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气氛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课堂气氛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课堂气氛论文

篇1

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要让学生“动”起来,首先要让学生“动眼”。让学生“动眼”,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看书。我一改过去上课时一讲到底的做法,而是每一节课都要安排十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看书。教师指导学生看书时,要展示教学目标,要有导读提纲,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要交代读书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如哪些内容详读,哪些内容略读甚至跳读等;二要精心设计导读提纲;三要巡回辅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点拨解难;四要检查提问。例如,在学习高一“经济全球化”这一框题时,我布置的阅读提纲是: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等。学生根据导读提纲,进行阅读,积极思考,并总结回答相关知识,这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克服了“满堂灌”的弊端。学生在“读”中感悟,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让学生“动口”,培养学生“讲”的能力

篇2

例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如果把新概念细细讲解,学生会感枯燥乏味。因此,巧妙设计准备题搭桥铺路,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知识正迁移,把前面练习的“求多几”的问题,改为“求少几”问题作为尝试题,通过启发学生比较,引导他们学习课本上的例题。然后激发他们试着解答,就能激发学生的情趣。虽然他们不一定都能正确地理解,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解法,有着种种的疑惑。此时教师做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他们讨论,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思路方法。这样做就会使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知识过程,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成功感,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动手实践,激趣乐学

学习本身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人的大脑就是思维活动的中枢,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启动大脑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从中获得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去实践,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量、动手画、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并掌握概念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改变了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而是让学生各自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直径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形硬纸板,独立做实验,让每位同学测量自己手中的三个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然后再测量直径,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亲自测量,同学们都明白,从前面的三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中发现不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都是与这个圆本身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最后,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很快理解了圆周率的意义,自己推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着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情境,激趣乐学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置适当的悬念,创设思维情景,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后,提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如果不等底等高是否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经过充分讨论后得出:若等底不等高或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不可能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

但如果它们的面积和底一定时,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几倍或他们的面积和高一定时,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底的几倍。这样引导和讨论,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掌握。

四、开展竞赛,激趣乐学

篇3

平时上课时往往是老师热情饱满,可学生在听课时总感觉提不起精神来,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听课效率低,所收获的知识也不是很多,长期以来,还有可能造成学生厌恶语文,那将是最可怕的结果。如何才能使语文课堂气氛活跃呢?本人有几点浅见。

一、让课堂多些情感的沟通

课堂上教师的感情主要流露在语言、神态、手势等方面。教师语言亲切,神态自然,情绪饱满。自然会消除学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反之,教师语言滞涩,神态紧张,情绪低落,必然会造成学生的不安、沉闷和懒散,使课堂成为一潭微波不兴的死水。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满怀激情,进入角色,用自己的心去碰撞学生的心,用自己的情去沟通学生的情。此外,他们还会利用课前时间和学生交谈,了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进行简短的“攻心战”,以加深感情融洽。

二、在课堂上增加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就是身临其境地接触课文中所描写的场景,身临其境地说出课文中的语言。据此,很多学校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能有更直观地感受。经常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们会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利用这一方式,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同样,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我们也采用情境的方法,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儿童。教育缺乏儿童能够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鲜明生动的形象不见了,剩下的就是空洞地理论化的概念。说教和训斥即便对于成人的教育也未必是好的方法,但却常常施加在儿童身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怎么能喜欢?课堂气氛又怎么能变的活跃?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要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情境,感兴趣的情境,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了,把课上得好懂、有趣,学生真正喜欢。

三、在课堂上注意朗读方式的变化

语文课堂教学很大一方面是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的。所以朗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朗读课文,反复品味,可使学生进入一种情与景、意与境相融合的艺术境界,从而唤起学生思想感情上强烈的共鸣。朗读的方式很多,有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教师要视不同的学生基础、不同的文体灵活掌握朗读的方式。诗歌、散文抒彩浓厚,越读学生情绪越高涨;戏剧、寓言、童话、小说等,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也会被激动而进入角色。

四、适当地开展竞赛,是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手段

篇4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 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2] 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6)

