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效课堂交流材料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课堂交流材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效课堂交流材料

篇1

(1)一个原则:就是公平的原则。首先是老师对待每个学生是公平的,其次是学生对待学生是公平的。老师对待每个学生都要一分为二:优点是优点,缺点是缺点。只看见优生的优点和差生的缺点是不对的,那样最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如此,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都不能含糊。

(2)两种意识:第一种意识就是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很重要,第二种意识就是集体荣誉感意识。在培养第一种意识时,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找找我们生活中的例子,证明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离不开数学。也许有人要问,那集体荣誉感意识和高效课堂有什么关系呀?关系可大了,我这里要培养的集体荣誉感大到整个班级,小到一个学习小组。我让学生明白,只有每个人都努力把数学学好了,那么我们整个班的数学成绩才会名列前茅。我培养小组集体荣誉感就是为今后课堂中进行的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之间的竞赛做好铺垫的。

(3)两颗红心:第一颗红心就是让学生有自信心,第二颗红心就是让学生有颗积极向上的心。培养自信心要从一年级就开始,孩子小,不要给他们讲大道理,否则起不到任何作用。老师要当着全班的面,把每个学生的优点或闪光找出来并告诉大家,这样,孩子们就会觉得自己很优秀,也就有了自信心。当然,在今后的数学课堂中,如果一个学生在开小差,老师在批评他的同时也不可伤了他的自信心,我经常是这样批评的:“你的小脑袋那么聪明,如果你不经常开动你的小脑筋,就会慢慢变笨的哟!”学生会笑着接受你的批评并马上投入到学习中。有了自信心才可能有上进心。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要注意两点,一是自己不断进步发展的上进心,二是和本班同学甚至和别班同学互相竞争的上进心。有了上进心,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各种竞赛才起作用。

(4)“三个允许”:即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争辩。老师允许学生出错,就是当学生经过思考后而出错,老师不仅不要批评他,反而要先肯定他动了脑筋,再帮他分析出错误的原因,有时学生的错误恰恰是很好的生成资源,我们要好好把握。三个允许会让学生更加自信,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展示给大家,敢于大胆地探究。

(5)四个习惯:学具准备充分的习惯;注意倾听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不抄袭的习惯。学具准备充分是每节学生必须做到的。注意倾听就是要求学生把老师同学的观点都听清楚,接受正确的、简洁的方法,自己回答问题时,不再重复别人的观点,特别是不再重复别人错误的观点。尊重他人,在课堂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别人在发言时,学生要认真听,不要窃窃私语甚至打断别人的话,当别人回答错了,更不应该嘲笑别人。不抄袭就是不照抄老师的答案,不抄袭别人的作业。这些习惯的养成不是靠老师的命令,而是要让学生深深地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自愿地养成。

二、采用各种有效手段,让绝大多数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打造高效课堂。

许多好习惯都养成了,那么老师再在课堂上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绝大多数学生就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去学习,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就高效了。有效的教学手段实在太多了,常见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两个合作:即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在数学探究过程中,小组内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他可以发动学生集体的力量,凝聚集体的智慧,把一个个难点攻破。师生之间的合作就更重要了,如果学生不和老师好好的合作,我们的教学就无法进行。

(2)三个结合:在创设情境导入目标时,要注意把“创设生活情景”、“创设问题情景”、“创设兴趣源点”三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数学来源于生活”,一个现实的有意义的情境将会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真实的世界,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人的学习潜能表现在对知识探索过程中,使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对于问题的获得有一种需要,从而为求知提供了磁场。目标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喜欢玩,只要玩,孩子就有兴趣,所以兴趣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目标的灵丹妙药,兴趣可以使学生持之以恒的领悟和对知识顿悟,兴趣能让学生造成一种情景,从而引发学生思维、探求。

(3)四个带入:即要把激情带入课堂,把才智带人课堂,把微笑带入课堂,把趣味带入课堂。老师必须做到四个带入,只有做到了四个带入,学生才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探究学习目标,课堂气氛才不会死气沉沉。

(4)四个注重:即注重启发诱导;注重学法指导;注重情感渗透,注重培养创新思维。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就要注意这四点,把数学课堂往高效的方面组织,把数学课堂往高效的方面引领。

