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评课稿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学评课稿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数学评课稿

篇1

当然,从我个人的理解上,也有几个问题提出来和老师们一同商讨。一个是导学案中,新课设计要不要例题的问题,目前我们学校在编写导学案时,一般设计五个环节:复习回顾(或情境引入)-新知探究(预习思考)-拓展应用(合作探究)-巩固练习(反馈矫正)-小结测评(当堂检测)。其中拓展应用环节就是设计两到三个例题,以此体现本节知识的核心应用。处理方式还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再组内交流,最后集中展示(大展示),学生讲解点评。最后教师引导归纳基本方法和解题技巧。本节课我觉得把点P到圆O上各点的距离中,最长的是8,最短的是2,求圆O的半径或直径作为例题教学是不是好一些。第二个是关于圆的集合的定义,在处理时有点快,虽不是本节重点,但是一个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原来导学案中设计有画图,结果教学时好像没有见到,如果能让学生亲自画图观察,在圆上取点,测量该点到圆心的距离或以圆心为端点画长度等于半径的点段,然后进行观察分析就会轻松得到,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什么什么圆上,圆上各点到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圆的半径,并由此归纳出圆的集合定义。

第二节石花四中冷老师的课,讲的是垂径定理。导学案的整体设计上没什么大问题,只是知二推三的拓展似乎超过课标要求。知二求三才是本节核心。另外推论得出上的设计过于简略,导致学生在此处卡壳。如果能细化一点,就可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画一条弦CD,取CD的中点M,连接OM,求证:OMCD,如果延长OM、MO分别交圆O于A、B两点,有哪些相等的弧?由此你能发现什么结论吗?其次是具备了高效课堂的某些形式,比如学生自学预习、小组合作讨论等,但不是很深入、不是很细致。整体感觉还是老师讲的多,不过冷老师是老教师,我们同龄,思想和行为转变起来确实很困难,不要心急,只要敢于尝试,大胆放手、相信学生,我们就会在高效课堂的路上走得更好。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师教学用书上建议安排一个课时,实际上,应该是两个课时的内容,有必要附加一节习题课。

第三节是王老师的旋转试卷讲评课。我也以三有为关键词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即有创新、有实效、有准备。有创新是指这种试卷讲评的模式让人耳目一新,原来肖主任主持的教研会上也对试卷讲评课做过研讨,而王老师的这节课在糅合高效课堂理念上,有创新。比如先让学生围绕要求自己组内改正,自我纠正、查找错因、组内合作这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值得学习效仿。有实效,主要体现在错因剖析、变式练习上,从我自己的角度看,我也想这么做,但从来没试过。因为很多学生并不清楚自己错在哪里,让他说,要么说忘记了不知道,要么半天说不到正点,所以每次试卷讲评效果不佳,错了的以后仍然会错。而王老师的这种方法,我觉得真正把原因弄清楚了也算是把问题真正弄明白了。其次是学生疑难点的变式练习,借助多媒体课件增大课堂容量的同时,一方面反馈改正效果,一方面进行有益的拓展延伸,增大思维含量,效果非常好。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关键是教师课前的准备,教师通过批阅试卷必须收集掌握第一手材料,然后备课、制作课件。本节课王老师准备充分,特别是课件制作上,能在第二、三活动前。出示活动要求,方便学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需要商榷的是王老师对第17题的讲解似乎不很到位,虽然有学生回答了旋转中心的坐标是(5,2),也说了自己的思路。但不科学,王老师也沿用了这种方法。我个人觉得根据旋转的性质确定旋转中心是先找两对对应点,接着分别作两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最后两中垂线的交点才是旋转中心。其中在网格中的技巧是尽量找是正方形顶点的对应点,这样容易看出垂直平分线的位置。

当然对于部分是教师讲的,比如第16题和第20题的变式,我个人是赞赏的,高效课堂并不是不要老师讲,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老师讲效果并不差,怕就怕老师一讲到底,搞一言堂。新课标中,也提到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高效课堂并不排斥接受学习。

总之,三节课反映了老师对高效课堂的不同认识和理解,都值得我慢慢学习细细揣摩,从中汲取营养,改善自己的教学。再一次谢谢大家。

数学评课稿二同课异构是一种新的教研方式,充分发挥了我们教师的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三位老师同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他们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

我觉得三位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教学时,三位老师都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三位老师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可以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不仅联想到了 等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算理。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与数学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经典的课堂。

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三位老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当然,每一节课都很难做到踏雪无痕,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遗憾。我有几个观点,纯属一家之言,现提出来与各位共同商榷。

张老师的设计可谓是大胆、开放,给了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但是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张老师在此内容的传授中过急,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体会和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重难点没有突破。

周老师自己个人的各方面素质都非常不错,不管是语言的表述还是板书的书写都显得那么干脆、漂亮,很让人羡慕!但是毕竟这是借的班级,学生跟不上你的的语速,跟不上你的思维,在这种情况下能稍放慢一些,提出问题后不要急着让学生回答,等一等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充分表现出李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述的重视,整节课下来,基本上学生都能准确的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知识目标落实的比较到位。但是李老师自己的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失误。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还请各位同仁指正批评。

