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剖析材料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幼儿教师剖析材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儿教师剖析材料

篇1

通过参加元月7日-8日“国培计划(2011)”湖北省幼教专家巡回讲学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值得我好好反思和学习。

元月7日上午,武汉市实验幼儿园何磊园长给我们讲述了“幼儿园幼儿成长档案”的类型及制定,使我深深感到认同和赞许,它是幼儿成长历程的积累,是每个幼儿成长经历的写照,也是对每个小朋友成长轨迹的一个完整记录。幼儿在成长档案里通过对不同时期“档案”材料的比较和翻看,可以唤起他们对幼儿园美好幸福、七彩般童年的回忆,最关键的是重视幼儿和家长一起参与,从而可以全面了解孩子在园、在家的情况。我觉得何磊园长的幼儿档案的制定是值得我园去效仿的。

7日下午和8日下午,我分别听了湖北省优秀教师攀老师、叶老师、江老师和我市机关幼儿园的刘老师的示范活动课,我感觉很有收获。课堂上她们成熟和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一,她们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其二,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人;其三,她们的语言很有感染力;其四,她们有超前的教学理念。这次学习对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将起到很大的推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注意注重幼儿学习方法的培养,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慢慢地培养幼儿自己学习的方式,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得到不断充实。

篇2

综合调查需求,归类后发现,需求主要围绕如何制定幼儿园的各类计划、如何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如何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等一系列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问题和日常保育保健问题,这些问题不但需要理论的引领、实践的示范,而且还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形成了特殊时期的多元需求,也就是近阶段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目标聚焦基本的专业问题。

3.逻辑结构

聚焦基本的专业问题,梳理需求内容,归纳整合为主题模块――“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共分成七大主题版块内容:第一,各类计划制定;第二,一日活动组织;第三,区域活动开展;第四,幼儿发展评价;第五,教育环境创设;第六,家长工作开展;第七,教育教学反思。版块按照保教规律既显独立性又呈递进性安排,每一主题版块内容分别从规范内容、规范要求、法规依据、材料链接(实例样版)四个方面展开,细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内容与要求,以及幼儿园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态度、知识和技能。

培训途径重在实践

1.对象的构成

对象一:项目研训导师――工作在幼教一线的学科骨干

“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培训面向的是全市一线的农村幼儿教师,研训导师应该是能引领教改实践的、具备丰富保教经验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一定的组织、策划和指导能力,能开展有效的示范引领等讲座研讨活动,促进一线农村幼儿教师保教水平的提高,并在任务驱动中努力实现自身的反思性发展。

对象二:项目辐射对象――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农村幼儿教师

曾经因种种原因停滞甚至倒退的幼教师资队伍,在面对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今天,现有师范院校的幼师专业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一批有志于幼教事业的非幼师类的人员充实幼儿教师队伍,尽然如此农村幼儿教师队伍还是弱之再弱,迫切并需快速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保教专业水平。

对象三:项目业务指导――教师进修学校幼教培训处和各乡镇教办

“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培训是一项课程执行力和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行动,离不开业务指导和管理。为保障“保教行为规范”培训活动的有序开展,保障培训活动的科学性,保障培训活动的质量,由教师进修学校携手我市幼教特级名师、各乡镇幼教业务干部组建成业务指导共同体,开展项目论证、项目管理和业务指导。

2.指导的方式

根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及我市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面广人多的特点,“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概念界定于幼儿教师在胜任幼儿园保教工作中所必备的专业素质和基本要求,是幼儿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培训以指导和深化农村幼儿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学习为目标,以幼儿园、乡镇幼教研训共同体为培训基地、以聚焦示范引领和实践研讨为抓手,以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和自身的优势特长有机结合为切入点,开展一系列培训专题活动。

共同体研训

共同体研训分成乡镇研训共同体和大园本研训共同体,按照不同主题、不同发展需求分别开展相应培训活动。乡镇研训共同体主要是针对项目中的各个主题中的共同性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研训活动,也称专题培训。由项目研训导师根据项目中主题内容设计制定具体研训内容,设置此主题研训课程,再由项目业务指导小组进行剖析、审核、修正,接下来项目研训导师组根据反馈意见采用教研方式探讨具体的操作,群策群力促进此主题在乡镇研训共同体中有效有序地开展。大园本研训共同体是针对我市农村幼儿园具体师资和办园情况提出的一项特殊的“园本培训”,基于部分农村幼儿园师资配置弱、办园规模小,无能力和无条件独立开展园本培训而组织形成的大园本培训。它的存在形式多样,可以是几个相似幼儿园集合开展大园本培训,也可以是幼儿园部分园本培训活动挂靠镇级中心幼儿园完成园本研修,也可以完全依托中心一级幼儿园开展园本研修等,“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部分任务就是依托大园本培训,力求研训一体,引领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下沉式指导

下沉式指导以区域内某个农村幼儿园为突破口,某个保教行为中的突显问题为载体,主要采用蹲园蹲班的方式,是项目研训导师以个人特长全面沉入幼儿园进行长期性深入观察与指导的一种方式,也是个别化扶持帮带的主要方式。项目研训导师通过蹲点,进行现场查看问诊和示范讲解,开展针对性的随园指导工作,往往采用幼儿园的教研组活动,引领指导,开展教研能力培养和教研文化建设。下沉式指导发挥关联性帮带作用,有益于项目培训抓到实处、落到深处。

上行式引领

上行式引领也称跟班式学习,采用随行跟学,将农村幼儿园的优秀教师跟随项目研训导师学习的方式,根据不同的主题及主题的不同版块选择时间段跟随学习,这是个别化帮扶的辅助方式。这种方式除了项目导师的现场示范引领之外,还需要得到所在幼儿园的全面支持,项目研训导师随带前来学习的幼儿教师一起参加幼儿园相关主题的教研研讨活动,让其感受学习氛围、团队文化和组织机制。优化的“见习式活动”,帮助农村幼儿教师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有效积累间接经验,并用于改善实践。

保障机制显现精细

环境保障

组建研训一体的“共同体”。在“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培训中,项目研训导师和项目业务指导导师构成研训第一“共同体”,负责研讨课程设置,包括研讨内容的界定、组织形式的确定等,其次把全市划分成若干个研训点,以两个或者三个相邻乡镇组建为一个研训“共同体”,那就是研训第二“共同体”,形成互帮互助式的联盟培训环境。

营造研训一体的“学习场”。每一次课程设置不是单一的传授式讲座,侧重于开发参与性强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真正内化转变为农村幼儿教师保教行为。为保障“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培训项目的实施,研训第二“共同体”,根据主题要求营造研训一体的“学习场”,支持提供必要的环境、材料和人力支持。在开展“一日活动组织”主题培训中,需要观看研讨项目研训导师所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录像带,研训第二“共同体”就需要创设相应的“学习场”和继续推进观摩展示的“学习场”。

心理保障

建立研训一体的“情感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研训第一“共同体”成员的内心想法,通过一次次的磨合研讨交流,使得项目研训导师、项目业务指导导师对项目建立一种责任性的“情感链”,同时也采用考核机制巩固工作的常态化。注重研训第二“共同体”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意识的转变,通过一次次的同伴互助学习、研讨性的系列培训,使得全市一线农村幼儿教师对培训项目建立一种主动性的“情感链”,培训过程同样需要管理,需要运用激励机制促进学习。

管理保障

项目管理体系是实现“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培训的组织保障。首先建立、完善、细化项目培训制度,包括考核监督制度、评比评价制度等。其次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建立培训管理网络,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再是有效运行培训管理,包括训前准备管理、训中支持管理和训后服务管理。训前准备管理,是培训质量的基础性保障工作。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梳理和实施,方案的设计,召开项目导师会议、组班教师会议等,落实培训的意义和目标任务。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培训通知书、准备相关文档资料及其它物品等准备工作。训中支持管理要注重培训细节和规范培训流程。包括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设置严谨的培训程序和细化班务管理工作等,增强培训效果。训后服务管理,是培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做好评估考核工作的同时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并把培训实施中的问题及时分析思考,做好后续培训的借鉴工作。

实践锦囊梳理一二

锦囊一:注重植入和内生的结合点

“幼儿园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培训项目重在立足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和面临的实际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引领。因此项目研训导师必须将自身优秀保教经验的植入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内生需求相结合,且不能生硬地将个人经验强加于农村幼儿教师,必须考虑农村幼儿教师的本体经验和农村幼儿园现状的基础上植入项目导师的经验,起到丰富与提升的作用。

锦囊二:找准学习和发展的基本点

是否有效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保教行为的规范,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重要的关键因素就是是否找准了农村幼儿教师保教行为规范学习和发展的基本点。实施过程中,强调寻找农村幼儿教师保教行为的缺失点,找准学习和发展的基本点,实现固本培元,以免拔苗助长。基于这一点,培训项目注重与乡镇业务干部、农村幼儿园园长沟通,共同制定培训的阶段目标、锁定对象、沟通方式、计划内容;注重培训后与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谈话交流,了解她们的实际想法、需求和培训后的感受,为接下来的培训主题提供新的信息。

