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发展计划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企业文化建设从结构上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层次,分别在这四个层面植入创新基因,可有效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精神文化做引领。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价值体系,可主导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国家电网公司企业精神“努力超越追求卓越”,核心价值观“诚信、责任、创新、奉献”,都是企业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永不停顿地向新的更高的目标攀登,实现创新、跨越和突破”的内涵,是一种拥有创新基因的企业文化。企业要多途径、多渠道,将这种富有创新的企业精神根植于每位员工内心,激发员工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产生丰硕的技术创新成果。制度文化做保障。企业制度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把无形的文化有形化,其内容渗透着企业文化的精神。在科技型企业中,应特别针对技术研发部门制定能够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制度,如探索建立以知名专家为核心的科研攻关机制,制定专业技术带头人管理办法,激发科技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行为文化做示范。行为文化是以动态形式作存在,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它通过员工的日常精神风貌、做人做事的态度等表现出来。选树培育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先进典型人物,宣传企业在新技术开发、前沿科技追踪、科研人员培养等方面的战略举措,从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两方面着手,影响和带动全体员工的创新行为。物质文化做基础。物质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表层而富含人文内涵的企业文化,创建优质的物质文化,应积极为研发人员创造良好的研发物质环境,如购置先进的实验仪器、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氛围;同时,用优厚的待遇招揽科研人才,在资金投入、职业发展、成果奖励等方面出台倾斜政策,促使研发人员在优越的环境下创造出更多创新成果。
篇2
由于新工艺的开发、新材料的应用及其高额的利润驱使石油化工行业得到飞速的发展,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构成了世界石化工业的主体。这些国家主要石化产品的生产能力已基本满足了世界市场的需要,石化工业也从高速发展时期转向平缓增长期和波动期。
我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石油化学工业是最活跃的工业体系之一。经历了40 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发展,石化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地位日益凸现;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品种大体配套并基本可以满足国民经济、相关工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工业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石油化工对农业、汽车工业、建筑业、机械电子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石油化工新技术
1、新型催化剂技术
催化技术的发展可归纳为4类,即渐进式、台阶式、跨越式和新生式。由于新催化材料是新催化剂和新工艺的源泉,因此新催化材料是当今催化科学的前沿,已开展的研究:加氢催化剂、异构化催化剂、聚烯烃催化剂等新品种不断推出。IFP开发的乙苯异构化生产对二甲苯新催化剂,可使对二甲苯产率由一般的88%提高到93%,称为Oparis的新催化剂可转化高达40%的乙苯,并使C8芳烃损失减少到小于2%。
2、轻质烷烃活化技术
21世纪石油化工原料将可能转向以更廉价的天然气类烷烃为主,因而,原料路线由烯烃向烷烃的转移将是新世纪石油化工技术研究开发的重点之一。21世纪可能工业化的烷烃活化技术包括乙烷制醋酸,异丁烷制甲基丙烯酸酯,乙烷催化脱氢制乙烯,以及丙烷制丙烯酸等。
乙烷生产乙烯的醋酸;乙烷直接生产氯乙烯;由丙烷直接生产丙烯腈和由正丁烷直接生产1,4-丁二醇等烷烃活化技术已接近工业化。
3、芳烃抽提技术 加氢裂解和催化重整油中的芳烃的分离是用液抽提和蒸馏进行的。抽提所用SO2、二甘醇、二甲基亚砜和n-甲基吡咯烷酮、n-甲酰基吗啉和环丁砜等都是抽提所使用的溶剂。其中ripp研究出了液抽提再结合环丁砜抽提蒸馏工艺,能够很好地适用于各类原材料。它不仅消耗能量少,而且能够分离的馏分范围广、收率较高。
4、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表现在新有机原料的提供、“三废”的治理及多种精细化学品的生产,主要包括生物催化剂、生物塑料、生物农药、生物化肥、生物石油技术、生物环保和传统生物化工产品等方面。生物化工与传统化工相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能源节省、选择性好、转化率高、设备费低和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另外,利用细胞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将“可再生能源”纤维素酶解、发酵、脱水制取乙烯的研究一直是科技界热切关注的课题,一旦取得突破,将彻底改变传统的石油化工工艺,引起石化产业一场新的革命。生物技术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在石油化学工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也将极大地推动石油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
5、纳米技术
由于纳米粒子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中心多,所以在催化剂中加入纳米粒子可以大大提高反应效果、控制反应速度,甚至原来不能进行的反应也能进行。在石油化工工业采用纳米催化材料,可提高反应器的效率,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产率和质量。目前已经将铂、银、氧化铝和氧化铁等纳米粉材直接用于高分子聚合物氧化、还原和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如:将普通的铁、钴、镍、钯、铂等金属催化剂制成纳米微粒,可大大改善催化效果;粒径为30 nm的镍催化剂可把加氢和脱氢反应速度提高15 倍;纳米铂黑催化剂可使乙烯的反应温度从600℃降至常温。用纳米催化剂提高催化反应的速度、活性及选择性,这些研究将推动石油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
6、清洁生产技术
对环境友好的清洁生产工艺是21世纪石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包括不用有毒有害原材料,废气、废水、废渣生成少,最终实现“零排放”的环保技术,以及排放废弃物料的有效回收利用,更可以涵括生产产品废弃后(如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
可实现工业应用的环保技术主要是不用光气、硫酸、磷酸、氢氰酸、盐酸、三氯化铝等有毒有害原材料生产石化产品的新技术。用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替代盐酸生产双酚—A,或用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替代硫酸生产仲丁醇;用氟化氧化硅/氧化铝催化剂替代氢氰酸生产直链烷基苯;改变原料路线,用异丁烯替代丙酮和氢氟酸为原料,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可降解(包括生物降解、光降解)塑料等。
7、高效设备技术
研制开发高效设备是提升石化技术的重要内容。如:可大幅度节能的内部换热型蒸馏塔,连续进行100h以上苯-甲苯体系蒸馏分馏,得到高纯度苯和甲苯,同时节能30%以上。
三、总结
石油化工技术不仅发展为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标志,更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随着国家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必须努力增强科技原创力,吸收当代真正最先进的高新科学技术;应用绿色化工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石油化学工业迈上新的台阶。
篇3
这些前瞻性企业以及其它优秀企业清晰认识到了全面数字化的战略地位――数字化可以推动差异化竞争。而且,与其被动等待新技术开发或成熟,它们选择尽早行动起来。时不我待,您也应付诸行动。以下是埃森哲预见到的将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显著影响的七大技术趋势:
构建无处不在的数字关系
如今,企业可以借助日益丰富的数字化交互方式更深入地了解客户,例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网页、在线聊天、移动应用或微博等。将通过数字渠道获得的洞察与实体店面内的沟通相结合,企业可以在线上线下同步改善服务效果。例如,全球性的营销公司Catalina 便在此方面树立了成功案例。当消费者在实体店扫描产品二维码时,Catalina 便可确定其所在商店的位置,借助既有的消费者记录,为其推送相应的商品信息。通过精确定位客户的店内位置,Catalina 可以提供的不单纯是一般产品推送,而是客户感兴趣或正要购买的商品。
同时,社交媒体的出现为消费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使其能够向更多人表达对商品的喜好并给出建议。他们的角色不再只是产品或服务买家,他们可以通过Yelp 点评网发表批评或赞赏意见,通过外卖点评网站和餐厅点评应用Menuism 给出评论和推荐,通过音乐试听网站Spotify 推荐音乐,通过旅游评论网站到到网(TripAdvisor)提出旅行建议。因此,企业需要意识到技术带来的变化,并努力把握变化背后的机遇。
当前,企业需要做的是重新制定消费者沟通战略,转变交易理念为关系理念。同时企业应当意识到,社交媒体和移动技术不仅是一组向消费者推送信息的新渠道,新技术将改变其产品推广的简单功能,更可由推送广告等转为提供服务和价值。企业必须融合社交媒体以及其它新技术(例如数据分析和移动技术)带来的新功能,以便应用此前想到但从未实施的方式重新设计消费者交互功能。更深入的消费者互动可以帮助企业快速了解他们的喜好和不满;而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更快地完成产品开发、扩大生产,或者减少某些特定服务,知道哪些应该投资,哪些需要避免。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设计
