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四风问题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谁来评――普通群众+决策部门+专家学者+专业机构
任何一项重大决策的出台,必然经过事项提出、反复酝酿、最终拍板的过程。事项提出时,决策部门是充当“自评者”角色;酝酿过程中,普通群众、专家学者、专业机构是当之无愧的“评估者”。以前的一些重大决策风险评估过程,往往是“三多三少”,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业机构负责人参与多,普通群众、基层干部、当事人参与少。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普遍存在“谁决策,谁评估”、“谁立项,谁评估”现象。这些做法,无疑是“瞎子摸象”、“以偏概全”、“掩耳盗铃”,埋下了社会矛盾的隐患。在群众参与意识和利益诉求增多的今天,要把群众参与重大决策风险评估作为一条“硬杠杠”。
评什么――直指高发领域
凡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影响面广、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的领域,都要进行决策风险评估。在现阶段,容易引发的领域,包括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征地拆迁安置等城市开发,高速公路、铁路、枢纽场站等交通建设,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特高压线、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拆除违法建筑、美化市容市貌等环境整治,社会保障调标扩面、收入分配政策调整等民生事项,都应纳入风险评估范围。
啥标准――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
科学的决策应兼具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合法性,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合理性,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兼顾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可行性,看是否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群众是否同意,推进时机是否成熟,实施方案是否周密。安全性,看是否存在引发和诱发相关领域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隐患,是否有相应的预警措施、处置预案和对策措施。以这四条标准进行衡量,就不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
篇2
结构矛盾突出
从供需价位结构看,2003年,售价在商品住宅平均售价4456元/平方米以上的住宅销售面积占全部销售面积的45%,而在岗职工中平均工资线以上的人员仅占37.8%。从地域分布来看,中低收入者主要依靠公共交通出行,但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售价在4000元以下的中低价位房屋主要位于四环路以外甚至五环以外的区域。从市场结构看,美国等西方国家每年上市销售的住房中,旧房占80%多,新房不到20%,而北京市住房交易中新房占75%,适合中低收入居民购买的存量房只占25%。
商品房价格较高
房价是房地产市场的晴雨表,价格过高一直困扰着北京市房地产业的发展。2003年北京市商品房平均售价为4737元/平方米,商品住宅的平均售价为4456元/平方米,基本与2002年持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仍居较高水平。2003年,住宅平均售价除上海以每平方米4989元高出北京外,其余大城市均在3000元/平方米以下。同期北京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2元,以目前人均使用面积18.67平方米、户均3口人计算,家庭建筑面积为75平方米;2003年平均房价4456元计算,收入房价比为1∶8,处于较高水平。由于,普通家庭不可能将所有收入用于住房消费,所以,目前房屋售价超出了普通居民的购买水平。
金融风险值得关注
200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6.7%,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了29.7%。2003年6月,央行出台了121号文件,严格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条件。
目前,房地产信贷基金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房地产开发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仍是银行资金。据了解,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约占全部到位资金的10.3%,直接来自国内金融机构的贷款比上年增长了53.3%。
篇3
从当前企业领导干部思想的实际状况出发,要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苗头性问题:
一要注重克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方面的苗头性问题。领导干部的决策是否科学、正确,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一个人刚当主要领导或刚到一个单位当主要领导的时候,由于掌握的信息不那么全面,对情况不那么了解,所以遇到情况和问题时,往往能主动调查研究,收集信息,通过认真分析判断后,再进行决策。但经过一段时期以后,随着占有信息的增多,情况的熟悉,经验的积累和丰富,领导的能力和自信心也在不断提高,这时再遇到什么情况和问题,即使主观上不想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但已占有的信息和已积累的经验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条件反射,并由此形成一种主观判断。如果这个时候不加以注意,就很容易忽略调查研究、忽略听取群众意见,凭主观印象作出决策。一个领导干部工作经验丰富、领导能力提高是好事;但如果过分依赖自己的经验,把握不好、处理不当,在经验丰富的时候就容易犯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使好成坏事。对于领导者决策者来说,个人阅历再丰富,都是有局限性的,经验越丰富,越应加倍警惕被个人经验所误。
二要注重克服淡化民主集中制的苗头性问题。民主集中制贯彻得如何,关键在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一个人刚当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时候,想搞“一言堂”、“家长制”,想搞违背民主集中制的事情,一般来说不那么容易,因为有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特别是个人的威望不够。任职时间长了后,随着个人业绩的积累、领导威信的提高、班子核心的形成,无形中就会形成一种决策导向力和控制力。这个时候讨论问题,主要领导的态度就可能对决策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果班子里的其他同志,不那么有主见,不那么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随波逐流,看眼色行事,就很容易形成“一边倒”。个人能力的提高,班子核心的形成,有利于快速作出决策,有利于推动工作的开展;但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影响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导致决策和工作失误。
篇4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于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但是,近几年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较为薄弱等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出应收账款回收不力、资本负债率过高、偿债能力不足等问题。此外,还不断有大型企业、跨国企业也传出破产的消息。通过观察研究可知,这都是因为没有做好财务风险管理造成的。由于企业相关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应监管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不断积累。一旦财务风险失去控制,就会导致财务危机的出现。因此,企业需要在分析自身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来规避风险,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促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
黄锦亮,白帆(2004)认为企业需要在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分别实施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与控制三个环节的风险管理活动。有效地对财务风险实施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的利润,形成稳定健康的现金流[1]。周若君(2012)认为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主要存在风险意识淡薄,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项目投资分析不科学,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2]。金昌旭(2012)认为开始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是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以最小的财务风险成本实现最大的企业价值是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倪学辉(2009)总结出财务报表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他要求企业经营者进行经常性财务分析,建立预警分析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财务风险决策。
三、成都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3.1 公司财务指标风险分析
3.1.1从偿债能力方面分析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
3.1.2从营运能力方面分析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
3.1.3 从盈利能力方面分析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
4、成都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4.1 加强应收账款催收管理
当一个正常运营的公司其应收账款过大时,这将会影响到公司的现金流,经营计划及决策等。截止2014年底,成都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达到4,732.11万元,并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为此,公司应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世家机构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及时改变现有业务收入和项目结构比例,积极应对市场风险。另外,公司还需建立健全的科学高效应收账款催收机制,制定相应的《销售与收款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规定》等。
4.2 注重公司经营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成都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应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明确规定公司领导层、财务部、经营部等部门的财务管理职权,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此外,公司还应明确制定关于财务支出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经营合同管理、预算调整等相关环节的财务制度,并要切实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全面落实。
4.3加强内部管理,注重行业创新
篇5
风险;管理;常见问题
当前,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但由于不同管理者对“风险”的认知角度和认知水平各有不同,风险管理还存在着各种问题。笔者从风险管理实践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出发,通过对风险的定义及特点进行分析,将出现的问题与对风险概念的认知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剖析,指出管理者必须准确全面地理解风险的定义和特点。
1风险管理实践活动中的常见问题
1.1试图完全消除风险