数学评课稿三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1、教学设计好,教学流程清楚,环节紧凑、流畅,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知识梳理清晰,既有对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案的使用吸收,又有个人的创新、独到之处,注重了基本数学方法的培养与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从待定系数法到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让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角度领悟复习要求,从整体上处理教材复习内容,从系统上把握复习要求,整个设计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过程,变成了学生自己探索提升的过程,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教学定位非常准。一是从教学设计上看,仅课前热身环节的7个小题,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九个考点的五个考点、七个不同的考查形式,复习了待定系数法,运用了数形结合思想,有效的唤醒了学生的记忆;二是通过例题的教学,进一步夯实了双基,明确了各知识点的能力要求,熟练了通性通法,再加上各例解决后的总结,让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了提升;三是每个例题后的拓展补充题,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运用、对常用解题方法的深刻理解,而且更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大家都知道上好复习课,选题是关键。一节课下来我们可以感受到,徐老师这节课的题选的非常的好,特别是从例2的的第三小问的补充,由学生交流讨论后给出的三种解决方法都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都落在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3、徐老师虽是年青教师,但上课不慌不忙,教态自然,表现非常老成;上课语言语调好,板书清楚有条理,个人基本功非常扎实;上课能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虽说上这节复习课时间紧,复习内容和知识点多,但她上课舍得把时间给学生去板演作图过敏、去交流思考思路、去讲解解决问题过程;她不仅自己板书示范,还让学生板书解题过程,徐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老师只引导点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知识,使学生完全成为课堂主人,达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说明她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这节课也让我们感受到徐老师鲜明的教学风格,每一道题呈现出来之后都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最后教师点评,她及时简单中肯定的评价,给予了学生莫大的鼓励,较好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也是复习课应该达到的目标。

我的两点思考:

1、本节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回顾、归纳、运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与几何意义,体会b,k对一次函数图像的影响,体会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并能在具体的问题中运用解决问题。同时,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起到了把旧的知识、遗忘的知识重新建立起来,把没有掌握的知识补上来,使新的意义确立和巩固,从而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更加深化新学的知识内容,达到经过多次反复,逐步提高认识的层次。特别是让学生议、说、画、写,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改变了复习课变成习题课、复习课成了题目评讲课的现状,值得借鉴。

2、本节课是一次函数的第一节复习课,应以教材知识梳理、考点知识回顾为主,以基本题开型和基本方法熟练为抓手,徐老师这节课已对一次函数常见9个考点的六个考点进行了复习,内容丰富,稍感不足的是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一次函数与不等式这一重要考点用力不够,是否可以把横向综合性比较强、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例2放在下节课,再在本节复习重点三个一次上纵向再深入点、多花点时间呢?

数学评课稿四《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第六册几何小实践的教学内容,闵行实小的毛爱文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整堂课充分体现出二期课改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和新基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但是除了毛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数学素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学生的表现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整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比对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下面就选取学生突出表现的三点做个点评: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整节课中,毛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频率较高,面较广,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答,没有重复发言和言不答题的,而且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其他的学生能及时地判断和修改,对于表达不完善的发言,更能加以补充说明。例,师:求长方形台布花边的长度其实是在求什么生1:求花边的长度就是求周长。马上有同学举手表示异意,生2:求花边的长度其实在求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听是学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进行认真的倾听才能有良好的发言,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流畅,使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的激发 .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整节数学课中,学生的回答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特点,语言的表达科学,简练。例在第一环节探究长方形的周长环节中,学生展示出3种不同的算式,9+9+8+8=34dm,92+82=34dm,(9+8)2=34dm,师: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生1:把长方形4条边的长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台布的周长。生2:它是看特征的,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所以一定有2个长和2个宽,所以28加29就得出长方形台布的周长。生3:长方形里有2个长,2个宽,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在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从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也看出了这个班级的学生对长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品质。学习数学除了有良好的习惯更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从而培养优良的学习的品质。在学习好长方形周长时,毛老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计算两个长方形图形的周长,其中一个是正方形。学生在交流发言时,首先想到了426这样的算式,理由是:长方形是两组对边相等的,把长和宽加起来后乘2,正方形是4条边都相等的,所以只要乘4就可以了。知识的迁移在此时呈现出明显的特点,知识的灵活运用体现出数学的活学活用。另外在课堂最后一个拓展环节中,毛老师设计的一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提出问题:求这个图形的面积至少知道几条边哪几条 为什么生1:8条边,并上前一一指出。生2:只要知道2条边即可,因为有几条可以移动,再一一指出。师立刻对此表示肯定和表扬,此时,有一生马上举手:我要提醒同学们不是所有的不规则图形都能巧算的。这个回答的出现让老师和同学对移动部分边长巧算周长又有了新的认识。

当然学生简练流利的表达,具有良好的数学语言和习惯是和老师平时关注学生的发言,培养学生的发言是分不开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更何况要上好一节课,更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好教案,好老师再加好学生才能使短短的35分钟留给他人成就的思考和收获。

篇2

刘东升

陪同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听七年级数学课《不等式》(左起:施俊进、刘东升、李庾南、顾亚男)

0 说在前面

虽然到平潮实验初中现场学习是第一次,但是这里有师兄陆志强校长、研究型教师徐小建兄,还有师兄海南中学施俊进校长,感觉像在家一样,很亲切。今天活动材料上的标题有“对外”两字,这让想起了“开放”。所以我的发言就引郑毓信教授“开放的数学教学”来开场。今天的教研活动是开放的、课堂是开放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学形式是开放的,然而开放需要放开,背后应该是基于章建跃教授说的“三个理解”。

1 关于“三个理解”

章建跃教授指出的三个理解是:理解数学,理解教学,理解学生。

舒尔曼提出的PCK,本质上是我国教研传统中的三个话题,即“教什么”“教谁”“怎么教”。

在这个理解上开展教学预设,促进课堂生成。今天的课堂都体现了这一追求。

刚刚有老师在评课时提及板书设计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也可以看成是对教学预设的更高追求。

2 关于读书心得

我们都是李庾南实验学校的实验教师,大家目前都在认真研读《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我研读的心得是,自学是独立自学,议论是群体议论,引导是相机引导。

