场的混乱无序成为困扰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和造成旅行社资源浪费的顽症。大旅行社自身也未能避免这种市场混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③在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方面,一个突,自出现象是一些大社内部普遍实行部门承包或变相部门承包,强化部门权益,使得部分大型旅行社实际上成为一些业务上相对独立的小旅行社的集合体,在这种格局下,大旅行社当然发挥不了应有的优势,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1.2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可谓举步艰难

就目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的总体情况而言.其特点集中表现为有限的接待数量和低下的利润水平。在接待数量方面,近年来我国许多小旅行社处于发展无望而又能勉强支撑的境地。自国家旅游局在旅行社行业实施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以来.很多小型旅行社不堪重负.纷纷退出。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众多小型旅行社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业主对行业和自身未来发展的理性预期。在利润率方面,我国以经营国内旅游业务为主的众多中小旅行社多为二类社和三类社。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资料,这两种类型旅行社的平均利润率不足8%。且只是税前利润,如果再扣除所得税,则这些旅行社所剩净利润更是微乎其微了。

1.3旅行社业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

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对旅行社类别的划分和对旅行社业务范围的规定,其初衷或许在于通过这种形式的分工来起到规范市场和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而在我国旅行社业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二类社比例失调造成二类社业务量明显不足。致使许多二类社为谋求生存而违反国家规定超范围经营.直接在海外招揽客源。在此期间,国家主管部门在执法方面的乏力,使得这种现象迅速蔓延,而部分一类社贪图蝇头小利.通过为二类旅行社代办签证通知赚取不义之财的做法无疑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致使许多三类社也开始从事外联和国际旅游接待业务。除此之外,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普及无疑也包含着旅行社实业界对我国以水平分工为基础、以各种特许经营权为特征的旅行社人为市场分工模式的否定。

除以上几个问题与我国当前旅行社的经营体系直接相关之外,行业内许多其他问题的存在也与目前的经营体系有很大的联系。如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旅行社促销能力尤其是海外促销能力薄弱和旅行社总体接待能力低下等。其中,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是我国旅行社业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旅行社产品由于缺乏诸如商标权、专利权这样的进入限制.又无太多技术可供保留和垄断,使得一些有开发能力的旅行社一旦开发出某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众多中小旅行社便一哄而上,竞相模仿或参与经营,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有实力的旅行社向深度开发和促销产品的积极性.而一些既缺乏必要的硬件设备,又不具备藉以保证接待质量的“软件”基础的中小型旅行社的存在必然会降低旅行社的总体接待力量。

2加强我国旅行社竞争力的目标模式

我国现行的旅行社经营体系造成了众多难解的问题,而通过前面的分析得知,目前我国旅行社业的行业特点是以三类社为主体的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但并没有否定少数大规模旅行社的存在。事实上,正是为数有限的大规模旅行社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上升,但他们却不能改变行业利润率逐年下降和我国旅行社业正逐渐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的事实。此外,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其基本合理的地理分布特点。据此,笔者认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势在必行.考虑到行业当前的现实.同时考虑到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旅行社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方向是通过对现有旅行社的改造、分化、组合以及增设等方式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通过制形成网络化的目标模式。

2.1大型旅行社集团化

在设想的目标模式中,大型旅行社所要解决的重心问题是规模经济问题。根据这一构思.应使目前约占旅行社总量1%强的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通过合并、兼并或其他方式重新组合,形成一定数量人、财、物一体化的紧密型旅行社集团。旅行社集团的构架可以承袭现行一些大社采用的总社和各热点地区分支社的形式,但总社和各分支社在人、财、物等资源上应是一体的,组织管理采用集团企业的管理方式。从微观角度讲,这种旅行社集团有利于真正发挥其在采购、预订、营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获得规模经济:从宏观角度讲,这些有限的大型集团企业的存在可以引导和稳定市场,克服旅行社市场因过度分散和紊乱造成的问题。

2.2中型旅行社专业化

大型旅行社在整个市场内通过重新组合实现集团化之后,市场上一些中等规模的旅行社(不排除小部分小型旅行社)应相应调整其经营方向.避开其在经营标准化产品方面的比较劣势,实现专业化经营,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细分市场旅游者的需求。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所经营的产品上。与旅行社集团凭借自己实力通过经营标准化产品达到规模经济的指导思想不同.中型旅行社应针对某些细分市场,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在我们的目标体系中.中等规模旅行社的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理性化选择:专业化经营集成本优势与产品专业化优势于一身,解决了这类旅行社因规模较小形不成规模经济、因而也难以亘按与旅行社集团竞争的问题。而对行业来说.专业化的特色经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开发会使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从而增强旅游产品的总体吸引力。

需要指出的是,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专业旅行社可以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实现联合。联合以前。各单体连锁旅行社可能规模不大.但连锁经营是把这些中小规模旅行社的力量集中起来.使其可以像旅行社集团那样拥有在产品开发、采购和促销等方面的优势.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符合利用规模经营提高低利润行业经济效益的原则。当然,由于受单体旅行社规模的限制,连锁社所经营的产品类型不可能太多,而只能是专业化和特色化的旅游产品。

2.3小型旅行社通过实现网络化

篇10

1.委托理论研究综述

委托关系起源于“专业化”(specialization)的存在。当存在“专业化”时,就可能出现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由于相对优势而代表委托人行动(Hart and Holmstrom,1987)。现代意义的委托的概念最早是由罗斯(Russ.S,1973)提出的:“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则关系就随之产生了。”委托理论从不同于传统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委托关系,它在解释一些组织现象时,优于一般的微观经济学。

