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产部门质量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第一、质量管理组的定位是监管班组,因此对人员的要求有着比其他班组更高的要求。
首先,质量人员应当具备优秀的职业素质。
1、 质量人员应当对企业有着极高的忠诚度。
2、 质量人员应当对产品的生产过程有着很高的熟悉程度。
3、 质量人员应当对生产中产生的不符合现象有着绝不放过的精神。
4、 质量人员应当对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有着敏锐的洞察能力。
5、 质量人员应当能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
其次,质量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1、 因为要对生产过程的稳定状态进行辨识,所以需要有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的专业知识。
2、 因为需要组织对现场质量体系运行是否顺畅,所以就需要有体系标准审核的认证资质。
3、 因为需要对过程不符合部分进行持续改进,所以就需要对过程不符合项分析的专业知识。
4、 因为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与沟通,所以就需要有如何与各种人员沟通的专业知识。
第二、质量管理组的有其特定的工作内容。
1、质量管理组对生产过程中发生不符合过程或产生的不合格品,与其他相关部门一起对造成不符合过程或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调查,探究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对如何避免以后再次发生问题的方法提出整改意见。对整改的实施进行跟踪。最后对整改的结果进行验证,确保问题的彻底解决。
2、质量管理组应当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对生产过程合规性的审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不符合规定的根本原因,并督促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有效整改。对整改结论进行跟踪与验证。确保问题的彻底解决。
3、质量管理组应当对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的关键数据进行统计,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4、质量管理组应当经常与其他生产班组与生产技术保障班组进行沟通。收集各方面对现行制度的意见与建议。进行汇总后由制造部门管理层进行评审对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实施。确保制造部门制度上的可持续改进。
5、质量管理组应当定期调研客户对产品质量的反馈,与接受客户对产品的质量投诉。时刻关注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对于客户对产品的质量投诉,应当高度重视并组织工艺技术班组与相关生产班组等对客户的质量投诉进行原因分析。给客户以满意的答复。
6、质量管理组应当定期对制造部门内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审核,并对本部门最高领导者进行审核。确保部门内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运转。
7、质量管理组应当迎接外部对本部门的各种审核与审查,并对其他组织审查审核时提出的各种建议项与整改项督促本部门内部相关班组进行整改,并验证整改的有效性。
第三、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是质量管理组完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外部门对本部门进行检查时发现不符合现象的多少。所被查出的问题中是否有重大不符合项。所发现的不符合现象是否能及时与相关人员与班组进行有效整改。
2、外部门及客户是否对本部门的产品有质量投诉。如有质量投诉是否能尽快查明原因,并与投诉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良好的解决问题。
3、对本部门的主要设备的关键参数统计是否及时,对数据的监控是否有效,是否能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变化,并及时给相关班组发出预警,及时消除设备异常保持产品的稳定性。
篇2
3、成立专项工作日:为了确保公司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要求,生产部门成立了质量管理日(每周二为公司的质量分析日)。针对质量分析会上大家提出来的问题,生产经理牵头负责在一周内给予解决或者上报技术部叶总来处理解决,并在下次质量会上向大家做出提出来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处理结果。如此一来,公司产品方面有了全新的改进,客户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4、开展质量活动月:通过质量管理月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全方位培养员工们对生产过程中细节的控制,提升员工们的质量意识和客户意识,从而向实现一起飞跃、鼎造精品的企业方针靠近!通过9月份对“一楼质量提升活动月”的开展,充分体现金加工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全方位培养员工们对生产过程中各细节的控制,提升员工们的质量意识和客户意识,实现从根本意义上的对一楼配件库存产品的质量改进!
篇3
1 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
1.1 确定质量目标
根据苗圃苗木生产的特点,包括不同苗木种或品种不同生长发育习性及对环境的要求,苗圃现有条件,如苗木生产机械设备、苗圃技术管理人员以及苗圃的气候土壤条件等,策划苗木生产应达到的质量目标。
1.2 确定实现质量目标的程序
选择有效的程序和过程实现苗木生产的质量目标,包括确定各种可以量化的指标、目标的分解、工序(如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的质量管理点(控制点)。
1.3 实现质量目标所需资源的有效配置
实现质量目标所需的资源,如人、材料、机械设备及机具、技术(方法)和信息、资金等。这些资源在苗木的质量管理中如何有效配置是实现苗圃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在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中必须加以重视。
2 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控制
2.1 系统控制
园林苗圃的生产由若干生产部门组成。每一个生产部门的任务由若干个工序如育苗、锄草、防病虫、施肥、浇水和苗木的越冬防寒等来完成,苗圃生产管理按系统来说最基本的元素就是苗木生产工序,因此生产过程质量是形成整个苗圃苗木质量的基础。
2.2 各种影响苗木生产质量的因素控制
影响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主要有五大因素,即人、材料、园林机械、苗木的生产方法和环境因素。
2.2.1 人的控制。
主要对苗圃苗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技术水平、责任心等方面加以控制。把苗木质量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人后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
2.2.2 材料的控制。园林苗圃所需要的材料包括苗
木种或品种资源、农业生产资料(如农药、肥料、农膜、农业机械设备等),其是苗木生产的物质条件,是提高苗木质量的重要保证。
2.2.3 苗圃机械
设备的控制。机械设备的选型要根据苗圃苗木生产的特点选择机械设备,若主要以生产种苗为主,应选择与种苗生产繁殖有关的机械设备,以大田苗木生产为主的苗圃企业应选择合适的整地机械、苗木栽植机、起苗机械等机械设备。
2.2.4 技术与方法的控制。
技术与方法控制包括苗木生产周期内所采取的育苗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等方面的控制,保证所培育苗木的规格一致、生长健壮,提高苗木的质量,这也是苗圃苗木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关键。
2.2.5 环境的控制。环境因素
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分、地形等自然环境因素和病虫草等生物因素。在苗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根据苗木种类和苗木的生长发育状况适时调整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如及时防病虫、除草,合理进行水肥管理,合理选择苗木的栽培方式等,为苗木生长创造最佳的环境及栽培管理条件。
2.3 园林苗木生长的过程控制
在苗木生长的各个阶段,从播种、扦插等苗木繁殖到苗木出圃都要认真管理,以保证苗木各生长阶段的质量。苗圃生产部门主管策划并确定生产资源,组织、协调、指导生产部门人员照章生产;协调部门内部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确保苗木生产计划能保质保量完成。技术部门要制定苗木生产标准及相应的生产技术,协助苗木的生产流程安排,编制生产质量标准和技术指导文件,进行必要的现场操作指导和过程质量控制。
2.4 苗木质量的全员控制
苗木的质量决定苗圃的生存与发展,从苗圃的管理人员到场地职工都要重视苗木的质量。要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培养职工的责任心和主人意识,关心苗木的质量,关心企业的发展。
3 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
园林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可分为对外的质量保证和对内的质量保证。对外的质量保证是指对顾客的质量保证和对认证机构的保证,对顾客的质量保证是指提供符合顾客要求的园林苗木;对认证机构的保证是指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属的认证机构对园林苗圃苗木的生产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来实现其质量保证。
4 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
园林苗圃的质量改进是苗圃企业为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期望而进行的各项生产管理活动。
4.1 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分类
4.1.1 对苗木生产过程本身的改进。
苗木生产过程的改进主要包括苗木种植(种)品种的确定,每种苗木的繁殖数量及生产各种苗木的规格;苗木繁殖栽培技术的改进和提高;苗木生产机械设备及新技术的改良与引进等。这种改进是一种苗木生产技术改进,可以提高苗圃企业的苗木质量、降低苗木生产成本,甚至可促进园林苗木新品种的引种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培育。
4.1.2 对管理过程的改进。
