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课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市场营销课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市场营销课程

篇1

工作过程;市场营销;职业能力

一、《市场营销》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思路

市场营销课程要针对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对课程进行开发,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组织,形成课程知识体系框架。企业对营销管理类人才的要求就是要能够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以及业务经验,向消费者以及客户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市场营销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与任务的学习情景设置

《市场营销》课程是我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学习情景设置根据营销工作过程来确定,课程内容直接对应营销工作岗位需求,将营销岗位的工作分解成若干学习情境,根据学习情境确定工作任务。学习情景应结合工作任务的频度与难度的要求来科学设置,以市场营销的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进行课程的学习情景设计,每一个学习情景的课时不宜过大。我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分为市场营销入门、熟悉企业营销环境、分析顾客购买行为、开展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制定产品策略、制定价格策略、制定渠道策略和制定促销策略九个学习情景。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课程学习情景描述

根据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转化为学习领域,进而确定每一学习情景,包括学习情境名称、学时、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工具与媒体、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用到的知识、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下表是我校《市场营销》课程学习情景五的具体描述。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课程任务分解

根据市场营销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工作任务、营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并参照营销师的职业资格国家标准,经过分析,我校市场营销课程设置9个学习情境。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下,对学习情景进行任务分解,划分为认识市场营销、认识营销管理工作、分析企业宏观环境、分析企业微观环境、分析消费者需求与购买动机、分析消费行为、学习市场调研、开展市场调研方法、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管理分销渠道、制定人员推销策略、制定广告及公共关系策略、制定营业推广策略等21项子任务,共计52学时。对于最终学习成绩的评价,我校采用的是建立过程考核(平时任务完成情况考核)与课程考核(期中、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核的重要性,建立了过程评价与应知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市场营销课程过程考核占总评的70%,期末考核占30%,强调过程评价的重要性。

作者:李阳 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

本文系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编号:XGY201322。

篇2

开展市场调查市场调查以企业为主,重点内容包括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各类企业对市场营销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的要点,营销人员的实际工作环境与过程和从业人员成长的共性描述等。细分就业市场根据各类企业的调查结果,对毕业生就业的历史资料行业进行分类,细分就业市场,确定学院毕业生主要就业的单位是以机电产品为要营销商品的机电行业相关企业。明确人才类型人才类型确定为系统掌握机电产品生产技术为特色的应用型和操作型的市场营销专门人才。毕业生较之于其它一般通用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具有知识和能力优势,为其在机电企业中就业创造不可替代的先决条件。建立职业标准以政府和行业的相关职业标准和机电企业自订的岗位职责与能力要求为基础,结合市场调查的结论性意见,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编制了《机电产品市场营销员职业标准》。职业标准对市场营销员岗位职业名称、岗位定义、岗位工作概要、岗位职责、岗位职业要求、岗位职业培训及认证、标准释义等都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与解释。确定质量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是职业标准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的对照与检验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对毕业生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行了界定,对毕业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考核评价确立了标准。

创新培养模式以教育教学的质量标准为出发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良好的文化修养与语言能力;良好的艺术修养与交流能力;良好的营销知识与策划能力;掌握机电产品技术知识并结合学生本人的就业单位的产品进行专门的强化训练”的“3+X”人才培养模式。“3+X”人才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特征的要求培养职业素质,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构建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两条主线”思路来建立。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保证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实现培养目标,课程的安排既要考虑毕业生近期就业与岗位技能要求的零距离,同时要着眼于毕业生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建立课程体系开发表.课程体系开发表是由知识与能力为纵轴和课程为横轴构成的矩阵表。在矩阵表中综合考虑知识与能力实现所需要开设的课程和内容,通过对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选择来保证满足培养目标中的规定要求。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以市场对高等职业人才的现实需要和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为出发点合理构建。实践技能课程体系以实训教学为主体,以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职业能力为目的。制订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在对社会经济背景和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基础上,通过分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明确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职业素质与专业特殊要求,将培养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个性化。强调专业课程设置及内容与能力要求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强调通过实施“工学结合”的方式开展课程、校园活动、实习教学和社会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以“校企合作”为动力,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生力军作用,把企业的物资、技术、管理、人力资源化为教育教学所用。对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能力、方法、方式、考核、监督等各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范。

2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计划的核心是明确培养目标与实施培养的目的、途径与方法,在完成上述八个方面的工作之后,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已有了非常明确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培养目标的分解,教学计划要保证以下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目标的实现:⑴思想政治水平与职业道德即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辫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规划与就业意识;⑵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即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⑶大学生基本文化修养与素质即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良好的中外语言交流能力、现代营销工作从业者必备的工作技能等;⑷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即在行业内就业及职业迁移和职位升迁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⑸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即职业岗位与职业发展所要求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工作技能;⑹本专业的特殊能力与理论修养即经济活动的特殊性对从业者提出的特殊能力要求和理论修养;⑺服务就业市场细分行业的特色能力即就业主渠道行业的产品基本生产过程及技术知识、产品售后服务的必要常识及简单维修技能。课程设置以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两条主线“安排课程,两条主线相互交替相互融合,既保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学生实现就业的技能培养需要,也保证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和专业基础理论的掌握,反对过分强调技能训练而忽视高级职业人才应掌握的专业理论,也反对按压缩饼干式的翻版本科教育。教学方式上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界线模糊化,二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篇3

