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下阶段,酒店可以通过培训、印发学习资料、板报宣传等多种形式,结合内审,组织各部门、各单位深入学习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通过学习,让广大员工切实熟悉制度、掌握制度,按照制度办事。各部门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贯标办公室要深入各部门进行指导,解决学习、运行中的疑难问题,收集意见或建议。同时针对各部门、岗位、人员按执行的要求安排必要的测试考试,如口试或笔试。对测试、考试的结果纳入各基层单位的绩效考核中。
第二、严抓落实,积极贯标
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全员参与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文件后,不论什么人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严”字当头,按照文件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做到文件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严格按照程序文件规定办事,克服不良的习惯做法,优化管理环境,强化每个岗位每一个人的工作责任感,牢记“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记我所做”,记录好所做的每一件事,真实提供所做每件事的证据,一切工作按程序办事。为持续改进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奠定有力的基础。贯标办要加大与各单位的沟通协调力度,尽快收集各单位的文件修改意见,及时对文件加以修订。
第三、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是酒店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酒店各部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提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加深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好原则和尺度,按照程序进行规范改进。每位领导、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要按程序文件的要求 ,按照自己的岗位职责和管理职责来认真负责工作。酒店要不定期的开展内部审核,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顺利进行,收到实效。并针对内审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整改落实,不断提高酒店质量管理水平。
第四、整体推进,协调进行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部门互相沟通配合,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单位的消极被动,都会影响到整个贯标进程,因此,各部门要做好程序的接口配合工作,理顺关系,相!互配合,为酒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协调进行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篇2
1 科研单位组织机构的特殊性
油田企业的科研单位,承担着企业科学技术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工作,长期处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直接管理,科研项目的运行受外界的干扰较少,属于相对独立的管理单位。随着油田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单位机构改革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同时逐步走入了市场化的运行管理,也为社会打开自己神秘的“面纱”,独立经营、自主经营等运行模式成为主体。目前,油田科研项目来源分为纵向和横向,纵向是上级部门直接指定的生产经营任务类的指令性计划,横向是向周边的相关的业务部门进行的技术合作类的指导性任务,横向的科研项目合作方对要求合作的科研单位进行必要的质量保证审核,所以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在科研单位得到了逐步的重视。目前横向项目一般采取招投标制,根据顾客(甲方)的标书编制投标书,中标后,项目人员着手研究,项目完成后,由顾客组织技术专家和单位一道对项目成果进行鉴定或验收。无论纵向项目还是横向项目都主要是项目人员自行管理,而组织管理比较淡化,体系强调所有过程的质量受控制。为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必须对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改革,变完全靠“自检”为“自检、互检、质检”相结合。为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对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成立技术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材料实验、工程施工和办公室等相关部门,每个项目都需接受这些部门的管理监督,各部门分工不同,各负其责,覆盖了科研项目的全过程,从而控制项目所有过程的质量。
2 科研活动过程的文件化
以往油田科研工作很少形成质量记录,一般只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果报告、验收报告,中间过程几乎没有记录,使质量难以控制,即便最后发现了问题,也来不及更改。为了有效控制质量,必须将科研过程文件化,编写质量体系文件。一般讲,编写质量体系文件的原则是“写你所做”,执行质量体系文件的原则是“做你所写”。但是由于油田生产开发的特殊性,油田动态管理变化较大,科研单位的科研活动不能完全符合体系管理的要求,不能完全按“写你所做”,必须作一定的更改,即“写你将做”。质量体系文件中应在科研活动的各过程中设置必要的控制点,对控制点进行检验,并形成相应的质量记录。主要控制点应为:1.合同评审:由项目管理部门组织各部门代表进行合同评审。合同评审设置在投标书提交顾客之前;或可行性报告提交前;或合同签订前。通过合同评审可以检查投标书是否响应招标书的要求;本单位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技术能力以及施工难度是否能满足投标书、可行性报告等要求。2.设计评审:当设计完成后,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设计评审,以确保满足质量要求。设计评审是多次的,在各个不同阶段实施不同设计评审,它包括总体设计、模块设计、效益评价等。3.进货检验:质量管理部门对本单位采购药剂和工具进行进货检验合格。4.过程检验: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设置多级审核检验点,及时审核检验已完成的设计是否满足质量要求,设计过程检验采取多审批的方式,也可以自检、互检,也可以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检验。5.现场检验:由工程施工项目组对设计方案进行现场实施验证,完成由设计到实施的转变。6.最终检验:由质量管理部门和上级部门或顾客对科研成果进行最终检验评价。
3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关键
科研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难度较大,科研人员已习惯于独立完成课题,难以改变由别人进行的指点把关,再加上搞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需要增加大量的质量记录,增加科研工作量,所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最大难度是科研人员的习惯势力的阻碍,换句话讲,最大难度是如何“写你将做”,又如何坚持“做你所写”。要搞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关键是单位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只要领导层下了决心,扎扎实实去抓,就能够通过认证。在编写质量体系文件过程中,各相关部门争论很大,有些意见是合理的,而有些意见是不愿意打破以往的习惯,这就需要领导统一思想,坚持原则,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现场审核是不难的,难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是关键。上级领导要求科研单位按照第三方认证的形式进行模拟认证的质量体系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措施有效率也得到了提高,项目发包方对科研单位措施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纵向的措施有效率也显著提高,说明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有效的,顾客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4 职工培训的常态化
除了做正常的职工技术培训外,需做大量的、多次的职工贯标培训。首先做到让职工了解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重要性、迫切性。请咨询单位老师讲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知识。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不单单是几位内审员和几位领导的事,只有全体职工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贯标和执行,才能为体系运行打下扎实基础,每次内审过程中出现不合格项,都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学习体系文件的相关条款,举一反三,及时做好纠正和预防措施,关闭不合格项,以防止类似不合格重复发生。
参考文献
[1] 钟灿涛科学研究的质量保证问题研究[期刊论文]-科研管理,2008(2).
