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人才工作思路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人才工作思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人才工作思路

篇1

二、建立健全公司规章制度,为人才队伍建设保驾护航

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会指出,制度决定态度,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尤为重要。制度是保证公司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是激励和限制人才发展的基石,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2019年公司修订了《人事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等10于部规章制度,本次修订吸收了国有企业改革相关规定的精华,摒弃了原来中规中矩的思想和态度,修订后制度更趋向于合理,从制度层面保障了职工利益和捍卫了公司的权威。

三、公平公正开展招聘和人才引进工作,为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在公司党委的领导和纪检委员的监督,我公司2019年累计开展23次招聘工作,收集各类简历信息300余条。参与面试人员共150于人,最终以劳务派遣的形式招聘43人到公司各部门、子公司工作。

在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的领导下,我公司参与了六盘水市第六届人才博览会,通过参与本次博览会,我公司累计收集简历80余份,6名应聘者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人才评审,但是最终得分均低于最低分数线,2019年公司没有引入符合职位要求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

在公司2019年度招聘工作中,我们摒弃了传统的结构化面试模式,采用新型的无领导小组面试模式,面试模式转变改变了面试者的思路,拓宽了面试者的思维,让其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个人才华,便于公司选择更优秀的人才。

四、2019年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岗位分类不清晰,定位不准确

公司由三家老企业重组而成,老职工居多,在岗位划分和定位上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

(二)工作地分散,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不高,招聘难度大

我公司下属的煤矿、瓦斯发电站、煤焦出入境过磅房分布在盘州市各个乡镇、高速路口,工作环境艰苦,部分岗位专业技术要求过高,工资待遇低,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三)公司体制问题,部分年轻职工身份尴尬,积极性不高。

我公司在合并初期,因发展需要以聘用的形式招聘20余人,部分职工累计在公司工作7年,是公司发展的主力军,但因公司体制问题一直不能转为公司正式职工,工资待遇低,严重影响了积极性。

(四)招聘渠道单一,人才引进难度大

公司2019年开展了20余次招聘工作,仅仅通过盘州市人才网、公司门户网站、转发职工朋友圈和现场招聘会获取应聘人员信息,信息渠道相对单一,难以发掘到高层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度大。

五、2020年工作思路和主要举措

(一)建立健全公司规章制度

(二)梳理公司岗位情况,结合实际将岗位分开

(三)拓宽招聘信息渠道,规范招聘程序

(四)积极去上级部门对接,尽可能转变公司部分聘用制职工身份

(五)积极开展专业技术岗位培训工作

(六)加大与劳务公司的合作,提高招聘一线工作人员

篇2

(四)以农村青年现代化素质培训工程为载体,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怀柔团区委本着“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整合资源、借力借势,突出抓好培训这一关键环节。各镇乡团组织主动与农业、科技、社保、妇联、工会等部门联系,充利用和依托京北职业技术学院、三农培训中心、青年就业指导中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大学生村官等现有的培训资源,以政策知识普及、素质培训、证书培训、岗位练兵等为主要内容,积极为农村青年提供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2009年,共举办青年农民现代化素质教育培训班126期,直接服务青年5740 人次。

(五)通过评选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改善人才成长环境等方式,努力为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 “青年岗位能手” 、“优秀团干部” 、“优秀团员”等奖项的评选活动,在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选树典型,为广大青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在全区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热潮。加大宣传力度,借怀柔青年网改版的契机开辟 “青年人才”专栏,《怀柔青年》季刊上开设“青年人物”专栏,大力宣传报道青年人才创业的事迹,展现青年风采,反映青年呼声,传递社会需求,促进青年成才,营造处处需要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舆论氛围,激发带动了更多的青年发奋成才。举办第三届“青春相约”青年交友联谊会,为单身青年搭建交友鹊桥。

(六)广泛搭建舞台,为青年人才展示才能提供机会。各级团组织大力做好服务青年人才的工作,把蕴藏在他们中间的创新精神和知识潜能发挥出来,通过举办青年辩论赛、技能大赛、演讲比赛、夏日文化广场、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为优秀青年人才搭建了一大批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各级党政领导和用人单位更为直接、方便地发现人才、引进人才。

(七)切实抓好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严把选拔关,配齐配强各级团干部。严格按照“干部四化”原则和德才兼备的条件,通过竞争直选、大学生村官兼任团支部书记等方式,将一大批年龄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工作热情主动的优秀青年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上来。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团建创新?素质提升”主题团日活动,团(工)委书记上团课活动,实施基层团干部专项培训计划,切实提高团干部综合素质。三是严格管理。在培养和锻炼中促进团干部不断成长。大力开展作风建设,培养团干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制度建设,推行团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团干部调研日制度、团干部联系困难青少年群体制度、年终量化考核责任制等,形成了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二、2012年工作思路