(一)课前准备。首先,在硬件条件的准备上,学校必须添置相应的教学设备,如可活动的桌椅、茶具、座机、服装等,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设立专门的情景模拟实训室。其次,在软件条件的准备上,教师应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设施,确定哪些内容适合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并制定相应的方案,确保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学生应树立积极参与的意识和态度,做好角色切换的心理准备。(二)任务布置和角色分配。首先,根据本班学生的性格、特长及领导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力求做到组内学生各有所长,以便于角色分配;其次,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内成员要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完成对角色职责的认识,撰写模拟方案,有序安排各个实施步骤,如角色分配、语言编写、行为艺术等;再次,要与指导教师保持紧密联系,以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工作的开展。最后,教师应强调学生对本组的方案进行保密,既有神秘感又便于小组间的差异对比。(三)组织实施。根据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模拟出逼真的场景后,学生以事先撰写的方案为指导,按所扮演角色的职责、任务、人际关系等要求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以所扮演的角色的身份对具体事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每组对预设的各个环节演练完毕后,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评委小组进行质疑,组长进行答疑。(四)评价与总结。情景模拟演练结束后,作为学生,除了要对本组的演练效果进行总结外,还要以观众的身份,对其他组的演练效果进行评价。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情景模拟的方案设计和表现进行点评,找出学生在演练过程中的创新点,并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表扬,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要究其根源,引导与启迪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

三、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案例:一位顾客进入李宁专卖店选购运动鞋,并将李宁运动鞋与其他品牌的运动鞋进行比较,他正在犹豫应该购买哪个品牌的运动鞋,如果你是导购,你会如何接待这位客人?试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模拟演练,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一)前期准备。1.问题与要点分析:人员推销是促销组合中最古老、最传统、最富有技巧性的促销方式。导购是人员推销的一种,他能极大地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但是,在导购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接待技巧和语言艺术呢?又有哪些营业推广技巧可运用到导购中呢?2.任务目标:导购员如何成功向顾客推销出李宁运动鞋,且顾客是欣然接受的。3.场景设计:准备导购员的工作服和顾客的服装各一套,运动鞋若干双,茶具一套等。(二)分组与角色分配。本班学生共有31人,4人一组,可分7组,其余3人与教师一起组成评委小组。每组中的2人分别扮演导购员和顾客,利用课外实践进行练习。其余2人除了参与方案撰写外,还要对模拟练习进行观看并评价,4人再一起讨论分析,如进店接待的注意点、与顾客谈话的艺术、营业推广策略的优化组合等,提出更好的建议和实施方案。(三)模拟演练。请各组学生按照拟好的方案进行正式的模拟演练,并由评委小组进行打分评比,同时,要求其他6组认真观看。(四)评论与总结。全部演练完毕后,进行组与组之间互提意见与建议环节,指出各组的优缺点。教师在学生评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在此次演练中导购员能够成功推销的以下要点:a.顾客进店时,导购员问好递水,可以增加顾客的停留时间;b.在谈话过程中,有关产品知识的讲解一定要体现其高度的专业水平,加强顾客对品牌的信任度;c.针对顾客的比较选购,导购员要肯定顾客对其他品牌运动鞋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引出李宁运动鞋的优点,使顾客更容易接纳;d.将人员推销与营业推广相结合,采用打折、满赠、满减等形式,进一步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此外,在该案例涉及的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升华,让学生深入透彻地掌握接待技巧和语言艺术等市场营销相关知识,并对现实的营销场景中出现的其他常见问题进行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掌握。当然,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选题要科学切实、贴近生活,师生角色定位要准确,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如角色扮演、营销游戏、商务谈判)等。

总之,情景模拟教学法既弥补了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真正实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又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成为主动学习者,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冯金祥.市场营销知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篇4

一、市场营销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即,在特定的市场营销环境中,企业以市场调研分析为基础,为满足现实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所实施的以产品(Product)、定价(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为主要决策内容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及其客观规律性。它是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服务的。

2.课程目标。市场营销学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熟悉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与法规,具备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结合三本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市场营销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其目标定位为:(1)市场营销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综合能力服务,又为市场营销专业后续各门专业课奠定基础。(2)市场营销课程服务于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调实践能力,以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培养为主线。(3)课程具体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为中小企业培养具有中、高级素质的营销工作者和管理者。

二、课程资源

1.教材。本课程选用的《市场营销学》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吴健安教授主编。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该教材强调了系统性的教学过程,涵盖了除服务营销和国际市场营销外的全部内容。其次,增加了营销理论前沿和营销观念的介绍。最后,考虑到了营销教学适应性的要求,每个章节后面都有“本章关键性概念”和“本章思考题”两个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每章介绍过的重点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其运用。

本节课所讲的是第八章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第一节市场细分。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和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作了必要的知识准备。第二节和第三节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主要讲述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的概念,选择目标市场三种基本策略,是市场细分的目的所在。第一节市场细分的内容在知识结构上承前启后,市场细分既是在消费者市场、购买者行为分析基础上的市场细分,又是确定目标市场,准确进行市场定位的前提和基础,体现了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下,企业应着重研究购买者行为,分析市场、选择市场、优化市场,强调市场细分化的先导战略地位。

2.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教材依次介绍了市场细分的概念、作用、理论依据及标准等内容。针对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和难于理解及学生实际知识水平,拟采取讲练一体、案例点缀、的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讲述“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的案例,着重强调市场细分的作用,引出市场细分的概念;以细分服装市场为例作市场细分图,直观教学;分析市场细分的原理和理论依据,举例讲述同质市场与异质市场分类图,并要求学生举出实例;重点分析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针对每种标准举例说明,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所讲内容来进行市场细分。整个教学过程采取讲练一体,案例点缀、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力求顺利突破重难点。

3.教学目标及其确定依据。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特点及其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教材、大纲对学生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从培养学生技能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市场细分化的概念;(2)明确市场细分化作用和理论依据;(3)初步掌握市场细分化标准。能力目标:通过讲练一体、案例点缀、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细分标准,准确且有意义地进行市场细分。

4.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市场细分的概念、理论依据及标准;难点为:异质市场分类、市场细分应树立的观念。因为市场细分是以消费者需求“异质性”理论为基础的,根据消费者的不同特征将市场细分为若干子市场,而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又是错综复杂的,由此便决定了市场细分的标准多元化,准确而有意义的市场细分又必须以正确的观念为指导。而市场细分的关键又在于市场是异质的,且细分应该是有意义的,即根据市场细分结果选定最佳目标市场。

