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城市公共设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公共设施”一词来源于英国,英语为Street Furnitue,直译为“街道的家具”,在欧洲被称为Urban Element,城市的配件。在中国,我们一般称为“城市公共设施”或“城市家具”。公共设施是由政府提供给社会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产品,是满足人们公共需求的设施。从功能出发,我们一般把城市公共设施分为信息设施、卫生设施、服务设施、休息设施、照明设施、交通设施、艺术景观设施、无障碍环境设施、公共安全保障设施及管理设施等。
二、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设计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设计是指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采用系统设计的思想,把其系列产品纳入到一个系统里来进行设计,由一个基本构件演变出丰富多彩的扩展系列。这样可以使系列产品在面貌上进行统一,可以增强城市公共设施的可识别性,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同时在生产、装配上也便于组织和管理。
系统设计是以系统思维为基础的,目的在于将客观事物置于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来设计,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整体设计方法。系统一般分为外系统和内系统。对于城市公共设施来说,其外系统是指城市公共设施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内系统是指城市公共设施系统中各项产品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将系统设计的设计方法运用到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来,将各项功能设施完善地组织起来,使其相互间建立起有序的联系,在整个城市公共环境中形成体系,共同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城市公共设施的外系统
从城市公共设施外系统的角度来说,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需要考虑与城市公共环境相协调,与城市特色相一致。
从城市公共环境的整体角度而言,城市公共设施应该与城市公共环境相协调,突显城市特色。城市公共设施与周边的环境、小区、街道、公园乃至整个城市交织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在进行具体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我们首先应该从构成城市公共环境的整体角度出发,分清各要素的主次地位,突出重点与主体,完善其功能间的组织搭配,使其与城市公共环境相协调。
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的衍生物,是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整个城市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城市有着不一样的性格。一座城市的公共设施应准确反映它的人文特色、地域特点。比如“江南水乡”“现代上海”是完全不一样的城市特色。城市公共设施的创意与视觉意象,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空间的规划品质,这些设施虽然体量都不大,却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的景观密不可分。因此在进行公共设施设计时,应该从所涉及的地域特点出发,考虑城市公共设施应该具有的风格形式,使得整个公共设施系统以统一的形象展现城市的特征。
四、城市公共设施的内系统
城市公共设施的内系统在这里指城市公共设施系统中各项产品之间的关系。各项功能设施应该形成完善的组织系统,相互间应建立起有序的联系,在整个城市公共环境中形成体系。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对系列产品的形态、色彩、材质等基础要素进行统一,强调结构与元素的联系性与秩序性。
(一)产品造型特征的系统化
就城市公共设施系统中各项产品之间的关系而言,各项功能设施应该形成完善的组织系统,相互间建立起有序的联系。这些产品将采用统一的产品造型设计语言,统一的材质和色彩。我们可以通过提取某一基本元素,转化成可以标准化生产的设计语言,在系列公共设施产品上反复出现,形成统一的产品形象。
我们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需要根据特定的城市特定的场所,挖掘特定主题内涵,提炼象征元素进行延展设计。比如我们需要对杭州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设计,那么就需要提炼杭州的元素。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些相关的意象,把这些意象特征提炼出来,然后抽象化转换为可以批量化生产的设计语言,赋予系列公共设施产品之上,以期产品既是能够标准化批量生产的产品,同时又是具有特定个性的产品。
比如案例1。这组作品是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课程里面的一组实验设计课题《杭州地铁西湖站公共设施设计》。在作业过程中,学生们提取杭州西湖十景中的“曲院风荷”中的“荷”为设计主题,采取荷叶中的错落、柔美的荷叶为造型意象。杭州给人的感觉是清秀、柔美、精致的。所以在杭州地铁西湖站公共设施设计中,采用典型的西湖元素作为设计元素。这组系列公共设施的产品采用统一的荷叶元素,抽象化了的曲线造型形式贯穿于系列产品之中。这组产品涉及产品有售票机、休息座椅、指示牌、闸口、垃圾桶等。他们给这组产品定了标准色彩,把它们的材质和色彩也统一起来,这样形成了公共设施系列产品统一的形象,在环境中可以增强产品本身的识别性,便于人们发现和使用。
(二)城市公共设施系列产品结构连接方式的系统化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设计还表现在结构连接方式的模块化、标准性和组合性上。
模块化设计可定义为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虽功能相同但性能、规格不同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创建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设计方法。公共设施模块化系列产品就是由一组特定的模块,在一定范围内组成多种不同功能或同一功能而不同性能的产品。
比如案例2。这组作品是该校另一个课题作业《杭州西湖名品街公共设施设计》,在设计中应用了可拆卸模块化结构。在设计中,主要运用了一个固体连接体,用来夹住玻璃并固定在支架上面,用螺丝和螺帽把固定件固定在支架上。通过这种系统的模块化构件和结构,固体连接体结合玻璃、方钢型材,组合成电话亭、候车厅等公共设施产品。他们运用统一的结构形式、统一的标准件,组合成了不同功能的系列产品。
运用模块化物件和结构,不仅能有效地实施功能,降低成本,发挥最佳的综合效益,同时还能增强美感,塑造城市美观形象。
城市公共设施系列产品结构连接方式的系统化,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满足产品快速设计,节约生产成本。2.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模块是精心设计的相对独立的单元,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和批量加工,在提高模块质量的同时进而提高产品质量。3.良好的可维修性。由于模块化产品是由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模块的互换性很强,便于拆卸、维修和搬运。
城市公共设施结构连接方式的模块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系列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程度和互换性。
结语
我们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应采用系统设计的方法,对公共设施的外系统和内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做到有主有次,既要考虑城市整体的公共环境,还要考虑整个城市公共设施的产品规划;既要考虑公共设施系列产品造型特征的系统化,也要考虑结构连接方式的系统性。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经济、实用,受人们欢迎且具有城市个性的公共设施产品。
参考文献:
[1]吴翔.产品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张海林,董雅.城市空间元素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杨正,杨克修,杨凯华.城市公共设施的模块化设计[J].包装工程,2006(10).
