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名人传读书笔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光芒。
名人传读书笔记800字(二)
《名人传》告诉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许多磨难,能够坚定走下去的人,不是有强健的体魄,而是那份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我们继续走下去。
《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彼此存在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写《名人传》,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首先介绍的是贝多芬,之所以先介绍他,是因为贝多芬希望他自己的苦难经历能给予别的受苦难者以力量。
作者说他外貌平平,并用细腻的手法将外貌描绘得格外生动。贝多芬的童年与莫扎特相比,是无光的,艰苦的,并且少年时代的他就开始为经济问题操心,中年疾病缠绕着他,但他依旧与病魔抗争。
他饱受身与心的折磨,多次想向命运屈服,但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别人的眼中,他是一个骄傲而孤独的伟人,没有人理解他,懂他。从他的经历中,我知道他一生都处于困苦中,友情,亲情,爱情,他也未能好好感受。罗曼。罗兰说贝多芬的这一生就像是一个雷雨天。我能感到贝多芬一直都在与命运抗争,与思想抗争,他对艺术的热爱,追求促使他的生命拥有力。
米开朗琪罗是一位雕塑家,他是天才,但天才的自由被教皇紧紧地束缚,因为西斯廷的工程,他有了一个病态的躯体。因为天才的聪颖,使他无法逃脱教皇的使唤。这是多么令人苦恼的。他光荣着,又痛苦着。
读了他的经历,我知道他的处境有多么艰难,面对家庭,面对对手,他们不停地中伤着米开朗琪罗。但他爱他父亲,他说:“只要我还有什么东西,我就绝不会让你缺少什么,我宁愿自己贫穷也不愿看到你受苦。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的一位文学家,他面对的是上流社会的人,因为他追求真理,所以被教会开除了教籍。他用强而有力的笔杆写出了一部部着作,影响着世界。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三位伟人的困难与苦楚。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英雄,是与命运抗争的战士。他们是世界的征服者,是自己本身的征服者。
《名人传》这本书,又让我们呼吸到英雄们的气息。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应当多想想名人传中那些人的精神品质,让我们的人生也充满意义。
名人传读书笔记800字(三)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篇2
罗曼.罗兰说:“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不知为何,我觉得这句话蕴涵者很深刻的哲理或许这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吧。对于当时的年代来说,这部作品无不是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
在我未读这部作品之前,我一直以为贝多芬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没想到他是这么的不幸。是啊,他的一生是坎坷的,整个人生中最不幸的事都给他遇上了,想想看作为一个音乐家,耳朵失聪了,这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呀!而且这种对音乐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给他带来的痛苦,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然而所有的磨难都使他变的更加坚强: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既不趋炎附势,亦不迎合潮流,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热诚的赤子之心爱人类;他从未享受欢乐,却创造奉献给全世界。然而他却听不到人们对他的赞誉,他也听不到自己创作的一些优秀的作品。
贝多芬的勇敢、努力、坚持并没有白费,因为他终于成功了,他战胜了很多我们难以想象和难以忍受的一些痛苦、疾病,还有一点就是作为一名音乐家,舞台上的演奏者没有台下听众的支持、肯定和青睐,这无疑是一种痛苦的压力,带给心灵沉重的挫折感。然而他还是战胜了它们;他的努力使全世界的人都为之欢呼雀跃;他的实力得到证明,所以最后他攀登上了生命的颠峰。
罗曼.罗兰也曾说过:“生活是严酷的。对那些不安于平庸的人说来,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而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作者写的这三位名人,他们都是很平庸的人,可他们却比常人遇到更多难以想象的磨难和障碍。不过他们都是从重重困难中勇敢站起来的人,也是从种种困难中造炼出来的伟人、名人,而且还是不屈服于命运对他们的挑战和考验。他们三个都是作者认定的英雄人物,因为他们都具有同样的英雄品格:一是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二是永远保持人格的尊严,恪守个性的独立,既不屈从于强权,也不盲目地随大流;三是具有关怀人、爱护人的博爱精神,甘心为人类的福址奉献自身。
原来,名人也并不像我们想象之中的那样美好,也许正因为重重困难,种种阻碍、挫折和不幸的命运才让他们勇敢地站起来而成为绝代传颂的名人吧!他们要战胜这么艰险的困难究竟要多大的力量,多大的勇气,多大的毅力呀!你们的力量、勇气、毅力都使我很佩服。
没有人敢说自己的人生很幸运,即使是出身在豪门之家的世家子弟也好,他们有时也会很难去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理想,因为这都已经是被父母们一手精心策划和培养过的了。即使他们想要成功也必须要具备勇气和毅力,毕竟一个人的成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那我们还等什么呢?既然我们知道要成功必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那我们现在何尝不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加把劲,努力加油,一直向前呢?相信自己吧!既然名人们都是要经历过困难,并且从种种困难中站起来而成功的人,更何况是我们自己。
他们都已经成功了,他们都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了,付出过了,同时他们也为自己的理想实现了而倍感无比的欢乐和喜悦。我们也一定会像他们一样尝到成功的喜悦和滋味。我们究竟在等什么?来!加油吧!相信自己的人生是要自己作主的!加油!加油!没什么能压倒我们的,我们也一定会成功的。相信自己吧!——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吧!
