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五年级数学册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简易方程":本单元内容是由原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方程内容整合而成。修订后的教材有几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变化。一是以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为主,同时适当启发学生依据方程特点灵活进行思考。二是增设列方程解稍复杂相遇问题的例题。三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求不同方程的解法,逐步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2)"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不仅知识点较多,而且存在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历来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材注意以学生熟悉的整数乘除法为基础,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突出相关知识和方法的逻辑关联,有序地展开教学内容。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含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真分数与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第二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 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4)"分数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亦已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所以本单元教材十分注意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5)"解决问题的策略": 删除用 "倒推" 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转化是一种重要而又最为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此前的各类数学活动中曾经多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考虑到上述具体学情,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转化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尝试从策略角度重建相应的认知结构,体会转化的策略能够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疏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从而使原有的相对模糊的认识趋于清晰和明朗,使原本相对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具一般意义。
2、"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六单元"圆".
本单元教学圆的知识,主要有圆的形状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作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曲线图形,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较为直观的层面,还应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形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感悟。
3、"统计与概率"领域,"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是呈现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之一,而呈现和描述数据仅是统计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更多地在于学会根据问题背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及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不断加深对统计活动过程的理解,逐步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4、"综合与实践"领域,"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蒜叶的生长"和"球的反弹高度".
《蒜叶的生长》是结合 "折线统计图" 的认识重新设计的,其侧重引导学生围绕蒜叶及其根须的生长情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球的反弹高度》由原实验教材中同名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改造而成,其一方面强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主动开展实验探究;另一方面则突出了 "回顾反思"的活动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们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认识水平。
5、第八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
此外,修订后的教材删除了《找规律》单元内容,增设探索"积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专题活动。教材侧重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思等活动,探素并发现几个数相加的和或几个数相乘的积的奇偶性规律,帮助他们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感受基本数学思想,培养探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丰富对奇数和偶数的认识,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也有利于他们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
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和几何的学习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联系统计活动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培养符号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加深对自然数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感。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学会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5)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6)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参与实际调查,探索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等关系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逐步养成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习惯以及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品质。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吃透新教材,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精心备课。
2.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4.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1)数学教学应体现"创设情境——经历探索——交流体验、感悟——评价反思——应用拓展"的基本过程。(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通过探究、交流、指导、反馈、总结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6.改进教学评估方法。(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新北师大版)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领域有4个单元,主要内容有分数的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用方程解决问题;图形与几何领域有3个单元,主要有长方体一、长方体二和确定位置;统计与概率有1个单元,主要内容为数据的表示和分析;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一、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加、减、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5.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6.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1.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 能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4. 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5. 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6. 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7. 在方格纸上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方法。
8. 掌握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
9. 提高复式条形、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读图能力;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四、教学难点
1. 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 灵活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 学懂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4.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5. 学会除数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6. 准确理解"南偏东30度"和"东偏南30度"的不同。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点来判断方向;
7. 能够快速地分析、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8. 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推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五、教学时间安排
时 间 内 容 课时数
第二周至第三周 分数乘法 6
第三周至第四周 长方体(一) 7
第五周至第六周 分数除法 7
第六周至第七周 长方体(二) 9
第八周 整理复习、期中考试 5
第九周至第十周 分数除法 7
第十周 确定位置 3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 用方程解决问题 4
第十三周 数学好玩 4
篇2
《简单统计》 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数据算出平均数。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目标: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休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约数和倍数》复习目标:1.使学生系统掌握约数和倍数有关概念,进一步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熟练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约分、能、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各种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3.进一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篇3
本班学生基础薄弱,这个学年,我先是从培养学生的习惯入手,我进一步了解到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及一些学生的知识缺陷所在,逐渐摸清了每个学生的基础特点。接着,我有的放矢地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讲数学家的故事,搞一些数学小竞赛等等,努力营造一个学生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扭转对学习的枯燥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我利用各种机会,经常给不同层次学生以成就感,使学生喜欢学习,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二,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业务上,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钻研教材教法,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课堂上,我把学到的新课程理念结合本班实际,努力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期提高课堂效率。课余,我经常与同事们一起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还在网站上,建立自己的博客,从中,我更是感受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学习探究教学新理论新实践。
三,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尽量使每一位学生进步
篇4
1.(本题5分)圆周率(
)3.14.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2.(本题5分)把周长为12.56厘米的圆平均分成两个半圆,每个半圆的周长是(
)厘米.
A.10.28
B.6.28
C.8.28
D.12.56
3.(本题5分)直径和半径都是(
)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4.(本题5分)一个圆的圆上有两点,这两点间的距离是12厘米,那么这个圆的半径(
)
A.一定小于6厘米
B.一定大于6厘米
C.一定不小于6厘米
D.一定不大于6厘米
5.(本题5分)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它们的半径各增加3厘米,那么哪个圆的周长增加的多(
)
A.大圆
B.小圆
C.同样多
D.无法确定
6.(本题5分)如图:小圆沿大圆周无滑动滚动一圈,回到原位,小圆自身滚动了几圈?(
)
A.4
B.3
C.2
D.1
7.(本题5分)大圆和小圆的半径比是3:2,那么小圆和大圆的面积比是(
)
A.2:3
B.3:2
C.9:3
D.4:9
8.(本题5分)在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
)
A.等于长
B.等于宽
C.大于长小于宽
二、填空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9.(本题5分)用一段18.84分米的铁丝围成两个一样大的圆形,每个圆的直径是____分米,面积是____平方分米.
10.(本题5分)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问的距离是5cm,所画的圆的周长是____cm;面积是____cm2.
11.(本题5分)一个圆的周长是50.24厘米,它的半径是____厘米,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
12.(本题5分)最早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7位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____.
13.(本题5分)圆的周长是3.77米,直径约是____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一辆汽车的外轮胎直径是9分米,车轮每分钟滚动1000周,这辆车每小时前进多才千米?
15.(本题7分)11个小朋友手拉手拉成一个圆,平均每两人之间的距离是47厘米,这个圆一周有多长?
16.(本题7分)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17.(本题7分)某建筑物的底部是周长约是75.36米的圆,它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18.(本题7分)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单位:厘米)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六
圆》-单元测试6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由分析知:圆周率π>3.14;
故选:A.
