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药用植物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近年来,随着生产实践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用植物学及相关学科也有较大发展,而且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按照高等教育的要求,应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知识广、基础厚、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此在教学中要高标准、严要求,教学应体现起点高内容新的特点,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改革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1 强化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药用植物学作为药学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不仅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培养浓厚的专业兴趣,必将起到助推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1.1 加强德育引导,提升学习动力
药用植物学是以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为研究对象的,而植物不仅为人类供给可解除疾病痛苦的药物,还供给我们清新的空气和丰富的食物。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爱护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尊重它们,并学习它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在药用植物中有许多植物种类能够联系到重要历史事件,选取重要事件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如讲到罂粟科时,可以联系,颂扬林则徐的那种爱国情怀,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不顾自己安危,不顾自己的仕途,毅然决然地将禁烟运动进行到底,多么可歌可泣,是我们学生学习的榜样。另外还有《本草纲目》的著者李时珍,对学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值得大力颂扬,可以用来激励学生学海无涯可作舟的精神。药用植物是世间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以敬畏的心情善待一切生命,以负责的态度关爱和尊重生命[1]。
1.2 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前备课过程中,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挑选相应的图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展现多姿多彩的药用植物世界。其具体方法是认真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挑选确切反映讲授内容的图片,同时结合野外调查采集过程中,收集、制作、积累原植物彩色幻灯片以及电视录像等影像资料,编辑成电脑多媒体课件或者投影胶片,在课堂上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些影像资料,加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药用植物实物标本以及教学模型,通过形象生动的直观材料加深印象,缩短冗长的描述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
1.3 开发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把属于课程资源的诸多要素充分发掘出来,真正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根据实际情况择优选用。同时,还要积极探索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式,找出教学过程中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具体问题。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一定要科学高效地加以开发和利用[3]。在讲述植物的叶和花时,让学生在校园内采集所熟悉植物的叶和花,观察它们的组成,分析它们的形态和类型,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探究的氛围,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4]。
2 优化实习教学环节,培养实践能力
为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识药用植物,实习是药用植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必要手段。多年来,药学院一直在自建的药用植物园内进行药用植物学实习课的教学,药用植物园充分发挥了实习教学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实习课的教学能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在较短的实习教学过程中,强化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1 充分利用工具书,培养基本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认识药用植物,基本上是靠记忆的学习方式来完成的。这种传统的实习方式,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在药用植物园里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到的知识会逐渐淡忘;另外,由于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具有区域性,再加上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单位并不局限于某一处,很多学生一旦离开药植园,对同一药用植物往往不再认识。这种注重记忆的实习方法,完全不能培养出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理念。植物志、植物检索表是从事实习工作必备的工具,如果学生在实习中能熟练掌握运用植物志、检索表来查阅未知的植物,即使长时间不用,如有需要稍加回忆便可运用自如。所以在实习课教学中,不宜一味地追求认识多少植物,而应重点训练学生使用工具书鉴定植物,强调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植物志、植物检索表、植物图鉴等工具书,探求不认识的植物。在探求一种新的药用植物时,首先,学会判断它在植物分类系统中的位置,即判断它属于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还是被子植物。然后,根据形态特征判断它是哪个类群的植物,再次,在各个类群中查找植物志或分科检索表,确定所属科和所在属,直至找到它的种名。即按照门、科、属、种的顺序,逐级核对,最后,确定药用植物的名称。在实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查阅和使用植物志或检索表,教师不应直接给出植物名称。学生可以在实习中通过反复查阅工具书,熟练掌握植物志或分类检索表的使用,还可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5]。
转贴于
2.2 常接触多观察,记牢理论知识
药用植物学实习课是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的,实习之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并预先进行集体备课,对实习中所涉药用植物的种类和环境条件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常接触多观察。学院为了满足药用植物学实习课的教学,在校园内筹建了药用植物教学实习基地,引种了上百种药用植物,基本可以满足药用植物学实习课的需要。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药用植物园的方便条件,选择课余时间,经常到药用植物园与药用植物常接触,通过反复观察,在不知不觉中会记牢很多有特点的药用植物,进而会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就如同刚入学进入一个新班级一样,不需要特意去认识某位新同学,但用不了多久,我们会记住班里所有人的名字及日常行为和爱好,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同学之间经常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认知。
另外,在实习课采用启发式、抓重点的方法观察药用植物。即老师对观察对象做一些必要的讲解,引导学生眼看手摸,鼻嗅口尝,进行自主观察,并启发将自身体验到的感觉,与学过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很容易确定观察对象的科、属、种[6]。例如观察白屈菜和萝摩时,让学生撕其叶片,观察是否有乳汁,作为鉴别白屈菜和萝摩的重点特征,很容易被掌握;观察珍珠菜,让学生尝其酸味;观察地榆,让学生揉其叶片,再闻其味等。这种方法避免了理论讲授的全面复述,变被动的听和记为主动的看和想,从观察和思考中得出结论。
2.3 重点讲解,丰富植物学知识
药用植物学实习课是在户外环境中进行的。面对形态各异的各种药用植物,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药用植物的多样性、生态习性及地理分布等有关知识和概念,及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意义等,不但可以丰富和充实学生的植物学知识,也可深化药用植物学实习课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们对相关学科的了解。
篇2
一、改教学内容
结合企业岗位要求,同时结合目前高职学生“以碎片化学习”为主的学习特点,打破药用植物学原有的系统教学内容,改为“碎片化教学”。即将原有的系统课程体系“打碎”成“四大碎片”,每一个碎片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最终将整个课程分为以下四个项目:药用植物形态认知项目、药用植物显微认知项目、药用植物显微技能实训项目、药用植物基源鉴别实训项目。理论和实训的课时数比例为1∶1.5。理论内容适当精简,实训课程结合企业岗位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道德与责任心。
二、改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开始。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代之以较为先进、更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等。如在药用植物形态认知项目教学中,讲到根与根茎如何区别时,教师可采用设定情景及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拿出何首乌、大黄、白芷、天麻、生姜等原药材让学生去探究并解决问题,教师进行难点解答。教师从传统的主讲角色转变成主导角色,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课角色变为主动学习角色。这样,在教师新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主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均逐渐提升。
三、改教学手段
传统的一支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早已不能满足现代高职学生对课堂的需求,简单的PPT也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现代的学生在课上或课下需要更多的视觉冲击和互动。因此各种教学媒介应运而生,有基于QQ平台的腾讯课堂,有基于微信平台的雨课堂以及各种APP软件。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新的教学媒介,给学生呈现更具吸引力、更有效果的教学手段。
