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刘姥姥的性格特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篇1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场面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结合重点语句,推测人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ppt演示文稿。

设计理念:读写结合突显学科特点,领悟仿说落实板块目标,一课一得。

教学流程:整体感知――精品细读――领悟升华――仿说仿写――拓展延伸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板书:阅读、写作、领悟),读要读懂内容,写要学习写作技巧,并从中领悟作者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共同学习、欣赏和借鉴节选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片断,让我们跟随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的问题。

你能用一个字概括课文内容吗?(板书:笑)课文就是围绕笑进行的场面描写。

文中写了几场笑?(两场)重点写了哪一场?(第一场)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感知主要内容,直奔文章重点。

二、精品细读

(一)精读品析第一段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看看:有哪些人在笑?用笔圈画出她们的名字。

按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一段描写的人物众多,此环节让学生先梳理出哪些人在笑,哪些人不笑,为落实后面品析人物性格特点这一教学难点做好铺垫。

2.这些人为什么而笑呢?(因为刘姥姥的话)

刘姥姥究竟有什么可笑之处?谁愿意读一读描写刘姥姥的语句。指名读文后回答问题。

(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和让学生做动作,体会刘姥姥夸张的语言,诙谐的动作、神态十分可笑)

设计意图:品味文本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初步感知刘姥姥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3.看见可笑的刘姥姥,众人有什么反应?(出示句子: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指名读句子。

什么是发怔?为什么发怔?“一想”在想什么?

小结:这一句承上启下,把笑的原因和结果都联系起来,统领下文,从而展开对众人笑态的细致描写,安排多有层次!

4.众人是怎么笑的呢?从每个人的笑态中我们能感受到人物怎样的特点呢?

(1)学生研读课文,同桌讨论。

(2)反馈交流。

湘云:通过“喷”字看出她性格开朗、为人热情、奔放。

小结读书方法:你看!通过重点字词就能品悟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一种很好的理解文本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继续交流。

黛玉:通过换词法理解“伏”(换成“扶”表达有什么不同?),体会黛玉体弱多病的特点。

小结:一个“伏”字,就把弱不禁风的黛玉刻画得淋漓尽致,可见作者选字用词的精准。

宝玉、贾母:抓住“滚”“搂”体会一个撒娇、一个宠爱。

小结:这一“滚”点明了宝玉在贾府无人能比的地位,而这一“搂”则揭示出祖孙俩人非同一般的亲情和关系,笔墨之间,尽显人物特点,这就是大师!

王夫人:一“指”隐含着什么?为什么不说话?(体会笑到了极致,或不便在贾母面前说破,感受王夫人端庄贤淑的特点。)

小结:光指不说,含义深刻,这才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呢!

薛姨妈:抓住“也撑不住”,(原来一直是撑着的,为什么撑?是长辈,要有分寸)体会她矜持的特点。

探春:通过“合”体会她不拘小节、豪放的特点。躲、忍

惜春:抓“揉”字体会她娇气的特点。

下人们:体会她们为什么要“躲”“忍”?(想笑不敢笑,不能笑,不能在主子面前放肆,要时刻想着自己的职责:服侍好主子,从而体会下人们地位卑微可怜。)

小结:“躲”“忍”之间,形象地揭示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作者对人物的刻画真是入木三分啊!

5.众人笑得不可开交,有没有没笑的?(凤姐、鸳鸯)

她们为什么不笑?你还从哪儿看出这是凤姐是指使?(联系上下文理解,理解“促狭鬼儿”的意思)透过“撑”你感受到什么?(有笑不能笑、撑住局面,让刘姥姥继续搞笑。)

小结:围绕“笑”的场面,这些不笑的人更意味深长,以静衬动,作者表达情怀即深而不露又酣畅淋漓。

6.回顾这一部分:作者为什么先写湘云,次写黛玉?(形成鲜明对比)

为什么接下来写宝玉、贾母?(贾府中有分量的人物)

接下来写的是谁?(夫人们、小姐们、下人们)

小结:这一段的人物安排有主有次,以静衬动,层次井然,字里行间尽显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选材是多么精妙啊!