(5)五个要:即课堂引入要自然,课堂提问要巧妙,重点难点要突出,知识过渡要平缓,总结反馈要及时。这五个要就需要老师在课前认真备课,把这五个要都设计好,上课时才能做到课堂引入自然,课堂提问巧妙,重点难点突出,知识过渡平缓,总结反馈及时。

(6)七个让:即教材要让学生读,问题要让学生提出并独立思考,数学过程要让学生探究,数学规律要让学生找,该动手操作的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有难度的问题要让学生小组讨论,结论要让学生推导得出。

篇2

二、把握练习课的高效评价标准

评价“练习课”是否高效,一看练习课的目的性是否合理高效,是为了澄清模糊认识,还是为了纠正错误、培养学生的技能;二看学生的活动是否高效,教师的归纳点拨是否高效;三看练习设计是否高效,是否有再现概念的填空训练,是否有辨析概念的选择训练,是否有归纳方法的原型训练,是否有应用方法的变式训练,是否有培养能力的中考真题训练,等等。

三、弄清练习课的课堂结构

练习课一般分为“课堂练习课”和“课外练习课”。 课堂练习课较注重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而课外练习课则较注重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它们的相同点就在于两者都必须交待清楚本节课练习的内容及其要求、对每个环节所要达到的目的要进行及时小结、最后还应该总结评讲。

练习课是“以练习为主”、“适当指导”,做到“导、练、议、评”相结合。课堂巩固性的练习设计要做到以课本内容为主,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将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组合和改编。课外综合性练习可以适当增加习题的难度,引用一些课外内容,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进行综合训练。

四、掌握练习课的设计要求

高效教学的练习设计,一是设计练习形式,是课内练习还是课外练习;二是设计练习结构,要减少单项练习,加强系列练习,要减少复习练习,加强变式练习,要减少泛泛练习,加强针对练习;三是设计练习内容,包括基本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等。练习设计要做到“三有”:有“情趣”,学生学起来不容易产生消极和疲劳情绪;有“梯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有层次有梯度,环环相扣;有“价值”,达到以练促教、以练促学、以练明理导行的效果;有“提升”,通过练习、反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学生能力有所提升。

五、高效练习课的实践策略

(一)课堂练习的策略

1.合理的训练程序。

2.充分用好 “小栏目”。

3.精心设计单元测试题。

(二)课后作业的策略

1.交流思想型作业。思想交流是思想品德课作业的首要任务。思想交流型作业,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师生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间的交流;可以个别进行,也可以集体进行。

(1)感想体会型。提供背景材料或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材料或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谈自己的思想和体会。如在讲“自觉磨砺意志品质”时,我结合学生的成长经历、认知特点和行为习惯,设置了“无人监考”的一个场境,要求学生用幽默的语言、诙谐的动作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表演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具体、形象的表演时,认识到“无人监”不只是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是在检测学生的道德品质。

(2)理解认识型。就所提供的背景材料谈谈自己对材料中所提问题的理解,就材料所反映的某一问题谈认识,在不背离材料所限范围及所学知识的前提下,鼓励理解和认识上的多角度、多层次。如谈谈你对上述材料所提观点的看法,或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某一问题的认识等。

(3)看法建议型。这类作业练习要求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自己的价值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合理化建议。如:看课本上的图片:一位女生在照镜子时发出哀叹:我为什么不长得漂亮点?请谈谈你的看法等等。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帮助学生培养能力,拥有智慧,提高觉悟。

篇3

一、农村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面临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

由于农村学校学生英语底子薄,基础差,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备条件相对有限,又缺少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因而,农村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实施初期存在较大的困难和诸多的问题,英语“高效课堂” 中常常出现学生无人敢说,无话可说的冷场现象。

1.1农村孩子胆小且羞涩于开口说英语。农村学生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束缚,往往会显得比较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因而,不太敢,也羞于说英语。

1.2农村学生英语水平偏低,几乎不会口语。农村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水平不高,大部分课时,课堂尚未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淡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单薄,口语自由操控能力近零。

1.3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农村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甚至可说是没有。另外,农村家长们大部分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无法在家中为孩子提供英语学习条件。

故此,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面临乹大挑战:如何让农村英语“高效课堂”“动”起来呢?

