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经济师评审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经济师评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经济师评审论文

篇1

1社区健身环境的概念与结构

从哲学的角度理解,环境是与某一中心或主体相对的客体,是指环绕一定事物并与该事物发生一定关系的境况。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1]。作为中心事物是人的环境,它是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工程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本文所指的社区健身环境是指与社区体育这一主体相对的客体,与体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与居民体育生活质量密切相联系的概念。它们能够与体育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并对体育产生直接、间接的正、负面的影响。社区健身环境按照存在形态一般分为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按照性质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由于现在的城市社区大多经人工改造,纯天然环境微乎其微,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彼此交叉部分很难将它们严格区分,因此,我们认为将社区健身环境分为社区健身自然环境和社区健身社会环境比较适当。其结构如下图:

2社区健身环境评价的内涵

社区健身环境评价是健身环境质量评价和健身环境影响评价的总称,换言之,健身环境评价包括健身环境质量评价和健身环境影响评价两部分。质量评价是评价社区健身环境质量水平,并对环境要素或社区环境状况的优劣进行定量描述,其重点是通过现状的研究,评价、探讨提高社区健身环境质量,构建优美和谐的健身环境,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的方法和途径,目的是更好的为社区体育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服务。健身环境影响评价是人们在采取对健身环境有影响的行动之前,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识别、预测和评价该行动可能带来的影响,遵照社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满足社区居民体育需求所需环境相协调的原则进行决策,并在行动之前制定出消除或减轻负面影响的措施。社区健身环境质量和健身环境影响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环境质量高对居民的健身活动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形成正价的健身环境影响;反之,环境质量低,不利于居民健身习惯的养成,难以形成良好的健身气氛和人群参与率,从而产生负价影响;反过来,形成活跃的健身气氛、丰富的体育生活、浓厚的健身意识、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行为又能提高社区健身环境质量。从广义上讲,健身环境评价是对健身环境系统状况的认识、评价和判断,通过评价发现健身环境是否符合居民健身需求,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便总结经验,提出对策,促进社区体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从影响方式上讲,社区健身环境可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与健身活动相伴,直接作用于健身过程始终,如场地设施环境、健身区生态环境、健身活动形成的体育文化氛围等;外环境可在宏观上制约或调节健身活动的开展,为活动提供必要的保证或保障条件,如政策法规、经济投入、体质监测、组织管理中的非活动直接参与部分等。本文主要对社区内外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社区健身环境质量的评价作理论的探讨。健身环境评价存在两个向度:1) 主观向度:对健身环境在主观上的认识。由于在需求层次、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健身环境的主观满意度和主观舒适度的判定会有不同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个体主观感受上,如:个人纵向比较,比以前好(对比感觉);2) 客观向度:指对环境可度量化内涵进行界定,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体育物质或非物质环境因素构成的环境的判定,着重进行环境指标的研究,属性是客观的,体现团体性。对于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人们常常试图找出一个综合值来对它做出总体性评价,力求评价更科学、客观、有效,真实反映其状态或水平。显而易见,主观的评价存在很大的缺陷,一是受个人的主观意愿、生活习惯、价值观、审美观、成长背景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主观指标仅反映个人偏好,个体间差异大,内在的评价和渴望难以衡量整体性及指标的整合;二是主观指标的可信度往往引起人们的怀疑,可靠性不足,是否受其它动机的左右等;三是满意度虽然能反映“良好”的状态,但各人的满意程度基于自身的认识、家庭及个人的经济实力等,不可避免的受阶段性情绪的影响,同时总会掺杂自身利益,因而客观公正性难以保证;四是主观评价更趋“比较式”,是与同境况者的比较而感觉,通常没有某一客观统一的标准,也就较难有代表性,从而也说明,社区健身环境优劣从主观向度上较难反映真实状况。但由于各种客观指标的性质是不同的,只有加权的方法才能取得综合值,但指标值的权数却又难以确定,目前权数确定虽然有很多方法,但都含有主观成分在其中。而主观指标有助于这种综合值的计算,因为人们满意与否总是综合了社区各方面的状况后才产生的,主观指标有助于迅速了解社区健身环境的综合状态或水平。因而在制定评价指标时要综合考虑,评价内容要全面,主客观因素相结合。

3社区健身环境评价的基本特点

社区健身环境的区域性、整体综合性、层次性、动态性等特征,决定了社区健身环境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 与区域发展水平的关联性。社区健身环境与本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并受其制约。评价健身环境要从国情、省情、地情出发,既要强调评价标准的统一化,又要考虑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防止简单化,不搞“―刀切”。2) 评价目标的一致性。这里所讲的一致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评价与建设目标的一致性。社区健身环境评价的主要功能和根本意义既不是选拔和甄别,也不是对评价社区的奖励与惩罚,因而它不同于先进体育社区的评选。评价的目的在于检验目标达成水平,取得反馈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建设缺陷和问题进行补救和处理,也就是说,评价是为建设和发展服务,评价起到诊断和导向作用。二是评价目标要与社区成员的需求相一致。社区健身环境是根据人们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和社会走向健康文明的需要而设计、建设起来的适宜人们从事健身活动的载体,它往往反映出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体现了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态度及期望,社区体育的建设是为了促进社区成员的体育活动,因而必须体现社区成员的意志,以他们的需求为目标导向。3) 评价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社区健身环境包含的因素较多,有“硬环境(物质环境)”和“软环境(精神环境)”两个层次。涉及多项内容,因而评价指标的设计、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方法的选择等要遵循多元化原则,力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我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同时由于社区健身环境的非客观因素的存在,难以具体量化,决定了对其评价应采用模糊综合判断进行处理。4)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由于不同利益主体价值取向的不同,社区健身环境评价不是以政府、社区物业管理者、居民等某一方的价值观为准则,而是协调多方利益达成共识,寻求多方利益的平衡。5) 注重新价值的评价。社区成员进行健身活动,通过健身互动形成一定的健身活动氛围,有利于自身或他人形成良好的健身效果,有利于吸引更多人的参与,或保持健身行为的持续性,从而使健身环境生成新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环境自身具有的,而是透过人的健身实践生成的,属于“生成性”价值。对这种价值的判定不同于传统的评价,从而使其评价具有自身的特点。

4社区健身环境评价的基本理念

4.1“以人为本”即以居民的健康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人类活动的基本价值要求,它强调的是在社会制度安排和政治、文化生活中,以人的发展和利益为首要考虑,反对用外在的价值尺度来衡量和评估人类活动的价值意义[3]。健身环境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区健身活动的开展,吸引众多人群参与体育健身,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丰富居民生活。从人本主义的立场看,是否有利于人的存在和发展是衡量一切的最高价值标准。反映在社区健身环境评价中,就是评价要以居民对健身活动的需求来判定健身环境的质量。就是说,社区健身环境评价要确立居民在健身环境的主体地位,把健身环境是否有利于居民健身活动作为评价的首要目标,树立正确的评价思想,倾听居民的声音,摈弃固有的物本评价思想,把评价引上以促进居民的身体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方向上来。

4.2以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理念社区健身环境评价的功能之一是诊断社区健身环境的规模和质量,通过健身环境的现状判明社区体育的发展水平,为下一步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导向和决策支持。根据社区的规模、结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鉴定社区体育的发展是否与社区的发展相适应,是否满足社区成员的健身需求,这里就存在两个必须弄清的问题,一是健身环境的建设目标问题;二是社区健身环境与社区其它方面的协调问题。社区成员对健身环境质量的要求总会是最佳化的(个人需要的最佳),这是由人们的需求愿望和追求的价值所决定的。社区成员由于自身条件不同,对社区健身环境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多样化需求的结果容易使健身环境中的物质设施趋向“大而全”,非物质条件变得复杂而多变,此时,社区健身环境的目标评价就要起到“指挥棒”的作用,为建设目标服务。然而对其评价不能脱离社区的实际,不能割裂与社区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社区其他方面的发展,社区体育健身环境的发展也会失去持续性。根据文化生态学理论(比例平衡理论),社区作为一个运行的社会体系,其社会功能要求把空间分配给各项社会功能使用,以维持社会功能的同一性。由此,必须达到某种牺牲性平衡(Balance of Sacrifices),以便社区的各项功能需求都在相当程度上得到满足[4],其中的任何一项建设都不能无限满足,否则就会造成其他方面功效的过度损失。因此,社区和谐发展的评价理念实质就是保持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这与社区健身环境的建设目标是一致的,也与居民对健身环境的需求是一致的。

4.3面向多元的理念社区健身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正是由于其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其评价应坚持多元的评价理念。首先,在评价内容上,不仅重视硬件设施的质量评价,而且要重视软件组织管理与服务、健身活动开展等质量评价,其中的质量要素,注重景观性和适宜性评价、资源效率和安全管理评价、健身者满意度与反应性评价等;对指标的选取,一是由传统的单一指标评价发展为复合指标的评价,力求反映健身环境的整体性,避免片面性。二是综合质量评价由原来的单维评价发展为二维、三维评价,以多维的综合结果形成的矩阵判别优劣。在评价目的上,打破以往只注重目标性评价的局限,将目标评价、过程评价、居民需要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明确社区健身环境评价的目的不仅要反映健身环境的优劣,更重要的要在评价中找出阻碍居民从事健身活动的因素,分析原因,达成评价者与社区管理者及健身者的共识,以便对健身环境下一步的发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就是说,评价具有动态性,强调过程评价,目的是为了改进与提高,而不是为了选拔与评优。这就意味着,社区健身环境评价要注重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结合,指标的选取以及权重的确定不能按照传统的少数专家认定的方法,居民是健身环境的主体,是健身环境的受益者和改造者,他们的意见最具权威性,居民的参与和建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评价方法上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重视定性评价,尤其是那些对健身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又难以量化的主观性指标,必须给以准确描述;主客观评价相结合,明确健身环境既是客观指标的标准化,又是居民主观指标的满足性;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凸现环境评价的性质与目的。

4.4突出地方特色,建立适应居民健身多元需求的评价体系以文化和价值观为研究重点的社区文化区位理论认为,社区是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的一个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其自身的地理、文化、习俗、价值认识等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某种生态行为和结构,这种生态观是社会结构的生态观,它影响着这一区位成员的生活方式[5]。社区体育是城市群众体育活动在社区地域上的缩影,受社区成员的价值观、家庭生活方式的支配,体育健身活动必然有其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就是说,不同的社区总会存在不同的背景,这些差异虽然有些是基于经济的、地理的,但更多的是基于文化的因素。健身环境的区域性特点告诉我们,评价社区健身环境要从实际出发,既要强调评价标准的统一化,又要考虑区域特殊地理、文化、经济发展等背景。

5社区健身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评价指标的构建是核心内容,它关系到综合评价是否准确反映问题的实质。建立一套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具有指导性的指标体系,是社区健身环境评价工作的关键所在。社区体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成员健康是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居民参与体育并追求的目标。社区健身环境评价要体现健康的核心主题。从城市社区健身环境结构图可以看出,社区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由于地形具有天然特征,虽然是构成自然环境的部分,但不具有普遍性;地貌部分可参照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因此,生态环境是健身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社区健身社会环境涉及政治、经济、人文环境等众多因素。政策法规是社区健身环境建设与管理的行动指南,具有约束和调控作用。在社区健身环境评价中,对它的影响及落实情况,主要是通过管理与健身活动状况显示出来,它与社区体育管理具有明显的叠合性,将政策法规纳入到管理及其它的评价指标中,通过其他指标反映出来更符合评价的需要;经济对社区健身活动的作用是间接性的,是通过改善健身环境和变革居民生活方式结构得以实现的,评价中,健身环境各组成部分的质量和水平已很好的说明了经济在社区体育投入的状况,经济环境问题已被其他指标所涵盖。因此,政治、经济指标没有单列出来的必要。评价社区健身环境时,应把主要着眼点放在人文环境因素上,从“硬环境”的设施方面:包括场馆、健身设施(含有残疾人专用设施)、服务设施(为健身所特有)等和“软环境”的管理及健身氛围方面:包括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与服务、人才培育与利用、开展健身活动及氛围、健身宣传与指导、居民体质监测、健身交流与合作、健身与健康教育等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所建指标体系要力求反映社区健身环境内部的本质联系,选择和确定具体指标来构建指标体系时要综合考虑其整体性、动态性和系统性,选择的指标要考虑到信息的全面性与指标评价简便性的结合,避免多重共线性与序列相关的干扰。

参考文献:

[1] 戴天兴.城市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2002,7.