名人传读书笔记2余文婷有那么一些人,给他们一个支点,就可以撬起地球。他们是:研究苹果的牛顿,从梯子上摔下来的爱因斯坦,孵鸡蛋的爱迪生,光着身子在大街上疯跑的阿基米德,被炸弹炸得血淋淋的,还高兴大叫的富兰克林科……我想,你一定认为这些人是疯子,傻子,不可理喻,可他们创造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奇迹。
他们的疯狂举动,有的是突然得到灵感,受到启发,抑制不住喜悦而做出的,有的是完成实验后,心情激动而做出的。他们是巨人,科学界的巨人。你也想做巨人,对吗?想作巨人,我认为并不是想象得那么难,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勤奋的学习+好奇心+寻根问底的探索心+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成功。这难做到吗?不难。牛顿小时候是野孩子,爱因斯坦很傻,爱迪生异想天开……他们不是神童,不是一生下来就能创造奇迹,他们就是靠这几点特质和品质登上科学王国的宝座。是的,每个人都可以象他们一样辉煌,不论你的出身,天资,在科学上,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学习科学的权力,每个人都能当巨人。只要拥有这颗心。
人有信仰才会拥有承受痛苦的和能力。只有信仰才能使苦难结出丰硕的果实。信仰使我们绝望中的希望所在。
“我们将要讨论的这些作品,是因为我们说他来自数十年前的另一个国家,却在我们这个国家找到了真正的回音,他的作者在作品中向读者发出召唤并寄予无限希望。
这就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德《名人传》。罗曼·罗兰是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名人传》是罗曼·罗兰教授艺术史和研究音乐时期写的。包括三个家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本世纪初在物质决定一切的时候,恃强凌弱和暴力成为国际秩序时代,作者选择了9世纪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这些艺术巨匠,让他们具有高贵的品质引导人们脱离低级的生活。为生活奔忙、生不由己的人以及那些生活坎坷的人啊,和不靠在巨人的身上休息片刻,和高尚的情操,汲取更多的力量再出发?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都接受了痛苦的考验。
读了这部《名人传》后,他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启发了我如何在困难的环境中去抵抗,去战胜它
罗曼·罗兰是这本书的作者,他是2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创作这2世纪之交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尽管他们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自古以来,传记几乎都是记载名人的丰功伟绩,而《名人传》却使我们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痛苦、挣扎和矛盾罗曼·罗兰指出认识那个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却比此隔膜,不懂的互相安慰,所以他要写作《名人传》,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受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这就是非比寻常的《名人传》
名人传读书笔记3在名人传的记载中,三位名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经历,取得了成功,也许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付出。
并不是因为他们傲人的天资,在米开朗基罗所处的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艺术家多不胜数,这里凭靠的不是天资了;在贝多芬的时期,亦是有许多出名的音乐家,甚至,时期相近的莫扎特,和他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托尔斯泰也亦是如此。天资只是他们成功的一部分,然而最终能成功,可能是一路上的经历,以及付出所导致的。
我并不觉得成功是随随便便说来就来的,机遇,不是那么容易,成功所靠的,不是所谓的机遇与天资,而是在这条路上的付出与经历。谁说乘风破浪后一定可以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不要轻言放弃,一次次失败,是一次次新的经历,别总求成心切,而是想一下自己的疏漏。经历,很重要,哪怕是困难,贝多芬失聪之后,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与病魔对着干,创作了一部部流传于世的名曲。不要被困难所折服,因为这样,就确确实实无法继续走下去了,困难,因何而起,就自然有解决的方法。
虽说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了解并不多,但我也知道那是个“人才辈出”的时期,那时出色的艺术家多不胜数,我只知,那是最有名的,便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在那个人才倍出的时期,有所依赖的,不是天赋,而是经历,是付出。成功背后的经历,往往都是不为人知的苦累、辛酸。也许,事事都不如意……
托尔斯泰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我也这样认为,如果没有虚心请教使人进步,也许这辈子都不会成功。曾几何时,曾因一些在未来上的想法上,与父母发生过不计其数次的冲突,我想走我自己的路。也许,它看似吸引人实际却蜿蜒曲折;也许,我无法在这条路上得到我想要的;也许,我得不到认可。这些都没关系的,乘风破浪之后未必会成功,但,若不去尝试,岂不是连最后的机会都没了?和所有人一样,骨子里终究是不甘平凡,就算得不到认可,我也不会放弃那条我想走的路。父母是为了我好,希望我能考上个好的高中,上个好的大学,找个好的工作,平平安安的度过。知道这样对我而言是最普通的,平凡的快乐,我自然明白,只是没有人会甘于平凡。如果没有梦想的话,又何必谈远方?
