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调查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音乐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音乐调查报告

篇1

滨州市沾化县的古城镇位于沾化县西部,自1042~1957年为沾化县城所在地,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本文所调查的这门民间歌舞艺术“鸳鸯嫁老雕”就是兴起于古城镇的沙洼村;它的发展同古城镇的发展变化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随着各地音乐剧种的增多,“鸳鸯嫁老雕”作为罕见的民间音乐剧种逐渐被人们遗忘。

笔者虽然生于滨州,但对沾化县古城镇的“鸳鸯嫁老雕”却不知甚解。为了重新复兴这一稀有民间艺术,让更多人对此了解与发展传承,笔者利用寒假期间对此音乐剧种进行了资料搜集与研究调查。2011年1月26日,与沾化县文化局工作人员联系,通过深入交流与资料的搜索,对“鸳鸯嫁老雕”从历史发展、剧情介绍、民间艺人调查、音乐特点、表演形式等多方面进行详细考究。以下是笔者对调查情况的整理与总结,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体现出来,望读者有所收获与体会。

一、“鸳鸯嫁老雕”的发展历史

根据沾化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保存的资料记载:目前表演“鸳鸯嫁老雕”民间音乐最有名的是沙洼村的民间艺人杨春泽,今年已经88岁高龄了,他是这一剧目表演的第二代传人。对于这门艺术发展传承的历史,他说的头头是道。他说“鸳鸯嫁老雕”的创始人是沙洼村的李连德,他自幼家贫,但是聪明好学。11岁那年家乡闹水灾,他全家靠讨要为生,后来逃荒一直沿途到山西的太原。因为他年龄小,一天讨要走好几十里山路,有一天傍晚累的就躺在路边休息,正遇到县太爷张春熙路过此地,所以就把李连德带回家中;又得知他是本村的乡亲,于是县太爷张春熙就教了李连德个曲子,说是以后上门要饭要的多。当时李连德在山西唱着这个民歌进行讨要,所以他对这个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回乡以后细心揣摩,激发了对该曲加工整理、发扬光大的念头。后来又组织了本村的爱好者,反复加工整理,充实唱词,固定角色,使这门艺术逐步发展成形,并经常在村里进行排练,逢年过节,艺人们就自发组织起来,为群众义务演出。沙洼村也成了“鸳鸯嫁老雕”这门艺术的发源地。

李连德回乡以后,他就组织他村里李文江、李文清、李文合等八名爱好者,对“鸳鸯嫁老雕”进行加工整理,并配上动作和场面进行演出。一开始是由二人清唱,拿着哈铃鼓和梆子,也没有乐队,以哈铃鼓和梆子作为打击乐伴奏。到了1943年,他们又增加到六个演员,并配上了打击乐;1945年沾化县解放,他就带领着这八个徒弟,逢年过节庆祝解放,就大张旗鼓的演出。

1945年,沾化解放以后,“鸳鸯嫁老雕”踏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过去艺人的自娱自乐,逐步发展成了大众化的民间艺术。1952年秋天,这出戏参加了当时惠民地区的文艺汇演,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共演出24场,并为地区文化部门录音保存。李连德等艺人们倍受鼓舞,对这一歌舞艺术更加热爱。在1953年3月,作为惠民地区代表队赴省会济南参加大型文艺汇演,在济南连演几十场,可以说当时轰动泉城,并且获得演出二等奖。

1961年,因自然灾害,群众生活困难,“鸳鸯嫁老雕”曾一度停演。后来的期间,这门传统艺术又作为似旧被迫停演多年。但是历史的沧桑不能阻止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不能阻止人民群众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1984年,村里的民间艺人们又重新挖掘整理了“鸳鸯嫁老雕”这门表演艺术,使之重新走上了群众表演舞台。1984年之后,沾化民间艺术“鸳鸯嫁老雕”基本形成了现在的模样,演唱与舞蹈并重,轻松与厚重共存,演出的伴奏文武场也已经基本齐备。2001年底,沾化县文化局与古城镇政府划拨资金给艺人们购置了服装道具,精心排练,参加全县民间艺术汇演,获得了优秀奖。2003年春天,中央电视台“文化与生活”栏目,专门来沾化拍摄了“鸳鸯嫁老雕”的专题片,在中央台七频道黄金时间播出。现在沾化县古城镇第四小学将此剧作为校本课程进入课堂,剧组演员亲自为学生传授技艺。

二、“鸳鸯嫁老雕”剧情介绍

沾化县文化馆官员介绍:“鸳鸯嫁老雕”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鸳鸯失去丈夫的一种痛不欲生的情绪;主要把鸳鸯一把鼻涕一把泪,那种痛苦压抑的心情表达出来。

第二部分:鹦哥给鸳鸯提媒,众鸟就劝说它改嫁,因为它失去丈夫后过度悲伤,众鸟都非常可怜它,不要墨守成规,改变以前那种老规矩。

第三部分:老雕迎娶鸳鸯的那种场面,歌词主要介绍场面的热闹,两个黄鹂打灯笼之类的场景等。

第四部分:鸳鸯看着它丈夫不正干,成天偷鸡摸狗的,就想和它重新拆散,离开它,于是它就使了一个巧计,在它偷鸡的时候让人们抓住,把它的身上的羽毛拔光,展示了鸳鸯的聪明才智,从此在婚姻方面获得了解放。

沙洼村民间艺人田希峰说:他编了一部鸟类的(戏曲),它利用鸟类来代替人,来反映旧社会婚姻法的不合理。他通过戏曲演出来,让广大的群众都认识这个婚姻法男女不平等。

三、音乐特点

“鸳鸯嫁老雕“是集戏剧、舞蹈、歌唱于一身的综合艺术。曲目的初创时期大约在清咸丰年年间;是由民间音乐及民间舞蹈组合而成的民间艺术。

一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艺术形象。全剧讲述的是众老劝说鸳鸯改嫁的故事。内容分为四部分;共有唱词23段。

二是语言朴实,生动形象,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从艺术形式看,民间音乐“鸳鸯嫁老雕“形同一出独幕秧歌剧。曲调以民歌小调为基础,吸收其他艺术形式之精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从表演方式上来看,“鸳鸯嫁老雕“主要吸收了风秧歌的动作和舞步,同样还具有欢快、泼辣、朴实、大方的特点。

1、 其音乐高亢、跳荡、古朴、明快,以五度、八度、十二度跳进促成唱腔的灵活变化。从而把主人公那种极度悲伤和压抑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2、 节奏上较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它的规整性和切分节奏的运用,富有跳跃之感,旋律中的各种跳进给旋律带来了开朗、明快的情绪。例如:曲谱开头部分的第一乐句是一个七度大跳,第二乐句又是第一句的八度移位,充分展示了鸳鸯的悲惨命运;把鸳鸯一把鼻涕满脸泪的悲哀形象完好的展现出来。第三乐句后至合唱部分,旋律流畅上口,叙事性较强。乐曲结束部分运用了合唱伴唱,使其更趋于完整性。

3、 这种“一唱众合”带有花腔的演唱风格,是由民间歌曲、劳动号子及地方戏曲的演唱形式和弋阳腔曲式而来,加上演唱者手持哈铃鼓“摇鼓以节、领合乎应”,对于渲染气氛、烘托剧情,起到了重要作用。它的故事情节完整,歌词滑稽幽默,富有浓郁的乡土地方特色。

4、 舞蹈表演主要吸收了“风秧歌”的表演动作。基本舞步是传统秧歌跳跃的十字步。有六个主要演员,三男手持哈铃鼓,三女手拿彩绢、梆子为道具。

结语

“鸳鸯嫁老雕”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传唱,除了本身歌词轻松、诙谐,朗朗上口,内容发人深思之外,它富有特色的民间曲调,还有一个一舞的表演形式,也是群众喜欢的主要原因。其曲调具有典型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民歌特色。我们不禁感叹这门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我们也很希望这种以乡音土语、民歌小调为主旋律的民间艺术能有真正的传人。

篇2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可以通过其艺术感染力来渗透人们的心灵,在精神层次进行思想的交流,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心灵得到感化,思想受到教育。音乐能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提高大学生智力、培养大学生创造力,更能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价值取向。

1调查目的

为了能够清晰的了解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剖析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建议与意见,我们课题小组深入我校大学生当中,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生音乐素养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2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选取我校(湘南学院)的全日制在校2010-2013级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0份,问卷有效率为87.5%。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动向与当前大学生音乐素养研究现状,根据我校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问卷调查》。

3调查结果

3.1基本情况

大学生的性别抽样分布为:男性占52.7%,女性占47.3%;年级的抽样分布为:大一占41.9%,大二占38.5%,大三占8.4%,大四占11.2%;专业抽样分布:医药占45.2%,理科占22.2%,工科占14.5%,人文占4.2%,社科占6.4%,其他7.5%。

3.2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

五线谱或简谱:222人(63.4%)的学生不会看五线谱或简谱,60人(17.1%)只能看懂简谱,68人(19.4%)都只懂一点点;

擅长乐器:267人(76.3%)的学生不擅长任何乐器,83人(23.7%)有擅长的乐器,其中擅长吉他的占67人(19.1%),其他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占16人(4.6%);

歌剧:310人(88.6%)的学生不能说出歌剧作品,36人(10.3%)能说出1-2部歌剧作品,4人(1.1%)能说出5部以上,其中,以《白毛女》、《图兰多》见多;

戏曲剧种:67人(19.1%)的学生不能说出一个戏曲剧种,281人(80.3%)能说出1-3个,2人(0.6%)能说出4个以上,其中大多数人熟知的为京剧、昆曲、黄梅戏;

音乐艺术形式:275人(78.6%)的学生对此一无所知,73人(20.8%)能说出1-3种, 2人(0.6%)能说出4种以上,其中声乐、歌剧、戏曲出现度最高。

4调查分析

4.1音乐基础知识匮乏

当代大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大部分学生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具备;对音乐的鉴赏水平普遍比较低,很多学生对著名歌剧、戏曲作品知之甚少;音乐技能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只有少数学生可以简单掌握一些相对容易的乐器,而对一些演奏技法难度较高的乐器基本不会。

