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期刊文化

一、绪论

从1665年及时份公认记录个人、团体或机构研究创新成果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以来,学术性期刊即同时扮演知识创新的里程碑、研究发展的竞技场、学术生命的成绩单等重要的角色,因此受到学术界的高度注目与参与。世界范围内来看,期刊由学校、学会机构自行发行,又有专业出版商的出现;随着知识论题的不断衍生、扩增,学术期刊的种类、数量与价格亦不断增加,已然成为信息爆炸的象征与指标,据估计至2015 年止全球已有150 万以上的期刊发行。

在以教育、研究及学习等活动为主的大学校园中,其成员肩负知识传授、新知研发的任务,而期刊资料因具有审查严谨、题材丰富、内容新颖、传播快速、持续出版等特性,成为该学术研究者进行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中自然与应用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因相继进行理论与技术的创新竞争,所研究相关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速度较快,因此对于学术性期刊的依赖程度比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为高。虽然学术性期刊的发行机构或出版商特别针对个别使用者给予优惠措施(如较高折扣、会员版),但学术研究者(指个人)通常难以独自负担研究所需期刊的庞大订购费用,必须依靠图书馆的馆藏,因此,图书馆将期刊馆藏的提供视为最主要的服务项目之一,并投入相当多的人力进行订购、编目等相关处理作业,且经常占大学图书馆采购经费的半数以上。

二、文献综述

(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相关论述

就“和谐社会”的实践与途径方法也有许多不同方向,如王朝明(2006)以社会经济角色论建构和谐社会与政府转型,认为因我国市场化经济体系改革,经济成长进步,但是社会政策改革却滞后造成许多不和谐的社会状态,必须解决这种现象,才能达成和谐的社会,因此认为政府应该要针对以下几点进行转型与改革:

1.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2.从全能政府转向有限政府的转变。

3.从单边的权力政府朝向多边为民、社会负责的政府转变。

4.从为己谋利的政府朝向为公共利益的政府的转变。

和谐社会需要通过不断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即通过协调机制、沟通各方面关系,减少、消除不必要的冲突和能量耗损,建立和谐、分工相互促进的联系,达成和谐社会的目标,其实现的机制就是“协调”,尤其是政府的作为“行政协调”,因为社会治理的核心是政府治理,政府是最主要决策与规划者,所以建构和谐社会主要任务就必须由政府落实。

陈永元(2006)则认为公平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较大的障碍,尤其是城乡二元体制的不公平、分配制度的不公平、教育制度的不公平、公共卫生制度不公平等是社会不公平的主要表现,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并分析指出其中因果关系,与案例。任建强(2008)也根据许多数据与文献指出建构和谐社会的要点在于完善财富分配,而政府占有重要地位与责任,政府政策占有重要决定因素。姜明安(2007)认为中国正面临转型时期,各种利益冲突无法避免,且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家不能用强权压制利益冲突,也不应采用阶级斗争、专政等压迫、不人道手段制造秩序,如此社会成本太大,唯法治化的“博奕机制”较为公平,也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前提。它是透过法制创设的公开公正公平环境中进行有序的竞争,法治化的博奕规则是参加博奕的各方(或通过他们的代表)共同参与制定的。也有人指出建构和谐社会必须从文化精神层面。认为道德建设是构成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道德一产生就是一种善恶标准,由教育和言论方式,影响人们心理和意识,影响人们的善恶观念、情感,集中形成人的信念(赵志,2006)。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定义在于社会软性机制的良性运转和社会神经系统各部份的协调运作,这就是广义的文化和谐(周进,2008)。文化和谐与社会和谐具有不可分割性,两者处于统一的有机体之中,和谐社会相当于一个有机体的体质结构(硬件),和谐文化相当于和谐社会的精神、神经和各生命系统(软件)的一体化。

由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的发扬,是建构和谐社会的一大方向,不过这部分通常过于空泛,如要彻底落实是需要长期的教育与政治的发展,因此我们还可从其他角度切入以不同的观点找寻建构和谐社会所需的条件或途径,以配合长期教育、道德深化于生活之中。

(二)文化传播理论

创 新 ( i n n o v a t i o n ) 是 指 任 何 被 认 为 是“崭新的”产品、服务与想法。创新决策过程(innovation-decision  process)是个人或其他决策单位,从及时次获知新事物,迄至对新事物态度的形成,迄至决定采纳或拒绝,迄至新观念的施行,以及迄至对这项决定的确认所经过的心路历程(Rogers,1995)。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