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三学习化学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初中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也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通常都是老师教他们如何学习,而不是自己主动去学习,缺乏自学能力,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化学这门学科,初中化学是学生新接触的一门自然和实验科学,其中有风趣的化学实验、许多古今中外科学家的研究的成果。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工业都离不开化学,潜意识的都好想知道化学的魅力到底在哪里,有多大。往往在这种状况下,学生一开始会很有劲头去学习化学,可能去查找有关方面的资料或者书籍。但是,这样的热情往往持续不了多久,因为随着他们深入的进行学习,他们会觉得化学好深奥、好难懂,对化学的兴趣慢慢变得烦躁和厌恶。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传道授业”、“授之以鱼,还要学会“授之以渔”,让他们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方面更加的事半功倍。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浅
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科学的提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上课效率的一大坚强后盾,提前预习上课要讲的内容,可以在课堂上及时跟着老师的讲课进度,以便老师已经再讲新的内容,学生还在纠结之前的知识,慢了脚步,那么有可能这一节课就白上了。但是有些学生复习了,上课也吊链子,就说明预习工作不到位,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
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就要制定一套科学的预习方案。也许老师会给学生列出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本书都有目录,概况了整本书的内容,学生可以先了解本书大概在讲什么,然后阅读和了解新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遇到难理解的部分做好记号,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问老师或者仔细听老师在讲相关内容,那么上课就可以集中精力、认真听讲,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预习不仅仅是预习新的知识,也是对之前的知识的巩固和温馨,通过课外的理解和消化,扫清之前存在的障碍。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扫除一些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大都是带着玩玩的心态,并没有把实验看的很重要,在感叹神奇的同时,却不会去仔细去看有啥现象,自然很难根据实验得出有关结果,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多做一些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学心,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生成特殊颜色沉淀的,这时让学生先记下石灰水的颜色及状态,然后再看反应后发生啥变化,最后得出结论。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演示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学生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变浅,当学生看到银白色的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时,会猜想红色物质是什么,教师就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铁丝质量的变化情况。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三、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每个人的应有能力,每个人的记忆能力也不相同,同时也是学生解决难题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我往往会进行实验或者举例子来举一反三,也采取事物对照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中,比较同样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必须找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共性以及它们的不同。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篇2
化学课程是一门在实验基础之上开设的学科,通过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的实验技能,进而有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将来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提供有利的条件。在学习初中化学课程的时候,学生还要接受一定的思想教育,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不断进取、积极探索以及不断创新的态度与积极严谨的学风。与此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为高中化学知识的有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前预习与笔记记录
化学课程上课前,应当抽出必要的时间自觉预习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掌握课前预习方法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可以通过阅读课本的方式,了解课本中的知识内容以及相关的重点,进而将一些不懂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标记,这样就可以在听课的时候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学习起来也就比较容易,取得的效果也比较好。其次,掌握课本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关疑点。在全面了解新知识后,应当对课后习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做好相关解答教学活动,尤其是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更应当加强重视。同时,要想学好化学课程,还要做好课堂学习笔记。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对课后复习的帮助也非常的大。基于此,要想学会记笔记,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提高听课效率