篇3

2、建立信用社业务操作考核办法,完善奖罚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信用社措施落实力度,提高内勤员工业务操作能力,切实促进员工按操作规程办理业务,今年,我们财务科将全面建立、健全信用社业务操作考核办法,将日常业务和微机处理充分结合,加强内勤员工在制度落实上的考核力度,制定出详细的奖罚办法,以此来有效提高员工按规程进行业务操作意识,确保我辖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和全年业务操作安全无事故,促进我县年底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

3、建立信用社内勤各岗位职责

为了使信用社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财会人员岗位职责更加明确,今年,我们财务科将依照市办精神,制定出,职责中,对会计、储蓄、微机、出纳等内勤岗位制定出明确的权责范围,规定出各岗位的业务范围,同时在岗位职责中对各岗位的协同操作提出要求,以此,进一步规范了会计操作、统一了操作口径;提高员工的职责意识和思想觉悟,指导员工按权操作、按规定办理业务,提高了内勤员工的自律性

二、搞好信用社费用核定,继续做好信用社各项常规检查

1、科学核定信用社财务费用

篇4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建设人才强国,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从现在起到2020年,河北正处于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未来10年中,河北能否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关键在人才,根本靠人才。因此,河北省要想发展必须将人才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施人才战略,增强人才资源储备,提高人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是河北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河北省人才工作机制现状

据2009年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资料,到2009年底,全省人才总量达到660万,人才规模居全国前列。但“大”并不等于“强”。总体上讲,河北省人才队伍实力、活力和竞争力仍然较弱。省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所李建国指出,河北不缺乏一般性人才,缺乏的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据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拥有高级职务的15万人,仅占9.56%。技术工人仅占在岗职工的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高技能人才28万,与北京100万、天津38万相比有较大差距。河北现有人才结构、布局也不尽合理。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看,到2008年河北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70.88万。其中75.6%集中在各类事业单位,且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等行业,而真正在科研、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的人才不足30%。据《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中近年的一次综合排名,全国31个省市区人才竞争力排名中,河北省在人才规模方面位居第10位,在人才教育投入方面居第7位,高等学校数量居第3位,科研院所数量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与此不相称的是,河北省在人才素质方面排第18位,在人才科技成果产出方面排第17位,在人才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排第25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中高技术产出份额排第22位。

二、河北省人才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建设创新型河北,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强化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禀赋优势,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同时也要关注目前人才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才能推动人口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目前河北省人才工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政策开发力度与京津冀经济圈发展不匹配。京津冀大都市圈是继长三角大都市圈、珠三角大都市圈之后的第三大都市圈,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将成为带动我国北方未来5年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河北与京津及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力不强,留住和吸引人才的力度还不够,创新点不多,一些政策还落实的不够好,并且人才的具体政策缺乏协调和配套,制约了各类人才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

(二)人才公共服务机制滞后。河北省人才公共服务机制滞后,主要表现在人才工作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后顾之忧较多。河北省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资源环境、生活条件和水准与京津相比有明显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仍然没有形成强大的聚才、引才优势;人才发展空间和创业平台还不够广阔,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洼地”聚集效应不够明显,难以吸引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

(三)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从河北省出台的众多人才开发培养相关文件中可以看出,对人才培养的渠道更多地依靠政府的主导,还没有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距离“政府资助、项目带动、企业主体”的科学培养模式相差较远。人才开发培养优惠政策较多的集中在对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忽略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开发;注重对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忽视了对创新型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实用人才的培养;看重外部优秀人才的引进,冷落了对本地优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四)缺乏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河北省引进的人才中,主要以中低层次为主,高级人才比较少,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短缺、适用型效益型人才短缺、创造开拓型和管理人才短缺,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总量偏少。缺乏吸引人才的有利环境,对人才的引进不足。另外,河北省培养的高级人才绝大多数流入京津地区,且大都处于年富力强的最佳时期,结果是河北的高等教育提升了京津的人力资源,促进了京津地区的经济增长,而河北省则形成了“人才洼地”。

(五)缺乏人才工作保障机制

1、对科技型人才的开发投入较少。从各省市的比较看,河北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低于北京、天津、山东和辽宁等环渤海省市,与发达省份江苏、浙江省相比差距更大。与河北相邻的中部省份河南省相比,河北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也低于河南省。可见,无论从环渤海区域看,还是从沿海发达区域和相邻的中部区域看,河北省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规模均较低。与环渤海区域各省市相比,河北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总量处于最低水平。

2、缺乏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现行的人才激励制度仍沿用传统干部考核制度,在激励标准上线条较粗,量化较少,激励机制作用体现的不够明显,并且收入分配与业绩贡献没有挂钩,不能按贡献拉开档次,不能很好地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晋级晋升上论资排辈的现象普遍存在,制约了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发挥。