一部分管理者试图完全消除风险,全面预测到未来存在的各种可能性。这些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重视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实践中却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超出其对未来的预测。而他们往往又会归咎于风险管理人员的经验、能力或态度问题,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包括招聘具有经验的人员、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组织大量的培训等措施,结果依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
1.2认为风险管理是浪费资源
在风险管理实践活动中,由于成功的不利后果的规避往往是不可见的,而对消极不利后果的规避往往归因于风险管理人员的失职,久而久之使一部分管理者认为风险管理工作没有成效。
1.3以危险源辨识代替风险识别
一部分管理者认为风险识别就是危险源辨识。这种行为很少会明显显示为风险管理失败,但这样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并不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
1.4认为风险管理是一次性工作
有的管理者试图以一次轰轰烈烈的风险分析活动一劳永逸地控制住风险,而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
1.5风险管理工作形式化
有的管理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流程和所采用的工具上,认为只要工作流程标准化、工具先进就可以妥善控制项目风险。结果往往是使风险管理逐渐成为了一项机械性劳动,最终流于形式。
1.6过分追求风险源数量
有的管理者认为识别出的风险源越多,越能说明风险识别工作进行得深入细致。结果风险源识别的结果中充斥着大量重复的或者互为因果的条目,给后续的风险分析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大大增加大了风险管理的投入,却未能产生相应的成效。
2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在笔者看来,上述问题的产生或多或少与管理者对风险概念的认知有关,下面将对风险的定义以及特点进行分析。
2.1“风险”一词的起源
英语词汇“risk”来自近代早期的航海贸易和保险业,[1]表示在早期资本主义航海﹑探险和海外贸易等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危险,特别是用来表示冒险者进入他以前所未知的水域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形。后来,保险、投资、借贷等业务兴起,就用“风险”这一概念描述未来某一时段内可能出现的经济波动和可能所遭受的损失。中文词汇“风险”大约出现于近代。茅盾《子夜》中有这样的句子:“你看这件事有没有风险?”而在《辞海》[2]中并没有收录“风险”这一词条。就此而言,虽然在人类存在伊始,风险意识就客观存在,中国自古就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说法,但作为严格意义的“风险”概念是一个现代性范畴,它发端于15世纪资本主义航海与殖民探险活动时期。
2.2对“风险”的定义
由于对风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或对风险的研究角度不同,对风险概念的定义并不统一。目前在我国影响力较大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风险”词条的解释为:“可能存在的危险”。[3]作为一本通用的权威性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对风险的定义最大程度地与大家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习惯相符合。但“危险”是不确定性的影响结果,而我们分析风险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风险,许多情况下控制措施需要作用于原因而不是结果,显然这种定义不适合在风险管理领域直接使用。在风险管理领域,我国沿用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相同的定义:“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4]这一定义是准确、全面的,因此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组织的认可,例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nstituteofInternalAuditors,IIA)在2004年提出风险管理概念的同时把风险定义为:“可能对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在2012年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大纲中已经接受了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这一概念。而这一概念的问题在于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利于对风险进行表示和区分,因此需要通过风险源、事件、原因和后果4要素对风险描述[4]进行再次定义。此外,正是因为其定义的全面性和抽象性加大了理解的难度,由于管理者的主观认知能力和认知条件的不同,在实践活动中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PMI)将风险定义为:“一旦发生,会对一个或多个项目目标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不确定事件或条件”。[5]PMI的定义可以看作是对ISO定义的范围进行了限制,不但将“不确定性”限定为“事件或条件”,同时将“目标”限定为“项目目标”。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中认为:“风险指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而言,风险是指可能出现的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6]这里可以产生两种理解:①风险就是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造成损失的可能;②当对损失的发生条件、损失的大小或损失是否会发生等情况不能确定时就构成了风险。至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部分可以看作是对PMI定义的不同描述。上述几种概念的共同点是都涉及到了不确定性,因此可以认为不确定性是风险概念的核心,而分歧在于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关系。[7]风险管理的基础是风险的可预测性,虽然具体到特定的个别风险事件,其发生是偶然的,但通过大量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即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而对特定事件是否可预测或者可预测的程度不完全由事件本身的性质决定,很大程度上也要取决于决策者的认知能力和所拥有的信息量。因此一个不确定性是否会形成风险往往需要建立在决策者的主观认知能力和认知条件的基础上,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综上所述,风险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描述的是风险源、事件、原因和后果构成的统一体,不确定性是风险构成要素之间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特性,不具有不确定性就不构成风险。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具体体现为风险源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或改变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后果会对目标造成影响。
2.3风险的特点
一般来说,风险具备以下特点:[7]
2.3.1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根本特点,不具备不确定性就不能构成风险。
2.3.2可预测性
个别风险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序的。但通过大量风险事件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其存在的规律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因此风险具有可预测性。
2.3.3主观性
对特定事件是否可预测或者可预测的程度不完全由事件本身的性质决定,很大程度上也要取决于个体对风险的认知能力和所拥有的信息量。
2.3.4客观性
风险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但总体来说,风险不可能彻底消除。
2.3.5可变性
风险的可变性是指风险性质、风险发生的频率、收益或损失大小会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新的风险。
3项目风险管理实践活动中常见问题的再思考
3.1试图完全消除风险
风险的根本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完全消除风险需要完全消除不确定性。显然,在目前以及可预见的未来这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对风险的不确定性的忽视。同时,风险的客观性也决定了风险不可能彻底消除。
3.2认为项目风险管理是浪费资源
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客观性决定了多数情况下风险控制措施可以降低发生消极后果的可能性或损失程度,不能因为未发生不利后果就否认风险管理的作用。笔者认为风险管理是一个以长期的必然性低成本投入换来降低偶然性高成本支出发生几率的过程,也是一个变个人经验为企业底蕴的过程。而问题在于如何评定风险管理带来的收益,这也一直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3.3以危险源辨识代替风险识别
这些管理者混淆了“危险源”与“风险源”这两个概念。“危险源”的概念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8]而“风险源”的概念是指“可能单独或共同引发风险的内在要素”。[4]这两个概念易被混淆,尤其是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9]中同时提到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情况下。事实上很明显,“危险源”概念涉及的范畴远小于“风险源”概念,这在风险管理实践活动中需要特别注意。
3.4认为风险管理是一次性工作
风险具有可变性,每个项目都有其特殊性,不同项目的风险源以及事件发生概率都不尽相同。此外即使在一个特定的项目中,风险同样具有可变性,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不论企业层面还是项目层面均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风险问题。
3.5风险管理工作形式化
风险具有主观性,对特定事件是否可预测或者可预测的程度不完全由事件本身的性质决定,很大程度上也要取决于对风险的认知能力和所拥有的信息量。仅仅依靠机械的文案工作难以实现足够的预见性和适用性,往往会在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阶段以后知后觉或废话连篇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在风险管理实践活动中需要重视风险的主观性,要在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充分利用管理者、项目组成员甚至是企业各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3.6过分追求风险源数量
根据对“风险描述”[4]的定义可知,风险描述包括“风险源”、“事件”、“原因”和“后果”4个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需要风险管理人员认真细致地进行分析、归纳。过多的风险源数量往往代表着对同一个风险分别从风险源、事件、原因、后果4要素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角度进行的重复描述,给后续的风险分析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4结语
综上所述,风险的定义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对风险的结构化表述通常包括风险源、事件、原因和后果4个要素。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可预测性、主观性、客观性以及可变性特点。对风险以及风险特点的认知水平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以及结果造成深远影响。因此管理者必须结合风险管理的实践活动准确把握风险的定义和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利用风险管理手段降低风险造成消极后果的概率,提高导致积极后果的概率,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作者:高桢 李宏斌 孙宝国 范勇强 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高峰.现代性话语体系下的风险与风险控制[J].河南社会科学,13(2):99-102.
