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科技实践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技实践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科技实践论文

篇1

作者:李威 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为进一步鼓励科技创新,新加坡政府还专门设立了“研究、创新及创业理事会”,旨在国家研究、创新及创业的策略上为政府提供有关咨询。此外,新加坡借鉴美国的做法,建立不同类型的风险投资基金,与风险投资商共同投资技术起步公司,按比例支付中小企业的技术更新和技术咨询费用等。增加研发投入,支持重要领域新加坡政府把信息通信、生物制药以及微电子列为最重要的发展领域,给予高强度的投资支持。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公布的《2010年全国研发调查报告》指出,2010年新加坡政府研究和发展的总开支为65亿元,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人数同比增长6.4%。[3]在制定的2010—2015年科技五年规划中,把研发投入再增加20%~25%。新加坡政府将生物产业作为未来的第一支柱产业,先后成立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中心、食品生物技术中心及生物科学中心。新加坡政府控制的生物风险投资就至少有12亿新币(约6亿美元),吸引了海外生物巨头,诸如诺华制药公司(NovartisAG)、瑞士特制化学品生产企业LonzaGroupAG等在新加坡建立战略性基地。新加坡还将在未来五年,拨款37亿新元(约28.4亿美元)推动生物医药研究,并设立新的一站式中心,加强该领域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据《联合早报》2011年6月21日报道,新加坡政府将投入1500万元的资金,与业界合作发展流动科技的商机和空间,扩大商业用途与竞争力。此外,新加坡的高校、科研单位提供小额的资本鼓励学生、科研人员进行科技创业。重视科教事业,引进精英人才在过去30年中,新加坡的科技与教育支出在国家各项经费开支中仅次于国防预算,居第2位。新加坡崇尚精英教育,投巨资设立政府奖学金培育精英人才。从2000年开始,新加坡政府每年拨款5亿新元,通过国家科技局选拔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生去海外留学,计划10年内培养1000个生命科学博士,支援新型的知识和研究密集行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提前布局,为晶圆制造、精细工程等新兴产业储备高端人才。其中“,清洁能源奖学金”计划耗资2500万新元,将在5年内资助130名海内外硕士或博士,为清洁能源培养一批未来的产业领导者。此外,新加坡政府在海外广泛设立“联系新加坡”的据点,作为吸引和引进海外专业人才的前哨,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领军人才聘请到新加坡工作。

建设基础实施,优化研发环境近年来,新加坡政府重点建起了生物医药园、资讯传媒园等先进的研发设施,为科技人员提供世界一流的研发平台设施,增加新加坡对外国企业和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新加坡政府投入巨资建设科技平台综合设施,如硅谷、裕廊工业园和纬壹科技城等,购买世界领先的科研设备并邀请国际一流科学家提供咨询服务和管理,促进了科研设备更新换代、科学管理和共享服务的现代化,特别是把各类科技人才、专家和企业家都集中在一起,为他们提供方便舒适的生活、工作、交流和娱乐的环境。同时,新加坡政府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研发基地和实验室,如新加坡启汇城吸引了14个当地和跨国公司的重点实验室落户,以促进跨学科研究与多样化合作,帮助新加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球布局投资,主攻科技开发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提出“新加坡资源无限”、“环球城市”等理念,鼓励国民走出国门寻找商业和科技开发的机会。新加坡积极在中国、印度、印尼、越南等地区参与开发工业园。其中,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之间最大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

中新双方财团合资的开发公司负责对园区进行成片土地开发,并依靠新加坡招商网络吸引了大批欧美企业,使得每平方公里投资强度达到约15亿美元。[4]据有关部门统计,新加坡2011年的海外直接投资增长强劲,年比增长9.7%,达到317亿新元。此外,新加坡也致力于保护和推动专利和创新产品发展,2005年6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新加坡设立其亚洲第一家区域办事处。未来10年,新兴信息技术是新加坡政府首要发展重点,其海外投资发展的重心放在感应技术、生物识别、纳米科技等产业,由此带动国内信息通信及相关产业的发展。1.坚持自主创新,实施科技规划目前,我国科技发展已经进入了重要跃升时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但在一些战略方向和关键共性领域还需进一步制定具体的科技政策,集中资金和研究力量实施重点突破,以强化国家科技组织动员能力和协同集成能力,提高我国整体的科技创新水平。同时,要积极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此外,政府还应从财政税收、金融服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确保科技创新的各项计划实施。2.增加研发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创新环境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虽然我国的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的比重已有明显提高,但是2011年的1.76%仍旧低于“十一五”规划提出的2%目标,更远远低于新加坡2.61%的水平,与我国的经济规模很不相称。因此,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研究与开发平台、工程化与成果转化平台和战略新兴产业基地等方面的建设,提升科研基础条件。同时,要建立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使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视和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支持其做大做强并参与国际竞争,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科技创新环境。3.加强科教事业,注重人才建设人才是促进科技创新的根本。为了培养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新加坡设立了生物医药研究理事会和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其主要任务就是在学校组织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工作,还利用重点研究院与研发中心培训和储备人才。同时,新加坡政府还与国际著名的科研机构和中心联合培养人才,以使研发能力能更快地追上国际水准。新加坡在发展科教事业、培育各类科技人才、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篇2

面对市场对人才培养的挑战,高校设计人才培养的质量应突出表现为人才特质上的“三重”和“三性”,即“重素质、重能力、重实践”和“适应性、可塑性、创造性”。设计艺术院校需要着重培养出一大批“创新意识强、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的“三强”人才,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这是设计艺术教育的趋势。具体而言,教学应该根据社会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在主干专业教学内容设置、实验条件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充分考虑设计行业所需的素质教育,使培养的学生有振兴各设计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设计艺术学院的发展加强与行业的共建合作、产学研结合,强化实践教学,坚持把解决行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输送行业所需要的高级设计专门人才放在办学的首要位置。