在还没有成功之前,别为失败找借口,因该想想离成功还差多少?也不要气馁,困难很可怕,但不足以让人放弃,放弃了,那才是一无所有,路途是漫长无期,如果坚决要踏上这条路,请走到最后再回头吧,这样才会发现原来自己经历了这么多,困难也会变成甘甜的果实,虽然说在途中失去了很多,付出了也很多,但成功,总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回馈。
所以,在还有走到终点的时候,不要说放弃,想想自己付出了多少,乘风破浪之后,也许不会成功,但至少,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色。
名人传读书笔记4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但就是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就是痛苦和孤独,就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就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就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就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就是能够总结他的一生,能够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就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就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就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就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就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就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到达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如果说《贝多芬传》就是英雄主义的号召,就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就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伟大的痛苦就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取。
《复活》就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就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就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就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最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那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就是对苍生的疑问,也就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那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这就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光芒。
名人传读书笔记5在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同时也会迷失自我,放弃自我。但我们要坚持拼搏,因为成功的彼岸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题记
假期里,我迷上了一本书——《名人传》。这本书写的是三个伟大的名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他们三人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长期忍受着各种痛苦与艰难。可他们以顽强的毅力走了过来,他们谁都没有轻易放弃过。难道这种精神不是我们该学习的吗?
这三个名人中,想必大家和我一样,最熟悉的人,应该就是贝多芬。贝多芬从小就有着过人的音乐天分,可是他的爸爸却从没问过贝多芬真正想学什么样的音乐,而是天天把他关在屋子里练琴,一关就是一整天。贝多芬的童年十分悲惨,在他十六岁那年,母亲就离他而去,父亲也成了酒鬼,因此,他的性格变得古怪急躁。贝多芬的人生是悲惨的,上天在他获得巨大成就时夺去了他的听觉。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这是多么大的灾难。然而贝多芬并没有放弃音乐,放弃自己,以他惊人的毅力创造了永垂不朽的《生命交响曲》。这是多么顽强,多么努力的一个人。这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的一个人!
米开朗琪罗则是被迫忍受着另一番痛苦——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不停地接受命令,然后比工作狂还卖力地工作。当他七十岁时,他接受了圣彼得大教堂兼总监的职务,可他却不肯领他应得的薪水,他认为这是应尽的义务。他在他的诗记中写道:“让我痛苦吧!痛苦!过去没有一天属于我。”可他仍在痛苦中挣扎,生活着,这不是我们面对窘境应有的态度吗?