[2]夏征农,陈至立.辞海[K].6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3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GB/T23694—2013/ISOGuide73:2009.风险管理术语[S].
[5]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M].5版,许江林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570.
篇6
一、公司企业财务风险定义及其特征概述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公司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财务结构控制不够科学,融资管理不当或者是对公司的资金流量以及应付债务匹配不合理等原因,造成公司公司出现偿债能力不足,甚至出现财务危机、破产倒闭的问题。财务风险作为公司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客观普遍现象,一般来说主要具有以下几项特征:第一,公司的财务风险高具有客观性,也就是财务风险问题在公司的经营发展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公司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必须通过制定各种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来防止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第二,公司的财务风险具有全面性,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财务风险发生的隐患,这就要求公司必须在整体经营管理的角度,提升财务风险意识。第三,公司的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内部管理因素以及外部市场因素等造成了财务活动风险的不确定性。第四,公司财务风险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正确认识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危害采取有效手段控制风险,另一方面要准确掌握风险发生规律,通过科学决策增加企业收益。
二、公司主要的财务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按照现阶段公司经营的实际状况,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问题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等,造成公司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司企业经营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公司经营发展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往往会对公司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下,静态的公司财务报表一般来说已经很难以准确全面的反映公司经营发展的整体经营状况,如果公司对于外部环境以及自身实际经营状况掌握不够准确,很容易造成公司出现严重的财务风险问题。
2.公司筹资决策管理不合理。筹资决策一般来说会对公司企业的资本结构造成直接的影响,如果公司企业的筹资决策不符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则容易导致筹资风险。在筹资规模上,如果筹资规模不足很可能造成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筹资规模过度则会造成企业负债增加或者是产生资金闲置的现象。在筹资方式上,债务筹资或者是股权筹资等方式选择不合理,则会增加筹资成本。此外,债务期限如果不合理,也会对公司的资金链产生影响。
3.公司的资产流动性不足。资产流动性直接反映了公司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以及可购买能力,如果公司的资产流动性不足,表明公司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以及偿债能力较差,如果公司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善,往往会造成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现金流缺失、存货积压等问题,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问题。此外,如果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差,偿债能力得不到保障,也会造成公司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三、公司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在当前公司企业经营面临外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形势下,更有必要遵循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改革,强化公司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管理,以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防范各类风险问题发生。重点应该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加强对公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提高公司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能力,基础工作就是应该建立完善的公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一方面,应该对公司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建立了职责分工科学合理、内部管理互相制衡、财务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强化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则应该完善公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针对公司企业的信用、市场、操作、合规、流动性等方面的风险强化重点控制管理,关键应该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规范经营、防范和化解各类财务风险,并根据经营发展实际情况来制定集团企业的风险战略和风险管理基本政策。此外,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在公司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营造风险管理氛围,并进一步提高公司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风险意识,确保公司企业内部共同参与到内部风险管理之中,及时发现各类风险隐患问题,严格控制风险问题的发生。
2.注重对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关键环节的管理。对于公司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来说,还应该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根据风险的多发易发环节,进行风险的重点控制管理。首先,应该突出资金活动控制管理,加强对资金管理、结算管理等业务流程的控制,特别是应该按照现阶段公司资金管理新理念,进一步加强公司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促进内部转账结算等资金业务管理的规范化,强化资金统筹使用,以更好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小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其次,应该把预算控制作为关键,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并充分运用固定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多种预算相结合的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的精准性科学性。同时,加强预算执行控制力度,对资金收支进行严格审批,确保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执行,堵塞各种财务风险漏洞。
3.对公司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类风险隐患强化监测分析。运转良好的财务风险监控体系是及早发现处置财务风险问题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企业公司应该不断改进完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在内部管理过程中不断强化对现金流量、应收账款、资产负债等关键财务信息数据的归集、整理和分析,并依托各种专业的风险分析模型,对面临的各类财务风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及时掌握了解公司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按照风险发生可能性等提前制定风险防范控制措施。其次,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管理在防范财务风险问题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地位和作用,针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业务和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等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管理不完善之处和由此导致的各种风险,及时研究提出改进加强意见。
4.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作用。在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方面,应该把内部控制作为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首先,应该注重加强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在企业内部严格落实销售回款责任机制,对信用客户通过开展信用评价制定销售策略,加快公司企业的财务资金回笼,控制坏账损失问题,降低财务风险隐患。其次,应该进一步加强公司投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加强项目投资前的市场分析,重视公司企业投资组合方式的优化,严格执行投资预算,有效控制各类投资风险问题发生。第三,加强公司企业的内部信息沟通,由公司企业的财务部门或者是风险管理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加强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联系,及时归集整理分析经济活动信息,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四、结语
造成企业公司出现财务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在公司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过程中,应该根据公司企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企业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环境,强化风险预警管理,并注重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管理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田金玉.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环境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1.