篇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2月6日
作为城市构成元素的城市公共设施,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城市公共设施这一工业产品看作城市的“家具”。可见,城市公共设施是不可缺少的。
现今,由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起步较西方晚,因此城市公共设施开发与设计起步较迟,城市公共设施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现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城市内涵及地域文化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影响,因而看到的是不同城市的公共设施都大同小异,不能体现出城市公共设施的独特性。城市的地域文化是贯穿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脉络,是城市独特性的根本所在。因此,作为城市重要构成元素的城市公共设施,也要从地域文化出发,领会城市内涵,掌握设计的重点,从而改善我们身边的设施环境,对提高整个城市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设施的关系
1、地域文化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影响。不同城市会有着不同的文化、政治、经济及社会背景,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地域性是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特征,要设计出富有内涵、个性化的城市公共设施,可以从传统的地域文化中寻找设计因素。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俗风情、审美风格;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气候特征、生活习惯,不同地域和民族对城市环境公共设施的需求也就不尽相同。如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城市公共设施就很有特色,如西安回民街的路灯都采取古代“马灯”的造型,让游客在观景的同时有穿越之感。再如,新修的前门大街,设计上采用了“拨浪鼓”形路灯,体现老北京历史文化韵味。以上都是从造型上加以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影响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如色彩上,南方、北方气候特征、生活习惯不同,我们看到的是北方城市公共设施多用冷色系,南方城市公共设施多用暖色系。
2、城市公共设施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城市文化可以体现城市特色,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及发扬城市文化有着积极作用。城市公共设施是为广大市民服务的,人们通过城市公共设施感受到城市的文化气息。城市公共设施的造型、色彩、材料都可以很好地反映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如现在的大唐芙蓉园,就很好地传承了西安的地域文化,园内亭、台、楼、阁、榭、桥、廊,一应俱全。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早在历史上,芙蓉园盛名四起的皇家园林。现今的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以“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
可见,作为城市外在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设施可以直接反映城市的气质、城市特色。城市公共设施可以很好地协调人、环境、文化三者之间关系。好的城市公共设施对于传承地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也出现了很多个性化的、体现城市文化内涵的公共设施设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要素分析
1、造型要素。设计通过占据一定空间的造型才能具体实现。这一过程被称为“造型设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的造物观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先人造物,不仅考虑到了实用功能,也考虑到审美性,注入个人情感。我国著名的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有精辟的论述:“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担负着特定功能的一厢一盖、一轮一辐也就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传达着无边的深意、无限的深情,而上升为“有意味的形式”。同样,公共设施造型也要从当地特有的文化元素、历史遗迹中去寻找灵感,如城市长期积累下来的古迹、雕塑、文物、文献、绘画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民族风情,倾注着人们的情感,如北京四合院、云南小镇、广州沿街雨廊等不同的公共空间因风土人情的不同有着风格各异的城市公共设施。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我们可以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恰当地运用传统元素,使城市公共设施与城市相融洽。
2、色彩要素。城市公共设施的色彩要与整个城市环境协调一致,可以在与城市色彩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根据周边景观及建筑做出适当调整。这里的城市色彩,是指被感知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外部色彩的总和。如,罗马给人的色彩感知是热情的橙色,巴黎给人的色彩感知是地中海气息的蔚蓝色。城市色彩是系统化存在的。因此,在进行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时,要使其与城市风格取得一致。因为不同城市风格各异,有现代感十足的城市,有历史韵味浓的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特色。这就要求设计师作针对性的设计。
3、材料要素。材料是造型设计物质基础,每种材料都有其自身属性,不同材质质感不同。质感有温暖、寒冷、粗俗、高雅,等等。每种材质的属性也是不一样的,有皮毛、木材等自然材质,也有橡胶、玻璃等人造材质。不同材质会有不同的设计感。材质的创新对造型设计有很大影响,如史密斯“钢管椅”,丰富了家具造型,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材料设计时,设计师应根据不同的方案要求,选择不同质感的材料。
三、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注意事项
作为城市“家具”的城市公共设施,是服务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的。时下,随着精神文明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越来越向往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富有个性的城市形象受到推崇,城市的公共设施要具有其自身特点,这样才能被人们所熟识。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系统性。城市公共设施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作为设计单体,它是占据一定环境空间的三维物体,但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来看,它是公共设施系统的一分子,在完成自身功能的同时是整个系统不可或缺的一员。在设计城市公共设施时,无论从造型、色彩还是功能、风格,同一城市的公共设施要具有相同的设计因素,使其协调地存在于城市中。这样可以很好地烘托城市特色,使城市面貌整齐有序、焕然一新。
2、功能性。产品设计要遵循“形式追随功能”,在设计中,不论造型、色彩等外在形式多么新颖,功能性始终是第一位的。不同的公共设施可以满足公共场所的不同使用功能,在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公共设施的功能性。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人们在公共场所的活动形态,设计要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更还得完善公共设施的功能性。
3、注重设计品味。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设施品质,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对象是大多数的社会民众,所以在进行公共设施设计时,要考虑社会民众的共同美感、社会习俗等,使所设计的公共设施具有积极向上的主流审美。设计师可以从公共设施的形状、材质、色彩、体量等属性作为出发点,设计更为新颖的公共设施,影响大众。城市公共设施具备了一定的时代和时代审美,这样,公共设施就成为了城市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不仅仅是占据空间的形体。
4、人的因素。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是环境的主体,因此在设计中,要以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做到以人为本,因而设计应以人为本。公共设施的设计应该要考虑到不同使用人群的需要。尤其对老人、儿童及残障人士的活动形态充分了解,才能更好地满足其使用性能。设计师要进行人性化的设计风格,就要使不同人群都可以感受到公共设施安全、舒适、方便等良好的性能。公共设施作为城市“家具”,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在满足其本身使用性能外,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总之,城市公共设施对城市空间有很大影响。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性体现在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的发展水平。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系统、合理、创新的设计,使其符合城市形象,从而烘托出该城市的风格特征、文化形象,进而提升城市面貌。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城市中的公共设施包括公共汽车站、电话亭、指示牌、邮筒、垃圾筒等,如果把城市还原成一个构成体,那么这些公共设施可以看成是点的元素,他的色彩可以做为城市整体色彩的点缀色,是城市色彩环境的点睛之笔,对城市的人文色彩环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是从细微处体现城市色彩设计的别具匠心。
城市整体色彩体现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和主色,整体色彩包括了建筑物色彩、公共设施色彩和自然景观的色彩等,其中点睛的色彩就是公共设施色彩。美学性、区域文化性和协调性是城市色彩设计必须重视和强调的,应该在认真研究色彩的情况下,通过灵活的运用和创新的设计来满足公共设计的色彩要求。优秀的公共设施色彩设计,首先应该满足的就是合理性。
确定城市公共设施色彩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一是美学设计,体现出城市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特点;二是整体协调性,建筑物和公共设施都要体现出人性化和情感化的特点;三是区域文化协调性,要保证城市色彩和文化的连续性,不仅需要时间连续还需要空间连续。公共设施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色彩分布规律和色彩发展历史,某种颜色很可能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例如对色彩相当重视的城市――印度,在印度西部有四座城市可以分别用四种颜色代表。
