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分工会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机关分工会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机关分工会总结

篇1

二、充分调动关工协工作的积极性,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篇2

各基层分工会女工主任要组织女工学习《婚姻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省女职工大病互助保险相关条例》、《生育保险条列》等法律法规,增强女工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女工知法、守法。

二、开展关爱女工活动

一是在“三八”前夕,组织各基层分工会女工主任为女工及其直系亲属办理《女职工大病互助保险》,各基层分工会女工主任要在女工中做好宣传,确保让每位女工知晓。二是邀请公司兰草心理咨询中心赵迎君女士举行一次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为主题的讲座,并为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女工进行免费咨询,帮助女工提升幸福指数,促使其更好的工作。三是将邀请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专家,于2月29日举办女性健康知识讲座,提供病例咨询,进行病情诊断。

三、

开展“我爱妈妈”亲子活动

公司女工委将通过献给妈妈的歌、共同表演、互动游戏、妈妈我想对您说、听妈妈的话等环节,对员工子女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员工子女学会关心、体贴妈妈,增进女工与其子女的感情。各基层分工会女工主任需将本部门报名参加此项活动的人员名单于2月29日前报公司女工委,活动开展时间与地点,将根据报名情况作另行通知。

四、

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各基层分工会女工主任要充分利用“第十一个公民道德宣传月”活动契机,积极倡导文明和谐、低碳环保的理念,引导女工推广礼貌用语、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爱护企业环境,进一步提高女工自身文明素质,不断巩固公司文明创建成果。

五、

开展丰富多彩的女工风采展示活动

各基层分工会女工主任要结合本部门实际,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庆祝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使广大女工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同时,充分展示自身开拓进取、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时代风采。活动期间,要特别重视安全工作,确保女员工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此外,各基层分工会女工主任要及时将本部门庆“三八”活动开展情况形成书面总结,于3月15日前报公司女工委,公司女工委将把庆三八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本季度对各基层分工会女工主任考核依据。

六、开展评选先进,选树典型活动

(一)先进候选人推荐指标

1、推荐“优秀女工”。根据__年工作实绩,由基层分工会女工主任推荐“优秀女工”候选人。具体推荐名额见附件1;

2、“先进女工集体”、“优秀女工干部”的评选,由公司女工委根据各基层女工委__年女工工作开展情况、女工信息报送情况等综合评定,其中拟评先进女工集体5个,优秀女工干部5名。

(二)候选人需准备材料

1、候选人个人申报表1式2份;

2、候选人先进事迹材料(500字左右)1式2份。要求实事求是,言之有物,严禁弄虚作假,并附上50字以内的获奖感言;

3、候选人先进事迹材料、申报表于2月27日前报公司女工委。

(三)先进评选条件

1、“先进女工集体”评选条件

(1)认真贯彻执行公司党委、工会的决议、决定,积极组织开展女工工作;

(2)努力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积极调解员工家庭纠纷,工作成效显著;

(3)坚持抓好对女工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积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

(4)认真组织开展各级“巾帼文明岗”的创建工作。

2

、“优秀女工干部”评选条件(1)热爱公司,模范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坚持原则,作风正派;

(2)热爱本职工作,服从管理,在本部门工作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3)做好基层女工工作,积极配合公司女工委组织本部门女工开展各项活动。

3、“优秀女工”评选条件

(1)热爱公司,模范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坚持原则,作风正派;

(2)热爱本职工作,服从管理,出色地完成生产、工作任务;

(3)在本部门工作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4、有关要求

各基层分工会女工主任要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真正把事迹突出的先进典型推荐出来。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力求所推荐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性,并做好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女工的示范引领作用。

为了感激长期付出辛勤汗水的全体员工;在三八女节此日表现公司对女员工的特别关爱。同时扩宽大家的业余文明生活,提高员工队伍的凝集力。公司应用下昼时间,辨别于3月7和3月8日组织全体女员工进行一次“高兴”活动。

经由精心遴选和意见咨询,此次活动共为员工安排了四项内容(任选其一):

1、体育活动;

2、各类小游戏;

3、常识小问答;

4、颁布局部物品、现金、放假、一切女大家员会餐。

经过此次活动的举行,不只让长期在一线劳作的员工心境获得了调理,加强集体声誉感,增进了对公司企业文明的调查;并且使来自四面八方的员工们调查到__公司发展常识、企业福利、企业界涵等各方面;员工也是可以领会公司对员工关怀与支持。

时间人员定位:

公司一切女大家员(算计39名女大家员)。由主管人员于3月6日前 上报名单。

第一项体育安排:(跳绳、羽毛球任选其一)

1、各门店人员参与跳绳竞赛,每三人一组,优胜者进入下一场。

2、由各雇主管司理掌管活动。3月7日由本店人员在各工作区内举办第一轮裁减赛。3月8日在活动筹划部举办第二轮至优胜奖的评选。道理门人员一同把优胜人员集中至会舞台建设公司。

第二项游戏安排:(点鼻子、夹珠子任选其一)

1、各门店人员参与点鼻子,每三人一组,优胜者进入下一场。

2、由各雇主管司理掌管活动。3月7日由本店人员在各工作区内举办第一轮裁减赛。3月8日由活动筹划部举办第二轮至优胜奖的评选。道理门人员一同把优胜人员集中至会舞台建设公司。

第三项常识小问答安排:

1、各门店人员集中在3月8日晚七点钟在活动筹划部二楼大会室举办。

2、由行政人事部人员举办发问式回 答。答复人员进行排名,由第一名开端按挨次排名。

名次序一名第二名第三名鼓舞奖参加奖活动物品置办总算计费用为1100元(奖项具体设置状况,可以依据状况而定)。

第四项内容安排:

1、有局部员工提出直接发放物品或是现金。

2、有局部员工提出三八妇女节放假半天。

3、一切人员3月8日下昼会餐一次。员工会餐费用为300元/桌*4桌=1200元。

为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的到来和增加团队凝聚力,我公司特组织三八妇女节趣味竞赛活动,活动安排方案如下:

活动时间:3月2日第一批(3、4班、公司机关)、3月5日第二批(1、2班) 活动地点:______* 参加对象:公司全体员工

活动方式:培训、趣味活动、互动节目 活动日程:

第一批:3月2日早9:30-----11:30在中心会议室参加培训。 培训内容:集团公司__*授课

1、如何撰写党风廉政建设论文。

2、树立青年一代健康的人生观。 (第二批3月5日培训内容视情况而定) 着 装:统一着收费员服装。 午 餐:

时间:11:40-----12:30

地点:__________

节日活动自下午开展。具体活动内容: 着 装:着便服

一 、 组织乘车:12时40分,至______准备乘车。各站(班)长负责

二 、13:30-14:00之间到达活动地点____*,下车后不分散。 1、全体拍照(10分钟)

2、根据实到人员按部门分组每8 人分为一组第一批9个组,第二批8个组。由主持人按顺序安排就坐 主持人:__*

3、领导致辞 4、完成下列活动

趣味游戏(设置奖品)活动内容:

(1)“齐心协力”:大木屐比赛,每队5人穿一双木屐,计时少先到者为赢。(20分钟)负责人:__

(2)收费知识接力赛(20分钟)负责人:__

7个队全部参赛队员顺序从出发地拿一个号(乒乓球)每次2队每队1人,跑到对面根据所取的号取题,答题,答对返回,换下一个参赛者,终点计时。先结束的队赢。

(3)“锦上添花”:(20分钟)负责人:__*

比赛形式为:每队各派出5人,由主持人单独告诉每队第一名参赛者需要画的动物头像,然后由第一名参赛者在背对观众的黑板(白板)

上划上这个动物最有特点的部分(五官中的一种),由后面的参赛者每人画一个器官,完成画作。把白板翻过来给观众看,由大家评判最像的为胜方。

(4)“众志成城”:(20分钟)负责人:__*

比赛形>文秘站:

比赛形式为长绳接力,分为8队,每个队派5名女职工,排成一路纵队斜向跳绳站在一侧,当发令员喊预备时开始摇绳,吹哨后各队排头跑进去,跳绳5次就跑出站在另一端摇绳人一侧,接着其他人也依此方法进行,跳完的人也要排成一路纵队斜向跳绳站在一侧,继续循环跳绳直到时间结束。最后按照在3分钟内跳绳的个数计算得分。 (6)“齐头并进”(备):(20分钟)负责人:__*

比赛形式为两人三足接力,每代表队选出8人,分成4个小组,用布条绑住双方的腿齐步前进。距离为20米。发令员吹哨后,各代表队第一小组跑到终点并返回,把接力棒传给下一小组,如果布条在途中断开运动员则在原地绑好继续前进,依次进行,直至全部跑完,用时间最少者获胜。

(7)“勇往直前”(备):(30分钟)负责人:__*

赛形式为趣味接力,每代表队选出女职工4人,分为8组。每个跑道上将设1个障碍物,第一位拿接力棒和跳绳各一个,起跑后跑到障碍物时必须围绕障碍物转3圈后再跑,到终点后返回,把接力棒交给下一位并与其共同跳绳5个方可继续。用时间最少的组获胜。 (预计所有游戏时间3小时)三、自由游览时间1个小时(或根据游戏时间定) 四、 晚餐: 晚18时开始每10人一桌共18桌。 五、人员分工:

后勤保障组3人(__*,__*,__*)

负责桌餐、饮用水、急救药品、礼品、纪念品。

游戏保障组7人(__*,____):负责7个游戏组织及布置游戏所需物品,前一个游戏进行中后一个游戏筹备。 六、经费预算(附表) 七、人员名单(附表)

经 费 预 算

为活跃公司企业文化氛围,迎接国际妇女节以及引导广大女职工更多的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文化内涵,心理健康,独立意识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彰显女职工风采,特开展如下活动。

一、十佳巾帼女职工评选活动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女职工奋发向上,建功立业,特评选表彰十位为农电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女职工。

1、推荐原则及要求

能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貌和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团结协作、积极奉献,勇于开拓、争创一流,在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女职工。评选推荐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兼顾代表性和广泛性的原则,确保评选结果的先进性。十佳巾帼女职工推荐名额见分配表。

2、凡推荐人员均需填写《十佳巾帼女职工推荐表》和事迹材料,纸质版推荐表和事迹材料需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后交至党群工作部。事迹材料不少于1000字。

文字材料上报时间为2014年2月27日之前。电子版材料同时传递至党群工作部__、h*r邮箱。

二、开展“踏春嘉年华、健康伴我行”活动

1、活动内容

(1)、徒步游:在规定风景区域内进行快速徒步游,行程不低于1500米,具体路线由现场进行约定,不得借助于任何交通工具,所有参游人员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步行任务,超过时间的人员要准备一个歌舞类文艺节目进行表演。

(2)、风筝赛:以三人为一组,组成10组进行放风筝比赛,为时30分钟,对于始终不能放飞风筝,或者是风筝飞的最低的小组,由3人共同表演一个歌舞类文艺节目。

2、参加人员需提前进行报名,名额为30名,报名时间为活动方案下发之日起,名额报完为止。报名通过填报《“踏春嘉年华、健康伴我行”参游报名表》,并通过oa邮箱发至公司党群工作部h*r邮箱。报名人员以女职工为主,男职工也可报名参加活动。

3、活动时间和地点:暂定为3月4日,根据天气情况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三、召开庆三八国际妇女节女职工座谈会

1、座谈会内容

(1)、对公司十佳巾帼女职工进行表彰;

(2)、十佳巾帼女职工表彰人员进行事迹介绍;

篇3

一、工作简历及主要职责

200x/x-200x/xxx百货公司,任xx保管员。完成商品的进、出手工帐的建立,负责超市4000多个单品的储存保养,收、发进行管理。

200x/x----至今配送中心xx库组长。负责制定xx仓储年度工作计划,协调沟通处理日常事务,完善库房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库房日常生产工作。

二、竞聘综合主管的优势

1.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熟悉公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及格式要求。

在校期间,经常在校报投稿,曾被校报采用的文章有《我的高中生活》、《父亲、母亲》等。参加工作后,仍保持经常写作和练笔的习惯。2002年4月,参加了报考公务员的培训学习,内容为《机关应用文写作》、《行政能力倾向测试》。通过学习,学会了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掌握了基本公文的运用和写作格式。

2.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工作协调能力。

至公司实施分业态经营以后,xx库地处配送中心本部周边,很多工作不能依赖于配送中心、商场、大部分工作都需要我根据具体情况独立解决,为保证物流工作的正常开展,满足经营工作的需要。我经常保持着同经营单位有关人员进行沟通,协商的办法,通过努力同经营部建立起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合作关系,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分歧意见。又如:今年5月中旬,成功地组织了xx库的移库工作,两天时间完成了近8000件商品的转移。并保证无商品损耗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3.具有对工作认真负责、肯投入,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长期以来,我形成了一种工作习惯,就是不管工作多少,自己都要以身作则,带头真干实干,宁叫身体受累,也不叫脸上无光。在配送中心四年中,每逢每年的“元旦节”、“五一节”、“空调销售旺季”、“国庆节”这几个销售旺季,我都是连续作战,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4小时以上。确保了每年人力井喷时间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4.在工作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解决困难和问题的经验。

通过在zz百货近四年的工作和学习,我认为我的成长和进步是比较明显的。在日常工作之中我不断努力实干,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向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如:如何调动的员工的积极性;如何搞好团队建设;如何规范员工工作行为;如何安排员工工作。由于合理调配我所负责的库房在xx年“四好仓库”考评之中,荣获第一名。

5.熟悉工会的基本工作和职能。

进入zz百货xx商场近4年以来,本人一直任xx商场分工会xx库工会小组负责人,每次商场分工会组织的文化学习都积极参加。商场分工会组织的活动自己就积极主动地带领员工们参加。曾组织和参加过的活动有《职工消防演练》、《职工歌咏比赛》、《职工乒乓球比赛》等。同时,200x年本小组也参加了公司的《先进职工小家》创建活动。在四年之中,通过工会组织的不断引导和自身的积极投入,基本熟悉工会工作。

三、工作设想

综合办公室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总体来说,工作很重,要求很高,具有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显著特点。就其职能来说,我理解概括为四项职能:一是参谋助手,二是组织协调,三是监督检查,四是后勤保证。为更好是做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我有几点打算和建议:

a)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协助领导开展提升服务质量的工作。

1.转变员工思想,改善对内对外的服务态度。随着零售行业竞争的加剧,消费者消费观念地转变,服务标准不断提高和服务项目的增多。中心的工作也应随着市场的转变而转变。努力去适应经营单位的需求,逐步形成以经营需要为目标,以经营单位的需求为工作导向服务理念。

