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标准化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程建设标准化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程建设标准化论文

篇1

标准化工作在综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管理提升的关键。以某燃气公司所属分公司为例,分公司管理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工程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物资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在实际管理活动中,需要接触大量重复性且多样化的人、事、物、信息等,要做好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就必须把这些人、事、物、信息加以综合分析,进行优化,以最快、最佳的结果完成实际工作,即建立完善“企业标准化”。企业标准化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或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标准化与企业规章制度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标准化就是依据管理规章制度,明晰流程、管理权限、工作标准、工作职责、任职要求等内容,对于企业管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企业标准化其实就是“管理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工作标准化”。通过采取统一、简化、协调和最优化的方法,解决各个岗位按什么样的方式做、做到何种程度、达到什么要求的问题,最终实现每个岗位业务的管理标准化程度,这就是管理标准化。在管理标准化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岗位从事的业务范围,明晰工作界面、管理权责、关键控制环节、风险隐患等工作过程,这就是流程标准化。针对岗位业务,从工作目标、内容、业务衔接、工作方法、考核内容等方面制定如何开展业务的标准,同时明确责任、执行、监督主体,这就是工作标准化。因此,标准化是规范管理行为的科学依据,通过制定企业标准,可以对计划、生产、工程、安全等方面的各个环节进行更为科学的管理,有效的引导员工的日常行为,确保业务规范、有序、高效的完成。

篇2

一、推进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体制的建立 

世界当今发达国家对建筑技术管理普遍采用的体制是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工程建设标准体制,此体制也是wto规则认可的有关贸易壁垒的技术管理体制。为了适应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体制,我国的工程建设标准体制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而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在实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进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标准化的性质体现在强制性与推荐性相结合。《强制性条文》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从研究、探索再到实施,已经向技术管理法制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从建立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化相结合的体制总目标来看,当没有上位法规支持技术法规制定的前提下,《强制性条文》还只能为解决目前工程建设领域技术问题的一种过渡。因此,解决法律滞后的问题是建立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体制的前提。为配合立法工作的开展,建议加快目前正在开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房屋建筑、城镇燃气专业技术法规试点编制工作的步伐,为技术法规的审查、编制、批准、、实施、管理等的探索经验,为法律的修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二、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化 

(一)人员配备标准化。明确项目组各成员的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工作要点。在人员配制中,项目部要充分的考虑各部分、各专业的实际情况,确保人员配制齐全。 

(二)现场管理标准化。实施现场签认制度,建立定人、定岗、定期、定责、定点的检查制度,按现场作业标准以及施工作业指导书施工。在工程施工前,施工人员必须熟悉产权单位施工联系人、各迁改工点运营范围等情况,施工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所有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施工中,每个月由项目部负责人组织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一次安全知识和岗位技能的考试。定期召开安全会议,通过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改进,确保施工、行车等安全。制订各级质量管理部门或机构及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职责,必须做到职责明确、工作内容清楚,责任及具体工作内容落实到每个人,形成质量工作人人有责的工作氛围。坚持全线创优,制定明确细化的工程质量标准和操作工艺,施工过程中要严抓组织实施。 

(三)过程控制标准化。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建立工期管理标准,建立合同、拆迁、施工图审核、验工计价等工作标准,认真贯彻“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在施工基础管理上,我们落实工程物资、工程资料等方面的管理,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质量、安全、投资、工期、环保、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要求,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进而全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三、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监理 

要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监理,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从而有效地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 

(一)监理预控。监理预控要在宏观和微观上控制,既遵守规范规程又注意每个细微环节。 

(二)重视旁站监理及巡视检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通过旁站能通过检查和督促工程施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障整个工程处于受控状态。旁站监理人员必须具备现场质量控制的相应素质,加强合同意识管理,及时果断地处理工程质量问题。尤其对于重要工序及重要部位要坚持旁站监理。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整个施工作业范围进行现场巡视检查,尽可能全面地发现问题,尽量在现场解决处理,达不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施工作业不放过,从而使施工人员养成规范施工的习惯。通过现场巡视,可以有效地掌握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如机械设备是否完好和适用,施工人员是否到位,材料质量、材料适用性及供应是否及时到位,材料堆放是否安全合理有序,施工方法是否合理及规范等等。 

(三)平行检验。平行检验是项目监理单位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按照一定的比例,对某些试验、工程部位、材料等进行检测或检查,进行质量判断的能力。它是监理控制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技术复核及复验工作中采用,是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做出独立判断的重要依据。 

(四)定期召开监理工地例会。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较普遍存在和重大的问题,应采取工地例会的形式解决。例会是施工过程中参建各方沟通施工情况情况,解决分歧形成共识,做出决定的主要渠道,也是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质量控制的重要场所,要做好例会工作。 

(五)监理人员要做到“四勤”。监理人员要积极主动,腿勤、脑勤、口勤,手勤,即勤检查、勤思考、勤到工地检查找施工质量问题、对发现的疑问勤记勤问。发现问题后不要乱说,要弄清楚后再下结论,避免产生失误,影响监理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使业主得到满意的工程。 

大量实践证明,控制施工过程中标准化的实施,对整个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等各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整个施工建设按计划合理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光伟,范继辅.加入wto后中国质量管理业的发展[j].水电站设计,2002,(12):69-7. 

[2]韦志立,王韶华.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单位体制改革的调查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07,(3):44-47. 

[3]吴涛.工程项目管理研究与应用[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69-72. 

