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材料科学与工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4.La-Gd-Ca-Mn-O的磁性、电性和磁电阻效应刘宜华,岳龙强,徐丽,黄佶,季刚,王成建,张汝贞,胡季帆,梅良膜,LIUYi-Hua,YUELong-qiang,XULi,HUANGJi,JIGang,WANGCheng-jian,ZHANGRu-zhen,HUJi-fan,MEILiang-mo
5.银钠米粒子/二氧化钛复合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赵高凌,韩高荣,ZHAOGao-ling,HANGao-rong
6.Bi3+、Ce3+离子极大增强铁石榴石磁光法拉第效应微观机制研究黄敏,赵渭忠,张守业,HUANGMin,ZHAOWei-zhong,ZHANGShou-ye
7.硼掺杂对非晶硅薄膜微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张溪文,沈大可,韩高荣,ZHANGXi-wen,SHENDa-ke,HANGao-rong
8.金属注射成形蜡基粘结剂的研究李笃信,黄伯云,曲选辉,李益民,林健凉,LIDu-xin,HUANGBai-yun,QUXuan-hua,LIYi-min,LINJian-liang
9.温压技术中的致密化机制李元元,项品峰,徐铮,倪东惠,吴苑标,LIYuan-yuan,XIANGPin-feng,XUZheng,NIDong-hui,WUYuan-biao
10.温压法制备铜铅轴承合金的研究程继贵,夏永红,CHENGJi-gui,XiaYong-hong
11.包覆型纳米SiC-Al2O3水悬浮液流变特性研究张巨先,高陇桥,ZHANGJu-Xian,GAOLong-qiao
12.CVD金刚石薄膜二次形核机制的研究黄元盛,刘正义,邱万奇
13.涂层梯度液相烧结的扩散与输运动力学分析邱长军,刘瑞林,刘兵
14.不同温度下Ag/Cu复合界面的扩散处理陈燕俊,孟亮,周世平,杨富陶,林德仲,CHENYan-jun,MENGLiang,ZHOUShi-Ping,YANGFu-tao,LINDe-zhong
15.MSb2型金属间化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蒋小兵,赵新兵,张丽娟,曹高劭,周邦昌,邬正泰,JIANGXiao-bing,ZHAOXin-bing,ZHANGLi-juan,CAOGao-shao,ZHOUBan-chang,WUZheng-tai
16.氢对位错运动的影响刘白,LiuBai
17.土壤盐浓差对碳钢/铝合金电偶腐蚀行为影响孙成,李洪锡,张淑泉,高立群,黄磊,SUNCheng,LIHong-xi,ZHANGShu-quan,GAOLi-qun,HUANGLie
18.表面光电压法研究抛光硅片制造中铁沾污的来源罗俊一,沈益军,李刚,刘培东,张锦心,包宗明,黄宜平
19.纺织纤维表面的X光电子能谱研究袁骏袁骏,YUANJun
20.用交流阻抗法研究碳纤维混凝土导电性陈兵,姚武,吴科如,CHENBing,YAOWu,WUKe-ru
21.MgO-SiO2-ZrO2-C系复合材料显微结构及其抗蚀性研究王立久,谢风琴,尚洁,WangLi-jiu,XIEFen-gin,SHANGJie
22.2,5-二烷氧基取代聚对苯撑热性能研究王海侨,刘艳林,曾繁涤,WANGHai-qiao,LIUYan-lin,ZENGFan-di
23.NiFe2O4纳米晶的制备及表面效应对其比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方道来,郑翠红,朱伟长,晋传贵,FANGDao-lai,ZHENGCui-hong,ZHUWei-chang,JINChuan-gui
24.低电阻率Si-C-O纤维制备——聚合物原丝的不熔化处理刘军,冯春祥,宋永才,LIUJun,FENGChun-xiang,SONGYong-cai
25.锡酸四丁酯[[Sn(OBun)4]水解缩合实验研究郭玉忠,黄瑞安,王剑华,GUOYu-zhong,HUANGRui-an,WANGJian-hua
26.硬脂酸凝胶法制备CeO2纳米粉体董相廷,麦世坚,张伟,刘桂霞,孙晶,洪元佳,刘景和,洪广言,DONGXiang-ging,MAIShi-jiang,ZHANGWei,LIUGui-xia,SUNJing,HONJGYuan-jia,LIUJing-he,HONGGuang-yuan
27.泡沫陶瓷制备工艺的探讨任雪潭,曾令可,王慧,RenXue-tan,ZENGLing-ke,WANGHui
28.C6A4MS与C11A7.CaF2的共存与转化关系研究马德伟,杨利群,徐先宇,MADe-wei,YANGLi-qun,XUXian-yu
29.液晶环氧/双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研究陈立新,王汝敏,蓝立文,张广成,李小刚,CHNELi-xin,WNAGRu-min,LANLi-wen,ZHANGGuang-cheng,LIXiao-gang
30.外加剂在锆基颜料中的作用机理初探文进,孙淑珍,焦新建,高升洲,朱志斌,WENJin,SUNShu-zhen,JIAOXi-jian,GAOSheng-zhou,ZHUZhi-bing
31.聚合物复合电解质的界面结构与控制张亚峰,龚克成,ZHANGYa-feng,GONGKe-Cheng
32.透明导电聚苯胺复合膜的研究进展王金库,陈军,LINWei-Wei,林薇薇
33.材料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用钙磷酸盐微晶玻璃李延报,沈鸽,程逵,翁文剑,韩高荣,J.DomingosSantos,LIYan-bao,SHENGe,CHENGKui,WENGWen-jian,HANGao-rong,J.DomingosSantos
34.纳米线研究进展(1):制备与生长机制张亚利,郭玉国,孙典亭,ZHANGYa-li,GUOYu-guo,SUNDian-ting
35.无机材料机械力化学研究进展吴其胜,张少明,周勇敏,方莹,WUQi-sheng,ZHANGShao-ming,ZHOUYong-ming,FANGYing
36.快速凝固高强高导铜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张瑞丰,沈宁福,ZHANGRui-feng,SHENNing-fu
37.激光层裂法测量复合材料界面拉伸强度研究进展曾丹勇,张永康,於自岚,ZENGDan-yong,ZHANGYong-kang,YUZi-lan
1.“三”与“二”——丰富多彩与多变创新肖纪美
2.金相学史话(6):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郭可信
3.HEC/S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钱军民,李旭祥
4.Al2O3浆料体系中偶联剂的选择含量及作用影响颜鲁婷,司文捷,苗赫濯
5.复合稀土锰氧化物材料电阻温度特性杨建辉,唐超群
6.复合膨胀掺合料对水化热和混凝土温升的影响詹树林,钱晓倩,王章夫,钱匡亮,孟涛
7.Fe基纳米晶粉芯磁致频移特性的研究方允樟,赵振杰,阮建中,刘龙平,杨燮龙
8.CaO-MgO-Al2O3-SiO2-F系可切削微晶玻璃的晶化机理研究李红,冉均国,苟立
9.超级活性炭储氢性能研究詹亮,李开喜,朱星明,宋燕,吕春祥,凌立成
10.氧化锆烧成体性能的匹配性及其应用周泽华,丁培道,陈蓓,易于
11.在Ca(OH)2碱性条件下亚硫酸钙对矿渣的激发作用研究姚建可,杨利群,蒋年平,徐先宇
12.层板复合材料的疲劳剩余寿命预报模型冯培锋,李海涛,杜善义,赵承杰
13.WC对CuNiSiB喷焊覆层材料耐气蚀性的影响康进兴,赵文轸,肖洁
14.ZA27合金部分重熔过程中组织的扫描电镜观察陈体军,郝远,孙军,狄杰建
15.温度对退火态6.5%Si-Fe热轧合金塑性的影响王聪,单爱党,林栋粱,陈家光,曹涵清
16.空气超音速火焰喷枪设计理论与数学模型的建立王志健,田欣利,胡仲翔
17.溶胶-凝胶法制备疏水型SiO-2气凝胶李伟,王霞瑜,张平,黄舸,贺小华
18.磁流变材料的流变性能研究司鹄,彭向和HttP://
19.影响掺矿渣的钢纤维砼强度的主要因素曹国娥,刘雅君,曹琪
20.Mn代替代对La0.67Ca0.33MnO3电磁特性和磁电阻的影响任清褒
21.SnO2膜导电玻璃性能的研究朱月秀,王德苗
22.新型磷化液的研制陈洁,陈晔
23.电流变体研究进展易新文,李飞,胡克鳌
24.金属诱导晶化法制备多晶硅薄膜研究进展王瑞春,沈鸽,何智兵,赵高凌,张溪文,翁文剑,韩高荣,杜丕一
25.聚酰亚胺基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进展任力,毛名飞,侯有军,沈家瑞
26.玻璃工业中的计算机应用沈锦林,汪志勤,宋晨路,童军民
27.液相包覆技术及其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雷景轩,马学鸣,朱丽慧
28.Ni|MH二次电池负极用贮氢合金的研究发展徐艳辉,陈长聘,王国元,王启东
29.先进结构陶瓷的发展及其钎焊连接技术的进展吴爱萍,邹贵生,任家烈
30.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性质及应用前景李强,林薇薇,宋春芳
31.包晶凝固研究进展王猛,林鑫,苏云鹏,沈淑娟,黄卫东
32.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邓玉明,顾嫒娟,方征平
33.SHS陶瓷内衬复合管合成及陶瓷致密化技术赵忠民,叶明惠,杜心康,王建江,张龙
34.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施永明,赵高凌,沈鸽,张溪文,翁文剑,杜丕一,韩高荣
35.国内外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研究综述莫祥银,许仲梓,唐明述
36.抗静电防眩膜研究进展吴春春,杨辉,袁骏,何新波,陆文伟
37.金属注射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李笃信,黄伯云
38.层叠复合材料加工技术新进展材料科学与工程 陈燕俊,周世平,杨富陶,林德仲,孟亮
39.金属表面激光合金化及熔覆处理的研究进展居毅,郭绍义,李宗全
40.碳纳米管的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技术孙洪强,刘吉平,廖莉玲
1.原位生成TiC粒子在快凝Al-Fe合金中变化行为的研究孙玉峰,郭建,沈宁福,王育人
2.γ-AlON-TiN复相材料稳定性能的研究张作泰,赛音巴特尔,李文超
3.溶胶-凝胶提拉法制备ZnO薄膜及其性能研究宋永梁,季振国,王泉香,向因,叶志镇
4.ITO纳米粉末爆炸压实烧结致密化陶瓷靶材研究李晓杰,张越举,王金相,李瑞勇,赵铮
5.低温化学气相沉积SiC涂层沉积机理及微观结构刘荣军,张长瑞,周新贵,刘晓阳,曹英斌
6.W-Mo-Ti系梯度飞片的显微组织特征李松,何小于,张同俊,员文杰
7.高质量小直径单壁纳米碳管的CVD法制备李昱,张孝彬,沈利华,徐军明,陈飞,孔凡志,陶新永,刘芙,涂江平,陈长聘
8.镍基复合材料在水环境中的摩擦学性能及磨损机理研究贾均红,吕晋军,周惠娣,陈建敏
9.用异醇铝溶液燃烧化学沉积α-Al2O3纳米晶张增志,许海凤,张利梅
10.仿生磷灰石涂层与钛基体结合强度的划痕法实验梁芳慧,王克光,周廉
11.新型含氨丙基聚硅氧烷基高温硫化硅橡胶的制备吴拥中,李红云,冯圣玉
12.Fe基非晶合金涂层的多晶型晶化过程研究向兴华,穆晓冬
13.碳纳米管的化学镀Au研究李霞,马希骋,李士同,温树林,伦宁
14.增强毡C/C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李红,孙晋良,任慕苏,周春节,张家宝
15.稀土对SiC纳米粉体机械合金化形成的影响揭晓华,程秀,蔡莲淑,谢光荣
16.SiC晶须和Ti(C,N)颗粒协同增韧Al2O3陶瓷刀具的研究兰俊思,丁培道,黄楠
17.Ga,In对Fe40Ni40P14B6共晶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甘章华,杨依强,肖建中
18.空气中周期管阵列的声波禁带研究赵宏刚,韩小云,温激鸿,王刚
19.纳米TiO2表面包覆致密SiO2膜的试验研究邹建,高家诚,王勇,李易东,文敏
20.旋转填充床中反溶剂重结晶法制备超细硫酸沙丁胺醇实验研究马静,王玉红,梅,陈建峰,甄崇礼
21.冲击波在泡沫铝中的传播和衰减特性程和法,黄笑梅,薛国宪,周正存,韩福生
22.ZnO、PbO和SiO2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结构表征赵新强,周秋香,王延吉,张继炎
23.含1,4-萘基氯化聚芳醚酮酮无规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徐海云,程乐华
24.纳米ZnO掺杂对ZrO2(8mol%Y2O3稳定)电性能的影响研究黄英才,刘毅,劳令耳,袁望治
25.紫外光固化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涂料的研制田志高,陈红艳
26.掺锆纳米TiO2制备表征及其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毕怀庆,袁文辉,韦朝海
27.La0.67Sr0.33-xCuxMnO3的室温磁电阻效应刘兴民,唐贵德,刘力虎,侯登录,高书侠,杨连祥,潘成福,聂向富
28.材料科学与工程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杨祖华,王刚,王鸿灵,阎逢元
29.纳米ZnFe2O4的低温固相合成及其电磁损耗特性吁霁,庄稼,迟燕华,涂铭旌
30.表面修饰纳米ZnO对粘结固体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岳美娥,周惠娣,陈建敏
31.聚氨酯泡沫塑料吸能特性研究张海波,孙金坤,谭立伟,刘宏伟
篇2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7555
国内刊号:51-1293/O6
邮发代号:62-6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3
研究论文
(811)有序多孔结构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和应用 赵莉南 王藜 胡晓斌 张荻
(816)w、mo、re基体熔盐电沉积ir涂层初探 仝永刚 白书欣 张虹 陈柯 朱利安 李顺
(821)膦酸改性钛酸钡/聚苯乙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其表征 林明伟 李明
(825)利用水溶性模板合成zns:mn^2+纳米管 吴鸿轩 杜宁 翟传鑫 吴平 杨德仁
(829)pvc/cpe/caco_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陈韶辉 宋义虎 都佩华 朱肖楠 郑强
(833)不同水热条件下的纳米γ-alooh聚集生长方式分析 郝保红 田庄 方克明
(840)聚砜的静电纺丝工艺及其产品的热处理 刘雷艮 潘志娟 张露
(846)有序静电场纺丝制备纳米纤维图案 蒲娟 蒋亚东
(850)铝微颗粒在辊压振动磨中的质能转换 陈星建 王树林 徐波
(855)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制备w型钡铁氧体的热处理工艺 熊征 朱锡 张立军
(860)si(100)预结构基底对si雕塑薄膜三维模拟生长的影响 梁景舒 陈子毅 余梦影 江绍基
(864)mnox/ac的制备及电催化氧化降解苯酚 于秀娟 高铭晶
(869)cu基al掺杂zno多层薄膜的生长及其性能 王钰萍 吕建国 叶志镇
(874)lamgal11o19:yb,mn荧光粉中yb^2+与mn^2+的能量传递 关淼嘉 许贝贝 解君华 庄逸熙 邱建荣
(879)溶胶机械活化及其溶剂对lifepo4/c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叶欣 高明霞 殷月辉 刘永锋 潘洪革
(885)缺铁ycazrvig铁氧体的电磁性能 黄银寅 杨建 金宇龙 王加仟 丘泰
(889)微乳液法制备nife2o4/sio2核壳纳米复合粒子 温九平 胡军 倪哲明
(893)复合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法的制备及其磁性 庄宝彬 陈金方