7.就让我们把对人物特点的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有感情的齐读第一部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的字、词去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并体会到曹雪芹这位语言大师遣词造句的精准、精妙,感悟经典的精彩之处。

(二)精读品析第二段。

1.第一场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第二场笑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读后回答:笑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

(1)理解“塞馕”一词,体会刘姥姥语言的幽默。

(2)从“眼泪出来,忍不住”体会贾母开心地笑。

(3)抓住“捶”字体会琥珀作为下人的可怜,要服侍主子,没时间笑,是忙中偷笑。

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对生活在底层人们的深切同情)

2.这一段为什么单写贾母与琥珀?

小结:贾母在贾府中的地位至高无上,她的笑极具代表性,而琥珀则是那些想笑不能尽情的笑,只能忙中偷笑的下人们的代表。如果说众人大笑是“面”,那么主仆二人的笑就是一个精彩的“点”,“面”写得详细,“点”写得简略,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作者布局谋篇的本领实在是高明。

设计意图:通过对贾母和琥珀笑与不笑的品悟,体会作者以点带面,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落实教学重点。

(三)体会表达情感。

过渡语:作者用栩栩如生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传神的“群笑图”,回顾课文,是谁引发了众人的大笑?(刘姥姥)

1.对比品析刘姥姥与凤姐的人物特点。

A.你认为刘姥姥是个什么样的人?(幽默、诙谐、风趣)

明知凤姐在戏弄她,拿她取乐,为什么她还要这样做呢?(聪明、大智若愚,是她的生存之道,是她的高明之处)

B.你觉得凤姐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心机,为达到讨好贾母的目的,不惜捉弄刘姥姥,有笑不能笑,可悲)

2.体会作者怎样的情怀?

小结:对封建权贵的蔑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劳动人民是最快乐的。刘姥姥才是众人笑的源泉,也是这篇文章的魂。

设计意图:通过凤姐、刘姥姥“一个背后策划,一个甘心做笑料”的对比,体会这俩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教学重点。

三、领悟升华

结合板书师生互动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

总结:通过阅读,知道文章是围绕“笑”来写的,作者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场面描写,以精准的动词来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人物刻画生动传神,做到以点带面,详略得当。而教材的编者在选编这一片断时也是匠心独运,煞费苦心,文章以贾母的一声“请”开篇,又以贾母的话做结尾,使内容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文章的能力,让学生从整体上感悟作者是如何把场面写具体的,进一步领会作者用词精准、用句精彩、结构精致的写作特点,从而对曹雪芹、对《红楼梦》产生热爱之情。

四、仿说训练

文章只用寥寥数笔,就把笑的场面描写得如此鲜活,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传神,同学们想不想也像作者那样写一写这幅“群笑图”?请你以文中一个人物的身份,用第一人称来描述这“笑”的场面。

教师范读下水文,这个片断中除了抓动词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更注重的是什么?(心理描写)对,以第一人称来写,就要重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感受,这也是我们本单元习作训练的重点。

下水文:

我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眼瞅着这些俊哥儿、靓姐儿都像瞅老怪物似的看着我,都想拿我取乐儿,哼!干脆,本姥姥今儿个就索性逗逗你们!慢着!慢着!主意来了:“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我使劲儿鼓起腮帮子,俩眼直勾勾地盯着宝二爷,憋住气,我就是不说话。这下可好,我这一出儿不要紧,满屋子人都笑翻了天。瞧瞧,瞧瞧,那位小姐,笑得把茶都喷出来了;旁边的那位姐儿还笑岔了气,趴在桌子上直叫“嗳哟”,怪可怜见儿的,可别真笑坏了身子!再看那宝二爷,早就笑得滚到老太太的怀里,老太太一边笑,一边心疼地搂着他,摸啊!拍啊!直叫“心肝(下转35页)(上接57页)宝贝”。看着这些人都笑开了花,我就琢磨了:这才哪到哪儿啊?我刘姥姥招笑的事儿多着呢!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欣赏经典,并学习、借鉴经典是本节语文课的学习目的,真正让学生一课一得,同时,也为更好地落实本单元的习作训练打好基础。

五、拓展延伸

人生是个大舞台,作者用精妙传神的语言将各色人物的百态千姿浓缩于只有329个字的篇章之中,曹雪芹不愧为语言艺术大师。《红楼梦》中像这样的精彩片断比比皆是,触摸经典,与古人对话,感受先人的风采,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希望通过这节课你们能了解并喜欢上《红楼梦》。

板书设计:

篇2

本文是我结合《基础写作学》授课 的需要,析《红楼梦》高人笔法,正学子视听,避免人物描写时的千人一面,异口同声。

鲁迅说过: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个人的眼光不同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本人非经非道,无才有德,也不怎么革命。只是对《红楼梦》中曹公雪琴“以笑传神”的艺术手法,情有独钟。最为我称道的就是对同一个场合里的不同人物,作者写他们不同的外部行动,来展现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使每一个“这一个”都栩栩如生。

空谈无益你我,现有《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当中的一幅“群笑图”为证:下面,我就来探讨这幅“群笑图”中,作者在“以笑传神”方面,怎样用“笑”的不同举动,来表现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人的音容笑貌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主要外在形式,是人的内心世界向外敞开的窗口。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必须通过对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来达到塑造鲜明人物形象的目的。曹公雪琴在“群笑图”中,正是通过对特定场合,特定人群,各自笑貌的 “同” 与“不同”的描写,来表现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身份、教养,对他们“笑态”的影响作用。作者以发笑人群中各自笑态的“专利”,来达到使形象本身增值的目的。为分析的方便,现将《红楼梦》第四十回的“群笑图”一段转引如下: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盘子站在当地,一个丫环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 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吆,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曲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这幅“群笑图”的背景是刘姥姥到贾府打打牙祭。家宴之前, 她在被凤姐掂掇,鸳鸯嘱咐之后,明白了自己今儿个要扮演的角色 , 果然,刚刚开宴,刘姥姥的一句自嘲,一个扮相,就把在座的太太夫人姨妈公子小姐侍女丫环一起逗乐,上上下下都一起哈哈大笑起来。下面我要重点分析的就是这幅“群笑图”中的每个人都为 什么要那么笑?这样各自的笑态和他们的性格有什么相关。

首先撑不住的是史湘云,这位豪门千金。“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举止洒脱,性格豪爽,酒场轮盏,撸袖搳拳,不让须眉半点。听到刘姥姥粗话,看见她猪的扮相,竟至于嘴无遮拦,一口饭都喷出来,没剩星点。这场合,这方向,这速度,这数量,真不辜负了“英豪阔大宽宏量”。哪里还有半点,史家千金,小姐模样?作者写史湘云笑样,突出的是她的“喷像”。接下来写林黛玉笑样,表现的则是一棵“病秧”。林黛玉这棵终生背着“还泪宿债”的绛珠仙草,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谁曾见她几次笑过?但今天外来的这位“野意”儿,刘姥姥粗俗的话语,拙劣的表演,林黛玉可是第一次见得,这些都着实让她想笑了。但笑首先 要呼入大量空气到肺里,再从气管喷出,才能发声的。这个过程对在座的任何一位来说,平常得就像打个哈哈,但此时在笑的不是别人,而是林黛玉,一个得了阴虚症的忧郁患者。她的肺叶怎么经得起着剧烈的胀缩呢?

以上是我分析的曹雪芹传神文笔,在写笑的动作手法的高妙之处,你若是今天的写作者,该从中悟出些什么呢?

 

参考文献:

篇3

一般来说,故事情节从前到后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只要找到了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情节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这是我们鉴赏情节的首要任务。不过,小说的情节线索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而是指作品里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例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由于作品篇幅长短的不同以及作品内容的特点,小说的情节线索又有主线、副线和明线、暗线之分。鉴赏小说情节,如能抓住情节的线索,把握其来龙去脉,将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统观全局,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意图。

二、以事见人,透视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作为人物运动的形式出现的。所以,鉴赏故事情节应该以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周围的人嘲笑他、与他争辩的情节,正是要表现孔乙己偷窃、迂腐的坏毛病。孔乙己教“我”“茴”字的四种写法和分豆给孩子们吃的情节,又是为了表现孔乙己的自傲和善良的品性。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后爬着到酒店喝酒,又谎称腿是跌断的,这些情节则表现他受欺凌的悲惨命运和讲面子的弱点。小说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情节来完成对孔乙己复杂性格的刻画的。阅读鉴赏时,要逐一分析,挖掘情节的意义。