2.选好侧入点,指导各部、小组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员工的培训工作一方面是起到提升员工业务技能、业务水平和更新理念。另一方面又起到提升企业形象的作用。配送中心一半以上的职工分部在各区县的前方仓库,一线员工经常面对的是消费者、供应商、门店导购员,员工的服务水平如何,服务意识如何,服务观念如何,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企业形象。因此,我想应以基层的管理员为侧入点,展开不定期的教育培训工作。反复地灌输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先让管理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观念,身体力行地去正确引导员工。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最后实现整体水平的提高。

b)精诚团结,密切配合,为保证领导的意图和布置的工作更好地贯彻执行,协调好内部几个部门的关系是关键,要始终做到不越位,补台不拆台,,共谋发展,不断增强领导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c)充分发挥助手的作用,一方面是协助领导制定好工作计划,安排好工作布局;另一方面是协助领导做出决策,为保证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可执行性。综合主管必须把握好信息筛选关和质量关。对提供的信息要认真加以过滤,最好给出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供领导参考,便于领导及时对问题做出决策,而不是跟领导捉迷藏,比聪明能干。

d)认真监督落实领导决策,把好检查关。

“布置—督办—总结—汇报”这是做好一件完整工作的四个环节,后三个环节的必要性往往容易被忽略,从而导致布置的工作很难执行到位,这一点在我的工作中深有体会。其实从现在公司抓质量工作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服务质量急剧提升,经营卖场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究其原因来讲,不是公司制度增多了,工作人员发生变了,更重要地是他们的督查工作得力、不但开展了月检、、年检,还聘用社会人员的进行监督,这正说明了监督的重要性。

e)完善员工绩效考核方案,制定操作性强,可实施的办法。

由于配送中心人员分布广,各区域库的情况不一样,对于如何建立一套适应各部门、各小组的考核方法至关重要,是保证考核目的的前提条件,我想,因地制宜是关键,原则性,目标性的项目必须统一,各部门、各小组、各区域可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制定考核内容、达标标准。通过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办法,利于职工找准方向,发扬优点,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第六、以工会工作为契机积极宣传公司文化,认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篇4

项目化管理开辟了湘潭发电工会“项目管理”的新视野。工作“项目化”的思维比以前的工会活动安排更突出以系统来思考,湘潭发电主要把握三个要点,提效点就在项目系统的设计和方案的择优,重在“集团一盘棋,管控一体化,项目一条龙”:

第一,系统思考把焦点扩大到整体而不只注意到部份与细节。

第二,系统是相互关联与回路式的因果关系,而非直线式因果。

第三,系统思考要兼顾到改变的整个过程,而不能只看片断的结果。

2012年湘潭发电工会一个新项目――送健康工程“立项”。选题范畴设定在为“企业好”、为“员工好”两个集合的交集内容。从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到分析矛盾、方案择优,讨论经过了几个来回。

工程建设项目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投资前的可行性研究是否正确。要求提前分析投入与产出,几年收回投资,风险大小,能否赢利。然后作出是否投资的决定。称之为前期工作。同样,工会提前半年对于2012全年工作的布局、项目选题、可行性分析下足了功夫。

与项目开发一样,工会事前充分收集情报,最大限度地集智集力,准确地提出问题,科学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工会对公司背景,员工需求和企业需求情况,以及实施机会进行了详尽调研。一方面,工会了解到部分运行职工、管理人员上班长时间监屏,坐的时间长,回家后不少员工受电视、电脑乃至读书的影响,一坐又是几个小时,交流少了,运动少了,“宅男”“宅女”多了;另一方面从职工体检来看,加入高血脂、脂肪肝群体的员工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三,人才是企业的财富。送健康就是保护企业员工,就是保护企业的精英、人才。2012年,集团公司启动管理提升活动,向管理要安全、要效益、要发展。一个健康的企业需要健康的员工,一个精进的企业需要精力充沛的员工。湘潭发电工会认为健康正是企业强基固本的要素之一,因为人只有健康才能更好地工作,才能够提升管理效益。工会巧妙地把“争创”主题与“健康”主题系统地联系在一起,在“送健康”课题上打造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愿景、方向和焦点。

在项目策划上,如何把“送健康”目标具体化、数量化、目标化呢?我们从预选的诸多方案中择优综合出一个新的方案。工会按照系统思维在子项目的相互关联、回路式递进的模块上系统安排。工会将送健康工程分解为8个子项目(见图):

一是组织职工两年一次健康体检、女职工妇科普查工作和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为女职工购买两癌保险,切实维护职工的劳动健康权益。

二是加大职工书屋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好书推荐等方式,关注职工心理健康需求和文化素养需求。

三是以健康讲座普及健康、养生知识。

四是建设完善体育场地。

五是每月开展一次户外体育竞赛活动,将重技能型比赛变为重群众普及型运动。

六是依托文体协会创新协会活动方式,调动职工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提高的积极性,有效地丰富、活跃公司职工的业余生活。

七是通过组织策划、经费支持等方式,发动各分工会、部门和班组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灵活的职工文体活动。

八是通过节日庆祝活动,抓好工会文化阵地建设,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人为本,凝心聚力”的健康理念。

以上各项文体活动起到团结干部职工、凝聚人心力量,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作用。

“送健康”工程子项目模块结构图

观察这8个子项目,文武相济, 形成一个系统,缺一不可。项目系统由组成系统的子项目组成。这些子项目由比它更下一层的子项目构成。8个子项目又形成相应的两个子系统,系统分等级层次。每一个子项目的开展都有奖品激励机制的推动力,又为“送健康”情景式氛围造势,造势人气效果反过来影响每一个子项目活动的施导,子系统与子项目互相支持,互动造势,联系到整个过程。子项目可以分开进行,也可同时开展,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个子项目。“项目化”侧重于网络式的结构,区别于常规组织体系的金字塔式的结构。

二、做题,众人拾柴火焰高

2011年,大唐湖南分公司试行《党群项目管理办法》,文中明确“集团一盘棋,管控一体化,项目一条龙”,打造创新创效平台的运作模式。管理办法对项目化管理的要求是将当前的发展任务逐一细化为具体项目,大力推进“一个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责任党员、一个工作计划、一揽子措施一抓到底”的“六个一”项目运营一条龙管理模式,以确保目标、责任、措施落实到位。

公司工会对照此管理办法列出了项目工作重点,把“送健康”建在项目上。以最直接的方式让广大员工了解和参与其中:“推行健康科普讲座”、“探索月度体育娱乐性竞赛新途径”、“开展文体协会自发锻炼活动”……公司工会为项目组、各分工会设定了多个“送健康”工作重点项目供选择,以工会文体部为责任单位,以工会副主席为项目经理的工作组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进度、时间要求、质量标准、预期效果等,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并积极采取宣传、群体引导、理念灌输等方式,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起到了“融会贯通”的作用。

工会在推行项目化管理中还推行“五确认一兑现”管理方法,即“确认目标、确认问题、确认措施、确认责任、确认效果、奖惩兑现”。 逐步构建起由公司工会统揽全局、各个项目单位为责任主体的协同推进机制,使项目推动执行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对标杆、攻短板”提升能力水平。工会学习耒阳电厂文体协会经验组织员工自发组队锻炼。同时全面梳理项目管理各个领域,从精神状态、学习态度、方法手段、团队精神等方面,全方位查找问题和差距,制定提升措施。对查找出的问题,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抓好落实;对不能马上解决的疑难杂症确定责任人研究分析,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并逐步落实。比如,以前工会比赛项目太技巧化,有些员工怯场不参与。如羽毛球、篮球等,参赛队员多局限于厂内高手队列之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工会改变思维模式,改变了活动方式,在追求“技术比赛”还是需要参与者增多、锻炼更多人选择了后者。广泛采取了跳绳、踢毽子、套圈、投篮等群众参与性强的集体体育娱乐活动。

凝炼“强体健魄”的项目文化。在大唐集团同心文化的指引下,工会对项目文化进行提炼总结,积淀构筑起了独具特色的“强体健魄”项目文化。主要体现为争创意识、健康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等多个方面。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项目的“运筹机制、组织机制、管控机制”等也逐步完善。项目的有效实施,引导广大员工投入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大潮中。特别是户外体育月赛活动,对比今年9月份与3月份参加的人数,自发报名参赛的人数多了4倍,其中机关分工会每一个部门都派队参加,多达18个队。也就是说由从前以分工会为单位组一个队参赛,变成了以部门为单位组多个队参与。

三、算题,技术与经济不分家

创造的价值划不划算,我们要算一算。工程建设项目是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实现其特定功能的一次性事业。同样,工会对所立项目要依据项目实施计划编制相应的费用控制计划,确定活动费用基准并保持稳定性。同时进行项目费用测算、分析费用偏差,进行趋势预测,及时采取防止偏差产生的有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如同工程建设项目一样,项目化管理必须树立技术与经济相统一的思想,不仅要看技术,更要看经济上是否合理,克服管理人员重技术(形式)轻经济的倾向。特别是工会活动费用的掌控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合理和有效。不能动辄就要求名品牌器具、服装,我们应反对形式主义,贪大求全,过高过“洋”,随意提高活动费用标准。比如,湘潭发电工会充分挖掘电厂新村现有场地资源,节省包场费用。在开展400多人的毽子比赛、跳绳比赛中未要求统一队服,而篮球赛因为球员交错争球须分清甲乙丙就统一了队服。

四、评题,项目评估回头看

项目评审以每个项目自定的实现目标为关键标准。工程建设项目评估主要从业主的立场出发,评价盈利能力,衡量工程项目的所费和所得。工会项目评估也要对应参考衡量项目的成本花销和所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时间效益,以及自我设定的目标是否实现。项目评估回头看,要看该项目的实施是否在融入企业中心,是否在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能力上取得新的进步,是否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湘潭发电工会在项目评估工作中先找到衡量指标,再收集基准数据与事实。然后进行分析,找出理想与现实有差异,可以“改进”的地方;对分工会实施成绩评比排序,选出优先给予积分奖励推动项目深化。湘潭发电“送健康”项目施导一年以来,有三个显著的变化:一是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人多了;二是看病住院的在职员工少了;三是对养生知识了解得更多了。一位员工听完《健康讲座》后恍然大悟,“原来每天烧开水后还要揭开壶盖多敞几分钟气,排除氯化氢等有害杂质”,“原来这样清洗可以去除蔬菜上的残留农药”。这些变化均直接反映了管理提升,间接地支持了企业建设。

篇5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项目“农业院校工科工程创新网络平台建设”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60-02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大部分高校招生规模也急速扩大。相应地,高校为了解决学生上课、住宿一系列问题又建了新校区,教职工人数也随之增加。以前教职工参与活动的校一级教工之家活动场地较小,已经不能适应教职工人数较快发展的需要,更无法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因此,以二级分工会为主体创造性的“建家”,改变以前校一级工会“建大家”的形式,建立一个创新型的小家,就变得非常重要。如何通过“建家”来加强基层教职工的联系,从而提高教职工的教学工作效率,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大家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一、创新 “建家”的几个方面

由于以前基层工会组织较多的是参与校一级“大家”的建设,要想建好“小家”,就要充分认识“大家”与“小家”的关系。通过创新性的建设“小家”,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建设“大家”服务。通过“小家”的建设,可以通过与教职工密切接触感知教职工的需要,倾听他们真实的呼声,从而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创新性“建家”工作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思想上认识到位,高度重视“建家”的重要性

好多人片面认为“建家”只是工会部门的事,认为可有可无,缺乏共建意识,所以部分院系的工会工作由于缺乏教职工的广泛参与而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1,2]有的临时找一个教室、会议室甚至教师办公室作为业余文化活动的场所,导致教职工没有家的感觉。因此,虽然这些基层工会会组织一些临时小型活动,但也流于形式,起不到“教工之家”的纽带作用。

在“建家”的思想认识上,大家要高度重视。通过“建家”建立教职工联系的桥梁,通过教职工广泛地参与工会活动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把“建家”当作是其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3,4]要围绕高校中心工作,树立服务大局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并争取上级部分和院系党政部门的最大化支持。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建好“小家”才能建好“大家”,达到无论是工会自身建设还是硬件建设都能跃上个新台阶的目的。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工小家”实体建设工作

高校工会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以文化层次较高的知识分子为主体成员。对于新进的职工,非常希望较快地了解学校的情况,较快融入到教职工队伍里面,高校工会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教工活动,既增强老职工之间的友谊,也加快了新职工的融合步伐,大大增强学院的凝聚力,让广大教职工有一种归属感。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职工参与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扑克牌、卡拉OK比赛以及其他球类活动、竞走比赛等,增强了全院教职工的凝聚力。

建设好教工活动室是“建家”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校工会应在财力、物力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党政领导可有效利用资源,给教工活动室提供场地,并提出明确要求,制订达标验收考评实施细则。作为相应的回报,各分工会应根据小工会提出的要求进行“建家”创新,组织举办各类文体娱乐活动,召开“建家”经验交流会。

我院的教职工活动室设置有专业课图书、各种期刊杂志以及报纸等,同时在乒乓球活动室的空余场地创新性的增添了一些卡拉OK和扑克牌的设施,使广大教职工在课余时间去活动娱乐,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联系。为进一步推动“教工小家”的建设,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可组建各种协会,如教工足球协会、篮球协会、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钓鱼协会,摄影书法协会等,并加强文体活动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教工小家”作用。对外,工会可组织教工外出参观学习,安排观光旅游。活动的开展要重过程,轻结果,积极营造一种参与的氛围,从而培养职工的集体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建家”要有创新性

没有鲜明的特色和创新,工作就会失去活力,难以发展。通过“建家”的过程,大家要创新工作,更换思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及时总结改进,开拓新的“建家”思路,以改善教师教学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情操为己任。

“建家”不仅仅是建一些活动场所,更要从教职工的权益维护和利益提高出发。在精神上,教师承担着教学和科研双重的压力;教学上教师要时刻创新,以得到学生和上级教学部门及督导专家的认可,花费大量的时间备课应对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整理各种教学资料来面对教学评估;科研上要进行课题研究,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实验室进行测试与数据分析,写论文、写项目来满足学校的科研工作要求,还要承受职称评定以及人事分配制度的巨大的压力。因此,教师需要一个合理的渠道来释放他们焦灼的心理,及时缓解压力,以免造成心理障碍,影响教学工作质量甚至身体健康。因此“建家”要从精神利益[5,6]上给予支持,尊重教师的事业成就感,引导大家充分尊重教职工的地位,并定期组织健康检查,确保教职工的身心健康。

基层工会组织在“建家”实践中,也应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结合教职工学科特点和爱好特长改变观念,开展一些新的、职工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特色建设。

二、创新性“建家”促进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学工作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一个院系的声誉乃至入学率。由于高校教师队伍庞大,相互之间沟通较少,工会作为各部门的一个连接纽带,通过与老师的沟通交流以及与各部门的积极互动,通过创新“建家”,努力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我院结合工科的特点,与企业联合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使广大教师与工程师进行实践方面的交流与学习,同时教职工之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也促进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工会通过组织教代会认真倾听教师的心声,除了解决教学问题,也努力解决教师存在的住房问题、职称评定问题、岗位津贴、子女上学福利、医疗问题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同时,机电学院工会和院教学部门有机结合,创新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核心课程主讲教师讲课大赛”等。在课件的媒体呈现方式方面,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视频链接、图片及动画,如flas、三维仿真、网页设计等多种技术手段,大家相互沟通学习,课件的制作水平达到了更高的水平。讲课大赛各参赛教师通过精心准备恰当合理的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的对教学方法系统化,根据学生的程度和认知规律对教学程序进行优化设计,呈现了一个又一个课堂精品。“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都积累有珍贵的教学经验,当然也有不足。通过讲课比赛,大家相互学习新的与自己不同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集结众参赛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智慧为己用,不仅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也适应时代潮流有所进步,而且也使教师教学科研综合实力、综合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除了学校组织的运动会,我院每年组织一次院运动会。其中教工项目创新性高,充分体现趣味性与竞技性相结合,教工的集体项目使全体职工齐心协力,团队发力,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尤其机械系还利用金工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一切多人参与的机会组织大家一块参观实习工厂,为金工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良好发展献言献策,更好地促进了各门课程之间的协调发展。

随着一系列活动的展开,大家在轻松的氛围里面相互了解和接触,通过交谈,对不同的学科有了较深的理解。通过跨学科组建团队,通过不同学科间的相互参与申报项目,解决技术难题,达到学科间的深度交叉。通过一系列“建家”活动,大家相互沟通交流,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也得到较好的提高。同时通过群策群力,大家积极献计献策,学校通过对建议的采纳,各项活动甚至重大事项也得到较好的解决。

总之,教工工会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的护航者,工会组织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只有通过创新性的“建家”,才能增加新鲜血液做到“常见常新”,从而增强教职工的联系,增进了解,形成并加深友谊,提高学校凝聚力和竞争力。随着新的形势需要和工会工作的不断创新,工会工作将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促进学校的精神风貌建设,为高校发展再登新台阶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管汉章.论新时期高校教工小家建设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9):22-24.

