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应急局防汛减灾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防汛备汛工作
1.人员调整。今年的防汛工作方案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指挥部领导小组成员。同时,按照防汛减灾工作要求,各乡(镇)也对应成立了乡(镇)级指挥部,明确了各级防汛责任人,确保我县防汛工作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把防汛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
2.预案修订。结合实际认真修订编制《县2021年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预案》、《县2021年大江大河防汛应急预案》、《县2021年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各成员单位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明确了隐患点排查、避灾演练等工作要求,明确了救灾物资的储备和调配方案等。
3.物资储备。加强了各类应急物资储备,保证急需时能拿得出,用得上。县水利局储备了各类水管4.5万米、铁丝网500公斤、编织袋2000条、柴油发电机5台、抽水机2台、救生衣900件、应急人员装备100套(雨衣、雨鞋、手电、兵工铲)。
4.早部署,早安排。4月初启动了县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的备汛工作;4月中旬,县防汛及地质灾害指挥部下发了《关于开展隐患排查等备汛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各乡(镇)及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责任分工,各乡(镇)及相关单位要各司其职查找薄弱环节,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确保各项责任制落实到位;提前与16个乡(镇)签订了防汛减灾目标责任书,并报县人民政府同意将防汛减灾目标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并要求各乡(镇)与村、组、农户、监测责任人以及辖区范围内的企业也签订防汛减灾目标责任书。
三、加强防汛值班值守管理
我县防汛减灾工作由县防汛减灾暨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统筹管理,从5月1日正式开始防汛减灾日常工作,在水利局、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抽调6名人员以三班倒形式值班,水利局指派2名工作人员(a、b岗)兼职处理防汛减灾工作日常事务。
入汛以来,县防汛值班室始终坚持24小时值班,并每天都对各乡(镇)值班室和隐患点监测人员进行电话抽查,总的来说,各乡(镇)值班室、村组及隐患点监测人员都能坚守岗位。
四、加强汛期隐患排查
始终将隐患排查贯穿整个汛期,除了汛前对全县所有隐患点开展了排查整改排危工作外,自5月进入汛期后,水利局、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组成工作组多次带队到全县各乡(镇)开展防汛检查。对排查出的隐患点位以及2020年汛期受灾较为严重的灾害点庚即安排资金开展灾害点水毁治理工作。完成了三岩龙河、湾坝河、河段、乃渠段、乌拉溪段等多处河道疏浚12.3公里,堤防维修630余米,总投资160万元;及时组织开展县雪洼龙镇高位滑坡堰塞湖排险工作,雪洼龙镇甲铺子村杜公组“11.23”高位滑坡形成库容14万立方米的堰塞湖,造成了社公组多处房屋及道路损坏,并且阻断雅砻江二级支流踏卡河形成小ii型堰塞湖,根据省水利厅的处置方案,防止汛期发生二次形成堰塞湖,在河道左岸开挖长443.9米宽16米的人工河道,总开挖方量达到8万余立方米、总投资约300余万元。该工程于2021年4月22日开工,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在本月底完成堰塞湖排险清理工作。
五、全面做好山洪灾害预警平台的运行
目前我县有野外监测站点共54个,其中雨量站有38个,水位站16个。因部分地区通报信号不稳定,存在有时不报讯的情况,但总的报讯率基本保持在85%左右。县防办在入汛前就衔接了预警系统运行维护单位,对预警系统野外站点及县级平台进行运行维护,完成了平台升级和数据上报,确保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预警监测系统能正常运行。
5月4日-5日,镇、镇、乡有3个雨量站点达到暴雨,最大降雨量出现在镇华丘村为33.8mm。境内多次降雨过程,野外监测站及时传回了数据,发挥了很好的预警作用。截止目前暂无灾情发生。
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机构改革,我局水利股办公室与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挂靠合并成一个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及其编制全部划归县应急管理局,导致现在工作人员及值班人员紧缺。
2.部分乡(镇)通讯不稳定。目前,我县所有乡(镇)均已开通了通讯网络,但因供电保证率低,特别是、、等乡(镇)经常因区域性停电导致无通讯信号,致使讯息传递难度加大。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做好值班值守管理,落实防汛值班制度。进入汛期后,落实好昼夜值班制度,防汛专线电话要有专人值守,保证24小时通讯通畅。防汛主管领导和值班人员手机24小时开通,定时不定时对各隐患点监测人员值守情况进行抽查;
篇2
(二)工作原则。根据国家、市、县救灾工作方针,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统一协调、当地参与的原则性,当地村委会制定防汛抗旱减灾预案,共同完成防汛抗旱减灾任务。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汛期洪涝、地灾、雷电等突发性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反应。
(四)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实行责任制。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干部职工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因、工作不力造成严重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二、灾害预警和灾害报告
(一)灾害预警。汛期值班工作人员要做好信息收集和传达,地质灾害监测点、河道、水库等重点部位要及时监测预报,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及时发出预警。对预测研判灾害将对特定区域内的群众生命财产所造成的危害或损失,应及时向分管领导或值班人员汇报,为领导决策和启动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二)灾情报告。汛期灾害发生后,各村(居)委会必须立即向政府值班室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核实。发生重大灾害时,在向政府报告的同时,立即组织人员抢险救灾,启动辖区内抢险救灾预案。灾情报告内容包括: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灾害后果、救灾工作采取的措施、灾区存在的困难和需求。政府值班室接险情报告后,应立即向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报告,由应急抢险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根据灾害等级启动防汛抗旱减灾预案。
三、预案启动的条件及程序
(一)预案启动条件
凡遇辖区内局部发生或预测可能发生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等重大自然灾害,或上级政府要求启动防汛抗旱减灾预案,或受灾的村(社区)请求启动防汛抗旱减灾预案支援救援等,应启动应急预案。
(二)预案启动程序
1.根据气象部门降雨预测预警、重点监测部位研判预警,预测灾害将对特定区域内群众生命财产所造成较大危害或损失,或接到辖区内局部发生灾害情况包括,由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根据预警预报,召开预案启动动员会议,发出启动命令,确定启动规模,落实救灾责任。
篇3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接到有关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宣传活动。一是要求机关各股室及局下属各单位务必抓住防灾减灾日和防灾减灾宣传月有利契机,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二是指定股室和工作人员负责。三是制定落实宣传活动工作方案,确保宣传活动富有成效。
二、加强排查,消除隐患
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6月1日我省也将进入汛期,我们开展了汛前检查,对全县的23处闸、涵,10处险工及新建堤段进行了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落实度汛方案,储存防汛物料、安排防汛人员,组织防汛培训,消除安全隐患。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我局以增强防汛意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为宣传目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活动。一是向全局干部职工发放《防汛知识》书籍,组织干部职工观看抗洪抢险纪录片,学习有关防汛法律法规;二是结合具体实际,深入开展防汛知识进施工现场活动。在工程施工现场张贴防汛标语,向施工人员宣讲防汛减灾知识等,切实提高施工人员安全度汛意识;三是在局办公大楼前悬挂防汛防灾横幅,印发宣传资料等;局下属各单位分别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泛宣传防洪法规和防汛知识,普及灾害基本知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基本技能。
通过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日及宣传周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提高水旱灾害防范意识,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我局将逐步建立防汛抗旱减灾宣传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防汛抗旱减灾意识,不断提升群众防汛避灾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防汛抗灾减灾局面。
2016水务局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总结二
随着全国第8个防灾减灾日的来临, 5月12日,区水务局防汛办联合气象局、教委走进了卢沟桥二小学,莲花池公园向广大师生、百姓们宣讲了汛期防灾减灾及气象知识。卢沟桥二小校长张利民,教委服务中心副主任田秀生参加此次活动。
区气象局副局长张久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卢沟桥二小学的师生们介绍了气象预警信号等级及今年的气候特点。区防汛办主任蔡捷向莲花池公园内的居民们讲述了防灾减灾工作现状及防汛相关避险知识。
随着夏季的到来,降雨逐渐增多,雷电、泥石流、道路积水等问题也将伴随而来。因此,学生们、百姓们要通过电视台、广播、手机等通讯平台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提前安排好出行和应带雨具。特别是暑假期间,正值汛期广大师生们要及时远离河道、山坡,转移到安全地带。降雨发生时,百姓们若经过有积水的低洼道路或立交桥时,要听从交警指挥,若无交警,千万不可强行涉水,更不要在广告牌等高空悬挂物地下躲雨,以免被坠落物砸伤。
通过此次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和百姓的防汛安全意识,提升了整个社会的防汛自救能力,同时对普及防汛安全知识和提高学生、百姓自护自救能力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2016水务局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总结三