篇3

3.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能力时提问的技巧性。

4.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能力时勿轻率地早下结论。

5.发展幼儿扩散思维“因材施教”,注重实用。

一、丰富幼儿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为扩散思维提供原材料

感性认识是在知觉和感觉基础上形成的感觉形象及认识,是对事物的表面认识,是低级的认识。幼儿大脑感性认识贮存得越多,越生动越丰富,就越容易产生想象,也就更可能地对贮存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想象,而想象是思维跳跃的火花,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前提和重要因素,教师要有意R,有目的地去引导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丰富他们的视野,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眼界,为他们的扩散思维储存基础材料,而培养幼儿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认识过程,是锻炼幼儿思维变通性,独特性,新奇性的重要途径。

通过观察想象,让幼儿储存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是扩散思维的重要条件,也是扩散思维变通性、独特性、新奇性的基础,因为扩散思维是凭借感性材料进行的,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那么需要发展扩散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创造。

二、认真剖析活动内容,找出扩散焦点

如何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我认为首先就要在活动内容上下功夫,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更要挖掘材料,对活动内容进行深层剖析,对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要熟悉掌握,对某些重点或难点以及幼儿不易接受的方法;其次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分析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综合目标找出扩散焦点。在教学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扩散焦点。

(一)以事物发展的结果为扩散焦点,如《认识玻璃制品》,让幼儿观察认识了玻璃制品的外形特点及用途的基础上,以打破玻璃杯为扩散焦点,让幼儿尽量说出玻璃杯破碎的诸多原因。

(二)以事物的原材料为扩散焦点,如《粉笔》一课,幼儿教师可以粉笔为扩散焦点,让幼儿思考,除了石膏粉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的粉笔用来写字。

(三)以事物的功能为扩散焦点,如《认识电》,在使幼儿认识电的功能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设想出除了电灯外,还有哪些可以用来照明。

(四)以事物的用途为扩散焦点,认识《铝制品》这节课,除了让幼儿认识固定的“锅、壶、勺”等铝制品来引导幼儿观察,还可以通过让他们知道铝制品传热快,不易碎这一用途,来思考铝合金也是制造飞机、火箭、汽车的材料。

扩散思维的角度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善于寻找扩散焦点,才能引导幼儿的扩散思维快速发展。

三、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能力时提问的技巧性

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是什么?不可否认的是跳动的思维,而想象是思维跳动的火花,没有想象也不会进行扩散思维,而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在启发幼儿想象开阔思想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如何使提问具有技巧性、艺术性,在实践中,我们对设计提问进行了比较。

针对鸡和鸡蛋问题,我设计了两种提问方式,其一,我拿着一个鸡蛋问幼儿这是谁生的蛋,叫什么?这些蛋的形状一样吗?鸡蛋有什么组成?每个蛋清、蛋黄一样不一样?其二,我问道:“我们已经认识了母鸡,谁知道母鸡有什么本领?除了母鸡生蛋外还有谁会生蛋呢?你们找出哪只蛋大,哪只蛋小?蛋的颜色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它们里面有什么?这些蛋有什么用途?”

这两种提问方式,第一种方式幼儿只是被动地学习回答方式,“是”与“不是”,“一样”与“不一样”,并没有引导幼儿积极思维,没有引起幼儿深入探索的兴趣,阻碍了儿童独立思考,束缚了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第二种提问就会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这样既能培养儿童的思考积极性,也能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更能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拓宽幼儿的知识面,使幼儿的思维向多方面发展。

所以提问的技巧性和艺术性对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起着重要作用,如何使提问具有技巧性,艺术性呢?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问:

1.假设性提问:提问不要局限于直接感知的内容,应提一些激发幼儿猜测、超越他们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如“如果你在路上拾到一元钱,该怎么办呢?”幼儿马上回答:“上交给老师”、“交给警察叔叔。”

2.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水》一课中提问:“地球上的水到底能用完吗?”“为什么用不完?”“为什么会用完呢?”来提问。

3.综合提问法:既提问它的优点,又看到它的缺点,做到全面看问题。如,教师拿一个比较好看的手机,然后让幼儿说出它的优点、缺点,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样既培养幼儿儿时全面看某一事物的习惯,又培养了儿童的扩散思维能力。

四、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能力时勿轻率地早下结论

“勿轻率地早下结论”是智力开发,是培养幼儿扩散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幼儿展开充分想象的过程中,不要过早地对幼儿的想象下结论,以便让幼儿能自由自在的想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畅所欲言,互相激励,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挖掘出更多的创造性想象。如在提问幼儿:“我们可不可以到有水的星球上去?”这一问题时,如果在幼儿思维的启动过程中教师过早地表态,往往会成为思维展开的抑制因素。为此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驰骋联想,不应轻率下结论。

篇4

关键词 :胜任力;幼儿教师;语言素养;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258-02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最有效渠道。研究表明,2-12岁是儿童语言获得与发展的关键期,作为心智启蒙者,幼儿教师的语言是幼儿首选的模仿对象,教师语言使用得当,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并能够借助语言有效地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胜任力强的幼儿教师可以运用语言对孩子进行引导启发,使之学会思维,认知世界,并能促进其终身持续发展。反之,则会导致幼儿语言学习受阻。因此提高语言素养,是提升幼儿教师职业胜任力的重要渠道。

一、胜任力视域下幼儿教师语言素养要求

所谓胜任力,是一种行为特征,是在特定活动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内在的、深层次的特征。可以是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也可以是动机、特质、态度或价值观。对胜任力最早展开研究的是“管理科学之父”泰勒(Taylor),当时他对“科学管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麦克兰德主张用胜任力测试代替传统的智力和能力倾向测试,他发表的《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掀起了人们对胜任力研究的热潮,自此以后,研究者对胜任力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且逐渐将研究拓展到教育领域。对幼儿教师而言,胜任力强意味着教师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为幼儿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曾说:“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对幼儿语言学习过程的研究也表明,幼儿语言的习得与发展和成人的语言有着极大的关系。幼儿语言学习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上述环境中学校环境最为重要。学校语言环境包括教师的语言示范、宽松自由的气氛、教师参与指导的热情以及对学生语言行为持有的态度等。诸多因素中,首要的是教师的示范,如果缺乏良好的语言示范效应,幼儿的语言不能得到系统的、较好的、积极的发展。鉴于幼儿教师语言素养的特殊重要性和显性突出影响,教师要用正确、规范、生动的语言,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树立榜样,从而促进幼儿能够习得良好的语言素养和身心的和谐发展。笔者以为,胜任力强的幼儿教师其语言素养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语音方面:发音准确,吐字清晰

幼儿教师职业语言是标准的普通话,为了提高胜任力,幼儿教师应做到语音准确、吐字清晰。首先,我国普通话还未全面普及,部分地区普通话推广程度较低;其次,幼儿自身发音器官还不成熟,吐字不清,发音不准的状况时有发生;再次,幼儿有意注意较弱,倾听他人说话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教师的表达不能出现口齿不清、语音含混等现象,而要语音标准,语言规范。教师既要用正确的发音给幼儿作出示范,还要引导幼儿注意区别发音相似的读音和容易混淆的发音,如平舌音z、c、s和翘舌音Rh、ch、sh,f和h,n和l,韵母中的前、后鼻韵母等。这些如果不引导幼儿加以区分,幼儿一旦形成错误的习惯,将会对其终身语言产生影响。

(二)词汇方面:生动浅显,简练易懂

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词汇比较贫乏,具体交谈过程中,词不达意现象、用错词语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应用正确的语言给孩子做示范。但是如果幼儿教师对自身语言素养和语言表述习惯不加以重视,语言表述方面存在漏洞,其负面的影响就会非常明显。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一定要重视语言修炼,努力克服语言缺点,为幼儿的语言学习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由于幼儿处在特殊的学习阶段,她们掌握的词汇较少,不同年龄、不同个性幼儿的个体化差异较为明显,因此对幼儿说话要尽量简单、具体,交流时,要多用单句、短句,要高度重视儿童的个体差异,同幼儿的交际口语尽量儿童化、浅显化、形象化、生活化。

(三)语法方面:语句完整,语言规范

语法是构词成句的规则。由于交际阅历少,幼儿本身对语句的把握很多时候不够准确,类似单词句、电报句及其他缺少成分的不完整句出现的频率较高,老师要注意倾听幼儿谈话,要用规范的语句做出示范,说话时语音要标准,语句要通顺,组词或造句要符合语法规范和要求。还要从交际效果入手,让幼儿意识到完整、规范化语言的重要作用,引导孩子说完整的话,表达正确的意思,提高语言的交际功能。

