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一新生自我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一新生自我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一新生自我总结

篇1

这次军训,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晚上不知道是谁把我们寝室的灯打开了,结果等我们回去的时候屋子里全都是各种各样的虫子,有蛾子,有蚊子,有蜈蚣,还有一种我们叫它“会飞的蟑螂”。我们打了报告,教官来到我们寝室,突然我发觉我脸上好像有什么东西,用手一摸,原来是那蟑螂,“啊”!天哪,真的当时吓死我了,我能感觉到它一直在爬,吓坏我了。不一会,我们寝室的人几乎都一起哭了起来。教官看到我们的样子,并安慰我们说,别害怕,我来给你们一个一个消灭掉。终于在教官们的齐心协力下,我们寝室的“昆虫展”终于结束了!折腾了一天的我们也都累了,迅速地进入了梦乡......

我们每天都起的特别的早,每天4:00就得起来,不然5:20吹起床哨再起来,洗漱的时间就不够了...我们真的是“睡的比平时早,起得比鸡早啊”!

这几天之内我们洗了一次澡,去了2次服务社,还有教官晚上教我们唱军歌。虽然很累,不过也挺有趣的!

篇2

1.1环境和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不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老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已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生质量。

1.2初高中教材梯度过大。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都比这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的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1.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1.4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笔者曾在高一召开过学生座谈会,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不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问题笔者多次听到了初、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的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搞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2.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1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2.1.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1.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的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2.1.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的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篇3

挫折心理:学生考人一般的高中学校后自卑心理特别强,家长叹息,亲戚遗憾,他们的挫折心理不断递增,容易对高中生活产生抵触情绪。

自卑心理:一部分学生完全是侥幸考人高中或者是通过其他途径进来的,他们心理压力特别大。

求助心理:不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差,但现在一切都得靠自己,少数学生特别念家,情绪较低落。

心理不稳定:承受力小,考虑问题不够成熟,经常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烦恼,甚至闹得不可开交。影响学习。

针对上述心理现象,要有效地进行心理教育。

(一)为了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必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阅读学生的档案,既要看学生的入学成绩,又要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是否有特跃,总之,不能片面地只看学生入学成绩。

(二)不失时机地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帮助他们过好“三关”。

近几年来。我们注意抓好高一年级新生的入学教育,包括校史校情、校规校风,特别注重帮学生过好“三关”,即生活关、学习关、角色转换关。

(三)培养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克服自卑、过敏倾向。

怎么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负担,走向成功呢?这就要求教师应努力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培养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学校不能只有升学率。

二、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初高中衔接我们要耐心地、细致地、持久地工作:

(一)继续实行正面教育。我们可以对高一年级学生采用晨会、班会、师生交谈、周记、家访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正面教育与引导。通过正面教育和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使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思想格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二)让学生认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感受时代的脉搏,耳闻目睹,亲临实践,再通过理性的思考,才能在思想上、心理上真正成熟起来。

(三)继续开展“五爱”活动,将爱的教育贯穿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养成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集体、爱祖国的良好素质,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奉献一切。

三、注重初高中衔接阶段学法和教法的探索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为此,我们结合高一实际,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全面提高高一教学质量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关于初高中成绩分化的原因分析

1,环境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

2,教材的变化。高中内容抽象,多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3,课时的变化。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程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正是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

4,学法的变化。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手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学法、教法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篇4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矗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⑤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

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①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高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数学的专家学者;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②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篇5

1.环境和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老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就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而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初高中教材梯度过大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笔者曾在高一召开过学生座谈会,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问题笔者多次听到了初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的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搞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致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5.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对自己放松了要求,上述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第一,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第二,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的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

第一,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第二,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第三,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第四,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篇6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讨论字母的取值范围对结果的影响,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学法的变化。

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 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3.加强学法指导。

篇7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总算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以上这些因素都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学法上的差异。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2.教材的原因

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但却加重了高一数学的份量。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引入的新知识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相对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加之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只有七十多课时,使得数学课时吃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从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抓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是实施好高中新课程的第一步。因此我们要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的对策。

二、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搞好入学的思想动员教育,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其次让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和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首先,教师要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来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其次,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的大纲和教材,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另外,教师要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和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5.重视专题教学

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快初高中的衔接

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在多方面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教学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都可以借助于电脑课件来完成。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有关性质时,通过电脑课件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函数图像的动态变化过程,原本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印象也就特别的深刻。