2.【答案】:A;
【解析】:解:12.56÷2+12.56÷3.14,
=6.28+4,
=10.28(厘米);
答:每个半圆的周长是10.28厘米.
故选:A.
3.【答案】:C;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直径和半径都是线段;
故选:C.
4.【答案】:C;
【解析】:解:如图:
当这两点正好是直径的两个端点时,这个半径是12÷2=6(厘米);
当这两个端点不是直径的两个端点时,如图,则2r>12,即r>6厘米;
所以得出一个圆的圆上有两点,这两点间的距离是12厘米,那么这个圆的半径一定不小于6厘米;
故选:C.
5.【答案】:C;
【解析】:解:圆的周长=2πr,半径增加3cm,则周长为:2π(r+3)=2πr+6π,
所以,半径增加3cm,则它们的周长都是增加3π厘米,增加的一样多.
如:小圆的半径是1厘米,则周长是2π厘米,半径增加3厘米后,周长是:8π厘米,增加了8π-2π=6π(厘米);
大圆的半径是2厘米,则周长是:4π厘米,半径增加3厘米后,周长是:10π厘米,增加了10π-4π=6π(厘米);
所以它们的周长增加的一样多.
故选:C.
6.【答案】:A;
【解析】:解:(2π×3)÷(2π×1)
=6π÷2π
=3
让小圆在大圆外绕大圆作无滑动滚动一周,则小圆自身滚动了3+1=4圈.
故选:A.
7.【答案】:D;
【解析】:解:S大=πR2,S小=πr2,
S小:S大=πr2:πR2=r2:R2=22:32=4:9;
故选:D.
8.【答案】:B;
【解析】:解:因为剪成的圆直径和长方形的短边相等,所以在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故选:B.
9.【答案】:3;7.065;
【解析】:解:圆的直径是:18.84÷2÷3.14=3(分米),
则半径是3÷2=1.5(分米),
所以圆的面积是:3.14×1.52=3.14×2.25=7.065(平方分米),
答:每个圆的直径是3分米,面积是7.065平方分米.
故答案为:3;7.065.
10.【答案】:31.4;78.5;
【解析】:解:3.14×5×2=31.4(厘米);
3.14×52=78.5(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31.4、78.5.
11.【答案】:8;200.96;
【解析】:解:50.24÷3.14÷2=8(厘米);
3.14×82,
=3.14×64,
=200.96(平方厘米);
答:它的半径是8厘米,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8;200.96.
12.【答案】:祖冲之;
【解析】:解:最早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7位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
故答案为:祖冲之.
13.【答案】:1.2;
【解析】:解:3.77÷3.14≈1.2(米)
答:这个圆柱的直径是1.2米.
故答案为:1.2.
14.【答案】:解:1小时=60分钟
C=πd
=3.14×9
=28.26(分米)
28.26×1000×60
=28260×60
=1695600(分米)
=169.56(千米)
答:这辆车每小时前进169.56千米.;
【解析】:要求这辆车每小时前进多少千米,首先要化单位,把1小时看作60分钟,再分析条件“一辆汽车的外轮胎直径是9分米,车轮每分钟滚动1000周”,根据圆的周长公式求汽车外轮胎的周长,再算车轮每分钟前进的路程,最后算出汽车每小时,也就是60分钟前进的路程.
15.【答案】:解:47×11=517(厘米).
答:这个圆一周有517厘米.;
【解析】:用一个间距乘以11,即可求出圆的周长.
16.【答案】:解:(1)3.14×64+100×2
=200.96+200
=400.96(分米)
3.14×(64÷2)2+100×64
=3.14×1024+6400
=3215.36+6400
=9615.36(平方分米)
答:这个图形的周长是400.96分米,面积是9615.36平方分米.
(2)3.14×3÷2+3.14×4÷2+3.14×5÷2
=4.71+6.28+7.85
=18.84(分米)
3.14×(3÷2)2÷2+3.14×(4÷2)2÷2+3.14×(5÷2)2÷2+3×4÷2
=3.14×2.25÷2+3.14×4÷2+3.14×6.25÷2+6
=3.5325+6.28+9.8125+6
=25.625(平方分米)
答:这个图形的周长是18.84分米,面积是25.625平方分米.;
【解析】:(1)这个图形的周长等于直径是64分米的圆的周长与长100分米的两条直线段的长度之和,面积等于直径64分米的圆的面积与长100分米,宽64分米的长方形的面积之和,据此计算即可解决问题;
(2)这个图形的周长等于直径分别是3分米、4分米、5分米的半圆的弧长之和,面积等于这三个半圆的面积之和再加上中间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据此计算即可解决.
17.【答案】:解:75.36÷3.14÷2=12(米);
3.14×122,
=3.14×144,
=452.16(平方米).
答:它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52.16平方米.;
【解析】:先根据圆的周长公式求出圆的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出这个圆的面积.