[2] 熊茂湘.体育环境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5.

篇2

第三条经济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称为:高级经济师。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四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身体健康,能够全面履行岗位职责。任现职近5年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等次以上。

第五条申报经济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外语条件,按照《关于调整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宁人发〔2007〕65号)规定执行。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继续教育须符合国家及自治区的统一规定。

第六条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

(一)申报评审高级经济师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本专业博士学位,并取得经济师任职资格满2年。

2.本专业硕士或大学本科毕业,取得经济师任职资格满5年。

3.本专业大学专科,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2年,并取得经济师任职资格满5年。

第三章能力业绩条件

第七条申报高级经济师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较全面、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在某一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能应用经济理论知识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动态,并对本专业发展与研究具有独到见解。

2.熟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经济运行方针、政策,熟练运用本专业经济技术标准及规程进行工作。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

具有指导经济师、研究生完成科研和项目课题的能力,并具备下列工作经历之一:

1.作为负责人或骨干完成科研任务,创新管理、应用课题或中型以上经济考察、调研报告,通过市厅级以上部门鉴定。

2.具备国内外经济运行接轨的工作能力,能准确按照有关国内外经济法规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运行。

3.有主持或为主对大、中型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制定项目经济运行方案的经历。

4.解决过重大项目经济运行中的复杂疑难问题的经历。

5.有参加国家或自治区级、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或国际合作项目的经历。

6.作为主要成员编制过市以上或大、中型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纲要等项工作的经历。

7.有经验收合格的大、中型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或骨干的经历。

(三)业绩与成果

1.学术成果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有公开出版本专业专著或有本人撰写累计2万字以上的合著。

(2)在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独著或第一作者)。

(3)参加自治区级、部级经济学术活动并发表会议交流论文2篇以上(独著或第一作者)。

2、工作业绩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国家和自治区级、部级科技进步奖、成果奖(等级内额定人员)或获市厅级科技奖的主持人或主要完成者(第一、二名)。

(2)获自治区级和部级授予的业务先进(优秀)工作者称号。

(3)主持或为主编写的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等,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实施。

(4)主持或为主编写的科研、调研、经济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有2篇通过市厅级以上部门的审查鉴定。

(5)主持和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撰写有实用价值的经济工作报告,提出的创新措施或建议以及有关资源节约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措施,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或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增长,主要经济指标达到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6)作为企业领导,使企业连续3年大幅度增加收入或实现扭亏为盈(经自治区经济综合部门认可)。

第四章破格条件

第八条对为我区经济社会做出重大贡献且能力和业绩突出的,可破格申报评审。破格须在本系列级别内,对任职年限、学历、外语条件其中一项实行破格。

(一)申报破格任职年限者,其任职资格年限可提前一年。

(二)申报破格外语者,年龄必须男满45周岁、女满40周

岁。

(三)申报破格学历者,取得经济师任职资格年限须满8年。

第九条凡申报破格高级经济师,除具备正常申报条件外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十名或二等奖前八名或三等奖前五名。

(二)获自治区级或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五名,或二等奖前二名,或两个三等奖第一名的获得者。自治区级或部级授予的其他科技奖项可参照认可。

(三)获自治区级、部级以上部门表彰或奖励的(以获奖文件和获奖证书为准)。

(四)有公开出版本专业专著或本人撰写累计10万字以上的合著,或全区行业颁布使用的由本人编写的8万字以上经济法规性手册等。

(五)主持或为主完成国家、自治区级、部级科研项目的论证、规划建设,经验收合格者(须出具有关材料)。

(六)发明创造、概预算审查或合理化建议等应用于生产项目建设后,取得明显效益(年增加利润在100万元以上,须出具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

(七)作为企事业单位主管经营、项目审查、项目建设的主要负责人,连续三年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三年累计增加利润100万元以上(须出具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并受到以下奖励者:

1.县属人员受县政府奖励2项以上或受市级政府(含)以上奖励1项以上。

2.市属人员受市级政府(含)以上奖励1项以上。

3.自治区属人员,受自治区政府或国家有关部委奖励1项以上。

第五章附则

第十条凡有以下情况之一,不得申报参加评审:

(一)工作严重失职,造成恶劣影响的,受党纪、政纪处分未满处分期的。

(二)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

(三)伪造学历或申报业绩、成果弄虚作假的。

如申报参加评审后,发现举报查实有以上行为的,一律取消所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年内不得申报。

第十一条申报人员提供的业绩与成果、论文与论(译)著,须是任现职以来所取得的。职称外语成绩单、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二次及以上学历证书、继续教育合格证书等证件的取得时间,截止时间一律为申报时间上年的12月31日。

篇3

1.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博士学位),取得会计中级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6年以上,取得会计中级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3.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会计中级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或者取得会计中级资格后4年以上,且在大、中型企业连续担任财务负责人2年以上。

4.取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或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且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取得会计中级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二)具有审计师(统计师、财政税务专业经济师)等会计相关资格转升或转评高级会计师应具备的条件:

1.目前在会计岗位上,并取得审计师、统计师、财政税务专业经济师等资格5年(含5年)以上的申报人员,其从事审计、统计等会计相关工作的年限可以连续作为会计工作年限计算,正常申报高级会计师。

2.取得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等高级资格3年(含3年)以上,目前在会计或会计管理岗位上,有会计工作业绩和成果,可以按照条件申请转评高级会计师。

二、取得会计中级资格后,有关继续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年限计算、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工作业绩与成果、着作论文、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其他申报材料的具体要求,对照《资格条件》的相关条款,截止时间均为2011年12月31日。

外语不作要求。

三、申报材料报送要求及时间

(一)请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按《江苏省会计专业高级资格评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苏财规[2011]11号)规定要求对委托评审的材料严格把关,认真做好审核、公示和推荐工作,确保材料真实、齐全、手续完备。对申报人提供的学历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中级资格证书、计算机能力考试合格证书、高级会计师考试合格证书等进行审核,核实后填列《高级会计师资格申报人员信息汇总表》。

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其评审资格延迟3年以上。

(二)报送时间

1.省级各部门、各单位及在宁其他单位(中央及部属单位须持上级主管单位出具的委托评审函)于5月20日前,将已经单位公示无异议的所属申报人申报材料送至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地址:南京市西康路47号402室)。

2.各市财政局应于5月20日前,将已经申报人所在单位公示无异议、各市职称管理部门审核后填制的《江苏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情况一览表》,以及通知附件所要求的资料报送我厅会计处。联系人:周婧。

逾期不再受理。

篇4

2金融保险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金融保险专业是一个特殊的专业,和其他专业不同,高职教育阶段的金融保险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操作与管理、面向业务第一线的应用性、实践性金融专门人才。现今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培养的学也主要面对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学生未来所从事的业务也主要以一线的柜台操作、金融商品和保险产品的营销为主,所以,金融保险专业的高职教育必须要结合实际,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也非常迫切。但是,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这些企业在现今属于高收入行业,远的不看,就近来广东省的各行业平均收入显示,金融保险业也是位居前列,正因为这个行业在国人看来是白领高薪的行业,使得在培养学校的专业教师,引进兼职教师方面存在了很大的阻碍。

2.1培养专业教师

2.1.1证书的获取

“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首要途径是利用现有的教师,从“双师型”的要求来看,教师要有职业资格证和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金融保险行业在从业时,银行要求从业人员有银行从业资格证,保险公司要有保险人资格,证券公司要求有证券从业资格证,这三个证都是从事金融保险行业的入门门槛,然而它们不是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不符合“双师型”要求,符合要求的只有中(高)级经济师。据了解,金融行业内部工作人员也是考取中(高)级经济师,而中(高)级经济师只要通过相应考试教材的学习就可以考到,但是通过后对实际的教学没有太大的实践帮助,高职的学生主要针对的是银行、保险和证券一线从业人员,中(高)级经济师对这些一线操作很难起到指导作用。但时至今日,各个高职院校恰恰都是以“双证”来要求和评定教师,教师取得的证书能否改善实践教学根本不去评定。

2.1.2教师的培训与实践

金融保险专业的在职教师要到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去培训和实践是非常难的。首先,本专业教师的基础教学任务很重,由于该专业的招生计划在高职阶段基本上都会维持在50到80之间,最多也就是两个班级,金融保险专业的专职教师如果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每学期最少都要承担两门以上的不同专业课,而这些课程的教育教学就要花掉教师大多数的时间。其次,金融保险专业是一个实际操作很强的专业,不是简短的一两个月的培训就可以的,一定要教师亲自进入行业亲自操作相关的业务,而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只有下班时间、节假日或是寒暑假去行业实践。但是,不管是银行、保险公司还是证券公司只要是新进职员,第一要事就是要上岗培训,金融机构不会愿意找专员为教师进行岗前特别培训,培训所花去的成本费用的结算都是问题。第三,就算教师通过培训可以开始阶段的上岗,但是金融保险行业都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要面对顾客,顾客的口碑是服务行业的支柱,一旦由教师来操作给顾客留下不好的印象,那将会是很大的损失,而企业又没有机制来约束教师,就算教师愿意免费给企业做事,企业也不会拿自己的声誉冒险。第四,金融保险业是大量资金融通的行业,在企业中存在大量的客户资料和相关文件,有些涉及到隐私和机密,不能外泄,所以金融保险行业进入教师挂职锻炼和顶岗实习都非常慎重,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也都是浅层次的交流。最后,由于行业收入的差距,金融保险的专业教师如果真正熟悉了企业的业务,能为企业服务或是给企业带来不错的业绩时,企业也会高薪留下教师,因为教师丰富的理论也能弥补企业的不足,所以高校教师跳槽的并不少见。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只愿意提供见习、访问、讲座等形式的合作,教师就很难深入参与到金融业日常经营运作当中,也就很难提高实务技能,获得工作经验为教学所用。