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的原则分析
1规划原则
人们的心理活动通过行为体现出来,我们应该着重分析人们的心理特征和胜利特征,才能真正让城市公共设施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在人们休息时坐下,这是种生理需求,而在休息是人们会有意无意的与其他人隔开,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因此在设计休息空间中的公共设施时,可以将设施的高度设计得略微不同,又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
2整体协调性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和其色彩都是城市的一部分,城市的色彩空间与城市公共设施相互影响、共同生存又相互融合,公共设施的定位决定了城市色彩的设计标准,而城市色彩的协调性又影响着公共设施的具体设计。目前城市的公共设施主要包含卫生系统、交通系统、信息系统、照明系统、休息系统和活动系统等,每个系统下又包含了多种公共设施,根据不同公共设施的作用和特点采用不同的色彩,能够体现出公共环境的人性化和情感化,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
3区域文化协调性原则
区域文化对于城市公共色彩设计至关重要,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色彩是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途径之一,因此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应该重视区域文化协调性原则,用色彩来宣传城市文化,体现城市和人们的情感,因此城市公共设施色彩不仅具有美学意义,还有着深刻的思想含义。
4美学性原则
对于不同功能的公共设施,采取不同的色彩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其辨识度,还能确保公共设施的功能性。对于儿童座椅,应该选择比较鲜艳的颜色如红、黄、蓝、橙等,针对儿童的身体特点应该适当降低座椅高度,并且减淡座椅颜色,方便儿童识别,对于城市街边的LED路灯,应该根据区域不同选择不同的颜色设计,而对于公园或者小区的路灯,应该选择绿色,会让居民眼前一亮,城市中的健身器材,颜色应该选择鲜艳活泼的颜色和红色,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也能给人们带来健身的动力。
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的策略
1完善色彩标识系统
目前我国的城市色彩标识系统仍然不够完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城市标识色是一个整体和宏观的色彩,而城市色彩标识系统能够丰富人们的视觉效果,并且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暗示,人们会对城市的街道、建筑和其他设施产生深刻的印象,实际上城市色彩起到了城市名片的作用。设计者应该给城市色彩划分不同的种类和层次,并赋予一定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在城市范围内普及色彩设计。
2明确公共设施标识色
目前城市标识色可以分为两类,即现代标识色和历史标识色,城市的不断发展让城市色彩具备了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文化内涵,因此要做好色彩规划工作,首先要根据不同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确定城市标识色,但是色彩标识系统并不仅仅是确定城市标识色。城市的整体色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城市自然景观、建筑外观和气候条件等,设计师在明确公共设施标识色时应该全面且充分的考虑。
3色彩标识系统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城市色彩可以分为节点色彩、界面色彩、流动色彩、标识色彩和分区色彩,例如河流、廊道和道路系统属于界面色彩,分区色彩则是根据城市的不同分区来确定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节点色彩,在城市中公共设施实际上是一个个节点,城市标识色与节点色彩密切相关,但是也不应该太过凸显节点色彩,色彩的连续性和辨识度才是最重要的。
结束语
合理的公共设施设计,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公共设施设计包含了很多方面,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色彩设计,色彩设计的质量对城市空间视觉形象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决定着公共设施能否发挥其功能性。综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力度体现出城市对人民的重视程度,做好城市色彩规划和公共设施色彩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促进城市不断进步。
篇4
一、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学科背景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在不断扩展。而作为横跨文理、融技术和艺术于一体的设计艺术学科,其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作为设计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不断有新的学科理论和知识在更新。动态的设计艺术学科在横向外延并不断扩展范围的同时,专业内部间的交叉与融合更是显得频繁与血肉相融,从而推动着设计艺术学科整体的不断发展。
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特征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跨度较大,涵盖了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内容,因而不同专业领域对公共设施设计有不同的理解和思考的侧重。对环境艺术而言,其首先是对城市环境的设计和景观要素的组织,具有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意义,主要从环境的整体视觉出发;而对于工业设计而言,公共设施是室外空间的大尺度产品,需要在实现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形、色、质及结构的统一,是微观具体的实现和创造。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课程就是立足于与环境相结合的思路来拓展工业设计的视野,恰与当今跨学科设计的趋势相吻合。与此同时,工业设计的程序、研究方法,以及系统整合的观念和问题先导的思维,常给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带来新的启发。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组织方式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教学需要实现学生的知识构建形成从感性认知到设计实践能力的转化。我们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教学共分为三部分进行:前期侧重于理论教学,中期侧重于设计前的市场调研与分析,后期则侧重于设计过程的指导,形成完整的教学链,依次完成学生知识的建构。
(一)理论教学
前期理论教学主要通过对基本内容的讲述和对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典型案例的分析,侧重学生对于设计方法的学习,力求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指导设计。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阐述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概念;论述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以“人类——环境系统”分析为核心的基本原则;介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过程及内容,使学生从中掌握公共设施设计调研、分析、评估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技术;介绍各类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要点。
(二)调研与分析
要求学生结合城市公共设施设计项目进行实地参观调研,鼓励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调查身边的公共设施与人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分析公共设施所体现的审美性和实用性。调研所得出的成果以制作PPT报告的方式在课堂上演示并陈述,通过汇报交流来积极消化理论教学环节中的知识内容,并加强学生对设计原理与方法的理解。
(三)主题设置
后期设计过程的设计内容严格按照教学进度要求逐步深化。从方案起步、修改深入,直至定稿上版,整个设计过程中教师指导的重点在于设计方法、设计思维过程的引导。其别强调培养学生在设计前期的分析和制作能力,例如,利用草图进行图示思维、制作效果图模型帮助方案推敲比较。为提高学生方案研究与表现的综合技能,在方案草图阶段进行与设计课题相关的主题性与概念性城市环境空间的平面图设计,增强学生对于环境与设施统一性的理解。
四、主题性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教学实践
具有主题性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教学实践强调课题的概念性与实验性。笔者曾多次尝试将拟定的空间形态让学生进行设计创作,以实验性的研究态度,从对场所空间的认识入手,对城市中人们的活动现象予以重新梳理和组织,从而体现人、公共设施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塑造更为美好、和谐的城市户外生活场景。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树立起对公共空间环境的系统性观念,因此需要结合公共设施形态、结构以及功能的配套性等方面,寻找设计的切入点,进而做出较为明确的创新性设计方案。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学生以往单向思维及封闭创作的定式。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做设计时更具有针对性,使其最终的方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以主题性的空间形态为切入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教学的互动性。
结语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的设计课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公共环境建筑的加快,公共设施设计前景光明。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课程的设置在强化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更多地了解和熟悉其他相关专业领域的技能与理论。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为学生将来胜任不断发展更新的设计行业要求,包括从事设计管理与协调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本文为武汉大学211建设项目“面向智慧城市的城乡规划学”科研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呁,王菁菁.城市环境设施设计[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安秀著.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丁熊,刘珊.公共设施设计跨专业教学研究[J]. 创意与设计, 2011(1).