[2]张士杰,王琳.创新工会工作方式 更好地为教职工服务[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2):60-61.

[3]黄国铭.高校工会在教学科研和技术创新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07-108,114.

篇6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审计在实务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怎样正确的看待审计职能与作用,审计职能的定义及其存在的客观性, 在审计界一般并没有什么分歧的意见但怎样总结归纳和划分审计的职能? 审计究竟有哪些基本职能? 则众说纷纭, 见解各异,分歧颇大。

1、工会的作用:

1、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2、工会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在政府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过程中,发挥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成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3、工会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4、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调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发挥协调作用。

 2、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中国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努力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和机关的民主管理;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中国工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在维护职工政治权利的同时,维护职工的劳动权利和物质文化利益,把参与协调劳动关系,调节社会矛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中国工会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广泛联系的方针,在独立、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基础上,广泛发展同各国工会组织的友好关系,同全世界工人和工会一起,为世界和平、发展、工人权益和社会进步而共同努力。

3、工会的职能:1、维护职能:维护职工群众的经济效益和民益的职能。2、建设职能:吸引和组织职工群众参加经济建设和改革,努力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和职能。3、参与职能:发挥职工群众参政议政作用,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职能。4、教育职能: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的职能。

4、工会审计是社会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的规律也在迫切需要审计监督成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重要力量之一。我国出台了许多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工会事业的发展,工会工作领域的不断拓展,工会经费总量的不但增加,工会规模的不断增大。各级政府拨付的专项资金数额的不断增多,都要求工会及工会经费加强监督保障作用。

5、审计在工会经费审查中的职能

按照《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条例》的相关规定,工会经审委职能主要表现为对基层工会及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的真实、完整、合法及效益进行审查监督,同时行使基层工会内部审计职权,审计职能就包括了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等三个方面。

(一)经济监督职能。经济监督职能是工会经费审计的基本职能。审计的监督职能是由审计的性质决定的,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对工会事业的投入日益增加的情况下,部分工会组织由于内控制度不严谨等原因,有的工会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出现了一些违法违纪现象,经审委对工会经济活动的监督必须加强,要通过审计监督、检查工会的经济活动是否规范运行,检查相关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达到发现违纪行为、制止损失浪费、判断管理缺陷,进而提出审计意见并督促整改。实践证明计的监督职能,已经成为控制工会经济活动管理风险、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损失、确保工会经费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经济评价职能。工会审计的评价职能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资料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依据相应的标准对所查明的事实作出分析和判断,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改善日常管理,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审计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工会日常管理工作不可避免与社会经济活动发生紧密的联系,通过绩效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决策、计划、方案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先进、是否获取了最优的经济利益,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有效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价,改变审计工作只是查找问题,没有肯定绩效的单一审计评价模式。

(三)经济鉴证功能。工会审计的鉴证职能是指,审计人员依据独立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原始凭证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确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公允性、合法性,并出具证明性审计报告,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确切的信息,以取信于公众。在工会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审计的鉴证职能越来越受到领导的重视,健全的审计制度和良好运行的审计鉴证职能,能够从相对独立的角度为工会的各项工作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6、审计在工会经费审查中的作用

(一)开展常规审计,履行监督职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切经济活动必须受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约束,工会经审委要履行好监督职能,对工会预算收支及经济活动等情况进行常规审计,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以增强工会依法理财的观念,规范财务管理,预防违规违纪问题的产生。

(二)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增强科学管理意识。工会经审委通过审计工作对内控制度健全性及执行情况进

行监督检查,发现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对促进内部控制的健全完善、形成责权分明、互相制约机制、增强科学管理意识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为了防范职务犯罪的发生,各级工会组织加强了内控制度建设,管理体制上完成了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管理方式上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的现代管理理念,对于促进工会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开展效益审计,提高工会经费使用绩效。工会组织开展活动必须讲求绩效,工会经审委必须重视这方面的审计监督。工会组织绩效考核工作有其特殊性,工会内部绩效审计结合工会组织的实际情况,邀请业内专家,通过专门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对工会活动过程中实施的项目进行绩效考核,总结经验并提出问题。工会组织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工会带来经济损失,促进工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质量不断提高,增强工会组织的影响力。

根据上述关于总结概括审计基本积能的一般标准和审计职能显现发展的历史过程,我认为将审计的基本职能总结概括为检验、监督公证和咨询四个职能最为适度。

所谓审计检验, 即审计人员以审计准则为依据, 验证、考核和判断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和机关等单位的财政或财务收支的真实性, 正确性, 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检验职能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验证数据, 查明事实, 掌握证据, 判断真伪和确定脱离各项审计准则的程度, 以及效益高低的差距。通过审计检验为审计监督、公证和咨询奠定正确的基础。由于审计处于执法和监督执法的特殊地位, 所以它的基础职能只能是检验, 而不能以直接从事经济管理的“反映” 职能来取代审计的检验职能。

篇7

一、上半年全局工会组织围绕中心,适应变化,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全局各级工会组织,认真贯彻年初工会全委会报告提出的要求,适应改革,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展。有关这方面的工作,局工会将在半年全委会上进行全面总结。今天在这里只作一个简要的回顾。通过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感到今年上半年工会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半年,全局各级工会组织,紧紧围绕局确定的“一个关键,四个重点”中心任务,发挥工会组织的特点和优势,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攻坚克难积极性。年初,围绕“三会”精神的宣传,局工会编印宣传画、印制安全警语扑克,发放到班组和职工,深受职工喜爱;配合党委宣传部组织了“三会”精神知识答卷;适应电气化建设和开通运营,在35个主要运输单位部署开展了“提速安康杯”专项竞赛活动。各单位从实际出发,围绕确保安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譬如,××机务段的“辩论赛”、徐州机务段的“知识竞赛”、××车辆段的知识抢打赛,局机关工会组织开展的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等。对全局近5000名工会劳动保护检查员换发了新的“安全检查证”;配合行政强推“岗位劳动安全自控表”,建立了网上发“书”绿色通道制度;从6月中旬开始对全局工务、电务、供电系统劳动保护工作进行检查。汲取“4.11”事故教训,积极参与到安全生产大检查、大反思和“回头看”活动中。特别是围绕电气化施工和开通运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各级工会组织,从生活后勤保障、职工岗前培训、劳动保护措施制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京沪电化7月1日开通运营作出了重要贡献。局多元中心工会,结合实际大力实施群众经营创效工程,特别是在酒店餐饮业组织开展的服务技能大赛,反响良好,促进了职工素质和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二,确保了改革过程中工会工作的平稳推进。按照铁道部统一部署要求,就全局整体看,今年主要进行了两项大的改革。一是进行了生产力布局调整,对车间进行了整合;二是局机关党群系统实施了新定编。围绕这两项改革,两级工会,特别是生产布局调整单位的工会组织,如,××西车辆段、××客运段、济西机务段、徐州机务段、××车辆段、××供电段、淄博工务段等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配合党委和行政,做好改革的宣传教育,参与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围绕情感、制度、文化等融合做好工作,一方面从工会职能出发,做好工作交接,规范完善制度,确保了工会工作的连续,确保了工会资产完整不流失,确保了职工具体利益不因布局调整而受影响,对于稳定职工队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工会组织的维护职能进一步凸显。突出抓好职代会这一民主管理的平台,组织召开了撤销分局后的第一次局职代会,按照铁道部和山东省的有关规定,对职代会以及职代会联席会议等制度进行了重新规范,各单位对重大事项普遍实行了票决;多元中心 党政工还制定下发了《关于认真筹备召开各级职代会的通知》。规范集体合同的签订,局和基层站段工会与同级行政全面签订了集体合同,从源头上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深化厂务公开工作,重新制定印发了《局机关各部门厂务公开职责分工》,受到铁总的肯定。认真落实部党组“三不让”承诺,组织了四期培训班,制定了操作规程,对符合政策的职工进行了应有的补助;各局属工会结合实际,加大“三不让”有关政策的宣传和工作力度,如××客运段、××车务段、青岛站印制宣传手册发到每一名职工手中,收到较好效果,确保职工应保尽保。两级工会及早动手设计为职工送凉爽和夏季办实事方案,目前正在实施中。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先后组织了十一届职工运动会棋类、篮球、羽毛球等单项比赛。各单位结合实际,开展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活跃了职工业余生活,有几个单位还举办了职工运动会,成立了文联,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第四,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适应局机关党群新定编,进一步规范了局工会、工会各部以及局属工会的职责;适应生产布局调整和车间整合,协助人事部门配齐配强站段和车间专兼职工会主席;许多单位培训了兼职工会主席。重新修订了局工会常委联系基层制度,工会机关作风有了新的转变。以电气化铁路和“三不让”知识为主要内容,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培训,工会干部的素质有了新提高。对务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入会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另外,出台制定了关于规范和加强对文化宫俱乐部管理的规定,完成了局工会机关和四个文化宫人员周期重聘工作。

总之,在局和局属工会的共同努力下,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开局良好,为全年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不适应。一是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在铁局直管站段、生产力布局、党群系统实施新定编的新形势下,两级工会组织的职能和工作方式方法的调整不到位。这里既有局工会对下不适应的问题,也有基层对上不适应的问题。譬如,局工会机关在抓重点、抓落实上盯得不紧;在工作方式上依然抱着一种管理的思维,文件多、检查多、向基层要数字要材料多的问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局属工会的负担依然偏重;局属工会独立作战的意识和能力亟待加强,特别在车间跨度大,专职人员少的情况下,对于如何发挥车间一级专兼职工会主席的作用,如何发挥班组工会小组长和工会积极分子的作用,研究的不深,做得不够,突出的表现就是站段级工会权责统得太死,下放不及时、力度不够,这种状况不适应改革的需要,不利于车间工会组织作用的发挥,必须尽快改变。二是人员素质不适应。一方面,由于生产布局调整和车间整合,有不少的同志第一次从事工会工作,工会专兼职干部队伍中“新手”增多,这一部分人员急需要熟悉工会业务;另一方面,原来从事工会工作的干部,在新的体制、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也表现出综合素质方面的欠缺。譬如,部分工会干部缺乏统筹协调的应变能力,在诸多矛盾面前表现不知所措,有的工会干部对工会组织基本的定位和权责不清楚,在参与单位有关决策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维护工会组织和职工的利益。还有的工会干部,在深化改革面前,缺乏深入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座谈会我们事先出了4个方面的课题,有的单位只是重点汇报了第一个课题,后三个课题涉及较少,说明缺乏思路,缺乏思想。三是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不适应。面对人员少与工作量大的现实矛盾,有些工会主席和工会干部存有畏难发愁情绪,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心气浮躁,疲于应付。作风不深入的问题依然突出,表现在抓工作往往满足于开会了,发文了,部署了,在落实上有差距;局工会机关人员下基层不少,但是真正带着课题、扑下身子、到一线职工中调查研究有效指导不多,对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了解和反映不够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解决的力度不够。以上这三个方面的不适应,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年工会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影响了工会工作更好的创新发展,我们必须在下半年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

二、认清形势,深刻认识工会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关于工会工作面临的形势,去年半年会议上我们曾就局直管站段新体制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分析,在今年初的工作报告和工作会议讲话中又从整体上进一步的作了分析。当前,从大处说,我国已经站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工会工作面临的历史方位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都给工会组织提出了新要求。从我们局面临的形势看,确保安全、实现经营目标,完成建设任务,深化企业改革等,也需要工会组织积极参与,发挥作用。可以说,工会组织的任务空前繁重,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与此同时,我们更要深刻的认识到今年生产布局调整和局党群实施新定编带来的新挑战。今年,在生产布局调整中,全局共撤销了13个站段,减少车间99个;局工会机关实施新定编后,由原来7个部室37人,精简到目前的4个部23人,减幅达38.8%。由于这两项大的改革是在去年铁局管理体制改革、生产布局大面积调整、运输站段党群实施新定编基础上进行的,并且是一种上下联动,因此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决不亚于去年,在某些方面挑战更为深刻。

第一,新布局、新定编给工会组织的职能调整提出新课题。关于工会组织的职能,《工会法》作了基本的界定,全总通过的《关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对新形势下工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进行了阐述。近几年来铁路企业工会组织,结合实际,做了了大量的工作,工作内容越来越宽泛,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这一方面说明工会组织工会干部作为大,同时客观上铁路企业党群定编相对宽余也是重要原因。在这一次实施局党群新定编前,铁道部政治部曾考察过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发现这些企业党群机构和人员设置都非常精干,远远少于我们铁路企业。譬如,铁通 公司从铁局划出来,目前7万多人,总部机关党委只有4个人,纪委有3个人,工会3个人;新组建的青藏公司,工会只有一个部。因此铁路企业政治工作格局发生变化是必然的,其内在动因是运输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外部大的环境看,符合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也是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现在的问题是,机构精简了,人员减少了,管理跨度增大了,客观上需要工会的职能必须做相应的调整。这一点在认识上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在实际操作和落实中却面临许多难点。一是观念需要转变,要改变过去那种工会组织什么都管、什么都干的惯性思维,确实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二是上下级的工作关系需要理顺。就局工会层面来说,实行新定编后,面临一个如何承上启下的问题。目前,铁总和省总工会机关设置和人员没有变化,这种既有的体制,决定了来自于上面的文件、活动和工作部署,不会因为局和站段层面实施新定编而减少。而局工会又不可能也不能简单地当“二传手”,如果那样基层工会更是吃不消。同样,站段一级工会组织,也面临一个如何承上启下、创造性开展工作的问题。这给两级工会组织职能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既贯彻了上级的部署,又不给基层添负担;既展现工会组织的作为,又能充分体现工会组织的特点,需要两级工会组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车辆段工会在这方面思考比较超前,根据新形势新变化,初步对段、车间工会职能作了界定。

