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学档案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高等学校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学校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材料,其内容非常丰富。高校的教学档案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它是反映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记录,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故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1系部教学档案的内容
(1)综合类:主要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文件;学院规划实施计划、教学要点、教学工作会议的记录、简报等材料;学院制定的各种教学制度、规定、办法、条例以及教学工作的文件;教改项目的立项报告;教学工作的数据统计、分析资料;每学期评教评学的相关材料及教学检查的记录、总结。
(2)教学管理类:教师教学有关规程、教学工作检查、评估有关材料;教师教学任务安排及开课有关资料、教师教学情况调查表、教学质量检查、师资建设规划、实施情况,教师进修培训材料;学籍管理材料;学籍变更材料;课程安排表、学年校历。
(3)教学业务类:重点课程及一般课程建设的规划、实施方案、总结等有关材料;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教学任务书、教学日志等有关资料;教材建设、教师自编或主编教材及使用教材的目录;教师制作的CAI课件等资料;优秀教师讲课的典型教案、教学模型、标本,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材料;教学实习有关材料;各种考试试卷及试卷分析材料;学生的毕业论文及评审意见;学生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有关资料,考研相关材料;教师业务档案;教学仪器设备材料等。
(4)教学研究类:各类教改项目及科研课题的立项申请书、实施计划、成果及总结以及获奖的申报材料和奖状;获院级以上的教学成果类的申报材料及奖状;教师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目录。
2教学档案的特点
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的客观反映和总结,故除具有一般档案的属性外它又有自己的特点:
(1)内容广泛:一方面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招生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办学领域不断拓宽,新学科、新专业不断涌现,使得教学档案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另,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高校除了设置相应的德、智、体几方面的课程外,随着专业的增多,多学科互相渗透、交差不断加强,使的教学内容多学科性越来越明显,与之相适应,档案材料也越来越丰富。
(2)材料来源较分散:高校教学档案来源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两级教务教学活动,即有上级和学校下发的有关教育教学的有关文件,又有主管教学的教务部门形成的关于教学改革、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学科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的材料,同时还有系部在日常教学中形成的教学档案。
(3)归档时间不同:文书档案是按年度归档,而教学档案是按学年度进行归档的,归档时间从上一年的9月1日到当年的8月31日。
(4)高校的教学档案统一按国家教委办公厅的《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进行。
3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材料收集较困难:因部分教学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教学科研成果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应该由自己来管理,担心材料会遗失,或担心档案部门立卷归档后自己利用不方便。故对上交档案材料有抵触情绪,使的收集起来,有一定困难。
(2)系一级的管理困难:由于系部无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故材料的收集、整理、移交都是由教学秘书兼着,由于有些教师不配合,就会造成资料的不完整和档案材料的不延续性。加上有些系部认为系部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对档案材料只要用时有就可以了,无须按什么规则整理归档,导致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使得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系统性与关联性。
(3)资金紧缺:系部收集到的材料并不能马上移交,因经费不足有些系部连一个像样的档案柜都没有,故造成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后与移交前这一段时间无处可放,容易遗失而选成档案材料的遗失。
(4)人员紧缺:一般高校系部都无专职档案管理员,由教学秘书兼任,而教学秘书的主要精力在教学上,加上大部分没有受过档案专业培训,因而少有精力去将教学档案收集整理完整,这样将造成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系统性、准确性,致使移交到档案馆的材料不规范,给今后的利用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4加强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1)从系部教学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各系部由于档案工作规范化程度低,管理不到位,系、教研室两级档案管理、存档部门职责不明,归档机制不健全,导致文件材料重复归档、不归档、漏归档现象较为普遍,亟需在科学划分系部档案类目的基础上,明确系、教研室档案的建档、存档和管理职责,加强对系、教研室档案工作的指导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对系部、教研室档案工作的指导与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对系部档案工作的督查,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加速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2)档案材料应当随时收集、随时整理档案工作应当形成一种周期性的自查、自评、整改和自建的长效机制,以此为档案管理日常运作机制提供质量上的监控与保证,避免把问题都积压到一件中心工作来临前仓促解决。
(3)完善档案制度建设,据《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办法和分类体系,使档案分类走上统一化、标准化。
(4)归档要求:凡需归档的教学文件材料,必须遵循教学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归档材料之间的联系,据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进行系统整理;尽量采用原件,规格相对统一;一般用计算机打印,不能打印的则要求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书写,字迹要工整,图文清晰,并装订成册,以利长期保存;教学档案材料一般要求长期保存。教学日历、教学任务书、课程安排表、学生实习有关材料、教学检查座谈记录、听课记录、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各种考试试卷、实验报告等则要求保存五年以上;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于每学期期末对本单位的教学档案进行及时的清理与归档。立卷人应按文件材料自然形成的规律和便于利用的要求,进行系统整理、组卷、并编页号、卷号(盒号),填写卷内目录、备考表,拟定案卷标题,注明密级和保管期限,并于每学年度结束后对所有教学档案进行汇总,装订后,按学年度排列进柜管理存档。
(5)收集工作必须贯彻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遵循教学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按归档范围分类收集;必须保证归档教学文件材料收集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系统性;所收集的教学文件材料按各大类的分别积累,进行预立卷,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6)利用现代办公技术,实现教学档案现代化的管理。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不断增大,如果仍依靠长期沿袭的手工方式去处理日常教务工作和管理教学档案,就不可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故利用现代办公手段,实现教务档案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有利于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高等学校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学校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材料,其内容非常丰富。高校的教学档案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它是反映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记录,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故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1系部教学档案的内容
(1)综合类:主要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文件;学院规划实施计划、教学要点、教学工作会议的记录、简报等材料;学院制定的各种教学制度、规定、办法、条例以及教学工作的文件;教改项目的立项报告;教学工作的数据统计、分析资料;每学期评教评学的相关材料及教学检查的记录、总结。
(2)教学管理类:教师教学有关规程、教学工作检查、评估有关材料;教师教学任务安排及开课有关资料、教师教学情况调查表、教学质量检查、师资建设规划、实施情况,教师进修培训材料;学籍管理材料;学籍变更材料;课程安排表、学年校历。
(3)教学业务类:重点课程及一般课程建设的规划、实施方案、总结等有关材料;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教学任务书、教学日志等有关资料;教材建设、教师自编或主编教材及使用教材的目录;教师制作的CAI课件等资料;优秀教师讲课的典型教案、教学模型、标本,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材料;教学实习有关材料;各种考试试卷及试卷分析材料;学生的毕业论文及评审意见;学生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有关资料,考研相关材料;教师业务档案;教学仪器设备材料等。
(4)教学研究类:各类教改项目及科研课题的立项申请书、实施计划、成果及总结以及获奖的申报材料和奖状;获院级以上的教学成果类的申报材料及奖状;教师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目录。
2教学档案的特点
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的客观反映和总结,故除具有一般档案的属性外它又有自己的特点:
(1)内容广泛:一方面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招生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办学领域不断拓宽,新学科、新专业不断涌现,使得教学档案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另,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高校除了设置相应的德、智、体几方面的课程外,随着专业的增多,多学科互相渗透、交差不断加强,使的教学内容多学科性越来越明显,与之相适应,档案材料也越来越丰富。
(2)材料来源较分散:高校教学档案来源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两级教务教学活动,即有上级和学校下发的有关教育教学的有关文件,又有主管教学的教务部门形成的关于教学改革、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学科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的材料,同时还有系部在日常教学中形成的教学档案。
(3)归档时间不同:文书档案是按年度归档,而教学档案是按学年度进行归档的,归档时间从上一年的9月1日到当年的8月31日。
(4)高校的教学档案统一按国家教委办公厅的《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进行。
3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材料收集较困难:因部分教学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教学科研成果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应该由自己来管理,担心材料会遗失,或担心档案部门立卷归档后自己利用不方便。故对上交档案材料有抵触情绪,使的收集起来,有一定困难。
(2)系一级的管理困难:由于系部无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故材料的收集、整理、移交都是由教学秘书兼着,由于有些教师不配合,就会造成资料的不完整和档案材料的不延续性。加上有些系部认为系部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对档案材料只要用时有就可以了,无须按什么规则整理归档,导致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使得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系统性与关联性。