篇5
1.1 文脉和城市的文脉:所谓文脉,英文即Context一词,原意指文学中的“上下文”,在语言学中,该词被称作“语境”,更广泛的意义上,引申为一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与他事物的关系,设计中译作“文脉”,它更多的应理解为文化上的脉络,文化的承启关系。
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阶段留存下的历史印记,是城市特质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彼此区分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的根,是城市的灵魂,有往日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有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城市文脉的真正载体是生活,所有的历史遗迹不过是它的寄存之所,所以只要生活继续,文脉就能流传,但只有被充分理解、利用、改造、传承,文脉才能实现它的最大价值。
1.2 公共设施的概念:关于“户外公共设施”,这一词产生于英国,英语为“Street Furniture”,直译为“街道家具”,简略为SF。在欧洲被称为“城市配件”,在日本理解为“步行者道路的家具”或者“道路的装置”,也称“街具”,在我们可以理解为“城市环境设施”或“户外公共设施”。从功能意义上来说,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属于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
1.3 城市公共设施文脉设计含义:城市中公共设施的设计,必须要遵循各个城市的历史文脉来进行,这是因为:每个城市的生存发展,都要建立在它自身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历史文化上,失去了历史文脉的城市将会成为一座没有灵魂的“空城”。城市的历史文化首先要通过一定的文化基础设施来体现,每个城市的文化都是通过各种文化设施、建筑风格等区别于其他城市。我们对一个城市的印象,首先是来自于我们所看到的带有文化韵味的传统建筑、迅速发展的商业建筑构成的大量建筑群的视觉形象,在此之中,当然也包括了构成城市环境的有特色的公共设施。所以,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加强街区中的基础设施、特色景观建筑物等硬件建设,体现出特定的文化意蕴和历史街区个性,是我们城市设计工作者所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让城市公共设施的形象符合历史文脉,把能表达城市意象的诸如文化、政治、经济、民俗、审美、艺术等抽象的概念图形化,融合到公共设施的设计形式当中,并在我们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痕,对其贴上特殊印记的标签以示与其它区域或其它城市的区别。这种留存在我们头脑中的城市公共设施文脉的集体记忆,反过来又影响对未来城市设施形象的塑造,在代代传承中,将主导城市形象设计的历史文脉通过物质形式的文化符号保存下来。
2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文脉要求
2.1 结合城市主流文化:首先,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必须要结合城市的主流文化,尊重城市的历史文脉。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个城市中不同的历史街区,都具有它特定且突出的地方文化和传统历史。而公共设施作为一种传达文化的载体,在设计中,必须通过其恰当的形式、色彩、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逐步形成与城市的建筑、景观风格相统一的设计风格;这种设计风格沉积在建筑与环境中,并与它相结合,形成一个由不断传承的观念、文化和审美角度所制造出的“形象集合体”,即一个城市中人们对自己生存空间的集体记忆。它以物化的形式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隐藏在人们心中的、驾驭其行为并产生地域认同的社会价值观相吻合,引起人们的共鸣,进而产生文化的认同感,使城市的风貌与特色在历史的雕琢中不断延续与传承。
篇6
1.2大众审美化设计
现代城市的公共设施设计不但需要满足人们的物化审美,而且在精神上也可以给予人们美的感受,使公共设施设计成为人类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结合体。公共设施设计作为一种纯操作型的艺术表现,是要被大量生产的,是需要大众接受的,所以公共设施设计要依照市场和大众所认可的文化来做设计,即大众审美化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需要启发大众文化的审美潜力,使审美被大众所认识和理解。公共设施设计要体现出人们的精神追求,同时通过富有文化的艺术气息和现代感的独特形式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表现出来。在功能和形式上要满足城市居民不同的艺术爱好和情感需求,让民众真正感受到设计的大众文化魅力。
1.3创新设计
“作为创意人,很难与当今的一些流行完全割舍开来,一切都能成为灵感。特别是产品设计圈外,这座城市、乡村、艺术、设计以及其他有关创意的一切”。这是德国工业设计师丹尼尔关于产品创新设计的理解,设计是所有改变人类生活的方式中最直接的,人们的生活观念常常被设计所影响。设计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甚至影响了人们的交往模式,人最开始的交流是通过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其后发展到了文字和语言。打开一扇门,不再用手,而只需要你走过去。公共设施设计需要创新设计,以此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这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同样也需要促进城市的创新功能。
1.4涵化设计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公共设施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为人们提供服务不可缺少的部分。现代城市中教育的最好载体就是公共设施,当民众使用或者体验公共设施时,要让他们从中学习到设计的教育意义。公共设施的形态、功能的设计要影响大众的情绪,让大众受到强烈的陶冶和感染,使大众不知不觉受到教育。现在很多城市的垃圾桶都采用的是垃圾分类的形式,既环保又高效。这种垃圾桶设计的理念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性的情况下,使欣赏者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长期作用下,使人们无形中产生了应该进行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
1.5共用设计
共用设计,在商业利润的前提下,现有技术条件下,公共设施设计尽可能使不同能力的使用者,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能够安全、舒适地使用的设计方法。公共设施设计,需要成为解决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有障碍或不便的弱势人群的有效方案,例如盲道、老年人楼梯扶手、残疾人坡道和其他一些城市公共设施。基于以上这些社会属性,现代城市的公共设施设计方法如图2所示。
2分类垃圾桶设计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足,城市生活垃圾每年都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这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发展。传统垃圾桶一个口倾倒导致了垃圾回收不便,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使垃圾循环利用率变低。基于此,垃圾桶应针对不同类别和功能进行设计。
2.1创建低保真模型
基于城市社会属性下的公共设施创新设计方法,捕捉符合城市社会属性的分类垃圾桶设计,绘制初步设计方案,创建低保真模型。。
2.2可持续、创新设计
分类垃圾桶是针对无锡阖闾城遗址博物馆景区所开发的一款富有环保理念和人文情怀的室外公共设施,实现了垃圾分类储存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如图5,图6所示,分类垃圾桶整体采用了简洁的造型,体现了一定的时尚感,与阖闾博物馆的历史气息相吻合。游客通过垃圾桶上的回收标签来进行垃圾的投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同时在垃圾桶的上方设有烟灰缸,方便吸烟人士的烟灰存放。垃圾桶采用门形式,方便垃圾回收人员对垃圾的收取。同时垃圾桶设计带有顶盖,可防止因下雨等恶劣天气导致的垃圾污染。
2.3涵化、审美设计
分类垃圾桶所在的阖闾城遗址博物馆,是无锡市最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第一个有论断的春秋吴国的都城,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分类垃圾桶设计的造型吸取了战国青铜灯、漆木瑟、漆箱等器物的剪影元素,用镂刻的形式将战国玉器C形龙上的回形装饰以及青铜器物纹样予以表现。让来到无锡阖闾城遗址博物馆的游客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吴文化,感受吴文华。同时,通过分类垃圾桶的造型,启发民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