篇3

一.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是建筑单位工程活动中直接形成各种形式信息的历史记录,是工程施工全过程详细记录,是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综合体现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施工技术资料的形成与管理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建筑施工资料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剖析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进行对策分析。

二.施工资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1.企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建筑行业标准、技术的日益提升,建筑企业管理模式渐渐地和国际标准接轨,施工资料作为建筑企业管理体系文件的一部分,必须跟上企业发展速度,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真实化、信息化管理。

2.真实记录工程质量

施工资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包含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的基础资料、质量保证资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等,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手材料。

3.对工程建设后的后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工程交付使用―定时期后,由于工程施工、环境、业主使用等原因,工程可能出现一些质量缺陷,施工资料成为工程交付使用后维修、管理、改建和扩建的客观依据,是唯一的工程施工时的现场依据。建筑施工资料能为施工单位在其他工程建设施工时提供管线布局、隐蔽工程等的参考数据,起到范例作用。

4.体现施工企业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资料是由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是工程承保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观反映、记录建筑单位主体及施工过程的重要文件,是建筑单位施工的直接成果之一,它与完成工程主体有同样的重要性,代表着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是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

5.体现建筑企业内在质量的标准

施工资料是建筑企业技术、经验的积累,可以成为建筑企业内部员工技术经验交流的参考材料,与其他建筑企业技术交流的案例依据,对建筑企业其他工程项目建设起指导作用,可提高企业生产水平和工程质量。

三.施工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料编制缺乏规范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

施工资料编制不规范,随意涂改,修改时没有进行划改或者划改人未签名;文字、图标、印章不清晰;当资料为复印件时,没有在复印件上加盖印章;部分资料结论不明确;竣工图不符合规范要求;签字不严肃等。施工资料制作和实际工程进度不匹配,资料编制落后,甚至出现工程结束后“闭关修炼”施工资料。施工资料不完整,部分资料未编制或者漏编,部分资料外借后未及时归还,部分资料保存不妥,检查记录表填写不完整等。“闭门造资料”,一些建筑施工资料找不到任何缺点,现场实测实检、工程项目试验数据堪称完美,与现实规律不符。施工单位在试验中取样频率不足、取样代表数量偏少、取样不具有代表性,甚至有些施工单位干脆不试验,不取样,直接“做”出一组完美的数据,使得相关资料缺失了真实性。

2.资料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施工单位出现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而做资料,没有从根本性,往往只抓工程实体质量,忽视施工资料的管理,没有形成专门的施工资料管理规程和奖罚制度,缺乏监督机制。或者有制度但无执行力度,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成为墙上摆设。部分施工单位没有专职资料员。施工技术人员缺乏及时将现场资料归档的责任意识。资料员没有养成及时收集资料的习惯,甚至出现部分资料员不催不做,催催做做的现象。监理工程师没有做好周查月查的工作。环环脱节,导致施工资料管理责任不到人。

3.资料管理纵、横向不交圈

并重,执行与实践交叉的跨工种的综合性工作。项目工程师、施工技术人员、试验人员、材料人员等都各自负责其中某一部分资料的编制与管理,缺一不可,但是经常出现互相间缺少交流,导致施工技术资料中各工种间的技术资料交圈不吻合。

4.资料利用率低下

工程施工过程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查阅施工资料的习惯,而是凭经验,凭记忆查找问题。工程交付使用后出现质量缺陷,没有及时到城建档案馆查询工程技术资料,而是找原参与建设施工人员了解隋况,凭记忆准断。没有发挥施工资料的查询和依据作用。

5.缺少信息化管理

中小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较弱,还拘泥于传统的纸质化管理,资料管理人员在施工资料的分类、归类、整理上完全凭借工程经验或者照搬别的工程资料管理目录,检索依靠人工检索,工作效率较低,工作成果离标准化尚有距离。

四.施工资料管理对策分析

1.加强组织建设,提高重视程度

成立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组成的施工资料管理和监督机构,定期检查施工资料管理工作,每个分部工程完成后进行大查,并及时归档。选派懂业务、精管理、有责任的优秀人员担任专职资料管理员工作,统一负责对工程项目施工资料的整编工作,专门划出资料存档的场所,确保施工资料保存的安全性。

2.制定资料管理规范

建立施工资料管理制度,细化施工资料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资料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具体内容包含:资料管理流程、岗位设置、书写规范、依据规范、资料内容、移交实检,归档职责、存档办法等。

3.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资料员及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培养一支有理论、懂技术、会管理、业务精的施工技术资料管理队伍,使各资料编制相关人员更新观点、提高认识、由被动变主动,认真理解和落实国家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规程,提高施工资料管理水平。

4.将施工资料管理纳入年终考核

施工资料的整编和归存重在同步:施工资料收集与施工过程同步,施工资料验收与工程项目完工验收同步,规范日常管理,保证双同步。各资料编制相关人员的资料管理工作纳入年终考核。

5.建立激励机制

资料员薪资结构打破常规,采取低底薪,高奖励制度。以资料的规范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为权重内容,细化考核内容,重奖重罚。相关技术人员考核加入资料编制与管理内容,加强各工种之间的沟通,实现工种资料间交圈吻合。

6.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施工资料

开始信息化管理。通过开发施工资料管理软件,依托数据库实现对施工资料的分类、归类、处理以及检索,推动施工资料管理规范化和高效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资料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客观的记录施工全过程的情况和数据,是施工过程和后续工程维修管理的纽带,施工资料的好坏―定程度上反应了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筑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施工资料的重要性,软硬并举,信息化管理,切实的落实建筑施工资料的各项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友军 韩金 谢士杰 施工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期刊论文]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6期

[2]唐孝敏 浅谈施工管理中工程资料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17期

[3]黄勇瑞 论石油化工建设工程中资料管理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期刊论文] 《广东化工》-2010年12期

[4]吕仁军 关于工程建筑中竣工资料管理的几点粗浅看法[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2010年35期

[5]罗文生 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简议[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21期

篇4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1.工程项目管理是一次性管理。这是项目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因为项目是一次性的,决定了项目管理也是一次性的。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很难有纠正机会。

2.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论文由整理提供idi-language:AR-SA">论文项目的生命期是一个有机的成长过程。项目的各个阶段既有明显的界限,又有相互衔接,不可间断。这就决定了项目管理应该是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

3.项目管理是一种约束力很强的管理。项目管理的一次性特征其明显的目标和时间限制、既定的功能要求以及质量标准和预算额度,决定了项目管理约束条件的约束强度比其他管理更高。项目管理的重要特点在于项目管理者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合理应用而又不超越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完成既定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1.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我国已经有了相关的法律、规章,但仍没有一个在项目管理专业和行业范围的指导性实施准则。目前我国建筑市场比较混乱,项论文目管理很不规范,“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极为普遍。

2.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重视。可行性研究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对工程项目在建设投资决策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它是保证工程项目以最小的投资耗费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科学手段,也是保证工程项目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建设上可行的科学方法。但是目前我国的许多投资项目都不重视这方面的工作,项目匆匆上马,盲目投资,这样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也可能埋下质量隐患。