三、教法

(1)举“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的案例,引出市场细分化概念,并以细分服装市场为例作出市场细分图,使学生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2)讲练结合,师生共同归纳强调市场细分的作用。(3)举例分析同质市场与异质市场,作出异质市场分类图,启发学生举例分析。(4)用图表讲解市场细分化标准,举典型实例,启发学生练习。(5)举反例讲述市场细分应树立的观念。(6)通过讲练、案例、图表手段相穿插结合,突破教学难点。

四、学法

从学生情况看:(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比较感兴趣,有一颗必探究竟的心理。(2)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低:由于接触的知识有限,所以对观察到的现象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3)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适合因材施教。因这是一门综合学科,需用到各种基础知识,而学生的基础和表现各不相同,所以要采用多种教法因材施教。

鉴于上述学生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应授之以法,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除了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在课堂中进行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练习巩固等学习市场营销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案例分析法。选择普遍性、代表性的案例,整个学习过程是贯穿于案例分析之中,引导学生结合相应的知识点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2)情景模拟法。从实践、案例和相关资料中,收集相应素材,设计模拟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角色,身临其境。(3)小组合作法。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指定一名学生负责,带领全组同学分析项目和任务要求,使所有参加者掌握自己所完成工作在整个操作中的位置和作用。

五、教学程序

1.复习引入。上课伊始,教师提出问题:(1)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有哪些?(2)企业如何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学生回答完提问后。教师强调学习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是为学习市场细分做准备的,由此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的案例,强调指出麦当劳在中国的成功正是利用市场细分,找准目标市场,从而突出市场细分的作用,引出市场细分的概念,并举例分析服装市场细图,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细分。(2)结合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过程,介绍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并讲述某钟表公司细分市场的案例,与学生一起归纳市场细分的作用。(3)市场因消费者的异质偏好而细分,讲述市场细分化的理论依据,以消费者对奶油蛋糕的属性偏好为例,显示同质型偏好,分散型偏好及集群偏好图,并要求学生举例说明。(4)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并举例细分因素,要求学生指出所属细分标准。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自学生产者市场细分的标准。(5)举例分析市场细分化应树立的观念。1)动态观念是由环境动态所决定的;2)实用观念是市场细分化的目的及评价标准;3)组合观念是市场细分化的保证条件,分析汇源果汁饮料市场的细分案例。总之,动态观念是基础,实用观念是目的,组合观念是保证。

3.课堂练习。课堂练习采取多样化,口头提问、举例练习与板演相结合,每一知识点均有巩固练习,新课授完后安排总练习,穿插案例分析,侧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4.归纳与总结。简要讲述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市场细分是确定目标市场和进行市场定位的基础与前提,企业进行市场细分是为了更好地确定目标市场和组织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而不是无意义的细分,因而应遵循一定的标准,树立动态、实用、组合的观念。

5.布置作业。(1)什么是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有什么作用?(2)根据市场细分的标准细分乒乓球拍市场和自行车市场。

六、课程特色

《市场营销学》是实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同时,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即独特的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本课程特色集中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即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并使之与三本院校人才培养相结合,即在教师讲授基础理论的前提下,视章节内容及学生接受能力与组织能力相应安排案例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兴趣,注重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学生在自愿基础上,主动查询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以具体的企业案例为主,在课堂上采用分组或共同讨论的方式寻求最佳解决途径,以培养、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团结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做指导和总结。实践证明,此方法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非常好,在每年的期中教学检查中都受到学生好评。

参考文献:

篇5

4R;高职教改;市场营销

一、4R理论的内涵

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学家多尔对课程发展的理解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后最早提出了4R理论,主要描述了以丰富性(rich)、回归性(recursive)、关联性(relational)及严密性(rigorous)为基础的课程体验过程,更进步地接近了撬动消费者的支点,是对4P和4C理论进步的发展与补充。

二、将4R理论引入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一)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换汤不换药”。

虽然大家一直强调高职院校专业课的教学一定要进行改革,但进行《市场营销》授课的时候,很多教师即使确实根据知识点对教学方法做了调整,但依旧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要么单一使用“讲授法”,仍由教师独占课堂,由“全盘灌”变为“满堂问”;要么一直采用分组讨论,完全由学生占据课堂,过分追求活跃课堂氛围。虽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做到了改进,但从教学效果来看并没有让学生改变应试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仍是换汤不换药,起不到教学改革的初衷。

2、教学切实的实践环节较少。

实践教学是为了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而采用的最有效的途径,但在目前高职的授课课堂上,《市场营销》的教学实践环节也基本上停留在教室小范围内分组进行营销模拟和情景演练,而且缺少相应的设备和教具,不能突出该门课程实践性和社会性较强的特点,往往是仿真的营销环节代替了切实的实践,仍然将实践教学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3、考核体系不完善。

一提到考核,很多高职的教师通常会认为他们现在已经进行了不少的改革,比如说:为了改变“一卷定终身”的情况,《市场营销》课程的考核,出了期末笔试成绩论外,采用平时成绩、作业、考勤、期末考试分别占总成绩比例的计算方式进行成绩评定,但这样仍然带有“以考试为目的”的烙印,最终目的基本上也只是为了能让学生们提高这门课程的成绩而已,对学生拓展思维和创新的空间意义不大,对今后用人单位强调的动手能力较强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二)4R理论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价值分析

1、丰富性的价值分析。

丰富性指的就是某门课程在意识或是在解释上的多重性。围绕着这一特性,教师不再是只在讲台上“曲高和寡”的单一授课者,而是在展示教学内容丰富的同时,要与学生通过共同的努力完成对课程的理解与反思。

2、回归性的价值分析。

回归性具有反思和总结或者是重构的特点,根据高职《市场营销》课程知识点更新快、信息量较其它课程大的特殊性,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回归与反思,在高职《市场营销》课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与价值,教师也可以在不断对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创新的同时,获得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3、关联性的价值分析。

高职《市场营销》课的授课教师通过建构和加强与其它课程的关联来实现关联性,经过教师专业角度的讲解,可以使各个知识点变得有“生命力”,不仅仅局限在一门课程中,可以在很多相关知识中得以引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4、严密性的价值分析。