四、改考核评价机制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发生变化,考核评价机制必然要随之改变。考核评价机制的改变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改变考核时间。可以随堂测试,利用蓝墨云班课等APP软件,教师每堂课都可以进行测试;同时结合每个项目进行单元测试和期末综合测试。其次,改变考核方式。可有传统笔试,也可进行移动终端测试及现场面对面考核,可以采用学生自评、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考核机制。再次,改变考核内容。有传统理论考核,也有操作技能考核、实训结果考核、创新能力考核、职业素养考核等。例如,可以对学生进行“常用药用植物识别”考核,可以对学生徒手切片的技能进行考核,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制作成果、浸制标本制作成果的考核,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植物标本创意贴画考核等。通过改变考核评价机制,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操作能力、创新能力都不同程度得到提升。
五、小结
通过以上“四改”的不断推进,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发生改变: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都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篇3
药用植物学是高等药学类院校药学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例如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资源学,以及其他与中药和天然药物有关的课程。药用植物学是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构造、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直观性和实践性。为了做好药用植物学的教学,除了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必须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本文是对我们药用植物学教学团队长期教学工作的一个小结,其中的某些教学实践和改革对兄弟院校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可能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总结如下以供交流。
一、课程的分解
药用植物学的授课内容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分别是植物外部形态学的内容,包括根、茎、叶的外部形态,花的形态与构造、花序、果实和种子的形态构造;植物分类学的部分,包括分类学的总论,菌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被子植物部分包含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地区常见的22个科;第三部分为植物解剖学的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和组织,以及根、茎、叶的解剖构造。
相对来说,植物形态学和植物分类学这两部分内容的关系更为密切,而植物解剖学部分的内容则较为独立。因此,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具体做法是整个课程分为药用植物学I和II。药用植物学I依旧作为专业必修课,2个学分,包括课堂教学24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外加野外采药实习。药用植物学I包括植物形态学和植物分类学两部分的内容。药用植物学II则作为专业选修课,只有1个学分,课堂教学12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药用植物学II所包括的范围较小,仅仅只有植物解剖学的内容。
植物分类学是整个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重点,植物外部形态学的内容是学习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将这两部分放在一起,一方面可以使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学生通过药用植物学I的学习,很快就能凭借植物分类检索表从植物外部形态入手鉴定未知的药用植物,这样可以极大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这样的处理可以排除植物解剖学部分的内容对学科知识体系的干扰,按照以前的教学模式,植物解剖学的内容分散在根、茎和叶的外部形态学部分,教学双方都会感觉知识点凌乱,难以梳理系统化,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吸收;第三方面的好处是,将植物解剖学的内容独立出来,可以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学生对植物解剖学兴趣较低,也不打算选修如生药学和中药鉴定学等需要解剖学知识储备的课程,那么他完全可以选择不修药用植物学II,将其精力投入到感兴趣的科目上去。
二、开课时间的调整
课程内容分解后,药用植物学I还是开设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二个学期,药用植物学II则安排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如前所述,药用植物学是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而生药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必修课也是安排大三第一学期。这样导致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生药学等课程时还没有药用植物学知识的基础(尤其是缺乏植物解剖学的知识,因为药植II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影响了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效果。另外一个问题是,通常到了大学四年级,大多数学生所修课程的学分已基本能够满足毕业的要求,此时学生的兴趣已逐步的转向就业或者继续深造,因此导致选修药用植物学II的学生人数大幅减少,常年保持在5人以下,有的时候甚至能出现选课人数为零的情况。虽然之前的课程分解是基于促进药用植物的教学的考虑,且事实上也提高了药用植物学I的教学质量,但药用植物学II的选课人数过少,势必从整体上影响药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例如近些年的毕业生很少有会做显微鉴定的。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学院教学办和本课程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药用植物学I提前一年开课,即开设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二个学期,药用植物学II则相应的调整到大学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因为药用植物学I本身是基础课,相对来说比较独立,所以提前一年开设本课程对学生来说没有知识上的障碍,唯一需要做的是与大二其他原有课程协调排课时间。
通过调整开课时间,药用植物学II的选课人数相对于调整前(不足5人)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基本上一个年级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都选修了药用植物学II,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示是因为课程冲突的缘故不能选修药植II。另外一方面,将药用植物学II提前一年开课后,也使学生的选课更加灵活,学生在毕业前有两次机会选择是否选修药用植物学II,从而尽可能的保证大多数同学能有比较宽的知识面。
三、实验内容的调整
在药用植物学I里,实验课有24个学时,每周一次,每次四个学时,共六次实验课。由于受春节放假的影响,每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都是不定的,加之春天天气多变,而实验课采用了较多的新鲜植物材料,因此,实验内容每年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调整。我们有两次实验课的内容几乎不受天气影响,一是根、茎、叶的外部形态,实验材料有新鲜的洋葱、马铃薯、荸荠和生姜,干燥的腊叶标本和多年生的带芽麟痕的樱花枝条等;二是果实和种子的形态构造,实验材料为各种新鲜果实,如蚕豆荚、苹果、黄瓜和柑橘等,外加一些果实的液浸标本和干燥的玉米果实以及水泡老蚕豆。每个春季学期开学后,任课教师都会随时留意物候,推算如结香、白玉兰和毛茛等的开花时间,从而安排整个学期的实验进度。
实验课的调整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实验课开始的时间调整,通常首个实验安排在学期的第二周或者第三周(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而实验课的第一次内容为根、茎、叶的外部形态,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较小。二是实验课顺序的排列,通常情况下第二次实验课内容为花的构造和花序,如果所需材料的花还未来得及开放,我们把第三次实验课(果实和种子的形态构造)调整到第二次,把花和花序安排为第三次实验课的内容。三是实验课内容的重新组合,比如通常木兰科、毛茛科和十字花科安排为一次实验,紧接着蔷薇科和豆科安排一次实验,如果遇到开花时间不定的情况,如毛茛和油菜开花时间稍微晚了一周左右,而贴梗海棠或红叶李的花期又有所提前,那么就可以把蔷薇科和豆科的部分内容提前,而把毛茛根和十字花科的内容后置。通常分类学部分的实验每年都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与实验课内容重新排列组合相适应,如果有的时候出现某些实验课(主要是在分类学部分)当次所能找到的材料不足,这种情况下我们把该次实验的学时调整为三个学时,后面适当增加实验次数,从而整体上补足24个学时的实验课。
四、关于研究生的助教工作
药用植物学的实验课有自身的特点,在实验课上思维活跃的本科生提出的问题甚至对于年轻教师都极富挑战性。为了让研究生做好助教工作,对研究生的药用植物学知识事先进行摸底。如果知识储备有所欠缺,带教研究生必须随堂听课,以弥补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每次本科生实验之前,研究生都必须与任课老师一起进行预实验,发现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并估计本科生在实验中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以提前做好准备。助教做好预实验后,还必须试讲实验内容,请任课老师点评后,方可进行实验带教。在带教过程中,助教对于解答不了的问题,一定要实事求是,让本科生找任课老师咨询。
篇4
1药用植物学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
1.1药用植物学知识在学习中药资源学中的作用
中药资源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即是中药资源调查,包括中药种类、分布、蕴藏量、动态规律等的调查,对于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野生中药资源有重要意义。其中,植物类中药资源的种类调查研究及具体工作开展首先需要对植物进行辨认,植物的科属特征是完成上述工作的必备知识。因此,药用植物学是中药资源学研究中植物药资源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对药用植物学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具有丰富的植物形态学、分类学、植物资源学知识才能进行植物类中药资源研究。所以,中药资源学对药用植物学的最基本要求是掌握植物的科属相关特征及其鉴定方法[3]。
1.2药用植物学知识在学习中药鉴定学中的作用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通过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植(动)物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研究、寻找新药和扩大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药最主要来源为植物,在12000多种中药品种中,植物药占80%以上,很多植物类中药为多基原品种,基原正确,也就是原植物来源正确,是中药质量、疗效最根本的保障。基原鉴定以原植物形态、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别为主要手段。显微鉴别是通过显微技术观察植物组织结构特征、后含物种类、数量等判别中药材真伪优劣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中药鉴定学对药用植物学的基本要求就是熟练掌握植物组织显微构造内容、形态学、分类学知识。
1.3药用植物学知识在学习中药化学中的作用