它包括苗圃企业经营目标和生产目标的调整、发展战略的更改、苗圃内部机构的变动、资源的重新分配、奖励制度的改变、苗木生产过程的调整等。这种改进对苗圃企业来说是永无止境的,随时都应进行,从最高管理者到基层管理者都应针对自己的管理对象来进行。这种改进可以降低苗圃企业的苗木生产成本,改善人际关系,使苗圃企业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4.2 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原则
(1)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苗圃的最高管理者和各级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坚持质量改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苗木市场对高质量苗木的需求。
(2)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一种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或创新措施,是针对苗木的生产过程进行的,可以更好地提高苗木生产过程的效果或效率。
(3)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苗圃苗木持续、不间断、充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苗木生产质量的过程。
4.3 苗圃生产质量的改进方法
质量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一样,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才能使整个管理工作循序渐进,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1)对苗圃的生产进行现状分析,根据苗圃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不同苗木生长发育特性、质量规格,制定相应的生产管理目标,找出影响苗木质量的因素,安排苗圃的生产计划。
(2)按照制定的措施计划进行实施,执行中若发现新的问题或情况发生变化(如人员变动、苗木品种或规格变化、生产技术的提高),应及时修改措施计划。
篇4
这是因为生产部门是以生产产品为目的,而物流部门的目标和任务是如何适时按质按量地提供生产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因此,物流部门开展质量管理,应着重解决如何保证所采购的物资能满足生产需要,质量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如何做好各种生产资料在投入生产过程之前的储存、保管工作,使之使用价值不变等问题。同时还要加强服务工作质量,力求做到方便生产,方便基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物流部门的管理质量,从而保证工程、生产质量,降低成本,使物流部门的经济效益体现于生产和建设之中。
二、由于物流部门不是直接生产产品的单位,所以,它本身不存在制定产品的技术标准的职能。
所采购的一切物资都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因而物资的规格、数量要求,只能按生产部门和施工单位所提供的计划办理,也就是说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对于物资到库的质量把关只能根据国家有关产品标准或生产技术部门提供的各种产品技术参数组织进货,组织验收。要使所有进货都完全符合标准,就必须先收集所有产品的质量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采购验收有依据。但事实却很难做到,因为生产建设所需要的产品十分繁杂,各种产品标准要求各异,检测方法也不尽相同,所有产品技术标准无法收集齐全,即使收集齐全也不可能配齐各种检测设施,组织技术人员去逐一检验。这是因为各种产品的生产都是遵循一定技术标准生产的,出厂时都按国家规定进行了检验。作为器材供应部门对大部分一般产品只能在订货合同中加以要求,到货后按产品的规格进行检验,看发货是否符合合同要求规格,数量是否短少。使用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按照质量负责制的原则应由生产厂负责。但这不等于说器材供应部门的质量检查可有可无,相反地对生产建设所需要的关键性产品必须加强技术把关,以防止发生问题,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事前把关,减少甚至拒绝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入库呢。
第一应从物资订货入手。这是产品质量保证的第一关。
(1)物资订货必须做到有依据,要根据生产建设计划和生产设计部门提供的具体规格、数量、需用时间以及特殊产品的技术参数或质量要求来先编制物资需求计划,提出符合生产、建设需要的物资订货计划。
(2)除上级统一分配订货的物资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汇报计划外,对企业自行订货部分要首先作好厂家的选择工作,特别对大宗和关键物资的订货,要首先对厂家的信誉、生产工艺、生产能力、产品质量进行考察,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上与其订货。
(3)要按照经济法和产品供销合同的规定签全合同规定的条文和内容。如产品规格型号、价格、数量、交货时间、质量要求、到货地点、运输方式、验交方式、结算方式以及双方应承担的有关违约经济责任并做到条文清晰文字准确,双方盖章手续齐备,并经有关部门的鉴证。对有些一时难以判断质量的物资要在合同上注明安装使用运转时间及要求,以免事后扯皮。
第二、要把好到货入库验收关。这也是物流部门质量把关的关键。
(1)物资到货后,要以订货合同为依据逐一验收,包括核对规格型号是否相符、包装是否完整、随货资料是否齐全,认真进行外观检验,该检尺的要进行检尺,该检斤过磅的要过磅,并做到记录清楚,原始资料完整。
(2)对于严重影响生产建设的重要物资要经过专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无法检验的重要物资,应从选择生产厂家时就严格筛选,签订合同时注明如果因产品质量影响生产应如何处理,并建立分承包方档案,记录分承包方的供货业绩,定期评比,对业绩差的应考虑取消其分承包方资格。
(3)对有问题的物资要及时进行查询、索赔,该拒付料款的要及时拒付,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第三、抓好库存物资的保管保养工作。要按物资的不同属性及要求妥善存放,定期进行保养,保持物资的使用价值,加强安全防卫工作,以减少物资保管中不应有的损失。要根据行业管理的要求,开展仓储达标活动,并组织定期检查评比,与经济责任制相挂钩,强化库房管理。
第四、做好物资的发放管理工作。物资发放虽然在企业内部进行,但十分重要。首先要完善收发料手续,该复核计量的要复核计量,做好文明装卸工作,减少物资因倒运装卸不当而造成的损失。其次要加强门卫管理,以防物资失窃。
三、抓好全面质量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首先,要加强全体职工质量意识的教育,认清物流质量的好坏与生产建设的好坏息息相关,要立足全局做好本职工作。
其次,完善经济责任制,把质量管理考核列入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的经济考核中,定期考核,及时进行奖惩,使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物资订货、到货验收、保管发放等关键环节,必须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各种原始记录、报表要做到齐全准确、详细易查。建立完善的物资管理标准化体系,并做到认真执行。
第四,根据本部门特点配备完整的计量器具,并认真做好周期检定工作。第五,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在主要岗位,要组织成立QC小组,针对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分析活动,堵塞漏洞,提高物资入库质量,减少保管发放损失,确保油田利益,为生产建设服好务。
篇5
一、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制定质量方针政策,明确质量管理职责,设立有关质量管理监督部门,但是,最终的产品质量仍然不达标,很多企业的退换货率居高不下,浪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同时还会影响企业声誉,难以树立品牌形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质量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很多中小企业中生产部门与质检部门关系不明确,甚至有质检专员受生产科领导管辖。导致在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发生冲突时,产品生产科领导要求质检人员放宽要求,以次充好,导致一些质量不达标的产品仍然进入流通市场进行交易。另外,由于企业业务多,产品需求量大,质检工作量大,质检人员为了在规定的时间的内完成任务,发现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也含糊对待,直接通过;还有部分企业采取抽样检查方法,导致一些不合格的产品最终到达客户手中,最终客户不满意要求退货或者返修。
(2)质量管理工作仍停留在产品检验阶段。现阶段,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规范只是一个摆设,生产工人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生产,只凭感觉、凭经验生产,很多质检人员的质检工作仍然停留在产品检验阶段,对于生产工人的操作质量、是否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却漠不关心,也没有权利干涉,质量管理工作不够全面,仍然具有片面性,导致不能从源头上预防质量问题的产生。
(3)对质量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对于产品质检工作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很多企业质检工作缺乏正规性,检验精准度不合格。为了降低成本,一些小企业甚至自己制作一些质检工具,他们自身不是专业的量具生产者,做出来的质检工具合格率低,精准度差,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另外,一些用于质检工作的设备的使用性能与设备没有经过专业的检测、实验就进入流通市场,导致很多产品由于质量不达标而被退货或者返修,在管理方法上片面化,最终增加了生产成本。
(4)相关部门缺乏责任感。现阶段,很多中小企业内部员工认为质检工作是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缺乏责任感。如行政采购部门,只想着采购物品,完成任务,不关心所采购物品的质量是否合格;技术部门只想着开发相关技术,对于所反馈产品的不达标原因置之不理,认为这是质检部门的事情,全员质检工作参与性差,导致质量管理工作发展缓慢,效果欠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一,就必须做好质量管理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反思,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