3.对实行建设监理的必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我国推行的建设监理,就是国际上通行的由项目管理公司或咨询工程师代业主进行的项目管理。目前国内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项目法人不肯放“权”,没有充分利用监理和咨询机构,发挥他们的作用;二是工程咨询业欠发论文达,管理不规范,没有真正成为专业管理的内行。

4.项目管理人员普遍素质较低。由于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到1991年才成立全国性的项目管理研究会,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正式发行的项目管理专业刊物,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也相对落后。目前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和资质认定工作多偏重于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方面,忽视了对业主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资质认定。

四、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1.项目管理国际化。项目管理国际化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球越来越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合作项目越来越多。现在不仅是一些大型项目,论文由整理提供

/eWebEditor_new/">连一些中小型项目要素都呈国际化趋势。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的行业壁垒下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就工程建设领域而言,外资利用将会进一步增加,海外建设市场也会进一步向中国开放,国际工程将会进一步增加。从工程项目管理角度看,这意味着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工程项目咨询、工程项目融资、工程招标、合同管理论文等均要求国际化和国际惯例接轨。

2.项目管理信息化。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应用性强,很有发展潜力。目前人们把它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使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益大大提高,并促进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用Internet进行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信息交流,促进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深入。

3.项目管理的专业化。现代社会对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需要职业化的项目管理者,这样才能有高水平的管理。项论文目管理发展到今天已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成为一个职业。在现代社会中,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专门承接项目管理业务提供全过程的专业化咨询和管理服务,这是世界性的潮流。项目管理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已探索出许多比较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

4.项目管理的社会化。在现代社会中,项目管理越来越趋向社会化。将整个项目管理任务以合同的形式委托出去,让专业管理公司负责管理,这是项目管理的一大趋势,最典型的是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推广建设项目监理制度,这是建设工程管理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五、加入WTO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1.工程建设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工程建设领域经过近20年的改革与发展,初步形成了法律、法规的框架,但还不能适应加入WTO的需要,需继续完善,形成完备的法规。另外,政府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2.工程投资体系应进一步改革,项目法人的主导论文由整理提供

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论文地位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应退出经营性项目的投资,使项目法人真正成为责任主体,并由其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责,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3.工程咨询业有待发展,管理水平也需进一步提高。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项目法人应主要负责工程项目资金的筹划、项目组织和项目决策。而项目管理应由项目法人委托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去承担,应充分利用咨询和中介机构。

4.工程建设企业管理水平迫切需要提高。当今工程项目越来越趋向大型化、复杂化、国际化,这就要求国际化的项目管理。而我国的建设企业素质低、管理水平不高是目前的一个普遍现象,应尽快改变这种局面,以增强竞争能力。

篇5

1、我国现行标准体系的简介 

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主要由《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水利技术标准汇编》、《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负责的标准项目现状表》中的相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及工程建设所采用的国家标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及机电设备的安装等方面的施工标准。水利工程管理标准根据工程类别进行分类,包括了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综合技术、河道堤防工程项目管理、水库大坝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闸工程项目管理等。 

2、我国现行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一共有163项技术标准。其中综合类标准为19项、水利工程建设类标准为102项、水利工程管理类标准为42项,三者分别占标准总数的12%、62%、26%。另外,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中,强制性标准106项,推荐性标准23项。因此,在水里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强制性的标准占主要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中,施工质量检验类的标准有6项,验收及评定类的标准有14项。因此,在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的现行标准体系中,涉及工程建设的安全及环境标准的只有2项,明显较少。同时,对于验收及评定的标准只有14项,其中10项都是评定类的标准,验收标准明显不足。 

3、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 

从对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行体系主要以强制性标准为主,推荐性标准为辅,这种体系标准不适应我国加入wto协定的相关要求。因此,在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中,我们应该后对现行体系中的强制类标准做出一定的修改。并且,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来修改并组编强制类标准较低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 

其次,对于加入wto后,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标准中出现的结构不合理、不配套的项目建设标准要予以修改。进一步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来配套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同时,建立配套的施工技术标准并符合我国相关行业的标准。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不断完善,我国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于水利工程质量的建设与评定做出了新的规范。水利建设行业等建设行业要实现验评分离,严格实施好工程验收标准。 

第三,对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中技术内容相对比较陈旧的部分要加以修改。由于我国现行体系标准是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编制的,,应该把这些工程建设施工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的反应上去,以更好的配合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中缺少与环境安全及卫生等方面的内容加以补充。 

第四,重新整合并编制相关强制性的工程建设标准。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之后,为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管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应该对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类标准加以认真审核并从“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考虑,全面贯彻实施相关标准。并对零散不完整等条文进行填充,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汇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新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现行法规的要求,并且新体系的核心内容要以我国法律、法规、wto/tbt协定为基础依据。 

第五,加快对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修订。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项特殊的工程建设项目,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高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标准制订,不断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同时,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必然举措。因此,通过新体系的建设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及技术标准,是我国建设的水利工程有标准可依,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同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江、河、湖、库等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体系能够更好的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4、结论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立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wto协议,深化建设标准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新的体系建设还能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并且,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于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新的标准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我国的建设水利工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经验也应加入到新的标准体系中以更好的适应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我国成为wto一员之后,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篇6

为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十分必要的。而要提高管理水平,就有必要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文章主要探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并分析了创新方法的成效,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能够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挥指导作用。

二、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依据

1、转变管理方式。实施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采用创新方法,能够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促进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与国际惯例接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方法的运用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创新方法的运用是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种探索、创新。

3、强化企业管理建设。运用创新方法是加强企业管理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一些企业的效益不高,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管理工作没有做好。因此,运用创新方法也是强化企业管理和建设的有效手段。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框架和特征

1、框架。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框架包括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工程技术标准,三个标准相互联系,构成严密与完善的标准体系,使一切管理活动都处于标准体系的控制之下。

2、特征。建筑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科学性。它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是以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而形成的共同遵守的规则。第二、系统性。它有一套与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将各项工作的开展、执行等都纳入了标准化管理体系中。第三、实用性。既有总体要求,也有细化的要求,既有原则性的规定,又有具体的规定,这样的标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实际工作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第四、创新性。对传统的方法进行扬弃和创新,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程项目效益。