中药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药用植物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最终起作用的是其含有的各种化学成分。中药植物来源不同,其成分不同,因此,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但在近缘植物属种间,其化学成分有可能相同,是开发、培育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中药化学或者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起点均是准确的研究材料,只有准确判断植物来源,明确植物种属才能进行有意义的研究。中药化学对药用植物学的要求就是在了解野外采集的程序之后,能准确辨认和鉴定所采的材料,同样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药用植物的形态鉴别方法。
2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案
2.1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由于受课时数量的限制,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的内容为总论部分,在各论中则主要围绕科属进行讲解,对具体的药用植物讲解相对较少。同时,在西医院校很少有药用植物园和针对性的野外实习基地,整个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重课堂轻实践,学生缺乏实地学习和认识植物的机会,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未从中真正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
2.2缺乏创新性,学生实验基本为验证性实验
药用植物学课程安排的实验教学项目基本是验证性实验,综合实验也相对比较简单,设计性实验几乎很少涉及[4]。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学生几乎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不能调动学生对药用植物实验课的兴趣,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利[5-7]。所以针对此类问题,应该对不同的实验项目采取不同的手段与教学方案,比如实物教学展示、显微镜摄像系统、课后思考题讨论等,以求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拓展实验教学的维度和质量。
2.3教学和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单一
药用植物学的性质和学习意义决定了其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需要多样性。但目前西医院校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和考核主要是课堂理论学习和试卷考试。课堂理论学习和试卷考试仅能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而学生的动手能力、野外实践能力以及学生对具体药用植物的认识和知识储备均难以考查。因此,为了避免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综合评价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情况和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应加强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改革。
3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3.1调整教学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药用植物学的教学重点因其内容较多,教学重点往往集中在总论部分,特别是药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科属种类方面的教学量过少。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先要把各科、各属的一些鉴别特征进行对比,然后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中药的基原鉴定等方面。另外,必须在熟悉一些重点植物的科属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将中药的来源鉴别作为药用植物学的重要学习目标。并且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对书本中的部分科属特征的描述进行适当简化,将其改为主要的鉴别特征[3-4]。此外,药用植物学还应加强其原始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或品种鉴别及评价的相关教学内容。
3.2整合教学资源,完善教学制度
在前期针对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内容较多、涉及知识面较广、实践性与操作性强等特点,本校通过对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加强完善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实践过程环节,从而建立全新的药用植物学的立体化课程知识体系等,以求培养一批“双创”人才,然后确立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制度,对教学文件进行完善,为课程改革以及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分类部分,以介绍科的特征基础为前提,进而加强中药来源鉴别的教学内容,加强其科属的化学成分的特征内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其化学成分在药用植物类群中的分布规律;而且通过整理和更新完善教学重点内容,重新构建药用植物学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把握药用植物的真伪鉴定,为未来的中医药科研事业研究奠定基础。
3.3多元化的教学,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采用启发式或比较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熟悉掌握基础知识;还可以加大多媒体教学的力度,提高课堂信息量;采用研讨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先拟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自学,然后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进行交流,再让其进行讲解,教师最后总结,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8-11]。
3.4理论实践相结合,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建立教学与学习的互动交流平台,构建课内实验教学平台;另外,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构建课外科技活动开放性平台;加强课程的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构建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综合能力的平台;将教学与科研活动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学研结合、以研助学平台。
3.5建立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药用植物学的传统教学评价依然是以笔试为主来评定学习成绩,而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就出现了明显的弊端,常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因此,新的教育评价体系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药用植物学理论课程评价体系中卷面成绩可占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回答问题、小组PPT讲解学生互评成绩、平时作业和课程论文成绩等。
3.6科教融合,建立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推动力,只有二者相互融合,才能共同发展。同时,教师队伍是开展教学、科研的基础,在进行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对植物学课程的一系列改革结合对应专业的科学研究,在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均突出的师资队伍是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郭东贵.《药用植物学》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6,43(6):196.
[2]何梦玲,王晖.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药用植物学》课堂授课效果[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8(1):15-16.
[3]刘春生,石晋丽,闫永红.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改革思路探讨[J].中医教育,2010,29(3):42-44.
[4]苏秀红,张飞,王超,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6):136-138.
[5]陈拥军,邹,雷抒情.植物学实验中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65-67.
[6]席嘉宾.高校植物学实验教学问题剖析与改进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246-248.
[7]张亚冰,乔琦,侯小改.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高教论坛,2009(2):90-91.
[8]晁志,梁镇标,张宏伟,等.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778-781.
[9]缪珊,毕琳琳,谢艳华,等.《药用植物学》教学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7):1090-1091.
篇5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以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用植物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结构、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1]。它是药学、中药、中药资源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2]。《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等相关学科都需要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作為基础,可见《药用植物学》是后续课程的重要支撑。《药用植物学》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内容相对抽象、知识点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多[3]。然而,随着大多数院校《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从双学期转为单学期,《药用植物学》理论及实践学时都有所压缩[4]。目前,我校的《药用植物学》课程为理论30学时,实践15学时。因此,在课程学时数调整后,有必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相应改革,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的需要,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教学内容改革
1.调整教学顺序
