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专生个人毕业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生活中我遵循简朴大方、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的原则,不与同学比吃穿,而是比学习、比进步程度。对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遇到问题决不退缩,向老师、家长和同学虚心请教,知难而上,遇到错误不姑息迁就,分析错误原因,做到知错就改,能够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履行学生职责,做好每一件小事,热爱劳动,讲究卫生。我所在学校距离家乡路途遥远,我时常给家里打电话、写信,汇报学习生活情况,有什么思想问题也及时和父母沟通,使父母时刻感受到女儿的牵挂,也使我时刻感受着来自家庭的温暖,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
三年的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最终以优异成绩顺利考取了钳工证和数控机床证。我深知学习的路还很长,即使毕业了也还要继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在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继续努力,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
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如果我一段时期内专注于一种学问,不求博但求精,相信一定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门知识.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告戒自己,步入社会后也不能一心两用.
对于未来,我相信我能做到几点:
一是学习精神,知识型社会已不再是过去学一技而用终生的时代,必须时时处处学习,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此我经常上网查阅各方面信息,拓宽视野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量和知识量,养成独立思考、分辩事非的思维能力,越是学习,越是有信心,越是有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
二是团队精神,不管毕业之后从事什么工作,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认真努力工作是必须要做到的,而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更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因此团队精神很是重要,在学校期间我就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和老师同学密切配合完成各项任务,这种团体精神会一直继续下去。
篇2
目前,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学生有两类:中专生和普高生。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导致两类学生的专业素质存在较大差异,中专生毕业后担任舞蹈演员,满足社会对于舞蹈演员的需求。但是对舞蹈教育、编导、理论以及社会舞蹈普及和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社会需求并不能完成胜任。于是他们面临着必须继续深造,提高学历,确立专业方向,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
(一)心理差异
由于生活环境,所受舞蹈教育以及内在性格差异,学生个体在许多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状况。首先,在普高生和中专生入学后,中专生年龄要小一些,中专生的可塑性很大,更易于接受指导,中专生在十一二岁甚至更小就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系统地学习四到六年舞蹈专业课程;反之,普高生是经过十二年系统地文化知识学习,在心理方面略比中专生更成熟,各自的阅历不同,导致两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迥然不同,心理上的差异也影响了他们对学习舞蹈的认识和看法。而其中的可忧之处有两点:一是心态浮躁,二是行动盲目,“热”必“浮”,“浮”必“躁”,并且愈热,浮躁之气愈高,浮躁心态升温;普高生往往会有一些自卑的心里,中专学生则出现了对舞蹈学习的怠倦心理。
(二)学习差异
(1)在专业课方面:
普高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能够有很好的认识和理解,能听懂老师所要表达的意思并可以很好的吸收运用,中专学生就会出现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老师无法将知识灌入到他们的学习当中,这也是中专生和普高生在进大学前所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所造成的。普高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和语言表达有自己的认识,明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中专生而言,在进大学前这方面的教育比较薄弱,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普高生对待专业学生有较高的求知欲,拥有浓厚的兴趣,虽然缺乏舞蹈基本功训练,但是更喜欢自愿出早晚功,对于中专学生来说,他们厌倦了舞蹈专业课和早晚功,学习态度也较为懒散。
(2)在文化课方面
两类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迥异,一是入学时文化成绩较低;二是很多学生入学后仍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自学能力差,出现了“重专业,轻文化”的思想,对文化课的学习态度不积极主动。中专学生在中专学习时,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习专业上,松懈了文化课的学习,文化基础较薄弱,很多学生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普高学生系统地学习十二年的文化课,在文化基础上相比较中专生而言更有优势,在过去十二年学习文化课中也总结了很多关于学习上的经验和学习方法。无论是学习学校开设的公共课还是舞蹈专业理论知识,普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都强于中专生,对于自己的大学生活也会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
三、对中专学生和普高生舞蹈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面对各大高校重视素质教育以来,大量的舞蹈人才也应运而生,舞蹈人才的培养,需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必须坚持统一要求和发展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培养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舞蹈人才,纵观我国舞蹈事业发展
篇3
1、提高认识,充分重视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高职业学校共1000多所,绝大多数学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招生人数每年都在上升,在校生已达1000多万,校均规模已达到1000多人,使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迫切希望学校各部门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随着面向全体中专生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双休日”这一新的工时制,我们首先要更新观念。“双休日”不是单纯为了延长师生的休息时间,而是要把“双休日”作为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和第二课堂的延续和补充,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增强体质、发展竞技体育及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手段。
2、大力宣传,制定可行的活动计划
学校体育职能部门不仅要为学生在校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作身心健康的准备,而且还应该为他们毕业后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休闲生活、娱乐生活等需要作准备,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广播、画廊、板报、体育征文等形式宣传“双休日”开展校园体育活动的意义,介绍校园体育活动的知识内容和活动情趣,教育引导学生在“双休日”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并把接受体育教育视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在不断提高学生体育活动意识的基础上,使他佃懂得要想健康地工作生活一辈子就必须获得健康的知识和能力,以便自觉成为校园体育活动的主人,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3、选择丰富的活动内容和恰当的组织管理形式
课外体育活动可以满足中专生个性发展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内容,是满足个性发展心理需要的条件,所以在选择内容时一定考虑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形式要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能够吸引学生踊跃投入各项活动。中专生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育毕竟有限,绝大数学生还缺乏必要的体育知识,他们的选择不一定合理、科学,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正面的引导和宣传,采取积极的诱导方式,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丰富学生的健身和保健知识,提高学生锻炼的效果和健身娱乐层次。
学校的各专业学科、年级班级、各单项协会还可以利用“双休日”开展一些多样的活动,举办邀请赛、对抗赛、野游爬山等活动,与兄弟学校或学校周围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互访比赛。体育教研室(组)、学生会体育部利用“双休日”举办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演讲会、辨论会等以此来丰富“双休日”校园体育活动内容。
4、开放场地设施,创造条件,满足活动的需要
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在校学生人数大批量的增加,使得学生的人均占有体育活动面积越来越小,运动场地器材设施也日趋紧张。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这种实际情况。增加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资金投入,想方设法扩大体育活动面积,增加体育器材,以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体育器材保管人员应在“双休日”提供必要的服务,或安排体育骨干进行体育器材发放和管理,体育教师和学校的后勤部门人员也可以自制一些安全、适用的运动器材满足活动的需要。
有些高职院校的场地器材设施较好,又有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学校周围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较多,我们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向社会开放场地器材设施,为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体育竞赛服务。在“双休日”为社会举办一些短期或长期的培训班,像篮球、足球、游泳、健身操等,把学校的体育馆、健身圳练房、游泳池等设施全面向社会开放,开展有偿服务,这样既有利于发挥体育教师的特长,又可以增加学校的经济收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
篇4
中等职业学校是实施技能培养的主阵地。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和落榜的高中毕业生。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是一个重要社会层次,以培养生产、建设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现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社会上所存在的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不认同,中职教育的地位不高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专学生的培养工作。中专生也对自己所受教育的特点与目的普遍模糊,有的学生对上中专有自卑心理,认为中专学生比大专院校生低一等,因而看不起自己,给学习和培养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加强对中专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心理素质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针对目前中专生的心理素质特点,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对中专生的培养,心理素质培养为重点,而赏识教育又是心理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赏识教育及其理念
