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管理学习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民办高校管理学生主要是以教育者为主体,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传统教育行政管理中缺少双边互动沟通,教育行政管理员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理念,对学生进行强制管理,这对完全学分制下以学生个体为单位进行管理存在极大的问题,传统的“一刀切”无法对学生进行个体化、多元化方向的管理,不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
2.教育管理模式落后
在传统管理模式中对学生的管理是按照入学年份、专业进行班级和团支部的划分的管理,这和学年制相适应,但不适应完全学分制下淡化了班级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的管理,需要由传统的“教育、管理”转变为“指导、服务”的管理。
3.选课制增加教学秩序控制难度
由于学校的选课时间集中,会出现很多退选、改选的情况,导致教务工作量的增加,同时,跨专业选课中出现“碰课”,导致教学秩序更加混乱。在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务工作的管理难度增加,而教师则放松对学生的学习组织管理,课堂纪律、出勤等得不到保证,这需要学生自身提升自主自觉的学习能力。
4.教学管理队伍滞后
完全学分制下完全由学生自主选课,这增加了教务管理的难度,而当前的教学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又跟不上需求,加大了学生工作者的工作难度。
二、管理理论与启示
1.柔牲管理理论与启示
和刚性管理中的规制约束相对的柔性管理,突出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对人进行人格化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以人为中心,尊重、肯定、激励和鞭策成员,从而有效激发组织成员的内在激情,使其发挥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创造出最佳的业绩就。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针对的是相对高素质的人员,而柔性管理属于一种较为深沉和更高级的管理,体现出管理工作的理性。
柔性管理是重情感、富有创新的柔性管理,对大学生教育管理者来讲,其“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大学生对自我进行教育管理与服务。柔性管理启示有如下几点:
1.1树立柔性管理观念,建立和学生保持畅通交流的渠道,注重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当前的网络交流渠道是较好的沟通方式。
1.2建立多元化的柔性管理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多以后会的合理评价,是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1.3建立和刚性制度相结合的柔性制度文化,增加自我评价、自我校正、自我约束规范的内容。
1.4民主平等地践行全员管理模式,健全学生参与管理的制度,让学生享有知情权和参与权。
2.细化管理理论
根据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以及爱德华兹?戴明的“质量管理”理论,在日本丰田企业中逐渐形成了精细化企业管理模式,其管理的原则是精、准、细、严,让管理能够达到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以及具有操作性,将所有的管理工作进行流程化的简化、量化、信息化处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错综复杂,对其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引入精细化的管理方法,能够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管理。启示如下:
2.1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应该进行细化分工、细分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
2.2进行制度标准化的管理。通过制度规程来约束克服工作的随意、无序。
2.3通过考评机制和激励奖惩机制使得管理工作严格化。
三、完全学分制下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精细化的策略
1.加强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创新教学行政管理模式
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有必要引入计算机系统对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学工作进行管理,以便处理繁杂的数据信息。
创新教学行政管理模式,首先要转变管理观念,以单位学生个体作为基本的管理单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开放的管理思维,灵活对待教学行政管理工作,重在为学生服务,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保证课程开设的数量和质量。必修课程的学时应当合理压缩,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开展自主学习计划,采用激励机制鼓励特长教师开设选修课,科学合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丰富教学资源;开课前应充分论证开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建立受益人反馈机制。
第三,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管理。由于个性化选课会导致很多复杂的课堂状况,需要做好学生的选课名单,便于教师课堂点名、考勤和组织教学。
第四,根据柔性管理理论,健全?W生参与管理的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柔性管理评价标准,高校行政管理需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考试考核机制。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应该有任课教师的自评、学生网上评价、教学督导组的评价三部分组成。而考试考核机制中应重视对大学生的平时成绩的考核,加大其比重,定期更新试题库的内容,一改考定终评模式。
第五,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完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完全学分制下的学生管理工作要求高校行政管理者进行个性化的管理,而人工管理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管理步伐,由此,建设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可以保障完全学分制下行政管理者开展精细化的管理。
2.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
在细化管理理论中,完全学分制下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有相应的科学的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做好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服务,这就需要专职辅导员进行推动落实。由此,高校要实现精细化的行政管理必须要依靠建设高效、专业的辅导员主力军,明确辅导员职责定位,提升其专业化程度,这是面对学生个体开展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体现以人文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3.制度保证
篇2