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项目效益,要综合采用相应的创新方法。

1、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要根据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建立与工程建设相适应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印发至各部门和各施工人员,为推动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建立保障。各有关部门要重视对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学习,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的思路,并参照实施细则,制定健全本项目的全面管理标准体系,进而为工程建设中实施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

2、重视思想指导,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方法的实施,必须有思想和组织作保障,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针对职工的模糊认识和消极思想状况,要加强宣传和引导,使他们形成共识,营造良好的实施氛围。第二、加强领导工作。各项目部有必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保证标准化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实施,加强对实施工作的指导,划分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保证各项规定落到实处。第三、突出重点。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因此必须突出重点,抓关键,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效果。比如,召开表彰大会,表扬先进,树立典范,加强经验交流,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施,保证项目管理创新方法的实际效果。

3、健全与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建立,能够保证员工遵守相应的制度,能够增强标准化管理的执行力,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实施。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各项标准能够充分发挥功效,各有关部门有必要制定并贯彻执行标准化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保证员工遵守各项制度,并将其与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贯彻执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原则是严格落实,奖惩分明。对于认真执行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对于没有落实的部门和个人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以保证标准化管理体系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实际功能与作用。

五、推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方法成效

事实证明,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中运用创新方法,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既提高了管理水平,又保证了工程质量,还强化的施工队伍建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提高管理水平。使用创新方法,一方面改善了建筑企业原有的管理状况,提高了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效果,收到良好的效益。此外,使用创新方法还提高了管理员的素质,使他们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从整体上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2、保证工程质量。采用创新方法,为工程项目质量树立了更高的目标,使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重视各种方法的采用,有利于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在一些建筑企业的工程建设实践中,由于采用了创新管理方法,使得工程项目质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利于名牌工程、精品工程的建立,提高建筑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加快完成施工任务。工程项目管理采用创新方法,使得建筑企业的各生产要素得到了合理的配置,也使得项目管理工作在整体上得到了优化,提高了合同的履行水平,保证各方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进行各项工作,加快了施工任务的完成速度,有利于提高整个项目建设的效益。

4、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自从在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中采用创新方法以来,将各方的职责和权限得以明确,并促使各方严格按照自己的职责和权限进行各项活动。职工在施工的过程中也想方设法加强成本核算工作,重视各种节约成本策略的采取,树立节约成本的意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之下,尽最大的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益。

5、强化施工队伍建设。自工程项目管理采用创新方法以来,改变了以前施工队伍建设水平低下的情况,克服了以前在实际工作中只顾生产、忽视生产队伍建设的问题与不足。并将企业文化、职工生活、卫生保健纳入到了标准化体系建设中。这些措施规范了职工的日常行为,使得建筑企业日常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也丰富了职工的生活,使职工保持健康积极的态度,能够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程建设水平。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活动中,我们需要重视创新方法的采用,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重视思想指导,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健全与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然而,创新是无止境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对管理活动进行完善和改进, 保证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规范建筑企业的各项活动,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建筑项目工程质量,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仕廉,董勇等.建筑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金倩.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与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古道葵.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探讨[J].管理科学,2011(4)

篇7

Keywords: civil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it is recommended

中图分类号: U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最初,我国的工程项目监理是由国外引入的概念,监理体制发展的比较晚,所以目前的监理体制还不完善,以下的论述是总结近几年建筑工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和应对措施。

作为一个重要的建设主体,监理行业已逐步从幼稚向成熟迈进,为我国建设工程管理走向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奠定了基础。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监理法制法规绝大多数都是应用在大型建筑工程方面的,对于民用建筑监理方面的应用较少,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为此,必须要加强民用建筑监理方面的应用探讨。

本论文主要结合民用建筑的施工特点,对其工程监理展开详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研究民用建筑监理方面的问题,以期从中能够找到合理有效的适用于民用建筑的策略与方法,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1我国当前民用建筑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目前己经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但是在民用建筑工程建设法律体系和工程质量监督体制的完善程度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在民用建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管理不严、有规不循的弊病。为此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认为我

国民用建筑建设工程监理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待解决。

(1)应重视民用建筑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使用维修阶段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强化项目投资前期和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意识,促使民用建筑建设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均得以充分的保证。

(2) 在提高建设监理地位的同时,应重视监理组织的资质管理。对于监理公司的管理一定要加强,监理公司应建立有自己的质量检测实验室,或者建立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制度。否则监理公司对于民用建筑质量的监督检查只能是监工式的,工程质量的监理很难发挥

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在民用建筑工程中逐步推行工程保险制度,这将有利于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促使工程建设主体各方从积极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提高对民用建筑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

(4) 严格从业组织和从业个人的资质管理,加强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重视劳动力队伍的素质培训教育,加强建筑工人上岗证制度的有效管理,从工程建设第一线的人员素质上提供必要的质量保障。

房屋质量问题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热点。质量问题影响工程寿命和使用功能,增加工程维护量,浪费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给使用单位和人民生活带来困难。由于诸多原因,上个世纪我国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己经不同程度的存在与出现,有关钢筋混凝土工程的维修加固和补强现象不断增加,工程隐患使工程质量事故可能突然发生。质量低劣的工程,不仅会在经济上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也将在政治上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贻误子孙,祸及后世。因此,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探索和研究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问题,具有实际的意义。

2进一步完善民用建筑监理机制的策略与措施

2.1民用建筑实施标准化监理机制

建筑标准化工作和质量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是贯彻执行标准化的保证。要提高建筑产品质量,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使我们的施工能力和设计水平在国内外建设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首先就要保证工程质量稳定可靠,在各个方面都要有个标准尺度。用这个标准去衡量每个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把住质量关。所谓标准,一方面是衡量工程质量及各项工作质量的尺度;另一方面,它又是进行设计与施工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工作的依据。也就是将建筑产品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要求、生产活动以及经营管理方法,都纳入规范,形成制度,根据这个标准去组织、指挥全体建设职工的行动,处处按标准要求办事。

当前,在大型工用建筑施工过程中,基本能够实施标准化操作,但是标准化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还较少,因此,在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应当逐步推行标准化监理机制。民用建筑建设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标准化。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

生产(施工)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中推行标准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章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政策。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专业化,就没有高质量、高速度。现代化工程建设客观上要求必须尽快实现标准化,没有标准