2.2从企事业单位引进高级人员

在金融保险业一线工作过的高级人员,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熟悉一线的业务工作,不仅在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工作经验相结合,还能够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好地指导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但是,这样的人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首先,就是行业收入所致,金融保险行业的薪金很高,而教师的工资与之差距很大,这些在行业中的高级人员根本不可能来高校做专职教师,而金融保险业的薪酬激励机制也和高校不同,这些人员宁愿花时间去提高自己的业绩和水平也不愿意来赚取一节课四五十元的课时费。其次,在金融保险企业工作的高级人员自己本身的工作也很忙,经常有加班和会议,从实际教学来看,笔者所在的高职校就先后聘请过多位地方商业银行支行的行长、副行长,人寿保险公司的部门经理和海通证券的相关负责人,这些兼职人员有相当的行业从业经验,通晓行业的业务,他们所授的课程很受学生的欢迎,但是,这些人员本身的工作都很忙,经常会有临时性的会议和出差,学生计划安排的课时也要随教师的问题而临时调整,有时实在没有时间完成不了规定学时的,最后还得由本校专业教师继续授完,而且课程结束后的相关教学资料也得需要本校专业教师完成。最后,学院就算花大笔资金聘请了这些专业人员,过不了多长时间也会大量流出。由于理论和实际操作存在不对等,这些金融从业人员的能力主要在于知晓实践操作和实用技能,而理论基础不强,或是已经淡化。而在高校职称评定中,是以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来分高低,中级职称主要看省级及以上期刊的论文数,高级职称主要看核心期刊的论文数,这恰恰是从企业聘来的这些人员的弱点,所以很快会不适应高校的收入分配机制而再次流出。#p#分页标题#e#

3建立金融保险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议

金融保险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面临着比一般专业更为困难的问题。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金融保险专业的特殊性,以及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建立金融保险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做到几点:

3.1高职院校要树立正确的“双师型”观念

现在的高职校都是全面型的院校,既有工科专业也有文科专业,工科专业和文科专业有不同的特点,就算在同样的文科专业中也有不同,有些专业要取得双证很容易,通过短期的培训课程就可以获得职业证书,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对不同的专业区别对待。比如,从金融保险专业所培养的学生素质来看,学生大三毕业后要进入金融机构,从实际看可以进入的有邮政储蓄银行、农信社、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但是进入邮储、农信社要求学生有相应的金融从业证,而且要通过省里统一的招考,考的也是银行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进入保险公司对应的是考取保险人资格证,进入证券公司并没有一定要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作为金融保险专业的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帮助学生毕业前考取相应的从业资格,所以教师考取相应的从业证书等于也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输送了现实的知识,培养了学生从业的能力,因此,学院在实际操作中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淡化“双证”,更多注重实践能力。

3.2改革高职院校薪酬激励机制

适当提高“双师型”教师收入水平。众所周知金融保险行业的薪金高,要吸引符合“双师型”教师的人才,就有必要缩小收入的差距,改革现有薪酬机制,应当尊重市场规律,而不是一味的空谈奉献精神,对符合“双师型”教师资格的老师应该给予嘉奖或是给予高于同级别教师的薪金,而“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定中并不是主要因素,远远不如教师的数量,“双师型”教师考取证书要有相关费用,到企业实践要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也会产生一定的费用,学校要求教师奉献自掏腰包,但是却不给予教师应有的奖励,教师会没有动力和热情。

3.3完善职称评审制度,修订职称评审标准

篇5

李刚 1952年3月生,江苏邳县人,2001年任徐州师范大学副校长,现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长期从事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和党政管理工作。为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江苏省外语专业高级职称评审组成员。

华桂宏 1966年6月出生,江苏姜堰人,博士,教授。曾任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金融系主任,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学科建设办公室、“211”工程办公室主任。现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发展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出版个人专著《有效供给与经济发展》等2部,发表《论金融现代化的性质》等学术论文50余篇。

江苏省无锡商业学校 江苏省无锡商业学校创建于1965年,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是一所培养商贸领域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占地1460亩,校舍总面积32万平方米,拥有25个多媒体教室及设备先进的试验室100余个。学院现有教职工780名,其中中高级以上职称250余人,在校学生12000余人。学院坚持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办学,立足商业,突出职业,强化创业,服务就业,在全国率先创建了三条“大学生创业教育街”,建有江苏教育超市、无锡精工装饰公司、梦之岛信息技术公司等多家“教学公司”,并与5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验实训基地。

张立今 1954年5月出生,安徽淮北人,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2000年9月到2004年12月任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2005年1月份至今任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先后获得淮北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工作者、安徽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二十多个荣誉称号。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合并成立的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安徽省首批被教育部批准的四所高职院校之一。学院现占地550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648人,各类在校生13815人。学院2003年、2005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五年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名列前茅,连续四次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篇6

如何写?

一是先简要介绍自己是基本情况,如现任职称、任职时间、毕业学校、政治面貌、现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担任那些社会职务。

二是自己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三是详细地叙述自己任职以来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即主持那些课题,课题进展,有那些创新,取得那些突破,通过那类鉴定,获得什么奖励,专家对此评价。 四是发表那些论文。

五是获得的奖励。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

(一)基本情况。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总结前要充分占有材料。最好通过不同的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解有关情况,或者把总结的想法、意图提出来,同各方面的干部、群众商量。一定要避免领导出观点,到群众中找事实的写法。

2.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3.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4.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5.总结的具体写作,可先议论,然后由专人写出初稿,再行讨论、修改。最好由主要负责人执笔,或亲自主持讨论、起草、修改。

申报高级会计师业务工作总结(供参考)

本人XXX,男,生于19XX年X月,大学文化,现任XXXXXX有限公司财务经理。20XX年11月通过全国经济专业工商管理子专业中级资格证书考试,获得经济师(工商管理)资格。20XX年5月通过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资格证书考试,获得会计师资格。20XX年9月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全部科目,20XX年加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非执业会员。20XX年3月加入中国会计学会。20XX年9月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成绩达到XXX合格标准。现根据人事部、财政部“国人厅发[2004]14号”文件和《XX省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试行办法》的精神,申报评审高级会计师。

一、本人概况

19XX年9月毕业于XXXX学院会计系XXXX专业,学制X年,并于同年XX月参加工作。20XX年1月开始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会计专业本科段考试,于20XX年12月取得由XX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XXXX学院联合颁发的自学考试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证书。20XX年4月考入XXXX大学MPAcc(会计硕士)专业进行在职硕士学位学习。

19XX年12月至19XX年9月,在XXXXXX公司负责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财务会计工作。19XX年9月至20XX年2月,分别在XXXX有限公司(XX合资企业)、XXXXXXX(中方投资者)、XXXXXX有限公司(由XXXXX重组更名)先后担任主管会计、主任、财务副经理等职位,开始主要负责账务处理、报表编制、报表分析、税务核算等工作,担任财务副经理后主要负责预算管理、财务分析、融资管理、内部审计、会计稽核等财务管理工作,协助部门经理对公司财务工作的管理。20XX年3月至20XX年9月,在XXXXXXXX有限公司担任财务负责人,负责公司内部财务管理方面工作,协调外部与税务、银行、外汇等相关管理部门的各类事项,规避公司潜在的风险,为公司健康快速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XX年10月至今,在XXXXXX有限公司担任财务经理,全面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工作。

从事财务、会计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准则,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学识水平

1、学习情况

财务工作需要边工作边学习,我一直也是这样做的。19XX年9月至19XX年9月,在XXXXXX学院会计系XXXX专业学年,系统学习了会计、财务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为毕业参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XX年参加并通过了全国经济专业工商管理中级资格证书考试,取得经济师资格。20XX至20XX年参加了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资格证书考试,并以《经济法》81分、《财务管理》78分、《中级会计实务一》80分和《中级会计实务二》88分,平均成绩81.75分的高分通过考试取得会计师资格。20XX年9月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全部5门科目,获得全科合格证书。从20XX年1月至20XX年10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会计专业本科段考试,以全部专业课一次性通过、平均72分、论文优秀的成绩在20XX年12月获得本科毕业证书。20XX年10月参加在职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联考,被XXXX大学录取为MPAcc(会计硕士),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后,目前正在撰写毕业论文。20XX年9月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成绩达到XXX合格标准。

在工作过程中,我不断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并参加各类资格考试,学习与工作的相互促进,使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总之,从学习情况看,已经较系统地掌握了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理论,具备了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具有了履行高级会计师职务的学识水平。

2、对会计理论、专业知识的运用情况

担任会计师以来,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理论文章6篇、重要调查报告3篇、业务工作总结8篇,规章制度和办法等若干。以理论文章为例,20XX年在XXXXXX有限公司工作期间,与XXX、XXX二人就高科技企业的组织结构、风险等级、产品特点等使其内部控制区别于传统产业,探讨高科技企业内部控制模式对完善其管理的重要意义,撰写的文章《XXXXXXXXX》发表在《XXXXX》20XX年XX期。20XX年在XXXXXX有限公司工作期间,通过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对房地产企业涉及的税收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完善我国房地产税制的建议,撰写了《XXXXXX》、《XXXXXXXXX》两篇文章,分别刊载于《XXXX》20XX年XX期和XX期上。20XX年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颁发后,针对营业税新老办法在政策衔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撰写了《XXXXXXXXXXX》,文章发表在《XXXX》20XX年XX期上。此外,还有《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两篇文章分别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土地使用权的核算及税务影响,购进走私进口货物涉及的税务问题进行探讨,文章成稿投出尚未发表。从上不难看出本人了解国内外财务、会计方面的发展趋势;了解宏观经济政策,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以及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具备了运用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并将之总结形成文章的能力。

三、工作能力和工作成就

工作XX年多来,从事过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内部审计、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工作,工作岗位也从开始的一般财务人员逐渐提升到现在的财务经理,供职的单位主要是外商合资、独资大中型企业。具有了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包括XX年以上的企业中层领导经历。具备较为全面综合的企业管理经验,尤其在财务会计方面专业能力突出。本人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

负起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够草拟和解释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或在全国施行的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办法,组织和指导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的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培养中级以上人才,具有全面履行高级会计师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

为人诚恳、谦虚、勤奋,性格开朗,富有责任感和事业心,勇于面对困难和压力,擅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和团队合作精神。熟悉企业的财务工作流程,能够胜任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有较为丰富的团队领导和管理经验,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社会活动能力。下面就本人符合高级会计师职称条件的能力和工作成就作一介绍。

20XX年,在省内上市公司XXXX介入XXXXXXXXX有限公司公司的收购重组运作中做了大量实际的工作,提出了多项决策性建议。随后在20XX年再次全程参与了深市上市公司XXXXXX受让XXXX,并部分收购XXXX投资者股权后,对XXXXXXX有限公司的股权重组工作,克服困难解决了上市公司收购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同时限制繁多的各类问题,平衡各方利益最终达成收购,使XXXXXX在专用车领域扩张的目的得以顺利实现,而且为XXXXX有限公司(收购后更名为“XXXXXXX有限公司”)进一步的发展减轻了包袱、扩大了融资渠道,取得双赢效果。

20XX年,为了XXXXXX有限公司加快发展,抓住国内道路运输车辆需求快速增长的有利时机,参与起草了XXXXXXXX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利用所掌握的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论证了投资可行性,推进了XXXXXX在XXXXXXXX开发区基地的建设投产。