《药用植物学》的学科体系中,被划分为3个小学科: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学,正常的教学过程是按照这种排序,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但分析这三个小学科的内容可发现,植物形态学和分类学知识多为植物肉眼可见的宏观特征,易于理解;而植物解剖学知识多为微观特征,涉及植物的显微结构,较为抽象。植物形态学的内容又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而这六大器官的形态特征恰好是不同科属植物分类的基础。如讲到花序类型、花冠类型、雄蕊类型、胎座类型及果实类型时,都会以代表科属为例。如十字花科的上述特征类型分别为“总状花序、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侧膜胎座、角果”,因此,在形态学部分讲解时,可开始渗透分类学的知识,而在分类学部分讲解时,又可以不断复习巩固形态学已学习过的内容,前后间隔时间较短,更利于学生连贯记忆。在植物形态学和分类学知识讲授完毕之后,再来学习植物显微结构部分,这样由简入难,由形象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既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又可以精减学时,做到事半功倍。
2.强调《药用植物学》与《中药鉴定学》学科的联系
《药用植物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学生学习《中药鉴定学》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中紧密与《中药鉴定学》知识结合是对《药用植物学》教学的较高要求。本课程会在植物分类学部分先详细讲解重点“科”的识别特征,随后着重讲解每个科的中药材种类及其基原物种的关系,每个科选取最常用的1~2种中药材的鉴别特征进行讲解。如讲到“唇形科”植物时,以“益母草”为例,它的干燥地上部分为药材“益母草”的药用植物来源。“益母草”药材有如下性状特征:(1)茎方形,上部多分枝;(2)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3)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髓;(4)叶片皱缩,多破碎,易脱落;(5)轮伞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花萼筒状,花冠二唇形[5]。讲解过程中可对“茎方形、轮伞花序、花冠二唇形”等唇形科代表性鉴别特征做重点强调。该方法既有助于学生巩固学到的分类知识,又可使学生对药材鉴定有初步的认识。又如本课程在显微鉴定部分会以常用中药材特征为例,如“厚壁组织”中“石细胞”一节,让学生仔细观察黄柏、黄连、杜仲、麦冬等等中药材石细胞显微特征图片,从而直观的理解石细胞形态的分类方法,同时间接掌握部分中药材的显微鉴别要点,易于后续学习。
3.体现《药用植物学》在科研领域的发展和延伸
本次选用的教材为“十三五”规划教材,该教材融入了新的知识点,更强调学科的应用性,更满足于中药规范化生产的需求[4]。增加的章节有“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调控”、“药用植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等。这些内容是现代药用植物栽培、资源利用保护、中药生物技术等后期学习的基础,也是目前药用植物科研的新方向。讲解此部分内容时,会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课上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考虑到学生层次为大学二年级,因此延伸内容不会过多,如学生有浓厚兴趣,可鼓励其课下查阅更多资料,或尝试参与大学生创新课题。
二、教学方法改革
1.提出问题,贯穿教学
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采用问题教学法,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特别甄选出培养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或鼓励学生查阅文献、实际观察,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探讨问题的兴趣。例如,综合比较分析方面的思考题:“与蕨类植物相比,裸子植物在适应陆生生活方面有哪些进步特征?二者间的最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等。又如在“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调控”章节,可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激素、光、温度和基因调控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尝试进行初步分析等。在引导学生思考后,应用表格等进行梳理,并使之系统化,便于学生比较记忆。
2.转换教学场景,校园实践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一门学科,为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本课程有15学时的实践课程,即走出教室,进行室外授课。校外授课分为校园内实习、药用植物园实习和标本制作三部分。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根据植物生长规律、因时制宜、有计划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校外授课中,学生可直接面对植物,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利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方式来全方位认识植物,同时用植物学术语细致讲解其鉴别要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全部课程结束前,教师会指导学生学时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使得学生掌握中药资源采集方法,提高学生动手及实践能力。
3.以学生为主体,交换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属于知识的接受者[6]。这种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往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7],尤其《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多知识点、记忆的学科,仅用此法,易使学生被动学习,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可在《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方法上引入“交换课堂”的互动教学方法[8],即把讲台交换给学生,要求学生挑选与药用植物相关的热门研究方向或自己感兴趣的某一科/属/种植物,查阅资料,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讲解,讲解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并组织所有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如“十三五”教材新增的开放性章节“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调控”等,可使用“交换课堂”的方法授课。该种方法既可以使得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又能很大程度的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同时充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植物科学的兴趣、好奇和探索精神。
三、考核方式改革
以往的考核方式通常是理论考核占80%~90%,在这种考试模式下,学生往往会到期末考试前再突击记忆,死记硬背,难以达到《药用植物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为此我们将考试进行了改革,将学生的期末成绩分为三大部分,日常出勤考核、3次实践考核和理论课考核,所占比例分别为10%、30%、60%。
理论课考核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卷面分为100分,学生所得成绩以60%计入总成绩。第1次实践考核的时间安排于“药用植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章节之后,考核形式为口试答辩类,要求学生3~5人一组,挑选感兴趣的科/属/种植物,查阅相关资料(可包括古代传说、奇闻趣事、前沿研究进展、种植经验等),制作ppt讲解,每组8~10分钟,学生所得成绩以10%计入总成绩;第2次实践考核的时间安排于“植物形态学”部分授课及校园内实践全部结束后,地点安排于药用植物实验室内,将30种校园内中常见植物实物间隔摆放于实验台上,学生依次观察每种植物的形态,1min内在答题纸上写出其植物名、所归科属,之后依次轮转,学生所得成绩以10%计入总成绩;第3次实践考核的时间安排于“植物分类学”部分授课及药用植物园实践结束后,每位学生寻找一种药用植物并制成标本,同时辅以文字描述其名称(包括中文名及拉丁名)、科属、形态特征、采集地、采集人和采集日期,學生所得成绩以10%计入总成绩。
《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研究的课题。为了不断提高《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应依据《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结合当前《药用植物学》的发展趋势,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革新,从而使得学生更高效、更系统的掌握《药用植物学》相关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春生.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
[2]李骁.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07):138-14.
[3]邵世光.《药用植物学》教学方法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06):1475-1476.
[4]刘春生.论《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16):1-3.
[5]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402-403.
篇6
2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性
篇7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学,以及很多高等农林、医药院校都普遍开设了药用植物学课程。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及直观性很强的课程[1]。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充分接触大自然而丰富感性认识的同时,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教育[2]。我校根据专业不同,野外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1~2周,中药学专业2周,药学专业1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野外实习,取得理想的实习效果,是各兄弟院校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结合数年来指导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亲身体验,就如何搞好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以供广大同行相互交流和探讨。
1 野外实习前精心准备
1.1 联系实习地点,确定时间
实习地点的选择和适当的时间确定是野外实习首要任务,选择地点除了要考虑实习成本外,还要考虑当地要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初次确定实习地点前院系领导、带教老师应到预定地点观察实习地点的药用植物的分布情况,和当地群众了解山地路线,进行实习路线考查和植物的预采工作,详细了解实习地的生活设施,如伙食、住宿条件。根据确定的实习时间,预定实习的交通、食宿等事宜,并确定交通便利、有安全保障、药用植物较多的实习路线。我校实习时间通常选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开学第一周和第二周),此时开花、结果植物较多,是大多数植物的最佳观察期,便于观察鉴定。从2003年开始我校选择的实习地点是河北省涿鹿县小五台山景区杨家坪林场。小五台山地区植被类型为夏绿阔叶林,由于山势高峻,气候垂直分布显著,植被、土镶、垂直带谱比较完整,植被群落类型多。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106科486属1350种,其中药用植物多达713种,如刺五加、党参、桔梗、秦艽、沙参、花楸、山楂、木贼黄麻、单子黄麻、独活、大黄、防风、苍术等。
1.2 实习带队人员的配备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野外实践教学工作,实习前,分别建立管理、后勤、教学专门带队小组。院系学院领导负责管理组织、协调整个实习工作;学校保安、学生所在班辅导员负责野外安全、协调工作;带教老师主要负责野外教学工作,要求带教老师有丰富的野外采药经验。在实习期间,各带队小组成员,要求严肃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确保实习顺利完成。