①受制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系统的传统体制模式的束缚,我国在教学管理措施上的探索还尚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未能有效适应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变化趋势。②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很大现实就是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区域不均衡现象,这也是产生教学管理上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因素。③存在着一定的教学单位和相关组织部门在管理上的疏忽,存在着对管理能力培养和管理资源建设的一定程度上的欠缺,导致产生资源利用结构上或存在资源浪费、或存在资源紧缺,影响着当前的教学管理工作。
1.2教学管理的信息处理能力不足
长期以来相关的教学单位和管理部门存在着教学管理措施上的缺陷,导致教学管理部署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信息环节上的疏漏,一些信息处理上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或者没有相对应的处理机制,导致在信息处理能力上存在着发展短板。这就影响到了当前教学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产生了相应的高效信息处理的发展需求。
1.3教学管理的协同性不够
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教学管理措施和教学管理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同和配合,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壁垒和沟通障碍,产生在教学管理的整体性管理成效上存在着相当大的管理空缺,通常这一方面也是造成教学管理在不同教学单位和不同教学管理部门之间产生失管失控或者严重影响教学管理成效的问题最为根本的原因。
1.4教学管理缺乏信息化管理理念
往往受到传统的教学管理思维理念的制约和影响,在施行教学管理措施的过程中,往往不注重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措施,导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上而下的教学管理措施的效果,另一方面又忽视了自下而上的教学管理反馈的有效作用,这也是制约着当前教学管理措施产生应有成效的一大原因[1]。
2教学管理和计算机信息化的关系
2.1计算机信息化决定着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资源优化
进行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将有助于打破现有教学管理环境中的资源分配不均局面,通过开放的、系统性的、具备均等性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实现对部分教学管理下的资源分配问题进行有效的调剂,实现更具均衡性的有利信息环境,助力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资源优化,形成更具全面性的教学管理发展[2]。
2.2计算机信息化决定着当前教学管理中的信息处理能力
计算机信息化与教学管理的关系研究,其实也是挖掘计算机信息化处理能力的研究,是综合利用计算机信息化处理能力的技术优势,实现增强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的探索。①能够增进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相关信息采集能力,形成有效的信息覆盖性采集措施;②能够增进教学管理中的即时性信息反馈能力;③实现信息的有效对接,产生及时有效的信息分析和应对措施。
2.3计算机信息化决定着各部门间教学管理的协同性
计算机信息化与教学管理的关系还在于在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各部门间信息交换和沟通联系完成整体性计算机信息化的相互连通,形成在处理教学管理工作任务时,能够形成密切的协同配合,采取一定的交流措施,维持良好的教学管理水平,保证教学管理任务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整体的协同性[3]。
2.4计算机信息化决定着综合信息化管理理念的形成
缺乏信息化管理理念,也正是当前教学管理发展的阻碍。只有通过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各项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应用,完成好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管理任务,才能真正提供适宜教学管理综合信息化管理理念施行的有利环境。从总体上来看,只有坚持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应用,才能实现综合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管理思路实现有效落实;而健全在教学管理措施中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则能够增进教学管理活动在信息化发展条件下的持续发展,增进适应度。
3总结
综上所述,只有真正认识到计算机信息化与教学管理的关系,并且注重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运用,增强资源优化分配、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增进教学管理的协同性,形成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理念,才能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实现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促进作用。
作者:徐聚星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篇3
1、健全设施、管理制度,加强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形成全校范围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融合。
2、大力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研究,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3、加强门户网站和主题特色网站的建设维护,彰显学校文化及德育特色。
4、运用信息平台支撑教师专业培训及专业化发展管理。
三、具体措施:
基础性工作:
1、根据区信息中心的建议,对我校的电脑管理规范化:我校将于下周对教师的电脑进行维护,校内传文件及信息等建议用内网飞鸽传书;固定IP地址,每位电脑使用者分配一个固定IP地址,IP随人走不随机器走;办公室、教室及实验室等电脑均安装桌面系统,通过KEY进行使用,保证备课、教学及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及维护;设置权限,软件学校统一安装,用户无安装权限,不可私自安装其他软件;各学科期望使用的软件列表统一上报;以后将按周违规使用监控情况。做好网络维护与管理工作,将配合资源处做好电脑报废、维护等工作,保证教师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2、各类资源平台的充分运用和资源积累。课件上传,使用互盈平台,每学期总共不得少于10个。鼓励教师自制课件参加区级以上的评比;教案包括反思由每人自己上传到CRP中;每年的论文也都通过互盈平台上传;班主任:多媒体使用记录的记录情况,班级博客的更新情况;通过CRP平台对每次月考和平时考试成绩进行录入,进行学生考试成绩的跟踪;教研组:网络(论坛或博客)研讨记录,一学期至少有一次网络研讨记录。
3、加强信息化制度的执行力。上述内容作为教师、班主任、年级组、教研组考核指标之一;落实相应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奖励方案;落实对各部门信息技术应用考核制度;落实办公室电脑管理制度,对于违规情况上报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进行决定。
4、完成服务器中心数据备份及重要部门数据备份的建设工作;完善信息中心的各项日常维护工作,做好各项工作的记录,做到有据可查;开放电脑房,推广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训。
5、做好学校各部门的各项大型活动的视频摄录像、直播、及对外宣传工作;配合各部门及时更新学校门户网站、主题学习网站、资源库的相关栏目的资源。
6、公共区域的电脑配置按实际需求配备。
发展性工作:
1、配合教导处做好技术支持,利用远程教室及网络技术,开展微格教学研究,利用教师研究平台开展全校性或区域性的网络研讨和交流。这是我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工作,将接区的验收。