在对称信息情况下,人的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到的。委托人可以根据观测到的人行为对其实行奖惩。此时,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和帕累托最优努力水平都可以达到。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委托人不能观测到人的行为,只能观测到相关变量,这些变量由人的行动和其它外生的随机因素共同决定,人就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因而,委托人不能使用“强制合同”(forcing contract)来迫使人选择委托人希望的行动,激励兼容约束是起作用的。于是委托人的问题是选择满足人参与约束和激励兼容约束的激励合同以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当信息不对称时,最优分担原则应满足莫里斯——霍姆斯特姆条(Mirrlees——Holmstromcondition),这是由莫里斯(1974品牌竞争,1976)提出,由霍姆斯特姆进一步解释的。非对称信息情况与对称信息时的最优合同不同,人的收入随似然率(likelihood ratio)的变化而变化。单调似然率(Monotone Likelihood Ratio Property,MLRP),它是由米尔格罗姆(Milgrom,1981)引入经济学的。

近20多年来,委托理论的模型方法发展迅速。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由威尔逊(Wilson,1969),斯宾塞,泽克豪森(Spence and Zeckhauser,1971)和罗斯(Ross,1973)最初使用的“状态空间模型化方法”(State space formulation)。一种是由莫里斯(Mirrlees,1974,1976)最初使用,霍姆斯特姆(Holmstrom,1979)进一步发展的“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方法”(Parameterizeddistribution formulation),这种方法可以说已成为标准化方法。另一种模型化方法是“一般分布方法”(general distribution formulation),这种方法最抽象,它虽然对人的行动及发生的成本没有很清晰的解释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

目前,诸多文献对旅行社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而且成果颇多,在旅行社的产权、营销、品牌以及服务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实践意义。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旅行社“小、弱、散、差”的经营局面。旅行社组织的内部竞争、激励等问题,尤其是治理结构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竞争要想发挥治理功能,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为基础,否则,竞争将成为恶性竞争,并不能解决激励不相容问题,从而不能发挥治理功能。以委托关系理论为基础的旅行社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也是旅行社问题研究的重要领域,由于旅行社委托关系的特殊性和典型性,厘清这一问题是解决目前旅游诸多问题的关键,在推动旅游产业良性发展中有关键的作用,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试图从这一方面做出探究。

2.旅行社组织委托关系的特征

就旅行社而言,委托关系的产生是生产交换的不断扩大及资本的不断积累,资本所有者已经没有足够精力、专业知识来亲自为每一位游客服务,而需要聘请专门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去服务,从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导游,也就产生了旅行社企业组织内的委托关系。我国现行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导游人员从事导游活动品牌竞争,要按规定取得导游证,必须要经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委派也就是委托派遣的意思。旅行社内委托关系是投资者(旅行社法人财产所有者)委托导游作为人来行使履行合约、为游客服务的职能。在这里,旅行社所有者作为授权的委托人,导游作为接受授权的人,双方签订一定内容的合同(这些合同有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甚至是默契的),它们之间就构成了委托关系。

2.1 旅行社委托关系首先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委托人(旅行社法人财产所有者)先确定一种报酬机制,激励人(导游)尽心尽责,努力实现委托人利润最大化目标;人据此选择自己的努力行为,以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尽管委托人与人的目标函数是不一致的,但是他们都是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按照亚当?斯密的解释,人主要追求的是经济上的目标,因而可通过经济刺激促进使人们努力工作,企业家是追求最大利润的经济人,工人是追求高工资的经济人,他们都是“经济人”。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是表现为经济利益关系。

2.2 旅行社委托关系也是一种契约关系。契约是两人以上相互间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是以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来调整劳动关系。因此,旅行社与导游之间决不是一种普通的合作关系,而是一种经济契约关系,不管这种契约是显性契约还是隐性契约,它们都规定着旅行社与导游的权力和职责。旅行社组织委托关系的显性契约是很明显的表现在导游与旅行社之间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契约,就工作职责、报酬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显性契约可以说是委托——人双方的期待,旅行社期望导游努力工作,为游客认真服务等,导游期望能获得旅行社的认同和好的报酬的。也可以说就是双方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他们是签订契约当事人之间的道德承诺,双方承诺会按照各种符合道德的方式遵守契约和履行契约。而契约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更多的是激发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承诺,没有这种道德承诺,契约是不会改善双方之间的收益的。

2.3 旅行社委托关系契约是不完备的。完备契约是指合约面面俱到地规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的一种契约形式。从人们的良好愿望出发,当然契约越完备越好。然而,旅行社与导游之间的契约不可能是完备的,因为:1)旅游服务的过程中,涉及到交通、饭店、娱乐、购物、景点等多个方面共同的配合,有些事情不可能完全预测到,如自然灾害、技术变化等;有些契约规定的事情可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等,加之“服务是表演出来的”(西方市场营销学者拉什麦尔语),这些情况都可能使契约不完备。2)完备的契约需要搜集和掌握完备的信息品牌竞争,订立完备契约的成本太高,甚至高于契约带来的收益,这样人们都不想花太高的成本去订立一份所谓的完备契约,由于我国旅行社大部分还是作坊式的经营,没有形成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导游的流动性大,诚信度难以准确考量,基于成本收益的分析,只能追求一个满意的契约而不是完备的契约。3)在履约过程中,由于当事人双方信息不对称,其中一方可能欺骗另一方,这样也会使本来显得完备的契约变得不完备。正是契约的不完备或不可能完备,委托关系就不可避免的产生旅行社或导游的道德问题和逆向选择问题,从而导致效率损失。

2.4旅行社委托关系的多层次性。在简单的委托模型中,仅考虑了人从事单项工作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情况下人被委托的工作不只一项,即使是一项,也有多个维度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由于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一个旅游产品的最终完成需要多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协作,旅行社在事先经过谈判而与之签订了一定的契约,这样就形成了基于价值链之上的多个利益主体的多层次的委托关系。