1.3 召开野外实习动员会,强化实习安全教育[3]
在实习前,院系负责教学的领导组织召开实习前的动员大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实习目的及意义,充分认识野外实习的重要性;介绍实习基地的情况;强化野外实习安全教育,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知识。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服从指挥,有些同学为了采到独特的标本不按照指导教师带领路线行走;不要满足好奇心采集危险地段的植物;遵守纪律,不得擅自离队单独行动,应随时保持联系,以免走失;不乱尝野果、不吸烟弄火,确保野外活动安全。山林中行走时组员之间距离不可拉得太远,在不熟悉山林中采集标本情况下,应以木棍等探路,防备遇到蛇等动物。锻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克服野外食宿条件差和野外活动强度大等困难,发扬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精神。
1.4 实习用品的准备
野外实习前两周,根据实习学生人数、规模应预先配齐实习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和工具。文献资料包括学校自行编制野外实习指导手册、购买的地方植物志。实习工具包括扩音器、采集袋、高枝剪、标本夹、吸水草纸、标签、镐头、解剖针、放大镜、镊子、铅笔、GPS、摄像机、手电筒、感冒药、跌打药、防蚊虫叮咬用品等,统一装备齐全到实习地点,再分发至各实习小组。
1.5 学生的组织和指导
实习前,应根据参加实习学生的人数、规模进行必要的分组,一般每10名一组,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状况并结合自愿组合的原则进行,并安排有责任心、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实。实习期间,主要负责领取、发放、保存、归实习工具和工具书等物资;负责对组内学生进行合理分工;负责清点集合、出发及实习过程中本组成员人数,向本组成员及时传达有关通知,向老师及时汇报组内成员遇到的情况等,确保实习每一环节有序进行。
2 野外实习教学的实施
2.1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实习效率
实习基地植物资源丰富,野外实习初期学生难免会感到无从下手,满眼望去,全是植物,带教老师要把握好学生心理变化的特征,结合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及当地主产的药用植物品种,引导学生主要观察、识别和采集常用、常见药用植物品种。如在杨家坪林场区开展药用植物实习,就要突出其道地药材如乌头、沙参、穿山龙、桔梗、射干、白头翁、苍术等优势药用植物资源的考察和采集。这样学生观察、采集植物标本时就会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另外,野外实践教学中,我们不过多的关注学生识别到了多少种药用植物,而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辨认一种植物之前,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各器官外部形态特征,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揉搓、光照的辨认方法和技巧,对植物进行科学的辨认。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手、眼变勤了,脑子变活了,学习积极性也增加了。
对于名称和形态上容易混淆的药用植物,我们采用实物对比讲解的方式:例如名称上易混淆的,白首乌与何首乌同为首乌,白首乌为萝科植物,叶对生、有乳汁,但何首乌为蓼科植物,叶互生,有膜质托叶鞘,区别明显;柴胡与大叶柴胡,柴胡叶脉为平行脉,而大叶柴胡为抱茎叶、网状脉。形态上易混淆的,穿山龙与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地上部分形似,穿山龙根茎地下横走,但山药根茎地下直走。多年的野外教学实践表明,比较教学的方法澄清了学生之前的模糊认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得掌握。
在实习过程中,尽量发挥数码技术的优势,对药用植物进行拍照,或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像,使实习过程可以重复播放观看,使没有听清楚的同学、或当时没有听到、当时没有看到的同学得到相应的弥补,并在重复播放过程中记住实习内容,提高实习效果。
2.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采集和制作高质量的标本
2.2.1 标本的采集
野外实习中经常需要采集大量植物标本,在采集植物标本过程中,往往老师对某一植物刚一指认,一定范围内的该植物就很快被学生纷纷把枝剪下或连根拔起,一扫而光。对于一些稀有的植物,这也许将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这就需要严格控制采集标本的“质”与“量”。所谓“质”就是指标本既要有完整性和代表性。所谓完整性,是指整株标本的根、茎、叶、花、果俱全,尤其要采带花的,因为花是鉴定种类的最主要依据。所谓典型性是指所采标本要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在同种植物中有较强的代表性。对于地下部分有突出特征或以地下部分入药的药用植物,如百合科、薯蓣科等,应注意采集这些植物的鳞茎、根茎等。详细记录所采植物的产地、生境、性状、花的颜色、日期等,增强科学规范意识。“量”是指严格控制标本采集数量,同种植物要求不超过两份。这就杜绝了过去那种随意采集、随意丢弃的现象,尽量少采植物、少破坏生态。
2.2.2 标本的制作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示范、指导学生制作一些高质量药用植物标本。将采得的标本可暂时放在标本筒、采集箱中。最初压制时,及时擦掉植株上的灰尘和虫卵,舒展标本,叶片应有正反面两种叶子,摘除过多的枝条或叶片;由于标本夹大小的局限性,高大的草本,可折叠成V或N字形;同时加强对标本的管理,定期的更换吸水纸,防治标本的霉变和生虫。
2.3 运用分类检索表鉴定药用植物,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运用植物检索表来鉴定植物,是提高我们识别科、属、种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实习中我们重点介绍5~8种药用植物的分类检索,要做好鉴定工作,首先要对某种植物标本的形态特征进行全面细致的解剖观察,用科学的形态术语对各部分特征进行描述,这是鉴定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有的同学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造成的检索结果总是出错,以致失去独立检索的信心。使用检索表应先查“分科检索表”,得知手头的植物属于何科,再从“分属、分种检索表”中查得该植物的属名和种名。对实习同学来说,使用检索表的过程也是复习植物学术语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多数学生具备了利用植物分类检索表鉴定药用植物的工作能力,并养成了遇到不认识的药用植物,不是先问老师,而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自行检索鉴定的良好学风。
3 完善考核方法,增强学生严格要求自己、重视能力训练的自觉性
考核和评价是实践教学的总结性环节,关系到今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和提升。药用植物学实习综合成绩评定包括标本制作、标本直观识别、分类检索表的运用、实习报告和实习表现5个部分,从而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标本制作成绩依据采集标本的质量、标签和野外记录三方面进行评定,占总分的20%;标本直观识别占30%;分类检索表的运用占20%;实习报告占20%,实习表现占10%。实习报告可以写实习体会、实结、实习科研小报告等;实习表现成绩依据学生实习期间的纪律和实习态度等表现评定。考核方式采用单独考查,排除了个别学生思想麻痹大意、蒙混过关的做法,因而增强了学生重视能力训练的自觉性。
通过野外实习,增强了学生对药用植物的直观理解,培养了学生科学态度、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药用植物实践教学中,笔者将继续不断地总结经验、积极探索,采取各种措施挖掘学生的潜能,建设一个较为完善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力求达到满意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二、校园植物在药用植物教学中的应用
药用植物学是理论性、实用性和直观性较强的课程,而校园植物在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育人氛围的同时也为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城市学院校园绿化有紫荆、玉兰、火棘、银杏、广玉兰、迎春花、月季、野蔷薇、杜英、红叶李、金边黄杨、洒金珊瑚、八角金盘、垂丝海棠、枸骨、十大功劳、南天竹等常见植物,有很多是药用植物,为课堂学习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好素材。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完善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资源,课程教学中安排了部分内容走出教室,在校园中进行。在课堂上使学生能直观的学习和掌握某些类群植物的形态和分类特征,课堂外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完成对特定类群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图像采集、编辑整理工作,分组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比如单叶和复叶的特点,复叶和小枝的区别,紫荆的果实如何形成的等。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巩固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间的合作能力。利用校园植物资源来体现课程特色,既丰富了校园植物教学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校园文化。
三、关于大规模网路开放课程(MOOCs)和PBL教学模式
近年来,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s)及PBL教学方法在各多种课程中的应用在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受到关注[2,3],PBL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或多个具体问题任务由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在全球MOOCs浪潮中,中国高校中网络开放课程在线教学已经成为发展趋势[3]。结合药用植物学课程特点,可以利用和借鉴两种教学模式,完善药用植物学网络教学管理系统,丰富教学内容,安排和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线上教学内容的学习,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撰写学习体会;分组进行教学任务的执行,积极开展课堂的交流和讨论,并由教师进行线上和课堂内的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注意
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多种方法的合理组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现今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在各类课程中的普遍应用,教学过程中反应出一些问题:学生思维的模式化,缺少了思考能力;学生对于多媒体课件过于依赖,造成主次颠倒等。
篇9