(3)资金紧缺:系部收集到的材料并不能马上移交,因经费不足有些系部连一个像样的档案柜都没有,故造成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后与移交前这一段时间无处可放,容易遗失而选成档案材料的遗失。
(4)人员紧缺:一般高校系部都无专职档案管理员,由教学秘书兼任,而教学秘书的主要精力在教学上,加上大部分没有受过档案专业培训,因而少有精力去将教学档案收集整理完整,这样将造成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系统性、准确性,致使移交到档案馆的材料不规范,给今后的利用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4加强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1)从系部教学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各系部由于档案工作规范化程度低,管理不到位,系、教研室两级档案管理、存档部门职责不明,归档机制不健全,导致文件材料重复归档、不归档、漏归档现象较为普遍,亟需在科学划分系部档案类目的基础上,明确系、教研室档案的建档、存档和管理职责,加强对系、教研室档案工作的指导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对系部、教研室档案工作的指导与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对系部档案工作的督查,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加速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2)档案材料应当随时收集、随时整理档案工作应当形成一种周期性的自查、自评、整改和自建的长效机制,以此为档案管理日常运作机制提供质量上的监控与保证,避免把问题都积压到一件中心工作来临前仓促解决。
(3)完善档案制度建设,据《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办法和分类体系,使档案分类走上统一化、标准化。
(4)归档要求:凡需归档的教学文件材料,必须遵循教学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归档材料之间的联系,据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进行系统整理;尽量采用原件,规格相对统一;一般用计算机打印,不能打印的则要求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书写,字迹要工整,图文清晰,并装订成册,以利长期保存;教学档案材料一般要求长期保存。教学日历、教学任务书、课程安排表、学生实习有关材料、教学检查座谈记录、听课记录、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各种考试试卷、实验报告等则要求保存五年以上;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于每学期期末对本单位的教学档案进行及时的清理与归档。立卷人应按文件材料自然形成的规律和便于利用的要求,进行系统整理、组卷、并编页号、卷号(盒号),填写卷内目录、备考表,拟定案卷标题,注明密级和保管期限,并于每学年度结束后对所有教学档案进行汇总,装订后,按学年度排列进柜管理存档。
(5)收集工作必须贯彻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遵循教学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按归档范围分类收集;必须保证归档教学文件材料收集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系统性;所收集的教学文件材料按各大类的分别积累,进行预立卷,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6)利用现代办公技术,实现教学档案现代化的管理。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不断增大,如果仍依靠长期沿袭的手工方式去处理日常教务工作和管理教学档案,就不可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故利用现代办公手段,实现教务档案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有利于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篇3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得比较成熟。如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数字档案业务工作平台;南京大学的“南大之星”管理系统等的开发和运行,已经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网上收集、开发和利用。有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08年,全国地方所属所管院校1797所,在全国1908所普通高校中占94.2%,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方高校的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事关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全局。不少地方高校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积极致力于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以增强校园信息化服务能力,但是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由于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自身发展历史和经费划拨等因素,在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
2.1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较弱
从主观上讲,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各高校从领导到教师、学生都感受到信息化给学习和工作带来的高效和便捷,但对教学档案信息化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只有在应付各级检查、教学评估、学校史馆筹备等工作节点上才会有所感觉,而这些工作完成后,所谓的“重视”也随之结束。从客观上讲,目前财政拨款在高校收入中的比例逐年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很大,加之地方高校的农村学生比较多,学生欠费现象严重,加剧了地方高校的经费困难。这种现象在经济落后地区尤为严重。而教育部评估方案对各层次高校的办学条件均采用相同的指标,使得地方高校更关注于学科建设和办学层次的提升,关注于教学一线人、财、物的投入,注重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等软硬件的数量和质量的改善,而对教学过程和管理中产生的相关资料的管理关注不够。加之教学档案信息化是基础性管理服务工作,很难产生直接而明显的效益,因此,地方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未能得到相应发展。
2.2缺乏档案管理的专门技术人才
教学档案既具有所有档案的一般属性,又具有其自身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教学档案内容广泛、量大样多,而且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并存,使得教学档案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归档复杂性。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是依据教学日历、教学年度和学制周期进行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具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熟悉教学过程的人员来担任。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地方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人员大多为行政人员、教学秘书或新来教师兼任,没有档案管理的专门技术人才。随着地方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师生数量的增加,产生的教学档案数量剧增,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数量明显不足,而兼职人员本身的日常管理工作繁忙,在教学档案管理上投入的精力与时间十分有限,难以抽出时间学习档案管理知识或参加档案管理培训,使得教学档案管理呈现随意性,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2.3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实现难度较大
尽管部分地方高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整体来讲,当前地方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相对滞后。首先应实现电子档案标准规范化,这不仅是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更是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否则就不能有效整合各相关部门的教学档案信息资源,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就难以提高,导致很多宝贵的资源流失,制约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在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中,会遇到一些纸质档案管理所不存在的诸如电子文档标准化、规范化等技术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解决。
2.4信息网络安全保障措施不健全
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档案资源共享,将教学档案在网络上进行传输,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保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很多地方高校在校园网和外网之间没有采取相应的信息安全措施及隔离措施,在档案信息查询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安全保护措施不当会使教学档案信息系统很容易受到病毒攻击,导致电子文档资源破坏和档案数据丢失等不良后果。
3加快地方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提高对于教学档案信息化的认识
目前,造成地方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水平总体偏低的原因,主要是很多高校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不够,经费上投入少。校领导应树立全局观念,认识到教学档案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加强宣传,以提高教职工的教学档案意识,使广大教师和档案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教学档案信息化在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管理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快速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教学档案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学校应在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上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把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引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2做好教学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和稳定工作
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亟须高素质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作保障,地方高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教学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和稳定工作。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对档案人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不仅要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关的现代化业务技能。建议在二级院系层面聘任专职的教学档案信息管理技术人员,同时对现有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也就是说,可以选派人员去教学档案管理较好的院校或先进档案馆进修学习,同时也可以邀请档案界学者专家来校讲座,使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快速提升,适应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3.3加强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
地方高校要进行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程序严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教学档案特点,进行分类及归档范围的明确划分,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将教学文件材料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做到教学档案边形成、边收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教务管理系统,将诸如教学日历、教学大纲、期中教学检查报告、毕业设计任务书等日常教学中形成的教学档案材料,由教师整理完成后通过网上提交,以各系部的教研室为单位汇总,最终由教学管理人员下载收集、分类、存档,并及时查询各位教师的完成情况。要利用教务综合管理系统来管理教学计划、教学课表及学生的学籍和成绩等档案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学档案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促进高校教学档案收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3.4注重安全保障