3.改善旅行社委托关系的建议

3.1要解决委托人与人之间不相一致甚至相矛盾的目标函数,将他们的关系引导到合作的层面上来,形成双赢的局面,就要必须建立人的激励机制,提高委托人与人激励的兼容性从而使人将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转化为对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实现二者最大限度的统一,以避免人的“道德风险”和 “逆向选择”。因此,导游与旅行社之间的矛盾问题,更多地还需要给予导游富有成效的激励机制,把对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追求转化为对旅行社利益的最大化追求上来,共同创造企业的价值,走品牌竞争之路。

3.2 根据“声誉效应”模型(reputation effects),当显性激励机制很难实施时,长期的委托关系就有很大的优势。在竞争的市场上,导游的市场价值取决于其过去的经营业绩和评价,从长期来看,导游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旅行社与导游之间通过建立长期的合同,一方面促进旅行社选聘德才兼备的导游,减少经常性的选聘成本品牌竞争,旅行社也不会把目标集中在与导游的短期博弈之上,而是把其识为企业发展很重要的部分。另一方面通过长期的合同使得导游有了职业保障,形成对企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当把二者的积极性融为一体、目标函数趋于一致的时候,就会减少双方的败德行为。

3.3 建立公正、合理的导游人员薪酬分配制度。我国目前的导游薪酬机制直接导致了从业导游工作中价值取向的偏离,阻碍了导游队伍的素质提高和导游队伍的稳定性、职业道德建设等。同时,由于目前导游职业的不稳定性,使得社会上认为导游职业是“青春饭”,导游本身也存在这样的认识,导致导游工作中的短视行为。合理的报酬是对导游辛勤劳动的认可,会进一步激励导游人员敬业、乐业,并通过努力提到服务水平来增加工资和待遇。因此,通过合理有效的绩效薪金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导游,促进旅行社企业和导游队伍的健康发展。

3.4制度创新利润。从表面看,全国旅行社之间处于削价竞争,导致微利运行的状态,除考虑到企业合理避税、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旅行社内部产权不明晰和市场资源的整合能力不足等原因外,我国旅行社企业还是有较大的利润增长空间的,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一方面行业利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进入的主体却越来越多的“市场悖论”。在今后的一个时期,我国旅行社企业的利润增长空间主要由“制度创新利润”构成。因此,旅行社也应该转变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创新体制和机制。

[参考文献]

[1]Jean-Jacques Laffont and David Matimort .The Theory of Incentives[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Hart,O.and B.Holmstrrom,Theory of Contracts in Advances in EconomicTheory: fifth world congress,edited by T.Bewley[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5]Ross.S.The Economic Theory of Agent: thePrincipal’s Problem[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7.

[6]姚旻.关系中的交易竞争及治理结构[J].经济问题探索,1996,12.

[7]王镜,马耀峰.提高导游服务质量的新视角——简论我国导游管理和研究20年[J].旅游学刊,2007,3.

篇11

一、连锁经营的含义和类型

(一)连锁经营的含义(Chain Operation)

所谓连锁经营是指在流通领域中,若干同业商店以统一的店名、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经营方式、统一的管理手段连结起来,共同进货,分散销售,共享规模效益的现代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实质是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动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发展连锁经营对促进商品流通,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连锁经营一般要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商店标识、统一经营策略、统一服务规范、统一广告宣传和统一销售价格[1]。统一的目的有利于店名、店貌、商品、服务的标准化;采购、配送、销售、决策、经营的专业化;商品购销、信息处理、广告宣传、职工培训、管理规范的一致化。

(二)连锁经营的类型

每个国家发展连锁经营的方法都不尽相同电子商务,从经营管理体制和资产关系方面划分,连锁经营可以分为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愿连锁三种类型。

1直营连锁RC(RegularChain)

即由公司总部全资或控股开设直营连锁店。通过利用连锁组织集中管理、分散销售的特点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属于资本运作。总部采取纵深似的管理方式,直接下令掌管所有连锁店,连锁店也毫无疑问地必须完全接受总部的指挥[2]。直营连锁的主要任务在于渠道经营”,通过经营渠道的拓展从消费者手中获取利润。

2特许加盟

特许加盟FC(Franchise Chain)即由拥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总部指导传授加盟店各项经营的技术经验,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权利金及指导费,此种契约关系即为特许加盟。特许加盟总部必须拥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运作技术优势从而转移指导,让加盟店能很快的运作,同时从中获取利益,加盟网络才能日益壮大。因此经营技术如何传承是特许经营的关键所在。早期的特许加盟被称为“产品品牌特许加盟”,又称“产品分销特许”,是指特许者向被特许者转让某一特定品牌产品的制造权和经销权。“经营模式特许加盟”属于第二代特许加盟,它不仅要求加盟店经营总店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质量标准与经营方针等都须按特许者规定的方式进行[2]。特许者向被特许者收取加盟费和特许权使用费,并向被特许者提供培训、广告、研究开发及后续支持。

3自愿连锁VC(VoluntaryChain)

自愿连锁是指中小零售企业在某一龙头企业或标识集团的统率下,通过自愿联合的方式组成经营联合体。自愿加入连锁体系的商店原已存在,而非加盟店的开店伊始就由连锁总公司辅导创立,所以在名称上有别于加盟店。自愿连锁在组织上主要表现为商品采购的联购分销、信息共享、业务经营互利合作、自有品牌开发互通有无[3]。与直营连锁、特许连锁不同,自愿连锁群体的各成员企业仍保持自己的资产所有权并进行独立财务核算。

二、国内旅行社连锁经营的主要模式及特征分析

目前国内对旅行社连锁经营模式的理论研究并不多,作者主要通过对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旅行社的长期研究及实地调研,分析出各自连锁经营的模式特征,以及在一主导模式下各自创新性的经营特征。

