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校数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校数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校数学

篇1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并经过人们的思维活动产生的,是人们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本质认识。中学数学教学比较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考核,比如历年的高考题都侧重于对数学思想的考查。然而,高校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多年来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轻视数学思想教学的危害

轻视或者淡化、弱化数学思想的教学会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和危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不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和形成则离不开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和掌握。从中学到大学正是学生从未成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习惯还处于不稳定阶段,若不强化数学思想的学习,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就很难形成。事实上,一些大学生遇到简单的数学问题还可以解决,一旦遇到难度稍微大一点的数学问题就不知如何思考,更谈不上解决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些学生缺乏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2.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转化和提高。数学知识内容的积累是能力转化的基础,而转化能力更多地依赖于对数学思想的自觉应用。轻视或者淡化、弱化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将会淡化、弱化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思想的意识,这势必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转化和提高。

3.不利于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理、工、农、医、经等学科门类的诸多学科都与数学密不可分,如果不注意数学思想的教学,那么,学生就难以掌握数学的精髓,就难以理解这些学科的有关知识。

4.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不仅需要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全面了解,更需要有激发创新思维的动力源泉――科学的思想。对于数学,人们需要有数学思想;对于与数学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专业,人们也同样需要有数学思想。否则,就很难有新的突破。

5.不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和巩固。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数学可以说是一门哲学,处处闪耀着辩证的火花,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的一样:“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和表现方式。”数学中的辩证表现浓缩于数学思想之中,如果不善于渗透数学思想教学,就难以发挥数学哲学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不利于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和巩固。

二、渗透数学思想不力的原因

轻视数学思想教学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是持久的、长期的,我们必须进行反思,寻求渗透数学思想不力的原因。

1.教学内容多,课时量少。无论是数学专业还是非数学专业,数学教学的内容容量较大,相应地就需要较多的课时量作保障。事实上,数学专业的课时量基本上还有保障,而非数学专业的课时量虽然有多有少,但是整体上看普遍偏少。比如,线性代数课的课时量有48学时、40学时、36学时,更少的有30学时;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的课时量有64学时、56学时、48学时、40学时,更少的有36学时或32学时。容量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客观上使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的授课任务而忽视数学思想的渗透。

2.缺少“指挥棒”的影响,高校管理者和职能部门重视不够。中学尤其是高中教学深受高考“指挥棒”的直接影响,特别是在高考中数学占的比重比较大,是学生容易拉开档次的学科,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然而,大学教学相对自由,缺少了类似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与中学尤其是高中相比,高校对数学教学的重视程度显得非常不足。

3.教师考核制度重科研、轻教研。不同的考核制度、激励机制对人的工作的影响不同。近年来,重科研、轻教研的考核制度必然影响着教师工作的侧重点,使教师的主要精力集中于科研,这势必制约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进而制约教师备课、上课的积极性,制约数学思想教学的顺利开展。

4.教师自身重视不够。教师教学除了受考核制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自身一些因素的影响。目前,不少高校新进人员较多,特别是青年教师较多。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高,但是,相对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的教法技巧,重知识的传输,轻思想的渗透,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学思想的教学,影响着教学效果。

5.学生自身自制力较弱。教学是双向的,没有教与学的紧密配合,要想进行数学思想的教育与渗透、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是很困难的。在大学,一些学生自制力较差,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受不良虚拟网络的蛊惑,厌学情绪高,学习浮躁,这势必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三、重视渗透数学思想的建议和对策

影响数学思想渗透教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为了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必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促进或改进渗透数学思想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1.高校管理者和职能部门要重视。高校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符合时代要求的综合型人才,必须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不仅要重视知识内容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学科思想(当然包括数学思想)的传授。只有高校管理者和职能部门重视了,才可能更好地促进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

2.改变考核制度、职称评定制度。学期考核、年终考核、职称评定是影响教学的重要杠杆,只有改变教师的考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科思想(当然包括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

3.加强督导力度,改善督导方法。督导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监督,一个是指导,监督为辅,指导为主。如果督导人员对教学只是听课监督打分,那么督导就失去了其本身的主要职能――指导,这不利于教学的改进,不利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自觉渗透数学思想,就需要外在的压力和动力――督导。因而,高校要加强督导力度,改善督导方法,提高督导效果。

4.改革教育内容,渗透数学思想。陈旧庞杂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因而,有必要结合学校和师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为渗透数学思想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

渗透数学思想是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关键所在,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基础,数学思想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数学思想教学,就必须认识到轻视或者淡化、弱化数学思想教学给学生及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认清渗透数学思想不力的原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多管齐下,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数学思想的教学渗透到数学学科的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燕.数学与素养[J].素质教育论坛,2008,(6).

篇2

1.从性别角度来分析对数学观的异同点

数学专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从性别上没有显著的变化,但对数学知识的本质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比如女生对数学的本质问题的认识要高于男生的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女生在学习数学的态度上更加认真和细致;另一方面,女生在数学学习的工夫上要通常多于男生,因此,在数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相当的情况下,女生的认知水平会更高一些.

2.学生的数学观的发展水平与其年级的递增成正比

通过对数学专业学生的数学观认知水平进行比较和分析,学生对数学观的认知水平与其年级递增成正比,也就是说,随着学生年级的递增,其对数学的认知能力也会逐步增强.从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数学观需要从教育中来引导,并且在教育的推动下,以促进学生对数学观的理性认知,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广泛性,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定理来促进自身数学素养的提高.调查显示,很多高年级的数学专业的学生能够从对数学知识的积累中,逐步摆脱了套用公式或依赖于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运用数学思维,而是更加主动的,依据自身对数学掌握情况,灵活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沉淀,并随着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更加专注于思考,更加关注于对数学思维的认识和应用.