实习基地的选择是关系野外实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合适的实习基地可保障和提高野外实习质量,因此基地的选择尤为关键,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交通设施便利、人为干扰影响较少、基础资料充实、自然环境优美、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大种类丰富、②便于灵活安排实习路线、具有大规模接待能力的地点。我校曾经先后在湖北神农架、咸宁九宫山、武汉植物园、江西庐山等地进行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依据以上原则我校最终将庐山作为实习基地。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北临长江,南靠鄱阳湖,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共有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242科803属1859种,其中野生的维管植物171科756属1027种,包括蕨类植物27科38属64种,裸子植物7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37科710属952种。③常见药用植物有石松、江南卷柏、紫萁、贯众、庐山石韦、何首乌、益母草、鱼腥草、海金沙、千里光、金荞麦、杠板归、孩儿参、黄连、大血藤、箭叶羊藿、华中五味子、山鸡椒、独行菜、垂盆草、枫香树、杜仲、仙鹤草、野葛、盐肤木、紫花前胡、过路黄、夏枯草、薄荷、栝楼、羊乳、桔梗、朱砂根、野菊、刘寄奴、淡竹叶、天南星、百合、多花黄精、玉竹、粉背薯蓣等。药用部位包括了所有中药类型,有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树脂类等。药用植物种类几本文由收集整理乎涵盖了药用植物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所有科。庐山独特的资源优势为野外实习的顺利和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2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2.1 物质准备
预先整理准备好实习期间所需物品,主要包括教学物品,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庐山植物志》、《药用植物学》等工具书;标本采集制作过程中所需的枝剪、锄头、采集袋、标本纸、标本夹、吸水纸、号牌、gps、相机等;必要的常用药品和常用急救医疗装备;个人生活物品和必要证件等。
2.2 思想准备
实习前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召开野外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明确野外实习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端正实习态度;通报实习期间的基本安排和必要的相关准备;强调组织纪律性,实习过程中要服从纪律听从安排,展现良好的当代大学生风貌,同时着重加强安全教育,包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3 人员准备
根据实习情况和有关教学安排,协调好带教老师,医生、班主任等人员。根据学生专业、性别、带队教师的人数等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实习分组。
2.4 交通工具安排
由于野外实习队伍较庞大(我校每年有300人左右参与实习),路途较遥远,挈带物品较多,所以最好中途不要换乘而采取直接由学校到基地的一站式方式,一般宜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便于灵活安排。因此,野外实习之前要提前安排好交通工具,做好乘车安排以及各乘车小组的划分等。
3 野外实习的教学实施
3.1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
我们根据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内容,结合中部地区资源特点,选择传统大宗药材基源植物的识别和采集为主。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掌握植物识别的基本技能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两百余种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在前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实物进一步加强对蓼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五加科、伞形科、唇形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等重点科特征的掌握。同时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对植株特征、生境等的观察)、种子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制作以及野外植物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培养。
3.2 野外教学方法
对于植物的识别主要从“眼观”(观察植物各器官形态特征)、“鼻嗅”(闻植物所散发的特殊气味)、“嘴尝”(品尝植物的味道),以及“手揉”(触摸感受其质地、厚度、毛茸等)等方面入手,同时将某些方面特征相似容易混淆的科或植物加以区别比较,某些方面相同的特征进行归类总结,并结合一些口诀、俗语、传说、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致以便让学生快速准确掌握常见植物的识别特征。
3.3 野外实习考核
野外实习教学环节结束后,为检查学生学习效果,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考核,我校的野外实习考核主要是现场考试,即随机选取30种左右常见药用植物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种名、科名,能独立完成腊叶标本的制作,同时根据学生实习期间学习态度、组织纪
律、团队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等给出综合表现成绩,最后按一定比例得出野外实习综合成绩。
篇10
Preparations for field exercitation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XIE Xiaolong, ZHANG Lipi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Preparatory work done well or not largely determines the effect of field exercitation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In this paper, preparations including personnel, material and mobilization for the fieldwork are exhibited in detail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engaged in field practice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botany; Field exercitation; Preparatory work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该专业的课程中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1]。野外实习作为直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植物器官形态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药用植物分类能力以及丰富学生的认知范围均起着重要作用;此外,通过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因而野外实习成为药用植物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实习效果,实习前应做好准备工作,以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3]。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员准备
实习队伍由教工和学生组成,教工人员、班委成员及实习小组组长分别履行相应职责。
1.1 教工队伍
教工队伍由领队教师1名、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1名组成。此外,在实习地点及其附近缺少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情况下,应尽量配备随队医生1名。
领队教师做好经费的预算和落实,负责对实习进行总体安排,同时履行指导教师职责。指导教师人数根据实习班的学生分组数确定,每个实习小组配备指导教师1名,负责指导小组学生采集、制作及鉴定植物标本,并共同完成学生的实习考核任务。辅导员老师学生管理经验丰富,对实习班级情况熟悉,负责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工作。随队医生负责实习期间师生的医疗工作。
1.2 实习学生
对参加实习的班级进行学生分组,一般每15~18名学生分为1组,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状况并结合自愿组合的原则进行,同时还应注意将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分配到各组,以发挥他们的组织和带头作用。由每组学生分别选出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组长和副组长应由男、女生分别担任,以方便组织和管理本组学生。组长和副组长的主要职责有领(借)取、发放、保存、归还实习期间所需采集工具和工具书等物资;负责对组内学生进行分工,以便有效地完成标本的采集、制作、鉴定等实习工作;及时向本组成员传达有关通知,及时向老师汇报组内成员有关情况,如失散、生病等;清点人数,以保证集合、出发及采集标本过程中组员的安全等。班委负责班级分组并对整个班级履行上述有关责任。
2 物资准备
物资准备主要包括实习工具准备、生活物质准备及健康保健用品准备3个方面。
2.1 实习工具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保证实习顺利、有效地进行,所有参与实习的人员应分别根据各自任务,认真做好实习工具的准备工作。
2.1.1 教工队伍 领队教师和指导教师应共同准备好如下工具:①植物检索工具,如《河南植物志》1~2套、镊子、手持放大镜等;②展示采集标本供学生学习时,需准备记号笔和稿纸等;③实习考核用品,如植物种类识别考试用纸以及编制植物名录统一用纸等;④数码相机。
2.1.2 实习学生 各实习小组准备的实习工具主要包括采集工具和相关工具书。①领取的采集工具主要有标本夹、绳子、吸水草纸、采集箱和编织袋、枝剪、小镐、标本号牌、手持放大镜、大小纸袋(供采集种子用)、野外记录本等,以备采集、压制、观察标本及记录之用;此外,每位参加实习的学生还应准备铅笔、中性圆珠笔及橡皮等,如有数码相机,最好携带备用。②相关工具书可从图书馆借取,包括《河南植物志》、《中华本草》等各1套,用来检索、对照原植物并查阅其药用部位和功效;为方便复习某些植物学基本概念,各小组还应准备《药用植物学》教材1~2本。
药学植物学野外实习虽不使用精密仪器,但以上实习工具的缺少或损坏,都不利于实习的顺利进行,相关人员应仔细清点所备工具是否齐全。各实习小组在领取采集工具后,还应检查其能否正常使用,如标本夹的木条有无断裂、松动,枝剪是否锋利及错口、开合是否自如,绳子长度是否合适等。
2.2 生活物质准备
生活物质的准备包括需要统一解决的交通、食宿问题及实习人员的个人生活物质准备两个方面。
2.2.1 交通和食宿安排 确定具体实习日期后,应事先安排好交通和食宿。①交通安排:交通安排主要是实习用车的安排。应明确车辆到达学校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前往实习地点的具体出发时间。如遇雨水较多的天气,还应提前咨询前往实习基地的交通情况,如有无路面塌方、山体滑坡等,以便选择合适路线,顺利到达实习基地。实习结束时,还应提前联系返校车辆。②食宿安排:联系教学实习基地并告知参加实习的教工、学生人数以及各自男女比例等,以便基地能做好食宿准备,实习人员到达后能及时入住和用餐。此外,还应了解实习学生中有无少数民族学生及其人数,妥善解决其用餐问题。
2.2.2 个人生活物质准备 个人生活用品主要包括衣物、餐具及水壶(统一从学校领取军用水壶)、洗漱及清洁用品、雨具、手电筒等。此外,在从学校前往实习基地的途中及返程途中,根据路程长短和自身需要准备食物和饮用水。所备衣物应适于野外活动(为避免植物划伤及蚊虫叮咬等,服装为长袖上衣和长裤),并备换洗衣物;由于我校实习基地在山区,夜间和阴雨天气有较大降温,因而可根据当时气温条件和自身身体状况,准备合适的保暖衣服;准备拖鞋一双,以备洗澡之用。
2.3 健康保健用品准备
该类用品主要包括感冒用药(如伤风胶囊)、肠胃疾病用药(如诺氟沙星胶囊)、扭伤及划伤等损伤用药(如红花油、创可贴等)、防蚊虫叮咬用品(如花露水、风油精等)及温度计等。此外,个人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准备所需的药品,如晕车者应准备晕车药等。
3 野外实习动员大会
为使学生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有正确、全面的认识,野外实习前由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的实习动员工作[4-5]。动员大会上应使学生明确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3.1 实习基本安排
实习起止时间、实习地点及其自然和社会概况、实习期间的食宿安排、出行方式及具体时间。
