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职护理专业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护理专业即是最近几年在这种形势下开设的新专业,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平顶山学院2012年的招生中,招生规模由2011年的130人扩大到500人,结果全部完成了招生计划,在其他专科生招生严重缩水的情况下,可谓是一枝独秀。
1.巨大的市场需求。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重点扶持专业。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的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目前我国护士总数为130.78万人,医生总数为209.97万人,按卫生部最低医护配置,护士的数量缺口近300万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出的目标: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到2007年,全国的三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到2010年,全国85%的二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召开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新闻会称,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明显,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健康保健的需要,今后将加大对护士的培养,预期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比达到1∶1。每年需要培养各层次护士15万人。护理人才紧缺,男护士更是供不应求。全国各类医院尤其是综合性大医院都需要男护士。他们认为男护士身体素质好,动手能力强,在急诊科、手术室、ICU病房等岗位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服务患者。平顶山学院2005届首批男护士毕业后已被上海及市直各大医院录用。
2.高度的社会认可度。在当前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看重职业的稳定性,如教师、医生等是被人们普遍看好的职业,但是对于这两种职业,从目前的就业形势看,门槛比较高,而护士的门槛相对比较低,专科即可,对于女孩们的家长们来说,报考护理专业是学生在高考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家长对她们未来的首选志愿。
二、护理专业就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不被用人单位认可。从目前看,很多地方院校是在迎合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而开设的护理专业,由于以前缺乏办医学专业的基础,这就造成在实际的教学中,师资力量缺乏,试验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对于培养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来说,理论课掌握的一般较好,但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她们在找工作的时候,不被一些较好的单位认可,从而失去就业的机会。
2.一次性就业率低,就业层次较低。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护理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以笔者所带的学生来分析,一次性就业率在40%左右,并且就业的层次不高,所签的就业协议合同制的居多,就业层次总体不高。
三、高职护理专业就业对策
1.改善办学条件,注重实践环节,培养社会认可的高质量毕业生。高校应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利用现在的有利条件,积极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积极投入资金,购买试验设备,完善试验室建设,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应该建立学校和医院合作的制度,聘请医院的一些著名的医生给予学生指导,积极培养自己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注重学生的实习环节,学校要积极联系好的医院(争取是三甲医院)供学生实习。总之,建立一种合力制度,共同培养社会认可的高质量毕业生。
2.狠抓护士资格证考试,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在笔者所带平顶山学院护理学院2008届毕业生,她们在2011年的护士资格证考试中,有学生103人参加护士资格证考试,有102人通过,通过率达到99.9%。如此高的通过率,是与本校平时的教学与管理分不开的。在本校的日常管理中,辅导员积极向学生强调护士资格证的重要,引起她们思想上的重视。在教学中,本校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结合护士资格证考试的要点进行讲解,考前又开办免费辅导班对她们进行专门的辅导,学生们护士资格证的通过,为学生们的顺利就业扫清了障碍。
3.转变学生就业观念,鼓励学生们到基层就业。当前在城市就业普遍困难的情况下,学生去基层有大量的就业机会。比如,河南省2010年“即日起(5月26日),省卫生厅开始面向省内外选拔2340名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这些学生一旦被选中,省卫生厅将报销其上学期间的相关费用,同时给予相应的优惠待遇。其中,专科生达1000名。对选拔到中心卫生院以外的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高校医学院校全日制专科生,凡取得执业医师、药师、护士资格证的,工资由县级财政部门给予保障,实行岗位管理,人事部门给予备案,其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期间(含直至退休者)与国家正式工作人员享有同等待遇。”另外,积极鼓励学生到社区诊所就业、自主创业。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存在大量的私人诊所,有些私人诊所已初具规模,并且效益良好,私人诊所也应该成为未来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方向。
篇2
2.1研发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成立护理专业建设行业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根据每年的专业调研结果,充分听取护理行业专家修订的意见,滚动修订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
2.2开发专业课程与护理行业专家整合现有的课程,删除不必要内容,增加或突出重点,增设“健康教育、护患沟通”等实用性课程。
2.3开展课堂教学我校与医院建立“教学联合体”,实行校院联动。聘请医院的优秀人才来校承担教学任务,专任教师利用假期到医院临床实践。
2.4开展技能训练利用护理技能大赛搭建平台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从2009年江苏省首届技能大赛开始,每年邀请知名护理专家前来指导。
2.5进行社会服务与医院合作承担养老护理员、育婴师等技能培训和鉴定考核,共同开展江苏省在岗乡医中专学历补偿教育、社区护士等教学工作。
2.6完成见习、实习等实训内容学校安排学生到医院练习、见习、顶岗实习,了解医院的文化素养需求,识别典型的任务,体会人文技能的内涵。
2.7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我校在护理行业专家指导下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其设备齐全、功能先进。我校与周边50多家医院合作建设的校外实训和实习网络基本形成。
2.8合作进行课题研究我校和医院合作开展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课题研究,共同提高科研能力。
3校企合作成效
3.1教师培养落在实处通过校院合作,近三年教师获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说课等教学竞赛、省级以上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校院联手实施“五阶梯”教师培养,一批教学名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已成为教育一线的“脊梁”。
3.2实训基地具备规模我校护理专业实训中心为省级优秀实训基地。除了满足校内技能教学及研究和培养技能高手,还实现职业鉴定等服务社会的多元功能。我校形成以三级医院为主体、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为拓展的校外实训和实习网络。
3.3教学效果成绩显著学校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PBL教学、项目教学等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培养学生双技能的教学方法,学生临床护理技能和人文技能提高显著。研究表明,校企合作模式下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
3.4科研成果硕果累累自2009年以来,专业教师省、市级以上立项的研究课题、社会科学课题7项,项目课例设计获省级以上奖3项,编写教材8本,获专利2项,公开89篇,教学成果奖20项。
篇3
1.2正常的实习教学秩序影响
一般情况下,实习生到医院实习报道的时间主要是每年的六七月份,但是在八月后许多学生都会以要考试的理由而不参加实习,到了十月份,实习生们又开始为自己的就业着急,四个月下来,将精力主要放在实习上的学生少之又少,医院安排的值班轮流表就难以实施,岗位上无人的情况屡有发生,无法保证足够的实习时间,实习的时候精神又不够集中,这都对医院的实习教学秩序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实习的教学质量也就难以提高。
1.3学生的服务意识不强
服务性强和工作强度大是护理工作的主要特点,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就必须要有忘我意识和服务精神。但是在当前的实习学生中,90后占多数,这些90后在家里多娇生惯养,往往都是受别人的照顾,因此缺乏为病人主动服务的意识。在实习的过程中也就出现了许多不愿为病人服务的情况,这都会使实习带队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1.4影响护理专业毕业实习质量因素的多元化
随着近几年国内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不断加强,护理专业的毕业实习人数也不断增多,另一方面也就造成了该专业实习教学资源的不足,这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在获得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难题,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减少,对实习生管理的规范也难以进行。
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管理模式的创新
2.1管理原则的创新
2.1.1“三定”