“三强”型人才把创新意识强摆在首位。在竞争中,特别是面对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创新意识与原创意识更具优势,充满艺术与个性气息的产品必将成为消费新追求。具有感性形象创造性的设计师和善于推理与分析进行技术结构创新的设计师,都是所需要的。设计教育努力培养具有两种综合素质的人才,这需要以搭建扎实的知识结构交叉平台为基础,奠定学生将来进行“越界”设计、“越界”沟通的能力。只有具备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和善于“越界”设计的能力,才是成为合格设计人才的基础。

“三强”型人才把适应性摆在关键的基础位置,这与设计工作本身的性质紧密相关,设计工作具有灵活、协调和市场的偶然性,设计开发过程就是一个了解市场——调整适应市场——改进适应市场的过程。此过程可以借用设计原理中的“适应性系统”概念,设计艺术适应性系统是处于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交界面处、具有一定目标与功能的系统。这个适应性系统需要从内外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去考察,系统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其所处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表现,同时也受内在因素少量限定性质的制约。它的理论根据是人为创造的第二自然与第一自然协调形成天人合一的系统,这个系统针对环境规定具体的目的或意图,具有适应环境的根本特征。适应性系统的行为具有复杂多变性,但这种复杂多变的行为主要是其所处外在环境复杂性的反映。它运用规范性、限定性的描述方法,即:从目的、手段适应环境的角度去讨论“应当是何种方式”的问题。产品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及目标也是适应性系统的三大组成要素。该系统的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它对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定方式的理解程度。因此,设计专业学生必须从入学就逐步建立“适应性系统”意识,无论是适应社会的强化协作意识,还是具体的设计开发和改良工作的开展本身,都要重视“适应力”。

现代社会真正需要的设计艺术人才是能吃苦、肯实干的人,设计工作与市场紧密相连,从市场调研开始就有大量繁重且要求细致严格的工作要做,而且在专业和社交技能上对设计人员提出了很实际的要求:现代社会需要的是能与他人合作、能不断地发现市场中的空缺点并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地运用设计程序与方法;利用理性的设计思维分析和引导产品设计、熟练运用现代表现技能进行产品设计的设计人才,这些能力也都建立在实干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为企业认可。

二、“三强”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多培养出“三强”人才,设计艺术教育和管理可采用以下措施。

1.以学术梯队建设为关键,造就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坚持“人才强校”的原则,设立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运行“高层次拔尖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工程”“中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支持杰出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通过与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每年派出教学科研人员出国留学、学术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外国专家、学者短期来校访问、讲学及合作研究,发起和主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推动师资培养国际化。实现教师队伍“四个转变”,即以科研项目和教学为纽带的松散组合转变为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并具有内生凝聚力的科研和教学团队为主体;以本科学历为主体转变为以博士学历为主体;以中老年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偏单一血缘教师为主体转变为血缘结构合理的教师为主体。梯队的建设要做到:一方面,授课老师要有全面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学程序和方法、实践的经验及能力,并能明晰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设计的殿堂;另一方面,教师要懂得因材施教,克服传统中国教育的学生被动学习模式,激发学生智慧、创造能力,挖掘潜力,运用科学的方法活跃教学思想,启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释放教与学的创造性能量。

2.以条件建设为基础,实施人才培养的高起点教学质量工程

例如,武汉理工大学加大本科教学条件建设力度,在预算编制上“重点向教学倾斜”,2004至2006年用于教学4项经费总计达1.7亿元,2006年4项经费占学费的比例达到31.31%,校园基本建设累计投资达到24亿元以上。网络学堂、网络教学平台为重点的数字化校园等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与此同时,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等教学质量标准和规范教学环节、规范教学管理的文件和规章制度,实施高起点的教学质量工程,使良好的教学条件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推行教学名师制度,启动多级本科品牌专业建设,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实施多级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支持精品教材建设。因此,笔者所在院校设计艺术学科的平台建设有了明显进展,拥有该学科本、硕、博和博士后层次,工业设计、动画等专业成为国家特色专业,“设计概论”等课程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3.建设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创新

首先是按社会的需求安排教学内容和培养着重点,建设新的课程体系。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构建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通过制订发展规划、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召开“两代会”,确立学科建设在学校办学中的核心地位。优化学科结构与专业布局,整体推动学科、专业建设,着力构建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

其次是培养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教改试点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和管理模式上强调因材施教、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了“2+2”“3+1”等多种培养模式;同时营造创新氛围,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教育创新,开展教学研究,积极引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全国各类设计大赛中居先进水平,并率先在全国设立500万元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积极共建合作,建立校外“三强”人才培养运行模式

篇3

2)自主创新条件受限。

绝大部份建筑施工企业都存在项目性质单一、技术成熟的特点,前后项目在施工技术的运用上差异不大,深度开发和外延开发的外在条件不足,不易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工艺创新。

3)存在科技创新趋同现象。

企业下属多个分公司,在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下各自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工程项目分布于国内、国外,点多面广,由于建立互通、直观、统一的网络工作平台工程量较大,目前尚未建立,因此存在不同的项目部进行类似或者相同的科技创新活动,使得科技资源在同一水平面上重复投入,效率不高,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4)企业研发平台作用发挥不够。

虽然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争取到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的专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平台,但在收集国内外研发现状、分析市场需求、研究目标制定、研发机制建设、研发机构运行等方面还缺少方法和经验,缺少一个适用于具有上述各项特点的建筑施工企业的有效模式,导致研发平台的运行缓慢,研发成果层次有待提高。

5)核心竞争力不突出。

专利、工法、成果数量较多,但与国内同行业相比,还没有某项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很难说具有核心竞争力,这与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时,缺乏全面的市场调研、由上而下的总体策划、系统的研究制度设计与实施有关。

6)产学研活动深度不足。

与相关高等院校、设计院所、科研院所已经建立有战略合作关系,就单个项目相也有一些联合协议,但合作的层面,目前主要集中在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进行技术服务的层面上。在研究与开发具有前瞻性、竞争性的技术方面还缺少细致深入的沟通与探讨。

7)科技创新意识薄弱。

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够,认为科技创新与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不大。作为施工企业经营者,更关注企业当前的利益,重视产值规模与数量,而对于需要资金投入并且存在失败可能性的技术研发,往往嘴上说重要事实上却并不关心。随着资质升级所必需的指标完成,经营者最初的迫切心理往往会减轻。