3.学生的专业成绩与其数学观水平成正相关关系

数学专业成绩的高低与其数学观也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比如对数学观的调查中,学习成绩高的学生,其数学观普遍较高,而成绩低的学生,其数学观相对较低,从中我们发现,专业基础好的学生,由于其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也逐步增强,对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也理解得更加深刻,所以,数学观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相反,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数学专业知识相对较低的学生,由于其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很多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规律构建得不够稳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数学观的提升.

二、提高数学专业学生的数学观的策略和建议

结合高校数学专业学生的具体实际和学习特点,从数学教学和指导上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方法,对于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1.兼收并蓄,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学生数学观的提高,并非与其数学专业知识成正比,通过对数学相关学科的学习和认识,加强对学生更多知识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从学习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并促进学生数学观的提高.

2.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习从自身实际出发,从自主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逐步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的积累和沉淀,从自主学习中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从而增强对数学内涵的深刻体会,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创造,特别是数学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一定要从数学的思想中汲取有益的知识.

3.关注学术史,培养全面的数学观

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门历史,从数学知识的发展和数学方法的提出,都与其数学历史紧密相关,为此,学习数学史,可以更清醒地认识到数学的发展和变化,可以从中感知到数学知识及其交叉学科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自身的学习导引出一个明确的方向,进而形成数学历史观.

三、提高高校数学专业教师的数学观的建议和方法

学生数学观的培养和形成与高校数学教师之间的正确引导息息相关,不同的教师,因其对数学的态度、观点不同,对其教学方法和措施也有所迥异,为此,全面提高高校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并促进其对学生数学观的养成.

1.数学思想的重要性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也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高校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数学知识的传授,更要从数学思想中逐步引导学生来学习,运用数学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运用数学思想来指导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注重数学课程知识点间交叉性

篇3

数学文化;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数学文化在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通过数学文化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善的数学思维,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的重要价值,比如应用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以及人文价值.除此之外,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文化素养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数学文化在教育事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一、将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教育功能.因为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弘扬数学学科的科学本质,还要向学生展示数学的人文精神.通过人文精神和数学知识的结合,才能够将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一)对学生进行数学文明史的渗透教育

教师向学生进行数学文明史的渗透教育有很多种途径,比如教师可以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数学家,除了向学生介绍他们的学科贡献外,也可以适当讲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学科精神.魏晋时期,我国的数学家刘徽已经创造了“割圆法”,进行了数学极限的研究;数学家莱布尼兹、韦达等在引进和构建数学符号体系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这些事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习先辈勇于探索的精神,还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对学生进行世界观的渗透教育

数学是一门具有辩证唯物主义色彩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辩证唯物主义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客观世界才是数学的源泉,将辩证唯物主义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对于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有非常大的作用.

(三)利用课堂情境的创设进行数学文化渗透教育

合理高效的课堂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商,并且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导入课堂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过程中,达到一种高效的学习状态.除此之外,合理高效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并且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学习思维.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情感,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向自信、有效和有趣转化.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相应的趣味故事,这是一种十分常用的创设课堂情境的办法.

二、将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的对策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数学教育的对策有很多,比如,提高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数学教学的课堂内容,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适量引入数学史的内容,改变教学的评价方式等.本文主要介绍了其中的三种对策.

(一)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将数学文化渗透在课堂中,首先教师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应该进行提高,其次教师的教育理念要不断进行更新.一直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都是只重视数学的实用价值,而不会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相关教育.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的弊端,需要进行改革.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过硬的数学专业知识和更加广阔的知识面,才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知识和观念,才有能力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将数学文化渗透到高校数学教学的工作中,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的时候,应该尽量使自己的讲述精要和简明,这样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学生的情绪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下来,并且起到锻炼学生数学文化思维的作用.高校数学教师应该重视数学内容的本身,并且将数学文化融入其中,从而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除了使学生更加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也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并且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之情.

篇4

一、将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教育功能.因为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弘扬数学学科的科学本质,还要向学生展示数学的人文精神.通过人文精神和数学知识的结合,才能够将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一)对学生进行数学文明史的渗透教育

教师向学生进行数学文明史的渗透教育有很多种途径,比如教师可以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数学家,除了向学生介绍他们的学科贡献外,也可以适当讲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学科精神.魏晋时期,我国的数学家刘徽已经创造了“割圆法”,进行了数学极限的研究;数学家莱布尼兹、韦达等在引进和构建数学符号体系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这些事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习先辈勇于探索的精神,还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对学生进行世界观的渗透教育

数学是一门具有辩证唯物主义色彩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辩证唯物主义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客观世界才是数学的源泉,将辩证唯物主义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对于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有非常大的作用.

(三)利用课堂情境的创设进行数学文化渗透教育

合理高效的课堂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商,并且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导入课堂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过程中,达到一种高效的学习状态.除此之外,合理高效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并且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学习思维.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情感,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向自信、有效和有趣转化.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相应的趣味故事,这是一种十分常用的创设课堂情境的办法.

二、将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的对策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数学教育的对策有很多,比如,提高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数学教学的课堂内容,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适量引入数学史的内容,改变教学的评价方式等.本文主要介绍了其中的三种对策.