(1)定实习方案。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管理方案,就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主要是:实习基地相关资源的利用要合理,对临床实践的教育和考核管理要加强,对实习教学的时间、条件以及最终质量要予以保证等。(2)定实习内容。在确定学生实习内容的时候,要以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培养目标以及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和实习医院实际提供的岗位数量为基础,并集中体现该专业的特点和实践中的要点。另外还要在实习内容中优化当前护理领域的先进理念、技术和手段,提高实践的可操作性。(3)定实习管理措施。为了保证实习方案和实纲的教学任务也能够顺利实施和完成,需要制定适宜的实习管理方案。为此,就要在实习医院数量要求以及带队教师质量要求得以满足的条件下,对实习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规范的工作标准,提高实习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公平性和科学性,使其能够顺利得以开展。
2.1.2“三选”
(1)选择实习医院。不同医院在设备技术以及管理的特色水平水平上都存在差距,这都会影响学生实习乃至之后的工作态度和水平。因此要谨慎选择实习医院,在选择的过程中要兼顾医院的“软件”和“硬件”,从医院的规模、教学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这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选择。(2)选择带教老师。在当前护理模式的转变中,对临床带教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情况满足新要求带出更高质量的学生,带教老师就一定要学习护理领域的新概念新知识。(3)选择实习学生。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要将学生按照岗位的要求进行分类,在分类时要以各实习医院的性质和层次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为依据,以此对学生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并依据评价的结果,让学习态度积极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到先进的医院和特色医院进行实习。以此实现实习医院资源的合理利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实习岗位。
2.1.3“三管”
(1)实习前管理。系专业主任、专业教师以及带教老师应在实习前积极联系实习单位,合理落实学生的实习岗位,主要方法有:下点查岗、进行实习医院单位的座谈会以及进行相关工作会议等。(2)实习过程管理。护理系在选派带队教师对学生工作进行管理时,要选择具有丰富实习经验以及较强责任感的老师。在实习过程中要经常下到各实习医院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展情况,学生对实习的满意程度以及医院对学生实习工作的要求和评价。在对学生知识技能予以重视的同时,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3)实习效果管理。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带教老师、医院病人、实习班次安排情况以及主要设备仪器和药品等进行介绍时,最好是由学生所在的科室护士长进行。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增强他们的实习信心。并由科室的带教组长对专科操作进行示范,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同时还要熟悉运用一项专科的操作。
2.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管理过程的创新
(1)实习前要调节好心理、情绪、调养好身体。在实习前,学生们已经在学校经过了几年的刻苦学习,因而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但是在到医院实习后,学生们角色、所处的环境以及学习的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中,许多学生会产生一种恐惧感,怕自己无法胜任工作、怕无法与病人好好合作相处、怕会受到带教老师的批评,这些想法都会对学生的情绪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过度阶段,学生一定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增加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顺利完成实习中的各项工作,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去接受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实习前要通过理论与操作考试。为了使学生在实习前可以从各方面适应临床,学校应在考试前开放护理实训中心,为学生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知识提供机会,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学生护理管理部门的干部和值班的老师为学生们提供一定的辅导,让他们能够顺利通过学校的各项考试和考察,顺利进入到临床实习阶段。另外对于理论考试或操作测试等不合格的学生,学校可以考虑将其临床实习机会延迟,继续强化他们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直到符合实习单位的要求时再让其进入临床岗位。(3)实习中要巩固理论知识。在临床岗位的实习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实际操作技能上,往往忽略理论的学习。为了在实践的过程中保证学生进行理论的学习,学校以及实习医院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书面的实习日记,并由各组的实定时完成实习月度汇报表格的填写,并在一定时间内安排一次理论考试。通过这一系列工作来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汇总的理论知识能力,也为学生之后的职业护士考试打下基础。
篇4
这种由医学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主干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结构,在医学基础课程中,集中叙述了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以及微生物学等医学基础知识,知识归类明确。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由基础护理学到临床护理学,理论层次清晰,非常便于知识和技能的集中存放,比较易于理论传授。在专业课程的构建方面,把护理专业知识和技术分为基础护理学和临床护理学两大类。而临床护理学的课程,既采用了学科体系的优点,又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临床实践过程,把他们分为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等等。
(二)不足之处
1.学科独立性的课程地位与课程思想表达不明确
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自己应有的独立的学科思想。在当今的临床护理学课程中,依照医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内容和结构以疾病为主要线索,从每一个疾病的发生原因开始,在理论上对其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检查的常用方法或手段,以及治疗方法、转归等,逐一展开叙述。这一内容和结构模式,几乎是完全照搬了医学学科体系的课程构建思路,使得护理专业课程中,医学知识体系较护理学知识体系反而更加突出,没有能够体现出护理学独立学科的课程地位和课程思想。
2.工作过程的整体性被零碎化
按照学科体系构建的临床护理课程,首先,为了便于对知识较好地进行分类与归纳,就将每一疾病过程整体中的病理、生理、治疗、药物等,强行分拆开来,形成了多个层面或者多个模块的零碎的知识与技能架构;然后再将这些零碎的知识与技能模块,以类似于“符号”“编码”的形式,分别陈列到每一门相对独立的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课程中,显得呆板而缺乏活力。此类课程构建模式,相对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现代职教课程体系构建理念,虽然具有系统性,但是却缺乏整体性,其结果是把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细分到了不同的板块(点)中,并最终将一个整体的工作过程零碎化掉了。
3.有重医轻护之嫌
从当前我国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明显看出,无论中职还是高职,课程无一例外地都包含了医学生课程所涉及的全部课程内容;而且这部分内容,不仅在临床护理学的课程结构中处于独立的知识体系结构状态,而且其内容大约占到了临床护理学总内容的70%左右。显而易见,这种课程大有重医轻护之嫌。
4.医护知识体系之间缺乏连接性
查阅当前的临床护理学课程,我们不难发现,内容与结构基本遵循同样的规律:以具体的疾病为线索,前面介绍有关疾病的医学与医疗的知识,如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规律、辅助检查结果、治疗与转归等,后面阐述护理的要点或者护理措施等。这种课程模式,从课程内容结构来看,医疗与护理知识体系之间有大量的重置与重复,而从医学与护理学的学科之间关系来看,却缺乏紧密的联系,似乎两者之间可以相互独立。给人一种错觉就是:没有医学知识也可以当好护士。
(三)对教学的不良影响
1.不利于护理专业的向前发展
缺乏独立的学科思想以及重医轻护的课程现象,直接导致社会人群产生对护理学科与护士社会地位的认识偏差。传统的社会人群意识认为,护理学学科地位低下、护士地位不如医生地位。这种意识的形成,很难说与护理专业这种传统的课程构建模式没有直接的相关性。这种课程形成的社会人群意识对护理专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种社会人群意识将极大地影响了护理专业人员的职业热情和职业态度,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二是影响了护理人员的个人价值、社会地位评判,不利于调动护理人员专业积极性,从而阻碍专业的发展。
2.增加了教学负担