二、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挑战 “高效课堂”的举措

2.1深化认识教师作用

“高效课堂”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似乎彻底解放了教师。有的英语教师倍感逍遥,其课堂步入绝对开放型,由学生随意施展,“滑到哪里算哪里”;有的英语教师感到极度迷茫、失落,一时无所适从新课堂的教学。其实,“高效课堂”并非闲置了教师,相反隐形地向英语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敢于大胆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自然呈现学习的潜能,发展思维方法和习惯,又要善于让课堂精当有效,而不是毫无任务目标的“自由滑翔”。

2.2精巧雕铸教学设计

“高效课堂”要想 “动” 起来关键在教学设计的精巧。精巧的设计决定课堂进程的流畅,教学活动的激趣,课堂主题的精彩,课堂形式的新颖,学习效果的显著。

⑴设计要符合学生心理。符合学生 “口味” 的设计,才能使他们有一种新鲜感,会充满浓厚的兴趣,有想说的欲望,自然“乐起来”,人人投入,各个积极展现,尝到说的乐趣,这是打破课堂冷场的突破口。

⑵设计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生活。越是生活化的内容,学生们越感到亲切,越容易理解和说出。

⑶设计要新颖醒目。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的直观和灵活运用,对学生有更为强烈的感官刺激,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3 加强英语口语练习

学生英语课堂上“静而不动”,一个直接的原因他们的口语欠缺。语言是交际工具,说是传达交流信息的手段。先抓口语,使之成为基础。通过强化口语,学生获得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课堂上便充满了自信,自然占领课堂,使课堂生动活泼,且学得轻松愉快。

⑴充分利用听力材料,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

口语简单说就是一种“输出”。让学生充分利用听力材料进行“输入”之后,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习惯于“输出”,力求交流时达到流利、恰当、准确,久而久之,英语交流也像母语一样自然。

⑵小组合作共同练习口语。在英语角,不但可以练习口语,还可以交流英语学习经验,开拓视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⑶口译身边的读物。现有好多设计了英汉双语版的作文等读物,先读汉语部分,然后逐句口译成英文,完成一小段后,去看的对应英文,与口译比较差别。

2.4在多项活动中学习英语

在校园开设英语广播节目:英语专栏,每天播放一些学生搜集的日常用语和英语歌曲。在班级设立“英语角,”粘贴一些学生日常交际英语用语,单词;在校墙,楼道张贴英语礼貌用语,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英语演讲比赛、自编学生小故事等,多搞一些英语活动,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2.5培养学生的英语长久潜能

长久潜的具备状况,直接影响学生英语应用效能,如:语感。

2.6加强家校联系,让英语“高效课堂”“可持续发展”

英语教师增进与家长沟通和配合,加强家校联系与合作,有效巩固补充课堂,创造家庭英语学习环境。

总之,在农村英语教师们不断地探索和适从中,农村学校的英语“高效课堂”定会逐步趋于成熟,获得成效。

篇4

二、“三段五环节”复习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

下面以本人上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一课为例解说模式。

(一)课前阶段:提出整理要求,学生自主整理

复习课,由于学生对旧知识或多或少出现了遗忘,所以在上复习课前,教师要根据复习目标和重难点编制好整理复习材料,提出具体的整理要求。如:在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时,我是这样编制整理复习材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1.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利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整理。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我们学过有哪些知识?利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整理。3. 我们已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这些所有知识,请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4.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时,你有哪些不明白的?有哪些题目容易出错?把题目及你的错解写下来。

(二)课中阶段:分享交流构建,全面内化提升(五环节)

复习课主要的目的是将平时所学的分散、零碎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全面内化提升,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本人认为可通过下面五环节实现:

第一环节: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复习兴趣。在上课伊始,教师就要通过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使旧知以新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如:在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课伊始,我就用课件创设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猜一个被一块木板挡住上部分,长5厘米,宽5厘米的规则图形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让学生大胆地去猜想,这样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创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复习兴趣。

第二环节:小组分享交流,构建知识结构。教师出示课前整理复习材料,学生围绕整理复习材料的内容在小组内分享交流自己的整理成果,小组内各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小组共识,把自己整理得不够完整的材料补充完整,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第三环节:全班分享交流,完善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是复习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此环节我为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有补充的同学可站起来补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起智慧的碰撞,最后全班达成共识,完善知识网络图:

第四环节:组织分层练习,全面内化提升。在复习课中,要针对复习目标、重难点、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内容,知识的生长点、连接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得到全面内化提升,实现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的目地。

第五环节:开展多元评价,及时总结反思。教育心里学认为:通过教W评价,能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篇5

高效课堂无论采取什么模式,其每个环节的设计必都须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课本的知识点为载体,以课标为本,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现将主要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重视课堂主阵地,打造“高效课堂”各环节

1、通过预习策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下,多数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已习惯了倾听,多数学生习惯了按教师设计好的思路被动的去学,长期下来,多数学生已没有了主动思索、主动提问的意识,这样的课堂其效率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先学会预习,去“主动觅食”, 初步学会自主学习的手段和方法。

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基石,是课堂能否达到高效的关键。而预习效率的高底则取决于教师设计的“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编写的预习索引,学生根据“学案”有目的地展开学习,这是主动学习的开始。 “学案”的质量决定着预习的质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结合教材和课标的要求精心编写。“学案”要照顾学生的层次性,又要有一定的梯度。教师根据本课题的难度灵活掌握预习的时间,容易课题的预习可放在本节课的一开始,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难的课题可在前一节课上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充分预习,节约的时间使课堂的交流更充裕、更丰富。通过预习可使多数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自学的能力。如:通过阅读教材或材料,初步构建知识体系;通过实验,获得结论或提出问题;通过比较信息材料,发现规律;通过自学,能准确表达困难;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等。

2、通过展示交流策略,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展示纠错是检验学生预习效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舞台。我们要求教师在让学生充分的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的展示。展示可以小组为单位,先组内展示,此环节充分利用“好”帮“差”的优势,解决一部分问题,讨论形成组内共性的问题,由学力一般的同学提交组间交流,再集中全班的智慧解决问题。交流是“高效课堂”的精华,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教”“帮”“带”,人人都是老师,个个皆为学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课堂活动人次多,活动量大,针对性强,课堂效果提高。我们要求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发言氛围,鼓励学生大胆交流。鼓励学生交流自己预习的成果,敢于面对同学的“纠错”,在不断的交流争论中找到自信。如果遇到全班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冷场时,教师仍然不讲,在关键点上给以适当的点拨,启迪学生思维,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3、通过课堂合作策略,培养学生优良的团队精神

我们要求教师对班级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合作的小团体,其中可包括学习能力较强、中等、一般、较差的同学各一对,小组成员有分工,有合作,相互沟通,互相帮助,共同负责,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组内强者可以帮助和辅导弱者,同时弱者的思维中的亮点也会给强者以启迪,思维互补,共同提高。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应考虑学生的能力范围,要满足小组内不同学生水平的需要,让小组内的成员产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尝试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重视和鼓励成绩差的学生发挥在团队的作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合作,逐步形成主动合作意识,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合作和竞争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到竞争的残酷和合作的乐趣,让他们身心逐步走向成熟,有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

4、通过课堂反馈,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反馈是对教学目标达成率的检测,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和拓展。测试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教师通过课堂检测,检查课堂效果,反思后修改学案,提高教学效果。

二、注重课堂延伸,让学生在“高效”中乐于主动学习

1、布置作业要精选精练,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高效”学习,必须有高效的作业。我们要求教师自己钻入“题海”,从中精选习题,让学生“有效”作业,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避免机械重复的无效作业,切实减负增效。

2、 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提高试卷质量

根据规定,我校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学校组织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的原则和意图精心设计试卷,知识点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呈现,不随意拔高和降低,要求不出偏题怪题,严格控制试卷难度,从而让老师必须去研究课程标准,去研究中高考试题的出题技巧,去研究学生的实际学情,通过考试的导向性去引导师生“高效”教学,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让学生从应试中解放出来,发展特长和爱好,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3、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兴趣中发展特长