如今,企业已不再受数据缺乏的困扰,而是缺乏“正确的”数据。企业只有真正将数据转化为其战略资产,推动业务成果的取得,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迅速发展的传感器技术使企业获得了又一个填补数据空白的利器。传感器技术是创建及收集物理环境与设备信息的方法,可以填补企业数据资产在此方面的空白。全球著名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 预测,蜂窝机对机(M2M)连接数量将由2012年的2.77 亿增加至2020年的25亿,而此类连接是将离散传感器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的必要条件。
企业首当其冲需要明确收集哪些信息的问题,然后即可开始应用。例如,国际快递公司UPS 开发了车载传感器和手持计算机系统,可全程跟踪货物和卡车的行驶情况和位置。系统运行后发现送货路线中左转弯越多,送货的速度就越慢,燃料成本也就越高。根据这些发现,UPS 设计了左拐次数最少的路线,每年可以节约燃油900万加仑。此外,准确预估卡车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可以帮助UPS员工确保足够的资源来装载和卸载货物。此系统还能及时将货物当前运输位置更新至客户查询网站,方便客户掌握运输进展。
快速生成数据
如今企业需要跟上商业世界飞速发展的节奏,把握机遇的快速行动力显得尤为重要。从获得数据到产生分析结果,如果这一过程用时过长,公司就面临被更敏捷的对手所取代的风险。如果企业尚无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和把握机遇的意识,则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消费品巨头宝洁公司全球首席信息官费礼博在接受《信息周刊》采访时表示,如果宝洁能够减少关于“哪些数据”和一些“为何需要这些数据”的讨论,决策者就可以直接聚焦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大幅加快业务效率。如果按照依靠分析人员提供结果的旧模式,需要两周时间才能得出结论。他说:“企业必须要当机立断。”
宝洁已投资建设虚拟“快速反应”作战室,以便专业人员面对面或通过视频查看源源不断的最新数据流,并请相应专家即时解决问题。宝洁的目标是第一时间为决策层提供收集的信息。费礼博解释说,现在企业需要的不是新类型的数据,而是提升数据的更新频率、采集速度以及详细程度,包括销售点数据以及库存和发货统计数据等。
无缝协作
遗憾的是,企业协作目前仍然只是一些各自为政的沟通渠道,从电子邮件到视频会议再到社交活动记录(类似于Facebook网页上的更新内容)。用户需要自行了解如何使用这些渠道完成工作并提升效率。相比社交网站以及网站当前提供的消费者服务,企业需要更进一步,寻找新的方法应对协作挑战。它们需要使用协作和社交渠道来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巨大的收益。借助技术切实提升效率需要企业能够在业务流程和支持软件中整合社交技术。这意味着企业不能等待软件厂商构建解决方案以满足战略需求。要确保这些收益,企业需要主动确定哪些核心流程可以通过改善效率实现价值最大化,然后在这些核心流程中添加协作工具。这方面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Enterasys公司的IT副总裁登录Chatter时注意到,公司一名销售人员正在同一家公司展开订单谈判,但达成订单可能性不大。不过,该IT副总裁恰好认识那家公司的首席信息官。于是,IT副总裁成为双方联系的纽带,促成销售人员完成了订单。
添加协作观念需要企业转变对员工和业务流程理念:要建立社交协作,IT部门不仅仅要解决技术问题,还要适应新的身份,肩负新的责任。此外,协作文化将重新定义协作的对象和工具。在新的模式中,员工还将展开人与物的协作。
软件定义网络
软件定义网络(SDN)通过软件而非硬件来进行网络系统管理,是提高企业灵活性的一大飞跃。SDN 解决了企业的一项重大需求――不仅为企业管理变革、整合云服务提供了便利,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网络投资回报。此外,SDN 还有助于企业减少网络重新配置的复杂性、降低成本,将网络转换成真正充满活力的灵活资产。
主动防御
企业逐渐意识到,保护数字资产免受攻击必须防患于未然。制定保护措施时必须认识到攻击者可能非常强大,一旦突破防线,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企业必须脚踏实地,提前做好防范。新涌现的主动防御技术旨在帮助企业甄别并避开对其数字资产具有一定威胁的敌人。而先进数据分析法驱动的信息安全要求将安保重点从监控转移到了解最新发展形势、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上。比如采用将电脑系统转变为“移动目标”等方法,黑客就难以发现目标,也难以找到攻击漏洞。
凌云之巅
对于新兴技术,总是观望的人多敢于吃螃蟹的人少。埃森哲最新研究发现,企业真正实施云计算的尚在少数。众多 IT 高管迟迟未采取行动的原因十分明显:云计算应用起来千头万绪,别说要理清数据类型、管理职责和安全责任,分析云部署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影响等等,光是要掌握私有云与公共云的特性就足以打消高管的积极性。然而,云计算之所以称之为“云计算”不是因为它的“飘渺”,而是因为它的“广阔”,尽管对云的关注在增加,但云仍有广泛的潜力未得到足够重视。
现在,企业不应再将其视为一个高深莫测的概念,而应该去思考如何将其视为一个工具,如何利用云计算改善公司的业务。例如,威卢克斯集团应用微软Azure能够在三周内完成新产品开发流程的整个项目。同时,云服务已经成为众多其他技术变革的推动力,如社交媒体,以及目前不断升温的大数据。实例:宝马拉美公司使用微软Azure来展开社交营销活动,以宣传新的两款车型。此外,壳牌公司借助亚马逊的云产品来试用Hadoop执行新的分析功能。
篇4
办公自动化是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一种应用,它通过对新近科学技术的运用,使得办公活动以人以外的各种办公设备来完成,并将办公人员同这些办公设备构成一定的信息处理加工系统,以满足某些目标的实现。办公自动化其主要目标是使各种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提高人类的生产、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并辅以一定决策确保更好效果的获得。
1 企业办公自动化的需求分析
在考虑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库选择时,既要符合企业的规划方针,同时坚持体现企业办公自动化的特色,争取将协同办公系统成为庆元县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亮点。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系统:一是辅助软件“办公助手”,实现办公人员实时信息交换,与办公系统集成,与手机短信集成,实现待办事项的实时提醒,它同时具备与QQ相同的其它功能;二是办公门户网站,集中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的出入口,逐步实现一站式登录;三是单位内部通用办公系统,实现单位内部文件起草、审核、签发、传阅电子化;四电子文件交换平台,基于国家相关电子文件交换标准,实现文件安全可靠、实时动态互换;电子版式和电子印章系统,统一电子文件格式,保证电子文件的权威性;六是电子文件库,实现电子文件按权限查询;七是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基于国家档案管理标准,实现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网络化。
协同办公系统涉及面广,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其大量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数据信息资源的实时服务特点,要保证网络、系统、数据的安全,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防止单点故障,对信息应充分保证其安全。要把整个系统要有周密的系统备份方案设计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对系统主要的信息实行自动备份,以保证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的补救,并设有系统自动恢复机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数据丢失,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高可靠性。
2 企业办公自动化的设计与发展新技术
整个网络主要是采用交换式的体系结构。电信机房的核心交换机主要负责数据的快速转发和交换,与县企业信息中心核心交换机通过百兆光纤互联。同时,电信机房的核心交换机也作为外部行政单位和远程乡镇的汇聚交换机。信息中心核心交换机负责行政中心所有的信息汇总。入侵检测系统(IDS)通过信息中心核心交换机的端口镜像功能对网络流量进行流量监控,检测非法网络行为。每幢办公楼设置一台大楼汇聚交换机,汇聚交换机负责相应大楼所有用户的接入汇聚,百兆与信息中心核心交换机互联,最终通过接入交换机提供10/100M接入到桌面。
由于部分接入单位情况有所不同,很多单位垂直系统已经建设得比较完善,也有很多单位与企业日常工作业务联系并不是很紧密,只需完成企业收发文工作。如果对这些单位都采用相同方式接入,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对不同情况的接入单位采用不同的接入模式,以达到最为合理的互联效果。
为了实现外地出差的员工能够远程登录到政务网,查阅企业部门相关信息,及时下载和上传办公信息,进行远程办公,考虑通过拨号路由器的方式实现远程拨入功能。拨号路由器一端连接防火墙,另一端连接公用电话网(PSTN)。这样,只需为拨号路由器配置数门普通电话线路,而外地出差的员工只需要配置普通拨号MODEM即可实现远程移动办公。在必要的时候,系统管理员也可以通过拨号路由器进行远程管理。
结合企业各个部门开展协同办公系统的现实需求,对网管系统功能既有一般的共性的特点、也有个性创新性的设计:
1)故障信息过滤:要求通过对大量故障信息的分析,去除了大部分无实际意义的故障信息,同时对事件关联技术筛除重复与成对事件,与前台报警界面手工过滤可以大大减少很多无用信息,提供给管理员的故障信息是最有价值的内容。
2)实时的故障告警:把收集到的故障信息能实时地报告给管理员,即使管理员不在管理工作站上,也可通过声音,电子邮件等形式尽快的通知管理员,以便管理员及时的处理网络故障
3)可自定义的多种故障告警方式:告警系统需要具有分色图表显示、声音、弹出式窗口、电子邮件等多种告警形式,因此故障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报告给网络管理员,可以预定义每个故障事件的报警形式,还要针对不同大类的报警事件设定不同的报警形式。
4)可定制的事件属性:根据网络运维实际情况预定义故障事件级别,系统初始预定义三级故障事件,包括一级故障(必须立即处理)、二级故障(在较短时间内必须处理)、三级故障(一般故障,可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同时可定制事件属性,包括可设定故障的告警响应形式,严重程度,显示颜色等内容。
5)查看和管理日志:记录下管理员登录、注销(相当于锁定)、退删出告警系统、增设备记录,修改故障告警方式,删除故障记录,标记故障记录为已处理等的管理动作,比如,并且能够根据管理员设置的时间范围显示相应的日志记录。
6)安全管理:提供用户管理功能,控制限制用户对一些功能的访问。用户分为两种类型,管理员和普通用户,它们两者的权限是有差别的,管理员可以创建普通用户,并可以修改自己注册的资料,而普通用户不能创建用户,只能修改自己的注册信息。
7)设备和端口实时监控:对管理的所有IP设备和设备上的所有端口进行实时监控,实时报告它们的运行状态,比如设备的“正常工作”、“连接不通”,端口的“正常工作”、“故障状态”、“人为关闭”、“无法访问”等,并且以红灯和蓝灯的形式显示状态;可以通过弹出式菜单对网络节点(即IP设备)进行删除、修改、查看目前状态等操作。
8)设备管理:对于本系统所管理的所有设备用户都可以在设备列表、设备状态树、设备分组树、网络视图中通过弹出式菜单进行定位删除、修改、查看目前状态等操作;这些操作的结果是一致性的,比如用户在设备状态树中删除了一个设备,那么该设备也就在设备列表、设备分组树、网络视图中被删除了,达到完全同步。