纵观护理专业现有的课程现状,不难看出,护理专业课程内容的学习,对护理专业学生提出了比医学专业学生更高的学习要求:从课程内容结构来看,他们被要求学习既包含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医疗知识体系,又包含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护理学知识体系;从课程知识面覆盖的范围来看,护理专业的课程内容,知识范围不仅覆盖了全部医学知识体系,而且必须覆盖全部护理知识体系。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的年龄、心智水平以及护理专业的学制设置等综合考量,很显然,这种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种脱离了护理教学现实的课程体系,不仅增加了教学负担,而且还增加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难度,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3.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人才培养的过程,应该是知识、技能、价值观的整体教育过程。护理教育的整体过程,是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观的自动构建过程,目前这种课程体系把整体的人才培养过程通过理论上的知识归类方法,将其分割成为一个一个零碎的知识类别。护理专业教学实践,又简单地将这些零碎的知识(能力系统的要素)呈献给学生,缺乏对这些要素进行系统的、规律的整装连接过程。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分析这种课程体系,其特点就是完成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模块的认知功能,并没有完成其应用功能。实施上,这些知识或技能的模块,只是相当于系统要素的一部分,而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才是职业教育的整体功能。也就是说,当前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使得我们的护理教育实现的只是其“部分”功能,而并不是“整体”功能。根据系统理论的观点,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由此可见,这种课程体系实现的教学效果是事倍功半。
4.脱离实践,应用困难
由于护理实践的知识和技能被课程从理论上分解得支离破碎,其结果是学生学过之后,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模块式的知识和技能,以至于临床实践过程中,感觉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或者技能根本用不上,或者在学校根本没有学到任何知识和技能。因此,这样的教学是一种由局部求整体的教学方式,学习者实际上获得的能力较小,不能较快的适应临床实践过程,护理教学也没有实现为护理临床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预期目标。
5.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目前,护理专业的课程构建脱离了护理临床工作过程,忽视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工作情境”中培养的教育过程,以至于护理专业学生因缺乏工作过程这一最有效的学习途径,而无法找到形成或者锻炼的机会,不利于护理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与价值观的自动构建与形成,因而难以形成适应市场的“做事”或“做成事”的职业能力要求。
6.学生的参与性不强
由于当前护理课程体系结构受到医学学科体系结构的影响,大多数的知识技术被以类似于“符号”、“编码”等可以复制和拷贝的陈述性知识的形式写进课程中,因而,这样的课程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基本处于半封闭状态,由于缺乏工作过程,教学只能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7.中职、高职学生的学习任务区分不明
现有的护理专业教材,较少区分中职和高职的差别,内容大同小异,知识、技能层次深度差别不大,使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学习任务区分不明确。
二、专业课程改革思考
课程始终处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现代教育学认为,课程包含教学。由此,课程也是以一种教学系统的形式呈现的。
(一)预期目标
1.体现护理学的一级学科地位
护理学作为一级学科,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应当摆脱传统的医学学科体系的束缚,还应当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属于护理学科自己独立的课程体系,充分表达护理学作为一级学科的独立性。在当今护理程序理论的支持下,这一思想完全可以实现。
2.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实施结果的一种预期,是课程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确定了什么样的课程目标,就决定了需要选择什么样的课程模式。护理职业教育中职与高职的层次差别。其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而后者的人才培养,则定位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2]。总而言之,护理职业教育是要为社会培养临床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因而中高职护理课程体系要突出培养护理临床应用性人才的目标特点。
3.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核心能力或者关键能力的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概念由德国提出,是指学生获得为完成今后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应获取的跨专业、多功能及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和终身不断继续学习的能力,它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组成。由此可见,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积极开展学生团队活动,把职业技能的传授贯穿于学生团队完成的工作过程之中。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中,学生不仅逐渐掌握了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的专业能力,而且通过团体活动的社会实践,掌握了人际交往的语言沟通技巧;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调整与人合作的态度,获得与他人协作的机会,积累社会活动的经验,并最终提高社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还可促进针对某一项目任务,自寻学习资料、研究教材,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从而具备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须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
4.区别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差别
(1)课程构建体现就业岗位层级差别的要求
“国外护士的资历要求及分类”资料,对我国的中高职护理教育课程的构建具有启示意义。国外的护理职业教育体现出了护理人员的分层级管理的特征。以美国为例,护理人员分为两个水平:操作护士(TN)及注册护士(RN)。注册护士一般分为初级水平及高级水平。操作护士:一般需要经过一年左右的专业培训。注册护士:高中毕业后,可通过三种途径完成注册护士所需要的专业基础教育———证书教育(DP),一般为3年;专科教育(AD),一般在社区大学或护理院校,学制2-4年;本科教育(BD),一般学制4年。
(2)护理中职生岗位特点
当前我国医疗单位中,中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单位及其岗位职责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其技术要求与工作内容居于较低管理层级。二是其工作内容重点局限于基础护理技术及非专业性护理。只需“完成低技术性基础护理工作及非技术性护理工作”“不得从事创伤性或侵入性护理技术操作,不得独立承担危重病人的生活护理工作”等。三是这些护士在临床实践的早期阶段,都伴随有高层级护士的持续指导和培训教育。也就是说,中职护理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比较高职学生来说,在时间上相对较晚。
(3)护理高职生岗位特点
护理临床实践对高职护理学生的期望远比中职学生要高。一是高职学生就业单位的级别、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高。二是临床实践中,给高职学生的工作岗位适应期比较短暂,高职学生毕业后往往很快被分配到独立岗位,承担相应职责。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当代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护理临床实践的要求,必须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入手,以工作过程为教学实践途径,组织、构建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1.工作过程的内涵
根据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以Rauner教授为首的职业教育学专家的研究,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的,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3]。工作过程的要素内涵:第一,工作过程是综合的;第二,工作过程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4]。
2.护理程序是工作过程
对于护理专业来说,什么是工作过程?如何确定构建护理专业课程的工作过程?这些都是课程构建的重点和难点。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说,护理专业有一种特殊的工作过程———护理程序。什么是护理程序?护理程序是护理人员为服务对象提供护理照顾时所应用的工作程序,是一种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现代护理的核心,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5]。由此可见,无论从工作过程的概念出发还是从工作过程的理论本身出发,可以毫无疑问地判断护理程序是一种成熟的、系统的工作方法;是一个经过提炼了的、科学的护理工作过程。
3.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构建临床护理课程
程序是事物指向一定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护理程序包含了五个步骤: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构建临床护理课程的方法,是将医学基础知识,分别贯穿到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当中,而不再如当前的课程一样,虽然也有护理程序的内容,却不知道医学知识与护理学知识体系应该如何“贯穿”,因而形成现存的护理临床课程这种“一门课程,两种知识体系并存”的现象。
4.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构建临床护理课程的意义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构建临床护理课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了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目标