(四)语用方面:文明有礼,和蔼自然

对于幼儿教师而言,耐心、爱心、恒心是衡量其胜任力高低程度的重要指标。胜任力高的教师,她们在语言交流时表现出较好的耐心、爱心、恒心。她们在语言中融入了浓浓的关爱,她们对幼儿体贴、关爱有加,每句话都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她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真诚地对待每个儿童,把幼儿当作自己的朋友,甚或是自己的孩子,说话的内容能够吸引儿童的兴趣,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均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范围,说话时态度和蔼可亲,上述表现使教师的教育更具吸引力。

二、幼儿教师语言素养提升路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可见,优秀教师的魅力在语言方面的表现是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能够春风化雨、滋润心灵。但在现实中,幼儿教师间语言素养差距较大,公立学校经过招聘选拔的教师总体语言素养尚好,但部分临时雇佣的教师语言问题较为严重,比如发音不够标准、语言不够规范;师生交流、家校互动时语言平淡,语病频出,不能做到感情丰富、内容充实。幼儿教师应如何提高语言素养,充分发挥语言的沟通交际、感人育人作用,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加强学习,夯实理论根基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由此可见,作为幼儿教师除应具备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和文化修养等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对自身的定位尤其是自身的语言可能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有准确的把握。为了提高胜任力,教师除了要不断学习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学习语言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如《教师言语表达》《语言学概论》等理论书籍。只有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在语言表达上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二)扩大阅读,丰富文化底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歌赋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经过历史淘汰与积淀的经典篇章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于一体。教师要博览群书,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教师感受丰富优美的语言,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对于优秀篇章,幼儿教师可以示范朗诵,朗诵前邀请其他老师对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剖析,共同探讨,把握要点。朗诵时可选择合适曲目配乐,在优美的氛围中,老师的诵读不知不觉地训练了自己的发音技巧,丰富了词汇,也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审美感受与语言熏陶。

(三)注重情感,美化生活语言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由许多环节组成,老师可从日常生活语言表达效果的提升方面来提高自己的胜任力。在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均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可用准确、生动、充满生活乐趣的话语,对日常生活中不同生活场合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早操之前,教师要对幼儿队伍进行整理,老师可以说:“小朋友,横的一条线,竖的一条线,我们都在线上站。”午睡时,教师可以说:“小肚皮,吃饱饱,小脚丫,跑累了,小眼睛,要睡觉。”盖被子时,教师可以说:“小眼睛,闭起来,小被子,拉过来,小手小脚藏起来。”这些语言简单明了、便于理解,不仅能让幼儿明白该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能让幼儿乐意去做,这样基本上可以让孩子很容易理解该如何做事,也能实现老师的教育目的,对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四)优化策略,锤炼沟通语言

有效的沟通是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奠基人陈鹤琴先生告诉我们:“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有利。因此,对幼儿实施教育时应当以激励为主。但现代教育实践表明,成功的孩子应该是鼓励+批评的模式。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正面引导与激励的原则,但也要客观指出孩子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帮助孩子自信、健康、正确地成长。胜任力强的教师,无疑是能够艺术性运用语言对幼儿展开评价和引导的老师。

(五)加强内省,创新教学语言

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是文化的传承。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对于教学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创新,在提高语言能力方面下工夫,才能提高教学能力。首先,注重内省。学而不思则罔,教若不思同样也罔。现在的幼儿同以往相比,差别十分明显,教师不能仅凭过去的经验,想当然地与幼儿进行交往沟通,必须牢记“经验+反思=成功”模式,通过不断反思生成新的理念、新的认识进而构建新的教法,为高效教学夯实基础。其次,注重创新。幼儿教师的工作重复性较强,但老师不能仅是简单的重复,要更具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要努力“从同中找出不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应注重积累语言材料,建设语言仓库,贮藏丰富的资料,使语言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结语

幼儿的语言学习是持续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中有外驱力和内驱力两个动力因素,教师要努力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将外驱力转化为内驱力,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鉴于幼儿阶段较之其他阶段的独特性,以及活泼好动、认知水平较低的特点,幼儿教师只有充分加强语言修养,充分展示语言的巨大魅力,结合不同幼儿和不同情景对语言的要求,灵活使用语言,艺术化地使用语言,使幼儿乐于接受,使教育充满人性的魅力,才能真正成为胜任力强的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吴小凤.浅谈幼儿教师的语言艺术[J].新课程研究,2008(4).

篇5

我们都知道“生态的”涵义,对于整体而言,每一种生命的形式都是必须的、有用的。不用之用,是为大用。大用是生命力,她代表一切———智慧、灵性、爱、感知力、学习力、创造力、适应力……健康是生命力的自然流动,人成其为自己,个体融入大海。生命不仅限于肉体,一切的流动中,交流着色、声、香、味、触,那是美的交响乐,是善,是美,也是真,这就是生命力,也就是健康。前面所谈到的,华德福教育在幼儿园阶段追求善的教育,主要以发展幼儿的物质身体为主。所以在华德福幼儿园里,一日生活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华德福倡导幼儿的学习应该是在生活中学习。而生活本身就是活的,具有生命力的,生活是需要体验的。这就需要华德福的幼儿教师培训的内容同样是具有生命力的,是真正地让教师体验到学习的内容,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和认识了解。华德福教育一直崇尚艺术化地教学,他们把教育视为一种艺术。华德福教育认为艺术是生命的塑造,艺术教育的真正意义是滋养人的心灵和丰富人的心灵生活。黑格尔在《美育》中指出,音乐能在“心灵振奋起的那些量之外加一把助力”。孔子也提出用“礼”以节制人的行为,以“乐”以陶养人内部心灵的主张,故用“礼乐之邦”来区分文明的古中国和其他野蛮民族。“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由此可以看出,艺术与社会的重要意义。教育艺术化,不仅是把艺术作品、艺术形式、艺术的方法技巧等引进教育,更重要的是应该把教育作为一种本体的艺术形式,把教育的过程视作艺术的创作过程。这就需要培训教师的过程中贯彻和实践这样的理念,让幼儿教师体验到艺术的具体形式,从体验中感受真实的艺术,这样才能创作教育这门艺术。培训的指导教师也应该在培训的教学中更加艺术化地教学,潜移默化地把艺术这颗种子种在每一位华德福幼儿教师的心里,并滋养它,让它得以生根发芽。在华德福的幼儿园里,有很多很多的玩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材料大多都是自然的。华德福幼儿园倡导用一切自然、温和的东西滋养孩子,让孩子体验到自然的真实,在爱和温暖的环境里成长。“这一时期的幼儿的生长体现出植物性的特征,自然界的一切都符合孩子的天性。松子、石头、贝壳、树枝、花草和动物都是孩子感兴趣的对象,自然界的构型也是儿童想象力和概念形成的原始材料。”施泰纳强调:“作为教师,你们必须让学生理解自然,缺乏一定程度的自然知识,人无法再社会生活中找到他的定位,因此,我们应该投入我们的心理力量去熟悉事物,并观察我们与之相连的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华德福的幼儿教师培训中尽量运用自然界的材料。

3.培训组织:倡导完整、和谐、发展的理念组织协调三年制幼儿教师培训。

华德福的培训有很多种形式,有职前全日制培训,也有职后的培训(即在职培训),目前国内幼儿教师培训大多采用在职的形式,分做三年来完成。这样就需要设计和统整幼儿教育的内容并将其合理地分配在这三年的培训里,在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的内容应该是完整的,分阶段的有计划的,各个阶段有序进行,包含幼儿园实际运作中的各个方面。每一期的主题涉及的内容同样应该具有完整性,不能是简单的讲解,而是针对这个主题,从各个方面很深入地让学员们真正知道在幼儿园里如何带给孩子。和谐共生是社会学中提得比较多的概念,社会学是一门试图用科学的思维逻辑来讨论人类社会和社会生活的学科。华德福教育的社会学基础是施泰纳的“三元社会秩序理论”,施泰纳把社会分为三个领域:文化领域、政治或权力领域以及经济领域,各个领域分别对应若自由、平等、博爱三大社会学理念。这种理念倡导人与周围的一切和谐共生,在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中,培训的组织团队与学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自由、平等的。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给学员们;而学员们应该积极参与培训的全过程,而不是享受培训组织者提供的一切,应参与培训的准备和组织,在参与中体现华德福的和谐共生的精神理念,才能在幼儿园中同样带入这种理念,与孩子一起相处、工作和生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追寻一种更为优质的状态,教育是如此,幼儿教师培训亦是如此,否则便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和社会,不能促进人的发展。正如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所通过的宣言中指出的:“由于一般知识和教育以及教育活动的持续变革和发展,所以不太可能为师范生提供其终身职业生活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所带给学员的东西也不应只是幼儿园里需要的内容,而应更宽泛。教育回归生活这一理念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幼儿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的生活中进行,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才是幼儿教育的最理想方式。华德福教育则认为教育是为生活而准备的教育,这需要幼儿教师能在一日幼儿园生活里发展幼儿的身体,发展幼儿对世界善的认识进而同样发展自身。所以,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的组织的形式、组织教学的内容都应该是发展的,目标上向着更优质的培训迈进。