篇7
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推动着城市的进程与改革。美国城市规划师伊利尔・ 萨里宁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目标与抱负。”城市的发展水平极大的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水平。现代城市生活中,我们依赖于各种各样的公共设施,有着“城市生活家具”之称的公共设施对协调人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说道路规划,城市建筑是城市整体化的设计,那么公共设施就应该属于城市细节设计,除了体现实用价值以外,也是城市形象、城市文化体现。现代城市不仅需要功能, 更讲究感性文化, 缺少感性文化是没有生气的。公共设施设计作为城市元素, 也受这种规律的左右公共设施设计与文化就具有不可避免的文化联系。
作为城市景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共设施设计的视觉形象,直接关系着整个城市空间的视觉品质,并反映出城市发展的经济水平及文化内涵。可以体现人类精神文明的公共设施设计,应通过其塑造的空间、造型形体,色彩体现出一种人文价值和精神创造,正是这种价值和精神才是公共设施得以发展与保留的魅力所在。具备使用功能,同时传承历史、体现时代文化的公共设施,具有较高审美精神价值,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文化价值和道德观念的体现。在现代规划中,很大一部分市政设施建设都不再是简单的使用功能的满足,而是把这种活动潜意识得当作一种文化行为。虽然公共设施的功能仍然是个重要问题,但不再是探讨的主要问题,而是展现更多的文化价值。例如美国的二战纪念雕塑,为了纪念在二战中死亡的人所设计的纪念性雕塑,记录历史,供人追悼作用,现在看来它记录了一段历史,并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景观。还有巴黎的雄狮凯旋门等在当初是纪念型雕塑,它们记录了城市历史文化,是凝聚城市精神的重要公共性设施。如果这些城市缺少了这些文化性设施,必然会少了迷人的文化魅力。因此,在今天看来,它所纪念人或事迹的功能远不如它产生的城市文化的价值。
篇8
1规划原则
人们的心理活动通过行为体现出来,我们应该着重分析人们的心理特征和胜利特征,才能真正让城市公共设施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在人们休息时坐下,这是一种生理需求,而在休息是人们会有意无意的与其他人隔开,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因此在设计休息空间中的公共设施时,可以将设施的高度设计得略微不同,又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
2整体协调性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和其色彩都是城市的一部分,城市的色彩空间与城市公共设施相互影响、共同生存又相互融合,公共设施的定位决定了城市色彩的设计标准,而城市色彩的协调性又影响着公共设施的具体设计。目前城市的公共设施主要包含卫生系统、交通系统、信息系统、照明系统、休息系统和活动系统等,每个系统下又包含了多种公共设施,根据不同公共设施的作用和特点采用不同的色彩,能够体现出公共环境的人性化和情感化,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
3区域文化协调性原则
区域文化对于城市公共色彩设计至关重要,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色彩是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途径之一,因此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应该重视区域文化协调性原则,用色彩来宣传城市文化,体现城市和人们的情感,因此城市公共设施色彩不仅具有美学意义,还有着深刻的思想含义。
4美学性原则
对于不同功能的公共设施,采取不同的色彩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其辨识度,还能确保公共设施的功能性。对于儿童座椅,应该选择比较鲜艳的颜色如红、黄、蓝、橙等,针对儿童的身体特点应该适当降低座椅高度,并且减淡座椅颜色,方便儿童识别,对于城市街边的LED路灯,应该根据区域不同选择不同的颜色设计,而对于公园或者小区的路灯,应该选择绿色,会让居民眼前一亮,城市中的健身器材,颜色应该选择鲜艳活泼的颜色和红色,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也能给人们带来健身的动力。
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的策略
1完善色彩标识系统
目前我国的城市色彩标识系统仍然不够完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城市标识色是一个整体和宏观的色彩,而城市色彩标识系统能够丰富人们的视觉效果,并且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暗示,人们会对城市的街道、建筑和其他设施产生深刻的印象,实际上城市色彩起到了城市名片的作用。设计者应该给城市色彩划分不同的种类和层次,并赋予一定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在城市范围内普及色彩设计。
2明确公共设施标识色
目前城市标识色可以分为两类,即现代标识色和历史标识色,城市的不断发展让城市色彩具备了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文化内涵,因此要做好色彩规划工作,首先要根据不同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确定城市标识色,但是色彩标识系统并不仅仅是确定城市标识色。城市的整体色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城市自然景观、建筑外观和气候条件等,设计师在明确公共设施标识色时应该全面且充分的考虑。
3色彩标识系统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城市色彩可以分为节点色彩、界面色彩、流动色彩、标识色彩和分区色彩,例如河流、廊道和道路系统属于界面色彩,分区色彩则是根据城市的不同分区来确定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节点色彩,在城市中公共设施实际上是一个个节点,城市标识色与节点色彩密切相关,但是也不应该太过凸显节点色彩,色彩的连续性和辨识度才是最重要的。
篇9
二、分析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象征语义的公共设施设计
所谓象征性语义,是指产品所表达出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是设计师赋予的,也可以是使用者自己定义的,还可以是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质。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考虑到象征者与被象征者之间的关系,并仔细斟酌各个地区文化特色与象征性语义在设计中的共鸣,运用灵活的设计手法对其进行设计再创造。大唐芙蓉园和大雁塔广场上的灯具,不仅是行人和车辆的照明系统,更具有标志性的现代“唐风”地域特色。其造型可分为三段式,顶部为主要发光的灯具,中部为悬挂广告的灯柱,底部为石材基座。大唐芙蓉园周边的灯具造型在设计上可谓别出心裁,它主要由三盏灯组成,形成稳固的三角式构图。左右两边为稍大一点的灯,其造型模仿宫灯的形状,是在宫灯的基础上经过简化细节、提炼线条变形之后设计出来的。在左右两盏灯的顶部设计了屋檐的符号造型,这一造型是在唐代建筑屋顶设计中发掘出来的,设计者将承载灯具的横梁做成弧度,檐处末端稍微抬高,从力学角度分析,这一设计方便了灯具的悬挂和更换,不至于使横梁容易折断。从视觉上来说,这一设计使得挂上左右两个灯具之后的路灯的整体造型变得更加轻盈,其寓意也非常丰富。在“屋檐”符号造型的横梁下挂上灯具,让人联想到家,使人感觉温馨。曲江池公园的灯具,其顶部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屋顶的符号,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屋顶的形式,屹立在曲江公园大道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公共设施设计中,这些元素不仅在灯具设计中被大量运用,在雕塑设计上也经常用到。如,大雁塔北广场水景小品之一的《人和》雕塑作品,设计师将浓缩西安历史记忆的古钱通过抽象、变形、提炼等设计手法,使之成为现代广场上具体的可视符号,其外形提取了古钱币铜钱的基础造型,经过提炼和变形重组形成广场雕塑。圆这一造型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美好的期望,如阖家团圆、圆满等,而从哲学思想上来说,则是看待事物应当一分为二,不可片面。
2.文化语义的公共设施设计