在我国,由于长时间应试教育,很多高校将办校的重点放在如何扩大建校规模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上,而不是看重培养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存在偏差,很多高校的上课内容主要以是乐理与音乐欣赏结合的欣赏课,课程设置较为零散无规则,彼此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没有从学生的需求和音乐素质的提升考虑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没有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反而弱化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4.2大部分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古典、民族音乐无人问津

调查显示,仅仅有2.9%的学生喜欢古典音乐,11.7%喜欢民族音乐,而流行和摇滚分别占有63.1%、18.0%的大比例。由于流行音乐具有很强娱乐性和大众性,歌词也多以爱情为主,比较贴近大学生,其朗朗上口的旋律与通俗易懂的歌词更是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它虽然没有培养审美情趣和深层思想教育的作用,但是却可以激起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古典音乐具有深刻内涵,经历了时间的长久洗礼,是人类智慧结晶,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气质、思想深度、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同时有利于提高对音乐的鉴赏水平;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历史的写照、风采特色的展现、文化的传承,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增强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担当起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经典的重任。

4.3大部分大学生了解音乐方式单一

篇3

1、通过研究调查,了解流行音乐风潮形成的原因,以及它为中学生带来的利与弊,引导中学生对此现象保持正常的心态。

2、通过进行研究调查,加深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并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了解有关的知识并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初步调查,拟订课题。

第二阶段:,制定《中学生“音乐风潮”调查问卷》,对城区几所中学的各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写出书面报告。

四、调查结果

本研究小组在青浦高级中学,实验中学,尚美中学,东方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在发放后收回有效问卷450份,从中抽取100份,其中初中生高中生各为50人。整理后得以下资料:

1、你听音乐吗?

2、你喜欢流行音乐吗?

3、听流行音乐对学习有影响吗?

4、你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

5、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并喜欢流行音乐的?

六、结论

“流行音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还是洪水猛兽?对我们中学生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是全盘接受,还是去发现、体会、成为音乐的主人?两校学生的课题对此作了理性的思考。

青少年追星四种效应

青少年追星缘于以下几种心理效应:

光环效应当人们被某人突出的外表和气质所吸引时,就会觉得他什么都是美的。

从众心理青少年由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出现从众(即跟风)现象。

炫耀心理一些“追星族”为了显示自己的气质、见识高人一等,经常拿偶像作为炫耀的工具,以获取一种莫名的满足或虚荣心。

逆反心理,老师和家长不让我听歌,我偏听;不让我喜欢某明星,我偏喜欢。

“流行音乐”利耶?弊耶?

■从调查结果来看90%的学生对流行音乐是喜欢的,甚至有些还是狂热的,对于选择歌曲方面也有一定的见解,而且认为流行音乐对中学生影响是有利而无弊的。可见流行音乐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高!对于大多数“发烧友”而言,追星更是美好情感的宣泄,这些有声有色的东西与普通人产生共鸣,音乐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但是,如果中学生对偶像只是崇拜,不分好坏的一股脑儿地全盘照搬,那便会误入歧途,得不偿失。对“流行音乐”过于热迷,荒废学业,那么只有弊,所以喜欢任何事物都要有个限度,过分后果难以预料。

■选择什么样的“星”作为追逐对象,往往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取向。在振兴祖国的今天,社会不仅需要文艺方面的影视歌星,还需要振兴经济的“经星”,发展文化事业的“文星”,献身科学的“科星”。时代需要的是群星异彩纷呈,而不是一类星的耀眼和无数的追随者。追星热于社会可能造成社会人才结构的失衡,于个人可能造成“独木桥”上的拥挤。青少年选择“星”时,决不能没有理性的思考,而应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长的选择追逐、效仿的对象,切不可只凭一时的兴趣和躁动。

音乐的传播深刻的影响着青少年欣赏音乐的内容方式和演唱的需求。欣赏音乐可以消除大脑的高度紧张和疲劳,使大脑各部分的兴奋和抑制有序交替的出现,同时可以宣泄情感,使心理得到平衡。对于长期进行紧张学习的状态的中学生来说,适当的欣赏音乐可以使精神饱满,活力旺盛,而且通过欣赏音乐可以培养人的气质和风度,保持鲜明的个性,形成完美的人格。从这一点上来说,适当的听音乐是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的。

篇4

样本1:音乐教材人手一本,学生各自负责保管,学期结束统一上交后对破损程度进行统计;样本2:全年级共用一套教材,上课发,下课收。同样在学期结束统一上交后对破损程度进行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音乐教材循环使用执行难度较大。音乐循环教材和其他免费教材“师出同门”,却遭受着不同的“待遇”,使用过程中散页、脱页的情况很多,重度破损率达26.3%~71.1%不等,需要补充更新的大大超过了规定的30%。

实录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人言殊。

生1:“赞同。我们还是以语数外学习为主,音乐教材循环使用影响不大,有助于培养环保意识。”生2:“不赞同。没有课本,一些歌曲课后都没法再唱。还有同学在书上乱写乱画。”家长:“不赞同。教材旧些可以接受,但卫生谁能保证?”教师:“不赞同。由于我校条件限制,没有专门场地存储教材,易潮湿发霉。循环教材难‘循环’!”

反思:通过以上调查,回顾音乐教材循环使用的初衷可以看出,现实情况中产生了如下矛盾:

1.副科教育与全面发展的矛盾。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管理者不重视、同行们轻视,音乐教师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一直以来,中国农村的学生只有约30%可以开设音乐课,家长希望孩子通过优秀的主课成绩实现他们“鲤鱼跳龙门”的夙愿,都认为音乐是“副科”。而音乐教材的循环使用在潜移默化中诱导着更多的人忽视音乐学科的学习,让音乐教学举步维艰。

2.使用习惯与学习效果的矛盾。音乐教材循环使用对学生的使用习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的撞击。音乐循环教材给书包减“负”的同时,也给孩子的知识储备减了“富”。我们不能剥夺学生课余学习音乐的权利,音乐教材只在课上“昙花一现”,学生被无情地抛掷到音乐学习的“真空地带”。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者,无论教学能力多强,课前准备多么充分,当面对一群忘记上节课教学内容,和自己缺乏情感共鸣的学生,该如何重拾教学信心?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又该从何入手?离开了“水”的“船”――我们的音乐教育将会变得可有可无,走向一条死胡同。

“不动笔墨不读书”,更何况是以读书为“职业”的学生呢?按照音乐教材循环使用的绿色想法,让学生时刻注意维护教材“形象”,不得“乱写乱画”,它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培养节约意识”。音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左膀右臂”,如果为了循环使用而使用,拿在手里怕脏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又怎能真正让音乐循环教材物尽其用?

篇5

测试共九题,第一题是对八度以内的大小增减音程的听写。主要是为了测试学生对音高、音程及协和感的感知能力,主要考查音感。在题目的设置意增加了小二度、增四度、减五度等类型的音程。据统计,90%以上的学生全对,可见,经过专业训练,学生对音程辨别能力较好。

表一

第二题是和声听辨,要求写出和声关系。出题者选择了增减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75%以上的学生全对。结果显示学生的和声感觉不错,但对七和弦、九和弦感知能力较差。

表二

第三题旋律听写主要是测试学生的音高辨别感、节奏感、速度感及旋律感。其中85位同学能够全听对,说明音乐专业的学生对音高辨别感较敏感,但在节奏感上略有欠缺。

表三

第四题是听一段交响乐,写出其的主旋律。笔者采用了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部主题,这道题主要综合考察学生在管弦乐合奏的形式下,对节拍、速度及声部感知觉,其中65位同学能够听出正确节奏,近50%的学生在听音高等方面回答正确,却没能把握住节拍的律动感。

第五题是听两段相同的音乐,感受其在速度上的处理的不同。本题主要测试学生的速度感、运动感及线条感,笔者选取了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引子,由小泽征尔和卡拉扬两位指挥家指挥的不同版本,感受东方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区别。在这题上,全体同学的速度感这一能力还是非常好的,在理解上也都体会到了东方人注重线条感、西方人更注重节奏律动感。

第六题是听两段旋律相似的音乐,写出第一句与第二句不同处。本题也选择了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中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变奏发展片段。这题主要测试学生对和声、音程及旋律等要素变化的敏感性。

笔者在本题一开始测试的时候并未告知两段旋律有所变化,并且将其编辑成一大段音乐进行测试,结果只有60%的同学能够敏感的感觉到其中的和声、配器变化,还有40%的同学在通过测试人员的提醒下才意识到。说明音乐专业学生在音程、和声感、配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并没能很仔细的去聆听,并且不能够很好的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技能。

第七题是听一段音乐,给该段音乐分句,分段落。这题主要测试音乐的结构感、层次感、段落感及句读感。本题笔者选的同样是《悲怆交响曲》中的一个主题变化发展片段,为两大乐句。50%的同学回答正确,50%的同学听成了一乐句或是三乐句。这说明大多数同学更多的只是在卷面上能够分析一段音乐,在实际的运用中,和声的结束感,收缩感不明确,导致这些能力还是没有能很好的体现。

第八题是听一段音乐,写出该段音乐的配器方式,用了怎样的表现形式。本题主要要测试音乐专业学生的音色辨别感、曲式感。同样是《悲怆交响曲》中的第一乐章副部主题模进片段,有大管和长笛呼应,呈现卡农形式。在这道题目的回答上,90%以上的同学都能听出是卡农形式,但在音色的辨别上略有欠缺,大家都能听出其中一种是长笛,但90%以上的同学将大管的声音当做了单簧管的声音,回答正确的同学中学习西洋乐器的占大多数。此题反映了偏科的严重性,学习声乐、钢琴或民族乐器的同学对于西洋乐器比较陌生,相反,学习西洋乐器的同学可能对民族乐器了解的也比较少。