(898)sral2合金的储氢动力学性能 孙凯 朱云峰 张伟 李李泉
(902)urea-zncl2离子液体中电沉积zn-ti合金 吴青 徐存英 华一新 王波 丛晓波 李艳 刘成虎
(906)挤压速度对工业纯钛室温ecap变形孪晶的影响 赵健 赵西成 杨西荣 雷娜 王海
(911)骨形成蛋白-2转染mg-63细胞增加其对壳聚糖膜的粘附 范丽 卢岩 林慧平 姚航平 林军
(916)基于sr-ct技术的泡沫铝力学性能 李芃 汪敏 戚晓利 冯建有 刘晓辉 胡小方
(920)强碱弱酸盐溶液对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表面织构化的影响 王立娟 周炳卿 那日苏 金志欣 田晓
(925)不同粒径膨胀石墨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 赵纪金 李晓霞 豆正伟
&nb
sp; (929)co-finemet非晶合金晶化动力学及其纳米晶粉芯的磁性 王贞 刘静 汪汝武 甘章华 徐勇攀 范丽霞 卢志红
(935)聚乙烯/硅橡胶共混膜的制备及其透气性能 毕大鹏 李家政 潘明旺
(940)裂尖塑性区内方向应变能裂纹扩展归一化准则 陈泽宇 龚凌云
(943)tio2/活性炭复合体超临界沉淀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陈伟 刘建本 李佑稷 李雷勇 曾梦雄
(949)废胶粉的表面处理及在天然橡胶中的应用 丁国新 程国君 杨小龙 逯全县
(954)t250马氏体时效钢旋压薄壁圆筒变形 范赵斌 韩冬 段述苍 伍燕 韩京霖
热点评述
篇4
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学科门类之中的一级学科。
知识点延伸:材料科学与工程下设3个二级学科,分别是: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主要专业方向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耐磨材料、表面强化、材料加工工程等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的定位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于2006年12月正式成立,其定位为:“立足于为河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发挥学科齐全、梯次结构合理的优势,本科与研究生培养并重,全面提升学科、专业实力和水平,努力建设成为培养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创新型人才教学研究型学院。”依据学院学科和教学基础,结合所承担的国家教改项目“发挥学科与区域优势,构筑材料三级实践载体,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以“厚基础、宽专业、重创新、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培养适应未来发展要求具有科学前沿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研究型人才和实践应用型人才。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的培养方案
围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对本科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并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注重系统性、前沿性和适应性,强调材料科学类课程与材料工程类课程的协调统一和同步建设。在学校政策引导和学院学科发展的统一要求下,构建起“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体系,其中平台课程注重学科基础教育,强调重视教育、体现宽口径;模块课程突出学科发展特色,设立了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模块,课程分别由主干课和实践教学环节构成;课程群由学科选修课和跨学科选修课组成,总学分控制在173学分。改革后的教学培养计划既体现了“厚基础”,又体现了“宽专业”,并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主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分层次、分步骤培养不同的人才,适应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分别从事应用实践、技术创新、科研管理等工作。
1.注重基础,夯实理论教学
在课程体系方面,基地班强化国外名校、名教材英语教学课程和研究性教学课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原版教材、自编教材及国内优秀教材,知名教授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采取双语授课。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实验、线性代数、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国家级精品课程)、材料近代研究方法(英文)、材料成型原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工程制图、普通化学、电工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高分子化学(英文)、高分子物理、材料成型原理、合金及熔炼、无机材料科学、无机复合材料学(英文)、陶瓷工艺原理(国家级精品课程)等。
在教学计划方面,实行第一、二学年所有课程打通,第三学年第一学期部分课程打通,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必修课和全院范围内的限选课组中任选相结合。
2.加强技能,拓宽专业知识
基地班覆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以及材料物理化学等领域,以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合成和成型加工为重点,学习现代新材料、新技术所依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材料合成原理、工艺、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各种材料的成分设计、合成、成型加工和应用。
3.重视创新,强调因材施教
在夯实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的同时,基地班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和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近三年内,学院已经有12个由学生主持的实验项目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支持,其中大部分学生是基地班的。学院实验中心对基地班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中心开展实验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自己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院还积极与校内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联合建立独特的实习基地;在毕业实习和设计环节中,引入类似硕士研究生的训练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前沿科学意识和独立的创新能力。
4.强化素质,注重全面发展
发达国家的高校都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主要目标。他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展诸多实践教育,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认识科学和揭示科学的信心。基地班始终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鼓励学生选修学校的素质教育课程,并增设开放实验和暑期课堂学分,鼓励学生跨学科进行开放实验,拓展知识面。在暑期,鼓励学生走进高新企业研究机构或者国内知名科研院所进行跟班学习,使学生通过接触或参与实际科学和技术难题的攻关,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将所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联系起来,提高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些实践教育可以强化素质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建设和管理模式
1.基地班建设
成立基地班建设工作小组,由院长、分管教学的院长、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组成。基地班建设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责有以下6项。
(1)研究制定基地班建设总体规划和基地班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审核基地班发展规划,对基地班发展方向和改革决策提出指导性意见。
(2)指导、监督和推进基地建设与改革,检查基地班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
(3)筹措基地班建设的经费并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
(4)组织基地班建设项目和方案的筛选、审定。
(5)商讨解决基地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协调教学、科研、实验室等有关部门的工作为基地班建设服务。
(6)迎接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评估。
基地班建设工作小组实行例会制度,定期商讨基地班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重大问题直接向党政联席会汇报。
学院设基地班建设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基地班建设与各基地班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本科教学办公室,并配设秘书负责基地班的日常教学工作。
2.基地班管理模式
基地班的管理采用“三制”,即班主任制、导师制和末尾淘汰制。实行班主任和导师双层管理,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基地班班主任,负责全院各年级基地班的建设与培养工作。前两个学年按成绩高低实行滚动,基地班末尾5名学生与非基地班学生交换,实行末尾淘汰。
在博士生导师和部分知名教授中为基地班遴选导师,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基础平台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素质课的学习以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四、基地班学生选拔办法
基地班每届招收30人,首届自2006级本科生开始。基地班学生的选拔需经过3个步骤。
(1)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根据第一学期末相关公修理论课程(含外语)的总成绩进行排名,初选前50名学生。
(2)以英语、数学、大学物理的三个学科的单科成绩为依据,低于75分者被淘汰,剩下的学生以三科总成绩排名,选出前36名。
(3)经专家面试,最终选取30名进入基地班学生。基地班学生确定后公示5天,对不符合条件的入选者经核实后取消其资格,所缺人员根据排名递推增补。
五、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建设成效
经过近4年的成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已经逐步形成完善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并成功培养了第一届毕业生。这些学生中有多人在省级以上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得奖项,其中白阳同学主持的“一种使用新型材料处理废水的装置”项目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首届30名毕业生中有24人考入诸如浙江大学、中国科学研究院等国内著名院校或研究机构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其余6人分别进入美的微波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
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不仅是国家教改项目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而且作为工科类基地班的试点,在三级实践载体建设、师资力量的配置、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开设开放性实验、实行导师制、学生的创新活动开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同时这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还可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工科专业,以提高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篇6
大学四年来,在老师的严格教导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关知识,养成了为学严谨,实事求是的作风,在课余我还阅读了很多相关书籍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英语交流和演讲能力;修读了电子商务第二专业,并用大部分课余时间研读了计算机编程、网页设计及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参加了许多相关活动的组织筹划,具备了较强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此外,我积极地组织和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四年,我先后担任了班级团支书、院学生会纪检部长、院学生会常委、党员培训班班长等职务。在职期间,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社会实际活动先进个人。这些经历培养了我良好的交际能力,使我懂得了与人合作、和睦相处,也使我处事更务实有责任感、更富有团队精神。这一切都是我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我所具有的积极进取精神的体现。相信这将是我今后的工作的重要经验和宝贵财富。
我渴望成为贵单位的一员,同时我也一直坚持着这样的人生信条——热爱自己的选择,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的尊重!
