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篇1

二、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一)教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缺乏正确的理解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是灵魂任务,如果班主任没有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理解,那么就难以形成积极的班级文化。有的班主任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他们的初衷很多都是为了学校的评比而被迫去做的。这样的初衷下是难以正确的理解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的,所形成的班级文化很多时候都只是为了做样子,缺乏良好的连续与整体性。还有的则是教师自身缺乏足够的专业素养,不能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学问进行深入的研究,也缺乏对班级文化建设知识的了解,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功能不能够进行深入的理解,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存在理解的误区。例如有的班主任淡村的任务物质层面的就代表了整个班级文化建设。有的想法更加的简单,认为仅仅是做几个评比的平台,贴一贴小红花等。

(二)班级文化建设中缺乏了个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本就是整体文化与个体文化、班级文化与学校文化已经周围的群体文化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因此,班级文化在体现出其整体性的同时还应该允许学生中中小群体中的优质个性文化进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基本都不注重个性文化的发展,相反甚至是进行扼杀。主要是因为部分教师与学生缺乏良好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有的学校中,几乎是每一个班级都是小红花、评比台这一类的,虽然有的教师能够起个有创意的题目,但是在内容上却没有多少创新,没有能够将个性化的墙上文化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同时也没有能够内化到班级全体成员的内心中去。还有的则是班主任对于班级内部的小群体形成的亚文化有排斥感和不重视。班级作为一个整体有着气整体性,并且也会形成一个被班级全体所能够认可的道德标准、行为准则、活动方式等。但是在班级内部所形成的一些积极的小群体文化不仅仅不会影响到班级文化的整体发展,相反甚至是能够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能够合理的利用这些小群体文化,会使得班级文化更加具有魅力。

(三)班级文化的创设过于注重形式

班级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多种班级活动来进行渗透,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发展,因此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当前在一些学校中已经对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重视,但是却仍然存在着过于重视形式的问题。有部分班主任并没有重视活动的真正作用。有的班主任认为,班级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会占用教师的休息实践,还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从心中并不赞同开展班级活动,而是会采取松散管理,或者是从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对于班级主题活动与实践活动往往都知识为了能够应付检查而递交活动方案。还有的则是班主任虽然写了班级活动的方案,也打算去开展,但是却往往因为时间、场地等各种问题而不得不放弃,最后只能够是注重形式。还有一些活动需要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将学生带到大自然或者是社区中去进行实践,这这些活动中,教师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活动时间、活动费用等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却往往会让教师感到复杂、难以处理,最后对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产生阻碍。

(四)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重视民主性

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良好的民主性能够更好的调动班级成员参与到管理中的积极性,能够促使每一个班级成员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帮承担起一部分的管理责任,对班级管理制度的形成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没有能够认识到班级成员民主性的重要。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仍然是以“班干部委任制”为主。因为,很多班主任都是希望能够让学生尽可能的辅助自己的工资。还有部分的班级的班干部虽然是通过选举选出来的,但是也基本是成绩好而并非有相关才能的。还有的则是对于担任有相关职务的长期都不进行更换,虽然可以这些学生根据的熟悉岗位,能够产生出一定的威信,但是这种做法的弊端却是会让部分学生失去信心,缺乏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容易让班级制度文化向不良的方向发展。

三、改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班主任需要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进行明确,树立起正确的目标

班主任作为小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要更好的建设班级文化,班主任首先应当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1)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直接受益者是自己班级的学生,对于刚进入学校的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上基本都是出于起步阶段,并且也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时的他们所接触到的班级文化会对他们的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2)班级文化并不仅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对于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3)通过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以及和其他学生进行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班级的优秀文化进行传递,进而能形成学年文化或者校园文化。在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的基础上,班主任必须要根据自身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鲜明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班级文化变得符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

(二)构建出一个民主开放的班级制度,为学生的个性文化发展与有序生活提供空间

篇2

一、如何有效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1.让教室“记录”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班级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教室变成记录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例如,教师可以专门在教室开辟出一个空间,学生参加学习活动遗留下来的学习成果,都可以张贴在这个专门的空间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初识汉字时,教师会用到许多写好汉字的卡纸来教学。教师可以将这些卡纸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将这些字进行组词张贴在这个专栏中。同时,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图片、文章等,都可以张贴在班级的专栏里供大家欣赏、阅读、讨论。通过这种方式,教室变得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

2.将教室变成展示学生风采的舞台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接受色彩丰富、直观性强的事物。因此,如果教师能让教室的布置、装饰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对于班级的热爱程度也会慢慢的增加。例如,教师在刚刚开始带一个班时,可以先发动全体同学来装饰教室,让学生充当“小小设计师”,来设计如何装饰教师的每一处。教师可以在教师的空白墙面上设置一些“个性栏”,专门用来展示学生的才能。比如,班级里面常常有许多学生拥有不同的艺术特长,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艺术才能展览”,让学生将自己出色的艺术作品展现给全班的同学看,学生在展现自己作品时,可以配上相应的个人介绍与作品说明。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加喜爱这个班级,并沉浸于班级的艺术氛围中。

二、如何有效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1.班级口号、班级精神标语的创设

班级的精神文化,需要教师用一个明确的观念传达给学生。因此,教师可以给自己的班级想一个合适的班级口号以及班级精神标语。班级口号与班级精神标语的创设必须符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教师不可一味夸大其词,而内容过于平淡也无法激起学生心中的斗志。同时,在设计口号与标语时,教师应尽量征求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到较为重要的班级决策事物中来,培养学生的管理者与负责者心态。

