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基层工作经验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基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基层工作经验总结

篇1

二、注重心理干预,从群众实质情绪上出发

纠纷的产生对于当事人来讲,无论是哪一方都在心理上和情感上产生不良的影响。随着不良情绪的日积月累,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也将日益加深,其纠纷的解决也将日渐困难,更有甚者还将引起矛盾激化,演变成暴力性事件。故此作为基层司法工作者,我们注重对每个案件当事人的心理干预,从案件受理那一刻起,就对其心理进行评估,以尽责耐心的态度为他们疏导混乱的情绪,从而能够让他们在一个公平公正自愿的环境下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达成彼此间能够信服的和解协议。如就上述第二个案例中,我司法所工作人员就巧妙的运用了合理心理干预的方法,成功安抚了当事人间的情绪,让他们在稳定的情绪下完成了双方间的和解。

在本案中,当事人张某桂的厝地原先是在1991年在村委会的同意下,以交足金额的方式购买了厝地土地使用权。该土地位置相邻于当事人张某良房屋,并且该两块土地之间存在一小块边角地,该边角地原先是由当事人张某良先占利用。同时,根据调查了解当地有两个习俗:一是该村原土地使用权是采取先占原则,由个人对土地进行先占及利用,再向村委会进行使用权购买;二是该村建设的房屋墙角不可以对着相邻的其他房屋,否则会使墙角影响另一家。故此当事人张某桂当时在购买土地使用权时候,曾向邻居当事人张某良进行协商,并且形成口头约定,两家土地之间的边角地由当事人张某桂向村委会购买,同时该边角地不能建有墙角。此次土地纠纷的主要争议点是当事人张某良认为其当初在顾及亲戚情谊下将争议的边角地使用权让与当事人张某桂购买,但是当事人张某桂言而无信违背当初协商的口头协议,现在将该边角地进行建设。当事人张某桂认为其边角地的建设,属于其私人行为,且是在没有违背原有约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建设,当事人张某良无权对其进行阻碍。仔细了解该案的事情原由,我们得知,其实该纠纷案件本身也就是误会引起的。当事人张某桂这次建设厝地两边的雨棚,其实并没有违背当初与当事人张某良的口头协议,当时就是出于言语的误会,以及各自间言语的不相让,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因此,我司法所工作人员分成两个工作小组,分别对当事人张某桂和张某良进行谈话,首先先稳定双方间较为冲动的情绪,再以事实为依据,向他们耐心地解释,并为他们创造出了彼此可以交流谈话的机会,从而促使矛盾的顺利解决。

三、注重和有关部门业务交流,通力合作预防纠纷激化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基层司法行政部门除了应该注重日常业务的学习之外,还应该加强与其他基层部门的业务交流。老百姓的事情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基层司法行政部门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也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正是由于部门之间的权力范围和职责的不同,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我们基层司法行政应该更多与我们的兄弟单位进行业务交流合作,从而提高执业素养,通力合作共同维护我们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案例二的纠纷中,我们基层司法所就和派出所进行通力合作,共同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该案中,当事人张某桂和张某良两家由于厝地边角地的建设产生误会,双方情绪较为激动,形成剑拔弩张之势。在调解进行的过程中,双方虽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心理干预下情绪渐转缓和,但却因为另外一件生活琐事引起了双方矛盾的激化。当事人张某桂之子这天在开铺时因将其铺前混凝土石块移动至巷边,引起了当事人张某良及其儿子的不满,其以妨碍景观为由对当事人张某桂进行干涉,遂引起口角。而后当事人张某良及三个儿子和其妻子将当事人张某桂及母舅进行围住殴打。事件发生后,我镇派出所迅速进行处理,我司法所予以配合处理,在司法所同志的耐心调解及证据面前,当事人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篇2

一、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做基层工作,永远要将自己的心比作老百姓的心,站在百姓的立场考虑事情,把老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这样,才能体会到群众遇到事情时要求迫切解决的那种急切心情,我们就能甩起辫子使劲跑,就能提高为老百姓办事的效率。

篇3

1.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优点

1.1优良的灾害抵抗能力

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中林分多样,构成复杂,能够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在食物链完整、营养结构合理、有益生物众多的形式下,各种有害的病菌、害虫和鼠类不能大量繁殖,病虫害也不易大面积传播。其次,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林冠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地下根系相互交织、深浅搭配,有利于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对东北地区常见的低温、风雪和沙尘的地域。最后,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林地内温度和湿度处于稳定的范围内,这对于高温干旱时火灾的发生和蔓延有比较明显的抵御作用,尤其对树冠火的形成有减缓和抑制效果。

1.2良好的生态功能

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对于降水有积极的调节作用,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林冠结构多样,降水会减缓下落的速度,客观上调节降水的雨量的时间。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林地内腐殖层厚度大、落叶层成分复杂,对于水分有比较好的吸收和涵养能力。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林地的土壤结构松软,层次丰富,功能层完整,具有稳定的特点,不易出现林地内水土的流失。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还有改良林地土壤的功能,改变原有土壤不适于立地的性质,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有利于土壤的改良,提高林地的林分。

