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船舶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船舶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船舶节能减排工作计划

篇1

推广优质全价膨化颗粒饲料养鱼技术,减少劣质饲料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减少水产养殖过程中COD、总磷、总氮的排放量,严格控制养殖用水的排放标准,力争使渔业养殖用水水质100%以上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大力推广优质全价膨化颗粒饲料养鱼技术,使饲料系数控制在1.5以内,减少因使用劣质饲料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畜牧养殖业

建设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实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抓住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下达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实施之机,在573个规模猪场中建设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实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另在全区范围对规模养殖场和小区进行普查登记,摸清规模养殖污染情况,对重点养殖区域开展养殖环境质量调查和环境评价,对40个养殖场按照畜禽养殖排污标准进行检测。继续推进新增奶水牛和农区山羊舍饲圈养示范,加强冬闲田种植黑麦草的工作,增加饲草产量,减轻畜牧业发展的粮食消耗。此外,开展饲料添加剂微量元素最高限量的课题研究,制定预混合饲料地方标准。

渔船

加快渔船更新换代,逐步淘汰高耗能机型。

篇2

一、船舶修理

截至2012年6月15日,分别完成了四艘船舶的特检修理工作,修船前期工作,始终坚持早准备、早布置、早落实的原则,提前做好修船前的准备工作,保证船舶进厂修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控制修理费用,保证船期。修理过程中始终坚持技术第一、工艺为先的原则,重要工程部领导和主管在现场指导,例如小骅轮舵杆轴套和轴承的安装,提前与船厂进行沟通,在进坞前就进行拆卸,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了坞期,避免进坞后再拆卸可能导致的坞期延长或是二次进坞问题。某某轮左主机尾轴在进坞中分别发现裂纹,及时与船厂技术人员探讨解决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正确的施工工艺予以解决。某某轮修理中,解决了多年来影响船舶安全的自卸系统油缸漏油问题,既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又防止了漏油带来的一系列可能发生的污染问题。对上次遗留项目:NO3和NO4舱隔舱板腐蚀超标的项目,厂修期间主管尽心尽力为船东着想,利用掌握的技术技能,及时与船厂进行沟通,在保证修理工艺和修理质量的前提下,为船东节约了费用,节约了船期,确保顺利完成修船任务,从完成情况来看,基本达到年初制定的目标要求。

二、新接船管理

根据年初总部制定的接船计划,及早准备,谋划接管任务的落实,今年已经参加4艘新船的接管和试航工作,由于船东原因,试航后的船舶没有如期接管,但我们同样要求船员和主管尽量做好接管前的准备工作,做好随时接管的准备。特别在基础管理方面下功夫,在思想和技术上充分准备,做好接船各流程的衔接,选好前期进厂的几名主要船员,调动接船船员的工作激情,主管做好技术指导。及时做好试航期间发现的问题和缺陷整改,跟踪保修工作的开展情况,做到了及时跟进和消除。目前4艘船舶均已经完成试航工作,完成前期的PMS指令的编制,为接管后的正常营运打好基础。

三、基础管理工作

1、抓专项管理

2012年年初,在主管层面展开讨论,统一认识,强调副机滑油管理在船舶机舱管理中的重要性,出台船管三部2012年第一期船管动态,针对船舶对副机(中速机)滑油管理认识上和操作上的不足加以纠正,提出正确的管理措施和管理要求,同时,要求主管进行跟踪船舶的执行情况,从上半年执行来看,各轮已经转变意识,认识到滑油管理的重要性,日常工作中已经重视对副机滑油管理工作,主管的跟踪力度也明显加强,从各轮反馈的滑油化验情况来看,正在向好的趋势发展,此项工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抓好、抓落实,抓出成果。

2、抓好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推进

积极响应总部关于信息化管理推进的要求,通过船舶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船舶管理精细化。今年,分别着重对备件模块和滑油模块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总部的有关要求执行。从目前我们执行情况来看,在信息化管理上还要进一步提高,要通过各个模块的相互关联作用,确保信息化系统中数据正确,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发挥信息系统作为提升管理工作的有力工具和平台。以信息化管理为抓手,全面推进船舶精细化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某某三艘船舶的备件数据初始化工作,由于船东和系统的原因一直没有正常化,三艘船舶的备件模块不能有效运行,将进一步与船东和技术部沟通,争取在下半年完成该项工作。

3、抓流程监控、严格控制船舶成本

作为第三方管船公司,在船舶成本控制方面必须建立起一个严控的流程,用好船东的每一分钱。在保证船舶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船舶的经济性。我们通过相应的监督流程,保证船舶备件、物料的申请、审核、报价、等每一环节都处于一种有效监控的状态。既保证船舶能够及时得到相应的备件、物料,满足生产、安全的需要,又保证成本能够合理,安全的使用,防止出现浪费和违规现象。

4、抓好节能工作

节能工作也是我们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如何在保证船舶安全营运的基础上,控制好船舶成本,节能减排是一个大方向,一个管理目标。年初,根据船东营运需求的调整,结合目前市场运力过剩的情况,提出在部分船舶中实行经济航速,我们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针对单船制定了相应的指标,同时考虑到降速航行对主要设备在技术管理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发船落实和执行,并保持有效跟踪。从近几个月的执行情况来看,节油效果良好。目前神骅中海的船舶主要是四艘新世纪型船舶实行降速航行,从前期的主机开108rpm降到现在的102rpm。据不完全统计,正常航行每天实际节约燃油2.5吨左右。时代航运的船舶在年初也要求实行经济航速,但受航线和租家的影响较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经济航速,几艘银字头船舶的节能工作,会根据船东和租家的要求及时调整。在目前情况下,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数据的统计和整理,在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节能工作。

5、加强现场管理

积极推进主管跟船和现场办公,按照公司预控关口前移、工作重心下移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主管到船工作和现场培训指导作用,坚持现场办公原则,积极推进主管跟船和驻港制度。如在修船前、中海安检的迎检、发生突发事件或事故险情及有计划的跟航等。本年度截至目前,机务科上半年(统计到6月15日)分管领导和机务主管累计上船60艘次(包括驻港检查、跟航、试航、修船),64人次,累计在船299个工作日,其中,分管领导累计上船12艘次,在船 16个工作日。

四、三项成本统计情况

项目

航修(万元)

备件(万元)

润料(万元)

物料(万元)

指标

482

892

964

560

系统费用

60.3174

102.54

63.3811

163.6493

进度

13%

11%

7%

29%

费用统计进度较实际进度慢的原因是,系统中统计的都是已经开票后的费用;已经发生,但未开票的费用(占比相当比例)没能够在系统中反映出来。三部船舶的三项成本指标整体控制良好,没有存在超进度的情况。

五、事故险情情况

截至到2012年5月30日,机械设备方面的险情和事故情况如下:

1、2012年1月21日,某某轮因皮带故障,影响卸货11.3小时。(险情)

2、2012年4月12日xx轮由于左主机#2缸高压油泵油量调节螺钉锁紧螺母松脱,造成该缸油量突然增大,单缸超负荷,过热造成该缸拉缸。单机航行4小时,中心认定为责任性轻微机损事故。

3、2012年5月10日,xx轮由于船员操作失误,导致1号副机飞车,造成曲轴过渡磨损,NO2缸拉缸的机损事故,中心认定为责任性小事故。该事故反映出来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管理上的重视:

1)      船员安全意识淡薄,对柴油机的检修和保养缺乏必要的风险评估;

2)      判断故障的思路不够清晰,技术、技能水平偏低,特别是当发生了飞车的后期检查和判断失误,过于草率的进行二次启动,导致事故的扩大;

3)      船员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特别是对于曲轴这种关键的部件,表面的工作状况要求,光洁度、锥度等标准不了解,不清楚,盲目自修;

4)      存在侥幸心理,隐瞒不报,耽搁了修理时间,扩大了修理范围;增加了船舶的不安全因素;全局意识不强,安全意识不强。

5)      本次事故发生,反映出公司主管对船舶的监控力度还有待加强,监控的方法方式需要多样化,要多渠道的了解,便于对船舶状况有全面的掌握;

6)      公司对船舶的指导要加强思想认识方面的指导,鼓励船舶上报实际困难与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思路方面多对船舶进行指导。

从以上事故和险情情况来看,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船员的技术指导,另一方面,要提高船员的责任心,进一步落实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和验证执行效果。

五、存在不足

1、对船员的在船培训力度要有提高,要更有针对性,特别是在技术管理方面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2、主管要加强学习,要学会用数据说明问题的能力,对船舶的指导要更具体,更专业,不能凭经验,对船舶设备的了解要深入到具体数据层面。

3、在目前市场极度不景气的情况,要有更多更好的措施,保证船舶安全,同时要控制成本,这方面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合理控制各项费用。

4、船舶管理评估报告和事故剖析档案的填报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5、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还要提高认识,并且真正重视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保证信息系统为我们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

六、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修船工作,根据计划下半年我们还有2艘船舶需要修理(xx、xxx),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根据船东提供的消息,xxx轮有可能在今年安排修理,我部已经布置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确保顺利完成修船工作。

2、做好新接船的接管工作,由于船东接船计划的调整,下半年的接船任务可能会异常繁重,需要及早制定措施,予以应对,确保接管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保证接的下,开的好,保证安全。

3、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根据年度指标做好预控工作,做好下半年备件、物料的审核、订购工作,确保完成技术部下发的各项经济指标。加强设备的技术管理,督促船员利用航运任务不紧的有利时机,扩大自修范围,提高设备的完好率,本着安全、经济、高效的原则,为船东降低船舶经营成本,保证完成年初制定的技术指标。

4、拟举办一次专题培训,针对目前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拟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对我们主管和主要干部船员进行一到二次专题培训(净油机或增压器或调速器,内容另定)。

5、加强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工作,保证信息系统的数据真是、有效、及时,在成立信息化工作小组的基础上,定期总结信息化工作的进展情况,真正发挥信息化系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篇3

船舶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措施

一、前言

船舶的盈利状况是船舶企业生存以及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提高船舶企业盈利的措施可以发展的角度上进行产业的扩大,也可以从成本的角度上合理的降低成本的投资以提高船舶企业总体的收益状况,本文主要对如何科学、合理的降低船舶企业的经济成本进行探讨。在保证船舶企业产品以及运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船舶企业的成本,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船舶企业的盈利状况,还能够很好地提高船舶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度,促进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进一步实施。

二、船舶企业降低成本的意义、作用

(一)可以有效地增加船舶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控制措施得当,船舶企业利润就有可能成倍增加。利润上去了,船舶企业就能大刀阔斧地利用资金进行再生产、再投资,使船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系统。在员工福利方面,利润的增加也会使员工的福利待遇提高,从而有效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船舶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二)可以提升船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度2012年之后,中国的船舶企业举步维艰,成本在整个船舶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船舶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影响船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企业是否有竞争力在市场中保持持续经营。

(三)是船舶企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把成本控制在同类船舶企业的先进水平上,才有迅速发展的基础。成本降低了,而售价不变,那么船舶企业的利润就会有大幅的增加,船舶企业的经济基础就会更加稳固,船舶企业就有力量去提高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由此可见,降低成本对一个船舶企业盈利、生存、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船舶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

(一)开拓市场,保证产品的质量产品的成本主要有两个方面构成的,一方面试固定的成本费用,另一方面是变动的成本费用,而变动的成本费用中具有三个变动点,其一是直接材料:指生产中与产品形成直接相关的各种材料、燃料的消耗。其二是直接人工:指支付给直接生产工人的各种工资福利性支出。其三是变动的间接费用:指产品生产中发生的、各种间接性的生产消耗。固定的成本费用包含两个环节,其一是固定的制造费用,其二是固定的管理费用,固定成本的不会受到船舶企业产品的数量以及质量的影响,只会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固定成本的变动,而单位产品的成本上来说,业务量的增加会减少分摊的固定成本的份额,因此,船舶企业要想降低投资的成本,就需要增加船舶企业的业务量,开拓更多地市场空间,承接更多地任务量,减少分摊的各项固定费用,以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保证船舶企业的利润。

(二)合理降低采购的成本要想合理的降低船舶企业的采购成本,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进行深入的市场分析,对船舶企业能够用到的材料的价格走势、市场量以及材料的质量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能力,选择合适、性价比较高的材料,于此同时,还要加强谈判的力度以及还价的能力,通过集团的规模效应进行集中采购可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增加话语权。其次要加强采购的管理,完善采购的制度,坚持订货要有根有据,要严格按照控制采购的节奏,降低存货的成本。最后要严格执行领料的制度,建立限额卡,凭卡进行材料的领取和发放。

(三)做好设计的成本控制以及提高材料的利用率第一,从设计的源头进行成本的控制。要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推广混合套料,通过先进的软件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来减少人员设计时的算错率以及修改率,减少因修改而造成的返工浪费。第二,要优化设计,优化套料的方法,以提升钢材利用率。第三,要坚持定尺采购,对材料的采购过程要全程的进行监控,分类管理不同的材料。