20XX年,担任XXXXXXXX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期间,结合公司实际经营需要,组织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及《日常费用管理办法》等财务会计制度,完善了财务制度建设,强化了内部控制,对规范、保障公司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起到重要作用。

篇7

根据《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人发〔2002〕58号)规定,申报高级审计师资格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工程师,下同)后,从事审计工作满2年。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4年。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5年。

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6年。

(二)申请参加评审的人员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有效期之内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

2.具备有效期内的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或达到全国通用标准的职称外语成绩通知书。

3.具备规定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应考科目(模块)合格证。

4.取得中级资格以后各年度或任职期满综合考核“称职”以上。

(三)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工作经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担任大中型审计项目的主审5次以上。

2.主持实施全国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2项以上,或省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3项以上,或地市级行业审计或审计调查4项以上。

3.担任审计署或省级以上党委、人民政府交办的专案审计项目的主审2次以上,或担任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及上级审计机关交办的专案审计项目的主审3次以上。

4.主持或承担由审计署、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审计科研课题、政策研究课题、调查研究课题1项以上(如果仅参与课题研究,其排名须在前三位),或由审计署、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所属科研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其它有关部门、地市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前述课题2项以上。

(四)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业务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担任主审的大中型审计项目中,有1项以上在省部级审计项目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或有3项以上在地市级审计项目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

2.在承担的审计或审计调查工作中,所反映的问题具有典型性或预见性,所提出的建议、意见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其中有1项以上被国务院采用,或有2项以上被审计署或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采用,或有3项以上被省级审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其它有关部门、地市级人民政府采用,或有4项以上得到被审计单位或委托单位采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3.承担有关部门交办的专案审计工作,其审计结果成为司法机关、纪检部门案件审理的重要依据。

4.在主持一个行业或一个大中型企业的审计工作期间,有过审计方法创新或先进经验总结,被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且相应的审计机关已决定予以推广或有材料表明已被其它单位正式采用。

5.作为主要执笔人制定过地市以上行业或一个大中型企业的审计操作规程、审计工作制度或审计发展规划,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实施。

6.主持或承担的审计科研课题、政策研究课题、调查研究课题(如果仅参与课题研究,其排名须在前三位),有独到见解或理论创新,对审计或相关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其成果经同行专家鉴定,被认为具有国内较高水平。

(五)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其审计及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经两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专家鉴定为有较高学术价值,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正式出版社出版过有统一书号(ISBN)的审计或相关专业著作,本人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或编写一部已正式出版的审计或相关专业教材,本人独立撰写8万字以上。对未注明作者所撰写章节的著作或教材,须由主编或出版社出具作者写作分工的证明。

2.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核心类报纸、期刊上或在有国际统一刊号(ISSN)的国外报纸、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每篇不少于2000字,下同)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

3.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非核心类报纸、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或在省级新闻出版部门认定的有内部刊号的报纸、期刊上发表4篇以上独立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

(六)破格条件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从事审计工作年限,但确实有真才实学,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来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员,允许破格参加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其破格条件按照《山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破格申报指导条件(试行)》(鲁人发〔2005〕15号)执行。

二、申报程序和评审方式

(一)申报程序。申报高级审计师资格,实行个人申报、民主评议推荐、单位审查、主管部门审核的办法。

单位组织申报推荐时,要成立7人以上在相应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对申报人的学术、技术水平进行评价,提出推荐名单。单位根据专家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提出的推荐名单,综合考虑申报人的品德、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情况,确定推荐人选,经公示无异议后推荐上报。其中,事业单位申报推荐时,要结合岗位设置情况组织申报。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数已超过按实施岗位设置管理规定应设置的相应岗位数15%的,要从严掌握,一般不再推荐申报。

申报人员要实事求是地填写申报材料和提供各种证明材料,所在单位认真审核后报经主管部门审查;主管部门签署意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印鉴后及时送呈报部门;呈报部门审核同意并签署呈报意见后,报送高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省审计厅人事处)。

(二)评审方式。继续实行网络化评审,统一使用《山东省职称评审管理系统》进行申报、呈报、审核及汇总。系统包括个人申报、审核管理、评审管理三个子系统,申报人使用个人申报系统采集基本信息;呈报部门使用审核管理系统,进行审查、修正上报数据信息等工作;评审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使用评审管理系统,进行申报信息的整理、汇总。申报人可登陆山东经贸网()的职称评定、软件下载、普通个人申报版等栏目,下载安装《个人申报子系统》,并与本市审计局联系申请软件序列号,按有关要求进行填报。

三、呈报的材料及填表说明

(一)须提供的评审材料类别和数量

1.有效期内的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原件)。

2.《高级审计师任职资格评审表》1份(原件。此表在各市审计局领取,不得使用单页自行装订的表格)。

3.《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简表》一式3份(原件)。

4.《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一式3份(原件。由评审管理系统生成并打印,A3纸型)。

5.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业务工作总结报告1份;代表性著作、论文、作品,成果及奖励证书等(原件)。其中:《一览表》中“任现职以来取得的成果及受奖情况”栏填报数量不超过5件;“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的论文、著作、作品等”栏填报数量不超过5件,其中代表性著作不超过2部。

6.学历及学位证书(原件。如学历证书丢失,须提交毕业生登记表原件,或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的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

7.现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单位公布聘任的文件或聘书(原件)。

8.有效期内的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或有效职称外语考试成绩通知书(原件)。符合《关于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鲁人发〔〕7号)、《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发〔2007〕19号)规定的免试条件的人员,须提供有效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免于职称外语考试审核表》;符合放宽外语成绩要求的,须提供外语考试成绩通知书和有效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放宽外语成绩要求审核表》。

9.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应考科目(模块)合格证书(原件)。符合《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发〔2002〕9号)第六、七条暂不参加考试或免考部分科目(模块)规定的人员,须由设区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或省直主管部门、高等院校人事处出具《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暂不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或免考部分科目(模块)审核表》。其中属免考部分科目(模块)的人员,须将免考部分科目(模块)审核表、考试科目(模块)的合格证同时上报。符合《关于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鲁人发〔〕7号)规定免于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人员,须提供《山东省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审核表》。

10.根据评审条件呈报的审计报告、审计通知书等有关材料(原件)。

11.《“六公开”监督卡》1份(原件)。

申报人员按以上顺序整理排放评审材料。

(二)填表说明

1.申报表格中的项目不能漏填,无需填写或没有的填“无”,不能置空。

2.申报材料中的“单位”、“呈报单位”一律使用法定全称。“所从事专业”须按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的专业名称填写,如没有明确规定的,据实填写规范名称。

3.“学历”应填报国家承认的学历。应填报与申报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学历(后学历须满三年),其他学历仅作参考。

4.“任现职以来各年度考核结果”栏应按实际考核确定的等次填写。

5.《一览表》中“成果及受奖”栏的填写:

(1)要填写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来的成果和奖项,应按要求填写“核心提纲、解决问题、效果”等内容;

(2)同一成果的不同奖项只填写最高奖项;

(3)“时间”填写证书落款时间,×年×月;

(4)“位次”填写:成果、受奖等系个人独立完成的填写“独立”;与他人合作完成的,采用申报人位次/合作人数的填法,如:申报人为第1位完成人,系3人合作完成的,填写:1/3,依此类推。

6.“论文、著作、作品”栏的填写:

(1)要填写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来的论文、著作、作品,应按要求填写“刊号、提纲、观点、文章字数”等内容;

(2)“时间”填写报刊或著作的出版时间:×年×月;

(3)“题目”的填写,先注明“论文”、“著作”,然后写作品名称;

(4)“报刊或出版社”填写报刊或出版社的法定全称。

7.“成果及受奖”和“论文、著作、作品”栏,要有选择性地提供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来最能反映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代表作。

四、呈报要求

(一)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对申报材料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确无异议的,在申报材料的相应意见栏中签署意见,负责人签字,加盖印鉴后,连同其他申报材料,按规定时间及时报送高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办事机构将组织专人对呈报的材料逐一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评审条件和呈报要求的材料一律退回。

(二)符合《山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破格申报指导条件》的申报人员,须由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破格推荐报告1份,并由呈报部门核准签署意见,并加盖印鉴;

(三)需委托评审的,按分级管理原则,由相应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出具委托函;

(四)个人、呈报部门一律使用《职称评审管理系统》进行填报、审核、呈报,并上报系统生成的数据盘1份,连同《2012年度高级审计师资格申报材料上报情况统计表》(附件1)和《2012年度高级审计师资格申报人员情况表》(附件2)及用EXCEL制表数据盘1份,按规定时间报送高级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

(五)呈报材料时,呈报单位要将材料一次性整理好,过期不再受理和补报任何材料,一律不予受理个人报送的材料。

(六)将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或达到全国通用标准的成绩通知书(免试审核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应考科目(模块)合格证(暂不参加考试或免试有效证明),依次夹放在《高级审计师任职资格评审表》封面和首页之间。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简表》(一式3份)夹放在《高级审计师任职资格评审表》尾页和前一页之间。

(七)将学历证书、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奖励、成果证书等原件单独集中放在一个文件袋内。

(八)上报材料所用的盒(袋,不用塑料的)要结实、统一,封面要标注呈报人姓名、单位及材料目录;

(九)申报材料必须手续完备,内容齐全,填写打印要正规,字迹工整、清晰,不得涂改、漏字、缺页。

五、呈报时间和地点

2012年度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材料呈报时间为年5月3日至5月28日。请各市、省直各部门(单位)按规定时间,派专人将呈报材料报送省审计厅人事处(济南市共青团路88号,联系人:刘晓敏,联系电话:)。有关文件和表格式样,可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职称评审栏目和山东省审计厅网站()文件下载栏目下查询、下载。

六、其他有关事项

(一)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后又获得大学本科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所学专业应是审计或相关专业,取得学历后需继续从事审计工作满3年以上。

(二)任职年限以及从事审计工作年限,呈报的论文、著作等资料的截止日期为年3月底。

(三)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收费按照省物价局、财政厅鲁价费发〔2002〕235号有关规定执行,评审收费360元。

篇8

行业的前沿趋势如何?杜成林抓紧补课,先后利用出差的机会拜访了自治区医院、北京九家大医院和深圳的四家医院,虚心取经学习。以此为基础,经多方论证调研,结合区情、州情、院情以及过去十几年他在医院工作的体会,提出了医院十年发展战略目标。

杜成林认定医生护士是决定医院的核心,医疗技术水平、医德医风优劣决定着医院的层次,而办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是为各族群众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为保证战略目标顺利实现,他带领相关人员运用SWOT认真分析医院历史、现状,全面客观评价医院优劣短长,明确医院的历史定位,充分借鉴上述兄弟医院的经验,反复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紧扣内涵主线,制定出《巴州人民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包括战略目标、人才发展、基础建设等六大部分。