至于托尔斯泰,我对他并无很深的印象,但是他的外貌,是刻在我心底的,他身上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品质是值得我们赞扬的。
现在,对于幸福的我们而言,吃苦就是受罪。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被爸爸妈妈呵护,被爷爷奶奶宠爱。所以,我们像花瓶,美丽却缺乏实质内涵,“坚固”却经不起风吹雨打。因而我们在困难面前从来都是轻言放弃!可是,我们遇到的困难都是无法战胜的吗?都是应该放弃的吗?不,这些答案都是否定的。对比那些名人所受的痛苦磨难,我们有什么理由遇到困难就放弃,就退缩。
篇3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王立军与夫人小姐上门
篇4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三唑仑片三唑仑
篇5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篇6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篇7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篇8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篇9
《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痛感19世纪与20世纪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朽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所以他写下了《名人传》,以此来叙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他们的事业,贡献,所处的时代国家都不一样,却以他们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使我印象深刻。当然这其中少不了他们的杰作。
在《名入传》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芬。在我看来贝多芬是最伟大的人。身为一位耳聋的音乐家却创造了许多不朽的音乐,而且在书中可看出,贝多芬因耳聋不但影响了工作,而且还使他从此过着孤独凄凉的生活。但他的音乐却为苦难的人而写的,他隐忍自我的痛苦,却用他以痛苦换来的欢乐来安慰人们,给人们勇气和力量,他的精神使我震惊。在当时可怜而自私的世界里,贝多芬把音乐当成一种寄托。在我看书的过程中,看到了最气愤的事:贝多芬在去世前有十分严重的病,他每一天都受到病魔的折磨,他最后投降了。他让他的侄儿去找医生,可这个麻木不仁的侄儿两天后才去找医生,医生到了,贝多芬却治不了了,可悲的是贝多芬去世时他的侄儿不在他身边而是一个陌生人为他合上了眼。贝多芬明明付出那么多的爱,却没有回报。他还那么伟大,这比他所受到一切痛苦还让人心酸。这可怜的人啊!在孤独和痛苦中死亡,死亡前还要做不屈不挠的斗争。或许死亡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种解脱。
应对这三位名人的生活经历,想想自我的生活,我们真幸福啊!我们虽不是名人,但是名人其实与常人一样,他们与我们一样痛苦,挣扎和矛盾。然而他们以自我伟大的意志打败困苦,而我们却生生抱怨。表面我们说是打败敌人的人是英雄,事实上呢不是,《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唯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是啊,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终要走上这条崎岖的道路,对于我们来说应对人生大道上的种种困难应勇往直前,当然硬拼是不行的,所以让我们坚强起来应对此刻的生活。
《名人传》是值得我们阅读学习的好书,期望我们成为有坚强意志的人。
名人传读后感800字2《名人传》告诉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许多磨难,能够坚定走下去的人,不是有强健的体魄,而是那份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我们继续走下去。
《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彼此存在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写《名人传》,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首先介绍的是贝多芬,之所以先介绍他,是因为贝多芬希望他自己的苦难经历能给予别的受苦难者以力量。
作者说他外貌平平,并用细腻的手法将外貌描绘得格外生动。贝多芬的童年与莫扎特相比,是无光的,艰苦的,并且少年时代的他就开始为经济问题操心,中年疾病缠绕着他,但他依旧与病魔抗争。
他饱受身与心的折磨,多次想向命运屈服,但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别人的眼中,他是一个骄傲而孤独的伟人,没有人理解他,懂他。从他的经历中,我知道他一生都处于困苦中,友情,亲情,爱情,他也未能好好感受。罗曼。罗兰说贝多芬的这一生就像是一个雷雨天。我能感到贝多芬一直都在与命运抗争,与思想抗争,他对艺术的热爱,追求促使他的生命拥有力。
米开朗琪罗是一位雕塑家,他是天才,但天才的自由被教皇紧紧地束缚,因为西斯廷的工程,他有了一个病态的躯体。因为天才的聪颖,使他无法逃脱教皇的使唤。这是多么令人苦恼的。他光荣着,又痛苦着。
读了他的经历,我知道他的处境有多么艰难,面对家庭,面对对手,他们不停地中伤着米开朗琪罗。但他爱他父亲,他说:“只要我还有什么东西,我就绝不会让你缺少什么,我宁愿自己贫穷也不愿看到你受苦。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的一位文学家,他面对的是上流社会的人,因为他追求真理,所以被教会开除了教籍。他用强而有力的笔杆写出了一部部着作,影响着世界。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三位伟人的困难与苦楚。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英雄,是与命运抗争的战士。他们是世界的征服者,是自己本身的征服者。
《名人传》这本书,又让我们呼吸到英雄们的气息。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应当多想想名人传中那些人的精神品质,让我们的人生也充满意义。
名人传读后感800字3读过《名人传》,我为书中三位名人的不幸遭遇感到同情,但他们坚韧的精神更让我敬佩万分。
这本传记里主要叙述了三位名人的伟大事迹,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是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年幼时的生活就非常困苦。青年时,好不容易有了一次珍贵的爱情,然而,却因为他的耳聋与这来之不易的爱情擦肩而过。此时的他,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但他没有就此一萎不振,而是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音乐创作中,诞生了不朽的名曲,被世人所钦佩。
贝多芬用苦痛写作乐曲用性命对抗音乐,为后世留下了享用不尽的精神粮食;米罗开朗其罗用一辈子的心血和精力创编了永不磨灭的作品;托尔斯泰则在他的小说中描画了万千性命的藐小和伟大。面对人生的劫难、种种的不幸和世上的哀苦,他们从来没有一丝的惊慌害怕与颤动。他们伟大的精神告诉了我们:困境成就真英雄!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苦难是人生的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万丈深渊。”的确如此,挫折如同苦难,可能是我们奋进的号角,也可能是我们前进的绊脚石。人生的长河对于弱者将会干涸,但,对于强者会奔流不息。即使路之迢,山之高,也要披荆斩棘奔赴理想,永不轻言放弃。
在我们现今的生活中不免会遇到一些的不如意,它们会使我们变得灰心丧气,失去前进的动力,失去斗志。这时,你一定要静下心来,细细思考,与贝多芬相比,我们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重新昂起头颅,再次重拾希望,开始一次全新的旅程呢?