2、大力推广资源库、数字图书馆的应用,改变备课方式。(广大师生可以在家中就登陆该网址,寻找自己所需的有关图书和相关资料,通过电子期刊,免去师生到图书馆借阅书刊的过程。)为电子备课和多媒体教学提供更好的素材和教育资源。也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平台。
3、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德育建设及课题研究工作中。班级博客的充分运用;加强交流互动版块,为师生互动、家校互动、学校和社区互动提供空间;特色主题网站利用德育教育网站以及学生心理教育网站,渗透我校的德育工作中的创建班级民族精神特色及心理教育特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作用,向社区辐射、向学生的家庭辐射。班班有信息员,帮助老师更好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对班级信息员和各部门的通讯员做定期的培训,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劳动。
4、通过BLOG的推广,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提供展示和反思的平台,促进学校教科研发展。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学校每们教师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做了整理;以校本培训方式,坚持对教师进行了办公管理平台的应用、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培训,重点解决普及应用和充分应用的问题;对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了电子白板的培训。
特色性工作:
篇4
本着“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成才”的育人原则而进行的如上班级管理体制改革,扩展了班委会的作用,更突出了班委会的服务理念,为班级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原则和基础。同时值日班长体制的运作,减除了班主任琐碎事物的制约,使班主任更高层次的运作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导向;也消除了班级管理的局限性,人人参与班级的管理凸现了学生主人翁意识,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巩固,使班级管理更加开放,为精细化管理的正常运作组建了立体式操作平台。
再次,创建公司制奖惩制度,凸出学业管理。依托班级精细化量化管理体系,我们废除了沿袭已久的值日生制度,根据班级日常工作的性质和劳动量,创建了“室内环保公司”和“室外环保公司”,负责日常室内外的卫生清扫、保持;“自行车公司”负责每天自行车的摆放、监督上锁等工作;“黑板公司”负责任期内课后的黑板清擦;“文明用语公司”专事于学校“文明中学生”的班级内部宣传、监督事宜;“自来水公司”保证同学们日常纯净水的引用和饮水机的保洁;“特别行动旅”应对突发事件和学校安排的临时劳动性事务等等,将各种工作分配到个人,奖勤罚懒,天天检查反馈,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第四,学生以学业为重,为解决困扰已久的部分学生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和我班课堂气氛沉闷而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突出学习重心,学生们自愿推选、组建了“作业公司”配合科代表检查、监督作业的完成和上交;印发了“家、校作业联系反馈卡”及时把作业情况反馈至学生法定监护人手中,密切了学校、任课教师、班主任、班委会和学生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建立了校、师、班、监护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及帮助的精细化立体运作机制;为活跃课堂、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升华班级文化层次,学生自发设立“2000级5班级尼斯纪录”,以学业为核心,营造充满活力的、动态的班级文化氛围。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创建了七个学习小组(第七小组由部分学业困难学生组成,我兼任组长),在作业完成、课堂检测等所有于学习有关方面展开竞赛,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为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增添了活力。
篇5
一、上好面授课,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和当堂课的笔记 电大以自学为主,通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课,或利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同时接受必要的面授辅导。电大面授不同于传统的面授,它的功能是“点拨”与“解惑”。在面授课中,教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疑惑进行点拨,指导我们更好地学习。课前预习可以使我们在老师上课时集中思想,把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弄清,把有限的上课时间充分地利用起来,把老师讲的知识点、疑难点用自己的方式去消化,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听课质量。阅读文字教材时直接在教材上做笔记,有助于自己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将教材的相应位置记下重难点和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并与自学文字教材时的笔记内容互相对照。 在做自学笔记的过程中,必须思考教材的内容,随时把自己对于难理解的内容的理解记录下来。
二、合理分配时间,争取一次过关 学习仅靠面授是不够的,由于课时安排紧张,面授课主要功能是“指点”,必须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理解知识,充分利用时间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温故而知新”。
三、成立学习小组,解决学习困难 有了学习小组既可以避免拉下功课,又可以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因为我在读中专时所学的专业,既要学习理论的知识,又要补充实际操作的能力,遇到的难题比较多,这样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共同提高。
四、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掌握学习内容 学校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有别于以面授为主的普通高校,各级电大都为学生提供更为完备的学习材料(如多种媒体的教材等)、学习条件(如视听阅览室、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网络教室等)和各种学习支持服务(如咨询答疑电话、语音信箱、网上教学平台、学习小组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尤其适应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为我们“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方便。我们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努力提高工作效力。
五、积极完成课后作业,及时消化和巩固知识 做作业和练习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活动,它的目的是检查学过的知识能否及时消化,检查是否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核和独立操作,做到“做作业和考试一样,考试和平时做作业一样”。对于作业做错的原因,应认真分析,对症下药,直到弄明白为止;对于难题,应认真钻研,加深对难题的理解,直至问题解决。
篇6