五、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篇8

一、生活环境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在一段时期将无法消除

绝大多数学生在上高中前都在父母身边,他们的衣食住行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精力和体力相对比较旺盛,因此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注意力也比较容易集中。到了高中,由于求学的需要,班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全疆各地州,部分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生活没有规律性,导致精神状态不佳,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再加上对环境的陌生感在一段时期内不易消除,容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接受新的学习。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人们一谈到减负,就会说取消高考问题就能解决,实际上,高考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受高考指挥棒的制约,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为了在高考中取得高分,老师们不断地给学生补充新的知识、新的公式、新的解题方法。但本人并不是一概反对补充一些公式,如果是那样,就好比只有小米加步枪打天下,对此建议把握如下原则:第一是要有节制;第二要视学生的情况;第三要视教材的情况;第四对于少数必须补充的公式和方法的探索、发现、证明,要有学生的参与,不只是直接给出。

针对以上的问题,笔者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也做了一些尝试:

一、教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学生消除松懈情绪

教师可以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要学生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不要等到高三再努力,开始就要绷紧学习这根弦。在考试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自我激励,利用想象,调整出自己的最佳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

二、教师要做好教法与学法的工作

1.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注重教法

(1)要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此外,还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提高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多用教具演示,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增强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3)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给他们讨论发言的机会,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使学生想学、能学、会学。

(4)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2.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会有所变化。最好在开学前一段时期内对初高中衔接过程中必备的知识自己先有所了解并将它强化。

(2)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

(3)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

在高一数学的起步阶段,如何有效地抓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这些问题我还会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下去,也恳请广大教育同仁都来关注高一新生数学学习中的困惑,寻求更多、更好的出路。

篇9

2.初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特点。初中课堂教学比起小学是上了个台阶,高中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比起初中更上了一个台阶。初中课堂教学对初中生来说,是适合其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的,课堂教学密度与量比起高中生是要小些,所学的知识显得较为简单。教师课堂教学讲课的速度平缓,主导作用发挥要多些,知识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再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究理解掌握的。教师是半扶半放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自学能力尚未形成。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是在老师大量课内、课外作业练习训练下形成的。通过反反复复讲与练,学生基本上才能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与掌握。而高中生数学的学习随着时间推移,学习功课门数增多,学习时间延长,如每天10节课,4节自习课,致使各学科时间分秒必争,时间十分紧张,连吃饭走路都带小跑。而各科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量比起初中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学习数学要求独立性,主要靠课堂听讲与自学。

3.初高中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差异。初中数学的思维方式趋向于抽象问题形象化,而高中数学的思维方式形象化减少,更理性化、抽象化,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理解掌握知识,更重要是在学习知识时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理解、掌握,还要求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从不同方面分析思考问题,能有自己独特、创新的思路。高中生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要求比初中生更高,解题格式要求比初中生细实、更规范,说理透彻。高中数学学习,教师是大量地、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例如二次函数值域问题中的定区间动轴、动轴定区间问题,初中生是听讲授、照葫芦画瓢去练习做题,练习先模仿熟练后,再去拓展训练,迁移变式创新,才能达到真正地理解掌握所学数学知识。而高中模仿解题的学生只是少数,随着知识的难度增大和知识面变广,模仿会使学生解题思路窄小,变化形式大的题就不会解了,这样会使学生看似平时认真、学习勤奋、功夫下得不少,但是考试成绩却未必理想,甚至会打击动摇学习数学的信心。而目前高考改革,高考数学出现了一定量的社会实践题,考察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综合知识面要宽厚,解题灵活性要强,要具有创新的能力。

4.初高中学生对数学学习重视程度的差异。初高中生年龄差异、身心发展程度不同,造成了他们对数学学习认识水平的差异。有些学生小学、初中的数学成绩一直优秀,思想上麻痹大意,认为过去的老一套肯定管用,平时学习只是上课听听,完成作业,临考之前突击一下。对数学学习未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程度未能到位,致使平时数学学习的基本功不扎实,考试时见到题目觉得似是而非,该会的也解不出来。有些难度大、灵活性、综合性强的题更是解题无门。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观察比较初高中数学学习特点,认识到它们差异,认真对待,方能打胜高中数学学习之战。

二、把握高一数学学习的关键

1.思想上高度重视。高一数学的难度有所增加,初期数学学习需要理性、抽象性强地理解并运用集合、函数等概念知识。教师在学生刚入学时,可以用讲故事手段,渗透思想教育工作,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高度重视。而另一方面,也不能让学生被数学学习吓倒,如果自己努力了,就算考试分数比初中有所下降,也不要失去信心,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的坎。

2.养成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定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初高中生年龄不同,数学学习习惯也有较大差别。一般来说,高一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只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加以巩固与完善。而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学生能否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联系,如上课前预习,使自己做好上课前的充分准备,知道自己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上课认真听讲,把老师补充的题目记下来,同学交流时,分辨哪些是创新之解,课后复习巩固等。这些是需要高一学生自己在学习的实践中不断地观察、审视、模仿、反思养成的。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反复研究,逐步形成,教师的职责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其健康成长。