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远,未来有多么的艰辛,只要拥有一颗百折不挠的心,坚韧不拔的意志,那么成功的曙光不会离我们太远。
名人传读后感800字4名人的生命轨迹,总是让我们吃惊,伤感,赞叹。我们所知道的音乐家,文学家,美术家很多很多。名人传告诉我们的,是3个伟大的奇迹-文学家托尔斯泰,雕塑家米开朗基罗,音乐家贝多芬。看过很多很多属于他们的故事。坐在图书馆看另外一本关于他们的传记。心里觉得很不容易。平时都是看那些散文,小说,哪里有空翻看这些伟人的传记?兴致勃勃的开始了解属于他们的人生。我看到他们的喜悦,看到他们的悲伤,落寞…
罗曼罗兰,带领我们走入这些神秘的名人的生命中。随着优美却又饱含严肃气息的语言。终于,我陷入这个记录3个伟人的传记之中。
托尔斯泰,青年时代的他拥有一副丑陋的面容。这也是他时常苦恼的问题。不过,他还是写出了让我们敬佩,喜爱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我想不到,一个生在富裕家庭的人。居然能够如此体谅下层人民的生活与苦难。揭发那些统治者,资本主义地主的恶劣行为。他是一个拥有大笔财富,拥有很高的地位的人,他能够这样做,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从罗曼罗兰的语言之中,我想,其实他是一个寂寞的人。在他发现那些地主的恶劣行为的时候,他勇于和他们分裂,但是并没有得到支持。其实他在精神上一直都很孤独,寂寞。这是属于他一生的遗憾。作为读者的我,深深的感受到属于他的寂寞。失望。其实值得一说的是属于托尔斯泰的爱情,家庭。他之所以能够写出如此优秀,深入人心,揭发社会现实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给他足够的动力。
接着看到的是关于米开朗基罗的传记。他在3个传记中,采用了分段的方式叙述。分别是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尾声-死。很独特呢。往下读之后。终于明白何谓战斗,何谓舍弃他的一生过得可怜,却又不平凡。他一辈子似乎是注定了要永无休止的帮他人做事。造陵墓,画天顶画甚至卷入了革命风暴。差点丧命。后来以为能够解脱,怎么知道又被保罗三世抓去这是一条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一条缺乏自由的人生路。他对人生的态度,令人奇怪-“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这始终令我无法理解。关于米开朗基罗,我对他,是好奇,是敬佩,也是同情。
名人传读后感800字5打开窗户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这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卷首语中一句开门见山的一句话。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里的人都是英雄,是堂堂正正的人。
何谓英雄品格,怎样才无愧于人的称号。按罗曼罗兰的观念,首先是有进取精神,二是永远保持人格的尊严,三是有关怀人,爱护人的博爱精神,名人传里的三个人都有这样的品质。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展开恢复20世纪文学崇高德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贝多芬从人生顶峰到人生谷底的贫苦交加,从童年时悲惨的到老年时对欢乐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罗曼。罗兰形容的“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从中,我体会到了贝多芬一直都在与命运抗争,与思想斗争,尽管他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然而他内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坚强,是不了解他的人无法挖掘的。对于创作完美歌曲的热情,对于寻觅欢乐的执著,促使他的生命成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与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间的那种交战,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用苦痛换来欢乐”就足以浓缩了他的人生。米开朗琪罗也是这样“他有力量,他有幸生来就是为了奋斗,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胜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贵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扰,连他的精神与心灵也无能为力。从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圣而又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他在斗争和舍弃中,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托尔斯泰,这位大地上火光闪亮的俄罗斯的伟大灵魂,在十九世纪末那阴霾浓重的日暮黄昏时抚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强而有力的笔杆写出一部部能让我们一步一步地紧跟着托尔斯泰那冒险生涯的矛盾经历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描写除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信仰是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为真理和正义坚持信念,为真理和正义谱写人生。
篇10
贝多芬的勇敢、努力、坚持并没有白费,因为他终于成功了,他战胜了很多我们难以想象和难以忍受的一些痛苦、疾病,还有一点就是作为一名音乐家,舞台上的演奏者没有台下听众的支持、肯定和青睐,这无疑是一种痛苦的压力,带给心灵沉重的挫折感。然而他还是战胜了它们;他的努力使全世界的人都为之欢呼雀跃;他的实力得到证明,所以最后他攀登上了生命的颠峰。
罗曼.罗兰也曾说过:“生活是严酷的。对那些不安于平庸的人说来,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而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作者写的这三位名人,他们都是很平庸的人,可他们却比常人遇到更多难以想象的磨难和障碍。不过他们都是从重重困难中勇敢站起来的人,也是从种种困难中造炼出来的伟人、名人,而且还是不屈服于命运对他们的挑战和考验。他们三个都是作者认定的英雄人物,因为他们都具有同样的英雄品格:一是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二是永远保持人格的尊严,恪守个性的独立,既不屈从于强权,也不盲目地随大流;三是具有关怀人、爱护人的博爱精神,甘心为人类的福址奉献自身。