设计是艺术与科学多角度融合下的为人类服务的工具,它表达人的需求,承载人的慰藉和希望,强调尊重人的情感,因此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历代灯具的设计都是当时地域文化元素的载体。我国古代的灯具形态优美,内涵丰富,工艺精湛,现代灯具的设计也毫不逊色。大唐芙蓉园的人物造型皮影灯,以陕西凤翔的特色工艺皮影为载体,在其基础上辅以现代科技,皮影灯采用皮影戏中的传统宫廷人物造型,在契合大唐芙蓉园宫廷公园的主题之外,更融入了现代科技和材料。这一灯具设计以玻璃作为基础材料,在其上彩绘出唐代宫廷人物造型,有侍女持灯、乐手吹箫、贵人游园等,姿态各异,形态优美。基座上安装大的照明灯,晚上能看到整个人物形象,在彩绘处安装小的彩灯,使夜晚人物形象更加清晰、逼真、生动。这一造型在白天是一组组可供人欣赏的雕塑,而在夜晚则变成具备照明功能的灯具,使人在游览大唐芙蓉园时被这一组组唐代人物环绕,仿若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更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大雁塔广场上的灯具则更加直观地融合了文化元素。如,主题喷泉两旁休憩区域的灯柱箱上都刻印着唐朝著名的诗词歌句,不论白天还是夜晚,人们都能清晰地看到。这一设计不但起到了装饰作用,还具有教育意义,将艺术与教育结合起来。
3.仿生语义的公共设施设计
仿生是把人类或者动植物的形态特征通过对比、重复、夸张、隐喻等一系列设计法则运用到产品设计中的一种设计表现手法。仿生具体可分为具象仿生和抽象仿生。具象仿生是指直接把仿生对象的大部分或者明显特征运用到设计中,而抽象仿生是指把仿生对象的小部分或者提取鲜明的特征运用到设计中。如,大唐芙蓉园长回廊上的莲花灯,其采用了唐朝佛教文化盛行时期的圣物——莲花为基础造型,经过变形重组之后成为现代公园回廊上别具一格的灯具。这一灯具将莲花造型精简,不似之前花瓣重叠的莲花,而是简化为五片花瓣,并且花叶上下相连,似是两朵莲花组合起来一般,其涵义显示出丰富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寄托。人们在欣赏或者使用这些富有民族文化、历史特色的公共设施时,就会联想起唐朝盛世的文化景象,深刻体会到十三朝古都浓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
篇10
近年来,城市加大公共设施投资力度,各项事业均有了较快发展。行政办公从老城区逐步疏解,向西转移,商务办公分布零散,没有集聚趋势。大型超市、连锁店、商业街、大型建材市场等商业业态出现,且呈多样化趋势;西部商业发展态势明显,片区中心雏形显现。但是对照城市相关规范可见大部分城市的社会性基础设施如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配套相对不足。
1 城市目前公共设施布局现状及存在问题
以某城市的规划布局为例,从调查情况结果来看,该市主城区内公共设施发展水平分布不均。以老城区和西部地区内公共设施总量为最多,集中了主城区内52.49%的公共设施,而河东、东南、西北、港口瓜州分区内的公共设施比重很小。这是由于老城区首位度较高,积累了众多的公共资源;近年来西区建设了大量市级大型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比重持续上升。社区级和基层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商业网点、图书馆、活动中心、体育活动场所等)数量偏少,居民日常生活、锻炼、娱乐不方便,存在服务盲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也只完成11处,远未达到每3-5万人设置一处的目标。
1.1 商业服务设施的现状及其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商业网点分布还不尽合理,没有形成层次分明布点合理的市级—区级—社区级三级商业中心体系。对于城市副中心、邻里中心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1.2 体育设施的现状及其问题
目前该市区现有市级体育设施两处,分别为某市体育中心和体育公园。据现状情况统计,目前某市主城区人均公共体育场地用地仅为0.4平方米,根据规范规划人均体育用地为0.6-0.7平方米。显然体育设施布局不均衡,区级体育设施严重缺乏。主要的体育设施均为市级的设施,且集中在西区和老城区附近,城市东南部缺乏区级的体育设施,现有体育设施服务半径过大,利用效率不高。
1.3 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现状及其问题
从目前城市的公共设施调查情况来看,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老城区医疗机构过于密集。老城区内现有三级甲等医院2所,仅三级甲等医院床位数2?475张,占市区总床位数的43.77%,医疗人员3?250人,占医疗人员总数的36.85%。医疗资源的分布明显不公平。社区医疗有所发展,但与群众需求差距较大。社区医疗有所发展,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床位数956张,占市区总床位的16.91%,但社区医疗的设备配置、服务质量、医疗人员技术等仍与群众需求有较大差距,不利于“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医疗服务发展方向。
2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分析
为了能为该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提供有利借鉴,分析从该城市中可改进的措施。为了能有效地加快公共设施建设,促进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共享。该城市通过加快完善中心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不断扩大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积极推动农村交通、通讯等配套基础建设,扩大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形成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可有效地解决城乡公共服务严重不均衡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是对于城市公共设施布局来说是一个重要构思理念。
采取基于空间适宜性评价的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分区,来引导城市的公共设施布局以空间适宜性评价作为规划的出发点。规划布局时充分考虑对生态、社会、经济等的影响因素,再而采取相应的城市公共设施空间结构。该城市根据空间适宜性评价的规划引导,城市结构为带状组团式,对该三个片区通过其内部的环路限定组团的形态。
在城市公共设施布局空间适宜性评价基础上,通过充分结合城镇建设用地的使用状态,进行公共设施空间分区引导。在分区引导中,将城镇建设用地分为现状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和择机发展用地。沿定向河适度向南扩展,初步形成“一心二区”的城市公共设施空间结构。“一心二区”的结构不仅使位于“核心”的公共设施能够辐射更大的范围,对于规划区全境而言亦具有更高的均好性。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的“一心两区”服务范围间有限地实现公共设施对新城建设用地的覆盖,满足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对于维护城市公平的要求。
3 提出城市区划调整后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的前提条件及其构思
3.1 布局应当适应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长。适应人口规模增长,扩大公共设施建设规模,构建覆盖全市的基础性公共设施网路;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结构体系也随之改变,逐步提高提升型的文化、体育休闲服务设施;同时由于老龄化趋势的加强,适当提高社区医疗中心、社会福利设施等的配置标准,做到老有所养。
3.2 对公共设施布局结构采取优化
通过结合城市人口及居住空间分布,构建基础型公共设施网络。如对基础型设施布局采取分为居住地区级、居住社区级和基层社区级,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构建网络化的基础性公共设施。城市更新区完善公共设施服务水平,新建地区公共设施建设带动城市片区发展。同时适应区域合作交往,应当加强公共设施的对外辐射。随着城市大型交通设施网络的构建,都市圈的合作交往将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在区域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对地区的辐射作用也会增加。对于城市新建地区优先保障公共设施用地供给,城市更新地区按照实际需求通过功能置换完善公共设施配置,对既有公共设施进行挖潜改造,提高服务能力。
3.3 对行政办公设施的布局构思
规划逐步迁出老城区现状分散的政府办公机构,形成市级行政办公与区级行政办公的两级体系,相对集中布置。市级行政中
心逐步向东部地区迁移,未来在广陵新城北部的商务中心形成集聚。对于该城市西部分区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布置在现状行政中心。邗江区级行政办公中心集中在邗江路西侧,文汇路、兴城路两侧;广陵区的行政用地向河东分区集中;维扬区的政府办公用地集中于扬子江北路-司徒庙路一线;开发区行政办公规划期内仍集中在开发大厦,并预留远期迁往南部新城的用地。
3.4 对商业金融服务设施的布局构思