最后一题是听一段音乐,写出该乐段主要用了什么作曲方式,突出了什么氛围。本题主要测试学生的和声感、运动感、旋律感以及情趣感。笔者选取的仍旧是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中的一个片段。在听第一遍音乐时,70%以上的同学不知所闻,30%的同学能感觉到低声部的作曲方式有所不同。在听第二遍时,通过测试人员的提醒,所有同学都注意到了低声部的进行,但还是只有50%的同学能够正确的写出是低声部半音阶上行,50%的同学能够哼出低声部的音阶进行,随后反应过来是个低声部的半音阶上行。在得知是半音阶上行后,全部同学都能感受到这段音乐主要想突出一个作者紧张的氛围。

以上测试调查结果显示,经过高校的三、四年专业训练,音乐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审美感知觉能力。但在更高层次的能力上有所欠缺。其中的缘由,可以从学生入学时的状态和学校的教学体制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篇6

二、研究任务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校教育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学校的一切育人活动都可以归为教的范畴,学生所接受的影响都可以归为学的范畴。作为一种有着自身特点的社会活动领域,学校环境下的教育活动也必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在当代社会传媒技术高度发展和艺术形式多样化的背景之下,学校环境中的基础音乐教育更是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

本研究的任务是对柳江县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音乐学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音乐教师教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进而探讨与揭示影响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各种因素间的关系,为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

三、研究内容

1.对初中生音乐学习状况进行调查

在基础教育阶段,初中生由于处于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的特殊阶段,其学习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那么,在基础音乐教育大力进行改革的今天,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本研究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知识结构与技能状况等方面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2.对影响初中生音乐学习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初中学生学习活动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信息传媒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学生的音乐学习更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于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师的教学艺术与策略;家长对待音乐学习的态度;教学环境与设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对外部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初中生音乐学习的整体面貌和特征。

3.对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和状况进行调查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具有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和能力状况是关系到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核心因素。所以,必须了解和分析当地初中音乐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和教学状况。调查研究这些问题,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和展示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通过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图略),得出统计结果,笔者以为农村初中生歌曲演唱的整体水平并不太高。这就说明即使在农村,电视等传媒对农村初中生学习音乐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这个影响甚至超过学生在学校接受到的音乐教育的影响。

柳江县农村初中任何一所学校目前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室,多媒体教室也没有。为了迎接上级“两基”验收,大部分学校都形同虚设的摆上音乐教室的门牌。每一所初级中学目前能用的或是一台手风琴、或是一架电子琴、或是一台脚踏风琴。教学硬件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学校资金投入也不多,每学期用于音乐教学的经费都在100元人民币以下。

四、研究结论

农村音乐教育目前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有很多不利因素还在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柳江县农村初级中学的音乐教育还是非常落后的,初中生的音乐素质是不理想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领导,特别是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门领导,教育观念陈旧,缺乏对音乐教育功能、意义的认识,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数理化等文化课的教学质量上。多数农村中学校长认为音乐课是“副科”,不作为升学考试的科目,所以轻视或是忽视了音乐教育。学生家长对音乐课的学习就更有误区:孩子学好文化课,在中考榜上有名才是希望,学习音乐课就占用文化课学习的时间,牵涉学习文化课的精力。农村音乐教育、教学设备备受冷落与歧视。

2.师资队伍严重不足,结构失调

篇7

Report of Guangxi Amateur Music Education Survey

ZHANG Li-ming

(Music School,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1)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也在积蓄力量,业余音乐教育经过多年的酝酿和不断的呼吁,终于在改革的中出现,各种业余音乐培训、业余音乐教室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业余音乐教育在中国产生并迅速发展,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定位不准,导致了业余音乐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滞后。普及工作及纯技术训练很多,但是对教学本身的相关研究却很少。另外,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比如音乐教材严重缺乏,音乐教学脱离实际,缺乏实用性;教学中追求技艺技巧,忽视了丰富的知识和更全面的能力;学生的音乐实践机会也太少,未将音乐实践纳入整体课程中,“学生的学”得不到巩固等。

从现状来看,业余音乐教学还存在着不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工作在业余音乐教学一线的教师继续努力,总结经验,分析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弊端,确立业余音乐教学体系,以便促进业余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快速发展。

在业余音乐教学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发展与需要。研究队伍相对薄弱,研究成果一般化,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差,使得业余音乐教学没有权威的理论作指导,使教学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业余教学理论体系,基本上按着专业音乐院校教学体系框架进行构建的。到目前,国内没有一本较权威的业余音乐教学专著。一些零散的成果只提供了一些线索和研究的要点,缺乏理论研究力度。

在国外,业余音乐教学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如日本就有YAMAHA、KAWAI、ROLAND三个庞大的普及性业余教育机构,由这三个庞大的教学体系组成了日本现今的音乐业余普及体系。这三个教育机构虽然有着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学风格,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致的。都非常注重即兴演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他们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音乐作品改编及创作等方面都有专门的人才进行研究。在师资方面,他们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讲习班、培训班和资格认证考试来提高教师的水平。在学员教育方面,大体都是从三岁左右的幼儿抓起,通过系统教材的学习和考级、比赛和演奏会,音乐会等各种形式来提高学习者的音乐水平。近年来又形成了成人群体和老年群体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欣赏潮流。在日本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业余音乐教学体系。

一、广西自治区业余音乐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准备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业余音乐教学的基本现状,促进我国业余音乐教学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笔者自编了《业余音乐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对广西自治区业余音乐培训的学生、音乐教师进行了调查。同时,辅助运用访谈的方式以求更准确、更真实地反映出业余音乐教学的实情,访谈对象包括学校领导和一些学生家长。这次调查共收回有效学生问卷218份,其中小学生149人,中学生48人,高中生21人。有效音乐教师问卷47分,其中专职教师28人,兼职教师19人。上述调查对象来自全区三个市,参与调查的音乐教师均考虑了其学历,教龄等方面的平衡,因此,本次调查的对象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调查问卷的题目编制

1、学生与教师的基本情况:

年龄 性别 专业

2、学生家庭的基本状况:

父母文化程度 父母职业

家庭月收入

3、业余音乐教育的性质究意是什么?业余音乐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业余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又有哪些?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绕着我们,难以形成共识,而这些关于音乐教育观念层面上的问题无疑又是决定业余音乐教学的关键所在。

根据以上因素我设计了三个较有难度的问题,来调查人们对业余音乐教育的认识:

(1)业余音乐教育是什么?

(2)在您看来业余音乐教学的最主要价值是什么?

(3)您认为业余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观念的更新有一个过程,更新了的观念要在实践中得到贯彻与实施与音乐教育观念更新完全同步是不科学的和不现实的。目前,我国的业余音乐教学实践水平究竟怎样,业余音乐教学的现状如何?要弄清楚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喜欢到业余音乐教学机构上音乐课吗?

(2)喜欢上音乐课是因为什么?

(3)你不喜欢上音乐课是因为什么?

5、长期以来,教学内容一直是引起各方面争议最多的问题,也是一直没有得到满意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些争议往往又是局限于专家范围之内,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来听一听家长、学生与老师的意见。

(1)你喜欢老师教什么内容?你发现学生最爱听什么内容?

(2)你认为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3)假如在获得快乐和音乐知识技能两者之间,音乐课只能给你其中之一,那么,你的选择是:……

6、在业余音乐教学内容中,流行音乐与现代音乐,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线谱与简谱等也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争议,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学生与老师又是怎样看的呢?

(1)你认为流行音乐与现代音乐是否可以进课堂?

(2)你认为业余音乐教学应该学(教)简谱还是五线谱?

(3)民族民间音乐与外国音乐,您(学生)更喜欢哪一种?

7、关于学校音乐教学与业余音乐教学环境协调配合的问题,音乐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课堂教学,课外音乐活动,以及业余音乐教学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学生对音乐教育才能真正获得成功。根据以上设计了以下问题:

(1)你在音乐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得益于什么?

(2)您认为不利于业余音乐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调查结果的描述与分析

1、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调查

调查表明,琴童的性别比例差别不大,男女各为98人和120人,女生捎多占55%,学生年龄几乎集中在3-12岁的范围之内,达80%其余都在15-25岁之间。并且普遍认为年龄小优势较大,幼儿思想较为单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可塑性强,注意力比较集中,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专注程度上都比成人有优势,所以在技术和基本功方面都比成人学琴更扎实。电子琴、钢琴这些都是学生的首选,同时,过去西洋乐器一统天下的局面有所改变,民乐成了新宠,并且民乐也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

从调查中发现,来业余音乐培训机构学习音乐,并能够坚持常久学习的孩子,大多都是家境较为宽裕,家长学历层次较高,收入较好的。大多数家长一般是医生、商人、公务员、教师等有着稳定收入的人群,工人、个体不多。由此可见,家庭经济收入也是影响孩子学习音乐的重要因素之一。

2、教师的基本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是不合理的,青年段教师过于集中。许多青年教师缺乏教学锻炼,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不合理,在专业教师队伍中,基本上都是广西自治区内几所老牌院校的本科毕业生,省外高校毕业的所占为零。

3、业余音乐教育的性质,业余音乐教学的价值,业余音乐教学的任务调查

关于“业余音乐教育的基本属性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对于“业余音乐教育性质的认识”,目前还没有达到高度的一致,但从总体上进,基本共识已经形成,这就是业余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面向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而不是面对少数青少年的专业技术训练或特长教育。

对于“业余音乐教学的价值和功能”,调查对象也同样有着较为一致的理解。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认为“业余音乐教学的主要价值并不在于为学生的未来开辟一条谋生之道。即业余音乐教学的价值不在于一种职业上的准备,这一点与笔者对业余音乐教育的性质的认识是完全吻合的。业余音乐教学具有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享受人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价值的观点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对于业余音乐教学的多方面价值,学生最为看重的是业余音乐教学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及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所表现出的价值。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对于业余音乐教学所应承担的任务,上述结果表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以及通过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两个方面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格外重视。把业余音乐教学的最主要任务确立为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是学生在音乐方面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因而可以说,培养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是业余音乐教学基础的主要内涵,兴趣与爱好是基础中的基础。