2.选择合适的时机展示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的展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班级口号与精神标语的展示;第二个是学生学习成果或者才能的展示;第三个是教师到位的总结与评价。在展示班级精神文化时,教师还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晨会和班会是很好开展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主持晨会或者班会,给予其充分的自由权与自。例如,在每天的晨会上,教师可以让班级的同学轮流上台进行主持。主持人要负责带领学生喊出班级口号与班级精神标语,随后进行专门的才能展示:可以朗诵一首时、唱首歌、说故事等,形式不限,然后在后续的时间里,让提前有所准备的同学上台来进行表演,依旧采取轮流制,务必让班级每一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展示以后,教师可以进行巡视,发现表演出彩的同学,要适当的给予表扬;表演有所欠缺的同学,教师鼓励其继续加油。

三、注重班级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

干净整洁、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会向我们传达出一种学习高效、精神风貌良好的状态。可以说,班级的物质文化体现着班级的精神文化,其精神文化必定依托了班级的物质文化。因此,在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中,教师在让教室适宜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来美化教室的环境,让教室变得富有生活气息与人文气息,使学生真正热爱班级、热爱课堂,让学生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来认真对待。而有效的班精神文化构建,能够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有效的团结学生,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对于学生个人素养以及品质的形成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为班级构建一种能凝聚整个班级的文化或者观念,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

四、结语

总而言之,班级文化的构建是需要教师以及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与努力的,它不仅仅是一种成果的展示,更是一种时间上、生活上的积累。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合适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构建班级文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对待生活、看待世界的方式。

篇3

小学生从启蒙进入班级,在班级里不仅学习了知识,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尊重,更学会了关爱,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惜……他们从无知到有知,从顽劣到儒雅,从粗俗到文明,这一变化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在班集体中获得的,良好的班集体就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做人、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熏陶、塑造。因此,怎样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使其成为孩子成长发展的“肥沃土壤”,是每个班主任必须思考、探索的日常大事。综观名家经验,促进学生良好成长,最为重要的是建设好班级文化。在近两年的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美化教室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环境不仅能制约一个人学习、工作的心情,更会对一个人品德的培养、习惯的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他所强调的就是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作为班级教育的重要组织者,班主任应该把布置教室,美化育人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文明的学习环境,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绝不能放松和忽视。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绿色象征活力,代表着希望。由绿色植物组成的环境,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产生一种良好的刺激,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改善。因此班主任布置教室时,一定要摆放充满生机的绿色植物。本班教室的书架上、橱柜上都摆放着一些绿色植物――绿萝、虎皮兰、文竹等,这些绿色植物既净化了教室的空气,使教室绿意盎然,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中能因眼前的一抹绿而缓解压力,同时又可以通过让学生专人负责,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及关爱生命的意识。

教室里课桌闪光,门窗鲜亮,物品有序,地面洁净,能给人一种舒适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心情才愉悦。笔者极其重视保持教室的整洁度,本班一直做到物品统一分类摆放,教室设有“动物之家”“植物之家”“水杯之家”、“彩笔之家”等,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实践证明,清新、整洁、优美的教室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同时带来希望和活力,激发了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习的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丰富教育活动,提升综合素养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桥梁,是促进班集体建设的中介,是学生展示才华的乐园。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样有碍于学生的心身发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将促进孩子的德行发展。因此笔者非常重视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

1.让特色活动彰显个性培养

如开展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班级艺术节活动及“爱心、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等。丰富多彩的主题队会能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较好的引领班级文化主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主题班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让主题班会充满诗情画意,在音乐效果的感染下,在图片境界的引领下,在文字内涵的感染下,一切的思想教育在审美的,愉悦的情境中自然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班级艺术节活动尽显全班同学艺术才能,让孩子们在金色的童年里留下了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爱心、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在孩子们的心中深深地播下爱的种子。

2.让实践活动收获生动体验

如结合学生的实际,举行特色春游、秋游活动;与老人院结对,利用假日照顾老人;爱绿护绿植树活动、学雷锋做好事等,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爱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活动,将枯燥的说教具体化,生动化,趣味化,让学生走向生活的舞台,接受心灵的洗礼,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着,感动着,收获着……从而内化为学生的内涵,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位学生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具有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合作意识,懂得了爱,学会了感恩,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优良的品德。

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细致而漫长的工程,班主任要多层面奏响班级文化建设“变奏曲”,让每位学生在营造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去实践,在实践中获得,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发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氛围,为学生打造一片成长发展的沃土,作为班主任必将上下求索。

篇4

班级文化建设是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的新举措。如何进行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呢?在近些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做了一些尝试,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一些肤浅的见解,与大家进行商榷。

一、一个温馨的家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读书养性的地方。一个班级就是几十名学生共同的家,把教室布置、打扮成一个温馨的家,是班级所有成员共同的心愿。一个优美而温馨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何建设一个温馨的家,教室可以作哪些布置呢?那就要靠师生的智慧,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才能把教室布置出特色。

我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以来,有些教室里布置图书角、文苑、小画家天地、文化墙,从内容到形式焕然一新;有些教室把大家讨论出的班名、班训、班级公约、班级誓言、集体获奖证书贴在最显眼处。一间好的教室布置就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围绕这个精神财富创造的活动,也是学生一个锻炼教育提升的过程。

二、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室的重要性,不是说教室布置好以后就万事大吉,就是所谓的班级文化了。实际上如这样理解就太肤浅了。我们这样做的目的之一,就是营造一个和谐的、浓浓的学习氛围。

文明见行于细节上,文化蕴藏在行为中。“来要参,去要辞”“礼义廉耻”是我国悠久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们从小做文明、仁义、廉洁、守纪、诚信的好学生,并养成一种习惯,内化成一种素养。台湾教育家高振东曾说:“国家兴亡,我的责任。”这就犹如杯水的关系,把“德”做大了,才能盛更多的“智”。

经过两三年的实践,我班的孩子们在以下几个方面收到了实效:

1.卫生特清洁。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人人做好“弯腰行动”,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没有一个学生不愿意搞劳动干卫生的,都认为干卫生就是在为班集体做贡献,整洁舒适的环境大家心里舒服。我还经常给孩子们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你把为班集体打扫卫生这样的小事做好了,将来就一定会干成大事。小事你都做不好,长大还能干什么大事呢?孩子们都争着干!