二、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仅有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定会学无所获,兴趣骤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挫。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所带班级绝大部分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且参差不齐。于是,我经常性地利用班会和读报的时间有针对性、预见性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学法指导,不断向学生渗透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加深拓宽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尤其是要有自主学习意识。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经常告诫他们:对知识的学习要系统化、条理化,攻弱补缺,回归课本;要加强答卷的规范性,做好基本题,拿足基本分;生活中要张驰有度,劳逸结合,保证白天的学习拥有充沛的精力和积极的心态。同时,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我也及时予以点拨。
篇7
机构编制管理处于行政管理的源头位置,但其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有限,需要组织、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随后拿起管理的接力棒,才能有效完成整个行政管理过程。就当前现状而言,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与组织、人事、财政等行政部门,在事实上经常处于相对分离的割据状态,虽有业务联系,但联动效果不能有效实现。其主要原因是数出多门,本该在人事、财政等管理环节作为工作依据的编制信息不能实现有效共享,同时也没有相应保障措施来维护编制的法规性尊严。因此,亟需在部门之间构建一个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联动管理机制,而不是相互争权、彼此冲突的耗散机制;同时,就机构编制部门本身来讲,也需要建立并完善一套包含申请、审批、核准、公示、督查、处理、反馈等递进的管理流程,让管理无处不在,才能真正管住、管好并用活有限的执政资源。
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网络的介入,把行政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联结到了一起,就像一个有机体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效应,随着制度的健全,正在逐渐形成,至少已经从技术角度为机构编制信息共享和联动管理提供了平台。目前,中央编办研发的《实名制管理系统》,吉林省编办正在建设并应用的《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都是为达到联动管理效果,实现管理的协调、配合和制约而开发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吉林省编办独立设置后才出台了审办分离的管理措施,以及空编使用的管理规定。从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机构编制管理的联动效果:过去虽然也规定空编进人必须符合相应的结构标准和职数要求,但是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很难实现这一管理目标;现在,有了《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则可轻松实现这一目标了。随着《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功能的健全和配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凡与机构编制相关的信息都将逐渐统一由系统来管理,以彻底解决数出多门的问题。凡涉及机构编制管理的业务内容也将统一通过系统来办理,以达到数据共享、根除底数不清的问题。届时,机构编制管理的联动局面自然也就形成了。
二、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趋向质量化
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是机构编制管理的核心内容。每一名机构编制工作者都知道,要依据职能设定机构,依据机构核定编制,但依据什么来确定职能呢?从编制管理学角度讲:“职能的产生取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应该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来确定职能。但要掌握始终处于变化中的社会发展客观需要,仅靠数量有限的机构编制工作者,无论在人力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实际工作中的机构编制管理,只能相对偏重于事前审批,而审批之后的效能管理以及审批之前的职能确定等工作环节必然会受到弱化,导致机构编制管理中出现一些漏洞,造成超编、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也就不可避免了。
今天,电脑代替了人脑可以无限存储并处理我们需要的各种资料,互联网可以随时提供我们需要的各种信息。联网后的《实名制管理系统》和《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可以让管理触角伸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基于这样的信息化背景,机构编制工作完全可以由阶段式管理走向全程控制。吉林省编办已经提出,今后不仅要管数量,更要管质量。今年,独立设置后的吉林省编办非常忙,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工作多了,而是因为新的机构编制管理模式正在形成过程中,目前已经完成的机关基本制度建设、基础资料政策法规的收集整理、机构改革成果的检查验收、机构编制信息的核查以及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都是为实现“质量化”的管理目标而做的基础性工作和积极的努力。随着信息化手段在机构编制管理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调研工作变得越来越高效和快捷,机构编制管理也越来越客观和科学,单纯的数量审批式管理正在逐步趋向包含职能研究和效果评估的质量化管理。
三、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实现同步化
统计工作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基本业务,也是检查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过去,人工的统计方式不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 ,有时还会出现为了掩盖管理问题而人为修改统计结果的情况,更为不可避免的是,等到统计结果作为管理者决策依据时候,实际工作中数据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决策依据的只能是相对准确的统计结果。决策的滞后必然会带来管理的滞后。可在今天,网络时间处于一种无始无终的状态。随着《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完善,政府专网的联通,
尤其是随着机构编制业务办理与中心数据库的联通,机构编制信息会随着业务的办理,自动同步更新到中心数据库中。目前,吉林省编办正在将各类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等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机构编制网络数据库健全以后,同步动态的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自然也就形成了。那时,统计将不再是一项基本业务,更不用由专人来管理了,因为机构编制工作基础信息健全后,相关的管理信息时时都会自动更新。可见,在信息化背景下,基础信息的建设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要把信息的建立与完善做为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编制人事财政经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并不意味着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扩大,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管理的效果,体现机构编制的法规性。因此这套涉及编制、人事和财政等部门的综合管理系统仅限于编制部门使用还不足以达到同步的管理效果。通俗地讲,在《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的使用上,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机构编制相关信息的全面与准确,人事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号入座,依据机构编制情况来配备人员,只有在此基础上,财政管理部门才能在相关的管理环节上有所依据,并体现出编制的法规性,实现同步化的管理目标。