杜成林成长于大漠深处的一个兵工厂,半军事化的成长环境成就了他雷厉风行的领导风格。科学的战略和强大执行力成就了医院管理的显著成绩。

五年来,医院服务门急诊增长30%,服务出院患者增长27.9%,手术增长23.2%,平均住院日下降1.9天,日均在院患者增长39.2%,住院药品收入比例由51.27%降至36.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2009年的70DDD降至2014年的39.47。人力成本总额由0.653亿元增至1.83亿元,人均年收入由3.8万元/年增至6.4万元/年;业务收入由2.9亿元增至6.4亿元。2014年6月,医院在第二轮地州(市)级等级医院评审中,以优良成绩首家通过评审。

以人为本改绩效

掌舵医院五年,医院各项业务指标强劲突破。这得益于杜成林的高瞻远瞩,更得益于其倡导的以人为本、精细化管理模式。

围绕人才为核心,杜成林上任后的“第一把火”为深化薪酬人事制度改革,明确打破大锅饭,“以事业、待遇、感情留人”的综合发展思路。“我们搞薪酬改革,就要向临床一线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的医护人员和一线员工倾斜。”杜成林在医院办公会上反复强调。

人事制度的改革,这样拉开序幕:通过续聘、竞聘、组织选聘三种方式及严格的选聘程序,选聘46名专业上初露头角、管理上有潜质、人品上得公认的同志为中层干部。之后,采取了如下五方面举措。

――每年根据需要以岗选人,又有36人选拔担任科室领导,11人担任护士长,一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中、青年骨干担当重任,薄弱部门力量得到充实,人员组合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更趋合理。

――规范人员聘用程序,深化岗位管理。建立能进能出、依法自愿、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按照“依法依规、总量控制、分类计划、严格标准、规范进出”的选人用人原则,仅目前就聘用各类人员887人。

――完善岗位设置。规范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推荐评审,对重点专业的科技人才、临床医护人员及急诊、儿科、感染科等科室倾斜,正高、副高、中级职称结构已接近1:3:6。

――努力提高员工待遇。按照“确保略高最低工资,及时兑现职称工资,非专业发院龄工资,结合院情量力而行,逐年递发绩效阳光工资”的聘用人员薪酬待遇原则。2011年,取消了将包括聘用人员在内的每人拿出466元工资用于绩效二次分配的做法;2012年,按不同年限、岗位,对聘用人员兑现不同比例的绩效工资;2013年,按不同年限、岗位,对聘用人员兑现不同比例的阳光工资;2014年,对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病理科、产科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聘用人员实行特殊待遇,绩效工资,阳光工资均按100%发放。

――完善绩效考核分配体系。确定了“以科室核算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手段,以质量控制为依据,以系数分配为杠杆,以技术职务晋升为激励,以分段提成加权重”的收入分配模式。针对儿科、感染科、门诊治疗室、急诊医学科等公益性岗位在绩效工资分配模式上给予了特殊倾斜政策。根据全院各科室工作量及工作性质不同将值班费划分为四个档次对值班人员进行补助,节日值班补助增加1倍。为体现职工忠诚度,提高职工服务年限的绩效工资系数。

细化资产管理

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解决好人人能干事、愿干事、干成事的问题后,他又同步实施了第二举措―出台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尤其是经营理财方法,概括起来,就是积极倡导践行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开源节流。他主持建立起了医院会审制度,建立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制度,严格规范经济活动。

逐步完善物价管理流程,优化病历审核登记、价格投诉登记等工作。指定专人对固定资产实施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求所有重大资产采购项目严格按照申请可行性论证集体决策询价审批等程序执行,成立招标采购管理委员会和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招标采购项目进行全程监督。

对未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采购加大监管力度,实行院内集体按招标采购规定采购,招标采购时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相关科室专家、招标办、审计及监督委员会的人员参加,通过集体决策最终选定质量最优、价格合理、售后服务好的供应商(或承建商),对所有经济活动实行相关各方逐层逐条逐项现场签字确认;结合实际,有计划地推行平衡计分卡、全成本核算;邀请第三方对医院近年来账务逐年进行外部审计,查找漏洞与不足,针对性改进等等。各项财务指标优良,在财政总拨款每年仅有2050万元,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投入高达4.3亿,年人力成本高达1.83亿元的情况下,医院尚有1.2亿以上的资金储备。

在此基础上,杜成林开始发展信息化稳固、提升改革成效。医院自2010年以来先后投入700多万元改建、新建(异地)信息机房,扩容虚拟化服务器,提高了信息系统整体的可靠性。投入1092万元上线(升级)新农合结算系统、远程医疗系统、体检信息系统、医学影像系统(PACS)、HIS系统、LIS系统、“银医一卡通”系统、合理用药系统、领导决策支持系统、院感管理系统、OA系统、麻醉重症管理系统、心电网络系统等,尤其是HIS、PACS系统的上线及LIS和电子病历系统的升级,使巴州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由以前的0级提升为3+级。

借等级评审提升质量

等级医院评审是对医院综合实力的全面考量,也是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实现医院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

自2010年11月启动创建工作以来,杜成林倡导摒弃为创建而创建的思想和做法,始终坚持将评审标准贯穿到医院的各项工作之中,牢牢把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指导方针,按照PDCA循环等科学管理方法,持续改进、全面落实、密集召开会议将质量理念渗透至全院全体员工;选派人员到疆内外进行专项培训、参观学习,先后邀请上级评审专家来院专题培训、对口指导;组织全院应知应会考试、专项考试考核;梳理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分阶段进行院内模拟自评3次,邀请自治区专家组咨询2次。2014年6月29日,医院一次性通过自治区卫生厅等级医院正式评审,被肯定工作亮点18个方面,好的做法141项,获得了一致高度的评价。通过近四年创建,医院的各项工作更加规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社会美誉度进一步提高。

在等级医院创建过程中,为了使“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落到实处,在他的主持下,医院修订完善了包括一系列涉及医疗质量、安全保障、服务水准、执业要求等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规范标准、操作流程60余项;对临床、医技人员、手术医师实施分级授权管理,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从事诊疗活动,杜绝超范围手术及跨专业实施手术,及时检查协调,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开展各类主题的品管活动,全员参与,不断改进患者安全各项措施。

做为首批自治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目前医院责任到人护理模式的科室有20个,实行责任组包干工作模式的科室有5个。通过实施护理服务品牌科室申报,新开展护理服务亮点73项;2013年在第三届全疆医护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医院还建立了南疆首个PICC专科护士门诊,急诊科为自治区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4年更被批准为自治区临床护理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单位。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也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等级评审中系列活动的开展,临床不合理用药有效遏制,合理用药、因病施治的良好风气逐渐形成,长效机制已健全完善。

杜成林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在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的历程中,我们对如何建设、发展公立医院有了更深的认识,并确定只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秉持公益性宗旨不动摇,就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始终抓住医疗质量优质服务这个核心,走内涵发展之路,就能具备持之以恒的竞争实力;始终注重维护好发展好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上下凝聚团结一心,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始终遵循科学发展,认真抓好经营绩效和精细化管理,就能保证医院运行规范高效;始终关注并持续改进群众的就医感受,优化服务流程,就能赢得社会的理解和群众的信赖。

固本强学科

巴州医院是巴州地区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虽然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设备、人才实力在本地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如何才能形成更显著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学科,推动医院走上内涵发展之路,杜成林深知答案就在学科建设、人力资源总体水平的提升上,“名医带名科,名科促名院”战略,是他带领医院取得长足进步的关键。

巴州医院在全疆率先启动“五五十”导师制人才培养计划,成立院内外导师、内培生培养工作领导小组,邀请疆内外5名知名专家担任院外导师,确定5名院外导生,10名院内导师,10名内培生,推行“一帮一”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纳入学科建设规划。在他的主持下,医院制定了《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按照“综合为本、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目标,筛选确定了院内脊柱手足外科、普外科等5个重点科室,妇科、麻醉科等5个重点扶持科室,关节创伤外科、内分泌等5个潜力科室,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2014年,阿依都・阿不都热依木、王红燕等5位同志被授予自治州第一批优秀专家,心血管内科、妇科、儿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临床护理6个专业被确定为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名医、名科战略初见成效。

院级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也成效显著。2010-2014年,全院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56篇,其中:SCI论文3篇,中华级2篇,国家级256篇;取得州级以上科研成果49项,其中自治区级3项,有些项目不仅填补了巴州空白,在自治区也处于先进或领先水平。2010年,医院被认定为自治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目前已承担5期培训任务,成为疆内示范品牌。2013年2月,医院正式成为全疆第一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五年内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81个(其中国家级25期,自治区级108期,自治州级248期),继续教育活动的参加率达到90%以上,承办继续教育项目的学科覆盖率达到93.75%,在巴州各县、市区域覆盖面达到90%以上,每年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完成率达到100%。

医患鱼水情

杜成林经常对医院的干部职工说:“患者是因病痛来医院的,服务不好对患者是雪上加霜。”一次医院收治了一名白血病女孩,当得知女孩家境贫困,无力支付高昂的治疗费后,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谁都有儿女,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办法帮帮这个孩子”,当即带头捐款并动员职工募捐。这样的事例有很多,他还积极争取民政白内障复明项目、肝包虫治疗免费项目等。五年间,受益者千余人,医院配套垫付资金近百万元。

着眼改善服务实务,在医院床位十分紧张、现实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杜成林多次深入科室调研,统筹协调,压缩办公用房,先后为妇科、儿科、中医科、介入科、不孕不育科、心电图室调整了房间,使布局更科学,在拆除旧门诊医疗建设面积减少4800平方米的情况下,床位却净增160张。

针对住院病历出科时间较长,县市患者结算、复印病历不方便的问题,责成医务部、财务科、经管办、病案信息科等职能部门调研,制定了《住院病人预约出院有关问题的规定》及《出院病历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实现了外地患者出院当日结清账目,深受群众欢迎。医院除增设便民服务门诊、提供系列便民服务外,还将陪送陪检中心、送药组整合为护理外勤组,全年陪检患者15 705人,送药42 875次,预约检查单42 335张。

巴州首府库尔勒市地处南北疆交通要道,巴州全境48万平方公里,境内众多事关国计民生的资源及相应的大型企业,有部队、兵团等众多驻州单位,加之人口流动规模和速率持续攀升,地域大、民族多,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概率极大。

篇9

一、地质项目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管理意识,对项目预算不重视

很多地勘单位在预算方面都存在着共性问题,如忽视了管理预算经费的重要性,预算编制造假,巧立名目套现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有的把地方财政的经费拨款完全作为成本,把获得的利润拿到项目单位进行内部分红,这实际上相当于私设小金库,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后果。地质项目评审专家中缺乏既懂地质有擅长财经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很多都是地质专业出身,对财务管理方面可以说是“门外汉”,导致项目评审忽视了财务方面的评审,不符合项目预算评审的要求。不少地勘单位的管理者都是身兼多职,在企业中作为管理者的同时,很可能也是某高校客座教授,甚至是地质项目的评委,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对项目预算不重视,导致地质项目预算的管理职能形同虚设。

(二)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激励机制

地勘单位的项目预算管理制度的问题,导致预算过后产生的经费结余要全部入库,不允许有任何的节流经费,缺乏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不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有的单位就打“球”,利用虚报成本费用的方法获得调控预算的结余;或者不按照预算的范围内使用资金,故意节省预算,当花不花,通过各种渠道如凑发票,套现,把项目使用预算结余的资金回流到单位,作为单位的小金库进行分配;会计核算做手脚,会计报表造假,单位的基本开销来源占用项目资金的支出,严重影响了预算的固定性,使得预算形同虚设。

