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院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总结

篇1

 

各科室: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学科发展,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四川省第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医院医疗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我院《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现全文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

1、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第一次修订)

     2、新技术、新项目申报书

3、新技术、新项目收费申报备案表

4、开展新技术、新项目需购买设备、器械申请审核表

 

                                 XX县人民医院

                                2018年7月30日

附件1

 

XX县人民医院

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次修订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了加强医院对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规范管理,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学科发展,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四川省第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制度》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概念

本办法所称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医院新开展的、尚未使用的包含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伦理道德、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医疗技术项目

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医院范围内临床、医技、护理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管理。

各科室开展的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必须对应相应诊疗科目,医师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与其执业范围相一致。

第四条  管理组织和职责

1、医疗技术委员会负责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准入审查、鉴定审批、动态监管、验收审核;负责制定和完善医疗技术监督评价、中止、技术损害处置预案等管理规定;负责对实施新技术、新项目的人员的技术授权和动态监管;负责对新技术项目实施过程的督查与持续改进。

2、医学伦理委员会负责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医学伦理审查。

3、医务科承担医疗技术委员会办公室职能,负责初步审查临床提交的新技术、新项目申请材料;负责医疗技术委员会对新技术、新项目进行鉴定、审批的筹备工作;负责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发文、建档、监管、验收工作;负责对新技术、新项目转为常规技术的移交、归档、请奖等工作。

4、质控办负责对新技术、新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

5、医保办负责新技术、新项目有关收费项目的审查以及新增收费项目的申报、审批、备案等相关工作。

6、设备科负责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所需要的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的购进。

7、科教科承担伦理委员会办公室职能,对新技术、新项目进行伦理学论证、审批、备案的各项工作。

8、各科主任负责本科室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全面质量、安全管理。

9、项目主持人负责新技术、新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申报材料准备、参与人员技术培训、准入后执行、项目自查总结等工作。

第二章 立项管理

第五条  医院对新技术、新项目实行立项审核制度,经“两委会”批准立项的新技术、新项目方可在医院内实施。

第六条  医院对新技术、新项目实行分级管理,按照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院级等四级。

1、国家级: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在国内医学领域里尚未开展或尚未使用的医疗技术、项目。

2、省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在省内尚未开展或尚未使用的医疗技术、项目。

3、市(州)级: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在市(州)内尚未开展或尚未使用的医疗技术、项目。

4、院级:具有市内先进水平,在本院尚未开展或尚未使用的医疗技术、项目。

第七条  准入条件

医院鼓励研究、开发、引进和应用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禁止开展卫计委和或国家法律法规已明令禁止的、已经淘汰的或技术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伦理及法律等方面与保障公民健康不相适应的技术和项目。申请新技术、新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

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符合社会伦理规范。

2、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创新性和效益性。

3、项目负责人应具有在本院注册的主治医师或相当于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临床医技人员。

4、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要与医院的等级、功能任务、核准的诊疗科目和专业技术能力相一致。拟开展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项目负责人应向医务科提交申报材料,由医务科负责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指定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在本院实施。

5、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所使用的医疗仪器须有《医疗仪器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仪器产品注册证》和产品合格证,提供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备查;不得使用资质证件不齐的医疗仪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6、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所使用的药品须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进口药品须有《进口许可证》,提供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备查;不得使用资质证件不齐的药品开新的诊疗项目。

7、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遵循卫计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规,执行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医疗高风险技术资格许可与授权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等管理规定。

第八条  提交材料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应提交以下材料:

1、项目申请书:包括技术原理和先进性,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技术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技术应用方案;专业人员、设施、设备条件;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及科室承诺等内容。

2、知情同意书(样式)。

3、项目经费来源证明或相关说明。

4、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具备的资质证明。

5、涉及知识产权应提供知识产权归属协议。

第九条  受理程序

1、申报:项目主持人须详细填写《医疗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准入申请书》。涉及新的收费项目和需要新购医疗器械设备的,应同时填写《新技术、新项目收费项目医保审核表》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需购买设备、器械申请审核表》,并附相关报告等资料送交医务科。

2、审核:医务科对项目申请资料初审合格后,于收到申请书的30个工作日内,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和医疗技术委员会进行评估、鉴定和审核。

3、审批:经医疗技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讨论决议后,医务科将审批意见发送给项目负责人,准予开展的发送《准入通知书》。需要医保审核办理的收费项目,经医保办批准后实施。

第十条  不予受理情形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技术委员会不予受理:

1、拟申请的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已被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

2、距上次否定性结论出具时限不足6个月的。

3、拟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在一年内发生三级以上医疗事故并负主要责任的。

4、因超范围行医受卫生行政部门处罚不足1年的。

5、提供材料不真实的。

6、违反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它情况。

第三章  应用、监督和管理

第十一条  培训与授权

医务人员在实施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前,应接受相关技术项目的专门培训。按照医院医疗技术分级授权管理等要求,涉及有创操作的医疗技术包括手术、介入、麻醉及内腔镜等高风险技术项目,相关医务人员应获得医疗技术委员会授权并在医务科备案。

第十二条  实施管理

1、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后由医疗技术委员会负责全程监管。

2、实施新技术、新项目的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医院相关管理要求。

3、项目负责人应向医疗技术委员会提交书面自查报告,提交时间为自批准实施之日起第6个月、第12个月和第24个月。医务科负责收集、汇总技术监控相关运行材料。

4、由业务院长或业务副院长牵头,医务科、质控办等职能部门应定期对新技术、新项目的质量、安全、疗效、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进行追踪管理和评价,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监管整改措施。