4、业余音乐教学实践水平,业余音乐教学现状调查

在学生问卷中,我们首先问学生是否喜欢上音乐课?教师“你感觉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吗”?上述两方面的结果比较吻合,表明目前的确有约20%左右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而据另外的有关调查资料显示95%以上的当代青少年都是音乐爱好者。这就说明,至少15%的音乐爱好者不喜欢上音乐课,也算不上是一个太大的比例数字,但音乐课竟然不受音乐爱好者的欢迎,这一现象本身却不能不算是一个奇异的现象,同时也是我们业余音乐教育者十分尴尬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又做了进一步调查。在导致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教的不好或教学水平低”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那么在教学上所表现出的不尽人意之处又有哪些呢?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在音乐课上最难以忍受的表现依次:①老师表情太严肃,动不动就批评学生;②老师照本宣科,只顾自己讲,没有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③老师敷衍了事,教学手段和内容单调陈旧。音乐本是最受人们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几乎所有的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离不开它,面对部分学生不喜欢上自己的音乐课,应该做出深刻检讨的恐怕首先是教师,您在教学中是否也存在上述所提到的那些令学生难以忍受的问题。

在导致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因素中,还有一个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问题,那就是目前我们的教材也并不令人满意。教材又存在哪些问题呢?在调查中,学生、教师比较一致的认为,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排列,教材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①配套声像资料缺乏;②编排呆板,体现不出艺术的特点;③教材封闭,没有为师生留下自由创造和表现的余地;④乐理知识偏难。教材是音乐教学的媒介和依据,教材建设如果跟不上音乐教学发展的步伐,不能及时地反映不断更新的教学观念,那么它必然严重阻碍音乐教学发展的进程。因此,对教材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特别应针对上述问题对现行教材及时进行充实和调整。

5、业余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调查

我们以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在业余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调查,按照由大到小的重要程度排列,学生排列的顺序是:识谱知识、音乐技能、音乐观赏和音乐创作;教师排列的顺序是:识谱知识、音乐技能、音乐创作、音乐常识。可以看出,学生和教师在这一个问题上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却都认为欣赏,识谱知识和音乐技能三者相比之下,在业余音乐教学中显得重要一些。我们从调查中,还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即个别被认为较为重要的内容,在音乐课堂上却成了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内容。当学生被问及的最喜欢的内容是什么?51%的人说最喜欢欣赏,在教师中有60%的人发现学生最喜欢欣赏。而当被问及在音乐课上最不喜欢的内容是什么时,学生和教师的一致答案是“识谱知识”。为什么被认为较为重要内容的“识谱知识”却是学生最不喜欢的内容呢?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来检讨这个问题。首先,教师所采用的“识谱知识”这种关于知识技能教学的方法有可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模仿,缺少参与体验,孤立地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等。这样的教学方法显然有悖于音乐教育的特点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其次,在整个音乐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知识技能教学的重要性。无论哪方面的教学都有意识地围绕着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来展开的。实际上,把掌握知识技能确立为音乐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剥夺了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享受音乐的机会,使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产生一种本能的反感和畏惧心理是极其错误的。其实,学生并不是不想学习音乐知识技能,这一点从下面这个题目中就不难看出,在学生问卷中被问到:“假如在获得快乐和音乐知识技能两者之间,音乐课只能给您其中之一,那么您的选择是?”23%的学生选择了①,12%的学生选择了②,65%选择了③。这表明,学习与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本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的需要。而现在却有这么多的学生不喜欢它,由此看来,如何正确认识知识技能教学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如何进行知识技能的教学,是业余音乐教学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6、在业余音乐教学中,关于流行音乐与现代音乐,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线谱与简谱等问题的调查

关于“您认为流行音乐与现代音乐是否可以进课堂”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还是赞同甚至力举把流行音乐和现代音乐纳入业余音乐教学内容的。在我国“流行音乐不能进课堂”的口号一度叫得很响,不允许生活在当代社会的少年儿童,在课堂上接触当代的现代音乐,这种反映在音乐教学领域里的长官意识,显然违背了音乐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流行音乐确有良莠不齐的问题,有的作品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确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因此而全盘否定流行音乐,并把它们一概挡在课堂之外,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应该说,正是由于流行音乐对青少年一代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的业余音乐教学才更需要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审美品位的责任,并力争消除流行音乐可能对青少年一代产生的负面影响,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业余音乐教学究竟应该教简谱还是五线谱,这也是一个长期困扰音乐教学领域的问题。从上表可见,在业余音乐教学中既学五线谱,又学简谱,是大部分学生所希望的,也是被大部分音乐教师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应该说,五线谱和简谱,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也都具有成为业余音乐教学内容的充足理由。而且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是互相促进的,相辅相成的,那种只重视五线谱,而轻视简谱的观念恐怕要彻底改变才能适应业余音乐教学发展的需要。

在民族民间音乐与外国音乐的问题上,被调查对象也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待外国音乐的问题上,学生像喜欢本民族音乐一样,同样也喜欢外国音乐,对于这一点,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想当然甚至置之不理,教材编写者同样也应该对此给予充分考虑。

7、关于学校音乐教学与业余音乐教学协调配合的调查

业余音乐教育是整个国民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学校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有互补作用,共同构建成完整的社会音乐教育系统工程。然而,我们在做学校音乐教学与业余音乐教学的协调配合的调查中发现:45%的学生主要得益于业余音乐教学的环境熏陶,37%的学生得益于课外活动,只有18%的学生得益于学校课堂教学。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目前学校音乐教学闭关自守,漠视社会音乐环境影响的现象十分严重地存在着,我们不应该等闲视之。

在问及业余音乐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时,大部分学生与教师基本都是在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要求强烈。但笔者认为除了这几方面外,提高人们对业余音乐教学理论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业余音乐教学理论研究,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总之,透过问卷审视现状,业余音乐教学有喜有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业余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忧是一种喜中之忧,喜仍是业余音乐教学的主流。特别是近几年,我国业余音乐教学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对比之下,我们不应有丝毫的怀疑。只要我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勇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我国业余音乐教学就能以全新姿态和坚定的步伐向前发展,业余音乐教学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二、结论

业余音乐教育是整个国民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学校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相互补充,共同构建成完整的社会音乐教育系统工程。业余音乐教学如何才能从现状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开创业余音乐教学的新局面,笔者根据对业余音乐教育的调查,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业余音乐教学“绝不能完全套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模式”。音乐院校专业化模式的音乐训练,对于音乐技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会使一些孩子丰富想像力的种子萌芽在“专业化”模式中被“扼杀”。过于拔高、枯燥无味的技能训练,会使琴童对音乐失去兴趣,超负荷单一的基本功训练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遗憾终生。“专业化”训练,既超出了业余音乐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了业余音乐学生在音乐方面发展的需要。许多专业音乐知识和技巧是一个业余音乐学生无需掌握的。

2、业余音乐教学要适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少年儿童好玩,好动,好表现。根据这一心理特征,业余音乐教学一定要突出趣味性,采取游戏的形式进行音乐教学,营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及时更换教学形式和方法,唱歌、念谱、弹琴穿行,使学员始终在游戏中学习。要让孩子从座位上解放出来,打破按班级座次的形式,让学员在活动中学,把律动教学,歌舞表演等形式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琴童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玩耍中掌握音乐知识。

3、业余音乐教学要坚持“通过一件乐器的学习”而使业余音乐学生喜欢音乐,热爱音乐,了解音乐。音乐是一门底蕴非常深厚的文化。业余音乐教学要通过一件乐器的学习,使琴童喜欢音乐,感受音乐和欣赏音乐,并能进一步地了解音乐,把琴童培养成有知识、有能力、懂艺术的“审美的人”。

4、业余音乐教学要做好教材的编辑工作,杜绝“拿来主义”。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内容依据,是完成教学计划的基本材料。其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业余音乐教学的效果,业余音乐教学必须要编辑好适合业余音乐教学的教材,只有教材这一核心解决好了,业余音乐教学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5、业余音乐教学的方法要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在教学上采用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器乐、打击乐、作曲、即兴演奏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大课小课相结合,听、弹、读、唱相穿插,主科副科相补充,实践演出展才华。使学员在学习琴艺技巧的同时,陶冶高尚情操,塑造优雅气质,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为小朋友考上好学校,名牌学校奠定基础。

6、业余音乐教学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业余音乐教师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业余音乐教师是办好业余音乐教育,确保业余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必须花大力气建设一支强大的人员精干,结构合理,适应性强,专兼结合的稳定的教师队伍,以满足迅速发展的业余音乐教学的需要。

篇8

教学设备(10所农村小学被调查)

一至四年级不开足课的,是由于没有专用教室上课;六年级不开足课的,甚至不开课的,除了没有专用教室上课外,“副科”让给“主科”,一切为升学考试让路。

2.教材的使用情况。被调查的10多所农村小学中,有60%以上的学校尚未使用或是完全不使用2002年全区统编的小学音乐教材。据了解,不使用教材的原因是:一是教材过难,不适合农村小学使用;二是由于经济和思想问题,条件与环境的制约。三是音乐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较低。

3.课外活动方面。被调查的10所农村小学中,能够经常地坚持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学校,只有3所;有2所学校只是断断续续或是应付上面检查和参观而展开;有5所根本没有组织开展课外活动。绝大部分学生一到课外活动时间都回家帮干家务或农活。

二、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师资在数量上满足不了农村的需求

1.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根据调查,笔者亲眼看到,平均每8个教学班级,才配备一名音乐教师,而且是兼课、代课教师。更甚的是临时顶课问题较为严重,农村小学对音乐师资的需求相当紧迫。除了被调查的10所农村小学外,县教育局的同志还向我们介绍了情况说:其它的农村小学也是类似的情况,有的甚至更加严重,乡(镇)所在的中心学校的音乐教师由专职音乐教师,其它村小学音乐教师非常不固定,多是临时的、代课的、兼课的,甚至有的边缘山穷的农村小学,连临时顶课也没有,根本就不开音乐课。