5月25日上午,由新华区水务局承办的防灾减灾系万家,关爱生命靠大家宣传活动在国美广场隆重举行。我单位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认真组织领导干部群众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大力普及科学防灾减灾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
接到文件后,我局立即召开党组会,及时进行了传达,制定了我局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安排部署我局具体的宣传活动,做到无灾防灾,警钟长鸣。会后,各相关科室严格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细化完善方案,制订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活动方案,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系列活动。
二、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一)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
充分利用阳关热线、微信,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局办公室在局域网开展了有关防灾减灾信息、知识和防护自救等内容的微信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技能,使广大群众了解防灾减灾的意义,增强人民防灾减灾的自觉性。
(二)积极查找防灾减灾薄弱环节。
以突出减灾从社区做起为主题,在显著位置悬挂大型宣传条幅,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确保了机关工作和居民生活的正常开展。
(三)以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防灾备灾工作深入开展。
在认真开展防灾减灾各项宣传活动的同时,我局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当前防灾备灾的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制订落实整改方案, 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推动防灾备灾工作深入开展。
篇4
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下设办公室于局办公室,统筹协调防汛抗旱工作。成立了五个防汛抗旱工作督察指导小组,分别由局班子成员带队对各镇畜牧业防汛抗旱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并于5月4日印发《县2015年畜牧业防汛抗旱工作应急预案》及《县关于做好畜牧业防汛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分工,落实举措,确保防汛抗旱工作扎实推进。
(二)排查隐患,加强防灾减灾指导与服务
一是密切跟踪灾害天气过程,收集天气、洪涝和纸质灾害信息,及时通过电话、新农通传递给各镇畜牧兽医站、农户,并结合走、建、惠、科技三下乡等机会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广大养殖场(户)的防灾减灾意识;二是生产流通股牵头,各镇畜牧兽医站积极配合对适度规模养殖场开展隐患排查,指导养殖户提前对畜禽棚圈进行检查修缮,疏通排水管道沟渠,做到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险情。
(三)强化措施,落实灾害防范
一是强化灾害应急响应。全县畜牧系统所有值班人员、带班领导24小时坚守岗位,保持值班电话和手机等通讯24小时畅通。对发生的重大汛情(涉稳情况),值班人员要在第一时间上报县局。二是加强河道、沟渠、池塘排查,配合有关部门打捞河道内死亡畜禽并督促指导无害化处理。三是根据天气情况,积极组织和协助养殖场(户)加强饲草料物资储备,避免因灾造成饲料短缺。四是做好疫苗、消毒药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科学指导适度规模养殖户开展紧急免疫消毒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防汛抗旱资金不足,待积极向上争取;
2、应急预备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个别防汛抗旱工作人员防灾减灾意识、服务意识不强;
3、个别养殖户依赖县级防汛抗旱救助过多,而自身早预防、早避免意识淡薄。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篇5
1、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提前撤离”的工作方针。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洪涝及山地灾害监测预报网络,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各级政府和基层干部群众,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工作,最大可能地减轻灾害损失,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2、工作目标。坚持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基层,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分级负责的洪涝及山地灾害监测和信息机制。深入开展“情况掌握到户、预警信息到户、责任落实到户”的防汛包抓工作“三到户”措施,不断完善“镇自为战、村组自救、院户联防、预警到户、责任到人、提前转移”的防汛工作机制,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洪涝及山地灾害监测和预警信息系统,洪涝及山地灾害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受洪涝及山地灾害威胁区域预警信息到户做到全覆盖。
二、提高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1、构建监测预警系统。市、县(区)两级水利、国土、气象、水文等部门加快构建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功能、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监测预警信息平台作用。在全市城镇、农村、江河、水库、交通干线及重点企事业单位和人口密集区上游易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的高山峡谷地带,加密建设自动雨量、水位监测站点、视频监控站和山地灾害专业监测等设备,加强监测预报,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发出预警,及时处置到位。
2、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气象部门要依托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卫星云图、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等监测手段,充分发挥汉江流域气象灾害预警中心作用,建设县级精细化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强化短时临近预报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预报,特别要加强对区域性、流域性强降水和突发性暴雨、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实时监测预警,努力提高气象监测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水利、国土部门要充分发挥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站网、预警信息平台作用,严密监测及早发现山洪及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险情,及时预警信息。水文部门和汉江干支流各大中型水库管理单位,要密切监测江河水情,及时提供洪水预报预警信息。
3、加强预警信息。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抓紧制定洪涝及山地灾害预警信息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预警信息紧急制度,明确灾害预警信息权限、流程、渠道和工作机制等。各有关媒体和通信运营单位,要切实承担防灾减灾社会责任,建立快速的“高速通道”,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渠道,及时、准确、无偿播发和刊载灾害预警信息,紧急情况下要采用滚动字幕、加开视频窗口甚至中断正常播出等方式迅速播报预警信息及有关防范知识。
4、整合利用预警设施。各县(区)、各镇(办)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在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的同时,加强洪涝及山地灾害预警信息与传播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传播手段。整合气象和山洪灾害预警广播、“村村通”电视广播等预警设施,提高预警设施保障能力。
5、快速传递预警信息。各县(区)、各镇(办)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社区、建筑工地等要指定专人负责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递工作,重点建立健全面向基层村组(社区)的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形成县(区)-镇(办)-村组(社区)-户直通的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加强中小河流全流域洪水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做到上下游、左右岸、跨行政区域之间的信息交流互通;县区之间、镇办之间、村村之间要互通雨情、水情,灵通信息、相互照应。重要雨情、汛情、险情要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广播电视、语音电话、手摇报警器、鸣锣吹哨等方式迅速将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到村到户,做到预警信息全覆盖。要进一步加强基层防汛减灾信息员队伍建设,落实县(区)责任信息员、镇(办)专职信息员、村组(社区)骨干信息员工作责任,配备必要装备和给予适当经费补助,加强防灾知识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其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应急能力。
三、有效发挥预警信息作用
1、健全预警联动机制。按照《市气象洪涝地质灾害预警联动机制实施办法》规定,市气象局要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制作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特别是短时、局地强降水信息;市水利局、市国土资源局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进行综合会商研判,做好洪涝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会同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国土资源局和有关媒体、通信运营等单位建立应急联动响应组织体系,负责做好重特大气象、洪涝、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工作。
2、规范预警信息。市气象局、市水文局要加强主要江河流域区域性暴雨、洪水等灾害的监测和预警预报,暴雨蓝色预警和江河水库警戒以下预警信息直接报送市防汛办公室,市防汛办公室分析研判提出处置意见后报告市防汛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批示;暴雨蓝色以上预警和江河水库警戒以上预警信息在报送市防汛办的同时,抄送市委、市政府办公室等相关单位,其它单位不再多头传递报送雨水汛情信息。建立洪涝及山地灾害预警会商和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会商分析研判雨水汛情,定期沟通预警联动情况。