2.早读很自觉。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学生们都能自觉地按时早读,教室里回荡着琅琅的读书声,没有迟到或乱糟糟的现象。

3.爱读课外书。这是我们学校班级的又一特色。除了向学校图书室借书外,班级自办图书角,大家把自己买到的书放进班级图书角,由班级图书管理员管理,供全体学生阅读。大家都以买到好书、读到好书为荣,很多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习作得到了很大提高。

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不仅看这个班教室布置得如何,更要看这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学风、班风如何?还要看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活泼,是否学会学习,是否和谐均衡发展?

三、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态度和家人式的关怀,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尤为重要,这是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另一目的所在。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班主任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父亲般的关爱、母亲般的温暖,并产生热爱教师的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情感氛围。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要让师生关系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平等;二是信任;三是民主。

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要善于进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任何时候都把自己摆在孩子的位置上,和他们同欢乐,共忧愁。用他们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他们的思维去考虑问题,用他们的感情去理解周围事物。坚持“爱”字当头,关心学生;坚持“情”字相融,细雨润物;坚持“诚”字相伴,家校互通。通过“爱”的传递,“情”的交流,“诚”的沟通,给孩子建立一种心灵相通、互相关爱、彼此接纳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育获得成功。

四、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团结向上、共同进步是每个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景,我们评价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搞得好不好?主要看这个班级有没有这个愿景?有没有团结向上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有没有集体荣誉感?有没有凝聚力、向心力?是否让每个学生在这个集体里获得成就感,产生幸福感?为了这个愿景,就需要打造一个有品位的书香班集体。我觉得可开展这样一些活动:

1.为自己的班级起一个响亮的名字。2.征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班训、一首班歌。3.讨论确定班风口号。4.制定一个班级公约。5.制定一个班级奋斗目标。6.建立班级文学队、书画队、快板队、朗诵队、舞蹈队等社团,并为之起个好听的名字。这些活动的开展一定会使班级显得生机勃勃,文化建设丰富多彩。

本学年,我结合本地“千年古镇、红运土城”的实际,将刚接手的班级命名为“小班”。

班级介绍是这样的:,一个响彻中国大地的名字,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团队,善于学习,勇于胜利。我班每个同学要像战士一样,有坚定不移的信念,钢铁一般的纪律,敢于藐视一切困难,乐观向上,顽强拼搏,一往无前。

篇5

一个人不能选择家庭、出身,不能选择父母,但可以选择努力、选择拼搏、选择坚毅!利用班级墙壁引导学生“比明天、比努力、比拼搏、比坚毅!”而一个选择努力、拼搏、坚毅的孩子,一定会拥有一个充满希望的今天!墙上又变成“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通过流动的墙壁教育,时时撞击着孩子的心灵,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 培养集体荣誉感,形成班级凝聚力。班主任对班集体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建立都是非常重视的,也会有这样或那样好的做法。我们要牢记:班主任必须永葆激情。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有些成年人被时代淘汰的最大的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激情的减退。”我们现代的班主任一定要以激情点燃激情。面对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没理由去拒绝创意,没理由去拒绝激情。因为“激情成就理想,创意成就未来”。也许岁月不会使我们拥有不老的容颜,但是激情会使我们童心永驻。只有释放自己的激情,展开创意的翅膀,在教书育人的广阔天地里去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我们班主任工作变得激情无限,创意无限,才能更有利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级凝聚力。

篇6

目前,苏北农村多数小学缺乏对班级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细节关注,各班主任仅相互参照,“千班一面”的状况依然存在。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也许最基本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现把我的思考综合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标准,应体现变革与提升

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提升班级品位,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文化变革是一切变革的根本力量。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是探索建设和谐班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策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班级必然面临许多问题改革或重建班级文化有利于克班级中某些落后的文化,有利于使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具有精神感召力,具有创新活力的班级文化。

2.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提升班级品位。班级品位是指班级教育体系的品质与层次。班级品位反映的是班级中人的品位,人的生活方式,人的行为方式,以及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内在的性质、功能及其运作方式,其核心是班级文化。有品位的班级基本标准包括:(1)班级中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态度的合理性。(2)班级组织的性质表现与制度化组织与日常生活组织、学习组织的有机统整,人的地位、人格、权利、能力得到合理的尊重与发展。(3)具有优化的教育活动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整套先进的理念,一整套具有活力的教育行为方式,一整套具有创新意义的班级制度,一整套具有精神感染力的班级文化。班级品位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经营的,班级文化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系统变革。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及构成要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

“班级文化”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往往使人更多地把文化建设仅仅理解为班级物质环境的文化建设,忘却了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随着人们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从而使班级文化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究竟什么是班级文化?一直以来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班级文化是师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比较稳定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总和。班级文化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作为思想意识的班级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并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系,而且影响着教师处理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采取教育行为的普遍思维方式,最终体现为班级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班级文化是内隐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班级内部制度以及班级环境等因素中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班级作为一种有活力的组织内在的“人文系统”。从其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用来看,具体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从其他方面来看,班级文化包括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但班级文化不就是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只有当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环境真正进入师生的生活过程之中时,才真正具有支化意义。从此意义上说,班级文化不仅仅包括外显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内隐的层面,它内隐于班级人的生活之中,因此,班级文化具有导向意义,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班级文化的构成可用下图表示:

三、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

班级文化建设基本出发点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班级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妻,尊重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构建班级文化。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师的作用,用教师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应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儿童文化,小学教育活动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小学教育环境的设计都应关注儿童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需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第二是教师文化,要能引领学生感悟“教育人生”的意义。让班级成为学生的摇篮,教师成为优秀的摇篮人,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和成长。 转贴于

四、班级文化应以学生为本,要突显学生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应突显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原点。班级文化应在“学生观”和“教育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映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班级中地位等方面观念上和行为上的倾向性。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确立全新的学生观。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生命的火种,全面理解学生。

篇7

一、班级文化要有目标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漫无目的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班级文化建设有很强的目标性。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班级管理者在规划和建设班级文化之前,往往要考虑我要把这个班级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班级;我要培养孩子们的哪些好习惯;我要让孩子们遵守哪些规定;我要通过什么方法增强班级凝聚力等诸多问题。其实,上述问题就是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目标,它直接决定着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有了目标还不行,不能贪多求全,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毕竟营造良好的班风班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确定大目标之后,我们还要把大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一学期或者一学年内实现两三个小目标即可。比如说在一学年内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学会基本的课堂常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段时间内让我们的班级文化围绕这三个目标展开,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由于时间长,任务少,目标也就容易实现,班级文化的积极作用也就凸显出来了。

二、班级文化要情趣

要让班级文化真正发挥作用,还要看学生喜不喜欢,这直接决定着班级文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要创设学生喜欢的班级文化就要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班级文化的内容要为学生所好。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除了以具有勤奋和团结精神的小蚂蚁、小蜜蜂和小蝴蝶为载体的稚趣类班级文化,还可以从孩子喜欢的动画片,儿童游戏等事物入手,设计童趣十足的班级文化。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则可以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自主设计班级文化,制定评比机制。也可以由学生和家长自由组合成若干个班级文化设计团队进行设计,最终由全班同学共同确定方案,由学生选出来的肯定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方案。一句话,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文化的作用,一定要从“趣”字上做文章。

三、班级文化要有激励性

鼓励是最好的教育。班级文化的激励性是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每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每天都被打压和批评,都希望在不断的鼓励和肯定中成长。激励是让孩子们对班级文化长相厮守的灵丹妙药。不论哪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最心仪的班级文化就是具有激励性的班级文化。激励性的班级文化不等于用物质来激励学生,学生更期盼的是精神层面的奖励,往往一个五角星,一个小图标就能让他们精神百倍,拼劲十足。不论是个人评比,小组评比,还是阅读评比,只要形成一套科学而公平的激励制度,班级文化即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四、班级文化要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小学班级文化通常以班级文化展板为载体,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但绝不能把它当成摆设,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到它的使用性和可操作性。华而不实的班级文化展板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是对班级文化在现代教育促进作用中的一种忽视。设计实用而具有可操作性的班级文化应该考虑到便于更换,定期评比,及时鼓励等因素,让班级文化成为教室里的一张会变的脸,会动的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时时关注,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五、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和实施的主人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和实施的主人。在班级文化的设计、实施和评比过程中,相信孩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既能激发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又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低年级的孩子能力有限,不可能直接参与到班级文化的设计中来,老师在设计班级文化板块之前,可以征求孩子们的意见,让孩子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孩子们天真的想法往往可以为老师点燃无数的灵感。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再加上老师的科学设计,富有童趣的班级文化就孕育而生了。中、高年级的学生不但思维活跃,见识广,动手能力也较强,班级文化的设计可部分或完全由他们来设计和实施,老师从中进行指导即可。他们设计出来的班级文化往往更符合其年段特点,常常胜过老师单打独斗而设计出来的作品。

篇8

一、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回归生命的宗旨

班级文化作为隐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班级文化建设要树立培育学生健全生命的价值取向,把孕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综合素质养成作为其宗旨。

1.唤醒生命自觉的能动意识

教育是指向鲜活生命个体的,其意义在于唤醒个体的生命自觉,使其能动地主导自身生命的成长和发展。“教育的根本旨趣在于启蒙人的自我觉醒,通过不断地启发受教育者的人生智慧,促使其努力去发展智慧的人生。”[1]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身心健全发展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教与学的交流对话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认知状态和发展水平的各不相同。学生内在能动意识只有被唤醒,才能理解为何而学,感受到生命所承载的希望。因此,小学班级文化的创设要摒弃形式化和空洞化,真正回归到生命的自我觉醒。叶澜教授说过:“一个具有生命自觉的人,无论在与外部世界的作用中还是自我发展的构建中,都是一个主动的人。”[2]每个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并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创建中,才能真切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有效激发其自觉能动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对待自身生命的成长历程。

2.培育热爱生命的情感反思

教育要培养身心健全发展的生命,不仅强调肉体生命历程的完整性,同时注重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实现自身生命价值最大化。在基础教育中,班级文化建设是影响小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作为增强学生生命意识的有效载体。因此,回归生命的班级文化建设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学生对生命责任的反思能力,从而增强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所以,班级文化建设要回归生命,培育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其自我反思能力。

3.强化礼让交往的道德体验

教育的根本是使人成为“人”,使人的美好本性得以宣扬。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起到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尤其在与人交往中遵循文明礼让的道德风尚。只有在生命教育的引领下对学生渗透礼让交往的道德教育,才能够使学生的美好本性得以延续。“生命是道德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道德是生命的精神向度,道德教育是培养生命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3]小学生只有懂得了礼让,在与人相处时才能意识到个体生命的珍贵;只有懂得了尊重他人、换位思考,才能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回归生命的内容结构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宗旨在于启迪学生的生命自觉,这一宗旨目的之实现离不开具体班级文化活动内容的实施。

