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音乐调查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音乐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音乐调查报告

篇1

滨州市沾化县的古城镇位于沾化县西部,自1042~1957年为沾化县城所在地,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本文所调查的这门民间歌舞艺术“鸳鸯嫁老雕”就是兴起于古城镇的沙洼村;它的发展同古城镇的发展变化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随着各地音乐剧种的增多,“鸳鸯嫁老雕”作为罕见的民间音乐剧种逐渐被人们遗忘。

笔者虽然生于滨州,但对沾化县古城镇的“鸳鸯嫁老雕”却不知甚解。为了重新复兴这一稀有民间艺术,让更多人对此了解与发展传承,笔者利用寒假期间对此音乐剧种进行了资料搜集与研究调查。2011年1月26日,与沾化县文化局工作人员联系,通过深入交流与资料的搜索,对“鸳鸯嫁老雕”从历史发展、剧情介绍、民间艺人调查、音乐特点、表演形式等多方面进行详细考究。以下是笔者对调查情况的整理与总结,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体现出来,望读者有所收获与体会。

一、“鸳鸯嫁老雕”的发展历史

根据沾化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保存的资料记载:目前表演“鸳鸯嫁老雕”民间音乐最有名的是沙洼村的民间艺人杨春泽,今年已经88岁高龄了,他是这一剧目表演的第二代传人。对于这门艺术发展传承的历史,他说的头头是道。他说“鸳鸯嫁老雕”的创始人是沙洼村的李连德,他自幼家贫,但是聪明好学。11岁那年家乡闹水灾,他全家靠讨要为生,后来逃荒一直沿途到山西的太原。因为他年龄小,一天讨要走好几十里山路,有一天傍晚累的就躺在路边休息,正遇到县太爷张春熙路过此地,所以就把李连德带回家中;又得知他是本村的乡亲,于是县太爷张春熙就教了李连德个曲子,说是以后上门要饭要的多。当时李连德在山西唱着这个民歌进行讨要,所以他对这个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回乡以后细心揣摩,激发了对该曲加工整理、发扬光大的念头。后来又组织了本村的爱好者,反复加工整理,充实唱词,固定角色,使这门艺术逐步发展成形,并经常在村里进行排练,逢年过节,艺人们就自发组织起来,为群众义务演出。沙洼村也成了“鸳鸯嫁老雕”这门艺术的发源地。

李连德回乡以后,他就组织他村里李文江、李文清、李文合等八名爱好者,对“鸳鸯嫁老雕”进行加工整理,并配上动作和场面进行演出。一开始是由二人清唱,拿着哈铃鼓和梆子,也没有乐队,以哈铃鼓和梆子作为打击乐伴奏。到了1943年,他们又增加到六个演员,并配上了打击乐;1945年沾化县解放,他就带领着这八个徒弟,逢年过节庆祝解放,就大张旗鼓的演出。

1945年,沾化解放以后,“鸳鸯嫁老雕”踏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过去艺人的自娱自乐,逐步发展成了大众化的民间艺术。1952年秋天,这出戏参加了当时惠民地区的文艺汇演,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共演出24场,并为地区文化部门录音保存。李连德等艺人们倍受鼓舞,对这一歌舞艺术更加热爱。在1953年3月,作为惠民地区代表队赴省会济南参加大型文艺汇演,在济南连演几十场,可以说当时轰动泉城,并且获得演出二等奖。

1961年,因自然灾害,群众生活困难,“鸳鸯嫁老雕”曾一度停演。后来的期间,这门传统艺术又作为似旧被迫停演多年。但是历史的沧桑不能阻止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不能阻止人民群众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1984年,村里的民间艺人们又重新挖掘整理了“鸳鸯嫁老雕”这门表演艺术,使之重新走上了群众表演舞台。1984年之后,沾化民间艺术“鸳鸯嫁老雕”基本形成了现在的模样,演唱与舞蹈并重,轻松与厚重共存,演出的伴奏文武场也已经基本齐备。2001年底,沾化县文化局与古城镇政府划拨资金给艺人们购置了服装道具,精心排练,参加全县民间艺术汇演,获得了优秀奖。2003年春天,中央电视台“文化与生活”栏目,专门来沾化拍摄了“鸳鸯嫁老雕”的专题片,在中央台七频道黄金时间播出。现在沾化县古城镇第四小学将此剧作为校本课程进入课堂,剧组演员亲自为学生传授技艺。

二、“鸳鸯嫁老雕”剧情介绍

沾化县文化馆官员介绍:“鸳鸯嫁老雕”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鸳鸯失去丈夫的一种痛不欲生的情绪;主要把鸳鸯一把鼻涕一把泪,那种痛苦压抑的心情表达出来。

第二部分:鹦哥给鸳鸯提媒,众鸟就劝说它改嫁,因为它失去丈夫后过度悲伤,众鸟都非常可怜它,不要墨守成规,改变以前那种老规矩。

第三部分:老雕迎娶鸳鸯的那种场面,歌词主要介绍场面的热闹,两个黄鹂打灯笼之类的场景等。

第四部分:鸳鸯看着它丈夫不正干,成天偷鸡摸狗的,就想和它重新拆散,离开它,于是它就使了一个巧计,在它偷鸡的时候让人们抓住,把它的身上的羽毛拔光,展示了鸳鸯的聪明才智,从此在婚姻方面获得了解放。

沙洼村民间艺人田希峰说:他编了一部鸟类的(戏曲),它利用鸟类来代替人,来反映旧社会婚姻法的不合理。他通过戏曲演出来,让广大的群众都认识这个婚姻法男女不平等。

三、音乐特点

“鸳鸯嫁老雕“是集戏剧、舞蹈、歌唱于一身的综合艺术。曲目的初创时期大约在清咸丰年年间;是由民间音乐及民间舞蹈组合而成的民间艺术。

一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艺术形象。全剧讲述的是众老劝说鸳鸯改嫁的故事。内容分为四部分;共有唱词23段。

二是语言朴实,生动形象,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从艺术形式看,民间音乐“鸳鸯嫁老雕“形同一出独幕秧歌剧。曲调以民歌小调为基础,吸收其他艺术形式之精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从表演方式上来看,“鸳鸯嫁老雕“主要吸收了风秧歌的动作和舞步,同样还具有欢快、泼辣、朴实、大方的特点。

1、 其音乐高亢、跳荡、古朴、明快,以五度、八度、十二度跳进促成唱腔的灵活变化。从而把主人公那种极度悲伤和压抑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2、 节奏上较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它的规整性和切分节奏的运用,富有跳跃之感,旋律中的各种跳进给旋律带来了开朗、明快的情绪。例如:曲谱开头部分的第一乐句是一个七度大跳,第二乐句又是第一句的八度移位,充分展示了鸳鸯的悲惨命运;把鸳鸯一把鼻涕满脸泪的悲哀形象完好的展现出来。第三乐句后至合唱部分,旋律流畅上口,叙事性较强。乐曲结束部分运用了合唱伴唱,使其更趋于完整性。

3、 这种“一唱众合”带有花腔的演唱风格,是由民间歌曲、劳动号子及地方戏曲的演唱形式和弋阳腔曲式而来,加上演唱者手持哈铃鼓“摇鼓以节、领合乎应”,对于渲染气氛、烘托剧情,起到了重要作用。它的故事情节完整,歌词滑稽幽默,富有浓郁的乡土地方特色。

4、 舞蹈表演主要吸收了“风秧歌”的表演动作。基本舞步是传统秧歌跳跃的十字步。有六个主要演员,三男手持哈铃鼓,三女手拿彩绢、梆子为道具。

结语

“鸳鸯嫁老雕”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传唱,除了本身歌词轻松、诙谐,朗朗上口,内容发人深思之外,它富有特色的民间曲调,还有一个一舞的表演形式,也是群众喜欢的主要原因。其曲调具有典型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民歌特色。我们不禁感叹这门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我们也很希望这种以乡音土语、民歌小调为主旋律的民间艺术能有真正的传人。

篇2

我国的大学音乐教育可以回溯至五四之前。1916年12月26日大总统黎元洪一纸命令:“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之时,先生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思想,即“主张通过艺术、音乐来发展个性、培养高尚情操、以达到改善人生、改良社会的功能”。在蔡先生的倡导下,我国的大学建立了最早的一批音乐社团。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产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资金、劳力密集型发展为知识、智力密集型。它对人才的要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的那样:“这次革命对人类提出的与其说是技术要求,毋宁说是人才的要求;在信息时代,人类面临的新兴产业需要的与其说是物质准备,毋宁说是人才的准备。”未来所需要的人才,只有通过教育的渠道实现。在我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方针中的重要环节,而美育则又是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李岚清副总理于1995年6月在致“全国省市教委美育培训班”的信中指出,为了贯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人才就必须重视和加速学校美育,将艺术教育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上海市的音乐教育有着光荣的传统,如五四时期由吴梦非、丰子恺、刘海粟等人创办的“中华美育会”以及由先生亲任院长的我国的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国立音乐院(1929年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它的内涵应该是不断变化的。时至今日,旧的标准显然已无法适应新的需要,但是美育的重要作用却仍然存在。当历史的车轮迈进二十一世纪,上海市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是怎样的呢?大学阶段的学习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育?开展音乐教育的高校具体都开设了哪些形式的音乐活动?收效如何?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积极程度怎样?目前的经验和不足将如何指导今后的工作?笔者身为一位大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带着这些问题,对上海的部分高校进行了调查。

上海市共有高校近四十所。笔者选择了四所大学作为调查的重点,它们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和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这四所高校分别属于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专科院校和职业学院。除此之外,笔者利用通信邮寄表格的形式对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上海海运学院、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轻工高等专科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的音乐教育情况作了调查。

1.调查时间以及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表格一:调查时间、调查人数以及有效表格数:

(五)上述表格的总结:

从对上海交通大学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该校大学生交响乐团的一般学生都有着10年左右的音乐学习经历,掌握乐器的种类最多,而且演奏水平较高。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大都学习过声乐。因学习声乐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所以调查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间都不长,只有一位学习钢琴长达10年的同学。上海水产大学学习过音乐的人数较少。上海市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音乐素质较之以上三校更差,即便是在合唱团中,大多数同学也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

从前面的几个表格中还可以看出:

1.全国名牌大学中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高,这反映出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初见成效。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也有着较高的音乐修养,这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应具备的。

2.文科学生学习音乐的人数与理科学生的人数大致相当,学习理科的人数略多一些,这反映出我国音乐素质教育在各学科的分布中呈较为平衡的发展趋势。

3.上海市高中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要比非上海市的高中高得多。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上海南洋模范中学,高中毕业生中学习音乐的学生较多,进入交通大学交响乐团的人数也不少。此外还可以看出,我国的沿海省份的高中音乐教育要远远优于非沿海省份,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

2.基础音乐欣赏课的调查情况。

在音乐素质教育中,众多的综合大学都将音乐欣赏课作为最基础的音乐课程来对待,这是值得提倡的,因为音乐欣赏课是使学生步入音乐殿堂的一条捷径。绝大多数的音乐爱好者所喜爱的正是音乐中的美。笔者以表格的形式将各校音乐欣赏课的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校对于基础性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大不一样,差距也相应地较大。

(一)学生对于音乐欣赏课不满意的原因:

交通大学的任课教师大都是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硕士与博士,有着较高的音乐理论水平,因此学生的满意率也较高。其他学校的部分学生,对音乐课不满的主要原因在于:

1.教学方式过于陈旧:被调查的学生还认为音乐欣赏课仍然限于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与学生没有交流,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的学生在调查表中则直言不讳,认为音乐欣赏课的弊病是“填鸭式”教授方法。

2.学生自身的音乐修养程度不齐。交通大学取样对象中常有10年之上音乐学习经历的学生,如果在音乐欣赏课上仍然将他们和未学习过音乐的学生同样对待,这就会使这部分学生有“不满足”的感觉。因此,学生的满意率是华师大最高,这显然受到了学生自身音乐修养程度的影响。

3.音乐欣赏课的曲目范围大都局限于西洋古典音乐,这也是无法引起学生兴趣的原因。在大多数高等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思维之中,音乐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西洋古典音乐和中国音乐。我们目前音乐学界称之为“世界音乐”的,通常指除西洋古典音乐和中国音乐之外的各民族音乐,以及电影音乐、流行音乐和爵士乐。这都是音乐的不同类型,作为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尽量丰富,而不应有所偏废。部分学生提出在音乐欣赏课上所听的作品与实际生活的差距太远,无法引起共鸣,也是因为音乐品种太少所致。

4.只听不看。学生认为,有许多音乐的表演形式,比如弦乐四重奏、钢琴四手联弹等,老师仅仅是通过放录音的形式是不够直观的。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录像或者现场演奏来予以更直观地体现,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在对上海水产大学的调查中,学生还提出了两个问题:

1.音响效果不佳。这是与校方的重视程度直接相关的。试想一下,在一个有比较完备的音响装置的教室里欣赏音乐和在一个依然靠磁带、录音机开展音乐欣赏课的教室里欣赏音乐将会有着多么大的差异!对于一般的音乐欣赏教室,至少应配备DVD播放机、放像机、磁带卡座和大功率的音箱,而且这对于一般的大学来说是应该有能力配备的。