我理解,自学在各个环节中都有,议论要注重时机,京剧大师裘盛戎曾说过“拢神”,大意是“京剧演员在唱重要的大段唱之前,先要铺平垫稳,造成一种非唱不可的气氛,然后再开始唱,这样观众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到这段唱上来。我们说的拢神就是这种意思。”(见《裘韵流芳》京剧演唱会开场录音)我想关于议论也要有这样的追求。引导妙在、难在相机,重在指向八方,我想,课堂要向四面八方打开也是这个意思。

3 关于平衡艺术

刚才我的师兄、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海门海南中学副校长施俊进老师说到“平衡”,并且从很多视角进行了阐释,很受益。比如施兄说今天的课堂是生命课堂、生活课堂、生长课堂,提法很有创见,赏析也很到位。受施兄启发,我也想说两个平衡,在这意义上说,施兄帮助我打开了发言的思路,这也是我们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吧!

3.1 多了些原题、陈题的简单呈现,少了些精心改编和自然生长

比如今天有个“矩形、菱形与正方形”课堂中,崔老师注意了问题的变式,这很好,但是变式问题仅仅是原题拼凑起来,如果能将变式问题进一步改编和自然生长,效果应该会更好。而另一节关于“不等式”的课堂上,沈老师对不同类型的不等式就做了自然生长和变式,预设得到位。

当然,这个角度的思辨可以迁移到命题研究方向。

3.2 多了些抽象中的归纳概括,少了些形象(案例)中的观察、对话与思辨

追求“互慧共进”(李庾南 语)

篇3

3、谭老师语言生动、设计清晰、课堂气氛活跃、思路清晰、节奏紧奏,课堂调控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课堂中,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发现去引导学生知道条形统计图它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会看统计图,学会涂多少格?会做完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4、课件的制作好,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但我也提出自己一点不成熟的建议:

篇4

2、于难点处操作,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篇5

怎样提高讲评课的教学效率?是否可以尝试一些新的讲评课教学模式?这个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和理论学习,笔者针对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特点,进行了数学讲评课的比较实验研究.

2 实验过程

2.1 实验对象

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级(每班44名)的学生水平相当:数学基础好,解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2 实验方法

一个班作为实验班,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讲评课教学,将44名学生分成11个小组,每组4人(解题能力强的与弱的搭配、内向的与外向的搭配),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控制讨论的进度,并记录每个问题所讨论的时间;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班,用传统的教师讲授的形式进行讲评课教学.

数据分析:

(1)随着难度系数的降低,需要老师讲解的题目数N迅速增加.

(2)当m介于0.6至0.85之间时,有大量的题目需要老师讲解.显然,此时班上大部分学生已经处在重复接受知识的境况下了.即便如此,一个班上仍有少部分同学在课上得不到足够的帮助(此时,仍有许多题目没有讲解).

以上分析说明:传统的讲授课型对班级中水平较高和水平较低的学生都是不合理的.

2.3.3 两种课型的比较

(1)从学生耗费的时间的角度: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低于0.8时,小组讨论的耗费时间明显少.难度系数越低,讨论课型的优势越明显.

(2)从实质性解决问题的角度:讨论课型解决了每个同学的每个问题,而讲授课型却远远没有达到这一目标.

(3)从学生的主动性的角度:讨论课型为所有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空间,而讲授课型最多也只能使少部分学生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大部分学生仍然处在被动听讲的位置.

(4)从可行性角度:许多数学问题都适合小组讨论,因为几乎每道数学题都有能被人们清晰阐述的解题途径,其中充满令人兴奋和富于挑战的思想,这使学生们是否乐于交谈、倾听、解释、思考他人的观点以及自己进行反思.

3 实验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来比较讲授课型和小组讨论课型,下面提供笔者所上的一节实验课的相关数据,对两种课型作对比分析.学生已独立完成了10个问题(见附录),并经过老师评阅统计.

在课堂讨论期间,我主要巡视各组帮助各个他们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到第32分钟时,11个小组基本结束了讨论,还有几个小组中有几个问题虽然经过讨论但还没有彻底解决.此时我综合全班的情况,利用15分钟重点讲评了第4、8(1)、10题.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组讨论课型对每个问题的时间分配上更趋合理.如:对于难度较小的题目(1、3、5、7)共花费了3.1分钟.假如由老师讲解,在这四个问题上需花费9.5分钟.

4 成果及讨论

4.1小组讨论课型实验的成果

(1)兴趣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了问题的讨论,所以学生普遍感觉心情舒畅、轻松自然.经过一个阶段的尝试,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得到了提高.

(2)一些原本并不突出的同学自信心明显增强,敢于经常与老师进行探讨.不论探讨的结果如何,只要学生在主动思考,那么他一定在进步.

(3)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4.2 小组讨论课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过多地使用小组讨论,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有少数同学产生了对其他同学的依赖.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独立的解决(作为作业,老师加以督促),然后再在课上讨论.

(2)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同学由于性格的原因,不善于与其他同学交往,从而讨论时并不十分主动.对于这一问题,一方面对这些同学进行正确引导,教会他怎样与人相处;另一方面,让小组的其他成员积极的帮助他.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也让学生树立起更健全的人生观:团结协作可以取得加倍的成功.

(3)由于组内成员的综合实力有限,所以当学生的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创造性的思维受阻.所以小组成员要经常进行交换.同学相互之间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一个人的师傅多了,当然能学到更多的本事.

(4)学生讨论过程中,会碰到许多疑问需要老师帮助,而一个老师往往来不及回答.此时,可以在班上选择1~2位优秀的同学帮助答疑.