对于课堂教学和学习而言,听课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课堂上掌握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对于确保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中,若课堂上可以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技能,则课后复习以及做作业时就不会感到非常困难;若上课时精力不集中,不能认真的听课,或者当堂没有真正地听懂,则课上几分钟便可以解决的问题,则在课后复习过程中需要花费几倍时间方可弥补。由此可见,学生课堂上的认真听讲,是学好化学这门学科的关键所在。同时,还要跟着教师的课堂讲解和实验演示,积极地进行观察和思考,踊跃发言,即抓住课上教师讲解的每一分钟,认真做好课堂练习,把所学内容争取当堂消化掉。
四、重视实验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现在的化学课本中已经编入了81个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演示实验。实践中,通过对实验学习内容的安排,观察教师在实验演示过程中的操作和表现出来的现象,并以此为基础独立完成相关的实验,认真学习实验知识,为化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一是,在进行课堂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过程以及产生的现象,一定要有明确目的,因此,一定要全面、具体。比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验证存在氧化还原反应,尤其是氧化铜,可被氢气还原成铜。实际观察过程中,一定对反应物氢气是无色的以及氧化铜粉末是黑色的等现象进行记录,反应条件――加热,最终的生成物为铜和水。二是,在实验课上一定要认真听讲,了解实验目的、原理以及步骤,之后进行亲自操作,认真完成实验课程中安排的相关实验,并且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具体的操作,反复练习,认真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相关现象,进行相关的思考,进而记录真实的课堂教学内容。
五、课后及时复习
对于一节课内容而言,通常只需十多分钟即可复习完,也可像放电影一样简单地过上一遍。通过日常的复习,可有效地加深理解、巩固相关知识和内容。复习过程中,应及时、全面,决不可拖延时间。复习过程中,若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应及时向教师请教。课后复习过程中,应当勤于练习,认真做作业复习工作,如此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3
一、科学逻辑方法应用于化学复习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学生自身的需求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人的认知发展阶段从出生到成熟经历了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初三学生多为15、16岁年龄,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但其逻辑推理能力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正需要系统的科学逻辑方法知识的学习。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在心理上要求脱离父母和教师的管制,追求自我独立,对家长和教师面面俱到的关心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在复习中,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热情不高,而教师不厌其烦地强调重复,难免会引起部分学生的反感抵触,复习效率也不会很高。如果教师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尊重他们的想法,通过科学逻辑方法介绍和学习,增加学习内容的新颖性,既可以避免学生厌烦的“炒冷饭”课堂,又可以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2.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体现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并良好地运用适当的方法去完成学习任务。初三化学知识比较简单,完全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范围之内。化学教师要做的就是相信并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常用的简单科学逻辑方法的介绍,引导学生复习。学生在完成相应学习任务之后,自主学习的信心会得到增强,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也将有利于学生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
二、科学逻辑方法在初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科学逻辑方法一般有比较法、分类法、类比法、归纳与演绎法、分析与综合法、假设法等。科学逻辑方法在化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几乎每节化学课都有科学逻辑方法的渗透应用,只是教师没有特意向学生介绍这些方法概念。在复习教学中,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科学逻辑方法,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相应复习任务。
1.比较法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是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逻辑方法,也就是把两个或两类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明确异同,促进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率。初中化学复习教学中可以大量地运用比较方法,基础概念、实验方法、原理、现象等都可以通过比较法教学达到更好的复习 效果。
例如,初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气体的制取就可以运用比较法来复习。初中主要学习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气体的制取原理、制取装置、检验方法都可以进行直观比较,见表1:
教师让学生按表格中的几个主要知识点完成对三种气体的复习,之后教师引领分析部分细节知识点的异同,如氧气的制取装置是固固加热型,二氧化碳和氢气是固液不加热型;氧气的验满和检验用的是带火星的小木条,二氧化碳的验满用的是燃着的木条,二氧化碳的检验用的是澄清石灰水,而不是很多学生惯性思维误认为的燃着的小木条等。三种气体制取的所有异同在一张表格里面详细对比,一目了然。最后教师还可以介绍,其他的实验室气体制取方法都可以与这三种气体的制取方法进行比较,为学生解决中考中常见的探究题等题型留下思路。
整个过程学生参与了知识点的复结,回顾的同时也明确了相似知识的异同,避免混淆,更重要的是师生互动的增多、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得到提高。
2.分类与类比法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篇4
二、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化学教学的独特性
初三化学教学不应该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应该充分体现化学教学的创新性,在课堂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的参与度和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大量的事实证明,化学实验教学是众多教学方法中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所以应该充分体现化学教学的独特性,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