篇6

一、科学的整合教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材是学习的素材。教师不应只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而应当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要科学、创造性的用教材。成功的教学常常在反复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知识储备、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大胆地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呈现方式进行整合、优化甚至重构,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对教材进行科学的整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明晰课堂教学主线,增加知识密度,为高效课堂奠定必要的基础。例如:在教“找规律”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科学整合教材:一是将例题与试一试对调,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规律。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增加两端不同的排列类型。教学中,将两端不同的情况纳入教学内容,并将之与围成一圈的类型合二为一,科学地整合教材。三是渗透一一对应思想,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感悟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四是设计栽树方案,创设探究空间,发展学生思维。改变了教材最后两道练习的呈现方式,合二为一,让学生自主设计栽树方案。

二、合理地创设情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三、正确地实施合作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手段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生活原型――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模型”的学习过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新课标指出“在数学学习中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促进数学的学习”。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多种感官配合进行“做数学”的活动,使学生有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通过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互动,完善自己的思维过程。一是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合作,建构完善的认知。这些认识体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小学生的学习一般是从操作活动中形成表象再抽象成符号性模式。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脑思考、用口表述、用手操作、用心质疑”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条件,使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体验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为学生进行操作充分准备实验材料,在小组内展开全员参与的实验过程。每组准备了5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由组长根据情况安排实验程序,在规定时间内,每个人都要利用实验材料,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样安排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活动程度。实验后,以组为单位将发现的方法总结出来,大家集思广益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高效。结合探究情况教师准备了三种研究方法的课件: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教学时,学生能用量、拼以及正方形分割的方法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但折的方法却没被发现。教师适时操作演示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折在一起拼成平角的过程,学生恍然大悟。二是采用多向交流促进合作,体验思维的碰撞。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强化数学的思维;同时拓宽和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在上面叙述的操作活动中,人人有研究材料,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方法研究后,组内进行交流总结方法。做到实验有顺序、操作有目的、汇报有侧重、人人有收获。整个学习过程教师不仅要指导合作、参与交流,而且要适时点拨、适当指导、及时调控,彰显教师的指导作用。

四、多维的练习设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篇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4―0080―01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然而不同的人对高效课堂有不同的理解,又有不同的做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高效课堂是没有统一定义的,下面就来说说我心中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1. 高效课堂的“三个标准”。(1)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新课标下,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这个理念不仅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而且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须条件;(2)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3)学生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

2. 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1)高效课堂的构建,使原来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2)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想中学”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议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答能力,“演中学”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

二、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 “学”: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要将文中出现的不能读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划出,通过查字典解决基本的字词问题,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社会时代背景及文体特点,整理成小卡片。这一阶段的学习,要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再深入到文本中,理解材料内容,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并对文章精华进行吸收、消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有目的、有层次,默读思考和动笔圈画结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见解。并找出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学生能感知到什么程度,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积累而定,老师不必强求一致。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将产生的疑难问题做好整理,留待解决。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设计出简约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2. “展”:展示交流、分享共赢。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见解或学习心得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集体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学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通过班级讨论解决,教师从中引导。针对文本内容及体裁的不同特点,还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展现学生的成果。学生在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过程中自然地达成预设的目标,并且在交流中又会获得新的感悟,达到共赢的目的。

篇8

一、高效课堂建设与学生地理认知能力的提高

提高地理认知能力,就必须使学生学会选择有效的方式去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资料,在高效课堂中,这些信息并不是老师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分析判断和取舍,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掌握基本规律和方法,尝试解决相关问题,并把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出来。在实际学习中,特别是在高中必修三的学习中,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是最常用的方法,案例研究的过程正是学生认知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要想充分提高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教师要做的是: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意识,引导学生分析相关情境材料,发现问题并加以探究,在质疑探究过程中把问题引向深入。

二、高效课堂建设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

高效的地理课堂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揭示事物的本质,形成对地理特征的科学认识。这一目标完成的关键就是互动探究。探究学习是可以充斥于整个课堂的。布鲁纳说过:“最佳的学习方式是发现学习。学习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在情境中去探索、去发现问题,并努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一个互动探究的课堂上,教师应做的是:不间断地巡视各探究小组,在管好纪律的同时协助小组长激发组员的参与热情;调控课堂进度;适时与各小组成员进行互动交流;留心收集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思考点拨之法;搞好及时性评价,促使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高效课堂建设与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提高