2.音乐教师专业素质修养太差,教学水平极低。(1)极少经过正规的学校专业训练。全县小学音乐教师经过正规的高师、师专、师范学校教育的仅有4人(其中3人分别在县城一、二小学任教,有一人改行)。另外,由于本身为高师音乐专业提供的人才太少,而且素质又低;还有就是各种条件太差太苦,外地人也不愿意到此任教。近几年来,县政府下了一定的力气抓教育,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到一些招生名额,把自己的生源送到高等艺术示范学校学习,培养师资。但是由于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音乐课极不正常,即使是全县挑选出来的、通过严格专业考试的,其音乐素质方面还是极差,这样毕业生的质量就很难保证。如此恶性的循环,使得长期以来的音乐教育状况改变甚微。

(2)缺乏专职的音乐教师。从调查结果看,专职音乐教师所占比例很小,多是代课的、兼课的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数对如何备音乐课、如何编写音乐课教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怎样上好音乐课等,一窍不通,只是应付了事。

(3)缺乏教学设备。被调查的10所农村小学中,仅有5台风琴,其中有2台破烂得根本法不出音,有1台发音不准,漏气,8台电子琴,有3台发音不准,有2台很小,只有三组音域,类似玩具。全无固定专用音乐教室。录音机小得可怜,声音沙哑。代课或兼课的教师什么乐器也不会,极个别教师只会弹一个调(C)简单的单音其他教具一无所有。

(二)教学经费紧缺

1.从上级教育部门下拨的教育经费有限,或是分歧多,到各个村小学时是极少。有时只能维持当月或一个学期的笔、墨、纸张等教师日常办公上课用品开支,更谈不上购置教学设备。

2.由于经济条件极差,农民收入很低,农村小学因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和限制。

(三)音乐教师队伍不稳定

1.待遇上不平等。由于音乐课不是主科,与“升学”无直接关系,音乐教师对“升学率”没有直接的贡献。在评职称、评先进或其它评比等都没有音乐教师的份,比别人低一档。有的音乐教师忍受不了这口气,改行、调出或改教主科。某村小学一位音乐教师高专毕业后,任教已有五年多,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教师水平较好。平时组织合唱队、各兴趣小组参加各种表演活动并获奖受到好评,就是由于她是音乐教师,转证的指标给了另一位教主科的教师,她心理受到很大委屈和打击,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致使她辞教到广东打工。

2.领导不重视。县教育局、乡镇教育站的教育行政部门和领导存在着严重的思想问题,轻视美育、“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升学率”的指导思想较为严重。制度不全、措施不力,把学校音乐教育看成是可有可无、调剂的学科。这也是音乐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四)音乐教学方法落后、陈旧

1.在音乐课教学上“师示徒效”式,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极为单调的口传心授,直能背唱全曲为止。大多数教师都是先教会歌词,再根据歌词来学唱歌谱;有的不管是什么歌曲,总来个分组“轮唱”或“领唱”,以示调节课堂;有极个别能够用沙哑的电子琴弹单旋律,每弹一句学生唱一句,总算过得去。至于什么是导入新课、启发式教学、愉快教学法、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合作探究等,那简直是凤毛麟角了。

2.县、乡(镇)组织各种优质比赛课、观摩课、教法研究课等交流学习活动极少,很少组织教师开展业务研讨和学习。不利于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更不利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和促进。有位音乐教师很动情地对我说:“我今年已56岁,在农村小学任教已经30个春秋了,一直是兼任音乐课,可从来没有一次机会到镇上观摩学习的活动,也许这辈子在没有机会了。”这样的例子何止一个?

(五)关于教材问题

1.现使用的教材是2005年秋季起自治区统编的一套小学音乐教材(简谱版),农村的音乐教师普遍反映,教材没有根据农村特点,不太适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比如教材在乐理知识太深、节奏律动训练太复杂、歌曲太大而缺乏趣味性、儿童性等方面,给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再就是教学参考资料、音像资料等几乎空白。

2.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农村小学连起码的录音机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组合音响,根本不能按照《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完成音乐教学中的欣赏教学任务,也无法达到教学要求。

(六)关于课外活动情况

1.被调查的10所农村小学有百分之九十的学校领导不重视课外活动,不纳入全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意识淡薄。每天到下午4时30分以后学校都是静悄悄的(课表上写5时20分放学),领导、老师、学生都回家帮做家务活和农活了。(各校领导老师基本上是本村人)。

篇9

《河北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考察》(张伯瑜编著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是民族音乐学专业实践的又一范本。此书为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也是“变革社会中的中国传统器乐系列”中十部调查报告里的第一部。这部调查报告的特殊贡献在于完整地以录音、记谱的方式保存了圈头村“音乐会”能够演奏的所有乐曲。整部《考察》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河北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调查研究,力求对客观信息进行详实而准确的描述,包括圈头村“音乐会”的自然、社会、文化生态、文化人类学内涵、音乐形态特征、乐曲结构分析、流传与生存前景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圈头村“音乐会”乐谱辑录,采用五线谱记谱,囊括了小踏曲、小尖曲、小大曲、大曲在内的所有曲谱。第三部分,圈头村“音乐会”原始工尺谱(影印)。第四部分,圈头村“音乐会”工尺谱演唱及乐曲演奏CD(一张),选录了圈头村“音乐会”的音乐录音。从这部《考察》的总体框架布局来看,原始谱、录音记谱和音响各自独立成部,与调查研究的文字方阵并列于同一架构级别,研究者对于民间音乐音响及其乐谱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河北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考察》收录了“音乐会”目前所能演奏的所有乐曲。

在原始谱搜集、录制音响、五线谱记谱和扎实作业的基础上,此部《考察》对圈头村“音乐会”的乐器、乐调、乐队的排部位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转释。对于乐器形制的描述严谨至测定乐器的立体尺寸、音孔音高、以及音孔距离关系和音高关系等,并注明了测量设备的名称及编号。圈头村“音乐会”被测量的乐器有八孔管、传统笛、现代笛、大堂鼓、行乐鼓、大镲一、大镲二、小镲、大铙和铛,共十件。报告中,对管子、笙和笛子这三件“文场”乐器的定调和指序作出了详尽的求证,并且记录下在此求证过程中体现出的吹管乐器的指法、音孔和传统工尺谱字的关系的数据,与此同时,研究者也十分重视从现实听辨经验中去分析验证所得数据的真实性。

圈头村“音乐会”表演,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音乐审美取向的稳固性特质,这种拥有艺人们牢固的审美惯性维护的民间乐种,它的音响历史本身,每一簇变与不变之间都存有多个等待学术思考力所能及地阐释的课题,其中,成长的动力因素使得音响体系的输出在此前此后的一系列情形之内,体现出了稳固的或者时隐时现的差异甚至是变异。原生态音乐在其审美意识的监督领域内,对所发生的音组织形态的根本转变及其规律的寻求和预见是学术研究所关注的课题之一,《河北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考察》的研究工作,为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样一个一直以来不曾为学界所问津的民间乐种,它的音响第一次被完整的收入史册。如果把言语广义的释义为人类用于交流的庞大声音系统,那么音乐的音响言语也应该是当中的一个支系。此时,描述记谱与音乐音响本身、语言思维中的文字与音乐事实它们之间各自的外延与内涵,揣摩记述记谱、语言思维中文字与音乐音响本身、音乐事实之间距离的意义,是“考察”给予人们的一份思考目录。

篇10

看似说笑的Q&A,实则揭示了这一音乐衍生物的本质。在中国唱片界江河日下,萎靡不振之时,彩铃业务以80%的市场占有率彰显其雄劲发展的态势,从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到陈楚生的《有没有人告诉你》,这些来自民间评选、抑或网络草根型歌手的声线瞬间占领了市场高地。

这种和流行乐息息相关的新声音通常和网络、手机等诸多新媒体相连,步入2004年,彩铃的风靡开始以手机为载体辐射中国。流行歌曲、搞怪说唱、网络歌曲等诸多样式加入到彩铃同盟军之中。在福布斯最新公布的财富排行榜中,快男陈楚生以年收入375万的身价排行第83位,据有关消息称,这份财富值里有一半来自他那首《有没有人告诉你》彩铃下载;与此同时,北京台《彩铃乐翻天》的节目中,小宝的吾酷工作室也从幕后走到台前,第一次曝露在公众视野。“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诺基亚,右手摩托罗拉。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呀,我坐完奔驰添宝马,没事就去吃龙虾……”小宝这首彩铃的原创在网上有上百万的下载量,无厘头式的幽默、独具创意的说唱方式让这款彩铃风靡一时,而在此之前,他做地下摇滚,他在酒吧演奏萨克斯,一直没有找准发展的方向。“彩铃的创作就是娱乐加创意”,小宝说。

流行+搞笑+网络,这一来源让彩铃业务声声不息。简短、贴近民生、传唱率高是它的主要特点,当人们看准了它前驱性的发展趋势,于是,市场随之而来。据国际唱片业协会的《2008年全球唱片业信息报告》数据透露,2005年传统CD份额占80%,彩铃20%,而到2008年,传统CD份额46%,彩铃54%,而到2010年,预计彩铃将占据80%。《2008互联网音乐调查报告》也显示,50%的消费者已经不购买或者极少购买CD,只有12%的消费者仍会经常购买CD。

篇11

云梦的皮影戏自2011年5月23日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其经过200余年来的发展正式进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最高宝座。云梦皮影的戏台非常简单,人物造型在全国所有的皮影戏中也属于简约类型,因此,云梦皮影选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是他独特的音乐。

云梦皮影的音乐风格虽然与其他地方的皮影戏比较类似,但是艺人的演奏方式上却别具特色,使得云梦皮影独具匠心。云梦皮影中无论是音乐还是唱腔,都有着楚腔汉韵的遗风,演员、音乐的唱腔、音调都比较高,非常高亢。同时,演员熟练的加入了难度极高的甩腔等特殊技巧,将高腔之间连贯。同时,后台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锣鼓,也极力配合着演员的高亢唱腔,使得艺术效果非常突出,艺术表现力非常震撼。这种艺术形式也被称为“打锣腔”,在云梦皮影中应用的非常广泛。

二、板式的应用与效果

云梦皮影中的板式主要是导板、垛子、二六、二八、摇、数等。由这些基本的板式构成了云梦皮影的音乐。具体如下:

(一)导板。导板具体演奏模式为一板配合三眼,速度比较慢,在平淡叙事、或在音乐开始时使用的比较多,板式缓慢,悠长。提示观众要进入表演。

(二)垛子。相对于导板来说,垛子是一板配合一眼,速度很快,且节奏感强。配合演员高亢的唱腔,容易使观众欢快、兴奋,也使演员进入状态。

(三)二六和二八。无论是二六,还是二八,都是没有眼的,即仅有板。根据节奏的不同,分为二六和二八两种。主要应用于表达愤怒、生气、着急的情景,观众也随着板式的急促,新区也随着剧情人物的心情而提升。

(四)摇和数。主要是在每个唱段的开始与结束时使用的拖腔,节奏非常缓慢、悠长,演奏速度也很慢。起到唱段之间的平缓过渡作用。

三、唱腔与唱词的应用与效果

唱腔与唱词是互相结合的,但是在云梦皮影戏中有时会出现无词唱腔,即用一些象声词代替唱词。因此,本文分别对唱腔和唱词进行介绍,具体如下:

(一)唱腔。根据皮影戏的角色、性别、年龄等将云梦皮影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角色。其唱腔与京剧类似,但又含有云梦的特色。例如在“小生”的唱腔中加入云梦特有的“打麦号子”式的唱腔;在“花旦”的唱腔中加入“摇儿歌”式、“哭丧”式的唱腔。这种特有的唱腔模式称为“打锣腔”,即只要演员一开口唱词,锣鼓就随之而来。

除此以外,云梦皮影中的唱腔最大特点是具有西乡的高腔,无论是哪个角色的唱腔,都非常刚劲有力,真假两腔轮流替换,非常豪迈。结合着皮影人的演出,后台乐器的演奏,艺人们高腔演出,整个场面跌宕起伏,观众心潮澎湃。

(二)唱词。云梦皮影中的唱词一般都是诗词体,即句句押韵、字数工整。主要的演唱数目主要是各朝代的历史演义剧本,例如封神榜、武松打虎、西游记猪八戒背媳妇、三借芭蕉扇、说唐传、说岳传、梁红玉击鼓战金兵等家喻户晓的曲目。

四、乐器的应用与效果

在过去云梦皮影戏在演奏过程中只有锣鼓,如今在多元化的文化影响下,乐器的种类逐渐丰富。目前,应用最多的乐器主要有三类,分别是锣鼓、板和弦乐器。其具体的应用与效果如下:

(一)锣鼓。锣鼓是云梦皮影戏中最基础的演奏乐器之一,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锣鼓是云梦皮影的血液、经脉、骨骼。缺了锣鼓的演奏,云梦皮影戏的可谓缺少了身躯。在云梦皮影中对锣鼓点的要求特别严格。不过在文官戏时,锣鼓应用较少,但是在反映皮影人心理忐忑不安的心情时,也会使用断断续续的鼓点进行演奏。

(二)板。板是仅次于锣鼓最重要的乐器,主要是有两片木板组成,木板一般由檀木制成,木板尺寸不一,但厚度约1cm左右。两木板间用绳子连接。在演奏过程中,是配合着锣鼓一起演奏,也可以单独演奏,节奏感非常强烈。

(三)弦乐器。弦乐器是后来多元文化影响下加入的,主要是民族弦乐器,并不统一要求,每出戏都可能配置不同的弦乐,一般来说有二胡、四胡、扬琴等。弦乐声音动听优美,与高亢的西乡唱腔形成鲜明的对比,演出效果较好。

(四)其他。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乐器外,还有铙、镟子和唢呐等辅助乐器。

铙:是一种金属的打击乐器,演员双手通过擦击,发出哐哐声。一般来说是在武大音乐中、开场的通锣过程中进行配乐,很少单独使用,主要用于烘托紧张气氛。

镟子:是一种金属的打击乐器,演员用木板轻轻敲击,发出当当声,声音比较清脆。一般来说在一些较俏皮的场景、如花旦走路、骑马时应用。

唢呐:在一些过场的音乐中应用较多,比如在皮影戏中有红白喜事等场景中,应用较多。但一般都为单独演奏,演员很少在唢呐演奏时开唱。

五、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云梦皮影中的音乐极具云梦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除了艺人精湛的表演外,音乐在其中的应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云梦皮影中音乐的三个方面(板式、唱腔、乐器)分别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其音乐的应用方式及效果。

参考文献

[1] 欧阳秀英.云梦皮影乐声灯影里的落寞[J].旅游,2005(11).

[2] 于滢.关氏皮影音乐调查报告[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3).

篇12

[课题项目]本文系乐山师范学院2010年教改课题“我校新培养方案下音乐学院小学期实施策略探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10-YB24)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49-02

小学期作为第三学期实施以来,各高校都在就如何安排课程及有效实施上大费周折,也涌现出一系列问题。比如,小学期基本集中在最酷热的七月,冗长的学制容易诱发学生的烦躁和抵触情绪;小学期安排内容不容易有新意;小学期的师资使用和教学成本难以协调;学生的心理健康隐患等。小学期课程的有效安排实施,影响着小学期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决定着小学期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在笔者看来,音乐专业在小学期建设中有其特殊性,应该针对音乐学科本身的特色,同时集众家之所长,并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来设置相应的课程。

一、音乐专业小学期的课程设置

乐山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音乐专业的课程在长学期主要分为公共文化课和技能课(包括钢琴声乐、器乐、舞蹈)两类。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在这个基础上最大的特色是凸显实践性,这也是各大高校实施小学期的基本思路。因此,较之传统学期,省去了很多课程,包括专业课程,目的是查漏补缺,开设平常没有开设或者没有集中训练的课程。课程设置是一个比较繁杂的工作,我校音乐系通过大量的论证和反复研讨,设置了一系列较为完备的、有别于传统学期的课程,既避免了重复,又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水平。比如,音乐学方向设置了三笔字、试讲、普通话、奥尔夫教学等课程,表演方向设置了专家讲座、音乐采风、舞台化妆、播音主持等课程。这些课程基本针对音乐教育和表演专业的培养方向及特色来设定,参考了兄弟院校小学期开设的课程,也结合了我校的特定实际需求,按理说应该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不过,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旷课率较高,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小学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开设的意义不大。尤其是音乐学方向,由于大多课程基本沿袭了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和学生都是初次接触小学期课程,教学上老师难以完全摆脱传统学期的教学思路,学生听得也索然无味。缺乏新意的课程设置,难以引起共鸣。表演方向的学生,则有部分同学对于要自己交钱采风有抵触情绪。鉴于此,在实施策略上,我们应该充分结合第一个小学期的经验,多做调查研究,为未来我校小学期的长远发展作出贡献。

二、小学期课程实施的几点策略

小学期课程设立容易,实施却是个棘手的问题。毕竟我校第一次搞小学期,无经验可寻。各个学校有各个学校的特点,拿来的东西未必适用。有鉴于此,我们在小学期课程实施的时候,对于牵涉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必须统筹规划,力求完善。

1.合理预算小学期成本。小学期自引入我国以来,主要集中在重点或一本学校,如北大、清华率先与国际接轨实施小学期。我校只是一个普通的西部二本院校,小学期办学经费基本上全部来自于学校的财政收入,对于传统学期已经习惯的财政支出模式,要拿出钱来开展小学期的课程,经费的紧张可想而 知。因此,做好经费预算工作,将为小学期课程的有效开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经费预算主要包括老师的基本小学期课时津贴、专家的讲座经费、学生的活动经费、行政人员津贴等。以我校音乐学院而言,专家讲座是财政支出的主要部分,多为高薪聘请国内重点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而我校普通教师课时费基本按传统学期的标准支付。按以往这个时期,老师正享受着惬意漫长的假期生活,这点课时费显然不足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生补贴则主要是以实践课程为主。比如采风,也是象征性的经费,绝大部分需要学生自费。这些问题都需要决策者、领导者充分考虑到,毕竟没有经费作保障,小学期的效率将大打折扣,甚至遇到很大的阻力。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家庭,也没有办法筹到这些采风实践的费用。专家讲座节约成本是关键,但是否非得请一流专家,值得商榷。相对没有名气,但却更有实效性的地方专家也许更受学生欢迎。比如,本地区优秀的民间艺人,以情动人,淡化物质待遇,可以以荣誉教授的形式来邀请。教师课时经费不充裕,从思想上做工作是一个层面,另一方面,更应出台一些实实在在的奖惩制度。比如,优先年度评优、师德标兵、职称评定等。行政人员,可以选择和正常学期相似的以轮休的方式来进行,同时也可以辅以适当的奖惩制度。学生方面,主要还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采风,以学生自愿为原则,给学生提供多个套餐,这样学生有自主选择权。

2.以兴趣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传统学期课程教学中,音乐专业的学生相对而言对公共课不太感兴趣,而是更重视专业课。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一部分惰性外,与音乐专业课本身的特色和兴趣点也有关系。

相对而言,音乐专业更富有浪漫气息,课堂形式相对更容易多姿多彩。但即便如此,再好的教学,久了总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这个时候,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显得尤为重要,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是小学期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选择,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教学。就目前的国内外大学而言,一些学校的小学期设置没有较充分地考虑学生的接受度,没有有效地进行适当的问卷调查,造成了学生负面评价较多。比如,当国内某知名报社记者对北大学生进行采访时,面对记者提出的“为什么选读小学期”这个问题,几乎每一个接受采访的北大学生首先想到的理由都是“凑学分”。有鉴于此,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横向和纵向地比对国内外的大学小学期实施情况,可以做一个较为详尽的调查分析报告,收集学生容易接受的一些教学模式。比如,课堂教学、户外教学、一对一谈心式教学等。这样有利于随时转换学生的审美注意力,集中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有的放矢地施行课程教学。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意志品质。实践性作为小学期的主要导向,是目前国内外大学搞小学期的一个重要思路。比如,音乐采风,这门课程对于音乐专业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音乐来源于生活,相对于闭门造车式的灌输式教学,实地田野考古式的采风对于学生提高音乐修养具有深远的影响。我校的实际情况还是比较有利于开展实践课程。首先,我校坐落在一个具有较多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乐山马边、峨边等自治县都居住着藏族、彝族同胞。这些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但文化底蕴却相当深厚。淳朴和原生态的音乐素材比比皆是,亟待我们去挖掘。去年暑期,笔者带队组织了三十多个学生下到乐山峨边县彝族自治区采风实践,通过采风深深地体会到这门实践课程的重要意义。一方面,采风内容比较翔实,调查收录了很多的民间原生态艺人的音乐,同时还见识了很多宝贵的民俗风俗习惯。学生们很多都是第一次到如此艰苦的地方去体验。正因为有着深切的体验,后来的音乐调查报告总结,大家都写得翔实、细致、有感情。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通过此次采风培养了学生的吃苦精神和团队精神,让他们见识了民族地区的生活,也是对他们的意志品质的一次重新洗礼。