2.课时少。一般的大学音乐欣赏课都是一周一次,对于 某些对音乐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来说,这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在对于其它几所以邮寄表格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的学校中,没有开设音乐欣赏课的学校只有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南汇校区)。这几所学校的学生对于音乐欣赏课的满意程度都在85%以上。不满意的原因与以上四所学校大致相同。比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李强同学认为音乐欣赏课的课时太少、殷伟华同学认为欣赏的作品“不通俗易懂”;第二医科大学的赵亦宁同学提出音乐欣赏课存在的弊病是“不精彩,无法让人提起兴趣”;上海理工大学的刁易革同学提出“音响效果不理想”、陈晓同学所提出的原因是“上课的人数太多”,等等。

(二)学生对于高等院校非专业音乐教育现状的看法:

为了了解学生对基础音乐欣赏课的总体态度,笔者在调查的表格中还列出了一项调查项目,即对目前音乐欣赏的教材以及我国高等院校非专业音乐教育现状的看法。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焦点基本上仍然是集中在欣赏课的曲目问题上。在华东师大的调查中,有一位名叫邵文伟的学生同学提出:音乐教育应该“跟上时代,范围应拓宽。如流行音乐、布鲁斯音乐、爵士乐以及百老汇音乐剧等等。”上海水产大学的朱佳蕾同学认为:“教材不系统化、曲目过于陈旧”;朱薇同学认为:“曲目太老,不符合国情”。上海理工大学的陈伟同学认为“欣赏曲目可范围更广些”;建桥学院的周婷同学指出现在的音乐欣赏教材“未能及时赶上当今的潮流”。

(三)对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调查:

笔者在华东师大进行调查显示,有91.2%的学生认为如果学校不设立学分制度也不会影响到目前的出勤率。全部同学都认为他们是出于兴趣才来上欣赏课的,叶磊蕾同学写道:“我热爱音乐”。建桥学院、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的大部分学生认为不设学分制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出勤率,其原因也是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和教师的讲解较有吸引力。

而上海理工大学(南汇校区)、复旦大学、轻工高等专科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大部分学生,却认为如果不设学分制会明显影响学生的出勤率。高中就读于江苏天一中学的林宝颜同学认为音乐欣赏课存在的弊病很多。因此,笔者很自然地想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为此,笔者呼吁上海市的各个高校都能够重视基础音乐教育,推进音乐欣赏课程的学分制度,努力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优秀人才。

(四)对于目前高校非专业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在音乐的审美教育中,音乐欣赏课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因此,笔者不揣孤陋,提出下列建议:

1.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音乐教育。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青年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日趋成熟,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知识,有的学生还掌握了一定的音乐技能。并且这一时期他们已经到了世界观、人生观开始形成并且渐趋确立的时期。因此,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一步加强音乐审美观教育是这一时期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是在长期的感受和学习音乐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诸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介绍和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诸方面内容的学习,初步形成分析、综合、判断等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具有辨别优美健康、艺术风格较高的作品和低级粗俗、格调低下的作品的能力。

笔者认为,对于学生要求加大流行音乐欣赏的要求,教师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但是这并不等同于将一切流行音乐都引进大学的音乐课堂,作为教师对这些流行音乐作品应该甄别对待。认为只要西方古典音乐就是精品,只要流行音乐就是糟粕的观念需要扭转。此外,教师还可以有目的、有系统地使学生对于一部分内容不健康的流行音乐进行分辨,使他们真正懂得音乐美的特征。

2、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

大学阶段,随着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断成熟,情感更加丰富、细腻而深邃,对音乐审美的深度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实施音乐教育的同时,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思想内容较为深刻、形式丰富、有一定深度、富于哲理性和内在情感描写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以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满足他们情感上的要求。比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以及一些与文学、绘画有着密切关系的作品,比如李斯特的交响诗等,就是较为合适的作品。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对于大学生在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方面的培养,要求教师不但在课堂的教学中,还要在课外组织大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大量的亲身体验以及表演中,发展音乐的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本次调查显示,许多大学都建立了合唱团。由于学校的大力支持,上海交通大学还建立了交响乐团,并聘请了我国著名的指挥家曹鹏先生担任乐团的指挥,并且有定期的国内外演出交流活动。这些艺术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交大交响乐团的许多同学在专业学习上也很出色,这也证明了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修养方面大有裨益。

4.大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严格按照音乐艺术本身内在的科学性、规律性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这特别要求教师在音乐理论的教授中,对其概念、定义的表述以及所作的论证和选用的范例等,都要表达得准确无误。音乐是一门较为抽象的时间的艺术,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教师可以采用深入浅出和富于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同时和学生的实际专业尽可能地相连,举实例、作比喻。

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音乐艺术的特点,寓思想性于艺术性之中。音乐这门艺术形式的特点是以生动感人的音乐形象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也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从音乐教材内在的思想出发,结合音乐艺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就可以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笔者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几乎上海市所有的大学都建立了合唱团,而且都有定期的排练和演出,演出对象一般是本院师生。由此可见,上海市的各高校对音乐的实践活动都比较重视,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现象。音乐教学中的表演、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各种音乐技能训练、创作等方面的内容,无一不与实践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可以说,音乐艺术如果不通过创作、表演和鉴赏等各种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话,那么音乐也就将不复存在,音乐理论知识和乐谱也都将成为毫无疑义的抽象概念和音乐符号。因此,高等院校的领导层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对音乐实践都应该有着较高的重视。

3)启发性与主动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正确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形成对音乐作品独立的见解。比如在欣赏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飘荡在晚风中的声音和香味》时,教师不妨先把作品的标题隐而不发,让学生在听完之后展开想象,对这部作品所描绘的事物各抒己见,然后再从印象派音乐的创作特征出发,启发学生。

发展音乐教育,使新一代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关键就在于重视大学音乐教育;而大学音乐教师是从事大学音乐教育的专职人员,我们的工作决定着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水平。

首先,大学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精深的专业技能技巧和广博的知识。在专业方面,应该至少熟练掌握一门键盘乐器,能够独立训练合唱团,同时有着较为丰富的和声、复调、配器、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民间音乐理论、民族音乐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如此,针对大学音乐课中学生的特点,大学音乐教师还应该具有本专业以外的各方面的文化知识,特别是一些文艺理论的知识,这将大大增强教师授课的吸引力,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其次,要掌握教育、心理科学的规律,有着一定的教学技巧。

篇3

在2012级中专生入学之初,笔者抽取三个中专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以了解他们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以及想从音乐课中学到什么。通过调查详细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便有的放矢地制订教学计划,从而确保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1)你喜欢音乐吗?A.喜欢;B.无所谓;C.不喜欢。(2)你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可多选)A.流行;B.民族民间音乐;C.古典。(3)你认为中等专业学校应该开设音乐课吗?A.是;B.无所谓;C.否。(4)你喜欢上音乐欣赏课吗?A.喜欢;B.一般;C.不喜欢。(5)喜欢的原因有:(可多选)A.音乐可以陶冶性情,应该喜欢;B.音乐老师教学认真,教学水平高,教得好;C.欣赏课设计得好就喜欢,内容感兴趣就喜欢。(6)不喜欢的原因有:(可多选)A.什么音乐都不喜欢,不愿意听;B.不知道怎么欣赏,不会欣赏;C.老师教得不好,不想欣赏。(7)你喜欢教材中的欣赏内容吗?A.喜欢;B.一般;C.不喜欢。(8)你觉得音乐欣赏课应该多开设哪些方面的内容?(9)你想在今后的音乐课中学习哪方面或哪些类型的歌曲?

二 对调查进行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我发现目前的中专生非常喜欢音乐,但他们的欣赏方向都是单一的流行歌曲。对原来所上的音乐课内容尤其是一些专业性的音乐知识感觉很枯燥,提不起兴趣。学生希望教师在今后的音乐课教学中能把流行音乐带入课堂,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出发。

三 提出改进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查阅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资料,并向同行老师请教,得出如下的改进策略:

1.在课堂中尝试加入适当的流行音乐,让学生熟悉的流行音乐为音乐教学服务

对教材中一些传统的音乐知识,一味地采用讲授的方式,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听下去。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我几乎每节课都会加入一些当下最流行的音乐元素。如在教授音乐与戏曲时,有些学生有抵触情绪,我就用陶吹摹Susan说》作为课前导入。一上课,大家听到他们喜欢的偶像的歌声,学习情绪很高,我很顺利地带领他们进入我真正想上的内容。课中,我还让学生们欣赏戏曲与流行音乐结合得非常好的一些代表作品。

2.教唱歌曲时由传统的艺术歌曲转变为内容积极向上的通俗歌曲

艺术歌曲较难唱,学生一听教师范唱就直喊“难听”。对此,我把教唱的内容变为积极向上的通俗歌曲,如《我们的纪念册》《永远的画面》等关于友情的,《感恩的心》《常回家看看》等关于感恩的……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学会一些唱歌的技巧,又能感受到歌曲的意义,提高了学生的学唱兴趣。

3.专门介绍中国流行音乐,让学生对中国的流行音乐有个系统、概念化的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了一个学期专门介绍中国的流行音乐。从最早的大上海流行音乐讲到21世纪的流行音乐,从港台地区的流行音乐讲到内地的流行音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认真记笔记,上课认真回答问题,还有些学生下课后还和我探讨有关流行音乐的一些问题。

4.在课堂中实施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流行音乐和音乐课更有效的结合

第一,采用“我是歌手”期末测评方法。在学期结束前,每位同学挑选一首自己唱得最好的歌曲为大家演唱,以此作为音乐课期末考试的成绩。

第二,采用分小组竞赛的教学模式。第一节课学生自由分组,给自己的组起名字、选组长,通过小组竞赛、竞演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5.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鉴赏流行音乐

学校有很多社团,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可以自主参与。通常比较喜欢音乐的学生会参加校吉他社、爱乐社等。作为吉他社的指导教师,我会推荐一些学生比较喜欢又便于弹奏或弹唱的流行歌曲,以此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他们自然愿意和教师一起共同探索课本之外的音乐艺术知识。

四 研究后的思考

通过采取一系列策略,几乎每名同学都特别爱上音乐课,同时能做到在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大胆地展示自己,看着他们从第一次上台的羞涩到如今大方自如地表演,我倍感欣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音乐课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要一直做下去。

参考文献

篇4

样本1:音乐教材人手一本,学生各自负责保管,学期结束统一上交后对破损程度进行统计;样本2:全年级共用一套教材,上课发,下课收。同样在学期结束统一上交后对破损程度进行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音乐教材循环使用执行难度较大。音乐循环教材和其他免费教材“师出同门”,却遭受着不同的“待遇”,使用过程中散页、脱页的情况很多,重度破损率达26.3%~71.1%不等,需要补充更新的大大超过了规定的30%。

实录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人言殊。

生1:“赞同。我们还是以语数外学习为主,音乐教材循环使用影响不大,有助于培养环保意识。”生2:“不赞同。没有课本,一些歌曲课后都没法再唱。还有同学在书上乱写乱画。”家长:“不赞同。教材旧些可以接受,但卫生谁能保证?”教师:“不赞同。由于我校条件限制,没有专门场地存储教材,易潮湿发霉。循环教材难‘循环’!”

反思:通过以上调查,回顾音乐教材循环使用的初衷可以看出,现实情况中产生了如下矛盾:

1.副科教育与全面发展的矛盾。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管理者不重视、同行们轻视,音乐教师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一直以来,中国农村的学生只有约30%可以开设音乐课,家长希望孩子通过优秀的主课成绩实现他们“鲤鱼跳龙门”的夙愿,都认为音乐是“副科”。而音乐教材的循环使用在潜移默化中诱导着更多的人忽视音乐学科的学习,让音乐教学举步维艰。

2.使用习惯与学习效果的矛盾。音乐教材循环使用对学生的使用习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的撞击。音乐循环教材给书包减“负”的同时,也给孩子的知识储备减了“富”。我们不能剥夺学生课余学习音乐的权利,音乐教材只在课上“昙花一现”,学生被无情地抛掷到音乐学习的“真空地带”。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者,无论教学能力多强,课前准备多么充分,当面对一群忘记上节课教学内容,和自己缺乏情感共鸣的学生,该如何重拾教学信心?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又该从何入手?离开了“水”的“船”――我们的音乐教育将会变得可有可无,走向一条死胡同。

“不动笔墨不读书”,更何况是以读书为“职业”的学生呢?按照音乐教材循环使用的绿色想法,让学生时刻注意维护教材“形象”,不得“乱写乱画”,它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培养节约意识”。音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左膀右臂”,如果为了循环使用而使用,拿在手里怕脏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又怎能真正让音乐循环教材物尽其用?