对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形成“市级、区级(副中心)、地区级(片区)、居住社区级”四级商业中心体系。如对该城市市级在老城区文昌阁商圈,老城区主要承担传统特色商业旅游服务的功能。规划强调市级商业中心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商务办公设施主要分布在广陵新城北部城市预留商务中心内,主要承担商务办公、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大型商业等现代服务业职能。
3.5 对文化娱乐设施的布局构思
针对市级文化中心位于西部分区内,集中了市文化艺术中心、双博馆、国展中心等大型市级文化设施;河东分区将结合京杭之心及商业水街建设一批体现城市文化特色、高品位、高水准的文化设施。维扬区充分利用新建的文化艺术中心,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生活;邗江文化艺术文化中心通过挖潜改造,提升现有设施的服务水平;广陵区在河东分区内择址新建区级文化中心。居住地区级文化设施及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结合居住区及人口规模设置。城市娱乐设施结合各级商业中心设置,形成商贸娱乐中心。
5 结束语
结合笔者对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研究经验,认为城市规划强调对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强制性保障,对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出引导方向和配置标准,最终使公共设施在合理的服务半径内服务相应的城镇人口,做到公共设施布局合理,服务便捷,内容丰富,满足市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篇11
中国的城市广场建设发展速度惊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已逐渐开始扮演城市的客厅的重要角色,成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功能单元,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板块之一。城市广场也因城市的经济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城市广场是重要的公共福利和重要的生态文化空间。随着国家科技技术的革新,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同时改善了人民生活质量,为了满足人们在城市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之下需要实现的基本需求。城市公共空间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不仅需要给人们提供功能性的使用,还是对城市文化以及精神传达的物化方式的表达,有着跨时代的意义,是城市社会面貌的全面提升。
公共设施为公众提供了休闲娱乐时的使用,又能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等而受到重视,城市公共设施的数量多少、品质的优劣水平以及放置位置的合适与否等,都影响着城市综合景观的整体效果,同时,也将直接反映市政建设的得力与否。因此在全世界的各个城市都不约而同的将城市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了首要工作重点,而这些想法的具体实施表现为在各种建设、规划以及公共设施的设计中凸显城市文化特色。
1城市公共设施的内涵
城市公共设施是指有由政府提供的为社会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城市公共设施是指道路、桥梁、港口、广场、路灯路标路牌、城空防空、公园等等。从空间布局来分,有全市性公共设施、区域性公共设施、邻里性公共设施三种。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最能体现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精神品质,优秀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能强烈地突出城市的地域感,增进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城市公共设施数量多少、品质的优劣以及摆置位置是否合适等,都影响着城市综合景观的整体效果。随着株洲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余暇时间的增加,城市公共设施以它独有的功能特点,遍布整个城市。伴随着株洲市城市功能的深化,公共设施已经逐渐落后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2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城市因为发展而生活速度加快,导致城市中人情冷漠的问题日益凸显,人们缺少交流、缺少理解,我们需要慢下来。户外公共座椅恰恰可以起到使高速运转的人群静止下来的作用。城市中人情冷漠的问题虽然不能完全由户外公共座椅来解决,但却能很好得表达城市的一种关爱,带来一份温暖。
株洲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长株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株洲市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快城市发展步伐,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株洲市“十五”规划期间,以行政、文化、商务、休闲为主的河西新城初步形成,河东中心区商业贸业的功能得以巩固强化,荷塘、田心和石峰原有城市组团迅速扩张,栗雨、枫溪两个新的城市组团初现雏形,城市空间结构趋向合理,城区人口和建成区面积不断增加,必然增加对城市公共设施的需求。
城市公共设施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株洲地处中国中部,这里气候冬寒夏热、四季分明,而且株洲是全国的交通枢纽,交通发达带来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公共设施的使用率和损坏率都很高,维修和报废量都是巨大的,调查发现城市主干道、商业街以及广场等处的市政公共设施进行了调查,发现部分公用电话、交通标识牌、指路牌、健身器材仍然存在缺损。
2.1公用电话亭“徒有其表”
在公共广场等地,一些公用电话亭根本打不了电话,还有一些电话亭“徒有其表”,连电话机都没有。在人民南路西侧,公用电话亭总共不超过10处,有4处只剩下空架子。在天元区湘依路口的一处公用电话亭,电话线已被扯断。不仅如此,公用电话亭的卫生状况也很糟糕,用手一摸,手指上便有一层灰。此外,乱划乱刻的现象也很严重。
2.2休闲座椅成了“不倒翁”
为了方便市民,城区不少道路边安装了休闲座椅。在天元区牛形山路,座椅普遍陈旧,外面一层漆都已脱落,有的甚至成了“不倒翁”,坐上去摇摇晃晃的。附近的爷爷奶奶说,以前散步时可以随时休息,很方便。但现在,只能小心翼翼地坐在座椅边缘,生怕座椅翻倒。 在牛形山路,还有两处交通标识牌已倾斜。新华西路国美电器前,一处指路牌的外壳已经破损,手都能伸进去。中心广场家润多附近的一处直饮水机也漏水严重,直饮水机下湿漉漉的,全部流到旁边的花坛里了。
2.3健身器材“伤痕累累”
那些供市民休闲锻炼的健身器材也很“受伤”。在泰山广场,部分健身器材已是“伤痕累累”。有的器材油漆已经脱落,有的器材还存在断裂的情况,使用者如不注意,很容易受伤。其中一个滚筒状的健身器材,锈迹斑斑,中间还破开一个大洞,在城区其他公共健身器材点,也存在器材破损的情况。
3造成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对公共设施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很长时间里缺乏对城市公共设施有效设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存的环境有了更高要求,公共设施设计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城市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滞后于公共设施开发建设,另一方面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设计观念保守、落后,前瞻性不强,滞后于现代“以人为本”的理念。
经过调查发现,我国的各城市在公共设施设计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3.1缺乏整体规划
我国的许多城市公共设施缺乏标准化、系统化的设计规划。城市公共设施因为各种原因只能实现基本功能而忽视与其他设施的关联建设。
第一,城市公共设施布点不合理,既有规划建设方面的原因也有现行标准的不合理方面的原因。
在规划部门严格控制容积率的情况下,开发商将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到用地条件不好的位置,致使公建配套不合理。
第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滞后,而原来的城市建设和规划未给予预留,致使公共服务设施多选址在社区边角地段,区域位置较差;
第三,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没有及时作社区调整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没有系统规划布点,致使规划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对城市建设用地作出调整,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腾出用地。