第二,新布局、新定编,给工会组织的活动方式提出新挑战。今年生产力布局调整与去年乃至以往生产力布局调整,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以往布局调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大都是在一个地区范围内进行,稍大的跨度也没有超出原来分局的范围,这种调整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操作起来也相对容易。而今年的布局调整完全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地域概念,第一次实现了跨原分局地域的远距离整合。有些单位整合以后,其管理的跨度已经等同于局的管理跨度。象目前××和济西两个车辆段,成为全局唯一的客车车辆段和货车车辆段,几乎在各条线路上都有他们的班组和职工。这种点多、线长、人员分散的新情况,是过去从未遇到过的。不仅站段的管理跨度大增,随后进行的车间整合,更打破了我们原来对车间的传统概念。目前,我局上千人的车间不在少数,一个车间能顶上原来一个站段的规模。车间大了,班组也随之变大,现在有的班组已经达到几百人的规模。譬如,原来的局车轮厂是局直属单位,上一次布局调整后,成为××西车辆段的一个车间,今年布局调整车间整合后,变成济西车辆段设备车间的一个班组。如此大的变化,给工会工作带来诸多新问题、新挑战。譬如,围绕实现新单位、新车间人员间的思想融合,工会组织如何发挥优势,通过开展文体活动达到聚心凝力的目的;围绕实现管理上的融合,工会组织如何有效地参与段上有关政策的制定,从源头上维护大多数职工的利益;如何实现工会自身有关制度也要统一规范。除此,作为段一级工会组织,在管理跨度大增,会员人数大增的情况下,如何把车间和班组激活,如何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何及时有效地为一线职工服务,等等,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必须回答的现实课题。

第三,新布局、新定编,给工会干部素质提出新要求。工会工作无论是群众生产、组织民管,还是保障工作,劳动法律,财务管理等,其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这本身就给工会干部的业务素质提出了高的要求。新定编实施后,两级工会人员大幅度减少,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面临的将不单单是工作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工作面的扩展。譬如,局工会机关,原来人员多的时候,分工较为精细,每个人的工作职能比较单一。新定编实施后,打破了原来的分工界线,一个人要分管多项工作,再进一步说,下一步局工会机关人员要成为工会工作的通才。就站段层面而言,由于人员更少,对综合素质的要求就更高也更为现实。并且站段工会要实现由过去的执行型向自主创新型和服务型转变,也需要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能力来支撑。目前全局主要运输站段共652个车间中,兼职工会主席为616人,占了绝大多数,尽快提升这部分人员的素质,显得更为紧迫。

三、理清思路,努力实现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体制变化了,机构变化了,人员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工会工作如何开展,既不能怨天尤人、无所作为;也不能再沿袭过去的工作套路。要根据形势的变化,探索出一条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管理有效的新路子。从总体思路上讲,下一步工会工作要着力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在履行职能上由全面出击向突出重点转变。新的定编和定员实施后,决定了工会组织不可能象原来那样,什么都都抓都管,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致于哪些该为,哪些可以不为,我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依据。一是要依据《工会法》。《工会法》中明确规定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我们制定工作职责时,必须把维护职能凸现出来,同时处理好维护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二是要依据这次局工会定编设置情况。这次局工会新定编设置,是铁道部党组根据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为了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群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机构设置和人员定编在全路有着统一的要求。这种设置本身就是一种导向,工会工作什么该强,什么该弱,什么可以转到其他部门,从定编设置上可以看出个基本。譬如,这次定编撤销了工会宣教部,实质是对其承担的宣教职能进行弱化,工会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工作,更多地是配合党政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寓教于乐。这次局工会机关新定编变化最大的就是生产保护和文体部,仅保留了4名定编,这种状况决定了其承担的职能,不可能是原来四个部门职能的叠加,肯定要进行取舍。与此同时,工会保障部这次不仅没有减少定编,还增加了定编,其目的就是强化对职工权益的维护,同时,更好地承担起“三不让“的日常管理工作。三是要充分考虑铁路工会组织的现状和地位。铁路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国企的中坚力量。作为铁路企业的工会组织,在履行维护职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两个维护的有机统一。一方面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团结引导职工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全面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也就是通过服务企业促进企业发展,从根本上维护职工长远利益;另一方面通过做好工会劳动法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等工作,更好地服务职工,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按照上面的基本要求,下一步工会工作的重点将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群众生产方面,重点抓好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确保职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在民主管理方面,突出抓好职代会职权的落实,维护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在保障工作方面,在做好集体合同的协商签订的同时,突出抓好“三不让”承诺的落实和为一线职工办实事,真正让职工感受到部党组的关心和企业的温暖;在群众文化方面,组织和指导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除了重点履行上述职能以外,对于其他工作该简化的简化,该规范的规范,使工会组织能够集中力量,抓住重点,体现特色,展示作为。

第二,在工作方式上,由侧重管理向侧重服务转变。工会是群众性的组织,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在一线,工作的落脚点也在基层在一线。特别是在两级工会人员减少的情况下,必须把重心下移、加强一线作为工会工作战略性方向性的思路,来调整、组织和实施好。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局工会和站段工会,都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对下要由侧重管理向侧重服务转变。在这方面,去年铁局直管站段后,我们做了一些工作,采取了一些措施,特别是确立的“两抓、两添”的工作思路,在实践中收到一定成效。但是,现在看来这种转变还远远不够,这里有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多年来工作中的惰性,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和思维没有调整好,部分工会干部明知对某些工作抓不了、抓不好,但依然不放心,不放手。当前,在局工会机关人员的精简,站段管理跨 度的加大的情况下,这种工作方式方法必须调整。为此,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一是要健全最基层工会组织。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实际上是工作重心的下移,工作主体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基层特别是车间一级的工会组织要健全,兼职工会干部作用要充分调动和发挥。这也是去年以来,我们反复强调、高度重视加强兼职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两级工会要加强这方面的调研,特别是针对车间整合跨度加大的新情况,及时健全工会组织机构,配齐配强专兼职工会主席,在此基础上赋予相应的权责利。二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特别作为上一级工会组织在开展活动、部署工作,一定要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一定要符合职工的意愿,真正树立上级围绕下级转,机关围绕一线转,工会围绕职工转的理念。在这方面局工会机关要带头,不能动辄就发号施令,在部署某一项工作时,一定要听一下基层的意见;今后,局工会除重大节日等特殊情况外,尽可能不组织全局性的大型的文体活动,即便是确需组织的活动,也要把握好规模和时机,使文体活动向“区域化、小型化、多样化、日常化、全员化”方向转变。三是要着力提高工作效率。人员少管理跨度加大,凡是基层反映的问题,凡是涉及职工利益的问题,该办的能办的,一定要迅速办,而且要办好。××站工会针对货装车间职工就餐难问题,积极反映,在党政支持下用了35天就建成了可以容纳260人用餐的食堂,深受职工欢迎。客观地讲,两级工会在这方面都有差距。譬如在前几天调研时,机务段乘务员反映“百安赛”奖励兑现不及时,就暴露出局机关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虽然主要责任不在局工会,但是我们也确有不到位的地方。下一步,两级工会都要围绕提高工作效率进行探索,转变工作作风,畅通信息渠道,不能因为人员少跨度大出现工作落实上的滞后和梗阻。四是上级要为下级创造工作条件。除了政策上支持、工作上的指导和对兼职工会干部生活上关心外,在工会经费和福利费使用上,也要根据情况适当下放。从最近到几个单位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工会主席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一,各单位的执行情况不一。局工会认为,从现实的需要出发,从有利于工作的角度看,作为站段一级的工会组织,必须适当下放一部分活动经费,给车间一定的自,这是增强车间级工会活力的重要支撑,不能攥着不放。有的单位可能担心活动经费放下去后,车间会乱用。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制度来规范,用公开来监督,有些单位工会如济西车辆段、徐州车务段工会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其他单位借鉴。五是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局工会贯彻上级的部署,一定要紧密结合我局实际、充分考虑基层站段的情况,注重在优化中抓好落实,坚决不能以文件贯彻文件,更不能有一种文件发了等于工作做了、就万事大吉的心态。同样,局属工会对于局工会下发的文件要求,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不能搞上下一般粗。

第三,在人员素质的要求上,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工会人员少了,个人承担的工作量变大了、面对的工作面变宽了,工作的标准和要求更高了,这就客观上要求每一名工会干部,尽快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是大势所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谁看不到这一点,谁不适应这一要求,工作就难以胜任,迟早要被淘汰。提高人员素质是一项基础性和综合性的工程,必须多方入手,常抓不懈。首先要明确标准。对工会干部的要求,除了具有热心和责任心外,要力求做到一专多能,一职多能。对局工会的同志而言,就是要在精通本职、独当一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熟悉和掌握基本职责以外的相关业务,提高综合能力和水平。对站段工会的同志们来讲,本职工作就不是一个方面,而是整体,必须成为通才。今后我们考察使用工会干部,要把这一点作为重要条件。二是强化培训。这是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两级工会组织都要承担起责任。局工会计划在下半年举办四期工会干部培训班,除了培训专职工会干部外,对部分新任兼职工会主席进行培训,并自行编辑实用性强的教材,满足基层工会专兼职干部对提高工会业务技能的渴求。各单位要发挥主动性,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培训效果。三是实践锻炼。这既是提高素质的需要,也是新定编条件下落实工会重点工作的需要。今后局工会各部门间,部门内部人员间,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分工负责与共同负责的有机结合,譬如在组织一些大的活动,大的会议时候,不仅主要职能部门要靠上抓,其他部门也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积极参与。这既有利于形成工作合力,也是一种实践锻炼,对于提升工会干部素质大有好处。另外,加强工会干部轮岗交流也是实践锻炼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几年,工会干部交流比较多,效果比较好。如,两个客运段的工会主席,从共青团和党委工作转过来后,对工会工作适应比较快。

四、立足当前,下大气力抓好重点工作的落实。

做好今年工会工作,除了继续认真按照局工会年初印发的重点工作推进计划抓好落实外,当前特别要通过两级工会组织的努力,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以学习领会柴书记讲话为重点,进一步探索研究工会工作。昨天柴书记的讲话非常重要,不仅肯定了工会工作,更对下一步工会工作如何适应新体制、新布局、新编制,特别是如何围绕安全生产发挥作用提出了要求。讲话不仅站位高、富有新意,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两级工会组织,要很好地把学习领会柴书记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工作中力求做好两个结合。一是与部署下半年工作结合起来。局工会各部和各局属工会,要按照书记讲话精神,来改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下半年工作重点。特别要把确保安全作为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第一位的任务,作为维护职工根本利益第一位的责任。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大力组织和开展群众性保安全活动;围绕解决职工“两违”等安全生产的难点,开展“大讨论”和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围绕提高职工素质,配合行政搞好培训和练兵比武活动。就是要使工会工作更加贴近中心,更加富有实效。二是与探索新形势下工会工作思路相结合。柴书记在讲话中,要求工会工作要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发展,并且把如何加强自控型班组建设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提了出来。在这次座谈会上,局工会着眼新布局、新定编,提出了“三个转变”的思路,并且第二个转变核心内容就是要求对下搞好服务,充分发挥车间班组工会组织的作用。这说明,我们的思路与局党委的要求是吻合的,我们面对新情况,研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是比较主动和超前的。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书记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特别要在增强车间、班组工会工作活力上下大气力,探索研究大班组设立党支部后工会组织机构的设立问题。希望各单位按照上述要求,积极探索,尽快创出经验。局工会将在政策上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2、以修订《工会综合管理办法》为重点,尽快建立形成新的工作机制。《局工会综合管理办法》,自去年7月份下发实施一年来,对于直管站段新体制下,指导两级工会工作有效对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形势发展和变化,《办法》确实有修改完善的空间。特别是一年来,上级出台制定了许多新的规定,需要我们通过修订办法实现进一步对接;站段生产布局调整、车间整合、两级工会实施新定编,给工会组织带来的新情况、新要求、新变化,需要通过制度的修订进一步明确。围绕综合管理办法修订,许多单位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意见,局工会各部回去后,要结合新体制、上级新精神和大家所提意见,抓紧对综合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修订过程中,一定要体现“三个转变”的要求,做到突出重点,删繁就简,便于操作。这项工作局工会力争能在半年全委会议上下发讨论稿,如果办法的修订还不成熟,我们将选择三季度适当时间进行专题研讨。

3、以做好暑期送凉爽为重点,调动职工战暑运保安全的积极性。署运已经来临,关心职工生活,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是各级组织,更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局工会为了把今年暑期送凉爽活动搞好,为职工办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目前正在按照确定的方案组织落实。各单位要不等不靠,按照局 下发的关于做好暑期送凉爽工作的意见要求,根据天气变化,结合本单位实际,及时为职工送凉爽,改善一线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要把“凉爽”送到电气化改造和运营第一线,鼓舞职工士气,服务运输安全生产。

4、以落实“三不让”承诺为重点,及时为职工排忧解难。通过最近调研,我们感到,今年以来各单位都把“三不让”作为工会组织的重点工作来抓,投入了较大的人力和精力,确保了“三不让”承诺在我局的推进。但是,这项工作发展不平衡,在某些单位宣传发动还有死角,部分职工对“三不让”承诺的具体规定,还不明确或者知之不全。下一步,我们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真正做到人人明白。局工会正在加紧编印有关手册,力求最短的时间内发到每一名职工手中,各单位要通过多种形式继续组织职工学习。二是要畅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职工遇到“三不让”覆盖的困难,要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并逐级上报,宁肯我们具体的办事人员辛苦一些,也要及时把职工应该享受的补助送到职工手中。这里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工会主席不是“三不让”第一责任人,而是第一知情人、第一联系人。三是积极探索网上审批。“三不让”是一项政策性强,时效性强,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目前在审批程序上还需要基层单位往局工会书面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效率。局工会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的解决,目前正在积极组织攻关,力求借助铁总电子会务系统,设计我们自己的软件,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的推行网上审批,做到既周密严谨,又方便高效。

篇8

1、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取得全国空前的成效,进而带动全院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2011年,法院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指定为“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司法成本与效率试点法院”和“司法公开试点法院”。

2011年8月18日——19日,我和立案庭马学彦庭长在最高院参加了最高院申报的社科基金项目《司法效率改革的有效途径探索》和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提高司法效率工作指南》论证会和写作分工会,并被确定为八名作者之一。

以上这些,都是最高人民法院对经验给予的充分肯定。

经过对其他地区多元调解先进法院的考察、比较和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我们的多元化调解工作在理论和实效方面,仍然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法院。

2、持续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

首先,通过多元调解和繁简分流,使审判业务庭的案件难度增大,促使民商事法官的自然优化。今年年初以来,8名民商事法官陆续被其他机关和上级机关“遴选”,占一线审判法官的25%。但是,由于法院的结构优化和诉讼案件对职业化的要求,我院的法院专业水准没有降低,依然坚持“少数精英法官审判少数疑难案件”的法官职业化道路。在艰难困苦的司法环境背景下,民商事法官依然圆满完成了审判工作任务。