严密性是“4R”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这里不只是指在学术、科学观察上的精确,而是指教学概念的重新界定。如果说丰富性、关联性为教师和学生地位的转换、课程的重新设计与安排奠定了基础,严密性就体现为课堂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严密的课堂组织纪律、严谨的教学态度、准确的考核方法是完成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

三、4R理论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根据《市场营销》的特点,任课教师授课时必须以学生未来服务岗位为授课目标、以职业标准为授课依据,打破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项目化、任务驱动为手段,运用4R理论设计合理的学习项目,并且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一)丰富性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使用。

《市场营销》在进行课程改革时,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根据学生今后就业时必须的职业资格要求,对讲授的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的讲解。

(二)回归性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构建中的体现。

回归性的标准要求在教师和学生课堂中要加强沟通,并根据对知识点的构建和对反思的讨论,共同完成教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任课教师就要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通堂授课或学生完全自主学习讨论的模式,授课时要分析工作任务和岗位技能的要求,让学生了解每个项目的学习目标、要达到的学习效果,而教师要随时在旁进行指导和讲解,与学生一起成为学习的“合伙人”。

(三)关联性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与其它课程联系的作用。

在高职《市场营销》授课中,如果只局限在《市场营销》这一门课程上,不联系、不引申,学生能学到的只能是照本宣科的“小”知识,但如果明确了关联性的价值分析,能建立课程直接的“联系树”,就能一举多得,也可以让教师建立新的课程观与教学观以完成教学改革和课程重塑。

篇6

(二)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培养的目标决定了课程内容,一切课程设置都要围绕着目标来展开。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特点,立足学生实际,结合市场需求来合理安排课程。市场营销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课程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同时,还应注重各学科之间的衔接。但一些高校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内容安排过于单一,与其它学科之间衔接不紧密,且知识内容更新较慢,不能跟进市场的发展,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陈旧,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实践能力培养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的重点。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陈旧,依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学生所需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能体现,这也是导致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工作的关键问题。此外,学校的教材建设也比较落后。目前高校市场营销教材及辅导书大多是以西方营销思想为基础进行编写的,营销案例大部分都是国外企业的操作案例,而且有的内容十分陈旧,与我国的发展实际和现代市场营销的发展阶段都不匹配,这也导致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培养目标有所偏离。

(四)实践教学不完善。一方面,市场营销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完善,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都是诸如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不能针对课程需求和不同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实践课程。另一方面,缺少实习实训基地。一般高职院校校内实习实训设备和场地建设不足。由于专业性质和特点,很多高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也比较困难。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的销售管理技能实训、推销能力实训、市场调查实训等,都需要深入企业内部体验锻炼,但这在实际工作中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学生需要的真正实践技能,在校期间很难得到实践和培养。

(五)专业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市场营销专业要求教师兼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重能力,他们不仅要培养理论考试的高手,更是要培养具有实践技能的营销干将。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从事市场营销的专业教师一种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们有自身固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不愿尝试新方法新内容;一种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有朝气有活力,也有新鲜的教学内容,但刚刚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自身营销实践技能也比较匮乏。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明确课程改革目标,把握改革方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要结合课程培养目标和企业用工需求,明确学生素质目标,通过丰富的课程教学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营销知识应用能力、营销决策能力和营销创新能力。在课程改革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理论讲授与专业前言动态相结合,及时将行业发展最新成果体现到课堂上。二是将理论学习与营销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三是课程改革要与企业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结合,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科学设置课程内容。要立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内容,要切实根据企业对学生市场营销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体系。要尽量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性和交叉性,要针对企业实际工作设计知识模块,开展项目化教学。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及时跟进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前沿,适时更新和增加课程内容。

篇7

1.2消费者行为学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

消费行为学研究的是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其中所蕴含的使用商品或是劳务的行为规律性,从而让企业了解或是认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消费欲望,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营销策略,比如,通过对消费者购物心理及行为的研究,将大量的潜在需求转变成现实的需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反过来促进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地满足潜在消费者的需要,等等,这些都是对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结果。模拟营销软件结合这一点设置很多虚拟消费场景,在手机销售、家电类产品销售的模拟练习环节都融入了大量的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根据虚拟营销活动的销售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最终形成分析报告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3现代推销技巧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

现代推销技巧此门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消费者心理学的内容,通过不断地训练,成为合格的销售人员,这样毕业后才能较快的适应现代企业的谈判与推销工作的需要。针对该门课程营销模拟实验室的环境下可以开展相应的实训实践活动,在实训中都设有相应的训练模块如在推销人员的招聘与甄选,推销人员的培训环节,如何能成功地推销自己及所销售的商品;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独立地进行产品的推销、介绍和说明,从而引起消费者的的兴趣;能够分析客户的的异议打破僵局,灵活处理各种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高效率的利用成交机会,不断促进成交;强化客户关系管理,等等一连串的模拟过程,试图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到虚拟的销售的场景之中。

1.4市场营销策划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

市场营销策划活动是一种具有创意性的专业实践,营销策划在本质上是一种经营思考的方法与程序。《营销策划》是一门以营销学、策划学、等学科为基础,市场营销策划作为市场营销学领域中新崛起的细分学科,具有鲜明的创新特点和可操作性,开设《营销策划》课程总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市场营销的实际操作能力。模拟营销软件的部分模块对营销策划的知识点也有针对性的设置,通过让学生参与模拟企业实际(或自主创业主题)的营销活动,根据模拟企业实际情况对部分营销活动进行策划,形成方案或策划书,从而达到让学生:首先,掌握企业营销策划的具体方法和程序并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营销策划的专门知识解决模拟企业营销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其次,不断提高市场策划的理论的应用能力从而比较熟练的掌握市场营销策划的方法与技巧。模拟营销实训的项目和内容主要有:市场营销策划的一般原理,选定策划主题、市场营销策划的基本流程如开展策划创意案例演讲赛、市场营销调查与研究策划、STP战略策划、市场竞争策划、企业形象策划如制作公司CIS设计方案、顾客满意策划如为选定企业设计企业满意度的调查及企划案、产品策划为某运营商品牌业务的新产品策划分析、价格策划数据业务市场价格策划评析、分销策划模拟设计一种零售类业务销售渠道、促销策划:××业务促销策划方案、整体策划方案的整合与集成。