篇5
一、培养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提高初三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其中重要途径就是在初三课程中有针对性的开设化学课程。根据研究化学素养的具体表现包括化学分析能力、基础知识、科学认知以及化学意识和情感。其中化学分析能力是指初三生获取现象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随着先进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普及,计算机越来越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化学培训当然也主要依赖于计算机,信息能力的培养主要靠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所以老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将化学课堂得到的结论运用到实际生活实践中去。科学的化学教育能够使学生进行科学思考,还有初三化学老师应明确化学教育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化学教学实践。
二、采用案例教学,提高初三生在化学课的动手能力
在对初三生进行化学教育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进行实验学习时,宜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围绕学习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老师应针对教学重点采用“半成品加工法”进行教学工作,这种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的领略化学的知识内涵以及实验操作要领,又确保了作品的美感和统一。
三、培养他们的创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课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上课内容,多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不能只是照本宣科的解答学生的问题,要积极引导他们的探索意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教师必须要善于抓住、判断、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鼓励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索探讨,使其变成有效的教育方式,成为教学中的亮点。另外为了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化学课程教师也应该积极学习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化学知识的储备,这样也促进自身的提高。
四、改进初三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
4.1学校要重视化学课程教师
在目前的升学考试中,化学课程是必考课程,但所占的分值很少,因此很多学校不重视化学知识的教学,所以也不注重对化学课程教师的培训。而化学课程教师往往既是任课教师,有是班主任,或有其他兼职。另外,学校也不关心化学课程的教学水平,上课效率低下,没有配置上课所应该使用的实验设备,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化学课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学校要重视对他们的关怀,积极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还要公平地评价他们的教学成果,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从而促进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4.2积极培训化学课程教师
在素质化教育的时代,化学知识更新很快,因此化学课程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目前很多化学课程教师并化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因此学校更要经常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化学教学技巧,吸收化学相关专业的高水平的毕业生。若化学课程教师想成为一名高水平的教师,那么必须要时刻跟随着化学素质教育发展,这样才能拥有丰富的化学知识,才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4.3完善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初三传统的化学教学课程就是为中考服务,而化学课程包括实验的课程,虽然属于高考必备课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新的化学教学方法。传统的照本宣科、知识讲解、技术训练等被动的教学方法明显不适应化学课程,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教学效率不高。所以必须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让他们能自觉地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五、制定初三化学课程相应的评价系统
好的化学课程的评价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自觉学习与思考以及创新,那么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就应该注重对评价方法的研究,提高化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结合化学课程的特点,化学课程要更加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只是要注重最后的结果。若一个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去主动的解决问题,那么他就具有探索的精神,而这种意识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要引入这种因素,不能简单地用一张试卷考核他们。
六、总结
在新课程教学的背景下,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学校的目标。因此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实际,积极研究好的教学方式与技巧,采用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来提初三对化学的兴趣。教学老师也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最终促进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创新,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另外,化学的教学也要围绕学生,只要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化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金伟清.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06,(30).
[2] 苏同福.化学分层递进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05,(01).