8)缺乏复合型的科技创新人员。

科技创新需要具有创新性的专业技术人才,但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不高,企业在招人用人时并非以具有科技创新性为迫切要求,以致长期以来科技创新人才缺乏,施工一线员工有科技创新条件却没有综合总结能力,有创新思维和总结能力的往往在领导岗位不从事技术业务,两者很难结合。

9)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施工企业生存环境欠佳,压价接标、垫资施工、工程款拖延等现象严重,使得企业紧张的资金问题愈显突出,因此很难对科技创新投入。

2促进建筑施工企业进一步开展科技创新的主要措施

当类似企业经过某一阶段的全力冲刺而后进入科技创新工作的平台期,企业需要认真思考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重新梳理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方向与思路,以制定切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方法和措施。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1)重新调整科技战略规划。

科技战略规既是科技创新管理部门提供给企业高层的决策支持,更是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因此,规划要充分调研,综合考虑市场竞争需求、企业战略转型需要、核心技术确立、研发平台资源、技术人员能力、产学研配置等因素,以使制定的规划更符合实际,更具有指导性。

2)重视具有核心竞争力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要有针对性的做好科技信息的分类整理和分析,加强调研,认真研究企业主导技术的发展趋势,切实为企业技术研究提供方向和指南。要研究更加有效的重点课题研发模式,要把立项前期的可行性分析作为重点,确定课题负责人在团队里的主导地位,制定好奖惩制度,充分发挥负责人的主观能动性,由其组织团队做好科技项目的市场分析、技术分析、经济分析、风险分析等,策划项目的优势技术和亮点,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为项目实施提供保证。

3)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研发方向。

科技创新工作很重要的功能是为企业提供前瞻性的技术储备,这项工作仅靠建筑施工企业几乎是完不成的任务,必须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着想,早策划、早入手,将技术研发与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4)提升员工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

要与企业的人才培养战略相结合,下大力气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研发人员的复合型能力。特别要注重针对技术能力突出的骨干,加强其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使其成为能静得下心、有团队意识、具创新分析能力的人才,能够有意识地将经验积累下来,实现隐形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组织化,通过领军人物带动全体技术人员的素质提升。

5)考核要严格,奖励政策执行要到位。

为促进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企业制定有针对领导层的考核政策,将科技创新方面的业绩纳入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促使其对科技进步的关注和投入。也有针对研发人员的奖励政策,具体到每项技术成果的产生过程。但是在实际实施中要加强落实。对领导层的考核要逗硬,要让平时领导“感觉”不到的科技创新在考核时有所提醒;针对技术人员的奖励要落实到位,管理者要摒除将科技创新奖励与效益工资混淆的观念,要努力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才能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创新导向。

篇4

尽管人们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认为职业能力的养成要在实践中完成,并且把“实践”作为职业教育课程区别于普通教育课程的主要标志,但实际运作的高职课程仍然是以学问知识为主导的,仍然是所谓的“三段式”课程体系。过去,或者指责高职院校,说他们不懂高职教育规律,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或者指责教育评价标准,说它是用理论考试代替实践考核。但是,这些原因都是表面的,正如有学者所说,“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对实践教学的意义进行理论上的充分说明,尽管人们普遍地相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于以上问题,本文试图对高职实践课程的理论基础进行初步探讨。

一、新知识观—高职实践课程认识论基础

长期以来,受实证主义知识观的影响,教育者们注重的是学生对已有科学概念、命题、公式、事实、方法等的接受和理解,这种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和可靠的。为了使学生学会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高职教育就必须加强普通文化课程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因为这些课程选择的知识都是经过实证的。因此,理论知识已经统治了学校教学,实践教学没有其容身之地,而沦为理论教学的附庸。

波兰尼经过长期的思索和探究后提出,人类有两种知识: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显性知识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运用语言、文字、符号或数学公式来表述的知识;而缄默知识则是指不能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的,不能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的,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的知识。也就是,那些我们平时意识不到但却深刻影响我们行为的知识。

和显性知识相比较,缄默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个体获得外显知识的向导和背景知识,它事实上支配着整个认识活动,对人的行为起定向作用,为州门的认识活动提供了最终的解释匕州亘架乃至知识信念。

首先,缄默知识是大量存在的,正如波兰尼所说,人们生活于它们之中就像生活于自己的身体之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构成主题主要是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技术知识是“观念形态的或精神状态的技术,亦即无形的技术;把在技术知识指导下进行的制造和使用物质过程看作技术知识的实现过程,亦即有形的技术”。工作过程知识是隐含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不仅包括显现的指导行为的知识(如规范性知识),也包括相联系的缄默知识,那些物化在工作过程及产品和服务中的诀窍、手艺、技巧和技能等是最宝贵和最昂贵的工作过程知识。

其次,在科学理论证实的过程中,缄默知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缄默知识是人类所有显性知识的“向导”和“主人”。对缄默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识和实践行为。与显性知识相比较,缄默知识在技术知识体系中占有更大的比例和更为突出的位置,具有更大的价值。

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共同构成个体总的知识体系,并且,几乎所有的外显知识都根植于缄默知识。缄默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读书或听课,而是要亲身参加有关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缄默知识不像显性知识那样容易被记忆、复制和传递,但它们对工作过程的进程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个人在实践和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且成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源泉。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高职实践课程心理学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对行为主义用外部特定的刺激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手段。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教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和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应从问题开始而不是从结论开始,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进行学习,提倡学中做和做中学。建构主义教学不是简化环境,而是要学习者在复杂的环境中学习并工作。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教师应设计支持并激发学习者思维的学习环境,鼓励学习者根据可替代的观点和背景去检测自己的观点,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反思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高职实践课程就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职实践课程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活动建构性。在实践课程中,通过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具体的实践环节,通过合作学习,在解决具体问题情景中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情境认知理论一一高职实践课程学习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先后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的转变。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情境认知已成为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思维和学习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所有的思维、学习和认知都是处在特定的情境脉络中的,情境性在所有的认知活动中都是根本性的。不存在非情境化的学习,脱离情境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高职教育提供给学生的往往是被传统学校文化扭曲了的真实活动的劣质替代品。讲授式的教学、被动的学习和形式化的成绩测试与评估被隐含在学校的这种自给自足的文化之中,形成了至今在学校中占有优势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产生的结果是:与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相反,在学校文化中的成功者未必能够成为真实职业世界中的成功者。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情境活动的真实性和真实的活动。在情境认知理论看来,“学生为形成专家使用的技能,他们必须从事类似的认知活动—真实情境中的真正任务”。真正的任务是具有凝聚性的、有意义、有目的的活动。因为,真实性具有重要的潜在的动机资源,能帮助学生形成对情境意图的觉察,指引学生的活动,即真实的情境向学生暗示了情境资源和相关问题。