(5)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往往会受制于题目本身.所以,一堂课的后阶段,老师应该对本节课的重点问题作出总结并给学生在方法上进一步指导.

(6)问题的选择要尽可能地覆盖到高中数学中较多的内容.一般考虑入口较宽、方法较多、具有很好的启发性不过于抽象的问题.

篇6

有些教师为了反馈及时,往往是批阅完试卷后发下就立即讲评,认为学生刚做完还没忘,效果要好一些,其实不然,事实上学生做错的题目并不一定不会,很可能学生看后很快就能自己解决,有的甚至在刚交上试卷后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像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悟就能弄明白的题目,无需教师去讲。教师应在发下试卷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更正,确实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去讲。如果教师在讲评试卷时面面俱到,逐题讲评,这样既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又会使课堂平淡乏味。因此,教师在试卷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普遍性错误及原因做到心中有数,选取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重点备课和讲评,选取最佳讲授期,最佳讲授场,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举一反三,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发散,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下次考试还要考本次错误率高的问题。对错误率较低的题则只需蜻蜓点水或课后个别指导,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原则,这样讲评的时间也得到了保证,效果也更明显。

二、抓住情感场,讲究激励原则

考试以后,学生的情感,经常表现出强烈的两极性,一场考试后常会引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在试卷讲评时,不可忽视各类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用好激励手段。对各种优点的表扬要因人而异,让受表扬者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善意批评的同时,应包含殷切的期望,使学生都能面对现实,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振作精神,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阶段复习中去。在讲评课开始时应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学生及学习小组提出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讲评过程中,对学生的答卷优点,大加推崇.如卷面整洁、解题规范;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解法有独到之外、有创造性等、讲解时可将试卷中出现的好的解题思路、方法用投影展示于课堂,也可由学生讲解。讲评后可将特别优秀的答卷,加上点评张贴在“学习园地”,供全班同学效仿、借鉴。

三、抓住“主体”,提倡试卷讲评主体多元化

讲评课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讲评过程中教师应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试题讲评课务必要给学生创设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教师切忌读题、分析、解答一人包办,目中无人,一讲到底。

1.学生自纠,自我发现

对一些学生因粗心大意造成的、或由老师批阅“叉”的提醒能自己明白改正的,教师可充分利用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发现问题,矫正错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和独立矫正失误能力的提高。

篇7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常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其他老师的课进行学习,二是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一般来说,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也离不开学习其他老师的课。也就是说,对于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方法,而这就需要通过“观课议课”来进行。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共同收集课堂信息、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观课”强调收集课堂信息,观察师生们的语言、行动和精神状态,把握课堂的情境,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议课”是围绕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其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它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观课议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课议课”之前要确定研究主题

我认为“观课议课”的准备,是要确定这次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围绕主题进行研究和反思,以获得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听课评课,这是它的教研目标。什么是主题呢?问题即主题。比如必修一的第一章,课题:§1.1集合,其教学难点是运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一个很好的主题是:用什么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更容易理解这两种表示方法、掌握集合的概念。

二、坐到学生身边去

走进教室观课,你坐在什么地方?很多老师选择不和学生一起坐,而我认为应坐到学生中间。还是以§1.1集合为例,有一次我去观课,当老师让同学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和不能够成集合的例子时,他们有很多回答, 其中一个同学回答“所有个子高的男人”是一个集合, 另一个同学已经理解集合的概念,就对其进行了纠正。 想一想,不坐在学生身边,我们怎么能够了解学生的这些理解,怎么了解学生的学习?

三、“观课议课”过程中积极地思考

思考的内容应该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观察时,必须思考做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思考做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老师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联系杂志网。二是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置身其中,可以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的基础上,更好地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产生帮助。

四、发挥教学想象力

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相信学生,包办太多,做了很多本应该由学生做的事,其实对于高中生来说,老师应相信学生,大胆地让他们主动地做。而如果教师不敢放手,学生不但得不到锻炼,还养成了依赖的习惯,结果是教师感觉累,学生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教师有了想象力,才能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合理发挥教学想象力,用想象力去发现和创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五、成为做课教师的助教

“观课议课”是观课与做课者之间的互助行为。我们进入教室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评价和讨论做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而是参与其中,帮助和促进做课教师的教学。这样,观课教师就要当好做课教师的助教听课评课,一边观察教学,另一边支持教学,做教学活动的支持者和促进者,成为做课教师欢迎和喜爱的战友。比如,在做课老师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有的同学可能不会很快投入,这时,观课教师就可以就近指导学生,每个观课教师帮助五六位同学,一节课做下来,四五位观课教师就可以帮助二三十位同学。 当然,这样的参与必须把握时机,注意适度参与,防止喧宾夺主,使做课教师难堪。

篇8

1.1 客观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对现有的学习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但同时又要达到促进学习、推动教育的目的,使评价服从、服务于“以人的发展为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既对学生学习现实进行真实、确切的判断,同时又要引导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着眼于未来,侧重于被评价者的发展,不断地改进教法和学法,从而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

1.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评价是指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用描述性语言来表达;定量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过程和结果从量的方面进行分析,用数据来体现。但事物的质和量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凡是适合用数据体现的,尽量用量化的方法,以保持其精确度。还有许多学习现象如情感、态度等具有内在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很难用数据来表达,则用等级或星级等描述性的语言进行模糊的定性评价。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准确、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保证学习质量评价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使其真正发挥学习质量评价的管理作用。

1.3 形成性与总结性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学习过程的评价,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标准实施的过程中,对学习标准执行的情况的效果。它侧重学习过程的指导,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揭示,能及时调整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促进教与学质量的提高。总结性评价,是指某一学习活动项目告一段落或完成以后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这项学习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效果的判断。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应力求两者互为补充,既重结果,更重能力,而且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好地发挥评价的调节改进作用。

