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胜利召开之际,我们迎来《人文杂志》六十年的华诞。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一报八刊一网,向《人文杂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人文杂志》1957年创刊以来,彪炳人文精神,传承中华文明,践行学术性、思想性、原创性,倡导学术研究在主体指向、问题来源、理论梳理、学术表达方式等方面,立足于中国实践,建构和创新中国特色的学术理论,锻造出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品格的学术风范。在半个世纪的发展中,沉淀出了“观乎人文、传承文明、彪炳经典、前瞻新知”的办刊宗旨。《人文杂志》积极地介入当代问题的前沿,发掘重大选题,在杂志上开设了一系列旨在引领学术潮流的专题和栏目,促进学术繁荣,成为我国学术期刊阵营中有高端学术品味的刊物,学术影响遍及海内外。
今天很高兴看到有很多重要杂志的主编在这里,像《新华文摘》的喻阳总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的姚申总编,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的武宝瑞主任,还有《江海学刊》《广东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学术界》等多家重要杂志的期刊老总,和一大批很早就在《人文杂志》的学者,像张康之教授、尤西林教授等,济济一堂,这也表明了《人文杂志》在学术期刊界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在上世纪80年代,一个学者如果在《人文杂志》能够发表一篇论文,就意味着作者树立了一种学术自信,同时他就会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上世纪80、90年代,《人文杂志》就在栏目设置、议题设置方面体现了高度的学术自觉。其他学科我不是太了解,但是哲学,比方说价值哲学,是《人文杂志》开拓的一个重大领域。教育部前部长袁贵仁先生,就于上世纪80年代,在《人文杂志》发表了关于价值哲学的好几篇文章。在认识论研究方面,肖前先生、夏甄陶先生,甚至包括张岱年先生,都在上面发过文章。《人文杂志》还设置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栏目,张岂之先生也在该专栏发过论文。《人文杂志》还设置管理哲学栏目,包括新技术革命所引发的哲学思考,这些都是当时非常具有前沿性的议题。我自己本人也很有幸,于1991年在《人文杂志》上发表了《论马克思科学批判的基本原则》一文,在我自己的学术道路上,我很珍视这篇文章在这里的发表。
《人文杂志》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传统。我个人很有幸和《人文杂志》的老主编王玉睴先生有很多的学术交往。我借这个机会,向王玉睴先生表达我的敬意。我和前任主编杨明丽女士也有过学术交往,我们一起合作开过学术会议,在一些会上也有些交流和讨论。所以说,我个人跟《人文杂志》还是有一份很深的感情,能有这个机会代表我们杂志来这里做一个简短的致辞,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人文杂志》有着很好的传统,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我们杂志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的理论指南和学术制高点。我们已经看到,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那么中国的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一国的问题,它涉及到整个世界的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涉及很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学术问题,包括刚才张岂之老师说到的,世界眼光的问题、国际视野的问题,这都是相互关联的。那么,我们学术界在这样的一种态势下,这样的一种情势下,这样的中国语境当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当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理应回应时代召唤、回应现实需求、回应理论创新,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积极主动地引领学术发展方向,推进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相互激荡,从而使中华民族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使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一路行稳致远。
我认为,时代把学术原创性提到了议程上。我们再也不能沿着过去的那种对西方学术的路径依赖,来从事孤立的学术研究,应该聚焦于中国的现实问题、中国的重大发展、中国发展的世界历史意义,来阐述我们的学术思考。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术期刊要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甚至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我们要不断地强化一些重大的课题,组织学术界有意识地、理论自觉地来进行一些重大问题的攻关、重大问题的探讨,而形成重大的学术成果,在我们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引导我们的学术研究走向世界。在世界的思想市场上,要有我们的份额;在文明交往的过程当中,要能够体现中国人思想的高度,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任务。
学术期刊是刊载学术成果的平台,精品学术期刊是引领学术研究的高端阵地。在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推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对《人文杂志》而言,至少在两个方面能够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一是不断地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人文杂志》以前做得非常,设置了很多栏目,聚集了一大批学者,培养了很多后来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领军人物。《人文杂志》于2015年开设了“一带一路”研究专栏;2017年开设了“先秦文史新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专栏。这些新栏目刊发了一批文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通过新栏目,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培养新人,为开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和新境界作出应有贡献。二是开展学术批评。以前的《人文杂志》经常发表学术争鸣的文章。我们学术研究应该积极地呼唤学术批评的出场。可以看到,当前在学术研究领域确实存在一个缺失,就是缺少学术批评,在学术批评当中进行学术争鸣。通过学术层面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批评和争鸣,能够明辩理论是非,防止思想僵化,也有助拓展新的视野,凝练新的方法,创造新的议题。报告当中,明确了要区分政治原则、思想认识和学术观点。我觉得这个说法对学术界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对我们探索新知、破解难题,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激励。对我们提倡学术原创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信号。
我谨代表《人文杂志》的广大作者,向《人文杂志》创刊六十华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人文杂志》对广大作者的支持和帮助表示真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60 年来,《人文杂志》和其他兄弟刊物一道秉持学术理想,守护学术根基,搭建学术高台,恪守办刊宗旨。刊发之文,要么解决基本理论问题,要么回应重大现实关切,促进了学术事业的长足发展。办刊路上,没有好,只有更好!我们愿和《人文杂志》努力同心,携手前行,再创辉煌,衷心祝愿《人文杂志》的明天更加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