原来,名人也并不像我们想象之中的那样美好,也许正因为重重困难,种种阻碍、挫折和不幸的命运才让他们勇敢地站起来而成为绝代传颂的名人吧!他们要战胜这么艰险的困难究竟要多大的力量,多大的勇气,多大的毅力呀!你们的力量、勇气、毅力都使我很佩服。
篇11
下面谈谈笔者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的几点做法。
一、善于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
当前,不少中学生阅读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
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阅读好的书籍,我就经常利用班会课、语文课推介古典名著、优秀书报、期刊、读书网站等。如《语文报》《中学生阅读报》《读者》《青年博览》《学习方法报》《关注》等。
其次可以利用校园网、广播室、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开辟《好书推荐》栏。《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每周每月由家长、学生或老师向同学们推荐精品少儿读物。这些图书有散文、杂文、诗歌、科普读物、名人传记等传统精品,如《科学博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名人传》等;也可以是热销图书。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应该重视现代传媒的电子报刊杂志和网络阅读,它将会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二、积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学生们求知、启智的重要平台。学生课外阅读的理想境界是自主阅读。但调查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随意型、消遣型、功利型占很大比例。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需要教师发挥主导地位,有针对性提升学生课外阅读品位,培养学生高雅的阅读兴趣,接受高雅文学的熏陶。
我们可以进行“课外阅读标兵”比赛,树立优秀的阅读榜样。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在阅读中发生的变化,对于学生在阅读当中哪怕是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优点,都应该善于捕捉和搜取,及时而充分地分析其存在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影响,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的“放大”表扬。定期把学生中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加以鼓励表彰,并将课外阅读书籍作为奖励。这样既是对学生本人更上一层楼的激励,又是对其他同学行为选择的导向。
三、努力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解放学生的头脑,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解读文本,大胆地发表见解,从而使学生养成勤于质疑、巧于发现、善于思考的阅读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提高阅读能力。
1.博览和精读相结合
新课标总目标中提到“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有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读法随文体而变化。名家精品,精彩篇章,重要文献,用咬文嚼字,深思广虑的精读法;一般欣赏性的作品,多数用“观其大意”的略读法和“一目十行”的快读法。精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泛读是要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
2.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
除了学好课本知识外。我们应充分利用节假日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只有在课内通过“举一”打好基础,学得规矩,又在课外通过“反三”,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反复印证,扩大充实,才能对课内之所学掌握得真切,才会于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提高阅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到“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阶段目标中提到“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做读书笔记是搜集和积累信息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读书笔记可以分为:1.作者篇目索引式;2.观点内容提要式;3.优美句段摘录式;4.问题思考感想式。学生在学有所得,学有所悟的情况下,应强化学生写读书笔记和随笔的意识。
总之,在课外阅读的诸多方面,我们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更多地引导学生探究阅读,不断实现学生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转化,提高阅读水平,促进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一)遵循认知规律,制定阅读计划
1. 初级阶段
(1)目标预设:每周以摘抄为主的读书笔记,能理清故事线索,复述故事梗概,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2)名著范围:①选择七年级课本推荐名著作品,如《繁星》、《春水》、《童年》。②选择故事性强、通俗易懂的中外名著,如《鲁宾逊漂流记》。
(3)方法指导:①提供读前、读中指导。包括作者介绍、创作背景及全书架构。②培养良好的做读书笔记习惯,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做摘抄式的读书笔记,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尝试写感想体会。③引导学生学会复述故事。
2. 中级阶段
(1)目标预设:自主写读书心得,能对人物形象作简单的评价。
(2)名著范围:①选择八年级课本推荐名著,如《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名人传》。②依据课文向外拓展延伸,课文是节选的可提供全本。如《朝花夕拾》。
(3)方法指导:①有侧重点地识记作家简介,弄清创作背景。②引导写读书心得,记读书笔记。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能对人物作简单的评价。