2.东北地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造林要点

2.1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混交树种选择的要点

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以落叶松为主要树种,树种选择和设计中应该发挥落叶松强阳性、速生性的树种优势,应确保落叶松占比在50%以上,混交林中以云杉、黄菠萝、红松、胡桃楸、椴树和水曲柳为混交树种,在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设计中混交树种的比例不能低于20%。

2.2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混交方式的确定

常见的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混交方式有:一是落叶松与云杉进行株行混交,利用这种混交充分利用造林空间,改善造林地土壤状况和立地结构,由于云杉生长缓慢,造林中应早栽2~3年为宜。二是落叶松与黄菠萝、胡桃楸和水曲柳混交,这种混交方式一般应用于山地下腹、河谷两岸,土壤肥沃、湿润的地块,混交林植树时应进行穴状整地,以块状、带状方式根据地形进行树木栽植。最后,对于中间有石塘的地类,可以在小范围内种植纯林,多个小面积纯林相互交叉也会起到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作用

2.3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整地与造林的要点

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造林的效果取决于整地质量的到底,首先要清除落叶松人工针阔混交林造林地内的杂草,做好割灌工作。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穴状整地,穴深18~25cm,穴径40~50cm,在立地条件差的区域还应注意石砾和树根的清除,可以将砾石堆积成小丘形,既有利于保墒,又有利于标记。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造林的规格为:株行距1.5-2m,采伐带宽4m的造林两行,带宽每增加2m.造林增加1行,带宽20m的造林10行,造林密度3300株/hm2在生产作业中,落叶松人工针阔混交林营造应该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地适树原则进行。

结语

综上所述,东北地区林业部门应该发挥当地的林业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和物种优势,加快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造林工作,充分发挥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功能优势和生态优势,提高林区的生产能力。在具体的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造林工作中东北地区林业工作者应根据造林的地理和生物条件,科学设定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造林的目的,合理配套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树种,做好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造林的基础技术工作,才能有效地保障东北地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造林效果。本文对东北地区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造林技术进行了一般性研讨,相信还存在着不足,同仁应该在东北地区林业求实、务真的优良传统引领下通过不懈努力和科技的运用,做好人工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的造林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永哲,罗广军,王世平.落叶松与黄波罗混交林幼龄林分生长初步研究[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1(01)

[2]吴振铎,吴耀先,吴江,杨蔚峰,焦晓明,赵庆喜,李健.人工针阔混交林生态条件作用机理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1(02)

[3]吴耀先,卢正茂,孙浩,张成福,李传军,关成宇,孙兆俊,张天财.人工混交林不同混交方式的生长动态[J].辽宁林业科技.2003(01)

篇4

引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的人才已经出现了矛盾,即人才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不相适应。这就迫使高等教育从精英培育走向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育。

为了更好地培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文以《社区工作》课程为例,以课程的教学过程为切入点,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如何实现社区工作的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创新不仅迫使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而且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社区工作》课程的性质和设置目的

《社区工作》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它主要涉及公共事业管理这一领域中的很多内容,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当前的社区改革密切相关。该课程运用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社区现实问题和管理现状出发,注重案例研究,对于社区的管理主体、社区管理模式、社区管理方法、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探讨、总结归纳,形成社区工作的相关理论。在课程知识体系编排上,也有着很多富有新意的地方,如在理论探讨上,着重体现公共管理基础;在管理主体上,突出强化社区自治管理;在内容设计上,细化社区服务项目;在材料选取上,紧密结合社区改革实效经验等。总而言之,本课程不仅是“社区工作”这一新兴学科的系统理论阐述,也是现阶段社区建设与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对于加强我国社区现代化建设,突显社区在社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入理解和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我国社区建设的新进展,能够综合运用社区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借鉴先进的社区管理经验,开展社区管理相关业务。

二、当前《社区工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我国的社区工作开展得相对滞后,导致各高校在该课程开设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在教学内容上,重国外,轻本土

中国的社区工作理论源于西方国家的理论基础,因此,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仅是把握好西方国家相对完善的理论,没有跳出理论了解中国社区工作的具体情况,往往脱离中国社区的实际。

尽管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的价值取向与中国社区工作的价值取向一致,但是在不同的国度,政治制度、文化环境、居民意识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导致社区工作的本质不同,这就要求我国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即要能够掌握有关社区工作的基本理论,又要结合当前我国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形成本土理论,才能更好地诠释我国社区工作这门课程。

(二)在教学方法上,重讲授,轻实践

社区工作理论是对社区工作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若不重视实践,对社区工作不熟悉,怎能讲好相关理论?更别说能指导学生实践了。据统计,地方性高等院校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农村主要的行政区划是乡或镇,很多同学对“社区”即熟悉又陌生。熟悉主要是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体会到,陌生是没有好好进入到社区,对社区的工作一无所知,对于教师的授课内容很抽象。社区工作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多带学生进入社区,了解社区,然而,多数教师在上完该课程后没有一次进入社区。教师在讲授课程的时候只以书本为主,对社区缺乏足够的了解,更是缺乏实务指导的经验。教师本人对社区都没有充分的了解,不清楚当前社区的主要工作及管理模式,就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门课,更不能对学生进行实务操作的指导。若不勤于进入社区,了解社区,那么该课程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为了修得学分,对实践技能帮助不大,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相悖。

