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建设学术期刊微平台的方式

每种媒体的传播力量与范围都是有限的。学术期刊跨平台传播是通过多种媒体传播放大学术期刊单一传播价值,在全媒体领域形成一种多层次学术信息传播圈以及立体化展示科研信息的传播效应。

1.建设学术微平台,增强受众群的黏度

Face-book、微信等社交平台是虚拟环境中真实人际关系的移植,是社会关系的连接点。目前,已有部分学术期刊申请了微信公众号且信息更新速度较快。微信平台上提供每期的目次与文章链接,作者可以通过关注其微信公众号跟踪稿件的信息及获得一些会议咨询等信息;微信平台上提供优先出版、过刊浏览、,以及作者查稿与专家审稿的链接、学报网站的链接等。打造学术期刊微信平台是编辑需要尝试与探索的新的编辑方式。

2.微平台建构的人际关系有强弱之分

强关系就是把现实中部分服务关系移到微平台上实现,使服务更加便捷。如在学术期刊微平台上,编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向特定群体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社区、会员、分享、名片等实现学术信息的咨询和服务;作者可以通过微平台跟踪其稿件的评审与编辑加工流程以及其他一些咨询信息与知识信息等;读者可以及时查阅期刊目次与文章及其相关信息。较弱关系属于传播型关系,类似粉丝之类,在学术期刊界,表现为对特定领域专家研究成果的关注,或对某个领域研究新成果的关注,或对刊物本身信息的关注,等等。

从关注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来看,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平台传播仍存在信息内容形式单一、互动功能较弱、咨询信息较少等问题,除了特定的目标受众外,比如作者投稿需要跟踪稿件信息,其他受众关注较少。内容单一表现在微信平台上传播的信息仍是以纸版“目次+论文”的形式为主;形式单一表现在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形式仍是以“图片+文字”为主要形式,很少有音频或视频信息。

微平台具有传播的及时效应、聚合效应、分享效应与群体感染效应等,学术微平台构建既要注重夯实强关系群,更要发掘这些社交平台的弱关系,注重弱关系受众对传播型信息显性与潜在的需求,鼓励编辑、读者、作者与审稿专家通过朋友圈扩散与期刊的相关动态信息、专业前沿信息、科研成果背景信息等,或推送本刊所刊发的文章,让特定受众群利用碎片时间及时分享他们急切关注的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