4.培训实施:倡导有节奏、有规律,有参与、有互动地教学。

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在我国传统文化直至今日的养生课堂里,在教师对家长的忠告里,都并不陌生。华德福教育也特别强调这一点,华德福教育认为万物皆有时,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应该顺应自然的法则,每天有规律,有节奏地生活。在幼儿园里,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能带给孩子以熟悉感和安全感,没什么比让幼儿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更重要了,通过熟悉感和安全感可以培养他们的信心,使他们从容地走向未来。在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里同样需要有节奏、有规律的培训计划,主课、实践课、艺术和手工课都应该有具体的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教师、固定的翻译、固定的服务团队。只有学员们体验到有节奏、有规律的学习经历,才能明白幼儿教育阶段带给孩子的重要意义和现象背后的原因。夸美纽斯指出:“凡是应当做的都必须从实践去学习,要靠榜样,不要靠教诲。”实践离不开一点就是积极参与和体验,这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学员自己要积极主动参与和体验培训的准备、进行与实施中;二是培训的组织者和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带着学员参与和体验到培训的各个环节中。在华德福幼儿园里,倡导教师和幼儿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游戏,一起画画等等。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这些就需要在培训中获得与学习。就算是在人智学理论的学习时,都应该有大量的讨论和案例的加入,让每一个学员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到真正参与式的学习。在实践课、艺术课和手工课都应该准备有充分的材料、充足的时间,在培训教师的正确引领下真正地实践和体验。在参与及体验的基础上,与单纯地听课的培训相比,学员肯定会有很多额外的思想碰撞与疑问,这就需要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培训组织协调者、学员与资深教师之间的互动,互相沟通,答疑解惑。在这样的互动交流学习中,培训学员学到的知识才是融会贯通的,而不是简单的,表面的,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在工作中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与孩子一起生活。

篇6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就业难的背后反映的是普通高校毕业生无一技之长、同质化发展与市场所需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促使我们对不同层次高校定位的思考。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定位相对明确,而多数地方普通高校作为夹心层,定位常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困惑,以至于其所培养的毕业生也处于高不成、低不成的尴尬境地。为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我国进入了现代职业教育时代。诚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所言,现代职业教育非传统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包括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显然,地方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即理论够用、技能过硬、上手即用的幼儿教师。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涉及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本文重点阐述的是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备的设计活动课程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活动课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性

(一)活动课程的地位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类型主要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学生本位课程,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也无外乎此三种课程类型。其中,学科课程分为单学科与综合学科课程,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属于综合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分为指定领域课程与非指定领域课程,指定领域的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课程;学生本位课程是指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于一体的新型课程。

学生本位课程在融合学科与活动课程对立特质的同时,从客观上也消解了这些特征,即在课堂上既要突出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又要体现儿童的主体性,通过活动,促进儿童主动探究。事实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两种课程的优势往往无法充分体现,这意味着原来课程的优势丧失或变得形式化。另外,如何做到对两种课程特质的兼收并蓄,对于教师来说的确是新的挑战。因此,学生本位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其设计在理论上是较为理想的,在教师的实际操作中是有难度的,其实施效果还有待于正在进行的教育实践的检验。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均为数年来被中外的教育实践检验的课程类型,各具优势与不足,正是这两种课程内涵和形式的对立性,更彰显了两者并存的必要性,进而促成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从儿童全面发展的角度看,既要有系统学科知识的学习,还需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学生本位课程的并举也许更能成全儿童真正生命的成长,不必盲目否定某一方以求进步。

鉴于我国长期以来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历史背景,尽管国家几度进行基础教育、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然而,活动课程的开展仍不容乐观,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二)活动课程的含义及范围

活动课程是根据儿童的经验或团体生活统合起来的课程,其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课程哲学观,所以又称经验课程。活动课程是儿童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实践,进而获得经验的课程。这里的“活动”有身体的活动,更有思维的活动。

活动课程不以幼儿教师的讲授为主,也不是幼儿教师用繁杂的问题控制儿童思维的走向;它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体性,有利于儿童能力的培养。活动课程契合当下的幼儿教育理念和现行的课程观,即幼儿教育应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总和,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在我国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当中,活动课程大致源于三个方面。

1.以单元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形式出现的活动课程。这里的单元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并不是学科课程之后的课外延伸或补充活动,而是列入课表的正规课程。单元主题活动是指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并与所有幼儿共同探究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其呈现的形式为幼儿教师围绕某个主题,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一系列的子活动,逐步达到主题总目标的过程。在实施子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关注的是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与亲身经历,旨在促进幼儿的自我发现。区域活动是指幼儿教师在活动区内为幼儿提供每一个活动内容所需要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探索、体验与发现。因此,区域活动并非无目的的区角自由活动。

2.引进国外的活动课程。如蒙氏课程、福禄贝尔课程及方案教学等生成性课程,这类课程属于以幼儿动手操作教具、主动探究发现为主的活动课程。诚如虞永平所言,只有将幼儿的经验和知识的获得看作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才能从这里起步。

3.改造或创编的活动课程。幼儿教师将科学领域、社会领域等五大领域的课程改造成活动课程,即这些领域课程不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是以幼儿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为主。但这类活动课程的产生需要较高素养的教师、相关的教学设施、社区资源等,以此种方式产生的活动课程在国内并不多见。当然,幼儿园还可以自行创编活动课程,这需要依靠本土化教育资源与高素质的师资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对某些五大领域课程只是改变了教学方法、手段或教学形式,适当加入一些游戏的做法,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精心设计的诸多问题为主线,以层层递进的缜密教学环节作为轨道的学科课程,充其量贴近“学生本位课程”,但并不符合活动课程的特质,因为这种课程始终处于教师的高度控制之下,并非以儿童的自主探究、发现为主,因此,这样改造的学科课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活动课程。

(三)培养学前教育本科生活动课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性

活动课程是当前幼儿园不可或缺的一种课程类型,且应占据幼儿园课程设置的主导地位。如前所述,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学生本位课程的并举更能成全儿童真正生命的成长,至于三种课程类型所占的比例,一般应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层次教育目标的要求而有所不同。根据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即第一信号系统占绝对优势,以感知觉、动作、具体形象思维为认知基础。而且,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并非以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兴趣、能力、良好的习惯等。因此,幼儿园活动课程设置的比例应占课程设置总量的多数更为合理。

幼儿园活动课程地位的提升意味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即职前的幼儿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不同类型活动课程的内涵、特点及其设计原则、要点。事实上,活动课程的设计能力也是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对接必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当前的幼儿园招聘往往要求应聘者设计一个单元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或上一节蒙氏课,展示一个音乐活动的设计等,而这些课程同属活动课程的范畴或是以活动课程的设计理念出发进行设计的。可见活动课程的设计能力是学生经受就业市场检验的关键能力,是学生人职后设计活动课程、改造活动课程、开发活动课程的重要保证,是学生将来作为幼儿教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能力,因为活动课程的设计牵涉到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应该并且有能力带给孩子们何种课程的大问题。

二、我国在职幼儿教师开展活动课程的现状

纵观我国的幼教机构,系统地设置并有效实施活动课程的幼儿教师并不多,仅限于一线城市或二线城市的部分优质幼儿园中少数的幼儿教师,如苏州市金家坝幼儿园教师尝试结合本土资源创编饲养活动课程;昆山市实验幼儿园教师尝试将单元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整合在一起,即以单元主题活动方案为理论指导,按照单元主题活动的子目标在各区域投放材料,实施有目的的区域活动。事实上,我国多数中小城市,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幼儿教师设计活动课程的能力明显不足,造成幼儿园活动课程的数量严重不足,其实施效果也令人担忧。

现列举2014年1月调研的绥化市15所幼儿园的第一手材料,对绥化市幼儿园活动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加以阐述。在绥化市15所幼儿园中只有7%的幼儿园开展了单元主题活动,有13%的幼儿园开展了区域活动,且此两种活动只是学科课程的课外延伸活动,而非真正的活动课程。有7%的幼儿园开设了福禄贝尔课程或魔力猴课程;关于蒙氏课程的设置涉及的幼儿园相对较多,也仅占27%;至于改造或创编的活动课程并不存在。

在15所幼儿园中,有4所幼儿园开设了活动课程,占本次调研幼儿园总数的27%,其余11所幼儿园没有开设任何一种形式的活动课程。这4所幼儿园的活动课程占每所幼儿园课程设置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31%、15%、15%、8%。可见,此次调研的15所幼儿园在课程设置方面仍然是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优势,活动课程所占比例过小,甚至多数幼儿园均没有开设活动课程。即便是开设活动课的幼儿园,其活动课的实施效果也着实令人担忧。

诚然,影响活动课程开设的因素众多,但不能否认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幼儿园开设活动课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调研中发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幼儿教师的来源一般为当地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多数教师只知道学科课程,不理解活动课程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引进的活动课程仅停留在模仿、照搬的层次上,不能正确领悟引进课程的精髓,没有能力对其进行改造,更无法彰显引进课程的本土化和时代性,至于实施真正的区域活动、单元主题活动、蒙氏课程等也显然是勉为其难,这些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活动课程设计能力的培养