篇8

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是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因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的困难较多,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理论课教学时数偏多,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时数较少,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实务操作,更不会从事具体的营销实践活动,难以达到让学生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的效果,致使课程学习达不到教学目的。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只有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甚至把教室就设在实训场地,实行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才能有利于使学生迅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二)与市场营销学科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手段缺乏

市场营销是离市场和社会最近的学科之一,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时代知识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市场营销的相关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的实战型应用人才,然而在市场营销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手段相对比较缺乏,一些学校在实践教学对时下市场上的市场模拟软件情有独钟,然而影响市场营销的不定性因素很多,其职业能力是很难靠软件的模拟来实现的。

(三)缺乏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目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受传统影响较大,课程教学重知识,轻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而市场营销职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创新能力高低。很多营销手段在别人运用的时候效果明显,而当自己照搬照抄的时候其效果却大打折扣,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学习别人成功的营销手段的同时,没有创新,市场营销的原理是一致的,但具体的方法手段则必须具有创新。

二、改革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一)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熟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首先,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种类别;其次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层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在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属性基础上,市场营销课程教师必须注重市场营销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探索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新途径,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离不开实践,市场营销更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实践教学作为支撑。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注重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生参与市场营销活动一线工作的实践,首先使学生把握市场营销的工作方式与方法,为学生储备今后胜任职业工作的核心本领;其次,通过学生的角色转变,使学生形成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使他们在给定工作任务后,能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第三,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从而积极应对变化的未来世界。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构建师生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在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相对独立地学习,教师从昔日的给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治理者,由于主要的教学目标变成了为学生开发今后工作中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再是一个演讲者,而必须是操作示范者、建议者、指导者、考评员。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不断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三、提高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设想

(一)模拟实践方法

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一周甚至两周的集中实践教学时间,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真正地把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操作当中。

1.第一阶段:制定方案

把学生分成几个实践小组,“学校”是各个小组要开发的市场,各小组利用所学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制定出一套具体的营销方案。具体步骤如下:一是对“学校”这一市场进行调研;二是进行市场营销宏观与微观环境分析;三是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四是制定STP营销战略。对“学校”这一市场进行细分,选择出目标市场并进行市场定位;五是制定4PS策略。选择适合的产品,制定适当的价格,进入“学校”这一市场,并通过选择适当的销售地点,制定相应的促销手段,为各小组赚取利润。

2.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方案制定完毕,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实务操作阶段。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货、销货。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为小组赚取利润。

3.第三阶段:实践 总结

在有限的实践教学时间内,学生通过对小组营销方案的实施,既可以把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总结出营销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营销方案进行修正与补充。

(二)需注意的问题

1.经费。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市场营销的实务操作过程,小组进行采购产品、选择渠道、促销手段的选择时,需要一定的费用。可按照统一标准,为每个小组提供所需经费。

当然要考虑在实践过程当中的风险,在提供经费的同时,给各小组一定的压力,要求每个小组在课程实践结束后交回一定百分比的经费。如果小组的营销方案效果明显,那么该组除了把额定经费上交外,还可以有一定的“余额”。这样既能降低学院教学成本,又能刺激学生们的积极性。

2.相关政策支持。每个小组要在“学校”这个市场上进行课程实践,就必须要得到学校的一些政策支持,允许学生们在学校进行经营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宇红,赵伯庄,王磊.市场营销教学特点与方法研究[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05(35)

篇9

1、高职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我国高职市场营销课程开设时间与本科等层次相近,虽然高职教育与本科等层次培养目标不同,但市场营销课程开设存在着趋同的势头,具体表现为相似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以及教材等。而区别可能仅停留在教授的内容少一点,浅一点,考试简单一点,俨然成为本科等层次市场营销课程的简化版,难以体现应有的“高职”特征。根据上述的《意见》以及产学研部门的基本共识,高职市场营销课程着重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所谓的应用型营销人才,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目标中就是要为用人单位培养掌握市场营销第一线必备的知识和技能,适合第一线岗位的学生。这与本科等层次以培养掌握市场营销所需的高级理论进而从事高层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教学目标存在很大的差距。

2、满足高职学生培养的需要高职教育属于专科层次,学生录取分数偏低,普遍存在缺乏自信心,文化理论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自我管理能力差等特点。传统的“被动填鸭式”教学模式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已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探索新的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成为迫切需要完成的工作。新的教学模式应能激发和利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把被动的灌输变成主动的学习,并能在将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培养学生在第一线工作岗位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市场营销领域的变化令人应接不暇,新的营销理论、手段以及技术不断出现,高职市场营销的教学模式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与时俱进,让市场营销教学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互融合。市场营销课程有很强的实践特征和时代特征,是市场营销活动的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市场营销活动。而高职市场营销教材编写、更新相对滞后,教材内容无法呈现最新的市场营销知识,加上学校属于封闭空间,学生在校期间也不能置身于真实的市场环境中体验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收获基础理论的同时,了解适合第一线岗位的市场营销知识以及当今市场营销发展的趋势,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需要回答的问题。

三、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脱离实践教学现象突出由于高职院校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相对有限,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将教学内容程序化,借助课本,粉笔,幻灯片等教具进行“灌输”授课,缺乏互动,教师常常“一言堂”的方式结束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较大压制,于是出现了教师教理论、学生学理论这样不利于高职学生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从市场营销本质来看,市场营销理论与其实践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理论指导实践的同时,实践还反过来对理论进行更全面的完善。目前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实际运作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实践能力往往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关键指标,教师必须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中的比重,使其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扮演主要角色,不再成为辅的教学手段。毫无疑问,实践教学能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拓展其理论的基础上多掌握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2、缺少市场营销实训场地要想让高职学生具备从事市场营销第一线岗位的职业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很难实现的,必须建立校内或校外的市场营销实训场地,积极探索工作与学习结合的教学模式。从当前来看,高职院校对市场营销实训场地的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即便是有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学校也并不能满足教学对实训场地的需求。学生缺少接近真实市场营销环境的平台,只能得到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难以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可能获得符合第一线岗位需求的实践能力。