四、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走向机制化
机制与体制同属制度范畴,但机制不同于体制,体制是形之于外的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制度体系,它通过组织行为实现其特定目标。例如,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从政府的组织设置上就可以看出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分级管理体制,这次的大部制改革以及省管县的设想都属于体制层面的调整。而机制是形之于内的由不同要素组成的制度系统,它通过要素间的相互协调来实现其特有的功能。例如,交通路口的摄像头,表面看就是一个摄像装置,但其实是一套交通管理机制,它是由摄像头、网络以及影像处理程序和配套的交通管理规定等要素组成的。在这一机制面前,首先是不敢违反,其次是如果不小心违反了就一定会受到惩罚,这是机制不同于一般制度规定的约束功能。吉林省编办正在逐步完善的《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是为解决超编、混编、吃空饷、数出多门、底数不清等问题,而建立的包括编制、人事、财政信息的综合管理机制。从理论上讲,人事调整一定要用到编制,财政拨款必须要依据编制,这是编制的法规性体现,但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仅有规定是不行的,因此在启用《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的同时,除了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外,还要在管理实施过程中设置相应的管理环节,让管理工作只有通过系统处理才能正常运行,就像车辆必须通过装有监控装置的路口一样,管理的目标自然也就实现了。由于这类机制只有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程序和网络等信息化工具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所以完全有理由说机构编制管理的机制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带给我们的必然选择,它让人力做不到的事情变得可以做到了,让人力不能控制的事情变得可以控制了。
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机构编制管理的机制化建设并不仅限于横向的部门之间,纵向的、甚至是纵横交错的管理模式,在网络面前都将不是难事。通过网络,上级可以随时对下级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下级也可以及时掌握上级的管理动态。甚至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机构之间,只要存在着共享信息,就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相应的机制来保障管理效果的实现。但是信息化手段本身并不是万能的,只有在科学配套的管理制度支撑下,才能真正起到机制的制约与保障作用。
五、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转向服务化
篇8
1、加强自身作用,完善内部结构与制度。
2、承办好上级下达的任务。
3、承办好文化艺术节的环保知识竞赛活动。(4月份)
4、组织好我系一学期一次的优秀学生表彰大会。(4月底)
5、承办沙盘模拟大赛,搞好管理系的品牌活动。(4月-5月)
6、针对05级全体学生举办首届大型模拟招聘会。(5月)
7、针对05,06级没过英语四、六级的同学组织英语四、六级冲刺班进行培训。(5月-6月)
8、学习经验交流会。(6月)
9、学期末进行工作总结。
三、实施战略
1、每周按时参加系两委例会,并作好笔记,会上积极讨论,为系里为活动出谋划策。
2、认真对待院里开展的学生干部培训讲座,并在课后参与讨论,写好心得体会,对自身定位,自我价值,自身职责有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3、组织好每周部内的例会,完善内部结构与制度,与成员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合理分配人员,提高成员的积极性。
4、在环保知识竞赛中在系里作好人员选拔工作,强调参赛者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和记忆力。重视dv的制作和解说人员的配稿,从大局考虑认真组合答题小组,并认真检查他们的进展情况,后方组织好拉拉队,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5、在组织优秀学生表彰大会时,采取分工合作,各部门配合的原则,借鉴以前举办该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前期做好策划,宣传工作,统计材料,确定嘉宾、教室、发言代表及到会的人员,在大会开始前模拟会议流程,确保大会顺利举行。争取做到在院里第一个举办的系。希望通过优秀学生表彰大会能让激发全系同学的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
6、沙盘比赛是管理系的一个品牌活动,我们尽量把他办得有特色。首先做好宣传,让同学们积极参与。与系企业经营模拟协会合作,帮助参赛选手进行一定的培训,实战模拟,提高参赛者的水平和竞争力,让活动办得更精彩。
7、首届大型模拟招聘会历时一个月,主要针对05级全体同学,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二阶段为就业知识讲座和第三阶段的现场面试。希望通过活动为同学们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积累就业简历制作的方法和面试技巧,为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9
一、水泥的成分
生产水泥的原料,主要是石灰石和粘土,加上其他辅助材料混合,然后以一定的比例,原料磨成,然后在烧成熟料中添加适量的石膏(用于调整速度的硬化水泥)磨成细粉,水泥获得。这种水泥是普通硅酸盐水泥。这种水泥的化学成分是硅酸二钙,硅酸三钙,铝酸三钙的混合物。其化学式为: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
此外,特殊的水泥。其组成部分是上述情况的基础上,然后添加其他特殊的辅助材料。特定的特种水泥配料是不一样的。
二、水泥成分的主要测定方法
水泥主要由硅酸盐水泥(水泥熟练材料)组成,按照我们的规定,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烟灰水泥)。水泥熟料是由水泥生料经1400 度以上高温煅烧而成。硅酸盐水泥由熟料加入适量石膏,其成分均与水泥熟料相似,可按水泥熟料化学分析法进行测定。
SiO2的测定可分为容量法和重量法,重量法又因使硅酸凝聚所用物质的不同分为盐酸干涸法、动物胶法、氯化铵法等,本实验采用氯化铵法将试样与7-8倍固体NH4Cl混匀后,再加溶解分解试样,HNO3氧化Fe2+为Fe3+经沉淀分离、过滤、洗涤后的SiO2・nH2O在瓷坩埚中于950℃灼烧至恒重。
如果不测定SiO2,则试样经HCL溶液分解、HNO3氧化后,用均匀沉淀法使Fe(OH)3、Al(OH)3与Ca2+、Mg2+分离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用EDTA络合滴定Fe,以PAN为指示剂,用CuSO4标准溶液返滴定法测定Al,Fe、Al含量高时,对Ca2+、Mg2+的测定有干扰,用尿素分离Fe、Al后,Ca2+、Mg2+是以GBHA或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若试样中含Ti时,则CuSO4回滴定法测得的实际上是Al和Ti的含量。
其中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实验中溶样时加入浓HNO3 将Fe全部转化为Fe3+,滴定Fe时,必须注意温度和酸度,温度低、酸度大,Fe络合不完全,结果偏低;温度高、酸度小,Al 易络合产生干扰,使Fe的结果偏高。实验中滴定Al时采用PAN指示剂,由于PAN与EDTA的络合物的水溶性较差,因此CuSO4回滴过量DETA时加2滴乙醇可以增大其溶解性,并应趁热滴定,如果温度降为80℃时滴定,温度降低使置换速度放慢,滴定终点判断不准确,可能会出现反终点现象,应先测定结果,因此加热至沸1min后趁热滴定。