三、创新河北省人才工作机制的思路

(一)建立科学的人才资源政策法规体系。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完善人才流动政策,进一步健全包括人才流动、人事关系、就业促进、社会保险、劳动保护、争议仲裁等内容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大都市圈合作,促进人才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等之间的流动,促进人才流动合理、有序,推动知识传播和技术成果转化。另外,健全并有效实施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统一人才与职业准入标准,实施各地职业资格证书的互认和衔接,实现京津冀三地教育、培训、考试资源共享。

(二)建立人性化的人才服务体系。创新人才的服务机制,重视“才”,还要尊重“人”,要在充分了解人才的心理需求、价值观的变化及自我实现需要的基础上,为人才提供有效服务。一是积极营造人性化的发展环境。切实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鼓励他们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创造一种“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宽松氛围,为他们提供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发展的空间,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人才工作;二是完善人性化的配套机制,切实为各类人才提供包括工作、学习、生活等在内的相关配套和完善的服务,适应河北省“十二五规划”建设“人才家园”的要求,完善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体系,建立起人才工作的长效机制,营造宽松的政策、生活、人文、社会环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的培养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是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经济社会发展潜力的不断积累,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改变过去那种重使用轻培养的状况,就要创新人才的开发培养机制,开拓思路,努力形成一个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人才个体自觉参与、培养模式灵活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培养对象多元化,建立多层次人才梯队,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形成一个初、中、高不同层次人才分类开发、逐级提高的“塔式结构”,加强经营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改善人才结构并形成梯队;二是培养方式多元化,提倡“终生培养”,积极开拓教育培养的新思路;三是培养内容多元化,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现代技能并重,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人才既有过硬的本领,又有健全的人格,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十二五”规划指出,要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发挥教育对培养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河北省要继续巩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扩大人才总量。同时,提高国民素质,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另外,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建立面向世界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吸收借鉴国际化的人才知识结构,探索实施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手段。还要加强市场紧缺、急需人才的培养,适当调整不符合市场需求专业种类的培养规模。对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和学习内容,要紧跟时代要求,实施动态调整。

(四)打造新型的人才引进机制。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实施“巨人计划”,推进重点引智工程,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两院”院士的合作,加强河北省院士联谊会建设,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现人才引进多级延伸。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人才,建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加强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的招引力和凝聚力来吸引人才。开辟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尤其是对高层次、复合型、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进一步深化柔性引才的观念,加大柔性引进人才的政策扶持,使人才引进政策更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五)健全人才工作保障机制

1、健全多元化、市场化的人才开发投入保障机制。随着人才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探索和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人才成长规律的投入模式,不断加强人才投入的绩效考评工作,逐步形成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的人才投入机制。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围绕河北省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针对河北省科技资金投入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政府财政资金投入规模和强度,转变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制定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对各部门掌握的专项资金应加以集中使用并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科技投入模式,实现政企、科研和金融机构的合理分工和协调配合,完善人才开发保障体系,为提高河北省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提供资金支持。

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要建立责、权、利相挂钩的人才激励机制,强化物质奖励,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将人才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及成果转化产生的效益直接挂钩,鼓励引导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获得一流报酬,如鼓励高层次人才以专利、技术、科研成果、发明、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建立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入股制度和技术创新人员持股制度。对特殊人才可采取年薪制等特殊的分配方式。允许人才兼职兼薪,实现人才收入构成的多元化;强化精神鼓励,大力表彰和宣传重大创新成果和突出人才,继续完善人才表彰制度,定期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强化事业激励,用跨越发展的事业来吸引人才,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

主要参考文献:

[1]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

篇5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企业人才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大培育力度,遵循企业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和现实状况,科学确定各层次人才的增量规划,在高起点、高标准上改善人才结构,既坚持配套推进,又体现适度超前。

一、要创新人才观念,营造重才氛围

当今世界企业发展的趋势正在由物的管理向人才管理和人才资源开发的方向的转化。这种转化不是潜在的而是明显的日益激烈的综合实力较量和日益迫切的人才素质的提升,高科技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职工队伍成为竞争焦点。要抓好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必须转变现代管理训练的新观念。因此,要大力宣传重视人才、提高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职工树立“依靠人才,依靠科技推动企业发展”、“知识就是力量,技能就是饭碗”等观念,激励广大职工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适应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以全面提升员工素质为核心,以提高培训质量为重点,以快速建成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能操作队伍为目标,积极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要创新培训思路,提高工作实效