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与护理有关的各学科理论,如系统论、层次需要论、信息论和解决问题论等。系统论组成了护理程序的框架,层次需要论为估计病人健康状况、预见病人的需要提供了理论依据,信息论赋予护士与病人交流能力和技巧的知识,从而确保护理程序的最佳运行。解决问题论为确认病人健康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及评价效果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各种理论相互关联,互相支持。由此可见,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构建临床护理课程,实现了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目标。
(2)贯通医护两种知识体系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构建的护理临床课程,克服了当前课程体系中医护两种知识体系并存的弊病。它不仅没有忽略医学知识在课程中的内容选取,更重要的是,它根据护理实践的应用要求,通过工作过程的主线,将医学理论知识融入到护理临床实践的应用过程之中,使之成为护理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样既兼顾了护理学生对医学知识学习的要求,又不至于在心理上形成过多学习内容的心理负担,而且还在课程结构的形式上,极大地减少了重复重置医学知识的现象,使得课本变薄、学习轻松,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3)体现中高职护理专业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差别
在护理程序的相关步骤中,依据中高职护理学生的就业岗位要求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差别,可以将对应的医学知识体系中,相应基础知识进行增减和扩展,以此满足岗位就业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从而体现中高职护理课程人才层级培养中的作用与差别,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改革护理专业课程的总目标。
篇5
护理专业;院校合作;人才需求
护理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也是省级重点专业,招生人数多,就业前景也较好。为了提高我校护生与护理临床一线工作的紧密对接,完善我校护理教育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特选取不同等级医院的60位临床带教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一所、陕西省三级甲等医院一所,渭南市二级甲等医院两所共4家医院,60位临床带教专家参与此次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1.2.1.1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职称、主要工作、所在科室等
1.2.1.2护理单位人才问卷调查:选用自行编制的量表,量表共37个条目,分为人才需求类型、知识结构需求、能力结构需求、素质结构需求、专业证书需求共五个方面。
1.2.2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医院科室为单位,选取内、外、妇、儿、急诊5大科室各量3名两名临床专业,直接发放,现场作答,回收问卷。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共60人,年龄在40-50岁之间,其中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23人;内、外、妇、儿、急诊5大科室各12人;均为一线临床护理专家。
2.2护理单位人才问卷调查
2.2.1人才需求类型:80%以上的临床专家认为医院需要的人才类型应该为技术型;高职护理人才需求趋势基本平稳;招聘时会重点考查护生的在校成绩、处理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及工作经验及资格证书;
2.2.2知识结构需求:90%护理专家认为应将护理教学过程与医院临床一线紧密结合,使得护生能够有计划的深入医院;夯实护理临床一线知识和整体护理的相关知识;
2.2.3能力结构需求:90%的临床护理专家认为基础护理操作、对患者的评估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30%的护理专家认为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临床护理问题的处理能力;
2.2.4素质结构需求: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心、爱心、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的选择率均为100%;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的选择为90%;2.2.5专业证书需求:护士资格证书选择率为100%,英语能力证书和计算机证书选择率为各为50%。
3.讨论
3.1继续深化学校和医院的合作
创新和完善护理专业实行院校合作的机制和模式,真正实现护理专业的共建,师资的互通、资源的共享[1]。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与医院的合作、交流,加强合作教学,使得人才质量标准能与临床护理标准相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任务的一致性。
3.2完善教学体系及内容
护理专业的教学体系及内容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提高:
3.2.1正确处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关系,合理分配相关内容[2];适当增加实验课所占的比例,增加临床实习的次数,完善相应的管理办法[3],增加护生的工作经验,提高护生处理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
3.2.2可以采用将交叉课程与临床课程相结合的方法,在具体的护理情景中介绍人文护理知识[3]。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护生的护理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整体护理的相关知识及相应的社会、人文、管理学知识。
3.2.3根据护生自身情况选择计算机证书的类型及英语等级证书的类型,促进护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英语知识。
参考文献:
[1]马如娅,董美蓉,李慧玲等.高职护理专业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式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50-152.
篇6
宿舍,是高职学生学习、生活、休息和交流的多功能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场所。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的技能型护理工作者。因此,良好的职业习惯应是高职护理人才培养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近两年来,我们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从宿舍文化建设抓起,积极探索“铺暂空床的习惯养成与内务整理相结合的宿舍文化建设”,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一、铺暂空床的习惯养成与内务整理相结合的宿舍文化建设内容
1.宿舍铺暂空床
铺暂空床,是护理专业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了保持病室整洁,供新入院病人或暂离床活动的病员使用,而进行的一种铺床方式。它看似简单,但却需要护理人员认真、细致地去对待,需要在实践中一丝不苟地去严谨操作。
宿舍铺暂空床,是以医学护理系的学生宿舍为基本单位,以学生个人床铺为基本操作单元,按照护理专业铺“暂空床”的要求,要求学生每天早睡或午休起床时,要坚持把自己的床铺整理成“模拟暂空床”或“准暂空床”。做到天天坚持。
2.宿舍内务整理
宿舍内务整理,是要求学生配合铺暂空床,把宿舍内务按统一标准进行整理。把宿舍用品和个人用物按要求摆放整齐,做到整齐化、统一化、标准化。同时要求宿舍做到干净、整洁、透气。
3.宿舍文化
宿舍文化,是在宿舍铺暂空床和进行宿舍内务整理基础上更高层次的要求。开展宿舍文化建设,要求学生宿舍要有文化气息,彰显文化氛围,提高宿舍文明程度,积极创建文明宿舍。在具体实施中,要求每个宿舍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日常生活管理制度、公物损坏赔偿制度及文明就寝制度等;张贴统一制作的床签、镜框等;个人空间的布置要与宿舍整体氛围协调,悬挂蚊帐做到一舍一色;提倡以宿舍为单位的个性化宿舍建设。要求宿舍整体做到洁净、淡雅、温馨、文明。在学生公寓管理的过程中,把技能培养、习惯养成与宿舍内务整理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宿舍文化建设体系,努力形成具有护理特色的宿舍文化。
二、铺暂空床的习惯养成与内务整理相结合的宿舍文化建设的途径
1.健全组织机构,狠抓督促检查
“铺暂空床的习惯养成与内务整理相结合的宿舍文化建设”,是医学护理系结合专业技能培养而实施的一项学生宿舍文明创建活动,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因此,把此项工作列入学生常规管理的重要议程,坚持常抓不懈。
一是积极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系上专门成立学生宿舍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总支书记任组长,主管教学副主任、学工部及教学科负责人为副组长,学工部干部、辅导员及学生会干部为成员,班级生活委员、宿舍舍长为督察员,全员参与、管理,人人重视。
二是定标准、定要求,循序渐进。其工作通过酝酿、动员、集体培训等步骤逐步展开。先是对学生进行PPT讲座培训,之后由两名专业教师对每班选出的学生代表进行了实际操作的实训室培训,再由骨干学生现场观摩学习、演示,最后由各宿舍舍长现场学习操作、领会,各位舍长学会后回本宿舍进行推广。对其要求的步骤是:一正确,二标准,三规范,四线条,最后达到专业技术和军事化标准相统一。活动开展的步骤是:各班级以宿舍为单位,倡导会的带不会的,快的带慢的,从不会辅到会铺,从不规范到规范,从迟缓到迅速,从而掀起学辅暂空床的,带动并促进技能学习和宿舍文化建设。
三是狠抓督促检查工作。万事开了头,关键是坚持。从新生进校开始,医学护理系就特别重视学生公寓管理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坚持每周进行带周领导和值周人员检查学生宿舍2-3次,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宿舍的监督检查力度,要求学生会干部和宿舍舍长天天监督检查,带周领导和值周人员加大检查密度,及时小结、推广,整体推进。检查督促工作,做到周周检查、评比、通报,不断促进此项活动的深入开展。
2.把宿舍文化建设和班级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相结合,使之常态化
为了使“铺暂空床的习惯养成与内务整理相结合的宿舍文化建设”工作常态化,医学护理系学工部把此项活动列入了班级目标管理量化考核之中,按照统一制定的项目、标准、要求,定期考核、评比、打分,把宿舍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量化考核相结合,和各辅导员的工作考核与津贴发放相结合。通过这一措施,有力地保证并促进了该项活动的贯彻实施。
3.以竞赛促建设,推动宿舍文化建设向前发展
为了推动医学护理系的宿舍文化建设向前发展,我们以竞赛促建设,组织广大同学积极开展“铺暂空床技能比赛”和“宿舍文化建设评比竞赛”等系列竞赛活动,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展示,通过竞赛,培育并形成医学护理系全体同学学文化、练技能的浓郁氛围,促进医学护理系宿舍文化建设。此活动主要以宿舍为单位,先由舍长负责,在本宿舍内比赛,然后每个宿舍推荐两名选手参加系上复赛,最后进行全系决赛,对获奖选手进行表彰奖励。