尊敬的领导,无论您是否选择我,都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
祝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篇7
一、引言
实验实践是工科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环节。一般大学本科教学期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靠教学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三个环节来完成。其中毕业实习是学生进入生产实际、了解生产实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培养工科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能力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毕业实习是各高校所遇到的一个重要难题:一是经济上的原因,一般高校都难以拿出大笔实习经费资助学生驻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二是企业积极性不高,学生实习不能动手等种种原因,使毕业实习效果不理想。这势必影响工科院校学生的教育质量,目前国内各高校都在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然而,这一问题不是短时间能解决好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对外我们要积极寻求稳定的、适合高校本科专业进行生产实习的合作单位进行长期合作,这是长远的解决途径;另一方面,对内我们应做好实验教学的调整和改革,通过高校自身实验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和调整实验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内容,来弥补生产实习过程不足的这一缺憾。面对21世纪,对于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而言,必须通过这样的改革途径,建立符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规律,适应本校办学实际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1,2,3]。
二、注重课程体系建设,整合优化实验课程内容
1.注重实验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和完整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等内容,这些课程基本都设置有实验内容,但有些实验课程内容的设置彼此间没有很好地协调与配套,有的甚至有重复。比如,对X射线内容的学习,专业课《晶体学》、《材料研究方法》、《无机材料测试技术》等课程均有与X射线衍射检测技术相关的实验内容,目前在内容设置上很多高校都有重复的现象。因此,考虑三门专业课的课程特点,每门课程的实验内容调整应各自有所侧重,彼此协调配套,设置科学合理,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逐渐达到对X射线检测这一专业检测技术有很深入的了解和应用的目的。所以,要对这些专业的实验课程进行科学、完整、合理优化。
2.强化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在工科类课程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使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起着基础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在进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时,提到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就是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作为材料工程师和研究型人才来培养,他们应具备相应的材料生产、制备、材料研究和材料分析检测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在本科教育过程中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加强相应基础实验项目训练。如,将水泥、玻璃、陶瓷、耐火以及新型建材等领域的原料处理、制备工艺、分析检测等内容融入到实验教学中。使这些相关行业的基础实验内容所占比例加大,为以后学习相关专业实验的操作与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3.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数量,减少演示、验证性实验。目前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内容一般都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摩,或观摩后由学生动手按照老师演示和叙述自己操作一遍。这类实验主要是训练学生对一些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熟悉和掌握,而对科学方法的探索、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等方面的训练则相对欠缺。因此,这种按部就班、照方抓药式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过多,不容易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和探索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需要在实验课程设置时对其数量应进行合理控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开设就行;同时,也应对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内容和形式进行改进,在其中合理融入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内容,使学生在验证、操作的同时达到对基本知识、技能的系统化、完整化理解。如,我们在设计粘土交换容量测试实验时,每组学生除了按照验证实验的步骤测试完老师指定的粘土外,再测试一种特性未知的粘土,让学生们自己处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和已知粘土不同的实验现象,比较各自的实验结果,总结粘土交换容量测试过程会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良方案。
4.加强实验内容间的衔接,减少重复性实验。目前,由于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因,各专业课实验项目的设置都比较独立,再加之各课程教学小组之间的协调、沟通相对欠缺,因此,对不同课程之间的实验项目设置时会有重复或相似的现象。比如,我们学院的《无机材料检测技术》、《材料研究方法》等几门涉及材料分析检测技术的课程在设置实验教学项目时有部分实验内容有重复或相似现象。为此,我们在选定实验内容时首先会了解学生所学的其他实验课程,对里面有重复或相似的地方进行修改或删除。同时,可以增加一些相应专业方向的适应性实验内容,比如,水泥专业的学生,增加一些水泥行业生产实际中常见的检测实验内容。
5.增加探索性、研究性实验。通过上述对实验项目进行优化整合之后,实验实践教学在学时数安排上相对合理宽松,这为在课程教学进度中增加探索性、研究性综合实验项目成为可能。如我院学生自己设计的建陶厂抛光废料的综合利用的实验项目,首先让学生对建陶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研,使其对这一行业的生产情况有大致了解,然后再设计不同的废料利用方案,学生们可以分组进行,让他们在实验中互相交流,彼此评价出相对合理可行的利用方案。这一实验项目的推出很受学生好评,学生积极性空前提高。学生依次实验项目内容为主体组成研究团队,多次获得国家级的经费资助。此类实验使教与学、学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为他们进行自主创新训练提供实践平台。
6.有计划地推进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开放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应该逐步地推进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学院逐渐从经费、师资等方面为有创新欲望强的学生提供尝试的平台,让其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提出研究问题,自己拟订实验方案并动手开展实验研究,这样让那些有科研天赋的学生能迅速脱颖而出[4]。
三、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理想教学效果和目的的获得,除了需要科学合理设置实验项目外,实验教学方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现阶段,我国高校实验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模式,学生反馈的意见普遍认为,做完实验后收获不大,教师对学生实验成绩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也较为难。因此,改进教学方法对于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5]。
1.改进实验教学过程。将以前由教师准备实验的做法,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院实验中心针对本科生由学院出资长期设置八个实验助教岗位,由热爱科学实验、科研素养好、动手能力强的大三、大四的学生担任。实验课程开始前,由教师提供实验指导书,仪器、试剂的准备由实验助教组织上课的学生分组、独立地完成,教师只负责监督指导。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从实验准备阶段就开始对即将进行的实验内容有所了解。教师在实验讲授时尽量不讲述具体的实验步骤和过程,只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注意事项,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教师负责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按小组轮流巡视、观察、指导学生注意操作方法的规范,及时纠正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保证每个学生实验操作水平基本达标。
2.改进实验考核指标的改革。实验教学效果和实验教学考核的方法是主要依据实验报告,结合学生平时实验堂表现来进行。由于学生平时实验课堂表现考核难以把握和量化,所以目前对实验教学效果和考核的方法大多依据实验报告。而实验教学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仅凭实验报告作为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好坏,显然不尽合理,因为,这样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成绩。所以需要改进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对这一点,我们学院也正在积极尝试各种办法。对于那些设计性、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主创新性的实验内容,应单独设立评价标准。
四、结束语
实践环节是高校工科学生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包括课程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本文仅针对目前高校生产实习逐渐下滑的背景下,对实验课程体系内容进行改革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以希望高校一方面对外继续加强生产实习单位的建设,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另一方面对外加强和调整实验教学环节的内容,弥补暂时实践教育环节的不足,从而继续保持或增强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毕凤琴,李淑华.材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5):140-141.
[2]陈桂华,闫瑞强.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150-151.
篇8
学 号:
姓 名: 海宇泽亚
指导老师:
王 世 良
实习时间: XX.7.1—XX.7.2
实习地点: 长沙市太阳人电子有限公司
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目 录
前 言 ……………………………………………………2
实习目的 ……………………………………………………2
实习内容 ……………………………………………………3
太阳 人 ……………………………………………………3
1.1 公司简介 ……………………………………………………3
1.2 产品介绍 ……………………………………………………3
1.3 实习见闻 ……………………………………………………4
科力 远 ……………………………………………………4
篇9
班级:材料0201
姓名:魏永杰
学号:20号
指导老师:侯新凯宋强
实习地点:陕西尧柏特种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前言
0.1实习目标
赴水泥厂生产实习是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之一,通过生产实习,掌握水泥材料的具体生产工程,掌握水泥熟料的形成工程,掌握各种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作用,为学好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生产实习由侯新凯和宋强两位老师带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工程模块共48人参加实习.整个实习共两周,实习地方是陕西尧柏特种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0.2公司简介
陕西尧柏特种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集水泥和商品硅酸盐生产于一体的股份制企业,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所属子公司包括:陕西尧柏水泥蒲城分公司,陕西尧柏水泥蓝田分公司(筹),陕西尧柏水泥销售公司.企业法定代表人张继民,注册资本6000万元,企业总资产3.8亿元.
蒲城分公司拥有2500t/d,500t/d,4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各一条,年产水泥120万吨.主要产品有"尧柏"牌32.5R,42.5R粉煤灰水泥,32.5R,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及32.5低热矿渣水泥,42.5低热水泥,42.5中热水泥以及道路水泥等特种水泥.2000年企业通过ISO9000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双认证."尧柏"牌水泥被授予"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机场,水利工程和民用建筑等重点工程建设.
公司连续多年被省政府命名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省十大水泥明星企业","省环保先进单位",是省水利厅指定的唯一特种水泥定点生产厂家;被省银行同业协会评为"诚信企业";被渭南市政府列为"市水泥骨干企业".公司连续四年被省农行评为"AAA"级信用企业和"黄金客户".
0.2.1企业文化
经营理念:以人为本铸造精品不断创新赶超一流
企业核心价值观:共同致富实现双赢体现人生服务社会
企业核心竞争力:诚信经营质优价廉至诚服务行业领先
企业精神:自强自立励精图治开拓创新超越自我
0.2.2产品介绍
(1)32.5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尧柏"牌32.5低热矿渣硅酸水泥具有强度高,水化热低,抗冻,收缩小等技术特性.经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符合GB200-2003国家标准32.5低热矿渣水泥的技术要求,产品适用于各种大体积硅酸盐工程.
(2)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尧柏"牌32.5R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是按照国家新标准GB175-1999组织生产的,它具有早强,28天富裕强度高,凝结时间正常,和易性好的特点.在全省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该产品广泛用于工业以及民用建筑.
(3)42.5低热硅酸盐水泥
"尧柏"牌42.5#低热硅酸盐水泥具有水化热低,抗蚀,抗裂,耐磨等技术特性.符合GB200-2003国家标准42.5低热硅酸盐水泥技术要求.该产品特别适用于水工,大坝,大体积硅酸盐工程.
(4)42.5中热硅酸盐水泥
"尧柏"牌42.5中热硅酸盐水泥是我公司1992年研制生产的特种水泥,经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符合GB200-2003国家标准42.5中热硅酸盐水泥.具有强度高,抗冻,抗酸碱腐蚀,耐磨抗裂性好,水化热较低,颜色纯正等特点.主要应用于水工,大坝,底下及隧涵等工程.
(5)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尧柏"牌42.5等级普通硅酸水泥是按照国家新标准GB175-1999组织生产的,它具有早强,28天富裕强度高,凝结时间正常和易性好的特点.在全省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该产品广泛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
最后再次感谢陕西尧柏特种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为这次生产实习提供了实习基地并给与了大力支持.此外感谢侯新凯教授,宋强老师在这次实习中给与指导.
1水泥厂生产流程
1.1水泥生产工艺及其发展
水泥的生产工艺简单讲便是两磨一烧,即原料要经过采掘,破碎,磨细和混匀制成生料,生料经1450℃的高温烧成熟料,熟料再经破碎,与石膏或其他混合材一起磨细成为水泥.由于生料制备有干湿之别,所以将生产方法分为湿法,半干法或半湿法,干法3种.
(1)湿法生产的特点将生料制成含水32%~36%的料浆,在回转窑内将生料浆烘干并烧成熟料.湿法制备料浆,粉磨能耗较低,约低30%,料浆容易混匀,生料成分稳定,有利于烧出高质量的熟料.但球磨机易磨件的钢材消耗大,回转窑的熟料单位热耗比干法窑高2093~2931Kj/kg(500~700kcal/kg),熟料出窑温度较低,不宜烧高硅酸率和高铝氧率的熟料.
(2)半干法生产的特点将干生料粉加10%~15%水制成料球入窑煅烧称半干法,带炉篦子加热机的回转窑又称立波尔窑和立窑都是用半干法生产.国外还有一种将湿法制备的料浆用机械方法压滤脱水,制成含水19%左右的泥段再入立波尔窑煅烧,称为半湿法生产.半干法入窑物料的含水率降低了,窑的熟料单位热耗也可比湿法降低837~1675kJ/kg(200~400kcal/kg).由于用炉篦子加热机代替部分回转窑烘干料球,效率较高,回转窑可以缩短,如按窑的单位容积产量计算可以提高2~3倍.但半干法要求生料应有一定的塑性,以便成球,使它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加热机机械故障多,在我国一般煅烧温度较低,不宜烧高质量的熟料.
(3)立窑生产的特点立窑属半干法生产,它是水泥工业应用最早的煅烧窑,从19世纪中期开始由石灰立窑演变而来,到1910年发展成为机械化立窑.立窑生产规模小,设备简单,投资相对较低,对水泥市场需求比较小的,交通不方便,工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最为适用.用立窑生产水泥热耗与电耗都比较低,我国是世界上立窑最多的国家,立窑生产技术水平较高.但是,立窑由于其自身的工艺特点,熟料煅烧不均匀,不宜烧高硅酸率和高饱和比的熟料,窑的生产能力太小,日产熟料量很难超过300吨,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也难以实现高水平的现代化.
(4)干法生产的特点干法是将生料粉直接送入窑内煅烧,入窑生料的含水率一般仅1%~2%,省去了烘干生料所需的大量热量.以前的干法生产使用的是中空回转窑,窑内传热效率较低,尤其在耗热量大的分解带内,热能得不到充分利用,以致干法中空窑的热效率并没有多少改善.干法制备的生料粉不易混合均匀,影响熟料质量,因此40~50年代湿法生产曾占主导地位.50年代出现了生料粉空气搅拌技术和悬浮预热技术,0年代初诞生了预分解技术,原料预均化及生料质量控制技术.现在干法生产完全可以制备出质量均匀的生料,新型的预分解窑已将生料粉的预热和碳酸盐分解都移到窑外在悬浮状态下进行,热效率高,减轻了回转窑的负荷,不仅热耗低使回转窑的热效率由湿法窑的30%左右提高到60%以上,又使窑的生产能力得以扩大,目前的标准窑型为3000t/d,最大的10000t/d.我国现在有700t/d,1000t/d,2000t/d,4000t/d的几种规格,逐步向大型方向发展.预分解窑生料预烧得好,窑内温度较高,熟料冷却速度快,可以烧高硅酸率,高饱和比以及高铝氧率的熟料,熟料强度高,因此现在将悬浮预热和预分解窑统称为新型干法窑,或新型干法生产线,新型干法生产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新型干法窑规模大,投资相对较高,对技术水平和工业配套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如条件不具备则难以正常发展.
1.2全场平面布置及规模
1.2.1尧柏水泥厂(一厂)的平面布置
附:
图1.1尧柏水泥厂(一厂)的平面布置
图1.2尧柏水泥厂(一厂)的工艺流程简图
1.2.2尧柏水泥厂规模
尧柏水泥厂成立于1989年,当时有年产2万吨的中空窑.其前身是罕井水泥厂,94-95年兼并了蒲城县国办水泥一厂、二厂.建了日产4万吨的机立窑,2004年建成一条日产2500吨的干法水泥生产线.是陕西第一家能生产低碱水泥,第二家生产低温水泥.目前年产水泥125吨,总资产3.8亿,职工1000多人.2000年,尧柏集团通过了ISO9000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双认证;2003年初,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给"尧柏"牌水泥颁发了"产品质量免检证书",2004年获得国家水泥免检称号.