9)设备分组管理:用户可以将所有的设备进行无限分组,但是分组名称不能相同,系统初始化时有一个默认分组的default组,它包括了所有还未分组的设备;对于每个分组用户可以删除,但是如果该分组下还存在设备就应该不允许将它删除,更改它包含的设备,用户还可以添加分组。
10)网络设备的网络视图:将所有设备以图标形式呈现给用户,也实现了状态的实时变化,如:图标、提示文字的变化表示它的状态变化。
11)网络设备的状态视图:当用户要求查看某一设备的目前状态时,该视图给用户呈现了该设备的一些有用的基本信息和它的端口的实时流量图;用户还可以有选择地查看一些端口的流量。
12)网络节点自动发现:该功能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IP子网掩码位数、起始和终点IP地址和只读的共同体来自动地发现可以连通的网络节点;由于采用了线程技术,避免了查找IP时独占资源,此时用户可以进行其它操作。
13)网络设备的定位:如果管理的设备较多,用户要求一步定位到目标IP设备进行操作,该功能就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定位,用户只要输入正确的IP地址即可。
14)报表统计功能:按故障等级、故障源和设备类型统计故障信息,实时生成相应故障统计报表。
15)故障信息处理:提供故障信息的处理,包括删除故障事件,标记为已处理,查看详细内容,查看关联事件等,通过这些操作,管理员可以了解故障信息相关的详细内容。
16)支持设备多样:Cisco全系列路由器和交换机,Juniper全系列路由器,Foundry全系列交换机,Alcatel Omini交换机,港湾系列交换机,并可灵活根据用户的实际网络设备定制
3 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办公自动化,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国家而言,都是富有竞争力的优势。办公自动化的质量和创新将成为一个机关发展分水岭或里程碑。近年来,办公自动化系统越来越重要,成为支撑着公司的创新的重要方式。1)机关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便于机关办公自动化管理者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提升办公自动化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将更多精力投入办公自动化战略中;2)形成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将机关办公自动化管理的特殊性在系统功能模块中表现出来,该系统的开发对其他分公司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先锋带头左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篇5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推动了钢铁、冶金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冶金行业的现代化,发挥了有效的促进作用。把握当前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形势,全面分析其发展现状,掌握其发展趋势,对于解决行业问题,推动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1.1 实现自动化生产
随着我国冶金行业的发展,许多技术都被应用到了冶金生产的控制方面。特别是采用PLC、DCS计算机控制,取代了传统的模拟控制,深受冶金企业的欢迎,目前已经得到普及。近年发展起来的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等技术,也逐步在冶金生产的自动化系统中应用,分布控制系统结构替代了集中控制,成为自动化发展的主流。
1.2 实现自动化监测
自动化技术在生产监测方面也得以大量应用。例如,闭环控制、安全职责等有关的流量、温度、压强等数据检测,用上了自动化仪表设施,保证了回路控制、安全生产、能源计量等方面的监测的准确和规范。生产过程的各种预报、报警等,也都引入最新的监管、测量技术和设施,保证了管理、进程的需要。
1.3 进一步加快信息化进程
电气自动化技术地引入,使得我国冶金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得以增加。随着管理能力地加强,信息化开始得到冶金企业的认可,企业信息化慢慢得以建立,很多企业还创建了企业信息网。特别是国内的一些知名的钢铁企业,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控制生产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和突破。在生产控制方面,高性能控制器、集中管控智能仪表、模型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增强了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近些年,一些冶金企业慢慢认识到制造执行系统,建成了主要生产线的MES和产销一体化系统。例如宝钢开发了数据挖掘系统,建立了智能质量设计知识库等,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总之,电气自动化技术地引入,极大地推动了冶金行业的生产自动化进程,显著提升了我国的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水平,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冶金产业的差距,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 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发展趋势
2.1 信息技术进一步得到发展应用
受市场影响,我国冶金产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因此需要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获得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技术必然会得到进一步地重视和加强,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愈加突出。在冶金企业的生产控制方面,为增强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智能仪表、模型技术、高性能控制器和集中管控将得到更加广泛应用。可以预见,在MES、ERP等系统继续应用的基础上,物流管理、商务智能、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未来将全面铺展,获得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将变得无所不在。未来,云计算、物联网、虚拟化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将为冶金企业信息和智能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2 集成控制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将会在系统数据挖掘与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冶金生产的系统控制等方面得以体现。冶金生产系统的控制将往实时控制方向发展,这要求冶金企业与时俱进,时刻关注高新技术的发展,以便适时引入新技术。在冶金生产过程中,实时控制系统的引入,能够提高生产的准确诊断和及时处理的能力,从而提高冶金生产自动化水平。与此同时,通过改善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以便对冶金的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大范围的自动控制。数据挖掘能将控制算法和数学模型运用到生产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冶金生产过程的全面自动化,推进机电的一体化。在控制、测量方面,逐步淘汰分离的传统做法,应用机电一体化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测量,以期效度和精度得到提高。
2.3 进一步提升生产自动化程度
冶金生产自动化,包含了全部的生产流程和环节,每个步骤都应深化技术创新与改造。例如,加强质量检测,需引入先进的仪器,比如质量在线直接检测仪;引入信息工程技术,不断对操作流程进行创新,优化技术性能;又比如引入节能技术,建立物料和能量优化模型,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效率,达到降耗、节能的目的。引入高精度预报模型技术,建立高精度预报模型,达到优化控制的目的。另外,进一步优化连铸技术,以此提升电磁连铸自动控制技术。
2.4 进一步提高智能化程度
在过去,电气自动化受限于电子化和机械化,新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才被慢慢引入电气自动化程序并发展成为主导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还有待加强。这是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主导,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从而改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质量。把电气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两者相融合,将进一步促进冶金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机械化。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促进电气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渐趋于将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深度融合,逐步淘汰落后生产方式,加强兼并重组,使得产业集中化提高,产业链游资源得到整合,工艺及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冶金企业向精细、集约化管理转变。
3 结语
伴随着新技术地不断发展和国家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冶金生产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也急需进一步提高。因为冶金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决定了我国冶金产业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不断推进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创新,加强冶金生产过程中的整体创新,促进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最终实现冶金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新建.分析我国冶金自动化的技术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纵横,2012(15):12-14.
[2]王正林.中国冶金自动化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J].自动化博览,2009(5):23-24.
[3]陈洪峰.国内电气自动化发展状况与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3-34.