篇7
(二)会计管理理念
人民银行会计从业人员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般的操作人员都应树立风险意识,从思想上提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三)职权与责任的分配
会计核算工作分工要准确明晰,只有有效地分配职权与责任,才能有效增强会计核算的风险控制意识,从而规避风险。
(四)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
只有建立有效的会计人员的调配、培训考核机制才能保证人民银行会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和职业品行。
二、会计核算风险评估
会计核算工作风险评估是对会计核算工作中制度缺失、制度执行不力、会计人员操作失误或道德问题等所带来风险的可能性的评估。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风险评估是为了更好地对风险进行跟踪和控制,促使相关部门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会计核算工作风险评估包括信息的收集以及风险评估两个程序。相关部门要指定会计风险管理员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风险评估。
(一)信息的收集
信息收集是指通过各种方式获取风险评估所需要的信息。信息收集是保证风险评估得以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会计核算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建设,需要全方位、多视角地采集预警信息,并以科学的界定和分析评价,增强预警机制的准确性。信息的收集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准确性原则。即收集到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这是信息获取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会计风险管理员必须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反复核实,不断检验,同时要尽量减少收集的信息中的虚假信息和模糊信息,避免给评估结果造成影响。二是全面性原则。即收集的信息要完整、广泛,只有广泛、完整地收集信息,才能获知涵盖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安全问题,为风险评估内容的完整性提供基础。三是连续性原则。即信息的收集工作必须持续,持续的信息能为风险评估工作提供较为翔实的评估依据。四是重点性原则。即信息的收集要突出重要岗位和人员、重要业务、重要环节及风险点。信息收集方式可采用现场收集和非现场收集:现场收集应主要收集会计管理预警信息,收集主体是会计财务、内审部门。方法上可采取询问被检查部门管理者和其他人员,了解被检查部门对现行制度执行上的难点以及完善制度的建议,通过询问内部监督人员,收集其针对本部门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而实施的工作,以及管理者对内部监督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及是否存在重大差错隐瞒不报等风险,通过实地查看、翻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该部门内控制度的制定、执行,岗位的设置、业务交接、柜面监督、操作流程、重要物品的的保管、查询查复、重要事项的审批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非现场收集应主要收集会计核算预警信息,收集主体是事后监督中心。事后监督中心收集的信息包括:规范类,如漏盖印章、凭证要素不全、凭证填写不规范等;差错类,如账务处理错误、利息计算错误、受理无效外来凭证、资金收付不及时或错误、查询查复不及时等可能带来风险的信息;事故类,如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资金损失的信息。现场和非现场结合,收集会计核算人员思想预警信息。纪检监察部门通过调查问卷以及个别谈话等形式对重要岗位人员的思想动态进行了解,必要时可对重要岗位人员8小时外的生活、交往情况进行了解,收集预警信息。
(二)风险识别及评估
对会计核算风险业务的监督主要分为事前控制监督、过程控制监督及结果控制监督。一是事前控制监督:就是为了保证人民银行会计职责在履行中不发生偏差所进行的事前控制,主要是指各项业务和活动通过依法授权合理界定各级的业务权力。明确各个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和岗位互控,能有效防止相关人员的舞弊行为。二是过程控制监督:就是对会计业务活动中正在发生的行为进行的控制,如会计核算记录、重要事项的登记及重要空白凭证的登记等。记录业务与保管重要凭证的职责由不同人员承担,确保凭证和账单得到正确的记载。三是结果控制监督:是对会计业务活动最终结果采取的各项控制措施,如对会计核算业务的事后监督、会计风险业务的定期排查等。会计风险管理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和整理,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和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识别。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是:识别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识别潜在的风险、识别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风险识别是一种具有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工作,由于各种条件的不断变化,会计核算工作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要求不断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密切注意原有风险变化的同时,随时发现出现新的风险,风险识别需要制度化。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计核算工作预警联席会议,会计财务会同内审、事后监督、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对整理汇总的预警信息进行科学界定。对会计核算工作风险的评估可采用定性分析法,由会计风险管理员进行。会计风险管理员必须熟知会计核算工作制度,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经验,会计风险管理员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对问题作出判断,划分出风险等级。
三、会计核算风险预警
对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分别实行提示性、警戒性、惩戒性为内容的警示机制。
(一)对风险类型为初级的作提示性预警
提示性预警针对会计核算工作较为正常,规范性问题出现频率较高,但没有出现风险隐患,如会计凭证要素不全、漏盖印章、漏写错写会计分录等。提示性预警重在引导会计人员正确履行职责,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二)对风险类型为次级的作警戒性预警
警戒性预警针对会计核算工作存在一定风险隐患,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如内控制度不健全、岗位职责不明确、交接手续不完善、重要事项未按规定程序审批、账务处理错误或依据不充分、资金收付与划拨不及时、查询查复不及时、未按规定进行数据备份、会计人员加班无审批等。通过警戒性预警提醒会计核算部门领导加强内部管理,强化会计核算人员安全意识,警戒性预警达三次以上者上升为惩戒性预警。
篇8
目前,七台河市小额贷款公司仍处于试点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风险控制和监督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七台河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11月末,七台河市已获省金融办批准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共有6家,总注册资本金2.3亿元,从业人员68人。自开业以来,6家公司累计发放贷款209笔,贷款余额22469万元,利润966万元,无不良贷款。具体情况如下表:
数据来源:七台河市金融办
(二)贷款对象
从贷款对象来看,截至2012年11月末,个人贷款余额16921.5万元,占贷款总额的75.31%,农户贷款为零,企业贷款5548万元,全部为城市企业贷款。从贷款信用形式来看,信用贷款占29.83%,抵押贷款占17.92%,保证贷款占43.68%。已偿还贷款占应还贷款比重为76.38%,其中长城小额公司还款占比较少,仅为0.58%。
(三)贷款期限
目前来看,小贷公司贷款期限分为3个月以内、3-6个月、6-12个月、12个月以上四个区间,分别占比21.43%、33.56%、37.30%和0%,可见,七台河市小贷公司资金投放均在12个月以内。主要是受银行紧缩贷款额度的影响,微小型企业从银行贷款门槛的不断提高,而企业发展急需大量贷款资金支持,使一些企业不得不转向小贷公司。另外,小贷公司审批期限短,手续方便资等特点,也可以更好的满足客户快速资金周转的需求。
二、小额贷款公司运营风险分析
(一)存在盈利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盈利收入来自贷款利息收入。但目前,央行接连降息,各公司利息收入逐步降低,致使各小额贷款公司生存变得异常艰难。同时,国家税赋对各金融机构是按普通工商企业来征收的,而不是利差,这样就给小额贷款公司造成了非常重的税负。
(二)存在信贷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客户来自于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采用的大多为无抵押的信用贷款或较为宽松的抵押担保条件,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第一,小额贷款公司一般运作时间较短,风险意识还比较薄弱,容易因追求贷款规模的扩张和市场份额的增长而忽视资本占用和风险管控;第二,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征信系统还不够健全,对客户的信用管理仅凭信贷员的了解,无法从正规的渠道获得可靠的客户信用状况和信贷风险,因而,风险难以得到控制;最后,小额贷款公司不允许跨行政区域经营,致使其缺乏地域分散优势,难以应付可能的区域集中风险。
(三)存在内控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组织架构还不够完善,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意识交融,各管理、系统、组织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还没能建立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监测、管理和处置机制。同时,在人员培训、招聘上,还有现有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上,也容易形成操作风险。
(四)存在发展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首先,融资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小额贷款公司在资金上无法像银行那样吸收公众存款,也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内外部集资。致使小额贷款公司融资能力相对较差,后续资金不足,严重制约其经营的扩展;其次,政策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阶段,国家对小额贷款的支农、税收优惠政策等还未明确规定,是否按其它金融行业管理也还处在研究阶段,造成银行、税务等部门在对其放贷、征税过程中无法可依、无据可查,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最后,转型方面存在局限性。国家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以转制为村镇银行,但要求其设立的发起人或出资人中应至少有一家银行机构,且持股在20%以上,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自然人及关联方持股不得超过10%。这意味着公司的主发起人将丧失对村镇银行的控制权,因此,这项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投资人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为村镇银行的积极性。
三、风险控制建议