1.3全厂主机设备与存储设备
表1.1全厂主机设备与存储设备列表
生料磨
回转窑
水泥磨
煤磨
冷却机
储存设备
一厂
MLS3626立磨o-sepa高效选粉机
Φ4×60m五级旋风预热器(带分解炉)
Φ4×13m2台
MPF1713
LBT32216
堆料场,配料站,均化库,熟料库,水泥库
二厂
Φ1.83×7mΦ1.2×4.5m串联o-sepa250选粉机
Φ2.7×42m五级旋风预热器
Φ2.2×7.5m"AAA"三仓磨
Φ1.7×2.5m球磨机
Φ2.8×28m
堆料场,配料站,均化库,熟料库,水泥库
三厂
Φ2.2×6.5m
o-sepa500选粉机
Φ2.8/Φ2.5×40m四级旋风预热器
Φ2.2×6.5mΦ1.83×7m串联
Φ1.7×2.5m球磨机
Φ2.5/Φ3.0/Φ2.5
堆料场,配料站,均化库,熟料库,水泥库
(1)PC-2018反击锤式破碎机
转子尺寸:Φ2020×1802mm转子转速:300r/min
锤头数量:36个电机电压:10000v
进了粒度:≤1000mm电机功率:710kw
出料粒度:80%≤25mm生产能力:350~450t/h
(2)板式喂料机
型号:BZ180-9.8链板规格:1800×9800mm
链板速度:0.01~0.07m/s最大给料尺寸:1200mm
重量(不包括电机):6800kg电机功率:37kw
电机转速:740r/min给料能力:65~650t/h,40~400m3/h
(3)MLS3626立式辊磨机
给料粒度:≤90mm生产能力:185t/h
调速型液力偶和器
型号:YOTG1000B额定功率:1400kw
额定输入转速:1000r/min转差率:≤3%
调速范围:(0.20-0.97)×输入转速
(4)LS型螺旋输送机
型号规格:LS500×6输送能力:25m3/h
驱动装置:N/25-30转速:40Y.P.M
(5)链斗输送机
型号:SCD630减速机型号:YNF-880
输送能力:12000kg/h设备总重:18000kg
电机功率:45kw
(6)O-Sepa选粉机
型号:N-2000总重:19183kg
风量:2000m3/min喂料量:400t/h
电机功率:132kw水泥生产能力:72~120t/h
(7)罗茨鼓风机
型号:WL41-40/0.50介质名称:空气
流量:40m3/min介质密度:1.2kg/m3
(8)水泥窑尾引风机
流量:145000m3/min压力:10000Pa
功率:400KW工作温度:250℃
工作转速:148r/min
(9)调速型液力偶合器
型号:YOTO850B功率:750KW
转速:1500r/min滑差:≤0.03
调速范围:0.2~0.97n电
(10)陕西压强设备厂调速机
型号:ZS125生产编号:48
速比:46输入转速:1000r/min
轮廓尺寸:211511551306
重量:2910kg
(11)离心通风机
型号:9-19-1100编号:201002
流量:9047-1538m3/h转速:1450r/min
全压:7364-7236Pa
2原材料和燃料的种类及要求
2.1原材料的种类
制造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原料(主要提供氧化钙)和粘土质原料(主要提供氧化硅和氧化铝,还提供部分氧化铁),我国粘土质原料及煤炭灰分一般含氧化铝较高,含氧化铁不足,需用铁质校正原料,即采用石灰石原料,粘土质原料和铁质校正原料进行配料.
2.2原材料及燃料的要求
2.2.1原材料的要求
表2.1原材料的要求
序号
控制
对象
项目
控制
指标
合格率
取样点
检测频次
取样方式
1
石灰石
CaO
≥48%
≥80%
配料站
1次/4h
瞬时
2
石灰石
CaO
MgO
全分析
≥48%
≤3%
≥80%
堆场
1次/7天
综合
3
粘土
全分析
水分
≤15%
≥80%
堆场
1次/7天
综合
4
铁粉
全分析
水分
Fe2O3
≥10%
≥45%
≥80%
堆场
1次/7天
综合
2.2.2燃料的要求
水泥工业所用的燃料为烟煤,其基本要求是:每千克烟煤的热值在21000KJ以上,挥发分含量应为20~30%,灰分小于25%,细度在80um六孔筛上的筛余量应小于10%.
表2.2燃料的要求
序号
控制
对象
项目
控制
指标
合格率
取样点
检测频次
取样方式
1
原煤
工业
分析
Ar≤25%
Vr≤25%
QDW≥23027Kj/Kg
≥80%
堆场
1次/20h
综合
2
入窑
煤粉
水分
细度
≤1%
≤10%
≥90%
≥80%
煤粉
仓口
1次/8h
1次/2h
综合
3生料制备
3.1矿山的开采方式及设施
3.1.1开采方式
矿山的开采方式主要有露天开采和洞采两种,露天开采又分为斜坡开采和凹陷开采.技术要求最低开采标高(不低于最低基准面,能保证矿山自由排水);合适的剥采比(剥取废石量与开采矿石重量之比,一般大于0.2~0.5);最低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矿山开采最终边坡角.
3.1.2矿山开采的工艺流程
矿山开采的工艺流程:采矿工作面的整平布置爆孔钻孔装药爆破集矿装车
3.2原料的破碎,预均化和生料粉磨
从矿山开采的矿石用卡车运到水泥厂,由板式喂料机送入单段锤式破碎机,再用皮带送到预均化堆场,采用横堆竖取的方式取料,料经皮带送到石灰石仓.再加上从铁粉仓和粘土仓及粉煤灰仓经电子皮带称定量取料混合后送入生料磨(立磨).经立磨粉磨后粗细料被选粉机分离,粗料返回立磨继续粉磨,细料送入两个锥型仓暂时储存.
3.3生料储存,均化和输送
由立磨出来的细粉经气力输送管道和皮带提升机送到均化库顶部,经四嘴下料机进入均化库.均化库既有均化的作用也有储存生料的作用.
3.4水泥厂生料工段工艺流程图
石灰石板式喂料机单段锤式破碎机皮带堆料机取料机皮带配料站立磨o-sepa选粉机气力输送管道和皮带提升机生料均化库
附:图3.1生料工段工艺流程图(尧柏水泥一厂)
图3.2生料工段工艺流程图(尧柏水泥三厂)
3.5生料工段主要设备,设备工作原理
(1)板式喂料机
型号:BZ180-9.8链板规格:1800×9800mm
链板速度:0.01~0.07m/s最大给料尺寸:1200mm
重量(不包括电机):6800kg电机功率:37kw
电机转速:740r/min给料能力:65-650t/h40-400m3/h
板式喂料机能承受较大的料压和冲击,适应大块矿石的喂料,该机给料均衡运转可靠,但设备较重,价格高.板式喂料机分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立窑水泥厂石灰石破碎的喂料机一般选用中型的占多.
(2)PC-2018反击锤式破碎机
转子尺寸:Φ2020×1802mm转子转速:300r/min
锤头数量:36个电机电压:10000v
进了粒度:≤1000mm电机功率:710kw
出料粒度:80%≤25mm生产能力:350-450t/h
工作原理:物料进入锤破中受到高速回转的锤头冲击而被破碎,物料从锤头处获得动能以高速冲向打击板而被第二次破碎,粒径合格的物料通过蓖条排出,较大粒径在蓖条上再经锤头附加冲击,研磨而被破碎,直至合格后通过蓖条排出.
(3)袋收尘——脉冲袋收尘器
是一种新型高效袋式收沉器,利用脉冲阀使压缩空气定时地对滤袋进行喷吹清灰,滤袋寿命长,收尘效率高.
工作原理:
含尘气体由进风口进入箱体,气体由滤袋外进入滤袋内,经文氏管进入上箱体,从出风口排出,粉尘能截留在滤袋外表面.为了保持收尘器的阻力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为1176~1470Pa)必须定期清灰.清灰时由脉冲控制仪按程序开启控制阀使气沧内的压缩空气由喷嘴管的孔眼高速喷出,每个孔眼对准一个滤袋中心,通过文氏管的诱导在高速气体周围引入相当于喷嘴空气5—7倍的二次空气冲进滤袋,使滤袋急剧膨胀,引起冲击震动.同时产生由袋内向袋外的逆向气流,是黏附在滤袋外表面的积灰被吹落.此时滤布空隙中的粉尘也被吹落,吹扫下来的积灰落入灰斗经排灰系统排出.
(4)堆料机和取料机
堆料机是:车式悬臂胶带堆料机.(一侧两轨)
取料机是:桥式刮板取料机.(两侧两轨)
(5)立磨MLS3626
给料粒度:≤90mm生产能力:185t/h
工作原理:
物料由三道锁风阀门下料溜子进入磨内,堆积在磨盘中间.由于磨盘的旋转带动磨辊转动物料受离心力的作用想磨盘边缘移动,并被齿入磨辊底部而粉磨.磨辊有液力系统增压以满足粉末需要.磨盘的转速比较高,比相同直径的球蘑机要快大约80%.物料不仅在辊下被压碎,而且被推向外缘,越过挡料圈落入风环,被高速气流入分离器,在回转风叶的作用下进行分选,粗粉重新返回磨盘再粉磨.合格的成品随气流带出机外被收集作为产品,由于风环外气流速度很高因此转热速率很快,小颗粒瞬时得到干燥,大颗粒表面被烘干,再折回重新粉碎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干燥.
(6)O~SEPA选粉机
型号:N-2000总重:19183kg
风量:2000m3/min喂料量:400t/h
电机功率:132kw水泥生产能力:72~120t/h
工作原理:
待选物料由上部的两个喂料管喂入选粉机,通过撒料盘缓冲板充分分散,落如选粉区,选粉气流大部分来自磨机,通过切向一次风进口.来自收尘设备的收尘风通过二次风进口进入,经导向叶片水平进入选粉区.在选粉机内由垂直叶片和水平叶片组成笼式转子,回转时使内外压差在整个高度内上下保持一定,从而使气流稳定均匀,为精确选粉创造了条件,物料自上而下为每个颗粒提供了多次重复分选的机会,而且每次分选都在精确的离心力和水平风力的平衡条件下进行.细粉从外向内克服了边壁效应的不利影响.
(7)电收尘
工作原理:
电收尘利用高压静电场的作用,使通过的含尘气体中的尘粒荷电,在电场的作用下,使尘粒沉积于电极上,将尘粒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电收尘器具有运行可靠,维护简单,电耗低,除尘效率高等优点,在合适条件下使用,其除尘效率可达99%以上.
(8)CP均化库
工作原理:
该库直径较大,生料先送至顶生料分配器,再经放射状布置的空气输送斜槽入库,库顶还设有收尘器,仓满指示器等装置,在大库的下部中心建有一圈锥型混合室,当轮流向大库的环型库底冲气时生料呈流态化并经混合室周围的8—12个进料孔流入混合库中,同时大库内的生料呈旋涡状踏落,在生料下移的过程中产生重力混合,进入混合库的生料则按扁型四分区进行激烈的空气搅拌,即进行气力均化.混合室的另一作用是靠室内所存一定数量成分均匀的生料起缓冲作用,使进入混合室时略有成分波动的生料缩小其波动.
(9)气力输送斜槽
以高压离心通风机为动力源,使密闭输送斜槽中的粉状物料保持流态化向斜槽的一端缓慢流动,这种斜槽的主体部分无主动部件,结构简单,输送能力大,易改变输送方向.
3.6保证生料质量的几个控制环节
3.6.1生料粉磨系统的调节控制
为实现最优控制,使粉磨作业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在烘干粉磨系统生产中,越来越广泛的采用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仪表,实行生产过程的自动调节控制.生料粉磨系统是水泥厂生产中实行自动化最为成功,并且得到普遍应用的一个工序.自动控制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①调节入磨原料配比,保证磨机产品达到规定的化学成分;②调节喂入磨物料总量,使粉磨过程经常处于最佳的稳定状态,提高粉磨效率;③调节磨机系统温度,保证良好的烘干及粉磨作业条件,并使产品达到规定的水分;④调节磨机系统压力,保证磨机系统的正常通风,满足烘干及粉磨作业需要;⑤控制磨机系统的开车喂料程序,实行磨机系统生产全过程的自动控制.
3.6.2原料配料控制
采用电子称-X荧光分析仪-电子计算机自动调节生料磨系统的喂料配比,是20世纪60年代取得的成果.40多年来,国外许多现代化水泥厂几乎全部实现了原料配比的自动控制.这个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成功,主要在于对生料化学成分可以进行在线快速分析和建立了一套数学模型及控制算法.