随着现代社会多信息、高科技迅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变短,社会化、规模化大生产复杂多变,工作中才驾轻就熟,必须采取多种培训方式,用新的知识与资讯持续不断地作出应变。因此,要不断创新培训思路,本着服务基层、服务主业、服务生产的原则,在培训项目的确定、培训方式的选择、考核标准的制定三方面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各级组织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培训落到实处。要把技能操作队伍晋升技能等级培训与复合实用型技能人才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培训形式向小规模、短周期、多频次转化,从而化解工学矛盾。在技能鉴定的工作中,要做到在不降低国家职业标准的前提下,考核项目尽量选用生产实际中运用的课题。同时,应积极开发职业技能鉴定技能操作考试题库及训练手册,并公开下发到职工手中,指导职工开展岗位练兵、技能训练。

三、要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提高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职业技能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性、长效性工作,是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职业技能培训必须坚持全员培训、按需施教、突出技能、讲求实效的原则,明确企业与员工的责任,明确培训对象、内容和要求,规范培训管理、保障、表彰奖励办法等。对新录用的员工必须进行职业道德、安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合格后上岗。对转换岗位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新职业资格培训,合格后上岗。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开展专项培训,取得资格后上岗。对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操作人员,鉴定前必须采取自学、脱产、半脱产和在岗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对在岗人员必须定期根据技术发展、设备更新、工艺改造、材料改善的需要M行适应性岗位培训。对技能级别为初级、中级的青年员工,要求签定师徒合同,开展“名师带徒”式培训。对优秀骨干人员奖励培训,鉴定合格后晋升技能等级。对外闯市场人员按照工程施工和项目承包需要,进行技能培训及管理、法律、 安全、外语等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优先使用。

四、要拓宽人才成长通道,促进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要大胆任用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他们贡献聪明才智搭设舞台,提供阵地。要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实现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机制择人的统一。要强化对选人用人主体的责任约束,并健全相关法规,把选人用人纳入法规调控轨道;要建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机制,把组织选与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结合起来;考试与考核结合起来;委任制与聘任制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能者上,劣者汰,不拘一格用人才,从而实现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优化。要坚持开展技能竞赛、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和技能大师遴选聘任活动,为技能人才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同时,打破资历、年龄、学历界线,重成果、重业绩,加快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评工作,提高技师、高级技师的数量和质量,改善拔尖技能人才的分布结构。逐步建立个人凭职业技能水平得到使用和提升,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的使用激励机制。逐步使资本、技术、技能、管理等多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建立新型薪酬机制。

篇6

首先,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报表机制存在欠缺。当前阶段,我国现有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切实有效的制定出现金流量的相关表格,严密把控事业单位的具体收支状况,这一问题也进一步使得事业单位无法在任意的时间内,将单位内部所有的现金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展示的问题。虽然有一部分事业单位专门设置了财务报表价值,但是工作人员却只是做了表面工作,并没有对单位内部的所有财务情况进行阐述,进一步导致会计管理工作中报表内容含糊不清。不具备真实性的问题。其次,事业单位内部会计预算编制工作不完善。在进行各种各种经济项目预算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严格约束自我的工作行为,不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办事,而是夹杂大量人性主观因素在其中,进一步导致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财务预算编制存在实效性。

二、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管理工作的深化思路

(一)不断优化与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制度。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及时有效的完善好内部现存资金流的机制,对本单位内部现有固定资金的具体支出情况进行严格审查,以此来全面保证现有资金都可以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同时,必须要及时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报表,主要涉及到报表填写内容的规整性与真实性等。

(二)及时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当前阶段,我国现颁布的《会计法》中一再强调:“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现有各个事业单位需要聘用符合资格的会计人员,才可以从根本上规范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工作,进而全面保证单位内部会计资料的完整性。通过定期开展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此来全面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有效强化其会计工作管理质量。

(三)及时有效的落实好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与管控工作。事业单位必须要全面落实好会计管理工作,将其工作进行合理分配,有效落实到个人,实现“人人有责”的发展局面。若是出现问题,就直接追究到个人。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需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监控制度,对一些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强化,进一步确保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婧.浅谈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

篇7

一、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动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高校及高校毕业生而言,在自身条件没有太大的闪光点,自身条件大致雷同的情况下,是否能够顺利就业,需要看用人单位的“脸色”,大学生创业同样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开拓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思路新方法,应该不断提升高校品牌,不断提升大学毕业生的质量,不断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一路无阻顺利通畅。从这点而言,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塑造,创新意识的提升,是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的绿灯。

1.创新人才培养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质量符合社会需求

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旨在注重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创新二字,相比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全面地培养社会性人才。在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高校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应该注重转变方式,从封闭式人才培养转变为需求式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大学生素质的社会实用性。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联动机制,能够保障大学生的质量符合社会需求。

2.创新人才培养能够提升高校的品牌

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高校的品牌是一种虚拟的优势。很多用人单位在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时,并非针对性地检验该学生的素质是否适合用人需求,而是首先将该生的毕业学校作为衡量标准。这是一种社会化的弊端,但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因为高校学生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应该看到这种社会弊病。如果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使自己的毕业生符合社会需求,毕业生的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率反过来也会成为衡量学校的一种标准。如新东方职业技术学校之所以能够实现良好的就业率,与其毕业生的高素质息息相关。因此创新人才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质量,还能够提升学校的品牌。