篇5

测试共九题,第一题是对八度以内的大小增减音程的听写。主要是为了测试学生对音高、音程及协和感的感知能力,主要考查音感。在题目的设置意增加了小二度、增四度、减五度等类型的音程。据统计,90%以上的学生全对,可见,经过专业训练,学生对音程辨别能力较好。

表一

第二题是和声听辨,要求写出和声关系。出题者选择了增减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75%以上的学生全对。结果显示学生的和声感觉不错,但对七和弦、九和弦感知能力较差。

表二

第三题旋律听写主要是测试学生的音高辨别感、节奏感、速度感及旋律感。其中85位同学能够全听对,说明音乐专业的学生对音高辨别感较敏感,但在节奏感上略有欠缺。

表三

第四题是听一段交响乐,写出其的主旋律。笔者采用了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部主题,这道题主要综合考察学生在管弦乐合奏的形式下,对节拍、速度及声部感知觉,其中65位同学能够听出正确节奏,近50%的学生在听音高等方面回答正确,却没能把握住节拍的律动感。

第五题是听两段相同的音乐,感受其在速度上的处理的不同。本题主要测试学生的速度感、运动感及线条感,笔者选取了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引子,由小泽征尔和卡拉扬两位指挥家指挥的不同版本,感受东方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区别。在这题上,全体同学的速度感这一能力还是非常好的,在理解上也都体会到了东方人注重线条感、西方人更注重节奏律动感。

第六题是听两段旋律相似的音乐,写出第一句与第二句不同处。本题也选择了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中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变奏发展片段。这题主要测试学生对和声、音程及旋律等要素变化的敏感性。

笔者在本题一开始测试的时候并未告知两段旋律有所变化,并且将其编辑成一大段音乐进行测试,结果只有60%的同学能够敏感的感觉到其中的和声、配器变化,还有40%的同学在通过测试人员的提醒下才意识到。说明音乐专业学生在音程、和声感、配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并没能很仔细的去聆听,并且不能够很好的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技能。

第七题是听一段音乐,给该段音乐分句,分段落。这题主要测试音乐的结构感、层次感、段落感及句读感。本题笔者选的同样是《悲怆交响曲》中的一个主题变化发展片段,为两大乐句。50%的同学回答正确,50%的同学听成了一乐句或是三乐句。这说明大多数同学更多的只是在卷面上能够分析一段音乐,在实际的运用中,和声的结束感,收缩感不明确,导致这些能力还是没有能很好的体现。

第八题是听一段音乐,写出该段音乐的配器方式,用了怎样的表现形式。本题主要要测试音乐专业学生的音色辨别感、曲式感。同样是《悲怆交响曲》中的第一乐章副部主题模进片段,有大管和长笛呼应,呈现卡农形式。在这道题目的回答上,90%以上的同学都能听出是卡农形式,但在音色的辨别上略有欠缺,大家都能听出其中一种是长笛,但90%以上的同学将大管的声音当做了单簧管的声音,回答正确的同学中学习西洋乐器的占大多数。此题反映了偏科的严重性,学习声乐、钢琴或民族乐器的同学对于西洋乐器比较陌生,相反,学习西洋乐器的同学可能对民族乐器了解的也比较少。

最后一题是听一段音乐,写出该乐段主要用了什么作曲方式,突出了什么氛围。本题主要测试学生的和声感、运动感、旋律感以及情趣感。笔者选取的仍旧是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中的一个片段。在听第一遍音乐时,70%以上的同学不知所闻,30%的同学能感觉到低声部的作曲方式有所不同。在听第二遍时,通过测试人员的提醒,所有同学都注意到了低声部的进行,但还是只有50%的同学能够正确的写出是低声部半音阶上行,50%的同学能够哼出低声部的音阶进行,随后反应过来是个低声部的半音阶上行。在得知是半音阶上行后,全部同学都能感受到这段音乐主要想突出一个作者紧张的氛围。

以上测试调查结果显示,经过高校的三、四年专业训练,音乐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审美感知觉能力。但在更高层次的能力上有所欠缺。其中的缘由,可以从学生入学时的状态和学校的教学体制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篇6

一、调查初衷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本土母语音乐则是汉族音乐之外的重要音乐存在。从当前的相关情况看,汉族音乐因其人口等多方面的因素在传承上占据着绝对优势,而各少数民族的本土母语音乐却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传承逐步断层,情感不断流失”的尴尬局面和严峻挑战。从音乐教育改革的大局思考,早在1995年12月广州召开的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上就提出了“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新理念,因此把学校音乐教育作为少数民族本土母语音乐传承的主要基地,在少数民族地区着力发展本土母语音乐教育,是推行这一新理念的具体实践。然而,这些少数民族本土母语音乐在当前学校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发展地位和课堂教学如何,为了了解相关情况,我们课题组以红河片区为例设计了本次问卷调查。

二、问卷分析

在此期间,我们先后对位于滇南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3个县市的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传授本土母语音乐的教学现状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问卷调查,按每校一份共发出问卷1217份,共回收问卷954份,回收率为78.4%。其中被调查的普通初级完中152所,占此类学校总数170所的89.4%;其中被调查的普通完小1065所,占此类学校总数1248所的85.3%。本次问卷调查得到了多数教育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下属校方的积极配合,整个调查过程具体、真实、细致。

下面我们就本次问卷调查所涉及的四个主要项目与主要目的以及问卷结果所显示的一些问题,作一简要分析与总结。(方法采用:①百分比统计;②要点式归纳;③主题类摘要)

项目之一:“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主要目的是了解祖国西南边疆滇南地区红河州13个县市10余个世居民族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配备状况。这是本次问卷调查的首要项目。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性别:①男②女

2.年龄层次:①18―35岁②36―60岁

3.民族:xx族

4.学历层次:①中专②大专③本科

5.参加工作时间:xx年xx月

6.红河州属地:xx县/市①普通自然村②乡镇所在地③县城或市区所在地

7.从教类别:①小教②中教

8.是否为专职音乐教师:①是②否

问卷结果显示,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第8小项,音乐教师为专职的仅占21.46%。这一状况表明,一方面音乐师资仍然普遍短缺,另一方面师资水平仍然停留在业余水平阶段。音乐教师在我国当前音乐教育改革“人的因素”中,首先要求“音乐教师专职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音乐教师专业化”。从问卷结果看,一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的老问题――中小学音乐师资问题,确实亟待解决。

项目之二:“具体问题测试”――主要目的是通过对12个关键问题的描述与表达,深入了解红河州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传授本土母语音乐普遍存在并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这也是本次问卷调查的核心项目。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你认为在红河州各中小学教唱本土民族的母语歌曲有必要吗?你对“红河本土母语音乐进课堂”有何看法?

问卷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的占88.42%,认为没有必要的占8.57%,认为可有可无的占3.01%。当谈及对“红河本土母语音乐进课堂”有何看法时,其回答十分多样,但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在中小学开展“本土母语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小对自己家乡音乐的兴趣和了解家乡本土风情和民俗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爱家爱乡的本土情感和建设美好家园的本土气质;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红河民族文化大州建设总体方略的认识水平。

2.你目前能演唱几首红河本土民族歌曲?能用母语表演的都有哪几首?

问卷结果显示――毫无了解,一首都不会的占20%;基本了解,能演唱1―5首的占54.29%;较为了解,能演唱6―10首的占22.86%;非常了解,能演唱10首以上的占2.85%。当问及能否用母语演唱时,其比例9.36%令人担忧,母语音乐渐趋丢失已是事实。能用母语表演的曲目主要集中在《罗佐歌》、《酒歌》、《花山谣》、《勐拉情》、《金水河》、《梯噜噜》、《阿密策》、《家乡的一条河》等。

3.你觉得学生对红河本土母语音乐感兴趣吗?你认为用什么方式更易使学生接受?

问卷结果显示――直接表示感兴趣的占48.39%,直接表示不感兴趣的占19.26%,认为多数学生感兴趣的占11.43%,认为只有部分学生感兴趣的占8.62%,认为学生兴趣需要从头培养的占5.87%,表示对学生兴趣不甚了解的占6.43%。在传授方式上①结合课堂与社会:建议开展热爱家乡、争唱家乡民歌的文体活动或民俗活动;建议教师带动学生积极有效地利用本土音乐资源开展课外活动或校外采风。②结合方法和过程:建议课堂教学方法可用学生比较熟悉动听的、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旋律引导学习兴趣;建议课堂教学过程可以先介绍、再放音乐的方式更易使学生接受,首先讲述音乐背景,然后范唱领唱,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导入母语和舞蹈并教,让学生从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中领略本土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风貌;另有建议在唱法上通俗、民族和美声相结合,只要“尽其味,浓其情,不失风格”即为美。③结合感受和欣赏:音乐艺术首先是听觉艺术,是建立在听觉体验基础上的一种感受,而后激发人们去欣赏它,并最终主动学习它。既然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那么作为教师首先考虑的就不应该是如何让学生去学唱,而是如何让学生去感受。建议教授方式应该先有一个“作品聆听――美感认知――体验认可”的感受和欣赏的过程或者说是产生最初欲望与需求的过程。

4.你每学期在教学中能教唱几首红河本土民族歌曲?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问卷结果显示――能教唱一两首、两三首的占51.13%,能教唱三四首、四五首的占9.71%,表示对红河本土民族歌曲不熟悉而只能教现行教材中出现的占11.27%,表示没教过也不知道能教几首的占27.89%。最大的困难:①主观上唱不出古老而纯朴的那种风味且缺乏必需的教学资料,又没有人做具体的教学培训或指导;②主观上由于民族母语丧失的现实,教唱操作中的“不懂民族语言内涵或不甚了解”的语言障碍在所难免;③客观上受曲目本身音准节奏、速度力度、情绪情感以及色彩风格等难度影响的学生兴趣大打折扣;④客观上以学校看不到民族母语音乐的美育作用为主要特征的校方支持力度疲软。所有这些现实困难都将直接关系到本土母语音乐的传授过程能否顺利进行。

5.你觉得通过简单乐器进行红河本土母语音乐教学可行吗?你愿意或有条件使用的乐器是什么?

问卷结果显示――认为可行的占74.22%,认为不可行的占14.29%,表示要依情况而定的占11.49%。关于使用乐器方面:①愿意使用的乐器多为钢琴、手风琴和电子琴等教学较为常用且价格昂贵的键盘乐器;②有条件使用的乐器多为竹笛、葫芦丝等本地较为常见且价格低廉的吹管乐器;③无论是愿意使用或有条件使用什么乐器应视多方面因素而定,但最令人担忧的是很多教师反映学校什么乐器也没有。

6.对“原汁原味的土民歌”和“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两者,你觉得哪一种更容易被引入课堂教学?

问卷结果显示――有91.44%的人认为“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更容易被引入课堂教学;有7.37%的人认为“原汁原味的土民歌”更容易被引入课堂教学,尤其是幼儿园或小学;另有1.19%的人认为两者可以同时被引入课堂教学,关键要看作品是否经典。以上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原生态的本土母语音乐正处于严重被淡化的境地,是造成少数民族地区本土母语音乐生存与发展的不利局面的主要障碍之一。

7.你希望哪些方面的音乐先引入课堂?用什么样的声音(美声、民族、通俗、土语)来表现会更美?

问卷结果显示――占86.55%的被调查者建议先引入课堂的音乐是“儿童歌曲”,占11.71%的被调查者建议先引入课堂的音乐是“风俗歌曲”,另建议先引入课堂的音乐是“其他方面音乐”的占1.74%。至于声音表现上回答不一:多数人认为不管哪一个作品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并不十分重要,关键要看是否符合作品本身的地域风格和情感特征,以及能否为大众所接受并喜闻乐见,这才是作品用声的真正标准。

8.若让你从“欣赏”与“教唱”两个角度进行红河本土母语音乐教学,你更侧重于哪一种?

问卷结果显示――侧重于“欣赏”教学的占86.34%,侧重于“教唱”教学的占4.72%,认为“欣赏可以与教唱交替教学”的占8.94%。这一比例说明多数人对红河州本土母语音乐并不精通,仅停留在不甚熟悉的“欣赏阶段”,与此同时也说明“欣赏资料”的物质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9.你觉得红河州各中小学音乐教师传授本土母语音乐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应有怎么样一个过程?

问卷结果显示――说法不一,仅作摘要。最大的意义:爱国爱乡、继承母语音乐文化、不忘自己的民族传统、弘扬本民族的人文精神等等。应有的过程:从欣赏到兴趣到学唱到热爱、从“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到“原汁原味的土民歌”、从“优秀作品”到“精良制作”到“审美体验”到“自觉传唱”、从“教学任务”到“积极响应”等等。

10.如果学生对传授红河本土母语音乐不感兴趣,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问卷结果显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归纳6点)

①缺乏足够的音乐教学资料和作品音响素材,教学秩序混乱、开课课时严重不足、考核无任何评价指标等因素,导致无法激发学生对本土母语音乐的热情。

②教师本身没有教唱的能力,甚至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学习,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依然陈旧,根本无法解读本土母语音乐的风格特征和艺术美感。

③学校领导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对音乐教师教什么内容并不关心,上面的领导和下面的学生都把音乐课当成“走场课程”或“可有可无的副科”。

④尤其是教学器具需求无法解决,加上部分教师的歌声并不是那么优美动听,学生很难接受,也就很难热爱。

⑤学生在思想上越来越赶时髦,大多以喜欢流行歌曲为荣,没有足够的本土优秀作品就很难真正地把学生拉过来,发掘经典作品更显重要。

⑥有时更需要对本民族文化史的了解,不会讲母语的学生和老师越来越多,对自己本土的母语音乐文化也越来越淡薄。

11.你认为红河州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没有必要增编一本“本土母语”性质的音乐教材?

问卷结果显示――占98.89%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增编一本“本土母语”性质的音乐教材,另有占1.11%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先下发一些讲义试用后再说。

12.你感觉自己在教授红河本土母语音乐时,可能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或障碍是什么?