18.【答案】:解:3.14×4+4+3.14×(4÷2)
=12.56+4+6.28
篇5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的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
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方法要灵活处理,可以:
(1)先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
(2)也可先计算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后,再进行通分的;
(3)也有先部分进行通分,算出部分的结果后,再第二次通分的。
注意:具体的题型具体分析,尽量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补充知识点: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见下图:
4、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通常是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来得到。
注意:对于某些分数也可以将它化为分母是10、100、1000之类的分数,然后再直接写成小数形式。例如:
5、常见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1、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
顶点
个数
面
棱
个数
形
状
大小关系
条数
长度关系
长方体
8
6
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相对的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12
可以分为三组,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
正方体
8
6
都是正方形。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12
长度都相等。
注意: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或者 长×4+宽×4+高×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灵活运用公式,能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或是正方体的棱长:
长方体:长+宽+高=长方体的棱长总和÷4 长=长方体的棱长总和÷4-宽-高
正方体:棱长=正方体的棱长总和÷12
3、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了解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几种形式,并以此来判断。
正方体展开规律(四类)
第一类,中间四连方,两侧各一个,共六种:
第二类,中间三连方,两侧各有一、二个,共三种:
第三类,中间二连方,两侧各有二个,只有一种:
第四类,两排各三个,只有一种:
4、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
正方体表面积=边长×边长×6
5、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有两种常见的观察方法。
方法一:看每个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再加到一起;
方法二: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看每个角度都能看到多少个面,再加到一起。
例如:如图,4个棱长都是10厘米的正方体堆放在墙角处,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解:首先应找出有多少个面露在外面:
如果用法一的方法来找:3+1+2+3=9(个);
如果用法二的方法来找:从上面看有3个面,从右侧面看有2个面,从正面看有4个面,共有3+2+4=9(个)。
因为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露在外面的面积=10×10×9=900(厘米2)
答:露在外面的面积一共是900平方厘米。
6、发现并找出堆放的正方体的个数与露在外面的面数的变化规律,采用列表法来找规律,例如: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比起整数乘整数的意义,它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包括两种情况:
(1)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即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是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2)能约分的最好先约分。
3、打折的含义,例如:九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能约分的最好先约分。计算结果必是最简分数。
5、比较分数相乘的积与每一个乘数的大小:
(1)真分数相乘:积小于每个乘数;
(2)真分数与假分数相乘:积大于真分数,小于假分数。
6、认识单位“1”: 也称整体“1”, 把一个完整的量(比如一段路程、一项工程、一筐苹果、一本书、一段时间等)或一个数(正数)视为一个整体或一个单位,可记为“1”。
例如:教室里男生人数是总数的:把教室里的总人数当作单位“1”;教室里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把教室里的女生人数当作单位“1”;
注意:要找出被当作单位“1”的量,必须首先找到“关键句”,就是有“分率(后面没带有单位的几分之几)”的句子。这样的句子结构往往是:谁“占”(或“是”、“相当于”、“正好”等)谁的几分之几,其中“的几分之几”左边的“谁”就是单位“1”。因此,这个方法可以简单概括为:找单位“1”就是看“的”字左边的量。
7、一个数乘以小于1的分数,所得乘积小于原数(简称:小小)
一个数乘以大于1的分数,所得乘积大于原数(简称:大大)
第四单元《长方体(二)》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物体的容积。
2、常用单位:体积单位:米3 (m3) 分米3(dm3) 厘米3 (cm3)
容积单位:升(L) 毫升(ml)
补充知识点:冰箱的容积用“升”作单位;
我们饮用的自来水用“立方米”作单位。
单位换算:(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00)
(小单位化成大单位要除以进率,大单位化成小单位要乘以进率。
可以概括为:小化大除一下,大化小乘一下)
1米3=1000分米3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000毫升
1升=1分米3
1毫升=1厘米3
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互化:
单名数:由一个数和一个单位名称组成的名数叫做单名数。
复名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及单位名称组成的名数叫做复名数。
复名数化为单名数:8米320分米3=8020分米3=8.20米3
单名数化为复名数:3800毫升=3升800毫升
25.7立方分米=25立方分米700立方厘米
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a3
补充: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S×h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横截面面积×长
4、灵活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如:长方体的高=体积÷长÷宽
5、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方法一:将不规则物体投入有一定量水的长方体容器中,测量长方体的长和宽以及水位升高了多少,然后把数据代入到长方体的长×宽×水位升高高度中,即得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方法二:将不规则物体投入装满水的容器中,将溢出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测量长方体的长、宽以及水位高度,然后把数据代入到长方体的长×宽×水位高度中,即得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
1、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注意: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2、求倒数的方法: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注意:1的倒数仍是1;0没有倒数(因为在分数中,0不能做分母);整数n的倒数是:。
3、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就是把这个分数平均分成整数份。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4、整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5、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6、比较商与被除数的大小:
(1)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
(2)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3)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7、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样的问题。
例如:鸭的孵(fū)化期是28天,它是鹅的孵化期的,求鹅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1)方程解法:根据题目中包含的等量关系:鹅的孵化期×=鸭的孵化期,可设鹅的孵化期为x天,则:
答:鹅的孵化期为30天。
(2)算术解法:先找到题目中作为单位“1”的量,然后看这个量是已知还是未知,若已知则用乘法,若未知则用除法。
由题意知,作为单位“1”的量为鹅的孵化期,它是未知的,所以用鸭的孵化期除以它对应的分率,即:
答:鹅的孵化期为30天。
注:找单位“1”的方法为:找单位“1”就是看“的”字左边的量。
8、解简单的方程时可以直接采用的公式:
加数=和-另一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乘数=积÷另一乘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观测中心,标出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将观测点与物体所在的位置连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最后得出结论在哪个方向上。
(2)用直尺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例如:下面是一个平面图:
①以学校为观测点,丁丁家的位置
是 西 偏 北45°,距离学校1800米。
②以学校为观测点,青青家的位置
是 东 偏 北26°,距离学校1500米。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2)解设所求量为x
(3)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
(4)解答方程,注意计算结果不带单位。
(5)检验做答。
2、在有多个未知数量的应用题中,通常应将1倍数设为x,举例如下:
例: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父子俩年龄之和为40,求父亲和儿子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解:首先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式:爸爸年龄+儿子年龄=40
因为儿子年龄是1倍数,所以:设儿子年龄为x岁,那么爸爸年龄就是4x,代入等量关系式得:
爸爸年龄为:4x=4×8=32(岁)
答:爸爸的年龄为32岁,儿子的年龄为8岁。
3、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涉及到的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相距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数学好玩
包装的学问:要节约包装纸,就要使包装后的表面积最小。对于将两个盒子包成一包的情况,两个盒子重叠的面积最大时,包装后的表面积最小,最节约包装纸。
注意: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让长方体最大的表面重叠在一起。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1、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两个不同的条形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数量。
2、复式折线统计图:用两根不同的折线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数量。
(复式统计图的好处:可同时对两个不同的数量进行比较)
3、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就是平均数。
篇6
1.(本题5分)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24,则符合条件的数有(
)组。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2.(本题5分)两个数的(
)的个数是无限的.
A.公因数
B.公倍数
C.最小公倍数
D.最大公因数
3.(本题5分)60%=(
)
A.60
B.0.6
C.0.06
4.(本题5分)方程正确的解是
(
)。
A.
B.
C.