(一)现状

纵观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部分高层次院校的学前学生对活动课程的理解较为深入,其活动课程的设计能力也较强。如北京师范大学前专业的学生系统地学习了《幼儿园课程论》,教师采用案例式讲解,深入剖析了不同类型活动课程的特点及设计要点,同时充分利用见习实践,让学生对自行设计的单元主题活动、区域活动进行汇报,对蒙氏教法、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园中的运用进行研讨等,使学生将所学理论、技能与就业市场频繁对接,专业能力提升较快。当然,学生对于方案教学等生成性活动课程的涉猎仍然较少。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低层次院校,特别是2000年后升本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活动课程的设计能力亟待提高。以绥化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20份,有效回收208份。调研结果显示,68%的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活动课程的内涵、特点及其类型;75%的学生对幼儿园活动课程设置与实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42%的学生不会设计单元主题活动;69%的学生区域活动的设计不符合活动课程的特点,仅为学科课程的课外自由活动;93%的学生对于现代蒙氏教育理解不够深入,仅停留在传统蒙氏教具的操作上,甚至还有40%的学生连传统的蒙氏教育都不能正确解读;85%的学生不会设计方案教学等生成性活动课程,无法给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至于如何将幼儿园的领域课程改造成活动课程没有人能够提供恰当的思路,充其量就是将学科课程改造为学生本位课程。

(二)提升学前教育本科生活动课程设计能力的建议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当中,可以系统地开设“幼儿园课程论”、“幼儿园活动课程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课程,并将其作为专业必修课。为便于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类型的活动课程,熟练掌握活动课程的内涵、特点及设计要点,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

篇7

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幼儿教师职业语言是标准的普通话,为了提高胜任力,幼儿教师应做到语音准确、吐字清晰。首先,我国普通话还未全面普及,部分地区普通话推广程度较低;其次,幼儿自身发音器官还不成熟,吐字不清,发音不准的状况时有发生;再次,幼儿有意注意较弱,倾听他人说话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教师的表达不能出现口齿不清、语音含混等现象,而要语音标准,语言规范。教师既要用正确的发音给幼儿作出示范,还要引导幼儿注意区别发音相似的读音和容易混淆的发音,如平舌音z、c、s和翘舌音Rh、ch、sh,f和h,n和l,韵母中的前、后鼻韵母等。这些如果不引导幼儿加以区分,幼儿一旦形成错误的习惯,将会对其终身语言产生影响。

(二)词汇方面

生动浅显,简练易懂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词汇比较贫乏,具体交谈过程中,词不达意现象、用错词语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应用正确的语言给孩子做示范。但是如果幼儿教师对自身语言素养和语言表述习惯不加以重视,语言表述方面存在漏洞,其负面的影响就会非常明显。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一定要重视语言修炼,努力克服语言缺点,为幼儿的语言学习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由于幼儿处在特殊的学习阶段,她们掌握的词汇较少,不同年龄、不同个性幼儿的个体化差异较为明显,因此对幼儿说话要尽量简单、具体,交流时,要多用单句、短句,要高度重视儿童的个体差异,同幼儿的交际口语尽量儿童化、浅显化、形象化、生活化。

(三)语法方面

语句完整,语言规范语法是构词成句的规则。由于交际阅历少,幼儿本身对语句的把握很多时候不够准确,类似单词句、电报句及其他缺少成分的不完整句出现的频率较高,老师要注意倾听幼儿谈话,要用规范的语句做出示范,说话时语音要标准,语句要通顺,组词或造句要符合语法规范和要求。还要从交际效果入手,让幼儿意识到完整、规范化语言的重要作用,引导孩子说完整的话,表达正确的意思,提高语言的交际功能。

(四)语用方面

文明有礼,和蔼自然对于幼儿教师而言,耐心、爱心、恒心是衡量其胜任力高低程度的重要指标。胜任力高的教师,她们在语言交流时表现出较好的耐心、爱心、恒心。她们在语言中融入了浓浓的关爱,她们对幼儿体贴、关爱有加,每句话都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她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真诚地对待每个儿童,把幼儿当作自己的朋友,甚或是自己的孩子,说话的内容能够吸引儿童的兴趣,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均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范围,说话时态度和蔼可亲,上述表现使教师的教育更具吸引力。

二、幼儿教师语言素养提升路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可见,优秀教师的魅力在语言方面的表现是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能够春风化雨、滋润心灵。但在现实中,幼儿教师间语言素养差距较大,公立学校经过招聘选拔的教师总体语言素养尚好,但部分临时雇佣的教师语言问题较为严重,比如发音不够标准、语言不够规范;师生交流、家校互动时语言平淡,语病频出,不能做到感情丰富、内容充实。幼儿教师应如何提高语言素养,充分发挥语言的沟通交际、感人育人作用,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加强学习,夯实理论

根基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由此可见,作为幼儿教师除应具备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和文化修养等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对自身的定位尤其是自身的语言可能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有准确的把握。为了提高胜任力,教师除了要不断学习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学习语言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如《教师言语表达》《语言学概论》等理论书籍。只有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在语言表达上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二)扩大阅读,丰富文化

底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歌赋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经过历史淘汰与积淀的经典篇章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于一体。教师要博览群书,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教师感受丰富优美的语言,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对于优秀篇章,幼儿教师可以示范朗诵,朗诵前邀请其他老师对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剖析,共同探讨,把握要点。朗诵时可选择合适曲目配乐,在优美的氛围中,老师的诵读不知不觉地训练了自己的发音技巧,丰富了词汇,也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审美感受与语言熏陶。

(三)注重情感,美化生活

语言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由许多环节组成,老师可从日常生活语言表达效果的提升方面来提高自己的胜任力。在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均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可用准确、生动、充满生活乐趣的话语,对日常生活中不同生活场合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早操之前,教师要对幼儿队伍进行整理,老师可以说:“小朋友,横的一条线,竖的一条线,我们都在线上站。”午睡时,教师可以说:“小肚皮,吃饱饱,小脚丫,跑累了,小眼睛,要睡觉。”盖被子时,教师可以说:“小眼睛,闭起来,小被子,拉过来,小手小脚藏起来。”这些语言简单明了、便于理解,不仅能让幼儿明白该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能让幼儿乐意去做,这样基本上可以让孩子很容易理解该如何做事,也能实现老师的教育目的,对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四)优化策略,锤炼沟通

语言有效的沟通是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奠基人陈鹤琴先生告诉我们:“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有利。因此,对幼儿实施教育时应当以激励为主。但现代教育实践表明,成功的孩子应该是鼓励+批评的模式。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正面引导与激励的原则,但也要客观指出孩子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帮助孩子自信、健康、正确地成长。胜任力强的教师,无疑是能够艺术性运用语言对幼儿展开评价和引导的老师。

(五)加强内省,创新教学

语言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是文化的传承。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对于教学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创新,在提高语言能力方面下工夫,才能提高教学能力。首先,注重内省。学而不思则罔,教若不思同样也罔。现在的幼儿同以往相比,差别十分明显,教师不能仅凭过去的经验,想当然地与幼儿进行交往沟通,必须牢记“经验+反思=成功”模式,通过不断反思生成新的理念、新的认识进而构建新的教法,为高效教学夯实基础。其次,注重创新。幼儿教师的工作重复性较强,但老师不能仅是简单的重复,要更具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要努力“从同中找出不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应注重积累语言材料,建设语言仓库,贮藏丰富的资料,使语言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篇8

Ma Dan Feng

【Abstract】In the entire teaching process,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deology,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focus of education. View from the purpose of the task to identify and achiev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of a bilateral activities, is well received by the objectiv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constraints, and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 and the children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constraints is a complex laws process. A goo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must contain the following: content selection and activity analysis, preparation, implementation of activities and after-school reflection.