三、铺暂空床的习惯养成与内务整理相结合的宿舍文化建设的作用
1.宿舍文化建设突出了专业技能培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公寓管理工作
实施“铺暂空床的习惯养成与内务整理相结合的宿舍文化建设”,通过以辅暂空床为主的宿舍文化建设活动,扭转了以往宿舍零乱的现象,让学生宿舍变得干净整洁、清丽有序,使医学护理系宿舍内务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在学生公寓管理中,以宿舍文化建设为目标,以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习惯养成教育为着力点,以每日坚持铺暂空床为抓手,丰富了学生宿舍管理的内容,彰显了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育人特色。
2.形成了技能培养、习惯养成、内务整理“三位一体”的宿舍文化建设体系
开展“铺暂空床的习惯养成与内务整理相结合的宿舍文化建设”活动,通过每天坚持铺暂空床,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通过坚持日常内务整理,既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又培养了学生严谨、洁净、整齐、文雅的职业风尚,体现了医学护理系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指导思想。技能培养、习惯养成、内务整理“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有内涵,有实践,高标准,严要求的宿舍文化建设体系。
3.通过宿舍文化建设带动形成良好的舍风、班风、学风、系风,促进学院省级文明校园建设
通过开展“铺暂空床的习惯养成与内务整理相结合的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医学护理系全体同学人人参与、个个比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培养了良好的、浓郁的具有医学护理系特色的宿舍文化气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生宿舍舍风、班级班风、学生学风,进而促进全系同学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和崇德尚能、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良好风尚,为学院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做出医学护理系应有的贡献。
四、铺暂空床的习惯养成与内务整理相结合的宿舍文化建设的拓展
1.不断挖掘内涵,进一步丰富宿舍文化建设内容
在学生公寓管理的过程中,宿舍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铺暂空床的习惯养成与内务整理相结合的宿舍文化建设”活动,目前在医学护理系系才刚刚起步,要想把此项工作有声有色的持久搞下去,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特别是在宿舍文化建设的内容上,尚需下大力气去研究、挖掘和推广、实施。我们设想,先从最基础和最基本的要求做起,然后不断丰富其内容,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开展更多的与护理专业相结合的宿舍文化建设活动。例如编辑和交流“宿舍小报”,建设宿舍“楼道文化”,组织开展如宿舍“舍歌”创作评比,宿舍文化“艺术节”活动,“专业?艺术?生活?家”为主题的宿舍文化创建活动,以及以“斋”、“轩”、“屋”、“阁”、“楼”等为主题的宿舍“舍名”创建活动等。通过丰富宿舍文化建设内容,使学生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由被动变主动,不断激趣,催人上进,从而使这一活动能够有声有色地坚持下去。
2.通过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公寓管理上档次、上水平
学生公寓管理,应该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开展丰富多彩、主题多样的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公寓管理上档次、上水平。在医学护理系开展此项活动,更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职业习惯的培养和教育,整体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因此,我们计划持之以恒地把此项活动坚持搞下去,学生换届但活动不停,新生入学,迎头赶上,努力不让一个班级掉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3.形成具有医学护理系特色的系列化、规范化、常态化和标准化的宿舍文化建设体系
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要系列化、规范化、常态化和标准化的宿舍文化建设体系,促进医学护理教育教学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7
2.师资力量薄弱。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本科学历或来自于医院,虽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但学历偏低,教育水平不高,缺乏科研能力,也许通过相关政策提升为高校系列的教师,但技能水平没有实质性变化,难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还有部分老师是高校毕业的应届研究生,理论功底扎实,由于缺乏企业背景,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薄弱。同时师生比例失调,指导力量不足,在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之下,导致教师力不从心,难以保质保量完成。
3.学生的问题。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但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高。学生普遍反应不知如何写作,对毕业设计有回避心理。计算机应用能力差、专业知识不扎实,学校也没有安排系统的相关课程,大多学生不会查文献,且有的高职院校没有购买专业文献数据库,造成资料搜集困难,难以提高毕业设计水平。4.缺乏考核评价体系。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毕业设计辅导监控难以到位,无法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进行及时的跟踪考核,同时学校缺少相应的监管与奖励机制,难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校的毕业设计评价仅以校内老师为主,缺乏引入医疗专家社会性评价的环节,答辩考核内容多局限在论文与答辩成绩的考核,而忽视学生职业素质的考核。加之国家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特别关注,每年要求学校上报就业率,以此来评估学校的教学质量并确定来年的招生指标[2],造成学校对学生毕业答辩流于形式,重成果、轻过程,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相背离。
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对策
1.合理安排时间。由于毕业答辩与执考、应聘和专升本等发生冲突,难以兼顾全面,可以提前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确定阶段任务和最后目标,达到先入为主的目的,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设计任务在平时的专业课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构思选题,收集素材[3],同时各专业课程的学习相互融合,使学生在单科课程的学习中建立和培养系统全局的观念。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指导老师是保障论文质量的根本。安排教师统一进行培训,寒暑假期间到医院进行实践锻炼或参加短期的培训班,提高教师的专业指导水平。组建毕业指导老师团队,不同年龄阶段教师进行合理搭配,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与医院合作建立双师指导制,由校内外两名老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校内导师培养学生专业方面的理解和创造能力;校外导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解决理论学习的不足[4]。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首先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坚决反对“拿来主义”,毕业答辩不合格者,记载到成绩册中。其次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学校专门开设计算机和毕业设计等相关课程或讲座,使学生针对性学习毕业设计的方法流程及写作规范,如何选题、调查研究及进行文献检索,增强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夯实基础。还可以将往届优秀的作品提供给学生们参考,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4.建立监督评价体系。建立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网络化平台,加强毕业设计的动态监控。定期对毕业设计选题、开展情况、完成进度、毕业答辩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下一步的整改。建立和健全毕业答辩监督机制,毕业答辩成绩除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小组评定外,还应引入医院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正确引导学生,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5]。建立起奖罚机制,将学生评优评先、奖学金等与毕业设计成绩挂钩,对优秀作品给予表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毕业设计不合格者,延期毕业。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最后一次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虽然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目前存在一些困难,但根据高职学生培养目标,通过深化高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学生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训练,提高教学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为进一步的临床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作者:吴俊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教高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2004.