3. 高级阶段
(1)目标预设:逐步引导学生博览群书,自主地关联有关知识阅读名著,解决阅读困难;初步对名著中有意义的句子、段落或篇章进行赏析;能自编课本剧,并进行针对性表演。
(2)名著范围:①选择九年级课本推荐名著,如,《水浒传》、《格列佛游记》、《简爱》。②确定高级阶段的阅读量: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名著阅读。
(3)方法指导:①引导学生锻炼模仿名著写作的能力。②理清故事线索,掌握故事大概,分析人物形象。③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编剧、表演。
(二)激发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
1. 创设主要阵地。教室、学生的卧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阵地,为此我和学生精心布置教室:开设班级图书角,给学生创造读名著的氛围,定期出以读书为主题的墙报。
2. 组建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阅读实际和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发组成名著阅读兴趣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结合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具有一定含义的名字,如:“先睹为快组”,“如饥似渴组”,形形,韵味无穷。
3. 教师下水阅读。语文教师要点燃学生阅读名著的激情,自身的阅读爱好和阅读激情就是学生最佳的阅读氛围。基于这些认识,我与学生一起阅读名著,积极参与他们组织的各项活动。
4. 课内课外渗透。如《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在学习《智取生辰纲》时,学生对杨志丢失生辰纲后的命运及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后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并不急着一一告知故事发展的情节,而是丢出了几个问题:杨志失了生辰纲,他是否能完好无损的交差?等待他的是砍首谢罪还是加官进爵?吴用等人又是怎么处理生辰纲?他们的命运又将是如何?学生想知而不得知,课后,他们自然会搜寻原著的相关章节来解开心头之谜。
二、自主阅读――以开放自主“悦读”名著
(一)泛读为先
泛读是观其大略,是整体把握,是总揽全局,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但泛读不是指一目十行地快速阅读,而是指从名著的资料和整体框架入手进行阅读。名著的资料包括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历史评价等。名著的整体框架包括书中人物及其关系、故事情节梗概等。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些材料的时候,作为教师,应提醒学生要有认真的态度,边阅读边思考,这样才可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二)精读为本
在名著阅读中,精读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精读就是细致读,圈点读,吟诵读。注重的是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个性化的解读,品读文本,揣摩结构,鉴赏语言,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心灵“零距离”接触,理解作品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
(三)媒体为辅
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为学生了解文学名著开辟了一条新渠道。现在,愈来愈多的名著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如我国传统的四大名著,就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教师在上相关课文时可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或电视剧的片段,再设计相应的观后感、影评活动,通过拓展课外语文资源,来吸引学生去阅读经典名著。如在导读《格列佛游记》时,布置学生从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并观看电影,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学生对文本的了解在寻找过程中也逐渐丰厚起来。
(四)写读结合
如何把写与读结合在一起呢?我认为应该从片段练习开始,逐步过渡到整篇文章的写作,低起点,缓台阶,稳提升,循序渐进。如读《名人传》,我让学生练习模仿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眼神描写,学生从模写中抓住人物描写的要点,以读带写,事半功倍。
三、生成展示――以活动推动名著阅读
1. 可利用课前演讲进行阅读积累。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留给学生,让学生把每天看的章节进行复述,从而拓展学生对名著的了解。
2. 可利用阅读阵地进行专题活动。阅读生成课往往是学生的深爱,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一阵地,创设不同专题,引导学生走进名著,以促使学生持久保持阅读兴趣。
①开展名著推介会。利用六册课本后的附录,对教育部推荐的十几部名著进行逐一推介,让学生简介,教师补充有关动人的细节或感人的情节,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②举办读书交流会、报告会。学生或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或介绍自己喜爱的名著人物,或交流自己悟出的写作技巧,在交流中,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
③开展读书辩论会。开展辩论会,可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敏捷,更深刻,加深学生对名著人物、内容的理解。
④开展名著知识竞赛活动。每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一部名著,就以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周末布置,设计相关的题目:作家作品、创作背景、人物、情节、主题等,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这种通过竞赛来提高学生掌握名著内容的方法,效果尤其明显。
篇13