问卷结果显示――可能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或障碍是:(归纳3点)

①教师本身缺乏教学能力,学生本身又缺乏学习兴趣。

②没有教材文本,没有教学器具,学校不关心本土母语音乐教学。

③母语本身发音吃力,作品风格内涵艰涩难懂,师生沟通困难。

项目之三:“思想动态预测”――主要目的是预测被调查对象思想动态上的倾向性,在进行红河本土母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的主观态度和解决方法。这一问卷内容由于回答繁琐多样,仅粗略汇总如下:

1.最希望最高兴的是:①能让我做个专职的有专业素质的音乐教师;②学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提供一定的教学器具;③教管部门能颁发一本充分反映本州地域特点和人文精神的乡土教材;④相关部门能提供一些民族史学、民俗风情、文化典籍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和声像资料;⑤相关机构能提供专门的培训课程和教学指导;⑥通过教学实践摸索一套与本土音乐教育现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⑦以各种校内外活动为基础,广泛开展民俗民风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⑧社会媒体能和学校音乐教育积极有效地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本土母语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2.最担心最苦恼的是:①教师教学时因不了解作品的大意或背景而教错,从而丧失教学信心;②学生嫌弃本土母语音乐太土不流行,加之作品本身的各种难度致使学生不感兴趣;

③学校不能正确对待音乐教师,无法理解本土母语音乐的情感教育培养效能,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得不到切实的改善;④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缺乏一定的母语语言能力和必需的文献音响资料支持。

项目之四:“相关问题聚焦”――主要目的是让被调查对象能够畅所欲言,有什么说什么,有什么问什么,聚焦问题的个性特征,从而发现问题的共性所在,从全局上透析并权衡本土母语音乐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现状特征和问题所在。同样,这一问卷内容由于回答繁琐多样,仅粗略汇总如下:

1.想说――①如果真的要让“红河本土母语音乐进课堂”就必须先得有一本适合师生的个性教材和一定的学习环境及培训条件;②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深入民间切实感受一下民俗风情或采集一些乡土歌谣;③如果能够积累一些教学经验和理论认识,最好能根据本土风格创作各自的校歌。

2.想问――①不知道教管部门能否在较快的时间内组织编写发放有关本土母语音乐的教材,最好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培训和指导;②不知道学校基层能否在当前的形势下充分认识并理解本土母语音乐的人文价值和现实意义;③不知道我们所做的努力能否使本土母语音乐文化最终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与发展。

三、突出问题

从红河本土母语音乐教育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看全局,“教师・教材・教法”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本土母语音乐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据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云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教科书(试用)”音乐教材相关分析数据显示,新编教材虽然收集了一些本土母语音乐,但其覆盖面较小,针对性有限,没有从实质上解决本地区或本地域教材的问题。与此相关,音乐教师的在校培养和职后培训,以及有关教法的提炼和研究还没有被列入议事日程,迫于当前形势亟需革新。因此笔者认为,只有把“教师・教材・教法”这三个密切相关的问题解决了,本土母语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才有可能获得新生。

四、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笔者得出以下结论,值得思考:

1.师资现状:红河州中小学音乐师资仍普遍短缺,具备本土母语音乐从教能力的更为短缺。音乐教师的专职化和专业化程度很低,正是导致其开展具体教学过程中“民族语言不通,作品理解不透”的主要原因。

2.学生现状:作为本土人的一种自然意识,大多数学生对本土母语音乐比较感兴趣。但因其渐趋丢失的事实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这种兴趣在心理上经受着“作品聆听困难,美感认知模糊,体验认可受阻”的三重障碍。

3.客观因素:一方面是开展本土母语音乐教学的资金投入不够,多数中小学严重缺乏必要的音响资料和教学设备,这些硬件设施亟待解决;另一方面则是开展本土母语音乐教学的社会气氛有待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应加强民俗民风建设。

篇7

Report of Guangxi Amateur Music Education Survey

ZHANG Li-ming

(Music School,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1)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也在积蓄力量,业余音乐教育经过多年的酝酿和不断的呼吁,终于在改革的中出现,各种业余音乐培训、业余音乐教室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业余音乐教育在中国产生并迅速发展,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定位不准,导致了业余音乐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滞后。普及工作及纯技术训练很多,但是对教学本身的相关研究却很少。另外,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比如音乐教材严重缺乏,音乐教学脱离实际,缺乏实用性;教学中追求技艺技巧,忽视了丰富的知识和更全面的能力;学生的音乐实践机会也太少,未将音乐实践纳入整体课程中,“学生的学”得不到巩固等。

从现状来看,业余音乐教学还存在着不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工作在业余音乐教学一线的教师继续努力,总结经验,分析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弊端,确立业余音乐教学体系,以便促进业余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快速发展。

在业余音乐教学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发展与需要。研究队伍相对薄弱,研究成果一般化,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差,使得业余音乐教学没有权威的理论作指导,使教学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业余教学理论体系,基本上按着专业音乐院校教学体系框架进行构建的。到目前,国内没有一本较权威的业余音乐教学专著。一些零散的成果只提供了一些线索和研究的要点,缺乏理论研究力度。

在国外,业余音乐教学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如日本就有YAMAHA、KAWAI、ROLAND三个庞大的普及性业余教育机构,由这三个庞大的教学体系组成了日本现今的音乐业余普及体系。这三个教育机构虽然有着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学风格,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致的。都非常注重即兴演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他们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音乐作品改编及创作等方面都有专门的人才进行研究。在师资方面,他们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讲习班、培训班和资格认证考试来提高教师的水平。在学员教育方面,大体都是从三岁左右的幼儿抓起,通过系统教材的学习和考级、比赛和演奏会,音乐会等各种形式来提高学习者的音乐水平。近年来又形成了成人群体和老年群体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欣赏潮流。在日本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业余音乐教学体系。

一、广西自治区业余音乐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准备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业余音乐教学的基本现状,促进我国业余音乐教学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笔者自编了《业余音乐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对广西自治区业余音乐培训的学生、音乐教师进行了调查。同时,辅助运用访谈的方式以求更准确、更真实地反映出业余音乐教学的实情,访谈对象包括学校领导和一些学生家长。这次调查共收回有效学生问卷218份,其中小学生149人,中学生48人,高中生21人。有效音乐教师问卷47分,其中专职教师28人,兼职教师19人。上述调查对象来自全区三个市,参与调查的音乐教师均考虑了其学历,教龄等方面的平衡,因此,本次调查的对象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调查问卷的题目编制

1、学生与教师的基本情况:

年龄 性别 专业

2、学生家庭的基本状况:

父母文化程度 父母职业

家庭月收入

3、业余音乐教育的性质究意是什么?业余音乐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业余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又有哪些?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绕着我们,难以形成共识,而这些关于音乐教育观念层面上的问题无疑又是决定业余音乐教学的关键所在。

根据以上因素我设计了三个较有难度的问题,来调查人们对业余音乐教育的认识:

(1)业余音乐教育是什么?

(2)在您看来业余音乐教学的最主要价值是什么?

(3)您认为业余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观念的更新有一个过程,更新了的观念要在实践中得到贯彻与实施与音乐教育观念更新完全同步是不科学的和不现实的。目前,我国的业余音乐教学实践水平究竟怎样,业余音乐教学的现状如何?要弄清楚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喜欢到业余音乐教学机构上音乐课吗?

(2)喜欢上音乐课是因为什么?

(3)你不喜欢上音乐课是因为什么?

5、长期以来,教学内容一直是引起各方面争议最多的问题,也是一直没有得到满意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些争议往往又是局限于专家范围之内,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来听一听家长、学生与老师的意见。

(1)你喜欢老师教什么内容?你发现学生最爱听什么内容?

(2)你认为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3)假如在获得快乐和音乐知识技能两者之间,音乐课只能给你其中之一,那么,你的选择是:……

6、在业余音乐教学内容中,流行音乐与现代音乐,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线谱与简谱等也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争议,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学生与老师又是怎样看的呢?

(1)你认为流行音乐与现代音乐是否可以进课堂?

(2)你认为业余音乐教学应该学(教)简谱还是五线谱?

(3)民族民间音乐与外国音乐,您(学生)更喜欢哪一种?

7、关于学校音乐教学与业余音乐教学环境协调配合的问题,音乐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课堂教学,课外音乐活动,以及业余音乐教学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学生对音乐教育才能真正获得成功。根据以上设计了以下问题:

(1)你在音乐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得益于什么?

(2)您认为不利于业余音乐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调查结果的描述与分析

1、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调查

调查表明,琴童的性别比例差别不大,男女各为98人和120人,女生捎多占55%,学生年龄几乎集中在3-12岁的范围之内,达80%其余都在15-25岁之间。并且普遍认为年龄小优势较大,幼儿思想较为单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可塑性强,注意力比较集中,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专注程度上都比成人有优势,所以在技术和基本功方面都比成人学琴更扎实。电子琴、钢琴这些都是学生的首选,同时,过去西洋乐器一统天下的局面有所改变,民乐成了新宠,并且民乐也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

从调查中发现,来业余音乐培训机构学习音乐,并能够坚持常久学习的孩子,大多都是家境较为宽裕,家长学历层次较高,收入较好的。大多数家长一般是医生、商人、公务员、教师等有着稳定收入的人群,工人、个体不多。由此可见,家庭经济收入也是影响孩子学习音乐的重要因素之一。

2、教师的基本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是不合理的,青年段教师过于集中。许多青年教师缺乏教学锻炼,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不合理,在专业教师队伍中,基本上都是广西自治区内几所老牌院校的本科毕业生,省外高校毕业的所占为零。

3、业余音乐教育的性质,业余音乐教学的价值,业余音乐教学的任务调查

关于“业余音乐教育的基本属性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对于“业余音乐教育性质的认识”,目前还没有达到高度的一致,但从总体上进,基本共识已经形成,这就是业余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面向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而不是面对少数青少年的专业技术训练或特长教育。

对于“业余音乐教学的价值和功能”,调查对象也同样有着较为一致的理解。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认为“业余音乐教学的主要价值并不在于为学生的未来开辟一条谋生之道。即业余音乐教学的价值不在于一种职业上的准备,这一点与笔者对业余音乐教育的性质的认识是完全吻合的。业余音乐教学具有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享受人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价值的观点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对于业余音乐教学的多方面价值,学生最为看重的是业余音乐教学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及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所表现出的价值。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对于业余音乐教学所应承担的任务,上述结果表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以及通过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两个方面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格外重视。把业余音乐教学的最主要任务确立为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是学生在音乐方面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因而可以说,培养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是业余音乐教学基础的主要内涵,兴趣与爱好是基础中的基础。

4、业余音乐教学实践水平,业余音乐教学现状调查

在学生问卷中,我们首先问学生是否喜欢上音乐课?教师“你感觉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吗”?上述两方面的结果比较吻合,表明目前的确有约20%左右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而据另外的有关调查资料显示95%以上的当代青少年都是音乐爱好者。这就说明,至少15%的音乐爱好者不喜欢上音乐课,也算不上是一个太大的比例数字,但音乐课竟然不受音乐爱好者的欢迎,这一现象本身却不能不算是一个奇异的现象,同时也是我们业余音乐教育者十分尴尬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又做了进一步调查。在导致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教的不好或教学水平低”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那么在教学上所表现出的不尽人意之处又有哪些呢?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在音乐课上最难以忍受的表现依次:①老师表情太严肃,动不动就批评学生;②老师照本宣科,只顾自己讲,没有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③老师敷衍了事,教学手段和内容单调陈旧。音乐本是最受人们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几乎所有的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离不开它,面对部分学生不喜欢上自己的音乐课,应该做出深刻检讨的恐怕首先是教师,您在教学中是否也存在上述所提到的那些令学生难以忍受的问题。

在导致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因素中,还有一个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问题,那就是目前我们的教材也并不令人满意。教材又存在哪些问题呢?在调查中,学生、教师比较一致的认为,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排列,教材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①配套声像资料缺乏;②编排呆板,体现不出艺术的特点;③教材封闭,没有为师生留下自由创造和表现的余地;④乐理知识偏难。教材是音乐教学的媒介和依据,教材建设如果跟不上音乐教学发展的步伐,不能及时地反映不断更新的教学观念,那么它必然严重阻碍音乐教学发展的进程。因此,对教材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特别应针对上述问题对现行教材及时进行充实和调整。

5、业余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调查

我们以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在业余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调查,按照由大到小的重要程度排列,学生排列的顺序是:识谱知识、音乐技能、音乐观赏和音乐创作;教师排列的顺序是:识谱知识、音乐技能、音乐创作、音乐常识。可以看出,学生和教师在这一个问题上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却都认为欣赏,识谱知识和音乐技能三者相比之下,在业余音乐教学中显得重要一些。我们从调查中,还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即个别被认为较为重要的内容,在音乐课堂上却成了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内容。当学生被问及的最喜欢的内容是什么?51%的人说最喜欢欣赏,在教师中有60%的人发现学生最喜欢欣赏。而当被问及在音乐课上最不喜欢的内容是什么时,学生和教师的一致答案是“识谱知识”。为什么被认为较为重要内容的“识谱知识”却是学生最不喜欢的内容呢?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来检讨这个问题。首先,教师所采用的“识谱知识”这种关于知识技能教学的方法有可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模仿,缺少参与体验,孤立地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等。这样的教学方法显然有悖于音乐教育的特点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其次,在整个音乐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知识技能教学的重要性。无论哪方面的教学都有意识地围绕着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来展开的。实际上,把掌握知识技能确立为音乐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剥夺了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享受音乐的机会,使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产生一种本能的反感和畏惧心理是极其错误的。其实,学生并不是不想学习音乐知识技能,这一点从下面这个题目中就不难看出,在学生问卷中被问到:“假如在获得快乐和音乐知识技能两者之间,音乐课只能给您其中之一,那么您的选择是?”23%的学生选择了①,12%的学生选择了②,65%选择了③。这表明,学习与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本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的需要。而现在却有这么多的学生不喜欢它,由此看来,如何正确认识知识技能教学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如何进行知识技能的教学,是业余音乐教学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6、在业余音乐教学中,关于流行音乐与现代音乐,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线谱与简谱等问题的调查