三、见微知著,涵泳细节的内在意义

篇4

贾母是贾氏家族的“宝塔尖”,她地位尊贵,身世显赫,并且对于所拥有的权威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同时她又慈祥、通达、有远见、有理性。她是贾府这一封建家族的“龙头拐杖”,既代表着家族的最高权力,也维护着家族的存亡发展,在贾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贾母福寿双全,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她有满堂的儿子、媳妇、孙子、孙女、重孙女、重孙媳妇孝敬她;有数不完认不清的丫环、婆子、小厮服侍她。特别是掌家的孙媳妇王熙凤千方百计地孝顺她、迎合她,使贾母尽情享乐。贾母的八十寿辰,正日子是八月初三,从七月二十八就开始在荣、宁两府齐开筵宴,直到八月初五,整整七日。热闹豪华,非往日家庆活动所比,显示了这位太夫人的尊荣。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刘姥姥的形象特征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智、义、朴。她心地善良、头脑灵活、大智若愚、风趣幽默、随机应变、见义勇为,善于应酬又不失质朴,知恩图报而不辞劳苦。她的言谈举止,始终不脱自己的本色,是个阅历丰富、聪明机智的庄稼人。刘姥姥是贫穷的乡村老妪,她始终以贫穷庄稼人的身份出现。她三进荣国府,其言谈举止都明显地带着贫穷农民朴实的特征。作者通过她的眼睛,从俭朴的角度出发,以她所熟悉的农家田舍,对比贾家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衬托出封建贵族家庭的豪华,显示出天壤之别的贫富悬殊!她在生活拮据的情况下来到贾府,将“乞讨”式的探亲展现得淋漓尽致。贾母与刘姥姥的生活水平可谓是天上豪华奢侈的宴会与地下忍饥挨饿的旱区。两个高龄的老人最不同的其实就是她们两人的“命运”。

二、贾母的德才兼备与刘姥姥的知理识趣

贾母是一个诗礼簪缨之族的贵夫人。她见多识广,很有修养。她初嫁到贾府时,正是荣国府的鼎盛之时,曾躬逢几次金陵接驾的盛典。元宵节,贾母点戏,一出《寻梦》、一出《下书》,吩咐只用箫和笙笛。同是贵夫人的薛姨妈甚为惊奇,说:“实在戏也看过几百班,从没见过只用箫管的。”贾母却认为没什么稀奇,只是在个人讲究罢了。可见贾母对艺术的赏鉴,是很清雅脱俗的。

刘姥姥第一次出场是在《红楼梦》第六回。一开始曹雪芹就说她是“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刘姥姥久经世故,知理识趣,颇知眉眼高低,见识自好,又善于辞令,随机应变,大智若愚,着实有一番机智。刘姥姥一出场就显得见识不凡,比那务农为业只会唉声叹气的女婿狗儿强得多了。刘姥姥由于慧眼识人,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求生”之路。她与凤姐、鸳鸯合谋出“洋相”,主动扮演逗人开心的滑稽角色。体现了她的机智幽默。刘姥姥心里明白,这只不过是逢场作戏,没有什么可丢脸的,既然能给大家带来愉快,并因而获得贾府上下的好感,又何乐而不为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姥姥才识之高妙。贾母和刘姥姥身份地位上的差别注定了两位经历丰富的老人有各自的生存智慧。大家高贵和乡村老妇之间智慧的不同不可以说谁高谁低,只是她们都在用一生的经历诠释自己的智慧。

三、贾母与刘姥姥形象比较

贾母是一个懂世故而不弄世故的一家之主形象。刘姥姥是一个阅历丰富、聪明机智的庄稼人的形象。两者无论在性格特点还是身份背景,文化背景上都有一定的差别。但贾母的富贵老祖宗形象和刘姥姥的乡下人形象看似毫无相似,但其实在巨大差异的背后仍有着互证互照。刘姥姥与贾母互证互照,全在于从贫、富两面照应中国传统女性。也就是说刘姥姥之于巧姐,是对贾母视宝玉为“命根子”的诠释和展开,即:贾母并非只是一种祖母对后世子孙的溺爱,就其现实性而言,是对母性的极端抽象,使人们看到母性舔犊的极致。而贾母这种极致又从刘姥姥救巧姐的行为里写出。刘姥姥祖孙起于社会底层,贾母祖孙起于贵族阶层,从社会现实上、下两方面,演示出母性襟怀。之所以如此,两者形象也为人们津津乐道。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贾母与刘姥姥的形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红楼梦》之前的叙事文学给我们提供的较有影响的女性形象基本上是少女或。然而,刘姥姥和贾母《红楼梦》中是一对鲜活生动、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不仅在小说布局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丰富了文学中老年女性的形象。两个高龄的老人从一群年轻的子孙中成功出挑,引人注目,这是两个形象的成功,也是名著《红楼梦》形象塑造成功的另一个展现。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济南:齐鲁书社,1994.

