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h指数与g指数

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交流的重要信息平台和载体。学术期刊的质量通常借助期刊的编校质量、稿件录用率、印刷质t、发行!、影响因子等指标加以综合评定,其中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质量评价还需增加政治性指标。在科技管理实践中,在评价研究人员所的质量时,往往以该文是否发表在本领域或者核心期刊上来判定,而管理者为简化对研究人员学术水平、声望及其论文学术价值的判断,通常使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论文被引频次、他引频次以及期刊影响因子等指标,尤以影响因子的使用最为广泛。

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指标,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学家乔治·赫希(Jorge E.Hirsch)提出的一种定量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成就的方法———h指数。 h代表“高引用次数”(high citations)。充分考虑了论文影响力和产出量两方面的因素。因此,其用于期刊评价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虽然,h-指数最初是用于科学家个人科研绩效的评价,但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对期刊影响力的评价,还是个人学术成就的测度,都是以文献为研究对象,是建立在文献的集中与离散的客观规律之上,以文章之间的相互引证为基础。由此可见,h-指数用于期刊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期刊 h-指数计算简单,通过对期刊名称和年限的限定,以该刊发表文献的被引频次进行排序,很容易可得到该期刊的 h-指数。

h-指数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文献计量指标评价体系。采用 h-指数对期刊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且在一定程度上与读者对期刊的排名相一致。同时以 JCR 内科学 133 种期刊为样本,特征因子( Eigenfactor) 为参照,对 h-指数及传统文献计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h-指数与 Eigenfactor 的相关性最强( r = - 0. 963,P = 0. 000) 。因此,我们认为 h-指数对期刊的排名更能代表期刊的真实影响力。

g指数主要是弥补h指数不能很好反映高被引论文的缺陷提出的。是h指数的衍生指数,在h指数的基础上考虑了科研人员以往被引论文的累积贡献和论文的被引次数,相比h指数更加科学和公平。 G指数,即将论文按被引次数高低排序,并且将排序的序号平方,被引次数逐次累加,当序号平方等于累计被引次数时,这时的序号就被定义为G指数l5j。如果序号平方不能恰好等于而是小于对应的累计被引次数,则最接近累计被引次数的序号就是G指数。G值越大,表明学者的学术成就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