高职实践课程正是试图通过设置基于工作的、模仿从业者真实活动的学习环境,或借助信息技术设计的逼真、仿真环境和虚拟实境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并保证知识向真实情境的迁移。高职实践课程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工作世界的实践任务,学生是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职业能力的。

四、实用主义教育理论—高职实践课程价值论基础

篇5

本文作者:焦咏梅高艳玲徐红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课程设计内容的改革

首先,探索全系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将内容紧密联系,增强内在逻辑性。把同一个培养能力范畴的同一类课程作为一个课程群,形成目标明确的课程群层次,把围绕一个技能培养目标的、含有若干课程的知识点抽象出来,在更高层次上连贯起来,使该技能的培养随课程设计的推进而不断递进、加深和拓展。如自动化专业的课程群层次结构。在课程群的建设基础上,我们的课程设计题目既要考虑前后课程纵向的贯通与衔接,又要充分考虑课程横向间的相互融合,实现整体优化。如把模拟电子、单片机、传感器课程设计内容纵向联系,递进升级,模拟电子课程设计题目应做到熟练掌握器件特性及参数计算,理解电路原理,并仿真出结果,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过“三关”,即“器件关”、“分析关”和“动手关”,此阶段培养了学生具备一定的硬件设计能力。在此阶段基础上进入下梯级,即单片机课程设计阶段。让学生在具备一定硬件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系统软件设计,并且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电子电路和单片机课程设计进行横向优化组合。单片机题目要求学生应用电子电路的手段,即Protel原理图设计PCB设计并制版,做出实物,完成程序烧录,最终完成系统调试。结束时,学生亲身经历了硬件、软件的每一阶段,锻炼了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此阶段学生已具备了软、硬结合的能力,为进入下一个梯级做了充足的准备。课程设计的最高梯级传感器课程设计,即题目应综合模电、电子电路、单片机、传感器四类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具备软、硬件结合的能力的基础上,应用各类传感器采集数据,应用单片机、电路模块等手段完成一个应用系统的综合设计并做出实物,例如红外报警系统、温度检测系统设计、光敏元件控制系统等。培养学生结合实际应用的综合设计能力,做到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绩评定体系改革

建立完善的成绩评定体系是保证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注重结论正确的同时,应强调整个设计方案实施的全过程。1.撰写总结报告。总结报告是学生对课程设计全过程的总结,不能等同于平时的实验报告,因此内容要完善,格式要规范。此环节占总成绩的30%。2.实验动手能力。包括器件选择、仿真设计制版焊接、仪器使用、调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此环节占总成绩的30%。3.学生实行全员答辩制。为避免学生互相抄袭或找人代做,我系自2009年开始施行课程设计全员答辩制度,每生5分钟自述,10分钟答辩,通过答辩情况给出答辩成绩。此环节占总成绩的40%。这样一种相对完善的成绩评定体系使学生在课程设计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认真对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保证了课程设计的质量。

篇6

在刑事勘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①痕迹检验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给侦查案件、严惩犯罪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条件。从转移理论中可以知道,传统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必定会在现场留下犯罪证据,当其离开现场时也必然带走现场的某些物质。于此基础上,转移理论认为,刑事勘侦人员充分运用现有的痕迹检验技术,能够有效提取犯罪证据,从而精确锁定犯罪嫌疑人身份提高办案效率。②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刑事勘查方式,充分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我国的侦查机构拥有过于宽泛的侦查权利,导致审讯逼供现象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侵害了嫌疑人的人身权利。随着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侦查部门充分利用科学的痕迹检验技术,能够更有效更准确的掌握客观证据,减少错判或误判现象的发生。痕迹检验技术的种类和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增加,各种新型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痕迹检验技术更加高效,是刑事案件侦查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现场痕迹的提取、收集、检验、鉴定,为办案人员提供客观证据以供他们分析与判断案件。并且,痕迹检验技术是刑事科技中一项重要内容,对保护公民安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

3痕迹技术的发展道路

现阶段,刑事犯罪的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犯罪分子愈加狡猾猖狂,作案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因此,痕迹检验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也就显得越发重要。在过去,国内的痕迹检验技术比较落后于,对于痕迹也只是停留于初步的收集和鉴定,消耗较多人力物力且需要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效率低下,对案件侦破提供的证据也不全面。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刑事侦查科技含量得到了有效提高,痕迹检验技术水平不断攀升,而且还扩充了痕迹检验的范围,纳入了DNA技术、生化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等最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处理刑事案件的效率。在将来,刑事科技工作者们将继续致力于研究创新刑事科学技术,以便于更好的完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

篇7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如下:

1.安排常规活动:

1.1英语角

英语角活动是由专人负责的常设项目,可在校园内固定地点,定期进行。英语角能提升全校的英语学习氛围;它所创造的良好语言环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交流愿望,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角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方式进行:

1)自由交谈。邀请外籍教师和英语教师参加,师生或生生之间进行自由交流也可以提前公布一些讨论的题目让学生有所准备。讨论题目的选定应具有代表性或是大家都比较熟悉和关心的话题。

2)访谈外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配不同的访谈任务。例如:了解某种风俗习惯,风景名胜,校园生活等。学生根据任务设计不同的问题,与外教进行交流。访谈结束后.各小组可以就访谈结果进行相互交流。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提问,如何与人沟通,而且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1.2英语情景棋拟室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搬进教室进行模拟,并定期开放。比如,商店购物银行交易、餐厅就餐、机场登机等等。在这种仿真的环境中,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会大大提高,英语操练的效果也会十分显著当然,这种活动同时需要多个教师指导组织并配合。同时,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必要道具才能进行。