(一)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将数学文化渗透在课堂中,首先教师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应该进行提高,其次教师的教育理念要不断进行更新.一直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都是只重视数学的实用价值,而不会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相关教育.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的弊端,需要进行改革.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过硬的数学专业知识和更加广阔的知识面,才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知识和观念,才有能力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将数学文化渗透到高校数学教学的工作中,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篇5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倡素质教育

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学习数学不仅要学到许多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重要的是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日本著名数学家米山国藏曾说:“我搞了多年的数学教育,发现学生们在学校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毕业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这些作为知识的数学,所以通常是出校门不到一两年就很快忘掉了。然而,不管从事什么业务工作,惟有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随地发挥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因此,让学生领会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目标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学会书本知识的层面上,而要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思维惯性,实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素质教育”。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的发现过程有助于加强数学各分支间的融合及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抽象性抓住事物的本质,并且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课程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方法改造世界。

二、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地表现出自己对数学的追求,以此感染学生,使学生乐于沉浸在数学的海洋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这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情”作用。教师应在课前对相应的数学学科作一个评价说明,将本课程的价值、应用及相关的名人轶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有种想学数学的渴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对学生充满热忱,尤其是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关心他们的进步,注意发掘他们的优点,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及时给予纠正,切忌冷嘲热讽,打击学生的信心;教师站在讲台上,要充满激情,全身心地融入所进行的讲授,不是一种应付式的照本宣科,而是一种探讨问题、追求真知的态度。讲述中随着问题的深入解决迸发出内心的感慨和由衷的喜悦,让学生随着教师情感的变化,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课下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给予帮助,既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又能让学生体验到温暖,身心受益。

三、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要强调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巩固,这三者在高校数学学习中是缺一不可的过程,它们不再像中学那样可有可无。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因为提前把知识点看过后,教师在讲新内容,学生就可以跟得上老师的思路,不至于遇到稍不理解的地方时,就对继续听讲产生障碍,从而使不明白的问题越来越多,需要业余时间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理解、消化。要带着问题听课,可以集中精神,把主要精力用在“刀刃”上。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专心听讲,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老师上课时提出的问题,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一定要多和老师交流,及时解决问题,以免问题越积越多,影响后续学习。课后要先复习,后做练习题,因为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相比,课时明显减少,一节课讲的内容较多,要想做到当堂消化实在不易,几乎是不可能的。做练习应尽量独立完成,因为通过做练习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使所学知识更加牢固,而且做练习题还可以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也要提前告诉学生,即使消化了课堂知识,但作业有可能仍不能顺利完成,主要是高等数学解题有时需采用构造的方法去解题,而函数的构造需反复试验才能完成,花费的时间多了些,这时千万不能产生弃学念头,可转换观念,通过询问老师、学生间相互讨论、看相关高等数学学习辅导书等方法来学习并完成作业。

四、因材施教,奖励促优

进行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要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保证全体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加强辅导,努力完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考试及格率;对于优等生,教师要拓宽知识面,加深知识点,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与考研中的“数学三”相适应;对于中等生,教学重点应放在落实教学环节上,督促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激励学生向优等生发展。

为了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主要依据考试成绩,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1)依照该课程的学分数,优等生前10%的学生,可以给予学分奖励,以使学生可以免修不感兴趣的课程,鼓励学生向感兴趣、有特长的课程加深和加广,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在奖学金评定中加分奖励。(2)对中等生、学困生中在后一门课程学习中升级的学生给予进步奖,以表扬和适当的物质奖励方式进行。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任务、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学习

高校数学教学不但要面对学生的现在,也要面对学生的将来,既要考虑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后续课程知识的基本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后续发展。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课堂上不可能将所有高等数学全部内容一一讲解,对于考研大纲里的内容如傅里叶级数、曲线与曲面积分等内容作为课后自学内容,因此,在高等数学课上,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可先选择一些理论性较简单、计算方法规范的章节,或是对一些关联性较强的知识,可采用提前自学、课堂讨论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信心。把下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要掌握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留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提出新问题,这样做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求知欲,让其主动去学习。然后在下次课上要先针对问题进行随机个别提问检查自学情况,对有误解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自学,完成自学任务要求。例如,可将一元函数的单调性的判断、二重积分的概念及性质、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等章节内容作为自学内容,先让学生借助已学过的知识,通过自学解决教师留下的几个问题。然后教师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对此部分作总结性讲授,用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减少课时,通过一段时间自学任务驱动的学习,达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以上是笔者对高校数学教学的学习和认识。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在飞速增加,高校数学教育也在快速向前发展,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地创新和改革,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并付诸于实践,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一、数学文化观的形成

1.概念.数学文化形成于数学自身的发展过程,具体指的是,在数学的教学或者科研过程中,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且用文化的观点来看待数学,着重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数学文化包括数学的思想、方法、语言、精神、观点,以及这些方面的形成和发展;而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数学文化不仅包含上述内涵,还包括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以及数学教育,还有数学在自身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内容.因此,高校在开展数学教育的时候,除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之外,还需要不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特点.数学文化和其他文化是有着一致性的,比如,数学文化具有统一性,部分地域和民族,数学文化有着自己的语言和符号,是人类共同的智慧结晶.数学文化还具有可塑造性,数学文化可以在课堂上传播,可以在数学活动中传播,在交流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改进教学的方式,促进数学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二、基于数学文化观视域下的高校数学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高等院校的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在一定意义上,承担着传播数学文化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不可像传统教学一样只给予书本知识的讲解,还要求更深层次的教学,向学生传播数学文化.2.教学方式要形式丰富.高校数学不再是简单的书本内容介绍,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因此,高校数学要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只有从实际生活出发,才能将复杂变为简单,将晦涩难懂变成信手拈来,将生活中具体的实际案例与数学相结合也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可以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环境,在学生身边作为同行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真真正正地让学生融入数学文化中.3.对数学课题进行想象化处理.对于学生来说,不愿意接触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不懂数学课题,因为数学是一门抽象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题目中没有一个字或一个字母是废话,都是解题之关键,有的十分复杂,学生甚至不明白题目的要求,就更不愿去学习数学了.目前,电子媒体技术十分发达,随着高校的改革,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深入每一个校园,多多利用,可将数学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4.数学教师要多多和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交流.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和其他学科息息相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多个学科交叉的问题,不仅要学好数学还要学好其他科目,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和物理、化学以及数学和历史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引导,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也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进行了良好的引导.