[2] 钟灿涛.李强.王伟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冲突及解决方法[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3).
篇3
第一,立足于本校的教学模式。课程认识实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实习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和学年中的寒暑假,主要是指专业课程(也包括专业基础课) 的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例如:企业认识实习安排在本校实习工厂,让学生边上课边跟班实习,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质量管理的实施情况。讲授质量管理统计方法时,要求学生到校纺织厂收集棉纱的质量数据,用所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讲授ISO9000标准及审核课程时,利用校内进行质量体系内审的机会,让学生参与。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另外就是积极投入,组建质量体系模拟审核室。模拟实训旨在营造人为环境或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学习职业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据此还可获得重复训练机会,以及随时进行评价的可能性。通过一些音像等教学设施向学生展示质量审核实况,让学生在模拟审核室里能学到只有到实践中去才能学到的知识,通过严密的教学组织工作和提供模拟情景资料让学生充当不同的职业角色进行模拟审核,让学生相互对模拟审核情况进行评价。这样他们的实践能力就能真正得到提高,并且通过模拟审核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到本地或武汉的一些单位进行行业调查或自行实习。
篇4
一、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概念分析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简称“ISO9001”,指的是一种对组织进行管理的手段。任何组织机构都离不开管理,管理质量的好坏决定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质量管理指的是在质量的方面对组织进行指挥、控制、协调的活动,主要包括了组织制定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策划、控制以及质量的保证和改进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内容。另外,为了能够有效的实现组织质量管理的内容,就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便能够合理有效的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实现质量的改进。
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事业单位中的运用
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运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两个方面的好处: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来说,能够加强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事业单位的文化;对于事业单位的外部来说,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外部形象和服务品质。
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提升服务品质。事业单位作为一个提供公共物品以满足社会需求的部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服务工作朝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并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了事业单位的办事流程。事业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包括了日常业务的操作,对每个工作岗位的员工在义务、职责、权限、文化水平、能力以及工作项目等方面都有清楚明了的要求,从而有效的构建全面系统性的职工岗位体系标准,实现每一项工作的程序、标准化管理,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准确执行。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以往的业务办理中的积极有效方法,改进其中存在的不足。采用简便快捷、政务公开的方案,准确及时的对事业单位中日常业务进行办理,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明确的做出决定。实现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流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公开透明,从而有效的减少管理中存在的随意现象,降低办事过程的难度,进而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2)紧密联系传统的内部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过程中,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与传统的内部管理制度相结合,选择其中优秀的管理手段,改进其中存在的缺陷,不仅有利于完善管理内容,而且还体现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对于提高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地位、提高服务水平质量以及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3)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在事业单位中,通过运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除了提高工作效率之外,还有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增强工作人员的事业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建设,针对事业单位中的每一个工作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义务、权限等都有了清楚明了的规定,对于每一个工作人员工作内容的责任和权利都进行了详细的划分,让每一个员工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以便于进行规范、程序化的操作。另外,对于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都做出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要求,比如对每个员工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作风、职业道德、岗位责任、服务质量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各个员工之间分工明确、各尽其责,从而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4)提高工作质量。对事业单位进行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实现了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尽职责,办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监督,进一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提升事业单位的外部形象。事业单位作为一种增加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教育、文化、科学等方面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其工作的成果和价值不能以物质、货币形态来表现。因此,通过运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工作的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运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工作人员质量管理的思想理念以及提升事业单位的良好社会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运用于事业单位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12).