(四)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以及控制人工的成本劳动生产率的核心是人的劳动效率,因此,要对船舶企业的相关劳动人员进行一些必要的培训措施,以增加船舶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由此来提高船舶企业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其次要充分,利用有效的上班时间,合理的安排工作计划以及施工的工序。要加强生产技术管控力度,减少中间环节浪费的时间,缩短生产的周期。此外,还要完善职工的工薪体系,实行定岗、定薪,充分调配人力资源,控制劳动力的投入,提高船舶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员工的劳动输出,降低产品的工作时间。

(五)强化预算管理、监管力度以及过程控制对于每项费用在支出前都要做好预算,分级考核以保证预算机制的全面性。要增强监管的力度,细化环节,指明负责人,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生产,以严格的奖惩制度增加各项工作的监控力度。要强化控制的过程,做到环环相扣,在做好成本的有效管理的同时严抓各项的管理以及过程的管理。

(六)完善目标成本管理以单项成本为目标,细化目标成本,做到全过程、全员、全角度的控制,推行人员的负责机制,将成本的控制过程分块、分单元的进行控制,对于成本管理中的偏差,要能够及时的发现,并且及时的查找原因,以便于快速的处理,工程完工以后,要做到及时的进行成本的分析工作,然后将信息进行反馈,以作为后续船舶建造的参考。

四、结束语

综合全文的叙述,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结论。市场环境的改变,船舶市场产能过剩、市场饱和为船舶企业的发展设置了阻碍,因此,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对船舶企业的成本投资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船舶企业的经济收益。在降低船舶企业的成本管理上,可以开拓市场,保证产品的质量、合理降低采购的成本、做好设计的成本控制以及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以及控制人工的成本、强化预算管理、监管力度以及过程控制、完善成本管理中的各项基本内容以及加强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消耗等等,通过以上的几点措施来对船舶企业的投资成白进行管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度以及盈利状况。

参考文献

[1]苏翔,花延春,葛永达.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船舶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J].船舶工程,2015,03:97-100.

[2]黄玲洁.船舶制造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5,09:89-90.

[3]翁翔,潘燕华,尹隽.船舶配套企业成本管理及控制系统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11:6-9+14.

[4]孟凡生,尹鹏,周瑜,李瑛玫.船舶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研究[J].中国修船,2012,03:5-7.

篇4

(一)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要按照“稳定优化一产、主攻调整二产、提升扩展三产”的要求,充分运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力求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要按照生产性与生活业并重、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并重,突出重点产业、区域、平台、企业和重大项目,不断提升服务业总量和质量的思路,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快重点行业发展。组织编制服务业10大重点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突出抓好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产业。二是积极培育服务业集聚区。实施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大力培育30个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尤其要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区域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生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三是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编制实施2010年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积极推进一批规模大、带动性强的服务业项目建设,切实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力争限额以上服务业投资增速达到18%左右。四是加快重点服务企业发展。鼓励和引导重点服务业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服务业品牌建设,力争新增40个省级以上服务业品牌,培育100家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服务业企业。五是积极做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申报和争取工作。

大力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升级。要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提高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是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的实施。抓紧制订各个规划的年度实施计划,明确今年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努力把规划实施的重点放在调整优化产品、技术、组织结构上,放在强化集聚、集群发展上,放在通过优化投资增量促进存量的调整提升上。二是大力支持大项目大企业。编制实施2010年重大工业项目计划,推进千亿产业提升项目建设。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深化第一批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试点工作,推进第二批示范区试点建设。三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引导中小企业走“精、专、特、新”之路,着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四是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加快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能耗高、污染重、安全生产没有保障的产能、产品和工艺技术,抑制部分新兴产业的重复建设倾向。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一是要认真研究和选择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类型和优先领域。国家提出了生物科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生物育种、信息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我省实际,要突出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信息网络、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抓紧研究起草《关于大力培育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方案》、《关于加快培育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三是研究制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引导我省具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兴办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基地建设。

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要坚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走精品农业的路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以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及时编制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新增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规划。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的各项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直接增加农民源自政策支持的收入。积极推进“千万亩标准农田提升工程”,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着力提升单产水平。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积极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推动设施农业、精深加工业等资本密集型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中央资金补助,重点支持农村沼气、沿海防护林、粮食工程、标准海塘、农村安全饮用水等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改善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面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和“农产品品质提升”工程,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努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着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二)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等工作,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必须紧抓不放。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要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突出抓好构筑创新平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创业投资管理几个重点,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密切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健全区域创新体系。积极扶持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提高自主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能力。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合作,提升创新平台服务功能。二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争取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资金,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抓好一批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支柱产业重大项目,推进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三是推进创业投资发展。有效利用政府引导基金,加强省市联动,通过参股、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股权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运作好浙商产业投资基金,使之成为吸引金融人才和境外资金的重要平台。四是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完善激励机制,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配合做好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工作。

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之年,要突出重点,加大攻坚力度,确保任务如期完成。一是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分解节能减排目标,严格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考核。二是支持重点节能减排项目的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积极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大对“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改造和能源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淘汰小火电等落后产能。

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一是大力实施《浙江省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加快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全面启动25个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100项重点项目。二是尽早启动《浙江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的制订,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动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三是认真做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组织实施国家《总体方案》和我省《实施方案》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实施《浙江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项目2010年度实施计划》。加快推进我省太湖治理“三大清水环境工程”前期工作。

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组织实施《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强化工作推进机制,共同推进我省方案的实施。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进一步研究“十二五”时期我省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加快研究我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积极宣传和大力引导发展低碳经济。

(三)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积极扩投资,促消费,有效化解外贸依存度过高的风险,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努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一是大力推动社会投资。认真落实国家促进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抓紧出台我省的配套措施,进一步消除限制民间投资进入的不合理障碍。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投向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力争今年民间投资总额达6000亿元,增长15%以上。二是确保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持续较快增长。编制实施2010年度全省重大建设项目行动计划、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计划、全省重点建设计划、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等重点计划。加快以“七线两枢纽”为重点的铁路项目和一批公路、航道项目建设,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风电、核电等电源项目和电网建设。三是加强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各类国家专项资金,继续抓好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编报衔接工作,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加强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管理,完善项目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提高建设效率,保证建设质量,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稽察制度和监管工作,继续做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相关工作。同时,抓好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及援疆、年度援建计划的实施工作。四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编制实施2010年上报国家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前期计划和2010年省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前期计划。尽早编制出台 “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不断完善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五是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要求,继续推出一批重大对外招商项目,开展一批重大引资活动,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服务业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领域,努力稳定利用外资规模和优化外资结构。努力用好国外优惠贷款,积极引进国际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支持我省主导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进一步做好与央企的对接工作,扩大合作签约,推动签约项目落地。

努力促进消费持续较快增长。一是全面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二是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完善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公用设施三大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消除居民后顾之忧,努力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三是完善城乡消费设施,加快农村商业便利连锁和商品配送中心建设,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四是认真落实国家扩大居民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五是加强住房市场分类管理,加快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度,有效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支持和鼓励普通自住住房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机性购房,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四)努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推动浙江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战略举措。抓紧完善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加强与国家层面的沟通衔接,努力争取将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重点。

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编制并实施宁波―舟山港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将宁波―舟山港打造成我国重要的大宗散货物流枢纽港,大力发展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重点构筑大宗散货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抓紧研究提出组织运作模式和推进机制,建设一批港口物流园区、集装箱和大型油品、矿石、粮油、LNG等大宗商品及战略物资储运基地以及若干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促进港口物流业发展上新水平。

有序发展临港工业。一是依托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的基础,编制宁波石化、台州医药化工园区发展规划,着力建设国家级宁波石化产业基地和台州医药化工园区。二是支持开展船舶生产设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人才培训等服务,推动船舶工业整合提升,控制低水平造船,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大型船舶,努力做强特种船舶。扶持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水淡化设备等海洋装备业。三是大力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以争取建设舟山国家级海洋旅游发展试验区为契机,重点开发海洋运动休闲、海岛度假体验、海鲜饮食等特色产品,探索开发邮轮、游艇俱乐部等高端产品,引进、培育国际知名酒店连锁管理集团、国际旅游商和旅游资讯集成商,建成我国海洋旅游高端产品先发地。

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一批涉海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港口、航道及锚地等建设,大力发展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公用码头。优化港口集疏运通道,加大疏港高速公路、铁路、内河航道、油气管道等项目建设和统筹力度,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网络化综合运输体系。加快梅山保税港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在2010年上半年按计划闭关运行。

(五)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要着眼长远,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优化产业、城镇空间布局,努力构筑一批空间开发新平台,加速城市化进程,切实提高集约、集聚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科学规划建设空间开发新平台。要突出抓好规划编制、平台建设、政策支撑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抓紧编制空间开发新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总体规划,选择一批区位基础设施较好、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优势明显、产业和项目支撑能力较强,具有创新、集约、绿色、协调发展潜力的区域,纳入省级层面统筹规划。二是扎实推进新平台建设。协调相关部门,充分保障新平台建设的土地、资金、人才、环境容量等要素需求,并做好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工作。引导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省级政策性投资公司参与新平台建设。借鉴天津滨海科技生态城等建设经验,大力吸引有关国家政府和国际财团参与我省新平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具有产业集聚效应、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空间开发新平台。三是强化政策支撑。按照统分结合,以所在地方为主的原则,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新平台建设的重大问题,形成跨行政区的联合开发机制、投融资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省级新平台的评价、统计机制。加强政企联动,形成开放互动、良性发展的新格局。

加大中心镇培育力度。一是加大对中心镇的扶持力度。抓紧出台加快中心镇发展提升的相关政策,公布第二批中心镇名单。组织实施公共设施、产业集聚等重点项目,全面提升中心镇城镇功能,增强中心镇集聚集约发展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选择20个人口数量多、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带动能力强的中心镇,通过设定目标体系、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政策文件,深入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加快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三是提高中心镇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完善中心镇社会管理职能。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加快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与中心镇、中心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支持农民饮用水、农村污水处理、村内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二是进一步落实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扶持力度。做好新一轮结对帮扶工作。

深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长三角《指导意见》和《区域规划》,按照“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的新合作机制,着力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10个重点专题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长三角地区开发开放水平,加快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二是加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尽快研究出台2010年改革指导意见。

加快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安排年度重点任务,在各设区市及义乌市全面启动实施11个方面的改革试点,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积极争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列为国家试点。

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建设用地退出机制。积极推进宅基地换住房、生产生活用房相分离等改革试点。研究制定我省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建立阶梯式水价和水权交易制度,推进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改革,全面推进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四减少”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制定出台加快中心镇培育的政策意见,探索开展中心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健全行政效能和行政监督机制。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全省医改工作会议精神和三年实施计划。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努力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开展医保异地结算制度改革试点。分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30个县(市、区)的改革试点,加快探索基本药物生产、定价、招标等七个环节的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23个县的改革试点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嘉兴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新启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项目”、“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和“公共气象服务项目”等10大均等化项目。继续推进联系点工作,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评估监测报告制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良好氛围。

加快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改革。实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工程,启动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试点工程,深入开展基层卫生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大力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牵头组织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大对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意见,扎实推进红色旅游等旅游业发展。加大对中职教育、基层医疗卫生等中央专项资金的争取力度,努力改善职业教育、农村卫生、民政计生等基础服务设施条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展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课题研究。

突出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出台适合我省农民工特点的参保方式。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扩大社会救助范围。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加强市场监管,严格落实市场价格监督调查巡视制度,深入开展“十小行业”整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切实落实重点项目风险评估制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重点工程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

(八)坚持抓当前与谋长远相结合,认真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篇5

2009年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主要资金来源,政府主导下的国内银行信贷出现井喷,全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元,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超过90%,对中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进入2010年,在结构改革的大潮下,信贷形势将出现一些较为明显的变化,及时准确掌握这些变化,有利于我们增强相关工作的预见性,适时调整工作计划和方式,取得更多实效。

一、信贷规模

1月20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出席亚洲金融论坛,明确2010年新增信贷将控制在7.5万亿元左右。这一规模比去年下降了2.09万亿,但比较前几年3万~4万亿元的规模仍然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制定这一规模的原因和依据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宏观判断:一是总体上已呈现“V”字型反转;二是大量的信贷资金发放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7.5万亿元信贷资金在投放方向上总体安排是“有保有压”:对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确定的中央投资项目继续支持;对产能过剩行业(钢铁、有色、建材、汽车、船舶)严格调控;对地方和企业自主投资新上项目严格控制,对房地产行业信贷严格控制。