1.发扬集体精神的班级日志制度文化

班级日志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对班级日常事务进行协调和记录的一种形式,是对班级文化建设有重要作用的内容之一。师生之间借助班级日志交流,共同解决面临的相关困难,同学们在班级日志上畅所欲言,共同分享和探讨班级的信息,可以增强彼此间的亲密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促进班集体的和谐发展[4]。班级日志制度体现了学生在班级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是促进教师管理班级、师生与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良好渠道,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并发扬班集体精神。班级日志制度不仅方便班主任老师对班级情况的掌握和管理,同时符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教育要求,从而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注入新的活力。

2.彰显生命韵味的橱窗环境文化

作为精神文化的载体,班级物质设施的布置和环境创设是一个班级区别于其他班级的明显特质。学生在蕴含生命韵味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体现了回归生命的以人为本。由于当前小学教育“功利化”的影响,学校和班级管理者往往忽视班级环境建设。班级中常见的是几幅名人名言和写满字的黑板报,有的班级甚至只有在应付检查时才更改黑板报内容。而和谐生动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愉悦和人格的健全发展,班级文化建设便富有成效。生命韵味的班级环境富有生命气息,能够使人身心愉悦。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创新墙壁、黑板报等文化载体,使班级文化生动起来;通过创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读书角、摆放自然植物的壁橱将自然生命融入班级环境中,让学生关注自然生命的生长,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怀生命的意识。班级中多了活泼生动便少了沉闷乏味,蕴含生命魅力的班级橱窗环境于是得以有效彰显。

3.激发“同理心”的班会活动文化

教育是一项培养个体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实践活动。“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5]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教育实践的构成要素之一,对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需要通过班级活动为载体来进行。主题班会活动是当前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丰富的班会活动主题、灵活的活动形式使得学生在双向互动中拓展生活空间,促进其有条理地思考、反思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让学生理性地思考、洞察现实生活,主题班会活动须具有教育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同理心”则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思想交流,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关键纽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同一个生物圈的一部分,以此来进行思考并身体力行。”[6] 主题班会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同理心”,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团结友爱使班级向好发展;同时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重要一员,善行会对社会进步起到促进作用,从而真正实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效果。主题班会活动要贴近学生的成长经历,采用生活化、普适性的素材以激发学生“与我同在”的“同理心”,提高其理性地与他人交往、与社会建立亲密联系的能力。

三、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回归生命的路径选择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育人的有效载体,承载着帮助学生身心健全发展的使命。在关注生命自觉发展的基础上,班级文化建设需要选择制度保障、社会组织支持和校内外活动拓展等系统化的路径方法加以营造,从而实现促进个体生命完整、人格健全的目标。

1.规范班级民主奖惩制度,形成班级精神文化合力

班级文化建设能够科学规范的不断进步和健康发展,需要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班级制度作为保障。班级制度不仅要服务于班级发展目标,更要展现班级精神文化合力和班级凝聚力。落实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班级制度的前提是规范民主化的奖惩制度。民主化需要师生和谐交流与相互促进,体现学生个性与能力的自由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班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都应在班级发展中各尽其能。通过民主化的表扬、批评等奖惩机制帮助学生主动认同班级的发展目标和价值标准。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班级因为自己的贡献而不断进步,学生才能体会自身的价值,才能更加积极地融入班级文化创建中,从而有利于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合力和团结内驱力,提高班级凝聚力。

2.构建多元社会组织支持环境,丰富学生生命的情感体验

由于学校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成绩的优异,加之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人身安全高于一切,以至于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大多局限于班级内部,很少与其他社会组织等教育环境相联系。单向的学校教育环境很难实现教育指向生命发展的最终目标。然而小学生正处于对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体验不同的环境有助于丰富其生命体验,促使其更深层次地对生命有所感悟并健全其人格。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将教育环境进行延伸,构建多元社会组织的支持环境以丰富学生生命的情感体验。相对于传统的说教,学生在多元环境中进行生命体验后更能增强生命意识,学会珍惜生命和懂得感恩。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也在多元环境的情感体验中得到了升华。

3.拓展班级校内外活动广度,提高学生和谐交往的实践能力

班级文化建设有责任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渗透积极团结的做事态度和规范有序的交往准则,帮助其提高和谐交往的实践能力。班级活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平等参与社会交往实践、提升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班级活动可拓展其校内外广度,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并激发他们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如果一个群体的成员之间的互动在外部系统中是频繁的,那么友好的情感将在他们之间滋长。”[7] 无论是校内的班会活动、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等文体活动还是校外寒暑期夏令营、户外探险、社会公益活动等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与人和谐交往的乐趣、感受生命的美好。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中学会彼此尊重,通过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在增进情感与友谊的同时更能体会到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有效提高社会交往的实践能力。总之,个体生命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与他人、社会交往的关系中体现的。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个体交往实践能力的提升,将班级文化活动延伸到校外社会环境之中,而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的封闭系统,理应形成有利于学生交往实践能力发展的、与校外环境相联系的开放系统。

参考文献

[1] 靖国平. 教育学的智慧性格[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 叶澜. 教天地人事, 育生命自觉[R].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 王芳. 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生命意识的培养[M].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 刘金明, 张烨,玉莹,等.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班级日志作用[J]. 科教文汇, 2007(07S).