1.4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为使评价以外部的转化到内部的、从形式的转向实质、从被动的转向主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以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形式,来获得那些无法用定量表现的内容的真实材料。通过被评的角色转化,激励被评的内在动因,提高评价的质量,使结论客观全面、公正准确,努力使评价过程体现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2.1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新课程理念下,评价主体从单一拓展为多元,即评价的主体为自己、伙伴、家长和老师,评价主体之间和谐互动,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1.1 反思式的学生自评。反思式的学生自评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它能有效地促进学习的深化,促进孩子的自我评价功能的完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成长能力的活动。为此,要求学生在学习态度、表现活动等方面加以自评。

2.1.2 交流式的学生互评。交流式的学生互评是指每次活动或教学结束时对学习态度、表现活动等进行互评的活动。它可以表现为:①个体之间的相互评价,对同伴的学习态度、活动表现等进行评价。②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它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习活动状况作出的评价。每个小组在共同的学习、评价中,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交流式的学生互评,避免了个别学生学习的失败,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未来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小组评价法倡导的合作精神是与学生的未来生活相适应的。

2.1.3 反馈式的家长评价。反馈式的家长评价是指让家长参与学生的日常过程性评价,它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成长和进步的活动。在反馈中,家长介入评价,反馈评价时间一般有一天(低年级居多)或一段时间后,途径有“家校联系本”或“学生成长记录册”等,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儿童、家长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

篇9

一是评审专家数量更多,层次更高。今年共邀请58名评审专家,比去年49名多。评审专家都是从省科技咨询专家库中选取的优秀科技工作者,无论是专家的数量还是专家的层次,都是历年之最,保证了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二是技术领域划分更细。我们根据项目的技术领域进行了更为专业的分组,由原来的9个专业组细分为11个专业组,尽量使项目的技术领域与专家的技术专业相一致,保证评审结果的专业性。

三是评审组织工作更规范。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人员工作文件》和《评审专家工作文件》,使工作人员和专家都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职责、程序、要求,保证了评审工作的科学规范。

四是评审过程更加科学。专业评审组的专家先签署《专家承诺函》,在确保诚信、公正、保密的前提下,分别对所属专业的每一个申报项目按技术创新、经济社会效益、推动科技进步作用、知识产权四个方面的11项评价指标逐项打分,力求评价客观公正。

*年申报我市科学技术奖的科技成果共129项,符合受理条件115项。根据《*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市科学技术奖励实施细则》的规定,我市成立了由23名从事科技管理的领导、专家组成的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和由58名专家组成的11个专业评审组。评审采用书面、会议等方式。专业评审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经投票产生本年度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奖候选项目,向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作推荐。

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听取了各专业评审组的评审意见及总结,对候选项目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然后采用投票方式产生*年的市科学技术奖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奖拟奖项目85项。市科技局组织了3位评审委员会成员组成考察组,对*年特等奖和4个有疑问、评审委员会提出需考证的拟奖项目进行了现场考察。

评定的拟奖项目于*年4月14日在《*日报》和*科技网上刊登通告,异议期为一个月,广泛征求和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异议期内没有收到任何异议。

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年*市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共85项,其中市科学技术进步奖83项,市技术发明奖2项。包括授予由东华机械有限公司完成的《网络化智能型高速数控板材柔性加工成套装备》项目为*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种新型的免双芯48KVA大功率UPS内置带漏感隔离变压器》等18个项目为*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YFD系列风机用低噪声三相异步电动机》等26个项目为*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节能建筑用塑料隔热条专用料》等38个项目为*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授予由*旭和抗菌技术有限公司完成的《表面抗菌耐磨制品及其制备方法》等2个项目为*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因没有项目或企业符合技术最高奖、科学技术贡献奖的要求,今年技术最高奖和科学技术贡献奖空缺。

*年的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是认真负责的,评审过程完全符合《*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

二、*年市科技奖授奖项目特点

(一)技术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年授奖的85个项目中,达国内先进以上水平的有76项,占授奖项目总数的89%,较去年提高8个百分点,其中属国际先进水平11项,国内领先水平34项,国内先进水平27项。自主研发的项目有82项,占授奖项目总数的96%,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共获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214项。如由广东五星太阳能有限公司完成的《高效太阳能平板集热器》项目,在国内率先采用真空溅射选择性涂层、低铁玻璃、先进的超声波焊接设备和工艺以及聚胺脂整体发泡保温技术等,减少了集热器的热损系数,使集热器具有热效率高,保温性好,结构合理,造型美观,适于与建筑一体化,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缩小了我国太阳能平板集热器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

由*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完成的《双头空白DVDR光盘生产线》项目,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产品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已申请5项发明专利,已获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产品从*年开发成功以来已经在国内新增空白光盘生产线市场占有70%份额,在香港和东南亚等地占有80%的市场,从*年开始更远销到欧洲和南美等地。该产品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实现利税2000多万元。产品的开发成功,填补了国内可录光盘生产线的空白,促进我国整个光盘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

(二)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日益成为我市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年授奖的85个项目中,从工业、农业、医疗卫生三大领域来看,属工业类的项目数量最多,达55项,占了65%。其中获一等奖以上的工业类项目19项,占同等级授奖项目数的74%;二等奖以上的工业类项目20项,占同等级授奖项目数的71%。从项目完成单位属性看,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达44项,占总项目数的52%,其中由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完成的37项,占44%;由市级民营科技企业完成的34项,占40%。如:由东华机械有限公司完成的《TTI-(900-2800)J电脑两板式注塑机》项目,是该公司于2001年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自行研制开发的,已申请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已获授权,该项目设计的各项技术参数达到当今世界先进水平,而其价格只是同类进口机型的1/4~1/5左右,不仅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而且对我国注塑机行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自开发至*年底,已售出21台,销售收入达5000多万元;实现利税1920万元,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创新资源集聚效应显现,产学研结合成果取得突破。