地理作为一门人文和自然兼备的学科,在学习中给学生提供了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众多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具体实践巩固知识,验证所学,融入社会。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对农业、工业、城市区位选择原理掌握之后,必然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情,此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分析家乡的农业用地状况、工厂布局状况或城市发展状况,分析其合理性或提出建设性的看法,其学习的效果远远不是“纸上谈兵”所能比拟的,学生如果能经常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科学地分析所见所闻的实际问题,对学生形成面向社会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锻炼。

要想在课堂上切实做好这一环节,教师就应该做到:以情境引领知识,把知识回归应用;引导各学习小组进入不同的应用领域,以便在交流时使学生延伸应用的广度;熟悉乡土地理,尽量使应用贴近学生的生活。

四、高效课堂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地理高效课堂展现的创新能力,表现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实际是充斥于学生自学探究整个过程的。要想在自学中解决问题,要想在材料中得出规律和结论,就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还要尝试自己或者是别人过去未想、未做的做法。创新就是另辟蹊径,就是打破常规,就是从不同于别人的视角切入,从不同于别人的途径走出。这种思维的闪现正是地理高效课堂最耀眼的火花。

高效课堂强调教师的启迪引领,而要想在这样的课堂上真正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就应注重启迪引领的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要做的只是需要拨动学生的思维堵塞之处。要切实注意的是,启迪的过程不是灌输的过程,要遵循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原则,找到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篇9

一 、作为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因此,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点在整个单元、整个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但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还要必须延伸到课外资料,知识重点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变活“为我所用,充分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使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不但要认真研究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同时还要加强集体备课。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加强集体备课是备好课前提,在集体备课中,可以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析教材、熟悉教法、研究课标、研究学生,.这样就能弥补个人的不足,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二、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活用教材教,不但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研究学法、要做好学情学况分析、要因材施教.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爱学、乐学,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遇见新问题、或难题要勇者无畏,敢于正面对待,不绕道而行,.要想方设法,抓关键,寻求突破口,不断培养学生攻坚克难的自信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爱学、乐学,也是关键。因此转变学法,至关重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上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高效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对于数学课来说讲究的是方法越多越好 如一题多解,这样学生就会大胆的动脑,大胆的思维,大胆地去展示与交流,进而使数学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真心关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向你吐露心思,这样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才能达到高效。因此,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二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三是利用课余时间,再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学生,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四是要放下身段,既在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学生才会没有忌讳的在课堂中发挥自己,展示自己。

四、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具备高效的教学导学案,“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导学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的导学案。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高效课堂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法;同时还要关注差异,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研究、寻找较好的教法和学法。高效的教法和学法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明显。同时要关注差异,因为课堂上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教学时一刀切,势必造成一大批学生掉队,因此要因材施教,在设计导学案时同一问题,可以多设置几个小问题,分层次设计,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不同程度的收获得到不同的提高.

篇10

数学教师对习题的设计都非常熟悉,以前的习题设计主要在新知巩固这一环节,讲究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 但题组导学案中的题组设计却不一样,主要有两个题组设计:导学题组和检测题组. 在导学题组设计中,既要对旧知有复习巩固的作用,又要联系新知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在新知识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既要有教学的重点体现,又要体现难点,便于留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既要体现一般性,又要考虑不同的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知识. 检测题组是对新学知识的一种巩固与评价,梯度不易太大,否则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检测题组要促使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方法进行比较达成数学学习的“内化”,要帮助学生继续形成数学知识的序列,进行数学学习的再建构.

二、题组导学模式的应用

题组导学是一种以“题组”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达到一节课知、能、情方面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 题组导学模式是一种以题组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材料,以小组合作交流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根据学生需要适时引导的实践性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探索设计了题组导学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题组自学合作交流疑难引导题组检测. 以小学四年级“减法的简便计算”为例,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一)题组自学

片段一 出示自学题组:许老师买了一本书,一共234页,第一天老师看了66页,第二天又看了34页,你知道这本书还剩多少页没看?

学生独立完成以下三个问题:

1. 读题后想想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能列出几种不同的算式?(用递等式计算)

2. 比较上面的算式,我发现了:_________

3. 我能用字母来表示我的发现:_________

(二)合作交流

片段二 8分钟后,4人小组开始交流,组长负责统筹安排.

1. 交流算式,并各自说说每题的意思.

2. 说说你最喜欢哪种算式,为什么.