(三)在考评方式上,重分数,轻能力

目前,我院校《社区工作》课程的开设,其培养目标已经明确,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则截然不同。首先,按照安顺学院教务处规定,课程的考核形式一般是期末考试占70%,其他如出勤、作业、提问等平时成绩占30%,考核的结果主要是以期末考核为主。因此,部分老师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视学生实际技能的操作。其次,社区工作这门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够具体。再次,基于以期末卷面成绩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学生已经磨练出应付期末考试的技巧,只要期末死记硬背相关的知识就行,抱着上课听与不听都无所谓的态度。即便学生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互动,对于所教授的内容也仅仅停留在记忆知识的层面,学生无法合理地运用知识,也不能在适当的时机巧妙地运用它们。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社区工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篇5

于是我成为一名专业营销培训顾问。

走上讲台一年多时间,做了一百零几场培训之后,我告诉自己,这次的职业选择可能要延续不止十年。

从IT精英到司机、业务员再到销售经理、销售经理,最后又成为一个“教书先生”,这样的轨迹,实在是有些“无常”。可是事情就这样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第一次给企业培训是源于自己在《销售与市场》上发表的一些文章,企业内几个同行看完后觉得比较实际,有共鸣,就托编辑部找我去讲课,在济南佳宝乳业,平生第一次给一百多个所不相识的同行做培训,面对台下黑压压一片,刚开始还真的略有紧张,培训后学员的热烈掌声和评价让我自己也吃了一惊——原来我在培训的行业能有这样的竞争力。之后口碑相传,课程渐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第一次给企业做咨询更戏剧性,同样也是源于媒体。2001年我曾出版了一本小书,后来被娃哈哈拿去印刷做内训教材,此“书”被华龙集团的一个业务员看到,复印了了一本拿回公司“献宝”,正值华龙集团在尝试终端渠道改革,对“书”中一些终端渠道管理的内容甚有感触,几个管理层传阅之际,华龙销售公司总经理陈君女士突然想起眼前这本“娃哈哈培训资料”的内容好像在一本书上看过……就这样因缘际会,促成我和华龙的第一次接触,在针对华龙全体销售人员做了两次培训之后,敲定2002年华龙集团的营销管理系统改革、城市渠道建立、内训教材建立系列咨询项目由我主刀,接下来2002-2003年我带着四个助手,从市调、诊断报告到方案初稿递交乃至样板市场亲自执行、最后方案出台、辅导跟踪,将近一年的时间我几乎成了华龙的全职员工。

今天我在营销顾问行业发展相对顺利,相比较不少同辈师兄弟,自己的工作环境、发展空间、学习机会等都优越许多。庆幸之余,有时也会自诘——在中国有十几年营销经历的人不少,为什么自己会那么走运?

回头看,其实偶然的背后有必然。

其一,大型跨国公司和内资企业从基层做起的十几年工作经历给我打下了专业基础。尤其在进入营销行业初期我曾经遇到过一些波折,在民营企业做大区经理后又进入外企从基层业代做起,如今回想:这四年最基层的一线业务操作经验非常宝贵,对我后来做销售管理的务实风格塑造,以及做营销顾问编写销售人员的培训教材时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有莫大的帮助;

其二,我有非常顽固地记录、总结习惯,十年来,读书笔记、工作日记从不间断,也正是这个原因,我现在写书、写教材都比较轻松。实际上我的创作源泉不是在康师傅、可口可乐接受的系统培训,也没有依托于哪个营销大师的理论,更多的源于我的几十本工作日记,源于自己这些年的心得体会、总结积累。现在每一次培训课结束时,我都会告诉学员“日经一事,必长一智,善于总结的人才会快速成长”,“勤于纪录,勤于总结,会使你的经历更有含金量,让你避免遗忘,更迅速的积累经验”

其三,受益于自己的动笔能力和媒体的支持,在做基层工作中时就经常不断作些总结和思考,落成文字在各种营销媒体发表,与《销售与市场》的合作从98年起到现在几乎从来未断过。一路走来积少成多到如今已有近百万字。也就是这个原因,在行业逐渐积累了些影响力,在无知无觉的被动状态下,接到顾问行业最重要的第一张订单。

2003年初,幸被《销售与市场》杂志聘为高级研究员,当时社长李颖生先生讲了一句话:“现在在营销上找个好的合作伙伴真难,专家们要么太理论,要么干脆是企业的一线经理,虽然贴近市场,但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眼界太窄”。听罢,心中怦然一动:对了,我想我最大的幸运就是这些年我既在低头拉车,又在抬头看路。

“教书先生”的生涯里,也有不少同行对我的选择提出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在此一并作答:

问:你以前在哪些企业的培训部任职?你有多少年的培训经验?