第一,推动产品创新,强化盈利能力,小额贷款公司要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不断强化自身,不断在产品创新领域上下足工夫。通过对“三农”和中小企业客户群体的实际金融需求分析,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创新业务产品。
篇9
(一)财务风险的涵义。财务风险具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涵义。就广义而言,企业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经营业绩未达到预期目标而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就狭义而言,由于某种原因企业借入资本以后就需要还本付息,但在偿债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很容易面临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总之,企业负债越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就越大。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人们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小或避免风险,使风险处于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而不是完全消除风险。
2、不确定性。风险并不是存在就可以发生,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可能发生。风险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只要在管理中充分考虑诱导风险发生的各个因素,并采取合理的避让措施,是可以影响风险的发生与损害程度的。
3、系统性。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
4、双重性。风险是相对的,任何决策都存在风险,如果有效控制风险,就可能把握到商机获得风险收益。
二、财务风险的识别
研究财务风险控制无非是为了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使企业获得最多的经营收益。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第一步就是风险识别,就是利用一种或多种手段来判断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害程度,以便于企业的正确决策。目前,我国在财务风险识别及控制上发展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总体来讲已形成两种比较成熟的风险识别方法即定性和定量识别法。所谓定性的识别,主要是从定性的概念来判断企业财务面临何种风险因素,以及该风险因素的结构及未来发展的性质。定量识别则主要是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的计算分析来揭示企业的财务风险。这两种方法各有各的特点,具体如下:(1)分析风险角度不同。定性法主要从风险诱因及风险表现着手来判断风险的存在;定量分析法则利用计算将财务风险量化,最终用数据类比来说明财务风险问题。(2)主观影响程度不同。定性识别法更多依赖人的经验,主观因素的影响在所难免;定量识别法则不用担心这种情况,受人的主观影响较小。(3)涵概面不同。定性识别法兼顾分析企业内外环境,研究项目较多也较全面;定量识别法则只能依靠比率反映财务的某一方面,得出的结论也较片面。(4)成本不同。定性法主要依靠人力完成,研究项目耗时多、成本高;定量法通过计算机完成决策程序,只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即可,所以成本非常低廉。
三、煤业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
(一)财务管理体系不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社会文化、资源环境、市场、法律以及经济等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多数煤业公司缺乏对这些宏观因素的认知,所以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目前,一些煤业公司还存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工作基础薄弱、相关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致使企业缺乏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内控制度不健全。通过资料调查发现,我国煤业公司内控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制度不健全,可行性差,甚至流于形式根本没有起到约束作用;在实际操作当中,过多是领导的主观意志,有章不循、违章不究;资金管理混乱,资金管理制约机制尚未形成或成熟。另外,一些煤业公司还存在岗位职能分离不清,重大事项决策不民主,内部审计不真实的情况。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重大事项的决策是企业担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一些煤业公司在决策中不按科学的程序进行,而凭经验或领导主观意志,决策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投资决策还是主要以厂领导的经验和直觉为基础,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不进行科学的投资可行性论证。筹资决策也没有从资本结构、资本成本的角度考虑,对潜在的风险不做估计。
(四)管理者风险意识不高。既然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那么管理者就必须有较强的财务风险意识。就煤业公司的管理者而言,大多缺乏这种意识,认为只要管理好,企业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另外,管理者过于片面的看待财务风险问题,往往只处理某一种情况的风险,而没有全面的财务风险分析系统,固风险意识不高成为了煤业公司财务风险问题的重要诱因之一。
四、煤业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建立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机制
1、事前控制。决策之前识别潜在财务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风险。
2、事中控制。其方法是财务活动过程中,企业运用各种有效的风险识别方法准确判断风险状况,及时调整财务活动。
3、事后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已发生的风险,应制定风险档案,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风险再次发生。二是企业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作为评价、指导未来财务风险管理行为的依据,制定今后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
(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对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以及财务状况进行实时追踪,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发出警告,提醒企业尽快采取应变措施。就煤业公司而言,可根据近5~10年的经营状况制定风险预警模型,同时将关键控制点指标化,以便于量化操作。此外,随着财务管理精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将非财务信息引入到风险预警系统当中,将有助于煤业公司更准确的找出潜在风险。
(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1、对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不分很容易造成徇私舞弊现象,同时还可很好的掩盖舞弊真象。煤业公司应严格按照职务要求,明确设计会计及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
2、建立授权批准制。是指所有的经济业务必须按照一定的授权程序进行,授权者可自行处理权限范围内的日常业务。煤业公司应规定会计及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让他们在职权内办理业务和承担责任。
3、预算控制。煤业公司应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财务预算编制,同时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以保证编制的正常执行。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骤升的资金支出。
篇10
(一)电源不足,电力紧缺带来的挑战
由于××师电源建设规模有限,电力供应总量明显不足,加上水电发电在枯水期的出力有限,使得电力供应呈现季节性、区域性和资源性紧缺的特征。特别是近两年停电、限电频繁,用电户十分不满,上访信、电话不断。因此,在团场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好在电力公司高度重视,主动出击,积极寻求各种用电出路,从“停”电到“限”电再到“保”电,虽然都仅是一字之差,但是电力公司却负出了艰辛而巨大的人力、物力的努力。根据现兵团大力倡导的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以及四师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喷滴灌面积大了、团场工业多了。××师电力公司现有的容量远跟不上负荷增长,对此,如果宣传不到位将得不到当地团场领导和职工群众的理解和谅解,有的即使加大了宣传,用户也会因不了解缺电的深层次原因而把自己用不上电全部归罪于四师供电企业。因此,在电力紧张的新形势下,供电企业的行风建设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
(二)社会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开展供电优质服务以来,有的用户对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优质服务就是无偿服务”“凡用户用电中出现问题,你就要去解决,只要你一个电话,其他的事交给供电企业去办”。且不知,我们的电工也是靠抄表、接电服务为生,平均每个电工抄表在五、六百户左右,特别是一些团场和边远牧区点多、线长、面广,农电工去一趟要花费不少车费或油费,但他们仍然走遍了一个又一个牧区。据了解,有些电力用户不诚信、恶意拖欠电费,有的则提出过分要求,故意刁难供电企业,有些用户能解决的小问题(比如:漏电保护器跳闸),一定要电工去合闸,这些都增加了来回催费和上门查电的次数、增大了费用,同时,也影响着电力营销和供电服务的深入开展,给行风建设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三)法律滞后地域特殊造成保护缺位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深化,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出台了法律法规与供电企业的现状有明显不适应,如今,一些危害电力安全、破坏电力设施、扰乱供用电程序的行为仍得不到消除,影响电力线路安全运行的违章建筑、构筑物、树障等得不到及时拆除或清理,甚至还在发生。带有部队性质的个别团场在给同一级别的电力公司支付电费时,都是凭着心情好坏或自身效益,根本不拿按时缴费当回事,电力公司都是跑几趟,甚至十几趟才结一次电费。当人身触电伤亡,电费拖欠纠纷以及其他侵害供电企业的案件进入诉讼程序时,电力公司也要背负损失,特别是特殊地域造成的保护缺位更是有苦难言,例如前几年的几起人身伤亡,都是在边远山区、牧区的少数民族,他们擅自攀爬电力线路的铁塔,造成的触电坠下摔伤,按法律的责任划分电力企业是没有责任的,但是他们却到处找、到处闹,依仗民族区域的特殊性,非要得到些补偿,于是电力公司就背负着“以人为本”、“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无耐支出。因此,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电力营销过程中就会因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而利益受损。
(四)电力员工待遇偏低带来的波动