[2]何红梅.红楼女性[M].北京:中华书局,2006.

篇5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着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

    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着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二、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着,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着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人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根据中考名着题的特点,还需要同学们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故事情节。

    三、分析人物性格

    名着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着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泼辣的特点。

    四、积累名言警旬

篇6

在小说第65回,老实的尤二姐不知凤姐的厉害,向兴儿询问,兴儿的那几句俗语一下子把王凤姐的虚伪、阴损、势利、贪婪、惯耍两面派的性格特点都活画出来,真是一语破的,入木三分。

“奶奶千万别去!我告诉奶奶,一辈子不见他才好呢。‘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占全了。”

(杨、戴译本)On no account do that, madam. Take my word for it; it will be best for you never to meet her all your life. She’ll give you sweet talk when there’s hatred in her heart, she’s so double-faced and tricky. All the time she’s smiling she tries to trip you up, making a show of great warmth while she stabs you in the back. That is the way she is.

再如,第6回里刘姥姥的一番话:“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霍克斯译本)“We knew you had your troubles,” she said, “but as the saying goes, ‘A starved camel is bigger than a fat horse.’ Say what you like, a hair plucked from your arm is thicker than a man’s waist to folks like us!”

《红楼梦》中也用俗语来安排和展开全书的情节,引导和预示故事的发展,无疑是增加了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比如:第13回里秦氏托梦凤姐,连用了好几个俗语:“月满则亏,水满则溢”(The moon waxes only to wane, water brims only to overflow),“登高必跌重”(The higher the climb, the harder the fall),“树倒猢狲散”(When the tree falls, the monkeys scatter)等,就是为全书情节的走向埋下了伏笔。

从翻译的角度考虑,两种译本在俗语的处理上表现出一些特点。比如,基本都是以直译为主。为什么呢?俗语不像诗词曲赋,总的来说还是通俗易懂的,即使涉及一定的文化场景,在上下文的帮助下,译文读者也不会觉得很难理解。另外,文贵曲而忌直。译文倘若把意趣盎然的俗语都意译成了平白无华的大白话,岂不是对原作的语言特色的背叛吗?!

在直译中,有时两种译文表达方式完全一致,有可能是巧合,也有可能是译者利用英语中现成的俗语套译的结果。例如:

1. 眼不见心不烦 (第29回)

What the eye doesn’t see the heart doesn’t grieve.

2. 金子终得金子换 (第46回)

True gold will find its price.

3.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第6回)

He who helps others helps himself.

4. 山高高不过太阳 (第24回)

The highest mountain can’t shut out the sun.

5. 登高必跌重 (第13回)

The higher the climb, the harder the fall.

6. 树倒猢狲散 (第13回)

When the tree falls, the monkeys scatter.

大多数情况是,两种译本表达方式很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例如:

1. 牛不吃水强按头 (第46回)

(杨、戴译本)You can’t force an ox to bend its head to drink.

(霍克斯译本)You can take an ox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him drink.

2.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第61回)

(杨、戴译本)Flies go for cracked eggs.

(霍克斯译本)When flies gather on an egg, it's generally a sign that there’s a crack in it.

3. 当着矮人,别说短话 (第46回)

(杨、戴译本)One doesn’t talk about midgets in front of dwarfs.

(霍克斯译本)One doesn’t discuss short legs in front of a dwarf.

4. 远水解不了近渴 (第15回)

(杨、戴译本)Distant water can’t quench a present thirst.

(霍克斯译本)Distant water is no cure for a present thirst.

5.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第25回)

(杨、戴译本)Like the dog that bit LüDongbin―you bit the hand that feeds you.

(霍克斯译本)You’re like the dog that bit Lü Dongbin: you don’t know a friend when you see one.

6. 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第16回)

(杨、戴译本)He is old enough to have seen a pig run, even if he hasn't yet tasted port himself.

(霍克斯译本)He’s old enough to have seen a pig run, even if he’s not old enough to have eaten pork!

7.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第11回)

(杨、戴译本)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 and bad luck befalls men overnight.

(霍克斯译本)The weather and human life are both unpredictable.

8. 眼里揉不下沙子 (第69回)

(杨、戴译本)But I’m not going to put up with a mote in my eyes.