关于“您认为流行音乐与现代音乐是否可以进课堂”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还是赞同甚至力举把流行音乐和现代音乐纳入业余音乐教学内容的。在我国“流行音乐不能进课堂”的口号一度叫得很响,不允许生活在当代社会的少年儿童,在课堂上接触当代的现代音乐,这种反映在音乐教学领域里的长官意识,显然违背了音乐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流行音乐确有良莠不齐的问题,有的作品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确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因此而全盘否定流行音乐,并把它们一概挡在课堂之外,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应该说,正是由于流行音乐对青少年一代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的业余音乐教学才更需要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审美品位的责任,并力争消除流行音乐可能对青少年一代产生的负面影响,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业余音乐教学究竟应该教简谱还是五线谱,这也是一个长期困扰音乐教学领域的问题。从上表可见,在业余音乐教学中既学五线谱,又学简谱,是大部分学生所希望的,也是被大部分音乐教师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应该说,五线谱和简谱,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也都具有成为业余音乐教学内容的充足理由。而且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是互相促进的,相辅相成的,那种只重视五线谱,而轻视简谱的观念恐怕要彻底改变才能适应业余音乐教学发展的需要。

在民族民间音乐与外国音乐的问题上,被调查对象也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待外国音乐的问题上,学生像喜欢本民族音乐一样,同样也喜欢外国音乐,对于这一点,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想当然甚至置之不理,教材编写者同样也应该对此给予充分考虑。

7、关于学校音乐教学与业余音乐教学协调配合的调查

业余音乐教育是整个国民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学校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有互补作用,共同构建成完整的社会音乐教育系统工程。然而,我们在做学校音乐教学与业余音乐教学的协调配合的调查中发现:45%的学生主要得益于业余音乐教学的环境熏陶,37%的学生得益于课外活动,只有18%的学生得益于学校课堂教学。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目前学校音乐教学闭关自守,漠视社会音乐环境影响的现象十分严重地存在着,我们不应该等闲视之。

在问及业余音乐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时,大部分学生与教师基本都是在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要求强烈。但笔者认为除了这几方面外,提高人们对业余音乐教学理论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业余音乐教学理论研究,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总之,透过问卷审视现状,业余音乐教学有喜有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业余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忧是一种喜中之忧,喜仍是业余音乐教学的主流。特别是近几年,我国业余音乐教学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对比之下,我们不应有丝毫的怀疑。只要我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勇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我国业余音乐教学就能以全新姿态和坚定的步伐向前发展,业余音乐教学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二、结论

业余音乐教育是整个国民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学校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相互补充,共同构建成完整的社会音乐教育系统工程。业余音乐教学如何才能从现状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开创业余音乐教学的新局面,笔者根据对业余音乐教育的调查,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业余音乐教学“绝不能完全套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模式”。音乐院校专业化模式的音乐训练,对于音乐技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会使一些孩子丰富想像力的种子萌芽在“专业化”模式中被“扼杀”。过于拔高、枯燥无味的技能训练,会使琴童对音乐失去兴趣,超负荷单一的基本功训练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遗憾终生。“专业化”训练,既超出了业余音乐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了业余音乐学生在音乐方面发展的需要。许多专业音乐知识和技巧是一个业余音乐学生无需掌握的。

2、业余音乐教学要适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少年儿童好玩,好动,好表现。根据这一心理特征,业余音乐教学一定要突出趣味性,采取游戏的形式进行音乐教学,营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及时更换教学形式和方法,唱歌、念谱、弹琴穿行,使学员始终在游戏中学习。要让孩子从座位上解放出来,打破按班级座次的形式,让学员在活动中学,把律动教学,歌舞表演等形式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琴童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玩耍中掌握音乐知识。

3、业余音乐教学要坚持“通过一件乐器的学习”而使业余音乐学生喜欢音乐,热爱音乐,了解音乐。音乐是一门底蕴非常深厚的文化。业余音乐教学要通过一件乐器的学习,使琴童喜欢音乐,感受音乐和欣赏音乐,并能进一步地了解音乐,把琴童培养成有知识、有能力、懂艺术的“审美的人”。

4、业余音乐教学要做好教材的编辑工作,杜绝“拿来主义”。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内容依据,是完成教学计划的基本材料。其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业余音乐教学的效果,业余音乐教学必须要编辑好适合业余音乐教学的教材,只有教材这一核心解决好了,业余音乐教学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5、业余音乐教学的方法要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在教学上采用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器乐、打击乐、作曲、即兴演奏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大课小课相结合,听、弹、读、唱相穿插,主科副科相补充,实践演出展才华。使学员在学习琴艺技巧的同时,陶冶高尚情操,塑造优雅气质,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为小朋友考上好学校,名牌学校奠定基础。

6、业余音乐教学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业余音乐教师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业余音乐教师是办好业余音乐教育,确保业余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必须花大力气建设一支强大的人员精干,结构合理,适应性强,专兼结合的稳定的教师队伍,以满足迅速发展的业余音乐教学的需要。

篇8

1 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1.1对象

南阳市卧龙区部分幼儿园的幼儿与老师。包括:金钥匙实验幼儿园、政府机关幼儿园、春天幼儿园、希望幼儿园、南阳师院附属幼儿园。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及访谈的调查方法。

1.3问卷及访谈内容

1.3.1问卷内容

(1)您觉得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获得什么最重要?

A、学习文化知识,为将来上小学减轻压力

B、性格的良好发展

C、形成正确的日常行为规范意识

D、各方面技能的入门(画画、音乐等)

(2)您认为目前的幼儿园教学适合幼儿成长吗?

A、不是很适合,过于死板、僵化 B、还是比较适合的

C、不知道,说不清楚 D、其他

(3)您觉得幼儿园的课程安排上应该侧重于学习知识,还是应该侧重于其他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

A、前者 B、后者 C、没有骗重

(4)您认为下面哪些属于幼儿创新教育?

A、科学教育,对于教师开展科学培训,在幼儿的日常教学中,了学知识的教育比重较大,搞儿童创造发明。

B、素质教育,改善教学模式,课堂上提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自主能力。

C、实况模拟教育,例如让儿童假扮医生、商人、经理等。

D、兴趣特长教育,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

(5)您认为幼儿园的创新应该偏重于?

A、智力的开发

B、培育孩子独立思考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C、多方面兴趣培养

D、养成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E、其他

(6)您觉得在启发幼儿创新思维时,以下哪些工具或手段值得提倡?(多选题)

A、智力玩具 B、游戏

C、书籍 D、艺术教育(画画、音乐)

(7)您认为教育过程中怎么样才能正确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多选题)

A、鼓励幼儿多问、多尝试 B、引导孩子进行逆向思维

C、鼓励幼儿多动手 D、不求唯一答案

E、其他

(8)您觉得以下选项中的哪三个对儿童创新教育的事实形成的阻碍最大?(多选题)

A、学校的教学配套设施 B、教学者的观念与思维

C、教学模式 D、缺乏具体明确的政策指导

E、幼师的素质能力良莠不齐 F、家庭教育没有做到配合

G、其他

(9)您认为你所在的地区的政府及人民对你幼儿园教育的关注程度如何?

A、十分关注,能针对其他教育特点适时向学校反馈意见并提出建议

B、比较关注,在获悉当地幼儿园教育出现重大问题时能采取相关措施,提供相关帮助

C、丝毫不关注,任由其发展

D、不知道

(10)您热为开设音乐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发展重要吗?

A、重要 B、一般 C、不重要

1.3.2访谈内容

笔者:请问园长,该园的半圆宗旨是什么?

园长:我园的办园总之是:用爱养育、用心教育。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幼儿是稚嫩的,需要幼儿园全体教职工的精心呵护,因此,我园倡导全体教职工都能以爱孩子为工作前提,做好保育工作,让孩子在幼儿园这个温暖的家园健康成长。幼儿教育是充满艺术和智慧的工作,在教育中需要教师灵活、创造性的展开,我园倡导教师全身心放在幼儿教育岗位上,潜心教育业务,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耐心辅导幼儿教育质量,为办人民满意的幼教事业做出我院的贡献。

笔者:请问园长,该园的办园目标是什么?

园长:我园推行优效管理、锻造优质师资,创设优美环境,培育优秀新人。科学有效的管理师幼儿园工作顺利开展的良好保障,我国倡导管理的效益,通过多种手段促进,不断细化制度,强化常规,柔化方式,使各项工作科学、规范、和谐的开展。

笔者:请问园长,您觉得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重要吗?

园长: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一个人只有在情感方面发展是健全而丰富的,他的智力、体力和品德才能协调一致的发展。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身体协调能力,也能够很好的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所以,我觉得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很重要,我们都很重视音乐教育的发展。

2 由调查得出的具体情况

2.1教学理念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新的课程的实施,今天的音乐教育已不再是过去的那种追求“成品”的灌输,使幼师看不到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中的感受体验,表现创造。新课程主动通过各种艺术教育,使幼儿内在的情感得以表和发展,进而促使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通过和幼儿园园长的交谈,看得出他们已经认识到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让幼儿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对于教学,我们可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2.2教学方法

音乐是幼儿园教学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懂得教幼儿什么,还要采取合理合适的方法。通过我们的实际访谈和课堂听课。在对几个幼儿园的实际调查中,可以看出,他们基本都是循序渐进地启发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尽管幼儿天性喜欢音乐,但对这种兴趣爱好仍要注意培养并给予发展。这不仅是为了在幼儿园生活的短短几年中使幼儿对音乐抱积极态度,而且要使这种兴趣得以巩固,保留并成为终生的一种需要,要想更好的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在几所幼儿园里,当老师为幼儿播放进行曲时,他们马上会甩起臂膀,雄赳赳气昂昂的学起起步走来,当我们为他们播放欢乐、激烈的乐曲时,他们马上会手舞足蹈随音乐欢乐的摆动身体。因此,在外面日常的教育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时刻观察并进行保护。

我们需要让幼儿更多的接触音乐,增强音乐对幼儿的感染力。在几所幼儿园里,音乐贯穿渗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在用餐之前,为幼儿播放优美、抒情的轻音乐,让幼儿在安静、舒适的音乐中等待用餐。另外,他们还经常组织幼儿一起玩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充分调动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3教学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材中的品德教育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让幼儿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理解其教育内涵式达到音乐教育目标的根本问题。在现实中,有好多孩子都缺乏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对自己的父母没有礼貌,稍有不顺心意的就大喊大闹。针对这种情况,几所幼儿园中的金钥匙、春天幼儿园,老师在上课时着重向幼儿进行了这方面的教育。例如,以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展开讨论,使幼儿充分认识到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情感体验中激发了幼儿尊重他人的行为。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技能的培养。通过启发引导幼儿积极参加音乐艺术活动在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美的感受中培养幼儿对音乐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幼儿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幼儿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几所幼儿园基本都能够通过教学教给幼儿歌唱、律动活动,音乐欣赏,乐器演奏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并能通过启发引导幼儿参加音乐艺术活动,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身体、语言、认知、意志、情感及社会性等反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3 由调查引发的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建议

3.1教学思想方面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并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长期以来许多幼儿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套一技艺训练为中心的外显和内隐的观念和行为模式。这些教师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无论是在制定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法,还是组织教学,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艺训练的目标上。他们重视幼儿的正确描写,制作和表演能力,却忽视幼儿自身对艺术的感受和表现。这就扼杀了幼儿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所以,我们应该摒弃“以技艺训练位中心”的观念,树立“审美教育”的观念,把“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行为指南。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设计方法选择和教学组织,均应紧紧围绕“审美教育”这一中心,使幼儿艺术教育活动能真正萌发幼儿感受美,理解美的情趣,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传统的知识观认为教学就是用知识去填满“仓库”(脑),学习就是获取知识,知识是对经验、事实、规划等的认识,而这种认识的真理性是绝对的,唯一的,静止的,甚至是终极的。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部分教师就深受这种传统知识观的影响,在教学中采取灌输式教学,强调对知识是我记忆,模仿和重复性的练习,造成培养出来的孩子胆小,教师没讲过的不敢想,不敢做。幼儿怎么能发明,又怎么能创新呢,因此,幼儿音乐教育必须摒弃“以知识为中心”的观念,树立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观念。