答:我在企业里一直在做销售,在培训部一天也没有呆过。专职的培训是从2002年开始,但培训经验至少有七八年——做为一名出色的销售经理,我几乎天天要给下属做培训。销售行业里常常有些人自我标榜“我这个人是会干不会说”,其实这是借口。做销售首先要做人的工作,对上要争取领导支持,对下要带好团队,对外要“摆平”客户,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强的沟通能力。销售经理“能干不能说”充其量是一个班组长的水平,销售经理首先必须是一名出色讲师。

问:你的培训是否带有更多的个人经验色彩?您觉得这些年的市场销售游戏规则有没有在改变,你现在脱离一线做培训,会不会感到以前的经验是否会有过时的风险?

答:我的教材全是自己“原创编写”,课程框架脱胎于可口可乐、康师傅的营销系统,课程内容主要得益于自己十年来的个人摸索以及在各个企业培训时吸收学员的众家之长。坦率讲我的课程很难抹煞个人经验色彩,但同行相较,我并不觉得这是个缺憾,反而正是竞争力所在。

有没有过时的风险?当然有。十年间,中国的营销行业先后经历了“供销”、“大客户”、“赊销成灾”、“密集分销”、“坐商变行商”、“终端销售”,直到现在在逐渐形成“厂方执行预售制掌控销售网络,经销商开始向物流商发展”七个不同阶段。赊销、恶性冲货已从厂家共同头痛的营销“癌症”到现在成为正规企业的“历史故事”,大家面临新一轮的问题是如何提高物流效率,如何改进既有的销售队伍和经销通路更有效的跟国际大卖场打交道。

市场天天都在变,在变化的市场中,每一个人都是“新兵”,固守以往的经验一定会过时,如果我真的脱离市场站在讲台上讲三五年,也会沦为毫无价值的“理论家”,这一点是我培训顾问生涯里最大的压力和恐惧,我能做到的是以下几件事情,期望能够使自己长期“保鲜”:

1、 每一次培训后教材就修改、升级一次。教学相长,学员们的提问、小组讨论时的答案不断给我新的给养;

2、 及时充电,研习最新的营销书刊、参加同行优秀者的培训课程;

3、 定位于培训顾问,同时兼作企业的营销顾问,在亲自动手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同时让自己有机会重回市场一线。

4、 抵制诱惑,每个月给自己限制最高的培训天数,每个月最少读两本专业书刊,每一个培训企业都要经过详细的访谈、备课、再访谈修改、最后执行。培训师最大的误区就是“走红”之后天天讲课,没时间充电最后落个“伤仲永”的下场。

问:为什么你会更关注培训而非咨询项目?

答:作为营销顾问,仅从销售额和利润角度看,咨询项目一定比培训项目更有利。但笔者自己在企业的十几年体会是,管理是很难咨询出来的,一个企业的管理体系是有水土的,一定要熟知企业的土壤和气候,撒下合适的种子,浇水、施肥、矫形、渐渐的由表及里,慢慢生根长出来才行。

咨询方要真的对企业有所帮助,一定要全职投入企业半年以上,深入各个岗位和市场一线做调研,最好能亲自执行样板市场,用实践验证自己的方案优劣,之后才有可能对企业发生一些好的或者坏的影响。而以这种方法作咨询,耗时往往会在一年左右,时间和运营成本极高。除非你已经在这个行业里积累了很高的品牌价值,同时拥有相对低价的人力资源,否则咨询其实是一个在高道德成本高利润和高运作成本微利经营两种模式中作取舍的行业。

培训目前是一个正在快速膨胀的市场,需求大,真正能让企业满意的培训产品少,而且现在培训行业非常现实,不管你头上的光环有多大,学员在半小时之内就能辨认一个培训产品的优劣,品牌在这里的影响力未必很大。在这个浮躁的商业社会里,培训界的游戏规则尤其对新入行者而言,更简单直接、更彰显实力、也最公平!

问:你对今天的培训市场怎么看?

答:中国目前的培训市场还属于供不应求的阶段。讲师多,产品多,但消费者的抱怨和不满也很突出。培训行业的两大症结:一为实用性;二为安全性。

何谓实用性症结?——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强调培训课程要实战,也曾听过太多游戏为主、互动成风、理论宣导、案例成堆的课程,结果是上课激动,下课冲动,上市场之后不知道怎么动。其实销售人员不想听理论,也不想听太多商战故事,更不喜欢从早到晚互动做游戏,他们要的东西很简单:超市不让进店怎么办?冲货怎么打?员工填假报表怎么办?你告诉我怎么办?