在授奖的项目中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有14项,约占16%,产学研科技合作向深层次发展。企校合作,进一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如今年评选出的特等奖项目是*年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中标项目;一等奖以上的19个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里有5个属于产学研合作项目。如由东华机械有限公司和广东工业大学联合承担的《网络化智能型高速数控板材柔性加工成套装备》项目,是*“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中标项目,该项目是板材加工设备中最具生命力的集机电液气一体化的前沿产品,精度高,速度快,功能强大,实现了柔性板材加工的远程诊断、远程调试、远程管理和五轴联动智能路径优化功能,节能效果显著,比国外同级别设备节能25%以上。经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广泛用于多品种的板材加工行业,可以大大减少用户的模具费用及产品开发周期。该项目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完成,产品自*年投放市场以来,已实现新增产值12650万元,新增利税2387万元,为*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有力保证,并在全省、全国起到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由*市光华实业有限公司和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一种新型的免双芯48KVA大功率UPS内置带漏感隔离变压器》项目,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认为,产品属国内首创,填补单芯内置带漏感隔离变压器的国内空白。产品投放市场一年半来,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288万元,净利润1084.9万元,税收581.7万元,节支总额达414万元,效益显著。

(四)公共领域创新成果涌现,科技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

授奖项目中涉及食品安全、信息安全、节能、资源化利用、环保和医疗卫生等社会发展领域的共34项,占获奖总数的40%,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6项。如由*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完成的《*市建筑节能对策研究》课题,通过大量民意调查、民用建筑与公共建筑的能耗调查、新墙材的生产及使用状况调查,掌握了*市的建筑能耗状况。系统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市建筑节能中的可行性分析及应用前景,提出了适合*地区的建筑节能技术与措施,为节约大量社会能源和社会资金,缓解当前电力紧张提供了有效手段。

由*市妇幼保健院完成的《改进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的研究》课题,是目前国际上同领域最大样本最全面的前瞻性研究,筛选、优化、制订出包括5项指标的新诊断标准,经近2万例临床应用验证确证了其准确性。有利于指导新生儿窒息的诊疗,降低病死率、伤残率,减少国家和人民在医疗、康复和社会福利方面的经济负担。共4篇,经国内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五)成果转化率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年授奖的项目中,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获奖项目实施成果转化以来新增产值22亿元,新增利税4.3亿元,创汇6781万美元。如由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完成的《工业用大型特种变频不间断电源系统》项目,是光、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人员仅用一年时间便开发成功。产品自*年投放市场以来,实现新增产值22300万元,新增利税4826万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又如由*市石龙镇人民政府、*市石龙广播电视站、广东巨龙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市开普互联信息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石龙镇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工程》项目,集成和应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率先在全国镇一级单位实现了基于HFC的“三网融合”,建设了石龙公共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了城建图文一体化办公系统、广发行“医银通”、社区管理系统和96993社区服务热线等一批信息系统,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推动信息化应用,加快了城镇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进了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提升,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54.38亿元,同比增长14.25%;税收总额5.02亿元,同比增长22.6%,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1000强”的第19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篇10

1 时间的利用率较高:试卷讲评往往被教师以嚼甘蔗的形式出现,从头至尾,一嚼到底。赖老师在讲解中可以说重点难点突出,赖老师本节课讲的知识点,一般是错误率较高的试题。赖老师的讲法节省了时间,使时间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2 注重学生心理的适度调节:赖老师在讲评练习前对学生进行了适度的心理指导,帮助他们分析成功之处、失败之因,学会正确的自我肯定与否定,从而使学生重获自信、恢复进取心,这种心理准备有助于消除学生心理的闭锁,有利于课堂上师生的交流。

3 讲解试题的时机把握恰到好处。错题如生活中犯过的错误,我们常常说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给学生改正的时间。赖老师利用同样的道理,试卷发到学生手中,赖老师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看题,自己把错误改正过来,给了学生反思的机会,给了他们改正错误的时间。

4 注重分析错例和错因。赖老师在讲评前进行了认真批阅,切中要害地分析,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同时,这也大大缩短了练习讲评的周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5 注重讲清思路和规律。赖教师在讲评时注重做好解题思路的示范,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规范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语言与板书也应力求简洁扼要。善于将题型分类,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教会学生进行归纳小结。

6 注重讲发散和变化。赖老师这节课在引导学生对一部分典型试题进行分析之后,又把原题进行了一些变化,同学生一起进行解题后的小结与反思。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发散、拓展和变换,这种训练立足于基础,不刻意求难,注重渐进性,学生感到别开生面,解题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思维就被拓展开阔起来。

7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给好学生表现机会,尤其是在让学生讲解试题时,看得出那名学生表情自然,非训练有素是难以达到的。“实在不会可以问”教师的指令――“被问者”不单单指教师自己,其中还包括学生。有时学生以同龄人的思维角度讲解,学生可接受性会更强。

8 拓展、强化到位。选择题教师没有满足答案A、B、C、D,总是问为什么“不”A或B……但遇到难点的时候教师总是列出同类型的试题若干个进行强化训练,从而使学生得到巩固提高。