(三)地方政府拨款迟滞,影响工作效率

地方拨款的审批程序过于繁琐,特别是中央财政的拨款到达地方的时间太长,效率太低,资金最少半年才能到位。往往有时候项目工作已经开展实施,财政拨款还没有到位,导致项目进度经常性的因为财政不到位而耽误,只能在项目开展前自筹经费,导致前期钱不够花,后期钱不知道如何去花的尴尬境地。

二、完善地质项目预算的相关对策

(一)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

项目承担部门在选择预算编制方法时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审慎选择,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要关注预算的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审批预算的程序要公开透明,建议单位管理者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预算的编制要以本单位的长远发展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指标的计算方法或确定原则是否与预算制度规定的吻合,通过提问和答辩讨论的方式,最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定夺,审批要严格把关。预算的编制通过后,要严格按照预算使用资金,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

(二)制定项目管理制度,增强责任意识

实行“两级三岗”的岗位责任制:“两级”指的是地勘单位的管理者和决策执行者,“三岗”指的是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增强责任意识,应履行下面的责任:首先,健全单位岗位责任制;其次,制定单位项目管理制度;再次,保证项目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最后,监督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每个岗位分工到位,相互配合。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项目的开展情况,包括项目资金的收支情况和明细监督与核算,并最后签字定夺。财务人员要全过程地参与预算编制,做好本单位财务支出平衡和预算执行的衔接,保证审核质量。坚持项目初审制度,初审人员中必须有经济人员参加并提出明确的预算审核意见。

(三)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早落实拨款

国家财政预算年度与项目实际工作年度不同步,经费拨款迟缓,地方财政拨款“人代会”后才能下达,即3月底到4月初,中央财政拨款要到下半年或是年底才能下达,影响了野外工作开展,这就要求地勘单位在深入学习国家财经政策和主动适应财政拨款现状的同时要加强与上级主管、国土及财政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早落实拨款,或采取折中政策,即在“人代会”前先落实部分拨款,可以是三分之一,保证项目的如期开展工作;或是按季节有重点的分批落实拨款,如水文地质调查中野外采集水样的工作分丰水期和枯水期,丰水期要保证采集水样的工作量,拨款要确保按时足额保障;枯水期则主要做数据分析、资料整理和研究工作,拨款按实际需要即可。

结语

总之,完善地勘单位地质项目预算机制是一项系统的过程,笔者认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增强管理的意识和完善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地质项目的预算工作,提高地勘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作者单位: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三大队)

参考文献:

篇10

我国1977年恢复高考,高考入取率从5%递增到2015年的74.3%,2015年高考毛入学率达到40%,高等教育改革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一数据的剧烈变化按照马丁•特罗的理论理解,即当毛入学率超过15%时,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入了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阶段。2016年4月7日的首份《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指出,预计到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其中,一直被大家认为是精英教育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开始,已从10708人增长到2016年的51.7万人,入取比例约29%。由此推算,到2019年我国研究生毛入学率也将达到马丁•特罗理论中所划定的15%。届时,按照此理论,研究生教育也将跨入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阶段,研究生学风建设将面对这种形式变化的挑战。高校在校研究生人数剧增,对应的是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随着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取消,研究生毕业生也在失去精英群体的光环。据统计,在本科生毕业时,有30%的同学为了逃避现实就业的压力,选择了考研;21%的同学因为学历需求而选择考研(其中在职考生居多)。在此背景下,研究生群体显现出了其群体构成复杂,攻读学位目的复杂,学习科研动机复杂的特点。

二、研究生学风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近些年来,学风建设已成为各个高校构建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张旗鼓的学风建设在校园中起到的作用不够明显,对于研究生群体来讲,其影响性就更为薄弱。在研究生层面,研究生群体年纪较大,在职研究生所占比例甚至超过了应届本科毕业生,以某高校调查为例,法学院、学院在职研究生比例超过了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57%和51%,在法学院、马列学院跨专业学习的研究生占到了20%和30%,上述两项统计,在文学院也达到了30%和42%。研究生普遍出现不懂得用科学方法、科研方法学习,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所学知识结构不科学,学习动机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主动性等特点。还出现旷课、迟到、甚至考试作弊以及论文造假等现象。有的研究生生活压力较大整天忙于做兼职、找工作、交朋友。也有的研究生坐在大学这个“保温箱”里挥霍着父母的金钱,消耗着国家的教育资源,沉沦着自己的青春。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生活在更加自由的一个空间,对于很多意志力薄弱,缺乏理想信念的人来说就更容易荒废学业,虚度宝贵的青春年华。以上研究生的种种问题可以总结为:校园求学生活无目的、专业学习无激情、对学术成果无追求和对前途迷茫无自信。在教师层面,迅速扩大的在校人数也使高校教师的数量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一些高校教师也表现出治学不严,业务能力与素质不高,责任心差与教学水平难以满足学生需要的特点。同时市场经济的影响也显而易见,个别教师贪恋名利,事务繁忙,不专心教学科研,再加之科技进步迅速,知识更新迅猛,如果教师不能紧跟科技发展的脉搏,所教授的知识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愿景。还有一些教师只重视能带来资金利益的科研项目,项目没有技术含量,多种原因导致教育质量下滑、科研教学效率低下,使接受教育的研究生失去听课动力。教师存在的问题可以表现为:教学科研不能兼顾、行政职责与导师职责不能兼顾和科研方向与学生长不能兼顾。在高等教育和高校管理层面,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就是在一个学校范围内也很难做到步调一致,部门都各说各的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系统。同时我国高校的许多教育管理制度、教育模式、教材体系以及管理观念的更新速度不能与现在高等教育现有局面相匹配。这些现象的产生,为研究生学风建设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

三、研究生学风问题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

我国在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种经济发展不断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社会对经济的高度关注也深刻影响了在校研究生,由于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如“权利、金钱”直接冲击着在象牙塔中的研究生群体,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

(二)高等教育研究生环境

研究生教育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课程学习阶段,在这一学习阶段研究生要达到高校培养计划中修订的学分,导致研究生在这一阶段只关心学分,重结果而忽略过程;第二阶段是撰写论文阶段,在这一阶段,研究生一般用一年的时间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撰写论文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研究过程,有些课题研究起来复杂,一年时间内很难完成,而学生又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所以学生急于求成,造成论文水平参差不齐,质量下降,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更有甚者一些研究生为了按时完成论文而丧失学术道德的基本要求,抄袭造假现象时有发生,这为学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

高校制定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考评体系不健全的问题,造成学风建设很难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高效联动机制。同时存在着对导师筛选不严,要求不严格等问题,部分导师所带学生过多,也使“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很难落实。这个因素也制约了学风建设的进展。

(四)研究生学生群体的复杂性

研究生群体年纪都较大,一般在24岁以上,有些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有些已经为人父母,研究生群体人员构成复杂,学习的动机复杂,价值取向复杂,对所学课程的需求复杂,甚至有些研究生只是为了逃避严峻的本科就业形势而选择读研究生,有些只是为了获取学位而读研究生。这些复杂的因素使学风建设开展的有效性难度加大。

四、探究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方法,构建行之有效的科学体系

对于研究生学风建设要“治标治本”双管齐下,治标就是严管理,治本就是优化制度和重视教育。

(一)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首先“治标”

所谓治标即严管理。如:加强对研究生课堂的管理,不给研究生逃课留下空间,使其上课出勤率直接与考试挂钩;加强对研究生任课教师的管理,对于研究生的任课教师要加强监督,要确保自己的授课时间和质量,不能随意调串课,对于教学事故的认定要坚决果断;加强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指导的考核,使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第一责任人作用充分发挥;严抓考风考纪,对于考试违纪、论文抄袭等事件的处理要坚决果断,不给学生留下一丝侥幸心理。这些办法对于研究生的学风建设有着治标的作用。

(二)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重在“治本”

所谓治本就是优化制度、重视教育,在研究生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尚,使研究生发自内心的热爱科学研究,主动摒弃弄虚作假,养成科学的学习观,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研究生的求知欲、上进心。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首先,在研究生入学伊始,充分开展学术道德教育,聘请各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讲述成才、成长事迹,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教育并树立起成长成才的目标,看清自己的前进方向。聘请在校的优秀研究生讲述学习、科研心得,聆听身边的故事从而受到启发。消除研究生对科研的距离感,分享师哥师姐在科研路上取得的成就感。激发研究生自我求知与自我创新。其次,优化各项奖励制度。在制定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以及国家助学金评审细则时,充分的考虑到政策导向作用,使评奖、评优指标清晰合理,使研究生各项奖学金政策真正成为其成长成才的保障,同时也是研究生科研学习努力的方向标。优秀的奖助政策能使研究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带来的自我成就感,使学生在没有生活顾虑的情况下,积极投入到学习科研中,自觉形成良好学风。再次,让研究生充分参与到导师科研以及各项校内外科技比赛中来,让研究生在参与科研项目和比赛项目的同时,体会到自己掌握的科技知识转化为科研实物成果的喜悦,搭建研究生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桥梁,这能很好地提升研究生热爱科学研究的热情,在研究生阶段体会到自我社会价值的实现,为学风建设增加原动力。

五、结语

国家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高等学校是人才最重要的培养基地。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方法要想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使学风建设的各项措施成为一个有机的科学体系。领导的作风,行政的政风,教师的教风以及学生的学风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形成一种自制文化,形成学风建设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要实现制度科学健全、组织保障有力、教师理念先进和学生积极进取。只有坚持不懈的开展学风建设,才能使其不断地、有效地发挥作用,使学风建设真正的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党的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风建设也会不断地呈现出其在培养高端人才时的关键作用,更加完备的学风建设体系将逐步被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探索实践。

作者:赵肖楠 尚永吉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徐婷.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方法体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S2).