篇5
分析上述两标准中关于产品设计和开发确认的定义和实施要求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确认是指通过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即是否满足顾客或使用者的要求的认定,确认应按策划的安排进行;
(2)确认只要可行,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前完成,但某些行业在产品交付前确认是不现实的,因此也可以在适当时机进行局部确认。如工程项目,设计单位可将全部完成的图纸、计算书、试验报告等提交甲方确认;
(3)确认通常是在使用条件下进行的,这种条件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模拟的。
(4)确认的结果以及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
但IRIS REV02中并没有对产品设计和开发确认的形式进行明确规定。确认形式的确定除了满足IRIS REV02的要求外,还要考虑产品的具体情况,即:
a) 是否合同产品;
b) 是否一次性产品;
c) 是否自主开发产品;
d) 是否基型产品;是否复杂产品;
e) 是否批量生产;是否单件产品;
f) 用户对产品是否有特殊要求等。
对我公司的产品而言,我认为其设计确认可分为样品评审确认、鉴定确认、产品样机模拟运转试验、试用确认和顾客使用确认等几种形式:
1)样品评审确认。样品评审确认是会同同行专家、集团公司有关部门代表、顾客或顾客代表组成评审团,对生产样品和配套开发单位提供的技术协议或技术条件、质量保证计划、工艺文件、工装模具清单、检验文件、质量记录、试制总结、试验报告、维护使用说明书及试制图样等进行评审。由技术管理部主持。
2)鉴定确认。鉴定确认是运用模拟使用条件进行确认的,主要是指上级(包括南车团、南车集团株机公司、市级、省级)鉴定确认,在进行鉴定时由上级主管部门主持。鉴定方式可以是检测鉴定、会议鉴定、函审鉴定。鉴定人员由上级主管部门委任的具有资格的专家、高工、同行专家、集团公司有关部门代表、顾客或顾客代表等组成。鉴定委员会通过对产品图样、项目管理计划书、设计计划书、标准化综合要求、研究、 试验报告、计算书、技术设计说明书、型式试验报告、试用报告、文件目录、图样目录、明细表、技术条件、技术协议、产品标准、总图、略图、装配图、零件图、安装图、产品说明书、产品使用说明书、研制总结、标准件汇总表、外购件汇总表等和样机试验数据作出评审和评议后,在鉴定书上填写鉴定结论并签字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审批的鉴定结论为确认结论。这类形式的确认主要用于自主开发的产品、非合同产品的新产品开发计划的重点新产品等。
对于组织内部进行的新产品鉴定,如果没有顾客的参与,一般不认为是鉴定确认。
3)试用确认。试用确认是运用实际使用条件进行试验确认的,一般由集团公司委托顾客进行试用试验。试用项目、试用要求、试用条件(环境、设备、仪表),试用步骤、试用方法和试用内容由组织拟定并经受委托的顾客同意后进行。公司内的技术、质量人员应协助试用单位进行试用试验,并请试用单位出具试用报告,得出试用结论。试用单位盖章的试用报告为确认结论。这类确认适用于公司认为有必要进行试用确认的产品或模拟使用条件不能满足确认要求的情况。
4)运用考核报告。顾客使用确认也是运用实际使用条件进行确认的。一般是由顾客按技术协议(或合同)中的有关产品预验收、终验收条款,在产品使用一定周期后进行检验,得出结论性意见,编写用户验收报告。顾客出具的用户验收报告为使用确认结论。这类确认适用于合同产品、一次性产品、简单产品、单件产品、顾客有特殊要求的产品等。
5)首件评审
设计和开发确认是产品进入正式生产阶段的先决条件,是验证设计和开发的最后关口。因此,企业应根据IRIS REV02系列标准的要求和企业产品设计、开发的具体情况进行首件评审。
确认小组填写“产品设计和开发确认记录”。
(5)结论:确认按计划执行,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预期用途的要求。设计和开发确认(如报告,计算,试验结果)表明产品定义满足所有运行条件的规范要求。
篇6
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总车辆数221辆,总行驶里程53.29百万公里,年度责任事故率0.03宗/百万车公里,低于省考核指标1.47宗/百万车公里;责任死亡率0.04人/百万车公里,低于省考核指标0.26人/百万车公里;责任受伤率0.04人/百万车公里,低于省考核指标1.56人/百万车公里。
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总车辆数238辆,总行驶里程55.42百万公里,年度责任事故率0.03宗/百万车公里,低于省考核指标1.47宗/百万车公里;责任死亡率0.01人/百万车公里,低于省考核指标0.29人/百万车公里;责任受伤率0.05人/百万车公里,低于省考核指标1.55人/百万车公里。
篇7
引言
企业也积极地推行 ISO管理和认证,按照 ISO相关标准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标准体系中的主流体系,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为企业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工具,需要企业在已有的基础上,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准。
一、基木概念介绍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
ISO9000标准将体系(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根据ISO9000族标准约定的术语替代规则,管理体系是: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同样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管理体系”也可用管理体系的定义所替代,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体系都具有术语“体系”的所有属性,其实质都强调“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而质量管理体系还具有管理体系的属性。
(二)质量认证的含义
“认证”是“为确信产品或服务完全符合有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而进行的第三方机构的证明活动”。质量认证又被称为“合格评定” ,主要的组成要素有质量认证和人员两部分。质量认证作为合格评定的主体活动,它包含的是产品认证与质量体系认证两部分。在产品认证中又包括有合格认证与安全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又叫“质量体系注册”。质量认证是世界各国对产品质量和企业质量体系进行评价,监督,管理的通行做法和认证制度。从质量认证的构成可以看出其本质是“直接或间接地用于确定有关要求得到满足的程序”。
二、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必要性
(一)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
在当前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状态下,产品的发展方向逐步朝着多功能、高科技、复杂化以及精细化发展。但是消费者在对一些产品进行采购或者是使用时,一般情况下很难再技术上对产品进行鉴别。有时虽然产品的生产是按照技术规范来进行的,但是技术规范本身不完善或者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就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商品的要求。而凡是通过 ISO9000认证的企业,在各项管理系统整合上已达到了国际标准,表明企业能持续稳定地向顾客提供预期和满意的合格产品。通过体系的有效运行,促进企业持续改进产品,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无疑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最有效的保护。
(二)强化品质管理,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在制定、实施管理体系时采用对过程和方法的有效管理。通过过程管理和持续的监视、测量,控制并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框架,使改进能够在基于有效和现实基础之上不断提高,并稳定地达到标准要求。 第三方认证,提供最广泛的认可,有效避免产品责任,因此,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有效提高企业的运作能力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增强全员质量意识,提高企业文化
持续做好全员的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质量意识,使每个人都发挥(宣贯员)的作用,站在全局的高度,以主人翁的责任心勤奋工作,主动为公司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不断促进管理工作。 从(人治)转变为(法治),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稳定经营运作,减少员工辞工造成的技术、质量波动,从而提高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
(四)提升企业形象,为科技项目的申报奠定基础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 ,能把企业的各个层面 、各 个部门都辐射到位,全面纳入管理控制,使企业全方位、立体式达到精细化、精准化标准要求,以标准制度科学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实力,获得国际贸易“通行证”,为参与省市、国家及国际科技项目的申报、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有力支撑, 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更能促进企业的健康、良性地发展。