其次,继续坚持由主管院长、庭长列席的正规合议制度,案件庭前研讨制度、当庭宣判制度、判后答疑制度,并加强裁判论理的公开审判制度。在制度基础上,营造职业法官平台。

第三,继续发挥审判学会作用,《审判》会刊(双月刊)发刊、法官论坛和每周三下午召开审判学会等学术活动运行正常。不仅解决了部分疑难案件和一些法律前沿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气氛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及良好的风气。

第四,加强管理。首先是审判管理。今年深化了合议制度创新、实行庭前会议、审判学会研讨、当庭宣判、判后答疑和加强裁判论理等“阳光审判”制度。

第二是队伍管理。一年来,干警无一人违法违纪。

第三是政务管理。在协调相关庭室业务配合及后勤保障的同时,严格要求分管庭室的政务管理工作。明令禁止分管庭室拉赞助、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

3、自主优化创新审判环境取得良好效果

首先,通过我院法院工作网站,进行宣传、建立沟通和工作的平台。

其次,以审判学会为主体,和北华大学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包括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互派专业人员作专题讲座、共同申请科研项目等,实现法律资源优势互补。

第三,打造法律人共同体。首先,和北华大学联手,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互邀讲座、共同研发科研课题和以审判学会为平台的学术交流活动。其次,邀请上级法院法官、律师、法律工作者、企业法律顾问等,到院里参观交流,彼此加强沟通理解,特别是对多元调解改革中,司法资源重新配置和故意利益平衡的打破带来的各种新问题,获得了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组织法院部分法官在审判工作之余进企业、军营、社区、乡镇村等,通过巡回审判等方式进行法律和改革的宣传活动。

4,以人为本,建立服务设施

在立案大厅和多元调解大厅,我们设立了法律援助窗口(和法律援助中心律师远程义务法律咨询等服务)、诉讼流程咨询窗口、多元调解咨询窗口、设立诉讼导引服务,并设触摸屏、诉前提示栏、报刊阅览、休息席等等服务项目。

5、自身建设

(1)被省高院评委吉林省专家法官。

(2)参与最高院申报的社科基金项目《司法效率改革的有效途径探索》和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提高司法效率工作指南》的写作工作

二、问题和未来打算

首先,法官职业化推进过程中的很多措施的落实还有部分仍然没有到位。原因是:一方面,有些措施本来在设计中就是先务虚后务实的;另一方面,新的法官理论素质、法律素质,职业道德素质都很高,但是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经验的积累等方面,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诸如当庭宣判等制度不能马上全面落实到位。

其次,对多元调解的总结性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主要是总结经验的亲历性,导致搞总结的人必须了解改革、理解改革的精髓,而目前尚没有组织成立这样的写作团队。

再次,在对外衔接的很多方面,没有落实到位。一方面原因是个人精力有限、法院资源有限。另一方面是我本人对务虚性的工作重视不够。

第四、司法公开具体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日常落实。

第五、司法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法律援助窗口的建设问题。

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狠抓落实,工作做到虚实结合。

首先对多元调解组织具体指导和调研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在院内民事审判工作走上正轨后,把便民诉讼和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进一步完善,并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作用。同时,审判工作向延伸审判服务提高审判工作质量、提高审判工作效率和扩大审判的社会效果方面有所转移。

其次,对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的总结探讨应当抓紧进行。

篇9

1、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取得全国空前的成效,进而带动全院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年,昌邑法院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指定为“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司法成本与效率试点法院”和“司法公开试点法院”。

年月日——日,我和立案庭马学彦庭长在最高院参加了最高院申报的社科基金项目《司法效率改革的有效途径探索》和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提高司法效率工作指南》论证会和写作分工会,并被确定为八名作者之一。

以上这些,都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昌邑经验给予的充分肯定。

经过对其他地区多元调解先进法院的考察、比较和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我们的多元化调解工作在理论和实效方面,仍然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法院。

2、持续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

首先,通过多元调解和繁简分流,使审判业务庭的案件难度增大,促使民商事法官的自然优化。今年年初以来,8名民商事法官陆续被其他机关和上级机关“遴选”,占一线审判法官的25%。但是,由于法院的结构优化和诉讼案件对职业化的要求,我院的法院专业水准没有降低,依然坚持“少数精英法官审判少数疑难案件”的法官职业化道路。在艰难困苦的司法环境背景下,民商事法官依然圆满完成了审判工作任务。

我分管的民一庭,在和去年同期相比:收案件上升28.2%,人员减少(最少时仅有两名法官办案)的情况下,实现了结案数上升9.8%,发改案件减少29.2%的喜人的工作成绩。

其次,继续坚持由主管院长、庭长列席的正规合议制度,案件庭前研讨制度、当庭宣判制度、判后答疑制度,并加强裁判论理的公开审判制度。在制度基础上,营造职业法官平台。

特别是我院开展司法公开大讨论活动,为推进法官落实司法公开制度营造了良好氛围。

第三,继续发挥审判学会作用,《昌邑审判》会刊(双月刊)的发刊工作、法官论坛和不定期召开审判学会等学术活动。不仅解决了部分疑难案件和一些法律前沿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气氛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及良好的风气。

第四,加强管理。首先是审判管理。今年深化了合议制度创新、实行庭前会议、审判学会研讨、当庭宣判、判后答疑和加强裁判论理等“阳光审判”制度。

第二是队伍管理。一年来,干警无一人违法违纪。

第三是政务管理。在协调相关庭室业务配合及后勤保障的同时,严格要求分管庭室的政务管理工作。明令禁止分管庭室拉赞助、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

3、自主优化创新审判环境取得良好效果

首先,通过我院法院工作网站,进行宣传、建立沟通和工作的平台。

其次,以审判学会为主体,和北华大学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包括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互派专业人员作专题讲座、共同申请科研项目等,实现法律资源优势互补。

第三,打造法律人共同体。首先,和北华大学联手,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互邀讲座、共同研发科研课题和以审判学会为平台的学术交流活动。其次,邀请上级法院法官、律师、法律工作者、企业法律顾问等,到院里参观交流,彼此加强沟通理解,特别是对多元调解改革中,司法资源重新配置和故意利益平衡的打破带来的各种新问题,获得了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组织法院部分法官在审判工作之余进企业、军营、社区、乡镇村等,通过巡回审判等方式进行法律和改革的宣传活动。

4,以人为本,建立服务设施

在立案大厅和多元调解大厅,我们设立了法律援助窗口(和法律援助中心律师远程义务法律咨询等服务)、诉讼流程咨询窗口、多元调解咨询窗口、设立诉讼导引服务,并设触摸屏、诉前提示栏、报刊阅览、休息席等等服务项目。

5、自身建设

(1)被省高院评委吉林省专家法官。

(2)参与最高院申报的社科基金项目《司法效率改革的有效途径探索》和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提高司法效率工作指南》的写作工作

二、问题和未来打算

首先,法官职业化推进过程中的很多措施的落实还有部分仍然没有到位。原因是:一方面,有些措施本来在设计中就是先务虚后务实的;另一方面,新的法官理论素质、法律素质,职业道德素质都很高,但是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经验的积累等方面,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诸如当庭宣判等制度不能马上全面落实到位。

其次,对多元调解的总结性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主要是总结经验的亲历性,导致搞总结的人必须了解改革、理解改革的精髓,而目前尚没有组织成立这样的写作团队。

再次,在对外衔接的很多方面,没有落实到位。一方面原因是个人精力有限、法院资源有限。另一方面是我本人对务虚性的工作重视不够。

第四、司法公开具体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日常落实。

第五、司法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法律援助窗口的建设问题。

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狠抓落实,工作做到虚实结合。

首先对多元调解组织具体指导和调研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在院内民事审判工作走上正轨后,把便民诉讼和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进一步完善,并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作用。同时,审判工作向延伸审判服务提高审判工作质量、提高审判工作效率和扩大审判的社会效果方面有所转移。

其次,对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的总结探讨应当抓紧进行。

篇10

1、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取得全国空前的成效,进而带动全院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2011年,昌邑法院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指定为“欧盟-联合国开发署司法成本与效率试点法院”和“司法公开试点法院”。

2011年8月18日——19日,我和立案庭马学彦庭长在最高院参加了最高院申报的社科基金项目《司法效率改革的有效途径探索》和欧盟-联合国开发署项目《提高司法效率工作指南》论证会和写作分工会,并被确定为八名作者之一。

以上这些,都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昌邑经验给予的充分肯定。

经过对其他地区多元调解先进法院的考察、比较和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我们的多元化调解工作在理论和实效方面,仍然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法院。

2、持续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

首先,通过多元调解和繁简分流,使审判业务庭的案件难度增大,促使民商事法官的自然优化。今年年初以来,8名民商事法官陆续被其他机关和上级机关“遴选”,占一线审判法官的25%。但是,由于法院的结构优化和诉讼案件对职业化的要求,我院的法院专业水准没有降低,依然坚持“少数精英法官审判少数疑难案件”的法官职业化道路。在艰难困苦的司法环境背景下,民商事法官依然圆满完成了审判工作任务。

我分管的民一庭,在和去年同期相比:收案件上升28.2%,人员减少(最少时仅有两名法官办案)的情况下,实现了结案数上升9.8%,发改案件减少29.2%的喜人的工作成绩。

其次,继续坚持由主管院长、庭长列席的正规合议制度,案件庭前研讨制度、当庭宣判制度、判后答疑制度,并加强裁判论理的公开审判制度。在制度基础上,营造职业法官平台。

特别是我院开展司法公开大讨论活动,为推进法官落实司法公开制度营造了良好氛围。

第三,继续发挥审判学会作用,《昌邑审判》会刊(双月刊)的发刊工作、法官论坛和不定期召开审判学会等学术活动。不仅解决了部分疑难案件和一些法律前沿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气氛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及良好的风气。

第四,加强管理。首先是审判管理。今年深化了合议制度创新、实行庭前会议、审判学会研讨、当庭宣判、判后答疑和加强裁判论理等“阳光审判”制度。

第二是队伍管理。一年来,干警无一人违法违纪。

第三是政务管理。在协调相关庭室业务配合及后勤保障的同时,严格要求分管庭室的政务管理工作。明令禁止分管庭室拉赞助、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

3、自主优化创新审判环境取得良好效果

首先,通过我院法院工作网站,进行宣传、建立沟通和工作的平台。

其次,以审判学会为主体,和北华大学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包括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互派专业人员作专题讲座、共同申请科研项目等,实现法律资源优势互补。

第三,打造法律人共同体。首先,和北华大学联手,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互邀讲座、共同研发科研课题和以审判学会为平台的学术交流活动。其次,邀请上级法院法官、律师、法律工作者、企业法律顾问等,到院里参观交流,彼此加强沟通理解,特别是对多元调解改革中,司法资源重新配置和故意利益平衡的打破带来的各种新问题,获得了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组织法院部分法官在审判工作之余进企业、军营、社区、乡镇村等,通过巡回审判等方式进行法律和改革的宣传活动。

4,以人为本,建立服务设施

在立案大厅和多元调解大厅,我们设立了法律援助窗口(和法律援助中心律师远程义务法律咨询等服务)、诉讼流程咨询窗口、多元调解咨询窗口、设立诉讼导引服务,并设触摸屏、诉前提示栏、报刊阅览、休息席等等服务项目。

5、自身建设

(1)被省高院评委吉林省专家法官。

(2)参与最高院申报的社科基金项目《司法效率改革的有效途径探索》和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提高司法效率工作指南》的写作工作

二、问题和未来打算

首先,法官职业化推进过程中的很多措施的落实还有部分仍然没有到位。原因是:一方面,有些措施本来在设计中就是先务虚后务实的;另一方面,新的法官理论素质、法律素质,职业道德素质都很高,但是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经验的积累等方面,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诸如当庭宣判等制度不能马上全面落实到位。

其次,对多元调解的性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主要是经验的亲历性,导致搞总结的人必须了解改革、理解改革的精髓,而目前尚没有组织成立这样的写作团队。

再次,在对外衔接的很多方面,没有落实到位。一方面原因是个人精力有限、法院资源有限。另一方面是我本人对务虚性的工作重视不够。

第四、司法公开具体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日常落实。

第五、司法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法律援助窗口的建设问题。

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狠抓落实,工作做到虚实结合。

首先对多元调解组织具体指导和调研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在院内民事审判工作走上正轨后,把便民诉讼和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进一步完善,并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作用。同时,审判工作向延伸审判服务提高审判工作质量、提高审判工作效率和扩大审判的社会效果方面有所转移。

其次,对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的总结探讨应当抓紧进行。

篇11

荆绍福:2002年我们开始引导建立家庭档案,效果很好,到2005年时就有几万家了。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全市已有15.16万户家庭建立了家庭档案。这项工作也得到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等全国200多家媒体报道过沈阳的家庭建档工作,这在沈阳档案工作的历史上是少有的。同时也培养7"--大批兼职档案员,他们是家庭建档的实践者和热心的支持者。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国家档案局、辽宁省档案局和沈阳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面对这样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如何把它做大做强,有许多方式方法。而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家庭档案的影响,是便捷、可行的一个途径。2005年我们就有建中国沈阳家庭档案网站的想法,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网站的建设搁置了几年。今年年初,我们充实了人员,将家庭网站的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目的是通过这个网,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家庭档案。

《中国档案》:与常见的档案网站相比,“家庭档案网”具有哪些特点?

荆绍福:第一,档案网站很多,大多是档案管理部门或机构的官方网,“家庭档案网”我们定位于公益或商业性网站(COM),为此我们花了几千元钱申请了域名。

第二,政府档案网受众大多是档案工作者,还有的就是查阅档案和现行文件的。“家庭档案网”的受众面要宽泛得多,它的建立是为了引导、动员、帮助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建立档案、展示建档成果的。

第三,“家庭档案网”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家庭档案的一个平台,有论坛、有博客,还可以交易家庭档案,这是官方网站做不到的。

我相信“家庭档案网”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很大的市场。推广好、维护好这个网,就一定会吸引大量的人士前来光顾、浏览。

《中国档案》:“家庭档案网”是互联网上成千上万个网站之一,我们如何对它进行推广,提高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荆绍福:推广“家庭档案网”,我们初步的考虑是:

第一,我们要让全国的档案工作者知道,让沈阳市的家庭档案志愿者知道,让沈阳的家庭档案示范户甚至是全国的家庭档案示范户知道。除了档案报刊宣传外,我们正在与全国的其他档案网站进行链接。

第二,我们这个网要搞一些活动,用活动来吸引年轻人来参与,因为网络更多是年轻人的世界。比如晒晒新人结婚录像,看看谁家的录像最好看、最精彩。又比如评选宝宝百日照,吸引年轻妈妈参与。在一些特定的日子,比如建军节,我们可以集中展示军人的家庭档案。

第三,我们这个网要策划一些展览,比如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大学,再到参加工作一生的系列照片展览等。

通过我们策划的活动,吸引年轻人参加。我们还要引导、鼓励老同志、家庭建档示范户E网,从而带动全家上家庭档案网。此外,我们还备有家庭档案软件供下载,为家庭建立电子档案留有恩够的空间。

请大家都来点击省略,点击“家庭档案网”。

八载耕耘 任人评说

《中国档案》:“家庭档案网”的运行标志着沈阳家庭档案工作走向一个新阶段。回顾沈阳家庭建档工作的历程,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荆绍福:2002-2004年是探索、尝试阶段,当时不知道老百姓能不能接受。实践证明,老百姓是欢迎的。

2005~2009年是深化阶段。我们搞了一个千人家庭档案宣讲团,搞了两次大型家庭档案展览,开了两次大会,其中包括一次家庭档案高层论坛,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家庭档案管理知识丛书。同时也开发家庭档案资源,出版了《老毕业证》、《老结婚证》等书籍。

2010~2014年是发展阶段。去年底,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2010~2014年全市家庭建档工作方案》,提出5年内要实施的“工程”,建立一整套家庭建档服务体系:

我们准备在沈阳市档案局馆成立一个专门负责私人档案(家庭档案)事务的机构。目前编办已经同意机构设置方案,如何命名,还没有最后敲定。这样的机构与职能,目前档案部门还没有先例。

成立家庭档案学会。吸收一大批有文化、有热情的家庭建档示范户作为会员参加,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成为家庭档案工作者、家庭档案志愿者之家。

建立家庭档案志愿者系统。目前,全市通过注册的方式组建了家庭建档志愿者队伍,在市一级是家庭建档委员会,区一级是服务总队,街道是服务大队,社区是队。除了社区外,我们还渗透到行政村,让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城市和乡村。目前我们已经有1373人的志愿者,他们做宣传、搞展览、上门服务,非常活跃。5年内我们要将这个人数发展成1万人。

《中国档案》:沈阳市档案局在开展家庭建档工作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在家庭档案的研究上,我们有哪些重要成果?