化,工业产品就不能实行通用互换,就会阻碍工程建设的发展。建筑工程标准化并不是要求每个建筑物都是一个样,而是要求在技术参数、设计模数、建筑安排、规划原则、施工工艺、操作活动、材料性能、构配件规格等方面有一个基本要求和标准尺度,将构件和配件最大限度地合并和归类向系列化发展。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而且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对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是大有好处的。

2.2民用建筑动态监理机制

(1)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管理,监理方进入工程质量监理,首先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和审查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

针对民用建筑工程的特点和合同中签订的质量等级,建设方的要求、施工单位的资质等情况,确定监理方的监控的目标和标准,确保监控的内容和各自的职责、权利,订出监控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做到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正规化。

(2) 质量监控事前预防,施工操作事先指导

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即要

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监理工作的重点,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

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监理细则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如哪一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质检人员组织整改,进行管理。

3结语

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建筑行业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还会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是巨大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的水平是必须的,因此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工程监理体制。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使质量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

5参考文献

篇8

地铁是一项投资大、技术较复杂、跨部门、多工种、建设周期长的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许多城市在建设规模确定、设计等级以及各类设备材料引进上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地铁项目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阶段的投资估算、初步设计阶段的初步设计概算阶段,按投资性质分为: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借款利息、铺底流动基金等。工程费用包括土建、装修、设备及安装工程费据统计,各个阶段的工作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程度分别为:投资决策阶段为75%-95%;设计阶段为35%-75%;施工阶段为5%-35%;竣工决算阶段为0-5%。因此,可以看出影响地铁造价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地铁建设前期及设计阶段,而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以标准为依据。

二.降低地铁造价的建议。不合理的标准采用,将导致过高的地铁投资,标准不统一将导致系统高成本运营,如当前我国地铁建设中存在的设计标准过高、设备万国化的现象。地铁建设采用标准的不同,对地铁通风空调、车站、车辆、信号等系统的选择与构成及设备的选用都会有决定性的影响。应根据人民生活水平、国家政策、生活习惯以及城市经济实力,制定适当与合理的标准。合理的标准可以从以下方面降低地铁造价:

1.在投、融资阶段,明确的标准能够使得信息准确传达,提高投资者的信心有利于吸引资金,缩短融资过程,降低管理成本。在标准明确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更为准确地判断投资项目的风险,业主也能够通过明确的信息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

2.在规划阶段,标准能够降低决策风险,并提高地铁运营效益。地铁的建设规模、线路布置、车站设置等对项目的造价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建立符合国情和市情的标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地铁造价。由于线路规划合理、建设规模适当,为地铁在运营阶段的客流量和较低的运营成本提供保证。

3.在项目准备阶段,标准能够保证招、投标工作的合理性,使业主、承包商的利益最大化。通过确定的标准,业主能够将项目信息通过招标文件准确地传达给承包商,承包商也能够通过标准判断项目的可投性,并从理性角度编制投标文件。在招标过程中,业主可以依据标准确定条件符合的中标方,降低项目的投资风险。

4.在设计阶段,标准能够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可靠、耐久及经济,并能够降低地铁运营阶段的维修成本。合理结构形式、结构尺寸、建筑材料及设计方法的采用能够提高人力、物力的使用效率,提高地铁项目建设的效益。标准化设计能够降低设计成本和缩短设计时间,能够通过标准化提高结构构件的可替换性,方便维修、养护,从而降低维修成本。

5.在施工阶段,标准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降低施工成本。通过标准化,提高材料物资的周转性,利于土木工程建设的工厂化,保证了结构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可以通过现场拼装等快速施工手段和降低返工几率等缩短工期,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施工手段减少事故隐患,保证施工的安全。

6.在竣工验收阶段,标准能够提供明确的判断依据,保证投资的有效性。工程质量对工程造价有着重要影响。不合格的工程可以认为是增加了工程的造价。标准能够清晰界定需验收工程的质量,以便业主能够依据验收结果及时作出能否接收己完工工程决定,或采取补救的判断,降低投资方的风险。另外,通过标准还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达到"向管理要效益"的目的。首先,标准可以明确地铁项目操作过程中的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敦促参与各方自觉履行合同;其次,标准可以作为项目执行过程中管理制度的确立依据,如设计原则、质量监督检查、安全管理等;最后,标准能够促进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转贴于  我国的专家学者在降低地铁造价方面作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和研究工作,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降低造价措施。这些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投融资方式;线路规划;地铁车站设计规模;地铁车站结构型式、长度、埋深等技术指标;空调通风系统;车辆系统;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等。一些专家提到了标准及标准化在降低地铁造价方面的作用,但目前还没有针对如何使用标准降低地铁造价的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

三.需要尽快制定的标准。目前,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己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城市轨道、地铁交通事业的发展。我国当前地铁标准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1.数量少,缺项;2.不适应各个建设阶段;3.对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没有区分;4.对安全、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法规和标准重视不够;5.未考虑与国际相关标准接轨。

现在地铁的基础标准还没有制定,地铁工程基本术语标准、工程制图和文件编制标准、设计统一标准现在也没有统一规定,而是依据工程建设相关标准,给后续工作带来难度。由于这些标准是地铁工程其它标准的基础,被广泛使用,应尽早制定。

在通用标准方面现以土建为例,其他专业标准制定可参照土建标准进行。地铁的土建占总工程的费用占到50%以上,就土建工程来说车站(地下、地面、高架)设计规范函需制定,如地铁荷载设计规范,地铁抗震设计规范,地铁混凝土设计规范,地铁基础设计规范。

1地铁荷载规范

由于地铁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荷载条件发生变化,对于地层的土压力和水压力的计算,采用不同的现行计算方法结果差距较大。地基基床系数的确定也是关系到结构内力的重要问题。现在这些力的确定方法还不统一,使地铁的内力计算因人而异,因而需要独立的地铁荷载规范。

2地铁抗震设计规范。地铁抗震设施也发生了变化,浅埋地铁与深埋地铁受到的地震力,有很大差距,现在地铁的设计大都采用静力法设计,其他方法因为在设计上实施的难度系数较大,所以大都不被设计采用,制定适合实际情况而又有利于设计的地铁抗震规范也是必需的。