【Key words】Kindergarten;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Bilateral relations

幼儿园教育教学是幼儿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以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动作;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又要注意教育的侧重点。从确定和实现幼儿教育的目的任务来看,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既受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制约,又受人类的认识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制约,是一个复杂的有规律的过程。一次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包含以下内容:内容选择和活动分析、备课、活动实施及课后反思。

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幼教经验来浅析以上内容:

1. 幼儿教育的内容选择和活动分析

1.1首先,我们要了解幼儿

在选择活动内容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幼儿。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人手,往往效果更显著。我们只有经常蹲下身聆听幼儿的想法,才能了解幼儿在想什么、喜欢什么。才能了解他们经常谈论的问题、感兴趣的内容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经验。同时,我们要了解教材,剖析教材,找准主题活动中幼儿发展的支点,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思考怎样把这些点转换成可行的、合适的活动。例如,什么内容可以开展个别化的活动,哪些点可以合在一起设计成一个活动。

1.2要关注活动的教育价值

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周边环境等因素思考活动能给幼儿什么,想要幼儿发展什么能力和品质。不能盲目的迎合幼儿兴趣,从而失去了活动的教育价值。

2. 备课(其间包括目标定位、教材分析、课前准备、活动过程)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教师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和各领域的特点,紧密结合幼儿的具体实际,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安排最科学的顺序,以保证幼儿能有效地进行学习。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首要工作,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充分体现。作为教师要十分重视备课工作,因为只有首先备好课,然后才能上好课。

2.1目标定位

教育目的是培养合乎质量的人才,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规定着教育工作的方向,支配着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人的大问题。教育目的不是由个人随意制定的,在备课中,教学目标制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围绕着“三维目标”的制订、达成以及目标的明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段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因而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求不到位,不是偏高、就是偏低,或者缺乏完整性、全面性,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不能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系,确定好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定位不当,教学安排就要乱套,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受到影响,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2.2教材分析

在内容的选择上,既要尊重幼儿已有的经验,又要挖掘教材内在的价值。摆在我们面前的教材,有很多都是有现成的教案,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照本宣科呢?当然不行,教材只是给这个年龄的幼儿编的书,而如何针对不同的幼儿,让他们学会,学懂,就需要老师进一步的研究。抓住切入点,把精华传授给孩子。

2.3课前准备

一次好的活动,教师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包括教师的知识准备和活动过程中的材料准备两方面。首先教师对活动内容充分了解后必须做好相应的、充足的知识准备。每一个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始料未及的情况,如孩子的提问有可能难倒我们,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如果我们做足了充分的知识准备就能够应付自如,把正确的知识教给孩子。其次在教学准备中,教师还要通过出示、投放材料,规划布置环境,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中,教学中的材料准备又是一种教育手段,通常包括教育活动所需的教具、学具、器械、器材、设施设备等等,从一个头饰到一个多媒体课件都属于它的范畴。在教学准备中我们必须为幼儿的学习准备必要的操作材料;熟练掌握和使用各类教具及教辅设备;课前熟悉所教内容,做到儿歌能熟练背诵,故事能脱稿讲述,歌曲能熟练弹唱,科学实验事先做过,避免组织无准备的活动。

2.4活动过程

即教师在做好以上工作,做到“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幼儿”的基础上,还要科学合理设计安排好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即要能寻找出教材内容与幼儿学习的联结点、结合点、兴奋点和生长点。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方法和手段,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寻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开发和挖掘出幼儿的潜能,不仅能让幼儿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学教材内容,而且能让幼儿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能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注重活动过程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教学过程安排要妥当。新课改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善于把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和重新组合,要将教材内容转变成幼儿最容易吸收的知识结构,化未知为已知,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简明,化抽象为形象。然后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指导幼儿掌握学习重点、难点,能对疑点进行剖析,把教师所讲的内容流畅地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能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把教与学双方最佳地结合在一起,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备活动过程时,我们要做到多思多想,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必须考虑全体幼儿,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因材施教。

3. 活动实施

即使是再完整的备课,在实施过程中,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如教师的提问要注意语言有吸引力,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提问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用抑扬顿挫,恰如其分的语气并结合表情等态势语言来诱发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调动幼儿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有趣的昆虫”的主题进行中,我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昆虫有六条腿的特征,如果仅仅说:“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瓢虫和蜘蛛有什么不同?”那么有的幼儿的注意力就不会马上集中过来,有的仅仅是迫于教师的指令而看而想,如果换一种说法:“瓢虫宝宝和蜘蛛宝宝都躲在叶子里,请小朋友来看看它们两个有什么不同。”那么拟人化的语言配上教师略感神秘的体态语,必然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两位“宝宝”解决问题的愿望也就产生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可见,教师提问时的语言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幼儿对问题的回应效果。另外,教师在提问时不可能让每一个幼儿回答每一个问题,因此,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的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篇9

幼儿英语教育教已经成为我国现行教育改革实践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更是一项推进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和方案。因而,幼儿英语师资队伍的质量高度和水准对于幼儿英语及学前双语教学的实施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我校作为幼儿师范学校,担负着培养优秀幼儿英语教师的重任,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至关重要。应针对性的分析幼师学生的就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有效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教学计划,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一、当下幼儿英语教师的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教育的国际化走向,幼儿英语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双语幼儿园的开办态势如雨后春笋一般,幼师教育出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对着极大的挑战。

英语幼教教师资力出现了相对供给不足的情况,制约了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双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精准的学科专业知识,纯正的英语发音和流利的口语表达。因此,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口语表达能力应受到足够程度的重视和关注,但近年来幼师的生源质量出现了滑坡的趋势,英语基础更是相对薄弱,要培养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幼师培养学校就必须明确目标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教学。

幼师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已经成为了现实问题,要短时间系统地展开全部语法的教学,并强化跟进口语训练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我们作为校方从现实角度考虑,综合分析当下社会需求现状,来针对性的展开教学,以期达到最佳的实践效果。

(一)早教的市场潜力的待挖掘,提升了幼儿教育人才的需求度。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导向极大的激发了社会办学办校的热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条例法规的正确指引下,社会和家庭对于高水准的幼儿教育期望值越来越高,从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幼儿教育是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的,市场潜力会逐步提升,社会需求度也会随之水涨船高,公立和民办幼儿园的开办齐头并进,蓬勃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园体系。这样,对于高素质幼儿教师的人才需求将会更加明确,我们作为培养合格幼儿教育人才的校方更应当全力以赴,极大限度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二)幼儿英语教育工作者中专业院校毕业人才出现极大缺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关于教师地位之建议书》中提到:“教书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它是一种公众服务的型态,它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特殊技能,这些都要经过持续的努力与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此外,它需要从事者对于学童的教育及其福祉,产生一种个人的以及团体的责任感。”幼师也是一项专业化的职业,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现下,许多幼儿教师的资质是通过职前教育和培训得到的,专业院校的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师资相对匮乏,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院校增加了学前教导专业,但面对急剧增加的私立和民营幼儿园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我校每年学前教导系毕业生的就业率极近100%,甚至一度出现严重的求过于供的严峻态势。

面对当下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对幼儿教师整体质量的要求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幼儿英语教师更是在专业技能上提出了极大的要求,各大幼儿园也存在有求贤若渴的态势,首先要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同时具备专业的科研才干和教育新理念,尤其是在幼儿英语教育方面,口语运用和技能掌握兼备的复合型教育人才出现了严重的缺口,这些都充分说明当下社会对于具备专业培训经历和资质的幼儿教师需求旺盛,幼儿英语教育市场远景辽阔。

(三)从家长角度出发,分析英语幼师需求方向。当下,家长将孩子送入幼儿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托儿”的基本作用,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中能得到全面方位多角度的学前教育,这必然对所有幼儿教师提出了全能复合型的高素质要求。幼儿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技能型的岗位,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各项专业技能的培养。目前,许多幼儿园在招聘幼师时,对于有专长的应聘者,在其他同等条件下会有一定的倾向性。因此,对于幼教工作者而言,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专业技能的掌握更是必不可少,当下家长对于孩子在幼儿园掌握知识的复合程度普遍要求高,而且国际化倾向明显,这势必对于幼儿英语教师及双语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也是一种需求方向的明确。这对于幼儿英语教师来讲,这是个很好的机遇,对于培养合格幼儿英语教师的我们来说就更是任重而道远,应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住机会,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为成为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增添更多的砝码。

二、目前幼师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学生生源来源广泛,层次不同。当下幼师生源地较复杂,城市和农村的生源都复合存在,这样就存在口语发音的差异。来源城市的学生英语发音相对标准些,农村尤其偏远地区的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上往往带有一定的地方口音,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和与学生的沟通中存在一定的障碍,这样的地域因素造成的影响不在少数,甚至极为普遍。

另外,生源的层次也有不同。初中高中毕业生都有,高中毕业的学生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相对扎实和丰富,有的学生还可以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但初中毕业生包括中专学校生源质量都相对不高,英语基础较差,词汇量和阅读能力都不够,口语表达就更显薄弱。一些幼师生源就读幼师专业并没有对英语学习产生足够重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时,缺乏正确的引导,甚至出现中途放弃的情况。

(二)学生口语表达和运用能力相对较差。语言的学习是为了沟通和交际,学习英语的初衷也是为了实现有效运用,但在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存在有过分注重卷面考核,忽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的情况也有出现。这样的生源流入幼儿师范校的比例很高,学生们对于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基础本身较差,不敢说不愿说的情绪一直都有,这样导致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目标都不明确,这样是不可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对于双语幼儿教师的要求是很难达到的,这是当下幼儿英语教师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形势也相对严峻。

(三)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缺乏兴趣。现在英语学习在社会上已经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多年应试教育模式的培养下,一些幼儿英语教师对英语的学习并没有极大的热情,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了以后用处也不大。另外,幼师的学生除了学习必须的文化基础课外,唱歌,跳舞,绘画等等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在这些方面精力已经耗费大半,对于相对基础较差又很枯燥的英语学习存在一定的懒惰情绪,而且,英语的学习是一种反复强化积累性的学科,巩固学习成果需要不断巩固,否则是无法形成相对较为稳固的知识和技能体系的。如此这样,便会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动机,进而彻底丧失成为幼儿教师工作者的向往和信心。