三、基于数学文化观视域下的高校数学教育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大家眼里,数学学科是一个比较难懂的学科,如果教师不采用一些合理的办法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很多高校的数学教师都在授课时通过一些小故事来带动课堂氛围,从而令数学的公式和内容不显得那么枯燥.总之,引用数学文化的知识能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高等数学的教育质量.2.有利于培养学生关于美的概念.数学文化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时,应该不断挖掘数学文化,给学生展现出数学的美,让学生都能够充分认识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3.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从以往传统的高等数学教育来看,在高等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数学教师都只是重视学生的知识成分,重点培养了学生的高等数学分析能力,但是,忽视了数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越来越多的高校注重数学文化的教育,给数学课堂教育带来了很多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也会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四、总结

总之,高等数学教育从整体上来说就是数学文化的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难点.高校应当积极引入数学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改变教育方法,多多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崔一民.数学文化观视角下的高校数学教育[J].求知导刊,2015(08):143.

篇7

一、提高关注度,让学生“心动”起来

无论哪一个时期的学生,教师起到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心里的想法,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表扬和鼓励.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下与学生聊聊天,谈谈理想,甚至可以与他们聊喜欢的明星,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就能够提起兴趣学习. 同时,教师还应该提升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语言魅力. 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规律和审美原则,正确处理教学的各种关系. 教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使得学生注意,从而对数学课产生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行动”起来

教师自身都有个人魅力,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从而主动接近数学课,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创新的教学方法,谈何能让学生一直喜欢数学课程,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是当前老师最应该注重的关键之一.

1. 创设高效情境,让学生大脑先动起来

创设情境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对问题产生怀疑. 数学情境创设在数学课程中虽然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是要想让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缺少这一环节则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一个高效情境的创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课的期待程度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教师首先应该对情境有着非常清晰的思路,结合当下要学习的课程进行创设,明确创设目的. 在课堂上发挥自我语言魅力,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进入情境,从而让学生的大脑开始思考,并主动参与到该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中.

2. 借助多种教学工具,让学生眼睛动起来

枯燥的黑板式教学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尤其是教师在教一些需要同学想象力的课程时,往往无法用语言或者是简单的教学工具来阐述,学生在听的时候也会感到听不懂,甚至一听就提不起兴趣. 于是,教师可以结合黑板和多媒体技术,融合色彩和动感形成画面,直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形象,同时为教学增加了活力. 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程度也决定了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好处,从而在上多媒体课程时,往往会比单纯的书本黑板有效果得多. 教师在讲解多种复杂图形组合时,借助 多媒体更加能够形成直观的动态演示,学生也能从不同角度对学习内容进行了解.

3. 增加实践课程,让学生行动起来

数学课的教学点往往比其他学科的少,大部分时间是留给学生做习题或者自己对知识点的巩固. 一些老师会在有限的知识点上一遍遍重复教学,这就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消化的宝贵时间. 对于一些理解能力差,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根本消化不了,因此也无从谈起对数学课产生兴趣. 教师应该留一点时间给学生,对某些比较复杂的知识点,运用身边的小道具让学生进行实践,使得学生能够参与到知识点的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沟通交流,让师生、生生互动起来

1. 师生互动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体验教学发现与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内容完成之后,一部分学生还是会对知识点不够理解,这时候教师就应该主动帮他们解决,进行详细的结合分析,从而保证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当教师了解到某一个问题存在着难点时,应该及时解决,而不是一拖再拖. 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提问的次数就会增多,一些教师没有发现的问题有可能学生已经发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解决,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

2. 生生之间的互动

一个班上都会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如果一味只把知识传授给优等生,那么差等生就将越来越差,因此,要平衡发展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让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各补所需,各取所长,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教师这时可以在数学课程上进行分组探讨,进行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之间的配对,在组与组之间的相互竞争作用下,优等生发挥主动优势,帮助差等生各个环节的学习,从而提高本组的竞争力,激励各组之间的学习,让每一名学生都认识到自身的潜能,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互动气氛下的课堂就能为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综上所述,学生只有提高自身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自我潜能,才能学好数学. 因此,教师如何打造数学高校课堂,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成为了重中之重.

篇8

数学是各高校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学科的重要基础,所以各高校应重视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从这个角度出发,大学教育中数学公共课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满足学生需求和时展为前提,做好数学公共课的相关工作,通过对理论知识、计算技能的学习,强化学生思维模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地,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找出数学公共课存在的问题,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困难。本文从数学公共课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论述了高校数学公共课的现状,并详细的分析了高校数学公共课的改革措施。

1 高校数学公共课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1.1 兴趣特点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对数学学习比较感兴趣并且愿意主动参与学习;另一种是不愿学习只是为了考试而应付学习,不愿学习数学的学生在参与公共课的过程,表现往往是被动的,而老师在课上没有正确的进行引导,更会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仅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削弱了公共课的教学意义,有的同学甚至把公共课当成休息课。