篇9

二、个案描述

去年九月,我走马上任,成为三年级的班主任。这是怎样的一个班集体呢?眼见为实,看看他们在开学第一周中的表现吧:

有迟到的、不带红领巾的、不及时打扫卫生或打扫卫生不彻底的、不带课本的、打骂同学的,特别是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认真及时地完成并上交作业……经过一暑假的休息,没有了校规、校纪的约束,相当一部分孩子又“回归”了自由、散漫、不爱学习的状态……

如何管理好这个班级呢?我学习着、思考着、探索着,并决定从了解学情和班情入手。

(一)、学生来源。全班29个学生,有一半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其中17名学生长期寄养在亲戚家;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特困和贫困家庭,其中,有两名学生来自单亲家庭。

(二)、学生身体素质。有两个学生患有钙缺乏症,一个学生有左耳听力受损,另有四名学生偏瘦,其余学生身体状况尚可。

(三)、因我校是外来务工子女就读指定学校之一,班内学生数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随时有可能转来或转走学生。第一学期开学后,就先后转来两个女学生,均来自外来务工之家。

(四)、因学校师资紧缺问题,而我就“荣幸”地成为了他们小学阶段的“第六任”班主任。

三、个案分析

面对这样一个班,真的令我有点望而却步了。但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我也意识到:不管学生来自什么家庭、有过怎样的经历,只要是这个班的学生,我就要对他们或她们的成长负责。

因此,我分析了班情,发现:这个班集体的学生,有的缺乏良好的家庭教养,有的是留守儿童,缺乏亲情的关怀,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口就有脏话,不文明,距文明小学生的要求远着呢;有的集体观念差,不守纪律;有的是非观念差,盲目跟随而犯错;有的学习习惯差,不完成作业或不及时改错;有的学习基础差,意志力也差,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有共性的是绝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只满足于吃饱穿暖……

四、指导对策及得出的启示

(一)、以建设班级文化为切入点,确立班级文化建设计划。

确立了加强班级管理,以建积极向上班级文化为切入点的目标后,我先和班委成员及部分表现稍积极的学生一起讨论,初步制定行动计划,然后召开了主题班会,做了动员,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修定、充实了建设班级文化的计划。

(二)、实施计划

1、精心布置教室,让每面墙壁都和学生对话。

为了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我和同学们一起,精心布置教室环境,让每一面墙壁都和同学们对话。

(1)、我们在教室前黑板正上方挂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让同学们感到犹如坐在祖国的怀抱中生活、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同学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2)、在左侧的墙壁上,一是张贴上班主任寄语: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班做个好伙伴,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二是张贴同学们搜集并用彩色塑料纸剪成的劝学、励志的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志者事竟成”等。

2、制定班风与班训

除了张贴名言,我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制定本班班风、班训,我们的班风是:“我敬、我助、我快乐;我思、我学、我拼搏!”我们的班训是:“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团结奋进、报效祖国!”

同学们走进教室,耳濡目染这些中外励志名言以及激人团结奋进的班风班训,自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向上的影响,渐渐变得团结互助,刻苦好学了。

3、建立学习园地、优秀作业展览区,弘扬认真学习的正气

第一期学习园地就以“孝”为主题,要求学生搜集关于孝的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或歌谣,制定自已孝敬父母长辈的计划等,做成手抄报,张贴在学习园地中,让大家共享。

在完成这期学习园地的过程中,同学们知道了“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爱国主义是放大了的孝心”……

以此引导学生感悟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亲人等给予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思、蒙生敬爱父母之情和爱国之情,进而树立“为中华之强盛而读书”的雄心。

4、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形成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收获与启示

1、收获

在三年级这个特殊的班集体面前,我没有退缩,而是知难而上,从了解学情、班情入手,针对班情,及时制定出以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为切入点,加强班级管理的方法,并认真实施,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收获着一系列“沉甸甸的果实”。

同学们身处其中,自然耳濡目染,大受裨益,日渐一日,逐渐形成了“我敬、我助、我快乐;我思、我学、我拼搏!”的优良班风。

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儿童也渐渐融入了这个集体,提高着综合素质;讲究文明、团结协作、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学生日益增加着。

在我接任班主任一个月后,三年级在学校于九月底举办的“诵读迎国庆”诗歌朗诵比赛中以“祖国明天会更好”喜获一等奖。

学生孔繁龙的作品《我爱家乡的山水景色》发表在了《金门源》杂志上。

2、启示

篇10

按照教育方针和学校具体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班级,从而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建设班级文化的途径

1.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小学生的心理还未成熟,在做人做事上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参与其中并发挥主导作用。

(1)班级规章制度。在班级组成初期,教师就应该参与制订班规,使班规的制订过程成为学生认识的提高过程和对班规的认同过程。班规的制订应该强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先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拟出基本的规章制度,然后通过全班学生的认真讨论修改,并经过班会表决通过,公布执行。经过这样的程序制订出来的班规,能够代表学生的观点,反映学生的思想,对引导和协调学生的言行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其次,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应该体现全面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即班规的制订应该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考虑为学生各方面的行为提供参照模式和评价标准,对学生扮演的角色及承担的职责作出明确的规定。班规的表述应该尽可能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便于监督执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订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以及各种岗位的职责等,让学生明确在规定的时间内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减少了学生行动的盲目性。再次,应该注意定期检查评比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通过定期的检查、评比、奖惩活动,促进学生正确行为习惯的形成。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多样的活动活跃班级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活动不仅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也是班级文化形成的基础。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也无形中对班级文化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3)改变评价,弘扬个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要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抛弃用成绩来衡量一切的观点,对待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更应该用耐心和爱来引导他们,看到他们身上的特色。

2.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1)人人参加,人人动手。在班规制订方面学生要积极参与,认真思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班级的美化宣传上更要发挥主体作用。例如:在班级板报、图书角等方面要做到“人人参加,人人动手”。

篇11

教室后方是“学习园地”,学生施展才华、表达心声、掘取知识的“宝藏”。学生自掘自播,自己动手,把它装饰成五彩缤纷的天地,而又置身其中。“学习园地”两边,两块版面是“硕果累累、艺海拾贝”。教室后方的目标标语“放飞梦想、快乐成长”,时时激励、鞭策孩子们朝着目标奋进。