7.5万亿元信贷资金在投放时间上的新的要求是“均衡放贷”:往年银行依季节放贷比例一般是5 ∶3 ∶1 ∶1,今年则预计控制为4∶3∶2∶1。

二、利率变化

2010年是否提高银行贷款利率是一个争论激烈的话题,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通胀现象已经出现,央行1月18日将存款资金积累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如不加息,会出现负利率,因此今年上半年会有两次加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加息会增加民间投资成本,打压投资热情,使得实体经济不能被有效带动;加息还可能导致热钱涌入,加大流动性管理难度,因此,今年加息的可能性没有。

2月9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澳州央行讨论会后表示,中国银行业放贷步伐稳定,目前尽管通胀情况有所显现,但仍然处于低位,中国央行将密切关注通胀的情况。从根本上讲,银行贷款利率是否会调整提高,主要是看通货膨胀是否明显严重,从年初情况看通胀情况初步显现(2月份CPI升高至2.7%、当CPI连续三至六个月上涨超过4%,说明通胀明显),通胀预期则较为强烈,初步判断,今年上半年加息可能性较小。

三、信贷结构调整

2010年1月19日,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温总理的讲话正式拉开了中国银行业信贷结构调整的序幕。央行在本年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切实把握好信贷节奏,尽量使信贷保持均衡,防止季度之间,月底之间异常波动。银监会在今年1月16日第一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要求 “商业银行要合理控制信贷增量,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努力实现均衡投放。”之后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监管新规定,以避免贷款投放大起大落。在此形势下,商业银行无一例外地“将信贷投向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信贷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模式相结合”作为战略规划,依据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进行资产组合管理,调整了行业发展战略,采取有保有压策略,注重信贷项目的商业可持续性。

建设银行:将巩固传统优势业务与加快发展创新业务有机结合,大力加强对中小企业、三农、节能减排、医疗卫生和文化产业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

工商银行:以“六个重点”和“三个严格控制”,作为结构调整主线。重点支持:一是在建续建以及已签约重大项目建设;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到绿化产业;三是中小企业发展的贸易融资需求;四是居民合理消费需求;五是以国家区域发展规划为指引,支持战略区域发展,提高中西部、东北和重点县域信贷比重;六是综合利用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内保外贷,结构性融资,买方信贷等产品,重点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支持大型企业境外并购,海外能源基地和承包工程建设。三个严格控制:一是对国家重点项目以外的新上项目行业贷款;二是“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行业贷款;三是产能过剩行业贷款。

农业银行:在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的同时,调整了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公路、纺织、有色金属等行业的信贷政策,使部分企业“进得来”、“贷得到”、“能控险”。

中国银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贷款余额将下降,境内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水利等公共设施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行业贷款比例将上升。

综合国内银行业在今年的政策业务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基建领域贷款比重应该略有下降,消费贷款和私营部门、民间贷款占比应该上升。

2.鉴于2009年,长期贷款项目多,比重大,影响了资产负债结构的均衡,使流动性受到威胁的状况,今年将注重防范流动性风险,在贷款期限上要增加短期贷款的比例。

3.信贷产业结构,将重点支持国家重点工程,民生改善工程,三农领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项目及优质中小企业。

四、银行业监管

进入2010年,监管部门加大了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主要表现在制度安排、政策调整、信贷风险预警提示和信贷检查四个方面:

1.制度安排:2月20日,银监会正式《流动资金贷款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加上此前已经实施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共同成为中国银行业贷款风险监管的长期制度安排。

2.货币政策调整:一是央行于1月六次持续发行票据,实行正回购交易,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明显加大;二是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进一步回收流动性(2009年底,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9.77万亿元,此举回笼资金约3000亿元);三是货币市场利率上涨,1月央行多次上调央票利率,3月期央票发行利率上涨了8.04个基点,91天期央票正回购利率上升了3个基点,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上调了8个基点。

3.风险预警提示:在2010年中国银监会工作会议上,刘明康主席特别指出,在2010年将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严格执行有关信贷政策,防范银行信贷风险。在2010年大型银行监管工作会议上,刘明康主席又一次提出要特别重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4.信贷检查:年初银监会组织了对银行业《固贷办法》执行情况检查中,重点包括五个方面:固定贷款项目申请的合规性;贷前调查是否尽职、贷款审批程序是否合规;贷款是否遵循“协议承诺”要求;贷款发放是否遵循“实贷实付”原则;贷款支付是否遵循“向受益人支付”的原则,是否按规定采取受托支付方式。近期财政部、央行、银监会等部委开始联合起来,计划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全面排查。

监管层的制度安排,强化了信贷业务操作的规范性,政策调整则加大了货币资金回笼力度,风险预警将促使银行信贷更加审慎,信贷检查将对资金投放起到限制作用。

五、政府融资平台

1月19日,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央行2010年工作会议指出“要合理评估和有效防范地方融资平台信用风险,加强借款用途管理。”周小川行长指出,地方融资平台主要以政府所拥有的土地作质押进行融资,靠综合收费能力而非项目自身的收费能力偿还债务,因此可能造成地方融资平台还款能力欠缺,银行业产生不良资产等问题。

银监会刘明康主席1月20日在出现亚洲金融论坛时,要求银行对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保持高度警惕,分析固定资产贷款的相关风险,尤其是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贷款,之后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将现有的平台公司贷款“项目包”逐笔打开,进行严密梳理,对贷款实施分类处理。对无资本金,仅靠财政担保的项目停止新授信,对项目资本金的落实情况、土地等担保品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对还款来源进行保全保证,同时严厉追究失责行为。摸清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情况。今年元旦后不久,财政部等部门向各省级地方政府下发了“政府负债调查表”,近日又发出通知,要求规范地方政府及其平台公司举债和担保承诺行为,地方政府和人大所开具的担保函无效,发改委新设了隐性门槛,对城投债开始数量限制。

在此背景形势下,国内商业银行纷纷把政府融资平台作为风险防范的重点对象。

篇6

20*年,是全市交通努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系统上下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构建现代化大交通新平台和省交通厅大力推进交通“三大建设”的战略决策,紧紧围绕大民生交通建设目标,扎实工作,奋发向上,全力推动*交通加快科学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29.86亿元,超年度计划的49.3%;完成公路客运量9254万人次、周转量35.3亿人次,公路货运量6792万吨、周转量31.2亿吨公里,水路货运量9784万吨、周转量146亿吨公里。交通行业管理和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稳中有进,实现了全面发展。

1.攻坚克难,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主动适应日益变化的外部形势,努力克服项目报批、土地落实、资金筹措和征地拆迁等众多难题,扎实推进高速公路、区域干线公路、内河航道建设,不断提升公路、航道等级,加快构建高层次的对外交通平台。全年共实施3项高速公路工程,完成投资11亿元;22项区域干线公路工程,完成投资8.02亿元;3项内河航道工程,完成投资4.53亿元。杭长高速公路二期、318国道李家巷至浙皖界牌段改建、*申航道扩建等7项工程顺利开工,104国道长兴段东移一期、10省道长牛线三期煤山至广德段改建、环渚龙溪互通立交、钟新航道改造等12项工程顺利建成,*接轨沪杭、融入长三角、贯通沿海和内陆的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同时,着眼交通重大项目储备,主动加强对上汇报和横向联系,规范项目申报,严格报批程序,杭长高速公路北延、申嘉湖高速公路西延、杭宁高速公路拓宽、京杭运河*段扩建、*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为下一步顺利启动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稳步实施,港口资源整合起步良好。以推动*由内河水运大市向港航强市迈进、充分发挥*水运优势、促进水运经济发展为落脚点,以建设优势互补、功能完善、资源共享、品牌统一的全国内河大港为目标,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港口码头综合服务水平为重点,按照《*港总体规划》和《*港总体规划实施意见》,周密计划、精心准备,认真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严密组织、稳步推进,正式启动全市内河港口资源整合工作。细化分解了20*—2012年全市港口整治和建设任务,完成了6条主干航道沿线码头的调查摸底和分类工作;制订了《*港港口资源整合实施方案》,明确了港口码头整治范围,关闭和改建了18座设施条件落后、服务能力偏低、不符合港口规划要求及发展趋势的码头;加快了港口建设步伐,新建、改建码头泊位36个,建成28个,完成投资1.25亿元,迈开了整合全市港口资源、打造全国内河一流大港的实质性一步。

3.扎实推进,农村交通条件持续改善。着眼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既定的目标任务,有计划推进农村交通各项事业发展,逐步打破城乡交通二元格局,为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采取上级补一点、自己挤一点、县区配一点的办法,努力筹措建设资金,新建、改建了68公里的县乡公路和373公里的通村联网公路,实施了176公里的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改造了60座农村公路低承载力桥梁,完成投资4.86亿元,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同时,继续深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拟订了《*市区城乡公交管理办法》,完善了城乡公交服务标准,优化了城乡公交线路、站点和班次班时;广泛调研,多方听取意见,全面启动*与三县开通城际公交前期工作,起草了运行方案,并着手做好有关准备工作,以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

4.突出重点,现代交通物流加快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快服务业发展和省交通厅建设大物流的战略要求,大力推动交通物流业发展,促进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按照全市“一园四中心”的物流业发展战略,着手编制全市现代物流发展布局规划,研究制订了交通大物流建设实施方案,积极引导物流基地加快建设,万顺达物流枢纽、浙江捷通物流等5个物流基地项目有序推进。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全市重点建设和培育的4个物流基地和12家龙头物流企业,其中,1家被省交通厅确定为省级重点物流企业;举办了物流专业知识培训班,基本完成了标准化软件试点和省道路物流信息平台数据输入工作,全市有10家企业开通使用了物流网站;启动了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共开通配送网点109个,展开了快运小件运输布网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这一体系建成后,将极大地方便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5.多措并举,依法治交水平得到提升。把交通法制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着力打造“法治交通”,不断提高交通依法行政水平,促进部门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积极推进“五五”普法工作,进一步强化制度保障,完善普法工作机制,法制宣传力度持续加大;全面清理市级交通行政执法主体、职权、依据和标准,编定《*市交通行政执法手册》,进一步界定行政事权与职责,理顺了工作流程;实行上下联动、横向联合,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车辆,道路运输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继续完善交通行政执法机制,层层落实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坚持内外结合、创新举措、强化监督的原则,严格规范交通执法行为,进一步强化路政、航政、港政、运政管理,积极推行道路运输行政处罚智能量化等新的技术手段,促进了执法水平的提升。全年全系统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4515起,处罚正确率达到100%。

6.积极引导,节能减排工作富有实效。从政策、管理和技术等多方面入手,大力推进交通节能降耗减排工作,不断降低交通发展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努力促进全市交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认真制定年度节能降耗减排工作计划,积极引导、鼓励工程建设单位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更新设计和施工理念,减少土地占用、资金投入,保护生态环境,湖嘉申航道*段建设生态环保工程的经验被交通部在全国推广;积极引导、鼓励运输企业壮大规模,整合资源,走集约化经营之路,提高车船营运效率;积极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调整优化运力结构,发展大吨位货车和标准化船型,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运力工具,使用醇醚类、燃料电池和电动教练车、模拟驾驶器等节能环保型工具。与20*年相比,全市共新增大吨位货车500辆、各类专业型货车和箱式货车325辆,完成出租车“双燃料”初装、改造487辆,重型、厢式、专用货车占营运货车比例上升了2.5个百分点,交通生产实现节约和替代石油制品1.2万吨。

7.抓住关键,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健全。围绕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让广大农村群众永久享受安全、便捷、通畅的出行条件,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出台了《*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各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工作职责、资金来源及保障标准等,从政策上解决了长久以来影响全市农村公路发展的突出难题;以市政府令印发了《*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从工作制度、技术标准和检查考核等方面作出规定、提出要求,健全运行机制,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促进农村公路健康发展;健全农村公路档案资料,全面掌握农村公路动态状况,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计划性和及时性。

8.严格监管,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牢固树立“抓安全、保中心、促发展”的观念,全面加强交通安全生产工作,努力推进“平安交通”建设,夯实“和谐交通”的安全基础。继续坚持定期分析交通安全生产形势,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广泛深入开展“交通安全质量年”活动及桥梁隐患排查治理、道路水路危险品运输和乡镇非运输船舶整治等专项行动。突出农村公路和主干航道,大力实施交通安保工程,不断完善安全标志标牌等设施,改造临水临崖高落差路段。进一步健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适时组织“实战”模拟应急演练。着力强化学生接送监管工作,研究制订了《*市区中小学生接送工作管理实施办法》和《*市区中小学生接送工作考核细则》,完成了接送车辆gps及ic卡安装工作,建立了中小学生接送动态监管平台。认真按照上级部署,切实把奥运安保维稳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力保行业安全稳定。全年,辖区水上交通及本市道路运输企业安全事故均未突破控制指标。奥运期间,全系统安保维稳形势始终保持平稳,市交通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奥运安保维稳工作先进集体。