三、提高幼师英语教学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初探

针对上面分析到的幼师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更新幼师英语教学的教育理念是有必要的,完善和改变知识结构,与课程实施的目标和需要相适应。强化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切身体验和实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合作和交流来获取英语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讲究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和熏陶,使学生以合作的方式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以形象生动的方式来教授枯燥的英语语法,听说读写等技能,强化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形象化思维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一系列可行性手段和方法来提升幼师英语教学质量。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升趣味性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育条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因而,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下大多数幼师的学生都是女孩子,年龄段也正值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对于唱歌跳舞等一系列形象生动的艺术形式都充满兴趣,对于新生事物和流行趋势都有很强的敏感性,这是我们教育工作中应当及时捕捉到并有效利用的信息。学校可以再除日常基础课之余,开设一些舞蹈课,声乐课,表演课等等教学课程,最大限度的以锻造学生性情为基础,开展艺术方面的熏陶和教学,陶冶情操。营造这样宽松愉悦氛围的同时将英语学习的环境凝结与此,将学生感兴趣的相关问题和生活素材进行英文的训练和拓展,比如说,讲解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背景知识,播放英文歌曲,英文电影等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教学往往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篇10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208-02

一、引言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工作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掌握的教育资源丰富多样,是幼儿教育阶段的宝贵财富。笔者将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定义为: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园的保教水平,幼儿园针对幼儿家长的行业技能、文化知识、个性特长、风俗习惯等进行综合整理与具体规划,把有效资源转化成可供幼儿学习的知识材料的过程。所以,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教学工作备受重视。笔者将逐步分析家长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挖掘其在开发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合理化建议。

二、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分析

幼儿阶段的教育会为儿童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家长参与利于优化幼儿园管理。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会面临很多问题,家长总会有各种担忧。家园合作能够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能直接了解幼儿的在园状况,及时与教师沟通幼儿教育的相关问题,能够增加双方信任,保证幼儿园工作顺利开展。

2.家长资源是幼儿课程的源泉。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其身心发展状况设定。家长从事各种类型的工作,社会地位和身份背景各不相同,掌握不同的信息资源,可以为幼儿园课程的设置提供各种素材。此外,家长更了解幼儿,可以向教师提供幼儿的详细情况,教师可根据幼儿特征设置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活动效率。

三、幼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育主体缺乏有效沟通,家园互动效率较低。由于家园互动远低于理想水平,家长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如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主要是通过家长接送幼儿时进行简单沟通,或开家长会时进行粗略介绍,或在相关网站信息公告等。虽然沟通方式多样,但实际收效甚微。家长普遍缺乏专业的育儿知识,同时也不了解什么是家长资源,如何开发,开发结果与幼儿发展有何联系等。

2.传统养育观念深厚,家长配合度不高。幼儿家长虽多有较新的教育理念,但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自身工作繁忙,将幼儿交于父母照看。祖父母对幼儿多溺爱,不能很好地约束幼儿。他们的育儿观念较传统,缺乏与年轻父母的育儿交流,且年事已高,参加幼儿园活动时行动不便,不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逐渐影响了家长的配合意愿。

3.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对家长资源开发把控欠缺。幼儿教师贯穿家长教育资源开发的始终,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即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背景、性格喜好等,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保教过程中扬长避短,保障其健康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幼儿园教师资源紧缺,致使准入门槛降低,他们学科背景复杂,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对家长教育资源开发的整体把控能力。

4.缺乏长期规划,管理水平较低。幼儿园管理水平影响着家长资源开发。首先,幼儿园对开发的宣传不够。宣传不到位会使家长对教育资源的开发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家长准备不充分。其次,幼儿园对开发过程缺少整体规划,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最后,幼儿园没有合理的反馈机制。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以便随时调整。

四、优化家长教育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1.增强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提高家长的配合意愿。在开发家长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先了解家长的实际情况并整理分类,挑选适合幼儿发展的类型进行备案,将其作为潜在的开发对象;提前将开发所需材料准确全面地告知家长,给予准备时间;主动与家长沟通,询问其闲暇时间及配合意愿,赢得家长支持;认真询问并记录家长的合理建议,适时调整开发计划。为提高沟通效率,可采取家长会、电子信息平台、社区张贴通知等方式,确保家长能及时获得信息。

2.制定合理可行的开发目标和计划,保证开发的顺利实施。开发幼儿家长教育资源的主体是幼儿园。幼儿园首先要有明确的符合幼儿发展的开发目标,制定详细可行的开发计划。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做好宣传工作。尽量邀请到幼儿的父母参加,帮助幼儿和家长互动。其次,幼儿园要做好应急预案措施,为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定合理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开发的顺利进行。

3.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增强教师的工作能力。教师的能力素质决定着教育发展水平。在教师选拔上要注重专业水平和实际能力,职后要开展针对性培训,帮助教师提高能力水平。教师要做好自身的专业发展规划,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不断学习补充新知,促进自身发展。

4.提高幼儿园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幼儿园应多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与其他幼儿园的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同时,要密切关注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缓解教师压力,帮助教师解决遇到的困难。幼儿园还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委托高校培养专业教师,或聘请高校专家召开家长座谈会;同时,可以接收高校毕业生到本园实习,缓解幼儿教师紧缺的压力。

五、结语

幼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正确合理的开发利用家长教育资源,汇聚家长、教师、幼儿园等多方面力量,才能保证其在幼儿园健康成长,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2001.

[2]周丹凤.幼儿教育中如何高效利用家长资源[J].学园,2014,(4).

[3]Beth Hatcher,Joyce Nuner,Jean Paulsel.Kingdergarten Readiness and Preschool:Teachers' and Parents' Beliefs Within and Across Programs[J].2012,(14).

[4]尹小敏.幼儿家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30).

[5]青格勒巴雅尔.试析幼儿教育中如何高效地利用家长资源[J].创新教育,2014,(36).

[6]阳湘玲.基于家校合作的家长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新教育,2016,(1).

篇11

篇12

2.教师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缺乏主动性。多数幼儿教师都认识到音乐欣赏活动将直接影响幼儿的智力、道德审美等方面的发展。实际上只有少部分幼儿教师(其中多以教学经验丰富和对此感兴趣的教师为主)按计划经常开展音乐欣赏活动,有意识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应的音乐欣赏活动;部分幼儿教师缺乏主动性,不经常甚至不开展音乐欣赏活动。

3.各幼儿园现有音乐欣赏活动设施利用率低。音乐欣赏教学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学,在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对来说较高。目前大部分幼儿园的教学环境、条件都有所改善,但有待提高。

二、如何让幼儿音乐欣赏“活”过来

1.从幼儿的兴趣入手。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也是如此。因此,我注意观察幼儿,了解他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再从他们的兴趣入手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作品。例如,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对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很感兴趣,便从引导幼儿倾听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声音入手,比如鸟叫、蛙鸣、刮风、下雨和厨房里锅碗瓢盆发出的声音,帮助幼儿学会倾听,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对声音产生兴趣,为幼儿欣赏音乐、记忆音乐打下基础。

2.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较为单纯,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歌(乐)曲的目标、内容,营造相应的音乐环境,通过气氛渲染,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他们为之而动。如欣赏音乐作品《摇篮曲》就可以创造这样的音乐氛围:一座房子外月亮高挂、星星闪烁、柳枝轻摆,房里一教师扮演妈妈,边哼曲子边哄宝宝睡觉,洋溢着浓浓的母爱与亲情。很快,幼儿就被这优美、安宁的音乐所感染,沉浸在无比温馨的气氛中,以景引人,以情带动,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欣赏质量。

3.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教师在音乐活动课上,应以幼儿为主,采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授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在让幼儿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兴趣,传授知识。这样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2)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并对其深入剖析,通过最有效最捷径的方式教授。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地用一种方法,每次课都是一样的,否则幼儿会失去好奇心,产生厌学心理,而应加入些创新的成分,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师在一节活动课上使用的活动形式不要太贫乏,太多,最好设定在两到三个。

(3)教材选择。要选生动形象具体的图片信息较多的图书,充分引起幼儿的兴趣,书中内容要简单易懂,便于幼儿理解记忆,选择节奏感鲜明、旋律优美的音乐。另外,进行舞蹈创编时要注意动作简单。同时在上课时可以让幼儿改编和创作歌词,使用打击乐等乐器使用,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4.以幼儿为主体,鼓励和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音乐欣赏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幼儿的参与水平。同时,结合音乐作品,引导幼儿感受,启发他们积极思考,鼓励大胆想象和自由表现。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记忆储存和想象不尽相同,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有差异。教师应允许幼儿根据不同的感受、理解进行创造表现,只要有幼儿自己的创作意图,哪怕在成人看来“离谱”,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还应注意留给幼儿更多的创作空间,使他们的创造力不断提高。