1.2 注意力

学生对数学公共课的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也容易涣散,开小差的现象层出不穷,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集中30 min,并且常常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如果教师不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上课所讲的内容与学生听课效率完全脱节,造成了学习成绩的下降。

1.3 记忆特点

学生在数学公共课上兴趣不足,不能积极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不把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而是在考试前几周自学整本书,考试后知识就忘记了,这种短暂记忆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数学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限制的数学思维模式的形成。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教师要通过心理学的知识来转变这种教学现象,让学生通过数学公共课的学习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达到素质教育的目地。

1.4 思维特点

参与数学公共课学习的学生较多,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受到环境干扰,同时学生学习过程也是被动的,往往还是老师单一的进行讲解,这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迟钝,思维呆板、想象贫乏、缺乏创造性,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且要活跃课堂气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成熟。

2 高校数学公共课的现状

高校的数学公共课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教学过程中以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基本技能为核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尽管数学公共课面对的学生往往不是数学专业的学生,任课教师也会把教学重点放在全面介绍课程内容上,并且处于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动机,而把数学难度较高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造成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速度过慢。数学公共课的教学目地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以帮助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数学公共课为例,笔者认为我校的数学公共课的学习要有针对性,不论学生所学的专业是什么,数学基础课程应突出教学质量,并依据所学专业的不同,适时的加大知识难度,这种个人见解虽然片面,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一方面不至于遗漏重要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又适应各系专业课程安排的知识结构,满足数学公共课的教学安排,又提升了专业课的学习效率。

3 高校数学公共课的改革措施

3.1 鼓励大学生进行思考

数学公共课的教学改革要从学生的思维出发,心理学中有一句名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就要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出发,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找出答案,同时指引学生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数学公共课的教学目标,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其实高校的大学生在智力方面都不存在问题,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所以需要通过数学公共课的学习来强化这一理念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激发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公共课的学习是激发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大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也不是其它基础学科能够比拟的,所以要激发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数学公共课的思维能力训练可分为两种形式:首先是抽象和概括能力的训练,这主要是因为数学的概念和理论相对抽象,并且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实例来进行证明,有时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论点的阐述,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抽象性,并让学生自已进行知识点的概括,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其次是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训练,数学中的定理和推导方式都有很强的逻辑性,学生在学习中要强化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形成,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判断力;再次,思维能力训练中还要突出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数学问题的分析、归纳、总结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3 激发兴趣

数学公共课的学习是枯燥的,教师一定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把数学中的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更加关注数学,尽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如学习定积分时,教师可以提出怎么才能计算出教学楼的占地面积,然后根据授课内容来讲解,利用曲边梯形的面积和计算方法来完成,最后导出定积分的定义。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从兴趣入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篇9

各大中专院校几乎将数学作为培养个专业人才的必修基础公共课,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按照不同的学科要求,各门课程的教学程度也有所不同。数学不仅为其他专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同时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严谨的态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一批具有良好数学底蕴的高等人才。事实上,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课本为主进行教学,学生主要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与数学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甚至没有体会到数学的思想。因而高校数学教学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数学思想的培养

学生普遍认为作为基础公共课的高校数学与自身所学专业联系很小,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以通过考试为目的,只学会了如何解决数学问题,没有达到高校开设数学课的真实意图。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以教材为主,单一地讲授数学理论基础知识,而应更多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底蕴。在讲解内容的同时应结合实际案例,循序渐进,最后点出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例如,在讲授定积分的概念时,应以计算曲边梯形面积与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为背景,通过多媒体动画来演示“大化小、常代变、近似和与无限逼近”这一思想。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定积分概念,更利于学生对后续的重积分及曲线与曲面积分概念的学习。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教师不应立即给出解题方法,而应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来锻炼学生思维。在讨论过程中,逐步引导出解题方法。例如关于四条腿的椅子能否在不平的地面上放稳这一问题,通常椅子只有三条腿着地而不稳,而只需稍微挪动几次,便可使四条腿同时着地而放稳了,这是实践可以做到的。这一很简单的生活现象背后却隐含着数学的理论知识,首先容易想到的是四条腿长度相同,另外地面高度要连续的变化(即无像台阶样的情况),在这些前提下可以提出数学表示,最终得到结论。学生在得知证实这一问题的数学工具为微积分中的零点定理时,定会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舍弃教材中计算烦琐的例子,适当增加实际生活中与数学联系紧密的经典例子。这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见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妙。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准确快捷的计算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还培养了学生用数学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充分利用数学软件和多媒体设备

在高科技,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数学软件的应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和数学软件可以给学生展示比较抽象的数学现象,有助于学生更深地体会数学的抽象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常用的软件有MATLAB软件、SPSS与SAS。例如,运用MATLAB软件可以做出一些二次曲面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柱面与旋转柱面的形成,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应用软件可以避免复杂的计算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寻找某企业1~10月产量与生产费用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运用统计软件SPSS,不仅可以看到产量与生产费用的散点图,还可以得到方程的参数的估计值以及拟合优度。对学生进行一些软件基本操作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高教数学教学改革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师要不断学习,深化适用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准备上课内容,增强责任心,同时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学校有关部门应开展利于教师自身素质提升的活动,并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方案,加大考核力度,以学生和听课专家共同反馈为主,不断改进教师的授课技能。教师的博学多才会吸引学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增设部分选修课及开展专题讲座

高校只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三门必修基础课,这并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事实上从每年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试题上看,其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高校要培养各类专业人才,而数学是研究各学科的有力工具,因而应加大基础数学的教育力度,适当地开设数学建模、数学软件、运筹学、多元统计分析和网络优化等公选课,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课考核应采用课题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互相讨论,上交论文,任课教师就论文内容提问,主要以论文的创新性和问题回答情况给出考核结果。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可以适当地举行与高校所学数学课程相关的问题的专题讲座,增加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系,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发挥创新精神,进行逻辑推理,运用量化分析的能力,善于从实际问题原形中抓住数学本质,来建立新颖的数学模型,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总之,为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在高校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利用数学软件与多媒体设备,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本质的能力。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质,紧跟时代步伐,推动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姜启源,叶俊,谢金星.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倪中华.高校数学教学改革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16).