(一)“中青旅”直营连锁经营模式分析

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率先将“连锁经营”概念引入旅行社经营范畴的旅游企业。“中青旅”一方面通过直接投资在北京设立旅游直营连锁门店,并拥有22家连锁店铺;一方面通过收购、兼并其他地区中小旅行社实现了跨地区直营连锁。中青旅连锁的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架由营业部店规、人事管理制度、员工培训计划、收益分配方案、售后服务规则、财务管理制度及客户档案管理等内容组成;中青旅连锁的动态体系是科学选址、标准设立、公开招聘、严格培训、VI系统导入、800免费语音系统的使用、计算机ERP系统的设立、与后台的业务对接及统一推广宣传。“中青旅”连锁经营要求各直营连锁门店做到统一品牌及产品形象、统一价格、统一操作流程、统一核算、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门店管理并实施专业化操作cssci期刊目录。通过完善“中青旅”出(入)境部、国内部、市场推广部、客房服务部、财务管理部、接待服务部门的信息汇集和流通,使各连锁门店能够及时接受总部旅游产品信息的更新和管理指令的,保证门店经营过程步调一致、标准化和专业化[4]。总部也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各门店的资金动作、经营业绩、市场宣传等信息,处理门店经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规避经营风险。

(二)“广之旅”特许加盟连锁经营模式分析

“广之旅”国际旅行社是国内最早实行特许加盟连锁经营的旅行社,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成熟的特许加盟经营条件。如:成熟的品牌——“广之旅”为全国地方旅行社中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创新的营销管理体系——拥有丰富的旅游业务经验和与时俱进的市场营销思想;商务科技手段的综合运用——先进的业务销售渠道运作、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和邮政“广之旅”电话报名系统的实施,将实体经营与虚拟网络有效结合。“广之旅”特许加盟连锁主要以品牌特许为主,并在这一道路上不断创新。具体表现在:2001年8月,“广之旅”利用自身品牌优势实施跨地区的旅行社特许加盟,成立了全国首家品牌特许经营旅行社——顺德“广之旅”。本着资源共享、利益均沾的双赢原则,2002年11月“广之旅”发起“名家之旅”中性品牌战略(其实质是旅行社产品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吸引大量旅行社加盟,规定“名家之旅”是加盟旅行社的共同品牌,各旅行社开发的优质产品均可以该品牌冠名,同时还可以由各自系统的旅行社代其招来旅游者。在同一个优质旅游产品的销售平台上扩张自己的销售网络,这种品牌特许加盟无论合作的规模还是深度均较前一种方式更为进步。“广之旅”还通过战略联盟来扩大企业品牌连锁规模。2002年,“广之旅”以参股、控股的形式发展了四川峨眉“广之旅”并在成都正式营业。这不但是全国首家由旅行社与旅游景点合资开办的旅游企业,而且开创了中国旅行社品牌与景区品牌强强联合的先例,其实质是一种纵向战略联盟,有效地实现了资源与客源的互补。2002年“广之旅”又与中国邮政合作建立了邮政“广之旅”,并开通了全省29个地市,广东省市民只要拨打185均可免费享受电话报名服务,足不出户办好旅游手续,其实质是一种异向战略联盟。用自身品牌号召力在网络上扩大领地是“广之旅”品牌扩张的又一个成功尝试。2000年“广之旅”成立专业旅游网站——中国旅行热线,成功突破在线支付的关口,被誉为真正的“网上旅行社”,首批加入的旅行社有50多家[5]。“广之旅”通过品牌特许加盟已经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美誉度最高的旅行社,国内唯一获得全国旅游业质量管理最高荣誉“中国用户满意鼎”的综合性强社。“广之旅”目前在广州市内拥有30多家营业点,在全省有200多家营业网络电子商务,构建了华南地区最为完善的销售网络。此外在香港、澳门、北京、云南、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设有分支机构,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之旅”的品牌特许连锁加盟发展对于我国旅行社行业不仅具有示范意义,更是标杆引领风气之先。

(三)春秋国旅自愿连锁经营模式分析

春秋国旅的成功源于他有着非常明晰的发展战略,即致力于开发散客旅游市场。以散客市场为主的旅行社做大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强大的连锁销售网络,春秋就是通过建立高质量的网络系统来实现跨地区的连锁经营。春秋旅行社和要加入春秋网络的旅行社签订《上海春秋电脑中心××区域网络协议》,以法律的形式约束双方的责、权、利。甲乙双方的旅游业务合作属于协议性联营,乙方需购置一套春秋电脑预订系统,通过电脑招徕由甲方统一组织安排去全国各地旅游的散客业务;电脑网络内的散客旅游线路由甲方统一标准、统一接待、统一时间、统一定价。乙方也可以根据情况在电子信箱栏内补充、提供有关当地的旅游信息和建设性意见,但不能给游客承诺任何违背标准、时间、价格、质量的条件;乙方购置甲方提供的专业电脑,甲方负责安装、维修和培训操作人员,并保证向乙方提供电脑网络的各种信息。春秋国旅使用自行研发的电脑系统采用自愿连锁经营模式,总社以整合旅游资源,设计旅游产品为主,销售工作则交给商(即其网络成员)。对春秋来说,网络成员成为春秋伸向各个市场的触角,对各个网络成员社来说,加入春秋旅行社为它们明确了自身的市场定位,针对特定市场做,也可以出售自身擅长的线路旅游产品[6]。目前春秋已经成为国内拥有最多连锁经营网点的旅行社,3000多个网络终端发出的游客信息被汇聚到春秋国旅总部电脑中,经过分析处理后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游客被归类组团到相应的连锁网络,实现了“散客天天发,一个人也能游天下”的竞争优势。