篇11

对信息化基础相较薄弱的新奥集团来说,如何推进信息化并让每个员工受益,比如何建设信息化更加困难。小到网页的设计,大到数据中心的构建,着实让文科生出身的田红兵感到困难重重。“由于我不是学技术出身,信息化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东西。”但是,性格要强的田红兵却认为这个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和挑战”。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个性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它给您的事业和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田红兵:我的做人原则是“简简单单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如果一个人特复杂,在和人交往中总提防和揣测别人的意图,那么别人也会同样对待你,这样大家都累。如果做人简单点,可能开始双方还不太了解,但经过磨合期后,双方相处就不会建立在猜度上,做事也比较轻松。

我的个性里比较突出的特点,用形容女性的词汇来描述的话来说就是“柔韧”。这样的性格在时刻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我是学行政管理的文科生,毕业后便在公路局工作了十年,工作内容基本上都是文书方面的。随后被分配到了作为企业的路桥公司以后,担当了董事会秘书的职位。由于我是从政工干部转型为企业干部,必须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去干好转型之后的本职工作,所以我决定考中级经济师。作为一个外行,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异常艰苦地把经济专业用作复习的厚厚的几本教材都从头学习了一遍,并且一次就通过了中级经济师的考试。在2006年考高级经济师的时候,虽然我的考试通过了,却在评职称的时候没有通过。一来是因为我的学历是文科,二来是因为评高级经济师职称的通过率极低。2007年第二次参评的时候还是失败了。在2009年我又参加了一次高级经济师考试,并且凭借我在企业里协助总经理管经营的工作经验,同时独立发表了论文,也能从容回答经济专家们提的问题,没有任何理由不让我评过高级经济师职称。我这也应该算是奇葩了:学文科的行政人员考取了高级经济师职称。

我个性里的韧性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我觉得人家能学会的,我一定也能学会。一路走来,我努力了,也坚持了,真是印证了那样一句话――“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因为我之前积累了,于是我最后能够拿到高级经济师的职称。也是因为我拿到了高级经济师的职称,所以在2010年组织部组织干部公选的时候,我才有足够的条件考取新奥集团的这个岗位。所以说,我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一种积累,天道酬勤吧。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和积累了很多的知识,更加成长了。

中国信息化周报:从事信息化的女性为数不多,您最初是如何接触到信息化,并成为一名信息化工作者的?您的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都经历了哪些事件?新奥成立至今近10年,您算是见证了其管理信息化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您负责推进的信息化项目有哪些?能否挑有意思的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相关经验?

田红兵:信息化对我来说和学经济一样,也是新东西。在1999年,我在北京市公路局京石高速指挥部里工作的时候,接触了四通打字机,而在那之前我写字都是靠手写。在2000年的时候,我才有了自己的工作电脑。2001年,我使用的第一个比较专业的系统是京通档案系统,属于文件级的管理系统。在此之前,档案的管理都是条目管理。当时,可以查文件原文的档案系统已经是很先进了。这是最开始的文档一体化的软件系统。

在2005年的时候,路桥公司开始兴建网站,一开始外包给了其他公司做。当时我们对这个网站的设计很不满意,并且如果要更新网站,需要找外包公司来操作,导致网站的更新是非动态的,非常不及时。我当时的想法是,作为一个公司的网站,呈现出来的状态必须是鲜活的、更新及时的。当时我的部门有两个下属,我们三个人开始了对网站进行改造。通常是我提出要求,他们去实现。这个网站从无到有,专业公司可能三个月就能够完成,而我们摸索进行了半年左右。随后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做了OA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内容逐渐丰富起来。

2010年我来到了新奥。当时新奥的信息化管理几乎是空白。由于我本身不是学IT的,也没有过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经验,所以公司并没有将信息化的工作指派给我。一开始让我接手的信息化相关的工作就是管理公司的网页,由另一个IT主管来进行网站信息更新等工作。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个网页最后并没有进行大的改动。随后我们上线了一个集团的邮箱系统,同时涵盖了集团的二级公司,全公司上下使用集团公司的统一的邮箱后缀。这样一来,员工有了很强烈的企业归属感。

再接再厉,2011年我开始在集团内部调研,希望可以通过最基础的信息化改变员工的工作方式,首先进行改造的就是OA系统。当时据我了解,很多企业的信息化现状是OA一个孤岛,档案一个孤岛,归档的时候还需要人工上传或扫描,OA和档案是不对接的。在决定对OA系统和档案系统进行改造之后,新奥进行了招投标的工作,最终确定了与上海泛微和量子伟业合作。签合同前,新奥、泛微和量子伟业三方坐在一起谈接口的问题。我提前将接口方案做出来之后,找有经验的其他单位的信息化部负责人帮我审核了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案确定后,三方对接口方案达成了共识,最终签订合同。这样,新奥集团成立了档案信息化工作小组和OA信息化工作小组,我成为了两个小组的负责人。这两个小组同步进行信息化建设,两个软件公司非常配合,一面做开发,一面做接口。目前,新奥集团的OA系统和档案系统都成功上线,并且OA系统首次上线就成功运行了135个流程,同时新奥集团所有的档案文件都已经成功数字化。我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学很多东西。虽然对技术外行,但是我通过学习来弥补。最近,新奥搭建了一个新的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利用VPN技术联通了所有的子公司,这样一来新奥的整个系统都在企业私网里跑,数据都集成在集团公司的大数据中心上。我也曾经考虑过利用云,但是后来出于财物系统和档案系统的安全问题并没有落实。我通过慢慢摸索的过程去了解,而后提出需求和要求,这个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中国信息化周报:作为信息主管,您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什么?您如何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田红兵:其实不光是我或者是新奥集团,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挑战还是核心技术的问题。不论是操作系统,还是数据库软件,可选的无非就是微软、甲骨文和其他外资公司的产品。如果我们不掌握核心技术,很难保证我的数据不纵。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大的挑战。

对整个国内信息化来说,这都是特别严峻的挑战。去年新奥进行了正版化建设,办公软件选择的是WPS Office。我在2000年曾经使用过WPS Office,当时的使用体验并不好。在WPS去年在做推广的时候,我参加了推广会,并且回来试用新版WPS做工作表、制作PPT和演示文稿,为此对WPS彻底改观。后来我跟集团领导力推WPS Office,因为我觉得要发展民族的软件,尤其是作为国企,一定要大力支持,至少我购买和使用国产软件,也是一种支持。

个人而言,专业上的弱项是最大的挑战,但是我不会气馁或者消极地看待问题。虽然我的专业是弱项,但是我拥有专业的人员,他们用专业思维提出问题来,我用管理思维分析它。我所做的一些决定,实际上是集中了专业思维和管理思维,可能是更综合、更全面的。这未尝不是件好事。如果我是一名专业人员,我就会用专业思维去理解和解释问题,那么就有可能我所说的话领导和员工听不懂,我写的方案领导和员工看不懂,因为领导和员工并不全是专业人员。我从管理思维去考虑问题,把难题变成了一种发展动力。

中国信息化周报:有人说信息主管是职业生涯的天花板,也有人说这是可以作为一辈子事业的工作。虽然您一直说,您不算是信息主管,但是却在做着信息主管的事情。那么,作为一名女性信息化管理者,您怎么看待信息主管这个职业?

田红兵:技术主管也好,信息化主管也好,信息化部门负责人也好,或者说CIO也好,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岗位,更是一个管理岗位。在制造业里,两化融合是跟制造业的工艺去融合;在企业里,是和管理进行融合。作为信息主管,不懂管理,就没办法做信息化,所以这是一个特别综合的岗位。比如我,我不是学理科的,更不是学IT的,但是我必须对信息化有所了解,同时我需要有人给我提供技术上的支撑,这样我才能把我管理上的思想和技术上的支撑融合起来。

近些年,国资委在做风险管控体系,新奥也在做风险管控的报告和方案。我和风险管控的咨询公司做过接触,他们基本上都是管理专家,不懂信息化。跟新奥牵头做风险管控的是审计部门,但其他单位的各不相同,有的是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也有的企业有专门的风险管控部门。风险管控一定要和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但IT主管和风险管理专家通常对不上话,因为他们用的不是一个语言。如何解决?先和风险管控的咨询公司沟通,由他告诉我企业管理的风险点都有哪些。而作为信息化部门所负责的项目和计划,再跟公司的IT主管进行沟通。比如,哪些点可以通过信息手段解决,哪些点通过管理手段去解决。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管理手段结合建立了一个矩阵性的管理体系,各个点之间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串联起来,形成流程化的管理,这样就是一个矩阵式的风险管控体系,那就真正形成了风险管控和信息化结合。

信息主管不能单纯地理解它是一个技术岗。如果你是技术出身,那么你一定要学管理,否则干不好信息化。说白了,技术人员只是一直写代码和维修机器而已。你要是学管理的,你就要了解信息技术,尤其是前沿技术。虽然信息主管可能不明白具体如何建立信息化,但是信息主管应该掌握哪些东西能为企业提供服务,能给企业形成信息化支撑。企业管理模型,越到底层更偏重于业务或者技术;到了中层,就稍微综合一点;到了上层,那其管理和决策的思维占到了80%,对技术的了解可能也就10%了。越到上层对技术的要求其实是越低的,如果你越在下层对技术的要求是越高的。但是作为高层,信息主管不能不懂技术,如果完全不懂就无法进行管理,就没有办法决策,因为你不知道什么东西是有用的,什么东西是没用的。

中国信息化周报:对信息化建设,不同行业各有认识和见解,您认为哪些因素应该认真分析和研究?哪点最重要?

篇12

工程建设的招投标主要由:业主(招标人)、投标人组成,附属的组成有招标机构、评审专家和监督部门。虽然招投标的主要活动是由业主与投标人的完成的,但是另外三者中的活动也是不可小觑,招投标活动中这五家主题有着各自不同的职能或利益,他们之间有时存在矛盾,有时又会有共同利益,每一次招投标活动的结果都取决于这五方主体间的博弈。由于市场经济越来越开放,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但由于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使这五方主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1]

一、 业主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招投标中,出现问题比较多的往往都是业主方面。业主按照《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规定:业主有权自行选择招标机构。虽然这种方式确实带来了方便,但是很多时候业主不看招投标公司的业务水平、服务水平、甚至不看价格的高低,直接选择,其中不乏有暗地操作违规的现场存在。

还有一些人搞虚假招标,明招暗定。业主在招标前与投标人私下谈妥低价条件,基本内容确定后才开始招标,并找来一些企业“陪标”;招标过程中,或利用招标条件设置“门槛”,不根据工程实际要求提出若干不合理的投标入门条件;或在招标条件上暗做手脚,“量身”设立倾向性条款,为意向中投标单位开方便之门。更有一些业主要求中标单位垫付项目资金或解决项目必需的其他问题等原因,内定中标人或项目经理,为了让内定单位或项目经理达到合格投标资质条件并获取中标,招标人与投标人便合谋进行伪造企业资质、业绩和挂靠、串标以及转包等非法行为。

二、 投标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招标项目投标人过多时,很多投标人往往失去凭实力竞争的信心,抛弃诚信守法的自律责任,为谋取中标和不当利益,采取消极行为抵制恶性竞争,进行串标、围标。

最为严重的当投标人之间互相串通,就会损害业主利益;一些投标企业之间相互串通,彼此达成协议,轮流坐庄中标或借用资质进行围标,损害招标人利益,使招标投标流于形式。投标人故意低价中标后,强迫业主追加预算。部分投标企业恶意低价中标后,找各种理由拖延工期,手段、性质非常恶劣,以达到变更工程追加投资增大利润空间的目的。还有的投标企业中标后,违法将项目分包、转包给其他不具备资质的企业,这类现象也较为突出。这种转包的会给工程质量带来极大的隐患,是国家法律所不也许的。

三、招标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招投标公司本来应该为业主的利益着想,但是很多公司却暗中为招标人出谋划策,与投标人相互串通,在招标文件中设置限制条款排斥潜在投标人;用工作便利在招标中做手脚,为潜在投标人之间牵线搭桥,帮助投标人围标、串通投标,收取“好处费”。

四、评审专家存在的问题

很多评审的专家都是在事先被选中,在评标之前被招标人所熟悉,因此这其中出现很对暗地操作违规的事情。

五、监督部门方面存在的问题

市场工程建设的巨大,使得招标项目数量巨大,内容也多重多样,政府需要监督的内容也众多,特别是从招投标的公告的到文件的审查备案,从招投标合同签订到工程项目开始实施,等等事情都繁琐,所以致使大部分监督都流于形式。