5新技术、新项目在监管运行2年期满后,由医务科提交医疗技术委员会进行验收审查。验收通过后医务科向项目负责人书面验收通知书,转为常规医疗技术项目管理。

6、对不能如期完成的技术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向医疗技术委员会详细说明原因。医疗技术委员会根据技术项目实施情况向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处理意见。

7、开展器官移植等第三类医疗技术、首创新技术、新项目以及首例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时,应将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情况载入相关病历。

8、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实施后,项目负责人应妥善保存好有关技术资料;新项目验收后,应将技术总结、论文复印件交医务科存档备案。

第十三条  首例病例讨论

    为保证临床应用安全,在首例新技术、新项目实施前,项目负责人应认真查阅、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著作及文献,写出书面综述或论证报告(附相关资料),制定各种防范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提交科主任组织全科集体讨论。参与人员应包括业务院长或业务副院长、医务科科长、质控办主任、科室正(副)主任、相关护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并详细书面记录。

第十四条  高风险技术审批

凡是涉及高风险的手术、介入、麻醉等新技术、新项目,在监管运行期内应严格履行手术审批制度,在每一例实施前均应经科主任、医务科、业务院长或业务副院长逐级审批。

第十五条  知情同意

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前,主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委托人进行沟通,重点交待该项技术项目的、意义、可能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有无替代治疗方案等,尊重患方选择,医患双方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实施。

第十六条  技术损害防范

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过程中因技术复杂、操作难度大等原因,可能给患者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害。

一旦发生技术损害或意外损害,当事医务人员必须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轻患者的损害后果,同时报告上级医师。上级医师处理有困难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科主任应立即报告医务科,必要时报告分管院长或院长,及时启动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第十七条  效果评价

项目负责人应定期对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的疗效、安全性、风险性和效益等进行分析、追踪和评价,形成书面报告,不断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使其更加完善。

第十八条  项目负责人变更

新技术、新项目经审批后应按计划实施,若有技术项目增减、项目负责人变更等情况需报经医疗技术委员会审核、批准、备案后方可进行。

第十九条  暂停或终止

新技术、新项目运行期间,如果出现以下情形之一者,由监管部门提交医疗技术委员会讨论,决定暂停或终止该技术项目。

1、申请开展的医疗新技术新业务已被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废除或禁止使用的。

2、开展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发生三级以上医疗事故并负主要责任的。

3、在医疗新技术新业务实施过程中因客观原因导致该技术不能继续开展的。

4、自准入之日起2年内尚未开展10例的。

5、违反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凡是已被终止的新技术项目重新开展时应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申报。

篇2

操作规范——三基训练 

诊疗常规——单病种质控 

规范的流程——临床路径 

合理用药——抗菌素合理应用 

手术准入与授权机制 医疗技术项目的管理

科室档案管理: 

一、      文件夹1、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诊疗常规管理 医疗技术目录。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  医疗人员技术档案(资质、职称、学历、论文、科研、手术操作名称及年例数)。 (科室前5位病种建立“病种临床路径表单、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手册)。 

二、      文件夹2、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  依据全院的方案制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方案。 每年度工作总结(依据指标、任务完成)。  质控记录本(制定目标—落实目标—自查—总结—改进) 建立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小组。分工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病案质量管理、手术安全管理、应急突发事件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单病种与临床路径、合理用药管理、安全事件上报、教学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教学管理) 科室分级管理结构图。 主任、副主任职责。 各级医师的岗位职责。 质控员职责。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措施。 医院医疗质量考评结果通报。 

三、      文件夹3、手术与安全管理 《卫生部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河北省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手术分组管理目录《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界定术前讨论与疑难病例病种。 年手术操作名称及例数  重点操作项目与授权制度与目录。 

四、      文件夹4、医疗制度、法律法规、医院管理文件 《《法律法规》、病历书写规范核心制度》、《医院制度汇编》。医院下发文件。 

五、      文件夹5、重症病人管理与流程  常见内科急病及突发公共事件流程图。 本科室危、重病人界定。 重症病人抢救预案与流程图。    危急值登记本。 疑难病例讨论本。 

六、      文件夹6、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手册》、科室应急预案(停电、泛水、着为、输液反应、地震、穿刺伤) 

七、      文件夹7、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管理规范(药剂科制定)。  本科室常用药物名称、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  本科室常见病种用药原则(预防性应用及时间、三线分类)(与路径相匹配)。 

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175-02

随着“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引起公众对医院收费问题的强烈关注,在历年对公立医院的各项检查中,物价检查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如何合理收费成为各公立医院关注的焦点,也是一个课题,这需要建立一个研究价格的专业团队,研究物价政策,对临床科室进行培训、指导,并和医政处、信息科室协作,在符合医疗文书的基础上更加完善地书写医嘱,使收费有理有据。

一、价格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品零加成试点的推进,我国公立医院的业务收入由药品收入和医疗收入转变为医疗收入。公立医院实行药品的零加成后,医院的业务收入主要由诊疗和医技收入构成,如何在合理收费的基础上提高医院的业务收入是价格管理的重要课题。通过研究物价政策和《河南省医疗服务项目汇编》,规范收费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增加公立医院医院的业务收入。

二、建立科学的价格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的价格管理体系,完善价格监督机制系,促进笔者所在的郑州人民医院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提高我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我院的科室多、人员广,会出现个别科室或个人对物价政策和《河南省医疗服务价格汇编》把握和理解上的不同,或者为了科室利益出现超范围收费,进而影响我院对价格的整体化管理。为了保证医院价格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我们通过对管理体系的完善,进一步推进价格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价格管理领导小组,下设价格管理办公室,由主管院长担任组长,书记、业务院长担任副组长,由纪检、医政、护理部、审计、招标办、计财部、物价办、药学部、医保办等各职能科室的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价格管理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计财部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设立专职物价员和兼职物价员共34名,负责全院的物价管理工作。

