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儿科门诊导诊工作计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儿科门诊导诊工作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儿科门诊导诊工作计划

篇1

2 结果

2.1 门诊各专科全年门诊量对比分析:我院2006年全年12个门诊主要科室门诊量排序依次为:内科、急诊科、儿科、妇产科、外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科、眼科、中医科、传染科、肿瘤科,尤其是内科、儿科、妇产科,门诊量大大超出其他专科,提示我院目前门诊就诊病人以内科、儿科和妇产科病人为主。急诊就诊病人经分科统计,前3位排序是内科、儿科、外科,提示急诊就诊病人是以内科、儿科、外科为主。我院2006年的急诊量达到78 467人次,在主要科室门诊量排序中高居第二位,显示了急诊工作的重要地位。月份门诊量首位是11月,其次是5、4、8、6、12、9、7、3、1、2月,从中反映出门诊就诊高峰在夏、秋交接的11月,春、夏交接的4、5月。和1月、2月为病人就诊淡季。

2.2 季节对门诊量的影响:根据本地气候变化的特点,将一年四季按实际天气情况划分,春季按3~5月统计,夏季按6~8月统计,秋季按9~11月统计,冬季按12月至次年2月统计。

从季节门诊量统计可以看到,全年门诊就诊高峰期在秋季,其次是春季、夏季和冬季。不论是在高峰期的秋季,还是春季和冬季,均以内科、儿科和妇产科病人最多,而夏季就诊的病人排序则小有变动,内科、妇产科、儿科,妇产科排在了儿科前面。一年四季的急诊就诊病人是以内科、儿科和外科居多。我市地处南方,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春、秋两季均处在明显的季节交换期,两季的过渡期短,气候情况变化较大,老人和儿童的适应能力差,是当地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好发季节,急诊外科的病人多与本地的交通安全、道路状况以及劳动安全保障重视程度有关。

2.3 门诊病人就诊构成情况:将全年门诊就诊病人按构成统计,急诊78 468人次,构成比为14.1%;普通门诊160 745人次,构成比28.9%;专家门诊317 360人次,构成比57.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本来扮演主角的普通门诊渐渐地淡出,从2000年的48.9%逐年下降至2006年的28.9%,在几年间下降了20个百分点;专家门诊就诊病人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36.0%上升到2006年的57.0%,升了21个百分点;急诊就诊的病人在缓慢下降,从2000年的15.1%缓慢降至2006年的14.1%,几年间还出现了波动。门诊就诊病人的结构变化,充分反映群众对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方便、灵活的就医需求动态。

2.4 急诊病人死亡原因:我院2006年全年急诊死亡病人126例,平均每月达到10.5例。按月份统计,急诊死亡人数最高的月份是1月,高达25例;其余超过10例的月份从高至低依次是12月(15例),5月(12例),2、6、9月(11例),4月(10例)。从死亡原因统计前5位:急症43例、创伤41例、多器官衰竭29例、脑血管意外5例、晚期恶性肿瘤3例。其中:急症死亡的主要死因是猝死,外伤死亡的主要死因是重度颅脑外伤、全身复合伤、电击伤和溺水等,多器官衰竭的主要死因是老年病人及一些全身性疾病的晚期,脑血管意外的主要死因是脑出血,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是晚期病人全身衰竭。

3 讨论

3.1 结合病人就诊特点,制定科学工作计划:根据以上资料所显示的门诊量特点和病人就诊流向,充分利用门诊部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加强工作的计划性,阶段性对工作进行灵活安排和调整,适合门诊病人就诊动态变化特点的需要,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科学效能。加强门诊病人就诊高峰期的管理,在高峰月份和高峰季节要保证足够的人员在岗,避免工作人员在高峰期休假离岗,控制医护人员外流,对一些可调节时间的假期,要尽可能安排在门诊淡季。保证门诊量大的科室的医护人员足够在岗,满足医疗工作开展的需要。每天可以根据门诊不同时段病人就诊量的情况变化,实行弹性排班,采取灵活的工作方法和安排劳动力。实行无假日门诊,增加正常门诊时间,保证节假日医生的坐诊人数以及挂号、收费、药房、辅检查科室的在岗人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改变,急诊科还要更多地适应市场,打破以往单一的急症救治框框,兼顾特需人群,为病人提供更方便、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另外,要建立良好的门诊秩序,优化就诊流程,加强导诊咨询,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方便病人、服务病人。