何谓安全性症结?——不少学员一听要培训就很反感?为什么?现在在广州、北京、上海开的公开课大多数一个班都在30人以下,为什么?——大家经历了太多次的失望。花了很多的钱,花了很多的时间,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已经让他们厌倦。

如何把培训产品从理念宣导落实到动作分解,这对中国企业界和培训界而言是机会也是难题。推行培训零风险质量承诺(客户不满意就全额退费)的行业标准,这个行业才能更加成熟理性,才能真正激浊扬清。

《销售与市场》十年大庆之际,受邀讲讲自己十年营销生涯的感受,落笔成文之时,与当年走出校门踏入营销行业同样是炎热的仲夏,其间相隔整整一十二年,一路走来与《销售与市场》多多结缘,借此机会向老朋友道声谢问声好。

杂志社张老师约稿时提到让我在文章结尾是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仍在企业一线奋战的朋友讲几句“勉励之词”。这个题目着实让我愧不敢当,而且有些黯然——一直以为自己正值当年,怎么忽的变成“过来人”了?

篇6

一、校内理论课程为实践教学服务,着重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1、将创新思维贯穿在课程设置与课程理论教学中

随着高职教育越来越强调实践教学的普及与推广,很多高职院校盲目不断添加实践教学课程。我们在注重实践课开设的同时,不能忽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尤其要注意增开一些职业引导类和方法论方面的课程,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总结、自主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具备从实践中学习和总结理论、甚至发展理论(即创新)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

2、双师型教师具有企业基层工作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我们倡导专业教师都必须到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驻点指导与学生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一方面有利于老师在实践管理与锻炼过程中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并分析解决问题,也是校内课程教学素材来源。另外一方面,老师参与了整个顶岗实习管理的过程,更利于老师增加双师素质和把握最新的职业技能与行业发展动向,应用到教学与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3、同步更新课程内容,积极灌输创新的教育理念

每年定期修订教学计划,围绕着理论教学为实践技能培养服务的思想。将顶岗实习案例与经验总结更新在校本教材中,开放讨论分析,鼓励学生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二、多方参与商讨顶岗实习计划,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1、由学校、学生、家长和企业四方参与并支持制定顶岗实习计划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终究是要对学生家长与社会负责,那么重要的顶岗实习计划的安排与落实就需要学校、学生、家长和企业四方参与。面向家长,学院每年进行家长对话、座谈与顶岗实习成果展示;面向企业,我们在顶岗实习岗位安排与时间分配都与企业协商并积极配合企业对实习生的阶段性需求。面向行业,不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与企业人士参与专业教学计划修订。

2、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顶岗实习的任务提前明确并鼓励学生积极准备

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经常会表现出厌倦实习,机械被动完成顶岗工作的情况,最后实习的收获并不显著。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实习前进行沟通说明,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应该如何学习,怎样对待工作内容,学习哪些内容,怎样和企业老员工合作、交流和学习,怎样对关键性技术进行创新思考与实践,怎样培养创新能力,怎样才会成为这一行业的创新人才。这样学生对实习的困难有了心理准备,并会以创新作为目标,克服困难顺利完成顶岗实习。

3、将顶岗实习过程自主管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保障

我们倡导学生完全按照实习单位的作息时间表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并与指导老师、企业员工吃住在一起,以此保证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完全进入“角色”,淡化学生身份,组织编写和修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全程自主管理。

三、实习管理采用驻点指导与分段式成果评估,积极推广课题促进计划,激发创新思维

1、带队老师驻点指导,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培养创新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一直采用的是专业教师驻点指导制度。教师驻点指导有利于教师熟悉行业一线状况,也利于积极引导鼓励学生。

2、分段任务式评估保证创新能力培养落实在顶岗实习过程中

顶岗实习过程中坚持以月为单位的分段式任务评估。要求学生给自己每个月计划新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更新或修正,按照月份对自己的任务进行分解,一步一步逐渐培养学生自我创新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课题研究并奖励优秀成果,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能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总结成果,制定了实践课题研究促进制度。支持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申报课题,最后组织学校老师与企业领导对课题成果进行评审分级并利用校企基金奖励优秀成果。

四、总结经验,积极调研,更新顶岗实习计划,促进创新教育与时俱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要求专业教学计划时时保持更新。我们通过每一届的顶岗实习成果评估与实习管理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校内的教学与顶岗实习更好的方式方法。积极调研借鉴兄弟院校更好的教育方式与政策,积极展开调研与考察,讨论并落实在新一届的教学计划中,保持与时俱进,让创新人才的培养跟得上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革利.对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培训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8.(2).

篇7

近几年,在中央和地方购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各地在拥有农业机械的品种、数量及动力总量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了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机械化,笔者根据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 以“农机富民工程”为主纲,明确农机化发展目标

农机化发展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农机富民工程”为总抓手,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机富民工程的总体要求是“明确一个目标,坚持五大原则,做到三个结合,完成六大任务”。农机化发展的目标就是农机拥有量不断增长,装备结构不断改善,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化服务组织不断壮大,农机经营收入不断增长[1-2]。

2 加强和完善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提升农机服务质量和水平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建立以农机协会为龙头,以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农机大户为主体,以农机户为基础,逐步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融示范、推广、培训、供修、作业服务为一体的农机行业服务运行机制,大力培育农机作业、技术服务、销售、维修、信息咨询等服务市场,构造为农业生产服务和农业机械化自身服务的运行网络,积极推进跨区作业、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规模承包等新型农机服务方式,走有特色的农机化服务发展之路[3]。