1.3影视欣赏英语影视教学的优势是多面的。首先,它能提供丰富的文化、社会背景,造就一种亲临其境的课堂氛围。其次,它能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可以引导学生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再者,通过影视的形象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并激发其进行语言实践的热情。因此,学校应定期向学生开放多媒体教室,利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有价值、有利于练习口语的外语录像、电影等,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环境,加上教师的适当讲解,师生之间观后感的交流,学生的英语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1.4英语专题讲座有计划地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外籍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掌控能力,增强语感、启发思维、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而且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领略到某一知识领域的精华,看到成功的希望,找到通向成功的方向。

2创办各类英语机构:

2.1英语协会

英语协会是由学生组织的社团,定期开展英语活动。外语协会可下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分支机构,供学生选择参与。如:英文演讲小组、英文剧社,英文合唱团,英语朗读小组,英语阅读小组,英语智囊团等。

2.2校园英语调频台

校园英语调频台是英语课堂之外覆盖面最大的辅助设施。它可以在学生的闲暇时间,如早晨、午休、晚间广播,让学生时刻处于英语的氛围中;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语言环境中逐渐培养他们的语感。培养语感在语言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多听、多说、多模仿自然就能形成一种语言使用上的感觉。校园英语调频台,可以招募一些口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担当主持人,分级分段播报各类英语节目。例如:转播经典英语广播节目、访谈外籍教师、介绍英美国家风俗习惯等,以增加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调频台的负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采、编、播,在制作精彩节目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节目播出后,应对学生的收听情况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并反馈,以便不断提高节目的质量。

2.3学院英文网站

1)利用学院教学网络平台创办校园英文报刊,开辟各类英语学习专栏,招募英语水平较高、有专长的学生负责相应的栏目,让他们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踊跃投稿,由相关教师担任责任编辑进行审阅、定稿,上传到网上,定期出版。2)通过校园网络资源建立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安排教师在网上为学生答疑解惑,探讨英语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交流学习经验。)3在校园网上为学生提供多媒体学习软件、教师教案、在线测试等教学工具供学生自主学习、操练使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英文原版电影、英文歌曲、英文听力资料等有价值的视听学习资料。4)设立校园网上英语聊天室。聊天室的英语输出,形式上是文字性的,但实质结构是口语性的,甚至比口语还要简洁,还要有个性。这实际上是学生锻炼口语输出和新兴的网络语言输出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在聊天室内,除监督和提醒学生用英语沟通外,也会主动提供一些话题组织大家讨论。由于大家都用网名,所以不用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太差而遭人嘲笑,都能大胆地发表见解。所以这里的聊天不再是一种语言活动,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活动。在聊天室里,最关心语言形式的是教师,当他发现一个学生频繁发生某种严重错误时,应用巧妙的方式进行提醒,而不是打断他的谈话。

3开展各种形式的英语竞赛

篇8

基于当代的时代性标志就是集经济、知识、技术、科技以及信息为一体,在这全球化发展竞争的状态下,也对培养人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当下的社会构架、国际发展态势以及知识经济特征来看,对我国的高校教育进行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再加上该时期属于一个信息网络化时代,也使得网络化、综合化、高科技化犯罪数量如日剧增。而公安院校作为国家未来公安民警培育的基地,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更好地应用技术打击犯罪,保障社会和国家的安全稳定,则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对计算机取证实践课程实践教育进行深入的改革,使其与国家未来的发展需求相符。

1.2计算机取证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是打击高科技综合性犯罪的重要手段

目前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得学科具有交叉性和精细性,而未来科技的发展也必将沿着高综合与高分化的趋势进行。而高科技产物为社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犯罪分子带来了破坏时机。从当下的局势我们可以看出,信息网络与高科技犯罪正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社会和国际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同时以计算机犯罪的几率也在逐日攀升,而电子数据作为案件证明的有力证据,能够对犯罪实施严厉的打击,由此可见,为了有效的提升破案效率,就必须加强高侦探工作信息手段的配需和学习。

1.3计算机取证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是公安部门工作的保障

针对当下的社会实况,为了使公安部门对犯罪进行快速、高效的打击,同时在打击的过程中,进行统一协调和指挥,进而提出了金盾工程。它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应用系统、信息网络以及资源开发建设等。当案件发生的时候,公安部门能够快速的应对并作出准确地判断,进而实现动态化管理社会治安。同时针对计算机犯罪进行犯罪动机、方法、工具等相关证据的取证和评估,使该课程的涉及范围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2公安院校计算机取证课程项目驱动教学的意义

帮助学生有效的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是项目驱动教学实践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实践系统由老师依据课程内容、要求等进行构建,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研究和学习,而老师只是做从旁的辅导,这样来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学习积极主动性得到提升。而公安院校的计算机取证教学目前的现状就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足,不能够达到打击犯罪的需求,因此将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引进计算机取证教学实践中,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缓解和解决以上不足。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根据老师所给出的要求进行自由的探索研究,不受实践方案、步骤以及效果的限定,学生是自身的主人,能够将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思维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让学生在小组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理的分配任务以及加强交流,做到集思广益,共同为取证而努力。

3计算机犯罪取证课程项目驱动教学设计

3.1安排学时及其课程内容体系

公安高校的计算机取证就是法庭出示、保护、收集、识别、分析以及检查网络设备或者是计算机系统内潜在的亦或是存储的电子证据。所涉及的学科具有广泛性,在进行取证的时候,必须由律师、计算机专家以及相关的执法人员共同来完成。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如知识的性质以及技能的范围等,可以说课程内容是施教的重要依据。作为当下的计算机取证课程而言,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计算机犯罪取证步骤、技术方法、原则、技术、工具、局限以及过程等,而前三者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了解当下计算机取证的现状及其局限性则是教学的基础。在进行学时安排的时候,则应将其分为多个学识和学分,在侦查、计算机、法律、逻辑学以及公安文书等课程讲授完毕之后,再开展计算机犯罪取证课程的教学。