9.服务大局,重大应急工作完成出色。始终保持强烈的大局意识,自觉把重大应急工作作为检验交通部门执政能力的考验,积极完成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厅赋予的各项应急任务。面对春节前夕五十年不遇的大雪冰冻恶劣天气,全系统上下团结一心、艰苦拼搏,夜以继日、连续作战,竭尽一切力量,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把冰雪恶劣天气对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取得了这场重大战役的全面胜利,展现了“团结拼搏、务实创新、无私奉献、服务大局”的*交通精神。冰雪灾害期间,全市2条高速公路、6条国省道重点保障线和主干航道一直处于基本通畅状态,公路旅客运输量平均每天达到9.2万人次,水路电煤运输完成31.47万吨,油品运输完成5500吨,且没有发生一起严重治安问题和其它。市交通局被交通部和省委、省政府评为全国、全省抗灾保通先进集体。另外,根据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厅的部署、要求,还圆满完成了援川救灾帐篷和过渡安置板房运输、组织车队赴京服务奥运等临时性重大任务。

10.紧贴中心,思想作风建设取得进步。高度重视固本强基工作,大力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过硬队伍。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机关学习日,以及邀请专家进交通作形势报告和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并结合学习,深入推进十七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不断筑牢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基础。通过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服务一线创新业”活动、“千名领导调研破难”专项行动和“创业创新好班子”创建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破难,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带动全系统干部职工奋发图强、创业创新。通过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制定《*市交通系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12年实施方案》,健全集体领导、政务公开和工程招投标等制度,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屏障。通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公路等创建活动,着力培育交通从业人员崇高的理想追求和价值理念,进一步促进了交通文化建设。

此外,20*年,全系统在科技强交、湖航改革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有这些,得益于上级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此,谨表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全市交通主要工作,虽然很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但也有不少矛盾和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交通发展要素制约十分突出。由于历史欠帐多、负债重,我们自身的再融资能力下降,以及征地拆迁成本上升等多种原因,特别是当前和今后几年,适应扩大内需的要求,全市交通建设规模明显增大,资金筹措和土地落实的压力将会变得更大。

篇7

20*年,是全市交通努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系统上下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构建现代化大交通新平台和省交通厅大力推进交通“三大建设”的战略决策,紧紧围绕大民生交通建设目标,扎实工作,奋发向上,全力推动*交通加快科学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29.86亿元,超年度计划的49.3%;完成公路客运量9254万人次、周转量35.3亿人次,公路货运量6792万吨、周转量31.2亿吨公里,水路货运量9784万吨、周转量146亿吨公里。交通行业管理和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稳中有进,实现了全面发展。

1.攻坚克难,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主动适应日益变化的外部形势,努力克服项目报批、土地落实、资金筹措和征地拆迁等众多难题,扎实推进高速公路、区域干线公路、内河航道建设,不断提升公路、航道等级,加快构建高层次的对外交通平台。全年共实施3项高速公路工程,完成投资11亿元;22项区域干线公路工程,完成投资8.02亿元;3项内河航道工程,完成投资4.53亿元。杭长高速公路二期、318国道*至*界牌段改建、长湖申航道扩建等7项工程顺利开工,104国道长兴段东移一期、10省道长牛线三期煤山至广德段改建、环渚龙溪互通立交、钟新航道改造等12项工程顺利建成,*接轨沪杭、融入长三角、贯通沿海和内陆的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同时,着眼交通重大项目储备,主动加强对上汇报和横向联系,规范项目申报,严格报批程序,杭长高速公路北延、申嘉湖高速公路西延、杭宁高速公路拓宽、京杭运河*段扩建、*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为下一步顺利启动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稳步实施,港口资源整合起步良好。以推动*由内河水运大市向港航强市迈进、充分发挥*水运优势、促进水运经济发展为落脚点,以建设优势互补、功能完善、资源共享、品牌统一的全国内河大港为目标,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港口码头综合服务水平为重点,按照《*港总体规划》和《*港总体规划实施意见》,周密计划、精心准备,认真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严密组织、稳步推进,正式启动全市内河港口资源整合工作。细化分解了20*—2012年全市港口整治和建设任务,完成了6条主干航道沿线码头的调查摸底和分类工作;制订了《*港港口资源整合实施方案》,明确了港口码头整治范围,关闭和改建了18座设施条件落后、服务能力偏低、不符合港口规划要求及发展趋势的码头;加快了港口建设步伐,新建、改建码头泊位36个,建成28个,完成投资1.25亿元,迈开了整合全市港口资源、打造全国内河一流大港的实质性一步。

3.扎实推进,农村交通条件持续改善。着眼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既定的目标任务,有计划推进农村交通各项事业发展,逐步打破城乡交通二元格局,为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采取上级补一点、自己挤一点、县区配一点的办法,努力筹措建设资金,新建、改建了68公里的县乡公路和373公里的通村联网公路,实施了176公里的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改造了60座农村公路低承载力桥梁,完成投资4.86亿元,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同时,继续深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拟订了《*市区城乡公交管理办法》,完善了城乡公交服务标准,优化了城乡公交线路、站点和班次班时;广泛调研,多方听取意见,全面启动*与三县开通城际公交前期工作,起草了运行方案,并着手做好有关准备工作,以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

4.突出重点,现代交通物流加快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快服务业发展和省交通厅建设大物流的战略要求,大力推动交通物流业发展,促进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按照全市“一园四中心”的物流业发展战略,着手编制全市现代物流发展布局规划,研究制订了交通大物流建设实施方案,积极引导物流基地加快建设,万顺达物流枢纽、浙江捷通物流等5个物流基地项目有序推进。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全市重点建设和培育的4个物流基地和12家龙头物流企业,其中,1家被省交通厅确定为省级重点物流企业;举办了物流专业知识培训班,基本完成了标准化软件试点和省道路物流信息平台数据输入工作,全市有10家企业开通使用了物流网站;启动了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共开通配送网点109个,展开了快运小件运输布网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这一体系建成后,将极大地方便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5.多措并举,依法治交水平得到提升。把交通法制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着力打造“法治交通”,不断提高交通依法行政水平,促进部门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积极推进“五五”普法工作,进一步强化制度保障,完善普法工作机制,法制宣传力度持续加大;全面清理市级交通行政执法主体、职权、依据和标准,编定《*市交通行政执法手册》,进一步界定行政事权与职责,理顺了工作流程;实行上下联动、横向联合,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车辆,道路运输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继续完善交通行政执法机制,层层落实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坚持内外结合、创新举措、强化监督的原则,严格规范交通执法行为,进一步强化路政、航政、港政、运政管理,积极推行道路运输行政处罚智能量化等新的技术手段,促进了执法水平的提升。全年全系统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4515起,处罚正确率达到100%。

6.积极引导,节能减排工作富有实效。从政策、管理和技术等多方面入手,大力推进交通节能降耗减排工作,不断降低交通发展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努力促进全市交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认真制定年度节能降耗减排工作计划,积极引导、鼓励工程建设单位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更新设计和施工理念,减少土地占用、资金投入,保护生态环境,湖嘉申航道*段建设生态环保工程的经验被交通部在全国推广;积极引导、鼓励运输企业壮大规模,整合资源,走集约化经营之路,提高车船营运效率;积极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调整优化运力结构,发展大吨位货车和标准化船型,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运力工具,使用醇醚类、燃料电池和电动教练车、模拟驾驶器等节能环保型工具。与20*年相比,全市共新增大吨位货车500辆、各类专业型货车和箱式货车325辆,完成出租车“双燃料”初装、改造487辆,重型、厢式、专用货车占营运货车比例上升了2.5个百分点,交通生产实现节约和替代石油制品1.2万吨。

7.抓住关键,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健全。围绕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让广大农村群众永久享受安全、便捷、通畅的出行条件,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出台了《*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各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工作职责、资金来源及保障标准等,从政策上解决了长久以来影响全市农村公路发展的突出难题;以市政府令印发了《*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从工作制度、技术标准和检查考核等方面作出规定、提出要求,健全运行机制,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促进农村公路健康发展;健全农村公路档案资料,全面掌握农村公路动态状况,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计划性和及时性。

8.严格监管,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牢固树立“抓安全、保中心、促发展”的观念,全面加强交通安全生产工作,努力推进“平安交通”建设,夯实“和谐交通”的安全基础。继续坚持定期分析交通安全生产形势,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广泛深入开展“交通安全质量年”活动及桥梁隐患排查治理、道路水路危险品运输和乡镇非运输船舶整治等专项行动。突出农村公路和主干航道,大力实施交通安保工程,不断完善安全标志标牌等设施,改造临水临崖高落差路段。进一步健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适时组织“实战”模拟应急演练。着力强化学生接送监管工作,研究制订了《*市区中小学生接送工作管理实施办法》和《*市区中小学生接送工作考核细则》,完成了接送车辆gps及ic卡安装工作,建立了中小学生接送动态监管平台。认真按照上级部署,切实把奥运安保维稳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力保行业安全稳定。全年,辖区水上交通及本市道路运输企业安全事故均未突破控制指标。奥运期间,全系统安保维稳形势始终保持平稳,市交通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奥运安保维稳工作先进集体。

9.服务大局,重大应急工作完成出色。始终保持强烈的大局意识,自觉把重大应急工作作为检验交通部门执政能力的考验,积极完成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厅赋予的各项应急任务。面对春节前夕五十年不遇的大雪冰冻恶劣天气,全系统上下团结一心、艰苦拼搏,夜以继日、连续作战,竭尽一切力量,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把冰雪恶劣天气对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取得了这场重大战役的全面胜利,展现了“团结拼搏、务实创新、无私奉献、服务大局”的*交通精神。冰雪灾害期间,全市2条高速公路、6条国省道重点保障线和主干航道一直处于基本通畅状态,公路旅客运输量平均每天达到9.2万人次,水路电煤运输完成31.47万吨,油品运输完成5500吨,且没有发生一起严重治安问题和其它。市交通局被交通部和省委、省政府评为全国、全省抗灾保通先进集体。另外,根据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厅的部署、要求,还圆满完成了援川救灾帐篷和过渡安置板房运输、组织车队赴京服务奥运等临时性重大任务。

10.紧贴中心,思想作风建设取得进步。高度重视固本强基工作,大力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过硬队伍。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机关学习日,以及邀请专家进交通作形势报告和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并结合学习,深入推进十七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不断筑牢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基础。通过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服务一线创新业”活动、“千名领导调研破难”专项行动和“创业创新好班子”创建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破难,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带动全系统干部职工奋发图强、创业创新。通过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制定《*市交通系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12年实施方案》,健全集体领导、政务公开和工程招投标等制度,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屏障。通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公路等创建活动,着力培育交通从业人员崇高的理想追求和价值理念,进一步促进了交通文化建设。

此外,20*年,全系统在科技强交、湖航改革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有这些,得益于上级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此,谨表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全市交通主要工作,虽然很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但也有不少矛盾和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交通发展要素制约十分突出。由于历史欠帐多、负债重,我们自身的再融资能力下降,以及征地拆迁成本上升等多种原因,特别是当前和今后几年,适应扩大内需的要求,全市交通建设规模明显增大,资金筹措和土地落实的压力将会变得更大。

