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的特征是快速、互动、碎片化,而传统学术期刊的优势在于专业的编辑人员和有深度有质量的内容。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需要构建新的出版生态,以满足自身的发展以及读者和用户的需求。因此,对于我国8000多种学术期刊来说,一方面将面临更多的抉择和改变才能适应社交媒体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特殊的出版群体,面对纷繁错杂的社交媒体发展,也不能随波逐流,要坚守学术期刊的本质。对社交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管理的变与不变的考察,对学术期刊的办刊具有现实意义。
一、学术期刊管理变与不变的现实考察
(一)学术期刊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科学研究的创新,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又直接体现在学术期刊的水平上。学术期刊是科学技术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科技工作者学术生命的一种体现,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记载。然而,我国期刊无论从数量还是出版效果,都呈现出一种缓慢的发展态势,学术期刊的前景并不乐观,学术期刊发展的水平相对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国际地位来说是严重滞后的。
就期刊本身的发展境况来看,学术期刊专业性强、读者面窄、发行量小、同质化等特征使其成为期刊出版领域的“阳春白雪”。很多高水平的核心期刊更是如此,愈是偏于基础理论研究的刊物,这个特征愈明显,更不用说能够创造经济效益。虽然经济效益不应该成为评价学术期刊价值的标准,但长期的零效益运行使得较多学术性期刊内生动力不足,不能实现期刊良性发展。小而散是当前我国学术期刊结构的真实写照。学术性是学术期刊的根本属性,期刊的学术性必然对学科内的其他期刊和作者产生影响,形成学术影响力,而学术传播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以及国际学术话语权的构建。(二)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术期刊作为科学研究传播和交流的的重要媒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促进学术传播、繁荣学术研究理应成为学术期刊的主要功能。然而学术期刊体制的特殊性使学术新媒体无法获得合法的学术传媒身份,学术评价机制的不合理使学术新媒体不能成为评价对象,可以说,社会科研业绩的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术期刊功利化发展的倾向,学术功利主义正在严重影响着学术期刊生产机制的良性发展,追名逐利的倾向使学术期刊的走上了一条自说自话的道路。独立的学术新媒体始终没能产生,这成为了一些学者诟病学术期刊成果的理由。面对评价危机,学术期刊必须加强自律,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以保障程序正义,以预防学术腐败。在社交新媒体时代,社会评价的形成机理、传播机制、评价体系正发生深刻变化,学术期刊在办刊过程中扮演好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角色,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是学术期刊管理必须考量的因素。
二、社交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管理之“变”
(一)办刊模式变化
我国学术期刊以纸本为母体的办刊模式,在社交网络环境下必然遭遇生存困境,只有不断优化办刊模式,才能不断促进学术期刊与社交媒体的融合,不了解和不熟悉网络空间特有的文化氛围和传播特点,就无法提供网络受众欢迎的内容产品。(二)出版关系变化
作为当前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对社交媒体的应用和依赖已经融入人们的社会活动、经济活动、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维、心理、行为各个方面形成切实影响。对学术期刊来说,社交媒体改变的不但是信息传播方式,其实质是社交关系的重构。传统学术期刊作者读者编辑的关系是单一封闭的,互动很少,编辑对作者读者的需要、研究方向的了解渠道十分有限。社交媒体因其技术特性,实现了三者的多向互动,有利于学术生产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第三,编辑的角色变化。传统学术期刊编辑的主要职责是编辑和学术质量把关,是一个评判者和组织者。社交媒体环境下,编辑在出版过程中担负了更多的媒体角色,编辑成为期刊是学术信息的挖掘者、再次加工者和多次传播者。期刊的整体特色、编辑的编辑思想、栏目的结构、期刊的整体编排风格等均得不到很好体现,编辑容易丧失对刊物的主导作用,使编辑工作者的作用不能被充分体现和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