赏识,在词典中的解释为认识到别人的才能并给予重视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愉快的感觉。赏识,在赏识教育理论中含义为:它是一种思维视角,即用赏识的眼光看世界,是一种凡是发生,往好的方面想的积极的思维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欣赏的心态。赏识教育,就是在这种心态和思维方式指导下的一套教育理念。
赏识教育最初是由一位父亲在教育他的聋童女儿中发现和诞生的,逐渐推广到老师、家长对学生、孩子的教育中,起初对学生的赏识教育是比较有针对性的,主要是针对学习成绩差或后进的学生,尤其是针对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被压抑了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处于自卑状态的学生们。
赏识教育主要的基本理念包括:(1)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2)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3)赏识教育是无限激发学生潜在内动力的教育。(4)赏识教育的奥秘是让教育者和学生的生命共同觉醒,共同成长。
二、赏识教育在中专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实践探索
赏识教育既是理念,也是方法,如何将赏识教育具体应用于实践中,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进行经验总结的过程。针对中专学生的心理素质特点,结合赏识教育的理念及笔者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注意:
(1)强化职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正确的职业观。
中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动脑,又动手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即所谓“灰领”。“灰领”在人才的金字塔中,是介于白领和蓝领之间的阶层,即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个作用不是少数精英所能够担当,必须是一个“数以千万计”的广大群体。中专教育就是培养这个广大群体的教育。这个群体的专业技能及整体素质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否更快、更好地发展。
(2)加强心理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
大多数中专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败的阴影。这种失败的情结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自身潜力的发挥,影响了其内在的自尊与自信。然而,无论是在智力、体力上,还是处世能力上,自信心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便缺少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观积极性。
“赏识教育”则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发掘、培养每个学生的潜力与优势。其关键是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在学生中不排纵队,只排横队。要在学生中树立起与自己比,只要有进步,就是成功;与别人比,只要有特长,就是成功的理念。因此,要鼓励学生勇于正视自身的弱点,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不拿学生个体的弱项与他人的长项比,而是不断挖掘个体自身的优势与强项,培养其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赏识教育就是要尊重个性、因材施教,通过发现闪光点帮助每个学生树立信心,在“我能行,你也能行,我们大家都能行”的大氛围中,让学生在教师的赏识中学会自我进步,自我赏识,从而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
(3)加强自律意识培养,增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中专生活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往往昭示着个体独立特性发展的开始。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此并没有足够的思想及心理准备,一旦面临这种成长的心理跨越,常常会出现迷失方向的茫然感,而一些缺乏自律意识的学生则有可能陷入自我懈怠、松散不羁的状态中。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学会真诚倾听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深入地了解并理解他们,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欣赏他们个性中所独具的优点。在理解学生、欣赏学生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在学生中进行自我约束的教育,鼓励学生相信自我,锻炼自我,挑战自我,增强自控能力,自觉主动养成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并对学生在自律方面所取得的每一点滴的成功给予最大的关注和热情,真诚赏识学生在自我挑战中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坚信他们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4)强化人生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篇5
一、细化管理,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级
强大的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是班主任最得力的助手。班干部的选用是要慎重的,他们要有足够的自制力、好的修养、和出众的能力才能得以服众。因为现在的中专生个性强、娇纵、有很多孩子还是来自于破碎的家庭,他们本身的毛病多还不服管,老师说的话还可以听一听,但同学之间就很难达成共识更别提要服从于某一个被老师认可的优秀的班级干部了。他们会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来刁难班干部。所以,我每周都会召开班干部会议,会上班干部要根据本周工作做工作总结,其他干部来指出其中的不足,我会及时给与班干部正确指导和提出新要求。制定一套学生认可的班级管理制度细化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班主任首先要制定一套学生认可的班级管理制度,按照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量化管理,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奖罚分明。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课间操等各方面情况要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
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我们学校从新生人学开始就很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育,让每一个同学积极参与,为每一名同学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学校经常会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演出、比赛等等。而作为班主任的我就会充分利用好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的机会带领我的学生们参与各种比赛或是表演。例如运动会、长跑比赛、军歌比赛、象棋比赛、歌手大赛、舞蹈大赛、演讲比赛、英语比赛等等,每次比赛我都会做他们的指导教师,比赛时我都会在一旁为他们加油、打气让她们有足够的信公。我们班的各项比赛在学校排名中都属前列,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这曾经是我们全体师生的骄傲。
为人师表,身正示范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班主任,必须全面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但如何把学校的要求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有效的执行呢,我认为要身正示范。学生每天都在关注着自己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所以要管好学生首先要管好自己,我有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和要求,如不穿奇装异服;不佩戴首饰;不迟到、早退;在教学楼里,我会随手关掉电灯、拧紧水龙头;走路的时候看见垃圾,我会主动拣起等等。其实你在做这些的时候你的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渐渐地你的学生变化了开始和你一样了。
以爱感人,以情动人,与学生产生心灵共鸣、树立对学生的信心中职学生是缺乏自信心的所以班主任首先要树立对学生的信心。我们要相信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多表扬多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了。
三、一视同仁,把每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家人
班主任要把真情送给学生,要公平、公正、平等的对待班上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家人。我的学生如果生病,我都会及时询问病情需要到医院急诊的我都会亲自带着学生去医院检查、打针、抓药、买饭;曾经有一个学生检查患有胸膜炎需要住院,父母又都在外地我带着班里的几个学生在医院轮流护理照顾这个孩子直到病好出院,有学生要请假回家,我必须接到家长的电话才会开假条允许他们回家;天气变化,提醒学生增减衣物;学生取得成绩,多加表扬;学生有违纪,委婉提出,及时改正……这些虽是小事,但对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处处留心,做有心人作为中职生的班主任不仅要眼到、嘴到,更重要的是心到。中职生大都是处在青春期的十六七岁的孩子,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心理上容易波动,思想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对待特殊学生要采取特殊的要求与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们学校的特殊学生很多。这里我所说的“特殊”指的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学生的心里与同龄人不同。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采取一些常规的教育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四、以就业为导向,尽早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大部分的中职生毕业以后就要面向就业,为了我们的学生不被社会、企业所淘汰,我们就必须从在校期间就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要诚实守信,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现在社会不管是在什么岗位,上到领导下到普通工人,上到国有企业,下到个人的小企业都在讲诚信。对于这一点我们的学生还很欠缺,据一些企业人事主管反映,很多学生喜欢频繁跳槽或不辞而别,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所以学生在校期间,班主任要努力增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制观念,培养学生以德立身、诚实守信的意识,引导学生平时能讲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去做,教育学生从小事起,从现在做起,自律自爱,完善自我,做一个诚实守信的文明学生。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学生们并不懂得在工作岗位上员工是要创造价值的而不是让他们逍遥自在随心所欲的。
针对这一问题,我有意识的从新生入学时就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在以后接受职业教育乃至就业打下良好的开端。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尤其是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这一代90后的想法新、奇、特、怪,不同的学生个性有很大差异。我想,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能更好的为我们的学生解决难题。
参考文献 :
篇6
一、明确目标,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