3、落实防灾避险措施。对出现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县(区)、镇(办)人民政府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向社会公告并设立明显警示标志,严禁人员进入。组织制定防汛避险应急预案,明确防汛行政负责和技术责任人、预警信号、疏散路线及临时安置场所。及时组织采取防范措施,做好队伍、装备、资金、物资等应急准备,加强水利设施调度,做好交通、供电、通信保障,组织人员对高风险部位进行巡回检查。灾害影响区内的村组(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要组织群众和单位职工做好先期防范和灾害应对工作。加强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用品贮备,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灾害预警信息时,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通报驻军有关单位,共同做好灾害应对和抢险救援工作。
4、快速有序组织避险。当有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应急预案适时启动应急响应行动,及早对居住在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群众坚决果断提前转移避险,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对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留守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要落实包抓责任,坚持做到受威胁群众不撤离转移包抓责任人不离开。要认真落实汛期过渡性转移措施,将撤离转移工作做在雨前、汛前、险情发生前,宁可早撤、多撤,也不能晚撤、少撤,尽量避免夜间和行洪期间撤离转移人员。提前撤离转移危险区域群众要做到决策果断、安置稳妥、返回有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支持保障
篇6
中支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各管理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实行分片包干负责,责任到人,中支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各机构经理为直接责任人,负责本辖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严格落实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出现重大突况要按相关规定及时报告和处置。切实保障金融服务,积极支持抢险救灾及恢复重建。
二、认真谋划,开展安全检查,排除风险隐患
中支密切关注气象台汛期和极端天气预报,进一步加强洪涝、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发生。
中支综合管理部牵头,组织检查小组,对辖区内所有机构办公营业场所进行消防、治安安全大检查,排除安全隐患,指定各机构负责人为安全责任人,组织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三、完善服务,全力做好灾区金融保障
为积极应对汛期突发性气象灾害导致短期内局部区域水淹车事故集中出险,中支制定了《***大面积灾害水淹车理赔应急支援工作指导意见》,确保能快速查勘、快速施救、快速拍卖、快速赔付,提高客户满意度。
中支车险部及非车险部通过目前在保险期限的承保清单,筛选出涉及危险货物运输、工程险、意健险的相关业务作为风险排查的范围。
通过防灾防损检查,建立积极应对,高效统一工作机制,统一领导、统一部署,明确职责分工,将汛期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天安品牌形象。
四、启动大灾应急预案演练
加强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启动公司大灾应急预案演练,针对暴露出的问题,结合各机构实际,认真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力求做到周全,可操作性强,强调分工和合作,责任到人真正做到大灾发生时的组织到位、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篇7
二、整改措施及进度安排
按照突出自身防震减灾职责,突出防汛工作,强化大局意识,强化协调配合,全力防范应对各类灾害事件的防灾减灾思路,针对存在的风险点、隐患点和薄弱环节,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完成。
(一)修订完善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重点充实细化值班员职责、领导带班职责;严格界定包括地震在内各种突况的处置、信息上报的时限和责任;明确规定全局每个人24小时必须保持通讯畅通,随时能接听电话、找到人,不论何时凡是离开城区必须向局办公室报告、登记。
此项工作由副局长牵头,科技监测科具体负责拟定制度修订稿,提交局全体会议讨论拖过,下发实施。8月2日前完成。
(二)修订完善局应急预案。在原预案基础上,重点充实完善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震情信息通报及震后应急联动、处置地震以外其他灾害事件的协作配合及应对联动等内容,并将所有应急工作全部细化到小组和个人。
此项工作由书记牵头,办公室具体负责拟定预案修订稿,提交局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下发执行。8月3日前完成。
(三)充实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库。按照以地震事件震后应急的设备、器材、物资为主,兼顾储备其他灾害事件应急所需物资,二者互补利用的原则,根据省地震局关于市、县地震部门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进一步充实完善市地震局和各市区、开发区地震部门的应急物资储备库。
1.市地震局应急物资储备库。8月底前,按照市政府集中采购程序,完成相关器材、物资的招标采购,建立完善库房专管人员、物资出入库登记、设备器材日常维护保养等制度,建成较为规范的应急物资储备库。
2.市区、开发区地震部门应急物资储备库。下发补充通知,督导各市区、开发区尽快充实、完善、建成自己的储备库。
(四)进步一提高防汛防灾思想意识。召开局办公会议、全体会议,剖析市“7.21”暴雨灾害、2011年大雨灾害及近年来各地发生的汛期灾害的典型案例,学习各级相关防汛防灾文件、指示,结合实际分析我市防汛防灾形势,围绕“假如的暴雨灾害发生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展开大讨论。警示、引导全体人员进一步提高对防汛的思想认识,协力做好汛期防范应对各类灾害工作。
此项工作由局长牵头,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7月30日前完成。
三、建立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
篇8
2 **市汛情现状与特点
2.1 **市汛情现状
**市地处东、西、北三江汇合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和台地,汛期易产生山洪。南部属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地势低洼,易受热带风暴潮袭击。年降雨量在1 009~2 865mm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831mm。年内降雨量分布不均,汛期(4~9月)集中了全年80% ~85% 的降雨量,易形成洪涝灾害。而枯水季节,雨量减少易发生旱灾,南部河网易受咸潮影响。
2.2 汛情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市三防形势呈现出5个方面的特点:
1)洪水的复杂性。**市城区位于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北边的防洪屏障北江大堤防御西、北两江洪水。西江是珠江第一大干流,发洪较北江迟,主要集中在6~ 8月,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北江是珠江第二大干流,发洪时问较西江早,主要集中在5~7月,洪水峰高而量较小,历时也较短。因此,在每年5~8月,西、北两江洪水会对北江大堤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两江同时发生特大洪水时,对北江大堤的威胁更为严重。
2)台风的频发性。由于我市地处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是西太平洋、南海台风登陆我国的主要地区,每年5~10月为台风活动季节,每年7~9月是台风影响和侵袭**的活动盛期。台风往往带来狂风、暴雨,引发沿海风暴潮、洪涝灾害和山洪灾害,还伴随强对流天气,从而导致一系列次生灾害发生,往往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登陆或严重影响珠江口附近/时中心风力在8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平均每年约有2个(次),其中中心风力在1o级以上的强热带风暴或台风平均每年约有1个(次)。1983年9月9日9时,8309号台风登陆珠江口,最大风力达12级,台风灾害造成我市2o人死亡、127人受伤,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这次台风是解放以来影响我市最严重的一次,风暴潮给番禺区的海堤造成了严重毁坏。
3)潮位的趋高性。在每年的4~8月,珠江水位受东江的顶托,更受来自伶仃洋的潮夕影响,因此洪(潮)水会对珠江堤防构成严重威胁。据中大站水位统计,“05.6”中大站点水位2.77m,比历史(XX—07~07)最高水位2.62m,超高0.15m。特别是西、北两江发生特大洪水又适逢天文大潮时,对城区的防洪安全最为不利。
4)暴雨的突发性。近年汛期暴雨表现为短历时、强降雨量、局部性。最典型的有黄埔区XX年5月26日,出现强降水过程,测得日雨量192mm,最大3h雨量152.9mm,超过该地区历史记录。XX年10月18日2时~10时,花都区局部地区突降大到特大暴雨,录得的最大降雨量为279mm,造成多个村受灾。突发暴雨易造成城区内涝,市区地势低洼,高程在珠江基面3.om以下的面积为582km ,占城区总面积的40.3% 。市中心区街道高程低于2.om的有402条,低于2.5m的有483条。城区排水河涌出水口高程多在一0.5~1.om之间,排水管网出水口偏低。汛期若突降暴雨,再遇洪潮水位的顶托,常造成“水浸街”,特别是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因监控不严、排水不畅造成水淹
5)山洪灾害的次生性。主要发生在北部的从化、花都等地区。按照山洪灾害发生的机率、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及地形地质条件,确定了特别重要防治区有从化市淄二河流域的鳌头镇、良口镇、吕田镇以及花都区的梯面镇。
3 **市防汛应急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三防应急体系的现状
1)三防应急管理体系。根据本地区自然灾害和城市成灾的特点,**市以三防总指挥部作为防御自然灾害的主要工作机构,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总指挥,由20多个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组成成员单位,统筹协调全市防汛防旱防风工作,形成了“市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的三防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当发生洪涝灾害时,各成员单位按职能分工,做好抗洪抢险工作。
2)三防法规体系。颁布实施一系列防汛防台风地方性法规,主要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市堤防建设管理条例》、《**市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办法》等对防汛抗旱、堤防工程、水库大坝等进行了规定,明确了相关的法律责任。