5.巧妙运用辅助手段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幼儿的思维比较具象,而音乐是抽象的,很难从音乐作品的直接音响感受中得到概念。在单纯性倾听式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儿童不太容易产生真正持久的欲望、热情和主动欣赏行为。所以,老师要“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化”,方法很多:

篇13

【作者简介】姚慧(1970-),女,江苏如东人,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规划研究室主任。

长期以来,农村幼儿教育一直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洼地,而课程对幼儿园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笔者借助南京市农村中心幼儿园园长培训班的机会,围绕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问题对参加培训的46位农村中心园的园长进行了访谈。期望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现状,以探求突破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瓶颈的路径。访谈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幼儿园现在使用的课程是什么?如何组成?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实施的效果如何?家长是怎么评价课程的?提高农村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的路径有哪些?经过集中访谈与有选择的深度交流,我们形成了对南京市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几点认识。

一、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基本现状

(一)课程的选择与设计

【声音回放】

“我们用的是省编教材(注:《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毛曙阳主编,江苏少儿出版社,2010.6),是区里统一规定的……”

“我们用的是南师大的五大领域(注:《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赵寄石,唐淑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但是我们那儿有一些特色的地方资源,如温泉、苗木栽培等,我们会组织孩子参观,也会组织一些其他的活动……”

“我们用南师大的整合教材(注:《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但是我们觉得数学活动很难归到主题里面,所以我们的数学是用学科教学的单独体系,跟主题活动穿插起来……”

……

【问题分析】

对于课程的内涵以及什么是幼儿园课程等问题,学术界有多元化的解读。但对于农村幼儿园,这一问题远没有专家们争论得那么复杂,他们往往会将幼儿园课程选择理解为教材的选择。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农村幼儿园中,无论是幼儿园自主选择,还是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他们所选择的教材基本上限于以上三种。绝大多数幼儿园直接选用其中一种作为唯一使用的教材,近半数幼儿园会在选用其中1~2套教材的基础上将数学活动单列,少部分幼儿园会选用两套以上教材供年级组在制定学期计划时选择使用,仅有不足10%的农村幼儿园基于乡土资源进行了园本教材的开发。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农村幼儿园将课程仅仅理解为教材,缺乏对幼儿园课程的整体设计,加之目前可选用的教材有着较大的局限性,使得农村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来源比较单一。

(二)课程的实施过程

【声音回放】

“有很多内容离我们的孩子比较远,实施起来有难度,特别是有些内容涉及到让孩子去参观什么的,无法开展。”

“主题活动的实施需要家长的配合,特别需要家长帮助孩子积累、总结相关前期经验,但农村很多孩子是爷爷奶奶管,做不到……”

“老师们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基本还是重视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开展的不太正常,老师们不知道该怎么组织……”

“中心园基本还能正常开展,但村办园、村办点教师不能保证……”

……

【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对市面上现有幼儿园教材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幼儿园活动用书的“城市性”特征非常突出,教材往往由出版部门或教研部门、名师等牵头组织,城市幼儿教师参与编写,因而教学活动体现出浓厚的“基于城市”的特点。无论是目标、内容还是实施途径,教材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与农村孩子的生活、农村幼儿园的资源特点不相符合的情况,这给农村幼儿园在课程实施时带来了很多困难。

“城市化”的教育内容远离农村幼儿的生活,在开展活动时多以观看图片、影像资料等形式完成,很难与农村幼儿的生活建立有机联系。因而在活动过程中往往缺乏幼儿的自身体验,使得幼儿的学习变为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老师讲、幼儿听”成了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农村幼儿园在使用现有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比较注重认知性的学习内容。而对于游戏活动等低结构、多元化的学习方法,虽然有些教师能够意识得到,但能将这些方法真正落实到一日活动中的仍然不多,这意味着教师忽视了幼儿的兴趣与探究性学习。

(三)对于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声音回放】

“农村的家长经常会有意见,认为我们不如私人办的幼儿园,孩子学到的知识太少。”

“有时候我们觉得家长的想法也有道理,毕竟我们的孩子如果不学拼音、不学数学,上了小学以后会跟不上别的孩子。”

“我们还是觉得,从我们幼儿园走出去的孩子,比周边幼儿园的孩子更活泼,懂的东西也比较多……”

“我们会定期对儿童发展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围绕一段时间以来的教学内容,采用逐一测查的方式。”

【问题分析】

在农村幼儿园,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包括园长)和家长。基于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大多数幼儿园会围绕教学内容对幼儿发展进行定期评估,但评估的内容与形式“小学化”倾向比较突出。家长层面的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主要是家长自发进行的,他们更为关注孩子的知识学习。

由此可见,农村幼儿园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对课程实施评价的理解比较狭隘,仅限于知识经验的层面,拘泥于对知识学习效果的检测,从形式到内容都与幼儿的学习特点不符合。另外,家长对幼儿园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幼儿教师的课程实施。

(四)关于课程质量提升的诉求

【声音回放】

“与城市幼儿园相比,我们的教师特别缺乏专业的培训与引领,要是能有专家定期进行指导就好了……”

“我们希望有适合农村幼儿园的教材可供我们使用,或者提供借鉴与参考,特别是在课程内容以及资源的选择应用上能符合农村幼儿的生活经验,老师们就不用那么累了。”

“我们还需要开发园本特色活动,把周边一些具有地域特点的资源整合进幼儿园活动内容……”

“家长工作比较重要,但我们面对很多祖辈的家长,不知道该怎么让他们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

【问题分析】

通过访谈可以发现,影响农村幼儿园课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以课程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养缺乏。由于农村幼儿教师相对起点较低,职前教育以培养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技能技巧(包括钢琴、声乐、绘画、手工等)为主,与课程相关的教育内容缺乏,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理解以及课程建构能力先天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质量与品质。二是农村幼儿教师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与支撑。农村幼儿园由于地处偏远,无论是“走出去”培训或是“请进来”指导都不太方便,这使得农村幼儿园在课程选择、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比较缺乏专业的引领。三是农村幼儿园中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合作尚未形成。由于农村幼儿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加之祖辈照料孩子的情况比较常见,因而从整体来看,农村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对课程实施的支持等方面不太尽如人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质量。由此可见,农村幼儿园对于课程品质提升的诉求,主要集中在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供专家指导等方面。

二、分析与思考

基于对幼儿园课程建设制约性因素的分析,以突破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瓶颈为目标,本着外部支撑与内部发展相互促进、立足于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我们拟对农村幼儿园特别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主导设计课程方案,为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提供基础性支撑

农村幼儿园由于自身课程能力不足,仅仅依靠幼儿园自身的力量很难保证幼儿园课程的选择、设计与实施的科学性、规范性与适宜性。因此,为农村幼儿园提供适宜的课程方案是提升农村幼儿园课程实施品质的基础。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可以针对农村幼儿园的地域、资源特点,分析区域内幼儿的发展需求,组织专业人员从课程的价值、目标、内容及实施体系出发,推荐教师使用的教材、幼儿操作的材料以及可选择的课程资源,为区域内农村幼儿园课程实施提供适宜的预成方案,架构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基础与依据。在此基础上,鼓励课程建设基础较好、有一定课程能力的农村幼儿园根据自身特点构建特色课程或开发特色活动,并对特色课程或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如何与基础课程保持一致性做出明确的规定。

(二)加强区域性的课程审议与指导,为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提供过程性保障

理想的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并非是由研究者、开发者到教师线性的、直接的、强制的过程,而是研究者、开发者与教师不断协商、理解、转化的过程。在农村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由于资源的限制,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基本上是分离的,很难形成协商、理解、转化的渠道。因此,往往容易出现教师要么不理解课程方案或教材之中的理念、技术,要么不认同课程方案中的理念、架构、内容及预成的手段和方法等问题。因此,市、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能满足于将区域性的课程方案开发出来,交给幼儿园使用就行了,而应在充分考虑农村幼儿园课程能力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定期开展区域性的课程审议与指导。通过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审议,一方面引领农村幼儿园教师更好地理解共同性基础课程的开发内涵与设计精髓;另一方面,增强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

(三)开展提升课程能力的培训,为农村幼儿园课程品质的稳步提升提供保障

当前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学历培训,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对幼儿教师的学历提升有一定的要求;另一类是针对幼儿教育的通识培训,包括教学的技能技巧、领域教学法以及教育科研方法等。然而,由于针对教师课程能力的专门培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农村幼儿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的课程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因此,对于农村幼儿教师的课程能力专题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专题培训是提升农村幼儿园课程实施品质、促进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稳步提升的根本。我们建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农村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以前文所述农村幼儿园课程能力的核心为目标,开展多元的培训方式,增强教师对课程以及教学活动的理解,提升教师对课程资源分析与筛选、应用的能力,引领教师将课程内容转化为教学活动中的可操作的经验与技能等,从而有效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课程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莉君,曹莉.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选择和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