4.以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小学期只有短短一个月,如此短的时间,如何让学生专业技能迅速提高、立竿见影是每一个老师亟须思考的重大课题。以音乐学方向为例,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要求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保持激情来学习。比如,合唱指导训练课,学生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合唱排练方法,选择一些相对较简单的合唱作品,通过小合唱的形式组成小组,互相训练。简易乐器的学习,如口琴、竖笛、葫芦丝、巴乌等,在课堂教学中要将集中辅导和单个辅导相结合,可以使部分天赋较好的学生迅速学会,同时让他们带动部分差一点的学生。通过小学期的学习,初步掌握基本技巧,吹奏一部分不是特别难的乐曲、歌曲,足以胜任中小学工作,为器乐进课堂创造条件。比如,汶川班到我校转岗培训和国培班短期集训的老师,通过几个星期的强化短训,都能熟练演奏葫芦丝、巴乌、口琴、竖笛等乐器,也在举办结业音乐会上成功演出。以音乐表演方向为例,学生进校就选择了一个专业方向,长达四年的持续学习,使之专业性更凸出。而开设的短学期课程,如要体现出立竿见影的效果,则应该围绕在学生的专业方向上进行。比如,表演方向的同学以后工作倾向于舞台表演多一些,可以开设舞台布局、舞台创意、化妆技巧、音响调控等课程。这些技能初步掌握一般就几个课时,只要学生用心去学习,完全可以在短学期学会。通过这些立竿见影的课程,我们可以较为有效地利用好小学期这短短四周,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5.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校音乐学院有一些学生在读书期间获得过较大的荣誉,在工作岗位上也获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比如,有的校友以声乐组合、器乐组合、舞蹈组合形式参加全国、省、市级比赛,拿到过较好的名次;有的校友成为重点中学的优秀骨干;甚至有的校友转行搞婚庆策划、教育培训等,也依然出色,他们都为我们在校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部分校友离开学校都不久,他们离我们的在校生生活实际很近,最容易令在校生学生信服,他们的成功经验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利用小学期这个平台,请回一部分优秀的校友为我们的学生现身说法,适当开一些讲座、演出,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学长们的学习经历和社会工作经验。显然,学生会倍感亲切,很受用。在目前就业前景不好的大环境下,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做一些提前见习,能够有效地避免很多学生毕业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还可以通过校友们对目前就业单位的需求实际进行了解,让学生们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合理和高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向,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真正树立积极良性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培养良好的就业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务须倡导效率为先,各个环节需考虑实践性和有效性。有鉴于此,作为高校音乐专业院系的领导,应该和学生充分互动,在小学期前期做许多工作,开展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探讨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小学期无用论和以小学期挣学分为主要目的的学习导向。真正把小学期办好,搞出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模式,以期为素质教育贡献我们的一份心力。

[参考文献]

篇13

一、调查研究准备工作

(一)文献收集

随着“以人为本”重要指导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逐渐落实,衍生并且发展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的教育指导思想。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世界各国对于学校教育的认识有了新的眼光和领悟,同时也创造性地开发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成果。其中,学校音乐教育尤其是围绕学校音乐人才培养这一课题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突出成就。纵观前人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层面:

1.从课程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2.从师资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3.从教学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4从学习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5.从管理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6.从招生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总结前人成果和经验,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有关学生音乐学习方面的研究更是为本文的诞生做出了向标性的指导。例如: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曹理先生等人撰写的《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一书中的第三部分“学习心理篇”,不仅从理论上详述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音乐技能学习、音乐创作学习、音乐表演学习、音乐欣赏学习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而且还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指导性建议,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实用的方法论。

另外,全国各大高等院校的师生、各级中小学的众多教育工作者也针对学生音乐学习这一问题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与调查。例如:载于《文系音韵――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一书中的论文《高中生音乐学习兴趣倾向的调查研究》是由浙江省龙游中学的一名一级音乐教师撰写的,这篇文章主要从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学习器乐演奏的兴趣、学习音乐创作(主要歌曲创作)的兴趣、学习戏剧影视等综合艺术的兴趣、学习电脑音乐及音乐制作知识的兴趣、学习舞蹈表演的兴趣、对音乐欣赏学习的兴趣等七个角度进行挖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说服力。

尽管硕果累累,但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根深蒂固的“疑难杂症”亟待解决。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生音乐学习目标的模糊。

2.学校音乐学习态度的轻视。

3.学校音乐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之间的脱节。

4.学生课堂音乐学习效率低下。

5.学校音乐评价机制的疏漏。

基于以上理论认识,本文将在问卷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详细的对高中学生音乐学习状况进行剖析及思考,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解决问题。

(二)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设计基于笔者于2010年4月对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实施的音乐学习调查问卷而作,考虑到高中阶段的学生较之以小学生具有较为成熟的理解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所以在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音乐教师陈向中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高中版本的调查问卷,以适应高中学生的答卷思路及方式。

本问卷力图最大限度地获取学生音乐学习的相关信息,争取通过最短小的篇幅和最善巧的提问方式得到同学们最真实、最有效的答案。所以,问卷经过了多次修改才最终定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本问卷更多的是站在学习兴趣的角度来实施调查的,在今后的调查中还可以从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等视角来观察音乐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效。

此次音乐学习调查问卷主要包括4大板块,即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课堂评价、学习评价和教师评价四部分。依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的指导理念,本问卷立足于学生角度来评价音乐课堂、音乐教学内容以及音乐教师。这是一次尝试和探索,笔者将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中逐渐积累,完善成果。

(三)实地调研

笔者于2010年6月在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实习期间,对高一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观摩和互动教学。由于笔者于2004年至2007年就读于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对母校的师生状况较为熟悉,尤其是与高一年级音乐教师陈向中老师和高一年级406班班主任李俊莲老师建立着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此次,在老师们的无私帮助下,本人才得以对母校顺利的进行音乐教育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共发放音乐调查问卷81份,有效问卷81份,其中41份由高一年级实验班392班学生完成,40份由高一年级406班学生完成。研究力图通过提供高一年级学生在音乐喜爱程度、音乐类别取向、音乐风格取向、乐器喜爱取向、音乐接触途径、音乐特长等维度的音乐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评价(课堂喜爱程度、音乐趣味活动、课堂气氛)、学习评价(音乐学习难点、识谱能力、歌唱学习方法、课堂内容取向、音乐学习感受、音乐学习收获)、教师评价(教师喜爱程度、教师优点)等视角了解课堂音乐学习的效果。

二、调查结果基本描述及分析

(一)音乐学习兴趣

1.音乐喜爱程度

如图所示,共有47%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22%;44%的学生比较喜欢音乐,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19%;仅有9%的学生持一般态度,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2%;不喜欢音乐的学生暂未出现。由此可知,学生们对音乐的态度总体上比较乐观,并且男女比例较为平衡。

2.音乐类别取向

共有9%的学生选择民族民间音乐,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5%;10%的学生选择西洋古典音乐,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4%;43%的学生选择中国流行音乐,其中女生占23%,男生占20%;30%的学生选择欧美流行音乐,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6%;8%的学生选择日韩流行音乐,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2%。数据显示,男女音乐类别取向基本均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该图最显著的信号表明:流行音乐在高中学生心目中占有绝对地位。而流行音乐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广大的群众基础呢?这不仅仅是音乐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驱使,更多的是因为流行音乐本身具有通俗性、大众性和广泛传播性。在日常生活中,流行音乐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还是广阔的网络世界,都与流行音乐无法脱离干系。这到底是大众审美的趣味选择还是音乐导向的盲区,甚至误区?学校音乐教育一再呼喊正统音乐、经典音乐、民族音乐,但是仅凭一周一堂音乐课就想把学生们的审美理念说服到民族音乐的阵营,恐怕远远不够!

除流行音乐的传播通道极其畅通以外,其他的诸如民族民间音乐、西洋古典音乐等等都受到了面向大众的局限,是因为西洋古典音乐太高雅而不易欣赏?是因为民族民间音乐太俗气而没有内涵?是因为专业人士喜好独享其乐还是因为专业大师力量有限?是因为音乐教育投入力度不大还是因为音乐信念不够明确?这些疑惑都是小小的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大”问题。

民族民间音乐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呢?大众对于西洋古典音乐及其他世界音乐文化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呢?这不仅要依靠音乐教师的辛勤努力,更取决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只有在全民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多元音乐文化的平衡发展,才会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3.音乐风格取向

共有5%的学生喜欢庄严威武的音乐,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4%;37%的学生喜欢轻快活泼的音乐,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7%;29%的学生喜欢华丽抒情的音乐,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14%;29%的学生喜欢忧伤感人的音乐,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11%。数据证明:除了选择“庄严威武”的学生男女比例出现失衡(属于正常现象)外,其它选项较为均衡。

学生之所以热衷于“轻松活泼”的音乐,是因为高中学习生活压力过重,并且缺乏活力。所以通过音乐放松身心、缓解不良情绪,并且激活动力。选择“华丽抒情”者与选择“忧伤感人”者持平,高中学生把音乐作为情感宣泄的有效途径,正值青春期阶段,高一学生不仅试图从音乐当中获得快乐,更把音乐作为诉说忧伤、抒发感情的知己。在忙碌的学习生活当中,负面情绪的积压正是通过音乐疏通才得以缓解。也正因为此,人们才更加喜爱音乐。选择“庄严威武”的学生非常少,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不断社会化,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也得以生长,“男儿尚阳刚,女孩尚阴柔”的单一口味转变为变幻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需求。由此可见,在遗传因素、后天环境、主观选择和教育作用四个因素共同作用之下,能够直接影响个人的发展。