三、加强企业质量管理认证体系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各层管理者的领导作用与全员参与
企业管理层的领导与重视可谓是质量管理体系得以合理、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必须具备高尚的品质,一诺千金,积极参与企业开展的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将企业所有员工的行动与认识统一到执行过程中,以此来增强企业的战斗力与凝聚力。企业并非是一个部门或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所有全功的,只有将工作人员的潜在能力调动起来,才能带给企业更大的收益,促进企业长足发展。另外,企业各级管理者应第一时间了解各个工作岗位存在的问题与实际业绩,为有关质量项目的所有活动及具体过程提供符合体系文件的评价准则,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作出贡献。
(二)领导的质量管理意识――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动力
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由企业的领导者建立起来的。GB/T19001 标准强调:质量从领导开始,强调最高管理者的领导作用、承诺和积极参与,对建立并保持一个有效和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所有相关方获益。领导的质量管理意识就是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动力。
最高管理者应该做到:在企业内创造一种重视质量、关注顾客要求的氛围;为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持续地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提供充足的资源;创造和坚持一种员工一致认同,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并树立职业道德榜样,形成企业的精神和企业的文化;激发、鼓励并承认员工的贡献,调动与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共同做好本职工作;培养员工按时完成工作、保证质量的坚定意志和工作作风;在整个企业及各级部门设定富有挑战的目标和指标。做好发展规划,为组织勾画清晰的愿景,制定战略目标;定期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以及目标和指标的完成情况,发现改进的机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三)建立适应性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ISO9000系列标准是适用于任何企业的通用性标准,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应在符合ISO9000标准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实际管理基础和产品特点,将标准和组织框架及工作流程有机地融合起来,重视其实用性,真正体现“写我所做”。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主要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三个层次,构成一个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金字塔。质量手册是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活动应长期遵循的纲领性文件,应由总经理、管理者代表、质量体系文件编制组长、部门经理、质量管理部门成员等人进行编写,由企业负有执行职责的最高管理者总经理签署和。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编写人员应该是本部门能够胜任的代表,只有非常熟悉所编程序的质量活动内容和要求,编写出的文件才能准确、全面,具有可操作性。作业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基础性文件,建立和实施作业指导书,有利于现场工作的标准化和科学化。作业文件可以分解,题目内容策划好后,分配到各个部门去编写,若每个人都参与、都去思考,那么编制出来的文件才能最适合本企业的特点,最有实际效果。
(四)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工作习惯统一到质量管理体系所提出的“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的框架中,首先需要的是从教育开始,通过培训理解要求,统一认识,建立目标,统一实施和考核。只有这样,员工持有。预防为主#的态度,才能使员工像对待自己的家庭那样给予公司及其产品同样的关注和尊重。质量管理体系和“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才能在员工的思想中扎根,质量意识才能牢固。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预防为主”管理原则的有效结合,使员工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及“预防为主”理念才能够被员工自然而然地接受,并自觉习惯地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才更具亲和力。企业的产品质量才能更加稳定,市场占有率才能得到更大地提高,企业信誉度才会越来越好,企业才会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真正获得效益。
结束语
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保障,是企业面对世界竞争的强有力手段,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因此,企业有效的运用质量认证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四体系认证是9001、9002、9003、9004,体系认证是指企业通过一个第三方机构对企业的管理体系或产品,进行第三方评价。该机构必须是独立的,公正的。
常见的体系认证一般有:ISO/PAS28000:2005供应链安全管理(反恐认证)、ICTI国际玩具业协会商业行为守则、SA8000:2001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QC08000危险物品进程管理系统要求、ISO/TS16949:2002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2005与HACCP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3485: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2004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0: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FSC森林体系认证等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笔者主要以CNKI、万方网络版为文献分析统计源,使用“学校”为检索关键词,并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关键词进行模糊检索,时间范围设定为 2000年-2015年,检索到相关论文126篇,再限制范围到“技工学校”检索到的相关文献仅为5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运行,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讨,解决的对策与建议等方面。
一、技工学校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职业教育受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技工学校普遍面临招生困难、投资不足、生源质量下降、就业困难、办学条件亟待改善等诸多问题。虽然从国家到地方一直在积极探索解决的对策,给予政策及资金上的扶持,帮助技工学校走出困境,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标准、教育观念、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落后等因素影响,使得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等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有学者提出技工学校也可以引入企业应用的ISO9000质量管理思想来构建与学校自身发展及其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开展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如党天伟的论文《天津市国家级技校建立管理体系问题的研究》认为: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质量标准的必要性分析是经研究我国最早引入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功的案例发现,在加快技工学校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下,ISO质量管理标准将会对技工学校教育构建良好的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因此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1年依据《技工学校工作条例》和《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标准(试行)》,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的思想、原则和方法。