5.(本题5分)两个数(不为0的自然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
)
A.公倍数
B.最小公倍数
C.公约数
D.最大公约数
6.(本题5分)a、b都是非零自然数,a÷b=5,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
A.a
B.b
C.5
7.(本题5分)18和24在100以内(
)公倍数.
A.没有
B.有一个
C.有2个
8.(本题5分)两个合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60,这样的数有(
)对.
A.4
B.3
C.1
二、填空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9.(本题5分)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3,最小公倍数是25.如果甲数是15,那么乙数是____.
10.(本题5分)两个自然数没有最大公倍数,却有最小公约数.____(判断对错)
11.(本题5分)48既是6的倍数,又是8的倍数,所以48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____.(判断对错)
12.(本题5分)已知两个自然数的差为
48,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
60,这两个数是____和____.
13.(本题5分)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____分数比较大。
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一个小于30的自然数,既是8的倍数,又是12的倍数,这个数是多少?
15.(本题7分)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323,这两个数是____和____,或____和____.
16.(本题7分)一堆苹果,3个3个地数余2个,4个4个的数也余2个,这堆苹果最少有多少个?
17.(本题7分)A=m×n×5、B=n×5×7,A
和B
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
18.(本题7分)机械车间里,刘师傅4分钟加工了13个零件,王师傅3分钟加工了11个零件,张师傅5分钟加工17个零件,三位师傅谁加工的速度最快?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二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单元测试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析】:把24分解质因数24=2×2×2×3,含有最大公因数4的因数有2×2=4,2×2×2=8,2×2×3=12,2×2×2×3=24,则符合条件的数有2组:4和24,8和12。
故选B。
2.【答案】:B;
【解析】:解:由分析可得: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故选:B.
3.【答案】:B;
【解析】:解:60%=0.6,
故选:B.
4.【答案】:C;
【解析】:由“被减数-减数=差”得“减数=被减数-差”;所以。
故选:C
5.【答案】:A;
【解析】:解:两个数(不为0的自然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故选A.
6.【答案】:A;
【解析】:解:由a÷b=5可知,数a是数b的5倍,属于倍数关系,a>b,
所以a和b最小公倍数是a;
故选:A.
7.【答案】:B;
【解析】:解:18=2×3×3,
24=2×2×2×3,
所以18和24的最小公倍数为2×2×2×3×3=72
所以18和24在100以内有一个公倍数
故选:B.
8.【答案】:C;
【解析】:解:260=2×2×5×13,
两个数是合数,又是互质数,所以260=4×65;
那么这两个数只有一对,是:4和65,
故选:C.
9.【答案】:5;
【解析】:解:25×3÷15
=75÷15
=5
答:乙数是5.
故答案为:5.
10.【答案】:√;
【解析】:解:根据分析:
两个自然数没有最大公倍数,却有最小公约数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1.【答案】:x;
【解析】:解:48既能被8整除,又能被6整除,只能说明48是8和6的公倍数,不能说明48是8和6的最小公倍数;
8=2×2×2,6=2×3,
所以8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4;
进一步验证:48既能被8整除,又能被6整除,所以48是8和6的最小公倍数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判断为:×.
12.【答案】:60;12;
【解析】:解:设两自然数为a,b,且a>b
1.a与b互质,则ab=60,又a-b=48,所以a(a-48)=60,解得a,b两数为无理数,与条件矛盾,故a、b不可能互质
2.a与b不互质
(1)a是b的倍数,则a=60,b=60-48=12
(2)a不是b的倍数,设ma=nb=60=2×2×3×5
即ma=n(a-48)=2×2×3×5,
a和(a-48)都是60的约数,则a可能为1,2,3,4,5,6,10,12,15,20,30,60,a至少大于48,a只能为(1)种情况故a=60,b=12.
答:已知两个自然数的差为
48,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
60,这两个数是
60和
12.
故答案为:60,12.
13.【答案】:小的;
【解析】: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14.【答案】:解:求8和12的最小公倍数,
8=2×2×2,
12=2×2×3,
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4;
答:这个数是24.;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这个数是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根据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进行解答.
15.【答案】:1323;17;19;
【解析】:解:乘积是323的算式有1×323,17×19,
其中1和323,17和19是互质数,
所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323,这两个数是1和323或17和19.
故答案为:1,323;17,19.
16.【答案】:解:因为3、4互质,所以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3×4=12,
12+2=14;
答:这堆苹果最少有14个.;
【解析】:求这堆苹果最少有多少个?只要求出3、4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加上2,即可得解.
17.【答案】:5n35mn;
【解析】:解:A=m×n×5、B=n×5×7
A
和B
的最大公约数是n×5=5n
最小公倍数是m×n×5×7=35mn.
故答案为:5n,35mn.
18.【答案】:王师傅最快
;
【解析】:4÷13
=
3÷11
=
5÷17
篇7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体验互助合作的乐趣。
3.感受“变与不变”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经历主动探索过程并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片、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大胆猜想
师:中秋佳节,孙悟空从嫦娥仙子那里带回三个大小一样味道不同的月饼,打算大家分着吃。因为师父不在,它先把第一个平均切成2块,分给自己1块。八戒见了说“太少了,我要2块。”孙悟空把第二个平均切成4块,分给八戒2块。悟空看看八戒把第三个饼平均切成8块,分给沙僧4块,你们觉得八戒能不吵吵吗?