3. 说说你的发现.

4. 说说如何用字母来表示你的发现.

(三)疑难引导

片段三 10分钟后,汇报展示交流. 教师在疑难点处有效介入点拨.

1. 小组展示三种算式.

生:234 - 34 - 66 234 - (66 + 34) 234 - 66 - 34

= 200 - 66 = 234 - 100 = 168 - 34

= 134(页) = 134(页) = 134(页)

2. 算式选择,说理由.

生1:喜欢第一种算式,因为234 - 34答案是整百数,200再去减66比较简便.

生2:喜欢第二种算式,因为66 + 34凑成整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3. 数组比较,说发现.

生:a - b - c = a - (b + c),a - b - c = a - c - b.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四)题组检测

片段四 出示检测题组.

① 运用所学的规律来填空:

436 - 236 - 150 = 436 - ( + )

480 - (268 + 132) = 480268132

-(217 + 443) = 895 - -

1000 - 158 - = 1000( + 441)

② 判断:

901 - 109 - 91 = 901 - (109 + 91) ( )

586 - 78 - 186 = 586 - 186 - 78 ( )

638 - (438 + 57) = 638 - 438 + 57 ( )

篇11

一、课前小测(复习旧知)

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告诉我们,学生遗忘新知识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内容是先多后少,这就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新知,为此,我设置了课前5分钟的小测。小测以基础、重点知识为主,每次一道简答题或几道选择题(可用多媒体),要求学生直接把答案写在听写本上,或以小卷的形式进行小测,教师收齐批改或抽查批改,并打上分数或等级。通过课堂5分钟的小测,能起到以下作用:

1.能督促学生及时进行复习,巩固旧知

2.能及时反馈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3.通过小测能激励学生的进取心

特别是小测完全正确的学生,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功感,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4.加深记忆

当小测完毕后,学生会很自觉地打开课本,迅速查找有没有答对,在短时间内找到出错的地方,这时印象最深,加强记忆,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对知识产生一种好奇与渴望,就会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各种学习兴趣的。

三、合作学习(解惑)

要营造一个高效的课堂,达到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目的,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我尝试着用以下方法有效地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合作成员责任的培养

为了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可通过制订小组活动规则明确组员的个人责任,对每个学生行为进行评价,并把结果反馈给个人和小组,使小组合作学习健康发展。构成个人责任的方式一般包括:角色互换、责任承包、随机提问、个别测试、每个小组安排一个学生做检查员(可轮流担当)、让学生汇报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等。如,我在上课时会在小组内任命记录员、发言员等职务来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2.合作技能的培养

导致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方法、合作的技能。所以我们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交往技能。例如,我在讲习题课时,一般情况下是把选择题的答案更正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哪题不会,让会做的小组成员给不会做的讲解,我从旁指导并对讲题的学生适时地给予表扬,这样,会做的学生就有种自豪感,而不会做的学生也希望受到教师的表扬,争取下次能给其他学生讲。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挖掘了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懂得如何与人合作。

3.合理进行小组评价

通过小组组员对小组的整体评价和小组内部个体评价,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性,并把通过交流所获得的一些有益的经验形成书面文字,在不同小组之间交流,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课后测评(巩固新知)

讲完新课后,用3~4分钟的时间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简单测评,哪怕是几道单选题,这样既能起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同时也能让我们了解这节课的得失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进行查漏补缺,但测试题的选取要遵循:(1)材料要“精”;(2)材料要“新”,材料的选择尽量与时政热点问题相联系。在选择材料上要想达到“精”“新”,那我们教师就要下一番功夫了。首先,要想达到“精”,我们就要不断地对材料进行筛选、推敲。比如,某个材料被我放在了某节课的课件中,那么这个材料肯定是我搜集了我手头所有的资料,包括网络上的一些资源作为我的“候选材料”以后,在不断的斟酌、对比后才选择放在课件中的,虽然这样会很费时间、精力,但是我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其次,要想达到“新”,就要教师平时多关注时事,搜集身边的典型性的例子。比如,2014年《旅游法》出台后,课上我便以此作为背景材料,提出设问,让学生从社会发展,做文明游客的角度将法律与道德素质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融合起来。