3.创新人才培养对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起着关键作用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课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使学生在注重提升知识文化积累的同时,不断地提升个人的素质,这些都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新思路

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能够综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因此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联动,能够在人才培养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社会性。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高校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后,用人单位除要考核毕业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外,更看重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往往只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和职业素养,大学实践课程较少,只是在高年级寒暑假的期间,会安排学生进行一定期限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忽略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方式,很难有效地保障人才的培养符合社会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旨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能够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中,尤其是在课程设计上突出的体现了社会的需求。很多高校开始根据市场需求对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适时调整,本着“拓宽专业口径、重视理论基础、注重实践创新、全面提高素质”的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尤其是在一些选修课内容设计上,社会性的课程内容增多,如商务英语、职业素养等社会性的专业课程,让高校学生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等进行外延式,拓展式的学习。

2.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提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创新二字,创新人才培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在高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努力地进行人才专业技能和就业技能的培养,同时还应该不断创新观念,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在高校大学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高校毕业生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既要因势利导地进行择业就业,同时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身的聪明才智,进行创业思维的培养,主动地为自己创造岗位,为社会创造财富。创新人才培养应该将创新创业摆在重要的位置,在高校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科学合理地进行创业课堂的开设,通过丰富地创业活动来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思维的培养。此外,高校还应该在毕业生创业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政策支持及资金保障,大学生的项目若可行性较高,具有良好的社会发展前景,那么高校领导应该积极地支持,并运用高校的资源为大学生创业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此外在创业课程的设计过程中,也应该本着社会需求的角度,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观念、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及发展意识等。

3.建立完善就业与培养、招生联动机制,实现良性互动

招生是入口,培养是通道,就业是出口,三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高校应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建立就业状况与招生计划、专业设置挂钩制度,建立招生、就业双向沟通的信息反馈渠道。通过双向的信息沟通促使招生、就业政策的调整,缩小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高校专业的设置要公开化,更要合理化,如果高校的专业设置不科学,社会实践性差,社会需求较低,那么高校该类专业的学生如果流向市场,那么将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反之如果高校专业设置更加具备社会性的属性,那么高校的毕业生在涌入市场后,社会需求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可以顺利地实现就业。因此在高校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应该紧紧贴合社会实际,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及社会发展的实践性来进行专业的优化,提升专业的社会属性。同时对于高校传统的就业率较低的专业,要进行一定程度地微调,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于某些就业率很差的高校专业,要进行相应的停招或减招。

4.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激励导向功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通过运用这种机制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科学地评价自己。很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抱着非常高的期望,却总是处处碰壁,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甚至走向了极端。造成这种社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在高校期间学生的评价激励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对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自身能力评价不足,导致在就业市场上存在着盲目的自大情绪。因此在高校学生的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确保学生能够科学的正确的评价自己,让学生知道自身的真实水平,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或创业。同时开展学生评价激励功能,还能够让学生了解自身薄弱的环节在哪里,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强化自己的薄弱环节,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日益复杂,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创新人才培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质量,能够树立高校的品牌,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联动机制,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意识,科学设置专业,科学进行评价激励等方面,能够有效地实现二者的联动。

篇8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转变观念才能有效地改变行动。要转变观念,尤其是要改变对后进生的看法。后进不等于差,差也不是每个方面都差。孔子曾经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笔者就职的中职学校每年举办的技能节上,很多的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技术能力和艺术才能。看着一架架机器在他们手中轻快地运转,一张张餐巾幻化成一朵朵美丽的花,一张张素描在他们的笔下栩栩如生,这个时候你不会认为她(他)们是考不上高中的后进生,是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差生,而是一个个人才、精英!

可能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人才、精英是那些高学历的人,研究生、博士才是这个社会的人才、精英。这种人才观要不得!笔者并不提倡大家都要有去基层工作的螺丝钉精神、奉献精神,但是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才是这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定位就是培养一专多能的技术型人才,能够自食其力、创造社会财富,而不是坐以待毙的“废材”。

其实,后进生也有追求,也有人生的目标和理想。后进生在学习上积极性不高,是有其原因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是因其析纹理,剖肢节。对于后进生,也要这样。找到其懒散、消极的病理,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教育不是万能的,不能够把所有的东西都教会、教好。但是“孺子不可教”这句话不应该出现在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人生格言中。我们有义务,同时我们也应该有热情去教好每一个学生。

2 转变工作作风

我们党一直倡导优良的工作作风。教育作为百年大计、灵魂工程,更应该树立优良的工作作风。但是,目前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有些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作风不正。