3.2 端正野外实习认识和态度
首先,明确实习目的及意义、内容、方法、实习应达到的要求及考核的方式,充分重视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并做好相关理论知识的准备。其次,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克服野外食宿条件差和野外活动强度大等困难。再次,发扬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精神。
3.3 学生分组安排及实习物资准备
学生的分组要求及班委、组长(副组长)应履行的职责。实习物资包括需要准备的实习工具、生活物质及健康保健用品等物资。
3.4 遵守实习纪律,维护学校和个人良好形象
由于野外实习的特殊性,在纪律性方面,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增强时间观念,及时集合和出发;前往实习基地和返校时,按照安排乘车,有组织、有秩序地装卸行李;实习期间,尊重当地群众和风俗,避免与当地群众发生冲突;增强集体观念,不得擅自离队和单独行动;爱护住所室内物品,安全用电;爱惜粮食,避免浪费;按时作息,保持精力旺盛。
3.5 增强安全意识[5-6]
实习人员野外期间除认真对待实习外,更应注意人身安全。采集标本时,应穿长袖和长裤,上衣应颜色鲜明;按照指导教师带领路线行走,不得擅自离队,不到危险地段采样;山林中行走,组员之间距离不可拉得太远,随时保持联系,以免走失;注意山间公路来往车辆,不在公路转弯处及滑坡处停留;在不熟悉山林中采集标本,应以木棍等探路,防备遇到蛇等动物及兽夹,并折断树枝或在树枝上挂草环做标记,以防迷路后能顺利返回;攀登陡峭山路,注意落石伤人;外出采集标本时,食物、饮用水及药品等宜各自携带;不可随意采食野生果实,以免中毒;阴天外出采样,应携带雨具,并选择容易行走的路线;雨天不外出采样;傍晚散步避免单独外出,不到距驻地较远的地方去,天黑前及时返回。
3.6 保护资源与环境[6]
采集药用植物标本时,达到制作、识别标本的目的即可,不可滥采滥挖,破坏植被;采挖根部入药植物后,将土壤填回坑中并踩实,以保持水土;消除火灾隐患,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废弃食品袋等垃圾统一带回驻地处理,废弃的植物标本禁止丢弃在公路上。
总之,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野外实习的效果。因而,参与实习的师生应周密组织、明确责任,积极认真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野外实习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春澍.药用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林美珍.直观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2):65-66.
[3] 何先元,李开萍,王刚.《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技巧探索[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3):174-175.
[4] 许亮,王冰.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特色[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155-156.
篇11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北临长江,南靠鄱阳湖,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共有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242科803属1859种,其中野生的维管植物171科756属1027种,包括蕨类植物27科38属64种,裸子植物7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37科710属952种。③常见药用植物有石松、江南卷柏、紫萁、贯众、庐山石韦、何首乌、益母草、鱼腥草、海金沙、千里光、金荞麦、杠板归、孩儿参、黄连、大血藤、箭叶羊藿、华中五味子、山鸡椒、独行菜、垂盆草、枫香树、杜仲、仙鹤草、野葛、盐肤木、紫花前胡、过路黄、夏枯草、薄荷、栝楼、羊乳、桔梗、朱砂根、野菊、刘寄奴、淡竹叶、天南星、百合、多花黄精、玉竹、粉背薯蓣等。药用部位包括了所有中药类型,有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树脂类等。药用植物种类几乎涵盖了药用植物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所有科。庐山独特的资源优势为野外实习的顺利和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2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2.1 物质准备
预先整理准备好实习期间所需物品,主要包括教学物品,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庐山植物志》、《药用植物学》等工具书;标本采集制作过程中所需的枝剪、锄头、采集袋、标本纸、标本夹、吸水纸、号牌、GPS、相机等;必要的常用药品和常用急救医疗装备;个人生活物品和必要证件等。
2.2 思想准备
实习前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召开野外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明确野外实习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端正实习态度;通报实习期间的基本安排和必要的相关准备;强调组织纪律性,实习过程中要服从纪律听从安排,展现良好的当代大学生风貌,同时着重加强安全教育,包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3 人员准备
根据实习情况和有关教学安排,协调好带教老师,医生、班主任等人员。根据学生专业、性别、带队教师的人数等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实习分组。
2.4 交通工具安排
由于野外实习队伍较庞大(我校每年有300人左右参与实习),路途较遥远,挈带物品较多,所以最好中途不要换乘而采取直接由学校到基地的一站式方式,一般宜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便于灵活安排。因此,野外实习之前要提前安排好交通工具,做好乘车安排以及各乘车小组的划分等。
3 野外实习的教学实施
3.1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
我们根据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内容,结合中部地区资源特点,选择传统大宗药材基源植物的识别和采集为主。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掌握植物识别的基本技能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两百余种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在前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实物进一步加强对蓼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五加科、伞形科、唇形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等重点科特征的掌握。同时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对植株特征、生境等的观察)、种子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制作以及野外植物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培养。
3.>,!<2 野外教学方法
对于植物的识别主要从“眼观”(观察植物各器官形态特征)、“鼻嗅”(闻植物所散发的特殊气味)、“嘴尝”(品尝植物的味道),以及“手揉”(触摸感受其质地、厚度、毛茸等)等方面入手,同时将某些方面特征相似容易混淆的科或植物加以区别比较,某些方面相同的特征进行归类总结,并结合一些口诀、俗语、传说、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致以便让学生快速准确掌握常见植物的识别特征。
3.3 野外实习考核
野外实习教学环节结束后,为检查学生学习效果,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考核,我校的野外实习考核主要是现场考试,即随机选取30 种左右常见药用植物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种名、科名,能独立完成腊叶标本的制作,同时根据学生实习期间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团队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等给出综合表现成绩,最后按一定比例得出野外实习综合成绩。
篇12
药用植物学定位为制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运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研究药用植物形态结构和分类的一门应用型学科。本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较多、内容抽象、实践性强,是中药学、制剂学的课程的基础课程,基于以上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整合运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就业竞争力。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模式随着现代教育,已远不能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本课程改革应突出主体性教育理念,突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新的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工作任务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的应用
1.1 建立全新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着典型任务活动,在强烈的问题解决的动机下,通过主动应用学习资源,自主进行探索和协作学习,让学生亲历完整的工作过程,集“教、学、做、反思”于一体的教学活动。
根据高职高专培养要求及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选取制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将课程内容整合如下:
①药用植物器官识别:六个任务即根、茎、叶、花、果实
②药用植物显微结构识别:五个任务即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及分泌组织
③药用植物种类识别:七个任务即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④药用植物野外实习
改革后的药用植物学课程体系特色为理论与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课堂与实验场所合二为一,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1.2 网络平台学习模式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根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和药用植物学的课程特点,我们将本课程设置为几大模块:课程导读、课程精讲、作业相关、自测练习。其总体模块如下:
课程网站:课程导入、授课视频、作业及练习、自我检测
课程导入: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教学资源、知识拓展)
作业、检测:理论自测、药用植物鉴别
网络的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特点使网络平台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阵地,通过构建药用植物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药用植物学知识学习的同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1.3 MOOC慕课教学
借鉴 MOOC“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进一步丰富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完善课程教学视频,形成丰富、多样的在线教学资源库,从而促进慕课平台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现本校药用植物学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全面共享,促进本专业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