(一)制定完善的制度,明确职责和分工

完善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促进全体员工高效、公正地履行各自的职责。推动各项价格管理的制定,相继出台了《关于成立价格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关于医疗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出院患者费用审查制度》、《关于临床科室申报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规定》、《费用核查制度》、《价格投诉查实处理办法》、《关于一次性特殊耗材管理的规定》、《费用清单制度》等,使价格管理领导小组人员和专职物价员以及兼职物价员明确了日常的工作方向和内容。

(二)兼职物价员的团队构成和建设

1.人员构成:团队建设是通过沟通、分工、协作共同完善我院的价格管理体系。我院的兼职物价员由护士长推荐熟悉本科室收费情况的护士,同时具备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善于思考总结的特质,并能和本科室的主任和护士长进行有效的沟通,监督本科室规范收费。

2.培训方式:召开物价各种专题会议,给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以及兼职物价员培训如何规范收费,学习《河南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汇编》,掌握每个诊疗项目的项目内涵中“含”和“包括”的不同,讲解是否所有的材料都能收费,“除外”内容中材料如何收费。开通价格管理公共邮箱,将《河南省医疗服务价格汇编》电子版和申请维护收费的特殊耗材申请表,以及如何正确收费的培训稿等放到邮箱中,方便临床科室随时查找收费标准,准确掌握物价政策。

每月物价办专职物价员随机抽取涉及各科的归档病历检查,各科兼职物价员交叉互查,最后将发现问题集中起来,大家互相讨论该收费是否合理,形成统一认识。如果当时没有解决的问题由专职物价员进行记录,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请教后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会议结束后由兼职物价员进行记录并在该科室第二天的晨会上向主任和护士长汇报并监督本科室按规定完善医嘱、规范收费。

专职物价员发起召开物价研讨会,对目前在用的诊疗项目进行梳理,并在会议上各科兼职物价员进行交流。将一些诊疗项目进行研究确认如何收费,既符合本省的物价政策,又能在完善医嘱后合理收费。

兼职物价员两人一小组,共分成16个小组,推举2名队长,在队长的带领下检查各临床科室的运行病历和门诊收费是否规范,价格公示是否准确、日清单是否及时打印并下发至病人手中,日清单上是否有病人或家属的签字。

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增加各科室之间的联系,提高兼职物价员的综合素质,并增加了兼职物价员凝聚力和责任感。各科室的兼职物价员都能站在医院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不是只考虑本科室的小利益。

3.目标责任:兼职物价员协助本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进行价格管理,对新进护士进行记账培训。促进本科室的收费合理、规范。患者投诉的涉及收费情况及时进行解释工作,如果确实属不合理收费,及时协助退费并将相关责任人上报。及时将本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上报并提供成本核算资料,协助专职物价员完成成本测算工作。

4.评先评优:结合一年来的院内检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结果,以及配合专职物价员的工作情况,我院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兼职物价员进行表彰,并评选出优秀兼职物价员。通过评先评优的活动,增加兼职物价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三、兼职物价员在价格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减少物价投诉:我院从建立兼职物价员团队以来,来自患者的投诉日渐减少。患者对我院收费由了解到信任,提升了我院知名度。

2.增加业务收入:通过熟悉掌握每个诊疗项目的项目内涵中“含”和“包括”的含义,使临床科室在收费时更加明确什么能收什么不能收。杜绝漏收费,以前我院没有设立兼职物价员时,临床科室的大夫在处理突发急救时是先治疗后下医嘱,有时过后会忘下医嘱,造成漏费现象。兼职物价员通过了解后,提出改进措施,杜绝漏费现象的发生。

减少违规收费的罚款支出,历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除了能够提高医疗技术,为患者减轻痛苦、缩短治疗时间外还能提高医疗收入,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我院新建病房楼的床位费和新项目申报后,经论证审批增加了我院的业务收入。

3.历年在迎接各种上级单位检查中,得到检查组的认可并取得好评,这是对我院价格管理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我院兼职物价员团队的肯定。

综上所述,通过对兼职物价员的团队建设使临床准确掌握物价政策、规范了医疗收费、建立了科学的价格管理体系、增加了我院业务收入,使我院的价格管理系统高效运行,提高我院价格管理质量的目标,使我医院在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一个公平的收费环境。

参考文献:

篇4

    目前,检验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涉及多个领域,而绝大多数临床医生跟不上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的步伐,对新技术缺乏了解,不能有效地利用检验新技术、新项目。盲目求快已成为检验与临床在实际工作中不和谐的音符,临床医生往往过分强调快出结果,这也成为制约检验与临床和谐共进的一个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复杂的,疾病发生的不同阶段其检验结果是不一样的。而目前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当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时,不少临床医生首先考虑到怀疑是检验科的问题,甚至当着患者或患者家属的面指责检验科的结果不可靠,增加了医患纠纷的风险。

    2 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

    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对检验科管理要求体现在质量及服务满意上,要求患者、医师、护理人员对检验部门服务满意度大于90%,管理的核心就是沟通。实验室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中、后三个阶段,由于实验室的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使得分析中的质量出差错的概率逐渐减少,相比之下分析前、后差错率较高。Mario Plebani等分析指出医学实验室出现误差的原因:46%~68.2%的误差出现在分析前,18.5%~47%出现在分析后,而在分析中产生的误差不足15%。因此,为了提高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尤为重要。具体来说,检验医学通过与临床医学的有效沟通,可促进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以及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和应用,把实验室单方面的质量控制发展为全面质量控制,同时实验室也可从临床上获得许多有用的反馈信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室的方法学以及其临床价值,以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展、普及。