篇12

1、高效课堂是充分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课堂。

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务必要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就使得务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交流,要充分了解学生关于课堂教学的想法和建议,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共同创造和谐而又高效的课堂。

2、高效课堂是师生平等交流、积极互动的课堂。高效课堂中,师生的课堂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向老师积极提问,甚至可以在教师讲授过程中插话。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要积极回答,要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质疑,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1、教师要配合学生积极做好预习工作,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做好坚实的准备工作。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前应充分做好预习。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将日常生活中熟知的物理知识和下次课程所要讲授的内容相结合,提出来供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并要求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探究心理进入课堂,更好的为初中物理的高效课堂做好准备工作。

2、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多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互动,教师也应该多多组织同学进行讨论。教师也应多多听取学生关于自己教学的建议,帮助自己改进教学方式,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借助于信息技术平台,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质量。初中物理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将大量图片、动画、录像等材料整合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物理过程,给学生以直接的视觉感受。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接触尽量多的物理资料,也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篇13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空间和学习方法体验,让学生的课堂交流更深入,领悟更深刻,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前置性学习中做好准备。当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先行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他们会产生不同视角下的思考,会做出不同角度下的尝试,从而拓展学习空间。

一、厚积薄发,为课堂学习积累素材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当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做出尝试时,无论是对是错,都能给他们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都能在不断探究中积累必要的方法经验。因此,在前置性学习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准备的机会,给他们提出要求,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准备素材,长此以往,厚积薄发会起到授人以渔的功效。

例如,在《折线统计图》的前置性学习中,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问题:收集几个折线统计图,想一想,这些统计图为什么要做成折线图,从这些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根据这样的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收集了很多统计图:与天气有关的,与股市有关的,与房价有关的,与旅游人数有关的等。学生带着自己收集的统计图走上讲台,互相交流所思所想,随着学生们的相互补充,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被他们勾画出来:主要反映同一个主题的数据的增减变化。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如何看出数据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快慢,学生很快有所发现。我们一起将这样的统计图与之前学习的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学生立即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认清了两者的适用范围。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在课前收集的材料成为我们课堂学习的突破口,为课堂教学积累了的材料,建立在多样的学习材料上,建立在学生对多个领域的了解和理解上,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深入理解,同时也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让他们对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各自适用范围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二、有的放矢,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

数学偏重于学生的理解,而高质量的交流是学生理解的基地,为了让学生有更充足的准备时间,有更充分的思考,我们可以在前置性学习中就让他们面对这些问题,做好必要的准备。

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中,课前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1.怎样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2.想一想:有没有比五分之一大而比五分之二小的分数?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交流中用实际表现给了我满意的答卷。首先在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学生自然地从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出发,找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论基础。随后在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成功地发现将五分之一和五分之二这样的分数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同时扩大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比如变成十分之几、二十分之几……),可以找到很多介于两者之间的分数。当然还有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个问题,他们将两个分数化成了小数,指出有无数个大于0.2而小于0.4的小数,每个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这样的交流带着大家的思路走向了另一片天地。

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学生不仅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也能运用这样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课堂交流时,因为学生预先有了准备,他们的交流显得有质量、有深度、有层次、有的放矢,这样的学习必定是有效的。

三、重点突出,为课堂攻坚积累材料

学生的认识基础是有差异的,认知能力不同,所以对于一些教学难点我们不必强求所有学生能在课前领悟,我们只要让他们在课前有一些初步接触,为课堂上的难点攻坚打好基础,学生在攻坚的时候就不会束手无策、无所适从,而是能从过往的经历中找到一点突破口,顺利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课前我请学生自学了圆的特点,自己尝试用圆规画圆,然后提出一个实践性问题:你能想办法在操场上画一个超大的圆吗?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做了一些思考,有的认为可以制作一个超级大的圆规,有的认为可以利用一根绳子或者木条绕着一个中心旋转,在展示这些想法之后,我引导学生总结了不同方法的共同之处,让学生深入地体会到画圆的过程体现了圆的特征:一中同长。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将原本看上去是分割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不断实践和思考中浑化对圆的本质的认识。

四、总结

高效的前置性学习必然会推升课堂教学的高度,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利用这个时机,带着学生去思考、去尝试、去体验、去探究,从而为他们的课堂学习准备好垫脚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