一是工作积极性不高,表面文章做得好。教育是一项责任重大的事业,肩负国家的兴衰。近代著名教育家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很多教育工作者却染上了务虚风气,专做表面工作,应付学生,应付学校检查。如此,既有负于国家的重托,亦有愧于学生的期望。

二是马虎了事,对教育工作不热情。很多教师把工作仅仅作为工作,而不是一项事业;把工作作为生活保障的必须,而不是体现人生价值的选择。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仔细地去研究;对学生们出现的新动态,没有去了解;对教育的新理念,没有去关注。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这种不热情,自然学生也就不会与老师亲近。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就疏远。现在社会上对教师的尊重程度有所降低,学生对老师信任敬重的风气有所减弱,这和我们教育工作者本身对教育工作不热情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转变工作作风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凡是学生的事情总是抱着极高的责任心,凡是对学生有利的事情,总是抱着极高的热情。认真备好每一次课,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个提问,认真评判学生的每一份作业。对学生的事情不能等等看、问问看、试试看、研究研究,而是要落到实处。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作风正了,班风才会正,学风才会正。作风正了,师生关系融洽了,教学互长的良性互动才会出现。

3 转变工作思路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很多同志固守成规,踏步不前。面对新的形势和环境,“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是老思想,老方法,老套路。或者采用了新的形式,但是其本质没有(下转第81页)(上接第67页)变。这样下去,其最终的出路是毁掉我们的教育事业。因此,必须转变工作的思路。

新的工作思路怎么来?这个我们可以用老办法:实践出真知。面对新的问题,我们要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放下身段,去研究,去发现。比如,现在的学生很多在基本的文明礼貌方面有所欠缺,走上社会以后给用人单位留下很不好的印象,于人、于己、于校都很不利。我们应该多与学生聊聊天,自己以身作则,通过一些社会上的真人真事的言传身教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教育工作思路没有固定的,不是定制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因此,主动性是探索新的工作思路的必要前提。教育工作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新的工作。新的工作思路不是只要是新的就好,应该有个标准。它的标准就是:(1)有利于适应新形势下的新环境;(2)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3)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我们的工作思路也应该不断地变化发展,与时俱进。

4 转变工作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在教学的过程中,中职教师抱怨最多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太差,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无所谓甚至不屑一顾。而事实上,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在影响着他们。

个别教师把工作当成是一种应付。面对学生时候显得漠不关心,态度消极,不能积极热情地了解情况,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面对教学工作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不是全身心的投入进去积极改善教学的方式方法。可怕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这种理念会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一言成才,一言废才。一句简短的话影响的是一个学生的一生。

态度来自于责任心。责任心不强自然态度不好。将心比心,如果自己的孩子交给态度不好的老师,自己会如何想?责任不仅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担当。

当然,我们大部分的教师秉着教书育人的宗旨,兢兢业业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在笔者所在的学校,有许多的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教学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把每一件学生的小事都当成一件大事来办。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人,是最可爱的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5 结束语

中职教育在国家的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还是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国家在今后一段时间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要加快转变,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教为本,完善自身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马海琴.加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同日报,2008-06-12.

篇9

引进了多种适销的商品,⒉在充分进行销售分析和市场调研后在经营中不断淘汰了近种销售达不到既定目标的商品。另外我根据当地水果、蔬菜生产量大、供应量足的特点扩大地产品的当地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扩大了毛利率、提高了销量。

对超市内商品以及超市外加工点进行了多次检查,⒊完善了超市商品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了有效的整改,从根本上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

但管理是经营工作的保障,经营是工作的中心。一直坚持经营与管理两手抓的工作思路。

对超市范围内的营业秩序、工作纪律、商品质量、仪容仪表、卫生状况等各方面进行监督监管,⒈经过充分研究在加大日常巡视力度的基础上从各部门抽调责任心强、敢于负责的员工兼职成立质量检查小组。起到较好的效果。

对超市现有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进行了详细地理顺。⒉完善各项制度与流程。按照集团公司环节控制流程管理的工作思路。

以看录像、授课的形式分别对主管、员工进行了培训,⒊月份开展了骨干员工、管理人员的大培训活动。开展了超市服务月,对有关超市营销的环节、方面进行了专项检查整改。

将继续按照市委、市府及贸易局的指示精神年下半年当中。

尤其在经营方面将投入足够大的精力进行深入研究、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各项营销活动,开展各项工作。力争使寿光店的经营业绩在上一个新的台阶。

扩大经营规模。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企⒈在区域内继续进行市场拓展工作。

更好的融入到城市文明建设、人员就业等问题中去,业的社会责任心。帮政府分忧解难。

篇10

⒉在充分进行销售分析和市场调研后在经营中不断淘汰了近种销售达不到既定目标的商品,引进了多种适销的商品,另外我们根据当地水果、蔬菜生产量大、供应量足的特点扩大地产品的当地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扩大了毛利率、提高了销量。