荆绍福:1993年,我们出版了《家庭档案管理》,2002年出版了《家庭档案管理概论》,2007年我们集体编写了《家庭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丛书8册。与此同时,我们召开了三次有关家庭档案工作的研讨会,出了论文汇编。2006年,“沈阳市家庭建档理论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沈阳市政府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大奖,《家庭档案管理概论》一书于2007年获辽宁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中国档案》:从沈阳开展家庭建档工作以来,―直有不同的声音。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对于这些不同意见,您还想说什么?

荆绍福:确实,自从我们开展家庭档案工作以来,一直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主要是觉得家庭建档不关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事情,档案局正常业务工作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搞家庭建档。但事实证明,家庭建档于民于国于档案事业发展,只有利而无害。

首先,家庭建档扩大了档案宣传,增强了全社会档案意识,提高了全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这么一件对普及档案工作有利的事情,为什么不做?

其次,家庭建档对老百姓有好处。通过我们的宣传和引导,许多家庭建立起规范化的家庭档案。家庭档案记录家庭、个人历史,丰富家庭生活,展现家庭精神风貌,对家庭有益、对社会有益、对档案工作有益,为什么不做?

第三,家庭建档也是在积累档案资源,为社会积累文化财富。我们办的家庭档案展览,吸引了许多观众来参观,也吸引了不少媒体的关注,就是家庭档案发挥社会作用的明证。一些家庭也自愿地把他

们的珍贵档案捐赠给我们档案馆,改善了我们档案馆的结构,丰富了我们档案馆的馆藏。

不能说抓家庭建档就冲击了正常的档案业务工作,不能顾此失彼。我们目前正在积极准备成立专门机构,把引导家庭建档也纳入正常的业务工作之中。家庭档案确实是私人领域,但我们8年坚持下来,我们不是去干涉人家,而是引导与服务。

这件事情我们没有理由停下来,也绝不停下来,而且还要做得更好。

家庭建档有潜力

《中国档案》:目前,全国不少地方也在开展家庭建档工作,有的地方规模还很大。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荆绍福:从我们沈阳这么多年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来看,我们觉得:

第一,家庭建档不要单纯追求数量,不要搞形式,做表面文章。不要强求,多做引导。实际上你强求也没有人听。

第二,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标准,为家庭建档遵循和作为依据。我们重点是抓示范户,通过树立成千上万家示范户,影响其他家庭,示范户的数量可以多一些,标准可以高一些。

第三,解决好家庭建档的指导经费。引导老百姓建档,政府拿一点是应该的。我们的做法是自建公助,向家庭建档示范户赠送相册、卷皮等档案用品,但数量太大的话必须要有专项经费。

第四,树立一批国家级家庭建档示范户。保存在国家档案馆的是档案,保存在家庭里的也应该是档案。老百姓的家庭档案建好了,用好了,也是在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我认为,档案管理部门指导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与服务家庭(私人)建档应该并重。

篇12

(一)、认真参加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⒈加强学习,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今年以来,通过政治业务学习及市局组织的一系列辅导讲座等学习教育活动,使我处同志的政治业务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知识讲座,使我处同志进一步了解了世贸组织,了解其基本规则,更新了观念,提高了公共管理水平。特别是通过市局下半年组织开展的“公民道德和廉政建设”教育活动,使全处干部受到深刻教育,在思想上和观念上的有了新的提高和认识,进一步促进和巩固了作风教育活动的成果。为了学以致用,我处从改进工作作风入手,把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处处为基层着想,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如在会统核算上提高电算化水平,以电算化的全面应用来提高工作效率,在完成数据测试的基础上开发应用了收入进度程序,全市及各县(市)局的收入进度表由市局统一制作产生后发到各县(市)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率,减轻了基层负担。积极加强与上级局、兄弟市地局的联系,学习先进经验,提高工作预见性等等。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处全体干部还踊跃投稿,据统计,二二年我处共发表信息篇,在《绍兴国税研究》等刊物上刊稿篇。此外,我处还完成了市局交办的《跨越新世纪》五年成就回顾书册中组织收入篇的编撰工作。

⒉对各县(市)局计财线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效果明显。

今年是市(地)为单位集中征收的税收征管新模式运行的第一年,为适应集中征收的税收征管改革要求,我处专门对各县(市)局计统征收科人员进行了税收会计核算培训和重点税源报表培训,以进一步提高会统人员的业务水平。另外,为使全市各县(市)局及本级行政经费会计、出纳人员尽快适应国税系统行政经费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克服行政经费会计在核算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提高系统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在下半年里我处对全市财会人员进行了经费业务培训。此次财会人员业务培训班是实行地市集中征收后第一次。培训通过讲授与交流相结合形式,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受到各县(市)局的普遍好评,及大地提高了全市国税系统财会人员业务水平,会上还出台了全市经费收支月报及分析方法,这对提高国税系统行政经费管理水平也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财务管理,保障我局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

⒈做好全市清产核资工作。

在年初,专门召开有县(市)局局长参加的全市清产核资会议,对有关内容进行了动员和部置,要求在年度内做好实施及相关统计核算工作,并由市局监察室同志配合对县(市)局的清产核资工作进行了全面复查。这次全市范围的清产核资工作,是国地税分设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通过这次工作,掌握了全市资产及财务管理现状,为市地集中创造了条件。

⒉做好市本级财务管理和税务经费的核算工作。

经费核算按照“强化预算、集中统一、节约合理、规范操作”的原则进行管理核算,严格审核,把好关。为规范国税系统财务管理行为,加强本级基本建设和大宗物品采购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和节约经费支出,促进廉政建设,理顺财务关系,健全内部监督与制约机制,有效发挥财务管理职能,进一步明确市局本级经费管理、使用和审批职责权限,在反复调查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绍兴市国家税务局本级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重新修订了《绍兴市国家税务局本级基本建设和大宗物品采购管理办法》。新的财务管理办法将事权和财权进行有机分离,符合的管理理念和“两权”监督思想,经过一个多月运行取得较好效果。在下半年里,我处还对今年—季度市本级经费支出情况与上年同期进行对比分析,以寻求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另外,我处还根据工作要求,制订完善了经费审批工作规程。针对部分干部对新财务制度事前审批及支出审批程序并不十分熟悉的实际,又制订了经费审批流程图,并以举例形式加以说明,通过电子邮件传送到各处室、单位。

⒊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

由于市局办公地点搬迁,资产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实际情况,我处会同有关处室、单位对市本级的固定资产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并启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把固定资产的管理纳入了会计电算化核算,通过清理工作,进一步摸清了家底,提高了市本级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据统计,市本级固定资产总量为万元,其中房屋及建筑物为万元占总量的计算机设备为万元占总量的。

⒋做好自查,迎接省局专项检查工作。

根据统一部署,会同市局监察室抽调人员,结合全市国税系统的“收支两条线”专项检查,对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内部审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发出整改通知,写出检查通报,限期整改。并在今年的月份接受了省局收支两条线检查和财务审计,检查反馈情况良好。通过检查认为我局能严格执行国家税务总局、省局的规定,结合实际,调整内部财务结构,特别是对市本级出台的《绍兴市国家税务局本级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予以了高度肯定,当然,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如部分会计科目上、并帐等业务处理不正确等。针对存在问题我们都一一加以整改落实,并举一反三。这对进一步提高行政经费管理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⒌召开全市国税系统财务工作会议,公布二四年市本级及各县(市)局经费分配方案。

会议还回顾总结了前几年财务工作情况,部署今后财务管理工作。由于预算改革的核心是实行部门预算,改变了按基数法编制预算的做法,所以各部门在预算年度内行使职能所需的全部开支将纳入统一的部门预算。以预算体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是当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总的来说,国税系统税务经费日渐趋紧,作为计财部门要当好参谋理好财。在全市经费管理中能及时准确划拨经费,并附划款清单说明情况。

⒍做好银行帐户清理工作。

—月份我们以财务统一核算为契机,根据浙江省国家税务局《关于进一步清理、规范银行帐户的通知》精神,对市局各处室、单位的银行帐户及资金进行了彻底清理。首先收回原垫付给管理局、征收局、稽查局用于报帐的周转金,其次取消稽查局举报奖励基金帐户,上划市本级经费帐。第三取消管理局发票保证金、纳税保证金帐户,第四服务中心局本级经费帐、发票帐、食堂帐移交市局计财处。第五取消管理局、稽查局、征收局、局机关分工会帐户,资金统一上划市局工会帐户,进行统一核算。帐户清理结束后,我局尚保留全市经费核算、市本级经费核算、市本级基建、市本级食堂、市本级工会五个帐户。通过帐户清理,进一步确保了我局资金的安全与完整,健全了内部监督与制约机制。目前我局账户开设情况完全符合规定要求。

(三)、加强税收计划的管理,积极组织税收收入

今年月全市共组织税收收入万元免抵调库收入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增收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完成考核口径收入万元。国内“两税”入库万元,比上年增长,同比增收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其中,市本级入库税收收入万元免抵调库万元,同比增长,增收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两税”入库万元同比增长,增收万元,完成年度计划。根据工作目标提出的及时、准确报送税收会计报表、做好全市税收执行情况分析这一要求,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⒈做好税收计划编制工作。

在年初,根据省局下达的税收计划任务,编制下达了各县(市)局、市局征收局二四年税收收入计划,并要求各县(市)局认真组织税收收入工作,确保按期完成收入任务。

⒉制定二四年的税收收入分析纲要。

为明确全年税收分析工作的内容时间和质量要求,市局专门下文,并召开全市计统科长会议,对税收分析纲要内容进行专项布置,对历年税收数进行统计,为做好税收分析工作打好了基础,此项工作在全省会议上受到公开表扬。

⒊做好税收收入形势分析及全年收入预测工作。

今年通过加强征管、规范执法,增收节支等手段,使全市收入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但也存在较大困难。主要是预免抵税额度剧增及支柱产业轻纺行业旺季较短等原因。为此,我们按季对税收收入形势进行了仔细分析,特别是对重点行业税源增减,结合税收收入变动趋势,根据经济增幅指标,遵循从经济到税收的原则,结合一次性因素、税收政策因素的影响、按的增长比例、的税收对弹性做好全年的税收收入情况预测工作。通过分析,研究组织收入工作的各项措施,并积极贯彻落实增收节支会议精神,千方百计组织税收收入。由于收入分析材料详实、具体,多次在全省市地局长会议上受到省局领导的表扬。

⒋开展重点税源调查,做好重点税源行业鉴定工作。

为了了解全市税收收入和税源现状,我们建立了全市重点税源企业联系制度,对全市所有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企业发放了税源调查表,并对部分重点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对经济税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企业老总及财务人员一起分析研究企业的经济形势,为全市的税收分析工作收集掌握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根据市局管理评审会议上局领导对税收分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对税收分析材料的编写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调整,加大了专题分析和研究税收收入形势的力度,除了每月的税收分析报告外,还通过专题分析,如经济因素、征管因素、政策一次性因素分析加以补充,在组织收入工作上为局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同时,还向市政府报送了市本级的税收分析。会同信息中心开发重点税源监控程序,使税源分析更详细、更具体、更方便,在三季度里,我处还会同市局信息中心进一步完善了重点税源监控程序,对重点税源行业进行了鉴定,又在重点税源企业信息中增加了免抵调库内容,使数字的利用率大大提高,重点税源监控报表质量更高,重点税源行业鉴定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为领导决策提供更直接的数据来源。

⒌认真做好全市税收收入进度表的报送工作。

由于我处自行开发了收入进度应用程序使得报表质量、报表的时效性大大提高,完全符合年初工作目标考核要求,报表报送情况在省局每月的通报中多次名列前茅。

(四)做好税银库一体化推广应用及相关协调工作

为了适应以市为单位集中征收的需要,加快和促使税款顺利入库,实现税、银、库三方信息共享,加强税款收缴、划解、对帐的现代化步伐,会同信息中心、征收局及银行部门着手进行税银库一体化工作,多次召开协调会议,与专业银行、国库商量对策,经过努力,已在建行市分行、农行市分行、市商业银行正式启用税银库一体化软件,并在市本级及诸暨市局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全市铺开,大大减少了手工操作,对帐、销号及报解清单全部由计算机完成,税款的征期入库、申报率接近,加快税款划解速度,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这项工作受到了省局的肯定。

(五)、完成税收预算科目维护、调整工作

今年启用了新的预算科目,我们对市本级多条明细数据逐条进行了调整,通过这项工作,大大提高了市本级与国库核对入库税款的准确率,基本上做到日日准,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六)、加强税款入退库制度及税收票证管理,接受省局检查

今年上半年,为迎接省局检查,我处会同监察室组织计会人员对各县(市)局和本级的税款入库退库制度及税收票证管理工作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复查,在检查中还对部分县(市)局尚未清理的旧税票进行了清理和监销,检查后就各单位的存在问题在征询意见的基础上下发了检查情况征求意见书,督促有关单位进行整改。并在月份接受了省局的专项检查,反馈情况较好,但也对预算级次设置欠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七)、加强欠税管理,按《新征管法》要求做好欠税大户的定期公告工作

在今年的欠税管理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根据省局欠税管理办法在月底前将呆帐单设帐外科目核算反映;二是以去年已核实的欠税底数为基数,核算上只减不增,清理中未发现的今后视同新欠,全年对新欠变化情况实行严格监控,按清欠难易程度进行分类核算。三是组织做好欠税嚗光工作。其中市局做好万元以上欠税企业、县(市)局做好对欠税万元以上企业公开嚗光工作。

(八)、做好市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除上述主要工作外,我们还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对岗责体系的完善、多缴税款帐户回退、的运行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另外,各项报表报送、年度报表互审、县(市)局税务经费划拨、凭证审核、会计核算、退税资料审核报送、票证管理等日常性工作都能按照二四年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正常进行,符合工作工作目标考核要求。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对照税收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我们认为在全年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仍需要持续改进。