教学档案信息的基础要求是做好安全防范。首先,要对教学档案的电子文档进行安全保护,例如,可以建立异地安全保管体系来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其次,增强密码验证方式,采用加密存储、回收站功能、IP限制、精确化权限管理等完整的防护体系,以确保资源能够安全储存和访问。再次,建立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双收档制”,保障教学档案的安全性和真实性。要实行局域网与外网的物理隔离和密钥管理,采用防火墙、安全等技术防止外部攻击,做到信息安全存放,防止内部成员泄露。此外,通过建立跟踪登录管理体制,为每一个电子文件建立文件处理档案,形成电子文件登录信息,非公开的档案信息不允许上外网,已公开的档案目录查询服务要认真采用身份认证、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通过CRC编码,检查文件是否在传输过程中有损坏,保障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转。
篇4
学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的内涵主要在于加强综合档案馆(室)软件和硬件的建设。首先,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构建网络化和分层级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和档案的利用率。建立和完善网络化管理系统,通过校园网内运行,方便快捷,设置校内外访问控制列表,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其次,为了达到教学档案存储的安全性,要建立多级存储系统。教学档案的数据存储可采用磁盘、磁盘列阵、磁带库等多级存储方式,通过数据多级存储,确保数据安全。最后,为提高档案查询的准确度和效率,实现检索工具的多样化,采用案卷检索、目录检索和全文检索。要设置分类目录、专题目录、案卷目录、全宗文件目录。对档案中的一些关键词、档案号等进行编排,提高检索和查询速度,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和实现快速查阅功能。教学档案在收集归档时,对纸质和实物档案的归档要进行处理,完成教学档案的电子化。鉴于电子文档可以修改,其载体呈现不稳定的状态。因此,纸质和实物载体的保存显得尤为重要。在归档时做好纸质、实物档案与电子文档的相互印证和标注,同时做好归档工作。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要对档案实体进行扫描,然后进行数据采集。档案采集同时对图像进行纠偏、去污等处理。要核对电子信息,对档案原件及数据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对电子数据进行归档,为档案的利用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在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各部门、各操作环节相互配合,协同操作,以流水线方式完成教学档案信息的采集、审核和入库工作。教学档案的查阅实行分级审核方式,按管理和使用权限查阅,确保信息安全。教学档案数字化查阅,以校园网为网络基础,在校内外实现查档、阅档功能。学校综合档案馆(室)在系统安全管理方面进行多方考虑:可按日期、按时间或长期有效等多种方式,完成阅档授权。按阅档权限审批,对教学档案阅档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教学档案信息采用加密信道传输等多种方式,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档案数字化较之传统档案管理有不可替代的先进性。首先,提高了管理的效能。过去一直使用粗放型模式,即以增加办公人员和费用为唯一手段,致使管理成本大幅上涨。而数字化管理教学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省了保管费用和空间,而且查阅起来极为迅速快捷,从而避免了纸张和人员的浪费。其次,提高了教学档案管理的效率。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教学资料能及时归档,并尽快提供利用,使教学档案的查阅变得更加简单、快捷。由于信息的超时空流动,数字化档案加速了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教学档案也从文件实体的保管变成了提供利用方便的信息存储和控制中心。最后,增强了教学档案原件的保护。将纸质的教学档案转变为数字电子档案以后,档案的使用更加安全。许多学校都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尤其对历史久远的教学档案材料,数字化处理后无疑是对其更好地保护。通过教学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后,防止了部分档案篡改、损害和销毁的行为。因此,教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利用价值。
三、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教学档案是一所学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最原始的材料。由于学校都是按照各个学科教研室进行教学管理,由各科室完成教学档案,在教学档案的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档案管理理念滞后。一些学校管理理念滞后,不注重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没有及时开发和利用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由于长期采取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教学档案没有开发利用。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技术水平低下,经费投入不足,设备陈旧,影响了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进程。第二,教学档案信息化程度低。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和传统教学档案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在教学档案收集、管理中还是采取最原始的方法,管理信息化还处在原始阶段,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管理效能低下。大多数教学档案以纸质载体为主,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过程中都是采取手工操作为主的方法。由于学校教学档案数量较多,电子档案的管理没有建立系统化,没有在校园网管理系统下运行,不利于教学档案的利用和快速查阅,造成校园网资源浪费。第三,教学档案目录查询系统不完善。学校教学档案的管理,一般采取按目录整理保存的方式,没有建立电子档案查询系统,教学档案查询时效低下,无法适应和满足教学的需要。电子档案在查询利用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系统管理在受到“黑客”攻击时,致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第四,教学档案信息缺乏系统管理。由于学校教学档案都是由各科室、教研室独立完成后归档,电子档案保存比较分散,缺乏系统的管理,没有依靠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教学档案资源不能共享,以至出现重复建档、利用手段单一的现象。由于一些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比较低,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提高管理的效率。
四、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措施
一是提高档案管理者信息素养。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为教学服务的,在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进程中,不仅仅是计算机软硬件的建设,更要体现的是人与管理技术之间的集合。所以,学校档案管理人员要掌握现代信息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熟悉计算机管理软件,熟练掌握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网络工具,为学校教学档案信息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档案管理人员要养成良好的信息收集能力,熟悉网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引导查阅者获得更多信息资源。要逐步提高对学校教学档案信息的加工、提炼能力。学校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信息素养。
二是推进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教学档案数字化能够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它具有纸质档案和实物档案不可比拟的优点,使信息检索更方便,传递速度更快,不受时间限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档案的利用率。学校信息化进程是信息收集、传播和运用能力的发展,将充分显示其对教育的变革作用。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计算机网络建设、办公自动化和文档一体化管理。学校要把计算机、通讯、网络等现代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教学档案管理之中。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发挥学校教学档案实现信息化的独特优势,将教学档案保管和利用的单一功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等多项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合理配置,为学校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快速、优质的教学信息支持学校的教育管理决策。学校要把教学档案信息化纳入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划中,实施数字化校园发展战略。要不断加大教学档案管理的软、硬件投入,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大计算机设备的投入,要配备数字化设备,如扫描仪、数码摄像、摄影设备等。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服务。
三是创新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机制。推进学校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创新教学档案管理机制,加快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教学档案数字化是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学校要对库存的传统载体档案加工成数字档案,通过计算机检索、阅读电子档案,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要加强教学档案一体化建设,通过档案数字化建设完成电子数据备份系统建设。首先,将教学档案的纸质载体与数字档案相结合,逐步推进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程度。对纸质文件做好收集、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等工作,同时要对纸质文件建立机读目录、扫描、刻录、脱机备份,实现信息化管理。其次,建立学校教学档案的基础数据库,让学校档案数据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实现资源共享。
四是完善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定实施相应的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学校教学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性所在。将学校档案馆藏的档案通过扫描转化为可供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收集电子文件归档存储。建立电子档案字符内部编码标准和数据处理格式标准。在数据利用方面,建立数据输出标准。在引进、开发、研制学校教学管理档案时,必须建立符合计算机系统管理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如教学档案的收集标准,分类、录入等符合标准化管理要求。建立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对教学电子档案的归档、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处理、数字档案的保管与利用进行科学管理,才能实现教学档案的标准化和数字化管理,达到资源共享。
篇5
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主要是管理教学活动中的资料,包括教学类、管理类及综合类三种档案。第一,教学类档案,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课程的设计、规划、实施方案及实施的情况;教师教学的课程标准、课程安排、教学任务、教学进度、教学培训等;教师课件的设计、教学案例、教学模型;学生使用的教材管理、教师编辑教材的使用情况、考试试卷的来源、试卷的分析总结等。第二,管理类档案,主要有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考察、教学评估材料的收集、教师教学档案的整理、学生课程表的安排、教师课程资料的准备、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查,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教师进修材料的准备、学生学籍的管理等。第三,综合类档案,主要有相关教育部门对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教学文件、教学计划、教学质量的考察、学校管理制度及学校的课程设置等。