教师将教学内容上传至 MOOC 课程的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并设定时间为学习课程做好准备。慕课的在线教学内容应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思考与作业、随堂测验、课堂讨论、单元测验等内容。考虑学生在线学习的特点,合理划分在线教学单元,按照每周一期的进度设计教学单元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定时教学内容,课程持续时间为10周,每周在线教学4学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在线参与以及学习效果的掌握,药用植物学MOOC 课程将改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MOOC 课程设置有8次平时单元测验占50%;课程在线讨论占总成绩的 10%;MOOC 课程共设置有5平时单元作业占总成绩的40% ,学生需要按时完成相应的单元作业等,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在线参与课程的情况,提高药用植物学MOOC课程网络在线教学质量。
1.4 建立融“教、学、做” 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方法
野外实习实训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解决与植物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理论与实验课程有机结合,实验室、中药标本馆、药草园都是我们的课堂,避免了理论课与实验课程内容的重复,减少时间、资源上的浪费。对原有的实验内容和体系进行了优化,重组和更新的教学内容超过50%。野外实习内容主要包括野外药用植物调查方法;植物的鉴别技术;药用植物种类调查及标本采集;植物标本的制作等。实训之前把学生编制成若干组,要求学生在野外实习中有重点地收集材料,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交流。
我们要通过野外实习实训,培养了学生野外工作的经验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促使学生会使用植物分类工具书,锻炼学生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达到与各专业后续课程密切衔接的目的。我们还构建了实验课教学平台,建设适应药用植物课程体系的标准教学实验室,具有光学显微镜、数码显微摄像多媒体投影仪演示系统和先进的显微互动教学系统,辅设中药标本室、切片室,药用植物园,为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实验条件。
2 总结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如下:
工作任务驱动――任务导向,项目教学
网络教学平台――教案、课程视频、专业链接
“慕课”课程――课程学习、单元自测、效果考核
野外实习――实践技能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提倡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发展,运转正常,取得显著成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内容不断充实,质量不断提高,教师、学生植物显微特征观察在多媒体中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改变了过去学生单独在显微镜下找不到,找不准,浪费时间的弊端。
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各种改革措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制药专业12级学生学平均成绩比改革前的11级学生平均成绩高8.42分,且在下一学期的中药学基础、药物制剂学课程的学习中也体现出了明显的进步与成绩的提高。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会更加完善,更加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涛.精品课程药用植物学慕课(MOOC)建设与应用[J].药学教育,2015(31):26-29。
[2]苏红、刘志宝、吴丽香.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探析[J].中外医疗,2013(33):132-133.
[3]李涛,张浩.药用植物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实践[J].医学教育,2010,(12):2-3.
[4]李涛.全球 MOOCs 浪潮中的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14,30 (6):32-35.
[5]裴瑾,万德光,马云桐,等.关于优化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体系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1:13(3):23-25.
篇13
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知识、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药用植物学与中药的基源研究、品质评价、临床效用及开发研究密切相关,因而本课程在中药学、药学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完善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对该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非常重要。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包括室内实验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室内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同时对理论教学内容起到验证的作用。野外实践教学注重开阔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目前,我校只有中药学专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两个专业同时开展了室内实验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其他专业只是开展了室内实验教学。且目前的实践教学主要为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承担了校级教研项目“药用植物学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汇报如下:①
1 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尝试
为了提高药用植物学的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课题组开展了如下工作:
1.1 对新校区现有药用植物进行统计,收集照片
1.1.1 建立了我校新校区现有野生药用植物目录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步收集了100余种野生药用植物的标本,通过原植物鉴定,确定了学名,并根据植物分类学的方法建立了分类目录,编撰成册。
新校区野生药用植物标本的建立进一步丰富了药用植物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素材,为教学多媒体的制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分类目录为实践教学教材制定了纲领。
1.1.2 采集了我校新校区50余种野生药用植物的特征照片
在收集野生药用植物标本的同时,我们采集了50余种野生药用植物的高像素照片。由于不同种类的药用植物生育期存在差异,而采集的照片要反映出该种植物的特征,尤其是花的特征,因此虽然收集了近百种植物标本,但是近半标本没有花,因此没有采集照片。
1.2 收集了部分省内地道药用植物种质
在系统收集我校新校区野生药用植物教学素材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利用相关社会关系收集了部分省内地道药材种质,并定植于新校区。这些种质包括半夏、厚朴、白花前胡、、麦冬、射干等,均为湖北省优势地道中药材,这些种质的收集及保护进一步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1.3 编撰有针对性的实践教材,使知识点可视化
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编撰了有针对性的实践教材,实践教材的内容与我校野生药用植物及收集的地道种质紧密联系,从药用植物的形态学、解剖学及分类学3个方面系统归纳了相关植物的特征,并附带照片。
针对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点,在实践教材及多媒体中均采用图片及标本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实践教学的野外实习环节,现场系统讲解每种野生及栽培的药用植物形态特征,让药用植物学的知识点可视化,直接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看得到且摸得到。基本上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植物作为素材,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
2 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
2.1 激发了学生对药用植物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药用植物学开放式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热情。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自主学习,课题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显微镜、照相机、参考书等条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
2.2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系统讲解了植物的形态学、解剖学的基础上,并以实例讲解了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扩大对药用植物学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
3 下一步要做的工作②③
3.1 收集黄家湖校区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我们在开展开放式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几个问题:一是我校新校区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不多,且单个种的居群较小,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二是部分野生药用植物由于人为因素(园林工人除草、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注重保护而乱采等)已在新校区范围内灭绝。上述2种因素使可持续性的实践教学面临较大挑战,因此亟需对新校区野生药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并通过人工繁育来扩大居群的规模来满足教学的需求。
3.2 扩大学生范围
目前,开放式实践教学已对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药学专业、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开放。计划在2年内把学生范围扩大至中药学专业(自考学生)、中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让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有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3.3 完善实践教材
在开展该项工作的同时,我们会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引种省内外的地道特色药用植物种质,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并完善实践教学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