三、微机管理系统的设计
1、系统概述
水泥化学分析微机管理系统是由中文操作系统及FOXBA+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在286 386及兼容机上运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本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结构,由选择阅读、分析方法选择输入数据、修改数据、查询数据、删除数据、数据计算、工作曲线绘制及打印九大模块组成,它便于系统的维护、修改,也利于功能扩充。
系统结构图
用户可方便地选择所需的分析方法,并按系统的中文提示由键盘输入化验所得的数据。输入完毕,系统还可以提示用户进行检查修改和核对,完后系统自动进行计算,并将用户输入的数据及结果作为一条记录存入相应的数据库中保存,用户可据此打印出每日的化验报告单;还可以打印出每月的化验结果报表,提供给技术部门进行配料的调整;并可绘制出各种工作曲线,给生产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本系统还可以提供完善的查询功能,能方便地查询出某日某班的化验结果。
2、系统的设计与特点
在本系统的设计中,首先注重了界面的设计,因界面是否友好直接影响用户对软件的使用兴趣,一个好的人机界面往往可增加用户的信心,减少操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否则,这个系统就缺乏生命力;对此采用了下拉式菜单,用户可用光标移动键来选择菜单所提供的各项内容,增强了界面的可靠性
另外,为了减少汉字输入的繁琐操作,提高速度,系统采用了代码输入,并建立了与之对应的代码库,库中存放了《水泥化学分析方法》中涉及到的溶液,化学试剂及各样化验样品的编号,用户只需按屏幕的提示输入相应代码,则相应的汉字就会自动存到指定的数据项中,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同时,由于水泥厂为节省能源,都采取了低温烧成的措施,所以本系统除了国家标准规定的化验项目外,又增加了CaF2的测定项目和熟料各率值及其矿物组成的计算,以满足应用的需要。
为了能使用户对国家标准《水泥化学分析方法》有详细的了解,系统特设计了选择阅读模块,用户可选择阅读自已不清楚或想了解的国家标准《水泥化学分析方法》的有关章节及内容,系统调用存放在文本文件库中的相应内容显示在屏幕上,框图如下:
按照《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 176-xx)的要求各化验项目的数据均应保留二位小数,且要求当小数点后的第三位数大于或等于6时,小数点第二位数增1;当小数点后的第三位数等于5且第二位数是偶数时第二位数增1;其它情况则数据只保留小数点后的二位小数。据此,编制了一个数据处理了程序,每个分析数据计算好以后,均经过此程序的处理,对数进行取舍后并写进相应的数据中保在程序如下:
paran eters a
if int(a* 100-int(a*100)*100>=6
a=round(a2)
Else
If int(a*100-int(a*100)*10)=5 and
(int(a*100))/2int(a*100/2)
a=round(a 2)
else
a=int(a*100) /100
end if
end if
Return
结语:
本系统的设计试图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生产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更主要地是可使工作趋于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篇10
制定计划并且落实计划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当计划上交到上层管理部门后并没有检查或者认真检查计划制定和落实的状况,那么时间久了负责制定计划的相关人员就不肯再继续深入研究教材,也不再对学情进行详细分析,没有足够的智力投入,甚至每年的计划都是前一年度计划的完整复制,这样的计划完全是一纸空文,形式主义。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很多学校通过随意延长教学时间的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这种低层次的运作局限于时间和汗水的投入,会导致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诚然,这种教学方式完全违背了教学规律,其实质上是受到了现行的教育体制以及评价关系的影响,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教学管理未能实现精细化。
(三)教研教改的实效
学校的教研教改想要实现真正的效果,除了要有计划安排、保障措施以及实施方案之外,还需要对整个计划进行频繁的监督、检查和评比,确保可以及时进行反馈,并且确定成绩无误,对于出现的偏差要纠正,从而使得每一个环节都是得到落实。
二、开展小学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确保教学过程的几个细化
首先是借助集体的智慧,充分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之见密切结合,然后基于集体备课进行二次备课,充分打磨每一个教学环节,确保可以更加契合当前的教学情况;其次是同时注重教学课前准备和教学课后反思。应当在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确保可以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确保难度空间存在弹性,以保证每一位同学都具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在课后想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寻找出其中教学不完善的地方,进而再度提高备课的质量。
(二)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精细化
在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时候,都应该以达到所期待的教学目的为前提。确保多做备课工作,尽可能多给予学生积极思维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时间,并且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的内容都属于精品,所布置的课后作业也属于精练,从而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由原本的单向传播转变为精细化教学的多向信息传播和交流,并且课堂教学中多注重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构建良好课堂气氛,确保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课堂教学生成都要认真关注,校方要借助听课评课等多种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有一个较为深刻和准确的了解,并且及时发现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
(三)实现作业布置的精细化
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要具有层次、探究和开放的特点。此外对于作业的量也要确保适度,学生的厌学和抄袭作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所布置的作业量太大,通过适当控制作业量,可以让学生的负担显著降低,进而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在保证作业量的同时,还应当注重精选习题,确保所布置的习题可以增强课堂指导的针对性。对于那些非基础类的学科,所布置的作业应当具有创造性;学生的作业书写以及教师的批阅都应当有系统的规定,让作业体现其反馈功能,同时借助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1
二、配发资料较齐全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快的特性,在网上正规网站下载《保密法》原文、《保密法释义》和《解读新保密法的新亮点新要求》印发到各科室单位,正在着手订购《保密技术防范常识》手册,力求做到人手一册。
三、明确活动阶段任务
一是认真组织人员学习,二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找寻实施切入点,三是实行“回头看“办法,认真总结学习情况,明晰法律条文相关概念和领会实质,明确责任和分工,健全相关制度。
四、专题学习认真细致