二、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现阶段,企业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将“视质量为生命”的口号落实到实处,用长远的目光看待企业的发展,重视树立品牌形象,切忌为了一时之利、一己之利而将质检不合格的产品投放到流通市场。导致企业诚信缺失、声誉受损,长此以往,企业将最终在市场消失。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做好管理工作,引导全员正确认识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21世纪的工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企业各部门应承担的质量管理职责,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将无法全面、高效开展,如果缺乏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企业各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责也难以全面发挥。因此,企业必须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把握全局,监控和督促各部门落实质量管理中的职责,实现企业质量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3)加强对生产流程的监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部门要注重监控生产部门的任务量、技术指标、操作是否合乎规范等等工作,确保整个工艺生产流程的规范化。另外,建立与质量有关的考核机制,完善激励政策,奖励质量达标的员工,严惩以次充好、不负责任的行为。
(4)加大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应加大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采购所需的仪器设备,如化学分析检测仪,计量工具。另外,要确保这些设备的质量是达标的,各相关仪器设备的值必须精准;及时更换破损、刻度值不准的仪器,全面试验其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等,确保得到的数据高度精准。
(5)引导全员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去。企业在产品的设计、生产以及辅助过程中,都要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引导全员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工作时假设自己直面客户,以客户为中心,有效使用PDCA方式来解决存在的质量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可提供一些安装、售后等附加服务,树立品牌形象。
(6)加强对员工的岗前技能培训。 企业在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时,要注重提高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素质与综合素质,没有高素质人才,再先进的设备、再高的技术水平也无法被高效利用。因此,企业要定期组织相关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激发工作激情与兴趣,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质量。企业可制定相关培训制度与激励政策,引导员工全身心投入到质量管理工作中去。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基础性的工作,管理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合理利用有效资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树立品牌形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篇6
1、产品产量方面
过去的一年里,生产部门力挑重担,在产品型号多变、批量小、技术资料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了一些工艺上新摸索与试验,克服了材料质量波动,客户质量标准大幅提高、订单紧且不稳定等困难,共完成成品灯具入库9500余盏(路灯1331盏、隧道灯153盏、庭院灯93盏、景观灯1629盏、室内灯6354盏),光源成品59586只。为达到客户在产量和质量上的要求,生产部合理调整生产计划,利用有限资源,及时满足客户交期,为今后公司产品多元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产品质量方面
本人今年1-8月负责品质工作,在该部门期间,除带领部门员工把好产品进货、制造、出厂各环节质量关以外,另编制施行了质检各环节的质量记录,留下了真实全面的质量检验数据,申报取得了6种产品的ce认证,协作完善了各款产品的铭牌、说明书,及时向营销部提供了各种产品的检验及测试报告等。接手生产管理工作以后,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我们生产部门同样高度重视产品质量,严把生产工序的每一个质量控制关,做到每月成品交验合格率都在98%以上。虽负责的工作角色进行了转换,但我们始终坚信产品质量是设计、生产出来的,只要生产部的每一个员工都有高度的质量意识,并付诸于生产操作的每一环节中,产品质量将会稳步提高,从而实现成品交验合格率逐年递增0.2%的目标。
3、机器设备管理方面
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各种生产设备运转完好率达到100%,尚未出现一起因设备原因影响生产的事故。可以说是因为大部分设备都是新设备,故障率较低。但我们设备维护还是按照iso9000设备维护保养的相关文件进行定期检修保养,全年安排且有相应的文件记录,有力地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转,进而确保了生产运行的稳定。
4、人员管理方面
201x年9月,是我接手生产部管理工作的开始,也是生产任务逐月递增的开始,在管理人员变动和生产线员工极不稳定的情况下、这无疑于给生产管理带来极大压力,但就在这样的压力推动下,
本部门各车间还是坚定地进行员工岗前岗中培训,保证新进员工的顺利进入岗位角色,做到基本胜任轮换岗位工作。在这里我得感谢几位车间主管和各个车间一线的组长,是他们的鼎力支持和配合才使得生产部有了如今的良好局面。
5、安全生产方面
在过去的一年里,生产部门将安全生产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之中,做到随时对各车间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并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各车间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加强了对生产现场劳动纪律和劳保用品佩戴的监管,保证了生产车间的有序运行,全年度未发生一起人身伤害、设备损坏之类的安全事故。
二、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生产部门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不足:
1、 质量管理方面
1). 员工质量意识淡薄:目前在部分员工身上还存在质量事不关己,漠然置之的态度。这与培养员工质量意识,树立质量危机感,落实产品质量责任制做得不好,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2).缺乏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理念:我们现在缺乏的就是全员参与质量意识,有时会出现一个真空地带,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局面(72w投光灯打胶和144w投光灯包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且在有的时候,生产现场有管而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我个人感觉,有时候靠一个部门来管这种事,想做的尽善尽美是不可能的,这必须与我们全体员工以及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配合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员工的配合和管理人员的齐抓共管是完成不了的。
3).缺乏质量记录意识:产品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如何完整记录产品过程质量状态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有了完善的质量记录,它将为产品设计更改、技术分析、数据查寻等提供准确的依据。虽然这方面在逐步改善,但离我们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写我们所做,做我们所写,记我们所做的还差较远!
2、人员管理方面
由于我们是订单式生产模式,订单的连续性怎样直接影响到生产管理的诸多方面,有时任务不足也致生产现场管理松懈,员工的精神面貌和紧张感缺乏,在这方面我们正策划予以整顿、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培训计划,施行有效的激励措施,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今后发展的需要。
3、物料消耗及成本控制方面
由于我们以前没有对物料消耗及成本进行考核,有许多的非正常成本增加时有见到,如工具损耗率高、物料使用质量过剩,员工装配及物料储存不当引起浪费等等,这些不经意的浪费都将增加我们的成本,导致这种现象的存在,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有些是员工成本意识不强,有些是工艺规
范和材料要求不太明细。要做到成本有效控制,得从我们每位管理、技术人员做起,只要大家监督到位、标准制定合理,考核措施完善,我们的非正常成本才可降低或消除。本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合理的奖罚措施和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思想教育,使员工的成本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得到逐步提高!
三、从公司整体方面,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1、请尽快完善现有产品技术资料,并确保其编制、发放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因设计试制输出的各种技术文件(如bom、图纸、包装要求、铭牌、说明书等)是以后物料采购、生产制造、试验测试、使用安装、售后维护等过程必须遵循的标准和依据,因此,本部门建议技术部门尽快完善相关技术文件,以便各环节利于工作!
2、建立健全工作质量责任制:就是要对公司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都明确规定各部门和个人在工作质量上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力、以便做到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层层、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这样才可以把与质量直接有关的工作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质控体系!