3)三防应急预案体系。为全面提高我市应对排涝、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反应能力,及时有效地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编制、实施市级《**市北江大堤抗洪抢险预案》、《**市山洪灾害应急预案》、《**市城区防洪预案》、《**市干旱灾害应急预案》和《**市台风灾害应急预案》。“四级”逐步完善。实行逐级承包、责任落实到人,从被动抗灾转为主动防灾的覆盖全市城乡各级的防灾减灾预案体系。
4)三防责任制体系。建立完善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以责任追究制为保障的技术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各项制度,并将防灾减灾的成效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已建立防汛值班、防洪安全检查、防洪调度等13项制度。同时,还制订了三防信息报送与考核办法、三防信息管理办法、抢险物资管理办法、洪涝灾害损失评估办法、水毁水利工程资金安排原则、抢险队伍调用程序等,使三防应急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5)应急信息指挥系统。已建成以水文遥测站、专用中继站、遥测数据接收站、卫星云图接收站、测雨量站点为节点的水文遥测系统,覆盖了全市重点小(一)型以上水库、重点水闸和堤围,基本完善了全市实时水雨情信息的遥测站网和传输网,实现了信息自动采集、接收、处理、传输和监视。建立了水情遥测系统、水情信息会商系统和水情预报业务系统,实现了洪水预报作业模型化,提高了报汛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建成了三防办公管理、三防信息查询、远程监控、三防pda预警和台风预报分析等系统。
6)应急抢险队伍、人员和物资保障。市区两级已组建由防汛抢险和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组成的防汛机动抢险队,初步装备了现代施工机械。已初步建立一个由水利、水文、气象及其他灾种方面经验丰富、素质良好,并具有较高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库。我市8座防汛仓库,储备了抢险机具、抢险物料、救生救援器材、应急照明器材、抗旱器具物料等多种抢险物资。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三防机构建设仍需加强。市本级防办机构级别、编制性质、职级设置不利于工作开展。个别区的三防应急队伍亟待加强。有些区三防办还没有专职的机构、没有配备三防工作人员。部分镇、村管辖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普遍存在编制偏少、待遇偏低、装备落后的实际问题,已对三防工作正常有序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2)安全隐患问题。主要包括:全市存在一批安全隐患的水利工程,部分在建工程存在度汛安全隐患.小型水利设施防御标准低,防范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城区内涝问题比较突出。遇到强降雨和大暴雨,市区多处出现水浸街。另外,部分在建工程打乱了原有排涝体系,造成排涝不畅。
4)防汛物料的储备问题。镇、村管理的小(二)型水库及部分堤围工程防汛物料储备不足。
5)河道管理问题。流溪河和增江部分河段非法采砂情况仍未完全遏制,有的建设项目未严格按有关规定报批防洪影响评价,违规施工占用河道、损坏防洪排涝设施的现象仍有发生。河道范围内的突发公共事件:水污染、取水纠纷及危害水利工程的事件,缺乏多部门的联动应急响应机制。
6)应对超标准降雨、超标准洪水和“超级台风”袭击的预案和应对措施还待进一步完善。
4 完善**市防汛应急管理机制的主要措施
4.1 建立健全防汛应急管理机制的基本思路
笔者认为,防汛应急管理是指政府依法加强对三防灾害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和组织协调,调动全社会力量,合理配置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等救灾资源,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网络体系。基本框架由统一的防汛工作领导机构、防汛信息系统及相关信息管理制度、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完善的全市应急处置的预案体系等4个必备要素构成。根据**市三防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我们要以“四个原则”为基本理念,以“三个整合”为主要手段,以“四个体系”的完善为主要内容,推进三防应急机制建设。
1)坚持四个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灾害的本质属性是其对象性,即凡是灾害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造成损失。防汛工作的重点在于减少和降低灾害对人类生命与财产造成的威胁,尤其是对生命的危害。因此做好防汛工作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然要追求的目标,体现防汛工作的宗旨。
二是坚持“以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灾害发育、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因果过程,防汛工作可分为“测、报、防、抗、救、援”6个环节。把预防工作放在整个防汛工作的首位,是防汛工作的目的和效益所决定的。所以实施防汛应急管理应把防汛工作各环节联系起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展开。只有将各环节系统考虑才能形成合力,实现防汛效益的最优。
三是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即地方政府对所辖区域发生的灾害,负有组织应急处置的义务和权利。目前,**市主要实行市、区(县)、镇级防汛管理体制。
四是坚持“专业救援与群众救援”相结合的原则。针对防汛工作的专业性和社会性,要求以防汛机动抢险队和轻舟大队为基础,并组建和完善群众性兼职救灾队伍和志愿者等非政府组织,逐步形成专业救援为主,群众救助为辅的救援力量体系。
2)推进三个整合
一是实施组织整合,健全防汛管理的领导机构、应急指挥机构和专家咨询机构,完善防汛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它包括:调整完善市防汛指挥部,统一领导全市的防汛工作;强化市三防办的职能,恢复1998年降格的副局级规格,根据省的要求,落实行政编制,统一组织指挥全市三防的应急处置和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市三防专家库,主要是向市三防总指挥部提供决策咨询,发生特大灾害时,专家参与现场指挥等相关工作。
二是实施信息整合,主要是整合和集成**市水利数据平台、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为防汛应急管理机制提供信息支持。通过整合和集成**市水利数据平台、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基于gis技术的基础上,建成**市水利综合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形成**“数字水务”框架,以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为基础,以决策支持系统为手段,全面建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体系,实现水利系统化管理、自动化监测、实时化调度、科学化决策、网络化办事、“一张图”管理、规范化服务,以水利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支撑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
三是实施资源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实施防汛处置能力提供物质保证。平时要做到对防汛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储存进行统筹安排,提高利用效率;应急时要实现对防汛资源的统一调度,提高救援效率。抓紧《**市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补充修订,并依据“四级响应、四色预警”的要求,结合**市的实际,拟制定《**市防御超强台风应急避难场所(村级)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的防台风预警、响应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运行规则和工作要求,以及信息、避险引导、人员撤离、应急抢险、灾情统计等操作性预案,以提高防汛指挥调度、应急抢险和灾后避难的效率。
3)完善四个体系
一是通过整合现有防汛指挥和组织网络,完善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主要工作内容是完善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的运作程序,规范各级各类灾害的现场处置程序。
二是进一步完善三防指挥应急体系。坚持预防为主。进一步加强三防基础设施建设和防汛物料储备,建立完善的**市三防信息系统、三防决策支持系统,以及洪水、抗旱和咸潮预测预报系统等,与**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联网,与**市110预警系统实行联动;进一步完善《**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市城区防洪预案》、《**市山体滑坡防治预案》、《**市北江大堤抗洪抢险预案》以及抗旱防咸潮预案等,科学调度各种防洪设施。
三是通过整合现有防汛应急处置资源,完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优势互补、常备不懈的应急保障体系。主要工作是制定信息、通信、指挥技术、工程、队伍、交通、医救、治安、物资、资金、科研、立法等12项操作性强的保障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是通过整合现有灾害的信息系统,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优化、防患未然、科学减灾的应急防范体系。主要工作有开展演练、培训、宣传教育、科研等,这是一项基础性的长期工作,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
4.2 完善防汛应急管理机制的主要措施
为进一步完善防汛应急管理机制,工作重点放在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提高防汛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增强防汛工作的信息和技术手段等方面上,以实现防汛应急管理效能最大化。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强化政府综合管理和协调能力。在法律上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府在防汛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综合管理协调职能和运作机制,为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的防汛应急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进一步明确防汛机构和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能,完善协调机制。通过对涉及防汛工作全局性的重大项目实施决策,组织编制防汛减灾总体规划,加强对预案的综合管理,不断提高政府的综合减灾管理能力。
2)要加快三防信息化发展步伐。实现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联通和共享,完善**市防汛指挥决策综合服务平台,注重信息综合集成处理,提高信息加工利用深度。