(霍克斯译本)But if I’ve got a smut in my eye, I like to get it out.

即使是在直译,有必要时译者也会考虑归化,特别是霍克斯,他的读者意识是很强的。试举三例:

1. 无奈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咤秦钟道:“亏你还是读过书的人,岂不知俗语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任到五更’。……”(第16回)

But the infernal visitants had no ear for his entreaties and silenced him with angry rebuke:

‘You’re an educated young fellow: haven’t you heard the saying:

If Yama calls at midnight hour,

No man can put off death till four―?

…’

2. 袭人笑道:“可是你‘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我们偶然说一句略妨碍些的话,就说是不利之谈,你如今好好的咒他,是该的了。他便是比别人娇些,也不至这样起来。”(第77回)

‘Curfew for the common people, but the Perfect can light a fire,’said Aroma drily. ‘What a fuss you’d have made if I’d said anything so unlucky! How can you bear to talk so glibly about her dying?’

篇7

1.《红楼梦》作品的整体风格。

红学家俞平伯认为《红楼梦》的风格是“怨而不怒”的风格。把《红楼梦》和我国几部着名的长篇小说加以比较,《水浒》是愤慨当时政治腐败,愤激之情,溢于言表。《儒林外史》中“牢骚则或过之”。他认为:“含怒气的文字容易一览而尽,积哀思的可以渐渐引人入胜;所以风格上后者比前者要高一点。”

红学家李辰冬认为《红楼梦》人物描写的根本特点,是作家所持的无褒无贬的严格的客观态度。关于《红楼梦》的风格,李辰冬认为它是属于“诗的金刚杵”而不是“美的风格”,而不是美的风格。“美的风格”,修辞学家有法分析,人们可以模拟;诗的风格,不但无法模拟,修辞学家也无用武之地。换言之,就是一种为技巧的,一种为天才的”。我认为《红楼梦》的风格没有一点润饰,没一点纤巧,并且也不用比拟,也不加辞藻,老老实实,朴朴素素,用最直接的文字,表现事物最主要的性质。

2.《红楼梦》的人物语言特点。

李辰冬对《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充分个性化和《红楼梦》语言风格的特点作了高度评价:“将中国一切语体文的小说与《红楼梦》比较之下,就知道他的文字更较成功,其成功之由,因作者确实地向自然语言下功夫,且因善于移情关系,能体会每个人物应有的言谈与语调,所以贾母有贾母的话,熙凤有熙凤的话,黛玉有黛玉的话,宝钗有宝钗的话,刘姥姥有刘姥姥的话,总之,因性格与年岁的不同,言谈的腔调也同时而异。”

第八回宝玉与宝钗互识锁、玉之后,黛玉也来到梨香院。其中有两个细节完全是由人物的对话组成的,曹雪芹既没有写人物的眼神表情,也没有写人物的心理感受,然而各个人物的思想感情都跃然纸上了。而且随着对话的进行,读者的思想感情也和人物一样在一张一弛地活动着。黛玉本来是去探望宝钗病情的,可是一见宝玉先她而来,就“半含酸”地来了那句顶门针:“我来的不巧了”。这就逼出了宝钗的发问:“这话怎么说?黛玉接着把弓拉得更紧了,说“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虽然只说了句“我更不解这意”,言下之意却是“你必须把话说清楚”。黛玉“间错开了来”的话显然是在强词夺理,但却将拉满的弓又松弛下来。至于对雪雁说的那一席话,显然是在借槌敲鼓,当事者的宝玉、宝钗都听懂了,但一个不敢反诘,一个无法反诘。读者为她的“情”所动,因而也就原谅了她的“无理”。“有情”与“无理”都体现语言之中,然而形象的美却突破语言的外壳,由流动着的画面来显示的。

“曹雪芹风格之所以伟大就在这里;仅仅几句话,不但表现了他的人物的思想,而且表现了人物的“‘形’‘声’‘色’”。他的文字从日常语言中来的;然而比日常语言还要流畅,还要自然。

3.《红楼梦》人物性格塑造。

现代作家张天翼说过,小说的实际描写表现出:“这一双男女之所以特别相爱,仿佛有缘分似的,这缘分不在外物,而在他们自身。这是由他们各人的性格,兴趣,见解,生活态度等决定的。”