(四)旅行社创新型连锁经营模式

1“易游天下”——“渠道至上”的连锁经营模式分析

成立于2008年的“易游天下”全国旅游连锁机构从创立之初便激发和引领了旅行社行业商业模式改革的大潮。该机构的连锁经营理念总结为“渠道至上,终端为王”。这意味着他们即不做线路产品开发也不做零售,而是要做专业的旅行社零售渠道运营商,以加盟连锁的形式拓展旅行社终端,以解决客源“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真正成为旅游者身边的旅行超市。在这个超市里旅游者买到的不是打着“易游天下”logo品牌的旅游产品,而是各家旅行社的自有品牌,提供服务的也是旅游者指定的旅行社[7]。在这里旅游者可以获得双重质量保证:一是所选旅行社的产品保证,二是“易游天下”的渠道保证”。“易游天下”连锁经营的盈利模式最具特点,即“以依托主营业务锁定客户,以增值及附加收益创造利润”。“主营业务锁定客户”是受到互联网成功模式的启发。互联网的盈利模式通常有四种:(1)门户类,以新浪、搜狐为代表;(2)搜索,以谷歌、百度为代表;(3)即时通讯,以QQ、MSN为代表;(4)电子商务,以阿里巴巴等为代表。这四种类型都是以主营业务免费使用锁定客户,放弃从客户端收费而从另一端获益。“易游天下”把加盟连锁门店和旅游供应商也视作客户(相当于主营业务之一),采取加盟不收费并提供广告宣传。“易游天下”让出部分收益和利润以换取对门店和旅游供应商的锁定。“用增值收益和附加价值提升企业价值”。旅游者的需求不仅是对旅行社主营线路产品的需求,还有机票、酒店、差旅、会议、景点门票等,这些需求近乎一种无限重复的态势。门店虽然不缺少可供选择的各类订票渠道,但是在获利和可靠性方面使门店难于选择。为此,“易游天下”在与门店进行合作之后提供了一个网上附加值渠道,这个渠道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最大特点是从旅游者需求出发但又不局限于旅游。通过这个渠道密切门店与旅游者之间更频繁地供需往来[8]。具体到盈利手段包括:佣金;易游世界在资源供应方与销售方之间收取一定比率的费用,但不是差价概念透明可接受;资源性产品开发;衍生收益和品牌溢价;推广费,在客源地(线上下)的覆盖率和影响力的潜在市场价值是吸引推广费的关键,特别是随着旅游散客化趋势的增强会更加显现。

2“宝中旅”的“双加盟,单系统”连锁经营模式分析

宝中旅游成立于1998年,是深圳目前规模最大、组团人数最多、网点最多的旅行社。“宝中旅”连锁经营是以“双加盟、单系统”为特点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所谓“双加盟”,一方面是通过组团门店加盟让旅游网点随处可见以直接接触客户,进行组织招徕活动。另一方面是通过出团地接社加盟控制地接社的操作过程,保证接待服务质量。2009年6月四川新东方国际旅行社和重庆金豪华国际旅行社引入“宝中模式”并成为“宝中旅”地接加盟社电子商务,半年时间两社又新增连锁网点197个,不仅自身成为当地的行业龙头,同时也为“宝中旅”开拓了两地旅游市场。“宝中旅”以双加盟的方式整合组团门店和出团地接社以解决目前旅行社行业的组团、出团两头乱的现象。所谓“单系统”就是在双加盟的基础上,“宝中旅”投入600万元开发了一套“天港城”管理软件系统。正是这套软件系统让“宝中旅”的总部、专线、门店三方协作得以实现。门店负责咨询和招来游客,但绝不涉及具体的团队操作;专线部门负责与门店对接客源并负责所有团队的具体安排。为保证产品质量,“宝中旅”还制定了单项旅游产品(酒店、餐饮、旅游用车)的采购标准,要求专线加盟社严格按照标准采购,对达不到质量要求和规定销售量的加盟社公司将予以处罚或淘汰。总部行使监管责任,负责整体品牌推广。以前很多靠单打独斗艰难生存的小旅行社自从加盟“宝中旅”后,借助这个平台迅速将业务做大。他们经营的专线产品往往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得到消费者追捧的同时也得到景区更多支持,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加盟的营业网点也不用发愁没有产品销售,“宝中旅”近60个供应商会源源不断地为他们输送产品。因为“宝中旅”在航空、酒店、地接、景区、营销等资源方面进行着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整合,对这些旅游供应商进行大宗采购并通过兼并、收购上游供应商加大对旅游资源的控制力度。

除了上述具有代表性的连锁经营旅行社以外,国内还存在其他多样性连锁模式。如国旅总社于2001年与美国运通公司合资成立了国旅运通公司,并于2003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第一家中外合资连锁经营的旅行社。中旅总社对品牌特许加盟体系采用分级管理模式。即加盟分为一级加盟和二级加盟,前者指由省级中旅加盟中旅集团,后者则由指定的省级中旅负责其所在省的区域加盟。由二级加盟商交纳加盟费给一级加盟商,一级加盟商再交纳加盟费给中旅集团。集团方面将给加盟商统一提供全国营销网络支持。苏州青旅则在2003年开展了以“趣普仕”为品牌的旅游业务。“趣普仕”连锁经营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他已经超出传统旅行社的业务范围,并拓展到服务业、食品业、体育业及投资发展业等领域。如2003年为应对“非典”对旅行社的冲击,苏青旅成立“趣普仕”贸易有限公司,着手打造“趣普仕”绿色果蔬专递业务,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果蔬产品[9]。如今“趣普仕草鸡蛋”荣获苏州市禽蛋类首个名牌产品称号cssci期刊目录。

三、连锁经营对我国旅行社行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连锁经营这种商业模式对现阶段国内旅行社的规范经营和规模化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行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及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结合分析,连锁经营对我国旅行社行业发展的现实意义表现如下:

(一)连锁经营是旅行社良好企业形象的展现

好的企业形象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连锁经营企业通常采用统一的建筑形式、统一的环境布置、统一的色彩装饰、统一的商徽、广告语、吉祥物、统一的员工制服及规范的接待,这些都能给旅游者一种整洁、安全、规范的感觉,展现了旅行社无形资产的价值与全貌,有利于旅游者区分市场上众多不规范的小型旅行社[10]。

(二)连锁经营能够迅速实现旅行社企业的低成本规模扩张

结合我国国情,旅行社可以通过改造现有老企业、旧网点来发展连锁经营;通过中外合资合作发展连锁经营;以股份制形式创办连锁经营;以新增投资创建连锁经营;依托大型企业通过租赁、承包、兼并等形式发展连锁经营,从而解决了以往旅行社设立分社带来的资金运作上困难[11]。通过产销分离、渠道连锁、集约化管理、大宗采购等手段能提高旅行社连锁企业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获得较高的折扣和优惠条件,并通过共享销售队伍降低销售成本。而且连锁经营实现的经营本地化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费用[12]。“易游天下”和“宝中旅”都是通过连锁经营迅速实现了企业的低成本规模扩张,提高了市场的占有率。

(三)连锁经营加快了旅行社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连锁经营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旅行社发展连锁经营的同时必须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以便各类信息资源在总部和连锁企业间自由流通,对市场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上述连锁企业的成功发展都是以强大的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的。如:中青旅于2000年4月开通内部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2000年6月又投资8400万元建设“青旅在线”电子商务综合性网站直接面向消费者。2001年2月开始管理信息系统EPR的建设[4]。旅行社将电子信息技术与连锁经营两大网络优势整合起来实现前后台无缝对接,把网站作为前台,把旅行社的传统业务作为后台,即使有再多的营业网点旅行社也完全可以像“麦当劳”那样实行标准化经营,保证服务质量,争取获得管理成本最低化,协同效应最大化。

(四)连锁经营有利于实现旅游生产与需求的有效沟通

连锁经营遵循旅游者便利的原则,管理上趋向于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旅行社连锁企业一方面在靠近旅游者的地方设立营业网点,另一方面通过电话、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旅游者出游的心理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而且通过营业网点和网络企业对众多消费者的需求有近距离的、全面的、客观的了解,能及时将旅游信息反馈给总部,总部在设计产品时可根据这些信息结合市场供应及时推陈出新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13]。这些产品不仅价格保持在较低的范围内,而且产品质量能得到保证,从而实现了生产与需求的有效沟通。如“宝中旅”提供的许多开业限量优惠旅游产品基本上达到了某一地区旅游的“底价”。四川旅游市场上300元左右的海螺沟三日游,“宝中旅”开业促销价只要168元,不仅价格具有竞争优势而且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五)连锁经营有利于提高我国旅行社行业的组织化与规范化水平

我国大多数旅行社属于“前店后厂”式的全能型选手。规模不同的旅行社在同一层面进行低效率重复竞争,大型旅行社发挥不了应有的市场主导和调节作用,小型旅行社不规范操作导致市场秩序混乱。连锁经营以其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电子商务,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把国内旅游市场上众多小、散、弱、差的旅行社协调起来,对其发展进行积极地规范和引导,或以大型旅行社带动小型旅行社,或联合小型旅行社为大型旅行社集团,重新整合旅游供应链,从而有利于解决旅行社分散经营与规模效益的矛盾、规模经营与专业化的矛盾,保证旅行社从资源方和终端消费者获得收益的存在本质,避免了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如中旅总社通过并购、实体投资、直接收购湖北、大连、江苏、哈尔冰等20多家地方中旅,实现了中旅集团的规范化、组织化管理,而这一步伐还将继续进行。

(六)连锁经营有利于加速我国旅行社行业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

我国旅行社行业一直以水平分工体系为主,急需建立合理的批零体系,使各类旅行社各尽其职,有所为,有所不为。小型旅行社未来一定是大型旅行社的零售商或商,依靠服务获利。中型旅行社即可以为大型旅行社销售产品,同时把握住自身具有优势的特色产品走专业化道路。通过连锁经营大型旅行社逐渐向旅游批发商转变,专心负责与上游企业的协调、产品的设计、开发与生产,而各个连锁店铺或商是其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生产与销售的分离有利于形成行业垂直分工体系。大型旅行社的市场主导地位及调控能力得以发挥,有效地防止市场混乱,保持价格稳定与产品质量,对挽回并提升旅行社日益缺失的市场信誉提供了可能性。

四、结语

未来中国旅行社地发展一要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二要依赖管理制度的创新。连锁经营概念的引入是基于对现阶段旅行社经营面临的困境与机遇的理性分析。他刺激了旅行社对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升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对旅行社行业经营混乱的状态起到了缓解作用,同时也加速了合理分工体系建设的步伐。然而连锁经营与旅行社的结合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磨合,特别是在品牌建设、管理水平、人才储备、商业秘密的保护、信息网络建全及标准化确立等方面。只有将这些问题处理好才能使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在旅行社中得到更好的发挥,进而真正推进我国旅行社业行业走向全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琴.连锁经营管理[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肖怡.企业连锁经营与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宋之苓.自愿连锁经营成败的因素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5:11-12

[4]王睿.旅行社连锁经营研究------以西安中国旅行社为例[nh].西北大学,2007,39-40.

[5]百度百科[EB/OL].baike.baidu.com/view/1357629.html?wtp=tt

[6]陈均亮.地区性旅行社网络化经营研究------以泉州中国旅行社为例[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30(6):102.

[7]易游天下旅行网[EB/OL].[2010-10-09].easytour.cn

[8]佚名.旅行社商业模式“创新变革进行时”[EB/OL].(2010-03-24)[2010-09-15].cntmu.com/jy/etravel/Info.asp?infoid=1346.