[3]谢树默.建模思想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教育教学,2009,2(上).

篇10

2.数学教材存在问题

如今的高校数学教材内容极具宽泛性,对于指导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游刃有余,但是对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就不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无法用直观的方式寻找到具有专业应用方面的数学例题。学生学习内容广泛却无法找到专业学习的办法,教师数学专业基础强却无法找到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所需数学知识的办法。

3.数学教学方式和手段存在问题

教学方式过于呆板,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学形式过于简洁,这些都是传统高校数学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弊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无法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性素质人才,培养出的只是一批应试教学下产出的“高能畸形儿”,这样的“人才”已经不能够被社会所接受。

二、实施多维性教学模式具有的重要意义

1.多维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多维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改善我国高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观念,在根本上改善以往课堂秩序差、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参与度低等相关问题。能够适应当前新课标下对教学目的的根本要求。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着师生共同参与的多维性教学模式方向转变,这将成为今后高校数学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

2.多维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数学基础课教学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学术型教学模式,无法发挥高校数学课程内容广泛性和综合性的主要优势,它忽略了由理论转变成实践的重要性而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就难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多维性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注重教与学的双方互动,在保障教师授课情绪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必然能够提高高校数学的教学效果。

三、多维性数学教学模式探究内容

1.实施分层化教学目标,改善教学大纲制定

根据高校学生专业的设计特点设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细化教学目标层次。根据目标的根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制定出具有一定适应程度而又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基础层面较差的学生,主要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狠抓养成教育,规范行为习惯,以力争成绩合格为根本目标;对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在保障其学习基础的同时要施行养成教育,助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超过合格成绩为根本目标;对于基础层面较好的学生要深入挖掘潜能,刺激其发散思维能力,以力争成绩优秀为根本目标。只有进行分层次、立体化教学,才能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实现全员化进步的教学效果。

2.实施立体化课堂教学,丰富高校数学教学课堂内容

实施立体化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有两种手段: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和实例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具有生动性、灵活性、互动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投影仪、电脑、幻灯机等电子仪器来丰富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课堂教学,能够充分的发挥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的优势,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具有灵活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例讨论式教学方式可以完善师生间互动和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在疑难教学问题上可以提供合作性、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将原本极具复杂化的数学理论可以简单的应用于具体的实际问题之中,深化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篇11

关键词 民办高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分层教学

0 引言

《高等数学》是大学本科理工、经管类各专业的重要公共基础课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体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民办高校经历了大众化发展,教学中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过多的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作为“工具课”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受到数学“无用论”的负面影响,没有使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在自己以后专业学习中的用途及其重要性,更不清楚高等数学对自己思维能力的锻炼培养以及在自己以后工作中的用处。本科教育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加之民办高校从大众化发展向内涵式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质量要求,而适合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路较少,在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下,使之高要求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传统教学改革的助推下,探索出适合民办高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案和方法更加迫切。

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很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上提出很多新的理念和方法[1-3],随着改革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教学的深入,我们往往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把改革的重心大都集中在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改革,这种教学改革逐步完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4],但是,在改革实践中,对于教学改革教学理念和思想的转变研究较少;同一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同一专业,不同知识储备的这种差异性,对于高等数学知识内容的整合研究较少;而且把最重要接受教育的学生没有纳入改革对象。对于民办高校没有解决因材施教、体现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等这种教学改革还是没有触及改革的深水区。

1 民办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1.1 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

民办高校高等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重在于能否解决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理解,为学生服务、为专业服务理念的理解。根据现有高等数学的教学理念,通过改变老师对学生的预期期望,从各个教学环节转变教学理念,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优化教学设计,强调对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传统单一的讲解、单向提问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教师提出问题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索、参与教学与实践。同时教师要不断充实交叉学科的知识,要注重和所授学生的专业衔接问题,把学以致用教学理念贯穿教学始终,提高学生创新性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数学综合评价不能用一次考试成绩划上等号,多角度的、过程性相结合的、激励性的动态考核评价体系全方位评价学生。

1.2 采用多元化教学措施,优化高等数学教学体系

民办高校经历大众化的进程,同一高等数学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同一专业,不同学生数学知识储备存在差异,而且这种个体差异性在民办高校显现的尤为突出,怎么体现因材施教、怎么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怎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怎么让教学更加高效等这些问题是民办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构建新的学生上课体系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1.2.1 教学内容“模块化”

根据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的框架,划分成多个模块,利用知识模块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特长集中攻关某一模块,每一模块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划分为几个等级,比如:高等数学第一章函数,可以命名为“第I模块——预备知识模块”,记为“I”,针对专业要求,把第一模块分成不同的知识深度,用A,B,C...区分难度。同样可继续划分别的模块,以此类推把知识点按照内容归类、难度区分加以划分,例如:IA、IIC分别代表着第I模块的最难等级和第II模块的一般难度等级。

1.2.2 学生上课“等级化”