在北京、天津和内蒙古的三所重点技工学校进行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于2002年5月颁发《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质量管理标准(修改稿)》,进而在全国重点技工学校推广使用,要求国际级重点技工学校按照该标准要求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张晓霞和宁德煌专著《ISO9000族标准与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改进应用研究》中我国学校应用ISO9000族标准成功案例研究中指出: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04年12月31日,我国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学校已经有294所。查阅到的资料显示,我国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及学前教育各个层次均有学校获得认证,例如:国内最早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大学是大连海事大学;北京大学医学网路教育学院是我国首家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远程教育机构;职业学校是北京有色金属技术学校;通过ISO9000族标准体系认证的中小学是广东东莞的东方明珠学校;幼儿园是深圳海力达幼儿园。而且广东东方明珠学校是在我国最先引入并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学校,推行ISO9000为该校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一是树立了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为核心功能的全新教育观念;二是建立以质量持续提高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三是构建了现代化的管理制度。
上至高等教育,下至学前教育都有成功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案例。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教育领域中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说明在技工学校中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
二、技工学校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这些年来,成功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学校不在少数,对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借鉴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引入起步较晚的技工学校,更是值得研究者们进一步探索。研究者经过探索发现技工学校在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普遍集中在对标准的认识存在误区、体系构建的生搬硬套、体系运行的程序化、为了认证而引入体系等问题上。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生搬硬套主要体现在: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有八项管理原则,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及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技工学校在进行体系构建时未能联系学校的实际进行取舍、整合后构建一套适合学校运行的体系框架,生搬硬套其他学校甚至是高校、小学等成功的管理体系,或是照搬企业的管理体系框架,最后导致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无法进行后续运行过程。
某些学校为了认证而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表现在:国家于2002年5月颁发了《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质量管理标准(修改稿)》,进而在全国的重点技工学校推广质量管理体系的使用,要求国际级重点技工学校按照该标准要求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很多技工学校为了提升自身的办学层次,从合格技工学校到省级重点技工学校,再到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直至技师学院,要申报国家级技工学校就得先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因此,一些技工学校是在申报国家级技工学校时才认识了解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学校为了提升办学层次必须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但通过认证之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就成为走形式的一个流程,需要监审时做一做,平时就当学校的一个文件规定,有用时才会执行。
三、技工学校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既然研究者们对技工学校在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中发现了诸多问题,为了给后续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某些研究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有研究者针对技工学校在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存在的对标准的认识误区、体系构建的生搬硬套、体系运行的程序化、为了认证而引入体系等问题给出的解决对策和建议是:一是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技工学校应从最高领导层至一般普通职工进行培训,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使得学校的每位参与者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性,了解学校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坚持“繁简适宜、新旧相容、科学可行”的原则努力探索并建构一套与自己的学校发展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及相应的体系文件;三是借鉴已成功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方法,在得益于质量管理体系带来的程序化、规范化的良好运行模式的同时,积极努力创新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使得体系文件的更新与学校的发展速度、变化情况相适应,持续不断地提高学校构建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四是正确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引入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运用好体系,真正做到提升学校办学的综合实力。依靠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更好地利用学校资源获得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学校在引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之前,综合学校的各方面情况应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虑,避免出现为了“认证”而“认证” 的情况,真正做到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篇10
1 质量体系认证和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同点