3地铁混凝土设计规范。地铁的结构设计中,由于对裂缝控制和严格,使构件配筋大幅度增加,是工程投资增大不可忽视的因素,而且由于地下结构的保护层厚度比地上结构大许多,这样的厚度不利于现行的抗裂计算,所以使钢筋用量增加,针对地铁结构应用怎样的钢筋配置原理和公式,还一直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而地铁用到的混凝土也需要比一般的混凝土更高的要求,所以地铁混凝土相关规范需要制定和修改,以满足当前的建设要求。

4地铁基础设计规范。地铁的基础是桩基或更高要求的基础,对基础的要求也不同于一般建筑地基,所以需要对原有的基础规范进行改进。

篇9

质量控制就是监控工程建设的具体成果,以判定它们是否符合有关的质量标准,并根据质量计划编制内容,找出避免出现质量问题的方法,找出改进质量、组织验收和必要返工的方案。也就是说,质量控制就是通过对工程实施过程的作业和活动进行持续不断地检查、评价,及时发现是否偏离有关规范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控制的目的。

在施工阶段推行以动态控制为主,事前预防为辅的管理办法,主要抓住事先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个环节。一切以数据说话、以书面为根据,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动态控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抓“重点部位”的质量控制,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从而有效的实现工程在施工中的全面质量控制。其次,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严格监控施工质量;

2.质量控制的目标

质量控制就是要使工程实施达到预期目标。质量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工程规模在计划的范围内;②工程的投入小于产出,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③工程实施期间,无任何重大事故和经济损失;④资源配置合理高效;质量控制在工程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确保工程的质量,是工程责任人和成员的重要使命。

3.质量控制的失控环节

质量管理中,容易出现失控的环节主要有质量意识不强、质量责任不明确、相关人员素质不高、有关信息、计算等不准确、不到位。加强工程质量控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的管理。

3.1提高质量意识

要提高所有参与工程建设成员的质量意识,特别是主要工作环节负责人的质量意识,认识到质量是成功的关键。

3.2落实质量体系的各项要求,明确质量责任制

认真贯彻落实工程质量体系的各项要求,切实实施工程质量计划。工程负责人和成员都要明确自己在保证工程质量工作中的责任。

3.3提高工程建设成员的素质

这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基本条件。工程建设责任人和一线成员都直接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必须努力提高参加工程建设人员的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管理水平、操作水平,这项工作在选择承建单位及组建工程建设小组时就应注意。

4.做好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主要有质量教育、标准化、计量和质量信息工作。

4.1质量教育

要对全体工程建设成员进行质量教育,使全体成员明确质量是工程的生命。

4.2标准化

从工程可行性研究到工程完成,都要有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标准化体系。

4.3计量

计量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4.4质量信息

质量信息反映工程质量和各项管理部门的基本数据和情况。在工程实施中,要及时了解工作实施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的信息。

应准确、完整系统地进行工程质量全面监控,对渠道及其建筑物,控制断面几何尺寸不允许超出偏差范围;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光洁度达到设计要求;伸缩缝的宽度、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对工程质量不能有消极作用。若发现质量问题,对问题形成的原因应及时让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使出现的问题在萌芽状态时予以解决。完善施工员施工日志制度,把施工日志列入正常的质检范围。

5.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管理

工程质量的优劣,施工单位起重要的作用,工程开工时首先审查施工单位是否有相应的资质、丰富的施工经验、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既无资质有无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工程质量常常不被重视,应拒绝进入建设现场,以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针对项目的特点和合同中签订的质量等级、要求、施工单位的资质、技术等情况,确保质量控制的内容和各自的职责、权利,订出质量控制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做到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正规化。

5.1对项目所需的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控制细则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泥、砂、石、水等均满足质量要求。如哪一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已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自检人员组织整改。

5.2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制

篇10

现就本人在涩北气田地面建设工程资料管理的体会,谈一谈对工程资料管理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工程资料的基本概念

工程资料记录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真实反映了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和工程实体的现实面貌,工程资料具有比工程实体本身更长久的寿命,规范、准确的工程资料是工程进行维修、管理、改扩建、使用的凭证和依据,如需要天然气管道、集气站、配气站等天然气管网的走向图,就要查找竣工图,这时工程资料就发挥了方便、准确的服务功能。

二、现场施工资料因管理不到位、组卷不规范造成的问题

1.现场施工资料记录不齐全。所承揽工程的施工单位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或是急于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在进行工程阶段验收、设备材料等验收时,未按国家相关条例和标准进行书面签字或对质检部门出具的质检报告没有进行妥善保管。导致工程各项验收特别是隐蔽工程验收存在记录不详细、缺项等问题。

2.工程签证资料不齐全。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因现场施工需要,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协商对施工图进行了口头的设计或设备材料的变更,但事后未及时履行相关手续的补充。严格违反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且对工程日后的改扩建埋下安全隐患。

3.施工资料格式不统一。一个工程项目有诸多队伍参加建设,各个参建单位只习惯于各自的资料管理模式或格式样本,未按国家建设档案标准统一资料格式,在进行开工报告、设备吹扫记录、设计技术交底记录、完工报告、竣工图等资料编制填写时,按自己的意愿随意填写,涂改。导致工程完工后,各方交上的档案就会标准不一,分类混乱,排列不清。从而降低了现场第一手资料的可信度,降低了工程资料的使用价值。

三、工程资料保存质量失控的原因

1.管理人员工程资料管理意识不强。各参建单位对工程资料档案重要性认识不够,工程资料学习宣传力度不强,工程资料管理职责未落实到具体人员。且存在资料管理人员水平低、流动性大,造成施工资料保存不完善、原始资料质量可信度低;资料管理与施工管理严重脱节;工程资料流向不清等问题。同时由于地面建设工程和工程资料的专业性,工程人员以及资料管理人员不了解专业和技术知识、工作程序,缺乏工程资料管理的实践能力,使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不及时,有时也会出现不规范的现象。

2.工程资料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规章制度的不健全,难以采取规范标准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也导致了工程资料管理各环节不符合质量要求,对工程资料没有及时从头抓起。工程项目资料是随着项目的建设逐渐形成的。要从工程项目的开头开始积累、收集档案。积累是基础,要早抓、勤抓,回忆录式的资料是不能作为工程建设各项需要的依据。由于工程参与建设单位众多,工程资料工作标准也不到统一,如归档竣工资料质量不一,程序不规范,措施不完善,没有履行监督、检查、指导等职能。