篇5

一、为学生着想

为学生着想,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身份与学生对调,把自己想象成课堂中的学生,从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好的教学目标,才能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在讲授《少年闰土》一文时,学生可能对一些农村场景不熟悉,无法感受作者所营造的那种欢快的气氛,对作者向往有一天能到瓜田去的美好憧憬自然无法产生深刻认识。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他们带到那种“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中去,可以想办法组织一次郊游,带着学生到农村去看,这样课文中所描述的美好场景就很容易进入学生的内心,学生自然也就理解了农村的纯朴、自然,以及文中“我”这样的城市少年为什么对农村生活如此向往,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完成这一目标和要求,对广大老师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身段,做好“学生”。只有先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觉得老师不错,觉得这门课有意思,才会进行关注,也才会付出精力和时间去学好它,这也就达成了教学目标。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合作的关系,彼此尊重、合作信赖。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才能焕发独特的魅力。

二、肯定学生的想法

如果把学生比作驰骋千里的良驹,那教师就是善于发现和识别良马的伯乐。其实无论是谁,不管是在课堂上表现好的还是差的,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被赏识是每一个人所想要得到的。清代学者颜元曾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就是讲了赞扬对学生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奖励,但是也不能无限地夸学生,奖励也应适度。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从而在分析和考虑问题时更全面。在课堂上,无论是同学们的掌声,还是老师的一句赞扬,还是得到的一件小小的奖品,这些在学生心中的地位都是至高无上的,都是荣誉的象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走向胜利的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听每个学生的想法,让每个学生尽情说出自己对课堂问题的看法。语文教学不像数学、物理等答案是固定的,语文是灵活的,没有固定的答案,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去思索问题,得出自己的答案。

三、以优雅的态度吸引学生

教师给自己的定位是教育工作者,平时着装时应注意整洁,既要时尚端庄,与时代接轨,也要搭配得当,这样才能让人觉得可亲可敬。既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也要注意自己的内在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课堂上用无形的文化魅力,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带入美的人文的殿堂。对多种教学方式加以灵活运用,可以轻唱浅吟,也可以激情朗诵,可以组织课堂小组活动,也可以以自己为主导来开展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将学生引入其中,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走入生活、体验文字的一次文化审美旅行。例如,在讲《黄山》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有关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当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运用多媒体技术讲课,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角度着想,把学生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时时给学生以肯定和奖励,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不打击学生,不挫伤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成为学生的代言人,真正使学生喜欢语文,乐于学好语文。

篇6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气氛的前提条件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课堂气氛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要破除“师道尊严”观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变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要树立学生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要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二、顺畅的沟通交流是活跃气氛的关键所在

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每个教师努力的方向。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 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这种学生多讲、老师多听的教学模式正是“授之与渔”、“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力与魅力。教师要和学生交朋友。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三、灵活的方式方法是活跃气氛的有效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思想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答问受挫时,满怀鼓励和依赖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当学生板演成功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教师亲切的教态、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要把成功带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不同的收获,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个别要求。如在课堂作业的配置与处理上,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并通过当堂批改或讲评,及时满足学生急于知道作业正确与否的迫切心理需求,开阔学生思路,使那些解题中“别出心裁”的学生得到赞誉。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要把求知欲种在学生心中。教师要注重挖掘,充分展示语文知识本身蕴含的内在美和魅力,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究欲望。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揭示矛盾,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篇7

一、摒弃传统,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1.对于教师来说

传统的“师尊”观念是深入人心和根深蒂固的。认为教师的一切都是对的,对于学生的对错不管不问。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没有一点作用。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价值观为根基,因材论教。将课堂打造成民主平等、自由活跃的课堂才是重中之重。这样的课堂环境才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和交流。教师利用自身的魅力去感化学生,在学生面前树立起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尊重自己的同时尊重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小学语文良好的课堂气氛。

2.对于学生来说

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这就需要在课堂上一定要听教师的教导,努力约束自己,信任教师,及时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在课堂中,学生不能顶撞教师,要传承“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从小有这样的意识,不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只有不断地进行沟通,才能让课堂环境充满温馨和

愉快。

二、积极改进教学模式,创建良好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不断学习。

1.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仅仅靠单一的语言讲述课文知识是完全不够的,这样只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厌恶课堂,学习效率低,质量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语文课文授课中,将语言生动化、形象化,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打动学生、吸引学生。诙谐幽默的课堂才能让学生不断地对语文知识感兴趣。例如,在学习关于季节的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将季节比喻成一个顽皮的小孩,总是变脸变得很快,