不少新生认为进了职业学校,升学无希望,毕业后又无可靠的就业岗位,因而在学校出现了松懈、自卑、缺乏自信的心态。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使学生在校目标不明确、学习不积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我校针对此现象,坚持从一年级新生抓起,进行目标教学,让学生明白自己将来干什么,在校应该掌握哪些本领,应具备哪些素质等,从而使学生及早做好心理准备,及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生活计划。进入第二学年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重点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常识教育,从学会做人的教育入手,帮助学生立志做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最后一年临近毕业时,进行创业意识和就业意识教育,使学生有成才的欲望和创业的信念。
二、建好网络,为学生就业开辟绿色通道
1.建立人才网络
学校对每一个临近毕业的学生,根据其在校学习情况、专业特长、个人爱好,建立了学生个人求职信息档案。同时和各个用人单位加强联系,为学生寻找合适的岗位。一旦达成协议,安置办就按要求组织人员,提前做好学生就业前的思想准各、物质准各工作,以便和外资企业接轨。但在实际中学校开设的十几个专业,还满足不了当前人才市场的需要,于是学校又与县就业局等单位联手,建立了多专业多层次的人才库。有时候厂方不仅需要中专生,而且需要一些对口的大专、本科毕业生,因此学校建立的多专业多层次人才库可以满足厂方需要。
2.建立人才输出信息网络
互助县人口37万余人,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均占地少,剩余劳动力多,再加上企业效益不好,就业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学校把建立就业信息网络重点放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长三角沿海地区。为建立信息网络,安置办的老师每年外出几十次,历经千辛万苦,在北京、苏州、昆山、嘉兴、上海、无锡等地直接和二十多个厂家建立了人才供求网络。 转贴于
3.健全安置环节的护送网络
每次给厂方送人,安置办全程护送,途中每个环节都考虑仔细,防止途中出现安全问题。为了方便送学生,学校先后和县汽车客运总站、西宁火车站等运输部门建立了友好关系。保证了学生每次乘坐守时可靠的车辆,保证学生侮次安全及时到达。护送服务网络的建立保证了学生沿途一路安全、畅通无阻。儿年来,我们护送的学生在路途中从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三、实行跟踪服务,随时了解和掌握情况,定时回访
一次性的安置,让所有学生绝对满意是不太现实的,而要让学校长期派人在外从事调整工作更不现实。因此,必须实行长时定期的跟踪服务。这项工作难度大,程序复杂,但又必不可少,必须由就业办公室全面负责,采用电话、书信、传真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解和掌握。对确认出了问题的单位和学生,先进行安抚,随之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及时进行解决,既不能拖延,也不能推诱,要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对个别无事生非,无中生有,甚至无理要求的学生,千万不能采取强硬的态度激化矛盾,应采用感化和劝诫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切忌置之不理、不闻不问和用逼迫的手段。
篇7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周记。一开始,笔者要求学生必须把自己对学校、对班级、对班主任、对同学,以至于对家庭、对社会的一些看法以周记的方式表达出来,这里面有强制要求的一面。但是,在阅读这些周记的过程当中,除了一部分学生敷衍了事之外,相当多的同学也提出了一些希望班主任能够帮他们解决的生活上的、学习上的问题。于是,翻录英语磁带、提供夜自修课外阅读书籍等等能够帮学生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而那些需要提交给学校管理部门解决的问题,也通过反映到教研室由学校尽量解决。在师生沟通的过程当中,笔者真正体会到“沟通从心开始”这句话!对于学生,老师要做到尊重他们,那么他们回报给你的就是信赖!曾经有学生在周记当中披露他们自己认为卑微的家庭生活,也有学生坦承自己厌学的心路历程,更有学生讲述自己初恋的感情生活……对待这些感受,作为班主任必须做到一点,那就是“尊重”!这也是教师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
在处理好人好事及违规违纪现象上,尽量做到多激励,少批评。每次,先总结表扬好的现象和有进步的同学;即使批评,也尽量只讲事不点名。因为人人都有自尊心,哪怕是班级里学习最差、最不守纪律的学生,也极要自尊。笔者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他们自尊和尊重他人以使他人尊重自己。另外,笔者认为每一个学生不管其学业成绩如何,身上总有闪光的优点,发掘它和赞扬它,是笔者作为教师的职责。
总之,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应该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如果班主任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去尊重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笔者认为,师生之间的这种尊重与信任是一个班级好的开始。
二、班级凝聚力是形成良好班风的支撑点
在做好第一点的基础上,笔者初步掌握了哪些学生学习比较好,哪些学生工作能力比较强,哪些学生比较活泼,哪些学生比较腼腆。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让大家自我推荐。通过对两方面的综合考虑,笔者选出了班委、团委的成员。第一学期班里的工作基本上是“扶”着他们走的。也就是说,班里的事情,事无巨细,笔者一律过问参与。很快,笔者除了自己觉得非常累之外,也意识到这样下去,三年毕业之后,班里的班干部将会不具备组织领导能力!所以,从第二学期起,笔者淡化了自己的“保姆”身份,大胆放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的积极性,而不是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传话筒。时至今天,他们基本上能将班里的各项工作处理好,这是一个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体现,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
同时,班级的凝聚力还建立在班主任对班级的关心上。班主任不要总是以师长自居,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而是要把自己当作是班级里的一员。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优劣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爱护班级,关心学生不应只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从小事做起。学生生病,老师轻轻关心几句,并为他(她)送去药片,学生是不会忘记的。笔者曾在晚上从家里跑到学校送学生去医院,陪伴他(她),并且支付医药费。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尽管笔者认为是班主任应该做的,但学生却不这么认为。所有这些事情都会使学生、甚至学生家长也会心存感激。在我们学校,据笔者所知,只要担任过班主任,不论是老班主任,还是新班主任,很多都有过相同的经历,相信与笔者有同感:那就是,只要班主任能真情付出,学生必然会真情相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了关爱,笔者想班级的凝聚力必定会更加强大。
三、适时召开主题班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班集体的环境包括两类:一类是物质环境,即教室设施、板报专栏等,另一类是精神环境,主题班会就是精神环境的一种呈现形式,也是建设班集体的一种手段。班集体只有在集体的活动中才能巩固和前进。没有活动,一个班就会死气沉沉,学生就感觉不到集体的存在,也就不会关心集体,为集体的利益去奋斗。但是,笔者个人认为,主题班会的召开不宜过多过滥,应该是就班级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召开,要能够起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这里,笔者谈一下我班两次较为成功的主题班会。
第一次是在第二学期。当时,由于新班的组成才一个学期多一点,加上班干部队伍在笔者保姆式的管理之下领导组织能力比较欠缺,整个班级处于一种相对涣散的的处境。因此,笔者决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主题定为“我爱我班——共建一个家”。在此次班会上,大家踊跃发言,提出了“荣誉就是凝聚力”的看法,认识到集体荣誉是建筑在每个学生个体在学习、纪律、行为修养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的基础上;也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自己和所处的集体更加具备竞争能力。会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班里学习气氛高涨,同时也前所未有的团结,。
第二次是在第三学期。当时,由于02级计算机(二)班的拆班,有一部分二班同学来到了我班。虽然事前在班干部内部已经就合班后的融合问题召开了多次会议,但事实就是,合班后依然出现了一些团结上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不服气,甚至看不顺眼!这次,笔者决定召开的主题班会定名为“对他人——你宽容吗?!”有两位同学的表现至今印象深刻。由于男生内宿人数的关系,我班从开学起,有位叫佳挺的同学一直都住在别班的宿舍。据笔者所知,在第一学期的时候,因为一件甚至讲不清楚是什么的事情,他对同桌非常有意见,甚至曾经打算叫他的哥们在校外教训同桌,虽然这起打架事件最终没有真正发生,但双方之间一直心存芥蒂,坐在一起一年多了,也没有说话。就在那天的班会之前,笔者其实也没有把握能否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当时,在全班同学面前,笔者请这两位同学互相说出想对对方说的心里话。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班会结束的时候,佳挺同学主动提出和对方握手,那一刻,笔者心里真的非常高兴。
从这两次主题班会的召开,笔者对主题班会具有思想教育、树立舆论、陶冶情操、锻炼才能等多种教育功能有了更新的认识。就是说,在某一学期、某一阶段,就要针对班级出现的具体问题设置主题,趁热打铁,明辨是非,及时处理在学生群体和个体中出现的问题,营造班集体积极向上的风气。集体中每名学生的心声,每名学生的行为是及时开展针对性主题班会的需要。
篇8
三、对中专英语分层观点建议
四、推荐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和手段
五、结束语
一、 分层教学与英语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想必是分层教学的出发点。大概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有集体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分层教学产生与班级授课制基础上是实现“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实践形式。
分层教学最基本的类型是根据受教育的年龄,或者教育者的平均智力水平而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班集体对其进行教学,其优越性主要是投入成本较小,获得的产出集中、均衡、量大。当然仍可根据实际的需要或一定的目的要求,进行更深细的再分层教学的类型划分。无论是实施了多年的大学英语快慢班教学,还是现在出现的中专英语分层教学或其他类型的分层,大体都可归为再分层教学的类型。
目前英语分层教学的依据主要是学生英语考试分数或结果,所谓英语分层教学,实际上是将同在一定分数段范围内的学生组合,构成一定人数的集体进行的教学。中专英语分层教学也是近几年出现的新教学改革实践、主要参考大学英语快慢班教学机制而提出的,结果利弊各异,成败界定的标准各异。西方历史上最杰出的教学法学者-----昆体良曾著有被誉为“整体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雄辩术原理》,其中反映了昆体良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因材施教。昆体良所理解的因材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个性不同的学生;二、是发生发展各个人的特长。这两个方面前者是手段`出发点,后者是目的`结果。英语分层教学是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改革,其结果评价应该与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要求的结果一致,服从“人本位的精神”。事实上、现在的英语分层结果的评价更多的是“国家集体本位”为主流,这和现代教育强化社会功能有很大的关系,即国家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公民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种劳动者,评定教育结果就是以能否训造出社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这个标准。合格劳动者是各种具体资格的集合、而多数资格已经演变成各种考试分数成绩。自然,英语分层教学也按各种考试数据论英雄。大学英语不管快班、慢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大学英语班级考试,中专英语也参考各类英语统考、联考、全国考、区域考,各目繁多的考试数据与学校地区的英语教育水平结构,至于学生到底在英语教育方面获得怎样的个人潜能训练与培养已经不在关注范围。