控制系统的目标是调节入磨原料配比,保证规定的生料化学成分.控制系统分为两段,首先对待用的各种物料进行取样和分析,再由东西得到的化学成分计算出各种原料的要求配比.计算公式是线形的,很容易由计算机计算出.在某些情况下即使不可能取得最理想的配比,也可以求出近乎理想的配比.
计算机取得的各种原料的成放是取样值的平均数.原料成分的波动会导致生料成分的波动.近年来,很多工厂采用了自动取样装置及X荧光分析仪,-射线仪分析生料成分,将测定的结果输入计算机,以便及时得到各种原料配比,并调整其流量.
样品的抽取一般有两种方式,即磨入口取样和磨出口取样.前一种取样方式虽然可以缩短控制的滞后时间,但由于进入磨机前的物料均匀性差,故一般采用后一种取样方式.
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配料计算和控制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如下:
(1)对取样器采集的样品,一般是间隔测量分析,同时考虑到原料在喂料机上的输送时间,在磨机内的粉磨时间以及制样,分析所需的时间,故计算一次配料的时间周期大约为30-60min.生料配料控制程序也是按此时间定期启动.
(2)配料计算中所用的生料目标率值,一般是应用熟料的率值,以便考虑煤灰掺入的影响.
(3)采用修正控制加积分控制的方法.对原料成分数据之所以进行修正计算,是由于给定的原料成分是某一段时间的平均值,而实际上从矿山开采的原料资源在质量上是有所波动的,虽经过预均化,入磨原料的成分仍然时刻波动,故原料成分的实际值与给定值之间有偏离.对于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进行理论分析,可有两种考虑方法:一是假定偏差是由于原料中所含比例最大的那种氧化物的波动引起的,例如,石灰石中的CaO,砂岩中的SiO2,页岩中的Al2O3和铁粉中的Fe2O3等,即修正的要素是选用这些原料中含量最多的氧化物;另一种假设是认为生料成分的波动是由于几种原料中配合比例最大的那种原料化学成分波动,或者是由化学成分波动最大的那种原料的化学成分波动而引起的.这样,在四种原料配料中假定三种原料化学成分没有变,或假定四种原料中的三种含量较小的氧化物的成分未变,就可以根据两次取样间的原料配比及出磨生料中四种氧化物的含量计算下一周期所需的原料新配比(当然计算中也要考虑煤灰的影响).
(4)对原料成分进行修正计算后实际上每一次生料值率的瞬间值与目标值仍会产生微小的偏差.为消除这些偏差,在每次新配比计算中都要考虑前几个周期进入均化库的生料率值,以便消除或减小累计偏差,使在均化库中的这几个周期的生料的平均成分值与设定的目标值趋于一致.
3.6.3磨机系统压力控制
磨机系统压力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各部通风情况,及时调节,满足烘干及粉磨作业要求.磨机出,入口负压差,表征磨内通风的阻力大小,压差增大表示磨内可能负荷过大或隔仓板篦缝可能发生堵塞;其他任何两点之间的压差有较大变动,都表明两点间阻力的变.一般在生产情况基本正常,压差变动不大时,可适当调节排风机的风门;压差变动过大时,则需及时检查设备状况,及时消除故障.
3.6.4磨机开车喂料程序控制
对磨机启动时的喂料程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磨机启动时,由于外了喂料不当时发生磨满堵塞.该程序控制可以保证对磨机的喂料量进行均匀地,按一定程序的逐步加大,实现最优操作.控制办法是在磨机启动后,检测出它的负荷值,用计算机按一定数学模型运算处理,向喂料调节器送出喂料量的目标值,使之逐步增大喂料量,直至磨机进入正常负荷状态为止.
3.6.5辊式磨的自动调节控制系统
辊式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置基本与上述方法相同,由于磨机结构与烘干兼粉磨的钢球蘑机不同,故自动控制系统亦有区别,一般装设五个自动调节回路.
3.6.6磨机系统温度控制
磨机系统温度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良好的烘干及粉磨作业,保证成品水分达到规定要求.烘干粉磨系统的温度控制,大多采用单回路自动调节系统.对磨机成品水分的控制可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原料及成品水分,通过调节系统排风机风门,改变入磨热风量,控制烘干作业;另一种是通过改变热风入口管道上的冷风门,调节入磨热风温度,控制烘干作业.两种方法相比,后一种方法有利于保持磨机系统的生产稳定.在带有预烘干设备的烘干粉磨系统及利用选粉机等设备同时进行原料烘干时,亦需通过调节各种设备系统的排风机风门或冷风掺入量的办法,调节热风进入量或改变热风温度,以控制这些设备的出口气温,达到控制烘干过程的目的.
4熟料的煅烧
4.1生料的预热和预分解系统
尧柏水泥一厂的预热与分解系统为五级旋风预热器和分解炉,从窑头来的三次风入分解炉,分解炉上有两个喷煤管来完成煤粉的供给.相关参数如下
分解炉的尺寸为:Φ5.1×30m
五级预热器的尺寸分别为:
C12—Φ4600mm;C21—Φ6500mm;C31—Φ6800mm;C41—Φ6800mm;C51—Φ6800mm.
尧柏水泥三厂的预分解系统为四级旋风带分解炉.物料从预热器的顶端加入,从一级旋风筒依次向下再经过分解炉最后入回转窑;从窑头来的高温气体先入分解炉,然后依次向上最后进入增湿塔,一句话概括就是料往下走,气往上流.
预分解系统不但合理利用了来自于窑头的废气,节约了能源,而且使物料预先进行了预热和分解,从而为物料的煅烧提供了前提,提高了熟料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4.2煅烧设备
在预分解窑系统中,回转窑具有燃烧燃料功能,热交换功能,化学反应功能,物料输送功能,降解利用废气物五大功能.回转窑中分为干燥带,预热带,分解带,固相反应带,烧成带和冷却带,在尧柏水泥厂主要是采用ф4.0×60m的回转窑,其放置的倾斜度为4%,传动装置采用的是直流电机单传动,窑体转速为0.41~0.42r/min.
在回转窑的斜度和转速不变的情况下,物料在窑内各带的化学变化和物理状态不同,使得物料以不同的速度通过窑的各带.在烧成带硅酸二钙吸收氧化钙形成硅酸三钙微吸热,只是在熟料形成过程中生成液相时需极少量的熔融净热,在分解窑内,碳酸钙分解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4.3熟料冷却
水泥熟料出窑温度大约为1100~1300摄氏度,充分回收熟料带走的热量以预热二次要气,对提高燃烧速度和燃料温度以及窑和冷却机的热效率,都有主要意义,冷却熟料对于改善熟料的质量和易磨性有良好的效果,冷却良好的熟料可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
熟料冷却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筒式(包括单筒和多筒);二是:篦式(包括震动,回转推动篦式);三是:其他形式(包括立式及"g"式)
尧柏水泥厂,一厂使用的是篦冷机,通过风机进行冷却.三厂使用的是单筒冷却机,单筒冷却机与窑相似,不同的是筒内装有扬料板用以加速熟料冷却.
4.4烧成工段工艺流程
附:图4.1烧成工段工艺流程(尧柏水泥一厂)
图4.2烧成工段工艺流程(尧柏水泥三厂)
4.5烧成工段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1)旋风预热器
旋风预热器由上下排列的五级旋风筒组成,为了提高收尘效率最上一级旋风筒通常为双级旋风筒之间由气体管通连接;每个旋风筒和相连的管道形成预热器的一个级.通常预热器由上向下顺序编号为Ⅰ至Ⅳ(或Ⅴ,Ⅵ)旋风筒的卸料口用生料管道与下一级的气体管道连接.生料首先喂入I级旋风筒的入口的上升管道内,熟料在管道内进行充分热交换,然后由I级旋风筒把气体和生料颗粒分离,收下的生料经卸料管进入Ⅱ级旋风筒的上升管道内进行第二次热交换,再经Ⅱ级旋风筒分离,如此,依次经Ⅴ级旋风预热器进入回转窑内进行煅烧,而预热器排出的废气经增湿塔,电收尘器由排风机进入大气.窑尾排出的1100℃烟气经预热器热交换后温度降至330℃左右,50℃左右的生料经多级预热器预热到750~820℃进入回转窑,熟料热耗均为750/kg熟料左右.
(2)预热预分解系统:(原理)悬浮预热技术是指低温粉体物料均匀分散在高温气流之中,在悬浮状态下进行热交换,使物料得到迅速加热升温的技术.其优越性在于使物料悬浮在热气流中,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大幅度增加,传热速度极快,效率极高.同时,生料粉与燃料在悬浮下均匀混合,燃料燃烧热及时传给物料,使之迅速分解.而预分解(或窑外分解)技术是指将已经过悬浮预热后的水泥生料,在达到分解温度前,进入到分解炉内与进入到炉内的燃料混合,在悬浮状态下迅速吸收燃料燃烧热,使生料中的碳酸钙迅速分解成氧化钙的技术.
这样不仅减少了窑内燃烧带的热负荷,并且入窑生料的碳酸钙分解率达到了95%左右,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窑系统的生产效率.
(3)悬浮预热预分解窑:其的特点是在长度较短的回转窑后装设了悬浮预热器和分解炉,使原来在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的物料预热及碳酸钙分解过程,移到悬浮预热器和分解炉内以悬浮状态下进行,不仅可以减轻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有利于缩小窑的规格及生产大型化,并且可以节约单位建设投资,延长衬料寿命,减少大气污染.
(4)五级旋风预热器:主要是旋风筒和各级旋风筒之间的联接管道,(亦称换热管道)旋风筒的主要任务在于气固分离,联结管道主要起的是换热作用.
旋风筒:采用大直径四圆心渐扩蜗壳结构,旋风筒阻力低,下部偏锥结构,下料管粗(C1φ710mm),能有效防堵;合理的旋风筒整体高度;有效防止物料因二次飞扬而导致的分离效率下降.
内筒:内筒插入深度低,内径大,C1--C2级筒设置整流器,阻力明显下降,C3--C5级筒采用挂片,方便安装和更换,内筒材质为耐热钢,使用寿命较长.
NC型2500t/d旋风筒规格:C1:C2—Ф4600mm,出口气压约-6100Pa左右,筒内温度约330摄氏度左右.C2:C1—Ф6500mm,筒内气压约-4400Pa左右温度约510℃左右.C3:C1—Ф6800mm,筒内气压约-3600Pa左右,筒内温度约660℃左右.C4:C1—Ф6800mm,筒内气压约-2500Pa左右,筒内温度约800℃左右.C5:C1—Ф6800mm,筒内气压约-2000Pa左右,筒内温度约780℃左右.
导流板:导流板的作用是防止进气口气流与筒内旋转气流碰撞,降低进口湍流阻力.本系统投料175t/h时,系统阻力仅4200Pa.
翻板阀:下料管翻板阀位于上一级旋风筒下料管与下一级旋风筒上升管道之间,要求保持下料流畅的同时,封闭物料不能填充下料管.南京院设计的下料管杆轻锤小,材质为耐热钢,实用小巧.
撒料箱:它会影响气固换热的效率,本系统采用的扩散式撒料箱为凸弧多孔分布板结构,这种撒料箱强化了物料在气流中的分散性,提高了气固换热的效率,降低了物料短路的可能.
(5)分解炉:采用在线旋喷结合式管道分解炉.以喷腾分解炉为基础,"涡旋"结合.分解炉直接与窑尾烟室相接,避免了结皮和堵塞,三次风单侧切向进入,布局简单.分解炉出口在本体顶部缩径,气流获得二次加速,有效地加强了后期的混合,煤粉经过喷嘴从三次风端口切向向下倾斜,尽管炉用煤管为单通道,但也能确保预燃充分.生料经C4级筒收集由炉侧加入,受三次风的扰动,改善了其分布状态,减少了塌料的危险.操作中由于受配料的影响,生料易烧性差,将炉出口温度控制在910℃左右,C5级筒下料管890℃,从而保持一切正常.
4.6生料在各个反应带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经历干燥,预热,分解,烧成,冷却阶段,发生了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100~200℃左右,生料被加热,水分被蒸发而干燥;300~500℃左右,生料被预热;500~800℃左右,粘土质矿物中的高岭石脱水分解为无定形的SiO2,Al2O3等,有机物燃尽;800~1300℃左右,碳酸钙分解为CaO,并开始与粘土分解出的SiO2,Al2O3,Fe2O3发生固相反应.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固相反应加速进行,并逐步形成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及铁铝酸四钙.当温度达到1300℃时固相反应完成,物种仅剩一部分CaO未与其它氧化物化合.当温度从1300℃升到1450℃再降到1300℃,即烧成阶段.这时3CaOAl2O3及4CaOAl2O3Fe2O3烧制部分熔融状态,液相出现,将所剩CaO和2CaOSiO2溶解,2CaOSiO2在液相中吸收CaO形成硅酸盐水泥的最重要矿物硅酸三钙3CaSiO2.这一过程是煅烧水泥的关键,必须达到足够的温度并停留适当长的时间,使充分形成3CaOSiO2.