3.2 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门诊工作质量:门诊管理工作要跟上医院管理工作发展步伐,提高信息化管理程度。加强和完善挂号、候诊、划价、交费、取药等窗口的电脑化管理,减少窗口排队和病人的等候时间。逐步过渡到从病人挂号开始到最后的取药和治疗实行全程的电脑程序管理,使门诊工作的管理手段和服务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彻底缩短病人候诊、交费、取药等窗口的等候时间,减少“三长一短”现象,提高门诊工作效率和病人的满意度。

篇2

2.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提高群众就医时效。设定专门的预约电话,医院住院和门诊实行错峰、分时段诊疗。推行无假日医院,双休日、节假日医生轮流值班,保证了节假日病员就诊。增加收费窗口,简化医疗服务流程,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我院目前的预约方式有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网络预约、诊间预约,出院病人中长期预约,通过努力预约人数有了明显提高。

3.强化新农合管理,提升群众满意度。严格按照新农合卫生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规范了医院新农合定点医院服务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实行即出院即报账,用电子显示屏公示新农合报销补偿情况及药品医疗收费项目、价格,及时公布信息,接受社会的监督。在区合办的监管下,已顺利完成2018年1至6月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工作。

4.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步伐。在此期间,为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关系,工行专项项目组,多次上门与我院各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沟通,在解决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后,最终实现“银医通”落地。自助服务系统的上线将有效解决患者就医难的问题,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医院形象。

5.加强优质护理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深化优质护理服务,首先是满足患者需求,保证病人安全舒适。今年上半年已完成了将全院的床单元贴上床头角度测量尺,保证病人的准确性;为患者配置了餐桌和移动式输液架,移动式座便器;添置了洗头车、翻身垫等基础护理用具;并将护理车更换了静音轮,在洗手间为患者准备了静脉输液的临时挂钩和紧急传呼器,为患者提供方便,零距离服务病员。各病区还开展了专科特色护理务,如妇产科产妇产后康复操,糖尿病专科小组每周一下午对住院和出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讲座,急诊专科护理小组对全院的护理人员开展心肺复苏强化训练考核。开展了居家护理服务,建立了造口居家护理微信平台和糖尿病护理微信平台,为广大患者提供适时的健康指导和护理服务。

二、狠抓质量,努力提高我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医疗活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医疗服务质量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始终要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疗安全管理做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

1.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从抓基础工作着手,重点抓好首诊负责制、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特殊手术审批、手术安全核查以及病历书写等制度的落实。精心组织院内外会诊、认真进行重大和新开展等手术的审批。严格进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和坚持进修学习与在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医疗业务水平。认真做好外请专家正常会诊(手术)的审核、联系工作(共审批院内外会诊132例),加强对来院进修人员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

2.加强学科建设管理。认真按等级医院要求,加强学科建设。医务科对普外科进行了学科整合,在普外科的学科框架内,对隶属该科的专业及技术进行了三级分科。在普外专业学科的名下,分别成立了肝胆胰脾外科(原普外科);胃肠外科(原普瘤外科)两个独立科室。进行专病专治。由于治疗病种纯粹,专科医师的学术研究、学习培养更具特色和方向性;经过医疗资源重组整合,各亚专科医师收治本专业病种例数明显增加,诊治病人情况良好,各科病源丰富,医护人员干劲充足,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病床使用率、降低了平均住院日。

3.积极做好对口支援和医联体建设。我院接受上级医院医院对我院进行帮扶,上半年接受帮扶共计4人次;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分级诊疗工作,与卫生院等建立医联体。成立了医联体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每天派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专家轮流到医联体单位开展坐诊、查房、手术等诊疗活动。目前我院与美丽市第一人民医院结成松散型的医院联合体,在医疗技术、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方面与市一院达成并签署医联体协议。

4.规范抗菌药物使用。2017年上半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基本按照年初的工作计划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项指标基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全院上半年抗菌药物使用率60.18%;抗菌药物所占全院药品比例为19.12%;累计抗菌药物消耗量144045.9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59.08;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0.64%;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8.84%。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并公布全院各级抗菌药物使用权限人员名单。

5.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在院感委员会的指导下,全院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发现院内感染能及时、准确报告,同时院感科也加强院感病例上报管理,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加强监测与控制,无院感流行事件发生。

三、强化措施,进一步调整收入结构,严格控制药品比例

这半年来,医院积极进行收入结构调整,严格控制药品比例,提高收入含金量,增加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患者以最低的费用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积极推进临床路径工作,认真执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常见疾病诊疗技术规范,严格掌握入院、检查、治疗、手术、出院、转诊指征和标准。根据医保、农保考核办法,合理控制医疗总费用。落实责任追究、加强违规处理。

四、注重人才,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