篇8

近10年来,虽然我国涂料总产量由2004年的298万t增至2013年的1303.35万t(见表2),但增速由23.45%下降到3.58%;涂料工业总产值由2004年的5399110万元增至2013年的34167766万元,但增速由26.13%下降到9.51%,预计2014年产量增速将很难回到两位数的时代,可能相对于2013年的3.58%稳中有升。2013年2.62万元/t的涂料平均价格是涂料行业历史价位的第二个高点,仅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2.86万元/t的不正常价位。虽然现在的中国涂料行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比例不高,附加值一直徘徊在5%~10%的低利润率水平,但未来涂料平均价格会保持逐年升高的趋势,即使产量增幅会到一个极限值,但产值中高增幅还会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大多数涂料企业的生存不是大问题,这就决定未来涂料行业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还需相当长一段时间。2.12013年各月份我国涂料产量、产值2012年我国涂料产量及产值增幅呈逐月增长的态势,与2012年同月比较,2013年我国涂料产量增幅呈逐月下降的趋势(见表3)。2012年1月涂料行业增速下滑至低谷,产量及产值出现了负增长;而2013年1-2月涂料产量增幅全年最高,达到了11.93%;2012年12月和2013年1-2月的涂料产量在这两个年度的产量曲线上形成了一个波峰。由此得出一个初步结论:2012年底至2013年初,是否是我国当代涂料工业发展的一个盛衰分水岭呢?从表3可以看出,行业产量增幅上半年好于下半年,但产量的绝对值仍是下半年高于上半年。旺季仍然集中在9-11月,其中9月128.78万t的产量排位全年第一;但旺季和淡季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全年除了1-2月没有达到100万t/月外,其他月份都在100万t/月以上。2013年涂料行业只有9-12月的经济指标累计数据,没有单月数据。1-9月,主营业务累计24607362万元,同比增长11.5%;利润总额累计1575413万元,同比增长14.5%。1-10月,主营业务累计27672786万元,同比增长10.8%;利润总额累计1800371万元,同比增长12.8%。1-11月,主营业务累计30872870.4万元,同比增长10.4%;利润总额累计2110098万元,同比增长13.9%。所列每个月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指标都超过两位数的增长。2013年的平均价格总体是围绕在全年平均价格2.60万元/t上下波动,比较切合年初预测全年平均价格的增长幅度。2.22013年我国涂料行业各地区产量、主营业务收入2013年我国涂料行业产量增速、产值增速的纷纷下降,凸显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整转型对涂料产业产生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增速从2011年开始就呈现下降趋势,作为国民经济的配套产业,涂料也受到了冲击,消费需求明显下降。换句话说,产量增速、产值增速的纷纷下降,体现出我国涂料工业当前的传统发展方式已经落后于新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肯定2013年涂料行业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各项经济指标虽然整体放缓,但大宗的建筑涂料、防护涂料发展潜力和基本面没变。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2013年1106家规模以上企业涂料总产量1303.35万t,同比增长3.58%(见表4),比2012年1034家规模以上企业的1271.87万t增长了2.48%(非同比)。2013年全国涂料产量负增长的地区较多,内蒙古4家主要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乌海、包头、呼和浩特的中小涂料企业面临倒闭。北京、天津、山西、安徽、福建、山东、四川均为涂料生产主要地区,这些地区的负增长对全国涂料产量增速放缓带动明显。上海、江苏、河南、广东由于产量基数较大,这些省份的增长拉动了全国3.58%的增速。特别是广东产量增长了13.21%,净增35.19万t,这个数据要高于2013年比2012年全国涂料产量的净增数据31.48万t(1303.35-1271.87=31.48万t)。江西、河南、重庆、陕西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产量基数越来越大,这些省市逐渐进入涂料产量贡献率的第二梯队。2013年,我国1920家规模以上涂料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416.78亿元,同比增长9.51%(见表5);比2012年1858家规模以上涂料的2934.60亿元增长了16.43%(非同比)。全行业资产总值2149.09亿元,同比增长10.63%;利润总额244.11亿元,同比增长11.05%。虽然江苏122.04万t的涂料产量低于上海的151.83万t,低于广东的301.67万t;但江苏的资产总值494.72亿元要高于上海的319.41亿元,高于广东的430.18亿元;江苏的主营业务收入831.57亿元要远远高于上海的336.28亿元,高于广东的650.09亿元。江苏、上海、广东的部分经济指标对比结果表明,江苏省的资产总值、产品单价、产品结构要明显优于上海和广东(国家统计局数据,江苏涂料平均价格仅供参考),江苏昆山、苏州、常州等都以生产工业涂料为主,上海金山、青浦和广东顺德、韶关等都以生产民用涂料为主,产品结构决定了各地区经济指标。2.32013年我国涂料行业主要经济指标2013年,我国涂料市场整体产销顺畅,全国涂料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与2012年相比,亏损企业数有所下降(见表6),亏损企业数由原来的147家下降到135家,同比下降8.16%;亏损企业亏损额4.90亿元,同比下降17.20%。从表6中看出,天津、河北、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南、广东等省市亏损额下降明显,效益提升较快,安徽全行业实现了零亏损,广东亏损企业亏损额也下降了37.65%,在行业具有代表性。但北京、上海、江苏由于加大安全生产和环保核查的力度,搬迁、改扩建的企业较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幅度较大。2013年,应收账款476.84亿元,同比增长15.48%,行业赊销和账期拖延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较为突出的是工程机械行业和轻工家电行业,这种现象影响了涂料企业现金流,增加了各种费用和成本;产品的销售成本2799.52亿元,同比增长9.56%;产品销售费用157.09亿元,同比均增长了9.96%;管理费用172.34亿元,同比增长16.30%;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应交增值税均呈增长的态势,但增幅要小于2012年;从业人员数量22.85万人,同比增加1.50%,行业人均产值149.53万元,相对于2012年的130.33万元增加明显,表明整个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工艺路线改进、生产效率提高、人员素质培训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成效。2013年,产成品98.82亿元,同比增加6.81%;存货249.07亿元,同比增加7.88%;负债合计1019.95亿元,同比增加4.56%;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18.82亿元,同比增加17.55%。总体来说,2013年行业各种税费的增幅要高于2012年,整个行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的逐年增加,原材料价格下降、产品单价的提升增加了行业的利润总额,但涂料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增强。如果环保部、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倡议的“要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的溶剂型涂料增收消费税”得以实施的话,整个行业5%~10%的平均利润率就难以得到保证,行业的持续发展将遇到很大的障碍。由此也可以看出,涂料产品的环境友好化和提高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2.42013年我国涂料及无机颜料进出口贸易中国是一个涂料生产和消费大国,进出口贸易对中国涂料行业的发展拉动效应不是很明显。中国的出口对象主要是一些中亚、非洲、东南亚和南美等国,进口的主要是美国、日本和西欧的涂料。而日本和欧美国家是涂料发展强国,日本涂料企业在日本本土的产量约150万t/a,而日本涂料企业在非日本区域内的产量约190万t/a;欧美国家的加工贸易和进出口业务也做得很好,德国人均涂料消费20kg,也带动了周边国家的人均消费。中国的涂料企业应该“走出去、引进来”,人才、成品、技术、资金都应该具备“走出去、引进来”的思维和能力。2013年,全国涂料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16.42亿美元,与2012年的15.42亿美元(见2012年分析报告)相比增加了6.49%;贸易逆差4.28亿美元(见表7),与2010年的4.49亿美元相比下降了4.68%;数据表明贸易总额有所上升,但仍没有达到2010年和2011年的水平。2013年,涂料进口数量18.07万t,同比下降0.07%;进口金额10.35亿美元,同比增加了3.97%,进口总体平均价格5700美元/t,高于2012年的平均价格5500美元/t。涂料出口数量17.74万t,同比增加4.26%;出口金额6.07亿美元,同比增加11.16%,出口总体平均价格3400美元/t,高于2012年的平均价格3200美元/t;出口总体平均价格只有进口的59.65%;出口数量、出口金额占总产量、总产值的比例还是很小,出口数量约占1.39%,出口金额约占1.07%(按1美元兑换6.0元人民币计算)。2013年,进口量最大的产品主要是“32081000溶于非水介质的聚酯油漆及清漆等”和“32089090溶于非水介质其他油漆清漆溶液”,进口量分别为2.80万t和3.85万t;出口量最大的也是以上两种产品,出口量分别为3.83万t和5.53万t;但32081000的进口量同比减少了16.35%,该产品也成为2013年进口量降幅最大的产品。涂料进口价格大多增加,而“32099020以氟树脂为基本成分的油漆及清漆”的进口价格却降低,由1.67万美元/t降低到1.50万美元/t,降低幅度达到11.33%;32099020的出口价格也降低明显,由1.81万美元/t降低到1.60万美元/t,降低幅度达到13.13%;表明氟树脂国内技术得到发展,自我供应能力加强。出口量增幅最大的是“32082010溶于非水介质的丙烯酸聚合物油漆及清漆”,增幅达40.02%;出口平均价格增幅较明显的是“32091000溶于水介质的聚丙烯酸油漆及清漆”和“32099010以环氧树脂为基本成分的油漆及清漆”,32091000由1700美元/t增加到2300美元/t,增加了35.29%;32099010由3900美元/t增加到5300美元/t,增加了35.90%;出口型企业应重视这两大类涂料产品。2012年,不管是进出口量、进出口额,或是它们的增幅,表现突出的都是溶于非水介质的涂料,即溶剂型涂料,而溶于水介质的产品表现并不突出,同比还出现大幅下滑。值得欣喜的是,2013年,32091000进出口量、进出口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出口额增加了50.42%,出口平均价格增加了35.29%。表明国内外越来越重视环境友好的水性涂料,由于在生产中环保、在运输中安全、在使用中健康,水性涂料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例会越来越大。2013年,氧化铁颜料即“28211000铁氧化物及氢氧化物”产量64万t,同比增长5.23%,销售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5.40%;进口数量22.28万t,同比增长0.37%,进口金额1.21亿美元,同比下降10.33%;出口数量30.58万t,同比增长5.08%,出口金额3.21亿美元,同比增长0.17%,基本与2012年持平。铅铬颜料即“32062000以铬化合物为基本成分的颜料及制品”进口1746t,同比增长53.74%;出口数量7000t,同比下降43.95%;出口金额2292万美元,同比下降50.70%;连续两年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大幅下降,表明铅铬颜料国外需求在下滑,这与联合国“化管大会”明确禁止含铅涂料的使用有直接关系“。32061110钛白粉”进口数量19.37万t,同比增长18.53%,进口金额5.28亿美元,同比下降3.34%,进口平均价格由2012年的3300美元/t下降到2700美元/t,降幅达18.18%;出口数量40.30万t,同比增长4.70%,出口金额9.46亿美元,同比下降16.62%,出口平均价格由2012年的2900美元/t下降到2300美元/t,降幅达20.69%。2013年是钛白粉行业艰难的一年,产量增至213.73万t,价格继续回落,企业普遍亏损,钛白粉自身市场的不完善,至今还维持在成本或成本以下的超低价位运行(约13000~14000元/t)。