4.乐器喜爱取向

共有32%的学生喜欢中国乐器,其中女生占12%,男生占20%;45%的学生喜欢西洋乐器,其中女生占31%,男生占14%;20%的学生喜欢打击乐器,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13%;选择其他的学生占3%,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1%。

在乐器兴趣取向上,出现了男女失衡:男生相比女生而言更偏好中国乐器和打击乐器,女生更偏好西洋乐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一点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但是,高一学生总体最喜爱西洋乐器是绝对的。这种兴趣取向是有历史原因的。自从1840年以来,中国处于被欺凌的被动局面,“学习西方”成为中华民族的有力呐喊,所以出现了很多崇洋现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提高,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民族性性等因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处理本土化和多元化之间的关系。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选择打击乐器的学生2/3是男生,1/3是女生,打击乐强烈的律动感是富有生命力的,“玩”打击乐时的帅气魅力也是人人向往的,所以,打击乐永远不会缺少粉丝。

5.音乐接触途径

共有59%的学生通过网络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34%,男生占25%;4%的学生通过广播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3%;33%的学生通过电视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15%;0%的学生通过音乐会接触音乐;4%的学生通过其他方式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1%。

生长在科技时代,学生群体也深受计算机的影响,高达59%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音乐以及各种信息,而传统的电视、广播都退居其次。值得注意的是:被试群体中,没有一个学生听过音乐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直接原因:(1)条件局限:中小城市很少设置有音乐厅等艺术场所。(2)机会稀少:即使在钢琴城等场所偶尔举办音乐会,也比较少有。(3)宣传力度小:只有少数的“圈内人”了解音乐会的举办场所及时间。但是,隐藏在深层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是因为文化氛围不够,是因为思维意识不重视,是因为态度观念不端正,是因为音乐与考试无关、与利益无关、与生存无关……

6.音乐特长

共有21%的学生学习了西洋乐器,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6%;12%的学生学习了中国乐器,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2%;1%的学生学习了声乐,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0%;48%的学生无音乐特长,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33%;18%的学生通过学习了其他音乐特长,其中女生占17%,男生占1%。

人们对西洋乐器的学习与对西洋音乐的喜爱程度是成正比的,西洋乐器的奢华高贵足以令人印象深刻,学习西洋乐器所带来的功利性也极其诱人,西洋乐器的学习成本相当昂贵,它不仅是经济基础雄厚的象征,也是文化修养深厚的代表,所以,当今中国社会,学习西洋乐器(以钢琴为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尚。但是,高达48%的学生没有学习丝毫的音乐特长,这是部分地方教育的缺失,由于音乐师资的匮乏、音乐环境的薄弱、音乐美育的轻视等因素造成了这种尴尬局面,使得学生们日后进入社会缺少一种有效的交流途径,缺少一种才华展示的可能性,所以,补上这一课,是早晚的事!因为,社会需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音乐学习效果

1.课堂评价

1.1课堂喜爱程度

共有17%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课,其中女生占11%,男生占6%;42%的学生比较喜欢音乐课,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22%;高达39%的学生持一般态度,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14%;不喜欢音乐课的学生占2%。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学生们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与对音乐课堂的喜爱程度有较大差异。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是毫无置疑的,但是对音乐课堂的态度是有所保留的,甚至出现了负面情绪。这是为什么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枯燥还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落后?是学校管理机制的懈怠还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吃力不讨好?学生们究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收获到哪些真才实学?又或者能够激发出哪些学习的成就感和创新的灵感?这些问题都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予以正视。

1.2趣味活动

共有18%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唱歌,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12%;58%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欣赏音乐,其中女生占29%,男生占29%;13%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创编表演,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4%;6%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音乐知识,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2%;5%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其他,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3%。

高中音乐课以欣赏音乐为主,所以选择“欣赏音乐”一栏者占有绝对优势,同时,由于歌咏比赛的广泛举办,所以,一些学校会利用音乐课的时间和机会聚集学生学习唱歌,其中一些具有音乐天赋或者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将有机会崭露头角,同时唱歌也是情感得到抒发、情绪得到排解的过程,所以唱歌活动也受到肯定。选择创编表演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内在表现欲,因为创造和表演都是“输出”的过程,是内在修养外化的过程,这需要一定的功底才能从中发现乐趣。选择音乐知识的学生更多的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信仰“知识就是力量”,通过掌握音乐知识来了解音乐的门道进而鉴赏音乐是一个更科学有效的方法。选择“其它”的学生抱着强烈的娱乐态度,他们希望通过音乐课得到彻底的放松,通过看电影、听流行音乐来达到心灵的释放,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心理具有普遍性,在学生们填写的课堂建议中可见一斑。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3课堂气氛

高达83%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气氛是快乐轻松的,其中女生占46%,男生占37%;仅有9%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气氛是严肃安静的,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4%;仅有8%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气氛是热闹沸腾的,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4%;0%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气氛是紧张压抑的。这一数字值得乐观,因为学生们在音乐课上的身心感受是积极健康的,在紧张高压的高中生活中,音乐课堂不仅从主观上使学生得到了快乐的心情和放松的心态,而且从客观上促进了学生们的工作效率。

2.学习评价

2.1学习难点

共有40%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识谱,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22%;14%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表演,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5%;9%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节奏协调,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6%;33%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旋律音准,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14%;4%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其他,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1%。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大部分对节奏的协调能力较好,但是仍然处于被动吸收音乐、模仿音乐的重复记忆阶段。怎样流利的识谱、怎样顺畅的将其演唱出来却是一个难题。

2.2识谱能力

共有10%的学生认识五线谱,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6%;31%的学生认识简谱,其中女生占17%,男生占14%;29%的学生认识五线谱和简谱,其中女生占24%,男生占5%;30%的学生不识谱,其中女生占13%,男生占17%。通过对比可知,高中学生虽然大部分识谱,但是却缺乏流畅性,无法真正达到看谱即唱的境界;高达30%的学生完全不识谱,给今后的音乐发展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2.3歌唱方法

共有13%的学生通过反复歌唱学习唱歌,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9%;24%的学生通过多听多积累的方式学会唱歌,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15%;30%的学生通过寻找词曲特点学习唱歌,其中女生占16%,男生占14%;33%的学生唱歌是跟着感觉走,其中女生占21%,男生占12%。如上所述,学生在旋律音准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而且很多学生在歌唱技巧方面不得法,所以,出现了歌唱的从属心态。

2.4课堂内容取向

共有9%的学生希望课上多学习音乐知识,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3%;16%的学生希望课上多学习表演创造,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6%;40%的学生希望课上多学习演唱演奏,其中女生占22%,男生占18%;32%的学生希望课上多欣赏音乐视频,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17%;3%的学生希望课上多学习其它,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2%。由此可知,学生们心目中最钟爱的活动是演唱演奏和欣赏音乐视频。学生们希望通过音乐课收获一门真正的技艺,并且通过音乐课拓宽自身的音乐视野,增加所见所闻。

2.5学习感受

共有69%的学生认为音乐动听优美,其中女生占35%,男生占34%;1%的学生认为音乐易学易记,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0%;25%的学生认为音乐生动有趣,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5%;5%的学生选择其它,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5%。由此可知,高中学生并不认为音乐容易学习,但是却深深被其中的美妙感受所吸引。

2.6学习收获

共有38%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使人快乐轻松,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8%;8%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使人丰富知识,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3%;28%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使人提高鉴赏审美能力,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9%;26%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使人得到情感表达、展现自我的机会,其中女生占13%,男生占13%。由此可知,高中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仅保持愉悦的心态,而且从中提高了审美能力、表达能力。

3.教师评价

3.1教师喜爱程度

共有29%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教师,其中女生占16%,男生占13%;51%的学生比较喜欢音乐教师,其中女生占31%,男生占20%;20%的学生一般喜欢音乐教师,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10%;选择“不喜欢”者为0%。由此可知,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共处与课堂交流比较融洽,这为音乐课堂的顺利进行赢得了良好的基础。

3.2教师优点

共有30%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多才多艺,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0%;25%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知识丰富,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1%;39%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具有很强的个人魅力,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20%;6%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具有其它优点,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2%。

三、调查后的思考及建议

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本质和责任集中体现的集合点。因为高中学生具有最强烈的求知欲,最强烈的好奇心和最强烈的“爱美之心”。面对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严苛要求,面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强压机制,怎样真正实现美育教育、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摆在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尊重、重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只有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正确的处理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好奇心,才有可能让孩子们在喜爱音乐的基础上真正融入音乐、读懂音乐,进而掌握音乐学习的能力,培育出高品质的艺术修养。

第二,改善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使其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只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够不断吸引中学生的眼球,使其保持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达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第三,增加互动交流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实践的过程中感悟音乐,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和音乐学习的快乐,不仅音乐能力能够得到迅速提高,更加深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其乐观向上,健康发展。

第四,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观念。音乐学习固然可以放松身心,娱乐大众,但是,音乐之所以作为一门必修课立足于中学课堂,就必然有其突出的价值和意义。音乐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文化。只有音乐无国界,只有音乐最动人。所以,学生自身应该在娱乐身心的同时,想方设法的有所收获,才能够在音乐的海洋中获取珍宝,相信这将会成为每一位学生受用一生的财富。

第五,学校建立专业完善的音乐学习评价机制。充分利用音乐教师的才能和优势,使得音乐教学目标与实际的教学成果实现均衡统一,从长远来看,这将为学生的科学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同时也为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对于每一位身处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而言,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问题都是任重而道远的。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集思广益,才能够灵活的把握好高中的音乐课堂,只有不断的实际调研,沟通互动,才能够真正实现我们发展音乐教育事业的初衷。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傅利民,翟静雅.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音乐学习兴趣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

[4]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5]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