3、随着公司销售量增长、对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售后维修也越来越多,原来的售后服务模式已不大适应,建议设置专门的售后“服务部”,由专人负责售后服务工作。其主要职能为开展技术服务、进行客户使用效果和要求的调查和处理出厂产品的质量问题。
4、因公司员工流动量大,个别员工的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不强。长期以往必将影响产品质量、工作效率等、建议公司在企业文化、员工归属感及团队凝聚力方面加强树立与培训。
篇7
1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
1.1确定质量目标
根据苗圃苗木生产的特点,包括不同苗木种或品种不同生长发育习性及对环境的要求[2],苗圃现有条件,如苗木生产机械设备、苗圃技术管理人员以及苗圃的气候土壤条件等,策划苗木生产应达到的质量目标。
1.2确定实现质量目标的程序
选择有效的程序和过程实现苗木生产的质量目标,包括确定各种可以量化的指标、目标的分解、工序(如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的质量管理点(控制点)。
1.3实现质量目标所需资源的有效配置
实现质量目标所需的资源,如人、材料、机械设备及机具、技术(方法)和信息、资金等。这些资源在苗木的质量管理中如何有效配置是实现苗圃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在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中必须加以重视。
1.4质量计划的编制
通过上述的策划活动编制苗圃生产的质量计划,从而完成对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
2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控制
2.1系统控制
园林苗圃的生产由若干生产部门组成。每一个生产部门的任务由若干个工序如育苗、锄草、防病虫、施肥、浇水和苗木的越冬防寒等来完成,苗圃生产管理按系统来说最基本的元素就是苗木生产工序,因此生产过程质量是形成整个苗圃苗木质量的基础。同时,合理运用苗圃生产过程质量度量方法监视苗木的生产过程,可有效检验是否达到生产程序改进的目的。
2.2各种影响苗木生产质量的因素控制
影响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主要有五大因素,即人、材料、园林机械、苗木的生产方法和环境因素。
(1)人的控制。主要对苗圃苗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技术水平、责任心等方面加以控制。把苗木质量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人后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
(2)材料的控制。园林苗圃所需要的材料包括苗木种或品种资源、农业生产资料(如农药、肥料、农膜、农业机械设备等),其是苗木生产的物质条件,是提高苗木质量的重要保证。材料的质量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①合理选择苗木品种,保证将来苗木的市场供应,掌握农资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②合理组织材料的供应,确保苗木生产的正常进行。③合理组织各种生产资料的使用,减少使用中的浪费。④严格检查验收,把好苗木生产质量关。⑤重视农业生产资料的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
(3)苗圃机械设备的控制。苗圃机械设备的控制有以下要点:①机械设备的选型。要根据苗圃苗木生产的特点选择机械设备,若主要以生产种苗为主,应选择与种苗生产繁殖有关的机械设备,如苗木种子精量播种机、装盆机、自动喷灌机等机械设备;以大田苗木生产为主的苗圃企业应选择合适的整地机械、苗木栽植机、起苗机械等机械设备。②要有专门人员操作。③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4)技术与方法的控制。技术与方法控制包括苗木生产周期内所采取的育苗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等方面的控制,保证所培育苗木的规格一致、生长健壮,提高苗木的质量,这也是苗圃苗木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关键。
(5)环境的控制。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分、地形等自然环境因素和病虫草等生物因素。在苗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根据苗木种类和苗木的生长发育状况适时调整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如及时防病虫、除草,合理进行水肥管理,合理选择苗木的栽培方式等,为苗木生长创造最佳的环境及栽培管理条件。
2.3园林苗木生长的过程控制
在苗木生长的各个阶段,从播种、扦插等苗木繁殖到苗木出圃都要认真管理,以保证苗木各生长阶段的质量。苗圃生产部门主管策划并确定生产资源,组织、协调、指导生产部门人员照章生产;协调部门内部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确保苗木生产计划能保质保量完成[2]。技术部门要制定苗木生产标准及相应的生产技术,协助苗木的生产流程安排,编制生产质量标准和技术指导文件,进行必要的现场操作指导和过程质量控制。按规定对苗木生长进行观测、评价,对验证和确认的苗木质量负责;同时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验、维修和控制,保证苗木生产的顺利进行。
2.4苗木质量的全员控制
苗木的质量决定苗圃的生存与发展,从苗圃的管理人员到场地职工都要重视苗木的质量。要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培养职工的责任心和主人意识,关心苗木的质量,关心企业的发展。
3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
园林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可分为对外的质量保证和对内的质量保证。对外的质量保证是指对顾客的质量保证和对认证机构的保证,对顾客的质量保证是指提供符合顾客要求的园林苗木;对认证机构的保证是指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属的认证机构对园林苗圃苗木的生产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来实现其质量保证。现在许多园林苗圃企业已经通过了国家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对内的质量保证是苗圃的部门管理人员向苗圃经营者的保证。其保证的内容是苗木质量管理的目标符合苗圃企业的生产经营总目标。
4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
园林苗圃的质量改进是苗圃企业为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期望而进行的各项生产管理活动。
4.1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分类
(1)对苗木生产过程本身的改进。苗木生产过程的改进主要包括苗木种植(种)品种的确定,每种苗木的繁殖数量及生产各种苗木的规格;苗木繁殖栽培技术的改进和提高;苗木生产机械设备及新技术的改良与引进等。这种改进是一种苗木生产技术改进,可以提高苗圃企业的苗木质量、降低苗木生产成本,甚至可促进园林苗木新品种的引种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培育。
(2)对管理过程的改进。它包括苗圃企业经营目标和生产目标的调整、发展战略的更改、苗圃内部机构的变动、资源的重新分配、奖励制度的改变、苗木生产过程的调整等。这种改进对苗圃企业来说是永无止境的,随时都应进行,从最高管理者到基层管理者都应针对自己的管理对象来进行。这种改进可以降低苗圃企业的苗木生产成本,改善人际关系,使苗圃企业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4.2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原则
一是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苗圃的最高管理者和各级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坚持质量改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苗木市场对高质量苗木的需求。二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一种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或创新措施,是针对苗木的生产过程进行的,可以更好地提高苗木生产过程的效果或效率。三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苗圃苗木持续、不间断、充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苗木生产质量的过程。四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本苗圃企业全体员工及各管理层都应参与的活动,根据改进对象,质量改进可以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阶段、不同时间、不同人员之间进行。五是质量改进应建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在苗木生产过程中,不断寻求改进机会,追求更高的质量目标。
4.3质量改进的管理
苗圃的质量改进需由最高管理者授权,由苗圃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如果是大型苗圃企业,也可成立专门的质量改进管理机构。苗圃质量改进的管理主要包括:①要确定质量改进的目的和目标,提出质量改进的方针、策略、方案和总的指导思想,进行质量改进策划,必要时制定质量改进计划[3]。②支持和广泛协调苗圃内各部门的质量改进活动,并向其传达质量改进的目的和目标。③尊重员工的创新精神,采用必要的手段使苗圃中的每个人都能并有权改进自己的工作过程质量。④对质量改进进行鼓励,对改进的成果进行分析、评定,对于推出可行性强、质量改进明显、对苗圃生产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措施的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⑤不断追求新的更高的目标。
4.4苗圃生产质量的改进方法
质量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一样,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才能使整个管理工作循序渐进,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提高[4]。
(1)对苗圃的生产进行现状分析,根据苗圃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不同苗木生长发育特性、质量规格,制定相应的生产管理目标,找出影响苗木质量的因素,安排苗圃的生产计划。
(2)按照制定的措施计划进行实施,执行中若发现新的问题或情况发生变化(如人员变动、苗木品种或规格变化、生产技术的提高),应及时修改措施计划。
(3)在苗木生产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进行动态检查、验证实际执行的结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适当的控制和调整。①检查效果要针对各项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的计划中规定的目标进行。②检查效果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夸大,也不得缩小,未完全达到目标也没有关系。③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已有标准、规程、制度之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
(4)对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处理。如果出现异常,要调查原因,消除苗木生产中异常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分析因质量改进造成的新问题,把它们转到下一次循环的第一步去。通过循环,再次检查、处理,使苗圃的苗木质量得到改善和完善。
5结语
在苗圃生产的质量管理中,要做到有效地进行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苗圃管理者必须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要确定由谁来负责苗木生产的质量管理与改进工作,制定合理的质量目标,并要制定为实现质量目标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或手段以及这一目标实现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改进目的的实现,从而提高苗圃生产效率和保证苗木的质量,最终达到苗圃生产管理的目标。
6参考文献
[1]LANDISTD,TINUSRW,MCDONALDSE,etal.Thecontainertreenurserymanual[M].WashingtonDC:USDepartmentofAgricultureForestService,1994.