3)要促进社区防汛减灾建设。采取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拓展防汛防台风科普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指导和鼓励社区大力开展防汛减灾工作,形成防汛减灾工作广泛的社会基础。今后工作的重点在积极倡导组织防汛志愿者等非政府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防汛演练等方面,以提高公民参与防汛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公民的防汛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篇9
二、指导思想
以“全员防汛”、“防大汛、救大灾”为指导思想,在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做到职责明确、快速反应、措施有力、保障到位。
三、做好准备工作
(一)做好物资储备。围绕灾民的吃、穿、住等基本生活需求,切实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做到易储存物资种类齐全,食品类物资与相应超市、商场签订好供货协议,确保灾情发生后能够及时调运,满足需求。5月1日前,各区县将救灾物资储备情况报市民政局救灾科备案。
(二)建好避难场所。根据成灾规律、人口密度、地理环境等情况,各区县要设立好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好疏散转移路线、设置好标志标牌,确保灾害发生后群众有序转移,妥善安置,灾区秩序井然有序。
(三)组建救灾队伍。市、区县民政局要组建专门的救灾工作队伍,并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的作用,按照市、区县政府的统一安排组织培训和演练,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四)加强防灾教育。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群众避险的能力。
四、预案启动和灾后救助
按照《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文件执行。
五、工作机构及职责
按照《市民政局关于设立救灾应急指挥部的通知》执行。
六、要求
篇10
受特殊地形地貌、气候等综合因素影响,我县属自然灾害频发高发的地区之一,近几年来接连受到地震、暴洪、冰雹、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的侵袭,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特别在汛期,可以说是小雨有小灾、大雨有大灾、暴雨成重灾。面对这种状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每当发生灾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导抢险救灾,把人民群众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但是今年的防灾减灾形势仍不容乐观,要引起高度重视。5月10日、11日,我县连续出现强降雨、冰雹天气过程,乡最大降雨量达到51毫米,其他乡镇均在20毫米以上,致使等16个乡镇受灾,造成兰渝铁路十一局二工区一名司机死亡。全县倒塌房屋56户140间,房屋受损291户872间,围墙倒塌7户,6座圈舍、216米围墙受损严重;死亡生猪70头、羊26只;冲走大卡车1辆、皮卡车2辆、农用车1辆;水毁县乡道路3条、乡村道路21条共68.6公里,3座便民桥成危桥,泥石流滑坡153处43370立方米,毁坏自来水管道2700米、河堤3260米;水毁农田4585亩,农作物受灾50377亩,其中绝收6027亩,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今年我县汛期来得早,且损害程度大。特别是发生在我县周边岷县的“5.10”特大暴洪灾害,造成了37人死亡、19人失踪的惨重损失,为我们防灾减灾工作敲响了警钟。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夏季,我县局部发生暴雨、大暴雨的机率还将增多,全县防灾减灾形势非常严竣。因此,防大灾、抗大险、救大灾是摆在我县各级党政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们每个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各乡镇、各单位一定要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防灾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全力抓,认真安排好本部门、本区域的防灾减灾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切实把防灾减灾工作摆上位、抓上手、抓到位,努力把各类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力抓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
(一)突出抓好防汛工作。一是要全面开展防汛安全隐患排查。水务、建设、交通、国土、水保、环保、安监、电力、旅游、教育等有关部门,要对城区、乡镇、村社等险段的河堤等水利设施,电站、桥涵、谷防、厂矿设施等重点工程,矿山尾矿库,旅游景点、校舍等重点服务设施,以及其他领域的防汛安全隐患深入进行安全大排查,各乡镇要对辖区防汛重点区域有针对性的开展徒步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防洪隐患,所有查险工作都要登记造册,建档立卡,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险情,能够自行解决的,要尽快解决并上报结果,对确有困难的,要积极向上汇报,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千方百计确保安全。水务部门要对危堤险段及时进行维修加固,同时,要继续加大对新上河堤项目的争取力度,力争建一处,安全防护一处。二是要认真做好河道沟道清障工作。对于铁路建设弃渣和河道采砂的问题,虽然前一段时间进行了整治,但在河道、沟道路中乱堆乱放砂石、废料现象依然突出,存在很大的防汛安全隐患,水务、国土部门要组织专门队伍进一步加大检查督办,发现问题,迅速处理,不留隐患,对没有按防汛安全要求整改的,要坚决予以停产,对拒不清除排洪障碍的,要严肃依法处置,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经济和刑事责任。各乡镇也要管好辖区内的河道、沟道,对在河道、沟道中乱堆乱放渣料,影响行洪安全的行为,要配合水务部门及时查处,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行洪畅通。三是要重视做好城区防汛安全。城区各区域防汛责任单位,特别是各沟道防汛责任单位,要认真开展沟道疏通,水保局、财政局、扶贫办等单位要高度重视做好大地沟谷防安全和山洪泥石流监测预警工作,同时要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排险力度,确保行洪畅通。住建局牵头,按照城区防汛划定的区域,协调督促有关单位和部门,做好城区排洪渠道的清理工作,督促各责任单位尽快行动,特别是要对下坝等区域的排洪渠道进行重点清理,确保城区排洪安全。对迟迟未行动的单位,要启动问责。
(二)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一是要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以泥石流沟口、堆积扇、靠山靠崖等地段为重点,对辖区内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易发段进行拉网式排查,并将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分类排队,能整治的,一定要整治到位;不能整治的,要划出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落实专人值守、巡查、监测,确保一旦出现重大险情能立即组织群众安全转移。二是要突出抓好人员紧急转移措施落实。各乡镇要结合实际,研究发生灾害的类型、可能的程度,因地制宜制定好可靠的应对措施,特别是落实好哪些地区是安全的,转移人员的路线怎么走等等,把预警信号、安全安置点、安全转移路线等以明白卡的形式下发到村组,普及到每一户、每一人,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让群众明白、熟知临灾避险的措施和方式。各乡镇、村社要配齐广播喇叭、铜锣、军号等预警设施设备,明确预警的具体要求,加强应急预警培训,建立群众联动响应机制。民政、国土、水务等部门要督促指导各乡镇,科学编制应急预案。三是做好地质灾害预报。气象部门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更好地搞好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气象服务,力求在准确、及时上有新的提升;国土部门要加强实时监测,搞好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灾害源的监测预报。四是要强化村组防灾责任制的落实。有效防御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村组的责任制落实尤为重要。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村,都要制定严格的防灾责任制,落实干部防灾职责、党员防灾职责以及群防职责,全面落实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骨干包农户的工作机制,包括明确指挥人员、预警人员、信号人员等,一旦接到暴雨山洪预报,责任人务必迅速按照预案的要求,及时传递信息,开展巡查,组织转移。
(三)积极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一是要努力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地震部门要进一步加快县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加强地震活动趋势的分析研究,强化震情跟踪,力争对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作出具有救灾实效的预测预报;要严格会商制度,对出现的地震前兆和重大异常情况,及时组织分析会商,提出研判意见,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要加强群测群防队伍建设,保证每个乡镇、每个社区都有一名防震减灾联络员,并定期或不定期对防震减灾联络员进行培训,充分发挥群测群防队伍在异常现象收集、灾情信息报告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方面的作用。二是要要依法加强各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要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依法加强对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督管理,审批部门要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从源头上杜绝地震安全隐患。建设、地震部门要经常组织开展抗震性能检查,对排查出的薄弱环节,要根据不同情况责令限期整改。
(四)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预案看起来好像是一个比较虚的东西,但从防灾减灾工作的实践看,预案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主动权能不能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就看预案制定的怎么样。预案编制是防灾减灾最基础性的工作,有预案才能面临灾害不慌、抢险救灾工作不乱。下一步,尚未出台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不完善的部门、乡镇和村社,一定要根据各自实际尽快编制修订各类灾害应急预案。在制订预案时,要特别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设定预案的启动条件,并与上一级预案应急响应的指标保持衔接,切实保证预案的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特别是公安、安监、水务、国土、地震、消防、交通、建设、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要重点开展矿山突发事件、暴洪泥石流滑坡、地震、消防救援、城区疏散、学校疏散、医疗救护等应急演练,各乡镇要组织村社开展好各类灾害的应急避险演练,要让基层干部和群众知道灾前、灾中、灾后各个环节该做什么、怎么做,最大限度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杜绝应急预案和防灾救灾实践“两张皮”的现象。