“两改一同价”的完成,农网建设(改造)工程资金需还贷,前几年成了亏损企业的电力公司全员调资幅度最低,现在收入还不如团场职工,经常遭到用户疾讽,电工易产生怨气和不平衡心里。兵团的各团场连队之间距离很远,居住地分散团场农电网的点多线长工作量大,工资待遇又偏低,他们抄收团场连队(牧区)五、六百来户所产生的费用,远大于相对集中的地方,电工只能靠第二职业来增加收入,过度的第二、三职业,使得他们在对用电户的服务上有一定影响。个别电工甚至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不惜违规违纪,如擅自挪用电费或乱收费,以电谋私,损害电力公司和电力用户的合法利益。这些现象必然对公司的行风建设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使行风建设出现波动。
二、对搞好优质服务的建议
1、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方针,坚持客户至上的服务观,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严格规章制度,狠刹不正之风。
2、超前做好电网的规划设计和供电预测预警,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设一个坚强的现代化的供电网架。
3、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
4、要在实用、效率、节约上下功夫,经常性地开展安全用电,节约用电,违章用电及违法用电检查,提高用户的自我用电能力和供用电双方的法律意识。
5、增强学习能力,提高服务的自觉性,学习是我们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电力工作者不能只等单位(企业)来培训,要提高自学能力。
篇11
1.重点环节税务风险管理问题
在百货公司运营过程中,税务风险潜藏于各个重要环节,具体包括:在进货环节中,存在合同条款、供货商选择以及发票虚开等方面的税务风险,如公司在对相关商品进行订货时,有两种开具发票的形式,即购买方支付全款后开具发票和分批开具发票,选用前者时,会导致公司的税负风险增大;在销售环节中,存在增值税销项税额计算、大宗货物销售收入以及平销返利等方面的税务风险,如百货公司常常会以各种促销的手段吸引消费者,这种销售方式在给公司带来一定利润的同时,若是账务处理得不好,则会增大税务风险;在存储环节中,百货公司的库存商品常常会出现损毁,按照税法规定,这种情况进项税额不能从销项税额中进行抵扣,而是需要从进项税额转出,若是公司将损坏的商品返厂,并以补差价的形式进行账务处理,则会增大税务风险;在调拨环节中,异地调拨时有发生,如果未将这种调拨方式视作为销售,且不开具发票,则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容易引起税务机关的关注,并成为稽查的对象;在扩张环节中,若是将店面装修产生的费用进行当期一次扣除,则会导致当期费用增长过快,从而使公司的税务风险增大。
2.重点税种税务管理问题
随着“营改增”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各行各业的实施,对百货公司税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税收体制下,百货公司需要核算较为复杂的增值税相关业务,强化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及时做好专用发票认证工作。但是,由于百货公司的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知识结构老化,对最新的税收政策掌握不足,所以易使公司面临着增值税税务风险。同时,还有一些百货公司为实现最大化的税后收益,在纳税筹划中存在着人为操纵会计利润、人为增大成本等情况,使公司面临着逃漏税风险。百货公司在重点税种的税务管理中存在着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给公司带来了税务风险,具体表现为:财会人员没有按照税法规定,对提供服务中的终止、折让、开票有误等情况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出现了虚开发票问题;没有准确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没有将视同销售部分进行账务处理;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不严格,存在着认证不及时、遗失、损毁的风险;企业所得税在年度申报时存在着纳税调整不合规的问题,故意加大及税前扣除项目,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如,没有根据真实业务和税法规定调整广告费、业务招待费、资产减值准备、坏账损失等支出,导致税前扣除项目金额增大,易使公司面临着逃漏税风险。
3.税务信息管理问题
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税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但是在会计实务中,百货公司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无法为税收筹划和税务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增大了公司的税务风险。如,百货公司采用“账外账”、大量现金交易、不开具合法凭证等手段开展财务活动,导致会计信息难以如实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使公司存在着隐瞒应税收入的问题。百货公司在开展税务风险管理时,习惯采用静态的管理模式,导致无法对变动的信息进行及时采集,致使信息滞后,从而造成公司税务风险增大。在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加之信息采集缺乏规划,且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使得百货公司很难利用第三方信息与税务机关信息进行比对,严重影响可信息的整体质量。不仅如此,我国的税源信息只能通过相应的环节进行采集,如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等,其中部分信息为纳税人自行填报,真实性有待商榷。因税务机关的指标分析模型尚不健全,无法进行逻辑关系分析,致使百货公司很难从中发现税源信息的异常,导致信息资源的附加值不
二、加强百货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
1.加强重点环节税务风险控制
百货公司应针对重点环节采取以下的风险控制措施:一是进货环节。对于百货公司而言,进货环节是税务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可在该环节中,采取相应的方法对税务风险进行控制。百货公司应当建立健全进货合同审核制度,选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合同条款,并对整个进货过程实行营运分析控制,以此来降低税务风险。同时百货公司的税务部门应当成立筹划小组,在供货商的选择上开展筹划工作,准确测算出选择不同供货商对公司税务及收益产生的影响,据此对供货商进行择优选取,降低税负提高收益。二是销售环节。针对销售环节,百货公司可以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对税务风险进行控制。公司可指派专门的人员对商品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定期维护,对商品的税率进行审核,看是否准确,并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按照规定的纳税收入时间对销售收入进行确认,设置专门的人员对储值卡业务进行管理。针对大宗商品的销售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指定专人负责监管。强化销售活动的财务审核,如平销返利等。三是储存环节。在该环节中,百货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对公司的所有财产进行保护和控制,通过检查的方式及时发现存货的缺失及损坏等情况,上报税务部门,做进项转出处理。四是调拨环节。在该环节中,百货公司应当建立异地调拨管理制度,指派专人对调拨过程进行跟踪,并对发票的开具以及相关账务进行处理。五是扩张环节。在该环节中,百货公司应当进一步强化实物捐赠的财务审核工作,指定专人对改扩建业务的账务进行处理,全面分析设置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利弊,规避税务风险。
2.加强重点税种的税务风险控制
百货公司要将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作为重点税种进行风险控制,规避逃漏税风险。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增值税风险控制。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全面实施,百货公司应加大增值税方面的风险控制,对增值税销项税额进行准确计算,根据现行税法中给出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对公司的销售收入进行确认,所有的销售收入均应当按照全额进行计算,依据相关要求,对应纳税金进行及时准确计提,并对销售处理进行正确的财务操作,以免引起税务风险。同时,百货公司应当对进项税额进行正确核算,所有不能用于抵扣以及应转出的进项税额必须及时转出,并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做好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工作,防范虚假开具的情况。二是企业所得税风险控制。百货公司应当对税前扣除项目进行真实计列,可在年度申报的过程中,以检查为依托,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并重点对如下事项加以关注:员工的工资福利、广告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固定资产折旧、公益捐赠支出、坏账准备金、资产盈亏、资产减值准备、租金支出以及所有不允许税前扣除的项目,在此基础上,对税收筹划进行合理编制,降低税务风险。
3.加强税务信息管理
百货公司要建立健全税务信息管理机制,加强与涉税客户、供应商以及执法部门的沟通联系,消除信息孤岛现象,为强化税务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建立内部信息反馈制度。百货公司的各个部门应当以月度为单位对本部门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反馈,如物资的购进、耗用、损失、销售及库存情况等。按照实际情况对信息反馈表进行填写,上报财务部门。而税务部门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各部门的信息进行分析汇总,上报给公司管理层,在获得批准后,按管理层给出的意见,进行税务处理。此外,可按月度财务报表及各部门的涉税业务情况,对业务涉税信息反馈表进行如实填写,向下发给各个部门,向上发给公司管理层。二是建立外部信息征询制度。百货公司的各部门可按具体的业务情况,与供货商及客户进行定期沟通,收集相关的信息编制市场信息意见征询报告,提交给税务部门,经汇总整理后,上报公司管理层。税务部门应在每个季度中,与税务机关和行业协会进行联系,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填写涉税业务处理意见征询报告,并上报给公司管理层,获批后进行税务处理。三是实施信息汇总制度。百货公司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对涉税信息进行加工、传递及处理,以财务信息流汇总表的形式,对涉税信息的处理及传递加以明确。
4.完善税务风险监管机制
篇12
风险和收益问题是《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财务管理学》中的基础内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风险和收益的概念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学习《证券投资》课程及其他金融类课程的核心。
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教学,笔者发现学生在认识风险和收益问题时存在很多误区,在《财务管理学》课程及其他金融类课程的学习中不能很好运用风险和收益的内容进行思考。由此,笔者认真对风险和收益的教学活动进行了重新设计,与之前的教学相比,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笔者认为,要理解风险和收益的关系,首先要让学生理解风险和收益的的概念,通过身边的学生都能理解的小游戏来体验风险和收益的关系,让学生加深他们对风险和收益关系的理解。然后才解释风险和收益的数量关系。