篇6
篇7
一、新课改对初三化学教学的新要求
相比其他的学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原理,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在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课标,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倡导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必要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使得自身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初三化学来说,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说,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初三化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更多的建设性意见和对策。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发现,新课程背景下,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没有彻底的改变
长期以来,受我国教育机制的影响,在初三实践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根深蒂固,没有彻底的改变。实际表现为,初三化学教师依旧遵循“教师本位”的教学思想,实际的教学方式依旧是“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再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为尊”的理念依旧没有改变,即便是一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强调自主学习、学生素养,但依旧是纸上谈兵。事实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培B,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是浮于表面、浅尝辄止。
2.没有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就目前初三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来看,可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活节奏也变得更快,整个社会呈现一种急功近利的氛
围,而在此大背景下,也对初三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影响,对于初三化学的学习更是如此。很少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研究技能来丰富自己,而是愿意通过各种模式、技巧、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对知识不求甚解,整个学习过程也比较机械。
3.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初三化学的教育教学,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更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而这就需要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设施和实验材料。但是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受资金的限制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校并没有足够和完善的实验设施,一些实验用具和教学器械也不够先进,甚至一些设备使用的时间都比较长,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情况,不仅影响了实验的效果,而且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就需要教师能够从以下几个基本点着手:一是能够认真掌握新课改的新要求,并将其落到实处;二是能够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则能够扮演好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化学实验的操作和探究;三是能够在初三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这对于即将进入高中,接触更多新学生和新老师的初三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四是能够将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落实到实践教学中,并能够根据课程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2.营造和谐有效的学习氛围
和谐有效的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政府等相关部门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或者通过一些政策和方法来降低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其次,学校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机制,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氛围;三是教师能够采用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微课、实验、故事、背景介绍等不同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盐酸”一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碟面生烟”的试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氢氧化钠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握手成血”试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3.加强必要的师资投入力度
必要的师资投入力度的加强就是要求学校一方面能够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优化升级自己的教学软件;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篇8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化学一直被认为是较难学习的科目之一,存在一系列的迷思概念[1]。迷思概念是人们在正式学习科学之前,就已具有描述及解释科学现象的系统架构,这些系统架构常与科学家的观点不同,并且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不易被改变。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指的“概念”是广义的,它与一般心理学上“概念”的含义有所不同,它是指关于某一对象的观点、看法[2]。
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化学学习包括宏观、微观、符号三种水平,在化学学习中,学习者需要在心理上形成对物质及其变化的三种表征形式: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并在三者之间进行心理转换[3]。一些研究表明,学生对物质的微粒性感到难以理解,同时在对化学符号进行解释时也遇到困难,这就成为化学难的一大原因[4]。
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由于物质的粒子观、化学符号观还没有成熟,一些片面、不完整的生活经验时常造成迷思概念的出现。《溶液》单元中学生的迷思概念尤为明显。因此,本研究希望找出学生关于“溶液”的迷思概念,并试图设计“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教学法促进学生溶液迷思概念转变。
2 初三学生“溶液”迷思概念研究
为了充分了解初三学生关于“溶液”迷思概念及其成因,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及半结构访谈两种方法进行研究。
2.1 问卷调查
为了较大范围探查初三学生关于“溶液”的前概念,采用问卷调查法。
2.1.1 问卷设计
(1)问卷涉及的主要内容
初三学生在学习《溶液》单元之前,对“溶液”并不是一无所知的,通过生活经验还是习得了不少关于“溶液”的前概念,但这些前概念当中,学生可能有一部分存在迷思。不少研究对学生的“溶液”迷思概念进行探查,其中涉及的迷思概念集中在溶液的基本特征、溶解后溶质是否还存在、物质溶解的限度、溶解度受什么因素影响等方面[5]。
人教版教材中《溶液》单元的课题中主要涉及几个概念:“溶液的基本特征”、“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溶质质量分数”等几个概念,除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外,这些概念都与学生所持有的前概念密切相关。
综合先前研究及人教版教材中《溶液》单元的课题内容,本调查确定以《溶液》单元前两个课题“溶液的形成”、“溶解度”两大部分中的内容为核心设计调查问卷。
(2)问卷题目的形式
目前对迷思概念的研究中,问卷调查多采用“二段式(two-tier)诊断工具[6],第一阶段是判断题或者单一选择题形式,第二阶段为理由选项。这样的问题设计相对来说有利于对学生的迷思概念有个较完整的了解。但也有局限,比如说,对第二阶段的理由选项,问卷设计的考虑要非常周全,否则有可能出现问卷中没有学生脑海中的理由,导致学生乱选而影响研究结果。所以,本次问卷调查主要以判断题形式出现,而对理由的描述,将在半结构访谈中完善。
参考相关文献,调查问卷拟定迷思概念探查问题共15道,以判断题的形式提问,以方便数据处理及量化调查结果。
2.1.2 调查对象
2013年1月,选取广州市一所学校初三年级两个普通班共95名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这两个普通班在年级排名中等,较能代表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的水平。
2.2 半结构访谈
通过问卷调查无法获知学生对命题判断的理由,故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通过半结构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做出判断的原因,从而能比较全面地分析迷思概念产生的来源。
2.2.1 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以问卷调查中出现较多问题的内容为主:
(1)纯水是溶液吗?为什么?