篇6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工业发展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与传统的工业生产人工机械操作相比,自动化技术不但能够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够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并有效处理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之间存在的矛盾。研究并改善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是未来工业技术发展中的重点,只有不断改进工艺自动化控制技术,才能使工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效率化和精确化水平得以进一步的提高,并且从当前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现状来看,未来的自动化控制仪器仪表还需要向着可控性和可视性发展。以下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己对工业自动化控制的认识,来探讨其发展应用问题。
1.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概述
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就是指利用微电子技术、电气技术、机械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来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而无需使用人工操作机械来控制生产进度。也就是说,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下的工业生产机械设备是利用各种仪器、仪表和控制器,按照预先设定的流程进行机械自动调节来进行生产运行的。因此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必须要对所有涉及到生产调节的仪器都进行精准的参数设置,以确保其在生产中能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的目的。一般来讲,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通信网络和各种传动设备组成。
2.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自动化控制系统也逐渐趋于完善。但尽管如此,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应用空间。就目前来看,较为常用的自动化控制产品主要有PLC与工控PC两种,这两种自动化控制产品的应用代表了我国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2.1 PLC的发展与应用
PLC是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英文缩写,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68年首先提出的可编程控制器的相关设想,并于次年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PLC。随后世界各国都开始积极研发PLC,极大的促进了PLC的快速发展。直到今天,PLC已经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工业自动化生产控制设备,在工业自动化发展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现也已经有很多科研单位或者工厂都在不断研发和改进PLC的性能,但很多技术都还要依赖国外进口,因此如何提高我国自主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水平仍然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研究的课题。
事实上,PLC一直都是引领工业自动化发展的先驱,也是工业自动化的发展重点。这是因为PLC在工业生产中的用途极为广泛,不但能够实现单机自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而且还能在流水线上的生产设备上进行使用。不但能够执行逻辑运算,还能够通过程序设置来实现定时、计数以及控制生产顺序。并且由于其是采用插入式模块结构进行控制,因而能够直接将数据信息传回计算机中,方便了管理与维护。另外,PLC的编程较为简单,能够在现场及时进行修改或调试,因为维护极为方便,可靠性较高,体积小,通用性很强,方便扩展和安装。
2.2 工控PC
工业PC主要包含两种类型:IPC工控机以及它们的变形机,如AT96总线工控机等。由于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对工业PC的运行稳定性、热插拔和冗余配置要求很高,现有的IPC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将逐渐退出该领域,取而代之的将是其他工控机,而IPC将占据管理自动化层。而目前工况PC之所以没有完全替代PLC,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系统集成原因;另一个是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 NT的原因。一个成功的PC-based控制系统要具备两点:一是所有工作要由一个平台上的软件完成;二是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所有东西。可以预见,工业PC与PLC的竞争将主要在高端应用上,其数据复杂且设备集成度高。工业PC不可能与低价的微型PLC竞争,这也是PLC市场增长最快的一部分。从发展趋势看,控制系统的将来很可能存在于工业PC和PLC之间,这些融合的迹象已经出现。
工业自动化控制PC的主要优点在于它便于安装和使用,具有高级的诊断功能,使用人员可以更加灵活的进行选择而且在使用的花费上也比较合理,在工业发展中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木,基于PC的控制器可以像PLC一样,并且作和维护人员接受,所以目前的制造商大部分都在生产中采用PC控制方案。近些年,工业PC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技术与研发上也己经和发达国家水平相近。
3.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仪器仪表
工控仪表重点发展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主控系统装置及智能化仪表、特种和专用自动化仪表;全面扩大服务领域,推进仪器仪表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完成自动化仪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推进具有自主版权自动化软件的商品化。
3.1电工仪器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重点发展长寿命电能表、电子式电度表、特种专用电测仪表和电网计量自动管理系统。
3.2科学测试仪器
科学测试仪器重点发展过程分析仪器、环保监测仪器仪表、工业炉窑节能分析仪器以及围绕基础产业所需的汽车零部件动平衡、动力测试及整车性能检测仪、大地测量仪器、电子速测仪、测量型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其他试验机、实验室仪器等新产品。产品以技术含量较高的中档产品为主。
3.3信息技术电测仪器
信息技术电测仪器主要发展电测仪器软件化、智能化技术,总线式自动测试技术,综合自动化测试系统,新型元器件测量技术及测试仪器,在线测试技术,信息产业产品测试技术,多媒体测量技术以及相应测试仪器,用电监控管理技术等。
4.工业自动化技术系统的发展趋势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是IDE和IAS。IDE为每个应用程序提供了历史记录审核跟踪技术,包括户标识符、日期以及关于变化的详细信息。IAS对于用户来说可以大大的降低工程投资成木,可以简化分布式自动化应用的开发、维护和管理,未来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会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向网络化、平台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现场总线是这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数据总线,它的主要作用是解决工业现场的仪器仪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之间的数字通信,以及现场控制设备与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现场总线使得测控设备具有了数字计算与数字通信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信号的测量与传输的精度,增强了系统和设备的性能。目前我们国内现场总线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自主研发的现场总线开始投入到市场,现场总线品中多样,竞争激烈,各行业的现场应用工程开始迅速的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作为推动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主要动力,其不但能够减少人工劳动量,而且能够极(下转第134页)(上接第25页)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增大工业生产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使用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机械操控,就能使工人脱离恶劣的生产环境,实现更加现代化和人性化的工业生产。同时,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未来的工业技术发展中,必须要加大对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应用,以促进我国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篇7
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企业创新管理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建立企业创新管理模式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信息技术对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是新兴产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方向。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优势,必须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创新管理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也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面临着契机与挑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创新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经济的全球化又对企业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信息技术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五六十年代,完善于八九十年代。最初,企业创新管理借助于信息技术对简单数据的处理,借助于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料的加工、处理;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的网络化,企业创新管理也随之实现了网络化。从宏观上来讲,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企业管理变革的速度,信息技术的方向影响着企业创新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变动的范围影响着企业管理变革的现实空间。
利用信息网络化,企业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及其他成员较容易打破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壁垒,进行信息交流,共享信息资源,使知识共享和互惠合作成为企业准则。领导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和公开协商,形成团队学习的氛围,使每个员工都能共享远景,提高企业整体搭配和实现目标。
现代信息技术融于企业创新建设中是一场开天辟地的革命,将给企业各项工作带来新的突破。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信息技术与创新管理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它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先进管理念,对不适应市场经济客观需求的落后经营方式、僵化组织结构、低效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管理变革。企业越是不断做大做强,必须不断创新,信息化程度就越高,企业创新的步伐就越快。
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企业创新发展模式优化分析
1.加快信息化、群体化的管理技术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引导创新管理技术向信息化、群体化的方向发展,使信息决策系统、群体决策系统成为创新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信息决策系统将以知识库为基础,挖掘隐含的信息,支持半结构、非结构化的决策。它具有诊断、处理战略计划、推理分析的智能,能够应用于整个组织的战略决策和各部门的长远规划,进行深度决策。群体决策系统强调群体的作用,借助于INTRANET、INTERNET、EXTRANET将不同地域或同一地域的工作小组联系起来,实现群体内众多的决策者相互并行的协作工作,共同求出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电子会议利用卫星把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的会议连接起来,出席会议的人都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并可以相互交谈,实现了跨地域的实时分布式群体管理决策。从而体现了创新信息管理技术向群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2.以信息化形式重组企业经营流程,架构企业信息管理。企业信息化创新管理是一个战略管理系统,不可以单一分割开来。在信息化创新管理系统建设中仅用信息技术来模拟传统管理系统,并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用信息化技术重组企业流程,使企业流程与企业的运作方式、组织的协调合作、人员的组织管理、新技术的应用与融合等紧密相关。企业信息化战略管理是企业创新管理中首先需要构建的,即在信息化管理快捷的特性基础上,以企业的长期生存为主要目标,根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将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各职能整合为一,从系统的角度确定企业创新管理的战略目标,制定其战略决策,实施战略决策方案,以战略为统帅,实现战略管理。企业可以自己开发,也可以跟其他的企业共同建立起合作性的利益共同体,形成战略联盟,以各自的优势核心能力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信息化的战略管理模式则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战略信息系统,实施竞争战略,取得竞争优势,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3.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的综合系统研究。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人、技术、经营战略、社会环境的影响,间接地影响着企业实力与弱点,通过对人、技术、经营战略、社会环境的影响直接作用于创新管理模式,刺激了创新管理模式的优化;企业实力与弱点、机会与威胁在人、技术、经营战略、社会环境改变的直接作用下相互结合、相互转化,形成了一个互动的关系网,制约着创新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管理模式的优化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下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其因素的作用,源自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支撑,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文化思想,从中国国情出发,为中国企业创新管理模式的优化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企业创新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企业创新形象体现于创新的理念形象、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员工形象、经营管理形象、公共关系形象等,通过建设积极的企业创新文化、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实现企业内从低层到高层对创新的统一认识,共同行动,树立企业创新形象。
4.企业信息化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创新管理变革。在一个企业里,创新管理渗透到全方位的各项工作中,贯穿于生产、存储、运输和销售的全过程,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存领域和流通领域。对于创新管理工作的变革和创新,应更多更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有力的工具。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对管理进行革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处理和使用信息资源的效率。如果企业的规模和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达不成比例,不仅达不到企业所要创造财富价值的上限,同时也会对企业本身造成危险。创新管理上的信息化,缩短了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活动中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企业通过现代信息化管理,在第一时间掌握了其他竞争对手所没有掌握的信息,这就等于掌握了主动,将带来非常大的收益。
三、优化中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在中国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造中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管理变革结合起来加以分析,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成果,寻求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
1.提高信息化认识,加大资金投入。企业信息化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把握市场行情,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者是关键,只有得到管理者的重视,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信息化建设不单纯是信息化技术问题,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是实现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制约中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资金不足,这就需要政府政策法规的扶持与补贴,以及金融机构增加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贷款;而对企业自身而言,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以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2.建立健全信息化项目管理体系,增强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周期长和规模大的系统管理再造工程。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贯彻落实系统工程的科学管理方法,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项目的实施,实现信息化建设和流程管理的最佳结合,制订符合企业实际的明确量化的信息化应用目标,进行项目分析,开展项目管理创新和业务重组,实施和推广信息知识培训,引入企业管理咨询和改革效益评价办法。其中,在制订企业信息化的效益评价方法时,要追求目标效益,以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长远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客观公正地反映信息化进程的水平和实效,兼顾定量和定性评价,以确保信息化进程的实效发展。
3.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和推进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逐步实施了“金”字系列工程,对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结合中国国情,我们还应进一步充分利用政府对企业的宏观指导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比如,可以通过财务、税收、审计、统计等管理领域的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来促使中国企业向信息收集制度化、信息内容系统化、信息格式标准化、信息存储档案化、信息工作有序化等方向茁壮健康的发展。
4.加强中国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目前,中国信息创新管理和信息技术的队伍还很小,人才短缺的现象较严重,有些小型企业甚至没有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这种现象对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十分不利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其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我们应当在扩大信息创新管理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的基础上同时提高其教育层次,加强对管理类、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信息化教育,使他们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较高的信息能力,为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基础。
总而言之,企业要在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不断地推动信息化创新管理建设,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广宇,等.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2] 巴岩.中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优化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09,(19).