对此根据上述一些问题本如下的分析与建议:

1.应该建立严格的招标投标行业标准、操作规程体系,并与有关法律法规相互结合,刚柔相济,详略互补,共同调整和规范招标投标运行程序和操作行为。建议适当调整和准确界定必须招标项目的范围和规模标准,要按资金性质区分政府项目、国有企业项目、外资和民营项目,对它们实施不同的监督管理办法。既要保证必须招标项目的严肃性,又应让自愿招标项目拥有一定自。

2. 很多项目都是国家出钱投资,所以往往让业主代表有机可乘,也给一些施工企业带来了便利。业主代表于得到了种种好处,就会对其实已经“内定”下来的工程进行招投标,这种招标应实行其对工程招投标以及工程质量的终身负责制,当出现问题直接责任人将受到处罚。这样能够带来一定的威慑力。

3. 评标委员会一般都是为了某个项目而临时组建。应该建立一个选择制度,在评标时临时随机的在专家库中选择评标专家,并且专家库的人数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并且同一专业只对本专业的招投起作用,这样才能起到评标的公正原则

4.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电子招投标是一种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的全新招标方式。在电子化招投标中,招标人、投标人、招标、评标专家、监管机构在同一个交易平台上,实现从网上报名到合同备案的全部过程,其中在计算机辅助评标过程中,减少了评标专家的工作量,规范了评标专家的评标程序和行为,规范了评标专家的自由裁量权,确保了计算统计的准确性,保证招投标过程能在有效的监督下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暗箱操作等虚假招投标现象,实现了办事的公开透明和高效廉洁,降低了招标投标成本,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2]

5.业主与政府加强审查和监管力度。加强中标工程的后续监管。一是针对转包、分包、挂靠严重的问题,应当从严落实中标项目管理班子的职责,遏制投标承诺与施工现场两层皮的现象。二是针对施工过程中随意变更设计的问题,应当规范相关程序和手续,严格按规划设计控制工程建设投资。三是加强对工程造价中介机构的监管,解决国有资金投资工程的造价审查缺位的问题。四是针对恶性低价抢标的问题,应当设置合理的拦标价,对投标价明显低于工程成本的投标人坚决不予中标,对低价中标的项目实施重点监管,既不允许随意变更合同价格,又要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让那些扰乱市场、恶意竞争的投标人自食苦果

6.以政府为主题规范招投标机构的服务行为,健全机构的管理,以市场机制为原则,引入竞争机制,从而选择信誉良好的机构。对超越资质的、挂靠以及借租资质的虚假行为严厉打击,对于虚假招投标的公司实行一表否决制。

7.政府该通过加强对各行业现有招标投标管理职能的统一协调、指导和监督,逐步改变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体内循环、同体监督、多头监管、多重监管的现状,努力促进招标投标市场执法监督职能由行业内转为行业外,由分散转向整合,最终建立起招标投标市场综合统一的执法监督体系。

小结:本问对招投标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概述,也对其中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一定的分析,能够对以后的招投标工作中起到借鉴作用。

篇13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232-02

“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总理于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次倡导提出,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应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及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从而将高等学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国家战略层面。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将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高校学生重要培养项目之一,对于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市场要求,缓解就业压力,实现自我价值,维护社会稳定和增加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在深入剖析当前教育教学弊端基础上,提出改变僵化教育模式,适应“双创”要求的教育新思路,以期为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双创”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模式僵化

理论教学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培养的基础,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政策为依据,紧密联系社会现实需求。然而,多数课程理论学时占90%以上,课堂教学片面强调老师的主导性和支配性,师生互动仅以少量案例讨论、问题回答或课后作业等辅助方式完成,从而无法实现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客观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理论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其课堂信息量虽有较大提升,但同时存在重点不突出、难以展现内容全貌等问题,加之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多数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游戏、电影等娱乐活动上,上课“低头族”随处可见,尽管一些高校采用无线网络信号关闭、上课集中上交手机等方式,但学生到课率和听课率均未得到显著提升。理论知识的匮乏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中所需的扎实基本知识、开阔视野和灵活思维的培养,教育界和社会对于理论课教学模式的质疑声也不断增大,理论教学模式改革已迫在眉睫。

(二)实践教学模式我

实践教学环节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强调应用能力的市场营销专业,需要将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分析、解决和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但这一过程并未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理论教学加上机操作模式。即在课堂教学后引入在线案例分析、软件模拟对抗(如MarkSimos)为主的实践教学,但多数存在教学案例数据陈旧、质量较低、无法涵盖课程目标和教学主题等问题,加之部分高校特别是理工类院校对文科实验室建设不够重视,软硬件建设和人员配备投入等严重不足,导致课堂实践固化为理论教学的一部分,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个性化、新颖性要求相去甚远。第二,集中实践教学模式。即在大二和大三期中或期末抽出两到三周时间,通过专家讲座、实地问卷调查、企业参观、企业实习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但实际操作出现了专家讲座理论性太强,学生兴趣不高、学生以问卷星等网络调查代替实地调查、校企合作力度不够,实践教学基地缺乏等问题,特别是高校在校企合作谈判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合作方式、合作内容通常由企业确定,且不少企业对于“临时工”性质的短期学生实习仅安排产品推销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致使实践教学质量较低,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非常有限。第三,“3.5+0.5”实践教学模式。即大学前三年半理论教学,毕业前半年校外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的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弊端在于:多数学生在最后半年忙于找工作、签协议、撰写毕业论文或考研复试调剂等工作,教学实践环节对其更像一种负担,无法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此外,大部分市场营销专任教师都是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从一所高校走向另一所高校”的经历决定了其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对创新创业缺乏切身体会,仅采用“拿来主义”、“照抄照搬”的教学模式,创新创业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三)课程考试方式单一

课程考试是督促学生自觉学习、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试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考试课采用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方式。平时成绩考核依据包括出勤率、回答问题、期中考试等,通常占比为10%到3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或上机操作,通常占比为70%到90%。该考核方式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但多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考察,学生通过考前突击即可轻松通过,无法达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另一种是考查课采用的自命题目撰写学术论文方式。该方法若能正确运用,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但多数学生选择考查课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修学分,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万方、知网甚至百度文库等原文下载后复制粘贴交差,同样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帮助不大。

(四)“双创”项目扶持乏力

“双创”项目是学生理论付诸实践的重要平台,也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多数高校对“双创”项目扶持乏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首先,缺乏对于创新创业项目的政策支持。创新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老师给予全程辅导,而对于如何计算指导老师工作量、学生实习学分确定等往往没有明确说明,致使学校各方和项目负责人缺乏有效的行动依据。其次,缺乏对创新创业项目的经费支持。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经费多通过层层遴选由省教育厅等机构拨款,学校配套部分往往极其有限,导致不少项目因缺乏资金支持而胎死腹中或中途终止。再次,缺乏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场地支持。不少学校缺少创业园区或创业基地,甚至无法为“双创”项目提供稳定的活动场所,学生创新创业基本处于孤军奋战状态,其创业积极性和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二、“双创”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丰富理论教学方法

首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传统理论教学基础上,增加诸如《创新思维训练与方法》、《创业基础与技巧》、《网店运作事务》、《市场推广策划》等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课程,配套组织《成功与挫折》课外讲座、成功创业人员报告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新创业的科学内涵,打消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主观偏见或畏难心理。改变以往固定理论课时教学模式为“理论加创新思维”和“理论加创业训练”教学模式,将课堂理论和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其次,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除常规案例讨论、课堂提问等方式外,教师可在每章内容或某个重要知识点讲解完后,将现实中发生的社会关注度较大、影响范围较广的相关案例引入课堂,由学生采用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头脑风暴等方式对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可能的影响及对策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所谓立体化是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以校内已有实验室等教学资源为平台,调动学校和社会各方积极因素,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在大一至大四各阶段均设立与专业能力相匹配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各环节相互衔接、有机结合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具体来说,在大一基础课学习过程中设立基础实践环节,该环节包括文献检索能力培养、专业知识认知、企业管理模拟、商务礼仪实训等内容;大二专业课初识过程设立专业实践环节,该环节包括市场调查实训、营销模拟实训、商务谈判实训、推销技巧实训等内容;大三专业能力提升过程设立综合实践环节,该环节包括营销策划、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内容;大四专业能力整合过程设立创新创业实践环节,该环节主要包括企业实习、创新创业能力模拟、毕业设计等环节。其次,加强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要充分认识实验室在创新创业教学中的基础作用,实现对实验室人力、物理和财力投入的常态化、制度化,确保对案例库、教学软硬件等进行及时更新,保证实验室的完备性和先进性;强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导师进校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实现企业、老师和学生三方互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同时利用学校在科研、人才方面的优势,定期为企业提供员工技能培训、产品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等服务,还可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合作力度,对于参加市场营销竞赛中获奖的优秀作品,由学校出面推荐给孵化基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再次,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提高待遇等方式吸引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师型”人才加入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创业能力培训、国内外进修、高水平竞赛等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提升教师队伍的整w素质和水平。

(三)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充分认识“双创”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改革传统考试模式和考核方法。考试课程可将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照五五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闭卷考试应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重要考核目标,适当缩减选择和名词解释等客观题比例,增加案例分析和论述等主观题比例,回答内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鼓励学生探索思考、求异求新。平时成绩除出勤率等考察依据外,还应增加实验模拟或课外实践环节成绩。以《市场调查与预测》为例,可在课程某一章或几章讲完之后,由学生按学号自由组合,分为若干个工作小组,每组3~5人,任课老师结合市场营销领域的热点问题,设置若干个研究主题并提出具体要求,各小组根据研究兴趣自主选题,小组内部人员明确分工,资料收集人员、数据处理人员、文章撰写人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最后每个小组上交一份研究论文,并制作出PPT对本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等进行汇报,各小组之间依据对方调研过程及心得相互打分。考察课程则可完全按照课外实践环节给予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的最终成绩。相对于概念的死记硬背,该考核方式不仅能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彼此协作和创新能力,还可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培养其创造力和多向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加强项目扶持力度

首先,尽快完善创新创业项目相关政策。打破课堂教学限制,在学生完成相应理论课程学分的情况下,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改革学校教师考评制度,将教师参与指导创新创业项目数量或成功率作为年终工作量计算和职称评审的考核指标之一,提高教师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积极性。其次,由学校单独设立或与企业联合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加大对获批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对运营良好的创新创业团队寻找社会对接平台,提高项目的市场转化率和社会贡献。再次,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稳定的办公场所和活动场地,定期组织经验丰富“双师型”老师对创新创业项目给予一对一辅导,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三、结束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将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重要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推陈出新,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小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市场营销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观察,2015,4(25)

[2] 赵政华,王乐,徐海江.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6)

[3] 姜锦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在线,2015(12)

[4] 刘春山,陈思羽,杨海,等.以就业为导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6(7)

[5] 李立春,丁波.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J].经济师,2012(7)

[6] 张艳.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4)

[7] 王玉霞.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6(2)

[8] 袁媛,何叶荣.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高教学刊,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