2.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是中职学校教学的重要后勤保障,对中职学校教学有重要的作用,教学档案的特点有:(1)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专业性高,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学校会设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学科,由于各专业培养的人才不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课程安排、学生使用的教材及教师的课程资料也不相同,各专业的教学档案也不相同,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有很高的专业性。(2)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来源比较广泛,在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相关教育部门对学校教学文件的下达、学校本身的实验室、科研室、教学管理部门、学生服务部门、后勤部等许多部门都会给档案管理提供丰富的资料,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有广阔的资料来源。(3)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形式具有多样性,中职学校的教学存在多样性,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资料也存在着多样性。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有文字、图表、电子稿、视屏光盘等多种形式,学校教学档案资料的多样性,也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教学的多样性。
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教学档案是学校形象的代表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来源于学校的发展、改革等过程,真实地记录了学校在教学、管理、运行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是学校形象的代表。通过学校的教学档案,可以明确地了解中职学校的发展、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情况;也能帮助学校总结教学经验,准确地定位中职学校的价值。同时,科学的教学档案能有效地提高中职学校的形象,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招生工作和学生的就业。
2.教学档案管理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记录着许多成功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经验,教学档案的合理运用能给教师教学指明方向,督促教师在学习成功经验的同时,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有力的监督部门
目前,在我国的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缺乏专门的中职教学学校档案管理监督部门。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一般都是受相关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由于教育部门比较重视学校的教学工作,对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检查不严格,忽视了教学档案对中职学校的重要性。
2.教学档案收集资料不全
由于中职学校的部分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不是专业性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重视档案资料的收集,在收集资料时经常丢三落四,不能有效地收集到完整的资料。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对资料进行整理时,不注重资料的分类管理,将资料随便地放在一起,极大地降低了教育档案资料的完整性,造成了教学档案的不完整。
3.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强力的制度保证
目前,在我国的学校档案管理法中,没有专门的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制度,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使用的是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方式,虽然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安排、学生就业等方面与高职学校相似,但中职学校在教学目标、教学管理、教学模式等方面同高职学校有很大的差别,中职学校采用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方式,有时根本不符合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导致教学档案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
四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的措施
1.加强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监督
中职学校要加大对教学档案管理的监督工作,确保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能有序地进行,同时中职学校要建议相关部门,将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看作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列入日常工作检查中,对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奖励档案管理工作优秀的管理人员,批评违反档案管理制度的管理人员,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2.增强中职学校教学档案资料收集力度
中职学校要注意教学档案设备的更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档案资料收集时,要注意资料的健全度,以及档案资料的细节收集,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档案资料收集培训,不断地提高自身收集档案资料的专业能力。同时,中职学校要将先进的技术有效地运用在教学档案管理中,要严格注意教学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做好档案室的防火、防盗工作,档案室的防火设备要齐全,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教学档案备份工作,确保档案室能有序正常地运行。
3.完善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中职学校要完善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结合高等学校的档案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档案管理制度,用严格的制度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中职学校要加大档案管理的监督力度,严格检查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对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的严肃性。
4.加强档案宣传工作
教学档案管理在学校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学档案的特殊价值,教学档案是一个成功的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用谨慎、严肃的心态面对教学档案,增强学校教师及其他职工的档案意识,让学校更多的教师了解档案、重视档案,营造一个关心档案、支持档案工作的良好环境。
篇6
2、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的功能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主要服务教学而存在,彰显了其较强的教学功能与教育功能;同时,专业教学档案也是一个反映和储备教学相关资料的知识信息宝库,能够很好为教师进行专业教育的研究反思与相关专业发展的研究服务,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作为学校的重要档案之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能够很好促进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其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
二、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
尽管专业教学档案具有诸多的作用和功能,但是由于各个层面的原因,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在价值取向与理念、模式与方式的选择、内容与范围的覆盖、功能的拓展和发挥、管理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均存在很多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方面,非常需要高职院校及时有效应对和切实处理。
1、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关于这方面主要体现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从理念与价值取向问题上看,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形成共识,国际化和信息化理念明显不强。从内容和范畴视角看,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时,对专业相关的基础档案数据准备不够,涉及到的专业范围有待拓展。从模式与方式视角看,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时,没有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没有整合好专业教学档案的信息化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整合融合和创新发展。从功能的拓展视角看,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时,涉及到专业教学档案开发利用不多,在某种程度上很缺位,彰显了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功能开发不够。从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组织机构上看,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工作时,管理专业教学档案人员的素质不高,而且档案意识不强,一般都是教学秘书附带在做;没有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更不要说相应的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机制和体制建设。
2、引发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成因造成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建设存在各种问题的因素,来自学校层面、师生层面和管理人员等层面。一是学校层面的重视力度不够,这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投放到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明显不足,导致了专业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管理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二是受到学校本身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开展学校层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力度不大,一种放眼全球和面向世界的态势还没有真正形成,这就严重影响了专业教学档案借鉴国际高校专业教学档案及其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做法。三是教师和学生对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利用和开发不够,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师生专业教学档案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教学档案与教学工作、学生专业学习成长的互动关系,导致专业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的精神支撑和内在驱动力不足。