篇8
一、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
1.1确定质量目标
根据苗圃苗木生产的特点,包括不同苗木种或品种不同生长发育习性及对环境的要求,苗圃现有条件,如苗木生产机械设备、苗圃技术管理人员以及苗圃的气候土壤条件等,策划苗木生产应达到的质量目标。
1.2确定实现质量目标的程序
选择有效的程序和过程实现苗木生产的质量目标,包括确定各种可以量化的指标、目标的分解、工序(如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的质量管理点(控制点)。
1.3实现质量目标所需资源的有效配置
实现质量目标所需的资源,如人、材料、机械设备及机具、技术(方法)和信息、资金等。这些资源在苗木的质量管理中如何有效配置是实现苗圃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在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中必须加以重视。
1.4质量计划的编制
通过上述的策划活动编制苗圃生产的质量计划,从而完成对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
二、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控制
2.1系统控制
园林苗圃的生产由若干生产部门组成。每一个生产部门的任务由若干个工序如育苗、锄草、防病虫、施肥、浇水和苗木的越冬防寒等来完成,苗圃生产管理按系统来说最基本的元素就是苗木生产工序,因此生产过程质量是形成整个苗圃苗木质量的基础。同时,合理运用苗圃生产过程质量度量方法监视苗木的生产过程,可有效检验是否达到生产程序改进的目的。
2.2各种影响苗木生产质量的因素控制
影响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主要有五大因素,即人、材料、园林机械、苗木的生产方法和环境因素。
(1)人的控制。主要对苗圃苗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技术水平、责任心等方面加以控制。把苗木质量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人后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
(2)材料的控制。园林苗圃所需要的材料包括苗木种或品种资源、农业生产资料(如农药、肥料、农膜、农业机械设备等),其是苗木生产的物质条件,是提高苗木质量的重要保证。材料的质量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①合理选择苗木品种,保证将来苗木的市场供应,掌握农资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②合理组织材料的供应,确保苗木生产的正常进行。③合理组织各种生产资料的使用,减少使用中的浪费。④严格检查验收,把好苗木生产质量关。⑤重视农业生产资料的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
(3)苗圃机械设备的控制。苗圃机械设备的控制有以下要点:①机械设备的选型。要根据苗圃苗木生产的特点选择机械设备,若主要以生产种苗为主,应选择与种苗生产繁殖有关的机械设备,如苗木种子精量播种机、装盆机、自动喷灌机等机械设备;以大田苗木生产为主的苗圃企业应选择合适的整地机械、苗木栽植机、起苗机械等机械设备。②要有专门人员操作。③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4)技术与方法的控制。技术与方法控制包括苗木生产周期内所采取的育苗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等方面的控制,保证所培育苗木的规格一致、生长健壮,提高苗木的质量,这也是苗圃苗木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关键。
(5)环境的控制。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分、地形等自然环境因素和病虫草等生物因素。在苗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根据苗木种类和苗木的生长发育状况适时调整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如及时防病虫、除草,合理进行水肥管理,合理选择苗木的栽培方式等,为苗木生长创造最佳的环境及栽培管理条件。
2.3园林苗木生长的过程控制
在苗木生长的各个阶段,从播种、扦插等苗木繁殖到苗木出圃都要认真管理,以保证苗木各生长阶段的质量。苗圃生产部门主管策划并确定生产资源,组织、协调、指导生产部门人员照章生产;协调部门内部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确保苗木生产计划能保质保量完成。技术部门要制定苗木生产标准及相应的生产技术,协助苗木的生产流程安排,编制生产质量标准和技术指导文件,进行必要的现场操作指导和过程质量控制。按规定对苗木生长进行观测、评价,对验证和确认的苗木质量负责;同时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验、维修和控制,保证苗木生产的顺利进行。
2.4苗木质量的全员控制
苗木的质量决定苗圃的生存与发展,从苗圃的管理人员到场地职工都要重视苗木的质量。要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培养职工的责任心和主人意识,关心苗木的质量,关心企业的发展。
三、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
园林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可分为对外的质量保证和对内的质量保证。对外的质量保证是指对顾客的质量保证和对认证机构的保证,对顾客的质量保证是指提供符合顾客要求的园林苗木;对认证机构的保证是指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属的认证机构对园林苗圃苗木的生产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来实现其质量保证。现在许多园林苗圃企业已经通过了国家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对内的质量保证是苗圃的部门管理人员向苗圃经营者的保证。其保证的内容是苗木质量管理的目标符合苗圃企业的生产经营总目标。
四、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
园林苗圃的质量改进是苗圃企业为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期望而进行的各项生产管理活动。
4.1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分类
(1)对苗木生产过程本身的改进。苗木生产过程的改进主要包括苗木种植(种)品种的确定,每种苗木的繁殖数量及生产各种苗木的规格;苗木繁殖栽培技术的改进和提高;苗木生产机械设备及新技术的改良与引进等。这种改进是一种苗木生产技术改进,可以提高苗圃企业的苗木质量、降低苗木生产成本,甚至可促进园林苗木新品种的引种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培育。
(2)对管理过程的改进。它包括苗圃企业经营目标和生产目标的调整、发展战略的更改、苗圃内部机构的变动、资源的重新分配、奖励制度的改变、苗木生产过程的调整等。这种改进对苗圃企业来说是永无止境的,随时都应进行,从最高管理者到基层管理者都应针对自己的管理对象来进行。这种改进可以降低苗圃企业的苗木生产成本,改善人际关系,使苗圃企业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4.2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原则
一是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苗圃的最高管理者和各级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坚持质量改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苗木市场对高质量苗木的需求。二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一种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或创新措施,是针对苗木的生产过程进行的,可以更好地提高苗木生产过程的效果或效率。三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苗圃苗木持续、不间断、充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苗木生产质量的过程。四是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本苗圃企业全体员工及各管理层都应参与的活动,根据改进对象,质量改进可以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阶段、不同时间、不同人员之间进行。五是质量改进应建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在苗木生产过程中,不断寻求改进机会,追求更高的质量目标。
4.3质量改进的管理
苗圃的质量改进需由最高管理者授权,由苗圃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如果是大型苗圃企业,也可成立专门的质量改进管理机构。苗圃质量改进的管理主要包括:①要确定质量改进的目的和目标,提出质量改进的方针、策略、方案和总的指导思想,进行质量改进策划,必要时制定质量改进计划[3]。②支持和广泛协调苗圃内各部门的质量改进活动,并向其传达质量改进的目的和目标。③尊重员工的创新精神,采用必要的手段使苗圃中的每个人都能并有权改进自己的工作过程质量。④对质量改进进行鼓励,对改进的成果进行分析、评定,对于推出可行性强、质量改进明显、对苗圃生产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措施的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⑤不断追求新的更高的目标。
4.4苗圃生产质量的改进方法
质量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一样,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才能使整个管理工作循序渐进,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1)对苗圃的生产进行现状分析,根据苗圃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不同苗木生长发育特性、质量规格,制定相应的生产管理目标,找出影响苗木质量的因素,安排苗圃的生产计划。
(2)按照制定的措施计划进行实施,执行中若发现新的问题或情况发生变化(如人员变动、苗木品种或规格变化、生产技术的提高),应及时修改措施计划。
(3)在苗木生产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进行动态检查、验证实际执行的结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适当的控制和调整。①检查效果要针对各项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的计划中规定的目标进行。②检查效果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夸大,也不得缩小,未完全达到目标也没有关系。③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已有标准、规程、制度之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
(4)对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处理。如果出现异常,要调查原因,消除苗木生产中异常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分析因质量改进造成的新问题,把它们转到下一次循环的第一步去。通过循环,再次检查、处理,使苗圃的苗木质量得到改善和完善。:
五、结语
在苗圃生产的质量管理中,要做到有效地进行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苗圃管理者必须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要确定由谁来负责苗木生产的质量管理与改进工作,制定合理的质量目标,并要制定为实现质量目标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或手段以及这一目标实现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改进目的的实现,从而提高苗圃生产效率和保证苗木的质量,最终达到苗圃生产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LANDISTD,TINUSRW,MCDONALDSE,etal.Thecontainertreenurserymanual[M].WashingtonDC:USDepartmentofAgricultureForestService,1994.