3.注重培养思想方法。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通过学习数学知识,不仅要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还要形成高中数学能力。“高中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五大能力。[1]”而五大数学能力需要在三年的数学学习中,通过不同学习环境与场景,开展多种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经过学生观察、实验才能形成。同时教师也不能忽略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在授课传授知识过程中,要阐明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讲明此方法的作用与功能价值。正确明晰的数学思想,能为学生数学学习扫清迷障,为学生数学学习增添后劲,从而学到数学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培养其核心能力与数学思想方法。

4.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善于自我反思、自我总结是其学好数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审视反省自己的学习习惯,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提升自己学习数学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动力,挖掘学习数学的潜能。高中数学比较抽象,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学生听得懂不等于他能做得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是引导学生及时地复习,反思课堂上自己究竟学得如何,是否真正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是否能用此种方法去解决其他的问题,能否系统地去整理并与之前所学知识联系成为知识网络。学生只有形成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方能找到数学学习的真谛。

综上所述,高一是初三升高中这一蜕变的阶段,正确引导学生把握好数学学习的起点,明确初高中数学学习差异,把握好自己,改变自己不良习惯,主动与教师沟通,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反思总结,就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学习方法,学好数学。

篇10

2.教材学习内容的顺序与本身、其他学科不吻合。新课程强调基础性,注重通性通法。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设置必修与选修。必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初衷是好的,可是实施起来不尽人意,不太科学。如先学必修1,再学必修2,但这用到必修4的三角函数知识,物理中力的合成也用到必修4;若学必修4,必修4中又有必修2中的平面解析几何知识。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方面

教师教学方式问题。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在高中的数学课标中随要求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的推理上下功夫,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学生没有时间巩固,导致学生听着明白,做题不会做的情形。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方式问题。初中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本源性知识、派生性知识,因此初中学习基本采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而高中学习基本采用“已知理性认识──新的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高一学生在初中只要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活动基本是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不会科学的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而高中的学习更侧重于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勤于反思、归纳总结,即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三、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学习习惯的衔接方面

1.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数学思维方法区别很大。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因式分解先看能否提取公因式,再考虑公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分五个步骤,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因此,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思维定势。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逻辑推理能力与化归思想应用更加广泛。这些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因而有许多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往往在学习上出现后退,就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改变思维方法。

2.学习习惯问题。在初中阶段,课本中习题基本上与例题的类型一致,学生基本上不需要预习就能掌握,即使碰到难一点的习题与学生讨论就可以解决,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听课基本上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很少做到“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在高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即使老师讲过学生做过,过了一段时间,再做,学生好像未曾“相识”,效果较差,这说明学生没有勤于反思、复结的习惯。

初高中的数学衔接,实质上是一种知识体系向另一种新的知识体系的转型,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衔接成功与否,对于刚进入高中的新生来说影响尤为深远。衔接有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否则使部分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笔者对于做好初高中的数学衔接工作有一定的见解。

篇11

一、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内容相对于初中数学内容更抽象、更注重逻辑性和理论分析、更多是研究变量,对计算能力也要求较高。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在初中,教师讲的细,类型归纳得全,练的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高中的数学教师除了基础知识的讲解外,更注重教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培养。

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解决办法

(一)重要的第一节课

虽然不像高考过独木桥一样,中考毕竟也是选拔性考试,能通过中考的都是初中各学校学习比较拔尖的的同学,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有的同学有种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可以休息一下的感觉,有的同学早就被亲朋好友“打了预防针:高中数学很难!”,产生畏惧心理……再加上高一开始的确有些抽象概念,所以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如果弄不好,就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要把初高中的变化给学生将明白,让他们有提前的整体认知。

那第一节课讲什么呢?我就给学生讲了一下几个方面:

1、教材的变化。首先,虽然近几年,初高中的教材难度都有所降低,但是相比之下,初中难度降低的幅度比较大,而高中,因为有高考,所以实际难度降低的不多。换句话说,初高中的难度差距相差更大了。象因式分解的方法、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等等很多问题,在初中讲的很“浅”,很“易”,但到了高中,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就远远不够用了。有些集合牵扯到分类讨论思想,他们更是无从下手。所以某些知识的补充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初中数学内容通俗易懂,多研究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比较抽象,逻辑性强,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还注重理论分析。如高一要讲到的集合、函数、映射以及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等都体现了高中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2、学习方法的变化。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他们习惯了“听老师的话”,该讨论时讨论、该听讲时听讲,遇见较大数的运算就使用计算器,不会做的就问老师或讨论,依赖性较强,不习惯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而高中要求就高了,会讨论也要会独立思考,会解决问题也要会发现问题,会套用例题也要会独立创新……所以,学习方法的改变是必须的。否则就会出现听懂而不会做题,会做而不得全分的现象。