[2]钟苹.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J].职教论坛,2012,(14):47-48.
篇8
《儿童护理》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干课程之一,跟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儿童护理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保健、疾病预防及临床护理的一门护理专业课程。研究对象是从新生儿期至青春期的儿童,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为儿童提供整体护理,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1]。
教学改革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的基本原则,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适应“必需、够用”和“整体护理”的职教理念。按照职教思想和现代护理理念构建教学内容,淡化学科与学术观念,降低理论难度,注重实验实训和学生技能培养。
一、按照职教理念构建教学内容,降低理论难度
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以“必须,够用”为度,我们按照这样的理念选择、重组、整合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遗漏和重复[2]。我院儿科护理教研组负责人组织所有儿科专业课教师参与集体备课,共同商定授课计划,将儿科护理学与其他课程有交叉的内容进行整合;根据学情特点,将学生缺乏的基础知识进行补充,增加临床实例和实验教学内容,按照职教理念构建教学内容,降低了理论教学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病理组织教学内容。在讲述较难理解的授课内容时,可以采用“课堂提问+导出第一病例+讨论病例(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措施)+提出第二病例+总结本节内容”的模式进行。一节课以一个病例开始,以另一个病例结束,激发学习兴趣,降低了理论学习的难度。
二、注重实验实训建设,提高学生护理技能
为更好的达到本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出不仅基础理论扎实,更重要的是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优的专业型技能型高素质护理人才,应注重校内外实验实训建设,提高学生护理技能。
1、注重理论教学服务于实验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强化校内实验室建设,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因素。更多内容选择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师讲解+示范教学+学生操作的形式,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理论结合实际,使课堂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巩固。
2、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加强学院和医院的合作共赢,使学生在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过程中,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护理,应用护理程序对急慢性及临终病儿进行护理;熟悉医院儿科的各项护理操技术;在实习结束时完成一份儿科护理大型病历[3]。
3、开发适合本校护理专业学生使用的实验教材
结合学院软硬件设备,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将原开设的儿童护理实验和母婴护理实验项目进行筛选整合,再开发新的实验项目,编写适应本学院护理专业学生使用的实验实训指导,作为校内自编教材。
三、以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实现角色扮演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早实现角色转变。在教学模式上,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提出护理问题为焦点,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例如,计算机、幻灯机、视频、光盘、模具、挂图等辅助教学,以提高临床教学的形象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要求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从学生的角色转变为为护理活动的执行者、健康知识的宣传者、健康教育者、患儿代言者、患儿知心者等多重角色。
四、以儿童对健康的需求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
儿童护理人员对儿童的健康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为儿童护理事业奋斗终生的医德修养。健康与疾病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更是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和谐状态。以儿童对健康的需求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4]。
儿童护理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咿咿学语不能明确表达感情的儿童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交会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还应交给学生谨慎、诚实、有爱的服务态度。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在各方面的发展水平都与成人有很大差别,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身心方面发展也不均衡。因此,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儿童的年龄分期和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童的健康与家长的日常看护和指导密不可分,我们在教学中还应教会学生对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宣传和咨询技巧。使家长能够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吮手指,勤换内衣裤等等,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检查。
五、小结
儿童从生命开始到整个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均与成人不同,儿童护理工作者责任深远,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基于这样的学科特点和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初步探索了《儿童护理》的教学改革和教学优化方法,即按照职教理念构建教学内容,降低理论难度;注重实验实训建设,提高学生护理技能;以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实现角色扮演;以儿童对健康的需求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旨在适应现代“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宗旨,贯彻以人为本”职教理念,立足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儿童护理(卫生部护理教改课题研究成果)[M] ,崔焱,程志军.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
篇9
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每一个毕业生的前途和命运,切实有效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关系到一个专业乃至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大学生就业高峰的来临和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找工作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更难。让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求职中的竞争,对就业的成功与否起到时不可估量的作用。[1]护理专业学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在择业问题上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就业观,如何提高护理专业毕业生应对愈来愈激烈的社会竞争力,如何为他们在择业就业上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作为从事高职护理教育的工作者都应积极地思考并在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不断实践。
1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树立学好知识打好基础为就业作准备的思想
现在绝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依赖性强。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心理教育和挫折锻炼,生活习性自由散漫,求知欲不强,但这些孩子思想活跃,参与自我管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的欲望都很强,有极强的自我表现意识。从入校开始就向学生阐释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思想,让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认识学习的必要性、就业的紧迫性。进班后,我就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女生知识、礼仪知识、就业知识以及专业知识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开阔学生视野,启迪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树立牢固学好专业、服务就业的指导思想,让她们明确今天的学习就是为明天的就业作准备和积累,只有好好掌握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才不会被用人单位嫌弃,被未来抛弃,才有可能在未来职场立于不败之地。
2 培养综合素质,养成竞争意识,为就业作铺垫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激烈竞争的年代,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材将成为社会的需求热点。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力决定竞争力,用人单位除了注重毕业生的学历外,更注重毕业生的能力。[2]这就要求学生更新观念,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的课程,顺利完成学业,更要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为了给学生提供多种锻炼的机会,在校期间我对同学们提出了“凡事靠人为、凡事靠自己”的竞争口号。在确定班干部、学生会、团总支人选时,都采取同学们自愿报名、进行竞选的方法;班级优秀、先进名单的产生,也是由班委会、团支部制定规则并公布基本条件后学生走上讲台呈述自己优势,由全班同学评选。就连参加院系各级活动的资格,也在班内进行竞选产生。这样既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也给学生创造了公平的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学会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场合表现自己,让不同特长的学生均有机会展示自己,培养学生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做,带领学生认清现实,先就业再创业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职业院校学生如何解决就业问题,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业需求,是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在搞好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充分利用各种就业渠道,正确把握各种就业机会实现就业,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