32013年我国涂料行业的运行特点

2013年,我国涂料行业继续延续着2011年、2012年经济运行特点,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使用涂料的各个行业运行活跃度普遍不高,特别是工业涂料使用行业;人工成本、税费成本、管理成本普遍上涨,原材料成本的降低提升了行业的整体利润率,大多企业收获了实惠,缓解了资金压力;结构调整在环保、安全、健康、产品质量、功能需求等多重压力下提速,低端产品、非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市场在萎缩,行业平均价格有所升高;含铅涂料在国际国内越来越受到限制,VOC项目、VOC法规受到国家各个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治理VOC、治理雾霾的各项工作全面展开;企业越来越重视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在研发中心的建设、研发设备的购置、技术人才的引进上加大了投入;兼并重组在行业暗流涌动,企业的风险意识明显增强;等等。3.1“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中国涂料行业技术研发、盈利能力、国际化经营、品牌影响力并不强大,人力、运输仓储、资金、财务、税费等各要素的投入越来越大,安全、环境、健康等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涂料工业传统发展方式对这些成本和要求没有承载能力,没有应对措施,没有技术、管理、资本及心理准备和储存,传统的产业增长动力正逐步衰减。因此,对中国涂料工业而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当下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显得格外紧迫“,技术创新、行业整合,提高质量效率”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转型升级狭义上讲,就是通过转变涂料工业的发展方式,加快涂料行业的结构和技术升级,加快实现由传统的开放式工艺,溶剂型、低档型、一般功能性产品,向密闭式一体化工艺,向环境友好型、高端型、高功能性产品转变。升级就是要通过全面优化工艺和产品技术结构、组织结构、管理结构、布局结构,促进涂料行业整体优化提升,逐步改进涂料行业“大而散、劣而廉”的局面。转型升级广义上讲,涂料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在管理上加强企业各要素整合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行业各要素的整合,实施兼并重组,开启资本运作“,上下游、关联产业、国内国外”横纵联合;在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技术转让、技术合作,一个企业的创新,带动一个细分行业的创新,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创新;企业不仅经营产品,还应履行社会责任,对社会、对股东、对员工要实施责任关怀,污染环境、忽视员工健康、存在安全问题的企业,即使产品再优、效益再好也是不会可持续发展的。2013年,我国涂料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逐步调整生产低、中、高档涂料新产品及涂料制品的合适比例,通过产品比例的调整来加快市场结构的优化和均衡,比如大部分企业提高了水性涂料的研发和生产比例等,有些企业还增加工业涂料的比例。一是加快了环境友好型涂料的发展速度,所占的比例不断扩大,水性木器涂料、水性集装箱涂料、水性汽车涂料、防霉抗菌涂料、隔热保温涂料的发展速度尤为突出。二是功能性涂料新产品发展势头强劲,这些产品提升了整个涂料行业的价格和技术含量水平。如环保部DDT项目筛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先进的防污涂料技术;如天津灯塔、北方涂料院等研发的涂料化工新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的“嫦娥三号”;如常州柏鹤研发了通电变色的玻璃涂料可用于汽车玻璃,有效地调节车内的光线明暗度。这些产品不但给企业带来高额的利润,也推动了涂料行业整体向高端发展。3.2环保压力持续增大全国持续雾霾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环保部对如何控制PM2.5高度重视,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国十条”,2013年出台多项措施贯彻落实。为此,环保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责任。为保障目标如期实现,国务院将颁布考核办法,每年对各省(区、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和任务措施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未通过考核的地区,实行问责制,环保部将会同组织部门、监察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约谈有关负责人,提出限期整改意见。2013年,一些大品牌在内的家具生产企业、钛白粉生产企业等都因为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问题而登上“黑名单”,家具企业登上“黑名单”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因涂料和胶黏剂释放了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环境友好型涂料的使用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正越来越成为政府治理雾霾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家具生产、家居装饰、汽车制造、汽车修补、家电制造等行业,政府都严格要求使用环境友好型涂料,如北京的曲美、天坛家具如果不使用水性涂料就必须搬出北京市。在环保政策不断出台、各地方政府实行问责制、地方政绩考核不再只看GDP且加重环保绩效的比例之后,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问题进行更加严厉的管控,几乎已经成为能够预见得到的结果,涂料行业只重视产品而忽视环保的传统的粗放经营管理模式必将成为过去时。在严苛的政策之下,涂料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都面临着重新定义发展战略,面临着厘清“环保与生存”的关系。如果在未来的发展中,针对涂料行业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问题的排查整顿力度加大,我们的涂料企业准备好了吗?是否有足够的环保处理承载能力来应对变化?国务院在2012年8月印发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淘汰落后产能”的主要任务,因此对于“双高”产品名录中的涂料产品征收消费税,通过淘汰非环境友好型涂料产品来实现行业的结构优化会是“十二五”“、十三五”的主旋律。除了涂料产品环境友好化外,行业普遍忽视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问题,目前政策的执行更偏向于涂料成品及下游使用行业,而涂料生产过程的监控相比要少一些。因此,在过去一年“,节能减排”所带来的洗牌效应并未在行业引起太多的重视,但这并不代表在未来的发展中,涂料行业依然可以成为节能减排运动中的旁观者。例如,企业生产时产生的废气大多是无组织排放,环保部在制订“涂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时,采集不到废气排放的有效数据,标准制订工作延期,为了完成工作计划,只好暂时将标准题目改为“涂料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放弃了废气参数的各项指标;但2014年对于涂料制造产生的废气将重新单独立项制订标准。在未来的发展中,涂料企业除了像其所宣传的那样,在环保涂料特别是水性涂料上发力的同时,也应该协调发展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工作。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外界对涂料行业“高污染高排放”的不良印象,增强企业自身在环保政策压力下的抗压能力。3.3行业产量、产值增幅明显放缓从前面的数据看出,不只是产量增速在下降,产值增速也在下降,但产值增幅下降速度小于产量。目前,我国的生活物价水平的提高,各种商品价格上涨,涂料的原料成本、人工成本、资金成本上涨,涂料成品的单位售价逐年升高,等等,均会对产量、产值增幅产生影响。主要影响因素如下:(1)各地安全环保核查力度加强。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取证、换证工作越来越难,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禁止类和限制类涂料产品很难通过取证的核查。如果产品质量不合格,环保核查不达标,有“双高”产品名录中的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核查也很难通过。地方保护主义正在为“问责制”让路,正在为安全环保核查的规范化让路,一些不规范的小微企业将逐渐从涂料行业消失,小微涂料企业大量的低端产品市场将被压缩。由此释放出大量的市场空间让位于中高端的涂料产品,从而有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市场价格、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整个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2)质检总局对涂料行业打假力度加强。涂料是某些地方政府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如顺德、常州、廊坊有大量涂料企业聚集,形成了闻名全国的涂料产业集群。上海金山区、成都邛崃区、四川大邑县、广东韶关市、河北唐山市等地方正在兴起新的涂料产业集群,涂料带动了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但有些地方以制贩假冒伪劣涂料成为了行业的典型。2012-2013年度,国家质检总局加大了对涂料行业的打假力度,联合工商部门、公安部门和中央电视台对河北博野地区无证生产企业、假冒涂料品牌企业进行了集中清理和打击,这次清理和打击通过央视报道,对涂料行业、对地方政府制贩假冒伪劣涂料起到了积极的震慑和警示作用,规范了涂料市场,推动了行约行规的执行。(3)新增产能审批加严。由于十提出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不以GDP增长考核地方政府和进行干部提拔,新建、新开工、产能过剩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有效遏制。涂料行业品种多、企业多,产能过剩严重。“优化存量、控制增量”的产业政策决定了新增产能审批必须加严,这是涂料行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品结构最有效的政策基础。例如,位于园区的企业生产水性建筑涂料的项目审批易于通过,而同一个企业在同一个地区生产使用溶剂的树脂项目审批则很难通过。(4)整体经济形式的影响决定了涂料行业和关联行业的发展速度减缓,全国整体经济已经进入了由高速发展向中高速发展的渐进演变。安全环保核查力度加强、打假力度加强、新增产能审批加严均会减少低端涂料产品的生产数量,从而减缓行业产量、产值增幅。3.4行业的综合特点简述(1)涂料用大宗原材料价格下降,涂料企业利润普遍有所增加。钛白粉、溶剂、丙烯酸树脂单体价格下降明显,有的原料价格降幅达50%。(2)民用涂料增速高于工业涂料。巴德士、立邦、亚士等生产民用涂料的企业产量和销售额的增幅均超过20%,有的民用涂料生产企业上半年就完成了全年的任务指标。传统的工业涂料企业产量有所下降,醇酸醇调下降幅度明显,由于市场萎缩,大多数企业均在寻求转型升级,寻求替代品技术。(3)行业自律和市场监测在行业开始兴起。中消协和央视联合抽查净醛涂料并曝光,规范了净醛涂料市场;中涂协抽查建筑涂料和木器涂料,有利于市场消费导向和企业研发导向。多个企业申报了“责任关怀”,签订了责任关怀承诺书,并自觉开展责任关怀规定的各种活动,有力地完善了企业的HSE管理。(4)资本市场兴起,规模较大的涂料企业和相关企业竞相寻求IPO上市,很多PE、VC公司热衷于涂料行业,只要企业有好的项目,经营管理不是很差,未来的涂料行业“不差钱”。(5)联合国启动含铅涂料项目在中国实施,含铅颜料、含铅助剂、杂质铅会逐步退出涂料行业。配套含铅涂料项目,涂料行业会制订含铅涂料的相关产品和环保标准,会开展含铅涂料技改资金的申报活动,会开展含铅涂料的认证及包装标识活动。

篇9

可以说,今年以来,我们所取得的发展成绩前所未有,但是我们发展面临的困难也前所未有。从国内看,上半年,国家两次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把土地调控、信贷资金、项目审批、节能减排“四大闸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资本转移的势头明显放缓,影响了我们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从国际看,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经济形势风云突变、急剧恶化,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对我县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并且,这次金融危机何时见底,目前还很难预料。当前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是对我们正确分析形势、处理复杂局面、运用政策和把握机遇的能力和水平的一次全方位的考验。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正确应对。前一段时期,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抓好跑项目、促招商、帮企业三件大事,收到了较好的成效。非常之时要有非常之策,非常之事要有非常之举。我们要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把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供给与和县的实际需求有效结合起来,按照中央提出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做到快而有序不慌乱,重而有选不盲目,准而有速不拖沓,实而有效不落空。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强化“三种意识”、端正“三个态度”、狠抓“三大关键”。

第一,要强化“三种意识”,善于从金融危机的“危险”中发现“机遇”,从不利影响中寻求有利因素。一要强化危机意识,就是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这次危机的严重性,这次金融危机已经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并且已经影响我县的实体经济,使我们加快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困难增多,形势趋向严峻。部分指标增幅有所回落,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部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减慢,部分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目前,受国外市场影响,华星化工的月生产规模只相当于今年正常月份的1/6,虽然华星在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但短时间内难以扭转;受钢材价格大幅下跌影响,我县金鑫铸造、华顺铸造、鑫泰特钢等铸造冶炼企业亏损严重,均不能正常生产;同时由于全球航运需求减少,对我县造船业冲击较大,中润重工由于订单取消,已经停止生产等。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随着危机影响滞后效应的进一步显现,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工业、投资等要素将会发生新的变化,明年发展形势将更为严峻,困难将比今年更大。我们必须把形势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困难想得多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周全一些,更加扎实主动地做好各种应对工作。二要强化机遇意识,就是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大调整带来的机遇,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和我们自身发展存在的机遇。中央把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把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项措施,省里也出台了刺激经济增长的14条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正是我们发展多年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来迎接机遇,抢抓机遇,力争多干一些多年想干而没有条件干的大事,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和县再也没有资格等待了,再也不能耽误了。不发展、不跨越式发展,就是我们无能,我们就是和县的千古罪人。希望大家都要有这种历史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三要强化项目意识,就是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中央和省里出台的所有政策和措施,最终都要体现在项目上,项目就是发展,项目就是财富,项目就是生产力。我们必须要把项目工作作为当前最根本、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争分夺秒,打破常规,围绕政策机遇和我县自身发展的需求,加快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及关乎和县未来发展的牵动性项目,全力推进项目开工和建设,争取更多支持。

第二,要端正“三个态度”,在积极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中赢得主动。一要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当前形势总体来讲是危中有机。对于我县来讲是机遇大于挑战。要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必须首先解放思想,坚定发展信心,要把当前的危机看作是加快发展的契机,把经济形势的变化当作工作计划的一部分,切实做到头脑清醒,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不能因为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无所作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别人的危机恰恰就是我们的机遇。从自身发展看,和县当前发展的基本态势、发展趋势没有变化,经过多年发展和近几年来招商引资工作的积累,我们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盘景水泥、星诺化工、雍镇磁铁矿、石杨碧桂园以及开发区、化工基地的一些新投产企业,将成为明年全县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同时,明年马鞍山大桥、巢宁路的开工建设,也必将带动我县经济的发展,只要我们应对得当,完全可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政策导向看,保增长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应当看到,国家政策的导向正是我们着力的方向,国家支持的重点也正是我们多年想加强而未能得以加强的弱点。只要我们找准结合点,就一定能够得到更多支持,为加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从市场环境看,受金融危机和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的影响,国内外经济将加速调整,会给我县加快发展带来新的市场机会,我们会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等方面赢得先机。另外,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对市场经济影响的逐步显现,明后年全国经济必然回暖。对此,我们要充满信心。二要细化分析,积极争取。就是要分析形势、研究政策、把握机遇,就是要向国家和省里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机遇对于各地都是平等的,关键是要立足于快,立足于准,立足于实。各地各部门对国家和省里的政策措施,一定要细化分析,悉心揣摩,要知道哪些政策能够为我所用、哪些项目我们可以争取,哪些是当务之急、哪些是后续要做的,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从现在看,第一批*00亿元项目资金基本安排完毕,目前我们做得还不错,已经到位5500万,2500给了担保公司,3000万用于滁河水利治理。明年*50亿元的盘子也可能在近期内安排,我们要抓紧优选一批项目,不失时机地做好争取工作。从现在开始,县直部门和各镇要跑一个对口部门,各位常委和分管县长要带队跑,这是一项硬任务。三要优化结构,积蓄后劲。这是应对危机的治本之策。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县的不利影响已经显现,包括对我们出口创汇企业的打击,以及对我们招商引资的打击。就这次危机而言,受冲击较小的还是上游产业,我们要充分利用此次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融资环境,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要进一步把招商引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对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新情况、新特点的研究,以参与泛长三角产业分工合作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为经济发展积蓄后劲,使和县能够在经济由低谷转为时,位于发展的前列。冷得慢,热得快,这要成为我们赶超的法宝。

第三,要抓住“三大关键”,坚定既有的发展目标不动摇。一要狠抓项目建设。就是要抓开工、抓在建、抓竣工、抓投产,全方位加快项目建设。开工方面,要全力加快工作节奏,已经申报获批的项目要全面落实开工条件,抓紧开工;已经签约的招商引资项目要多方支持,创造条件早日开工;已经确定的城建重点项目,只要财政不直接拿钱,有条件的要以土地换项目开工建设。总之,只要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项目,快就是好,多更是好,已经具备条件的要抓紧干,迟早要干的项目要提前干,有社会投资意愿的领域要敞开大门鼓励干,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项目都启动起来、推进起来,尽快形成实际投资。同时,抓好在建项目调度,能加快进度的尽量加快,能竣工的尽早竣工。此外,要加快项目投产,县经济开发区、乌江工业园内已经竣工的项目要按原定计划抓紧投产,尽快形成经济增长点。二要狠抓企业发展。要把帮助企业解决好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工业经济增长作为保增长的重要支撑。围绕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深入开展“下百企、解难题”调查研究活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县经委要将此项工作牵头好,相关责任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进一步在财税、资金、用工、市场开拓等方面做好工作,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力保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稳定增长。三要狠抓扩大消费。扩大消费是保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我们要结合上级有关政策,适时出台优惠措施,撬动全县房地产市场,引导居民购房,努力扩大城市居民消费。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深挖农村消费市场。