二 中专英语分层慢班师生状况
在心理等方面:从分层教学工作开始起到分层重组班集体结束,大多教学生是处于负面心理状态下,表现出紧张、焦虑、无助、失望、甚至绝望、抵触情绪、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漠视他人外界,躁动易怒的课堂行为,这些负面刺激,导致任教慢班的老师同样紧张、焦虑、烦躁、如果没有充分心理准备,可以断定任教老师很难消化学生的负面行为影响。
在经济等方面:中专学生英语水平差距形成的原因和分布情况一定比大学生复杂。在各类原因的差生组合班所进行的组织教学投入肯定比不分层的普通班级多`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连接速度,效率无法与普通班的相比。简易公式表达即:投入>收益。
在行为学方面:人因群居而发展到今天,伙伴行为和权威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旦在班级集体形成了负面的权威中心或负面群体,那么负面行为就像传染病一样很快在其他的范围,群体之间播放影响,为防止不良的学习行为的传播,任课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段方法,建立模范良性组合或转化一些权威中的群体,并激励各群体组合之间对抗、竞争、模仿、追随良好学习行为方式,让学生从陌生到熟悉状态平稳过渡,并适应归属新组合的班级学习环境。
在教育管理方面:分层教学是在正常普通教学班分离打散后重新组合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在教学组织、记录、实施的各个环节上调控到位,而且还要求教学后勤或行政部门的配合、支持,否则,教学管理很容易出现漏洞、失误、差错,增加了不必要管理环节。教学管理的工作量、内容、形式、方法、程序等,都要因为分层教学而及时跟进或额外增加。
在教学实施方面: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设置等方面因为分层教学而需要另外构思、选择、安排。因为分层教学班不是正常普通教学的缩小模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分层教学就是教学速度放慢些,教学要求放松些,教学内容简单些;相反,分层教学班(无论快班、慢班)都应该在一定的教学精神、教学原则的指引下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实现相应的教学计划,达到相应的教学标准,一般而言,根据何种原则、确定何种教学目标是由分层教学的决策者指定,任课教师和学生是无权选择和决定的。决策者所定目标太高,太偏,太急,只会给任课教师和学生带来疲惫不堪的压力或扭曲分层教学的宗旨,其结果令人怀疑、失望、分层教学也失去了本意,甚至造成负面影响。
总之,中专英语分层对学生,尤其是对慢班的学生、教师和有关教学辅助部门都会或多或少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分层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和降低负面师生影响,这对决策者极具考验。
三、 中专英语分层的几点建议
虽然大学英语快慢班与中专英语分层快慢班教学都从“因材施教”的发在有限的教学资源设备的情况下,尽量创造一定的有利条件,为学生英语水平提高而设计,但是中专英语分层教学不能搬大学英语分层机制,理由是被分层教学实践的对象不同。首先,大学英语分层的结果直接与学生能否顺利大学毕业、学位获取结构,其压力明显直接,常言道:压力可以转化成动力,所以,对大学生而言,分层快班慢班的学生一般都会把压力转变成动力,很少出现对抗,绝望的情绪;其次,大学生能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一般而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均较好( 比如学习心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方面都较稳定、良好、成熟和全面)。英语教育专家以色列大学B.波斯基教授全面归纳了第二语言学习成功的条件共74类项,如果按照他的理论,至少大学生占据了较为有利的许多成功条件;再次,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值比中专学生高,要求的英语水平程度也不一样,列宁认为:社会需要胜过造10所大学。中专分层快慢班教学的目标不能像大学英语快慢班那样要求统一,即大学英语Ⅲ级或Ⅳ级考试,而应该将快班与慢班分别明确一个基本目标,先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尤其对分层慢班的学生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参考教师,学校、社会提供的信息,定位自己学习英语的目的,确定采取相应的有效学习行动,达成相应目标,真正受益于英语分层教学。总之,大学生与中专生整体素质和基础根本就不在同一层面, 所谓系列大学生分层英语教育,中专生英语教学分层机制不能照搬,虽然中专英语分层教学刚开始,难免稚嫩,曲折,但是毕竟迈出实践的步伐,成熟的操作尚未开始,不过在实践中是可以注意一些明显问题的,以避免今后走过多弯路。第一个问题就是:组合分层新班时原来班风不同的交叉搭配。对组合分层慢班,尤其注意避免班风一致的两个生源搭配在一起,较好的是班风各异的组合,让沉闷与活跃,激烈与文静的对比生源组合后相互调剂,中和,这样对课堂气氛调控有帮助,避免太吵太闷的组合班出现。第二问题就是:分层后的快慢班学生流动方向和时机选择。较为理想的是从慢班晋升到快班人次大与快班降落到慢班的,如果从慢班进入快班为正流动,从快班转入慢班为负流动,那么,理想的结果是:正流动大与负流动(无论是人数,次数)负流动的人次尽量降减为零甚至不流动,除非学生自愿申请,而且负流动的人数每次最好控制在两人以下。因为负流动几乎带来的是负面影响,那些负面影响甚至冲击慢班正常教学局面,笔者任课的一个慢班曾出现过类似情况。自从转入4名负流动的学生后,原来已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慢班教学程序倾刻发生动摇,负面情绪,负面学习行为传染到学习成绩中间分子,最后严重到覆水难收的局面。第三个问题是:任教慢班的教师教学态度至始至终要坚守耐心,不能因各种原因而产生激进情绪,否则,师生之间形成的稳定信赖关系会破裂,产生误会,导致学生学习态度,热情的改变。解决师生误会最好事后立即进行,可以借助任课老师以外的教学力量,比如:家长,教务科,学生科,团支部,学生会等,协调沟通加强监督联系。笔者曾遗憾地碰到因师生误会解决不畅,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放弃了英语学习,考试成绩大大降低的情况。第四个问题是:对于分层教学班尤其是慢班老师管理和支持要有保证。尽管任课老师是教学的主要角色,但不能包揽一切,其他辅助条件环节需要配合到位,否则不利于检测分析总结分层教学的阶段性和全面性结果
四.推荐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和手段
任何改革都要有阵痛和代价,中专英语分层教学首先遭遇的是学生和任课教师会出现负面心理问题。因此,决定分层前应该充分调查摸底分层的可行性,预测困难,分层教学决策者与任课教师需经常性共同交流,沟通,商议应对措施,涉及到教学要求,教学管理,教学检测,授课待遇,教学服务等方面,实践中适当推出一些优惠条件和倾斜政策。具体操作可如下:分层前后多次召开不同场面的思想动员会,倾听学生呼声的会议;组织全体学生或部分学生各种规格的问卷调查工作;收集记录分析学生问卷内容及时调整分层教学方案;任课教师想尽一切方法改善提高教学气氛方式,激发学生热情,舒缓慢班学生烦躁,沮丧情绪,淡化因分层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经常性召开学生面谈会,经常联系家长,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于分层教学操作的失误或不当环节,要实事求是,及时汇报纠正;有关教学质量监督人员尽量经常巡堂记录,听课了解,确保获得教学管理的第一手资料。。。
笔者曾完整地参加了两年一届两年教学循环,中专英语分层教学(慢班)操作过程,(三个慢班从分班组合到送去参加全国英语等级Ⅰ级考试),亲自设计组织两次学生全面性和随机性问卷调查,英语分层前后各方面调查问卷的数据都表明:经过实施相关措施,英语分层对学生心理负面影响范围较小,在一次全国英语等级Ⅰ级考试后的随机问卷调查中,三个慢班共148人,发出约80 份,返回61份问卷。学生在回答被分到慢的感受时“26%不适应 ;在回答分层教学的看法时,肯定和中间态度为86 % ,
由于调查方式完全不记名,学生自己填写选择,所以,可以说结果是客观和真实的。
在分层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手段与结果成正比,遵循基本教学原则的基础上,适当给慢班学生一些伸缩空间:纪律空间,学习量空间,潜质表现空间等,笔者在慢班教学中曾进行过以下尝试,曾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打破教师指定学习座位惯例,让学生自由组合一排或一个集体,最大限度给予学生信任亲切的学习伙伴选择权,消除孤助无援,增加友好互相的机会和人际关系。
利用作为变换调整对任课教师的心理距离盲从而影响课堂学习行为,每个学生不仅自己搭配同座同学,小组成员,其座位前后顺序在小组内协商解决,而且每个小组排列纵向,横向不拘,只要每周纵向前后座位变换一次,这样,学生个个都能坐最前,最后,最中,最边,即新鲜又合理,但由于同排座位学生课堂开小差等互相影响现象也增加了,所以座位这样的安排一定要和课堂一定的教学手段合并进行,否则课堂纪律失控。
因为重新组合班难免在课堂凝聚力方面存在不稳定,所以,课堂教学程度设计时要充分保证一定集体小组学习环节和紧张度,例如:课堂练习和提问环节,规定小组集体讨论回答,小组个别成员代表小组意见回答或两种混合式回答,让小组成员不因程度能力差异而出现“掉队”“脱队”“摔队”现象。
对于慢班学生应褒扬其学习表现为主,对于学习成绩的取得掺入小组集体成绩比率,让每个学生坚信自己可以多小组集体出一份力,证明自己有能力有信心,有责任感,学生往往在取得个人或小组成绩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互谅互助,集体向上的精神面貌。
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也能享受教师的爱护和同学的尊重,鼓励学生不分班级,不分性别组合成小组集体,在提问,练习,测试的难度上均衡布置分配,同时采用竞赛式课堂教学方式,创设公平竞争,力争上游的学习气氛。
教学中渗透民主,自由的思想,作业难度上多层次,不要求同一性,学生可量力而完成,保证作业真实性,从而了解到课堂效率高低。
对于慢班学生教学,辅导必不可少,尽量课堂预留一定时段让学生提问,完成部分或基本要求类别的家庭作业,一则杜绝家庭作业不认真,抄袭现象,二则可即时检查课堂教学问题,并给予矫正或辅导
篇9
一、高职院校建立心理档案的必要性
(一)心理档案有助于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归因
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有二:一是来自高中毕业生,他们通过高考被高职院校录取;二是来自于各中等学校的中专毕业生或五年一贯制的中专生。他们大多是其他高校或高中录完之后的考生,生源质量普遍不高。所以高职生既有和普通大学生一样的心理特征,又有许多不同于普通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关研究显示,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大多是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的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情感、就业期待等引起的心理上的困扰[1]。通过建立心理档案,可以对学生们的心理问题进行总结归因,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对同一类心理问题的学生可进行集中的团体辅导,帮助他们及时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矛盾和问题。
(二)心理档案有助于高职教师了解学生,完善教育工作
要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教育学生,就必须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身心的发展,既有共同的特征,又具有个人的特点[2]。因为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特征,所以能够对他们进行集体教学。但是同中有异,相同的心理特征表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总是带有个人的色彩。
(三)心理档案有助于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
高职生大多对职业学校的学习及就业前途有很大的担忧,因此,建立高职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职业素质测评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倾向性,确定自己的择业方向。当今世界竞争很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耐受挫折、心理素质良好的人,才能对抗残酷的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从创新选拔人才的角度看,高职院校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既有利于社会选拔人才,也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
二、高职院校建立心理档案的可行性
(一)确定档案的内容
学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如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状况、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对个人生活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生活事件等。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如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特征等。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内容:
1.学生本人背景资料。主要有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政治面貌、身体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特长等。
2.家庭背景资料。主要有家庭结构、家中排行、父母文化水平、职业、健康状况、父母与学生的沟通情况、父母关系、家庭早期教育的实施者、早期家庭教育的方式、早期抚养方式。
3.对学生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主要是指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生活条件改变影响生活。
4.既往病史资料。主要了解学生生理状况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主要内容为:本人所患过的疾病、家庭成员是否有过精神病史。
5.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测验及诊断资料。主要有测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测量学生智力水平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诊断学生个性特征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诊断学生学习适应性情况的《学习适应性测验》。
6.家长、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各种评语、鉴定。
7.教师观察记录。主要是学生异常情况的记录资料。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这些困惑包括早恋、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教师,特别是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应当随时记录下来,归纳总结,以备查考。
8.学生心理咨询记录。主要包括咨询的时间、地点、咨询员、主诉及症状、诊断分析、结果、处理意见及措施、辅导效果。
9.学生心理状况综合评定材料。主要有能力状况及教育建议、人格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过程、学生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二)选择心理测量工具
建档过程中,难度较大的就是心理测试工具的选择。如果这个环节出错,所得的材料不真实或不准确,那么就会影响心理档案效用的发挥。所以,可以选用下面几个信度和效度较高、在国内使用较多、反应较好的量表。
1.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此量表是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鉴别的实用、简便而有价值的量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实践中。该量表共90个项目,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被测量者在最近一段时间的心理健康状况。
2.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简称16PF)。该量表可以测定多种指标,包括人格因素轮廓图、性格的内向型或外向型等,可以用来全面评价学生的人格状况及其特征。
3.学习适应性测试(AAT)。AAT测试通过调查学生学习热情降低、学业成绩不良的原因,为学生自身改进、提高提供极为丰富的资料。
(三)规范档案建立的过程
1.测量前的准备。(1)制定合理的心理健康测量工作日程安排表。在测量前要具体落实各班的测量时间、地点、人数、负责人。(2)要注意主试的选择与培训。心理测量是一项要求非常严格的工作,主试的工作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为此一定要慎重选择主试。一般由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担任,如果人员不够,也可由各班的班主任老师进行补充,但在测量前一定要进行培训,为他们详细讲解测量的要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细节,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科学性。
2.正式实施测量。(1)正式实施测量前,要进行几分钟的说明,让学生明确:进行心理测验是用现代心理科学的成果来了解自身、获得帮助的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负担;测量是保密的,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填写;测量不是考试,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就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打消学生的顾虑,使测量能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状况。(2)测量过程的组织要严谨,包括场地布置、时间安排、指导语标准化、组织秩序等方面,让学生在平静的气氛中与主试积极配合并接受测试。
3.统计结果及其解释。心理辅导教师要按照每一测验所提供的计分标准进行统计,并要将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在计分统计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其次是将统计出来的分数赋予一定意义,并将有意义的信息传递给当事人或其教师及家长。在进行分数解释时,要参考常模资料、效度资料,还要考虑测验情境等其他因素。在向当事人或其他人报告时,一般只需告诉测验结果的解释,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使用当事人所能理解的语言;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进行比较;提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总之,高职院校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全面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当今高职院校面临特殊发展机遇的时期,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为契机,与学院各项有关工作密切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院教学、管理及培养目标的全方位发展。
篇10
传统的教学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越来越难适应当今的教育需求。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需求。采用在一个班级中将集体授课与逐个面授相结合的方法,每个同学和教师预约时间谈其个人课题,然后深入辅导。这是来源于英国教育的一种模式,但是在国内,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国内课时的规定,让教师的时间远远不能满足和学生的个人交流,即使加上教师的课余时间,因为班级20人以上学生数量,远远超过英国教育中导师每学年只负责2~5人的量。而且,英国教育中系里每个老师的专业方向不同,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来和不同的老师预约时间进行学习交流,然后逐渐过渡到每天根据进度集体讲课。集体授课中以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为主体,同学们就课题进行深入交流为辅。因此,英国先进教育方式的引进需要教育制度改革进行衔接。例如,如何深入地研究一个课题、如何自学、如何专业地做问卷、如何让设计符合市场的需求、如何将课题研究逐步深入、如何将设计从电脑桌面上变成实物等,然后再辅导学生的实践,包括对于材料、软件、制作的辅导等,这些都是目前国内艺术设计类职业教育学生比较薄弱的地方。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授课为主、大量作业和考试为辅的教育方式已很难适应当今形势的需求,学校应从制度上自上而下地推行教学改革。
三、课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应突破传统设计类教学以电脑操作为主的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课题制作的过程,提高学生设计中结合材料动手制作的能力。目前国内大多艺术院校的学生练习都是采用电脑为主,传统艺术设计中手绘的优良习惯已被90%以上的学生抛弃,而且多数实践课程都被安排在假期,实践锻炼多半演变成纸上谈兵、虚拟课题,形式自由散漫、缺少有力的监管和专业的指导。而英美的艺术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学术课题研究的过程,在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使用多种表现方式,实践也是根据个人进度灵活安排的。英国教育中在工作室运用各种设备及材料来完成作品是课题深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和工作室技工的全面监管也成为顺利推进的有力保障。通过这种切身的实践锻炼,英国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设计从想法的产生、深入到实物制作并接受市场的检验,他们的课程从想法到实践一脉相承。他们的作品因紧密结合市场和消费者,所以产品一旦问世就有着良好的销售成绩。英国这种实践练习融入平时的课题训练之中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而我国目前最应具备实践能力的高职教育,却因教学上脱离实践和市场,造成作品只能停留在电脑和效果图之中,学生不了解加工工艺和市场。一方面产品不适合投产,另一方面不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学校应该以目前市场需求为风向标,增加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环节及市场调研的分析总结技能。
四、结合课堂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设计类比赛
理论教学给予学生们创作的基础知识,而实践磨炼着学生的动手能力。校方应鼓励学生多参与艺术设计类比赛,可以刺激学生的创作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设计获奖等获取持续学习的动力。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获奖来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还有诸多学校和企业联合举办比赛的成功案例,就是由企业出资进行一个比赛或项目,并由众多艺术院校的学生竞争参赛,最后比赛成果及知识产权归属企业。运作比较成功的有西门子举办多年的艺术科研项目,每次项目有一个主题,例如“环保”。这个项目由国内多家艺术类院校和西门子(德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和德国多所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们在企业资助之下,前往德国和我国上海等地进行课题的设计、调研及制作。活动过程中,中德两国学生一直在设计上、思想上进行交流。学生们在参赛过程中进一步用充满青春活力和创造性的思维描绘出对于世界的想象,而企业通过活动提高企业的形象,获得了充满新鲜的灵感。
五、毕业设计要从学生出发,提倡结合实习课题
篇11
学校教学及管理实践中,班级工作抓的如何,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班主任是学校教育计划的具体执行人,是学校和学生家庭的桥梁。作者在学校班主任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必须加强责任感,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1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加强责任感
作者在周口幼儿师范学校担任班主任工作。学校现有100个教学班,在校生7000多人。
由于幼师生年龄小,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不太成熟,因此,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明确班主任工作职责。
(1) 努力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勤奋为学,团结友爱的集体。
(2) 引导学生努力学好功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
(3) 关心学生生活和健康,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4)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劳动。
(5) 关心和帮助本班共青团组织发展工作和活动,使他们成为班级一支骨干力量。
(6)协调本班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主动向他们了解本班学生课堂纪律,学习成绩情况,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
(7)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协调对学生教育和管理。
(8) 学期结束时,组织学生做好个人总结,进行操行初评,学年对学生进行操行等级评定,对其行为作出做出评语。
2关心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情况
要想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克服缺点与不足,首先必须深入班级,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家庭情况,然后加以分析、综合。