    3 检验与临床沟通的具体措施

    提供及时准确的报告是检验科的责任和义务,但一张报告单要经过标本采集、收集、离心、实验操作等诸多环节。检验结果准确性涉及很多方面:标本采集方法是否准确,采集标本是否符合检验要求,标本送检是否及时,临床使用药物影响等,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1 送检标本是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第一环节

    送检标本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此阶段是从临床医生选择检测项目提出检测申请单,直至检测标本送至实验室这一环节。这一阶段质量环节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主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如这一环节得不到保证,就会使标本在未送到实验室之前就发生了变异,即使有最好的仪器、最好的方法,检测出的结果也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病人当前的病情,甚至可能引起误导作用。

    3.2 培养检验科工作人员的“临床意识”

    “临床意识”是强调检验科工作必须与临床医疗工作相结合的检验医学发展建设的重要理念,检验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临床医学知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完善知识结构。走出实验室,与医护人员合作,参加临床会诊与查房,共同探讨技能的病因特点发展规律,病情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根据质量控制情况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排除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后,给临床提供可靠的根据。临床提出的各种疑问要进行总结和改进,当临床对检验质量提出疑问时,应立即总结这方面的工作和有关职责进行审核,及时制定纠正措施。对于一些指标怀疑异常的和接近危急值的,要求必须重复做,并和临床联系,也就是要有预警报告。报告单上也可备注相关情况(如标本溶血、标本已复查、建议复查)对于不符合标注的标本(如凝血功能和血沉等抽血量不对),要及时通知临床重新留取。

    3.3 检验科在引进新设备新项目前应认真听取临床意见

篇5

(二)大力引进人才,补充后备力量。

(三)加强妇科设施管理。

(四)提升新生儿监护水平。

(五)完成化验室检验设备的更新及增设

二、工作目标

(一)做好医院整体搬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继续开展妇幼保健和临床新技术、新项目。

(三)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

(四)提高妇幼卫生工作质量管理。

(五)改善医院内部环境。

(六)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三、具体要求

(一)临床医疗工作

1、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2、抓好“三基三严”培训和质量监控,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3、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二)妇幼保健工作:

1、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婚检率。

 

2、加强两个系统管理,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

 

3、巩固爱婴医院成果,提高母乳喂养率。

 

4、开展妇幼保健新业务。

 

(三)行政管理工作:

1、搞好医院文化建设。

 

2、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3、加强行风建设和医德教育。

 

(四)后勤保卫工作

1、加强后勤管理,保障后勤供应。

 

2、逐步改善医院环境。

 

3、加强医院污水、污物处理管理,防止环境污染。

 

4、加强安全管理,维护医院安全。

 

四、主要措施

(一)行政管理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因地制宜实施改革与创新,抓好两个效益,保持医院稳步发展。

 

2、加强院科两级管理,继续实行竞争上岗和全员聘任制。

 

3、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工作,使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4、发挥信息系统作用,搞好宣传报道和医疗保健信息管理。

 

5、加强群团组织工作,丰富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6、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二)业务管理

1、妇幼保健:认真抓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常规的贯彻落实,进一步重视孕产妇和儿童的全程保健管理,不断规范保健技术服务,提高保健服务质量。加强对各项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巩固提高妇幼保健各项质量指标。

 

(1)保健科负责具体的业务技术指导工作,对各乡村卫生院、所的业务指导全年不少于4次。

(2)继续实行基层妇幼人员例会制度,以定期总结交流工作情况,布置各阶段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扎实做好岗位工作。

(3)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对基层妇幼人员进行2次以上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培训高危孕妇筛查与管理、体弱儿筛查与矫治以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等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4)第二季度对妇产科质量进行一次检查,对产科质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季度对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基础情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以分析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的困难与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

(5)努力扩展农村妇女病查治覆盖面,安排妇女病查治工作,按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开展妇女病查治,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

2、临床: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1)妇科:开展无痛人流、无痛分娩,同时充分利用薄层细胞自动涂片机、艾滋病初筛系统等设备,开展对宫劲癌及艾滋病预防等妇科疾病的防治,确保医疗安全。

(2)产科:加强孕期监护,完善孕产妇管理,特别是高危管理,减少围产儿死亡率。力争创建产科ICU,更好的发挥我院在全县孕产妇抢救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3)化验室:按国家认证要求完成标准化实验室的改造,开展微量元素、电解质、细胞涂片、薄层细胞自动涂片机、艾滋病初筛系统等新型化验项目;

(4)辅助科室:加强与临床的协作配合,进一步提高辅助检测技术水平和质量。B超室开展乳腺超声检查;

(三)经济管理

1、加强财务管理,完善经济核算与分配办法。

 

2、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和政府统一采购制度,强化监督管理。

 

3、搞好院科两级核算,控制医疗成本。

 

4、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查”。

 

(四)后勤保卫工作

1、加强后勤管理,全力保障后勤供应。

 

2、完成医院搬迁协调及准备工作,争取搬迁项目早日开工。

 

篇6

(三)加强妇科设施管理。

(四)提升新生儿监护水平。

(五)完成化验室检验设备的更新及增设

二、工作目标

(一)做好医院整体搬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继续开展妇幼保健和临床新技术、新项目。

(三)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

(四)提高妇幼卫生工作质量管理。

(五)改善医院内部环境。

(六)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三、具体要求

(一)临床医疗工作

1、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2、抓好“三基三严”培训和质量监控,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3、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二)妇幼保健工作:

1、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婚检率。

2、加强两个系统管理,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

3、巩固爱婴医院成果,提高母乳喂养率。

4、开展妇幼保健新业务。

(三)行政管理工作:

1、搞好医院文化建设。

2、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3、加强行风建设和医德教育。

(四)后勤保卫工作

1、加强后勤管理,保障后勤供应。

2、逐步改善医院环境。

3、加强医院污水、污物处理管理,防止环境污染。

4、加强安全管理,维护医院安全。

四、主要措施

(一)行政管理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因地制宜实施改革与创新,抓好两个效益,保持医院稳步发展。

2、加强院科两级管理,继续实行竞争上岗和全员聘任制。

3、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工作,使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4、发挥信息系统作用,搞好宣传报道和医疗保健信息管理。

5、加强群团组织工作,丰富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6、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二)业务管理

1、妇幼保健:认真抓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常规的贯彻落实,进一步重视孕产妇和儿童的全程保健管理,不断规范保健技术服务,提高保健服务质量。加强对各项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巩固提高妇幼保健各项质量指标。

(1)保健科负责具体的业务技术指导工作,对各乡村卫生院、所的业务指导全年不少于4次。

(2)继续实行基层妇幼人员例会制度,以定期总结交流工作情况,布置各阶段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扎实做好岗位工作。

(3)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对基层妇幼人员进行2次以上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培训高危孕妇筛查与管理、体弱儿筛查与矫治以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等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4)第二季度对妇产科质量进行一次检查,对产科质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季度对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基础情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以分析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的困难与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

(5)努力扩展农村妇女病查治覆盖面,安排妇女病查治工作,按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开展妇女病查治,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

2、临床: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1)妇科:开展无痛人流、无痛分娩,同时充分利用薄层细胞自动涂片机、艾滋病初筛系统等设备,开展对宫劲癌及艾滋病预防等妇科疾病的防治,确保医疗安全。

(2)产科:加强孕期监护,完善孕产妇管理,特别是高危管理,减少围产儿死亡率。力争创建产科ICU,更好的发挥我院在全县孕产妇抢救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3)化验室:按国家认证要求完成标准化实验室的改造,开展微量元素、电解质、细胞涂片、薄层细胞自动涂片机、艾滋病初筛系统等新型化验项目;

(4)辅助科室:加强与临床的协作配合,进一步提高辅助检测技术水平和质量。B超室开展乳腺超声检查;

(三)经济管理

1、加强财务管理,完善经济核算与分配办法。

2、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和政府统一采购制度,强化监督管理。

3、搞好院科两级核算,控制医疗成本。

4、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查”。

(四)后勤保卫工作

1、加强后勤管理,全力保障后勤供应。

篇7

2、坚持首诊负责制,按照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做好分诊。不推诿病人,转变服务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3、按照《传染病管理法》规定,做好传染病报告管理。及时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上半年共报告传染病52例。

4、每月坚持业务学习一次,旨在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完善和更新各委员会活动记录,各项工作均有详细规范的文字记载。

5、通过每月行政查房和科室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提高传染病治愈率

1、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使临床90%以上的乙肝患者达到持续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阻止或延缓肝脏病毒的进展,预防和降低了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乙肝患者的生命质量。

2、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抗病毒治疗水痘,疗效显著。缩短了患者的病程,减轻病人痛苦,使病人得到早日康复。

三、工作量及重危病人抢救情况上半年抢救重危病人5例。其中重症出血热病人2例、腮腺炎合并脑膜炎1例、腮腺炎合并炎1例、肝硬化腹水合并消化道出血、多脏器损伤1例。全科医护人员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精湛的医疗技术,团结一致,成功救治了以上5例重危患者,使病人转危为安。收到病人赠送锦旗一面。

四、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篇8

1 培训机构:

规范化培训以护理部为主管单位,成立护理部主任为首的领导小组,制定计划进行实施将培训落实到位。

2 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与方法:

2.1 严格落实考试程序:

规范化培训标准制定后确定考核领导小组,质量控制小组从护理专业讲座、新技术、新项目、护理技术操作、护理业务查房等方面进行考核。从而提高低年制护士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2.2 制定评分标准:

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到年终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包括:夜班实数、职业道德等按照规范的标准进行细化有患者表扬、锦旗、感谢牌加0.5分,有新技术、新项目加1分,有核心论文加1分,年终总结评分,公布成绩。进行奖惩制度,超标者给予奖励,未达标者给予惩罚。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心态。

2.3 进行护理技术专业技能操作培训:

由护理部组织选拔护理技术操作技能比较强的护士长、主管护师对低年制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培训,培训周期由护理部制定,培训后由护理部组织每位学员进行考核,并制定考核细则,对考试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再次培训、再次考核。考核标准按照全国卫生教材《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为依据做到标准一致达到客观、完整、系统、全面。

2.4 进行安全意识培训:

安全意识培训一直是我院培训中的重中之重,它包括自身安全和护理安全,包括正确执行医嘱、正确规范进行护理操作、做好查对制度:包括医嘱查对、饮食查对、服药、注射、输液查对、输血查对、手术查对等熟练掌握查对内容并严格执行,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防止医源性损伤。

2.5 加强理论培训,巩固专业知识:

我院每月由护理部组织低年制护士进行理论学习,选拔护士长给予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基础知识、护理专科理论,同时组织专题讲座,护理业务查房、英语学习,学习后进行考核。加强礼仪培训,使低年制护士在工作之初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仪表、技能、理论等各个不断完善自己。