(五)着力做好灾害预报预警。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天气情况的监测预报,加密分析会商,进一步提高预报频度和精度,迅速建立县级气象信息手机短信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向县、乡、村三级及时预警和避险指导信息,为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气象、水务、国土、地震、水保、交通、通信等相关部门要整合资源,形成相互联系、科学有效的信息网络,如有险情,第一时间向县乡党政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和矿山、铁路施工方负责人及时准确信息,做到预警信息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为组织群众避险在时间上赢得主动。要着力完善紧急情况下的预警信息渠道和机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天气预报栏目、手机短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强降水、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信息的。
(六)有效储备防灾救灾物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类别齐全、储藏布局合理、保障供给有力的要求,储备足额的防灾救灾物资和设备,积极做好防御灾害和救灾的准备工作。当前,各乡镇和水务、防汛、建设等部门要根据防汛工作的需要,认真核算防灾物资储备数量和品种,及早储备充足的编制袋、铅丝、铁锹、洋镐等必备的救灾物资,制定应急调度方案和措施,做好紧急征调准备,以便紧急情况下物资顺利调运,确保应急抢险所需。
(七)全力做好抢险应急救灾工作。一旦发生灾情,要根据受灾程度,迅速启动预案,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具体指挥,扎实组织做好各项抢险应急救灾工作。交通、公路、水务、电力、通讯等部门要迅速组织力量,尽快打通道路、供水、通信、供电等生命线工程,为应急抢险救灾赢得时间和机会。民政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组织群众积极开展转移和生产自救,同时要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查灾、核灾,加强统计、沟通、上报、反馈等工作,统一口径,客观准确地报告灾情。卫生部门要迅速组织开展灾区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工作,抢救伤员,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各有关部门、各行业要加强沟通联系,相互协调配合,分级建立抢险救灾的上下左右联动机制,确保防灾救灾工作有效进行。
(八)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住建部门和城关镇要全力负责好城区防汛工作,按照已定的责任划分区域,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力度,确保城区排洪畅通和度汛安全;财政部门要优先安排防灾经费和抢险救灾资金;电力部门要做好输送电工程的汛期防守并保证抢险救灾指挥系统的用电安全;通信部门要为防灾和抢险提供优先通话和送发信息的条件,保证通信畅通;商务、供销部门负责提供抢险物资供应和必要的设备;交通部门负责为紧急抢险及时提供所需车辆,优先支援运送抢险救灾物资;公安部门负责做好受灾期间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打击破气象、水文、通信设施以及盗窃防灾救灾物资的行为;石油部门要储备抢险救灾所用的柴油、汽油,保证发生险情时及调用;宣传、广电部门加大灾害性天气防治知识宣传,及时报道防灾减灾信息,在紧急时刻要按照防灾减灾指挥部的要求在电视有关信息;卫生部门要储备必要的药品,并做好灾区群众的防疫工作;教育部门要落实各中、小学防灾减灾责任制,对学生加强山洪泥石流、地震等灾害防预知识教育;工信和安监部门要落实好矿山和各企业的防灾减灾责任制,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特别是要做好尾矿库的安全度汛工作;国土部门要做好地质灾害监测,及时地质灾害预报;地震部门要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和防震工作;旅游主管部门要对沟道内、河道两岸的旅游景点和场所进行全面清查,落实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防范措施,坚决取缔没有安全保障的景点和场所,确保旅游人员安全。各工程建设部门要加强在建工程防洪安全管理,特别是跨河、临河及沟道的在建工程,各主管部门要督促建设单位安排好施工计划,按设计要求做好临时度汛工程和度汛方案,落实好抢险措施,确保洪水下泄和自身施工安全。民政部门要提前做好救灾帐篷、棉被、面粉等物资储备,保证灾后救助。气象、水务、国土,地震部门要建立会商机制,加强对灾害性天气、汛情、地质灾害和地震的分析预报工作。安监部门要组织有关部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三、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防灾减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防灾减灾责任重于泰山。各乡镇、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强组织领导,严明工作纪律,切实把防灾减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县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上已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防灾减灾委员会,明确了工作规则和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对本区域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履职尽责,全面安排防灾减灾工作,做到组织到位、指挥到位、措施到位。对当前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病险工程的抢修、河道沟道清障、物资储备、抢险队伍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一些重要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全面落实各个重点部位的责任人和防范措施,切实做到“宁可防无,也不可不防”,小雨小防,大雨大防,暴雨全防,坚决杜绝一切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的思想。
二是要加强抢险队伍建设。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抢险救灾队伍建设,按照专群结合、分片包干的要求,组建乡、村和部门抢险队伍,强化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应急抢险演练。各乡镇要充分发挥人武部门的作用,按民兵建制,组成抢险救灾队伍。要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实际情况,逐村落实抢险救灾人员,登记造册,做到人员落实,任务明确,职责清楚,常备不懈。
篇11
(二)强化监测,及时预警。气象、水文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雨情、水情和汛情发展变化,加密监测次数,及时分析会商,增强防御洪涝灾害的超前性、预见性。特别要加强局部性、突发性灾害的监测预报,准确分析影响时间、程度和范围,及时预测发展趋势,将预报结果及时通报各县防汛指挥部和相关部门,为防洪指挥调度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国土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搞好群防群测。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等各种途径,滚动播报雨情、水情和灾情,及时向群众灾害预警信息。防汛部门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准确掌握汛情、雨情、水情,科学判断灾情发展趋势,重要汛情、灾情要及时报告,对灾情险情上报不及时的要通报批评,发生重大事故隐瞒不报的要依据行政问责办法追究责任。
(三)加强巡查,及时处置。各县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在建及已建水电站、病险水库、江河堤防、防洪城镇、学校等重点防洪部位的巡查和监测,制定切实可行的抢险应急措施,一旦发生险情,及时抢护和预警,迅速转移危险地区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小(2)型水库和重要坝塘的度汛安全,各县要督促防汛责任人再次进行检查,落实度汛措施。发改委、经委要组织人员对水电站、尾矿坝的安全度汛工作进行检查,特别要抓好在建水电站、水库及围堰的防洪度汛安全,加强对水电站滑坡隐患点的观测预警。交通部门要组织群众做好乡村公路的排险工作,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四)加强防御,减少损失。国土、水务、气象等部门要紧密结合当前的水情雨情,按照《省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山洪灾害的预测预警,强化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群策群防力度,对存在隐患的区域,要增加人员加密观测,实行24小时监控,根据情况变化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发现重要情况要迅速发出警报,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处置,努力提高山洪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应急避险能力。同时,要深入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宣传,提高群众防灾意识,避免人员伤亡和减少财产损失。
(五)以人为本,搞好安置。各县各有关部门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全力做好灾民安置的各项工作,千方百计安排好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灾民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就医。财政、民政等部门要依照灾情及时下拨救灾应急资金和物资,为抗灾救灾提供物质保障;卫生部门要切实做好灾区的疫病防治工作,防止灾后疫病发生;公安部门要抓好灾区的社会治安工作,确保灾区社会稳定。同时,组织发动干部群众积极开展抗灾自救,帮助群众做好恢复生产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二、切实抓好大春作物中耕管理工作
(一)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目前,大春作物已进入中耕管理关健时期,各县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作物中耕管理的领导,农业、烟草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及时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苗棵进行查苗排队,做到稳定一类苗,微补二类苗,整改三类苗,进行科学合理施肥,注重排水排涝,实现平衡生长。
(二)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各县人民政府及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稻飞虱等重大植物疫情和作物病虫害的严重危害性以及当前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高度重视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迅速组织力量,加强防控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及时进行防治,在有条件的地方采取统防统治。特别是对稻飞虱、稻瘟病等主要病虫害,要重点预测,重点防治,控制病虫害大面积漫延,尽可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篇1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年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坚持以防为主、统筹兼顾、防汛抗旱两手抓的方针,早谋划、早部署、早动手,多策并举,强化措施,确保在规定防洪标准内,大中小型水库不垮坝,尾矿库、淤地坝不出事,主要河道堤防不决口,主要城镇、工矿保安全,铁路、公路干线正常运行、工矿企业正常生产,及时、有序、有效地应对超标准洪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具体要求