3、学习心理的变化。能考上高中都是有一定能力的,曾经都是出类拔萃的,但是高中又是精英集合的地方,偶尔有点跟不上或者挫折是很正常的,真发生这种事要抓紧迎头赶上,而不是自怨自艾,或者自暴自弃。要相信自己跟着老师的思路,改变自己的方法,你依然可以独占鳌头。

(二)适应变化的方法

讲了那么多的变化,要想适应变化,把高一数学教学工作搞好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搞好入学教育。首先,要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第三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补充一些必须的知识。象分解因式的十字相乘法,三个“二次”,常用的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等,都提前给学生补充一下。如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也要提前告诉他们。

3、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在教学中,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辅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4、改变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堂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反思和自我总结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时,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另外,由于初中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所以他们的运算能力都不强,而高考是不容许使用计算器的,所以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锻炼他们的运算速度和运算准确度。我经常在课堂上的当堂检测中举行一些小的运算比赛,先练“准”,再练“快”足部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改变“一看就会,一解就错”的现象。

5、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学习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人到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数学学习不好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

三、小结

总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和大纲、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也不是无章可循的。作为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要不断地探讨教学的规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懈地努力;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身的业务能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自身的严谨作风感染学生,以自身的过硬的能力指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

篇12

1.教材的原因

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改教材,其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和删减,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学生掌握比较方便。教材内容“浅、少、易”,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每一新知识的引入都与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具体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虽然“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倡导“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家长的愿望、升学的压力以及学校之间、班级之间的竞争,驱使初中数学教学普遍执行的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即“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要求”,有的甚至在执行中考必考的要求。我们看到了初中新课程带来的普及性教育成果,也看到了中考“指挥棒”选的数学成绩,每个学生几乎都是三位数,校校之间、班班之间平均分差距也不大。高中教材内容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比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进入高中以后,“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内容多,课时少,例题和练习简单,习题、复习参考题特别是B组题难度大,题目偏、怪、难,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下降、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认真做,长时间不解决问题,学生成绩下滑,教师将无法继续开展有效的教学。可以发现,高一学生对高中学习的适应不是很理想,入学和统考之间的相对距离在扩大。

2.教法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但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时少,新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现过程,倾向于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了学习障碍,影响到数学的学习。

其次,我们要帮助学生适应学习数学的“困难期”。

1.做好准备工作

要给学生指出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要放慢起始进度,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二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篇13

作者简介:韦邦伦(1969―),男,满族,辽宁本溪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育。

一、初高中数学的不同特点

1.知识密度、难度不同

从初中到高中,知识内容急剧增多,课堂密度突然增大,由此导致复习、练习的时间相应减少。更重要的是,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灵活,多研究变量,计算要准,分析要透,这显然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2.数学语言的抽象程度不一

初高中数学语言有着极大差别,初中数学主要是用形象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则经常有难以理解的抽象语言。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明显不同

初中生习惯于一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思维方式,习惯用老师建立的统一模式来解题,而在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如果高一新生继续沿用以前的学法,那么很多人会感到力不从心。

4.环境不同

经过紧张的中考,升入高中后的有些学生还处于放松状态,还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心存恐惧,诸如此类的心理因素,易导致部分学生思想上松懈倦怠,缺乏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策略

1.提高思想认识,做好思想衔接

在思想上做好衔接是首要工作。高一入学时教师就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首先应对中考和高考的考试内容及目的加以区分,以增强其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采取对初高中数学进行对比的方式给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传授学习数学的方法,如课前如何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如何复习等。

2.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教学具体而有针对性

为了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教师可以通过入学成绩分析及摸底测试来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通过初高中教材和大纲的对比,找出衔接点、区别点及关联知识,使课程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在教学中做到从衔接点出发,应尽量让学生从他们熟知的情景顺利地过渡到新课中。课余时间教师最好深入了解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学好数学。

3.提高课堂效率

在了解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体现教学的层次感。从实际出发,采取降低起点、多设台阶、分层次的方法,开始放慢速度,以后逐步加快速度,对教材做必要的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和数学思维训练

高中数学抽象性、灵活性强,与初中数学相比,其深度和广度都已加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规律。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参与、表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不断总结经验,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在初高中的衔接阶段,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可以在教学中、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小结,整理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方式方法,整理解题的思想方法和规律。

6.注重情感、兴趣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多渗透情感教育,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多介绍一些成功的励志故事,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抗挫折能力,使学生能够冷静地面对失败,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了解初高中数学的差异,并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改进方法;了解学生在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学生,寻找适宜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有效的语言激励学生进取,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交流,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最终目的。总之,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