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中,编辑工作者应当以严肃的职业态度、严谨的科学精神、严格的用稿程序勤奋工作,并且在编辑工作实践中做到研究数据真实、标准规范落实、编校功力扎实,才能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期刊,不辱历史赋予编辑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1严肃的职业态度
当前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挑战日益严峻,科研浮躁、学术不端问题频出,已经严重影响到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买卖版面、以权谋私、不尊重作者劳动、不真诚对待作者、出版产品粗制滥造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反映了某些编辑在工作中严重缺乏敬业精神。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成果集中记录和交流传播的基本载体,肩负着传承和发展科学文化的历史使命,在推动全民创新、繁荣科学文化、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编辑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编辑工作默默无闻、枯燥无味,通常还有职业病缠身、待遇不高等情况;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编辑工作,就要有强烈的使命感,爱岗敬业,享受“为他人做嫁衣”的快感,不忘初心,把出版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当作己任。如果当教授,他们同样也是桃李满天下、成果称卓著;但是,他们把满腔热情投入到自己热爱的编辑工作中,甘当幕后英雄,年老退休后还不忘初心,仍然在为培养年轻编辑辛勤工作着。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一定要牢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深刻道理。往大里说,期刊的水平和质量代表国家的科学文化发展状况,展示国家文化出版的整体形象;往小里说,期刊如同企业的产品,其质量的好坏与企业的声誉息息相关。一个简单的学术错误、一个弄虚作假的数据、一篇粗制滥造的论文,都会使一本期刊的声誉扫地,甚至损坏国家文化出版的形象。我们国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了一系列有关期刊质量的规定,对期刊质量、出版形式规范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足以彰显国家对期刊出版工作的重视,最终目的是要提升我国出版物的整体质量。出版无小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要像哺育自己的孩子一样专注于期刊出版工作,为读者呈献高品质的文化产品。
2严谨的科学精神
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掺不得半点虚假。2015年,4大国际出版集团先后对我国作者已发表的117篇论文宣布撤稿的事件,给我国的学术声誉造成很坏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通报一批学术不端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提供虚假审稿意见、操控论文同行评议过程、通过第三方在网上等问题。国家基金委主任杨卫指出:“科研失信的学术氛围会像重度雾霾一样,让整个学术界集体窒息”,“从论文抄袭到引用不规范,从一稿多投再到、第三方……学术不端不断出现新形式。对研究人员而言,科学道德设有红线,一旦逾越,你只能出局”。有的作者为了达到的目的,不择手段、弄虚作假,但是编辑部监管、把关不严也难逃其责。作者对编辑的信任不亚于患者对医生的叩拜。作者把潜心研究和精心写作的学术论文交给编辑部,那种渴望被赏识的心情非常急切。编辑应当本着敬畏科学、尊重作者劳动的态度认真审理。根据科技期刊的出版宗旨和质量要求,敏锐发现学科前沿和价值,依托大数据资源以及审稿专家的智慧,客观、公正地评价和精准地判断科技论文的创新性和学术水平,把那些能够填补我国空白,致力于高新技术基础性研究和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的学术论文挑选并尽快发表出来,是每一位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3严格的用稿程序
高质量的稿件是科技期刊学术水平和出版质量的重要保障。科技期刊编辑部一般都有自己的一整套审稿、选稿制度,关键在于如何掌握和执行。初审是稿件的入门关,如同车站的验票闸机,只有符合要求的稿件才能通过。其中形式审查和学术不端检测非常重要。一些作者为了吸引编辑部注意,会“挂”上一些与论文毫不相干的部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因此,编辑务必审查基金项目的真实性。目前所有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都可以通过官方的“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检索,但是绝大多数的省部级项目网上无法查询。对于有疑问的基金项目,应当要求作者提供相关项目任务书。专家评审是稿件“出门”的关键环节,一定要充分信任、依靠、尊重审稿专家对稿件做出的公平、客观的评价和提出的问题。主编或编委会终审是稿件“出门”的第2关,重点要对文稿的学术价值、学术问题、编辑加工质量进行总体评价,特别是学术理论、专业术语、量与单位等,不能出现学术性错误。在国内,能把编委会利用好的期刊一定是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好刊。编委会成员都是期刊所属学科的专家学者、人士,是一种宝贵的学术资源,依托他们的学科影响力,聘请他们担任专栏主编是一种很好的做法。他们可以站在学科的高点和前沿,更好地把握文稿的学术水平和价值,同时还能利用组织、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有针对性地约稿。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