3.工程资料管理人员缺乏对档案管理的基本认识,工程资料编目不规范,没有电子查阅目录,没有专门的工程资料存放场所,档案质量和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工程资料管理设施不能满足档案管理需要,保管也达不到“八防”要求,在工程资料组卷分类后,不能及时验收移交。

四、工程资料管理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工程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地面建设工程和档案管理的关键所在就是提高对工程资料管理的认识。工程资料管理人员应变被动为主动,在工程资料管理方面多与各级领导积极联系,与各参加单位达成共识,齐抓共管,从而提高工程资料档案管理水平。同时项目管理部门应加强工程资料管理的宣传力度,努力争取领导和相关单位的重视和配合,使各参建单位积极参与到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中来。并通过对工程资料查阅利用事例的分析,增强工程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进而提高工程资料在气田日常生产与维护工作中的利用效率,使广大利用者逐步认识到工程资料管理的必要性和唯一性。

(二)实行工程资料专业管理模式

实现工程资料专业管理模式,正是对工程资料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按照国家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资料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的要求,项目管理部门在每项工程建设初期,结合工程项目(如输气管道建设、气田场站建设、气田附属工程建设等)自身特点及存在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该项工程的规章制度,明确各参建单位在工程资料形成过程中的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如建设单位可根据工程建设本身成立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包括工程资料管理人员的确定),责任落实到人。工程资料管理人员则从工程项目立项开始着手相关资料的收集,及时建立工程资料电子信息,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资料管理人员互相沟通,结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制定出适合该项工程资料的整套资料格式,确保工程资料收集齐全、整理规范、归档及时、保管安全。

(三)确保地面建设工程各个环节相互衔接

确保地面建设工程各个环节相互衔接,主要做法之一就是加强对工程资料的收集。一项工程开工建设就意味着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环节的有序健康运作,任何一个环节资料收集不完整,出现漏洞,都可能会影响到下个环节的有序开展。如施工单位动火作业资料不能及时办理,工程动火作业将无法开展。为避免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空间浪费,工程资料管理人员应根据工程资料的办理程序、收集范围、质量要求、归档时间等方面的规定罗列出具体准确的分解图表,紧抓工程关键环节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办理。同时工程资料人员也应对实施全过程资料进行跟踪服务,深入施工现场,及时进行相关手续办理和资料收集。并向施工作业人员宣传工程资料在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使他们自觉意识到施工过程每一道工序与工程资料一一对应的关系,为达到工程与资料的“同步性”打下良好基础。

(四)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

建立约束机制,可以从工程合同制、监理制、契约制等制度来规范。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合同款项中应明确施工单位的工程资料管理职责与义务,工程资料移交的数量、套数、归档时间和质量要求等事项,并规定工程款的百分之五作为工程资料归档的准备金,不提交准确完整的工程竣工资料不予付款。则有效地控制了基建档案的归档质量。

(五)加强工程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组织各参与建设单位工程资料人员参加工程资料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工程资料立卷规范操作方法,了解基建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加强工程资料管理人员对工程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专业知识的了解与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学习工程资料归档、管理理论和方法,培养现代复合型人才。工程资料管理人员应增强自身修养,树立服务第一的观念,找准途径,树立目标,扎实工作,增强对工程资料管理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为气田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做好工程资料验收、移交工作

做好工程资料验收、移交工作,目标就是确保工程资料准确无误。工程资料管理人员应主动向上级资料管理部门汇报工程资料组卷、验收、移交情况,就当前工程资料归档后不能及时验收移交的工程资料存放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保证工程资料档案安全性和保密性。同时工程资料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按照工程资料检查、预验收、验收的规范步骤,首先经油田公司档案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对地面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工程竣工验收之后3个月内做好工程竣工资料的移交工作。通过工程竣工资料验收,提高了工程管理和资料管理水平。

(七)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

篇11

1加强领导,建立档案组织

抓好基建档案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以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可靠的保障,用规范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起"内外"有别而又相互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内"就是要协调内部各职能部门增强档案意识,注重收集与及时移交,防止档案材料的散失;"外"就是要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档案收集,积极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负责人及档案人员通力协作,以保证归档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档案管理组织,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与部门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将基建档案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工程条款,将基建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鼓励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收集档案资料,作为档案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列出所需收集的资料名目,自建设项目开始,就积极介入。

2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制度、编制分类方案和规则

制度要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声像等资料,应根据基建档案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如它所包括基本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档案、基本建设施工档案和以竣工图为核心的工程竣工档案等。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基建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应主要明确本单位基建档案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基建档案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在组织基建档案的过程中给相关人员提供标准,增加基建档案资料整理的可操作性。

资料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工程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建部门相结合,编制分类方案,正确区分和把握依据性文件、基础性文件、工程设计文件、工程管理文件、施工竣工验收及文件、基建财务文件、监理文件等的分类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建竣工归档工作。

管理要及时,立卷要规范。为确保基建工程档案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基建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计划、检查、总结、验收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做到工程进度到哪个阶段,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跟踪到哪个阶段。立卷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像清晰,同时根据基建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对基建文件材料的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工程项目组卷,使档案资料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立卷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案卷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3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

篇12

引言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直接反映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住建部要求建立并管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档案,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资料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明确指出任何工程如果技术资料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则判定该工程不合格。建筑工程资料对工程质量具有否决权,足见其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工程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在现有的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资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工作中要对各级各类的资料进行分类,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保证资料的完整不散失,要将资料管理工作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当某个项目工程建设时间较长时,从项目开工到工程竣工这一阶段,工程形成的文件资料涉及面广,内容繁杂,经历的时间长,稍有疏忽就可能遗漏,加之施工组织是临时机构往往是工程任务一完成,临时机构解散,而资料也随之消失。为了保证资料收集齐全、完整,资料管理人员平时要加强业务学习,对工作中所要形成的哪些资料要做到心中有数,资料收集要依据工程进展及时跟进、采取积极主动的收集方法。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按日期和工程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保管,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注意积累资料,为今后的建档提供基础。做好资料的收集、归档、积累、贮存等工作都是为今后竣工验收提供便利。这些资料全面反映了整个工程建设的详细情况。它对工程质量的评定,工程竣工后的收尾工作以及对新建工程的准备等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因此,认真做好资料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不完整