欲知结果如何,请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剪一剪,比一比,想一想。(出示例1)
篇8
本期教五年级,共有学生29人。从去年的学习成绩看,该班学生大部分学生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有个别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加上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导致与班级整体脱节。针对本班的数学教学现状,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地表的变化及保护"、"能量的表现形式及相互转换"、"宇宙天体的构成及探索"、"科学探索历程及科技未来展望"等研究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相关主题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本册教科书注意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整理,注重用联系的观点构建教科书整体结构。随着学生科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在教科书中的呈现越来越淡化,相反,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逐渐丰富,这些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条件,并在教科书中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从每单元的结构分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并且相互关联得更加紧密,表现出学生知识经验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结构特点。
六、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一、全册教材内容分析及改进意见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下: 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学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二、本册教学任务和目标
1、基础知识和技能: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
2、
3、5的倍数的特征;
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一、以课堂为核心,提高教学效率
1、认真备课。
认真准备课堂内容,做到具有实效性。对我来说,去年已经带过一年的五年级数学,但版本不一样,对人教版的教材比较陌生,要想在课堂上运用自如,课下必须下足功夫,所以我熟读教材,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课下,针对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为什么,究竟是我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还是没有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然后在下节课查缺补漏。此外,在备课本中我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再联系以前的教学经验认真设计练
2、上课。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在教学中积极利用多媒体的动感性,直观性,尽可能的把教学中的重难点,简单化,然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在轻松的课堂中掌握知识。
(2)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我注重利用学生身边的事和数来创设问题情境,对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动手操作比说教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获得快乐。
(3)注重评价。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一些奖励措施对学生进行评价。根据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采用加分的形式对其进行鼓励,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表扬鼓励,老师不经意的一句鼓励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鼓励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我不会吝啬我的掌声、我的微笑。
3、作业批改。
与上学期相比,本学期在作业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改变,注重了作业的实效性、情感性、沟通交流性。作业本不仅是检查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还是我和学生情感交流的通道、教师改进教学的镜子。我从不搞题海战术,每次的作业量不大但我要求他们要有质量,通过作业本,我会发现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掌握的不够,需要在下节课上加以强调。同时我也注重作业的评价,对做得好的表扬称赞,画个大大的笑脸,做得不好的加油鼓励。
两个班的数学程度不同,所以辅导时也不可能同步,二班的差生比较多辅导课就去的次数多,然他们反复练习一些较容易的题目,增强他们的信心。
二、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习知识就会事半功倍。所以在本学期,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书写、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及时总结反思、学会阅读课本等一般习惯养成和特殊习惯养成,并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接受知识更快更有效了。
三、积极提高自身修养积极
1、不断充实自己。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代在变迁,如果不及时充实自己的大脑,你就会被淘汰。所以,在本学期我认真阅读学校订阅的一些小学教育报,认真利用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
2、积极参与学校的专项研究,打造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
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的优质课教学活动、各种教研活动,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运用于自己的课堂。
3、积极参加学校的论语背诵活动,提高自己文学修养的同时可以借鉴古代教育大家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受益颇深。
总体看来,这学期有进步,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在教学中,课堂语言不简单明了等,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理念,争取更加的优秀、完美,继续保持我所教学生的优秀,超越自我,挑战自己,既是,还要更好!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4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本册教科书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安排了倍数和因数;
分数;分数加减法和方程。这几部分内容联系是紧密的,倍数和因数的学习为学习分数做准备,分数的学习是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分数加减法的学习以及学生前面掌握的整数四则计算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
2、空间与图形在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中,充分体现“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数学实验等方式,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在这些表象的支持下,通过亲身体验来帮助学生获得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本质特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不但出现了单式的折线统计图,还出现了复式的折线统计图,并且把学习重点不放在如何制作统计图上面,而是放在如何运用折线统计图来了解信息,应用信息上面,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统计观念的目的。
4、实践与综合应用本册安排的综合应用在编写方式继续采用了程序性的活动方式,为学生设计出基本的活动程序并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活动,并在每个程序下面都给学生留有记录、分析、计算和写建议的地方,明确要求学生参与整个活动过程,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在1~100的非零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非零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识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知道什么是因数、公因数和公因数。
在1~100的非零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非零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
3、知道什么是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互质数和最简分数,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4、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知道分数和除法、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5、会进行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6、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7、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8、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单位长度的实际含义。
9、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0、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11、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1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和统计观念。
五、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5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包括小数的乘法、对称、平移与旋转、小学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与倍数、统计、总复习七个单元内容。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28人。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信息窗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算的口算;
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
2、使学生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混合运算式题,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
3、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够用分步列式和综合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并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4、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等图形变换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图案。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互化。
并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工具测定直线和测量两点间较远距离的方法,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以及初步了解密铺,能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密铺图形。
6、进一步学习统计表,会填写较复杂的统计表;
了解统计表中的“合计”、“总计”的具体意义,会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对统计表进行初步的分析;理解统计表中的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所给数据求加权平均数,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通过一些简单事件,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7、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和计算公式。
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会解一些简单的方程。使学生学会列方程解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
8、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和可能性以及综合应用等领域的知识得到系统的整理,数学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得到加强,能力得到发展,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正确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4、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5、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建立“新”、“旧”图形之间的联系,
6、渗透转化、对应思想,
7、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8、掌握实际测量的方法。
9、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正确确定小数乘、除法中积、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2、利用图形特征解决一些较灵活的实际问题。
3、对学生户外学习活动的组织及任何一种测量方法的掌握要有一个反复。
4、实践的过程。
5、列方程解应用题时。
6、如何找等量关系
四、教学措施
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品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题、练习题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思品教育因素,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通过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以及题后验算的良好习惯。
2、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小数乘除法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关键是理解意义、掌握方法。重点要让学生知道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根据积德变化规律来确定的。
(2)重视基础,要求适度。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要求“比较熟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达到“正确‘。同时对口算的训练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运用规律,合理计算。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的计算同样适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观察题中的数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4)验算检查,养成习惯。小数的乘除法计算可以进行相互验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要进行“步步为营”或者“一步三回头”式的检查,重要的是使检查和验算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检查和验算,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塌实的学习态度和作风,让学生终生受益。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因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能力培养目标: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进一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学习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课时安排
1、小数的乘法7课时
2、平移与旋转4课时
3、小数除法11课时
4、简易方程9课时
篇9
姓名
分数
一、填空。(30)
1.先读一读,再把下面的数填到相应的圈里。
-8
+25
20
-40
-120
+103
正数
负数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3.如果李平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肖扬走“—40米”,表示他向(
)走了(
)米。
4.里面有(
)个,有(
)个。
5个是(
),是3个(
)。
5.(
)÷40
=
=
=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最简分数。
12cm
=(
)m
52分
=(
)时
36时
=(
)日
270g
=(
)kg
8角
=(
)元
57dm2
=(
)m2
25米
=(
)千米
40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7.,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的公倍数是(
)。
8.在
里填上“>”、“
2.5
0.4
0.5
9.把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判断对错。(10)
1.把2个同样大小的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个苹果。
(
)
2.整数都比分数大。
(
)
3.两个非0自然数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
)
4.两个不同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
)
5.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值就大。
(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
1.把4千克糖平均分成5份,每份重(
)。
A、千克
B、
C、
2.在中,真分数有(
)个,假分数(带分数)有(
)个。
A、1
B、2
C、3
3.正方形的边长是周长的(
)。
A、
B、
C、
4.分母相同的分数,(
)相同。
A、分数单位
B、分数大小
C、所含分数的个数
5.整数a是整数b(b不为0)的2倍,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A、a
B、b
C、ab
四、小聪明,考考你。(30)
1.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3.把下面的小数化成最简分数。
0.8
=
0.12
=
3.25
=
4.625
=
8.4
=
0.08
=
4.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4和36
14和21
5.计算下面各题。
五、解决问题。
(20)
1.于老师今天给杜鹃和君子兰同时浇水,杜鹃每6天浇一次水,君子兰每8天浇一次水。至少多少天以后再同时给这两种花浇水?