3.2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根植于儿童自己“自然地生长土地上”,符合儿童自然发展法则。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仍然有远离幼儿生活实际的倾向,教学内容小学化,甚至成人化。幼儿音乐教育要创新。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如果教师生硬地要求幼儿唱一些晦涩难懂得歌曲,幼儿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内容,也就无法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就不可能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其次,教学内容应具有时代的特点,能反映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第三,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要为幼儿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要增强教学的选择性与开放性。第四,教学内容的设计要适应时代的需求,突出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要扩展和更新现有的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内容。扩展和更新后的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内容“欣赏”、“表现”和“创造”三个方面的内容。幼儿音乐欣赏方面,要求用美的作品感染幼儿,唤起他们对美的注意、向往和追求,萌发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表现方面,能让幼儿在主动参与与音乐活动过程中能整理生活印象,感受音乐的传情作用,初步表现美:创造方面,要求给幼儿自由支配的时间,选择好的内容让幼儿自由创造,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可以让幼儿自制简易的乐器、自唱、自奏、自跳等。

3.3教学方法方面

3.3.1细心呵护幼儿艺术的天性

我们知道,幼儿唱歌、跳舞不受功利目的的支配,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认识、想象、愿望或情感。幼儿唱歌跑调,跳舞时动作不协调,这些虽然与教师将教学的要求不一致。然而,这一切都是幼儿的自我表达,给人一种清新、真实、活泼和自由的感受。因此,在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善意对待幼儿的“异想天开”,要善待童真,细心呵护幼儿的艺术天性。

3.3.2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

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是有缺陷的,其缺陷在于一味使用灌输的教学,致使幼儿机械模仿被动的学习,毫无自由发挥的余地,造成创造的幼苗被扼杀在萌发状态。幼儿音乐教育创新,应当打破传统音乐教育,以灌输为主的音乐教法,允许幼儿自由创造,这是因为幼儿创造力是一种主体潜能,自由创造是一种发掘潜能的过程,允许自由创造能给予幼儿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广阔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

3.4.3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根据调查发现,在儿童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三对的情绪。孩子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学校,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在心理上会出现一些困惑,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班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同伴的喜好和意见。

音乐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由于音乐内在的特点,充分挖掘现有的音乐教育中潜在的心理教育的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音乐教育的各种形式,结合心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很好的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应该重视过程模式,将教学视为一种动态的流程,强调儿童主体性,重视儿童在音乐中的情感体验,提倡探索和创造,在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的前提下去促进儿童良好的情感的发展。

3.3.4教师素养方面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热爱事业,热爱孩子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教师必然具备良好的师德,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整体观,用真挚的情感区爱每个幼儿,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更应该去关注那些天赋条件较差的幼儿,使他们能通过音乐教育发展得比原来灵巧聪慧。

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关键,这里指的不单是教师唱、跳、弹、奏的技能技巧,一般经过学前教育专业学中的教师均能胜任,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更强调的是教师有悦耳的嗓音,亲切地教态,感情真挚的唱歌和表演动作,因为幼儿注意的并不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而是教师对他的态度与情感。所以,在音乐教育中真正能做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育技能,幼儿园《规程》中有许多新观念、新思想、新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求教师不再单纯向幼儿传授知识技能,而是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创设相适应的环境条件,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并做到“面向全体”“因人施教”,换句话说,就是要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教育转达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这是幼儿音乐教育中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仅要加强理论上的学习,还应该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并在实践教育过程落实到幼儿的发展上,如何使教育目标到位,不光能说还要能做,真正做到从知识技能训练,转向培养幼儿素质、能力和个性;从只研究教材,教法转向研究幼儿的教学;从只注意少数幼儿转向研究全体幼儿;从只注重备课设计教育活动中转向研究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行为。必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不但要掌握音乐教育的原理与方法,还必须提高教育艺术,能按照音乐艺术教育的特点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才能使音乐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4 结语

幼儿教育是充满艺术和智慧的工作,而音乐教育以它独特的方式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使得幼儿内在的情感得于表现和发展,进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作用。这当然需要教育者、家长、教育决策者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需要不断改进、创新,以适应日益发展社会对幼儿音乐教育提出的内在要求,能够通过幼儿音乐教育,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0.

篇9

《河北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考察》(张伯瑜编著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是民族音乐学专业实践的又一范本。此书为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也是“变革社会中的中国传统器乐系列”中十部调查报告里的第一部。这部调查报告的特殊贡献在于完整地以录音、记谱的方式保存了圈头村“音乐会”能够演奏的所有乐曲。整部《考察》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河北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调查研究,力求对客观信息进行详实而准确的描述,包括圈头村“音乐会”的自然、社会、文化生态、文化人类学内涵、音乐形态特征、乐曲结构分析、流传与生存前景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圈头村“音乐会”乐谱辑录,采用五线谱记谱,囊括了小踏曲、小尖曲、小大曲、大曲在内的所有曲谱。第三部分,圈头村“音乐会”原始工尺谱(影印)。第四部分,圈头村“音乐会”工尺谱演唱及乐曲演奏CD(一张),选录了圈头村“音乐会”的音乐录音。从这部《考察》的总体框架布局来看,原始谱、录音记谱和音响各自独立成部,与调查研究的文字方阵并列于同一架构级别,研究者对于民间音乐音响及其乐谱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河北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考察》收录了“音乐会”目前所能演奏的所有乐曲。

在原始谱搜集、录制音响、五线谱记谱和扎实作业的基础上,此部《考察》对圈头村“音乐会”的乐器、乐调、乐队的排部位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转释。对于乐器形制的描述严谨至测定乐器的立体尺寸、音孔音高、以及音孔距离关系和音高关系等,并注明了测量设备的名称及编号。圈头村“音乐会”被测量的乐器有八孔管、传统笛、现代笛、大堂鼓、行乐鼓、大镲一、大镲二、小镲、大铙和铛,共十件。报告中,对管子、笙和笛子这三件“文场”乐器的定调和指序作出了详尽的求证,并且记录下在此求证过程中体现出的吹管乐器的指法、音孔和传统工尺谱字的关系的数据,与此同时,研究者也十分重视从现实听辨经验中去分析验证所得数据的真实性。

圈头村“音乐会”表演,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音乐审美取向的稳固性特质,这种拥有艺人们牢固的审美惯性维护的民间乐种,它的音响历史本身,每一簇变与不变之间都存有多个等待学术思考力所能及地阐释的课题,其中,成长的动力因素使得音响体系的输出在此前此后的一系列情形之内,体现出了稳固的或者时隐时现的差异甚至是变异。原生态音乐在其审美意识的监督领域内,对所发生的音组织形态的根本转变及其规律的寻求和预见是学术研究所关注的课题之一,《河北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考察》的研究工作,为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样一个一直以来不曾为学界所问津的民间乐种,它的音响第一次被完整的收入史册。如果把言语广义的释义为人类用于交流的庞大声音系统,那么音乐的音响言语也应该是当中的一个支系。此时,描述记谱与音乐音响本身、语言思维中的文字与音乐事实它们之间各自的外延与内涵,揣摩记述记谱、语言思维中文字与音乐音响本身、音乐事实之间距离的意义,是“考察”给予人们的一份思考目录。

篇10

看似说笑的Q&A,实则揭示了这一音乐衍生物的本质。在中国唱片界江河日下,萎靡不振之时,彩铃业务以80%的市场占有率彰显其雄劲发展的态势,从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到陈楚生的《有没有人告诉你》,这些来自民间评选、抑或网络草根型歌手的声线瞬间占领了市场高地。

这种和流行乐息息相关的新声音通常和网络、手机等诸多新媒体相连,步入2004年,彩铃的风靡开始以手机为载体辐射中国。流行歌曲、搞怪说唱、网络歌曲等诸多样式加入到彩铃同盟军之中。在福布斯最新公布的财富排行榜中,快男陈楚生以年收入375万的身价排行第83位,据有关消息称,这份财富值里有一半来自他那首《有没有人告诉你》彩铃下载;与此同时,北京台《彩铃乐翻天》的节目中,小宝的吾酷工作室也从幕后走到台前,第一次曝露在公众视野。“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诺基亚,右手摩托罗拉。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呀,我坐完奔驰添宝马,没事就去吃龙虾……”小宝这首彩铃的原创在网上有上百万的下载量,无厘头式的幽默、独具创意的说唱方式让这款彩铃风靡一时,而在此之前,他做地下摇滚,他在酒吧演奏萨克斯,一直没有找准发展的方向。“彩铃的创作就是娱乐加创意”,小宝说。

流行+搞笑+网络,这一来源让彩铃业务声声不息。简短、贴近民生、传唱率高是它的主要特点,当人们看准了它前驱性的发展趋势,于是,市场随之而来。据国际唱片业协会的《2008年全球唱片业信息报告》数据透露,2005年传统CD份额占80%,彩铃20%,而到2008年,传统CD份额46%,彩铃54%,而到2010年,预计彩铃将占据80%。《2008互联网音乐调查报告》也显示,50%的消费者已经不购买或者极少购买CD,只有12%的消费者仍会经常购买CD。

篇11

云梦的皮影戏自2011年5月23日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其经过200余年来的发展正式进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最高宝座。云梦皮影的戏台非常简单,人物造型在全国所有的皮影戏中也属于简约类型,因此,云梦皮影选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是他独特的音乐。

云梦皮影的音乐风格虽然与其他地方的皮影戏比较类似,但是艺人的演奏方式上却别具特色,使得云梦皮影独具匠心。云梦皮影中无论是音乐还是唱腔,都有着楚腔汉韵的遗风,演员、音乐的唱腔、音调都比较高,非常高亢。同时,演员熟练的加入了难度极高的甩腔等特殊技巧,将高腔之间连贯。同时,后台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锣鼓,也极力配合着演员的高亢唱腔,使得艺术效果非常突出,艺术表现力非常震撼。这种艺术形式也被称为“打锣腔”,在云梦皮影中应用的非常广泛。

二、板式的应用与效果

云梦皮影中的板式主要是导板、垛子、二六、二八、摇、数等。由这些基本的板式构成了云梦皮影的音乐。具体如下:

(一)导板。导板具体演奏模式为一板配合三眼,速度比较慢,在平淡叙事、或在音乐开始时使用的比较多,板式缓慢,悠长。提示观众要进入表演。

(二)垛子。相对于导板来说,垛子是一板配合一眼,速度很快,且节奏感强。配合演员高亢的唱腔,容易使观众欢快、兴奋,也使演员进入状态。

(三)二六和二八。无论是二六,还是二八,都是没有眼的,即仅有板。根据节奏的不同,分为二六和二八两种。主要应用于表达愤怒、生气、着急的情景,观众也随着板式的急促,新区也随着剧情人物的心情而提升。

(四)摇和数。主要是在每个唱段的开始与结束时使用的拖腔,节奏非常缓慢、悠长,演奏速度也很慢。起到唱段之间的平缓过渡作用。

三、唱腔与唱词的应用与效果

唱腔与唱词是互相结合的,但是在云梦皮影戏中有时会出现无词唱腔,即用一些象声词代替唱词。因此,本文分别对唱腔和唱词进行介绍,具体如下:

(一)唱腔。根据皮影戏的角色、性别、年龄等将云梦皮影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角色。其唱腔与京剧类似,但又含有云梦的特色。例如在“小生”的唱腔中加入云梦特有的“打麦号子”式的唱腔;在“花旦”的唱腔中加入“摇儿歌”式、“哭丧”式的唱腔。这种特有的唱腔模式称为“打锣腔”,即只要演员一开口唱词,锣鼓就随之而来。

除此以外,云梦皮影中的唱腔最大特点是具有西乡的高腔,无论是哪个角色的唱腔,都非常刚劲有力,真假两腔轮流替换,非常豪迈。结合着皮影人的演出,后台乐器的演奏,艺人们高腔演出,整个场面跌宕起伏,观众心潮澎湃。

(二)唱词。云梦皮影中的唱词一般都是诗词体,即句句押韵、字数工整。主要的演唱数目主要是各朝代的历史演义剧本,例如封神榜、武松打虎、西游记猪八戒背媳妇、三借芭蕉扇、说唐传、说岳传、梁红玉击鼓战金兵等家喻户晓的曲目。

四、乐器的应用与效果

在过去云梦皮影戏在演奏过程中只有锣鼓,如今在多元化的文化影响下,乐器的种类逐渐丰富。目前,应用最多的乐器主要有三类,分别是锣鼓、板和弦乐器。其具体的应用与效果如下:

(一)锣鼓。锣鼓是云梦皮影戏中最基础的演奏乐器之一,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锣鼓是云梦皮影的血液、经脉、骨骼。缺了锣鼓的演奏,云梦皮影戏的可谓缺少了身躯。在云梦皮影中对锣鼓点的要求特别严格。不过在文官戏时,锣鼓应用较少,但是在反映皮影人心理忐忑不安的心情时,也会使用断断续续的鼓点进行演奏。

(二)板。板是仅次于锣鼓最重要的乐器,主要是有两片木板组成,木板一般由檀木制成,木板尺寸不一,但厚度约1cm左右。两木板间用绳子连接。在演奏过程中,是配合着锣鼓一起演奏,也可以单独演奏,节奏感非常强烈。

(三)弦乐器。弦乐器是后来多元文化影响下加入的,主要是民族弦乐器,并不统一要求,每出戏都可能配置不同的弦乐,一般来说有二胡、四胡、扬琴等。弦乐声音动听优美,与高亢的西乡唱腔形成鲜明的对比,演出效果较好。

(四)其他。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乐器外,还有铙、镟子和唢呐等辅助乐器。

铙:是一种金属的打击乐器,演员双手通过擦击,发出哐哐声。一般来说是在武大音乐中、开场的通锣过程中进行配乐,很少单独使用,主要用于烘托紧张气氛。

镟子:是一种金属的打击乐器,演员用木板轻轻敲击,发出当当声,声音比较清脆。一般来说在一些较俏皮的场景、如花旦走路、骑马时应用。

唢呐:在一些过场的音乐中应用较多,比如在皮影戏中有红白喜事等场景中,应用较多。但一般都为单独演奏,演员很少在唢呐演奏时开唱。

五、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云梦皮影中的音乐极具云梦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除了艺人精湛的表演外,音乐在其中的应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云梦皮影中音乐的三个方面(板式、唱腔、乐器)分别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其音乐的应用方式及效果。

参考文献

[1] 欧阳秀英.云梦皮影乐声灯影里的落寞[J].旅游,2005(11).