毕业只是人生万里路上迈出了第一步,面对未来的职场和社会,在校三年的学习经历远远不够,不仅要从学历上进一步提高自己,还要向领导、同事、家人、朋友等学习更多的社会知识,增加自身积累,让自己尽快地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在进入临床实习前以“实习与就业”为主题在学生中开展如何进行实习,如何面对就业的讨论,并请已离校工作的优秀毕业生返校和学生交流思想,教育学生珍惜由各级医院临床专家手把手带教的机会,教导她们在医院里如何认真学习,踏实勤奋工作。在实习名单确定时我会根据不同医院不同要求安排合适的学生到实习点,不是一味地单纯以学习成绩为主,而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考量实习单位的具体要求。我班在实习过程中表现也很优秀,实习期间就有很多同学纷纷与我联系,咨询是否与所在实习医院签订就业合同,我都及时和大家进行了交流。另外,我还组织同学在班级的QQ群中将不同医院的招工信息进行互相传递,想方设法让大家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
因为每个学生各人教育背景和条件各不相同,当初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和目的也不一致,对护理工作的兴趣也不一样。基于此,必须想办法指导学生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当然生涯规划不是单一的思想教育,要帮助学生学习分析自己的方法,在分析自我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了解环境对自我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正确定位,扬长避短,既不好高骛远,又不低估自己的能力。[3]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就要拓宽学生就业思路,打破常规就业想法和方向,颠覆学护理就必须干护士这个传统观念。比如某班学习委员张某,在校三年学习成绩优异,实习期间各方面表现也十分优秀,综合素质也非常全面,但她对美容护理特别感兴趣,毕业后在征求意见时我就鼓励她进入美容行业,现在一家知名品牌美容店任店长,工作生活都十分开心。还有一个同学从小害怕打针,而且还是过敏体质,对很多药物敏感,但孩子因怕家长失望也不敢向家长表露不愿从事护理工作的想法,面临毕业孩子非常苦恼,知道情况后我多次与家长沟通,与家长一起分析工作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后来孩子在移动公司应聘到一个喜欢的岗位,工作十分出色。
培养一个学生、回报一个家庭、造福整个社会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高职护生从职业意识的培养到职业目标的确立,再从职业道德的培养到就业前的培训,都需引导学生理性的思考,[4]尽量减少就业时的茫然与盲从。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是永远的旋律,高职学校的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不断完善护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护理教育工作永远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陈艳琛,杨小芹.护理专科学生就业心理调查与辅导对策[J],当代护士,2009,9:81.
篇10
(1)调查对象。选取省内近年来录用我校高职护理毕业生 5 人以上的医院12 所,其中三甲医院 8 所,三乙医院 3 所,二甲医院1所。调查护理部主任 12 名,科护士长 23 名,护士长 85 名,共 12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者 8名,副高级职称者29名,中级职称者83名。
(2)方法。根据我校高职护生的培养目标,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征求多名护理教育专家和临床护理专家的意见后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就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专业实践技能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发展潜力等14项能力进行全方位调查,有5个答案等级,即很强、较强、一般、较低、很低。
以随机发放调查表和邮寄信件的形式,向上述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 116份,回收率为 96.67%。问卷结果数据用Excel 2003进行分类统计。
二、结果
(1)对我校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基本素质的总体评价情况。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较高,对我校护生综合素质评价非常满意的占62.2%,比较满意的占30.6%,不满意的占6.2%;总体满意度为92.8%。
(2)对我校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基本素质的总体评价情况。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护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环境适应、敬业爱岗、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5项评价“很强”“较强”之和都高于90%,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等2项评价“很强”“较强”之和都高于80%,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4项评价“很强”“较强”之和均高于70%,用人单位对我校高职毕业生能力总体是肯定,这也是对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肯定。但从调查结果也可看出,毕业生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发展潜力还比较弱,用人单位对此3项评价结果“很强”“较强”之和均低于70%,尤其是创新能力最薄弱,评价“很强”“较强”之和仅为48%。这提示我校在这方面的培养上尚有待重视和加强。
三、思考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作为国家紧缺型护理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多年探索,已确立了一定的专业特色鲜明的办学优势,毕业生走上护理岗位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较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转变医疗卫生服务理念的新形势下,如何巩固和发挥学校优势、跟上新时期护理工作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激发其创新和发展潜能,是学校在转型发展阶段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篇11
2课程设计
教学理念:以任务为载体、工作过程为导向,遵循学习发展规律,工学结合,实现学生发展、专业教学、岗位需求的统一。教学内容选取: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护士执业标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选取教学内容,并根据岗位不同分为5个教学模块:颅脑外科病人的护理、心胸外科病人的护理、普通外科病人的护理、泌尿外科病人的护理、骨科病人的护理。为了避免重复教学,将各专科护理都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提取出来设置外科护理学总论模块,因此共计有6个教学模块。将选取出来的内容进行序化重排。原先是按学科知识为主线展开教学内容,现在是按工作任务为主线展开教学内容。授课开始即导入外科护士岗位工作任务———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然后根据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常见情境展开后续的内容:麻醉病人的护理、水电解质紊乱病人的护理、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与6个教学模块并行安排校内、校外实践。课程在高职护理专业第三及第四学期开课,总学时104学时,其中理论84学时,实践20学时。第五、第六学期临床轮转实习,共10周。
3课程实施
(1)采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课前布置案例及导学问题—课堂上模拟案例情境,引出工作任务—按临床护士工作过程对病人实施评估、诊断、计划、护理、评价—教学过程中穿插提问互动、演练、评价、示范、讲解和总结—布置下一单元学习任务—临床见习、专题学习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对接。(2)采用微格教学法实施技能教学。设置病例情境,确定操作任务—微格示教室中示教,学生边学边做,同时录制教师操作视频—回放教师示范视频,录制学生操作视频—课堂总体评价—课后教师评价,学生回看典型错误视频。(3)完成一个模块教学后,安排学生到临床见习。教学过程是:临床教师床边示教—小组协作收集病例资料,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进行病例讨论并做PPT汇报—教师组织专题讨论、学习、点评。(4)构建可交互的网络教学平台(课程网站),辅助教学全过程,运用混合式学习模式(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混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学习任务(教学案例+导学问题)及目标,提供学习资源(包括微课、课件、参考资料等),学生提交成果,教师批阅反馈、进行成绩管理等。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解决学生学习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5)完成课程教学后,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考核,注重过程评价。
4教学条件
(1)建设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共有教师11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6人,临床兼职教师5人。另有多名临床见(实)习带教教师。师资队伍结构合理。(2)校内实训依托支持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护理实训中心开展。护理实训中心有操作训练床位100张、模拟病房多间、微格示教室1间和10间微格实训室,而且均有无线网络覆盖,支持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理实一体化学习。校外见习依托3家三级甲等医院完成,实习依托46家“二甲”以上医院完成。(3)课程使用的教材均由课程教师编写,其中理论教材《外科护理学》使用院校联合开发的“十二五”规划教材,由我院主要的3家教学医院(均为“三甲”综合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参与编写。实训教材选用我院自主编写的院校特色规划教材《专科护理技术》。(4)建设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图书馆、文献数据库和教学素材库等。
5教学效果
课程通过以下方式评价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对照课程标准自评,学生、校内同行、督导组评议,第三方评价(临床带教教师、专家的评价,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麦可思评价)。近3年,学生对教师评议成绩逐年提高,2012年85分,2013年89分,2014年92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2013年为92%,2014年为94%;麦可思评价专业课程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86%,核心知识满足度85%,均高于全国同类院校的平均值;行业反馈学生动手能力强,工作上手快。
6课程特色
综上所述,本课程特色是一主线、两结合、三对接。一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两结合:工学结合、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三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对接。
篇12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对象