2.1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农机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通过项目带动,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有效地整合农机全系统技术资源,建立创新型推广型队伍,服务“三农”,促进“三增”,通过对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试验、推广,引导农机化发展的方向,通过整合项目、集中资金、选择重点、综合利用,充分发挥示范效应,通过一项新技术、一款新机具、一个新项目的实施,拉动一个环节机械化的发展,收到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效果,推动农机化的良性发展。

2.2 做好农机化技术培训与普及工作

要转变传统观念,创新培训思路,多渠道、多层次办培训,立足农机,跳出农机,既要干农机的事,更要创新思路、广开办学,只要农民需要、农业需要的技术培训,就去开展,一切围绕农民需求、农村发展去拓展农机培训的生存发展空间。围绕农机富民工程,突出特色技术普及,只有让农民农机手掌握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学会使用新机具,进而用农机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使农机手靠农机达到富裕,才能更大地激发其办农机化的热情,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机化的发展。要积极参与“阳光工程”计划,“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受训农民转移前的职业技能示范性培训项目,这就要求农机培训要发挥其自身优势。

2.3 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

把农机服务推向市场,由市场决定农机服务的形式、内容,对全社会开放,只要农民需要、市场需要,改变过去找政府不找市场的状况,安全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模式,以寻求对农机服务体系的多元化投入,政府只进行规划、引导、鼓励、支持,以促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3 发挥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双重作用

在主攻主要粮食作物的同时,对服务等整个农机行业来说,可以借鉴小麦跨区机收的经验,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双重作用,大力开展农机化各项工作[4]。开展市场化作业服务和跨区机收,可以解决部分农民买不起、用得起的问题。如果善于培育和开拓市场,有良好的组织机制和优质高效服务,成本可以降低,费用可以接受。例如1合收割机1年作业面积能达到66.67 hm2以上,对机收服务户、对农民都是有利可图的。政府辅之以政策导向鼓励、组织、宣传工作,农机化的局面会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4 发挥后发优势,选择跨越式发展战略

发挥后发优势,就是要研究国情、省情、县情,结合当地实际,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突出发展重点,转变发展模式,借鉴国内外、省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减少失误[5],要把加大政府对农机化投入、支持力度与引导、激励农户和对农机化投入结合起来,只要对农机化发展有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和组织管理经验,有利于通过引进、应用、消化、吸收后推进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推进农机化发展,都可以在成本效益比较原则下有选择地大胆引进、应用。这就可以缩小差距,节省时间和成本,加快发展,取得“后发性效益”。把善于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

5 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策略,大力发展农林牧副渔和农产品机械化

当前农机化发展的形势以及整个大农业发展的环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必须扩大开放,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引进来”就是把自己的特色牌打出去,例如跨区作业。只要出与进双向流动,整个农机化就有了活力,双向就能双赢,要研究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着力点、主攻方向,闯出自己的发展路子。农机化发展必须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扩大农机化的服务对象,拓宽农机化的领域和市场。农机化的发展也要与自己的特色优势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发展效益农业,才能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充分发挥农机化的作用,促进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

6 参考文献

[1] 黄真国.当前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1999(9):39-40.

[2] 张福俊,虎治礼.加强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16-17.

篇8

现代化的医院如果只有一支理论扎实和技术过硬的医疗队伍,有一支训练有素和服务良好的护理队伍.而缺少一支能掌握现代高科技的医学工程队伍,要想创造成第一流的医疗水平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名医学工程人员,特别是从事医学设备维修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是干好维修工作的首要的基础之一。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学校学习是第一步,在工作中边学、边干是根本。送出进修、再深造是锦上添花。

2 虚心请教,不怕苦与累,掌握维修技能

作为医学工程师的基本功之一是动手能力,要求其动手能力极强。维修工作是一项非常苦和累的工作,而且无名无利,在医院中经常将医学设备维修人员归于后勤部门.职称有技师类、工程类等,还有工人类的,往往使领导不够重视。有些医学工程师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技术上不求上进,怕苦怕累,一切向“钱”看,也是使领导不重视的原因之一。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工程师动手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动手能力是多方面的,设备的正常操作,眼明手快,听觉尖锐、嗅觉灵敏是基础,能从事电子、电气、管道、焊接、光学、机械等方面的基本操作。有些人能将机器打开,最后连复原都办不到。在医院搞维修和厂家不一样,各方面条件均受到一定的限制,许多对厂家是非常容易的事,在医院就很难,常常需要自己动手加工改造,或想方设法进行加工一些零件是常事,要求维修人员懂钳工技术等,所以说在医院搞维修比在工厂干维修更难、要求更高,更要培养动手的基本功。

应急处理是维修中经常碰到的,应急处理只能靠自己解决,也是最能考验一名维修人员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最好的试卷。替代也同样是在医院搞维修的基本能力,如何、怎样替代是长期工作培养的,不是一时能成的,要通过理论上分析、研究,反复试验,利用工作经验总结,从而提高维修中的应急处理能力的。