3.2教学方法

在进行课程讲授的时候,结合学生与社会要求和需要,授课者为律师、执法机关人员、高校教师等,对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改观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具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与课堂的计算机取证教学在进行高校计算机取证课堂设计的时候,可以多媒体教室为授课的地点,老师对设计的课件操作向学生一一实践演示,同时保障实验室取证设备资源的齐全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与老师或者是其它学生实施互动。同时让学生根据现有的资源以及要求进行分工合作,并形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模式,根据老师所提出的取证要求进行大胆的尝试,在进行实验取证的过程中,实施的是学生团结互助、自主探究以及老师帮辅的教学机制,这也是项目驱动教学的一项优势。使学生在计算机取证研究的过程中,主体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得到体现,并且该教学模式充分的重视取证的过程及其结果,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见解以及想象等都应用于取证过程中,拓宽了取证教学的范围和视野。(2)对取证作业进行精心设计基于当代社会犯罪的特性,使得在计算机取证教学中也必须不断地突破传统的思维和技术,使该科目所涉及的知识面具有广阔性、技能具有抽象性和丰富性,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和技术体系,并学会灵活的使用。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以上元素,并针对作业内容对课程进行分块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的提高。(3)将FTP和web虚拟目录开设,为学生创建一个网络取证教学平台将FTP和web虚拟目录向每位学生进行开设,为学生实践取证研究提供基础。同时将相关的专栏开设,使生生、师生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交流和互动,并提出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案,实现计算机取证教学的网络化,并将项目驱动教学的优势进一步展现。(4)计算课程以及考试的成绩的方法基于计算机取证实践教学的拓展空间较强,不同于理论教学,并且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操作来实现的,因此在进行评估考核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计算机取证实验以及学生的平时成绩。在实验取证设计中,以典型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生取证的合法性、规范性、提交时间以及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综合评估。

篇9

二、动态显示,突破难点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有大量的归类识字教学,我们常常觉得归类识字是教学内容中的难点,用常规教学法不仅枯燥无味,而且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巧妙地运用它能使教学重点突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小学低年级语文的归类识字教学中的一段多媒体动画演示:一片草地上的一根原木慢慢演变成一个木字旁,然后,从草地上又蹦出许多独体字,如:风、公、兆、华、吾等。当“风”与“木”相碰时,就会碰出一个“枫”字,同时从草地上生出一棵枫树;当“公”与“木”相碰时,就会碰出一个“松”字,同时从草地上又生出一棵松树,以次类推。这样,通过计算机创设的动态情景,不仅使学生认识了这些带“木”的合体字,而且认识了这些树木的形态特征有效地突破了归类识字的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归类识字。

三、双向交流,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的智力、能力、知识基础、学习动机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做到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有所得,学有长进。计算机多媒体具有交互功能,信息反馈及时,人机能进行双向交流活动,能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例如,在进行期末复习时,教师可设计色彩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掌握知识的水平,自由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在计算机上完成。在人机对话中,当学生输入正确答案后,计算机会发出“好极了”来鼓励同时记分;当学生输入的答案不正确时,计算机会发出“别着急,再想想”,同时给出文字提示,让学生重新输入。在语文复习中,还可以设计学生熟悉的游戏棋。设计时形成坡度,由浅入深,通过一关自然进入下一关。教师则通过网络监视学生的屏幕,了解学生的情况,对个别问题进行微观指导。这样的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充分体现了全方位的个别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篇10

表格是为了直观比较数据、快速浏览项目,进行各种运算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在科技论文中表格的出现频率较高,采用表格来表达实验数据,比使用文字叙述更为直观,也更易比较。而表格的编制与编辑排版质量也直接影响着读者对论文内容的理解。因此,表格在科技论文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通常而言,科技论文中的表格主要分为挂线表、无线表、有线表(卡线表)3类,最常用到的是有线表,而国际上通用的是三线表。表格主要由表题、横表头、纵表头、表身、表注 5部分组成。表格的使用看似简单,然而一些作者由于对其相关概念与注意事项理解不清,可能导致误用、错用表格。如适宜用图片时却采用表格、表格设计过于复杂、表中项目安排不合理等,这些都可能直接降低论文的可读性,甚至影响到论文的学术价值。

本文就科技论文中表格使用所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表格使用的规范化提出相关建议。

2表格使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科技论文中,表格使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通常有以下几方面:

2.1表题文字与表身内容对应不当

表1所示为不同熔体超温处理温度下的合金枝干与枝间化学成分。由表1可以看出,表题说的是合金枝干与枝间的化学成分,但在表中,如1500℃时Ni的化学成分分别为66.001 与64.282 ,但仅从表中无从得知哪个值是枝干、哪个值是枝间。在表1中,表题文字与表身内容存在着明显的对应不当、含混不清,进而影响了对于文章的理解。因此,将表1稍作改动,就能使表题文字与表身内容相互对应、一目了然。改动后的表如表2所示,在表题文字中“枝干”与“枝间”加了一个斜杠,而表身中不同温度下每个元素的两个含量值之间也相应加了斜杠。如此改动,即可便于理解斜杠之前数值代表“枝干”的化学成分,斜杠之后代表“枝间”的化学成分,从而较好的体现了表题文字与表身内容的对应关系,也改善了文章的可读性。

2.2 缺少横表头

横表头是表格中横行项目的名称,一般格式为:项目名称/单位。表3所示为实验用K4648合金的成分。由表3可以看出,“Cr、W、Mo”等为元素名称,而它们所属的项目名称应为“元素”;wt%与at%分别代表元素的质量分数值和原子分数值,而它们的项目名称应为“含量”。显然,在表3中横表头的说明不够完善,使表格的自明性大为降低。表4为添加横纵表头后K4648合金的化学成分表。由表4可以看出,此表较之于表3的表达更为清楚和完整。