如新接一个班级,必须先了解这个班基本情况,例如学生人数,男女性别比例,年龄状况,政治面貌,过去担任干部情况,受过何种奖励处分,学业成绩,特长与爱好,健康状况,家庭地址,家长职业及联系方式,经济状况等。
3实施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
(1)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加强工作计划性。根据学校工作计划要求,联系本班实际,先订好一个学期工作计划,然后每周要有具体的计划,计划必须做到方向、任务明确,措施具体、切实可以。
(2)培养积极向上、勤奋好学,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班级的发展,一般由松散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完善期四个阶段组成,前两个阶段对班级建设至关重要,新生入学后第一学年,一定要抓住这一关键期,制订相应的班级目标。班级目标要符合本班实际,能为同学所接受,有一定鼓舞作用,而且学生经过一定努力可以实现的。
(3)选好、用好干部。班级能否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的工作能力和模范带头作用,因此,要挑选具备一定组织工作能力,能团结同学,表现学习好,能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同学担任。
(4)要组织和开展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友爱等优良品质。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文艺晚会,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积极、健康、文明、向上良好班风的形成。
(5)抓好班级规章制度建设。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如组织纪律,环境卫生,出勤记录,学习情况,轮值制度,日常事务等进行量化管理评比。在班级应有一个日常行为、道德行为标准。不正确行为出现时,会受到批评、抵制,互帮互学形成一种风气,在班内形成良好的舆论监督。
(6)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班级环境的布置,班级活动的开展等。
①环境的潜移默化。入学之初,可开展“我爱我班”活动,开辟好人好事、学雷锋标兵等各项专栏,加强“好人好事”评比活动,展示“优秀笔记、作业”等。
②主题班会是统一班级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可举行“树立职业理想,做一名合格幼师生“为主题的班会,通过问答和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个人目标,使学生个人目标和班级目标统一起来。
4善于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对班集体形成和巩固有巨大影响。后进生也需要表现自己,也渴望进步,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鼓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
(1)深入学生,从根本抓起。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系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所以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根据学生平时听课、作业情况,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等情况,结合平时大小考试成绩情况,找出学生后进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走上正常的学习轨道。
(2)要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能力和潜力,重树信心。俗话所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向后进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以其获取的成功消除他们的压抑感和自卑感,从而增强搞好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抬起头来走路”,这样就可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对待学后进生要有耐心和爱心,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对于这些后进生,首先要动之以情,然后才能晓之以理。要鼓励同学们多亲近、多信任、多关心、多鼓励他们,并对他们进行热情帮助。给他们以无私的、真诚的爱,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
(4)帮助学后进生确立并完成学习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在对每位学后进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长期学习目标(一学期),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目标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5 管理策略、思想、方法上因材施教,灵活多样
一年级新生,积极性高,思想单纯,应从学习上着手,严抓他们学习纪律,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不断检查他们的学习和成绩,创造一些竞争机会,比学习,比纪律,比品德等。
二年级学生思想开始变得复杂,竞争意识,学习积极性减退,中专学习压力不大,容易出现松懈现象,对他们要加强思想教育。同时要加强检查督促,端正学习态度,鼓励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三年级学生,思想波动较大,面临强化理论与技能综合训练与毕业、升学、就业矛盾,存在着自己是否适应社会的顾虑。要从社会形势来教育他们,正确面对现实,确信知识是有用的,中专生也同样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毕业、升大、就业三者关系,以保证他们的毕业水平。
6班主任要忠于职守,以身作则
篇12
一、“后进生”新解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各阶段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规模和办学质量来说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可喜发展进程,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不过,目前生源素质不容乐观。有的中职学生,在中学阶段教育中,有时可能被称为“差生”“后进生”或“偏常生”。
中华职教社理事长成思危在“新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对策研讨会”上讲话时指出: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有知识、有技术的生产第一线人才,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面对社会低素质生源供给和高素质毕业生要求这一矛盾,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要把所谓的“后进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这对于当前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作者基于此,专门研究了有关资料发现,编撰成本文,以便与诸同仁商榷。
所谓的“后进生”原指学习成绩差,或思想品德差,有较多缺点、错误的学生。但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进行,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推广应用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后进生”也有了新的内涵、表现。下面,作者按综合素质把他们分为以下几类。
①体能型“后进生”。一类是先天疾病型:因先天疾病导致身体虚弱,另一种是后天疾病导致身体虚弱的后天疾病型。疾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夺走他们宝贵的时间。他们往往因受疾病长期的折磨,形成内向、自卑的性格,但是他们往往又具备强烈的表现欲望、向上的内心需求。
②精神型“后进生”,也称“二百五”或“精神弱智”。本类型中多为后天教育失当所致,或因单亲家庭等原因,或因父母家教过于严酷、死板,僵化的教育使之变成半机械化人,即消极抵抗或依赖思想。这些,严重影响其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发展提高。
③思想型“后进生”:多由于心理因素在作怪,心理学上称为心理障碍。其一称认知障碍型:在智力开发初期,未能认识学习、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而影响了学习、人际关系的认知。其二称情感障碍型:是因生活中遇到某种挫折、打击,心理长期难以化解阴影,从而形成惧怕新事物,逃避现实的心理;或因逆反心理即因对生活中某人、某事不满而长期存在叛逆心理,经常性地表现出抵触情绪,甚至故意伤害自己或他人。情感的障碍,影响了其自身是非判断能力。第三,行为倾向障碍型:指懒惰成性或有严重不良行为倾向。
④知识型“后进生”:其心理活动往往表观为:一类是能认识自身的知识缺乏,对知识有一种急切的渴望,往往作“鲸吞”状,而欲速则不达的极度渴望型。如某中专生学习成绩差,为赶上其他同学,每天清晨四点即起床学习,晚上熄灯后依然“揭烛晚读”,一个阶段内果然达到了效果,但不久,便经常因精神恍惚,无法集中学习而失败。而另一种知识型“后进生”则是由于基础差,影响其理解能力,无法面对职业教育每天知识的“轰炸”,进而演化成害怕学习、逃避学习的逃避学习型。
二、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
(1)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教育者应注意正确理解、运用教育的五个特征,即渐进性、多样性、层次性、联系性、差异性。
①渐进性是指在教育工作的双边互动中,被教育者的认知过程是需要时间和一个渐进过程的。心理学上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由感官的直观感觉上升为抽象的思维,通过长期实践之后,众多的复杂的感觉、思维被系统化为人的习惯、观点、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人的这种习惯、观点、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其一生的行为,甚至成为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我认为,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有四个阶段(办法):1)教师在做学生的道德认识的转化工作时,主要依靠晓之以理。2)在做学生的情感转化工作时,主要依靠动之以情。3)在做学生的行为转化工作时,主要依靠导之以行。4)在做学生的习惯转化工作时,主要依靠持之以恒。只有通过长期的知、情、理、行的教育才能让后进生认清自身所存在的缺陷和错误,痛改前非,奋发向上。
②多样性、层次性是指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多样化、教育过程的层次性、阶段性。教育者在做后进生转化工作过程中,要注意被教育对象的不同程度、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类型,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有计划、分阶段因材施教。例如对因体弱多病影响学习、生活的学生,应当与医生、家长沟通、配合。在医生的指导下边治疗边学习,同时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控制学习的强度,阶段性地提高其体能和学习成绩。
③联系性、差异性是指人的习惯、观点、信念、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是受到人的本身素质和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学校、邻里、媒体、社会、国家)的影响、决定的,而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内在的联系性,也因受到影响、决定的因素和程度的不同而形成较大的差异性。教育者在做后进生转化工作中,除了要分析被教育对象落后的成因,对症下药,还应注意发挥家庭、学校、邻里、媒体、社会、国家这些外部环境的良性循环作用。只有达到内外统一,教育转化的效果才能巩固持久。
(2)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教育者要有“三心”即爱心、信心、恒心。
①爱心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基础。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表现,是对学生的最诚挚的热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对后进生的热爱,转化工作就无从谈起。一个教师以自己崇高的师德去滋润后进生的心田,满足他们心灵深处对爱的需要,才有可能在教育中获得丰硕成果。
②自信心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动力。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有较大的可塑性。如何使“后进生”重新认识自己,找回自信,给老师们提出了挑战。作为老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要从各个角度观察学生,勇于发现学生的各种才能和兴趣,并给予认真及时的指引,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与希望,促使他们成长成才。具体做法因人而异,主要要求是给学生创造发挥特长的机会、条件,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成功,找回自信心,让他们感受老师、同学的信任和集体的温暖,从而促使其思想、行动,逐步向好的、正常的、正确的方向转化。