3 体会:

篇9

为了更好地履行计划生育职能,医院将生殖保健科、计划生育科分组包片到镇(街)、村(居委)实地督导全区计生工作。每季度召开由镇(街)计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例会,总结、交流经验、收集数据、找出差距,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指导。制定了镇、街技术服务考核标准,对基层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进行半年、年终考核,同时举办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生殖道感染干预、出生缺陷干预、优生优育、计划生育并发症和急危救护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的专题讲座,分期分批轮训基层计生服务人员,使他们的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以妇幼保健为中心,努力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

医院把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作为各级医疗单位工作重中之重,区卫生局、区妇幼保健院与各医疗单位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同时,还实行产科质量专项考核,并将此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医院成立的行政指挥系统、技术指导系统、急危救护系统随时对区内外孕产妇的意外情况采取救护应急措施,确保产科绿色通道畅通,使母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医院还坚持把孕产妇保健管理和高危孕产妇筛查列为妇幼工作和产科质量的重点。孕期检查坚持使用《围产期保健手册》,住院分娩时候出示登记,分娩出院后交妇幼医生进行产后访视,并对高危孕产妇进行监测追踪,有效地加强了高危妊娠管理。

在加强儿童系统管理,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方面,医院近年来把儿童健康检查与计划免疫进行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儿童的健康和生存能力。制定了托幼园所机构卫生保健考核标准,定期对托幼园所进行检查指导,举办托幼园所知识培训,实行卫生保健合格准入制,使全区托幼园所步入规范化管理。通过开展爱婴行动,不断加大对全区爱婴医院监督指导力度,全面提高了爱婴工作质量。通过举办孕妇学校、母乳喂养热线电话,有重点、有步骤地向孕产妇讲解孕期母乳喂养知识、保健知识、优生优育知识,指导产妇正确实施母乳喂养。

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护理质量跨上新台阶

近年来,医院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结合实际制发了实施方案,使管理年活动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组织各类人员认真学习《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并对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将该活动落实到科室和个人,使人人有责任,个个有指标,保证了管理年活动的顺利进行。

内涵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动力。在活动中,医院紧扣管理年活动的主题,加强了卫生法规和医疗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学习,严格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制,促进了医疗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了医疗安全。首先,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调整充实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医院感染委员会、急诊急救领导小组、药事管理委员会、设备购置领导小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等组织;其次,健全了医院规章制度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进一步完善了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加强了院内外急危救护工作,特别落实了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疑难重症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加强了检验室内质量控制和空间质量评价工作以及临床用血管理,避免了医疗各环节差错事故的发生。

篇10

内窥镜室,上班时间多数人迟到,麻醉医师没有按时到位,病人常常在等候时间过长。检查按先来先查的原则进行,胃镜室护士对胃镜检查的设备要进行严格消毒,对配制消毒液注意浓度,有效时间,防止院内感染发生,医疗诊断质量方面,做到检查要细心,工作要认认,态度要合心,一切按操作规范进行,防止出现差错。肠镜上午及下午进行检查,做好检查前清洁洗肠等工作。所有一切都要为病人着想,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做到真心为病人服务崇高思想。

新设备16排螺旋CT已经开展半年多了,自开展以来,基本完善配合临床检查的需要,但仍未发挥16排螺旋CT全效检查功能。逐步把检查范围向广深方面发展,开拓新项目。虽然目前取得大量绩效,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制度落实不到位,操作程序不够规范。尤其在腹部检查方面,没有按规范性对病人检查前做好检查要求,影响图像质量,造成诊断质量模糊。

诊断质量控制把关不严格,出现误诊错诊现象存在。在方面要加大力度把好质量关,实行三级阅片审核制度,在质控多下功夫。

规定取片时间及报告结果时间。急诊半小时内取片,一小时内取结果,非急诊检查,头颅上午检查,下午4点取结果,胸部,腹部检查次日10点取结果,腹部检查病人都要平扫加增强,一次费,减少病人来回交费麻烦。:

加速对新项目开展业务知识学习。以血管成像各部位检查作为今后工作主要攻关课题,图像三维重建处理,更重要是加快CT诊断技术发展,通过短期培训,参与网上交流学习讨论,逐步提高专业技术诊断水平。

篇11

二是激发活力,鼓足干劲。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提高了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观念,鼓足了干劲,推动了医院的全面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是转变作风,科学发展。通过扎实深入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了医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决策能力建设,转变了思想作风,实现了医院迈向科学发展的第一步。

四是认真总结,梳理思路。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理解,院领导班子认真地对医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分析影响医院发展的政策机制因素、技术特色、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等主客观原因,梳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找到阻碍发展的症结、找准今后的努力目标,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措施更扎实。

一、注重特色发展,强化技术创新

特色发展是医院立足的生命,技术领先是加快发展的保障。作为一所建院近60年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要有一批高水平的特色专科,要有一批高层次的拔尖人才,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技术。

医院应努力走科技兴院之路,发展医院的专科特色,提升医院的技术水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型三级医院应是我国医学科技发展的领军团队,担当着医学前沿科学研究、新技术的应用、新领域的突破的职能。因此,要求我们要在学科建设上有所作为,通过发展重点学科优势,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要注重培养高、精、尖人才,建设一支服务优、技术精、质量高的医学临床与医学科技尖端人才队伍。要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重点专科的投入,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努力争取在某个专科、某个领域率先取得突破,进而带动医院的专(学)科建设上新水平。重点专科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及科研攻关,实现引进一个专家、带起一个专科、开创一个特色、取得一流成果、培养一批骨干的“五个一”目标。在此基础上积极筹建创伤中心、微创中心、心脏中心等,组建医院的特色品牌专科。加大科研的奖励力度,进一步活跃学术气氛,在全院形成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的风气,组织相关科室对重点科研项目进行联合攻关,努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的突破。