4.6.1理论热耗
A.每公斤熟料所需原料:碳酸钙约1.22Kg,粘土约0.20Kg,SiO2,0.10Kg,Fe2O3,0.03Kg,合计:约1.55Kg.
B.每公斤熟料所需的热量(KCa):
(1)将粘土从20℃加热到430℃过程中
碳酸钙:1.22×0.248×430=130.1KCa,粘土:0.20×0.248×430=21.3KCa,
二氧化硅:0.10×0.239×430=10.3KCa,Fe2O3:0.30×0.190×430=2.5KCa.
(2)粘土脱水0.20×223=44.6KCa.
(3)从450℃加热至900℃过程中
碳酸钙:1.22(0.266×900-0.248×430)=156KCa;粘土:0.17(0.258×900-0.238×430)KCa;二氧化硅:0.10(0.263×900-0.19×430)KCa;
Fe2O3:0.03(0.218×900-0.19×430)-3.3KCa;
总计:193.5KCa
(4)CaCO3加热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1.22×396=483KCa.
(5)将物料从900℃加热到1400℃
氧化钙:77.5KCa;粘土:24.8KCa;二氧化硅:14.1KCa;氧化铁:4.1KCa.合计:120.5KCa.
(6)按熟料和硅酸三钙比热的差值来酸洗热量:
1×1450(0.265-0.247)=26.1KCa
总计:1032KCa/Kg熟料
C.可回收的热量(KCa/Kg)
(1)熟料在1400℃形成的放热效应103.0KCa;
(2)熟料从1400℃冷却至20℃1380X0.261=360.2KCa;
(3)放出的二氧化碳从900℃冷却至20℃0.537X880X0.257=124.2KCa;
(4)水蒸气冷却热(450℃~100℃)0.03(3.50X0.375)=4.0KCa;
(5)水蒸气冷凝0.03X539=16KCa,水从100℃冷却至20℃0.03X80=2.4KCa.
总计:609.8KCa约为610KCa.
所以熟料形成热为:1032-610=422KCa/Kg熟料.
4.6.2回转窑系统个反应带内物料的物理化学反应进程
窑系统的在不同温度场的各个反应带内生料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如下.但是由于温度及反应速率的不同,其中许多反应带在边缘地区有相当一部分是交叉的.
1,干燥带
承担生料中水分的蒸发任务.反应温度100℃,实际上物料的温度在大约20~50℃进入窑系统,超过露点温度后,大约在75~150℃水分蒸发,反应吸热约2675KJ/Kg,反应式:H2OH2O.
2,预热带
承担粘土质等原料中化学水的分解脱水任务.反应温度450℃,反应热很小.反应式:
Al2O32SiO2H2OAl2O3+2SiO2+H2O.
3,碳酸盐分解带
主要承担碳酸镁及碳酸钙的分解任务.耗热量:碳酸镁为815KJ/KgMgCO3.碳酸钙为:1656KJ/KgCaCO3.由于生料中碳酸钙的含量多,故本带热量是很大的.同时,在分解带中还伴有CA,CF,C2F,C5A3等过渡矿物形成(一般在湿法及传统干法窑内形成较多,而在悬浮预热和预分解系统内形成较少).反应温度及反应式:
MgCO3MgO+CO2(600~700℃)
CaCO3CaO+CO2(650~900℃)
CaO+Al2O3CaOAl2O3(800℃)
CaO+Fe2O3CaOFe2O3(800℃)
CaO+CaOFe2O32CaOFe2O3(800℃)
3(CaOFe2O3)+2CaO5CaO3Al2O3(900~950℃)
4,放热反应带(或称过渡带)
主要承担固相反应任务,为放热反应.放热量:C2S形成放热602KJ/KgC2S,C4AF形成放热38KJ/KgC4AF,C3A形成放热109KJ/KgC3A(20℃时值).本带上部为炽热火焰,下部物料反应放热,故物料升温很快.反应温度及反应式如下:
2CaO+SiO22CaOSiO2(1000℃)
3(2CaOFe2O3)+5CaO3Al2O3+CaO3(4CaOAl2O3Fe2O3)(1200~1300℃)
5CaO3Al2O3+4CaO3(3CaOAl2O3)(1200~1300℃)
5,烧成带
主要承担燃料中的主要矿物C3S的形成,fCaO的吸收,完成燃料的最后烧成任务.在本带中的有1280℃开始出现液相,直到1450℃C3S大量形成,fCaO最后基本吸收,完成燃料的最后烧结过程,离开火焰高温区逐渐降温到1300℃左右进入冷却带.在该带1350℃~1450℃时液相量可达20%~30%,Al2O3,Fe2O3及其他组分进入液相.C3S形成为放热反应,放热量为447KJ/KgC3S.反应温度及反应式如下:
2CaOSiO2+CaO3CaOSiO2(1280~1450℃)
6,冷却带
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使熟料中的C3A,C4AF极少量C5A3重新结晶;二是使部分液相形成玻璃体;三是回收熟料中的热焓加热燃烧用空气.本带反应温度为1350℃~1200℃以下.由于新型篦冷机的出现,在预分解窑系统中,孰料的主要冷却任务已移到冷却机内进行.
4.7熟料的主要质量指标
表4.1熟料的主要质量指标
项目
控制指标
合格率
检测次数
升重
1375±75
≥85%
1次/小时
f-CaO
<1.5%
≥85%
1次/2小时
化学成分
三率值
≥80%
1次/8小时
物理性能
三率值
≥85%
1次/24小时
5水泥的制成
5.1熟料破碎
立窑熟料一般都有疏松多孔性脆的特点.出窑时经过卸料机械的挤压破碎粒度较均齐.最大料快不大于100~150mm,为满足输送,均和粉磨工序对熟料粒度的要求.在熟料进库前一般需要将其细度碎至30mm以下,常选用生产能力大于立窑台时产量的颚式,立轴锤式或冲击式破碎机进行破碎,其中以采用细碎颚式破碎机效果较好.它可以连续可靠地将熟料破碎至20mm以下,扬尘少,而且检修维修工作量不大.
5.2水泥粉磨
5.2.1水泥粉磨的功能和意义.
水泥粉磨是水泥制造的最后工序,也是耗电最多的工序.其主要功能在于将水泥熟料(及胶凝剂,性能调节材料等)粉磨至适宜的粒度(以细度,比表面积等表示),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度,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
5.2.2影响粉磨作业动力消耗和生产能力的因素:
(1)物料的性质.
(2)被粉磨物料的粒度与产品的细度.
(3)粉磨作业系统与设备性能.
5.2.3水泥磨系统的开路与闭路系统.
开路系统:在粉磨过程中当物料一次通过磨机后即为产品时称为开路系统.闭路系统:当物料出磨后经过分级设备分出产品返回磨机内再磨称为闭路系统.由于闭路粉磨有利于水泥质量,且技术经济效果较好,因此闭路粉磨的钢球式磨机水泥粉磨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
5.3水泥包装
水泥出厂有袋装和散装两种发运方式.进料必须先经过回转筛将混入泥中的铁件杂物筛除,防止堵塞,保证包装机的正常运转.包装机和回转筛之间设置包装小仓以稳定物料流量,不作贮存用.包装好的袋水泥一般直接落入设于包装机下的平型胶带输送机送至成品库.
5.4制成工段工艺流程
附:图5.1制成工段工艺流程图(尧柏水泥一厂)
图5.2制成工段工艺流程图(尧柏水泥三厂)
5.5制成工段主要设备其工作原理
5.5.1球磨机
工作原理:磨机内装有钢球钢段,当筒体旋转时,由于摩擦力,推力和离心力的作用,磨介随筒体往上运动,运动一段距离然后下落.磨介运动的状态视磨机的直径,转速,衬板形状,磨介充填率等因素,可以呈泻落式或抛落式下落,或呈离心状态随筒体一起回转.
5.5.2袋式收尘器
包装车间的尘源主要是包装机在生产中更换纸袋时由包嘴子喷出水泥扬起的灰尘,以及水泥袋运送过程中落包式或破包时的飞尘.包装收尘通常设置一台袋式收尘器进行多点尘.
袋式收尘器的工作原理:
把顶部封闭的圆筒形滤袋3朝上并排悬吊在过滤室2内,含尘气体从下面送进滤袋内.气体穿过滤袋经排风口排出.尘粒被滤袋截留,积集在滤袋内壁上形成尘粒层.为了使滤袋保持通畅,在适当的间隔时间内进行清理一次.通过清灰机构1使积聚在滤袋内表面上的尘粒振落到灰仓4后排出.过滤和清灰依次交替进行.
5.5.3O-sepA高效选粉机
型号:N-200
电机:P=132KW
风量:2000m3/min
喂料:400t/h
水泥生产能力:72-120t/h
工作原理:空气从两个入口沿水平切线方向进入由转子和定子所组成的分级室,选粉机喂料从顶部两个方面进入定子内部,被水平进入的气流强烈冲散并进入回旋气流中,以保证在较高的固气比浓度下使物料分散.分级气流来自磨尾和提升机的含尘气体,沿切线进入一个可调的均匀涡流场,物料的分离是通过回旋气流的离心作用完成的,并随气流调节风叶的作用再次分离.粗粉在向集料斗落下的过程中,被进入选粉机流动的三次风"清洗",使粗粉中夹带的细粉再次分离出来.细粉通过管道从顶部随气流逸出经旋风筒收集下来作为成品,粗粉从底部排出,并重新入磨.产品细度可通过调节气流的回转转子速度进行调节.
5.6出厂水泥的主要质量指标
1、不溶物:PI中不溶物不得超过0.75%,PII中不得超过1.5%.
2、氧化镁:水泥中氧化镁的含量不得超过5.0%,如果水泥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则水泥中氧化镁含量允许放宽到6.0%.
3、三氧化硫:水泥中三氧化硫的含量不得超过3.5%.
4、烧失量:PI的烧失量不得大于3.0%,PII不得大于3.5%,PO不得大于5.0%.
5、细度: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大于300mHkg,葡萄水泥80nm方孔筛筛条不得超过10.0%.
6、凝结时间: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6h,普通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0h.
7、安定性:用沸煮法校验必须合格.
8、碱:水泥中碱的含量按Na2O+0.658K2O计算值来表示.若使用活性集料(滑料),用户要求提供低碱水泥时,水泥中碱含量不大于0.60%,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9、标号及强度:硅酸盐水泥分425R,525,525R,625,625R,725R六个标号,普通水泥分325,425,425R,525,525R,625,625R七个标号,R表示早强化.
10、检测及取样:
序号
控制
对象
项目
控制指标
合格率
取样点
检测
频次
取样
方式
1
出磨
水泥
SO3
比表
面积
MgO
Loss
物理
性能
2.4±0.3%
340±10m2/Kg
≤5.0%
≤5.0%
无
≥85%
磨尾
1次/2h
1次/4h
瞬时
100%
1次/24h
综合
2
包装
袋重
标志
单包净含量≥49Kg
20袋总重≥1000Kg
100%
成品库
1次/编号
随机
清晰,齐全
3
袋装出厂水泥
细度
SO3
MgO
Loss
袋重
≤3.0%
≤3.5%
≤5.0%
P.O≤5.0%
100%
袋装库
1次/编号
随机
单包净含量≥49Kg
20袋总重≥1000Kg
4
散装出厂水泥
细度
SO3
MgO
Loss
≤3.0%
≤3.5%
≤5.0%
P.O≤5.0%
100%
散装库下料口
1次/编号
随机
表5.132.5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技术指标
指标名称
GB13693-92
烧失量
≤3.0%
MgO
≤5.0%
要求低碱时
≤1.0%
SO3
≤3.5%
比表面积
≥250m2/kg
凝结时间
初凝
不得早于60min
终凝
不得迟于12h
安定性(沸煮法)
合格
抗压强度(抗折强度)MPa
3d
/
7d
≥12.0(3.0)
28d
≥32.5(5.5)
水化热kJ/kg
3d
197
7d
230
表5.2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技术指标
指标名称
GB175-1999
MgO
≤5%
SO3
≤3.5%
烧失量
≤5%
碱含量
/
细度
≤10.0%
凝结时间
初凝
不得早于45min
终凝
不得迟于10h
安定性(沸煮法)
合格
抗压强度(抗折强度)MPa
3d
16(3.5)
28d
32.5(5.5)
表5.342.5低热硅酸盐水泥技术指标
指标名称
GB13693-92
烧失量
≤3.0%
MgO
≤5.0%
要求低碱时
≤0.6%
SO3
≤3.5%
比表面积
≥250m2/kg
凝结时间
初凝
不得早于60min
终凝
不得迟于12h
安定性(沸煮法)
合格
抗压强度(抗折强度)MPa
3d
/
7d
≥13.0(3.5)
28d
≥42.5(6.5)
水化热kj/kg
3d
230
7d
260
表5.442.5中热硅酸盐水泥技术指标
指标名称
GB13693-92
烧失量
≤3.0%
MgO
≤5.0%
要求低碱时
≤0.6%
SO3
≤3.5%
比表面积
≥250m2/kg
凝结时间
初凝
不得早于60min
终凝
不得迟于12h
安定性(沸煮法)
合格
抗压强度(抗折强度)MPa
3d
≥12.0(3.0)
7d
≥22.0(4.5)
28d
≥42.5(6.5)
水化热kj/kg
3d
251
7d
293
表5.5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技术指标
指标名称
GB175-1999
MgO
≤5%
SO3
≤3.5%
烧失量
≤5%
碱含量
/
细度
≤10.0%
凝结时间
初凝
不得早于45min
终凝
不得迟于10h
安定性(沸煮法)
合格
抗压强度(抗折强度)MPa
3d
21(4.0)
28d
42.5(6.5)
6水泥性能检测
6.1水泥制成工程检测项目
(1)凝结时间
在水化的诱导期,会泥浆的可塑性基本不变,然后逐渐失去流动能力,开始凝结,到达"初凝";接着进入凝结阶段,继续变硬,带完全失去可塑性,有一定结构强度,即为"终凝",初凝时间大于四十五分钟;终凝时间小于等于十个小时.