宝钗:深通世故,“能够博得上上下下各种种人的嘉奖和赞美”的人物。她是个“极实际的人”“能够面面圆通,处处得利”。但是这个“最正派不过的小姐”的思想言行跟贾宝玉却“有点格格不入”。而林黛玉则从来不对贾宝玉讲究那些“仕途红济”之类的话,也不懂行什么世故之类的东西,她看重的是真正的爱情,在观园里只有她是唯一能够了解、同情贾宝玉的人。宝哥哥认为红尘生活是可爱的,不可爱的是那安排红法尘生活的力量。四十四回凤姐泼醋,先下手打了平儿,接着贾琏也上来踢骂,夫妻都拿平儿煞性子。对这一薄命女儿横遭荼毒和蹂躏的命运,宝玉无比同情,亲自为平儿熨了衣裳,洗了手绢。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引起宝玉深切的同情,“平儿理妆”这件事使宝玉的性格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发展,宝玉性格中的叛逆因素,显示着璀璨的光辉。

4.《红楼梦》同样以细节取胜。

篇8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二、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上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人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根据中考名著题的特点,还需要同学们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故事情节。

三、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她性格泼辣的特点。

四、积累名言警句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篇9

一、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盛行的目标教学,一节课通常设置3~4个教学目标,教师的课堂教学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对课文分条分块地学习。这种学习的最大优点是知识点明确,容易检测课堂效果,课堂学习过程和教学环节容易把握,所以,这种教学方法备受教师的青睐。然而只要是细心的人都能发现这种教学的弊端――这是一种快餐式教学。因为教学目标的设置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方向又是由考试引导的,所以教师会在不自觉中将那些重点考试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而那些不考试的方面或简化,甚至略化。比如,考试要想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只能以“有简洁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或者“用几个短语概括文章情节”这类题目,不可能让学生口头复述故事。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会将概括文章内容或者情节作为学习目标,至于向复述课文这样的训练语言表达的学习内容则被弱化。而语文课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题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语文学习中感受文字美、语言美、意境美和人性美,从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这种美的熏陶,既有点的解析,也有面的带动,更有融入其中“云深不知处”的美不可言的感觉。

二、面对快餐式教学和语文美的熏陶这对矛盾,教师该如何去解决呢

1.教师要有创新意识,突破所谓某种教学形式的藩篱,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个教师,不能被某种教法所束缚,要对教学和教材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理解,不能做“搬运工”式的教师,将别人的观点传达给学生,那不是教学,那是传声筒。比如,教学参考书上将《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通过不同人物的笑,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我觉得这个学习重点确定得不恰当,因为这仅仅是文章的一个小小的点而已。《刘姥姥进大观园》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比较著名的章节。一方面,它对学生的名著导读应该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本文可以使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情风貌。因此,我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确定了本文的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为学生读原著打基础。(2)透过故事情节本身,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3)通过鸳鸯和刘姥姥这两个人物的对比,看出悲喜剧的可悲性。让学生反复品味课文中人物的语言,通过想象和联想,体味文章通过笑声所传达出的悲凉意味,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那种穿透性的理解,去体验文学作品所表达出的深刻的人文内涵。

篇10

然而第四十一回写贾母领着一群人游庵,妙玉奉茶,却有令人吃惊的细节:给贾母用的,是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给宝钗用的,上镌有“晋王恺珍玩”和“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两行小字,表明它是曾经为皇家所收藏的古玩珍器;给黛玉用的叫作“杏犀”,是用犀牛角制作的贵重之物;宝玉说给他用的“绿玉斗”是个俗器,被妙玉抢白道:“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这一段描写与第五回写宝玉在秦可卿房中所见之物属同样笔法,是用带神秘气息的夸张暗示主人公的某种特点。它让人感觉到,妙玉的家庭非同小可,若非王公贵族,至少也是巨室。脂批说:“缈卿家世非凡”,他知道其中的暗示?