三、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大学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构建国际化和科学化为主的价值取向和理念,紧跟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展和更新专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整合好专业档案传统模式与现代信息化模式的关系,充分调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功能和作用,大力提升专业教学档案管理员档案学和专业学科的知识与视野,注重提升其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1、努力构建信息化与国际化为主的价值取向与理念,推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工作科学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要从人才培养模式视角下,不断拓展丰富自己的建设理念,不断规范自己的价值取向。一是坚持质量理念,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务必要重视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过程各个环节做到质量第一。二是坚持科学化和人性话的理念,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务必要遵循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律、学生学习规律和档案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将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发展纳入科学化和轨道;同时注重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教学档案的发展内容和范围,力求服务于学校师生的成长发展。三是坚持国际化与标准化的理念,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务必要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高校的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努力与国际接轨,力求标准化发展。
2、与时俱进拓展专业教学档案覆盖的范围与内容,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覆盖面和惠及面。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要根据高职院校本身发展的需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不断延伸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覆盖范围,从而健全高职院校专业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内容体系,力争囊括整个教学系统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3、努力整合创新专业教学档案的信息化模式与方式,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实效性和时效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大力推进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同时也要不断更新传统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力促两者形成整合互动的发展态势,形成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合力。
4、不断拓展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功能,努力增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发展空间和平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推动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时,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宣传专业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功能,让之努力服务于高校。
篇7
2.高校教学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还需改善
有些高校的资金有限,在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了我国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用人工进行操作的情况比较多见,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没能运用到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中去,降低了教学档案的管理效率。还有一些高校虽然信息化管理设备齐全,但是信息化的设备形同虚设,没有很好地应用到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去。与此同时,有些高校的档案管理已经建立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化数据库,但是,却是各自为政的局面。
二、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1.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功能和模块
整个教学档案管理系统要以核心功能模块为主,要成立一个数据整合中心,实现对学生教学档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数据库中,数据库中的数据要包含学生详细的个人信息,同时还包括学生的档案和各种有效的资料。
2.要建设学生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教学档案信息不仅仅要呈现在学校网站的主页上,同时,也要在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上呈现出来,要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并将信息公开化,便于管理。对所有的学生进行统一化管理,将管理的权利交予学院的领导,并将平台上的信息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整合。
3.要完善教学档案服务系统的建设
每一年,当新生报到时,学校都要对宿舍进行整体的安排,运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住宿费的自动化管理,确保学生都办理了校园一卡通。可以将学生办理学生证和注册卡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记录,防止有任何遗漏。对高校的教学档案服务进行评价可以采用信息化平台,学生可以在课下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自行选课,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对教学档案管理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篇8
档案学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的重要责任,同时,档案学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国档案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笔者选取了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档案与情报研究学院,作为中加档案学高等教育的两个典型机构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中加在档案学高等教育方面的异同与优劣,使我国档案高校明确自身优缺点,进行调整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武汉大学档案学专业前身可追溯到1934年湖北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立的档案管理特种教席,为我国档案学教育之滥觞。目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在教学水平、科研实力、教育层次等方面,均走在全国档案学教育的前列,是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的极佳典型。1961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创办了图书馆学院;1981年,图书馆学院与历史学院合作开始招收档案专业硕士研究生,开了整个北美地区档案专业硕士教育的先河。1984年,图书馆学院正式更名为“图书、档案与情报研究学院”。目前,哥伦比亚大学设置了种类丰富的档案学研究生培养项目,包括档案学硕士、档案学硕士(原住民研究方向)、档案与图书馆学双硕士、哲学博士(档案学方向)等,且为档案工作人员提供进修教育,成为北美地区档案学高等教育的典范。此外,2009年,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成为iSchools联盟第31位成员,这是唯一一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成员机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也是该联盟的成员之一。因此,二者在档案专业成立的背景、现实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具可比性。
2中加档案学高等教育现状比较
2.1培养层次。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培养层次分为博士、硕士、本科教育三个层次。2003年,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武汉大学建立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博士后流动站,招收档案学博士后高级研究人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档案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完整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学生形成扎实的专业功底,同时,也可能由于教学内容较为集中,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范围相对狭窄。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档案与情报研究学院的档案学人才培养层次起点较高,从培养硕士研究生开始,向上延伸至博士层次。学院招收所有正规大学任意学科背景的本科毕业生进入档案专业学习,但学生成绩在本科期间至少在“B+”以上,同时,还招收外籍学生,为国外培养档案人才。
通过比较,我们可发现,两个学院在培养层次上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三个层次的培养模式,其中,以培养本科学生为主体,主要原因是我国各级档案机构数量众多,且社会整体档案意识不断增强,人才需求量大。而加拿大的档案学高等教育起点高,且可为国外培养专业人才,与加拿大总体教育水平高密不可分。
2.2培养目标。
武汉大学档案学专业在不同培养层次其培养目标亦不相同:在本科阶段的教育中,要求学生“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种信息机构从事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技能”:在研究生阶段,则要求学生“具有独立从事研究、敦学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注重学生“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在硕士阶段,则主要培养学生“能够高效地计划、实施和提升档案馆保存、组织和有效利用社会记录信息的能力”,注重对档案从业人员工作技能的培训;在博士培养阶段,主要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能够从理论和方法论角度丰富档案专业核心知识,通过研究创新贡献于信息学领域及其学科的发展”,意在提升档案学教育的发展水平。
通过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两国虽然都认为档案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加拿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而,直到博士层次才主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而我国则始终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而,设置了不同的培养层次来贯彻这一专业教育理念。
2.3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反映档案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为了便于比较,本文选取了两个学院档案学硕士课程进行分析,课程设置详情见下表。
武汉大学根据时展的要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例如,设置了《电子政务原理与应用》、《数字档案馆原理与技术》等课程。学院设置了4个研究方向,包括:档案学理论与应用;电子文件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档案管理现代化。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三类,应修学分不少于28学分,学科通开课不少于8—10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至少2门),其余为选修学分。
自1981年设置档案学课程以来,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紧密结合本国档案工作发展的现状,不断调整课程的设置。学院要求学生应完成48学分的课程,其中,24分为核心课程,24分为选修课程,以及一些0学分的课程和实践活动(例如参观)等,有研究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写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的要求上,中加两国存在较大差异,在我国,完成硕士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是获得硕士学位的必要条件,而加拿大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行选择是否写毕业论文。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档案与情报研究学院档案学硕士课程设置
通过两个学院硕士课程的比较,我们还可以发现,两个学院课程设置,均具有浓厚的院系背景色彩,武汉大学设置了许多与政务信息相关的课程,而哥伦比亚大学则设置了图书馆学相关课程。
2.4师资队伍。