[2] 于滢.关氏皮影音乐调查报告[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3).

篇12

[课题项目]本文系乐山师范学院2010年教改课题“我校新培养方案下音乐学院小学期实施策略探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10-YB24)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49-02

小学期作为第三学期实施以来,各高校都在就如何安排课程及有效实施上大费周折,也涌现出一系列问题。比如,小学期基本集中在最酷热的七月,冗长的学制容易诱发学生的烦躁和抵触情绪;小学期安排内容不容易有新意;小学期的师资使用和教学成本难以协调;学生的心理健康隐患等。小学期课程的有效安排实施,影响着小学期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决定着小学期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在笔者看来,音乐专业在小学期建设中有其特殊性,应该针对音乐学科本身的特色,同时集众家之所长,并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来设置相应的课程。

一、音乐专业小学期的课程设置

乐山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音乐专业的课程在长学期主要分为公共文化课和技能课(包括钢琴声乐、器乐、舞蹈)两类。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在这个基础上最大的特色是凸显实践性,这也是各大高校实施小学期的基本思路。因此,较之传统学期,省去了很多课程,包括专业课程,目的是查漏补缺,开设平常没有开设或者没有集中训练的课程。课程设置是一个比较繁杂的工作,我校音乐系通过大量的论证和反复研讨,设置了一系列较为完备的、有别于传统学期的课程,既避免了重复,又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水平。比如,音乐学方向设置了三笔字、试讲、普通话、奥尔夫教学等课程,表演方向设置了专家讲座、音乐采风、舞台化妆、播音主持等课程。这些课程基本针对音乐教育和表演专业的培养方向及特色来设定,参考了兄弟院校小学期开设的课程,也结合了我校的特定实际需求,按理说应该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不过,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旷课率较高,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小学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开设的意义不大。尤其是音乐学方向,由于大多课程基本沿袭了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和学生都是初次接触小学期课程,教学上老师难以完全摆脱传统学期的教学思路,学生听得也索然无味。缺乏新意的课程设置,难以引起共鸣。表演方向的学生,则有部分同学对于要自己交钱采风有抵触情绪。鉴于此,在实施策略上,我们应该充分结合第一个小学期的经验,多做调查研究,为未来我校小学期的长远发展作出贡献。

二、小学期课程实施的几点策略

小学期课程设立容易,实施却是个棘手的问题。毕竟我校第一次搞小学期,无经验可寻。各个学校有各个学校的特点,拿来的东西未必适用。有鉴于此,我们在小学期课程实施的时候,对于牵涉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必须统筹规划,力求完善。

1.合理预算小学期成本。小学期自引入我国以来,主要集中在重点或一本学校,如北大、清华率先与国际接轨实施小学期。我校只是一个普通的西部二本院校,小学期办学经费基本上全部来自于学校的财政收入,对于传统学期已经习惯的财政支出模式,要拿出钱来开展小学期的课程,经费的紧张可想而 知。因此,做好经费预算工作,将为小学期课程的有效开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经费预算主要包括老师的基本小学期课时津贴、专家的讲座经费、学生的活动经费、行政人员津贴等。以我校音乐学院而言,专家讲座是财政支出的主要部分,多为高薪聘请国内重点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而我校普通教师课时费基本按传统学期的标准支付。按以往这个时期,老师正享受着惬意漫长的假期生活,这点课时费显然不足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生补贴则主要是以实践课程为主。比如采风,也是象征性的经费,绝大部分需要学生自费。这些问题都需要决策者、领导者充分考虑到,毕竟没有经费作保障,小学期的效率将大打折扣,甚至遇到很大的阻力。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家庭,也没有办法筹到这些采风实践的费用。专家讲座节约成本是关键,但是否非得请一流专家,值得商榷。相对没有名气,但却更有实效性的地方专家也许更受学生欢迎。比如,本地区优秀的民间艺人,以情动人,淡化物质待遇,可以以荣誉教授的形式来邀请。教师课时经费不充裕,从思想上做工作是一个层面,另一方面,更应出台一些实实在在的奖惩制度。比如,优先年度评优、师德标兵、职称评定等。行政人员,可以选择和正常学期相似的以轮休的方式来进行,同时也可以辅以适当的奖惩制度。学生方面,主要还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采风,以学生自愿为原则,给学生提供多个套餐,这样学生有自主选择权。

2.以兴趣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传统学期课程教学中,音乐专业的学生相对而言对公共课不太感兴趣,而是更重视专业课。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一部分惰性外,与音乐专业课本身的特色和兴趣点也有关系。

相对而言,音乐专业更富有浪漫气息,课堂形式相对更容易多姿多彩。但即便如此,再好的教学,久了总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这个时候,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显得尤为重要,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是小学期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选择,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教学。就目前的国内外大学而言,一些学校的小学期设置没有较充分地考虑学生的接受度,没有有效地进行适当的问卷调查,造成了学生负面评价较多。比如,当国内某知名报社记者对北大学生进行采访时,面对记者提出的“为什么选读小学期”这个问题,几乎每一个接受采访的北大学生首先想到的理由都是“凑学分”。有鉴于此,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横向和纵向地比对国内外的大学小学期实施情况,可以做一个较为详尽的调查分析报告,收集学生容易接受的一些教学模式。比如,课堂教学、户外教学、一对一谈心式教学等。这样有利于随时转换学生的审美注意力,集中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有的放矢地施行课程教学。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意志品质。实践性作为小学期的主要导向,是目前国内外大学搞小学期的一个重要思路。比如,音乐采风,这门课程对于音乐专业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音乐来源于生活,相对于闭门造车式的灌输式教学,实地田野考古式的采风对于学生提高音乐修养具有深远的影响。我校的实际情况还是比较有利于开展实践课程。首先,我校坐落在一个具有较多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乐山马边、峨边等自治县都居住着藏族、彝族同胞。这些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但文化底蕴却相当深厚。淳朴和原生态的音乐素材比比皆是,亟待我们去挖掘。去年暑期,笔者带队组织了三十多个学生下到乐山峨边县彝族自治区采风实践,通过采风深深地体会到这门实践课程的重要意义。一方面,采风内容比较翔实,调查收录了很多的民间原生态艺人的音乐,同时还见识了很多宝贵的民俗风俗习惯。学生们很多都是第一次到如此艰苦的地方去体验。正因为有着深切的体验,后来的音乐调查报告总结,大家都写得翔实、细致、有感情。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通过此次采风培养了学生的吃苦精神和团队精神,让他们见识了民族地区的生活,也是对他们的意志品质的一次重新洗礼。

4.以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小学期只有短短一个月,如此短的时间,如何让学生专业技能迅速提高、立竿见影是每一个老师亟须思考的重大课题。以音乐学方向为例,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要求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保持激情来学习。比如,合唱指导训练课,学生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合唱排练方法,选择一些相对较简单的合唱作品,通过小合唱的形式组成小组,互相训练。简易乐器的学习,如口琴、竖笛、葫芦丝、巴乌等,在课堂教学中要将集中辅导和单个辅导相结合,可以使部分天赋较好的学生迅速学会,同时让他们带动部分差一点的学生。通过小学期的学习,初步掌握基本技巧,吹奏一部分不是特别难的乐曲、歌曲,足以胜任中小学工作,为器乐进课堂创造条件。比如,汶川班到我校转岗培训和国培班短期集训的老师,通过几个星期的强化短训,都能熟练演奏葫芦丝、巴乌、口琴、竖笛等乐器,也在举办结业音乐会上成功演出。以音乐表演方向为例,学生进校就选择了一个专业方向,长达四年的持续学习,使之专业性更凸出。而开设的短学期课程,如要体现出立竿见影的效果,则应该围绕在学生的专业方向上进行。比如,表演方向的同学以后工作倾向于舞台表演多一些,可以开设舞台布局、舞台创意、化妆技巧、音响调控等课程。这些技能初步掌握一般就几个课时,只要学生用心去学习,完全可以在短学期学会。通过这些立竿见影的课程,我们可以较为有效地利用好小学期这短短四周,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5.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校音乐学院有一些学生在读书期间获得过较大的荣誉,在工作岗位上也获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比如,有的校友以声乐组合、器乐组合、舞蹈组合形式参加全国、省、市级比赛,拿到过较好的名次;有的校友成为重点中学的优秀骨干;甚至有的校友转行搞婚庆策划、教育培训等,也依然出色,他们都为我们在校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部分校友离开学校都不久,他们离我们的在校生生活实际很近,最容易令在校生学生信服,他们的成功经验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利用小学期这个平台,请回一部分优秀的校友为我们的学生现身说法,适当开一些讲座、演出,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学长们的学习经历和社会工作经验。显然,学生会倍感亲切,很受用。在目前就业前景不好的大环境下,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做一些提前见习,能够有效地避免很多学生毕业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还可以通过校友们对目前就业单位的需求实际进行了解,让学生们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合理和高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向,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真正树立积极良性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培养良好的就业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务须倡导效率为先,各个环节需考虑实践性和有效性。有鉴于此,作为高校音乐专业院系的领导,应该和学生充分互动,在小学期前期做许多工作,开展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探讨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小学期无用论和以小学期挣学分为主要目的的学习导向。真正把小学期办好,搞出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模式,以期为素质教育贡献我们的一份心力。

[参考文献]

篇13

一、调查研究准备工作

(一)文献收集

随着“以人为本”重要指导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逐渐落实,衍生并且发展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的教育指导思想。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世界各国对于学校教育的认识有了新的眼光和领悟,同时也创造性地开发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成果。其中,学校音乐教育尤其是围绕学校音乐人才培养这一课题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突出成就。纵观前人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层面:

1.从课程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2.从师资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3.从教学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4从学习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5.从管理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6.从招生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总结前人成果和经验,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有关学生音乐学习方面的研究更是为本文的诞生做出了向标性的指导。例如: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曹理先生等人撰写的《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一书中的第三部分“学习心理篇”,不仅从理论上详述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音乐技能学习、音乐创作学习、音乐表演学习、音乐欣赏学习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而且还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指导性建议,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实用的方法论。

另外,全国各大高等院校的师生、各级中小学的众多教育工作者也针对学生音乐学习这一问题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与调查。例如:载于《文系音韵――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一书中的论文《高中生音乐学习兴趣倾向的调查研究》是由浙江省龙游中学的一名一级音乐教师撰写的,这篇文章主要从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学习器乐演奏的兴趣、学习音乐创作(主要歌曲创作)的兴趣、学习戏剧影视等综合艺术的兴趣、学习电脑音乐及音乐制作知识的兴趣、学习舞蹈表演的兴趣、对音乐欣赏学习的兴趣等七个角度进行挖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说服力。

尽管硕果累累,但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根深蒂固的“疑难杂症”亟待解决。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生音乐学习目标的模糊。

2.学校音乐学习态度的轻视。

3.学校音乐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之间的脱节。

4.学生课堂音乐学习效率低下。

5.学校音乐评价机制的疏漏。

基于以上理论认识,本文将在问卷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详细的对高中学生音乐学习状况进行剖析及思考,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解决问题。

(二)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设计基于笔者于2010年4月对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实施的音乐学习调查问卷而作,考虑到高中阶段的学生较之以小学生具有较为成熟的理解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所以在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音乐教师陈向中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高中版本的调查问卷,以适应高中学生的答卷思路及方式。

本问卷力图最大限度地获取学生音乐学习的相关信息,争取通过最短小的篇幅和最善巧的提问方式得到同学们最真实、最有效的答案。所以,问卷经过了多次修改才最终定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本问卷更多的是站在学习兴趣的角度来实施调查的,在今后的调查中还可以从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等视角来观察音乐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效。

此次音乐学习调查问卷主要包括4大板块,即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课堂评价、学习评价和教师评价四部分。依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的指导理念,本问卷立足于学生角度来评价音乐课堂、音乐教学内容以及音乐教师。这是一次尝试和探索,笔者将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中逐渐积累,完善成果。

(三)实地调研

笔者于2010年6月在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实习期间,对高一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观摩和互动教学。由于笔者于2004年至2007年就读于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对母校的师生状况较为熟悉,尤其是与高一年级音乐教师陈向中老师和高一年级406班班主任李俊莲老师建立着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此次,在老师们的无私帮助下,本人才得以对母校顺利的进行音乐教育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共发放音乐调查问卷81份,有效问卷81份,其中41份由高一年级实验班392班学生完成,40份由高一年级406班学生完成。研究力图通过提供高一年级学生在音乐喜爱程度、音乐类别取向、音乐风格取向、乐器喜爱取向、音乐接触途径、音乐特长等维度的音乐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评价(课堂喜爱程度、音乐趣味活动、课堂气氛)、学习评价(音乐学习难点、识谱能力、歌唱学习方法、课堂内容取向、音乐学习感受、音乐学习收获)、教师评价(教师喜爱程度、教师优点)等视角了解课堂音乐学习的效果。

二、调查结果基本描述及分析

(一)音乐学习兴趣

1.音乐喜爱程度

如图所示,共有47%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22%;44%的学生比较喜欢音乐,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19%;仅有9%的学生持一般态度,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2%;不喜欢音乐的学生暂未出现。由此可知,学生们对音乐的态度总体上比较乐观,并且男女比例较为平衡。

2.音乐类别取向

共有9%的学生选择民族民间音乐,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5%;10%的学生选择西洋古典音乐,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4%;43%的学生选择中国流行音乐,其中女生占23%,男生占20%;30%的学生选择欧美流行音乐,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6%;8%的学生选择日韩流行音乐,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2%。数据显示,男女音乐类别取向基本均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该图最显著的信号表明:流行音乐在高中学生心目中占有绝对地位。而流行音乐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广大的群众基础呢?这不仅仅是音乐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驱使,更多的是因为流行音乐本身具有通俗性、大众性和广泛传播性。在日常生活中,流行音乐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还是广阔的网络世界,都与流行音乐无法脱离干系。这到底是大众审美的趣味选择还是音乐导向的盲区,甚至误区?学校音乐教育一再呼喊正统音乐、经典音乐、民族音乐,但是仅凭一周一堂音乐课就想把学生们的审美理念说服到民族音乐的阵营,恐怕远远不够!