篇9
根据苗圃苗木生产的特点,包括不同苗木种或品种不同生长发育习性及对环境的要求,苗圃现有条件,如苗木生产机械设备、苗圃技术管理人员以及苗圃的气候土壤条件等,策划苗木生产应达到的质量目标。本文由收集整理
1.2 确定实现质量目标的程序
选择有效的程序和过程实现苗木生产的质量目标,包括确定各种可以量化的指标、目标的分解、工序(如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的质量管理点(控制点)。
1.3 实现质量目标所需资源的有效配置
实现质量目标所需的资源,如人、材料、机械设备及机具、技术(方法)和信息、资金等。这些资源在苗木的质量管理中如何有效配置是实现苗圃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在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策划中必须加以重视。
2 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控制
2.1 影响苗木生产质量的因素控制
2.1.1 人的控制。主要对苗圃苗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技术水平、责任心等方面加以控制。把苗木质量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人后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
2.1.2 材料的控制。园林苗圃所需要的材料包括苗木种或品种资源、农业生产资料(如农药、肥料、农膜、农业机械设备等),其是苗木生产的物质条件,是提高苗木质量的重要保证。
2.1.3 苗圃机械设备的控制。苗圃机械设备的控制有以下要点:①机械设备的选型。②要有专门人员操作。③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2.1.4 技术与方法的控制。技术与方法控制包括苗木生产周期内所采取的育苗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等方面的控制,保证所培育苗木的规格一致、生长健壮,提高苗木的质量,这也是苗圃苗木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关键。
2.1.5 环境的控制。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分、地形等自然环境因素和病虫草等生物因素。
2.2 园林苗木生长的过程控制
在苗木生长的各个阶段,从播种、扦插等苗木繁殖到苗木出圃都要认真管理,以保证苗木各生长阶段的质量。苗圃生产部门主管策划并确定生产资源,组织、协调、指导生产部门人员照章生产;协调部门内部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确保苗木生产计划能保质保量完成。技术部门要制定苗木生产标准及相应的生产技术,协助苗木的生产流程安排,编制生产质量标准和技术指导文件,进行必要的现场操作指导和过程质量控制。按规定对苗木生长进行观测、评价,对验证和确认的苗木质量负责,同时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的校验、维修和控制,保证苗木生产的顺利进行。
2.3 苗木质量的全员控制
苗木的质量决定苗圃的生存与发展,从苗圃的管理人员到场地职工都要重视苗木的质量。要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培养职工的责任心和主人意识,关心苗木的质量,关心企业的发展。
3 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
园林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可分为对外的质量保证和对内的质量保证。对外的质量保证是指对顾客的质量保证和对认证机构的保证;对顾客的质量保证是指提供符合顾客要求的园林苗木;对认证机构的保证是指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属的认证机构对园林苗圃苗木的生产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来实现其质量保证。现在许多园林苗圃企业已经通过了国家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对内的质量保证是苗圃部门管理人员向苗圃经营者的保证,其保证的内容是苗木质量管理的目标符合苗圃企业的生产经营总目标。
4 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
4.1 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原则
篇10
1 为什么要建立基于市场导向的企业质量管理战略
1.1 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为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而国家对于市场经济的干预也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宏观调控的手段。在这样的状况下,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会有自身的一些规律。基于此情况,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改进自身陈旧的管理模式,使自身的发展适应市场的规律。若是在企业进行管理的时候,没有顺应市场经济的变化,那么就可能被市场所淘汰。从这个方面来说,企业需要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上进行改进,从而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
如今,社会经济在大力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也日新月异,给企业的竞争带来了很多的压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质量对于企业而言非常重要,如果不能保障质量,那么就无法确保企业能够在客户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站在市场的角度来进行质量管理,尽管说起来非常容易,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却很难。企业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完善创新的管理制度,以市场为核心,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该种管理方式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变迁以后,西方国际的企业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促进了自身的大力发展。另外,这种管理方式也越来越完善和先进,我国一些企业对其进行借鉴,提高了质量,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所以,采用这样的管理模式,属于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
2 建立基于市场导向质量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
2.1 全员性原则
要使得质量管理模式起到一定的效果,就必须要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献出一份力,因为质量的管理离不开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作人员。所以,在构建管理模式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按照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及其所处的行业的情况来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调动员工参与到质量管理当中去,促使员工更加了解质量的重要性。
2.2 经济性原则
建立质量管理模式的时候,除了要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以外,更要维护企业的基本利益,降低企业的风险。除了要合理地解决企业和市场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外,还要使得质量管理模式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最终帮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 适用性原则
通过对适用性进行分析,能够明确组织战略对在战略分析里所确定的组织环境的适应程度,也能够促使企业明确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因此,这是对管理战略进行评判的一个标准。一个合理的管理战略,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也能使得企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的特点是,人员少,素质不高,规模小。因此企业在对质量进行管理的时候,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同时对可用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调配。也就是说,企业所制定的质量管理方案需要具有可操作性,|量目标不能超过企业的技术范围、能力范围,这就是适用性原则。
2.4 可持续原则
企业要站在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经营发展。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生命周期都非常得短,这是因为很多企业经营者不注重长期利益和产品质量,所以很容易被市场所淘汰。质量管理需要持续和长期进行,经营者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为了节省成本而不顾质量,而且树立质量管理目标的时候,也要眼光放长远,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 基于市场导向的企业质量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质量是生命,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催化剂。采用市场导向的模式来对质量进行管理,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而市场却在随时发生着变化。为此,企业必须依靠市场情况来制定方针和对策,保障生产的质量。也就是说,只有将市场导向作为依据,提高产品质量,才能真正地促进企业的进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企业在经营管理的时候,必须注重质量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同时,也要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将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作为重点。此外,企业还要为员工制定培训方针,培训的内容包括基本质量知识培训、市场竞争和产品质量、企业生存和质量等。通过这些培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员工只有更加重视质量,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3.2 建立基于市场导向的企业文化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存在文化氛围缺失的现象,因为市场竞争非常得激烈,所以企业需要建立自身的企业文化,同时制定出企业文化的策略和计划。在基于市场导向的市场管理当中,企业文化需要以市场导向作为基础。同时,质量管理作为企业行为,也需要有企业文化来作为基础,也就是说,必须加强客户至上的观念,并且培养员工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产生良好的企业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客户导向的、竞争性的、有助于合作的文化目标。在平时要多举办员工文娱活动、培训活动、教育活动以及体育活动,对活动的次数和时间进行详细的规定。