根据相关统计结果,近年来,我国档案学专业教师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有了较大改善:从职称结构上来看,2000年至2008年,全国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档案学专业教师数量逐年增加,由52人增至84人,增长约61.5%;从学历结构上看,2000年至2008年,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档案学教师数量大幅增加,由2000年的26人增至2008年的129人,增长近4倍。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经调研,目前,档案系共有教师10名,拥有“正高”、“副高”职称的教师占整个师资队伍的80%,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60%。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除了拥有12名档案专职教师外,还拥有26位兼职教师,共29人拥有蹲士学位,占师资队伍的76%以上。兼职教师来自当地一些信息机构或大学图书馆、城市档案馆,拥有非常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师资队伍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 色——教师的国籍构成多样化,分别来自加拿大、美国、英国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多国文化与档案信息资源的沟通与交流。
3启示
我国档案学教育具有多层次的培养模式,有利于系统地培养档案人才,这是我国的优势。同时,也存在问题与不足,应进行一定的改革。
3.1在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化的前提下,分类型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SAA”)在1982年和2004年,分别开展了对档案工作者职业发展状况的调查,并根据得出的结果指导档案研究生教育和档案就业工作的开展,使美国的档案学高等教育取得r良好的教育效果,成为世界范围内档案学教育的典范。而我国与加拿大都没有档案工作机构为高校档案学教育进行类似的实际调研,并指导其制定培养目标,这是两国档案学教育的共同缺陷。
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分为本、硕、博三个层次,其中,本科教育是整个培养体系的基础,硕士、博士阶段均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主。在本科教育阶段,教师就应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对本科毕业后希望直接从事档案工作的学生,增加其专业技能性课程的比重,并为学生积极提供实习机会;而对有研究兴趣的学生,在本科教育的后期,就要注重他们研究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开设基础研究理论与方法的课程。不可否认,当前,我国档案学研究生大都处于导师助手的位置,在导师确定的研究课题下,负责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不具备“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显然,不符合硕士、博士阶段的培养目标,这也是制约档案学基础理论发展的瓶颈。
3.2课程设置在坚持特色化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相关学科的内容。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档案学课程体系中,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体现了浓厚的“档案”特色,如,设置了《档案古文书学》、《档案文献管理与著录》等课程。由于其档案学专业是由图书馆学院与历史学院合作建立而成,因此,课程和培养项目的设置还体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该校档案与图书馆学双硕士项目中,要求学生完成档案、图书馆学两个学科的基础课程,培养学生适应文档一体化、图书与档案管理一体化工作需要的能力,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
篇9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网络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手工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学档案将以电子文件出现,但却没有对应的系统的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迫在眉睫。
一、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涵义
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录音、录像)、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各种载体的教学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通过互联网进行联机检索和阅读,实现资源共享。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
二、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点
1.便捷实现多种媒体信息存储和传递
电子档案可同时将文字、声音、影像等内容集成保存, 并可借助计算机实现任意组合编辑,极大增加了档案的编辑性、可读性、可视性,丰富了档案的内容。
2.信息存储容量大
电子档案体积小但存储容量大。一张cd-rom光盘可存储650 mb,相当于30万汉字的图书1000册、35万张a4打印纸上的文字信息或10万张图形信息。
3.便捷实现检索浏览
电子文献由于具有全文数据库的结构和相应的按自身逻辑关系组织成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通过数据库、检索软件等技术,借助某些关键词,能够便捷的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方便了用户检索,提高了检索效率,免除了翻阅、查找实体档案的繁琐。在教学档案管理网络平台上,档案管理人员还可通过网络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提供利用;利用者亦可以足不出户地远程访问档案材料,网上下载档案信息, 或远距离、高速度的传输,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4.提高了教学档案的利用率
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可被多人在不同地域同时访问、浏览、下载,同一份电子档案可同时为不同的用户服务,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
三、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缺乏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档案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档案业务管理,又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受高校现行人事制度的影响,目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年龄偏大,计算机操作能力一般,习惯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编研模式。而在信息社会,档案的载体形态和记录方式已呈多元化发展,一些必备的技能如数据存储和压缩技术、档案信息组织技术、检索技术等还不为多数人熟练应用,更不用说网络环境下教学档案的安全性问题了。
2.缺少工作标准、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
档案材料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是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机械性”对教学档案电子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高校的教务工作更多受制于购买的教学管理软件,加上很多高校有自己的特殊的实际管理情况,因此个性化修改之后软件在通用性、实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再加上计算机软件及其有关设备硬件差异,这些不足和差异都影响着电子数据的规范性和共享性,制约着信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四、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1.加强人员的技能培训
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工作的主体,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有丰富档案专业知识,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来从事教学档案管理。
2.开发教务档案管理平台系统,实施教学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工程
加强归档的标准化建设是目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各高校都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络,并实现了教学管理软件辅助管理,这为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建设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平台;教学软件和数据库的应用提供了大量的“标准化”电子数据和材料,这为教学档案的标准化建设打下良好的数字基础,便于实现密集存储和快速检索;以网络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又为教学档案的网内和网际共享、传递打下了良好的交流基础,这些都为教学档案的维护、网内共享、公开和查询,特别是数据进一步发掘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条件。
3. 尽快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加强档案安全管理
在数字化背景下,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尤为重要。校档案馆和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要结合《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尽快出台数字化背景下教学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标准和规章,特别是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档案管理软件设计标准、数据库录入规范、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标准等,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而实现对教学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
数字化档案给教学档案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补充相关的安全保密制度、建立严格的监控机制、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外,还要加大设备和技术投入,结合存贮介质使用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等多种安全防范手段,积极对“病毒”和“黑客”等行为,确保档案的保密和安全。实现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可控性,以及网络、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
4.加强数字化档案的工作质量检查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第十四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网络平台和工作规范建立起来以后,高校应根据积极实施管理纠偏。 并且基于网络进行的检查更为便捷,各个部门根据管理权限只要检查自己管理的模块数据库中的档案就可,这样可有效减少收储遗漏,更便捷的考核二级学院的工作质量。
五、结语
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高校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数字化教学档案建立起来以后,可以通过对立档单位工作流程在线监督进一步提高原始数据归档质量,便捷实现档案资源在网上的、传递、检索和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更好的服务和保障教学工作。
篇10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精湛的教学艺术有助于课堂教学。教师必须集中精力研究新的教材教法,在45分钟内下功夫,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创新,因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英语的实践活动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兴趣,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达到掌握英语的目的。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堂好课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净化思想境界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听起来兴趣盎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的兴趣触角,让学生进行联想,使学生觉得新颖、生动,在娱乐轻松中,不知不觉地烙下记忆痕迹。例如,在讲《谁有橡皮》(whohastheeraser)一课时,笔者运用做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课文。首先,找六名学生到黑板前站成一队,把手都背在后面,而下边的学生把眼睛闭上。这时,教师取出一块橡皮递给前排站着的一位学生,让他们一个接一个传。几分钟后,教师说:“停!请你们半握拳头把手放在桌前。”然后请学生猜,Whohastheeraser?