要想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要对质量体系认证和全面质量管理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进行全面的论述,借以保证这两者之间能够达到有效结合后的状态。在对质量认证体系和全面质量管理两者之间的相同点进行研究中,发现其中存在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在这里笔者对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第一,总的来说,这两者都是认为产品自身质量往往是由产品的生产过程决定的,因此在进行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对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成本和效益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些因素对于产品整体质量都会产生一定影响。第二,要想保证企业发展和内部产品的质量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还要对管理者的领导执行力度进行有效分析,在分析中发现质量体系认证首先规定的是整个组织领导者的管理职务,而全面质量管理中进行的领导管理大多数是强有力的持续领导,也就是说两者之间都要求领导者亲自实施组织管理。第三,质量体系认证和全面质量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都需要按照相应的系统有组织的进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将管理中涉及的各个因素进行有效结合,使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对质量进行分析的时候,要保证其中涉及的资源、程序和职责等方面的合理性,借以提升质量评定的可行性。第四,对于这两项质量检测手段来说,在实施的过程中都需要对统计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技术起到高度重视,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技术手段能够有效保证质量检测的顺利实施。另外在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和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对相应技术手段进行全面分析,还能够对质量实行预防措施。第五,总的来说这两项质量检测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产品自身质量,借以满足客户对产品的相应需求。在实施质量认证体系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时候都要对其自身涉及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改善,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都有一定提升。
2 两者的主要区别
尽管质量认证体系和全面质量管理之间存在非常多的相同点,但是不可否认这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些差异,主要差异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目标、工作中心、文化特色、所占角度等多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在对这些差异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了解到发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质量体系认证和全面质量管理之间的组成成分和实施顺序还有一些不同,这就导致质量认证体系和全面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差异。针对于两者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来说,要想保证质量检测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在检测之前需要对产品和被检测事物的结构和其他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根据相应了解选择合理的质量检测方法,这样对保证质量检测更好的进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1 目标不同
全面质量管理质量计划管理活动的目标是改变现状。其作业只限于一次,目标实现后,管理活动也就结束了,下一次计划管理活动,虽然是在上一次计划管理活动的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但绝不是重复与上次相同的作业。例如降低不良品的损失的质量活动年年都在进行,但一年与一年的内容不会一样。
质量认证体系质量管理活动的目标是维持标准现状。其目标值为一定值,不能大也不能小。其管理活动是重复相同的方法和作业,使实际工作结果与标准值的偏差量尽量减少。重复相同的方法和作业,很容易得到相同的结果,将此方法与作业条件设定为标准并予以实施,很容易维持现状。
2.2 工作中心不同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们自觉地参与持续的质量改进活动,并按标准来完成质量的监控活动。质量认证体系是以标准为中心,用标准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标准来控制人们的活动。
2.3 文化特色不同
全面质量管理以人为本,强调人际关系的协调和谐,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东方思想文化的体现,具有强烈的东方文化特色。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一种人生哲学,尽于“协调和谐”。质量管理界公认,战后日本的“质量奇迹”主要得益于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可以说,这种奇迹的取得,是“以和为贵”的东方文化滋养的结果。
质量认证体系系列标准来自欧美等西方国家。ISO9001、ISO9002、ISO9003三个标准是在英国BSS750标准的基础上,参照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挪威、瑞士等国的相关标准,由英国负责起草的。质量认证体系是在美国标准ANSIE-1.15的基础上,参照了法国、加拿大等国的同类标准,由美国负责起草的。很自然,质量认证体系重视实证、实测、实用,重视完整的逻辑体系等西方文化特色。近代西方技术的迅速崛起,是与这种重视实证、实用的文化特色直接相关的。
2.4 所站角度不同
全面质量管理是站在供方立场的生产主导型管理体制,旨在通过组织各个方面的协同努力,以期达到不断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质量认证体系系列标准的三种可供选择的质量保证模式,旨在满足顾客提供的质量要求的质量保证模式条件下兼顾供方及其他受益者所期望的利益,因此,它是属于需方主导型的管理体制,依靠合同形式明确需方与供方之间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
3 质量认证体系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结合
企业在贯彻质量认证体系系列标准与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上,只要能将二者结合好,就一定能做到通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推动企业按质量认证体系系列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亦可认为通过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以巩固全面质量管理的成果。这正是贯彻质量认证体系系列标准与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相互推进关系的具体体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了解到质量认证体系和全面质量管理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性和相似性,对于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来说,在实施质量检测的时候需要对这两者的结构特点和其他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按照被检测产品的特性选取有效的质量检测方法,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将这两者进行结合使用,这样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检测和之神服务质量提升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篇11
一、计量认证的内涵
质量的概念最先来源于工业生产,其定义是:产品达到或超过其价值所具备的品质。每一种产品必须具备相应的使用价值,因而质量的主题是永恒的。作为检测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结果就是它的产品,同样涉及到质量问题。质量体系认证强调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控制,在整个实验室检验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可变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和可重复性,是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随着人们对质量的认识不断深入,实验室质量控制已不仅仅限于对实验过程的监测,还包括人员培训、正确地采集和运送样本、正确选择质控物和确定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实验质量控制的综合评价和管理等。
计量认证就是对向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各种技术机构的计量检定、测试能力、可靠性和公正性,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所进行的考核和证明。计量认证合格的检测机构为社会提供的监测数据,作为公证数据具有法律效力。