2.3 表格横向数据栏目太多

表5为Cu72Al26.5Nb1.5合金组成相能谱分析结果。由表5可以看出,纵表头的名称为“Matrix”(基体)和“Precipitation”(析出相),而“Precipitation”(析出相)又包括3类:“Dark”(黑色相)、“Short rods”(短棒状相)、“Irregular shape”(不规则相)。横向栏目数据为各个相中“Cu、Al、Nb”的原子分数值。此表中所列数据较多,且排列不当、显得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将纵表头改成横表头,则将改善表格的自明性。改换后的表如表6所示。从表6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基体与析出相所含各个不同类型相中“Cu、Al、Nb”的原子分数值。

2.4 适宜采用表格的数据却使用图片表示

图1为铸带和铸锭工艺制备的磁体性能示意图。可以看出,在图1中横坐标的物理量为(BH)m磁能积、iHc饱和磁化强度、Br矫顽力,而纵坐标清楚的标出了两种工艺下的磁性能值。在这种情况下,图中的柱状图只是起到比较数据相对大小的作用,并无其它含义。而对于同类型数据的比较,通常而言,表格往往比之于柱状图等图片形式更为直观有效。因此,可将图1作改为表7所示。在表7中,横纵坐标物理量之间如果没有线性关系,也应列于表中。在实际应用中,当表述内容既可用图又可用表来表达时,应按具体情况来合理选择表达形式:当表述内容为具体数值的定量分析时,必须列表而不能做图;当表述内容为定性分析时,就尽量作图而不列表,做成图变化趋势一目了然。

2.5 表中内容过于简单

在科技论文中,如果需要说明的数据内容过于简单,则不需要列表,选择直接用文字表达将会更为清楚明白。表8所示为Al-Ti-C的配料比,所要表达的是这种材料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内容较为简单,即可直接在文中使用文字 “Al的含量为68.61%,Ti的含量为68.61%,C的含量为68.61%” 说明即可。诸如此类相对简单的表达问题,如果不加注意,往往在论文写作中也会成为文章的不足之处。

3对于表格使用存在问题的相关建议

通过对于科技论文中表格使用的几类常见问题分析,希望对于科技论文的作者提供帮助,以期有助于提高论文中表格的自明性,进而提升科技论文的整体质量。基于此,提出使用表格的几点相关建议:

(1)表题文字必须准确反映表身内容,二者应相互对应。

(2)三线表格中不能缺少表头中的各项栏目名称。

(3)表格横向数据栏目过多时,可考虑采用纵表头。

(4)只用于标明具体数据的准确数字或数据量较大时应列表说明,不宜作图表示。

(5)尽量使用三线表,表头不要重复表题。

(6)表中内容务必要与正文保持一致(如单位等)。

(7)表格的排版原则是顶天立地,尽可能将表格置于顶端或底部。

参考文献:

[1]汪继祥等.作者编辑手册[M].北京: 科技出版社,2004

[2]谭炳煜等.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

[3]刘祥娥,林琳.科技期刊三线表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5): 900-902

[4]汪玲,周世慧.医学期刊三线表设计中常见问题例释[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 106-109

[5]马奋华,倪东鸿,王小曼等.三线表设计中栏目设置的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6): 929-931

[6]葛赵青,杜秀杰,王焕雪 等. 关于三线表的争鸣[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2): 226-229

[7]钱畅. 三线表使用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6): 1-702

[8]刘少华,谢桂英.科技期刊表格的规范化[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 96-100

[9]金德年.科技期刊的表格[J].编辑学报,1991,3(增刊): 21~25

[10]杜云祥.科技期刊编排格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J].编辑学报,2000,12(2):105-108

[11]陈浩元主编.科技书刊标准化十八讲[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1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的出现,必定会给病人及家属带来种种的的疑虑,如担心这种手术的成功率如何,术后会不会复发、手术会不会影响性生活等。这时,可以带病人去听听同病区的其他阴式手术已成功的患者的现身说法。告诉她们这种手术,只是手术途径不同,同开腹手术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并且可给病人介绍阴式手术较之开腹手术的优点及好处。让病人取得认同。并告之,阴式手术术后不会影响正常的性生活,打消其顾虑。

1.2术前一般准备

1.2.1营养与饮食:术前病人的营养状况对术后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术前应指导病人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营养素含量丰富、全面的食物。如年老、体弱、不能很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营养,如输白蛋白、鲜血等[1],术前一日吃软、易消化的食物。术前晚10∶00以后禁食、禁饮。

1.2.2化验检查:术前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及交叉配血试验并备血。

1.2.3讨论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术前应告诉病人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处理方法:如疼痛、排尿方式的改变、腹胀等,疼痛可给止痛剂,如双氯酚酸钠塞肛等,腹胀应多翻身,必要时可肌肉注射新斯的明等。让病人了解术后情况,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1.2.4签手术同意书:协助医生告诉病人家属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得到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1.2.5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前一般8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连续3日,而血压每日两次,如病人有发热、血压增高或月经来潮等应通知医生推迟手术。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原因,得到病人及家属的理解。

1.3皮肤准备:术前一天应完成沐浴、更衣、剪指甲等个人卫生。(剃去腹部汗毛,清洁脐窝,主要是为了防止因腹腔有粘连等特殊情况,子宫从下面拉不出来时,改做开腹手术时用),剃去。

1.4肠道准备:阴式手术的肠道准备与一般开腹手术相比,要求更为严格。因为是经阴道手术,手术区域离近,因此肠道准备要彻底。术前一天口服缓泻剂,一般采用番泻叶泡水冲饮或术前晚及手术当日晨各清洁灌肠一次,当日晨一次灌肠,如果达不到效果,可反复多灌几次,直至排出的大便呈水样为止。原则是排出的大便中无食物残渣。肠道准备的目的是防止手术时的物使括约肌松驰致大便污染手术台;也是使肠道排空,避免阴式手术时损伤肠管,以及减轻和防止术后肠胀气。

1.5休息与睡眠:术前病人休息的好,可减轻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一般术前晚睡前口服安定片2mg。同时给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病人有充足的睡眠。

1.6其它:在了解病人无药物过敏史的基础上,做青霉素皮试,并要病历上做记录。让病人取下活动义齿、发夹、首饰等,交家属或护士长保管。术前半小时给基础,常用苯巴比妥钠和阿托品。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及抑制腺体的分泌。为避免术中损伤充盈的膀胱,术前30分钟导尿,排空膀胱并留置尿管。