在现有的体制中,学生上课往往以专业划分班级,学生往往被动接受学校教师、教学内容的安排,甚至不得不面临“一刀切”教学方式的困扰,由于学生个体能力存在差异,“厌学、及格率低、难教”的现象无法彻底改变。同时,往往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动作用。所以在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推进中,不但要加强模块内容的优化及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而且在学生上课制度上进行新的探索,注重学生学习层次和所学专业的要求,打破学生上课的院系限制,把被动接受教育,转变成根据能力层次的要求,自由选择模块层次,但是这种选择不是没有约束的,各专业要制定本专业发展的基本层次要求,达到所学专业对高等数学的基本要求后,可以继续分层次逐级提升数学知识水平和满足学生的知识结构的需求。在整个改革中,我们对于这种新的探索研究,使学生投其所好,为专业服务,也从学生角度出发,针对不同专业及文、理兼收的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有选择的权利,让学生也加入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完善整个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建设,在同一课程体系下,界定等级制度划分的知识原则和专业对高等数学知识的基本规范要求,构建新的学生上课体系。

采用“内容模块化”和学生选择“等级制度”上课方式,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同时依照专业培养计划及相应大纲要求,从学生具体实际出发,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选取不同的教学模块,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3 数学建模、数学实验融入高等数学课堂教学

在现有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了解各专业与数学建模、数学实验课程的切合点,通过数学建模、数学实验课程引入高等数学教学环节中,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较大地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独立地利用文献资料,统计分析,逻辑论证的能力。一些数学软件MATLAB、MATHEMATICA的课堂教学引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具体应用,分享解决问题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划组织、与人合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能力,这些都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

1.4 以考试、评价改革为导向,优化评定体系

高等数学是一门注重抽象性、逻辑性、推理性、准确性的一门理论课程,其考核办法历来都是笔试,目前各高等院校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也主要以笔试为主。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中,鉴于民办高校教学的灵活性,考核办法和评价准则可以进行 “敢为人先”的大胆改革,甚至可以考虑取消笔试考试。在能力本位的民办院校是否可以像其他课程一样在过去的客观命题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开放式问题的考核,让学生多渠道的查阅资料来解答问题。针对不同的章节,不同的专业,设计相应的实践性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习惯,改变了以往纯粹灌输式的死的理论,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考核体系的改革,相应的学生综合评价系也得随之变化,学生的能力不会用一次考试成绩去评定,可以结合学生的作业、出勤、课堂互动、小测验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随着考核人才质量标准体系的变化,引导学生向着理论联系实践方向的努力,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2 结语

在新的教育时期,民办高校教育本着为当地服务,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应用创新型人才。民办高校高等数学教学理念不能原地踏步,不能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必需与时俱进。通过以上改革探索,解决老师上课“难”,学生听课“难”,改变注入式教学的弊端,合理划分课程层次体系,让学生根据自己专业需求选择逐级上课体系。紧紧抓住为学生专业服务,为学生长期发展服务,完善和优化《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使民办高等数学教学服务于民办高校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剑,刘燚.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9:39-40.

[2]张霞,陈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8:29-30.

[3]尹志强.民办高校高等数学“构建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274-275.

篇12

【摘要】高校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质量直接取决于高校数学教育体系的教学效果影响.传统的高效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校对于人才素质教育的需要,对高校数学课程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学校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际状况,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探析,依照高校平培养人才的标准,致力探寻出一套可行的数学教学模式,力求把高校数学课程改革向着专业化、目标化方向发展, 进而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旨在构建一套合理化高校数学课程结构与内容,便于高校教师能够更加有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进而实现培养出具有全方位素质能力的学生的根本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校数学;改革;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不断大力开展高校教育推广工程,即“质量工程”,各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已经全面启动,在高校的教育体系当中,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开展.要想进行行之有效的高效数学课程改革就需要对广大高校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现状和工作成果进行研究,理论结合实践,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找差距,利用反馈的信息更好地为高校数学课程改革进行服务.

一、高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体系问题

高校数学教师在院系设置上一般归属于基础系(部).数学教师不能够针对各类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和应用进行因材施教.数学教师的课程构思、课堂建设、教研活动都在某个特定范围进行,较少与各系间进行教学沟通,高校教育的 “ 必须、 够用” 原则在这种体系的构建中很难被行之有效的贯彻落实,无法达到高校数学应用教学的根本目的.

2.教师问题

高校的数学教师大多数都是“科班”出身,毕业于数学专业,他们能够从容的实施数学理论教学,却无法对数学应用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知之甚少,无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采取适当的与专业相关的数学例题进行授课,对学生专业的不了解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而学生专业课教师却又无法将专业知识与实际数学教学案例联系在一起.因此形成了我国高校数学教育的独特体系,各种专业都采取相同的数学教学内容.

3.教材问题

我国数学教材体系讲求抽象性、系统性、严密性, 对专业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重理论分析而轻实用性,重解题技巧训练而忽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对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方面的重视,仅仅只局限于几何、 物理等其他科目方面的应用,在数学方面的应用少之又少.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无法在思维逻辑上打开学生的心智,不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4.教学方式方法问题

呆板是我国当前高校数学教学方式的主要体现,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仍然是现代高校数学教学方式的主流,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一大批定理、定义和解题技巧被教师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学生则利用被灌输的知识技巧去应付考试,“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活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根本热情,影响高校数学教学的效率.

二、如何有效的进行高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1.改变高校数学课程设置,活化数学教学形式

我们不能完全孤立的设置高校数学的教学课程,高校数学课程应该融合进新的教育模式体系下,即校企结合的“ 订单式”,将高校数学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培养“ 高素质” 人才为的教学目标,通过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教学来实现为社会输送“ 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目的.例如:将高校数学分为“基础模块”和“限选模块”两个部分,让学生能够按照专业的基本要求进行选择性课程安排.