天气也是阴晴不定。这样让学生觉得季节的变化也是很有趣的,就增进了学习的乐趣,争相去比喻,和教师进行互动。

2.开拓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拓展思维

小学课文还是浅显易懂的,掌握课本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完全不够的。许多知识都需要以课本为跳板进行课外延伸,去填补没有学过和见过的新奇事物。所以说教师单单进行课本知识的讲授是不够的,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去多积极思考和善于发现课外的新鲜事物,丰富自己的视野和想象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寓言类的文章时,可以只给学生一个人物主线,留给学生一个想象的平台和想象空间。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想象成果进行点评,看谁的想象力更独特,师生之间积极交流,才能让学生敢于展现自我,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丰富课堂

虽然现代多媒体技术只是一个辅助技术,但是对于课堂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例如,在教学诗歌类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将涉及的作者和创作背景进行动画图片播放。让学生在具有画面感的课堂中学习知识。将课本知识的情景再现,不仅利于教师进行授课,还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课文和记忆课文。快速学习课本知识,学以致用,灵活运用,在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同时还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竞争合作精神,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1.竞争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对于竞争意识还比较模糊,认为我比你好就是强,这种竞争是有些畸形的。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安于现状是不行的,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还有比你们更强的人,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面面俱到,多学习。要向学习好的学生看齐,经常交流学习经验,取舍运用。教师也可以进行“红花”评选活动,谁最优秀,谁进步最大都可以奖励小红花,最后统计出来发放奖品。这样就能促进小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

2.合作意识的培养

当今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合作意识很差,个性十足,不喜欢和别人进行合作学习。其实,合作学习的好处是非常大的。它可以让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合作完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课过程中,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组合进行小组的讨论学习,在合作中成长和学习语文知识,各抒己见,发挥自己的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在当今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构建良好的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学生才能够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十足的兴趣,教师才能够始终保持授课的激情,最大限度地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学生更多的语文知识,也更希望学生在这样一个课堂环境中能够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积极地学习,努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1 悬念创设

在新时期的课程改革下,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下,应该致力于创设一定的悬念,进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要格外注重对导语的设计,一般而言,导语环节设计的巧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起学生对于审美的需求,并且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审美情绪的感染,可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一种审美的情绪,然后教师在一旁加以科学有效的引导,便可以全面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审美欲望。

同时,在设计导语时,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带着问题和悬念进入到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可以引起学生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强烈共鸣,从而能够促进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促进课堂效率的显著提升。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文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是如何进行喝水的,喝水时所用到各种杯子,结合动画片中鸟类喝水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乌鸦是怎样进行喝水的,由此展开新的一课。

2 多媒体辅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渐应用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领域,并且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教师下载与语文课本内容相关的视频,通过图像、文字以及声音的完美展现,能够在课堂上给学生带来极具震撼效果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相关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如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将与之相关的各种素材下载下来,通过在课堂中的播放,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并且能够促进课堂效率的显著提高。

如:在学习《静夜思》时,教师便可以从网上将与之相关的各种资料下载下来,利用多媒体播放这首诗的动画,将静态的文字生动化,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通^朗诵诗的形式带领全班同学大声朗诵,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且在解释诗句大意的时候,还可以搭配一定的动画来介绍它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情怀,以此让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这首诗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3 动手操作

学校作为小型的学习园地,学生身在其中可以尽情的进行学习,并且能够掌握充足的语文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知行合一的发展机会,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如尽量多组织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课和探究课,新课标改革之后,一般在每一章节的后面都会有一个活动性的探究课,借此教师以此确定活动课的主题,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积极的讨论,最后教师组织学生积极上台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选取表现积极和优异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

同时,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为确保教学效率的显著提高,教师便可以紧紧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将小学生的特长充分的发挥出来。经过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掌控运动的部位,因此恰当的动手操作对于促进学生大脑的发展和智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手跟大脑能够充分的配合起来,并且其他感官间接被调动起来,进而有助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即便是再抽象的知识也能够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和有趣。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做一些类似于减报的活动,引导学生将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剪下来,贴到一个本子上,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便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自信心,并且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课堂氛围的活跃和掌握一定的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