2.有45块水果糖和30块巧克力,分别平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都正好分完。你知道这个组最多有几名同学吗?
(1)游乐场在晓雪家的(
)偏(
)(
)方向上,距离晓雪家(
)米。
(2)学校在晓雪家的(
)偏(
)(
)方向上,距离晓雪家(
)米。
(3)电信大楼在晓雪家的北偏西500方向上,距离晓雪家600米;文化城在晓雪家的南偏西550方向上,距离晓雪家500米。请你在图上标出电信大楼和文化城的位置。
(1)72路公交车从火车站出发,向(
)行(
)千米到达医院,再向(
)偏(
)500的方向行(
)千米到达中心广场。
(2)由商厦向(
)偏(
)(
)0方向行(
)千米到达新华书店,再向(
)偏(
篇10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对于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则较为复杂。教材安排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当除数是整数时,计算方法与整数计算方法相同,只要弄清商里小数点的定位问题即可。二是当除数是小数时,则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通过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规律,简便合理的进行计算的能力。本册教材的应用题主要是整、小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学会列综合式解答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土地面积计算,教材主要安排了直线的测定、测量和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土地面积的计算等内容。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测量和的方法。
简易方程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代数知识,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等,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接需两、三不计算的 方程,并能列方程解应用题。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体会到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渗透数学思想。
二、学生情况的分析
本年级有300名学生。从能力上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的接受课本上的新知识,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也有少数同学在解法上表现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存在的问题也有不少,如个别同学接受能力差或主动性不强,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此外,在创造性方面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目标G
1、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和商的近似数。
2、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会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式解答整数、小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4、会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或步测、目测测定直线,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土地面积计算。
5、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6、会使用计算器。
四、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扎实的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把数学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有机的结合起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起讫
篇11
1.班级之间,学生之间对美术课的兴趣,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理解差距较大。
2.部分学生想象狭窄,缺乏表现力。
3.部分学生上美术课没有激情。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学生以个体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论方法,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它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四、教材分析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我校采用的湘教版的美术教材,该教材紧跟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贴近儿童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每课都充满了童趣。这册教材共12课,每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学习内容,教材的可操作性,贴近生活。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并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
重点:主要放在对学生普及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精神。
难点:主要放在让学生自己创造美,学会运用美。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审美情操,渗透德育。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原则,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通过讨论、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的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环境,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等活动音高学生在美术创造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学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景,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认识作用,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
4.加强师生的交流,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心学习,加强属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
6.重视对学生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以各种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范画、参观、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五、培优补差工作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那些文化课好的学生在其它方面不一很好,而在其它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在文化课上却不一定很好,我始终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都有自己用武之地。所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当中,我一直坚持客观平等地去看学生,不以其它课业的好坏去评价他们,那样做对孩子们是不公平的。
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我们都要付出我们全部爱心,教育他们,帮助他们。学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差就将其放弃了,也不能因为学生好就掉以轻心,因为他们正处于发展阶段,也是不稳定的阶段,需要我们针对学生间的差异、不同,运用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措施,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材。
在我们美术这门课上,也会有优差生,那么对于美术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就要重点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美术上比较差的学生,我们主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最终目标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首先是补差工作。每个人不同,每个学生也不同,作为老师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客观的看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某方面的原因就把他全盘否定了。差生就是这样,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学习或者其它方面不好,就放弃他们了,而是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培养,看到他们的发光点。对于美术方面的差生,重要的是培养人们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美术的基本动力。例如一些手工课上,老师可以先做一些精美作品展示给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欣赏课上,尽量搜集更多的作品,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另外,对待这部分学生不能要求过高,只要做了就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增强自信心,鼓励他们下次做得更好。对于“差生”,教师决不可灰心而丢掉不管,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发挥其智能最大潜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其次是培优工作。对于优等生,在培养他们基本的美术素养和知识的同时,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优等生学习好,有很多优点、长处,却往往会忽略他们的不足和缺点,所以对优等生更要严格要求。未来社会要求的是张扬个人的主体性和创作性,要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更多的在探究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问题。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表现,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所处的状态并不是固定的,必须保持对学习的良好兴趣和钻研精神,,把自己的良好状态一直保持下去。同时,由于优等生一直处于“处优”环境之中,会形成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甚至于虚荣心,一旦环境改变,失去原先地位和同学老师的关注,就会产生失落感,因此应对优等生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在挫折面前,不至于难以接受。总之,要让优等生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旺盛的斗志。
让我们每位老师都消除偏见,用真诚的心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孩子。
六、教学进度:
由于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教学进度应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
周次
教学内容
(篇目或章节名称)
所需课时数
第一、二、三周
哆来咪
3课时
第四、五周
彩云衣
2课时
第六、七周
布艺温馨
2课时
第八、九周
搭架子
2课时
第十周
周末日记
1课时
第十一周
勤俭小管家
1课时
第十二周
闹花灯
1课时
第十三周
石头说话
1课时
第十四、十五周
家乡古建筑
2课时
第十六、十七周
演戏
2课时
第十八、十九周
联通信息
2课时
篇12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减法,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想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
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
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的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容积和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一个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感受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五、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4课时)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左右)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第四单元、粉刷都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第六单元、统计(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
第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
整数,会入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
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入学生空间看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
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入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详细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看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措施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阶段,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往人们认为,它既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良好素材同时,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分内容概念集中,比较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紧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由于以往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联系实际的素材不多,学习这部分内容,既需要学生理解并记忆一些概念,又要求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入行一定的推理、判断所以,学习过程显得比较枯燥因此,这部分内容向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内容
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主要的依据是《标准》的要求和所提倡的理念"在《标准》中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有所降低,明确在1~100的自然数中认识有关的概念和性质,并且这部分内容不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出现,在教材的编排中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分散到数的熟悉和计算中去"(刘兼孙晓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第204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使得上述两单元中相关内容的编排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下面几个特点:
(1)精简教学内容,突出基本概念教学①不再以整除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与倍数,而是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乘法算式得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和经验,对整除的含义能够清晰的理解,不出现整除的定义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不再出现"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②"分解质因数"和"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教材中,"分解质因数"及"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是作为求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安排的,因此,"分解质因数"一直作为必学内容编排而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失去了其基础知识的作用,因此不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只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介绍