3、双师型市场营销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由于市场营销课程的特殊性质,授课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从事市场营销实战的经验,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而这类教师在高职院校中较为稀缺。在高职院校讲授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师中,年轻教师所占比重较大,他们普遍缺乏一线市场营销工作经验,通过企业顶岗挂职提升自身阅历的渠道少,导致无论是讲授理论知识还是课本上的案例,都缺乏时代气息,课程内容早已脱离快速发展的营销环境,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

四、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篇10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法,它存在着明显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目标和表现特征,课程设计流程独特。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与学的模式,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在学习、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看重知识理论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对实践的探索与了解。项目教学法却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学生是中心,教师通过经验去引导和启发学生,犹如拍电影中导演的角色,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新见解,突出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心的实际能力。当然在应用中要切实地进行角色位置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转化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化为以情境为中心。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置身于模拟仿真或真实环境中,为今后走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3、项目教学法的课程设计

3.1课程的解构与重构。首先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解构与重构,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根据专业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其次,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项目。市场营销策划主管主要面向两大类岗位群:一是以新材料、化工、医药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中营销策划主管;二是现代服务业营销策划主管。因而对营销策划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营销策划教学项目内容;最后,借鉴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着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突出以下五点:一是综合气质与形象良好;二是有良好沟通能力;三是有完成市场营销策划、产品推广能力;四是具有团队精神;五是具有良好文笔能力。结合以上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按需教学。教师在每个项目教学过程中,根据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结合学生基础与实际,选取相关必要的理论知识、方法、案例组织教学,在内容上做好取舍;第二,学习情境。可以安排学生对了解且熟悉的事件或产品进行模拟策划,如大学生化妆品营销策划、洋快餐与中式餐馆的定位策划等。要方便学生初次策划,引导他们由浅入深;第三,团队协作。全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分别有组长和组员。要求大部分工作项目由各组共同完成;第四,提高学习兴趣。为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不断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老师不仅能熟悉市场营销策划内容,还要熟悉其他相关专业内容,做到全方位的引导。同时尽可能发挥教师本人人格魅力,更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第五,学以致用。坚持启发式教学,确立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最大程度发挥学生创造潜能,彰显个性,将快乐引入教学,营造一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与人相处的氛围。

3.2项目的选择与确定。作为项目不仅要包含课程的基本知识,还要包括基本技能,并且强调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而且要使学生在项目情境下,得到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等方面的锻炼。所以,在项目化教学中,选取合适的项目非常重要。经过探讨,确定以成立校园某种产品专营店为工作背景,完成七个具体工作项目:策划准备工作、营销调研策划、创意策划、营销战略与定位策划、产品上市及品牌策划、促销策划、整体设计与策划。为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全班同学分配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委命一位组长负责,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该营销策划。

4、项目设计的条件与教学步骤

4.1项目设计应满足的条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工作为背景的,是完成一件具体的、有实际使用价值的产品任务,它应该满足下面的条件:第一,在工作过程中,应将书本理论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依据企业现有需要,安排体现与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经营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内容为工作任务,体现“工学结合”的目的。学生能自主独立完成工作计划,有效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并展示其学习成果;第二,学生应独立学习,克服在工作项目中出现的困难,并面对问题有信心和能力去解决;第三,要求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工作困难;第四,工作项目要求团队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第五,完成学习时,要求企业与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过程,完成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

4.2项目教学的实施步骤。项目教学一般可按照下面几个教学阶段进行:一是设定工作项目。企业与教师共同来拟定一个或多个工作项目题目,然后让同学们参与共同探讨,最终来拟定工作项目目标与任务;二是编制工作项目计划。可以由学生起草计划并设置工作步骤和程序,最后由教师做相应指导;三是布置实施计划。在分配给学生各自相应工作任务,确定各自合作的形式后,按照之前拟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来完成工作项目;四是审核评估。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审核后,教师(或企业)对项目工作成绩再进行评估。通过共同讨论、分析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与情况,以及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评价结果,从中分析其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五是总结应用。通过师生评价结果,可以作为今后工作指导和借鉴的经验,从而帮助学生今后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到企业和学校的生产实践中去。

篇11

目前部分中职院校受传统办学观念的束缚,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结构与人才培养方向含糊不清,教学计划安排理论课时占的比例较大,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结合行业需求进行实践性教学。因此,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匮乏,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使营销人才市场结构性人才比例严重失衡。

(二)市场营销教学理论与营销实践严重脱节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从事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实践经验,教师只会讲而不会做是普遍现象,缺乏与中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市场营销教师队伍,制约着学生市场营销职业能力的形成。由于教学任务重,教师深入企业参加营销实践活动的时间较少,所以在教学中营销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较严重,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实营销问题,难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三)缺乏与市场营销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师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内容一一讲解,学生被动去听,即使采用一些营销案例教学,也缺乏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与分析问题的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只不过起到师生双边教学,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这样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营销基本技能的训练,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

(四)校内营销实训室建设与校外营销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据调查,到目前为止,中职院校几乎没有与当今企业要求相适应的营销实训室。究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学校对市场营销专业资金投入较小;另一方面是营销专业实训室的建设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有的学校不积极创造有力条件支持专业教师认真思考、研究营销实训室如何组建,才能与企业需求相适应,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从而制约着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同时,缺少校外营销实训基地,这无疑是影响实践性较强的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二、加强中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中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营销人才

中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企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能胜任营销工作的初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一切活动和措施办法都要始终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以培养学生营销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毕业生具有营销基本理论知识、营销基本技能强、素质高为特点,以就业教育为目的,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并紧密结合市场需求,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大胆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以适应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需求