(2)你认为“糖水的下部比上部甜一些”吗?为什么?
(3)你认为“溶液应该是颜色均一的”吗?为什么?
(4)如果一种固体物质未能完全溶解于水,那么它属于溶液的一部分吗?为什么?
(5)你认为物质溶于水以后,形成新物质了吗?为什么?
(6)你认为不同的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一样吗?为什么?
(7)你认为升高温度能使所有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量增加吗?为什么?
以上问题,主要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解释自己的想法,同时也会记录交流中一些提纲没有列出但是学生提到的内容。
2.2.2 访谈对象
在问卷调查后,每班选取3名调查问卷中错答率较高(约70%以上)的学生为访谈对象,了解其想法与科学概念不同的原因。
2.3 研究结果与分析
2.3.1 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5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问卷回收率 94.75%,问卷题目及调查结果见表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总体而言,初三学生在学习“溶液”的科学概念前已经对其有一定的认知,关于溶解度的题目大部分错答率均低于20%。因生活上经常遇到需要增大物质的溶解量、溶解速率的情况,学生已经对相关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溶解时放热或者吸热的现象,学生比较少接触到,错答率约为33.33%。题目中错答率较高的有三道,分别是第5、6及第7题,均是涉及溶液的基本特征。可见,虽然初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少的“溶液”,但是对其了解只是片面的。
2.3.2 访谈结果
访谈以调查问卷中的问题为纲要进行,由此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访谈得出学生对自己所持有的迷思概念的解释,归纳如下:
认为“纯水是溶液”的学生认为液体就是“溶液”,因为它是“100%的水溶液”。这明显是并未了解“溶液是包括溶剂和溶质的混合物”的科学概念所致。
认为“糖水的下部比上部甜一些”、“溶液应该不是颜色均一的”,“因为未溶于水的食盐也属于食盐水的组成部分,而且由于盐或者糖等物质比水重,所以它们会下沉,导致下部的溶液浓度更大,所以下部的糖水比上部甜,如果是有颜色的溶液,其颜色就不均一”。
认为“物质溶于水后生成了新物质”,“因为CO2溶于水会与水反应生成H2CO3,故糖溶解于水,应该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
认为“不同的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一样的”,“其实也不知道是否一样,只是猜的”。
认为“升高温度能使所有物质的溶解量增大”,因为煮糖水的时候往往加热后本来还没有溶解的糖也溶解了,对于其他物质也该是这样的。
有趣的是,一位被访学生认为“物质溶解后就消失了”,但是当被问及溶液的质量的时候,一受访学生则认为应该是等于被溶解的物质加上水的质量,显然,这与他的“物质消失论”是矛盾的,但迷思概念依然存在。
2.3.3 结果分析
从问卷调查中可知,初三学生由于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溶液》单元的部分知识具有较好的认知,但是也对某些问题存在迷思概念,从访谈中可以了解学生产生这些迷思概念的原因。结合访谈中可以看出:
(1)学生在接受溶液的科学教育之前,基本上对这个概念只有宏观上而没有微观上的认识,基本上没有人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或者描述他们自己的“溶液”概念。类似“物质溶于水是以离子或是分子的形式存在”,“溶液在形成的过程中物质的粒子会在溶剂中扩散”,“溶液中的离子或者分子是均匀分布在水分子的间隙中”等这些微观概念还没有形成,从而才会存在“溶液应该不是均一的”等迷思概念。
(2)生活经验也会影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他们会认为“糖水的下部比上部甜”,也会认为“溶液应该是没有沉淀的”是错误的,学生是将还没有混合均匀的糖水视作溶液、将没有溶解于水的沉淀也当作是溶液的一部分。学生这些迷思概念源于不完整的经验,同时也是没有对宏观现象进行合理的微观表征所致。
(3)对于“溶液的形成”概念及访谈者对自己所持的概念的原因解释,可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们习惯将自己学习过的知识扩大到对所有关于“溶液”概念的理解。例如,“对物质溶于水是否形成新物质”的问题,学生趋向以CO2溶于水的这个例子作解释,认为形成了新物质,实际就是根据之前所学知识对新命题进行推论判断,这是学生常见的思维模式,以偏概全。
3 研究结论与启示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第九单元《溶液》的学业水平达标要求中的“过程与方法”提到“通过常见物质的溶解性、饱和溶液的形成等实验,体会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的联系。”[7]可见,质量评价标准对学生关于溶液概念的理解已经不能仅限于宏观现象,而应该深入到微观本质上。初三学生学习物理及化学以后,逐步形成微观的物质概念,也开始可以用微观概念来理解宏观现象。因此,可尝试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微观表征形成科学的溶液概念,让学生发现科学的微观表征与自己之前错误的宏观表征之间的矛盾,进而原有的错误概念。
结合研究的结论,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通过多呈现各种微观图示,指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看待溶液的构成;
第二,通过微观图示的绘制,让学生体会并描述溶液形成的过程;
第三,通过对溶解度曲线图线的分析,学生可了解物质溶解度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且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同时,学生能发现,并不是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这样能够引发认知矛盾,从而促进原本迷思概念的转变。