完整的技术资料有助于全面而又系统的反映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不完整的技术资料则会片面的反映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工程中,整体工程可能不会一起施工,因为某些原因可能会使局部无法及时施工,而有些单位为保持让工程快速施工,同时保持资料的整洁,就不及时编制资料,或将此部分资料抽出,这也会造成资料最后漏项,影响资料的完整性。

2、资料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

在一般的建筑建设中,管理资料人员人数不够,因此很多时候是从其他部门临时抽调,或者资料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收过专业培训的少,使得资料归档的质量没有保障。当前,很多单位都没有重视资料管理工作,出现了工程建设只重建设、忽视档案的现象。一些参与单位只偏重建设的进度、质量和资金到位问题,而轻视了如何管理资料,往往等到工程临近竣工验收时,为了完整档案资料才投进所需的人力和物力,以方便竣工验收。这种方式不能保证工程档案的准确和真实性,对今后档案的利用非常不利。

3、资料保存手段不科学

资料保存问题主要是在工程建设资料收集结束后所表现处理的,没有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装订、保存导致管理混乱、资料丢失等现象发生。建筑工程资料具有较高的严谨性,一旦在保存出现页码排列错误、装订不合规范、文件混乱,资料保持出现疏忽或差错、复印件及原件混合保存,造成区分麻烦,甚至容易导致内容遗失等问题发生,严重影响工程正常开展,容易导致经济损失。

三、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应对措施 

1、规范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

目前,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极不规范,下面就以竣工图为例。竣工图是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绘制的反映工程建成后实际形状和构造的一种定型图样,在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中意义非凡。因此,工程施工单位应重视竣工图,设专人管理或由某一个工作人员兼管竣工图及其绘制,改变现在很多建筑施工单位对竣工图没有任何修改、说明,或者一些施工工程已经改变的单位也不会重新绘图等情况,仅在图纸上盖个“竣工图章”,就作为竣工图存档的现状。

2、避免出现资料重复或冲突的问题

在收集以及整理资料时一定要对所有相关资料进行查询以及参考新旧文件不能有相矛盾的地方。一定要保证材料的真实性,真实性是建筑工程资料的灵魂,不能因为要把利益最大化或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等级就制造虚假数据以及虚假资料,在上交的工程材料中所出现的数据必须都是真实的,必须采用原始的测量数据,而原始的数据必要要严谨准确,实事求是。如果资料作假,一旦工程在施工中出现问题,虚假的资料就会误导我们,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问题,使错误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造成错判误判。

3、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

要管理好工程资料必须把住人才引入关,招聘时引入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专业知识,并且专业技术、技能较高。再者,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建设单位的资料员参加档案业务培训,掌握档案整理立卷规范操作方法、建设程序和基建专业知识。档案人员应努力学习档案业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网络和计算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加速档案科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

4、提高认识,加强前端控制

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对工程资料管理重要作用的认识,明确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工程资料内容,掌握工程资料分类标准。从建设前期就对施工资料整理,分类设置归类,保障将来收集施工资料的完整性,按照“三同步”的管理原则,保证施工资料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收集、同步整理,同步竣工”,提高各参建单位资料员的工作效率和竣工资料整理的进度,避免因竣工资料整理不及时而影响工程竣工的现象。  

5、加强专业培训

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才能提高办事效率,单位对于工程资料管理人员要做好定期培训工作,整体上提升队伍的办事能力,确保技术资料在收集、处理、归档等过程都能得到保护,技术资料对于施工单位就是无形的财富。一方面,对各级领导干部实施培训教育,使其对技术资料给予高度重视,使他们在审批、检查技术资料时认真对待。另一方面,对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实施技术管理和技术资料管理培训,让工程人员掌握足够的技术资料管理能力,对手上的技术资料正确处理。为了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工程单位需倡导现场的实测实量,并把记录原始数据统计好,这样才能让技术资料"货真价实"。

6、严格把住竣工验收关

工程进行竣工验收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竣工档案资料必须通过城建档案馆的预验收,因此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职能管理部门、监理工程师及工程项目资料员要严格把好审查验收关, 对编制的工程竣工图、文字资料、竣工报告要进行认真审查, 着重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的真实性和工程设计变更单及洽商记录的落实情况, 认真审查竣工图及文字资料是否完整、准确,签证是否完备,组卷排列是否符合规定等等。 

结束语

建筑工程资料必须全过程记录并且必须全面反映工程质量和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资料是工程建设各阶段实施过程中,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形成的各种历史记录文件的汇集。它的作用就是要能够全面反映工程建设的合法性、工程质量状态和施工质量状况,满足竣工验收对工程资料的要求。工程资料是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资料反映了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体现各责任主体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各项政策的能力和力度。 

参考文献

[1]厉丹丹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年8期

篇13

三、开展加强“三种能力”建设行动。通过对建筑施工安全文化的广泛宣传教育,在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和各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班组、一线工作人员中,牢固树立“三种意识”(人人珍惜生命、人人重视安全,学法守法、安全行为,从我做起、互相关爱的意识),切实增强建筑施工企业和一线操作人员的“三种能力”(遵章作业、规范操作,自主保安、互相保安,紧急避险、应急处理的能力)。

四、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活动。结合“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指导督促各级主管部门、监管机构和生产运营企业深入查找在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认真分析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及管理形式,全面排查可能存在的任何不安全因素,要求每家生产运营企业对可能诱发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全部登记造册,并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全面推行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坚决整顿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消除安全盲区、堵塞安全漏洞,集中查找并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以实际行动落实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要把农民工培训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建筑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工程和工友创业行动。施工企业要广泛开展建筑工地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活动,以安全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行现场培训。要采取师傅带徒弟、工学交替等方式,重点培训对安全有直接影响的工种,突出培训农民工骨干,充分发挥“传、帮、带、管”作用,有效解决建设系统因使用农民工点多面广、人员众多带来的全员培训困难等问题,提高一人、带动一批、促进一片,推动农民工加快向产业技术工人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