同志们,当前的金融危机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可怕,害怕的是害怕本身。只要我们正确应对,趋利避害,剥去缠绕在“危机”身上层层的“危险”外衣后,剩下的就只有加快发展的“机遇”了。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定发展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多次讲,和县是过去发展不足,现在发展不快,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去年的务虚会上我讲过,和县的发展就像飞机正处于起飞阶段,需要我们踩紧油门,坚持不懈。现在的和县,也正像一架飞机,正处于升空过程中,遇到了气流,赶上了金融危机,也是很正常的事。只要我们把握好方向,稳定心态,咬定发展目标不动摇,就能够顺利升空,到达理想的彼岸。坚持了就过去了,放弃了就结束了。希望全县上下能够正确对待当前这场危机,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在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切实做到“逆风飞扬”。

二、稳中求快、变中求好,坚定不移地推进又好又快发展

*09年将是非常不寻常的一年,我们将迎来建国60周年,经济发展将面临宏观环境的重大考验,认真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十分重要。通过两年的实践,我们提出的“13456”工作思路是基本正确的,这个“频道”不能变,但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搞微调。明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思路,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扩大开放作为主要手段,把项目推进、城市建设、环境优化作为工作重点,大力改革创新,促进城乡统筹,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民生工程有效推进、社会总体和谐稳定。总的要求是,“逆风飞扬,实现‘三保’”。

*09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初步确定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0亿元,增长13%左右;财政收入6.5亿元,增长*%以上,力争达到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增长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6亿元,增长18%左右;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比上年计划指标增长*%左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万元,增长*%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5784元,增长*%左右;引进内资突破40亿元,外资平稳增长。针对当前形势,明年要实现上述目标是有一定压力的,但必须要完成,而且要超额完成,否则我们就不能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下面,我根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就明年全县几项重点工作讲几点意见。

第一,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作出的重大决策。省里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已全面展开,从明年3月开始,县、镇两级将陆续展开第二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我们要结合实际,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明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一要确定好主题,就是“推动科学发展、加速和县崛起”。二要明确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就是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在深化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真正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三要把握关键。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关键是要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学习中进一步深化对县情认识,把握发展定位,明确发展路径,解决发展动力,健全发展保障,找准上级政策与和县实际的结合点,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切实抓好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又好又快的要求体现到加速和县崛起的实践中,在实践中推动工作,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领导和指导责任。按照逐级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不走过场。要加大宣传力度,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好经验,及时推广各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好做法,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妥善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次重要检验,成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和县崛起的一场生动实践,成为有效改善民生、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满意工程。

第二,继续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扎实做好明年的项目工作,对于我们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要牢固树立项目工作永远是第一位工作的思想观念,把项目工作贯穿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全过程,着重抓好五件事。一要下大力气狠抓项目争取。把跑项目、争资金作为明年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发改委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县直各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主动配合,积极工作,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县项目办要结合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找准结合点,在已经拿出的222个项目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梳理编报项目,做到快、准、好。县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定期调度,及时跟踪项目信息,做到能争取来的项目一个都不能少。在跑项目、争资金、促发展上多花点钱、多花点时间是非常值得的,县委、县政府将不遗余力地大力支持。总的要求,争取的项目和资金不能低于全省平均数,一些关乎和县未来发展和国计民生的大项目必须挤进国家或省里政策支持的盘子。二要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四定”、“五包”的项目推进机制,明确领导责任,加强项目调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明年在项目建设上,一是重点推进化工基地、港口物流和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三个经济增长点建设。化工基地要按照规划要求,重点抓好园区内包括天盛多晶硅在内的5个项目建设,力争明年全部建成投产,同时要加快基地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州港要确保明年上半年一期工程启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要按照县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的意见加快推进,力争*工业园等一批在建项目尽快竣工投产达效。三是大力促成盘景水泥第二条生产线、AVK阀门二期以及一批招商签约项目做好开工前准备,尽快开工建设。旅游项目方面,要加快*旅游项目步伐,力争建成一批新的旅游景点,积极申报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加快打通北部山区旅游快速通道,开工建设从花园村至半月湖的道路,年底前确保建成通车。三要加强项目载体建设。出台加强园区建设的意见,给政策、给空间,开展园区竞赛,大力支持园区发展。县经济开发区要按照“彻底放开、封闭运行、自我滚动、加速发展”的要求,做到项目自主、财税自主、招商自主,明年基本的任务是要完成5000万元税收和投入5000万元建设通江大道的目标。乌江、沈巷工业园区要进一步完善功能,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提高承载水平。西埠盛家口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要加快建设,明年基地规划要完成,再培育几个麻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尽快形成集群式发展。四要加大项目引进力度。要准确分析金融危机给招商引资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紧紧抓住沿海发达地区“腾笼换鸟”、“腾笼换凤”的机遇,充分利用我县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水平。要进一步改变招商方式,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效益。要进一步完善招商政策,一切以税收贡献、科技含量和产业发展论项目。要进一步强化领导,完善机制,优化环境,重奖重罚,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开展。五要大力支持企业发展。结合“5521”工业发展计划和“下百企、解难题”活动,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年纳税超百万的骨干企业,要给予重点扶持,帮助其开拓市场、多方融资、培训工人、引进人才等,必要时派干部到企业挂职。继续大力支持三联泵业、宏晶新材料、金城米业、香泉湖禽业上市融资,帮助其做大做强。

第三,继续开展“城市建设年”活动。围绕“滨江历史名城、生态休闲之都”的城市定位和显古、露水、拥河、滨江的城市特色,继续加强和城建设。明年和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实现“三通”,即路通、水通、气通。路通就是要打通一环路;水通就是要加快老环城河水系改造,实现和城水的循环;气通就是加快和城天然气管网建设,使和城居民用上管道天然气。在此基础上,老城区重点是加快滨河大道一期、水上公园等在建工程建设,加快陋室公园改造、镇淮古街等项目招标建设步伐,搬迁县政府大楼,启动历阳东路延伸、滨河大道二期建设。城北新区重点加快行政中心、公安大楼、新一中以及海峰路、禹锡路等在建工程建设,力争上半年全部建成;开工建设县医院、职工培训中心,适时启动体育中心、农林水大厦,积极筹建档案馆、民生大厦等项目。滨江新区要按照“两年做规划、五年打基础、八年见成效”的总体思路,明年按照发展定位基本完成新区规划编制,启动通江大道等部分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继续开展“环境优化年”活动。明年环境优化年将继续整治和优化政务、法治、人文、生态、市场、金融、政治生态等七个方面环境,同时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重点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环境整治上下功夫。“三年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是全县今后一段时间文明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我们在环境整治上下了真功夫,“五子”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和城及各镇的环境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仍然没有根本逆转,还有反复的可能。明年是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加强环境整治的关键一年,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按照县创建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创建工作。县文明办和督查局仍然要按照要求,每半月督查一次,发一期情况通报,促进工作开展。并且从明年开始,要加强对各镇中心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督查,督查结果与村干部待遇挂钩。二是要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下功夫。把选人用人作为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对各级领导干部,在乡镇,试点“公推直选”;在县直,试点“以事论官”。对各级公务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督查问责制”、“考核奖惩制”和“作风评议制”等,进一步有效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在金融创新上下功夫。面对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们要把金融生态建设作为优化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研究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的9项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追加*00亿元的贷款规模,督促金融机构抓住机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县信用联社改制步伐,力争成功组建地方商业银行;继续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加强担保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融资服务平台;要大力培养中小融资机构体系,进一步鼓励引导民间融资和小额信贷,尽快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多种形式担保的信贷产品,积极扩大住房和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加强与境外商业银行的合作,成立村镇银行。

第五,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党的*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县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条件,完全可以把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指导今后全县发展的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全县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已经拿出,计划从明年开始,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试点起步阶段(*09年—**年),第二阶段为全面推进阶段(**年—**年),第三阶段为基本实现阶段(**年—**年)。主要任务是:推进“四个集中”,加快“三个转换”,实现“六个一体化”。即,推进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就业向二三产业集中、居住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加快农业资本向新兴产业资本转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农民向社区居民身份转换,实现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服务功能一体化、就业保障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社会事业一体化。明年重点做好五件事:一是继续开展好村庄整治工作。认真开展好“村庄整治回头看”活动,总结经验和教训,查找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按照市里统一要求,继续抓好50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开展“三清三改三整顿”工作。这里强调一下,明年示范点建设一定要解决好垃圾到处堆、塑料袋满地飞,厕所越建越远,坟墓越建越近问题。二是开展新村建设。在规范整治的基础上,要认真搞好村庄规划,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根据实际迁村并点,建设干净、整齐、文明向上的新村庄。明年村庄规划工作要作为一项硬指标,与村干部工资待遇挂钩。三是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计划选择三镇的部分村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按照土地流转、综合改革、新农村建设“三位一体”的要求,着力推进“四集中三转换一建立”(耕地、工业、就业、居住适度集中,资本、产业、身份加快转换,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力争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四是实行强镇工程。给政策,给平台,建园区,壮大各镇经济,充实各镇财力。此项工作请“两办”牵头,相关部门参加,尽快拿出实施意见。五是抓好“农家乐”旅游。加大农家乐旅游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明年原则上每个镇至少都要建一个以上农家乐项目,县文化旅游局要结合各镇旅游资源情况,合理分配任务,尽快拿出方案。

篇10

1、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抢抓科学发展机遇。解放思想是我县取得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不竭动力之源。象山30年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每一次大发展都伴随着一次思想大解放,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发展改革部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管理部门,肩负着推动全县发展改革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繁重任务,我们必须按照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部署要求,坚持用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进发展改革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

2、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困难、新机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牢牢抓住统筹兼顾的方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尽快走出金融危机,促进象山科学发展“漂亮转身”,发展改革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协调各方,统筹谋划,兼顾全面,促进我县经济全面转型升级。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民生。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着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发展改革部门要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以实施“四大民生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努力在解决社保、医疗、弱势群体等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为县委县政府提出新思路、新举措,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民生事业和谐发展。

4、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健全长效机制。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突破,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已成为新时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当务之急。作为发展改革部门,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着力推进创业创新、结构调整、要素保障、统筹城乡的体制改革,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矛盾,用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向改革创新要新的动力、新的资源、新的空间,在新的起点上再创余姚体制机制新优势。

二、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发改局党委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发展改革工作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精心谋划,主动有为,发展和改革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抓统筹谋划,参谋助手作用较好发挥。近年来,局党委围绕当好县委、县政府参谋助手这一职能,积极主动地为县委、县政府谋思路、出主意、抓落实,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一是加强重大课题研究。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课题的研究,注重将调研成果提炼为决策方案,转化为工作举措。近年来,先后就产业发展、项目推进、改革创新、物价监管”等重大课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提出对策措施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二是加强规划引导。规划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们既抓好规划的编制实施,又强化了相应的管理机制。相继编制《象山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象山县船舶修造中长期发展规划》、《象山县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对引导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规划管理,编制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开展规划纲要的年度监测和中期评估工作。三是加强经济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坚持经济形势季度分析制度,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特别是去年以来,针对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加强经济形势调研,召开企业座谈会,反复研判形势,及时综合分析提出有高度、有深度、有观点的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突出把握发展特点及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县委、县政府把握大局、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抓项目建设促进投资较快增长。作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综合部门,我局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建设和投资的适度增长。一是强化要素保障。紧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会同相关部门积极申报争取项目,今年下半年以来,上报国家、市中央投资储备项目60余个,其中12个项目列入新增中央投资计划,争取到中央投资资金3370万元,积极争列省市重点项目,落实总用地指标5180亩,争取到市统筹指标项目47个,到位用地指标3950亩。积极向金融部门推介政府投资项目,择优筛选18个项目向市、县级金融机构推介,部分项目已明确贷款意向。二是加强项目管理。完成县长经济责任政府投资项目专项审计工作。完成《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实施评估,出台《象山县固定资产投资考核办法》,修订《象山县电网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做好新行政中心建设前期研究工作,推进风电等重大前期项目工作进度。加强造价队伍建设,提高造价审核效率。建立中介机构业绩审核通报制度,从严控制超概算超预算现象,08年共核减概算和预算标底1.38亿元。三是强化项目审批服务。建立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制、联合审查和专家评议制度。重点实事工程审批实行优先办理制、提前介入制、陪同办理制、现场办公制、预先告知制“绿色通道”审批办法,海水淡化、海螺水泥、中油重工等重大项目获省市核准。集中力量做好船舶企业的审批服务工作,10个待批的船舶修造企业8家已列入市发改委首批解决名单。