教室一角是班级图书角。学生都把最喜爱的书和报献出来,与他人交流。开设主题为“书香伴我行”的宣传栏,宣传栏上设有“快乐阅读”“阅读指导”等栏目,由班上学生轮流撰写,从而真正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教室的文化特色班级栏中,“比比谁最棒”在闪光。经过学生的努力,“文明之星”“四好少年”“美德少年”“环保小卫士”等在这里产生。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的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树立了理想,放飞了自己的梦想。

二、搞好班级精神文明建设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能力,本班开展了“放飞梦想,快乐成长”班级文化活动,结合班级的特色,通过制定班级公约,自主管理,建立奖励机制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理想,在学习上激发更大的热情,使整个班级团结一致,为同一个理想努力奋斗。

1.共同制订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班级公约由学生讨论产生,让孩子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因此,在制订班级公约时,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再通过全班民主表决形成,这样可以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2.让学生自主管理

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充当主人的角色,树立主人翁意识,关心爱护集体的荣誉,并在学生中实行自主管理制度。

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以树立榜样,帮助部分学生纠正不良习气。例如,有的学生责任心较差,经常违反班级纪律,不完成作业,对班级卫生工作马虎应付,甚至逃避值日。对这几种现象,我采用另一种方式来处理,采取一些灵活的激励措施,奖励那些负责任者。这样就起到了既奖励先进又带动后进的双重教育效果。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为班级凝聚力量

在班干部的选拔中,让孩子们自己选自己的带头人。除了选出一批优秀的班干部外,其他同学分别担任课代表、小组长,让大家觉得自己都是集体的主人。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例如: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前后,我们班围绕这项活动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好第一个动员会,每位学生都认真写出自己“小手拉大手”的计划,并工整地抄写在方格稿纸上,让孩子有行动目的。在活动中,学生尽自己的所能帮助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由受帮助的同学告知老师,为帮助别人的同学发放爱心卡片,并贴在事先做好的“小手拉大手”评比栏中,这样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行动起来帮助同学共同进步,班级内形成非常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为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班级凝聚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新玩具,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社会实践能力的舞台,我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 “变废为宝、放飞梦想”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收集废品,利用废品巧手制作自己梦想的物品,有塑胶瓶做成的花篮、有纸盒拼接成的机器人、有光盘拼接成的毛毛虫,也有易拉罐做的电话……让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这些小小的作品,朴实中透着新意,饱含着情感。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懂得废物再利用的价值,增强了环保意识,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拉近了孩子与梦想的距离。

篇12

在当班主任之前要给自己定位,想清楚自己为什么当班主任。假如是为了名利的话,那么您要失望了。我们都知道在学校最苦最累最受气的教师就是班主任。那怎样去给自己定位呢?我认为在当班主任之前你得是一个喜欢孩子热爱教育的教师。把教育当作事业而非谋生的职业,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念。有了信念才会为之努力和坚持。奉献就会变得顺其自然,得不到回报也不会斤斤计较,因为我们有了为之付出的信念。

二、给班级定位。

所谓给班级定位,就是给班级制定奋斗目标。它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假如你是一名新教师或是新接一个班级不能明确长期目标的话,我建议从短期目标开始制定,使其慢慢形成班级的自我风格。

就我班而言,当初刚接手的时候,这个班是全校出名最差班,几乎能称为三不管地带。二年级了学生都还不知道上课的常规,因为男生特别生多女生很少,打架的事时常发生,就寝纪律、就餐纪律、集会纪律、课堂纪律可以用恐怖来形容,全校的教师都害怕进入的危险地带——二(1)班。

面对这样的班级你给它制定长远目标是行不通的,所以我就给它制定短期目标——“成为全校第一”。不断的刺激他们,根据该班孩子的好斗性格,用激将法刺激他们去比去斗去竞争。果然,通过一年的努力他们成为全校的全能班级。

第二年,孩子们因为取得了成功都找回了自信,可是有部分孩子开始骄傲和浮躁起来,这时我便给他们制定第二个短期目标——“成为全校最受欢迎的班级”。让他们明白只有我们个个成为最受欢迎的人,我班才能变成最受欢迎的班级。经过之前的努力,孩子们的班级荣誉感很强,他们十分热爱自己的班级,许多调皮的孩子都愿意为班级荣誉去改变自己不合理的做法,就这样短短一年的时间,他们确实让班级成为全校最受欢迎的班级。

如今到了第三年,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发展,我决定让我班成为——“最具特色的班级”。想成为具有特色的班级,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去做,第一步就得与孩子沟通,从孩子自身出发,让每一个孩子都彰显个性,使班级出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竞争景象。

通过一个个短期目标的实现,串联起来就是一个长期的目标的实现。

三、让学生与自己充满自信与激情。

想让学生充满自信和激情,除了引导和表扬外,更多的得用自身的行为去感染他们。只有充满自信的教师才能教的出自信的学生,只有充满激情的教师,他的学生才会拥有激情。教师的自信从哪儿来呢?最快的莫过于阅读,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增长见识,提升气质,拥有内涵,变得博学多才。在与学生打交道时更加应对自如,就算对其进行批评,也能随手引用典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典故里明白做人道理。除了阅读就是提升自己的专业。不断的向专家型教师靠拢。不断的研究与写作,当你的论文获奖了,记得跟班上的孩子一起分享喜悦,给他们读一读你用心写的写作。这一切做了就得让孩子知道,孩子是很善于模仿的,当你这样做了,又宣扬了这种做法,孩子们都会跟着学,久而久之他们想不自信都难。激情是一种情绪,人们创造美好事物时,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怎样才能富有激情呢?让自己永远保持年轻和热情,永远把自己当作新教师。当面对班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时,告诉自己每天都是第一天,每次都是第一次。所以每次都得用心并且认真的去对待。把这份认真和热情传递给孩子,那么孩子自然就拥有了激情。