以支部为单位,以网上下载的相关资料为主,结合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对局档案所设立的保密期限制度予以了更改,并就新保密法的新亮点新要求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解读:一是保密法中的保密与信息公开并重,政务公开是一般原则,保密是例外;二是保密法缩小了国家秘密的范围,明确了上收定密权、定密责任人制度、新的保密期限制度、自行解密与解密审查相结合的解密制度,定密主体大大缩小,解决了定密权责不清问题,增加了保密期限的具体规定;四是明确违规的法律责任,增加了严重违反保密规定,尚未造成泄密后果行为的法律责任;增加了机关、单位的法律责任;;增加了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的有关法律责任;增加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履行保密管理职责中的法律责任;以及针对当前泄密案件查处难、责任人处理难等问题,规定加大了处分监督的力度。
五、开辟专栏广泛宣传
在阳新、富水两地宣传栏张贴《保密法》,公开宣传学习,在局域网站,上传《保密法》全文、《保密法新亮点新要求》,同时要求平时通过网络、报刊自学,充分利用相关媒介加强宣传,扩大效果。
六、强化档案保密意识
在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局属各科室单位对照《保密法》,结合自身工作特性,尤其对电子文档、纸质文件履行责任人签字及时归档分级保存,严格规定传阅人、借阅人。
篇12
平衡移动原理亦称为勒沙特列原理。在中学教科书中叙述如下: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N2+3H2葑2NH3中,再充入N2,此时即人为地增加了N2的浓度,化学反应系统要减弱这种改变就会正向移动以降低N2的浓度直至建立新的平衡。
2.生物学举例
环境对物种进行定向选择。即由环境对种群发生不利的变化时,种群会产生减弱这种变化的趋势,引起种群自身的改变而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即减弱了变化给它们带来的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物竞天择和种内斗争。
3.化学原理与生物学理论类比
(1)强调化学平衡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对应。
(2)在已经平衡的体系中加入N2和环境的变化相对应。
(3)化学平衡要减弱N2浓度的改变,就要正向移动,相应的,物种要削弱这种改变,就要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
4.结论
勒沙特列原理不只是适用于化学平衡,而是普遍原理,从生物学到生理学再到社会学,无一不遵从“泛化的勒沙特列原理”———在外来因素引起系统内部平衡改变时,系统有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的趋势。
二、微粒的氧化性及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大小规律和人们对财物需求大小的讨论
1.微粒氧化性及其阴离子还原性大小的讨论
单质的氧化性越弱,则它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反之亦然。例如,氧化性Cl2>Br2>I2,亦即Cl2、Br2、I2的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一旦得到电子后对应的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亦即还原性Cl-<Br-<I-。反之亦然。
2.人们对某物品需求大小的讨论
如果人们对某物品的需求程度非常之高,则他一旦获得该物品后就会倍加珍惜,要让他失去该物品则非常困难。例如,张三、李四都面临很多事务,需要大量的钱,但由于志趣、个性、成长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张三比李四想得到金钱的欲望更强烈,他们一旦挣到等量的钱以后,在花钱的时候,张三就要精打细算显得很爱惜,而李四则大手大脚显得很奢侈。
3.化学原理与人们对财物心理需求的类比
(1)强调Cl2的强氧化性与张三对财物的强烈需求相对应,强调I2的弱氧化性与李四对财物的一般需求相对应。(2)强调Cl-的弱还原性与张三挣钱后花钱时精打细算的表现相对应,强调I-的强还原性与李四挣钱后花钱时大方的表现相对应。
4.结论
微粒的氧化性越强则它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反之亦然。某人对某物或钱的需求越强则他得到该物后则更难舍弃它,道理完全吻合,抽象原理更加形象化。
三、石墨转变成金刚石和后进生转变成优秀生的讨论
1.石墨与金刚石的化学认识
石墨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然而二者在结构组成、物理化学性质、用途、市场前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社会学举例
小明是高三(8)班的一名学生,他在不同的思想状态下表现出了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小明在意志消沉、情绪低迷的状态下,沉迷网络,不求进取,打架斗殴,甚至自暴自弃。为此,老师和家长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小明改掉了以前的不良习惯,战胜了自我日复一日的痛苦历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思想转变后的他有了自己的理想,他拼搏上进,成绩逐渐变得优秀,也时常参与班级活动,生活中常常以出色的表现实现自我价值。
3.化学原理与社会学理论类比
(1)强调小明本人与碳元素的对应。
(2)在低迷的思想状态下表现出的素质与价值和石墨的对应。在积极进取的思想引领下表现出的素质与价值和金刚石的对应。
篇13
1.高校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的基本现状
1.1学籍学历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籍学历管理制度是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管理学生的手段,它能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达到高校发展的最优化。很多高校随着招生规模扩大后,以教务处为主的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忽视了学院和系(部)管理的优势,任务多,容易出差错,使得管理效率较低。
1.2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模式落后
随着招生专业和人数不断地扩大,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学籍学历管理任务日益增多,传统手工管理学籍无法保证工作顺利进行。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不仅大量地消耗人力、物力.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时常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降低了教育管理的效果和作用。
1.3学籍学历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首先,学籍学历管理者自身对学籍学历管理认识不够,认为学籍管理就是处理学生学籍异动、查询学生信息等情况,学历管理就是毕业证的办理。大多数学籍学历管理人员未进行过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都是在从事工作以后通过实际工作不断探索而积累的一些经验,缺少系统的学习和培训。
其次,学籍学历管理领导对学籍学历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直接影响学籍学历管理者的积极性,人员变动频繁,没有合理的机构设置。学籍学历管理人员的素质结构和水平、教育思想观念不能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需求。
1.4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学籍学历管理以管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把学生当作接受教育和管理的对象,不把学生当作服务的对象。学籍学历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还没有完全形成,许多管理条例还停留在规范人、管理人和教育人的层次,而为了人、尊重人和服务人的意识还没有充分普及。
1.5学籍学历管理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许多大学生对学籍学历管理制度了解不多、学习过少,甚至有些管理人员和教师都不是很清楚。许多高校只是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进行学习,未进行强化学习,学籍学历管理制度没能深入学生心中。其主要是学籍学历管理制度宣传力度不够所造成的。