1.7环境准备:铺好麻醉床,准备两根拴引流管的带子,一根拴阴道引流管,一根拴尿袋。床旁准备监护仪、输液装置及各种抢救物品。

2术后护理

2.1常规护理:详细了解术中情况:病人被送回病室后,护士要与手术室麻醉医生进行交接班。详细了解手术情况。主要包括:麻醉方式及效果,术中出血情况,是否输血、术中尿量、输液及用药、目前补液内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等。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观察其变化。一小时一次,共八次,以后视病情,改为一日4~6次。24小时后,每日两次。在观察的过程中,如有异常或提示有出血倾向,应增加监测次数。

2.2疼痛:病人术后如伤口部位疼痛,可给用双氯酚酸钠1~2粒塞肛。并观察疼痛缓解程度。

2.3留置管的观察:阴式手术的病人都留置有阴道引流管。应注意观察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颜色,并做好记录,利于术后的动态观察。阴道引流管一般保留24~48小时。保持留置导尿管的通畅。观察尿量及颜色,以判断有无膀胱的损伤。留置尿管一般保留12~48小时。应注意外的清洁与干燥,每天用10%的碘伏擦洗外阴两次。因女性尿道短,加上留置尿管,易造成逆行感染,应尽早拔出尿管。

2.4阴道纱卷的护理:阴式手术阴道填塞纱卷的目的,是为了压迫止血。填塞的纱卷一般在术后24小时取出。如为高血压病人或术中出血较多的,也可48小时后取出。取时要注意,不能太用力向外拨出,以免引起子宫脱垂。取出以后要常规摸一摸宫颈的情况,看宫颈口有没有新鲜血液,了解里面的伤口有没有没缝牢、出血的情况。

2.5肠道功能恢复的观察:术后由于的应用,使肠道暂时处于麻痹状态,一般2~3日恢复肠道功能。排气是肠道功能恢复的重要标志。超级秘书网

2.6卧位:去枕平卧4小时。以往采用6小时,但6小时后,有些比较敏感的病人,臀部受压部位,已被压红。现在我们改为4小时,比较适宜。6小时后枕枕头,术后第二日改为半卧位,其目的是利于阴道引流液的排出。定时翻身,注意肢体的活动。

2.7心理护理:术后病人的疼痛与不适是术后3日不良心理反应的主要原因,应协助病人减轻疼痛、解除不适。经常协助病人按摩四肢及腰背、臀部。

篇12

设计的专业性是把设计思维和概念转化为现实、具体的物质形象的过程。因此设计从业人员需要把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实际生产相结合,在了解物质材料与成形工艺的基础上,熟练运用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如制图等表达设计意图,最终形成实体参与实际的生产活动。基础制图课是环境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更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桥梁。因为制图不仅需要学生有基本的画图能力以及对环境艺术的理解能力,更需要学生把自己对环境艺术的审美观念具象化。制图不仅是创作的过程,更是学习成果呈现的过程。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制图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实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三、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制图课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制图课程反映了学生的设计思维,而设计思想需要传承和延续,师生之间必须经过具体的时间与项目的磨合才能得到真谛。要想贯注这一教学理念,学校需要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教学体制与学位评估条件。国外包豪斯和赖特设计学校已经实现了设计课程的实践性。他们实行的是对大学本科设计教育的补充的“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因为工作室既具有设计公司的基本特征,即将设计图变为实体的功能,同时它又是一个教学的场所。教师和学生在工作室可以共同参与将设计图变为实体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物体,并从实践中找出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从而得到提高。这不仅仅能将学校的课堂教学实践化,同时也能让学生与社会真正接触,可以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不会与社会需求脱轨;而且这样的工作室可以将教学实践与盈利相结合,能最大程度把教学成果作用于社会。同时,在制图教学中引入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能有效对学生加以社会实践的引导,让制图的设计一室更好地反映现实,服务于社会生活。这样的教学模式核心优势在于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依据岗位点开发课程标准与体系,打破专业壁垒与界限,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突出了教学的实践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有技术、有思想、有个性的多维度人才。“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将学校的课程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强化了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继而可以扩宽就业渠道,让学生在实际工作找到行业需求点,也能让学生提早体会规范、专业的行业管理模式,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有较高的创造力和项目执行力,更具备较高的行业素质。

篇13

1.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科学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记载科学家为科学的发展而不屈不挠奋斗的工作历史。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经历了极其艰难曲折的研究历程,揭示了遗传学的两大基本规律。整整8年的苦心钻研,发现并揭示出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然而,孟德尔的研究成果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直到35年后,另外三位植物学家分别在各自的研究中证实了当年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学的两大基本规律。这时孟德尔的研究成果才受到科学界的重视和公认,致使遗传学的研究从此快速发展起来。孟德尔的工作如此长久地被人忽视而默默无闻,最终获得辉煌成就的经历是震撼人心的。以此可教育学生“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成长的道路上要树立坚定的信心、要努力加强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并引导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学会合理地认识挫折,正确地对待挫折,教育学生在挫折面前不气馁、不妥协、不对人生和社会失去信心。

1.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团结合作精神也显得更加重要。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科学上的每一项重大突破,大多是团结合作的产物。沃森和克里克成功的原因之一应归因于他们的特殊结合,两人相互补充、相互批评以及相互激发出对方的灵感。沃森和克里克阐明了DNA的立体结构,这被欢呼为是二十世纪生物学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其程度可媲美于前一世纪的达尔文和孟德尔的成就。他们在科学研究上可谓是一对最佳搭档,沃森在以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的研究中具有独到见解,却对数学、物理学感到难以驾驭,而克里克则精通这些被沃森视之为有点难度的学科。两个人的性格也截然相反,沃森是个孤独、文静、具有内向性格的人,相反,克里克则以大声谈话和纵情欢笑而为人所熟知。他俩的合作是生物学与物理学互补的最佳典范,也表现出了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的重要。沃森和克里克认为如果没有与对方的合作,他们自己是不能够单独发现DNA的结构的。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成就一番事业就一定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