一、运用模式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我认为学校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而新教育又向我们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教育的要求。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一?二?一?立定”教学模式是我校秉承“新课改的理念”,以“建设现代优质学校,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满意和向往的优质教育和优质服务”为办学目标,制定的符合我校校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把课堂教学活动划分为预习、指导、练习、反馈四个阶段,侧重于让学生如何根据自学提示自学和小组讨论学习让学生尽量的在课堂上动起来,而教师只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
最初使用这个模式时,不但我感到很不习惯,而且学生也不能适应。他们早已习惯了听从老师的讲解,被动的去学习,现在要让他们自己“当家作主”,学生们一下子感到无所适从。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首先从分组开始,我把学生分类,保证每个学习小组(学生每四人为一组)里有一个学习程度稍好的学生,以便能够带动其他人。其次我对小组里的组长进行培训,让他们和我一起学习这个模式的思路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有很多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积极地投入到了课堂活动中。课堂由过去的“我讲学生听”变成了如今的“学生自己去学”,由过去的“死气沉沉”变为现在的“气氛活跃”。而我自己也从过去的高谈阔论中解放了出来,有时间去静观学生们的各种表现。其实我们教师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每天喋喋不休地讲解,即使再精彩,学生也会厌倦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长远来看,让学生保持一颗对学习有兴趣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二、每周一节阅读课,让名著陪伴学生成长
早就有不少同行们心存疑惑:难道学生们在初中三年就学了六本语文教科书吗?是的,课本只是一种学习语文的范本,单靠这些课文是不能满足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的。那么,就要让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而我们教师也不能完全靠学生在课外去阅读,这对于学习任务重、自控能力又不强的初中生来说,显然是一种“放羊”的行为,会有一部分学生完不成任务。因此,课外阅读放在课内引导这一做法比较切合实际。我定每周二下午的一节语文课为阅读课,内容就是每册课后的名著。也许很多老师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块都有自己的一套很系统的做法,我的方法却很简单,甚至有些“懒省事”:我在每周的阅读课上,先用二十至二十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是我们班内规定的四人学习小组)汇报自己这一周的读书进度,以便让学生之间有一个比较促进的过程。同时还是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总结所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这样,既让学生巩固了所读的内容,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剩下的二十分钟则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体阅读。我没有什么向学生讲解的话题,因为我认为,和那些精彩的名著相比,我的话语是那么苍白无力。我相信学生们更愿意利用这个时间多看几页内容。同时,集体阅读的气氛也能感染学生,使他们不感觉自己是孤身一人在读课外名著,而是有那么多同学相伴。
三、共读共写——读书笔记与教育日记相结合
其实,这一部分是名著阅读的延伸部分。众所周知,人的大脑会记忆,还会忘记,因此,让学生及时地把自己的所读所感记下来,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俗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最好的证明。写读书笔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名著的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读完一本,还有一本,不是一两个学期就结束了,学生在做笔记时也许会坚持不下来。我就让学生把读书笔记和教育日记结合起来,学生写读书笔记时,可以是单纯的摘抄,也可以是读书感受,甚至是困惑和建议,一周一次。然后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可以给孩子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和沟通的话语;我也尽量给每个孩子在本上批语,解答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这样,既和孩子进行了心灵的对话,也让他们对文学知识有所收获,可谓一举两得。记得有一名学生,他在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之后,写下了这样的心得:在生活海洋的波涛和风暴中,总有一本书在陪伴着你,心情沮丧的时候,面对挫折的时候,怀疑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的时候,就找出来翻读一下,它会安慰、鼓舞你,使你洗掉疲惫,抹去忧伤,重新上路。对于我,这本书就是《名人传》!它是我精神和力量的源泉。而孩子的父母在后面写道:我只有初中文化,读的书不多,不知道一本书竟然可以给孩子这么大的力量。我平时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一本好书比我们平日对孩子的说教管用多了。我也写道:多读优秀的书籍,它能使你了解更多优秀人物的思想、经历,借助他们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使你获得更大的成功!
总之,我认为“新教育”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名词,它一定不止于我所做的这些。经验可以借鉴,但要去做,还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踏实。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但我会坚持把它做下去。幸喜有领导的支持和众多同仁的帮助,正如一句话所说的:“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很远。”我将在“新教育之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