所用仪器为:凝结时间测定仪(维卡仪).
(2)强度
水泥强度是评比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的国家标准规定:将水泥与标准砂以1:2.5的比例配成砂浆,按严格规定程序进行测试.水泥的强度一般是指水泥试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外力,它是水泥的最重要性.水泥是当代混凝土的主要胶结材料,水泥强度是水泥胶结能力的体现,是混凝土的强度的根本来源,因此水泥强度的测定和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强度标准检验方法,都包含有以下内容:
a.标准砂颗粒度0.25mm--0.65mm其中:<0.25mm的0.65mm的<3%;SiO含量≥96%;烧适量≤0.4%;含泥量≤0.2%.
b.水泥胶砂组成:GB177-77标准胶砂的平均流动度约为135mm,在规定的固定水灰比下绝大部分水泥在130---140mm范围内.
c.试体尺寸和形状:HGB177-77开始,我国通用40×40×160mm小梁试件,试验时先折断,然后将二截分别受压来测扛折抗压强度.抗折跨度为10±0.1mm,支持和加荷圆柱直径为10±0.1mm.抗压的受压面积为40×62.5mm,长度由抗压夹具来控制,试件高度比50%
湿气养护箱:温度:±3℃相对温度:>90%
羊湖水:温度:±2℃水质一般用饮用自来水
(3)安定性—试饼法
步骤:a.一个样品需准备两块约100×100的玻璃板,每个试样成行两块试饼.
b.在玻璃板上稍稍涂一层油.
c.称取500克水泥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加水拌制成标准稠度净浆.
d.将制好的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之称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并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沿向中间抹动,做成直径70—80毫米,中心厚度约为10毫米,表面光滑的试样,编号后将试饼放入湿气养护箱,养护24±2h.士兵的形状应呈球体的切片状而不应为畸形.
e.养护一天后,取出试饼,脱去玻璃板,检查试饼是否完整,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下将试饼放入已调好水位的沸煮箱中,然后在30±5min内加热直恒沸3h±5min.沸煮结束后,放掉箱中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直室温取出试饼.
d.①目测未发现裂缝,用直尺检查也没发现弯曲的试饼为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②当两块试饼判别结果有矛盾时则判断该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4)游离CaO
步骤:a.称0.5克水泥式样放入锥形瓶(150ml).
b.加入15无水干油酒精.
c.放在带有石棉网的铁架台上.
d.加热煮沸保持微沸状态15分钟,取出冷却立即用苯甲酸无水乙醇溶液滴直红色消失.
e.在加热直微沸状态10分钟,取下滴定直红色消失,如此反复滴定直红色不再出现.
(5)水泥细度
细度也成为分散度,是指物料颗粒粗细的程度.水泥细度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筛余,比表面积,颗粒级配.尧柏水泥厂采用比表面积法.
(6)水泥水化热
水泥水化时发生温度变化的主要来源是由于几种无水化合物组分的熔解热和几种水化物在溶解中的沉淀热,这些热值的代数和就是水泥在任何时期下的水化热.
6.2检测仪器
(1)一厂所用的检测仪器主要有:
a)净浆搅拌机SJ--160型
b)标准恒温养护箱GB/T17671--1999型号温度20±1℃
c)沸煮箱
d)水泥细度负压筛析仪FSY—150D型
e)红外线干燥器
f)自动比表面积测定仪正的SIB--J
g)JJ--5水泥胶砂搅拌机
h)水泥水化热测定仪SHR--650Ⅱ型
i)水泥自动抗折试验机KIJ5000--Ⅰ型
j)水泥自动抗压试验机HY—200型
k)荧光分析仪
(2)三厂所用的检测仪器主要有:
(1)DBT-127型勃氏透气比表面积仪,无锡建筑仪器厂
(2)HBY-40B型水泥恒温恒湿标准养护箱
(3)SJ-160水泥净搅拌机
(4)KZJ5000-1型水泥电动抗折实验机,最大负荷:5000N,示指相对误差<1%,山东荣城市石岛仪器厂
6.3水泥性能检测原理
测试原理:直接测定法是在热量计周围温度不变条件下,直接测量热量计内水泥胶砂的温度变化,计算热量计内积量和三是热量的总和,从而得出水泥水化七天内的水化热.
篇10
从石器时代、铁器时代到信息新纪元,人类前行的每一个脚印无不印证着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史就是材料发展史,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目前中国材料科学的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了解国际上材料发展与应用的最新动态,学习国外材料科学领域的先进技术、缩小差距,阅读外文专业文献、与老外沟通交流必不可少,而世界上科技情报资料的交流主要靠英语,没有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理解和掌握,无法开展上述活动。当前在高等院校本科阶段普遍开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显得非常及时和重要,它对于培养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专业人才、对于消化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科技成果都具有重大意义[1~2]。因此,探讨高校本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培养质量日显迫切。
1 当前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1.1 思想上认识的欠缺
相当一部分师生和主管领导认为材料专业英语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在学时设置上,一般是32学时或更少,使得教学时间不够、教学深度缺乏;课程性质多设为考查课、选修课等,而考查课、选修课多被认识是次要课程而重视不够。课程设置日期多在第五、六学期,而材料类专业课的教学则安排在第七、八学期,学生对专业知识不理解,直接影响其对专业英语的掌握[3]。
1.2 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专业英语的授课教师不仅要求具有能很好的将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的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英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目前,本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师一般由英语能力相对较强的专业课教师或是英语教师兼任,虽然他们各自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但由于专业课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与经验,使得英语表达能力、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存在诸多问题;英语教师缺乏材料专业知识与背景,专业知识很难讲透,很容易将专业英语课上成普通英语,两者都无法做到将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融会贯通,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4]。
1.3 教学方法简单滞后
受传统基础英语学习阶段的影响,目前专业教学普遍采用的是教师先朗读讲解词汇,然后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教师逐句讲解和翻译,学生多处于被动地位记笔记,整个过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这种“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差,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为此,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历,以匡少平主编的、国内普遍使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第二版)教材为蓝本,对课程教学活动进行了探索,力争使学生在短暂的32课时专业英语教学中具有较大的收获。
2 教学内容和手段的组织
2.1 加强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
专业英语词汇构词方法和基础英语差不多有合成、转化和派生,以派生法构词能力最为强大,派生是通过对词根、单词加上各种前缀或后缀来构成新词,专业英语词汇大部分都是用派生法构成的,常用的词缀(前缀、后缀、词根)却多达百个,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至少应掌握50个常用词缀。笔者花费了一堂课的时间对70多个常见词缀按照其意思、词性进行了分类总结、举例分析,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上每一新单元朗读、讲解单词时,有意识的和这些词缀相联系,比如“isotropic和anisotropic”、“disciplinary和interdisciplinary”、“aerodynamic和dynamic”、“paramagnetic和magnetic”等等。另外还可以把一类词方在一起让学生来记忆,如表示材料力学性能的几个词“brittle,elastic,toughness,ductile,plastic,strain,stress,hardness”等。
2.2 将语言讲解和专业知识讲解相结合
专业英语中的学习材料基本都是围绕某一个具体专业内容而展开的论述性文字,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术性和专业性。我在翻译讲解每一单元内容前,先用几张中英文双语幻灯片介绍本单元内容涉及到的专业背景知识,然后再让学生用几分钟时间自己阅读教材内容一段或几段,这些专业知识的介绍和掌握对于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根据讲课内容适时补充专业知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还可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加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3 要努力培养学生深厚精确的阅读理解能力
笔者认为对专业英语教材内容的学习要以准确理解为主,阅读速度是次要的。各种翻译技巧的运用都是建立在准确理解基础之上的。长句子多、句子结构复杂是专业外语最重要的语言特征,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三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对分析复杂句子还缺乏一定的训练,因此对复杂句型的语法结构要讲透、讲清。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复杂句子时,要先弄清楚句子的性质(简单句、并列句或复合句),然后再分析其结构。只有把句子的结构理顺,才能做到准确地理解它才能忠实于原文表达。
2.4 丰富活泼课堂教学内容
可将那些与教学有关的、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专业词汇和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制作成双语多媒体课件.运用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以收到较好讲课效果。比如笔者在讲解第五单元材料的力学性质时,可用一张拉伸曲线图(tensil curve)将材料的弹性(elasticity)、塑性(palsticity)、模量(modulus)、强度(strength)、硬度(hardness)、刚度(stiffness)、韧性(toughness)、延性(ducitility)等力学指标一网打尽。讲解第四单元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时,可结合水单组分相图(phase diagram)联系物理化学中的克拉贝龙(Clapeyron)方程讲解水凝固成冰时的反常密度变化。讲解磁导率(magnetic permeability),可用不同物质在通电线圈磁场(magnetic field)中产生的磁感应强度(magnetic induction)的不同来理解材料顺磁(paramagnetic)、反磁(diamagnetic)、铁磁(ferromagnecic)性,都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启发、提问、讨论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丽丽,毕凤芹,张旭昀.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认识和思考[J].时代教育,2010(5):62-63.