2.改变高校数学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知识学习体系

在内容的选择上,高校数学应该体现数学教育 “ 一般能力” 、 “ 数学能力” “ 数学创造能力” 的阶梯性能力性目的.在内容上高校数学教学应该依照不同专业对数学应用的根本需求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教师要摒弃以往那种一味地求全的撒网式教学,应该意识到数学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并不是高校数学教学的全部.更加不能依照个人“喜好”单方面要求学生 ,只有在内容上改革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3.改变高校数学教学方式,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素质人才教学的需求,只有推陈出新,丰富高校数学教学方式,真正的将学生作为数学教学的主体,以培养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高校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从教师的心理上转变教学态度,才能够完善高校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释放学生的正能量,从根本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篇13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离不开数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也已发展到不懂数学的人望尘莫及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新时代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也应当掌握一些高等数学知识。

据了解有些高校至今连文科高等数学选修课也没有开,究其原因,有些是对开设高等数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够;有些是感到现有的教学总课时已经很多,不好再增加一门课;有些是数学教师人手不足,也有些数学老师不愿意给文科学生讲课,认为不好教,或者认为内容浅没意思;还有些则是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原因。其实,上述问题只要足够重视,认真研究,并不难找到解决办法。

二、文科高等数学应当将传授数学知识和揭示数学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文科类大学生开设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什么?究竟应当介绍哪些内容?对此尚有不同的看法。目前也没有比较认可的、通用的教学大纲,合用的教材也不多。前些年出版的文科高等数学教材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介绍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一元微积分、概率统计初步和线性代数初步,并在每章最后附了一个历史注记,但这些注记的内容比较专业,初学高等数学的学生很难看懂,更难理解;另一类按作者所说,是近现代数学的“导游”,分专题介绍了数论、解析几何、微积分、组合数学、线性代数、线性规划、概率统计、图论、数理逻辑、模糊数学的知识,有的还介绍了数学模型、数学结构、复杂科学、数学实验技术等。这些教材涉及了很多数学分支,面太宽,每个专题的介绍也只能一带而过,教师难教,学生也难学;还有一类是侧重于介绍数学文化,虽然内容相当精彩,但对数学知识的介绍比较零散,对于没有学过高等数学的文科大学生来说,不能达到比较系统地学一点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很难真正理解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

作为面向全体文科类大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的高等数学,既要介绍高等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又要开阔学生的眼界,尽可能使学生对近现代数学的概貌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并着力揭示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这样才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传授知识和揭示实质二者不可偏废。

因此,所介绍的应当是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高等数学知识,首先应当介绍研究确定性现象的一元微积分和研究随机现象的概率统计初步。在此基础上,再比较简要、系统地介绍一点数学发展史,介绍一些经典数学问题、传统数学分支和当代数学科学的发展,通过史实与例证来揭示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思想方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等。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学生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既学到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了解到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既受到形式逻辑和抽象思维的训练,又受到辩证思维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使得学生在今后的一生中,即使把许多具体的数学定理和公式忘掉了,但数学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仍然在帮助他,指导他工作、学习和生活。

三、对文科学生讲授数学必须更加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

数学老师习惯于严格、严密的论证,推导,而对直观、直觉往往重视不够,有些老师甚至认为不严格证明就不算数学课。其实,“数学课”与“数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数学课应当把数学成果的科学形态转化为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因此,数学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和不同的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恰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文科学生讲高等数学,更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扬其形象思维之长,补其逻辑思维之短;扬其阅读能力之长,补其运算能力之短。

对一般的文科大学生来说,应当尽可能地降低严格论证的要求,而侧重于介绍已有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学会运用。所谓“尽可能地降低”,并不是“取消”,而是:一要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例如微分中值定理、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的严格证明可以代之以直观的说明);二是对一些特别重要、并不显然、而又不难证明的命题,应当给出严格的证明(如微积分学基本定理,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公式等),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三是有些内容只需要学生知道是这么回事,并不要求他们完全掌握并能运用(如极限的定义、定义;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等)。

针对文科学生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更要注意生动形象,举例时注意结合他们的专业,适时地插入一点文学、语言学、经济学、美术学、音乐学、影视艺术等方面的例子,插入一点数学家的故事,插入一些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有关的事例,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可启发他们如何去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要特别注意向学生揭示高等数学中变与不变、有限与无限、部分与整体、确定与随机之间的矛盾,以及矛盾转化的条件和途径。

必要的课外作业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学得不好的同学大都平时不能认真地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检查自己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最好办法,也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流。因此,学生作业我都是亲自批改,并把作业中的问题记录下来,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讲评,对个别错误多或态度差的同学则当面谈。

四、加强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搞好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

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既能及时反映高等数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又能贴近日常生活;要能够自然地引入数学基本概念,展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要能够保持特有的数学特征列举出与文科专业相关的、有价值的实例;要注重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及其形成过程,通过对数学内容的辩证分析、典型数学史料的穿插融会,介绍数学与逻辑、哲学、教育、文化、数学家品质与业绩,渗透数学的人文精神。教学内容除微积分外,还可以有数学史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线性规划、数学方法论、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等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的基础课内容。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善于使用网络、多媒体进行教学与管理,善于应用网络课件、授课录像,做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在大学文科教学改革中,高等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开好这门课,是一个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给予关注的课题。我们希望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给予关心和帮助。也希望高校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把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广泛地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陆跃.采用美国教材进行文科数学教学初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8,(4

).

[2]黄秦安,邹慧超.数学的人文精神及其数学教育价值[J].数学教育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