二、这节讲评课给了我的启示

1 要想上一堂成功的试卷讲评课一定是基于教师的充分课前准备:认真分析――整理数据――分类比较――反思教学――制订方案――归纳总结

2 要想上一堂成功的试卷讲评课必定是在学生充分动起来的课堂进行的:(1)要想让学生动起来,首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2)要想让学生动起来,还要转变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3)要想让学生动起来,要建立合理的互助合作小组和恰当的评价机制。

篇11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8-081

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我就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有效的分层评价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在学习知识中有效分层评价

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可见激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学中发现,尝试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都获成功。对于未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我们应该尽量发现其错误中正确的成份,予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尤其在分层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明确哪层学生应达到哪个度,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教学中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成A﹑B﹑C三层。A层指基础层学生;B层指稳定型学生;C层指提高层学生。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旧知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形状转换、面积大小的关系,进而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在分层教学中多处实施分层评价。在验证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中,由C层学生带领B、C层学生一起看多媒体课件演示展开自学,并完成基本练习环节。学习前对各层次学生提出要求,A层:根据资源信息,阅读表述;B层:选择资源,学习表述;C层:自选资源,探究表述。这样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C层同学在得到结论验证的同时又得到了数学语言表述和归纳的锻炼;学困生可以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在网络资源的辅助下,学会倾听,学会观察,从而获得知识。教师依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评价,对于各层学生的回答做出肯定判断,这才是对学生的公平诊断。这样,教师既掌握了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点的掌握度,又及时促进了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又如“小数乘法”一课,学习重难点是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自主探究出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方法,并在实践比较中选择最优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先出示一组算式:25×0.3=( )、2.5×0.3=( )、0.25×0.3=( ),学生口答之后,让学生列竖式计算:0.25×0.3。A层有位学生列出了小数点对齐的竖式,班上有部分同学“哄”地发出嘲笑声。这时我问:“看来大家挺有意见,是吗?谁能说说对或者错的理由吗?”学生纷纷举手,在一次次辩论中得到结果:小数的尾数要对齐。同时得到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时,可以先将小数的尾数对齐。教师及时肯定小结:“是呀!计算小数乘法时,先将小数的尾数对齐,然后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最后数一数因数当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同学们在判断他人正确与否时,先要想一想他是怎么想的,不仅要发现他人解题中的错误,而且要发现其中正确的成分,你们说是吗?”这样处理,不仅发挥了B、C层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辨析的能力,也给了A层学生学习的自信,不再畏惧在课堂上答错题,保护了这一层学生渴望知识的欲望,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二、在实践练习中有效分层评价

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在实践运用中充分进行分层练习,在完全达到预设目标中的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这两个环节的同时,提出高一层次的要求——拓展练习,既满足优等生需要,也拓展了其他层面学生的知识面。根据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分层练习环节,因此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要分层评价,通过分层评价环节,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学习检测。对于A层次的学生的点滴进步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对B、C层次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

例如“循环小数”,该课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练习中进行了分层,从简单到变式,再到拓展。通过情境演示学生知道了无限小数、有限小数、循环小数及循环节的概念,充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评价中,我明确基本练习题是人人掌握的,所以请A层学生回答,满足该层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对答对的学生表示肯定;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是针对B、C层学生的,是就上两题的变式题,评价时目标明确,当然A层学生也可能答对,教师更要及时表扬,给予鼓励;第5题是拓展题,由C层学生回答,教师起点拨引导作用,评价时尽量让学生表述,充分发挥学生的数学表述能力。而这些练习都考虑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各层次学生只要跳一跳都能再上一级。结果是第一、二题学生的回答正确率是100%;第三、四题由于学生需要判断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所以满足了思维较强的学生需要,回答正确率是75%。可以看出每一位学生在实践操练中都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在延伸拓展中有效分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无处不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固然有巨大影响力,但是作为同龄人,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竞争、取长补短。同学之间的评价朴实、真诚、发自内心,学生也乐于接受。通过学生的评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产生了一种合作、竞争的意识,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篇12

一、成就数学精彩课堂需求教师的精心的预设

如果离开了精心预设,课堂教学就不可能很精彩。要想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诸多的精彩,我认为首先必须了解我们的学生,了解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个性化需求,了解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而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与学生之间的最佳切合点。数学课堂有了良好开端,就等于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如教学圆、角、分的认识时,我就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去超市购物的情境表演活动。从小卖部里借来了许许多多的文具,分发给每张桌子中的左边一个学生,让其充当超市营业员,而右边一个学生则扮演顾客,相互之间进行物品买卖的表演。小学生虽然没有多次去超市购物的经验,但经常与父母一起去超市,已有了初步的购物生活经验,模拟情景的表演显得相当的精彩。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当我们充分了解了学生,我们的教学过程就能出现诸多的精彩,而我们的学生则完全能够在这诸多的精彩中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较好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的道理。最终实现人人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在学习数学中得到发展。

二、成功数学课堂的精彩需求数学课堂的形式是多彩的

数学课堂的精彩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其根本目的是求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乃至于高效性。这就需要通过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础上,求得以发展性教学目标为引领的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得到实现,这就要求我们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去呈现数学课堂的诸多精彩。譬如说导入新课其形式则可多样,但也要考虑我们的学生是否乐意接受,或者说是否能够与所教内容相融,如果连这些最起码的都做不到,那么将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出现问题而使得课堂冷冷清清。一位教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讲了一则龟兔赛跑的故事(故事内容略),但坐在下面的学生则在这样嘀咕:都不知听过多少遍了,还讲这个故事。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直观性、探究性的情境去导入新课,效果则要好得多。导入新课时必须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在教学分数的乘除法时,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去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单位“1”,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如:猪的头数是牛的头数的三分之一,爸爸的衣服是妈妈衣服的七分之六,我们班级学生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十分之九,等等。学生的探究兴趣极为浓厚,课堂上呈现出诸多的精彩,这些精彩让我感受到课堂构建的真谛。