[3] 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 梁春晓,等.电子商务纵横谈[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
[5] 袁梁.中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商贸,2011,(23).
[6] 范玉顺.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7] 万勇.解决企业信息孤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4).
篇8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安索夫提出了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概念,指出多元化经营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的产品种类数量而言。遵循安索夫关于多元化的概念,1959年女学者彭罗斯(E. Penrose)在她的《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认为多元化包括了最终产品的增加,纵向一体化程度的增加,以及企业生产领域数量的增加。而生产领域数量的增加对多元化的度量最为重要。彭罗斯的定义更具体化,更加接近企业多元化的实质。1962年哥特(M. Gort 1962)在其著作《美国产业的多元化和一体化》中把多元化定义为单个企业服务的市场异质性的增加,而这种异质性不同于同一产品的细微差别化。同年,钱德勒(A. D. Chandler Jr.1962)出版了影响广泛的著作《战略与结构》,并提出“公司的战略必将决定其结构”的思想,他认为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适应战略管理的要求,他通过产品线的数量定义多元化,并且指出企业组织结构的相应调整是企业多元化经营成功的关键。而西方学术界关于企业多元化经营研究的顶峰则归功于鲁梅尔特(Rumelt 1974),他认为并不存在一种普遍接受的关于多元化的定义和度量,多元化作为一种战略,其实质是延伸到新的领域,要求发展新的能力,或增强现有能力。鲁梅尔特遵循钱德勒将多元化看作一种战略的思想,以及哈佛商学院关于战略与企业能力和市场机会相连的观点,将多元化战略的概念定义为:①企业本身具有多元化的性质;②通过结合有限的多元化的实力、技能或目标,与原来活动相关联的新的活动方式表现出来的战略。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出现了一股反多元化经营的势头,《财富》500强的平均多元化指数从1980年的1.0降到1990年的0.67。也就是说,现代企业的经营方向已经由多元化向归核化转变。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推动多元化经营的内在逻辑已经发生变化。企业多元化战略经历了以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础的不相关多元化到以协同效应为基础的相关多元化。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相关多元化已成为多元化经营的主流。
二、基于高校高新技术企业核心能力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核心竞争力与多元化经营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笔者认为,企业多元化经营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是否在坚持核心能力统辖下,进行有助于保持或强化核心能力的多元化。在此导向下,我国的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多元化之路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在实施多元化之前,界定企业核心能力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体。企业的能力可以分为生产能力、技术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等。而核心能力是企业内部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多种技术流的知识。从以上对核心能力的论断中可以看出,他们所强调的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多种技术流的知识,也就是我们所提及的组织、管理能力。对于企业而言,关键的、难以被模仿的技术能力常常被看成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主要方面,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因难以辨认而经常被忽视。而组织、管理这种核心能力经多年形成,己花费巨资,竞争对手难以在短期内赶上。并且这种核心能力以无形资源为基础,并不显而易见,让竞争者难以模仿。所以,在未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之前,企业必须经过经验的积累去发现自身的核心能力。而企业内部核心能力的界定,并不是短期内所能完成的。
2.分析企业能否将其核心能力转移至新业务领域
如果企业所要进入的业务和原有业务存在相关性,能够共享企业的剩余核心能力,并且能够移植这种核心能力,则企业可以开展这些新业务。企业用转移核心能力的方式来进行
多元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整个企业的战略竞争力。核心能力的转移存在着一些障碍,其中最困难的是属于无形资源的那部分核心能力的转移。一些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失败在于没能成功地将其核心能力转移至新的业务领域,或者是所转移的核心能力在新的业务领域难以确立起竞争优势。在转移核心能力的过程中,谨防己形成的核心能力转移之后被慢慢稀释、淡化,企业必须在多元化过程中持续不断的注入资金与精力去维持这种核心能力。
3.分析在多元化过程中,企业的核心能力能否转化为持续的竞争优势
如果企业多元化开展一项新业务,其竞争优势可以通过公司持有的核心能力得以增强,则这一业务便是企业理想的多元化目标。成功的多元化必须满足企业的核心能力同新进入行业的行业成功因素相匹配。核心能力既是企业联系现有业务的粘合剂,又是开展新业务的发动机。这是因为核心能力的延展性能为企业进入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使企业可以更加有效的实施总成本领先或差异化战略,促进其竞争力的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在其不断扩散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其得以发展、强化和更新才一有可能获得新的核心能力。并且由于核心能力所具有的天然的分隔机制,因而可以有效的保持其竞争优势。
三、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相关多元化经营的策略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多元化经营的成与败,归根到底在于企业是否有专业化生产规模及其核心竞争力的支持。换句话说,只有把多元化经营战略放在核心竞争力的框架中考察,才能认清多元化经营的作用和回答如何实施多元化经营的问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高校高新技术企业如不能建立和强化核心竞争力,而是片面追求高度的非相关多元化,企业发展的前景将不容乐观。为此,笔者认为高校高新技术企业在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建立和培育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多元化经营相对于专业化经营,是更高级的企业发展战略,是在专业化协作和规模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成功的多元化经营是建立在成功的专业化经营基础上的。如果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或者说在原有的行业就缺乏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不顾自身条件盲目选择多元化,成功的概率很小。在这一方面海尔的经验值得借鉴。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了实现进军世界500强的目标,海尔做出了多元化经营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了“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论。这一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把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做大、做好、做强,在此前提下进入与该行业相关的产品的经营。所谓做好本行业就是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建立核心竞争力,培育竞争优势。这就是说,企业必须在自己原有或熟悉的行业做大、做强,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化规模,建立起核心竞争力,然后以此为中心开拓多元化经营,才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2.选择进入与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战略关联的产业领域
多元化经营最终能否为企业带来好的收益,进入产业的选择至关重要。企业在选择多元化经营时,不仅要如波特所说考虑产业的吸引力,更要考虑能否取得或提升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新进入的业务必须能带来某些具有优势的潜力,或者说能增强企业其他业务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市场价值。多元化经营要在每一个领域都成为佼佼者,这是多元化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元化产品不仅在技术、工艺上相似,市场比较接近,而且管理、营销、服务网络可以共享,品牌、文化可以转移。
3.关注和了解目标行业及竞争对手的状况
在明确自身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基础上,高校高新技术企业除了要考虑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还要充分了解新进入行业的市场需求、竞争程度、发展前景。一般来说,企业应选择那些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程度相对缓和、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领域进入,容易取得较明显的收益,同时要关注目标行业的竞争对手。
4.多元化经营范围不宜太宽
对于大多数的高校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本、人才等重要资源并不充足,这决定了企业一般不宜进行大规模的非相关扩张,企业应从自身资源和能力出发适度选择多元化经营。总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尚处于竞争初期的高校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在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围绕核心竞争力实施低度相关的多元化经营,才是明智的选择。
四、结束语
核心能力是企业最本质的或在长时间内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所以应围绕核心能力进行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前景规划,以培植企业在某方面的独特的、优异的核心能力,塑造企业的未来。相信本文的探讨对于我国高校高新技术企业基于核心能力谋求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周期长。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包含很多内容:从企业经营模式的制定,到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接着是企业工作流程的梳理,然后是企业信息化程序的编写,最后是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和实施。而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程序代码编写过程。传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代码编制的过程是由手工逐行写代码来完成,这一工作方式的效率非常低下;同时由于企业的需求灵活多变,传统手工编写代码方式无法快速响应。这都导致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周期长,从而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投入大。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开发人员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开发集成,而目前情况下,大部分开发工作人员都会逐行写代码来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这会导致企业信息化项目的人员成本的巨大投入。