大纲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识记风险的基本含义、特点,理解和掌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理解风险和收益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能根据风险和收益的关系,设计一项综合投资安排。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根据课上游戏,让学生理解风险的含义,风险和收益的关系,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处理风险和收益的关系;能利用所学知识为家庭或他人投资提出建设性意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风险理财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风险和收益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作为经济学名词这两个概念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学生并不完全清楚二者的关系及内涵,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第一手材料,避免过多抽象地讲解,而其中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最为复杂,应灵活把握“度”,抓住核心。
注意学生的认识误区
通过对过去教学,笔者认为,学生在对风险和收益有关问题的理解时可能存在以下四大误区:
(一)对风险与危险的认识误区
有些学生对风险和危险分不清。注意风险不同于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具有确定性损失,即使不损失也不会带来什么好处。如:酒后驾车或超速开车危险,即使不出交通事故,也不会有潜在收益。风险的定义,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简单地说,风险就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或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风险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也可能或多或少损失也可能获得或高或低的收益。如买股票有风险,既可能亏了,也可能获得不错的收益。所以告诫学生危险的事情尽量别做,而有风险的事情量力而行。
(二)对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的认识误区
学生很容易把预期收益理解成实际收益。预期收益往往不等于实际收益。在实际投资中,所谓的最高收益往往是预期的,很多时候一旦扣除预期收益中的费税因素或因为项目或因为投资环境的变化(如金融危机)到期的实际收益很可能远远低于预期收益。因此在投资时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该投资收益和自己的心理预期,以免投资到期后和心理预期落差过大。
(三)对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的认识误区
一旦谈到风险和收益关系时,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所以学生在进行模拟项目选择时总喜欢选择高风险的项目,认为高风险必然带来高收益。其实高(低)风险不等于高(低)收益。比如:我们知道购买股票是高风险的投资,按照学生的理解,应该获得很高的收益,但为何还有很多人炒股失败呢?因为除了风险因素外,投资收益的多少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产品的市场环境、行业的收益状况、金融环境、政策因素等。在进行项目选择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不同的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不一样,对风险的态度也可能不同,所以决策应该因人而议。
(四)风险至上误区
很多学生只知道风险越高收益越高,所以在选择项目时总是选择高风险的项目。事实上,投资者所获得的收益除了风险有关系外,还和其他很多因素有关,如通货膨胀、市场利率的大小等。所以告诫学生在选择项目时除了关注风险大小外,还应该考虑外界的其他重要因素。
正确理解风险和收益之间的一般关系
(一)游戏测试与分析
正式讲解风险和收益一般关系之前不妨做一个简单的游戏:
花10块钱参与一个游戏,第一种选择,投掷一枚硬币,无论结果如何你都能获得20元;第二种选择,投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你将获得1000元,背面朝上你却要支付500元。两种选择你会选哪种呢?
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作出了第一种选择,三分之一的学生作出了第二种选择,剩下的同学没有参与游戏或不积极即第三种选择。有人赚了,有人赔了,有人赚多,有人赔多。
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之后,可以跟学生讲解人们对风险的三种态度:也就是说人们喜欢风险,即风险偏好(第二种选择);还是厌恶风险,即风险厌恶(第一种选择);或是没有偏好,即风险中性,只是比较某些项目的期望值的大小进行选择。实践表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风险态度,或同一人在不同时期风险态度可能也不一样。
(帮学生进行分析)其实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这些都是可以用预期收益率的指标来测算的,以这个测试为例,第一种选择的收益是10元(20元减去参与成本),概率是1,也就是说无论哪面朝上都能获得100%的收益率,所以说第一种选择的预期收益率就是100%;而对于第二种选择来说,正面朝上时收益率是9900%,概率是50%,背面朝上时的收益率是-5100%,概率也是50%,综合来看,选择第二种玩法的预期收益率就是2400%,从数字上来看要远远高于第一种玩法,但相应的也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一个稳健的投资者一般会青睐于第一种玩法,而一个积极的投资者可能觉得第二种更有吸引力。
(二)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风险和收益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亏损和收益的减少缘由于风险,同样超额收益也同样来源于高风险的报酬。不同的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选择是不同的。在理解风险与收益关系时要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1.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风险和收益往往是同方向变化的,风险高的投资收益率高,风险低的投资收益率低。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介入而逐渐降低收益。
2.现实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垄断的存在,会出现风险与收益方向的背离。存在着四种状况:高风险低收益(赌博) ;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低风险高收益(机遇)。告诫学生不要参与赌博要善于把握机遇。 而学生一般理解就是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其实高风险也可能带来的是低收益,如有些投资者将资金放到高风险的股市上,不但没有取得高额收益,反而是倾家荡产。说明收益除了跟风险大小有关外,还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如通货膨胀、汇率、政策因素、金融危机等。
3.市场常见的两种状态为高风险高收益和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的额外收益实际是投资者承担更多风险的报酬。保守的投资者青睐于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激进的投资者会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
4.投资者对风险的接受程度是各自不同的,这就是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大多数理性的投资者不会选择高风险低收益的投资。在收益相同的情况下,他们希望承受最小的风险。除非投资收益率提高到能够补偿投资者承受的风险,否则,他们不会进行投资。
把握风险和收益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风险和收益的数量关系中,有很多公式,笔者主要介绍以下三个:
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b)×标准离差率(V)
风险收益率=β×(市场组合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b×V=无风险收益率+β×(市场组合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正确理解风险和收益之间的数量关系,能更加深学生对其一般关系的理解,可以通过教科书书上的例题给学生进行讲解,或通过自编的简单小例题进行分析,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再讲述。但在此还需要特别强调标准离差率(V)和β系数。标准离差率(V)的大小反映项目的风险大小,所以标准离差率(V)越大要求项目的风险报酬率越大,否则投资者是不愿意投资,当然要特别注意的是,并不是说标准离差率(V)大其项目报酬率就一定越高,因为项目报酬大小除了风险大小影响外还受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选择,而不是一定要选择风险最大的。同样β系数反映项目或股票的市场风险大小,如果一个项目或一支股票的β系数大于1,表明该项目或股票的风险比整个市场的平均风险大,所以一般要求更多的风险报酬,同样道理并不是β系数大其风险报酬或预期收益就一定高,因为预期收益除风险大小影响外,还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所以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决策。
教学反思
在《财务管理学》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对风险和收益关系的不易掌握,由此对风险和收益的教学进行了教学设计。学生通过简单游戏的模拟决策,体会到风险态度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体会到风险越大,需要的额外补偿越多的投资行为。
谈及此课,收获颇多。该课程必须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一些内容,并且使之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的教学,以期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改变为学生参与,自我体会。笔者的做法是:通过简单游戏,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感受到游戏的的同时,能体会到风险和收益的真正关系。
本节课无论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还是教学手段上,笔者都努力尝试进行一些新的探索,探索起初是艰难的,过程中也需要协调一些矛盾,但相比自己和学生一起在此中的收获,又感觉付出有所值。
参考文献:
1.荆新等主编.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王欣兰主编.财务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郭复初主编.财务管理学.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6-8-1
4.黄宣武.现资组合风险和收益的评价.甘肃经济,2005(6)
篇13
一、学风与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1]。学风有广义的学风和狭义的学风之分。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和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于学风的范畴;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在获取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风气或氛围[2]。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良好的学风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保证,它不仅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学风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氛围能激励学生团结奋进、努力成才;二是学校以规范的管理体系和健全的规章制度为保障,建立有良好的学生管理队伍和高素质的师资力量,保证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指导;三是学校组织的科技文化、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第一课堂有机结合;四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生活作风端正,班集体凝聚力强。