③恒心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大凡一个很淘气的学生,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内心良知与邪恶的斗争,才有了今日之现状的。这样就决定了他们的转变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几朝几夕的事。”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教师们要有心理准备,转化工作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朝着转化者的意愿方向发展变化。转化工作应当有艺术性,有针对性,有计划、分阶段进行。教师们不但要注意“反复抓,抓反复”,而且要将恒心建立在启发、引导上,注意调动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促使其真正领悟并逐步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教育。
(3)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教育者要注意“因材施教,积极引导”。
①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思想、学习、生活等,并对此进行客观分析,建立学生个人档案,设定教育方案和对策。学生个人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姓名、曾用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政治面貌、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爱好专长、奖惩记录、主要经历、家庭成员基本情况,以及各学期表现。比如下面的各学期表现及教育对策:
第一学期:工作积极,但方法不当。教育对策:细心引导、鼓励尝试。
第二学期:工作较有经验、但成绩影响情绪。教育对策:成立学习互助小组。
第三学期:有骄傲情绪。教育对策:支持其挑战新事物――培养个人兴趣。
第四学期:性格稳定,参加学生会工作,表现出色。
第五学期:德、智、体全面发展。
第六学期:优秀毕业生,得到实习、用人单位嘉奖。
②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和学习辅导。在进行后进生转化教育工作过程中,既要注重集体德育,更应注重个别思想教育和思想辅导。主要工作由班长、团支部总结落实,以品德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做思想转化工作,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良好班风,以集体的力量来带动后进生的转化。同时,既要注重集体学习辅导,更应注重个别辅导,主要工作由学习委员领导各学科代表总结落实,班级以学科为分类标准成立“学习互助小组”,以成绩优秀学生辅导后进生做学习转化工作,必须做到“一帮一”。与此同时,教育者本身要积极参加,要做具体、细致的分析、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任务落实到人。
③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教育方法和方式。要以表扬、激励为主,教育、引导为辅,适当发挥纪律的约束作用。教师要以人性本善为理念,及时抓住学生点滴进步和“闪光点”进行表扬。这就要求老师们通过用心观察,发现学生的才能和兴趣,因材施教,及时把握教育机会。在教育辅导过程当中,细心地照顾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的彷徨,给学生适时贴切的指引,且毫不松懈地督促学生切实地去做。要让学生有尊严地表现自身能力,掌握成功要素,感受被肯定的成就感和快乐。学科能力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学生,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其他的才能。老师要以职业的热诚,看重学生不同能力的表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与希望。有了希望的亮光,生命就有了活力。学生的自暴自弃,多半是因为一再受到挫败和失望,找不回自己的信心,看不到自己的出路,不知何去何从使然。作为教育者的老师们,应清楚地知道,除了学生课业的表现之外,还有技能、才艺、运动、社团和服务等多方面表现空间,每一项的表现都同样有价值。教师只要愿意帮助学生点燃亮光,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人生。
④要注重言传身教,正确引导。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言行如能达到和蔼、一致,那就可以点燃青少年心灵上火花,成为青少年行动的灯塔。”无数优秀教师正是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实践“为人师表”,以崇高品质来熏陶、哺育下一代,以自己的表率行为来影响、教育学生,最终达到桃李满天下,芬芳洒人间。
篇13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2014年全国旅游业实现平稳增长,全国旅游总收入达到3.25万亿元,相比2013年增长11%。而随着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不断扩大。早在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15年,我国旅游就业规模从目前的6000万人增加到1亿人左右。而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显示,2012年我国全部旅游就业已达7600万人。旅游从业人员的大幅提升,离不开旅游教育的发展。1978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拉开了序幕。之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形成了从专科教育到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但是在旅游产业和旅游教育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并不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非本专业就业一直是旅游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旅游业供需失衡的矛盾一直没有改善。一方面是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强烈,另一方面是旅游管理毕业生有业不就,造成就业难。有学者研究发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本行业就业率约为50%,但是三年后的流失率高达90%。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此种现象无疑是对旅游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其就业观,对于引导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为旅游产业发展积累人才意义重大。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倾向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就业因素及对策、就业倾向影响因素、就业观等方面的探讨上。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定性研究,而缺乏定量探讨。在研究角度上,侧重于单角度的分析,而缺乏系统的视角。在研究层次上,侧重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探讨,而缺乏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在旅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从业人员是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研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倾向,对于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选取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即将就业的学生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180份,收回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48份。问卷数据通过SPSS19.0进行汇总处理,综合采用卡方检验、交叉列联表分析、因子分析等定量方法,对学生的就业倾向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对策。
二、研究结果
(一)就业意愿及行业感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总体上意愿选择旅游行业就业的学生所占比例为48.9%,这与以前很多学者实证调查结果接近。大部分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就业前景持保守态度,认为旅游行业就业前景不确定和一般的比例达到了69.7%。这在总体上反映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行业的认可度不高。为进一步探究旅游就业意愿及感知的细化特征,本文利用卡方检验和交叉列联表对性别、生源地域和专业填报动机对旅游就业意愿及行业感知的关联性进行详细的探讨。通过卡方检验发现,性别(p=0.530>0.05)、地域来源(p=0.337>0.05)与本就业意愿的选择关联性不强,专业填报动机(p=0.028<0.05)与就业意愿的相关性很强。同时,性别(p=0.591>0.05)、地域来源(p=0.337>0.05)与就业认知的关联性不强,专业填报动机(p=0.022<0.05)与就业认知则具备较强的相关性。如表1所示,调查样本中男生所占比例为11.9%,女生所占比例为88.1%,农村学生为74.1%,城市学生为25.9%。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以农村学生和女生为主。在行业选择上,相对于女生来说,男生选择旅游行业就业的倾向比女生略强,而女生在旅游行业前景的感知上比男生略高。在行业选择上,农村学生对进入本行业意愿和对于旅游行业就业前景的感知上较城市学生较低。在访谈中也发现很多农村学生觉得旅游行业目前工资较低,怕无法支持其在毕业后基本生活用度。且大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对旅游行业本身认知较差,在子女毕业择业时,其思想观念会对子女的就业选择产生影响。专业填报动机对学生对本行业的就业意愿和就业感知影响强烈。在专业志愿填报上,被调剂到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比例高达44.4%,通过访谈也发现,很多学生都是被调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前期对专业的认同,从而也导致与本专业磨合时间较长,后期也影响了其在本专业就业和对本专业前景的认知。但也有部分被调剂的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对旅游行业产生了兴趣,愿意从事旅游行业。喜欢旅游(占26.7%)是学生选择本专业的第二个动机,大部分喜欢旅游的学生愿意在本行业就业,并且对旅游行业的前景比较乐观。随机填写在前期旅游专业选择中也占有重要比例(占11.1%),这部分学生大多对本行业就业意愿较低,对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不太乐观。在填报动机中,喜欢旅游行业的工作(占2.2%)、看好旅游行业就业前景(占5.2%)、感觉旅游专业比较容易学习(占4.4%)和亲朋好友推荐(占5.9%)所占比例较低。先前填报旅游管理专业因为喜欢旅游行业工作和看好旅游行业前景的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前景依然乐观,但是选择行业就业的比例不高。通过访谈,有的学生谈到,经过专业学习和一定的专业实践,发现自己不适合做旅游行业,所以在就业时会放弃本行业就业。感觉本专业比较容易学习的学生对进入旅游行业的意愿较强,对旅游行业的就业前景也比较看好。通过访谈,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属于知识学习能力较差,但是技能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而旅游行业重技能、实践和经验的特点适合此类学生就业。而因亲朋好友推荐而填报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无论是本行业就业意愿,还是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选择比例都不高。
(二)就业领域及目标分析