⒈工作中的预见性还需进一步加强,有时有忙于应付的现象。

⒉对县(市)局业务指导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计会统业务方面。

⒊在会统应用上存在较多问题,一时尚难以全面解决。

(二)、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⒈要继续加强学习,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向实践学习,向先进学习,向书本学习,以适应集中征收后新的税收征管模式的需要。

篇13

从一开始,有点机械的亚当斯密关于商品生产的描述就不同于辩证的马克思的描述。“引出上述许多利益的分工,原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尽管人类智慧预见到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并想利用它来实现普遍富裕。它是不以这广大效用为目标的一种人类倾向所缓慢而逐惭造成的结果,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1)。在这里商品生产成了某种天然的普遍的人类倾向的产物(如果能这样看商品生产倒是能给现代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家省不少气力!)。马克思的描述完全不同:“这种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虽然不能反过来说商品生产是社会分工存在的条件。在古代印度公社中就有社会分工,但产品并不成为商品,或者拿一个较近的例子来说,每个工厂内都有系统分工,但是这种分工不是通过工人交换他们个人的产品来实现的。只有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劳动的产品,才作为商品互相对立。”(2)。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商品生产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就是“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劳动”。这两个条件缺失任何一个便构不成准确的商品生产的概念。

现实社会可以是商品生产要素和其它要素的混合,但任何不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社经验材料绝对不能混入商品生产的概念中去。如此强调这一点似乎多余,可我们很快会发现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所谓理论,其拙劣的根源就在于此。

从在现实社会中作用的程度、规模、范围等标准出发,将商品生产分为简单的小商品生产和大规模的资本主义生产是顺理成章的。后者由于技术条件的成熟,大批量的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也成了商品,劳动力的流动程度提高到过去任何社会形式从未达到的水平,商品生产已是社会增加财富的主要源泉。但资本主义是商品生产这一逻辑主干之上的一个支干,考察社会经验材料能否混入资本主义概念中,还是首先要看它能否混入商品生产的概念中去,剩下的任务只是辩明它属于小商品生产概念还是资本主义概念。

(二)商品经济的规律性和资本主义的规律性

更深的抽象表明,商品生产者交换的不仅是具体的、实在的、有用的物品,而且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这不是心血来潮随意做出的武断抽象,它表明了生产商品的各种具体劳动的共性,从而也表明了用于交换的所有商品的共性或本质。只要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在量上是相等的,这些商品在抽象意义就是相同的,这是它们得以按一定比例交换的基础。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价值的质的规定性。耗费的量不由每个具体劳动量决定,而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这就是价值的量的规定性。在现实中没有人先去计算必要生理耗费再去交换,价值规律是以供求和竞争规律的形式在市场上现实地表现出来的。社会的各个私人生产者“作为商品所有者互相对立,每个人都企图尽可能以高价出售商品(甚至生产本身似乎也只是由他们任意调节的),所以内在规律只有通过他们之间的竞争、他们互相施加的压力来实现,正是通过这种竞争和压力,各种偏离得以互相抵销。在这里,价值规律不过作为内在规律,对单个当事人作为盲目的自然规律起作用,并且是在生产的各种偶然变动中,维持着生产的社会平衡。”(3)显然,价值规律的作用制约着商品的交换比率、每种商品的产量、劳动力在各个部门的配置。

当“全部产品或至少大部分产品采取商品的形式”(4)时,商品生产就到了资本主义阶段。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大体上每个生产者拥有自己的数量不多的生产资料,并且用它们来生产商品;现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是商品了,生产资料属于一些人,出卖劳动力来干活的是另一些人。资本主义仍符合商品概念的一般规律性,但特征性的东西已开始出现,一般规律在具象时有了修正的必要。

新增的价值已不象以前那样全部归生产者所有,而是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归死劳动——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可以称作剩余价值;另一部分归活劳动的所有者,可以称作劳动力价值。两者量的划分的斗争从资本主义产生起就没有停止过,但只要这种斗争主要是靠价值规律为基础的自由的市场契约来调节的,这种斗争就还是商品经济概念和资本主义概念能概括的经验材料。

又由于生产资料不仅总规模扩大了,而且各行业所用的死劳动和活劳动的比例也不象以前那样大体相差无几了,各行业利润率均等性的假设和剩余价值率均等性的假设还基本符合对经验材料不完全归纳的判断,资本有机构成则没有任何做均等假设的基础了。这时,跨行业的商品价格等于价值(剔除掉供求不平衡因素)和利润均等的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就不正确了。必须修正为:所有行业的利润总额和总价格,还是等于以前的剩余价值总额和价值总额。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规律。以上就是商品经济概念和资本主义概念的基本的规定性。它对政治制度结构的基本要求就是私有产权和契约自由。

(三)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马克思用抽象思维方法得出的资本主义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是想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范畴内的作用要素而不是这两个概念所能概括的范围以外的、价值规律管不着的作用要素,来说明资本主义的历史性和被替代的必然性。在这里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价值判断、价值追求被明显地摆列一个次要的位置,起作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要求助于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主观追求历来被马克思视为庸俗的和空想的。马克思愿意看到是资本家把资本主义推向灭亡。“利润率是资本主义的推动力;那种而且只有那种生产出来能够提供利润的东西才会被生产出来。英国经济学家对利润率下降的担忧就是由此产生的。……在这里,以纯粹经济学的方式,就是说,从资产阶级立场出发,在资本主义理解力的界限以内,从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立场出发,表现出资本主义生产的限制,它的相对性,即表现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而只是一种历史的、和物质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5)。即使对马克思这样的抽象思维大师,我们也要试图鉴定他的抽象思维过程。

我们可从(S,是剩条价值率,s是剩余价值,v是可变资本,q是资本有机构成,c是不变资本,p是利润率)推导出p以q和S,表示的函数式:要想使P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必须是二种情况之一:(1)S,下降同时q不下降或者S,下降的程度高于q下降的程度;(2)q上升S,不上升或者q上升的程度高于S,上升的程度。

马克思显然排除了S,下降的情况。就第二种情况而言,马克思得出利润率下降的结果就必须先做两个假设之一,即q上升S,不升或者q上升的程度高于S,上升的程度。马克思认为q上升比较符合经验材料(情况可能不是如此简单,后面会论及),两个假设就变为S,不上升或者上升的程度低于q上升的程度。就是说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是隐含着这两个假设条件的。这个规律的正确与否取决于这两个暗含的假设与现实经验材料对照的结果。在《资本论》整个第十三章对这个规律的描述中,都没有有意识地将假设与经验材料相对照的部分。在随后的第十四章作用相反的各种原因中将S,的提高作为了一个起相反作用的修正因素。这样,实际上马克思的假设又变成S,上升的程度低于q上升的程度。

只要能证明这个假设比较符合现实的长期趋势,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就真的是资本主义范畴内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资本主义的消亡就指日可待,这个论证过程是比较严密的抽象思维过程必须要求的。

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14章中没有直接地全面地接着说明这个假设,从而完成论证,而是换个角度换个假设前提,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说明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在这里——大多数有益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都是如此——引起剩余价值率增加的原因,包含着这个结果:所使用的总资本为一定量时,剩余价值量将会减少”,“从而使利润率减少。”(6)。但是马克思没有看出,“引起剩余价值率增加的原因”同时也使他的新假设“所使用的总资本为一定量”中的一定量变得不“一定”了,变小了。社会总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提高,同时也意味着不变资本的贬值和有机构成的下降。这个新开辟的论证同样无法说明利润率下降是一个长期趋势。有人会说:不变资本贬值马克思已作为修正因素之一,在具象过程中说明了,这是抽象思维方法的惯例。但是具象不是再一次分别把各修正因素与本质因素的关系罗列出来,这是舍象过程的任务,它必须在可叠加的假设条件下,综合说明本质因素和6个相反因素共同作用时的总结果。即使不精确,也必须判断各个力的强弱和方向,从而判断合力的方向,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完成抽象思维方法的要求,所下的结论就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马克思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有些含糊地“把一般利润率的下降视为是一种倾向的下降”(7)。”

我并不是据此断言说资本主义没有利润率下降的趋势,我只是断言包括马克思在内的理论家到目前为止并没能证明这种趋势是资本主义范畴本身所必然带来和资本主义范畴可以概括的所谓客观规律。利润率的变化有多种可能性,有些是资本主义因素引起的,有些是资本主义以外的因素引起的,强调这种区别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后面还会论及利润率变化的极端复杂性。

(四)垄断和帝国主义

由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加剧,随着资本主义不断积聚和集中,各个生产行业的企业数目大大减少。这些在竞争中幸存下来的企业,规模大都十分庞大,接下来的竞争更可能带来的将是两败俱伤,而不是某一方的完全胜利。这时在大资本家头脑中占上风的已不是资本主义范畴的规定性和准则,更不是商品生产范畴的规定性和准则,而是过去封建领主们惯用的划分势力范围的封建契约,这是完全不同于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市场契约的一种超经济的契约。这种封建契约有企业同盟、卡特尔、托拉斯、完全合并等多种形式。从此现实社会已不再象此前近100年那样接近于较单纯的资本主义社会,而主要成了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混合社会。这种混合在大约几十年的时间内全面触及了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甚至劳动力市场。划分新增价值的另一方——劳动力出卖者靠自由市场原则调节自己利益的机会被大大削弱了,他们面对的是联合起来的蔑视市场的资本所有者,他们现在的地位用工奴来描述毫不为过。

我们再次强调,严格的抽象思维方法一定能判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要素和资本主义以外的要素混合的结果,决不能把一切现象材料都装进资本主义范畴内。不能把垄断看成资本主义的一个阶段,因为在抽象思维的意义上找不出垄断概念和资本主义概念的共性,说明它们的关系不是抽象思维方法所能完成的任务。

马克思是在垄断产生之前完成他的经济著作的,因此在《资本论》中没有这方面的分析。列宁等人用新的经验材料来发展和修正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时,最大错误就是没有仔细审查新材料是否具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概念的共性,没有共性就不是抽象思维方法所要求的修正和具象,而是一种杂乱的堆砌。并且它所造成的概念的混乱为我们将要进行的混合社会的科学具象思维方法设置了极大的障碍。

同样,帝国主义不是资本主义的一个阶段,而是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甚至种族主义相混合的现实社会的一个阶段。

二、关于利润率的变动和资本主义危机

我们认为利润率p=S,(1-q)绝不是简单地呈现一种下降的趋势,其变动的极端复杂性一方面体现在抽象思维模式下p作为因变量在S,和q的作用下有多种变动的理论可能性;另一方面体现在科学具象思维模式下p、S,q还是互相影响和互动的。作用于p、S,q的有些是资本主义要素,有些则是资本主义以外的要素。

(一)在p不反作用于S,和q以及S,和q不相互作用的假设条件下,P在理论上上有11种变动的可能性。

(1)S,上升且q下降时,p上升;(2)S,上升且q不变时,P上升;(3)S,和q都上升,但S,的上升快于q的上升时,p上升;(4)S,和q都上升,但S,的上升慢于q的上升时,p下降;(5)S,不变且q下降时,p上升;(6)S,不变且q不变,p不变;(7)S,不变且q上升时,p下降;(8)S,和q都下降,但S,的下降快于q的下降时,p下降;(9)S,和q都下降,但S,的下降慢于q的下降时,p上升;(10)S,下降且q不变时,p下降,(11)S,下降且q上升时,p下降。

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只是其中(4)的情况。前面已提到,关于这个规律的唯一性的证明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与其坚守一个不能证明的简单化了的所谓规律,不如承认利润率变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以此为起点展开丰富的实证的研究,历史地描绘出利润率变化的实际状况。

上面11种情况的每个假设条件,在没有经过仔细的对照之前,都不能冒然断定它与实际不符。例如,马克思认为q的上升一般来讲比较符合经验材料,而实际上q的变化也非常复杂。当我们从微观角度考察时,技术进步往往直观地带来有机构成的提高。但是从宏观的和较长期的角度看就不一定如此:第一部类长期的技术进步会带来一定实物量的不变资本存量的贬值,也包括第二部类不变资本存量的贬值,数学上很容易证明,当C下降时,也是下降的;弥补存量损失后的利润部分下降幅度更大,从而利润率也是下降的;在新增价值的划分上,也是下降的。紧接着的应该是第二部类的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消费品的贬值,全社会在维持绝对生活水平不变的情况下v降低了。明显上升,新增价值的划分中也上升;也上升。

从长期来看,考虑到技术进步会由于微观单位的竞争推动而成为影响两个部类生产的长期的和主要的因素,全社会的q,S,p更倾向于随着两个部类技术革命的更迭而呈现一种上下波动的变动状态。而绝不是单纯的上升或下降。

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是一个工人推动更多的机器,但不一定是一个工人推动更多的机器的价值。这是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的重要区分。马克思也提到过的不变资本贬值绝不能摆在一个次要的修正因素的地位,它是和劳动力贬值同样重要的并且交替出现的因素。

(二)在现实中的p绝不仅仅是S,和q的被动的因变量,它的水平和变化反过来直接影响S,和q的水平,S,和q也是在时刻相互影响和制约着对方的水平。例如用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来提高S,往往就伴随着q的提高,但它们的具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可能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此外,现实社会的q,S,p还会受到种种市场契约天法调节的资本主义以外的因素的影响。由于这种复杂性,我们肯定得不出某种P的单一趋势的规律。因此面对多变量共变的情况时,单纯的抽象思维方法的确无能为力,求助于科学具象思维方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到目前为止,关于资本主义自动走向灭亡有两大核心理论。一个是前面已分析过的在资本有机构的提高快于剩余价值率的提高的假设条件下得出的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关于这个规律的证明是缺乏说服力的;另一个是假设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带来剩余价值率的提高,这样就必然带来消费不足这种资本主义市场无法自我调节的生产比例失调问题。按比例生产是一切社会生产的共有规律,如果资本主义最终带来的是生产不能按比例进行,资本主义的灭亡就无可争议。

我们仍用马克思的方法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第I部类和生产消费品的第ц部类。我们先把剩余价值分为四个部分(8);第一,适量的消费支出,数目刚够把资本家的消费维持在前一期的水平,记作SC;第二,资本家消费的增长额,记作SC;第三,资本家用来扩大可变资本的积累,记作Sav;第四,资本家用来购买追加的不变资本的积累,记作Sac.为了保持扩大再生产的均衡条件,就必须使所有代表对不变资本需求的项目的价值(生产价格)等于不变资本的总产量的价值(生产价格),并使所有代表对消费品需求的项目的价值等于消费品的总产量的价值。用等式可表示如下(字母右下角的数字1和2表示生产部类):c1+sac1+c2+sac2=c1+v1+sc1+sc1+sav1+sac1

v1+sc1+sc1+sav1+v2+sc2+sc2+sav2=c2+v2+sc2+sc2+sav2+sac2

化简后得:C2+Sac2=V1+Sc1+Sc1+Sav1其中方框内所含项目就是简单再生产的均衡条件。以简单再生产的情况为例,C2=V1+Sc1,如果第一部类的剩余价值率不断提高,就意味着等式中V1在不断缩小,理论上不能由此就推导出这样的结论即等式C2=V1+Sc1不再成立了,简单再生产的比例已被破坏了。因为显然还有理论上的替代办法;Sc1不断加大,并且Cz在实物结构上适合加大了的Sc1的情况。即劳动力出卖者减少的消费由资本家增大的消费替代了,这时等式仍旧成立,简单再生产仍是按比例的。按比例生产规律本身不能证明剩余价值率的提高会是一个按比例生产的破坏因素。