3 全面开花,综合利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设备是用于人体的设备,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人体特殊情况,在用医学设备经常碰到这样一种情况,临床医护人员讲该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而从工程角度检测该设备,又是一切正常。但进行人体记录干扰非常严重,无法进行描记。最后检查出是由于在屋顶上的高压线产生的大磁场造成人体严重的干扰。人体形态的差异,有时也能影响仪器的正常工作,因此仪器出现故障不能单从表面状态看,特别是生物电方面,更要从人这特殊载体、生理,联系到外界因素,综合分析、判断来解决。

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时间,尽可能的多学一些各方面的知识,对医学装备的知识均能有所了解,提高分析、判断故障的能力。不能全听厂家的意见,应多加思考,防止上当。

搞设备维修最困难的是,找出故障所在,但又无元件更换。此时,我们应该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破常规,进行对症处理。掌握诸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将其运用到维修实际中,增加维修成功率,提高应急能力,减少支出。

篇9

2005年,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我们开发了“卖场岗位综合实训”,该课程包括定单处理、商品陈列等训练内容。2006年,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大幅度调整,新增了和“卖场布局与商品陈列”等课程。“门店销售实务”讲授商品验收、前台销售、商品补货等内容。2008年在示范校申报过程中,由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按照教育部16号文的要求,在大量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本着“项目驱动、任务导向、工学结合、能力培养”的原则,又对课程体系进行创新性改造。开发了包括在内的基于连锁门店店长岗位任职要求的课程群。“理货业务训练”教学内容将“卖场岗位综合实训”、“门店销售实务”“物流配送管理”等三门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组合并序化。

理货业务训练是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主体,辐射其它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大型综合性训练课程,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安排60学时,要求学生在课余安排100学时,共计160学时。本课程最初的教学地点是课堂和实训室两点一线。每学完一个专题的相关理论后,到卖场综合实训室通过仿真软件或实物演练来训练相应的技能。现在,本专业建设了专用的理货业务训练实训室,本课程的校内教学课程全部在实训室授课,采用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感受企业实真环境,能够将校内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理货业务实际有机结合,达到“做学合一”训练效果,学生带到卜蜂莲花等合作企业去实地实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本课程采用典型企业的典型个案为教学载体,使课程学习和真实工作完全对接,使学生“上岗即上手”。所有上述新措施都为教学的职业性起到保证作用。

二、课程定位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岗位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首都现代连锁经营行业,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掌握连锁店管理技能和方法的连锁企业基层领班人――连锁店长。

连锁店长岗位的任职要求:熟悉连锁经营进货、销售、储存诸环节的知识和业务流程。掌握连锁门店基层岗位及基层管理岗位的知识和技能。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见图1)按照基础课程和“商学结合”课程两大体系进行建设。岗位业务课程是“商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子系统之一,该子系统按照“商学结合”、校企合作原则,紧紧围绕连锁店长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建设。岗位业务课程的开发与连锁店长职业技能证书开发相结合。

2.本课程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理货业务训练”与“卖场设计”、“卖场营销策划”、“卖场管理”等三门课程构成专业岗位业务课程。本课程按照校内实训50%、校外顶岗实习50%,实行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一体化学习与管理。教学目标是通过将三家卖场(北京卜蜂莲花超市有限公司、北京百货大楼、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的理货业务流程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订单处理、商品验收、商品陈列、前端销售、商品盘点、商品补货等综合业务技术。在掌握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

连锁经营原理是与本课程关系密切的前导课程,它为本课程了解卖场环境、卖场文化、卖场布局形式及连锁经营的基本运营方式奠定基础。本课程将为“卖场设计”、“卖场营销策划”、“卖场管理”等后续课程起到支撑作用。

三、课程设计

本课程在详细分析店长成长过程所涉及的基层工作的基础上,提炼出若干业务工作,理货业务工作是其中之一。对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卜蜂莲花超市和7-11等连锁企业的理货业务流程进行任务分解,形成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参照国家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部《商贸零售C&G二级》确定本课程训练六大模块,包括订单处理训练、商品验收训练、商品陈列训练、前端销售训练、商品盘点训练、商品补货训练。在此基础上,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主要包括课程标准、组织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实训条件建设与教学团队构建、制定课程考核标准、组织实施与考核(见图2)。