维护成本高。企业在自身的经营过程中会随市场变化情况和企业内部情况不断调整,从而对企业信息化系统产生大量新的需求,同时必须把问题交付给IT维护人员进行开发,在传统信息化建设中一般的操作人员又无法参与到维护过程中,这会对IT维护人员造成巨大压力,使得IT维护部门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失败概率大,疑难问题多。开发人员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传统信息化开发过程中,对开发结果很难做出准确预期。项目能否达到设计目标很难保证,经常会出现交付的成果设计大打折扣,使企业呈现骑虎难下的现象。系统建成后,随着系统的逐步改进和壮大,故障率和稳定性也会日益增加,会暴露出更多的疑难杂症来。这使得项目更易导致建设失败概率大、成功率低。
可视化开发技术
概念。VJSP(Visual Java Server Pages)是一种创新的企业信息化和电商平台开发技术。VJSP是以JAVA语言为基础的B/S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是管理软件开发和应用平台建设的先进工具。它是Web开发平台和应用平台的二合一,功能与PB(PowerBuilder)有相似之处,但比PB强大很多。VJSP的可视化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系统使用最频繁的四个方面:新建修改流程、数据库字段添加更改、报表设计、表单设计。
优势。能够快速部署信息化应用和快速实现业务配置。通过VJSP的可视化特征,用户采用鼠标直接拖曳方式进行开发,大大提升了开发效率。先进底层设计实现灵活性,满足个性化。中国电信网上营业厅的电子渠道项目采用了VJSP技术实现快速部署,运用VJSP的功能模块,快速搭建出了各个业务平台,在4个月内就完成了系统架构、配置、调研开发的工作,并且满足了电信个性化的需求。
将工作交给业务人员,减少IT压力。通过VJSP的可视化开发技术开发模块,运用内置的二百个功能模块,简单方便的操作使得业务人员也能参与到开发工作中,缩短了开发周期,减少IT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模块化设计使得系统稳定性大幅提升。VJSP模块化的设计,让开发人员不用针对每一个企业进行重新开发。二百个功能模块,很多用户企业共同使用,一旦在使用中发现问题,也是共性问题的修正,一个等于修正所有用户系统,这样模块的Bug越来越少,模块越来越完美,稳定性随着时间推移而提升。
高性价比的部署和低成本的维护。VJSP的模块积木化结构减少了IT人员的工作量,能够实现快速部署;而VJSP的可视化编辑便于用户操作,经过培训业务人员参与到部署和维护工作中去,大大降低了对开发人员数量和素质上的要求。这样无论前期部署成本还是后期维护成本都会大大降低,并且有效降低系统建设风险。使用VJSP进行功能化平台搭建,功能模块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进行替换、修改,贴近用户个性化需求,如有变化,IT无需对整个架构进行重新开发设计,能有效降低系统建设的风险。
可实现云计算部署。云计算已成为当今主流的技术,服务器数据整合,节省了资源,提高了效率。而VJSP也从底层支持云计算的部署,顺应现代技术潮流,从底层支持移动终端,方便用户使用。
应用场合。VJSP产品完全基于Web技术,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发历程,从2004年至2013年,实现了开发成果和用户应用相结合的并行机制。VJSP的研发宗旨是用科技提高生产力,用IT创造价值,帮助用户发展。VJSP系列解决方案应用场合包括很多方面。构建企业协同办公环境:帮助用户建立事务处理的工作流程,电子化管理和存储文档,创新应用提升工作效率,节约办公成本,实现基于互联网的数据通讯、存储和远程管理。构建知识仓库:帮助用户建立日常运作数据中心,积淀管理流程和行业秘决,实现知识库,指导生产和运营,简化知识传承方法和提高技能实现人才的快速复制。开发企业管理平台:VJSP的系统平台已经嵌有二百多功能模块,纵贯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的业务流程,平台内有CRM、ERP、SCM、HRM、OA等各种管理逻辑和应用并且支持数据互联互通,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选系统。构建电商平台:具有革新销售,快速提升营销能力,使企业获得并保持长期竞争力,降低产品销售和推广成本,是市场经济的竞技工具,是企业面向未来服务社会大量用户的基础。实现商务智能:VJSP提供各种管理模型的建模、数据抽取、清洗、图形展现等数据挖掘功能,帮助监控成本、效率等KPI关键指标,降低经营风险自动报警和自动控制,为决策者提供导航。建立社交门户:及时了解用户反应,回馈市场信息,监控竞争对手活动状况,把握商业机会,挖掘新的市场应用,从而实现微博、微信、论坛的商业价值。
VJSP经过了多年的企业信息化实践和发展过程,模块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物流备货和进销存一体化管理、市场推广及营销活动管理、财务电算化管理、协同办公管理、产供销一体化的资源管理、人事工作信息化管理、企业经营决策管理等。在项目实施交付过程中,VJSP从企业管理功能模块中提取需要的内容,通过可视化进行组合配置,搭建出需要的产品或平台并交付用户,从而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和项目成功率。
具体案例
经过十年的积累,VJSP已拥有齐全的解决方案。代表一为ECS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快速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产品在线销售、在线支付、会员服务、促销策略以及物流备货和进销存一体化等管理。
代表二为CRM解决方案:建设以客户为核心的销售价值管理体系,以市场推广和营销活动的渠道策略,以销售目标监控和绩效考核机制的多渠道服务团队。
代表三为EAM解决方案:实现财务记账,成本核算的电算化,节省管理成本,提高反应速度。帮助监控和自动提醒财务关键数据,促进经营者有效控制风险。
篇10
在计算机方面虚拟化通常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它的虚拟性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元件一般并不是在现实基础上而是在虚拟的基础上运行的。虚拟化技术不仅对硬件容量的扩大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够使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得到简化。单CPU模拟可以与多CPU并行,是CPU的虚拟化技术一个显著特点,它不仅能够允许在一个平台上对多个操作系统同时运行,另一方面可以使应用程序运行在互相独立的空间不被彼此影响,对计算机工作效率的提高有显著作用。而作为IT产业的又一次的成功变革,云计算的产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分布式技术及虚拟化技术与处理器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使计算从远程服务器或本地计算机中集中分布在一定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是云计算的基本原理。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支撑云计算的最重要的技术基石就是虚拟化,因此,虚拟化与云计算是相辅相成的。在云计算中几乎所有的部署环境与物理平台都对虚拟平台的迁移和备份以及扩展等有所依赖。甚至可以说云计算的各种操作都要通过虚拟化的层次才能完成,云计算中很大部分的硬软件对虚拟化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支持,从各种技术的发展来看,过不了多久就能实现各种资源在物理平台上的透明运行,在资源上实现自动化分配。在现代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来说,是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一大因素。在云计算出现之前,由于资金、人力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一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上仍然面临不少问题。虚拟化技术及云计算的产生与发展,给众多中小企业的在信息化建设上又多提供了一项选择。目前,虚拟化技术及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应用,领先的有谷歌、雅虎、微软、亚马逊、IBM、Sun等。虚拟化技术及云计算在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有很多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1.在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中的应用
虚拟化技术及云计算模式与传统11r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虚拟化技术及云计算包括
弹性收缩、按使用量收费及快速部署和资源抽象四个显著特征。依据访问用户数量的多少,云计算可以相应对对包括中间件应用、带宽、CPU及存储等IT资源进行增减,以使IT资源在规模上可以进行动态的伸缩,依靠用户需要可以进行资源等及时陕速的部署,对其规模变化的满足有重要作用。云计算的特点主要有先期成本低、虚拟化技术及按需、升级便利等。此外,由于其基础设施的租用性,云计算的应用将会使企业在运营管理成本有很大节省,大大缩减了企业在服务器、机房电力和制冷等方面的开支。虚拟化技术及云计算在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中首先是根据企业自身信息系统的需求或直接购买或委托开发商开发,置购服务器等软硬件设施,采用企业自己建设、自己维护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在自己的服务器上部署自己的软件系统。虽然,虚拟化技术及云计算这种应用方式可能会使企业承担一定的IT投资风险很购置与维护费用,但毕竟只需要购置一次,无需再购买其他软件产品,在人力维修更新等方面也不用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等,解决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高的问题。
2.在企业平台丰富、性能与信息化实施效率以及软件功能集成上的应用
虚拟化技术及云计算,带有庞大的平台和商性能的服务器集群,可以把各种资源整合在“云”中。尤其是云计算,能够给一些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同样体验到性能先进而又丰富的大型系统平台以及重要的信息资源在企业中的应用。在之前信息化发展的传统环境下,一般只有大型的企业集团与重要客户才能用到这些重要的平台与资源。可以说,虚拟化技术及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应用,拉小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先进信息化与资金的差距。虚拟化技术及云计算所采用的架构是一种高可靠器集群数据中心架构,对系统可以实施动态更新、负载均衡,通过SSL安全套接层进行加密传输,实现安全身份远程校验,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安全性与可靠性会更高。除此之外,虚拟化技术及云计算在企业中应用是可以满足其不同业务多种多样的发展需要,甚至能够依据条件量身定制各种软件应用服务,有助于企业因盗版问题而牵扯的知识产权问题的克服与解决,有效提高信息化实施效率,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
篇11
目前,我国化工压缩机无论是技术水平、工艺装备和质量管理都有很大提高。我国30余家大中型化工企业所用的各种类型化工压缩机,国内产品都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制造(包括合作制造)的大化肥用化工压缩机共有30多台。乙烯工业用压缩机主要包括裂解气压缩机、乙烯压缩机和丙烯压缩机。辽河油田所采用的压缩设备技术水平在当时国内属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也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用途
2.1 压缩气体用于合成及聚合
在化学工业中,气体压缩至高压,例如氮氢合成氨,氢与二氧化碳合成甲醇、二氧化碳与氨合成尿素等。化学工业中,例如高压聚乙烯的压力达1500~3200公斤/平方厘米。
2.2 压缩气体有难关于油的加氢精制
石油化工行业中,常用人工方法把氢加热,加压后与油反应,能使碳氢化合物的重组份裂化成碳氢化合物的轻组分,如重油的轻化,油加氢精制等。
2.3压缩气体用于制冷和气体分离
气体经压缩、冷却、膨胀而液化,用于人工制冷(冷冻冷藏及空气调节等)如氨或氟利昂压缩机。其压缩压力多为8~12公斤/平方厘米,这一类压缩机通常成为“制冷机”或“冰机”。另外在液化的气体若为混合气时,可在分离装置中,将各组份分别地分离出来,得到合格唇读地各种气体。如空气液化分离后能得到的纯氧、纯氮、和纯的氙、氪、氩、氦等稀有气体。
2.4气体输送
用于管道输送气体的压缩机,视管道长短而决定其压力。送远程煤气时,压力可达30公斤/平方厘米。氯气装瓶压力为10~15公斤/平方厘米,二氧化碳装瓶压力为50~60公斤/平方厘米。
二、压缩机及故障判断和排除方法
1.检查空气压缩机滤清器,如果有损坏、缺陷或不干净的空气滤芯,及时更换损坏部件;检查空气压缩机进气管是否有扭结或变形,保证进气管道具有最低要求的内圈直径(建议15.9毫米以上)。
2.检查回油管是否有过多的弯曲、扭结及障碍。建议最小回油管内径为(12毫米)。回油管道必须一直从空气压缩机下降到发动机曲轴箱内。