篇11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所有科技进步的核心,是高新技术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先导,是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因此,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很有必要性。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
1.“双语”的定义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意思是“Two Languages”(两种语言),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的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另一种语言则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而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双语”定义是:A person who knows and uses two languages. (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即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举例来说, 他/她可能:
A) 使用一种语言来读和写;而用另一种语言来听、说。
B) 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不同的语言,如在家使用一种语言,在工作单位使用另一种语言。
C) 在不同的交际需要下使用不同的语言,如在谈论学校生活时使用一种语言,而用另一种语言谈论个人感情。
2.“双语教学”的定义
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以母语和一门外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的教学模式。在各国各地区因母语不同而有所区别,在我国双语教学的具体定位是汉语和英语,并在此基础上兼顾其他语种。可以具体地理解为:在教学中使用母语的同时,还不同情况、不同程度地使用另一种通用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进行的教学。以用英语为例,包括用英语教材、用英语板书、用英语布置作业、用英语命题考试及用英语口授等形式。双语教学现已成为教育国际化的标志之一,越来越引起各国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简言之,“双语”和“双语教学”的界定是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例如:加拿大魁北克省,同时使用法语和英语,并以法语为其官方语言。更通俗地打个比喻,某个同胞既可以在家里用藏语和家人交流,又可以用汉语在工作单位与同事交流。
3.双语教学的模式
双语教学的模式包括以下三种类型:(1)沉浸式双语教学。此类型要求用外语进行教学,母语不用于教学中,使学生完全沉浸于弱势语言中;(2)过渡式双语教学。此类型要求刚进学校时,部分或全部科目使用母语教学,但过一段时间后,则全部科目使用外语教学。其最终目的仍然是向沉浸式过渡;(3)保留式双语教学。此类型要求学生在刚进校时使用母语教学,以后逐步部分科目使用外语教学,部分科目仍用母语教学[2]。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采取保留式双语教学。
4.人们对双语及双语教学认识的误区
人们对“双语”的认识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将双语简单地理解为“加强英语”。“双语”班就是英语强化班或“尖子班”。
(2)将双语理解为“计算机语言”+“英语”。
(3)将双语理解为“汉语”+“英语”。
(4)将双语理解为二门外国语,如“英语”+“日语”。
(5)将双语理解为在课外活动中加入英语兴趣小组。
显然这些对“双语”望文生义的理解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它抽去了“双语”和“双语教学”的内核,脱离了“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原理”的双语教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原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我校于2004年对之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材料科学与工程原理”作为材料类理工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可使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立整体与全貌的认识,了解现有材料的分类、特性、应用范围及其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关系,把握高技术新型先进材料发展趋势。结合该课程的几年双语教学实践,下面笔者就如何更有效地实施双语教学进行探讨。
1.双语教学改革与专业课教学改革相结合
通过双语教学能够培养在不同语言环境下,运用母语和外语交流的专业人才。比如在讲解材料学定义、性能、应用时使用标准的英语来讲解,中间穿插汉语讲解。双语教学的改革必须以正确认识英语与专业课的关系为前提。用英语讲授专业课,不仅是学习相关的英文词汇,更重要的是掌握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两者不能脱节。
采用双语教学方法,所占用的课时比从前多,如何用最少的时间传授最多的知识,是我们关注的问题。由于该专业概述课程内容较多,为了保证讲课的质量,我们将一些课程进行了整合和压缩。
2.英语教学改革与自学相结合
双语教学不但能为学生今后直接阅读外文资料打下良好基础,而且是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驾驭知识的手段。材料专业人才只有始终坚持知识追求,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才能立足学科前沿。我们通过组织提纲,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查询相关文献,试写综述。学生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撰写英文作业与论文。
3.合理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案
在开展双语教学时,由于口授课程是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还要解释一些生词和难句,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在授课前教师应“吃透”整本英语原版教材的内容和语言难点,充分做好备课工作。首先要确定授课的重点方向:一是传授专业知识;二是解释难以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是因为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与汉语的思维表达方式在很多方面大不相同,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而这正是在英语学习方面需要认知或习得之处。当然,鉴于大学三年级学生英语语法、结构已接触多年,专业课的教师在授课时主要任务还应是疏通理解,帮助学生尽快汲取文中的信息,而不是流连于语法结构讲解。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方案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要求和实际应用状况,计划一些讨论题和某种课堂讲座方式,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想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启动其学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释放其学习潜力,这有助于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时,自然地习得英语。笔者认为,组织采用同一学科专业原版英语教材的教师一起讨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很必要,教师们可以从同一层次的学生水平上,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具体状况的详细合理的教学方案。
4.采用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在双语教学中,高校可组织上同类课程的双语教学任教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件可以选择采用全英语或兼有中文和英文的两种方式,这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和自学。采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可节省板书所花费的时间,从而可改善教学进度。多媒体课件可集声音、动画、文字、图像为一体,因此在讲课时,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但教师仅凭多媒体的手段,无法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无法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及需要表达的要求。多媒体的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它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但在整体课堂组织教学中,难点疏通、提问、回答、答疑甚至讨论之类的面对面师生间的交流,仍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汲取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环节。多媒体的手段只有结合这些传统性的环节,课堂教与学才可能成功进行。单纯的外语课或专业课教学是如此,双语性的专业课教学也是如此。
5.提供充实的教学资源
双语教学非常强调教学资源的保障,外文原版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但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教学参考用书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往往有些院校各专业中文参考资源较丰富,但外文专业参考资料却极为匮乏,造成教师备课时要将中文资料译成外语,再用外语授课,学生课余不能接触到更多的原文资料,课上和课下脱节,从而无法进行实质性的双语教学。这个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很多院校都与国外有着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交流,或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这为教师带来了进修或考察的机会,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英语和专业水平,学术交流也为双语教学引进原版教材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江苏大学材料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原理双语教学课程都是由有1年以上的海外留学、进修或工作经历的教师担任。同时很多专业教师也在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因此,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师资基础。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技术全球化脚步的逼近,我国教育也日趋向国际市场开放,我国许多有条件的学校,都在适量开展学科原版英文教材教学,以适应“全球化”人才的需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若能长期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热情,就一定能提高整个学科的教学水平。这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课程国外的最新动态,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军,王建芳.关于开展计算机双语教学的研究[J].教书育人,2006,(3):69.
篇12
一、前言
《晶体学基础》课程是为地质学、材料科学、矿物学等专业学生在完成高等数学、普通化学和物理学等公共课程后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4]。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晶体学基础》课程中的晶体结构、晶体对称性、倒易点阵、晶体投影、晶体生长、晶体缺陷等晶体学基本知识,是进一步学习《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分析》、《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以及《材料物理性能》等专业课程的基础[2]。在材料科学领域,调控材料的性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如果一种材料的成分确定,那么它的电学、光学、磁学以及力学等性能将取决于材料的晶体结构类型和晶体中存在的缺陷特征(如杂质原子的浓度、位错密度和晶粒尺寸等)。因此,《晶体学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不仅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将对学生们将来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开设《晶体学基础》课程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晶体学教学计划主要安排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大约讲解4学时。另一方面,在《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分析》等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过去通常要利用2~4学时来讲解布拉斐点阵、倒易点阵等晶体学知识。这使得部分晶体学知识被重复讲授,而一些重要的晶体学知识没有得到无法全面、系统和深入地讲解。基于以上原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2010年起对材料专业的本科2年级学生开设了《晶体学基础》课程。
通过过去几年的《晶体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学生们普遍反应对晶体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了,同时在学习与晶体学相关的其他材料专业课程时,也更加得心应手。但是,目前的晶体学教学中还存在以下3个主要问题。
1.晶体学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它是多个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不同学科对于晶体学知识的侧重点有所差别。目前,国内《晶体学基础》的教材主要是面向地质和矿物专业而编写的[5],其包含的内容以及章节编排次序也是为了使地质和矿物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晶体学知识而设计的。所以,现有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及讲授次序并不完全适用于材料专业《晶体学基础》课程的教学。
2.《晶体学基础》课程中包含着很多晶体学基本概念,同时还有非常抽象的宏观和微观对称操作以及晶体的投影操作。在以往的晶体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借助一些静态的二维或者三维图片进行讲解,其表现力度有限,无法有效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晶体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3.在《晶体学基础》的授课形式上,过去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较少。仅仅通过教师对《晶体学基础》中复杂空间对称变换进行讲解,难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晶体中对称特点、内部质点的堆积规律以及复杂的空间概念。同时,这样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由以上分析可见,现有的《晶体学基础》教学已经难以满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晶体学知识的精髓,为学生在将来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中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讲授次序的改革
目前,本校《晶体学基础》的教学课时共32学时,与地质学和矿物学专业相比,总授课时间较少[3,4]。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讲授材料科学专业学生所必需掌握的晶体学基础知识,有必要将那些与材料科学专业相关性不大的内容进行删减。例如,晶体理想形态和晶体规则连生方面的内容对地质学和矿物学专业十分重要,但是对于材料专业学生来说,只需要在课程绪论中加以概述就能够满足本专业的教学要求了。同时,对于后续材料科学的其他专业课程将详细讲解的知识点,也可以进行适当删减,如晶体相变、晶体物理学等内容。另一方面,对于进一步学习材料专业其他课程而需要用到的一些重要晶体学基础知识,应该增加讲解内容的深度。例如,倒易点阵、吴氏网等基础知识对于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特征至关重要,但是,现有教材中的以上相关内容过于简单,无法满足材料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所以,需要增加相关的授课内容。
教学内容的变更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授课内容编排的逻辑性。由于晶体学授课内容和侧重点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就不能按照现有教科书中针对地质和矿物专业的教学目的来安排授课次序,而应该按照材料专业对晶体学教学内容的要求,研究如何安排授课次序才能更有利于本专业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相关晶体学基础知识。例如,在讲解晶体宏观对称性之前,有必要先讲解一些典型晶体结构的实例,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复杂的空间对称操作;将晶体的微观对称和空间群知识从原教材的第七章提前到第三章[5],使其与晶体宏观对称合并成晶体宏观和微观对称一章,这样有利于从宏观和微观相互联系的角度进行讲解;另外,倒易点阵知识应该从原教材的第一章后移到第四章,在讲解完晶体定向和晶体学符号之后,学生们熟练掌握了晶体正空间的晶面和晶向指数,此时讲授倒易点阵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正空间和倒易空间的相互变换。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晶体学基础》课程的难点是晶体宏观和微观对称、晶体的投影以及内部质点的堆积。除了采用传统的板书和二维图形对这些晶体学难点知识进行讲解以外,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利用一些三维模型。例如,在讲解晶体的球面投影和吴氏网过程中,利用地球仪作为三维实物模型,能够更好地说明晶体的各个晶面在进行球面投影过程中的操作次序,以及解释如何利用吴氏网来计算晶面夹角。在讲解晶体的旋转对称时,可以利用一些特制的三维立体模型,形象地显示出不同轴次的旋转对称;另外,在讲解晶体的极射赤平投影时,可以针对一些具有特殊对称特点的宏观晶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相关的三维实物模型,通过观察各晶面的投影特点,加深对极射赤平投影知识的理解。
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加形象地把握各种对称变换特征和晶面投影规律,我们应该进一步利用三维多媒体软件,制作一些三维动画作为辅助教学手段[6]。这样能够通过三维旋转来观察晶体的宏观对称特点以及晶体结构中的质点(原子、分子或离子)位置,满足晶体宏观和微观对称要素及其操作等抽象教学内容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不同宏观和微观对称操作的特点,从而加深对这些抽象晶体学概念的理解。
四、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改革
本校《晶体学基础》课程在开课初期的授课形式为大班整体授课,包括所有材料专业大二的学生(约150名)。由于听课学生人数较多,导致教师难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听课效果。故而,本校自2013年起对《晶体学基础》课程进行了“小班化”教学实验(每班70~80人),有效地提高了授课效果。但是,目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以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要授课模式,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积极地思考问题。因此,应该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主导本课程的教学过程,通过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研讨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研讨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晶体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和抽象知识。针对每堂课的重点讲授内容,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相关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之间反复讨论将复杂的晶体学问题进行逐步阐明,这样也有利于检验学生对每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将分组讨论的结果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体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积极地通过讨论来相互启发,进而解决各个难点问题。
另外,师生应该充分利用本校在校园网上建立的晶体学课程中心平台。一方面,鼓励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自由讨论,另一方面,让学生针对以上问题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和讨论。通过以上“研讨式”教学模式及时获得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从而调整讲课速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总结
《晶体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应该按照材料科学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晶体学知识,优化编排授课内容和次序,提高授课效果;利用三维晶体学动画模型,加深学生对晶体对称要素及其操作等复杂晶体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建立“研讨式”教学模式,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学生课堂和课后研讨的主题,检验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通过主动提问以及相互讨论而获取知识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材料科学专业必需的晶体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恩.关于《结晶学与矿物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0,(4):41-43.
[2]张英.材料大背景下晶体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科技文汇,2011,(10):71-72.
[3]何明跃.《结晶学与矿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00,(4):57-58.
篇13
一、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张秋曼王鲁宁
成员:董文钧、曹文斌、李静媛、王海波、施振莲
职责:合理设置本单位录取管理组织及机构,合理配备人员;根据教育部及学校规定,制定本单位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方案或细则,并组织实施;受理考生申诉,协调本培养单位招生录取工作中出现的争议;负责解释本培养单位招生录取工作结果。
二、学院研究生录取工作小组
组长:董文钧
成员:强文江、刘泉林、宋仁伯、陈俊红、李立东、郭翠萍、鲁启鹏
职责:负责考核录取工作的具体实施。指导考核小组参考考生的申请材料审查评价结果、考生科研能力和已获学术成果的评价以及考核成绩、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结等对考生做出综合判断,提出拟录取名单并提交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三、招生计划数
我院2021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计划数为111(含5个联合培养招生计划,1个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骨干计划),其中定向就业计划数为9。
四、基本分数要求及总成绩计算办法
1.基本分数要求:外语水平考核、专业水平考核、综合素质考核均不低于60分,英语加试成绩不低于60分。
2.总成绩计算办法:总成绩=外语水平考核成绩+专业水平考核成绩+综合素质考核成绩。
五、录取原则
1.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博士学位研究生录取工作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及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原则。
2.明确和强化考核组在人才选拔中的学术权力和责任,规范和发挥考核组在博士学位研究生选拔中的作用。
3.考核成绩低于我院基本分数要求、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均不予录取。
4.不破格录取,不跨一级学科、培养单位调剂。
5.学科专业内按导师招生计划数依据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6.本院同一学科专业内可根据导师招生计划情况,在征得成绩合格考生、报考导师及拟调剂导师三方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调剂。调剂需遵循原报考导师成绩排名。
7.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骨干计划录取原则:该专项计划考生单独排序,优先少数民族考生,同等条件下按总成绩由高到低依次录取。
六、监督与咨询
工作小组电话:62332721;cly@mater.ustb.edu.cn。
监督举报电话:62332506;clxydw@ustb.edu.cn。
本方案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