1.水库防汛
窄口水库要严格执行《省大型及重点中型水库2012年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在规定的防洪标准内,确保度汛安全;遇超标准洪水,要全力抢护,保证主、副坝安全,溢洪道按照规定投入运行,同时组织下游淹没区内群众安全转移。
中型水库要严格执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建立健全责任制,落实通信、预警和安全救护等措施,保证大坝安全度汛。
小型水库由各县(市、区)政府制定调度运用计划并认真执行。每座水库要有专人管理,汛期必须有专人24小时值班,有防汛应急预案,有通信、预报、预警设施。
各县(市、区)政府对淤地坝、尾矿库以及位置重要的水塘,都要落实度汛措施。特别是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淤地坝,要按小型水库的管理办法安排防汛工作。对正在建设和除险加固的水库,要严格按照批准的度汛方案执行。
2.黄河防汛
按照黄委会下达的调度计划,认真制定沿岸区域防汛方案,标准内洪水确保堤防安全。制定高程335米以下群众撤离预案,根据不同水位对人员撤离的路线、运输工具和迁安地点等落实到村、户、人,确保库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今年已安排的防护除险工程力争汛前完成,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完成的,必须制定度汛施工方案,落实抢险措施。要做好调水调沙的各项工作,确保防洪工程安全。要备齐防汛物料,并存放于指定的位置,确保险情发生时能有效地开展抢护。
3.河道防汛
目前全市河道防汛主要存在三方面隐患:一是河道防洪标准低。多数河道堤防防洪标准仅为10—20年一遇。二是部分河道违法设障严重。三淅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弃土弃渣严重堵塞河道,个别地段施工料物、设备侵占河道;陕县、渑池县境内部分矿山开采弃渣堆积河床,影响行洪。三是部分涉河项目违法乱建。卢氏瓦窑沟隆基矿业公司厂房建在河道内,双龙湾景区码头所建房屋地处洛河主河道;黄河丹峡、仰韶大峡谷、五风山等涉河景区手续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22条规定,对在河道内的阻水障碍和未经审查批准的建筑物,明确责任范围,限期清除。河道清障要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开发和修建各种工程设施。凡未按规定审查自行建设,影响行洪造成损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和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
4.尾矿库防汛
尾矿库的防汛工作由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汛前要全面掌握全市尾矿库的数量、位置和运用状况,逐一检查尾矿库的度汛准备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安全隐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度汛预案,落实专人24小时盯守,落实必要的通信、预警设施,保证出现险情时,下游群众能及时撤离,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山洪灾害防御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是我市防汛工作的重点。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修订完善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落实各项措施,明确预警标准和“防、抢、撤”的范围、地点、方式,切实抓好“群测群防”工作。要加强对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险点的排查监测,切实做好预报预警工作。要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广泛深入开展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开展山洪灾害预警演练工作,增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防、自救和互救的能力,尽最大努力避免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6.城镇防汛
要进一步加强对城镇和工贸集市区防汛工作的领导,每座城镇和工贸集市区的行政首长是防汛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汛前要组织人员对防汛排涝设施、防洪道路、通信和预警器材、抢险物资和工具进行全面检查,设施物资不足的及时补充,存在问题的及时抢修。对城镇河道、排涝沟、排水管道、进出水口进行全面的疏挖,保证畅通,确保在设计标准内洪水不成灾,遇超标准洪水有应急保安措施,保证能源、交通等重要生活设施正常运行,保证居民生活秩序稳定。
7.铁路、交通防汛
铁路、交通运输和高速公路部门要在汛前对桥涵、路基及山坡等重点地段进行检查,影响安全的要抓紧整修处理。要将防汛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坚持昼夜巡查,随时监测和报告情况,确保在设计标准内洪水安全运行,对超标准洪水要制定迂回通行方案和应急抢修措施。一旦遭遇洪水威胁和破坏,要及时向市、县两级防汛抗旱指挥部上报情况,并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抢修任务,尽快恢复通行。
8.工矿企业防汛
工矿企业的防汛工作由其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其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要成立防汛组织,建立健全防汛制度和体系,制订完善防汛方案。汛前要对各类工矿企业的防汛重点部位逐一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整改,并将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安全度汛。一旦遭遇洪水威胁和破坏,除向其行政主管部门上报情况外,要及时向市、县两级防汛抗旱指挥部上报情况。
9.教育、旅游防汛
教育、旅游行业的防汛工作由其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其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防汛组织,建立和健全防汛责任制,制订完善防汛方案。教育部门负责做好学校危房改造,落实汛期安全度汛方案,加强对在校学生的防汛意识教育,暴雨洪水发生后要及时组织学生安全转移。旅游部门负责旅游景区及其设施的安全管理,特别对涉水旅游景区,必须有避险通道、防汛预案,并逐项落实责任人;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配置旅游路线,确保游客安全。
10.抗旱工作
坚持“全面规划、城乡统筹,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方针,坚持开源、节流和保护并重。一要加大投入,加强抗旱设施建设,合理配置、优化调度水资源,实行科学用水、节约用水、计划用水;二要大力推广节水先进技术,积极推行节约用水的生产生活方式,坚持满足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相结合,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协调生产、生态用水,努力提高抗旱水源利用效率;三要加强抗旱服务组织管理,推进防汛机动抢险队与抗旱服务队的整合,积极编制抗旱服务组织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社会化抗旱服务网络体系,高效发挥防汛抗旱专业抢险队伍的作用。
二、工作措施
(一)严格落实安全度汛措施
水利部门负责检查水库、河道、灌区、淤地坝等水利工程设施;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检查城区内排水沟、下水道、泵站、涵闸等工程设施;铁路、交通运输、高速公路部门负责检查桥涵、路基、站场等工程设施;工业和信息化、安全监管等部门负责检查工矿企业,特别要对处在重点地区的矿山及尾矿库逐一检查;其他有防汛任务的部门、行业也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主动搞好汛前检查。通过逐级、逐部门、逐行业防汛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明确责任,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限期解决,并将检查处理情况及时报同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二)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汛前要认真检查水库安全状况,落实度汛方案、抢险队伍、抢险物料和应急通信设施;汛期要按照上级批准的调度运用计划,精心组织,加强值班,密切监测水库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正在除险加固的水库,要坚持防汛优先原则,按照防汛需要加强施工组织管理,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度汛方案,落实应急抢险措施,保证工程安全、施工安全和防汛安全。
(三)全力清除河道阻水障碍和违章建筑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对本辖区内的河道阻水障碍明确清障责任,限期组织清除。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河道、水库管理范围内进行开发和修建各种工程设施,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规定,报水利部门批准。对河道采砂要严格管理,按照批准的范围、作业方式等要求开采,严防因采砂导致堤防、铁路及公路桥梁发生险情。
(四)严密组织抢险队伍和物资储备
各县(市、区)政府要全力组织好以民兵为骨干的群众性防汛抢险队伍,定领导、定人员、定任务、定工具,抢险队员要登记造册,明确任务。汛前要对抢险队伍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演练,保证遇险时拉得出、抢得上、守得住。驻峡、武警部队和预备役部队是抗洪抢险的中坚力量,担负着急、难、险、重的抢险任务。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加强军民联防,及时向驻峡、武警部队和预备役部队通报汛情,共同搞好防汛抢险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要按防汛物资储备及经费使用管理有关规定,保质保量储存防汛物资,以备抢险救护之用;商业、物资、供销等部门的防汛物资,实行动态管理,存放的数量和地点要报同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群众自备的编织袋等由县(市、区)和乡(镇)政府采取“物料登记、备而不集”的办法储备,保证应急需要。
(五)切实加强山洪灾害防御
各县(市、区)政府要把防御山洪灾害工作作为领导干部责任制的重要内容,针对山洪灾害突发性强、防御难度大、毁坏程度高等特点,把防御山洪灾害的责任落实到乡、村、组、户。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要加强对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险点的检查监测,切实做好预警、预报工作。一旦发生灾害,要及时组织群众转移,全力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灾害损失。要强化对险房、险窑、地坑院的险情观测,疏通排水通道,保证村民安全。