二、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运行体制机制

要实现医院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优化和创新医院的体制和机制,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增强医院的管理能力。

一是实行全员聘任制,形成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按照市场经济的人事管理规则,医院必须实行全员聘任制,根据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与员工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医院与被聘人员的责、权、利,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要根据不同的岗位特点实行岗位规范化管理,制定上岗条件、职位说明书和职位考核评分标准,实行竟争上岗。要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医院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流动机制,做到各级各类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在工作中要选贤任能,任人唯贤,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鼓励人才脱颖而出。在实施聘用制的过程中,要把握科学设岗、岗责明确,公开竞争、择优聘用,形成一个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又符合法律规范和市场经济运作机制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要加强对各级各类人员的考核,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强化工作目标的执行和落实,真正做到责岗相符、绩效挂钩。

二是建立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加大内部分配的改革力度,按照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结合医疗工作知识密集、体力与脑力相结合、高风险等特点,进一步搞活内部分配。要根据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精神,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在具体操作中主要是把个人报酬与职位、技术、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和工作量大小等紧密挂起钩来,制定比较详尽的人才评价标准,通过严格的考评兑现工资、奖金和各种福利待遇,做到一流人才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在内部分配中,要充分考虑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把这些要素一起纳入分配考核体系,充分调动起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医院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强化经营意识,实现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医院虽然是公立的事业单位,但要加快发展,必须强调两个效益,必须强化经营意识,必须加强成本核算。加强医院核算,要走全成本效益型之路。成本是医院在医疗活动中所能发生的各种医疗消耗,是医院向社会提供医疗服务所必要的代价。医院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经费、卫生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就应特别注重成本核算。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医院财务内控体系,建立标准成本控制制度,开展临床路径的应用和研究。要合理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支出,降低各项费用,重视医院整体运营状况和综合效益的分析,同时要把降低成本和提高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结合起来,创造最佳效益以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强化院科两级负责制。医院是由院科两级管理组织构成的,加强院科两级管理,健全激励机制,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加强院科两级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医疗管理、质量管理和经济管理以及医德医风建设等各个方面。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就是在医院的统一指挥下,给予科室一定的经营管理自,使科室主任合理组织各项收入,对科室的各项费用支出及消耗精打细算,合理使用人、财、物,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达到励行节约、增强经营意识,做到人人理财、个个当家,增强整个科室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科室的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完善的院科两级分配方案,把科室人员的各种待遇与科室的经营效益挂钩起来,充分调动科室的积极性,这样,实现医院总的发展目标才是有保障的。

三、强化服务,在实现群众满意上狠下功夫

服务是形象,也是生产力。医院作为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应该始终把提升服务水平作为医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群众满意和不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尺。

(一)强化服务意识是促进病人满意的根本。意识决定行为,医院服务理念的提升是从医院文化高度规范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中形成的一种发自内心,形于外表的自然过程,是长期不断强化的一种积累,它使恒久保持服务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服务意识的强化需要我们不断的灌输和教育。要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把“一切以病人满意为目标”作为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加强医患沟通是促进病人满意的有效手段。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加强与病人或病人家属的沟通,尊重病人的知情权与同意权,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尊重的医患关系。要重视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等各个环节的沟通,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和疑问,要以负责的精神,宽容的态度,深入浅出地向病人及家人解释,不敷衍了事,不冷淡厌烦。同时对病人及家属的无理要求或无理指责要耐心细致地解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争取理解和支持。这样可以避免许多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三)重视服务细节是促进病人满意的关键。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病人对医院不满意,说明医院和医务人员在服务细节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要尽可能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想一想我们在诊疗流程、服务措施、服务态度等方面还有哪些问题,不能以繁琐而不为,应以患者方便为目标,为患者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

四、多渠道争取政策支持,努力拓宽医疗市场

今年医院将面临着医药体制改革,工作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因此,必须将医院的发展纳入全区卫生事业改革的大舞台中,争取多方位的政策支持,包括区域卫生规划、财政拨款渠道、行业业务指导、医疗市场拓展等,使医院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基础。要进一步吃透医保政策,紧跟医疗卫生改革的步伐,努力探索适应医院发展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市场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市场的占有率和覆盖率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健康教育、下乡义诊、与乡镇医院全方位的合作等措施和手段,进一步拓展医疗市场,尤其是农村医疗市场,把××市人民医院的品牌优势用足用好。

篇12

1. 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工作。

主要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精神病等人群讲授“中医体质辨识”对防病、治病的知识,以此来扩大医院及科室的声誉,开拓新病原。开展以来共对上述人群做体质辨识3624人次,指导治疗偏颇体质病人1189人次,指导合理膳食调理1862人次,合理用药823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设立中医堂

我院的中医理疗科一直处于瘫痪状态,我科利用“中医体质辨识”筛查出的患者需要中医辅助治疗的契机,设立了中药房和中医理疗室,分别开展中医贴服、针灸、拔罐、刮痧、艾灸、推拿、穴位注射等中医适宜技术进行辅助治疗,先后共治疗各类患者826人次,为中医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治疗方法,极大的提高了中医治疗水平。

二、新技术

在卫生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自己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利用项目资金,购进了一批理疗设备,开展了中医适宜技术的诊疗工作,开展的项目有:中医透皮离子导入技术、中药贴敷技术、远红外光治疗、推拿、按摩、针灸、艾灸、拔罐、推拿、小儿捏脊、穴位注射等中医适宜技术,拓宽了卫生院的诊疗范围,方便了辖区及周边患者就医。