改变市场营销专业传统教学模式最有效的方法是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建立与中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师队伍,使营销理论与营销实践紧密结合

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要定期深入企业体验营销实践,尤其要利用寒暑假期间到企业参与营销全过程,克服教师只会讲不会做的现象。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使提高专业教师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每学期要聘请企业具有丰富营销经验的人员给学生上课,密切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外聘教师的课时比例应占专业课时比例30%以上。

(四)建立和完善校内市场营销专业模拟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模拟室可以建立一个模拟营销公司,下设若干个部门。例如,市场部、营销策划部、业务部等,并有相应管理制度。各部门人员分工完全由学生担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可以进行开业庆典、促销活动方案、营销策划等一系列营销活动。学生定期轮换各种角色,身临其境,使其技能得到综合训练。

篇12

1课程性质分析

市场营销实务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也是市场营销专业最基本、最综合的思维训练课程。它主要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卖方如何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组织企业营销活动,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能力。课程主要培养企业需要的具有专业营销理论基础和营销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技能营销人才,从对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中可以看出,了解市场容量、了解细分市场、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和产品推广是成功开展销售的基础,而这些正是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通过对市场营销实务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分析市场、测算市场容量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信息、识别市场机会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定位选择和营销推广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顾客至上的营销理念。因此,市场营销实务的课程教学对市场营销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起主要支撑作用。

2课程设计思路分析

2.1课程设计理念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营销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开店创业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营销任务为背景,以课证融合为指导,采用“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教、学、做合一。

2.2总体设计思路

以完成开店创业营销方案制定的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以开店创业营销方案制定的工作顺序来组织教学过程,以校内仿真模拟的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为主要教学场所,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实战体验等教学方法,做到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态度和职业能力。

2.3教学内容选择

教学内容的选取充分体现“岗位适用”。根据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并对销售业务员和促销员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及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详细分析。本课程设计了市场机会分析、营销战略选择和营销策略制定三大项目,每一项目教学的内容紧扣岗位工作任务。

教学内容的选取充分体现“行业发展”需要。一方面课程教学主要立足于消费品行业,通过解剖消费品行业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另一方面本课程增加了行业企业营销新手段、新模式的教学,如在营销策略制定的项目教学中,除传统的“4P”外,还增加了“营销新手段的运用”模块的教学,涉及体验营销、事件营销、娱乐营销、直复营销等营销新手段。

教学内容的选取充分体现“课证一致”。根据职业技能考试要求,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市场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营销“4P”策略等基本理论,而且要具备案例分析和营销策划分析的分析能力,因此,本课程在保留了较完整的市场定位和“4P”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任务驱动形式增加了对营销实务活动的分析和策划训练。

教学内容的选取充分体现“统筹兼顾”。在教学内容设计时统筹兼顾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重视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就业首岗主要是销售业务员,但同时也要兼顾促销助理、策划助理等岗位的知识能力需要,以确保良好的首岗适应,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所以教学内容不单纯解决销售业务员工作任务对市场分析、市场细分的知识能力要求,而是还兼顾营销整体理念和思维过程的知识能力的要求。

2.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以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设计教学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以开店创业营销方案制定的工作顺序为主线,从市场分析开始,到目标市场定位战略的确定,再到“4P”营销策略的制定,最终完成开店创业营销方案的策划,使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与营销实践活动有机融合。

以任务作为教学目标,以理论作为辅助工具,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突出学生营销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作为教学目标,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边教边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以“三个结合”为指导,以企业合作为前提,合理安排实训实习。课程实训实习的组织与安排以“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仿真模拟与实战顶岗相结合”的“三个结合”为指导,在实训实习的组织中,搭建了校园商品展销会、促销联谊会等营销活动实战平台,学生在完成课内学习的同时,完成营销方案策划训练、市场营销过程模拟训练,完成市场体验。

3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3.1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教学项目化。市场营销课程项目教学,根据开店创业设计教学项目,内容涵盖从市场分析、市场细分到营销策略制定整个营销活动过程。

学习自主化。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即通过设定任务,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实践职场化。搭建“校园商品展销会”平台,进行市场营销的实战演练。通过学生从商品展销会整体策划、筹备分工、促销设计到现场管理,从市场机会分析、确定经营商品、了解所选商品行情、采购商品、谈判议价以及确定销售价格、商品陈列到广告宣传等环节的参与,体验商品销售技术,增强市场意识、核算意识,弥补了课堂教学只听不练、只想不做的不足。使得学生深刻体会课程中学过的营销理念、培养和锻炼沟通技巧、应变能力等职业素养。

3.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启发引导法。这是知识性内容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帮助其掌握理论的基本内涵,全面深入地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为实际中的运用打好基础。在讲解中,采用先引入例子,再从例子的分析中引出概念或理论结论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营销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角色扮演法。利用市场营销模拟软件,注册公司,进行角色分工,完成一个公司的市场营销全过程。

4学习策略分析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对市场营销课程而言,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网络、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市场营销的策略。

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在市场营销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在市场营销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5考核方案设计分析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师评定与企业评定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态度和职业能力。

形成性考核包括常规(学习态度、出勤、课堂提问、职业行为养成等)、课堂作业(各能力训练分项目或任务完成的情况、成果,以及书面作业)、平时测试、课外作业等。

终结性考核包括课程综合训练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展示、课程综合设计或报告、期末卷面笔试等。

学生的成绩评定以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为指导,以评奖激励为手段,主要根据理论认知的掌握、参与性和单元作品、综合营销方案、营销模拟、营销实践等五方面构成。除理论认知外,其他四部分的考核要遵循态度与业绩兼顾、规范与创新兼顾的原则,充分吸收企业的评价意见,做到客观公平。

6课程内容要求分析

参考文献:

篇13

市场营销学是20世纪发源于美国的一门专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在解决企业生产过剩、打破贸易壁垒、拓展市场、促进企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市场全球化的过程中,它更使一大批跨国公司获得巨大成功。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理论科学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有其特定的理论体系和原理,其理论与方法都是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因此,市场营销课程得到普遍开设,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牢固树立学生市场意识,了解和掌握市场运作规律,培养学生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灵活运用市场营销理论于市场实践的能力与素养。 