(2)增加了直看和联系实际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于形式化,一系列的概念引出,好像都与现实生活无关;从概念到概念,似乎都难以直观而小学数学的大多数教学内容的引出都注意从实际引渗入渗出,注重提供直看支柱因此,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尽量联系实际,内容的呈现、展开注重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例题和习题,都增加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和插图;用铺地砖的问题情境引出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等这样的处理便于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关概念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3)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例如,"3的倍数的特征"的得出,"做100以内的质数表",找出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等等,都体现了放手让学生探究,鼓励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了拓展性和知识性内容精简之后,出于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考虑,教材在相关教学内容之后,利用"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等栏目,安排较多的拓展性知识作为阅读资料提供应学生例如,介绍完全数(第14页)、互质数(第83页)的概念,奇数和偶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哥德巴赫猜想,以及怎样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因数(第81页)等,以丰富学生的数论知识,激发继续探求的欲望,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探索数学持久而稳定的兴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样的编排使因数与倍数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与数论相关的最基础的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实际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逻辑思维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2.改入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还注意采取下面几个方面的措施:
(1)加强直观,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里,引进分数概念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对于小学生而言,分数比较抽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分数也比较少,因此理解和掌握是比较困难的教材的编排比以往更重视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体会、理解有关知识例如,"分数的产生"提供古人测量与孩子分物的两幅直观图,帮助学生感悟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促入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则通过直观插图,从两个方面说明1/4的含义(可以表示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的1/4),在此基础上给出分数单位的概念,揭示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2)对部分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或精简其一,分数大小比较与通分结合在一起教学其二,将以往"约数与倍数"的部分内容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即:将公因数、公因数与约分编为一节,同样,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一节这样的调整,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认识的螺旋上升。
(3)加强开放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求两个数的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不再采用的、固定的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找"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改入了过去只介绍单一的一般算法的做法,还介绍了把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改写成小数的方法这样的编排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联系实际,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如前所述,有关分数、整除的知识都比较抽象,本套教材特别注重联系实际,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渗透手探讨新知识例如,无论是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引渗透,还是约分、通分的给出,教材都创设了适当的现实问题情境,入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得出数学方法,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这样编排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因数、公因数概念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
"图形的变换"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入一步扩展和提高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熟悉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入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看念教材的编排,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例如,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先让学生复习轴对称图形和画对称轴,再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其次,加强直观教学图形的特征例如,图形的旋转的教学,让学生看察钟表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熟悉它们是怎样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第三,设计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不仅设计了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还设计了需要学生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的探究活动例如,让学生判断某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图案的特征,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入行"折叠"和"剪开",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则是学生系统熟悉立体图形特征的开始从熟悉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立体图形方面的最基础的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观念,为入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在以往的教材中,这些部分内容的编排往往侧重于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而对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学习素材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本套教材在编排上突出的变化是,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得到较多的有关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例如,每种图形的特征,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石头放在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等,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为学生感知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又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用方木块拼摆长方体,通过对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的看察、分析和归纳,自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教材编排还加强了联系实际例如,从现实生活素材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图形;在介绍了容积概念后,还介绍了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在练习中适当增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如第32页第6、7题);等等这些新的变化使以往知识容量大且比较抽象的这一单元,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开放的教学空间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关于统计的教学主要有两部分,其一,教学新的统计知识--众数,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找出数据的众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其二,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统计看念
在教材的详细编排上,一是注重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新内容例如,众数的含义是通过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对比得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二是注重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和方法的价值本册教材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看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入渗出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入渗出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材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看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与前面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综合运用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设计了"粉刷围墙"和"打电话"两个数学综合运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如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次数学课程改革强调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看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探求欲望,此时需要教育者入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看,这同样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本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熟悉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本套教材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图形的变换"单元,呈现了大量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的事物和图案;数学综合应用"打电话"、数学广角"找次品"等,都蕴涵了优化的思想方法,这些简洁、巧妙的解决问题策略体现的是数学方法"数学在使人赏心悦目和提供审美价值方面,至少可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门类媲美"(M.克莱因)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稳定的探索数学的爱好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如安排了14个"你知道吗?"6个"生活中的数学"介绍了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家的故事等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大知识面和入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看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入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教学质数与合数概念,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1~20各数的因数个数有什么规律的活动,从而为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再如,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找质数的一般方法"筛法"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出,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出长方体中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再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求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教材展示了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开放性,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三、课时安排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
…………………………………………………………………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
……………………………………………………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52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1.“简单的统计(一)”
2.“约数和倍数”部分的调整。
由于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奎逊耐彩条的运用并不是很广泛,根据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用图解的方式也完全可以使学生理解分解质因数的原理,奎逊耐彩条在此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此次修订把利用奎逊耐彩条来分解质因数的有关内容删去了。但是在讲约数、倍数、公约数等内容时,仍保留奎逊耐彩条的形式,帮助学生借助直观进行理解。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部分的调整。
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中的“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但是,我们认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仍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需要让学生掌握,故把这部分内容移至本单元。
4.“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部分的调整。
(1)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移至上一单元),并对有关例题和练习题中的数据进行修改。
(2)删去“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连加、连减”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5.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高年级的数学实践活动逐步转向培养学生初步的课题研究能力。本册教材中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这个活动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初步体会到用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例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家长比学生更喜欢新闻节目,等等。
在这个活动中,首先要使学生通过调查,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从统计的结果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第三,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2)数字与编码
这个活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邮政编码的有关信息。其次,共同交流了解到的邮政编码及生活中其他数字编码的知识。最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号的方法。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探讨一种全新的编码规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简单的课题研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 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 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 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数学思考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解决问题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进度表
单元教学内容
总课时
时间安排
一 简单的统计(一)
8
第一至第二周
二 长方体和正方体
15
第三至第五周
三 约数和倍数
17
第六至第十周
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0
第十一至第十四周
五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0
第十五至第十七周
六 总复习
10
第十八至第十九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二班现有学生49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
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
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
整数,会入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
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入学生空间看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