(三)抓协调服务,重点工程加快推进。积极发挥“重点工程攻坚年”活动办公室作用,认真做好各项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工程监管,制订出台《象山县重点工程考核评优办法》,做好人大政协督查员、干警联系人、挂职联络人制度的组织落实工作。强化协调服务,协调解决了炸药缺供、石材供应难、柴油供应紧张、建筑材料涨价等问题,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加强载体平台建设,重点工程简报实行“一周一报”制(刊出27期),及时通报项目前期和工程建设进度。有效开展“开工促进月”、“环境整治月”、“安全质量月”、“竣工投产月”等专项活动活动,力促城东市场、林善岙隧道、新乐船厂等14个项目实现新开工,三门口大桥、丹城四小、中心城区滨海水厂等12个项目完成建设任务。印发《县重点工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开展重点工程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2008年,41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共完成投资34.36亿元,占年计划112.0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45个百分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

(四)抓体制创新,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牵头完成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遗属政策的出台实施。中心镇改革步伐加快,石浦镇已列入全国小城镇改革发展试点,西周镇培育政策已出台,贤庠镇已列入省级第二批中心镇培育规划候选名单。积极开展行政管理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出台《象山县行政管理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并通过市里论证;初步拟定《石浦镇扩权强镇改革试点方案》。全面完成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参保农户12.8万户,参保率达98.5%。

(五)抓监管服务,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一是加强价格监管。积极应对价格上涨偏快引发的价格问题,保持市场价格稳定。改进煤热价格联动机制,解决企业间热供需矛盾。及时制止我县客运中巴车的集体上涨等价格行为,积极疏导水、电、热气、屠宰等价格矛盾。依法对粮食、牛奶、食用油、石油液化气等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施临时价格干预。全面完成2007年度行政事业性收费验审工作。积极配合县政府做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审核工作,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二是严格价格执法。组织开展清费减负活动。减免企业价格评估收费2万余元严格督查150多项停止和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落实,及时办理收费许可证的注销变更。同时,清理规范各镇乡、街道自行出台的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共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75个,暂停68个,降低(包括经营服务性收费)18个,进一步减轻了群众和企业的负担。重点查处公安、农林、工商、国土、气象等12个部门的涉企收费,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2件,违法金额10.2万元。三是优化价格服务。积极开展“代表委员谈价格、《价格法》实施十周年宣传月、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宣传价格法规政策。发挥“12358”价格举报电话,化解价格矛盾,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开展价格认证,拓展价格服务领域。

(六)抓资源节约,新型墙材使用逐步推广。全面开展砖瓦窑专项整治组织实施工作,按计划完成淘汰拆除14座粘土砖瓦窑任务。加强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推广应用,完成建筑节能和新墙材推广应用市级试点示范项目验收,完成我县5家新型墙材企业产品资格认证。新墙材总产量达1.11亿标砖,新墙材应用比例达68%,新墙材生产比例达52%;积极做好散装水泥专用车辆和混泥土搅拌车辆的养路费减免的协调工作,散装水泥生产率达到75%。加强墙改、散装资金管理,专项资金征收突破1000万元。推行墙改散装基金缓缴措施,10家企业缓缴墙改散装基金400万余元。

(七)抓内部建设,队伍素质得到提高。注重学习培训,邀请相关领导作十七大精神、依法行政、反腐倡廉专题讲座,全面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加强信息报送和宣传,制订出台《局宣传信息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刊出《发展和改革》30期,《今日象山》刊登我局相关工作报道60篇。加强内部管理,依据“四条禁令”等相关规定,出台《局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规处理意见》,制定《局编制外聘用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的意见》,规范编外职工待遇。增强工作主动性,建立局领导工作一周上报和科室月度工作检查制度。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倡导创新合作的机关文化,进一步提高队伍的凝聚力。提升机关效能,组织召开机关行风建设监督员会议。深入开展“帮企业、鼓干劲、破难题、促发展”活动,出台八方面帮扶措施,成立帮扶小组,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局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08年度局获得县开放型经济优胜服务单位,县重点工程优胜服务单位,县调研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局上下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力拼搏的结果。实践证明,只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驾驭和统揽全局的能力;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丰富和完善发展改革工作思路;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切实加强发改局自身建设,更好地肩负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的职责。总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这几年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最根本的经验,也是今后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的最根本的要求。

三、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剖析

总体上看,我局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思想是高度重视的,态度是坚定不移的,行动是积极主动的,措施是果断有力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从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次、高标准来衡量,按照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来衡量,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来衡量,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想解放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从总体上说,局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综合素质、工作作风的主流是好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改部门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在思想观念、工作措施、操作能力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履行好宏观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责、当好参谋助手、开展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还不能有效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因此组织协调力度还不足,改革创新的步子不大。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以及创新规划管理方法、提升产业结构、推进重大项目、创新机制体制等方面还有不少难题亟待破解,需要我们作更为艰苦和深入的探索。

2、重大问题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提高。加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警预测,科学把握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增强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为县委县政府提出决策依据,是发改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们着力开展重大课题的研究,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各项目标任务。但我们深切感到,在工作中,由于客观上存在着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层次不一,年龄结构相对老化等问题,因此对宏观经济和战略研究的工作力量整合不够、力度不大,注重抓当前,谋划长远的力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关系长远的思路、规划、项目政策等研究得不够系统、不够深化,前瞻性地预见重大问题、系统性地分析矛盾根源、创造性地提出对策措施上仍需进一步强化。比如,规划体制改革推进较慢,规划安排和落实还缺乏有效的机制,重编制轻实施现象比较明显,实施约束力不强,规划对发展的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参谋助手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虽然我们的很多建议对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但是从高标准严要求来看,尚还有很大距离。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深度研判经济形势,准确提供对策建议还有待研究深化。“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还存有困难,刚好处于金融危机影响的非常时期,指标等重要问题的研究难度更大,如何整合资源,科学定位象山的发展还需要依托研究机构共同研究。

3、重大项目的推进合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发挥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是拉动内需实现保增促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局着力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为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还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比如,项目推进的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如何进一步增强全局合力、增强与县级有关部门以及乡镇(街道)的合力,加快项目审批进度,加强重大项目督查监管,共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及如何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加大政策处理力度,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切实做好重大项目的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等等问题还需深入的研究,探索更好的办法。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还存在不足,项目整体推进不快、项目前期谋划储备、投资结构优化、投资体制改革等存在问题需要继续探索。重点工程的协调服务还不够,在项目推进和管理中的综合协调效果不甚理想,部分问题困难没有及时有效地帮助解决。对重点工程推进情况全过程了解、跟踪、督查,掌握工程推进情况还不够全面及时。造价审核效率还需提高,与相关项目管理部门的工作交流沟通还不够,对中介机构的监管还需加强。个别项目在监管审批与监管的相互配合协调上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需在内部操作流程上做进一步规范,价格成本监审机制尚需规范落实。

4、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还需进一步深入。我局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中,认真履行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职能,积极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方面作出了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体上创新突破不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兄弟县(市)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主要是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还缺少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核心型企业,对全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强、影响大的重点项目不多,还需更好发挥综合管理职能。抓服务业发展工作力度还不够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体制障碍仍然比较突出。作为全县抓服务业发展的牵头部门,组织协调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必须进一步研究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措施落实,加快推进我县服务业发展步伐。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推进力度还不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出台,但各方面配合政策还不完善,如何加快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5、机关内部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局的机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抓得紧,抓得实,也取得了效果,党风廉政建设总的情况是好的,但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比如,有的干部对政策的学习不深、理解不透,依法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干部工作作风上仍存在效率不高、办事拖沓等现象。有的干部创新进取的愿望不强,干事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在队伍建设方面,干部队伍结构层次不够合理,对干部职工的培训、业务指导、工作联动以及协调推进工作等方面的手段不够多,服务的主动性和超前性仍显不足,内部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在执行中仍有不如人意之处,无法满足日益繁重的发展改革工作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针对以上主要问题,全局上下特别是局党委领导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了全面反思和深入剖析,从客观因素上分析,上述许多问题的存在,有诸多客观原因,但从主观因素深入分析,还是努力不够,工作不到位,剖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科学发展的系统性认识还不够。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实现科学发展,首先必须实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深层次转变。科学发展观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我们虽然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但由于平时业务性工作繁重,没有对理论进行深入钻研,理论学习还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把握不够系统、全面和深入。在实际工作中。

二是改革创新的力度、深度还不够。创新是推动全局工作顺利推进的不竭动力。从整体上看,领导班子开拓创新意识较强,但还存在稳妥有余、开拓不足的问题,实际工作中还习惯于按老经验、老套路干事,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前瞻性、突破性研究还不够,缺乏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精神。在一些问题上突破不够多,视野还不够开阔,目光还不够长远

三是调查研究,工作作风扎实深入还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对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务能积极主动地贯彻落实,尤其在项目争取和重点工程推进等重要工作投入了较大精力,但调查研究的深入还不够,到基层调研时,多数停留在开座谈会、听汇报的层面,掌握实际情况不够细致全面;同时,调研思考不够深入,对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的政策引导和工作抓手的研究还不够及时、不够具体,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不够。

四是抓内部建设、形成合力的方法还不够。干部队伍建设整体素质大幅提高,但参差不齐现象仍然存在,少数干部联系思想实际改造主观世界还不够,不同程度的存在缺乏奋发昂扬的精神,个别同志不太安心本职,有的不能很好地处理好工作与岗位的关系、职务与进步的关系。作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个别同志服务意识不够强,办事效率不够高。发展改革工作的长效机制构建力还不够。

四、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将在学习实践活动和今后推进发展和改革工作地实践中,进一步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对照县委县政府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虚心听取各部门意见和建议,围绕提高战略谋划能力、协调推进能力、便民服务能力活动目标,力争在重大问题的研究上有新提高,在重大项目的推进上有新突破,在重大改革举措的推出上有新作为,用发改工作的新成效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抓思想解放,力争在科学谋划水平上新提高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县情及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是发改局的重要职能。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拉动投资、经济转型升级、企业发展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创新意识,在重大课题研究上取得新突破,作出前瞻性的分析预测,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一是在重大专题调研上取得新突破。加强统筹安排,每年突出若干个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宏观性的问题,坚持超前思考、集中力量进行深入研究,创造性地把上级党委、政府发展的精神与发展改革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为县委县政府作出决策、制定战略提供服务。二是在规划引导方面取得新突破。强化规划的指导性、约束性和权威性,建立完善的规划实施机制和以规划为依据的绩效考核制度,形成落实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重点探索确保“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有效机制,启动“十二五”规划的前期和编制各项工作。三是在重大经济活动监测预警方面取得新突破。及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针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做好季度和半年度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特别要加强服务业发展形势的分析,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政策建议的前瞻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抓项目建设,力争在扩内需保增长上有新突破

全面落实项目中心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对全县经济社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为推进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加大投资,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83.6亿元,为今明两年以50亿政府投资拉动200亿全社会投资奠定基础。深入开展“重点工程突破年”活动,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科学安排投资计划,根据项目的实际进展和推进条件,梳理排定“上报一批”、“催批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等“五个一批”项目,实行动态推进。项目的立项审批、规划设计、开工建设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分解、早落实。二是完善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县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职能,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切实做到三个“到位”,即责任分解到位、跟踪督查到位、考核奖惩到位。三是探索完善重点建设保障机制。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在前期工作、征迁安置、环境整治、要素保障、企业项目落户建设、服务管理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严格工程建设监管,加大项目监管力度,及时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督查工作,确保项目的规范推进、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高质量。

(三)抓结构调整,力争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上有新成效

我县经济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攻坚期。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保增促调”总体方针,着眼长远,坚持加快调整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全面组织实施《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纲要》,研究制订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意见以及现代服务业及其重点领域发展专项规划,明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产业和空间布局。在税费政策、土地政策、要素和价格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等方面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优化我县服务业发展环境。二是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临港工业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船舶修造、新型能源、石油化工等临港装备制造业。进一步推进开发区(园区)生态化、信息化建设和改造步伐,加快区域特色产业的集聚集约发展。三是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尽快形成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优势和局部强势。四是加强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工作。从项目审批源头上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扩张,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施“1030”循环经济行动计划,重点推进10大基地建设和30个重点项目建设。巩固粘土砖瓦窑整治成果,大力推广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扎实推进散装水泥发展。

(四)抓统筹协调,力争在改善民生上有新作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一是全面推动《象山县行政管理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和《石浦镇扩权强镇建城改革试点方案》的实施,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和年度工作计划。二是加强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发展各专项规划的组织实施,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事业发展。启动“十二五”社会事业相关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三是切实加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事业建设。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继续把教育支持政策的重点放在农村、薄弱学校和困难群体上。全面实施“四大民生行动计划”,全面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等水平,切实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基本需求。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四是继续做好全县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工作,尤其要加强复杂宏观环境下社会发展形势的监测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力争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全市的社会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