《溶液》单元在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结构当中,起到过渡性的作用,它能解释酸碱盐溶液的形成和构成,因此它对以后的学习起到十分重要的铺垫作用,因而在教学中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后面章节的教学。
参考文献:
[1][4] Keith Taber (2002). Chemical misconceptions -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cure. London: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7.
[2]蔡铁权,姜旭英,胡玫.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53.
篇9
一、加强情感交流,做到宽严并济
师生之间的情感是快乐教学的催化剂。我比较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多给后进生以关爱。多与学生聊天:说说他们的身边事,听听他们的所闻,了解他们的心声。学生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喜欢上化学课。
与学生走得太近,老师上课就会失去神圣感,学生对老师的敬畏之情就会逐渐丧失,因此,在加强与学生情感交流、打造和谐师生关系的同时,还应注意恩威并施、宽严并济。
二、精心设置问题,尽量减少讲解
许多老师备课备得很认真,上课时把该讲的重点、难点都讲得很清楚,但是学生一做题就出错,因此在备课时更要注重备“学生”。学生不会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低。他们在上课时只是在接受性地听课,而没有真正动脑思考,而这恰恰与新课改的理念背道而驰。
要让学生不依赖老师而主动思考,需要教师不要再去“填鸭”,而应该是去“点燃”,点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而老师尽量多启发、少讲解,必要时才作点拨。这样一来,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就会增多,并主动去探寻,而不再坐等老师的讲解。
三、指导帮助记忆,提高学习兴趣
化学学科的知识点庞杂、枯燥。我们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巧妙记忆,化枯燥为有趣。这无形中会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地壳中排在前八位的元素顺序,我采用谐音法,编了一句话,学生欢笑声中一下子就记住了。这句话是:“养闺女贴给哪家美金。”(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
当然,记忆的方法有很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情灵活指导。
篇10
1、努力提高学生的各科及格率,力争在本届初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的基础上再提升一个新的台阶,即初三年级毕业合格率要达区前13名,平均分确保前15名。
2、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切实做好培优工作,力争提高优秀率。初三中考达到区重点高中以上人数确保30人,争取35人。
工作重点:
聚焦课堂教学,真抓教学质量
提高专业发展,狠抓教学质量
提倡有效教学,实抓教学质量
工作要点:
1、制定初三年级组、班级、备课组教学质量任务书,召开初三任课教师会,协商并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与任务,全身心开展初三毕业班教学工作。
2、学习、领会学科新课程标准精神和内涵,深入研究考纲和近10年中考试题,把握正确的中考改革趋势,明确复习方向和重点,遵循“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原则,认真总结近几年中考复习指导工作,研讨新形势下中考复习策略,制订好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提出合理、可行、有效的中考复习模式和方法。
3、做好06、07两个学年各学科中考试卷分析,分析相关数据信息,找出薄弱环节,并寻求07年各学科中考动向及命题的趋势。
4、明确初三各班级行政联系人,一班(陈国红)、二班(姚玉芳)、三班(胡俊)、四班(金晓燕),行政联系人必须对所联系的班级予以经常性的监督,针对班级问题,提出改善意见。
5、抓好常规,强化教学,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1)严格教学秩序,加强对教学秩序、教学纪律等方面的检查。
(2)做好各次月考、模拟考的质量分析,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完善学困生学习小档案,定期描绘他们的学习成绩质量跟踪图,坚持落实每周一交流、一汇报活动,同时大力开展成功教育,举行分层次的学科竞赛,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并及时召开学生会、教师会与家长会。
(3)组织各备课组听随堂课,加强相互交流。
(4)加强学法指导,提高优秀比率。继续编撰初三学法指导快报,多途径地进行学习与交流。召开各班分层次的学生会议,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提出不同要求与希望。同时向学生发放阶段目标责任书,让学生能结合学习实际,确立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以目标促任务,促使学习的进步。
(5)举行初三年级语数外理化学科竞赛,竞赛采用分层形式,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鼓励与表彰。
(6)充分利用周五下午的时间(学校重要事情除外),为数学与英语补缺补差辅导时间。
6、要求各备课组制定详细的本学期总复习计划,要求每位教师详细制定个人教学计划,列举重点帮助学生名单,制定帮教计划。