3.检查并测量空气压缩机缸套、活塞环磨损及损坏情况及装配情况,磨损严重的应予更换。
4.针对空气压缩机的空气冷却部分,要清除在散热片上累积的油污、烟灰或不干净物。发现损坏的零件要更换;检查损坏的散热片,发现损坏的零件要更换。
5.检查水温不能超过93℃。检查储气筒上的气阀,保证它们运行正常。建议车辆装备自动排气阀。并在储气筒前适当地配备使空气干燥的空气干燥装置。
6.车辆在刹车没有使用的情况下,泄露每分钟不能超过6.9千帕压力下降,在使用刹车情况下每分钟20.7千帕。如果泄露过多,检查系统漏气并修理。检查卸荷系统是否工作并修复。
7.测试发动机曲轴箱压力是否过高,更换或修理曲柄轴箱的通风设备。油尺的松动或部分抬起表明曲轴箱的压力有问题。
8.检查发动机压力(空气压缩机进油口处),并与额定压力相比较,如需要更换合格油。
三、大型压缩机技术改进要求及发展趋势
1.三维工程设计开发
采用三维工程设计可以优化设计机组布置,使机组布置美观,且具有自动进行干涉检查的功能,避免设计缺陷。能够自动进行结构分析,提高设计精度和设计效率。CAD的主要开发内容有:建立三维实体造型设计模型,建立三维实体设备图库、数据库等。
2.转子--轴承系统动力系统开发
篇12
1 ERP、MES、DCS发展及关系
1.1 ERP、MES、DCS的含义及发展
ERP系统是一种操作平台和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将企业内的各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对于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降低库存具有明显的作用。传统的ERP系统中,供应链系统是这个企业运行的基础,结果就形成了生产计划和执行系统处在了供应链的核心地位,对供应链的运行造成直接影响。而目前的ERP系统则更注重对企业外部重要环境的诸如市场、企业取向等不确定性因素的研究,并且对于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把握也就成了ERP成功的关键。MES系统就是俗称的生产管理系统,1990年由AMR组织提出并使用。该系统在提出的初期,注重的是生产现场信息的整合等。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对MES提出了标准化,功能化以及模块化的思路,此时,许多MES软件也多实现了组件化,对集成和整合提供了较大的便利,甚至于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构建合适的MES系统。MES系统并不是只面向生产现场的系统,其还起到了连接现场层和经营层,对他们的信息进行双向传递的作用的系统。DCS系统也称集散控制系统,其具有十分先进的过程管理和控制运算功能,其对生产运行提供最直接的实时数据。该系统自1975年问世以来,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虽然系统的体系结构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功能已经更加开放、标准和产品化。
1.2 DCS、MES、ERP之间的关系
ERP对企业而言是企业的资源计划,针对的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生产资源,财务资源等进行计划,从而提高企业中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而MES则侧重于对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和物料需求计划制定等,实现的是对制造现场的控制,通过将企业生产计划进行细化分解,实现对生产作业的有效管理和调度。而DCS系统则是通过其对生产工艺参数的实时采集统计、报表打印、优化报警的功能,实现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又减轻了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这三个系统在企业中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可以实现关系型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之间信息的交流,保证了企业对信息的集成。其关系可以如此认为:ERP侧重企业计划层,属于企业级管理系统,MES侧重于执行层,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制造过程中的管理,而DCS则侧重于对现场设备的控制,主要是面向于生产作业现场。而要将这三个系统整合起来,则需要通过MES担负的桥梁关系才可以实现。
2 DCS、MES、ERP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1 DCS、MES、ERP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
ERP系统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是从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集中管理入手,对公司的管理不断深入和扩张的需要,使经营者能够对各项经营指标进行分析,做到对经营的有效管控,从而提升管理水平。实施ERP系统对化工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建立起了化工企业的数据共享和及时管理信息的平台,从而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相应速度。其次通过统一规范的流程处理平台,实现了业务联动、运作高效流程化,使得企业整体业务协调有序,对信息的反应速度迅速。第三,加强了计划的准确与执行力度,而且也强化了企业的集中管理。MES系统在化工领域,通过以面向数据的模型为核心系统,将关系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连接起来,从而起到了对化工生产的控制和诊断、单元整合、物料平衡、过程监视、环境监测、生产计划、调度、排产、离线在线模拟与优化等操作管理。从而比较好的将化工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管理与生产双重性质的信息的问题解决了。不过目前,我国化工企业对MES的应用目前还未实现,如西方发达国家一般作为化工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理论和产品的主流框架,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DCS系统在化工系统中应用的关键是实现各生产设备之间的通信,其任务是为生产设备所有部件提供通讯网络,通过对生产一线的监控,实现随生产一线各类信息的收集、集成和控制,比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做到对反应器反应温度的控制,液位串级控制和连锁控制等,其对信息的收集具有实时性,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还能够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另外通过创建报警服务,在生产过程中,还可以对生产设备和运行状态进行警报监视。
2.2 DCS、MES、ERP在化工企业中的发展趋势
我国化工企业要实现新发展,必须要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而将DCS、MES、ERP三个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化工企业的“管控一体化”。通过将其有机整合,可以使化工企业的经营计划、采购、库存、财务、物料需求计划等做到动态的监控,实现对物流、信息流、控制流和资金流的四流合一。化工企业的生产运行和管理,需要依靠一系列应用系统来支撑,而DCS、MES、ERP三个系统则是化工生产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几个系统,未来企业要实现信息化,必然要求经营管理层(ERP),生产执行层(MES),现场设备控制层(DCS)攘括了整个生产过程的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进而提高我国化工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化工企业竞争力。
小结
DCS、MES、ERP三系统在化工企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今后将它们进行有机的结合,对企业领导者的科学决策,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控制流四流合一具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而这也正是现代化工企业建设的目标。
篇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应运而生,并获得长足的进步,有效推动了我国钢铁、冶金企业的发展,为冶金行业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把握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形势,深刻分析其优势和存在问题,掌握其发展趋势,对于顺应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提升应对行业问题的主动与自觉性,有效解决行业问题,推动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既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和重要作用
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把这些技术应用到冶金电子控制系统上,使冶金电气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冶金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这正是冶金电子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目的所在。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承担监控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发出的报警信号、自动执行操作和自动控制等。在实际的冶金生产过程中,运用电气和电子自动化设备,按事先预定好的程序进行生产操作、监控,使生产设备在无人或者少人的情况下,能够按照事先预定好的程序,进行自动化运转。
(一)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特点
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适应冶金企业生产需要,技术涵盖面很大
冶金企业的生产基本属于流程型,生产过程工艺环节多、连续性强,而且包含有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生产流程存在着各种突变和不确定因素,包括原燃料成分和生产技术条件等都经常发生波动。为确保冶金生产的稳定顺行,需要根据物料、能量、质量要求等,制定最优的生产作业计划,并进行动态的调度。为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需用在生产过程中,推行自动化管理,在方方面面引入电气控制设备,这样,就需用用到电气自动化技术,以满足各个方面的生产控制和管理需要。
2.技术程度高,应用复杂
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比较复杂,既有软件,又需要有硬件,而且不同的环节、细节,要用到不同的技术控制方案,这样才能适应冶金生产设备种类多、工艺过程长、产品质量要求高等状况,真正提高工作效率。这样,就需要工作人员熟悉这些技术,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娴熟的技术技巧。
3.对电子技术依赖性强
冶金生产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整个过程都需要用到电子技术机技术,否则无法提升其自动化程度。从采集信号的传感器,到信号处理运算的控制器,从监控运算,到结果执行,都与电子技术紧密相关。每个环节都不能离开电子技术的进步。
基于这些特点,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特别强调与时俱进,既要加强冶金企业的基本建设,引入高新技术,又要加大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借以管好用好这些高新技术,提高冶金生产绩效。
(二)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要作用
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作用更是非常明显的,至少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大幅度提高运行效率
冶金生产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以后,可以在很多环节和细节,变人工操作为自动化操作,使得钢铁生产、工具机制造等,能大幅度地减少人工,从而不但有效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能减少人为因素对机械设备的影响,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增强了管理的科学和规范程度,综合性地提高冶金生产的现代化水平。此外,应用高新自动化技术,还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2.有效提升设备运作效率