大学不仅是教学科研的基地,也是传播知识和创造先进文化的中心。学风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学风建设需要常抓不懈,既要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更要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可以说学风建设工作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应该高度重视。
二、新时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特别是95后的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善于表达自己的声音,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所以认真总结和研究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和原因,对进一步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大部分学生学习有理想、有目标,勤奋努力、积极进取,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在进入大学以前,学生的学习以被动的应试教育为主,在上大学后,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
2.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高中时期,学生学习的目标是为了考入理想的大学。进入大学后,学生对高等教育缺乏理性认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虽然面临就业压力,却不知如何应对,对未来失去信心,进而随波逐流。
3.学习纪律涣散。大学阶段,许多学生自学能力弱,但又缺乏自控能力,导致出现课堂纪律松弛、上课时有迟到、旷课现象,尤其是一些选修课或思想政治类课程缺课严重,这些都影响了校园的学习风气。
4.学生缺乏专业认同感。个别学生受到所谓热门专业、冷门专业等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对待所学专业,过于强调自我感受和个人爱好,导致学习不安心。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是通过努力钻研克服,而是选择放弃,久而久之,成绩不理想,出现厌学情绪。
(二)高校在学风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满足不了学生对多元化知识的渴求。教师作为学风建设的主体,既是知识的创造者,又是传播者。近年来,大学生更喜欢开放式教学,有些教师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和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意识,不能根据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合当前学生的听课需求,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科研压力重,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的待遇等级与职称的评定直接和科研成果挂钩,教师疲于参与项目、跑课题、发论文,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教书育人,而对于教学而言只要按时去教室上课完成任务即可,这样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3.个别教师责任心淡薄,疏于对学生学习指导、督促与考查等。教师忽视学生到课情况,处于放任状态。学生作业批改不认真,考场纪律管理不严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学风的蔓延。
4.专业设置不科学,课程安排不合理。一些大学为了抢夺生源,在没有经过全面的调研评估的情况下,盲目跟风设置品牌专业,但是自身还未有真正具备足够的师资和教育资源,结果既浪费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又让学生未能享受到应有水平的专业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不能根据社会发展及时更新,对于实践要求较强的专业,存在教学设备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理论知识不能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有效结合,导致所学知识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态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学风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在思想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纪律与法制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通过党校、团校、学生党支部活动等形式,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能力强的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班集体。此外从新生入学开始,还应加强专业教育,通过向学生介绍课程设置、专业特色、专业前景、人才培养方案及邀请专家作学术报告,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树立牢固的专业意识。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学生日常管理。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学校日常工作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起到规范和约束的作用,有助于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养,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4]。在学风建设中,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严明的纪律和科学的规章制度,包括学籍管理制度、课堂纪律管理制度、请假制度和考试纪律、寝室管理、评优评奖等,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进行规范管理,为学风建设提供保障机制。
(三)强化教师的师德建设,实现以教风促学风。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良好的师德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形象,也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因而,加强师德建设是实现以教风促学风的需要,如果一个教师不能为人师表,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则必然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强化师德建设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教师品德评价机制,将教师品德评价列入教师考核体系,为师德建设提供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次,开展师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理论知识和制度学习,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为学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四)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内涵反映了学校的主体精神和道德面貌。高校培养出自己的校园文化和主体精神,对提升师生的精神生活品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风建设有导向和激励的功能,不仅有助于提升师生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而且有利于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高校作为层次最高的教育机构,不但要使学生在知识层次上有一个质的飞跃,还要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达到一个较高的标准。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一要根据学校自己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制订出实践性比较强的发展规划,与全校师生达成共同愿望,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发展力。二要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注重大学教师的精神和生存状态。教师的精神面貌,是大学现实水平的直接标志,也是大学进行内涵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五)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风建设要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首先,要发挥榜样的力量,注重优秀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班干部作为学生、老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不但要在学习上保持优秀,还要在课堂、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带动其他同学,以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人,实现共同进步。其次,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开展表彰大会、总结大会等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发学生思想动力;同时要适当采取处罚、批评等负激励方式,督促学生服从教育和管理,自觉加强自身学习。
(六)建立本科生导师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给学风建设带来了新的压力。探索和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和引导,专业教师将学生学习融入自身科研队伍,指导学生针对性地参与专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搭建有效的导师和辅导员交流平台,在班级建设、师生互动、学业指导、素质拓展等方面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总之,学风建设既要针对眼前又要着眼未来,只有紧紧围绕大局,以巩固成果、营造氛围、夯实基础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真抓实干,以教风带学风,以管理促学风,以班风建学风,以考风正学风,标本兼治,齐抓共管,充分调动学校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齐心协力,才能共同推动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实现学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迪军.中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三风”建设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