⒊完善了超市商品质量管理体系,对超市内商品以及超市外加工点进行了多次检查,并进行了有效的整改,从根本上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

经营是我们工作的中心,但管理是经营工作的保障,一直坚持经营与管理两手抓的工作思路。

⒈经过充分研究在加大日常巡视力度的基础上从各部门抽调责任心强、敢于负责的员工兼职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对超市范围内的营业秩序、工作纪律、商品质量、仪容仪表、卫生状况等各方面进行监督监管,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⒉完善各项制度与流程。原创:按照集团公司环节控制流程管理的工作思路,对超市现有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进行了详细地理顺。

⒊月份开展了骨干员工、管理人员的大培训活动,以看录像、授课的形式分别对主管、员工进行了培训,开展了超市服务月,对有关超市营销的的环节、方面进行了专项检查整改。

在××××年下半年当中,将继续按照市委、市府及贸易局的指示精神

开展各项工作,尤其在经营方面将投入足够大的精力进行深入研究、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各项营销活动,力争使寿光店的经营业绩在上一个新的台阶。

⒈在区域内继续进行市场拓展工作,扩大经营规模。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企

业的社会责任心,更好的融入到城市文明建设、人员就业等问题中去,帮政府分忧解难。

⒉继续深化环节控制流程管理的工作思路,找出工作开展的瓶颈,改善

工作流程,为员工营造更好的工作条件。

⒊通过各种形式增加员工之间、部门之间、超市与相关职能部门间的沟

篇11

⒉在充分进行销售分析和市场调研后在经营中不断淘汰了近种销售达不到既定目标的商品,引进了多种适销的商品,另外我们根据当地水果、蔬菜生产量大、供应量足的特点扩大地产品的当地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扩大了毛利率、提高了销量。

⒊完善了超市商品质量管理体系,对超市内商品以及超市外加工点进行了多次检查,并进行了有效的整改,从根本上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

经营是我们工作的中心,但管理是经营工作的保障,××一直坚持经营与管理两手抓的工作思路。

⒈经过充分研究在加大日常巡视力度的基础上从各部门抽调责任心强、敢于负责的员工兼职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对超市范围内的营业秩序、工作纪律、商品质量、仪容仪表、卫生状况等各方面进行监督监管,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⒉完善各项制度与流程。按照集团公司环节控制流程管理的工作思路,对超市现有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进行了详细地理顺。

⒊月份开展了骨干员工、管理人员的大培训活动,以看录像、授课的形式分别对主管、员工进行了培训,开展了超市服务月,对有关超市营销的的环节、方面进行了专项检查整改。

在××年下半年当中,××××将继续按照市委、市府及贸易局的指示精神

开展各项工作,尤其在经营方面将投入足够大的精力进行深入研究、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各项营销活动,力争使寿光店的经营业绩在上一个新的台阶。

⒈在区域内继续进行市场拓展工作,扩大经营规模。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企

业的社会责任心,更好的融入到城市文明建设、人员就业等问题中去,帮政府分忧解难。

⒉继续深化环节控制流程管理的工作思路,找出工作开展的瓶颈,改善工作流程,为员工营造更好的工作条件。

⒊通过各种形式增加员工之间、部门之间、超市与相关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提高工作效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发现员工优点、鼓励员工,使员工进步。

篇12

   

1、上半年****除根据***总部策划的营销方案开展促销活动以外,另外结合寿光当地的特点积极开展了有特色的营销活动都取得了较高的人气和理想的销售;

   

2、在充分进行销售分析和市场调研后在经营中不断淘汰了近50种销售达不到既定目标的商品,引进了60多种适销的商品,另外我们根据当地水果、蔬菜生产量大、供应量足的特点扩大地产品的当地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扩大了毛利率、提高了销量。

   

3、完善了超市商品质量管理体系,对超市内商品以及超市外加工点进行了多次检查,并进行了有效的整改,从根本上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

   

经营是我们工作的中心,但管理是经营工作的保障,***一直坚持经营与管理两手抓的工作思路。

   

1、经过充分研究在加大日常巡视力度的基础上从各部门抽调责任心强、敢于负责的员工兼职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对超市范围内的营业秩序、工作纪律、商品质量、仪容仪表、卫生状况等各方面进行监督监管,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完善各项制度与流程。按照集团公司环节控制流程管理的工作思路,对超市现有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进行了详细地理顺。

3、2月份开展了骨干员工、管理人员的大培训活动,以看录像、授课的形式分别对主管、员工进行了培训,开展了超市服务月,对有关超市营销的的环节、方面进行了专项检查整改。

   

在XX年下半年当中,****将继续按照市委、市府及贸易局的指示精神

   