冶金生产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主要引入电子计算机技术,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实现了对冶金生产设备及其各项控制的自动化操作,从而使主要的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这就极大地节约人力资源,减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流程及其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电子自动化技术,既能直接干预生产操作,实现无人操作,还能对整个工作系统进行局部和综合监控,实施定位分析,得出生产的电能负荷、机械负荷、过程规范程度、原材料数量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监测数据,提供报警和管控信号,或者自动实施相关调整,以保证设备和过程都能在最佳状态下运行,这样就可以大幅度提升设备运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3.推进冶金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
冶金生产过程包括了复杂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只有借助电气自动化技术,才能促进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随着冶金生产的改革和发展,许多设备、流程,都需要引入高新技术,才能推进提高其电气自动化水平。例如,钢铁动力厂生产中,需要大量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其他冶金生产环节也需要大量的继电保护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DCS 系统集成技术等,这些高新技术被引入冶金生产,有效地推进了冶金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在继续发展,冶金生产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也更为广泛和深刻,其功能作用更为显著,顺应科技发展和应用的潮流,借以促成冶金生产的现代化,这正是广大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使命所在。
二、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现状
随着我国冶金企业的发展,冶金生产越来越强调高新技术的应用,以推进其现代化进程。冶金生产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提升,许多方面取得了创新与突破。
(一)逐步实现生产自动化
冶金生产过程引入自动控制,许多技术被应用到冶金生产的基础控制方面来,特别是以PLC、DCS、工业控制计算机为代表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取代了常规的生产模拟控制,目前已经基本上在冶金企业得到普及。近年发展起来的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等技术,也逐步在冶金生产的自动化系统中应用,分布控制系统结构替代了集中控制,成为自动化发展的主流。
(二)逐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监测
生产过程的监测,也大量应用了自动化技术。例如,各种流量、鸭梨、温度、重量等数据检测,用上了自动化仪表设施,保证了回路控制、安全生产、能源计量等方面的监测的准确和规范。生产过程的各种预报、报警等,也都引入最新的监管、测量技术和设施,保证了管理、进程的需要。
(三)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我国冶金生产引入电气自动化技术,使得整个行业的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国内外知名的钢铁企业,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控制精度、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生产成本及智能化企业管控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基本的炼铁工序、炼钢工序和轧钢工序等,大体都采用了生产管理计算机技术系统。在生产控制领域,智能仪表、高性能控制器、模型技术、集中管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增强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大型冶金企业如宝钢、武钢等,都建成了主要生产线的MES[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即生产执行系统,是面向离散制造企业(如机械制造、电子电器、航空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和流程生产行业(如化工、制药、石油化工、电力、钢铁制造、能源、水泥等)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的软件系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企业信息化系统,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推广。]和产销一体化系统。宝钢更在建立生产经营数据仓库和知识获取等方面,走在了国内冶金产业的前列,开发了数据挖掘系统、基于数据挖掘的质量分析技术、基于数据仓库的客户服务知识库,创建了智能质量设计知识库等,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从总体上看,我国冶金行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引入,极大地推动了生产自动化进程,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冶金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水平,逐步拉近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前景
虽然我国的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各地的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还很不平衡,许多方面亟待改进、优化和提高。这就使得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深化改革,优化进程,力取更为丰硕的成果。因此,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一)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形成日新月异的格局
由于受市场影响,我国冶金工业生产,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因而只能通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来提升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于是,信息技术必将继续得到重视和强化,相关的高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将更日新月异。特别是在钢铁企业的生产控制领域,智能仪表、高性能控制器、模型技术、集中管控等,将获得更为广泛应用,以增强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未来,在ERP、MES等系统深化应用的基础上,商务智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系统,将全面铺开,广泛应用,这将极大地提升钢铁企业应对危机、迎接市场挑战的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将更加普适应用,形成“无处不在”的格局。未来,虚拟化、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为钢铁等冶金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进一步提高冶金生产集成控制水平
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面临着进一步更新和发展的挑战,未来将通过冶金生产的系统控制、系统数据挖掘与应用、提升生产效率等方面体现出来。特别是,冶金生产系统的控制要向实时控制方向发展。这需要冶金行业与时俱进,密切关注高科技发展形势,适时引入最新技术,在高端钢铁产品生产中,引入实时控制系统,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快速判断、准确诊断和迅速处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冶金生产自动化水平。同时,拓展数据挖掘。通过改善冶金生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力求对冶金生产过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更大方为的自动控制。数据挖掘主要倾斜于把数学模型、控制算法等,运用到冶金生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再是推进机电一体化。在控制、测量等方面,逐步去除传统的分离做法,而把机电一体化提上日程,力使生产过程控制、数据测量等,进一步提高其效度和精度。
(三)促成生产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
整体的冶金生产自动化程度,包括了生产环节和流程的全部,每个细节都有继续深化技术改造和创新的必要。例如,加强质量检测,需要发展和引入特殊仪器,例如质量在线直接检测仪;采用数据融合技术,对冶金生产进行系统化管理。例如对高炉冶炼,引入数学模型技术、系统可视化技术等,保证冶炼过程全程、全细节的自动实时监控;引入信息和系统工程技术,不断优化操作流程,提高技术性能指标;引入节能技术,建立能量、物料综合优化模型,确定合理化学能输入比例、顶底比例、优化电功率曲线和废钢、铁水比例,以提高冶炼强度,缩短冶炼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引入高精度预报模型技术,针对铁水预处理和炉外精炼的发展要求,要建立化学成分、纯净度、钢水温度等的全线高精度预报模型,并对合金化、造渣、成分调节等,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控制。还要继续优化高效连铸和近终型连铸技术,借以提升电磁连铸自动控制技术。开发新的浇铸技术和铸坯质量保障系统,以实现浇铸技术的接近凝固温度、高均质、高等轴晶化、薄板坯连铸、薄带连铸等浇铸的现代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
(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以往的电气自动化,有相当部分是局限于机械化和电子化,而计算机技术才是新世纪以来主导引入电气自动化程序的。这两者的结合和融汇,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既是增加产品数量所需要,更是节省劳动力资源,降低员工劳动强度的需要。通过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主导的实现进一步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就可以从整体上改善生产,提高质量。只有电气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合起来,才能促使生产过程进一步机械化和自动化。特别是,PC客户机、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促进电气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张振华:《创新——电气自动化深化改革的灵魂》,科技与生活,2010(14):80.]。
特别是,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更趋向于把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实现深度融汇,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兼并重组,产业集中度提高,纵向一体化逐渐深入,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逐渐整合,工艺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向精细化管理、集约化运营转变。
总之,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冶金生产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程度和水平,也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冶金电气自动化发展好坏和程度,决定着我国冶金工业发展的快慢和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创新,要继续坚持走自主研发,消化吸收相融合,把集成创新、初始创新、综合创新统一起来,加大整体创新的力度,借以促成冶金生产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的更新和发展,实现冶金工业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