四、给自己和学生一个真正民主的交流平台。

什么样的交流平台才是真正民主的呢?我是这样认为的,在班上遇到事时,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与孩子们商量,在商量的过程中要么把他们当大人看,要么就把自己当小孩看,反正得和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讨论和思考问题。我有这样一个习惯,每次学校开完教师会我都会把孩子们集中起来,传达会议内容,告诉他们开会的一些事情,包括班级被表扬,或是被批评。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当中的原因,总结出经验,进行商讨后达成共识。同样,我也要求班上的班干部参加大队部会议后马上传达会议内容,及时进行全体商讨,人人参与议论,不分干部与群众,老师与学生,大家都是一样的。达成协议后人人自觉遵守,班级群众作顾问,由班委会及班主任共同监督。

五、用心对待和培养每一位孩子,同他们一起找到自己的发光点。

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核心就是“教育、管理、教育”,就像我们喊“一、二、一”口号那样,是一种前进的步伐规律。当中管理只是配合,而教育才是主体,教育是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如何做到真正的教育呢?

篇13

一、四块展板文化建设彰显课程文化

为了更好落实新课程文化,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班级风貌。每个班级设立了四块文化展板。第一块展板的内容是小组建设。班级按照每组六人的原则,把班级人数按综合素质分成若干同质小组,并且要求小组内的六名学生团团坐,综合素质相近的学生面对面,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有助于小组的管理,要求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和一个副组长,其它学生承担小组内的学科组长,即责任共担、合作发展、管理及时、评价到人。第二块展板的内容是小组周评。即每周对小组进行评价管理,就是把班级的管理分解到小组内进行管理,通过小组的管理使班级管理走向微型化,提升班级的管理效能。小组的评价指标与班级的评价指标保持一致,小组即班级,有效增强班级的管理质量和效能,强化了小组内的竞争与发展。第三块展板的内容是班级风采。把班级内学生的各种特长学生的成绩展示在展板内,用于激励全班学生的竞争与发展,每月进行更换,同时可以通过评选班级新星、十佳等方式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和个性发展。第四块展板的内容是班级建设。把班级管理方面的事务展示出来,强化管理的团队意识及拼搏精神,实现班级管理的透明化、制度化、及时性。

二、读书文化建设彰显班级内涵

在班级的前左角设立一读书专柜,最上一层是报刊阅读区,学校为班级订阅了德育报、中国教师报和中国青年报,通过每日的读报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了解教育的外部世界和成人世界,了解全国的教育信息和教育成果。通过读中国教师报,可以了解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和信息,丰富自己的学习理论。阅读中国青年报可以让学生了解时代的要求和精神,关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强化自己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甚至可以从报纸中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读书柜的中间层是班级书架,一是学校统一配置的图书,二是班级学生主动捐助的图书,供班级学生平时阅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把班级的读书手册摆放在合适位置,供班级学生阅读。有的班级还设立了学生的读书笔记的展示区,相互交流读书体会和心得,促进学生多读书、常读书、爱读书,用书香浸润学生的心灵。

三、黑板文化建设彰显小组个性

为了展示班级小组的优势和学习成果,把教室前后黑板竖分割成多块,每块大约五十公分宽,每个小组有一块展板。最上面一行是组名、第二行是组训,下面是小组内平时学习的展示区域。班名的要求是选择具有激励意义的词语,且容易形成小组共同追求和思想,便于班级的评价与管理。如吉祥组、大雁组、鲁迅组、成功组等,组名代表小组组员的价值追求和小组品质,形成小组共同的意志,班级安排适当时候进行班级的展示与评价。组训以名言为准,一句最佳,便于书写和记忆,最好是小组内共同理想的代表。如:一切皆有可以。一分辛苦一分收获。

四、规则文化建设彰显班级管理风格

班级制度建设是班级管理的前提与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园。班级制度的建设是班级保障良好学习环境和秩序的基石,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要转变班级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文化。班级制度是在班主任主持下,由班长与班委共同制定的班级一日常规,一周常规等,班规的制定要具有班级特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级特色,尽可能是每学期开学制定,期中进行修订,让班级制度发挥真正的作用,成为班级共同遵守的法规。制定法规的过程中,可以参照美国、德国、新加坡的班级制度建设,丰富制度的内涵,让制度具有良好的执行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中外不同国家的班规,从中学到有效促进班级学习生活的规则。同时,小组内也可以建立个性化的组规,用于规范小组内成员的言行举止,建立文明小组和文明班级,实现班级的有序发展。

五、作业文化建设彰显个性化学习

学习是个性化的,作业也必然是个性化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适量而有效的练习,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平时的学习要求班级建立有导学案、练习学案和学习纠错本。学生把每节课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摘录在学习纠错本上,并且进行分类总结,分析问题的根源与解决方案,找到自己的学习规律,有效促进自己的学习力的提升。导学案是教师编写的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要求学生一定在课前独立完成,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主动地阅读教材习惯,学会思考问题,查阅资料,善于合作,敢于展示。在导学案练习中,学生要用双色笔把问题点勾出来,便于合作学习时解决,把解决的方法和窍门记录下来,形成学习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班级管理方式要发生一定的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同时班级的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设也要更新,以形成新的评价机制和管理制度,确实让学生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习与成长,学习不是掌握多少知识与技能,而是通过阅读与练习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规律和思维方式,学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成长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学习成为终身的一种生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