[9]苏州青年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EB/OL].[2010-11-21].gstrips.com/qinglv/zhuzhi.asp

[10]肖汉雄.论特许经营模式在旅行社网络化发展中的运用[J].“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5

篇12

一、中小旅行社在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从绝对数量上来看中国是拥有旅行社数量最多的国家,但同时中国也是旅行社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国家。旅行社数量多不代表没有生存发展空间,业界专家学者一致评论中国旅行社存在“小、散、弱、差”四大不足。实际上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从小做大、做强的,没有一家企业一进入市场就是行业的“帝国”。因此,中小旅行社要做大做强首先应发现自己的问题;旅行社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有点乱,这不是某一家旅行社能改变的。旅游者在逐渐地“摆脱”旅行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出游总人次中只有约百分之五的游客会参加旅行社的观摩团观光,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减小,为什么?旅行社的数量在增加,这就造成了旅行社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这些大大小小的旅行社既不注重产品开发又不重视产品质量所造成的,每一个参加过旅行社组织的观摩团的游客都有或多或少的不满,即使是一些vip观摩团也是如此。 

旅行社不是不可以提供低价游产品,但是旅行社在向游客提品时应明确告知旅游者他们所购买的旅游产品的实际情况。在部分省市甚至存在零负团费操作,这更加造就了旅游者的不理解。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次达到了创历史的1.78亿,但很多旅游者却把国庆节形容成“国庆劫”,可见旅游者对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有多么的不满。综上所述,中小旅行社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一)对旅游者的旅游感受不够重视也就是旅游产品质价不相符 (二)旅行社在经营过程中产品过于单一 (三)旅行社没有真正认清当前行业形式 (四)旅行社在经营过程中忽略了诚信 (五)旅行社在经营过程中仅仅围绕价格做文章。

 

二、中小旅行社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很多旅行社内部业务规范方面没有严格界线,有些票务部人员也可以操作地接团和组团,同样组团人员也可以做地接,地接部计调也可以做组团,甚至导游部人员也可以操作地接团和组团,表面上看是各显其能为公司拉来业务,实际上易造成旅行社内部的不良竞争甚至形成员工间关系紧张;其次,旅行社对一线导游服务人员管理缺乏明确制度,对导游员的工作不够重视。只是在导游“砸团”后才会对导游有所惩罚,而对导游工作表现好时没有奖赏。带一些经济型旅游团,导游员大多要交“人头费”,对导游的生存状况采取漠视的态度。导游被称之为三无人员“无底薪、无社保、无安全保障”,在业内导游状况有曰“领导贵族化、游客祖宗化、上班日夜化、加班无偿化,想改变简直是神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不实为很多导游的真实感受;再次,中国旅行社业最大的弊病在于以op(即operator,也称计调)为核心,op集诸多功能于一身。西方一些成熟的大型旅行社是严格按照流程分工,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人员负责。德国凯撒集团旗下的北京凯撒国际旅行社各个流程之间有严格的限定,例如计调不允许直接面对客户,即使接到客户的电话也必须转给负责销售的人员,目前我国旅行社业与国外大型旅行社的制度化、流水线做法相比,作坊式的经营方式对个人的依赖性很强。一方面,个人资源的积累在旅行社经营中占据了很重的成分,几个人甚至一个人就可以负责旅行社从外联、组织到计调甚至接待的所有业务环节;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很容易地转化为个人资源,也就是业内常说的所谓“富了和尚穷了庙”。这种高度依赖于个人资源而不是完善的业务分工和流程的做法,导致旅行社被“架空”、“挖空”。 

三、中小旅行社如何运用网络来丰富经营渠道 

 

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旅游企业是运用传统的商业模式,旅游电子商务系统方面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或呈空白状况。一般的旅行社电脑主要用途,只不过是进行内部的旅游行程编排、财务核算、单机一般数据处理等,信息服务能力非常差,电子商务没有发展起来,完全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即使使用网络来操作旅游业务也仅局限于b2b式的团队业务操作,而不是b2c式的散客报名交易。现在绝大多数旅行社仅仅把自己的网站当成一种简单的宣传自我的手段。目前,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以美国为例,2005年全美在线旅游市场增长19%,达到291亿美元。在线旅游销售收入占2005年旅游市场收入的30%,而2004年这个比例是25%,2003年为21%。直接提供在线服务的旅游供应商收入增长27%,达到325亿美元。二是销售规模和收入所占比例大,美国的在线旅行市场在2005年有620亿美元的规模,而到了2009年,在线旅行市场规模将达到910亿美元,占旅行总体市场的50%,即美国旅游服务约1/2都将在网络上进行。所以作为中小旅行社首先要重视利用网络,那么作为实力较弱、人力资源较匮乏的中小旅行社该如何抓住网络平台来开发旅游产品的交易呢?随着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不断深入理解,“全包价”的旅游产品在不断地被“半包价”“小包价”旅游产品所取代。首先,中小旅行社可以和一些旅游网站联合,做他们的旅游产品商,通过这旅游网站来销售自己的旅游产品,以此同时,旅行社还必须和旅游单项产品提供商形成一个网络系统,由这些旅游单项产品提供商提供相应产品供应情况;其次,对于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中型旅行社,可以建立自己的旅游公司网站,加大对网站的宣传力度,比如可以将自己的网站和一些门户网站链接起来,建立自己的呼叫中心,逐渐完善旅游产品在线销售。 

 