开展各项工作,尤其在经营方面将投入足够大的精力进行深入研究、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各项营销活动,力争使寿光店的经营业绩在上一个新的台阶。

   

1、在区域内继续进行市场拓展工作,扩大经营规模。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企

   

业的社会责任心,更好的融入到城市文明建设、人员就业等问题中去,帮政府分忧解难。

   

2、继续深化环节控制流程管理的工作思路,找出工作开展的瓶颈,改善工作流程,为员工营造更好的工作条件。

   

篇13

二以科研工作提高为动力,促进办学质量提高

我们经常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而且还要进行科研工作。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如果只进行教学而不进行科研学术工作,就会落后于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思想观念。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主要职能,是高校快速发展的两翼,是代表学校办学实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矛盾,表现出一定的相对性和条件性[3]。钱伟长先生也曾说:“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因此,很多学校都把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作为高校发展的主要思想。但现在的问题时,很多高校都协调不好教学和科研之间的比例,一些教师因为害怕做科研耽误教学而不敢搞科研,另一些教师则是过分重视科研而忽视了教学工作,这都不利于学校的发展。这些都是不正确的,都是片面的。因此,各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协调机制,把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统一起来,让科研为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一线教学素材,充实教学案例,同时也要围绕科研积极地开展教学理论研究工作,让教学为科研提供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用实际行动践行“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的理论。

三以学生思想工作为先导,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俗话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思想工作就是以情动人的最重要途径,因此,思想工作是我党历来的法宝,也是引导现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工作。尤其是面对现阶段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思想工作更是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目前我们很多高校的思想工作仍停留在表面工作、形式工作的层面上,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自己都不重视思想工作,感觉这些没什么必要,这种情况怎么可能会引导学生重视思想工作呢?为此,各高校应该积极引导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从意识形态上开始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原则:(1)思想工作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要首先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比如有些学生遭遇到了感情问题,有些学生可能是就业问题,有的学生是社交问题,有的则可能是学习问题,那么思想工作就要针对学生的这些实际问题开展工作,让学生切实地感觉思想工作的确是以我们为主体,不是形式主义;(2)思想工作要讲究差异。思想工作说到底还是针对人来开展的,因此我们就要重点照顾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比如,对脾气急躁的学生,可以采用“耐心说服”的方式;对性格倔强的学生,可以采用“以柔克刚”的方式;对性格耿直的学生,可以采用“诚恳直言”的方式;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采用“单独沟通”的方式等[4]。

四以硬件环境优化为平台,改善学生培养环境

无论什么类型学校的教育,都离不开一定的硬件环境为基础,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地、教学实践基地,甚至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属于学生培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能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换言之,没有一个优越的硬件条件,教学工作开展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部分高校盲目的开始扩大招生规模,结果导致硬件建设跟不上学生增长的步伐,学生基本的学习环境都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为了保证高校教学质量,各高校硬件环境优化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加强教学设备的购置与维护。尤其是教室中的多媒体、闭路电视、网络以及桌椅等这些教学基本设备,还包括图书馆中馆舍环境、藏书质量与数量都要有充足的资金给予保证;(2)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在这方面的建设更为重要。比如,结合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方面的优势,发挥企业生产实践的优势,联合建立“生产、教学、科研”三结合基地,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的岗位,另一方面也检验了高校本身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加大了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同时,为了有效提高高校的实践水平,可以争取使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这样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5]。

五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一个民族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高等院校既是人才汇聚的高地,也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类人才的主阵地,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汇聚”的质量,即师资队伍建设的状况[6]。因此,我们说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中心环节,没有一支业务精湛、政治信仰坚定、作风硬朗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发展根本就无从谈起。(1)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教师主人翁责任感,提高教师归属感,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及奉献精神;(2)加强专业学习,营造学习氛围,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师资队伍素质;(3)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协调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加强教师科研能力,以科研辅助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4)创设和谐环境,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把老带新的工作深入开展;(4)优化奖惩措施,建立健全教师考核机制。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敬业精神进行评价,采取学生测评、同行测评、领导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那些工作积极、教学效果好的要给予及时的奖励;(5)加强教师政治素质的培养,坚定政治信仰。正确处理政治和业务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7、8]。

总之,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思路的优化将直接决定着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尤其是在经历10余年的扩招之后,高等教育未来如何协调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如何保证高校学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也能更好地接纳这些学生都将与高校教育工作思路的优化紧密相联。但教育工作思路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作,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涉及到学校各个部门,因此,包括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全社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为高校教育工作思路的优化献计献策,并争取为其创造更为合理优化的环境,促使其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意定,隆娟洁.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战略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2]李玲.以人为本,注重差异[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10).

[3]孔养涛.如何有效协调发展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2(1).

[4]马顺.提高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11).

[5]何实.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