在就业岗位方面,在意愿进入旅游行业进行工作的调查中,选择旅行社行业的比例最高,占到了75.7%,选择酒店行业的占到16.7%,选择景点景区的占6%,选择餐饮酒楼的占1.5%。在旅行社行业大部分领域里,高职学生接受从做导游和计调岗位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与其他学者对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导游”是最不看好的现状相反。很多高职学生限于知识水平和学历的要求,能够接受旅行社导游这一基础的工作,并且看中这份工作的自由度和对自身综合能力的塑造。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担心导游工作不稳定,而愿意选择酒店行业。访谈中也得知,大部分学生刚从酒店实习结束,酒店工作辛苦劳累,让很多学生也对参加实习较少的旅行社行业更感兴趣。而非选择旅游行业就业的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各类销售、文秘、会计等工作,这些工作也是高职文科类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在就业地域方面,63.7%的学生选择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大城市作为主要就业地,这两个一线大城市丰富的就业机会,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充满了吸引力。27.4%的学生会选择机会相对较多的珠三角其他城市,仅有8.9%的学生会选择广东省其他地区和外省城市,并且这部分学生大多是选择回到家乡工作。而对于异地就业的学生,无疑珠三角经济发达城市更有吸引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就业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在未来就业规划方面,83.8%的学生接受先择业再就业的择业观念。30.4%的学生有意愿选择未来继续深造,争取获得本科或者更高的学历,为自己将来再就业积累基础。46.7%的学生有创业意愿,大部分学生接受3年之后进行创业。14.8%的学生坚持找工作一步到位,期待将来能在自己喜欢的工作领域继续发展。
(三)就业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专家学者对学生就业倾向影响因素进行过探讨,本文参照其他学者选取指标并结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际情况,选取了29个影响因素,采用SPSS19.0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就业倾向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1.公因子分析
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四次最大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矩阵,共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9个,其累积贡献率为66.8%。将因子特征根大于0.5的主成分作为初始因子,对因子进行命名和阐释。
2.影响因素阐释
第一个公因子包含5个项目,反映的是工作技能、工作或实习经历、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关系,工作技能相对来说因子载荷较低,体现的是学生在就业时具备的个人能力与人际关系,命名为择职能力与人际技能因素。择职能力与人际技能影响因素的特征根值最高,说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择职能力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第二个公因子包含6个项目,包含的信息是单位经济效益、薪酬福利待遇、单位工作环境、单位发展前景、工作是否稳定,反映的是学生选择单位目前所获得的福利和未来发展前景,命名为单位保障因素。这个影响因素反映的信息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生存状况,也是很多学生在就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个公因子包含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两个项目,这两个因素相对来说因子载荷都较高,反映了课程结构和教学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命名为课程教学因素。访谈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对其将来就业影响重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后期工作学习能力。第四个公因子包含两个项目,反映单位性质和知名度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其中单位知名度的因子载荷较高,命名为单位声望因素。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学生渴望能够选择一个单位声望在同行业中相对比较高的单位,如选择本行业工作的学生希望能够进入知名度较高的旅行社或者是五星级酒店。对单位性质高职学生则不苛求,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高职学生进入就业比较热的政府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外企知名企业受到学历和能力的种种限制,私有企业、民营企业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务实性。第五个公因子包含了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两个项目,反映的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对就业的影响,命名为人才培养因素。这两个项目反映的因子载荷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很多学生认为学校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对其将来就业有重要影响。第六个公因子包含了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三个因素,反映了实习实践对学生就业倾向的影响,命名为实践因素。在这方面,毕业实习反映的因子载荷最高,这阶段的实习关系到学生直接就业,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实习期间的指导对其就业有直接影响。第七个公因子包含了个人形象、个性特点、兴趣三个因素,反映了个人特质对就业的影响,命名为个人特质因素。在这三个因子中,兴趣的载荷最高,反映了学生在就业时希望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而个人形象很多学生认为对就业的影响较小,大部分学生更加关注自己能力方面的提升。第八个公因子是职业发展平台,反映的职业发展机会对就业的影响,命名为职业发展因素。访谈中,大部分学生看中单位的培训、机会及晋升制度,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第九个公因子包含了专业是否对口和单位所在地域的信息,其中专业是否对口的因子载荷较低,命名为工作地及对口性因素。这个影响因素的特征根值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就业时学生相对来说考虑的较少。尤其是专业对口性因素,大部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调查中认为不重要。很多学生反映目前高职学生尤其是学管理类的学生,将来就业的出口大多是服务行业,做的很多工作也是服务工作,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适合行业需求,而不是特别看重专业。通过以上分析,可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倾向进行总结:第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旅游行业工作的比例为48.9%,大部分学生对旅游行业就业的发展前景持保守态度。第二,性别、地域来源与高职旅游管理学生选择旅游行业就业和对旅游行业就业前景认知关联性不强,但是高考志愿填报动机与高职旅游管理学生选择旅游行业就业和对旅游行业就业前景认知具有显著的关联性。第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目标和价值观更加务实。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单位的最基础的岗位和工作,高职学生意愿创业的愿望也比较强。大部分学生意愿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良好的资本。第四,九种因素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具有影响,其影响力由高到低分别是择职能力与人际技能因素、单位保障因素、课程教学因素、单位声望因素、人才培养因素、实践因素、个人特质因素、职业发展因素、工作地及对口性因素。
三、基于就业倾向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影响学生就业的九个因素涵盖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个方面。要提升高职旅游学生就业质量,尤其是本行业就业,需要三方共同努力。
(一)从学校方面来看,需要优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行业就业引导
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将来如何就业取决于学校的前期引导。因此,是否能够保证学生在本专业就业,学校承担着很重要的角色。要想改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宣传工作,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识。入校前及入校后前期要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宣讲,让学生充分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及将来从事的工作性质。既要让学生了解到本行业的广阔就业前景,又要让学生又充分意识到旅游行业是服务性行业,不是想象中的游山玩水的旅游享乐。在调查中发现,高考志愿填报动机对学生将来从事旅游行业有重要影响。要在厘清学生填报本专业志愿填报动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前期的专业引导和意识强化。第二,根据行业需求进行设置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通过调查影响就业的因素发现,与学校相关的影响因素项目课程设置(0.854)、教学方法(0.815)、培养目标(0.821)、人才培养模式(0.755)的因子载荷都比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期待学校良好的专业学习的训练,真正能够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旅游教育与行业脱节这一现象在旅游教育中一直比较突出,并且很多学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一直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笔者所调查的这所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校方推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在课程设置上基础课程、通识课程的设置比例较高,挤压了旅游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要想完成专业教学内容,教师也只能点到为止,实践课教学成为空谈。在课程调查时,61.5%的学生反映专业课的理论较多。而旅游行业又是实践性较强的行业,学生所学根本无法适应行业的发展,导致学生对行业的认可度较低。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必须要加强与旅游行业的对接,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特点设置课程,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要着力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创新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持续关注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积累实践教学经验。要合理安排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专行业认同感。第三,加强就业教育和引导。在进行就业指导时,要尽可能根据旅游专业特点设置就业指导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职业生涯规划、实习实践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旅游行业是服务性行业,强调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强化。在进行就业引导时,要明确在旅游行业几乎都是从基层做起,不可能一蹴而就获得成功。要让学生明确本行业的岗位特点和要从事的工作的性质,尽可能缩短后期在本行业工作的适应期。
(二)从学生方面来看,需要强化择职能力,关注个性发展
择职能力和个性特质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要想促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本行业就业可以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引导。首先在择职能力方面,根据行业特点,强化学生的择职能力。在关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素质感知调查时,63%的学生选择社交能力,57%的学生选择领导组织能力,50%的学生选择了专业知识能力。在择职能力提升方面,学校的引导与支持作用明显。学校要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对本行业有更强的认同感,从而抑制其在非旅游行业就业的倾向。其次,在学生个性特质发展方面,要通过丰富的旅游活动和旅游技能大赛等项目,激发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兴趣。要经常让学生走入旅游企业,增强对旅游企业的认同。要请企业专家经常走进学校,适当传授工作经验,增强学生对旅游就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