4 提升教学艺术

基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形象思维往往比较丰富,因此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对于他们学习兴趣的激发、智力的发育、综合素养的显著提高以及知识的掌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一门工具类的课程,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其中包含了多种形式的艺术,为此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中提取出一些与艺术相关的部分,如诗画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艺术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有助于保证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5结论

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理想教学效果的取得,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而有助于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基于小学生本身在性格方面的特点,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更容易掌握一定的知识,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为此,教师应该通过对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及时总结,将促进课堂效果提升的手段不断的探索出来,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其中能够进行快乐的学习,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篇10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学生的思维感到压抑,窒息智慧火花,没有学习的热情。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创建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益,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构建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1、变压抑为轻松愉快。教师要抛去陈旧的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以朋友的角色和学生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塑造可亲的教师形象。在一个愉快的环境里,在一个亲切的长辈面前,学生的思维、心身都能得到放松。这种放松却不是松懈,而是一种自然、自在、平和的心态,学生最容易吸收知识。假如老师动不动就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板起面板,大发脾气,无形中给学生施加一种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担惊受怕、忐忑不安、情绪处于严重的压抑状态。这样不但教学效果不好,而且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踏入教室的那刻做起,面带真诚、和善的微笑,语气亲切随和,让学生感到老师可以依赖的朋友。

2、创建师生互动的学习气氛。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3、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就要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发现和肯定学生的哪怕是一丁点的优点和成绩。在教学环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逐步消除学生的服从感、低下感、自卑感。

二、构建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在管理好课堂纪律的前提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解重点知识,学生在下面认真听,勤做笔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从短期效应来看,通过学生的死记硬背,学生的考试成绩会比较理想,但从长远来看,它会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沉闷,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才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因此创建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自然放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创新;只有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会思维活跃,敢于创新。课堂内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显现。教师要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位置上,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表独力见解的机会,教师应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供大家探讨。

3、培养兴趣,激发参与动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是探索新知识,发挥创造精神的内部动力机制,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他们就会喜欢学习,并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这门功课,随着学习兴趣的丰富和深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产生深入学习的意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风趣的语言和多样性的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构建良好的课堂气氛,采用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

幽默是一切使人发笑的喜剧形式的总称。把幽默带入课堂并不是忽视教学内容,破坏教学程序,而是将幽默作为一种辅教学方式恰当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运用幽默可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新颖、别致的幽默语言使师生之间以愉快的方式进行交流,营造学生敢于畅所欲言的氛围,从而易于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考虑问题,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幽默可创造生动、活跃的教学模式。机智、恰当的幽默语言可使枯燥的授课内容变得风趣诙谐,产生较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学生去倾听去感受,从而更快地接受、记忆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幽默可创造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灵活、贴切的幽默方式能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使学生于朴实的语言中顿悟其深刻的寓意,语言自身的凝聚力和涵盖面成倍增大,学生的理解力也得以加深,老师的讲解不但一针见血,而且妙趣横生。运用幽默可创造融洽、默契的师生关系。婉转蕴藉的幽默语言能促进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教师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大胆尝试,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

四、构建良好的课堂气氛,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总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但主体却是学生。单一的封闭式传统教学只能使学生盲目地、机械地不情愿去学,造成枯燥、呆板、毫无生机的场面。要扭转这一局面,教师就要创建良好教学氛围,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教学中穿插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使语文教学成为一种令人愉快、开心、充满乐趣、富有意义和吸引力的活动。

篇11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师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努力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教学,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每个教师都应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教导学生:教师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会犯错误;在很多方面,同学们并不比老师差。例如在电脑方面,我就要虚心向你们学习。我们师生之间是互教互学的关系,好学生应当敢于质疑。在这种坦率的学习气氛中,教师非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师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和谐融洽。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6)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篇12

苏联教育家斯威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可以使人精神愉悦而放松,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当幽默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气氛时,不但学生乐于听课,而且会发生“共振”效应,老师的水平也能超常发挥。那么,语文教学中幽默的应用到底会取得哪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一、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

实践证明,教师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为良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师生初次接触彼此陌生,教师几句幽默的开场白便能调节这种紧张的气氛,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的畏惧感顿消。学生也会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愿意与老师配合。