3.3 明确质量管理的责权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对于企业而言非常重要,需要将其放在战略层面上。企业最高层的管理者直接负责对质量的管理和监督。总经理办公室的职能是负责质量管理方面的要求、资源管理、文件等,然后再将内容传达下去,由各个部门完成相应的任务和要求。采取这样的质量管理制度,除了可以促使质量管理资源被合理地利用,同时也能够使得质量管理的责权落实到位。一般情况下,由质检部门进行一定的协调,其他的部门和人员必须进行配合。
3.4 建立信息管理体系
销售部门的人员在和客户以及其他消费者进行调查的时候,要从中获得信息,从而将信息传递给研发部门。研发部门根据这些市场信息来重新对产品进行优化、改进,产生质量指标后传达给质检部门。质检部门通过检查后,对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的行为进行协调控制。在这个过程中,采购部门要将采购时获得的资料和信息传达给研发部门,生产部门也要将生产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研发部门按照获得的信息来改进产品和服务。完成了以上工作后,才能将产品推广至市场。建立信息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需要。
3.5 加强产品实现过程的控制
要提高质量,对过程的控制是关键,同时这也是基于市场导向的要求。对于企业自主生产的产品,先要由研发部门进行审核,并且输出质量指标。之后,采购部门对材料进行采购,检验材料和设备都合格以后,再提交到生产部门进行一定的生产。需要注意的是,生产过程中,质检部门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最后,质检部门还要对产品的成品进行检查和试验,合格后方可交给销售部门进行销售。如果是产品,那么则需要通过质检部门抽查,然后再进行销售。总之,企业必须对研发过程和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使得质量得到保障。
3.6 建立持续的改进机制
因为市场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企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质量管理体系也应该不断变化。在企业构建了质量管理w系后,还要进行一定的评估,对不能适应质量管理的部分实施一定的改进,从而极大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对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而言,都可以通过质检部门组织相关部门,采用德尔菲法来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评价。如果是发现一些部分的问题较多,那么还要进行再次的改进,从而全面地提高质量。
4 总结与体会
采用基于市场导向的质量管理模式,是为了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促进企业的大力发展。在制定质量管理模式的时候,企业管理者、经营者需要摒弃陈旧的理念,采取合理的方式,将市场导向理论应用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从而保障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促使中小企业能够在市场上立足,实现长足的发展。
篇11
1 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保证
1.1影响苗木生产质量的因素
影响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主要有五大因素,即人、材料、机械、苗木的生产方法和环境因素。
1.1.1人的因素 主要对苗圃苗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技术水平,责任心等方面加以控制。把苗木质量目标分解到每—个人后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
1.1.2材料因素 苗圃所需要的材料包括苗木种或品种资源、农业生产资料(如农药、肥料、农膜、农业机械设备等),其是苗木生产的物质条件,是提高苗木质量的重要保证。
1.1.3苗圃机械设备的控制 机械设备的选型要根据苗圃苗木生产的特点选择机械设备,若主要以生产种苗为主,应选择与种苗生产繁殖有关的机械设备,以大田苗木生产为主的苗圃企业应选择合适的整地机械、苗木栽植机、起苗机械等机械设备。
1.1.4技术与方法的控制 技术与方法控制包括苗木生产周期内所采取的育苗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等方面的控制,保证所培育苗木的规格一致、生长健壮,提高苗木的质量,这也是苗圃苗木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关键。
1.1.5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分、地形等自然环境因素和病虫草等生物因素。在苗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根据苗木种类和苗木的生长发育状况适时调整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如及时防病虫、除草,合理进行水肥管理,合理选择苗木的栽培方式等,为苗木生长创造最佳的环境及栽培管理条件。
1.2苗木生长的质量管理 在苗木生长的各个阶段,从播种、扦插等苗木繁殖到苗木出圃都要认真管理,以保证苗木各生长阶段的质量。苗圃生产部门主管策划并确定生产资源,组织、协调、指导生产部门人员照章生产;协调部门内部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确保苗木生产计划能保质保量完成。技术部门要制定苗木生产标准及相应的生产技术,协助苗木的生产流程安排,编制生产质量标准和技术指导文件,进行必要的现场操作指导和过程质量控制。
2 苗圃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
2.1苗木生产质量的改进
2.1.1对苗木生产过程本身的改进 苗木生产过程的改进主要包括苗木种植(种)品种的确定,每种苗木的繁殖数量及生产各种苗木的规格;苗木繁殖栽培技术的改进和提高;苗木生产机械设备及新技术的改良与引进等。这种改进是一种苗木生产技术改进,可以提高苗圃企业的苗木质量、降低苗木生产成本,甚至可促进苗木新品种的引种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培育。
2.1.2对管理过程的改进 它包括苗圃企业经营目标和生产目标的调整、发展战略的更改、苗圃内部机构的变动、资源的重新分配、奖励制度的改变、苗木生产过程的调整等。这种改进对苗圃企业来说是永无止境的,随时都应进行,从最高管理者到基层管理者都应针对自己的管理对象来进行。这种改进可以降低苗圃企业的苗木生产成本,改善人际关系,使苗圃企业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2.2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原则
2.2.1苗木生产质量改进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苗圃的最高管理者和各级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坚持质量改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苗木市场对高质量苗木的需求。
2.2.2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一种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或创新措施,是针对苗木的生产过程进行的,可以更好地提高苗木生产过程的效果或效率。
2.2.3苗木生产的质量改进是苗圃苗木持续、不间断、充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苗木生产质量的过陧。
2.3苗圃生产质量的改进方法
质量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一样,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才能使整个管理工作循序渐进,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2.3.1对苗圃的生产进行现状分析,根据苗圃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不同苗木生长发育特性、质量规格,约定相应的生产管理目标,找出影响苗木质量的因素,安排苗圃的生产计划。
篇12
正确的质量意识是质量提升的
先决条件,如果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那么质量意识就是企业生命的灵魂。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位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对员工工作过程中的质量行为起到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如果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态度发生偏差,即使质量管理体系再完善、质量控制方法再先进,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因此,烟包印刷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要做好质量意识的宣传,引导全体员工建立正确的质量意识。
产品质量的形成规律
我们知道,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那么,产品质量是如何形成的?