一、当前市场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 

基于市场营销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引进了市场营销学科,进入20个世纪90年代后,市场营销学已在中国大学普遍开设。但是当前市场营销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件构成的系统,教师在这个系统中处于主宰的地位。所以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其特点是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市场营销的思想及重要知识点和实践方法传递给学生或者说是灌输给学生。目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情况与营销人才的素质要求相脱节,与营销职业的岗位要求脱节,与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脱节。我们必须看到,市场营销课程在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加之学生阅历少,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应用市场营销理论的综合能力显得较弱,与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二、市场营销课程多维教学模式介绍 

(一)市场对营销人员的要求 

外部市场环境竞争日趋激烈,致使企业对营销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营销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即人际交往能力。罗斯福说“成功公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与人相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是市场对营销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因为营销工作的许多方面,比如推销工作、了解市场需求、进行市场调研、营销环境分析、产品试销、与客户进行洽谈、产品的促销等都离不开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2.营销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一是具备系统的营销专业理论知识,二是敬业的精神,三是良好的合作态度。在市场营销领域有一句经典的行话,要做好营销工作必须先学会做人,再做营销。现代社会是一个十倍速改变的社会,目前的社会不崇尚英雄,更需要团队的合作,因为只有合作起来,才能适应多变的环境,个人的能力面对如此快速变革的社会环境,实在是有限得很,而营销工作更是如此。所以,营销从业人员必须学会如何跟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需要具备良好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3.营销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从事实际的营销工作,要求能将所学的市场营销原理灵活运用于实际的工作当中,才能产生相应价值。 

(二)多维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的运行机理 

市场营销学具有灵活性、实践性与不断创新的特征,发展到现在已具备系统完善的理论知识,这给市场营销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现状与社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根据市场营销学特点以及社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多维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 

多维教学模式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放到首位,并将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调查与分析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让学生可以在一种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捕捉当代市场营销的前沿信息,接触市场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切实将所学营销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1.培养学生人际关系意识与交往能力——团队式的学习。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把市场营销定义为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同他人进行交换以获得所需所欲的一种社会及管理过程,其包括的核心概念为需要、欲望和需求,产品,价值、满足与质量,交换、交易和关系等,其中交换是最为核心的概念,反映出市场营销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因产品或服务交换而产生的关系,营销关系的本质是利益关系。所以营销就是处理好各种关系的一门学问,有员工关系、顾客关系、合作者关系与影响者关系。这就要求营销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意识,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何培养在校学生的人际关系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本文认为可在市场营销教学中不断强化这种意识,并采用分组团队式学习来逐渐培养。本文的分组是营销教师随机进行分组,一般5~7个学生为一组,学生失去选择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如何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友好和谐相处,要求学生能自如地面对陌生人并处理好相应的关系,这在营销课程考核中要体现出来,占35%。 

2.构建系统的营销理论知识——课堂学习。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灌输,更重要的是要启迪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情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课堂学习作为其教学主渠道宜在形式上灵活多样。(1)理论学习。教师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向学生传授,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2)学生讲课。事先把教学内容安排给语言技巧好、学习严谨的学生,让他在教师的辅导下做好准备,再给班上其他学生上课,然后由教师作重点内容的强调说明,这样一方面能为优秀学生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也具有针对性。(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能帮助学生很快地理解理论知识,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4)问题诊断。对企业市场营销问题的诊断,可让学生熟悉常见营销问题及解决方法,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实践中学习。市场营销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实践,将营销模拟实验室,给企业、咨询公司做市场调查,假期社会实践和营销专题策划等多元实践活动加以整合。(1)营销模拟实验室。可在课堂学时之外安排一定学时的营销模拟实验课,这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通信技术营造出的一个真实、完整、有效的营销环境,让参与练习的学生通过模拟竞争的方式演练市场分析、营销战略发展和营销决策制定的营销管理过程,体验完整的营销方法体系。(2)为企业、咨询公司做市场调研。教师在课程进行中可结合科研课题和企业的合作项目布置一定的市场调研,让学生分组走到熟悉的超市、商场、快餐店等观察并作实地的体验调研,且将调研成果渗入课堂的专题研讨中。(3)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假期进行社会实践,应聘营销职位,积累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并将营销理论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4)营销专题策划。专题策划尽量要真题真做,这是对所学市场营销理论综合而具体的应用,是一次实实在在的系统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大作业。市场营销理论学完后,教师应将专题策划的任务安排给各组学生,通过专题策划使学生熟悉市场营销策划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资料的收集、处理及应用、策略的分析,方案的制订、评价与优化等方面能与具体对象结合起来,提高市场营销策划能力。 

(三)市场营销多维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 

市场营销多维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教学方式与内容的调整和考试方式配套改革。 

1.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本文所倡导的市场营销多维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首先要分组,并取得学生的认可、支持与配合。那么,后期的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这一点的培养,并且在市场营销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因此,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之在不断变化的教学实践与应用研究中获得调整。 

2.改革考试方式。市场营销教学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传统的以知识继承和记忆为主的闭卷式考核方法,无法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市场营销课程考核的内容、方式、成绩计算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尝试。将考核与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理论知识考试、口试、实践能力和课业的完成情况结合起来,综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既要对理论学习进行考试,又要对实践技巧的培养、经验的积累情况进行考核,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把平时成绩融入最终成绩中,减少理论考试在成绩评定中所占的比重。最终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综合加权而得,其中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占35%,理论知识考试占30%,实践能力占35%。通过这种方式考核,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重视人际关系、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不搞考前突击。否则,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精力放在应试上,这样反过来会限制学生学习的范围,不利于营销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营销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多维教学方法的实施。完全可通过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促进学生人际关系交往和营销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市场营销多维教学模式实施的风险 

市场营销多维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新事物就需要有恰当的土壤,没有合适的环境其成功实施就会遇到障碍,总体来讲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