除流行音乐的传播通道极其畅通以外,其他的诸如民族民间音乐、西洋古典音乐等等都受到了面向大众的局限,是因为西洋古典音乐太高雅而不易欣赏?是因为民族民间音乐太俗气而没有内涵?是因为专业人士喜好独享其乐还是因为专业大师力量有限?是因为音乐教育投入力度不大还是因为音乐信念不够明确?这些疑惑都是小小的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大”问题。

民族民间音乐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呢?大众对于西洋古典音乐及其他世界音乐文化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呢?这不仅要依靠音乐教师的辛勤努力,更取决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只有在全民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多元音乐文化的平衡发展,才会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3.音乐风格取向

共有5%的学生喜欢庄严威武的音乐,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4%;37%的学生喜欢轻快活泼的音乐,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7%;29%的学生喜欢华丽抒情的音乐,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14%;29%的学生喜欢忧伤感人的音乐,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11%。数据证明:除了选择“庄严威武”的学生男女比例出现失衡(属于正常现象)外,其它选项较为均衡。

学生之所以热衷于“轻松活泼”的音乐,是因为高中学习生活压力过重,并且缺乏活力。所以通过音乐放松身心、缓解不良情绪,并且激活动力。选择“华丽抒情”者与选择“忧伤感人”者持平,高中学生把音乐作为情感宣泄的有效途径,正值青春期阶段,高一学生不仅试图从音乐当中获得快乐,更把音乐作为诉说忧伤、抒发感情的知己。在忙碌的学习生活当中,负面情绪的积压正是通过音乐疏通才得以缓解。也正因为此,人们才更加喜爱音乐。选择“庄严威武”的学生非常少,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不断社会化,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也得以生长,“男儿尚阳刚,女孩尚阴柔”的单一口味转变为变幻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需求。由此可见,在遗传因素、后天环境、主观选择和教育作用四个因素共同作用之下,能够直接影响个人的发展。

4.乐器喜爱取向

共有32%的学生喜欢中国乐器,其中女生占12%,男生占20%;45%的学生喜欢西洋乐器,其中女生占31%,男生占14%;20%的学生喜欢打击乐器,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13%;选择其他的学生占3%,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1%。

在乐器兴趣取向上,出现了男女失衡:男生相比女生而言更偏好中国乐器和打击乐器,女生更偏好西洋乐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一点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但是,高一学生总体最喜爱西洋乐器是绝对的。这种兴趣取向是有历史原因的。自从1840年以来,中国处于被欺凌的被动局面,“学习西方”成为中华民族的有力呐喊,所以出现了很多崇洋现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提高,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民族性性等因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处理本土化和多元化之间的关系。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选择打击乐器的学生2/3是男生,1/3是女生,打击乐强烈的律动感是富有生命力的,“玩”打击乐时的帅气魅力也是人人向往的,所以,打击乐永远不会缺少粉丝。

5.音乐接触途径

共有59%的学生通过网络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34%,男生占25%;4%的学生通过广播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3%;33%的学生通过电视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15%;0%的学生通过音乐会接触音乐;4%的学生通过其他方式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1%。

生长在科技时代,学生群体也深受计算机的影响,高达59%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音乐以及各种信息,而传统的电视、广播都退居其次。值得注意的是:被试群体中,没有一个学生听过音乐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直接原因:(1)条件局限:中小城市很少设置有音乐厅等艺术场所。(2)机会稀少:即使在钢琴城等场所偶尔举办音乐会,也比较少有。(3)宣传力度小:只有少数的“圈内人”了解音乐会的举办场所及时间。但是,隐藏在深层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是因为文化氛围不够,是因为思维意识不重视,是因为态度观念不端正,是因为音乐与考试无关、与利益无关、与生存无关……

6.音乐特长

共有21%的学生学习了西洋乐器,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6%;12%的学生学习了中国乐器,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2%;1%的学生学习了声乐,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0%;48%的学生无音乐特长,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33%;18%的学生通过学习了其他音乐特长,其中女生占17%,男生占1%。

人们对西洋乐器的学习与对西洋音乐的喜爱程度是成正比的,西洋乐器的奢华高贵足以令人印象深刻,学习西洋乐器所带来的功利性也极其诱人,西洋乐器的学习成本相当昂贵,它不仅是经济基础雄厚的象征,也是文化修养深厚的代表,所以,当今中国社会,学习西洋乐器(以钢琴为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尚。但是,高达48%的学生没有学习丝毫的音乐特长,这是部分地方教育的缺失,由于音乐师资的匮乏、音乐环境的薄弱、音乐美育的轻视等因素造成了这种尴尬局面,使得学生们日后进入社会缺少一种有效的交流途径,缺少一种才华展示的可能性,所以,补上这一课,是早晚的事!因为,社会需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音乐学习效果

1.课堂评价

1.1课堂喜爱程度

共有17%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课,其中女生占11%,男生占6%;42%的学生比较喜欢音乐课,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22%;高达39%的学生持一般态度,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14%;不喜欢音乐课的学生占2%。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学生们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与对音乐课堂的喜爱程度有较大差异。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是毫无置疑的,但是对音乐课堂的态度是有所保留的,甚至出现了负面情绪。这是为什么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枯燥还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落后?是学校管理机制的懈怠还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吃力不讨好?学生们究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收获到哪些真才实学?又或者能够激发出哪些学习的成就感和创新的灵感?这些问题都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予以正视。

1.2趣味活动

共有18%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唱歌,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12%;58%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欣赏音乐,其中女生占29%,男生占29%;13%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创编表演,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4%;6%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音乐知识,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2%;5%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其他,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3%。

高中音乐课以欣赏音乐为主,所以选择“欣赏音乐”一栏者占有绝对优势,同时,由于歌咏比赛的广泛举办,所以,一些学校会利用音乐课的时间和机会聚集学生学习唱歌,其中一些具有音乐天赋或者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将有机会崭露头角,同时唱歌也是情感得到抒发、情绪得到排解的过程,所以唱歌活动也受到肯定。选择创编表演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内在表现欲,因为创造和表演都是“输出”的过程,是内在修养外化的过程,这需要一定的功底才能从中发现乐趣。选择音乐知识的学生更多的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信仰“知识就是力量”,通过掌握音乐知识来了解音乐的门道进而鉴赏音乐是一个更科学有效的方法。选择“其它”的学生抱着强烈的娱乐态度,他们希望通过音乐课得到彻底的放松,通过看电影、听流行音乐来达到心灵的释放,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心理具有普遍性,在学生们填写的课堂建议中可见一斑。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3课堂气氛

高达83%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气氛是快乐轻松的,其中女生占46%,男生占37%;仅有9%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气氛是严肃安静的,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4%;仅有8%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气氛是热闹沸腾的,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4%;0%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气氛是紧张压抑的。这一数字值得乐观,因为学生们在音乐课上的身心感受是积极健康的,在紧张高压的高中生活中,音乐课堂不仅从主观上使学生得到了快乐的心情和放松的心态,而且从客观上促进了学生们的工作效率。

2.学习评价

2.1学习难点

共有40%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识谱,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22%;14%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表演,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5%;9%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节奏协调,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6%;33%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旋律音准,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14%;4%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其他,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1%。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大部分对节奏的协调能力较好,但是仍然处于被动吸收音乐、模仿音乐的重复记忆阶段。怎样流利的识谱、怎样顺畅的将其演唱出来却是一个难题。

2.2识谱能力

共有10%的学生认识五线谱,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6%;31%的学生认识简谱,其中女生占17%,男生占14%;29%的学生认识五线谱和简谱,其中女生占24%,男生占5%;30%的学生不识谱,其中女生占13%,男生占17%。通过对比可知,高中学生虽然大部分识谱,但是却缺乏流畅性,无法真正达到看谱即唱的境界;高达30%的学生完全不识谱,给今后的音乐发展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2.3歌唱方法

共有13%的学生通过反复歌唱学习唱歌,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9%;24%的学生通过多听多积累的方式学会唱歌,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15%;30%的学生通过寻找词曲特点学习唱歌,其中女生占16%,男生占14%;33%的学生唱歌是跟着感觉走,其中女生占21%,男生占12%。如上所述,学生在旋律音准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而且很多学生在歌唱技巧方面不得法,所以,出现了歌唱的从属心态。

2.4课堂内容取向

共有9%的学生希望课上多学习音乐知识,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3%;16%的学生希望课上多学习表演创造,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6%;40%的学生希望课上多学习演唱演奏,其中女生占22%,男生占18%;32%的学生希望课上多欣赏音乐视频,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17%;3%的学生希望课上多学习其它,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2%。由此可知,学生们心目中最钟爱的活动是演唱演奏和欣赏音乐视频。学生们希望通过音乐课收获一门真正的技艺,并且通过音乐课拓宽自身的音乐视野,增加所见所闻。

2.5学习感受

共有69%的学生认为音乐动听优美,其中女生占35%,男生占34%;1%的学生认为音乐易学易记,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0%;25%的学生认为音乐生动有趣,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5%;5%的学生选择其它,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5%。由此可知,高中学生并不认为音乐容易学习,但是却深深被其中的美妙感受所吸引。

2.6学习收获

共有38%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使人快乐轻松,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8%;8%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使人丰富知识,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3%;28%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使人提高鉴赏审美能力,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9%;26%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使人得到情感表达、展现自我的机会,其中女生占13%,男生占13%。由此可知,高中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仅保持愉悦的心态,而且从中提高了审美能力、表达能力。

3.教师评价

3.1教师喜爱程度

共有29%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教师,其中女生占16%,男生占13%;51%的学生比较喜欢音乐教师,其中女生占31%,男生占20%;20%的学生一般喜欢音乐教师,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10%;选择“不喜欢”者为0%。由此可知,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共处与课堂交流比较融洽,这为音乐课堂的顺利进行赢得了良好的基础。

3.2教师优点

共有30%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多才多艺,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0%;25%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知识丰富,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1%;39%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具有很强的个人魅力,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20%;6%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具有其它优点,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2%。

三、调查后的思考及建议

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本质和责任集中体现的集合点。因为高中学生具有最强烈的求知欲,最强烈的好奇心和最强烈的“爱美之心”。面对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严苛要求,面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强压机制,怎样真正实现美育教育、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摆在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尊重、重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只有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正确的处理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好奇心,才有可能让孩子们在喜爱音乐的基础上真正融入音乐、读懂音乐,进而掌握音乐学习的能力,培育出高品质的艺术修养。

第二,改善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使其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只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够不断吸引中学生的眼球,使其保持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达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第三,增加互动交流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实践的过程中感悟音乐,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和音乐学习的快乐,不仅音乐能力能够得到迅速提高,更加深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其乐观向上,健康发展。

第四,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观念。音乐学习固然可以放松身心,娱乐大众,但是,音乐之所以作为一门必修课立足于中学课堂,就必然有其突出的价值和意义。音乐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文化。只有音乐无国界,只有音乐最动人。所以,学生自身应该在娱乐身心的同时,想方设法的有所收获,才能够在音乐的海洋中获取珍宝,相信这将会成为每一位学生受用一生的财富。

第五,学校建立专业完善的音乐学习评价机制。充分利用音乐教师的才能和优势,使得音乐教学目标与实际的教学成果实现均衡统一,从长远来看,这将为学生的科学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同时也为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对于每一位身处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而言,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问题都是任重而道远的。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集思广益,才能够灵活的把握好高中的音乐课堂,只有不断的实际调研,沟通互动,才能够真正实现我们发展音乐教育事业的初衷。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傅利民,翟静雅.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音乐学习兴趣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

[4]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5]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