7、强化练习,增强“实战能力”。广泛地收集信息,结合本校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及强化练习,努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任课教师应以作业与小练习为突破口,紧密围绕课程标准、教材和考纲,精心设计针对性、典型性、新颖性极强的同步强化作业与练习题,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纠,使学生通过解题,掌握与巩固学习和复习重点、难点,检验自己的学习和复习成果,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备考。
8、协调好学科间、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关系。本学期由于教学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科目较多原因,为了避免各科留的作业太多、或者个别辅导集中到个别差生身上,造成学生的课业压力太大,学校将协调好学科之间的关系,规定好每天的最多作业量,协调好各科之间的均衡进步,避免学生的整体偏斜,为打好整体仗奠定基础。同时,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要及时针对班级情况进行总体分析,既防止学科间的不均衡,又要针对学生情况进行个案分析,帮助学生寻找新的分数增长点。
9、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将通过召开全体家长会、部分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及时通报学校初三工作安排和设想,听取他们的意见,最大限度的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10、加大对外交流,拓宽信息的渠道。学校将继续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密切与市教研部门的联系,拓宽有关中考的信息渠道,并适时邀请专家为我校中考复习把脉诊断。行城厢片初三总复习计划交流研讨活动,充分挖掘各校初三教师的资源,相互借鉴,合作共赢,有效提高各校初三复习的效率。
11、协助发展指导处强化班主任工作,班级工作细化到每一个人,细心到每一次考试,对重点学生要多谈心多指导。
每月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
1.教学常规检查。(开学提前两周备课量检查)
2.各备课组讨论中考复习方法,并制定中考总复习计划。
3.初三学生验血。
4.初三学生大会。
5.初三学法指导活动。
6.周末兴趣班活动。
十月:
1.初三月考。
2.初三月考质量分析会。
3.教学常规抽查。
4.配合区招办完成体检工作
5.学法指导活动。
6.初三体育测试。
7.周末兴趣班活动。
十一月:
1.期中教学常规检查。(第10周)
2.教学质量月活动。(第10周至12周)
3.抓好体锻测试、理化实验操作等级考试等工作
4.初三模拟考。
5.初三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6.初三学法指导活动。
7.周末兴趣班活动。
8.初三毕业工作会议,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中考复习方法与计划
9.春季校运会。
十二月:
1.初三月考。
2.参加区1——5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3.初三学生志愿填报工作。
4.教学常规抽查。
5.初三学法指导活动。
6.周末兴趣班活动。
7.抓好初三政治毕业会考工作,努力提高合格率。
8.初三年级家长会,进行志愿填报工作的辅导。
9.全面开展中考最后阶段的复习。
10.初三填报志愿。
元月:
1.周末兴趣班活动。
篇11
初三;化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化学学科因其实验性的学科性质,本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这一特性,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热衷于化学学习。在使用教学模式时,应注意创新,结合实际,不断根据学生的现实状态做出适当的调整。
一、充分利用书本实验,促使学生积极探索
化学的学习应以实验为重心,只有在实验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掌握理解理论知识。所以,在讲课时,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以此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人教版的初三化学中,书的序言部分就有一个关于燃烧镁条的实验,教师在讲授这一章节时,应将实验带到课堂中,让学生看到镁条燃烧时的颜色。这个观察的过程会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理论知识的实践,对其兴趣的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束后,可以做课外知识拓展,告诉学生这个燃烧规律目前大规模利用于信号弹。
二、积极补充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对于初三化学的教学,不应只停留在书本教材上,应将书本看作教学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知识拓展。从教材本身来说,它是为所有初三学生进行化学知识铺垫而编写的,所以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教教材,应探索研究适合学生的课外知识,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关注,继而提高其探索的兴趣。同时,在选择课外知识的时候,应注意切合实际,选择既对培养学生化学思维有帮助又具有趣味性的知识,使其产生兴趣融入课堂。比如,在讲序言部分时,可以在原有的实验设置基础上再拓展几个实验,用充满趣味的实验效果给学生以震撼的视觉效果,例如可以通过演示白磷自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自然磷火。
三、将兴趣的培养转变为一个持续的过程