产品质量源于市场,营销质量是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质量,营销质量重在准确把握客户需求。产品质量是由设计(包含工艺设计)决定的,设计质量是产品质量的先天因素,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制造质量是符合性质量,重在满足设计的要求。产品质量是在使用中体现出来的,是以客户满意度为依据的,客户反馈的质量才是真正的质量。
由此可见,我们通常讲的产品质量指的是制造质量,而制造质量只是产品质量的一部分。关于“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还是检验出来的”,则只是在制造质量范畴内的争论,无疑是狭隘的。
因此,我们常见的以检验以及检验人员对制造工人的监督为主要手段的质量管理,并不符合产品质量的形成规律,并没有抓住质量管理的关键和实质。
全员参与 提升产品质量
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烟包印刷企业的中心任务,烟包印刷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设置均是服务于这个中心任务的。也就是说,烟包印刷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的工作,均是服务于这个中心任务的,且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质量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烟包印刷企业的产品质量。“漏打一个马掌,输掉一场战争”,因此,对烟包印刷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而言,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烟包印刷企业的质量提升做贡献。
1.企业管理层
企业管理层的质量意识应该首先到位,在此基础上,大力倡导并建立正确的企业质量意识,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特别应该明确提出企业高层领导的质量责任。同时,企业管理层还要承担起质量文化建设的重任,企业品牌和企业质量文化的建设要充分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2.企业各职能部门
企业各职能部门应积极参与到质量体制的构建中来,并发挥协同作用。销售部门要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并将客户的需求及时、准确、有效地传递给技术、质量和生产等相关部门;技术部门要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并不断完善产品工艺书,对现有不能完全满足客户需求的问题进行工艺攻关,以合理、适用的工艺从根本上保障产品质量;质量部门要在准确把握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依据客户标准和企业标准,并结合公司的材料、工艺、设备和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标准,作为检验、判定的唯一依据,从而对产品严格把关;生产部门要在明确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产品工艺书规定的工艺参数进行生产,并严格按照制度有效地进行产品的自检工作;人事部门要加强薪酬管理,确保按时、足额、准确地发放工资,并做好工作餐等后勤保障工作,使广大员工能够舒心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质量部门是实现烟包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部门。质量部门应负责质量流程和质量团队的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辅材料进厂,到过程质量管理、最终质量管理以及客户质量服务的整个质量管理链,环环相扣,从质量管理体系上保证产品和服务的
质量。
此外,质量部门要重视质量分析工作,定期就出现的质量问题,召集技术和生产等相关部门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集思广益,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对质量改进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在质量分析过程中,善于使用各种质量工具,注重并加强数据统计工作,坚持用数据说话。
3.一线员工
人是生产者,把握着产品的量度,是影响产品制造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烟包印刷企业一线员工必须在思想上有所认识,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做到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做到“好中求多,好中求快,好中求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自检;做到人人把好质量关,对产品质量认真负责,确保表里如一,严禁弄虚作假;在做每一件事之前,都要事先了解要求,并使所做的每一步都符合要求。
篇13
二、通过具体的生产组织管理制定详细的计划以及监督机制
生产组织管理是为了保证完成公司生产计划,对生产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从而达到提高产量、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生产组织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管理、统计管理、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生产控制管理、考核管理以及效益评价等。
1.计划管理
生产计划是生产部门根据生产决策制定出详细的关于生产的品种、产量、指标、工艺等各方面的具体工作计划。因此在钻井公司,生产部根据生产计划书调整各分公司成本承包方案。承包方案调整应在每年所制定的期限以前完成,报经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实施。生产计划要包括产品的产量、质量要求、各种原辅材料、能源的消耗定额指标和消耗总量、各工序生产技术指标等。生产部门在每年年底以前根据公司生产决策组织制定下年度生产工作计划,生产计划的编制要遵循均衡生产的原则,同时要合理利用企业生产能力资源,在严格执行计划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
2.统计管理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的全面统计工作,并负责生产统计的具体管理。部门、分公司设立专职统计员,统计员负责本部门的统计管理工作。生产部门及各分公司统计员负责各自统计报表的管理。各种统计报表格式由生产部门统计员初审后报经生产门负责人及分管副总审定。统计工作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同时,进行有效的改动,提高配置效率。
3.生产例会
生产部门可每月召开一次总结会,对上月的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运用统计的原理进行分析、总结。生产部门还要每月召开一次成本分析会,对上月降本增效进行分析、总结,制定本月降本增效措施,提高配置效率。
4.生产工艺流程管理
员工从事生产操作必须确保严格按操作规程所规定的操作程序及工艺指标进行,严禁违章操作,对因生产环境条件改变的工艺流程,由生产部门提出具体方案报经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新的生产工序建立后,必须由生产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才能投入使用和生产,从而提高动态效率。
5.生产控制
生产控制包括质量控制、产量控制、成本控制。根据公司中长期的质量目标和方针,质量控制部要负责公司产品质量的检验和控制,生产部门配合质控部对分公司进行质量管理。生产部门应充分利用公司内部资源,采用均衡生产的原则制定分厂的最优化产量计划。成本控制指标由生产部门配合企管部制定,再分解到班组、落实到个人,作为个人或企业的考核标准,应根据企业考核细则进行制定。
6.考核管理制度
生产部门每年在调整各企业自身的承包方案时,要总结出当年产品的质量、产量指标和各种原辅材料、能源的消耗指标,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下年度具体指标。生产部可以每月根据各分厂生产完成情况进行生产考核。
7.效益评价
钻井队的生产运作管理是一种效益型经营管理模式,它要求将钻井队的经营管理的两个基本方面——钻井生产和成本控制内在统一于效益中心。因此,钻井队生产运作管理中应该建立效益评价系统,来强化效益中心的导向机制。钻井队推行生产运作管理,在效益评价时应遵循这几个三个原则:(1)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经济效益的关系;(2)正确处理当前经济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的关系;(3)正确处理经营管理中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的关系。
三、通过改善可控因素来提高速度效率
1.合理安排产能建设进度,均衡安排全年生产
统筹考虑气候因素影响,合理安排低洼井等易受气候条件影响井的施工季节;加快地质和油藏研究,科学制定勘探开发方案、钻井地质和工程设计,合理部署井位,提前做好钻前工程,保证钻前不等井位,钻机不等钻前,钻机不等设计—钻探工程公司加强与油田公司工作对接,跟踪产能建设部署安排,提早落实队伍及物资材料准备,统筹协调施工进度。发挥一体化优势,鼓励实行区域钻井总承包方式组织生产,建议建立合理的总调度制度,进行各油田钻井生产的总协调,优化钻机资源的配置,科学调配钻机。强化多专业协作机制,紧密工序衔接,加强下道工序的提前介入与信息共享,为下步工作的提前、有序安排做好铺垫;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建设方与施工方、各专业间、井场与后方基地间数据共享,缩短决策时间,促进施工环节紧扣;实行以前线指挥部为依托的项目管理运作方式,将管理重心前移,生产组织统一指挥,跨专业施工统一协调,区块内资源共享和相互支持,提高区域总体作战能力。
2.设备检查、维修、管理的责任和制度到位
钻井生产组织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标准化管理的过程,公司企业应按照“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标准和要求,通过加强钻井设备检查、维护、管理,提高钻井效率和进度。一是将全公司的钻井工作根据工作范围和工种性质制定考核标准分解,对全公司的设备进行挂牌、建档管理,做到层层落实,级级把关。二是对每个专业钻井工作人员进行跟踪考核,建立班前班后工作汇报制度,工作检查记录等。三是根据上级公司关于开展争创管理示范岗活动和星级设备评定管理的要求,制定了优秀钻井员工,优秀管理着等评定活动方案,提高部门内部的良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