特级教师钱梦龙有一次到一所学校上示范课,快上课了,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静静地坐着,气氛显得很沉闷,这时钱梦龙老师面带微笑环顾全场后,出人意料地出了个谜语让大家猜:“虽然发了财,夜夜想成才,打一人名,你们认识的人。”起初课堂静的得出奇,随后大家开始小声讨论,一会儿,以为学生信心十足地站起来说:“钱梦龙!”顿时全场欢笑雀跃起来。这个幽默,既扫除了原来的紧张气氛,又拉近了师生距离,让人觉得钱老师幽默风趣、可亲可敬,一句两得。

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幽默语言是教师睿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借助诙谐含蓄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的再现。它的恰当使用,可以创设出一种风趣动人的情境,驱除了学习的疲劳,引起学习兴趣,强化知识记忆,往往会收到令人忍俊不禁、余韵隽永的艺术效果。

一位语文老师在辅导学生写议论文时,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指导:写议论文并不神秘,我三岁的小侄女也会。有一次,她说:“我最喜欢爷爷了,爷爷喜欢我,不骂我,不打我,买雪糕给我吃,还带我到儿童乐园去玩。所以,我喜欢爷爷。”这里,论点、论据、结论都有了。这位语文老师以诙谐的方式介绍了议论文的基本特点,生动幽默,在学生畏难的情绪中激起一朵喜悦的浪花。

三、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使用幽默语言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燃起积极思维的烈火,不仅可以将事物穷形尽相,而且能够入木三分。他唤醒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促进探究性、挑战性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孟浩然诗云:“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老师说到:看来老孟也是个官迷,文学玩腻了,便想玩政治,捞个一官半职当当。这怎么能说“浩然”呢?一句简单的幽默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优化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能力

幽默是一个人具有乐观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开朗个性的反应映,同时也是聪明才智的一种体现。如果老师经常在教学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幽默艺术,则会使学生受到影响,开启心智,激发灵气,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形成乐观向上的个性和幽默的品质,使他们不断进取,促进创造了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必须磨砺思想、修养个性,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幽默品质和能力。

篇13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活跃课堂气氛,突出交际能力培养,乃是当前英语教学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应该轻松愉快、活泼有序。由于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英语技能形成要依赖于大量的课堂活动。如果课堂气氛太过严肃呆板,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阻碍学生的主要活动和思维过程;如果教学气氛过于松散杂乱,则会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结果。因此,老师要善于控制课堂气氛,善于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学生只有在这样愉快的环境中,才会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讲英语,活跃思维,才能成功地进行大量的课堂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教师所设情景进行实践演练,从而巩固知识,培养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情景的创设可通过图画、文字、列表、实物、对话、讨论、问答、写作等多种形式来实施。通过创设情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共同发展。 

如:我在教shopping一课时,让学生扮演营业员和顾客,在讲台上放着香蕉、桔子、梨、鸡蛋、面包等物,然后让学生自己对话表演。 

a:can i help you? 

b:i want to buy some bananas. 

a:here you are. 

b:thank you.how much are they? 

a:they are five yuan. 

b:here it is. 

a:thank you.bye-bye. 

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全部进入角色,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交际能力。 

二、面向全体,因人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后进生还是优等生都是教学的基本对象。由于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个性各不相同,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年龄、个性和心理特征,针对他们不同的基础及能力水平,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优等生要鼓励其再接再励,让他们带动、帮助后进生,强化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应试技能技巧;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给他们指点学法,勉励他们积极进取,坚定信念,树立必胜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采取多种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是培养学生学好外语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在诱发、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后,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独立地获取知识。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激发兴趣,提高心理素质 

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会话、歌曲、游戏、绕口令、小诗、谜语或谚语等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好表现自己的年龄特点,以各种适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在台前表演,或提供句型、词汇,让学生快速编成简短的对话进行练习,或是做“看谁最聪明”的游戏,连珠炮弹式地往下传: 

a:what’s this? 

b:it’s a book. what colour is it? 

c:it’s red. what are these? 

d:they are.. 

有时将学生分成几组比赛,进行传话,抢答和必答形式的比赛,课堂气氛热烈,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练掌握了所学知识,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产生“心理基础”。 

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道德素质。 

素质教育是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英语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将思想教育寓于语言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经常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教育。 

我除了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多给学生创造听、说英语的机会外,还在课堂上自然地运用please、thank you、excuse me、sorry等口语,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怎样讲文明、懂礼貌。同时,我平时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为学生做出表率,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