计量认证的主要工作,就是由各级计量、质量管理职能机构如省计量局、省技术监督局等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对检测机构的实验室管理、质量控制保证、档案管理等质量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并决定是否颁发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因此计量认证工作是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工作质量的检验,促进质量保证体系的健全,也促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二、档案管理工作在计量认证活动中的作用
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性和历史性,在疾病监测、检验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文件资料,是检测机构质量体系管理、运行及质量体系有效性、规范性、真实性的反映和记载,它不仅是检测机构规范化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日常工作及计量认证评审的重要凭据。在计量认证过程中档案工作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基础作用,一方面为计量认证单位提供原始资料和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它是质量管理体系重要内容之一,为获得计量认证提供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
(一)档案管理为通过计量认证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
在计量认证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原则就是以数据为依据。检测机构的各类档案是在检测和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技术人员状况、监测数据、设备仪器、原始记录等最完整、最全面的载体,诸如实验室的原始记录、设备仪器的说明书、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质量保证的有序性,而这恰恰是计量认证过程中最需要的,是检测机构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历史见证,为计量认证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信息和有关文件并整理出能够证实质量体系合格的完整信息系统。因而档案是计量认证工作的基础,档案工作质量的好坏,体现了质量体系运行的水平,直接影响着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
(二)档案管理是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档案管理工作是质量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质量体系认证中发挥着参与、监督、指导、促进等重要作用。质量体系要求检测机构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将所有影响质量的要素都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和控制起来。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中对每一过程、每一质量等要素都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其中文件和资料要素就是以档案资料部门为责任主体来保证其在系统中运转的质量。一方面,档案管理部门通过科学管理,能够及时、全面地为需求者提供准确、完整、系统的技术文件、质量记录、标准等文件资料;另一方面,通过文件和资料的发放与回收来控制质量体系运行中的文件资料的完整性,保证质量认证及其他活动能够使用相关文件的有效版本。
(三)档案管理是质量体系运行的基础性工作
质量认证的显著特征之一是质量体系文件化。档案信息是编写检测机构自身质量体系文件的证据。检测机构制定的质量手册、质量计划和程序性文件、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质量表格式样、检测程序卡等都来源于档案。认证过程中档案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参与了与档案工作直接相关的质量体系文件如《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档案)管理程序》的编制、修改过程,对文件资料的形成、分类、编号、保管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因此,档案管理是质量体系运行的基础性工作。
(四)档案在质量体系认证中起着直接凭证作用
档案既是质量体系运行的真实记录,也是保证质量体系是否符合规定的依据,妥善保管和利用好档案,可以对监控产品质量和清查发生质量问题的责任原因起直接凭证作用,是质量体系评审机构现场审核的主要客观凭据。作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直接产物的质量管理档案,记载了认证单位各种工作的情况、成果、经验和教训,一方面充分利用这些档案,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工作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它是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内审、外审和质量管理评审时主要起原始凭证作用。显而易见,档案是质量体系认证过程中的具体反映,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起着直接凭证和科学依据作用,作为今后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依据和史料。
(五)档案管理有助于不断完善质量体系,确保质量体系发挥实际效能
任何一个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是一个逐步完善、提高的过程,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发现问题并加以修正,逐步达到预期目的。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不仅凝聚着成果,而且记载着经验教训。尤其是作为质量职能活动可追溯证明的质量记录,包含着与质量体系运行和产品质量有关的所有记录,从中可发现问题,寻找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为采取纠正方法及预防措施提供证明和依据,促使改善质量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发挥质量体系的实际效能。在档案资料的移交归档和文件资料的发放中,管理人员检查文件资料的编制、签署、内容是否规范完整时,以及同有关部门的业务往来中,往往会发现许多设计、程序、标准等错误或有关部门反映的问题。这些质量与管理信息的反馈,有利于及时纠正质量体系运行中的错误,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提高疾控机构管理水平。
三、计量认证推动了档案管理的进步
质量管理、计量认证的过程是加强档案工作、积累档案财富的过程。有效的质量体系是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高的推动力。
(一)质量体系认证对档案管理的要求
《文件控制程序》针对文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其对文件和资料的批准、、保存以及更改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文件和资料前,由授权人批准,确保文件是充分的、适宜的。文件在修改时,要进行评审,进行标识,并得到再次批准、,确保所使用的文件是有效版本,并从所有使用场所及时撤出失效文件,防止误用。如需要保留失效文件时,加盖“作废”印章,对应保留的作废文件和更改的文件都应进行标识。同时规定管理体系文件和经确认的技术文件是受控文件,受控文件加盖受控印章并作标记受控编号,发放时作发放记录。通过此程序的控制知道文件的来龙去脉,一改以往现场使用文件和存档文件不相符的情况,为提高档案质量奠定了基础。
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文件是归档前的档案。《记录(档案)管理程序》规范了记录的内容、填写、更改以及归档、贮存和保管的要求:专兼职档案员要对记录进行分类、编目。按规定的期限保存记录,一般保存期为5年。档案保存室的环境要适宜,能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光、防潮、防霉;所有的记录要保持清洁、字迹清晰、存放有序、便于存取、检索和借阅,对破损或变质的档案,要及时修补和复制。这些要求与《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的要求是一致的,保证了档案管理的质量。
(二)通过计量认证,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网络
各类检测机构要对业务档案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科室都指定有兼职档案员,在质量体系文件中进一步明确了各科室档案管理的职责。为加强质量管理中的档案工作,由质量管理科负责收集、整理在质量体系运行中所形成的文件资料,及时归档,重要的文件资料定期移交综合档案室;综合档案室履行指导、监督职责。建立起一个领导亲自“抓”、各科室认真“管”、档案部门负责“理”的良好的文件管理流程,形成从下至上的档案收集归档网络,使文件程序化、制度规范化。档案部门把档案工作与质量管理各项工作相联系,做到同时发动、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大大促进了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计量认证为档案管理积累财富