3.2配套辅助设施不完善
我国的许多城市公共配套辅助设施严重短缺,对居民人性化关怀不够,这与凸显城市良好形象特征不符。如公共厕所、街头路标牌、交通指引牌及行人休息处等。
3.3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管理体制不完善
公共设施管理主要是指游览景区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市政公共设施管理、风景名胜区管理、公园管理等。还有的观点认为,城市公共设施管理项目包括:供电设施、供水设施、消防设施、机动(含非机动)车停车场、垃圾站、垃圾桶、北方的供暖设施、南方的制冷设施等。
由于缺乏城市公共设施维护经费,没有形成规范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队伍,市民素质低,导致城市公共设施管理较难,目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实行的管理体制主要有:统一管理、分级管理、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三种。统一管理易于集中现有资金,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重点维护。分级管理却易于对公共设施的日常维护。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则兼备两者的长处。这三种管理体制中各有利弊,在选择实行何种管理体制时,除了要从所在城市的公共设施管理实际出发,更关键的是要对管理的权限划分进行合理的界定,否则,管理效果也不理想,在实际管理中仍然出现不少问题。例如,在处理挖掘、占用道路违法行为和道路工作上,由于管理权限界定不清楚,不少道路的处理挖(占)权由城区行使,维修道路工作则由市一级负责,这就影响了罚没款直接用于维修用途的落实,致使对挖掘、占用造成的城市公共设施损坏的恢复工作难有资金上的保证。
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最能体现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精神品质、以及成为提高生命趣味的重要环节。公共设施设计的品质不仅是城市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在对其所设置的地点安排也更是对人们心理需求的实现,这些要素都决定了该公共空间的质量。每个户外公共空间都需要特定的设施来达到空间和环境的相互融洽。构成的环境氛围体现着不同的功能与文化气氛,为人们提供更为轻松、舒适便利的空间环境。
篇12
城市是地域文化的原生载体,城市的地域特性是本土风格和个性化发展的基础。地域是指有相同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特性的一块地方,地域文明正是在这一特定的空间中不断积融,叠置,形成了具有多重文化属性和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2]。各城市具有的地域文化特性主要反映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居民生活习俗等方面,以及在城市环境建造中出现的具有差异性的物化表现。城市公共设施产品包括:灯具、座椅、邮筒、垃圾箱、站牌、路标、城市地图栏、电话亭、售报亭、候车亭、治安亭、公共卫生间等[3]。这些产品被集中和使用于城市户外空间、服务于城市、又影响着城市形象;同时也服务于人、又影响着人的工作和生活,属于城市环境设施的范畴。在城市公共设施产品中运用地域元素,可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品形象、形成城市品牌文化效应、提升城市竞争力。
2运用江西地域文化,提升城市竞争力
江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青铜文化、道教文化、书院文化、陶瓷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4]。近年来,千城一面的城市乏味已成无奈的事实,人们对城市区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城市建设中,对地域文化的运用,可以打造城市名片,更可促进城市文化传承。城市的建设必须重视运用城市历史和区域文化。城市户外空间的营造与城市内各类建筑体一起作用,影响着城市形象的优劣。所以,城市公共设施产品形象可塑造出有特色、高质量的城市户外空间。笔者通过前期调研发现,江西各城市硬件设施建设比较陈旧、落后,产品形象体现不了江西城市特色,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不了优质服务。所以,本文仅从打造城市区域特色户外空间的角度出发,探讨江西地域文化元素在城市公共设施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以期塑造特色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
3设计实践
对赣南客家围屋文化的运用:赣南围屋是古代集祠、家、堡于一体,具有鲜明防卫特征的坚固民居。围屋以其厚重的历史感与独具魅力的文化品位,引来历代文人墨客的驻足惊叹。图1是笔者户外公共座椅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赣南客家围屋方与圆的屋顶造型,并结合中国古代钱币元素,还糅合了“天圆地方”的传统设计哲学原理,最终塑造出这款具有浓郁客家文化韵味的城市公共设施产品。
参考文献:
[1]张斌,杨北帆.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尚雅莉.地域文化与室内设计[J].河南科技,2003(09):47.
篇13
二、分析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象征语义的公共设施设计
所谓象征性语义,是指产品所表达出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是设计师赋予的,也可以是使用者自己定义的,还可以是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质。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考虑到象征者与被象征者之间的关系,并仔细斟酌各个地区文化特色与象征性语义在设计中的共鸣,运用灵活的设计手法对其进行设计再创造。大唐芙蓉园和大雁塔广场上的灯具,不仅是行人和车辆的照明系统,更具有标志性的现代“唐风”地域特色。其造型可分为三段式,顶部为主要发光的灯具,中部为悬挂广告的灯柱,底部为石材基座。大唐芙蓉园周边的灯具造型在设计上可谓别出心裁,它主要由三盏灯组成,形成稳固的三角式构图。左右两边为稍大一点的灯,其造型模仿宫灯的形状,是在宫灯的基础上经过简化细节、提炼线条变形之后设计出来的。在左右两盏灯的顶部设计了屋檐的符号造型,这一造型是在唐代建筑屋顶设计中发掘出来的,设计者将承载灯具的横梁做成弧度,檐处末端稍微抬高,从力学角度分析,这一设计方便了灯具的悬挂和更换,不至于使横梁容易折断。从视觉上来说,这一设计使得挂上左右两个灯具之后的路灯的整体造型变得更加轻盈,其寓意也非常丰富。在“屋檐”符号造型的横梁下挂上灯具,让人联想到家,使人感觉温馨。曲江池公园的灯具,其顶部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屋顶的符号,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屋顶的形式,屹立在曲江公园大道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公共设施设计中,这些元素不仅在灯具设计中被大量运用,在雕塑设计上也经常用到。如,大雁塔北广场水景小品之一的《人和》雕塑作品,设计师将浓缩西安历史记忆的古钱通过抽象、变形、提炼等设计手法,使之成为现代广场上具体的可视符号,其外形提取了古钱币铜钱的基础造型,经过提炼和变形重组形成广场雕塑。圆这一造型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美好的期望,如阖家团圆、圆满等,而从哲学思想上来说,则是看待事物应当一分为二,不可片面。
2.文化语义的公共设施设计
设计是艺术与科学多角度融合下的为人类服务的工具,它表达人的需求,承载人的慰藉和希望,强调尊重人的情感,因此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历代灯具的设计都是当时地域文化元素的载体。我国古代的灯具形态优美,内涵丰富,工艺精湛,现代灯具的设计也毫不逊色。大唐芙蓉园的人物造型皮影灯,以陕西凤翔的特色工艺皮影为载体,在其基础上辅以现代科技,皮影灯采用皮影戏中的传统宫廷人物造型,在契合大唐芙蓉园宫廷公园的主题之外,更融入了现代科技和材料。这一灯具设计以玻璃作为基础材料,在其上彩绘出唐代宫廷人物造型,有侍女持灯、乐手吹箫、贵人游园等,姿态各异,形态优美。基座上安装大的照明灯,晚上能看到整个人物形象,在彩绘处安装小的彩灯,使夜晚人物形象更加清晰、逼真、生动。这一造型在白天是一组组可供人欣赏的雕塑,而在夜晚则变成具备照明功能的灯具,使人在游览大唐芙蓉园时被这一组组唐代人物环绕,仿若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更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大雁塔广场上的灯具则更加直观地融合了文化元素。如,主题喷泉两旁休憩区域的灯柱箱上都刻印着唐朝著名的诗词歌句,不论白天还是夜晚,人们都能清晰地看到。这一设计不但起到了装饰作用,还具有教育意义,将艺术与教育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