(六)切实抓好抗旱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抗旱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抗旱工程体系,加大渠灌、井灌等水利工程投入力度,抓紧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加强抗旱知识培训与宣传,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要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尽力减少干旱缺水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要结合我市水资源条件、干旱特点和抗旱能力现状,制定抗旱规划,建立和完善防抗结合的抗旱减灾体系,全面提升抗旱减灾能力。
(七)认真做好灾害统计和减灾效益分析工作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要高度重视洪涝灾害统计和减灾效益分析工作,做到实事求是、及时准确。防汛与民政部门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统一标准,严防乱报、错报或弄虚作假。要加强对统计、评估队伍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评估、分析减灾效益,快速准确上报洪涝灾情。
三、组织领导
(一)强化全社会防洪意识
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防汛工作的领导,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增强水患意识,动员各行各业和各单位主动承担防汛抗洪义务。新闻单位要积极组织报道防汛形势和方针政策,及时通报汛情,使广大干部群众增强防汛意识。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有关规定,努力增加对防汛抗旱工作的投入,并将防汛抗旱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保障。
(二)严格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继续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成员分工责任制、有关部门防汛抗旱责任制、行业责任制和防汛抗旱职能部门岗位责任制。根据人动和工作需要,市政府决定对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进行调整(名单附后)。
(三)严明纪律,依法防汛抗旱
各部门、各单位和防汛抗旱责任人员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到依法防汛。要严格执行防汛抗旱工作纪律,服从调度指挥。大中型水库管理单位要严格执行省、市下达的调度运用计划,遇超标准洪水需改变调度计划时,必须报省、市两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越权调度、各行其事。城镇防汛和黄河防汛分别由市城市防汛办公室和市黄河防汛办公室全面负责。其他有防汛抗旱任务的部门和单位,汛期要成立防汛抗旱办事机构,负责本行业、本单位的防汛抗旱工作。对违抗、拖延执行洪水调度命令,聚众闹事,干扰工程管理和防汛抗旱秩序,拒不清障或设新障以及擅自在险工河段、铁路及公路桥梁基础附近挖沙、取土,破坏或盗窃防汛工程设施、防汛物资和通信、水文测报设施,贪污或挪用防汛和救灾经费,、的,一律严肃追究当事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要依法惩处。对在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县(市、区)政府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督查监督
(一)督查组织
市领导按照防汛抗旱责任分工和防汛抗旱工作职责对有关县(市、区)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在认真履行自身防汛抗旱职责的同时,按分工对有关县(市、区)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对各县(市、区)的防汛抗旱准备工作、防汛抗旱物资储备、责任制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督促检查。
(二)督查内容
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分管范围内行政负责人和有关部门履行防汛抗旱职责的情况;国家防洪法规、政策和上级防汛指令贯彻执行情况;防汛抗旱宣传发动情况、队伍组织和实战训练情况;工程防护、物料筹集、预案制定等防汛抗旱准备工作开展情况;重点防洪工程、灾后重建、水毁工程建设情况;工程抢险、河道清障、迁安救护等重大防汛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督查责任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对分管范围内防汛抗旱工作行使监督、检查的职权,有权对防汛抗旱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提出批评,责令不符合防汛抗旱工作要求的单位限期整改,纠正违反防汛抗旱法规的行为,发现重大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务必尽快解决。防汛抗旱督查单位责任分工如下:
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旅游局负责督查县;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安全监管局、市教育局负责督查市;
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黄河河务局负责督查县;
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团市委负责督查县;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供销社负责督查区;
篇13
1 基层防汛体系建设现状
余江县基层防汛体系包括组织体系、责任体系、预案体系、预警体系、物资体系、防汛队伍体系等6大非工程措施体系。
1.1组织体系。余江县人民政府设立了防汛抗旱指挥部,其办事机构设在县水利局。各乡镇均统一成立了防汛抗旱机构,设立了日常办事机构,基本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备和专兼职人员各1名。各乡镇的防汛组织由镇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副镇长担任副指挥长,成员由当地政府各职能办公室的人员组成。指挥部下设技术组、调度组等。
1.2责任体系。余江县逐步健全了以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基层防汛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成员单位防汛职责及防汛挂乡镇责任。对全县圩堤圩堤、156座小型以上水库均落实了责任领导和安全管理员。其中4座中型水库及九峰水库、4条万亩以上圩堤及城防圩堤均落实县级领导责任人,由当地县级领导干部担任;151座小型水库、2条千亩圩堤均落实了科级干部责任人,在《余江报》及县政府网站上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1.3预案体系。余江县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以人员转移和抢险救灾为重点的防汛应急预案。明确了镇村级组织指挥,对辖区内的避险预警方式等,以制度化的形式予以细化明确,并绘制了洪水风险图。在地质灾害防御区设立了警示标志,落实了防灾措施,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1.4预警体系。近几年,余江县防汛信息化得到了较快发展。截止目前,共计安装了自动水位站5个,自动雨量站12个,简易雨量站60个,村级预警广播主站26个,从站125个,发放手摇报警器、鼓、铜锣各130套,对讲机14个,逐步完善了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水文站点联通了水雨情监测系统,方便防汛工作人员及时查看汛情动态;县防指还建立了联通省、市、县3级防汛工作的会商系统;42座水库建立了水库实时信息平台;气象等部门建有气象预警平台,基本形成了防汛监测预警体系。
1.5物资体系。余江县按照县、乡、村3级储备的原则,分级建立了相应的防汛物资储备点。县级防汛物资储备有专门的存放仓库,由专人看管,物资摆放整齐,实行即用即补的管理制度。各乡镇、村的防汛物资仓库,按照分级储备原则储备救生衣等必要的防汛抢险物资,建立台账,即用即补。同时,可调用的社会抢险机械,统一建立了登记联系制度,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在防汛应急能够快速调用。
1.6防汛队伍体系。防汛队伍主要包括指挥队伍、查险队伍、抢险应急队伍、督查队伍。各乡镇指挥队伍均按“五有标准”完成达标建设;查险队伍以乡、村、组3级干部为主,配备责任心强的党员组成。县人武部有一支200人的抢险应急分队,每个乡镇有100人的抢险机动队伍,每个村责任堤段、每座水库有一支50人的抢险队伍;县、乡两级有一支由领导及纪检、监察干部组成的督查组,加强对基层防汛工作的督促检查。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防汛技术力量薄弱。一是乡镇水务站水利员熟悉业务的不多,且大部分身兼数职,导致平时的工作存在应付现象,难以做到忙中有序;二是65%的水利员年龄均在50岁以上,年龄偏大;三是50%的水利员不懂电脑操作,以致乡镇一级的防汛工作系统未发挥出应有的实效;四是工程管理员多为村干部,业务水平较低。
2.2预警体系不够完善。一是由于汛期预警平台使用频繁,容易出现故障,且数据库未及时更新,难以做到动态管理;二是视频会商系统未联通到乡镇一级,影响信息的传播时效;三是114座水库仍借助水位尺查看,导致信息不够准确,影响了领导决策的正确性;四是各地的预警体系相关设施存在人为破坏。
3 基层防汛体系建设的思考
3.1加强责任和制度管理是做好基层防汛工作的关键。切实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是取得防汛抗洪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长期以来基层防汛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措施。汛前,都要核实各乡镇、村防汛负责人、重要水利工程责任人等,明确工程的安全管理员,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防汛任务和工作重点。并建立各类责任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
3.2加强防汛物资的储备和管理是做好防汛工作的基础。防汛物资是确保汛期安全度汛的重要物质保障,是防汛抢险的“三要素”之一,因此,加强防汛物资的储备和管理是做好基层防汛工作的基础。首先,正确处理好基层防汛物资储备、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关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到储备有数,管理规范有序;其次,汛前对各地的防汛物资储备进行摸底,需要补充的,及时补充,尤其是偏远的山区和重要的水利工程。
3.3加强防汛队伍体系的建设是做好基层防汛工作的有力举措。防汛队伍是确保安全度汛的强大支撑,也是取得防汛抢险胜利的重要力量。汛前,指挥队伍、查险队伍到各地进行防汛安全大检查,掌握各地防汛实情。每年不定期的开展防汛抢险实战演练,提高抢险应急队伍的战斗力,并定期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实战演练和业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抢险队伍,有利于迅速控制险情,使工程化险为夷。
3.4强化防汛减灾意识是做好基层防汛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媒体和宣传板等形式,围绕着“防汛宣传、普及防汛知识”等内容,全力推进防汛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加强对山区群众的宣传,提高“村自为战、人自为战”的意识和能力。此外,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等设置防汛警示标志,提前向应急转移人员发放明白卡,在明白卡上注明自救注意事项,切实提高全民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