篇13

1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现状

1.1目前,检验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而绝大多数临床医生对新技术缺乏了解,不能有效地利用检验新技术、新项目,不能体现出新技术、新项目的使用价值;

1.2盲目求快已成为检验与临床在实际工作中不和谐的音符,临床医生往往过分强调快出结果,这也成为制约检验与临床和谐共进的一个因素;

1.3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复杂的,疾病发生的不同阶段其检验结果是不一样的;1.4当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时,不少临床医生首先怀疑的是检验环节出问题,甚至当着患者或患者家属的面指责检验科的结果不可靠,增加了医患纠纷的风险。

2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

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对检验科管理要求体现在质量及服务满意上,要求患者、医师、护理人员对检验部门服务满意度大于90%,而管理的核心就是沟通。实验室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中、后三个阶段,由于实验室的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使得分析中的质量出差错的概率逐渐减少,相比之下分析前、后差错率较高。Mario Plebani等分析指出医学实验室出现误差的原因:46%~68.2%的误差出现在分析前,18.5%~47%出现在分析后,而在分析中产生的误差不足15%。因此,为了提高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尤为重要。具体来说,检验医学通过与临床医学的有效沟通,可促进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以及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和应用,把实验室单方面的质量控制发展为全面质量控制,同时实验室也可从临床上获得许多有用的反馈信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室的方法学以及其临床价值,以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展及应用。

3检验与临床沟通的具体措施

提供及时准确的报告是检验科的责任和义务,但一张报告单要经过标本采集、收集、离心、实验操作等诸多环节。检验结果准确性涉及很多方面:标本采集方法是否准确,采集标本是否符合检验要求,标本送检是否及时,临床使用药物影响等,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1保证高质量送检标本

送检标本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此阶段质量环节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主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如这一环节得不到保证,就会使标本在未送到实验室之前就发生了变异,检测出的结果也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病人当前的病情,甚至可能引起误导作用。如:抽血过程中不顺利,会造成血小板的降低,凝血时间的延长等。尿液分析中,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样本放置时间超过2h,就会导致尿液中形成分如白细胞、红细胞、管型等破坏裂解,而尿糖、胆红素等化学成分随着时间的延长会被细菌利用分解和氧化,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医护人员应规范化采集、送检标本,才能保证准确的检验结果。

3.2加强检验人员的临床意识

临床意识是强调检验工作必须与临床医疗工作相结合的检验医学发展建设的重要理念,检验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临床医学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走出实验室,与医护人员合作,参加临床会诊与查房,共同探讨病因特点、发展规律、病情变化和实验指标的关系,可根据质量控制情况排除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给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临床提出的各种疑问要进行总结和改进,当临床对检验质量提出疑问时,应立即总结这方面的工作和有关职责进行审核,及时制定纠正措施。对于一些指标怀疑异常的和接近危急值的,要求必须重复做,并和临床联系,也就是要有预警报告。报告单上也可备注相关情况(如标本溶血、标本已复查、建议复查)对于不符合标注的标本(如凝血功能和血沉等抽血量不对),要及时通知临床重新留取。 检验科应经常主动下科室与医生、护士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征求他们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种配合、沟通的方式,对我们检验工作者,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3检验科对新设备、新项目宣传及指导

在新的检测项目开展和新设备使用前,检验科应该将其临床应用价值、应用的局限性、如何正确采集检验标本、标本测定的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等相关信息通过举办讲座、编写“检验快讯”等形式传递到临床科室。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检验新项目、新技术,应组织科内人员利用业务空闲到相关的科室与医生进行个别交流,以求得临床配合与支持,使每一个检验项目都发挥其最大优势。

3.4临床医护人员要了解检验相关程序

一个病人需要做什么检验项目,往往由负责的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来决定,但有时临床医生对某些检测项目的评价指标还不太熟悉,从而影响对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不同的疾病其病因是不同的,而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病程中有不同的病理表现。临床上一些特殊的实验项目就是根据不同病因、不同病理、不同病程产生的标志物不同而设计的实验方法,用于疾病的特异性诊断。作为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对实验的方法学原理、临床参考值、临床诊断意义及干扰实验的生理、病理、药物等因素有较深入的熟悉和了解,有助于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因此要求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经常性地进行学科交流、检验方法学的研究和实验方法学临床价值的探讨,总结经验,优化出最直接、最特异、最经济的检验项目或项目组合提供给临床,并主动与临床沟通和对话,接受临床反馈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3.5临床医护人员合理解释减少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处理,需要临床医生的配合与沟通,检验结果是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检验结果不准或不及时,可能导致诊断和治疗发生错误或延误。化验结果的解释是由医生完成的,解释得当,可使病人满意而归(如乙肝病毒检查,在病人血清中病毒含量很低的情况下,有时检查阳性,有时检查阴性,不排除实验本身存在的假阳性或假阴性误差) ,这种情况下医生对检测结果的解释就至关重要。反之就会引起病人的不满意,进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影响检验科的声誉。

随着医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检验科与临床学科之间已形成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检验科的检测结果与临床的诊断、治疗、疗效判断和预后紧密相连,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医学检验在医学领域尤其在医院中的重要地位。然而,,要使医学检验在临床中充分有效发挥其作用,必须要求检验科与临床医生、护理人员之间紧密联系、加强沟通、互相理解、密切配合,检验科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让患者及早得到合理的诊断治疗,这样可有效的发挥检验科的作用的基础上,提高医疗质量。所以医学检验和临床医学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