1.6学籍学历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高校学籍学历管理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庞大,只有配以健全的学籍学历管理系统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目前高校学籍学历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严重地影响着高校教育水平和效率的提高。
2.规范学籍学历管理的建议
2.1健全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制度执行力
学籍学历管理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其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只有实现学籍学历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首先,高校应该制定一套科学、全面、合理的学籍学历管理制度,确保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积极推进学籍学历管理的二级管理,充分发挥系(部)的直接管理作用。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的管理流程,为开展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维护学校、学生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
2.2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学籍学历管理新模式
首先,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多从学生角度看问题,想方设法保障学生的根本利益,满足个性需求,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有效改善高校学籍学历管理的现状和不足。
其次,充分认识服务的重要性。学籍学历管理的意义不在于管而是应体现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服务”。学籍管理工作者应做好观念转变,由管理者变为服务者,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耐心、服务的状态,不论是从管理内容还是管理手段上都要充分体现服务意识,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改革、创新学籍学历管理模式。
2.3健全管理机构,形成一支稳定、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学籍学历管理队伍是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学籍学历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工作的运转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必须重视学籍学历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科学、优化、稳定的学籍学历管理队伍。一方面,要从认识上高度重视学籍学历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学籍学历管理改革和探索的必要性。应加强学籍学历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建设,加强对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了解掌握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新形势下的学籍学历管理特点。另一方面,加强学籍学历管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加强理论和计算机应用等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增强实际运用和操作能力,逐步提高高校学籍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2.4大力宣传政策法规,全面保障学籍学历管理实效
高校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繁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要求严格。按照国家和社会对于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相应地制定了许多新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大力宣传学籍管理规定,不仅可以起到教育、强化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的作用,而且可以弱化以至打消某些学生的消极思想,从而减少学生违反学籍学历管理规定的现象,加强高校的校风校纪。一是在新生报到入学教育中,应将学籍学历管理规章制度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宣传,使全校师生了解学籍学历管理的意义、内容、特点以及相关的规定,促进学生自觉遵守。二是利用校园网络加强宣传,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就了解学籍学历管理的制度,了解学籍信息的重要性。使“学籍管理是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师生共识,得到高校师生的响应并共同关心和支持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只有高校师生的共同配合与努力,才能保障学籍学历管理工作高效运行。
2.5加强学籍学历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学籍学历管理效率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强学籍学历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是信息时代对学籍学历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是新时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服务理念的体现;是高校各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资源共享的平台;是实现高校学籍学历管理信息系统与教育部学籍学历管理信息平台的对接,从而达到高校、省级与教育部共同管理维护的学籍学历管理信息平台。因此,加强学籍学历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是提高学籍学历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
3.结论
总之,学籍学历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学籍学历管理制度,提高对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学籍学历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改善学籍学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籍学历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及时、准确、有效地为高校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崔本强.简论普通高等学校学籍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09,(23),252.
[2]别红桂.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7),1
[3]陆羽红.高校学籍管理现状及发展[J].青春岁月.
[4]王曼.试析高校学籍管理工作[J].理论观察.2010,(5)
[5]高林琴.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大的问题及对策[J].黄山学院学报.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