如猜对了,全班给以掌声;猜不对,演一个节目。正当学生兴趣正浓时,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用英语回顾刚才做过的游戏,看谁说得又快又准。五分钟后,教师开始检查,大部分学生能够流利地复述课文。然后,教师又根据课文提出:1.Howmanystudentsstandinfrontoftheclass?(教室前面站了多少名同学)2.Whydotheyputtheirhandsbehindtheirbacks?(他们为什么把手放在背后)3.Whatdoestheteachergivethem?(教师给他们什么了)等18个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一、课堂教学活动与实践紧密联系
随着我国加入WTO,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具有商务英语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而英语课堂教学强调Learn(练习性学习,即在环境中使用语言,是一种潜意识的语言发展过程),而不是强调Study(研究性学习,即让学习者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的过程)。所以教学中应力求减少教师的授课时间(占课堂的时间不应超过40%,应给学生足够的机会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和实践)。例如,在让学生学习Trvellingonbusiness(商务旅行)的内容之后,可以为学生设置入住酒店、在机场买票登机、在租车行租车等场景,并通过板书使学生了解各个场景对话,最后在课堂上表演。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以致用”的积极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利用简笔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英语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的说话习惯和表达方式,就应当尽力为他们创造适宜的环境,将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入境”,从而摆脱母语的干扰,以达到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目的。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同场合、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简笔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现在进行时”这一时态时,首先告诉学生,什么是“现在进行时”,概念是“表示现在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然后在黑板上画出几幅画。几分钟后,要求学生看第一幅图并开始提问:“Lookatpicture1,please!Whataretheydoing?”(他们正在做什么)一名学生回答:“Theyareswimming.”之后继续说后面几幅图,学习几个句子:1.Theyareswimming.2.Heisrunning.3.Sheisdancing.4.HeiswatchingTV.5.Sheiswateringflowers.6.Theyareplayingbasketball.要求学生以同桌为一组,一问一答练习。利用简笔画这种直观教具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创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情境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品格的形成、视野的开阔有极大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打破课堂内外和校园内外的界限,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创设模拟情境,在真实世界与想象世界之间为学生提供一个界面,学生可以相互协作,也便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动脑,在交往中拓展思维。教师应该善于展现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熟悉课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通过佩戴动物头饰进行问答表演,同时学习句型:Whatarethey?Theyareducks…(这是什么?这是鸭子……)课文中出现了母鸡、小猫、小狗、鸭子、小鸡等单词。教师在课前制作好图片,让学生上课时戴上头饰进行问答表演,使课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语言交流是思维的工具。创设真实情境、培养交际能力,使学生用自己的实际体会来运用知识,丰富思想,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激发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创新意识的源泉在于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学习的外部氛围。教师要善于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多媒体集声、光、影、音于一体且有良好的交互性这一特点,创设直观、逼真的语言交际情境。在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一边放映画面,一边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诱导和讲解,有时也可放录音,通过画面和声音的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理解、掌握语言知识。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很感兴趣,积极回答教师提问,这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当一个个卡通人物闪动时,全班每一个学生都跃跃欲试。真正达到了“玩中学、学中玩、低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的。
篇11
2.1学校的重视力度不够
我国档案管理的起步较晚而且发展的速度较慢,导致学校的高层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力度不太够,经费和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材料不齐全或者无法完整的采集材料等现象发生。相关的部门未能及时上交资料,导致许多重要的资料流失;同事,由于经费的不足,导致管理设施较为落后且不齐全,无法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2.2管理设施和制度不完善
学校档案中大多是纸质的文件,因此对于管理的设施要求非常苛刻,通风、防潮、防霉和防火等条件都必须达到标准,一旦出现事故,将导致档案的全部流失和损坏;同时,我国职业教育学校,没有建立统一和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导致,导致档案管理水平较为落后,无法为学校管理水平的发展提供帮助。
2.3管理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达标
职业学校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达标,严重地制约了档案管理水平的发展。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导致档案管理的水平较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对档案的管理和分类等各不相同,难以满足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水平标准。同时,由于学校拨给的经费不足,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始终无法满足标准,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3加强职业教育学校档案管理的措施
档案是学校的宝贵资源,是维持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水平,主要方法包括:
①学校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将档案管理纳入学校的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的员工;
②学校应当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档案室进行管理和打扫,所有的人员应当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流程和职责;
③将学校档案管理水平作为相关部门的考核和评判内容;
④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
3.2制定科学和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制定科学和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保障档案管理有条不紊发展的前提,主要方法包括:
①设立独立的档案管理室,严格按照防火、通风、防潮和防霉的条件进行打扫和布置,配齐管理设施和设备,确保管理水平达标;
②建立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每位管理人员的职责,以却把责任到人,出现突发事件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预后的管理。
3.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主要方法包括:
①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和培训,加强管理人员学习的能力,规范档案管理的水平;
②对于出现重大管理事故的员工,进行停岗培训,直到操作水平达标后方可上岗工作等。
3.4使用现代化的管理系统
学校应当配有现代化的管理系统,为档案管理的长期发展提供基础,主要措施包括:
①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操作系统,全面和科学地对档案进行保存和分类,能够快速地查询档案信息;
②配有完善的打印机、计算机等各项信息化设备,保障档案的快速录入和管理等。
篇12
(一)教学档案具有参考价值
学校的教学档案是长期来通过实践和研究日积月累形成的实体型文件。具有真实写照,直观反映等特点。这种档案不仅能记录学校常规的发展趋势和教学目标,还是学校研究改模式和方法的精准写照。有了这种准确的档案后各院校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档案规划完整的施教模式,甚至是招生比例都不可以用学校档案作为参考。针对档案,学校应该设专门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的规划,有选择的筛选出有价值需要的教学档案。过滤掉无用的档案信息。同时也应使档案多元化,具体化,利用无线网络、微信、互联网等平台,想要以档案为依据的领导们输出更多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为领导组织提供更群面准确的校园信息资料。
(二)教学档案是学校特色的汇总体现
因为教学档案具备的特殊性,所有教学工作都能在教学档案中体现出来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体现出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要性,档案一定要分类分区,只有这样才能更完整的展现出一个学校完整的教学水平,综合的教育实力。系统且简易的让高校的管理工作循序发展。规范教学管理工作。