三、成就数学课堂的精彩需求数学课堂的气氛热闹是有价值的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知,数学精彩课堂的构建,要力求让我们的学生有足够的实践空间去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批准、验证等活动过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过多地考虑了课堂教学的热闹,削弱了学生在热闹中所必需的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的过程,尤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上我们没有去充分考虑其合理性。一些需要学生去亲自动手实践的内容被多媒体的模拟实验所代替,这从真正意义上讲仍然是一种机械性的灌输。学生看到了模拟实验,表面上热闹非凡,但实际价值不大。如我们在教学角的认识和分类时,单纯依赖于多媒体的模拟演示是不可能奏效的,一定要让我们的学生去动手实践,因为空间概念的形成和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使得我们的学生能够初步明了空间想象力和空间观念之间的关系,则必须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去激发其空间想象力来引导其空间观念的形成。所以教学时,直角为多少度,锐角为多少度,钝角又为多少度,我们都要让学生在亲自量的基础上去加以充分认识。虽然这个时候,只有学生手拿量角器的声音,但这是十分有价值的。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让学生通过空间思维来认识角,把握住角的变化;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对知识点的正确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篇13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去收集学生的信息,作好数学学习评价与反思,是很容易弥补和创新我们的教学。因为教师在每天的教学中,尤其是在新知识传授之后会很自然地提供一些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和任务。通过观察学生对这些问题和任务的解决和讨论,教师所获得的有关数据将会比通过一次正规的单元测试所获得的数据更丰富和更有用。它不仅能帮助教师看到学生可能在什么地方出错,在哪些地方还不清楚或没有牢固掌握,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帮助教师发现导致错误答案背后的原因,找到解决学生学习困惑的症结所在,在错误被学生当成一个事实,或发展成一个习惯之前及时地弥补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因此可以这么说,要保证有效的教学设计,日常的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过程。针对学生而言,评价表现为以下几个目的: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方法或学习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关于数学学习评价我主要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树立长远的目标

学生刚刚升入初一,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生活方式都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还没有适应中学的老师、中学的学习时间、中学的学习要求,这时表现出来的学习品质不一定就是他最终的结果,所以我们老师这时不要过早的对学生进行定性的平价。譬如当学生作业不尽如意时、当学生回答的问题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时,当学生茅塞不开的时候、当学生上课没有投入的时候、当学生因为宿舍关系没有处理好影响上课效果的时候,我们不要轻易的说“你不行”、“你真差”“你肯定考不上”“你真是朽木不可雕”这样的话说的多了学生会丧失学习的信心,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仔细观察他们在课堂及课下的表现,丛中挖掘他们的优点,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质,一块石头聚焦的光束多了也会闪闪发光的,所以我们要多关注学生,了解学生,从而给孩子确定发展目标,我们自己也要制定培养目标。

二、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独到之处,弥补和创新教师的教学

教学相长,教学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常常是在拿自己一个人的智慧去置换五十多个学生的智慧,如果我们能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独到之处,弥补和创新我们的教学,那么教学就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作业里,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一定会有收获。记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收集的好的解题思维和解题方法,是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对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进行评价

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应该说,教师教学方法得以实施,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关联度;教师在课堂所有活动的取向性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也是相互关联的。例如,我们发现几何证明的教学相对较难开展,学生配合性较差。但近两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其中的原因与我的作业评价有很大关系。每天课前我都会利用两三分钟的时间对前一天的作业进行评价。如:哪些同学作业书写工整,令人赏心悦目,哪些同学解题方法独特、新颖,如果时间容许我会让他(她)站在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让孩子的好方法的以推广,让孩子有成就感。哪些同学作业准确率高,哪些同学作业书写有进步,从以前会做一道题,到现在会做两道题,等一些积极的方法,而我每天的作业评价,就成了学生的一顿大餐,老师评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积极向上,在课堂上,我会把课后的习题作为现场作业,然后让同学们评价,同学们评的非常仔细、认真、精彩,即发现了别人的优点也发现了别人的缺点,而且经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很在乎同龄人对他(她)的评价,一些爱面子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成绩自然有所提高。作业本也可以成为师生交流平台,老师可以把自己想对学生说的话,学生可以把自己想对老师说的话写在作业后面,譬如:一次考试之后,一位同学考的不理想,我忙于日常工作,没有找她谈心,该生就在作业后面写道:老师我考得这么差,你没有批评我,是不是放弃我了,看到后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疏忽了对孩子的关心,其实孩子很在乎老师,哪怕是对她的批评,我亡羊补牢,给孩子写下了“老师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除非你自己放弃自己”,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脸上有了笑容,学习主动了许多。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不同的评价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所以作为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不同的评价。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练习题的安排等尽可能地让所有的学生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的策略,不管学生回答的对错,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态度,然后给予引导,不要表现出不屑一顾和不耐烦;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以鼓励和帮助,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错误及其原因,鼓励他们去改正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也要通过评价让他们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

五、数学学习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要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相关人员的评价结合起来。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等方式,也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合作作业、数学活动、数学小论文等方式。

六、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要定性、定量、长期化

定性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从哪些方面评价学生,如对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的参与程度、作业完成的情况等进行评价,对于这个评价指标,可让学生参与制定;定量就是对评价指标给予一定的操行分,每一项的分值可让学生参与制定;长期化就是评价不能随心所欲,要制定落实方案,譬如每学期制定一个操行表,一直累积到初三,参照此操行分,给学生毕业证上给等级,有凭有据,学生心服口服,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有一个长期约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