我们抽取了镇江高等专科学校2014级护理专业8班和9班作为英护班,共计41人,采用双语授课;2014级护理专业11班和12班作为普通班,共计44人,采用传统授课。两个班的学生在性别、入校成绩、理论基础课成绩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教材准备在开展双语教学之前,本教研室为保持各班级专业一致性及有效性对比,两个班级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彭波主编的《生理学》第6版,但英护班同时开展双语授课。在案例方面,我们已拥有较完善的中文教学案例,但没有英文案例。因此,英护班教师在参考原版英文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将现有的中文病例翻译成英文。(2)教师准备备课过程中,英护班教师应做好英汉均有的幻灯片。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授课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统一组织对参与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口语培训,普通班教师采用普通话进行授课。(3)教学组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前2~3周,教师要先汇总授课计划中的医学专业词汇,提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词汇,然后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全程使用英文。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给学生提问的时间,让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3.教学效果评价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教研室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授课结束后,对英护班学生发放问卷调查,现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41份,经核查收回有效问卷41份,有效率100%。问卷为自制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双语授课的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继续实施等。4.统计分析方法资料经过手工校对和计算机逻辑校对,用Epidata3.1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资料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差异性统计分析X2检验、t检验,问卷中的开发性问题等文字资料则进行归纳、总结。
二、结果
1.成绩比较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闭卷考试,统一试卷,双语授课班和普通班学生考试成绩和及格率差异显著(P<0.05),双语授课组的平均成绩和及格率均低于普通班.
2.问卷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双语班学生对双语授课的认同情况,课程结束后,教研室将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以无记名形式,分发给学生当场填写。本组共发出41份问卷,回收4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三、讨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新的医学信息不断涌现。医学英语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医方工作者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一方面,能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医学动态,不断更新自身的医学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为外籍患者提供最直接的医疗服务。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是医学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第一线,所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将培养学生与病人沟通能力作为首要任务。良好、专业的外语水平是作为现代医疗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实施双语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对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总结,我们比较分析了双语授课班级和普通班级的教学效果,并设计了“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双语教学情况调查问卷”,请全体学生参与。经过分析和统计,结果表明:双语授课班和传统教学班学生考试成绩和及格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双语授课组的平均成绩和及格率均低于普通班。通过问卷调查还发现,80.5%的学生虽然愿意接受双语授课,但仅有29.3%的学生适应双语授课,85.4%的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这可能与学业繁重有关。58.5%的学生认为双语授课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改善了与教师的互动,且51.2%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提高了外语沟通能力,73.2%的学生认为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87.8%的学生认为双语授课应继续实施。问卷结果显示,双语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篇13
一、高职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学教学中实践教学方法的地位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大量居民处于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两种极端体质,而随之而来的是慢性疾病、恶性疾病的发生年龄的提前化。因而实现临床营养学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护理专业临床营养教学成为学生从事临床护理必修的课程。随着素质改革的深入发展,高职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学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育探究型学习习惯。因而实践教学能够实现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当前护理专业的营养护理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基础营养学和疾病营养学的理论性知识的课程安排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而对于疾病营养实践内容的课程比例调为原本的两倍。例如教师在进行某一疾病的营养护理课讲授时,首先对该疾病的发病激励、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其次重点讲授该患者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最后通过实践观察法实现学生临床营养治疗方法的掌握,从而学会制定营养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操作能力。所以,在高职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学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夯实理论知识的关键手段之一,应该加以推广[1]。
二、高职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实践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一)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增加护理专业学生对临床营养知识的实践运用
情景教学方式是运用现有的设备资料,进行课程知识点的事实再现,从而增加学生对其的认识,增加学生再现知识点的能力,从而培育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因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情景教学法要求教师模拟患者营养问题,从而要求学生根据病人的营养问题,作出正确的营养评价,然后根据病人的临床治疗和药物食用,设计出合理的营养计划,实现对病人的营养护理,增加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2]。例如,在某高职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学教学课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分组扮演患有高血压疾病的病人和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的一队根据护理程序对病人的饮食习惯和身体请况进行营养状况评定和膳食结构,之后,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实现营养问题的提出和营养问题的解决。通过情景教学,增加学生同患者交流的能力,和提高营养知识宣讲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营养治疗方案的制定,培养学生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进行临床营养护理指导。
(二)结合实际病例教学,增加护理专业学生对临床疾病的营养问题认识
病例是医院患者临床治疗的主要证据。结合实际病例进行临床营养教学,是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的重要方式。在护理专业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同学校合作的医院进行实际病例的分析、研读。主要是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学生对患有如糖尿病这一典型疾病的患者进行营养问题分析,结合病人的临床治疗情况、饮食结构和季节特点,制定营养计划,最后由护士长和患者的主治医生对营养计划进行指导点评,推动学生对临床疾病认识的深度,提升自我对临床营养学认识的广度。另外,采取实际病例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在于提高学生全面统筹分析问题的能力[3]。
(三)实现患者营养知识宣讲,实现临床营养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通过护理人员医院患者护理实践可以得知,护理专业学生临床营养学实践教学主要是实现营养护理的实践操作能力。目前,护士对于营养计划的制定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渐渐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营养问题患者的需求。因而,高职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实践教学还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宣讲实践活动。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将如何制定营养治疗方案的思路进行口头或文字表述。使护理专业学生在未来护理工作中,不仅能够亲自为患者制定营养治疗方案,还能通过向患者传授相关的临床营养知识,提高患者的营养意识,自主制定营养治疗方案。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护理专业学生要注意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营养知识传授,提高患者家庭饮食结构中低脂、粗纤维的食物比例。从而减少患者的营养问题[4]。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学将成为未来医学护理的重点发展项目。同时,医学教育改革中要求采取实践教学方法对临床营养学进行教学活动。在目前,高职护理专业中主要通过设计情景再现、进行实际病例学习和理论宣讲等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临床营养学的掌握,减少患者的营养问题,普遍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国良.高职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学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0,17:103-104.
[2]孙建勋,刘笑梦,张彦芳,曹姣玲,王瑞丽,陈利颖.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护理研究,2014,33:4116-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