(三)教学评估有具体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教育部对各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着明确的规定和完善的评估标准。近几年,许多院校面临这教育部对其的多重评估考验,对这种评估测验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完善教学档案被列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因为教学档案如前文所述是高校评估的前提和根据。校园档案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教育界对高校综合素质的评价效果。
(四)教学档案的信息具有流通性和指导性
教学档案涵盖了全校的教学信息和实践过程的许多重要材料。它不仅是教学质量的真实性写照,还是科研成果和知识结晶的重要体现手段。随时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档案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这种信心能通过各种载体传播,比如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等较为流行和开放的形式。这种新型的档案传播方式优点在于,简单直观、不用耗费过多人力和资金、方便易操作。现如今已经有不少高校以教学档案的新型优势为基础,加强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规范和创新,随即开展远程和网络辅导。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实践,总结出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创建了服务于大众的学者论坛、教学平台,等APP或者教育式网站。这种网络平台将会成为资源中心的枢纽,挖掘隐藏在教学档案更深处的认知。上述几方面都充分说明了教学档案在高校教学管理评估背景下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从评估角度出发,教学档案质量仍存才不足
虽然教学档案是一项简单有效的评估手段,但通过各高校对档案的调度和分析,不难看出教学档案的质量仍有不足,有待完善。分析调查发现,影响教学档案质量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尤为突出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一)教学档案应该具备真实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如果学校不注意这几个要点则教学档案的作用就得不到真正的发挥。在许多学校中普遍发生的现象就是档案员收集不全、不及时。规划档案不到位。保存不妥当。这种行为就导致教学档案原有的作用消失殆尽,尤为针对评估的指标体系更是令人咂舌。只有改善这种不规范的现状,做到科学立档,分类归档,完善教学档案制度,提高档案管理员综合素质和水平,才能促进教学档案的完整性,从而提高对高校评估的准确和便捷能力。
(二)档案管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制度和完善的体系
虽然高校档案管理制度日益得到重视。但是盲目的重视导致档案管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档案的管理缺乏制度的规范和管理,归档没有严格的程序和步骤,不能做到分门别类。管理水平还相对落后,这都是现如今各高校在实现教学档案管理时所显现的漏洞,经过教学评估的发展和改革后,档案管理的规范问题才逐步的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档案材料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做好教学档案工作不仅仅只是依靠档案部门的工作,它还需要高校各部门间的配合,从而达到完整收集,归纳,分类,统计等具体的工作项目。
(三)教学档案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对于档案管理的管理模式来说,档案管理系统的落后,管理方式过于传统是普遍高校的通病。信息档案数据库的不完善是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校园发展越快,人员基数几句越大,相对滞后的管理技术就会造成低效率,高错率。想要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就要从根本上解决档案管理模式的滞后问题,要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创新和改革。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从而进一步完善教育档案管理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加强对教学档案质量要求的规范和重视
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较为单一,这是教学档案质量的软肋。现如今教育改革飞速发展,现代化科技水平不断更新,一成不变的传统式档案管理方法面临新着挑战,只有不断转变新的档案管理价值观,与时俱进,在不违背教学档案的原始初衷的情况下,日益完善和创新新的档案管理标准。创建更完善的高校教育档案系统应从以下几方面实践摸索:
(一)规范档案管理制度,摒弃陈旧被动式归档
想要规范档案管理制度,首先应设立专门管理档案的管理组织,让档案有家可归。其次,在从管理人员入手,配备具有档案管理知识的人员专门管理档案,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和规范工作。要制定管理档案相应的制度和标准。最后要抓好教师授课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对于校风校纪,教学成果,课程规划,课堂组织,毕业设计等客观信息,要由一个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做到一案一档,分门别类。从学生角度讲,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加实践活动的能力,课堂互动能力等综合信息的建立和收集也都可以安排统一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最后由个负责部门统一汇集其收集到的档案信息到档案管理部门整理后在归档。这种撒网式的收集资料方法即较少了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加强信息化管理,摒弃陈旧管理手段,创新方法
篇13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类档案关于教材和毕业论文类目的归档范围是1994年制定《高等学校实体分类法与档案工作规范》时规定的,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觉得这两个类目的归档范围应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或补充,才能适应今天不断发展的工作需求。本文拟对这些需要调整或补充的问题加以讨论。
归档的范围要求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对学校和社会有史料和研究价值,具有参考价值和凭证作用;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反映学校各项活动的全过程,保证完整、准确、系统;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遵循其自然形成规律,保持文件的原貌,保持彼此间的有机联系和成套性特点。
《高等学校实体分类法与档案工作规范》(以下简称:分类法和规范)在JX18教材类下只对自编和主编的教材进行归档。该分类法和规范制定之初,当时国内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与现在大不相同,各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没有面临社会需求的巨大压力,没有市场的选择,没有办学的竞争。然而今天却不同,面对着社会的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各高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被迫要做出适应性的转变。当初各高校在教材选择上几乎是统一的,除了统编教材,校内教师自编和主编的教材基本上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所以,该类目只收录自编、主编的教材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现在各高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复杂多变,仅靠本校教师自编、主编的教材根本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必须向国内外引进大量的、适宜的优秀教材。这些教材在本校的教学活动中使用之后,也应当加以归档,不然,这些教学活动如何纪录呢?现在该类目的名称是:“自编、主编教材” ,建议修订后的类目名称能把“用于教学的外编教材” 包括进去。
JX18教材类之后是附录:存系教学类档案,其中第一条类目是本科生毕业论文及评审意见。分类法和规范制定之初设立该类目时,国内高校研究生、博士生很少,可是现在已经很多,时过八年之后,该类目同样显得不合时宜:一方面类目过窄使研究生和博士生论文放不下,同时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不加限制地全部吸收,使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收藏数量急剧增加,造成了档案存放架位紧张,浪费了档案室宝贵的面积。如何对待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收藏,笔者认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收藏在本院校内部和图书馆是一个交叉收藏的类目,档案室和图书馆都应收藏这类资料,但从这类资料的收藏价值和利用价值来看,档案室和图书馆在收藏上应加以协调、有所选择。这些资料如果都放到图书馆,档案室就会缺藏;如果都放到档案室则会限制读者对这些资料的利用。最近几年,由于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本科毕业生档案在档案室的收藏数量急剧增加,许多高校为了缓解库房和架位紧张,便利广大学生对毕业论文频繁的借阅使用,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全部放在图书馆收藏。实际上这种只重视利用、不重视存档的做法同样不可取,因为一方面毕业论文在图书馆的保存条件远不及档案室,另外图书馆对毕业论文的借阅没有限制,极易造成丢失和损毁,毕业论文作为教学档案的一部分在图书馆保存,最终造成流失是无法避免的。综合各方面的有利因素,较为合适的做法应该是,档案室只宜收藏一些优秀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其副本和大量的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应由图书馆收藏,这样,档案室即避免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在收藏上的过多过滥,又兼顾了广大师生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充分利用。现在该类目的名称是:“本科生毕业论文及评审意见”,建议修订后的类目名称能改为:“博士生、硕士生、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及评审意见”。
从以上两类目的设置情况来看,分类法和规范制定之初,限于当时教学的环境条件,对今天的教学发展无法予以充分考虑,在教材和毕业论文的类目设置上造成了类目过窄。长期以来由于该类目的限制,已经造成了教学过程中大量外编教材使用纪录未予保存、研究生、博士生毕业论文放不下以及本科生毕业论文收藏混乱、丢失损毁的情况。本文在此所论,期望该类目的修订能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