质量体系认证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要求各个部门环节应留下痕迹,要有质量记录并对其进行保存和归档。因此说,计量认证的过程,也是形成档案、积累档案和加强档案工作的过程。严格的质量管理。规范了检测机构的档案工作,为积累档案财富提供了保证。在贯标过程中,组织人员编写《质量手册》,并以此为依据,进而编写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通过编制这些文件,规范了质量管理的各项活动,同时也规范了档案形成的流程,使有考查利用价值的文件、记录、表格等能够完整、准确地保存下来。
(四)利用质量体系认证的契机,进一步优化档案管理
计量认证工作给档案管理增添了新内容、新活力,为档案部门做好档案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档案部门应抓住有利时机,健全档案管理机制,加强档案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加快文件资料和质量记录的传递,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档案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推动档案工作的发展。
(五)通过计量认证,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篇12
二、实行ISO 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 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近几年来我国从国际标准化组织引进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勘测设计单位全面实行ISO 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很多优势:①通过第三方认证,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②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勘测设计人员可在第三方的监督和内部审核管理约束下自觉按照体系文件中的勘测和设计过程控制程序以及后评价程序进行项目的勘测设计和后评价分析,对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成本,有良好的效果。③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可以提升勘测设计单位的形象和信誉,增强勘测设计单位在设计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督促勘测设计单位申报和完成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将勘测设计单位是否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视为进入勘测设计市场的准入条件之一。
三、健全设计单位经济责任制,严格控制工程成本,提高竞争意识 。设计单位和主管部门对于设计节约和浪费应制定明确的奖罚标准,促使设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相互间竞争能力,增强为业主控制投资成本的意识。
四、 提高工程设计、造价人员的素质和加强设计、造价人员的管理 。输变电工程的新工艺、新方法发展和运用很快,作为一个合格的工程设计、造价人员,除必须懂得和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以外,还需不断的补充新的知识。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和设计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经常组织设计、造价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不定期的对设计、造价人员进行考核。同时,要加强工程设计、造价人员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和造价人员要紧密配合相互协调,根据设计委托进行现场调查,选择方案,既要克服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又要反对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等现象。特别是造价人员应该及时对项目投资进行分析比较,反馈造价信息,能动地指导设计,使设计方案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节约投资。
五、 切实全面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制 。到如今,虽然工程监理制在工程建设领域内已实行多年了,但从目前的输变电工程设计现状来看,设计监理的推广还不广泛。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两点:一是对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二是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人才缺乏。因此,主管单位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输变电设计监理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工作职责。另一方面应通过行政手段保证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广度,为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全面社会化提供条件。
篇13
在买方市场的背景下,顾客不仅需要考虑价格、服务等因素,产品质量是其最为重视的焦点。顾客在选择同类产品时,关注质量的市场诉求,经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就能提供更多的信任。中小企业基于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更大满足顾客需求,进一步开拓市场,质量体系认证是一个不错的工具和企业实力的证明。尤其在外贸企业、外资配套企业等组织,证书的价值更是不可或缺。在产品供应链的传递效应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对质量体系认证日益关注。
2.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动机
ISO9000族是世界权威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第一个管理体系标准,凝聚了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其质量管理的组织设计、程序、目标、改进等全方面的过程监控,对改善中小企业的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上述原因,许多中小企业都愿意借助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时机,提高自己的企业管理水平。
3.认证成本因素弱化
随着近年来认证的日益普遍,认证以及咨询机构数量获得极大发展,其相互间的竞争局面越来越激烈,随之带来认证的费用极大降低。目前,甚至一些微小企业也具备认证所需要的经济投入。另外,在政府的鼓励下,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小企业实施质量体系认证的成本越来越低。
二、中小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存在的问题
当前,虽然不少中小企业都纷纷申请质量体系认证,但是其存在问题也比较突出。
1.企业质量战略与认证证书等同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企业家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政府推动、舆论宣传、认证机构的市场营销下,认证证书的重要作用被人们逐渐认识。由此一些企业领导者认为,ISO证书同顾客的满意是重合的。其质量管理实施流于形式,造成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失败。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机构鱼龙混杂,在中小企业的错误质量管理观念下,产生“钱”与“证”交换的现象屡见不鲜。在监管不力的前提下,企业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投入不足,实施虚假,导致文件、记录造假,将质量认证体系作为了一个华而不实的存在。另外,企业领导者通过任命手段,将企业的质量体系认证作为了一部分人的的临时工作任务,配置几个抄写人员将中介机构或者其他已认证的企业资料抄录,虚假的写上自己的名称,作为本企业的资料使用。质量体系认证变成了小范围的局部活动,企业的各个部门置身事外,认证和审核成了虚假资料充斥的程序。质量管理的改善没有完成,反而因认证造成了企业的不必要负担。
2.实施与方法存在问题
质量体系认证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中小企业在条件不具备时盲目申请认证,导致导入和实施困难,难以协调,企业人治现象严重,组织力涣散。另外,企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没有对质量体系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实施过程执行不力,主要依赖中介公司推进工作,最终导致不能通过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