四、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针对连锁企业一线操作管理人员(如店长、理货员、收银员等)岗位职责中所应具备的操作技能而设定,并充分考虑学习者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习者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单一或综合的理货业务。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货业务训练》是让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理货流程”这个真实的大项目,来完成订单制作、商品验收、商品陈列、前台销售、商品盘点、卖场补货等六个模块来达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分成两个单元,第一单元大体是教师先教,学生来学,然后就让学生开始操做,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第二单元是让学生先做,在做中学,然后是教师发现问题予以指导,同样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从教学大纲可以看出,理货业务教学内容有着较强的实操性特点,高职学生感性思维更高于理性思维,“做中学”的教学方式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因此,每位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例如,POS机的操作是前台销售的重要内容,首先让学生在POS机上自己练习,然后给每位同学分配角色,有购买商品的顾客,有投诉的顾客,有询问各种问题的顾客,还有各种性格的收银员,让学生置身于虚拟的卖场中,模拟收银的过程中,既熟悉了收银的流程与相关的知识,又掌握收银技能。还采用的案例分析和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在15分钟教学录像中,主讲教师不是一开始,就讲授普通发票应该怎样填写,而是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发票,然后小范围讨论,达成一致后,上台展示小组填写情况,以及发票填写要点及注意事项,教师最后点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牢牢掌握了填写发票的技能。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丰富了课程教学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理货业务能力,使学生更多、更快捷地了解了企业理货业务的实际情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技术手段,辅助学生对理货业务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安装了连锁企业真实业务软件,学生利用软件系统学习理货业务流程与工作内容。每位教师都制作了教学课件,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在商品盘点、商品陈列等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加深学生对企业理货业务的了解。如在学习“商品陈列方法”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料向学生演示不同企业,不同商品的陈列录像,通过视觉冲击,学生深切感受不同产品有着不同的陈列方法,不同陈列方法会带来不同的顾客感知,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六、教师队伍

通过教师队伍建设,本课程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年龄、专业、学历结构合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并重,能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该课程组共7人,专业教师5人、企业兼职教师2人。两位专业教师与学生共建设训练基地;三位专业教师和两位企业兼职教师负责两个班的教学、训练指导和负责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课程组5名专任教师分别毕业于不同院校。3人研究生毕业于工商类专业,占66%;1人本科毕业于工商类专业,占20%;1人大专毕业于财会类专业。该学缘结构满足电子商务课等交叉性学科的要求。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性强;课题组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进取心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聘请的企业兼职教师,具有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好的理论造诣,对职业教育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对课程建设规划给予了许多的指导和建设性意见。

七、教材建设

为了让我们的课程更加符合当地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与企业一起合作,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的设计和开发。

2008年在示范校申报过程中,由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按照教育部16号文的要求,在大量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又对课程体系进行创新性改造。开发了包括在内的基于连锁门店店长岗位任职要求的课程群。“理货业务训练”教学内容将“卖场岗位综合实训”、“门店销售实务”等三门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组合并序化。我们在开发了“卖场岗位综合实训”的同时,编写了实训指导书。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卖场岗位综合实训》,于2006年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原创教材,获得同行的广泛认可。这本教材具有通俗易懂、实操性等特点,教材融入了我院模拟卖场实训工作的诸多探索、内容把握、过程控制和经验总结,以大量的范例对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实训过程的实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门店销售实务”选用的教材为《连锁店经营管理实务》,本书是首都连锁企业普遍使用的店长培训教材,该教材内容鲜活、实操性强。

为了配合“理货业务训练”课程,我们与北京菜市口百货公司、7-11(北京)公司、卜蜂莲花连锁公司等企业共同组建校企结合的教材编写团队,正在合作编写“理货业务训练”教材。且与出版社协商,在近期内出版。

八、实训教学环境、场景

校内实训环境的建设是理货业务训练的支撑条件,通过递进式阶段训练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实操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在一条街财贸素养体验,使学生能够真实体会理货业务的流程与运转形式。以下是训练环境的基本情况介绍:

1.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室(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我们引进了大卖场运营中所使用的全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为理货业务中的订单处理、商品盘店、前台销售等模块的训练提供条件,以适应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2.新建理货业务实训室

理货业务训练是新课程体系下的专业核心课程,为此配套新建了理货业务实训室。本实训室是连锁店长训练理货业务技能的实训环境,采用引进典型企业典型个案的方式建设,内容包括文化环境、硬件、用具、教具和管理制度。系统化的理货环境促进学生财贸素养的养成,提高理货技能的学习积极性。理货业务实训室的建设坚持三功能目标:学生学习功能、教师教研功能、面向企业在岗职工开展职业培训功能。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设备、工作流程、工作理念和管理制度,建成国内领先的理货业务实训室。理货业务实训室实训项目、技能鉴定项目(见表)。

3.财贸素养一条街

财贸素养一条街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集岗位实训中心和拓展训练中心为一体。学生在此通过实真训练,学会了订单处理、商品陈列、前台销售、商品盘店等工作内容,完成了从实训室的仿真模拟到企业顶岗工作之间的过渡。

九、教学效果

近三年学生对《理货业务训练》各任课教师的评价全部为优秀,教学督导组对本课程综合效果评价包括教师教学水平、实训环境、实训教材、实训内容、训练方式、课时分配和能力培养等七个指标,2007年主讲教师的综合得分为91.3分、2008年主讲教师的上半年综合得分为92.1分。

参考文献:

[1]潘家俊.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

[2]江明光,陈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引进与咨询,2005,(5).

[3]葛春凤.我国连锁经营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开商网,200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