这样问题就来了:如此人家,就算父母俱亡,又怎能让他们的小姐以出家人身份流落异乡、寄人篱下?唯一可以成立的解释是这一家庭甚至是整个家族已经彻底败落;而大族巨室在短时期间内败落到不可收拾的程度,唯一可能的原因是突发的政治变故。所以,曹雪芹给出的暗示其实并不是很含糊。进一步说,写妙玉因病而入空门,恐亦是故为闪烁之辞。她恐怕是“遁入空门”吧?中国古代社会的习惯,政治上的失败者到此一步,表明与世间的纠葛已然了结。何况一个女子,危险有限,仇家或者政敌也就任由她燃青灯诵黄卷去了。至于贾府收留妙玉有没有特别原因,就不好猜测了。

篇11

1.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2.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人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3.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泼辣的特点。

4.积累名言警句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1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5.写读后感巩固

这里的读后感有两个含义:一是读完名著后,自己写出读后感;二是看别人写的读后感,如能把二者结合起来更好。自己写读后感,势必要回顾原作,咀嚼回味,从而加深对原作的进一步理解。看别人写的读后感,既能观照自身的阅读经验,又能发现自己读后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品读名著的方法当然不止这些,同学们也可以从阅读实践中自己摸索总结出经验。希望大家平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名著里汲取更多的养料。

6.掌握阅读技巧

古往今来,许多成名成家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叶圣陶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人的文化气质。以读为本,还能够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也有利于积累词汇与语言材料。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各种书刊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词汇、材料和技巧。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积累精华,博采众长,而且有助于观察世界、体味人生,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课内外衔接进行课外阅读效果最好,由于有教本作依托,延伸轨迹与衔接指向比较明确,阅读目标与重点也相对明确,对课内阅读起着巩固与促进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相关文化素养的积累与培养。课外阅读选择的原则:从形式看,最好选择那些篇幅短一点的文章;从内容看,最好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美文”和跳动着时代脉搏,反映着时代进步的“时文”,以及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技文。选择时还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与年龄特点。

内容选定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一般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大致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篇12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二、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人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根据中考名著题的特点,还需要同学们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故事情节。

三、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泼辣的特点。

四、积累名言警句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五、写读后感巩固

这里的读后感有两个含义:一是读完名著后,自己写出读后感:二是看别人写的读后感,如能把二者结合起来更好。自己写读后感,势必要回顾原作,咀嚼回味,从而加深对原作的进一步理解。看别人写的读后感,既能观照自身的阅读经验,又能发现自己读后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品读名著的方法当然不止这些,同学们也可以从阅读实践中自己摸索总结出经验。希望大家平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名著里汲取更多的养料。

六、多进行读书交流

篇13

二、示范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上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真正做到把握全篇。阅读指导课时,老师可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书的故事情节。

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代表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入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三、学会分析人物性格

在一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教学指导课上,泰州市一位教师抓住主人公保尔的人物性格,从他的成长经历上去追根究源,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由于切口小,学生很容易就能读有所得,也使保尔这个有血有肉的人更清晰具体,从而更深地把握住了人物的形象。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她性格泼辣的特点等。

四、勤做读书笔记积累

名著中的美词美句很多,特别是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

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烈士墓前的关于生命的意义的思考那段文字也在此列,应启发学生通过做读书笔记等方式去牢牢地记住,并反复体会其内涵。

五、常写读后感巩固

读后感可以边读边写,也可读完整部名著后再写。像前面提到的做读书笔记,正常是以章节为单位,在摘录完之后,或长或短都可以有一段读后感悟。另一种可行的做法是直接在名著中做批注。除了自己写,还可以看别人的读后感,如能把二者结合起来更好。自己写读后感,势必要回顾原作,咀嚼回味,从而加深对原作的进一步理解。看别人写的读后感,既能比照自身的阅读经验,又能发现自己读后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六、多进行读书交流

定期(半月或一个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把名著带入课堂,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交流独到的感受。同时,要倡导一种新理念:师生同读,父母子女同读。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交流读书的内容,畅谈读书的体会。具体做法是:

1.组织名段朗诵比赛

组织学生个人朗诵或集体朗诵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可仿读、分角色读、轮读、齐读。有时我还组织名著朗诵竞赛或朗诵会,并鼓励优秀学生背诵名著中的名段(例如《繁星春水》等)。通过抑扬顿挫、激情洋溢的朗诵,学生可获得作品的思想精髓,受到作品语言的强烈感染。

2.开展讲故事比赛

文学名著中有不少引人入胜的故事,如“美猴王”、“草船借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可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可以先在小组里讲,然后推荐代表到全班讲。这样,就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胆量。学生在展现自我的同时又能互相促进、互相学习。

3.摘抄展览

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时,摘抄精彩段落、名句箴言等并定期展览,评比摘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我吸收、自我积累的习惯。

4.畅谈读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