四、中小旅行社的经营管理中应加入一些新的元素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再也不能仅仅是旅行社管理的口号。“照顾好你的员工,照顾好你的顾客,就会得到市场对你加倍的照顾”-----这是适用于所有企业的一条经营管理的“黄金法则”,可见我们的员工和我们的顾客一样重要。“没有富于人情味的管理,就不可能有富于人情味的服务”---旅行社尤其要对一线导游人员重视,现在很多旅行社的导游员都是在一家公司干了两年就转到其他旅行社干或转做兼职导游,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得到旅行社应有的重视。一个优秀的导游员比一个优秀的外联人员更可贵,而在很多中小旅行社老总看来外联人员可以直接拉来客户为公司创造价值却忽视了一个好的导游为公司树立的良好口碑。 

在管理方法上,首先中小旅行社应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绝不能只有惩罚的没有奖励;其次 对导游员应加大综合素养的培训力度,在工作技能上和职业道德方面帮助其提高;再次 帮助导游员建立职业规划使其对职业角色的认识更加深入。 

在经营方面上,中小旅行社在模式上有待改变。在我国很多中小旅行社的主要客源都是通过广告招揽或由外联人员通过其关系拉靠过来的,而这些外联人员拉靠过来的客源只能说是外联人员个人的客户,客户关系的维护也都是靠这些外联人员来做。这就使得旅行社对这些外联人员的依赖性很强,一旦公司失去了几个主要外联人员就意味着没有什么客户了。所以,对一些中小旅行社而言,可以借鉴一些国际连锁酒店的做法建立自己的客户管理系统,与其每年花费十多万元打广告还不如把这笔钱用在客服方面来的实惠。 

篇13

一、政治和法律环境

是指那些制约和影响企业的政治要素和法律系统以及其运行状态,包括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因素。政治和法律因素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对旅游业而言是制定服务战略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这是由旅游业的脆弱性决定的。就 国家法 定假日调整看,据 统计 我国自1999年10月调整公众休假制度以来,每年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长假, 迅速带动了国内旅游 市场 的发展与成熟。七天黄金周举国长途大迁移盛况空前,而2008年我国取消了“五一”长假,将清明、端午、中秋增加为法定假日,“十一”假期不变,春节长假前挪一天将除夕包含在内。五一黄金周的取消,短假的增加,对于习惯于靠长假期吃饭的旅行社来说,是一种经营环境的变化。其中,既包含了挑战,也蕴藏着机会。虽然利用五一黄金周集中组织长线游的机会大大减少,但短假的增加又势必为旅行社组织短线游创造了条件。为此,旅行社应积极应对,顺应经营环境的变化,调整思路,在短线游上加大运行力度,开发出深受市场欢迎的短线游项目,做好短线游线路经营。这已经成为旅行社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功课,也是旅行社经营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机遇。

由此可见,国家法定假日的调整对旅行社经营战略的调整有重要影响。此外,海峡两岸政治关系向好的方面发展,2009年开始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获批以及即将于2009年5月1日实行的新《旅行社条例》,政府颁布的其它一些与旅游业有关的法律、 行政 法 规、条例、 管理 制度等,也必将会对旅行社的经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经济环境

(一)总体经济发展状况

从总体经济发展状况看,国民生产总值是常用的衡量宏观经济状况的一个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一般来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也较为发达。根据国际惯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候,国内旅游消费将启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候,国际旅游消费启动。旅游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至5000美元,将进入旅游消费的爆发性增长期,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都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的势头。目前,我国旅游市场规模是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条件下形成的。按照2005年修订后的gdp数据计算,1979至2004年人均增长率为9.6%,近三年仍连续保持10%左右的增长。虽然受始于2008年的国际 金融 危机 的影响,我国今年经济增长率将有所下降,但我国仍将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可以肯定的认为,我国人均gdp向3000美元跨越将是不可逆转的,消费市场、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也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度提升,总体经济状况的持续向好,将是我国旅游业持续兴旺的重要动力。从旅行社经营策略角度看,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未能见底,西方发达国家何时能走出低谷还没有明确预期的情况下,旅行社应充分重视开发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尤其是可以多组织出境游以弥补入境游人数减少带来的损失。

(二)居民收入及消费状况

从居民收入及消费状况角度进一步分析, 收入及消费状况是影响旅游需求和行为的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越高,代表着可自由支配的资金越多。收入越少,用于享受和发展消费的资金就越少。人们只有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前提下,才会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旅游这种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往往与可自由支配资金的多少联系在一起。 调查 表明: 发达国家居民用于旅游消费的开支超过家庭收入的20%,而我国居民用于旅游开支的收入却不足1%。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

四、技术 环境

是指旅行社所处的环境中,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 社会 现象的集合。技术环境影响到旅行社能否及时调整战略决策,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技术环境的变化,一方面,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给旅行社开发新产品创造了条件,增加了 旅游 产品的吸引力,提高了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新技术应用的观念、早晚、人才引进等也给旅游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下面仅就 交通 运输 及互联网对旅行社经营的影响做简要分析。

(一)现代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变

旅游者要实现从定居地到目的地之间的旅行,必须借助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同时,特色交通方式本身也会成为一种旅游吸引物。目前,交通运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旅游交通工具种类增加、速度加快、舒适感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越来越高。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感知距离的缩短,使得旅游者的出行更加便捷,旅游者游览的时间相对延长,同时也丰富了旅行社的旅游线路,旅游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旅游需求潜力再大,没有安全便捷的交通,也会严重制约旅行社经营活动的开展。因此,现代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变为旅行社经营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是现代旅行社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互联网的使用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媒介,丰富了旅游者信息搜寻的选择性,满足了信息社会旅游者对信息搜寻主动性和互动性的需求。网上旅游信息服务将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竞争和发展优势。旅行社应高度重视旅行社网站建设,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品牌宣传、产品推介、咨询互动、客户关系 管理 等各项经营活动,打破传统的宣传促销方式,提高旅行社经营的灵活性,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多维信息服务,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在信息社会的竞争中抢得先机。

五、社会 文化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