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际知名期刊的办刊经验值得借鉴。应将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放在首位,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期刊影响力,加强数字化、集群化科技期刊传播平台建设,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中国科技期刊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添砖加瓦。
1专业背景雄厚的编辑团队
科技期刊作为某一学科领域创新性科研成果的载体,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对科技期刊编辑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要求。的历届主编大都是国际著名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大学校长等。从1980年开始,要求其编辑必须具备博士学历,并倾向于具有多年科研经历。认为编辑学术功底深厚,才能在收到来稿时,做出拒绝还是进一步送外审的决定;才能在整理审稿人意见时,发现是否有偏颇,给作者一个公正的评审意见;才能在参加学术会议时,精准把握近期科研动态,顺畅地与科研人员交流,进而进行约稿、组稿的工作。此外,国际科技期刊能吸引具有一定科研背景的编辑,归功于科技期刊编辑人员较高的社会地位,编辑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科学事业的发展,是科学大门的守卫者。欧美等国家对科技期刊编辑的高度认可,使更多学术背景深厚的专业人才愿意投身于编辑事业,形成良性循环。
2学术资源的开发利用
的科研人员是科技期刊最重要的学术资源,他们既是科研的主体,又是高水平科研论文的撰写者,也是帮助编辑对论文质量把关的审稿专家。为提高科技期刊论文的学术质量,编辑要与这些科研人员建立良好关系。国际知名的科技期刊的编辑每年都要走访各国知名学府、科研机构、实验室等,通过与科研人员的交流,组织、策划高水平的综述和专题专刊。此外,学术会议也是一项重要的学术资源,国际著名的科研学术会议有一部分都是期刊社主办,或由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某一学科领域的学/协会)主办,这对科技期刊开发利用高水平密集型的学术资源是非常有益的。
3审稿流程不断优化
国际著名跨学科科技期刊,其审稿流程为:学科编辑收到稿件,进行筛选,拒稿率达20%;剩余的稿件发给编委会的编委进行初步评审,要求编委在2d内返回并做出接受或拒绝稿件的决定;经编委初评后,仅有35%的稿件交给外审专家进行审读评审,深度评审的周期为7~14d;编辑需在7d内对所有稿件进行总结,做出最终决定。这个审稿流程的优势在于将编辑部最难控制的专家外审环节的稿件量的比例降低,减少了专家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专家的审稿速度和质量。这样每份稿件基本做到了在一个月内给作者最终决定,满足了作者对快速审稿的需求,为作者对科技成果首发权的竞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该审稿流程中还有2大亮点:1)编辑部要求编委推荐5名稿件的外审专家,有效地避免了因编辑对小同行专家不熟悉而找错专家的情况,可节省审稿时间;2)外审专家还有一项任务,就是为推荐学术前沿及值得重视的热点问题,由编辑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撰写特约文章。此外,每隔3个月,还会给外审专家发“审稿明细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该外审专家审读过的文章,以及这些文章最终结果等,以资鼓励。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