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入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详细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看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措施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阶段,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往人们认为,它既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良好素材同时,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分内容概念集中,比较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紧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由于以往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联系实际的素材不多,学习这部分内容,既需要学生理解并记忆一些概念,又要求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入行一定的推理、判断所以,学习过程显得比较枯燥因此,这部分内容向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内容
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主要的依据是《标准》的要求和所提倡的理念"在《标准》中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有所降低,明确在1~100的自然数中认识有关的概念和性质,并且这部分内容不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出现,在教材的编排中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分散到数的熟悉和计算中去"(刘兼孙晓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第204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使得上述两单元中相关内容的编排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下面几个特点:
(1)精简教学内容,突出基本概念教学①不再以整除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与倍数,而是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乘法算式得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和经验,对整除的含义能够清晰的理解,不出现整除的定义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不再出现"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②"分解质因数"和"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教材中,"分解质因数"及"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是作为求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安排的,因此,"分解质因数"一直作为必学内容编排而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失去了其基础知识的作用,因此不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只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介绍
(2)增加了直看和联系实际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于形式化,一系列的概念引出,好像都与现实生活无关;从概念到概念,似乎都难以直观而小学数学的大多数教学内容的引出都注意从实际引渗入渗出,注重提供直看支柱因此,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尽量联系实际,内容的呈现、展开注重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例题和习题,都增加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和插图;用铺地砖的问题情境引出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等这样的处理便于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关概念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3)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例如,"3的倍数的特征"的得出,"做100以内的质数表",找出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等等,都体现了放手让学生探究,鼓励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了拓展性和知识性内容精简之后,出于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考虑,教材在相关教学内容之后,利用"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等栏目,安排较多的拓展性知识作为阅读资料提供应学生例如,介绍完全数(第14页)、互质数(第83页)的概念,奇数和偶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哥德巴赫猜想,以及怎样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因数(第81页)等,以丰富学生的数论知识,激发继续探求的欲望,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探索数学持久而稳定的兴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样的编排使因数与倍数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与数论相关的最基础的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实际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逻辑思维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2.改入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还注意采取下面几个方面的措施:
(1)加强直观,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里,引进分数概念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对于小学生而言,分数比较抽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分数也比较少,因此理解和掌握是比较困难的教材的编排比以往更重视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体会、理解有关知识例如,"分数的产生"提供古人测量与孩子分物的两幅直观图,帮助学生感悟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促入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则通过直观插图,从两个方面说明1/4的含义(可以表示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的1/4),在此基础上给出分数单位的概念,揭示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2)对部分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或精简其一,分数大小比较与通分结合在一起教学其二,将以往"约数与倍数"的部分内容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即:将公因数、公因数与约分编为一节,同样,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一节这样的调整,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认识的螺旋上升。
(3)加强开放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求两个数的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不再采用的、固定的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找"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改入了过去只介绍单一的一般算法的做法,还介绍了把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改写成小数的方法这样的编排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联系实际,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如前所述,有关分数、整除的知识都比较抽象,本套教材特别注重联系实际,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渗透手探讨新知识例如,无论是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引渗透,还是约分、通分的给出,教材都创设了适当的现实问题情境,入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得出数学方法,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这样编排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因数、公因数概念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
"图形的变换"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入一步扩展和提高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熟悉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入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看念教材的编排,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例如,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先让学生复习轴对称图形和画对称轴,再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其次,加强直观教学图形的特征例如,图形的旋转的教学,让学生看察钟表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熟悉它们是怎样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第三,设计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不仅设计了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还设计了需要学生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的探究活动例如,让学生判断某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图案的特征,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入行"折叠"和"剪开",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则是学生系统熟悉立体图形特征的开始从熟悉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立体图形方面的最基础的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观念,为入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在以往的教材中,这些部分内容的编排往往侧重于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而对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学习素材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本套教材在编排上突出的变化是,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得到较多的有关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例如,每种图形的特征,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石头放在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等,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为学生感知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又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用方木块拼摆长方体,通过对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的看察、分析和归纳,自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教材编排还加强了联系实际例如,从现实生活素材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图形;在介绍了容积概念后,还介绍了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在练习中适当增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如第32页第6、7题);等等这些新的变化使以往知识容量大且比较抽象的这一单元,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开放的教学空间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关于统计的教学主要有两部分,其一,教学新的统计知识--众数,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找出数据的众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其二,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统计看念
在教材的详细编排上,一是注重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新内容例如,众数的含义是通过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对比得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二是注重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和方法的价值本册教材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看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入渗出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入渗出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材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看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与前面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综合运用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设计了"粉刷围墙"和"打电话"两个数学综合运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如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次数学课程改革强调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看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探求欲望,此时需要教育者入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看,这同样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本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熟悉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本套教材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图形的变换"单元,呈现了大量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的事物和图案;数学综合应用"打电话"、数学广角"找次品"等,都蕴涵了优化的思想方法,这些简洁、巧妙的解决问题策略体现的是数学方法"数学在使人赏心悦目和提供审美价值方面,至少可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门类媲美"(M.克莱因)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稳定的探索数学的爱好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如安排了14个"你知道吗?"6个"生活中的数学"介绍了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家的故事等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大知识面和入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看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入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教学质数与合数概念,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1~20各数的因数个数有什么规律的活动,从而为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再如,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找质数的一般方法"筛法"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出,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出长方体中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再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求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教材展示了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开放性,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三、课时安排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
…………………………………………………………………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
……………………………………………………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篇13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