产生兴趣可能是在一个瞬间,而教师该做的就是将这一瞬间持续,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热爱化学、主动学习化学。老师在进行课堂讲授时,可以多贴合实际,多用现实中的现象进行举例,学生在接触到这些具有生活气息的知识时可能回家与父母交流,而此时的家长应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成功满足的感觉,继而保持学习兴趣,主动地接受化学知识。另外,应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具有挑战性。例如,为解释某一现象,让学生组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材料,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演示讲解,再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的完整尝试教学的过程,会使学生以挑战的心来看待理论知识,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将兴趣保持下去。同时,以这种方式获取的知识,能在学生心中留下长久的印象,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四、积极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式
化学实验大多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初三化学的学习还包含一些理论知识和计算题,这些内容因具有很强的理科性而较难使学生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应积极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在实验部分建立起来的兴趣进行巩固,更为之后理论知识和公式计算题的学习建立基础。这些新颖的方式能使学生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保持愉快的学习状态。授课过程中,老师还应结合现实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家中自学,将不会的问题保留到学校中集体讨论。在学校集体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团队共同学习,教师适时适当给予指导意见。而在考试后,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检查,将批改完的试卷进行自我分析,以自己找出问题并加以改正为最好解决方案。也可将习题练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班级分成几个小组,由老师准备习题,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解答,这种团体竞争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感受到做题的乐趣,比单纯的以作业形式的习题练习效果更好。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观察学生的内心,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考试观。不将考试成绩的优异当作主要目标,而忽视学习化学最本质的目的,更要避免学生应过度在意成绩的优异而产生对学习化学的厌恶,使学生无法以一颗积极向上、充满斗志的心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化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其实验优势,抓住学生的兴趣,并积极采取措施将这种兴趣维持下去,最终形成一种学习的习惯,终身保持。而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应将初中生的兴趣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以多种有趣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丰富其化学学习生活。学生只有在对所学学科充满兴趣的心态下,才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获得学业的成功。
作者:郭桂玲 单位:山东省济南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永波.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教学教育,2008,14(04):40-41.
篇12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矗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已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13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1、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讲“实验室制氧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的原因”时,我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
2、要指导学生做好每一次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他们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还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3、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使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就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我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等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