按比例生产是超商品经济的一切社会生产的共性,是更抽象更一般的规则。它对现实生产的要求只是有前后一贯的、系统的生产比例,并且再无其它要求。至于现实中按比例生产的多样性则是由这个抽象规律以外的作用要素形成的。重视这种区别是严密的抽象思维方法所要求的。

马克思曾嘲笑这种把资本家变成一个只关心使用价值的善良市民的假定是把资本主义最实质的东西—笔钩销了。但是最先一笔勾销资本主义的是剩余价值率不断上升且不再受资本主义调节的假定,是前一个荒谬产生了后一个荒谬,当你假设剩余价值率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持续提高时,你就已经假设剩余价值率由市场法则调节而上下波动的资本主义已不起作用了,你就已经假设资本家不是资本家了。但无论如何,我们证明“有效需求不足不能直接导致对按比例生产规律的破坏的演绎推理是无懈可击的。杜冈那个著名的一个工人操作全部机器的假说无非也是想说明同样的问题,但不幸他始终没能说透。就纯粹的资本主义作用要素而言(抽象的、理论上的),V和S的划分是由市场契约调节的,资本主义不仅是资本家的资本主义,也是劳动力出卖者的资本主义,就不考虑外来因素的纯模型而言,按比例是可以由市场调节来完成的。

但是越来越频繁的V或S一方借助资本主义以外的作用力量来参与新增价值的划分的作法,使得比例问题也不可能单有市场调节来完成了。资本主义以外的因素的介入使单纯的资本主义市场契约原则失灵了。但如果这时出现了生产不能按比例进行的罪恶,承担责任的不应是纯资本主义概念所概括的东西。而是那些资本主义以外的混合要素。在资本主义模型下,生产的按比例是要不断经过市场调节才能达成的,特别是V和S的划分比例,即剩余价值率,当V过多S过少时就会出现产品不足,市场通过价格变化能把它们的比例调整过来;当V过少,S过多时,就会出现消费不足,产品过剩,市场同样能把它们调整过来。但如果有一些超经济因素引起V或S的过多或过少时,市场就成了多个作用力中的一个,V和S的最终比例是取决于多个力的合力,而不仅仅是价值规律的力量。但不能由此说价值规律(生产价格规律)就过时了,它仍是重要力量之一。

(四)资本主义危机

资本主义是一种理论抽象模型,它不等于现实社会。如果人类社会在某一时期比较接近资本主义模型,那只表明现实社会患了某种程度的社会偏执病。人类社会正常的和长期的情况就是各种抽象模型的混合社会。

现实社会不等于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危机也不等于资本主义危机。在理论上探讨资本主义危机,如果在概念上搞不清这种区别,接下来的错误和混乱就不言白明了。

资本主义危机就是因为利润率跌至其普遍水平以下或工资水平跌至其普遍水平以下所引起的流通过程的中断。因此,资本主义危机应当如鲁道夫·希法亭认为的那样,是一种比例的失调。只要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利润等指标的影响因素还是市场契约原则可以调节的,资本主义危机就也是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可以调节归位的。如果支配这些指标的还有某些超经济的非资本主义的原则,我们的思维要下的第一个结论就是现实的危机不等于资本主义危机。单纯调节资本主义危机的市场方法就无法单独完成调节这个现实危机的任务,起作用的应是某种混合的方法。例如,1929年危机就主要是由垄断造成的新增价值的划分长期有利于资本所有者引起的。危机持续时间长,破坏力极大。至少有两种解决危机的途径可供选择,一种是继续维持新增价值划分有利于资本家的状况,同时将产品结构调整为可将工人消费不足的部分由资本家的消费或投资来替代,接下来还必须有人口减少、超级消费形式的出现(如太空旅行等)等经济政治配套条件。人类社会否定了这种选择,而采用了解决危机的第二种途径:通过国家机器等手段改变新价值划分明显不利于工人的状况,使比例重新回归。毫无疑问,这两个办法都不是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市场方法能单独奏效的。

就纯粹的理论上的资本主义危机而言,“如果资本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利润率下降趋势,或离不开消费需求越来越落后于生产要求的趋势,或者两者都离不开,那么,这个制度的毛病就可望随岁月的推移而加剧,而资本主义关系变成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锢的时候,也必然同黑夜跟随白昼一样,非来不可。既然这样,周期地打断社会经济生活的危机,就的确必须看作是现存社会体系的死亡象征”(9)。

正如我们前面看到的,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和利润率随着全面技术进步在两个部类交替出现而呈上下波动状态,资本主义至少不会因为那两个原因而灭亡,资本主义危机也不是资本主义趋于灭亡的象征。

但我们绝不是由此得出资本主义永远起主要支配作用的结论。由于单位价值所代表的物质量越来越大,资本主义自动调节的社会物质代价也越来越大,资本主义方式可能会因为这种日趋增高的社会调节成本而逐步不再是历史舞台上的主角。此外,按照需求交替理论(参见《方法论和政治经济学),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物质、创新、依附、平等、自由这五种基本需求,区别只是量的不同格局而已,资本主义将这五种需求都价值化了,应该承认,价值化是一种精巧的制度系统,它为五种需求都留下了发展空间。但是,在现代人类五种需求新格局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系统或价值化制度系统,已不可能单独包容或衡量人类的五种基本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明明在改进五种需求的格局方面取得了进步而经济增长率等价值指标却始终低迷和令人丧气。再不接受新的概念系统,人类社会简直就要失去方向感了!这些是资本主义在特定条件下不合理性的根源。显然这种不合理性还是来源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而不是单有资本家就可以把资本主义推进死胡同。并且,这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已具备全面消亡的条件,无视这一点,只能得到以另一种不合理或不完全全合理法则代替现在的不完全合理法则的结果。

在现实社会,当自由竞争导致资本日益集中时,资本主义调节成本日益增高的不合理性可能带来两种不同的超资本主义力量在和资本主义法则对抗。这两种力量的任何一种达到某种极端程度时就现实地表现为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可能是不合理地灭亡);这两种力量没有出现极端程度时就现实地表现为它们和资本主义法则相互混合共同作用的混合社会状态。

这两种力量一种是封建主义力量,具体表现为大资本家为限制竞争而采用的封建领主划分势力范围式的超经济契约;另一种是社会产义力量,具体表现为劳动者通过工会或国家机器而实现一种超越资本主义市场法则的平等性的分配。

资本主义与这两种主义的关系并非截然不可过渡。如当自由竞争导致资本集中到一定临界点时,资本家很容易放弃资本主义法则而选择封建主义法则;再如,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那么“所谓必不可少的需要的范围,……本身是历史的产物,因此多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10)。如果接着演绎下来,当一个国家的公众的文化水平要求稍多一点平等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时,资本主义的劳动力价值中也就会有一点社会主义的要素,资本主义显然向社会主义原则过度了一步。现实社会中的关系本没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标签,当历史按时序发展到一定条件需要将某种社会关系制度化和稳定化时,才有了这些主义的区分。

另外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单向的,一些主义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作用可强可弱,可接近于零,但这不意味着在以后的历史时期这种主义就永远不再发挥作用了。起根本作用的规律是我在《方法论和政治经济学》一文中描述的需求替论。

混合社会必须是一个完整系统的混合,才会有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包括所有制(产权制度),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等。

(五)所有制、国家制度

我们把人类现实社会按一定标准分为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科技主义或它们的各种混合形式,这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冠以某种主义的追求和实现追求的条件使该主义对社会的作用力日益显现出来,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变化的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和内在力量之一;另一方面是指这种内在要求或内在力量只有以所有制、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等形式予以制度化以后,才能完整地、系统地和稳定地表现出这种主义的全部内容和发挥出全部的作用。第一个层面是第二个层面形成、稳定和变化的基础或内生力量;第二个层面决定第一个层面能否充分地现实地发挥作用,从而甚至也决定了不同民族在某一时期不同的发展方向和道路。

资本主义最基础的制度是建立和保护排他性私人产权的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11)。在使私人产权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不让未获授权的个人使用它,并且运用资产的全部获益和成本都应归属于资产的所有者。只要不是纯粹的资本主义,都可能需要用某种超经济的政治办法来决定资产的运用和获益。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正常运转还需要另一些外在制度为条件,这些制度允许并保证自由缔约和确定明晰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外在制度就是法律和国家强制。它们“都立足于公共的强制执行组织(法院、警察、检察员、监狱)。统治者和议会曾普遍使自己成为可信赖的第三方,来保证契约的履行。因此外在执行机制往往增强着缔约伙伴的信心”(12)。但这些外在执行机制在保证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同时,也在侵蚀着资本主义所有制,以至现实的产权制度往往不是纯粹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主义排它性的对财产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外分的权利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国家的限制。绝对排他性资本主义所有制从它产生那天起就不是纯粹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而是某种混合的所有制。只不过在一定阶段,顶多这个混合的所有制比较接近纯粹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而已。

作为强制手段的国家的概念有两种表面看来截然不同的表述:一种认为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工具;第二种认为国家是代表整个社会利益的机关,是各种利益的调节器。

其实,至少当资本主义成为主要社会力量时,国家的统治工具的作用和利益调节器的作用是一种抽象思维方法下的抽象和具体的关系。前者是国家概念的实质、本质,后者则是这个本质经过某种修正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在人类社会早期,国家的抽象本质几乎没有修正地就表现为阶级压迫的工具,调节器的作用顶多只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阶级与阶级之间界线分明,并且难以逾越。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概念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要加入多种修正因素,以致于抽象中的直接阶级对立,在具体表现形式中不那么容易一眼看出,除非加以抽象化。这些修正是:a、阶级间的共性因素较早期多,例如都是政治上的自由人。b、阶级之间的转化较早期容易,阶级概念的承载人极不稳定,例如管理职业化和经济的科技化都是低层阶级升入高层阶级的渠道。再如股票市场又使普通人可以成为股东等等。因此国家概念在形式上只能表现为各种利益的一种公正的调节器。但是透过具体形式,还是能发现(用抽象力)国家归根到底是对具有资本家素质的人群极为有利的强制机器,它是追求和信奉以自由缔约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产权关系的人群的选择结果。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

民主程度越来越高的国家制度,一方面是各种社会力量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向新的混合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它总是以自由缔约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排它性产权关系的必不可少的保护机器;它同时也是削弱排他性资本主义产权关系并使社会迈入混合状态的超经济的双刃剑。

三、资本主义与混合社会

“我们在理论上假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是以纯粹的形式展开的。实际上始终只存着近似的情况。”(13)。

有两个原因导致马克思没能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实际的混合状态的规律性给予充分研究: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发展,它同以前的经济状态的残余混杂不清的情况越是被消除,这种近似的程度(理论上的资本主义模型与现实社会,引者注)也就越大。”(14)。虽然以前的经济状态的消除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并且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现实社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和以前的封建社会的一个混合社会,但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已是发展的趋势,它对现实社会的作用已接近于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专注于资本主义理论模型的研究,实际上就近似地等于对他所处时代的现实经济的研究。二是在方法论上单一的抽象思维方法实在无法胜任对几个完全不同质的概念混合和交织在一起的规律性研究。它除了能说明现实经济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等的混合经济以外,无法进一步得出有意义的通例性的结论。

资本主义到了成熟期以后,现实经济的新的混杂不清的情况又出现了。资本主义理论模型和现实经济的近似程度又开始出现由大变小的情况。在资本家方面开始出现求助于封建主义的倾向,在无产者方面开始出现求助于社会主义的倾向。如果要求马克思的理论应对将要出现的新的混合状态做出解释和预测,那是对理论家的苛求。马克思的后人作了各种企图以单一抽象思维方法描述新现象的尝试,这种方法论就决定了他们都讨厌混合状态,于是出现了信奉资本主义的阵营,也出现了信奉社会主义的阵营,他们最初都试图通过现实的消灭对方来恢复社会的单一状态,但这个结果未能如愿出现。到了20世纪4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两个阵营分别从内部开始了政治家们的对峙的松动,两个单一社会都先后出现了混合的状态。但探讨混合规律的系统理论仍旧没有出现。马克思和他以前及以后的理论家以抽象思维方法为基础对封建主义模型、资本主义模型、社会主义模型等的理论构建是人类思维的宝贵财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以这些抽象思维的结晶为出发点,采用科学具象思维方法进一步探讨混合状态的规律。因为混合状态是和现实社会近似程度最高的情况。

一个相对稳定的混合状态不仅是经济的制度化的混合,也是政治、文化的混合,我们更愿用混合社会这个概念来描述这种范围广泛的混合。如果要对资本主义发展做一个粗略的阶段划分,我倾向于认为:a、14世纪中期——16世纪中期,贸易和小商品生产繁荣,这个时期是以封建主义制度体系为主的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等的混合社会。b、16世纪中期——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势均力敌,矛盾比较尖锐。c、18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逐渐占上风的混合社会。特别是到了这一时期的后一阶段,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体系和意识形态,使现实社会几乎接近纯粹的资本主义理论模型。d、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科技主义开始形成独立的意识形态。由于大资本的形成,大资本家最先摒弃资本主义规则而采用了封建领主式的划分势力范围的垄断方法,单纯的资本主义规则已无法保护小资本家和无产者的利益。无产者也开始借助社会主义的平等规则而不是单纯的资本主义自由契约规则加入社会选择过程。这一时期主要是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科技主义等的混合社会。资本主义和大封建主义的力量占伏势。e、20世纪30年代至今,垄断的封建主义受到一定程度的?拗疲且宰时局饕逦饕α康淖时局饕濉⑸缁嶂饕濉⒖萍贾饕宓鹊幕旌仙缁帷?/P>

当回头看我们走过的历史时,我们的思路比较清晰,因为时间已帮我们做了大量的抽象工作。在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的几百年间,我们已习惯于把当时的社会理解为一个混合社会,能历史地和辩证地看待封建主义制度体系和资本主义制度体系。但我们却不能把这种历史的和辩证的方法运用到我们这个时代,来理解多种矛盾的产生和变化,在这里我们更习惯于形而上学。我们不能容忍存在一个社会的鸭嘴兽。但现实社会的确是鸭嘴兽,以科学具象思维方法为基础的混合社会理论有可能是一种突破。

参考文献

(1)亚当期密:《国富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上卷,第12页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3卷,第55页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5卷,第995页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3卷,192页

(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5卷,第288-289页

(6)马克思:《资本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三卷,275页,着重号是引者所加

(7)马克思:《资本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三卷,274页

(8)保罗·斯威齐:《资本主义发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83页

(9)保罗·斯威齐:《资本主义发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第180页

(10)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3卷,第193-194页

(11)《拿破伦法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